全年訂價:¥220.00/年
《鐵路通信信號工程技術》(原《鐵路通信信號設計》1979年創刊,內部刊物)由鐵道部主管,北京全路通信信號研究設計院主辦。本刊經過20多年的努力,在鐵路電務設計、施工及維修等單位有較大影響,深得科技人員得好評。
《鐵路通信信號工程技術》的主辦單位北京全路通信信號研究設計院是鐵道部最早設置的通信信號科研、勘測、設計機構,一直是行業骨干單位,擁有一批有影響力的通信信號專家,具有很強的技術實力和經濟實力,在國內外同行業中享有很高的知名度。《鐵路通信信號工程技術》充分發揮設計院的專家群體作用及專業技術優勢,力爭在通信信號專業領域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鐵路通信信號工程技術》辦刊宗旨是:反映國內外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領域的近期成果和發展動態,為廣大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工程技術人員架起溝通的橋梁。主要內容是圍繞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重點工程、優秀設計、國內外先進技術進行論述、探討和追蹤報導;對廣大通信信號科技人員在新技術的引進吸收和工程實踐中總結的科技成果進行交流;及時報導相關政策信息、標準信息和科技發展動態等。同時,對開發、研制和生產鐵路通信信號產品的公司、企業也有很好的參考價值,也可為大專院校師生提供交流園地和學習參考。
本刊內設本刊特稿、鐵路工程、城軌交通、規范與標準、專訪、企業之窗、行業動態等多個欄目、內容涵蓋鐵路通信信號專業的政策法規、科技成果、新技術和新產品等多方面、是企業宣傳、展示品牌形象的最佳選擇。
地址:北京市豐臺科技園區汽車博物館南路1號院,郵編:100070。
1.文章標題:一般不超過300個漢字以內,必要時可以加副標題,最好并譯成英文。
2.作者姓名、工作單位:題目下面均應寫作者姓名,姓名下面寫單位名稱(一、二級單位)、所在城市(不是省會的城市前必須加省名)、郵編,不同單位的多位作者應以序號分別列出上述信息。
3.提要:用第三人稱寫法,不以“本文”、“作者”等作主語,100-200字為宜。
4.關鍵詞:3-5個,以分號相隔。
5.正文標題:內容應簡潔、明了,層次不宜過多,層次序號為一、(一)、1、(1),層次少時可依次選序號。
6.正文文字:一般不超過1萬字,用A4紙打印,正文用5號宋體。
7.數字用法:執行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規定》,凡公元紀年、年代、年、月、日、時刻、各種記數與計量等均采用阿拉伯數字;夏歷、清代及其以前紀年、星期幾、數字作為語素構成的定型詞、詞組、慣用語、縮略語、臨近兩數字并列連用的概略語等用漢字數字。
8.圖表:文中盡量少用圖表,必須使用時,應簡潔、明了,少占篇幅,圖表均采用黑色線條,分別用阿拉伯數字順序編號,應有簡明表題(表上)、圖題(圖下),表中數字應注明資料來源。
9.注釋:是對文章某一特定內容的解釋或說明,其序號為①②③……,注釋文字與標點應與正文一致,注釋置于文尾,參考文獻之前。
10.參考文獻:是對引文作者、作品、出處、版本等情況的說明,文中用序號標出,詳細引文情況按順序排列文尾。以單字母方式標識以下各種參考文獻類型:普通圖書[M],會議論文[C],報紙文章[N],期刊文章[J],學位論文[D],報告[R],標準[S],專利〔P〕,匯編[G],檔案[B],古籍[O],參考工具[K]。
11.基金資助:獲得國家基金資助和省部級科研項目的文章請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及編號,按項目證明文字材料標示清楚.
12.作者簡介:第一作者姓名(出生年月-),性別,民族(漢族可省略),籍貫,現供職單位全稱及職稱、學位,研究方向。
13.其他:請勿一稿兩投,并請自留原稿,本刊概不退稿,投寄稿件后,等待審查。審查通過編輯部會通知您一般雜志社審核時間是1-3個月:如果要是到我中心給你論文代發請詳細看。
鐵路通信中低速率數據傳輸設計淺析
自動切換量程的峰值電壓檢測系統
關于提高京臨長途自動話路運用質量的點滴體會
搞好事前管理,確保通信大通道暢通
應用OTDR測試光纜通信線路故障
發揮技術優勢,提高管理水平試論數據采集技術在鐵路通信信號設備維護工作中的應用
鐵路綜合視頻監控系統的初步規劃構想
鐵路綜合視頻監控系統設計的用戶需求研究
鐵路通信信號電源視頻監控技術的應用及分析
區域計算機聯鎖與站間安全信息傳輸一體化研究
探討客運專線建設中列控數據管理的注意事項
基于Berger碼的故障-安全信號轉換模塊設計
光纖直放站原理及在鐵路移動通信的應用
武廣高速鐵路通信信號系統集成及工程實施亮點
武廣客運專線GSM-R系統組呼話單的研究
城際鐵路列控系統方案探討
上海市軌道交通車載乘客信息系統設計
資助課題 | 涉及文獻 |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2013BAG20B00) | 2 |
“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2006BAG02B05) | 1 |
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2006AA04Z322) | 1 |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GK-2011BAG05B02) | 1 |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2006BAE04B05-3) | 1 |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2011BAG05B03) | 1 |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2011BAG05B02) | 1 |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GK-2011BAGOSB02) | 1 |
鐵道部科技研究開發計劃(2011X016-C) | 1 |
資助項目 | 涉及文獻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 24 |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 | 7 |
重慶市建設科技計劃項目 | 6 |
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 | 4 |
四川省科技計劃項目 | 3 |
北京市科技計劃項目 | 3 |
北京市科委項目 | 2 |
鐵道部科技研究開發計劃 | 2 |
四川省科技基礎條件平臺項目 | 2 |
浙江省交通運輸廳科技計劃項目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