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英語時態總結范文

英語時態總結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英語時態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英語時態總結

第1篇:英語時態總結范文

[關鍵詞] 隆墾 速效液態硅肥 玉米 效果

[中圖分類號] S5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3)04-0113-01

葉面肥具有提高玉米籽粒率、百粒重、減少禿尖而達到增產及促進早熟、降低成本、增加經濟效益、抗病蟲、抗倒伏[1]。為尋求一種具有肥效優勢明顯的葉面肥,2012年我們進行了隆墾速效液態硅肥(速效高硅葉面肥)在玉米作物上的試驗,驗證其在玉米作物上增產、提質、降本、增收的應用效果及對玉米抗病蟲、抗倒伏的作用,為生產上大面積推廣使用提供依據。

一、試驗材料與方法

1.試驗作物與品種

玉米, 德美亞3號

2.供試材料與來源

隆墾速效液態硅肥:由牡丹江農墾隆墾生物微肥有限公司生產。

磷酸二氫鉀:生產中常規葉面肥。

3.試驗基本情況

試驗安排在友誼農場研發中心試驗地。土壤類型為草甸黑土,地勢平坦,肥力中等,前茬大豆。秋翻秋起壟。5月11日機械播種,畝施尿素13.33kg、二銨10kg、氯化鉀3.33 kg。6月29日采用人工噴霧器進行第一次葉面噴霧處理,7月12日進行第二次葉面噴霧處理,7月27日進行第三次葉面噴霧處理。

4.試驗處理與方法

4.1常規施肥加800ml/畝液態硅肥分2次葉面噴施。

第一次:拔節初期(8葉-9葉),400ml/畝。

第二次:抽雄前3-5天(大喇叭孔期),400ml/畝。

4.2常規施肥加1.2L/畝液態硅肥分3次葉面噴施。

第一次:拔節初期(8葉-9葉),400ml/畝。

第二次:第一次噴施后10-15天,400ml/畝。

第三次:抽雄前3-5天(大喇叭孔期),400ml/畝。

4.3常規施肥加磷酸二氫鉀葉面噴施。

4.4常規施肥加清水(空白對照)。

試驗設計:試驗采用大區條田對比,不設重復。每處理面積140m2(70cm行距×4壟×50m長)。其它措施同大田常規生產。

5.調查方法與時間

觀測各處理生育時期。噴前噴后觀察各處理生育性狀,如株高、葉色、葉型等是否有別。調查作物生育期病害發生情況和發生程度。成熟收獲前在前期標記好的地段內各處理收獲株數相接近點,調查每平方米株數、每平方米穗數,并隨機選取有代表性的植株10株考種,調查禿尖長、穗長、行數、行粒數、百粒重。每處理取有代表性的3點,每點取10m2進行實脫,實測產量并折成公頃產量。

二、試驗結果與分析

1.產品物理性狀表現

隆墾速效液態硅肥放入冷水中迅速溶合,并且無沉淀物產生。

2.對玉米生育進程的影響

由表1看出,在玉米生育期方面,噴施液態硅肥與磷酸二氫鉀(參照)、清水(空白對照)有顯著差異。尤其在2012年出苗晚,有效積溫不足的情況下能夠促進玉米生育期3-4天。

3.玉米生育性狀表現

調查結果表明,各處理株高表現基本一致。各處理隨著用量的增加,植株表現葉色濃綠、葉片肥厚,葉片隨使用量增加而趨于收斂、角度平均,表現挺、直。該試驗品種抗倒伏、抗病能力強,未發生倒伏及病害,今年為粘蟲大發生年,于7月5日噴施了殺蟲劑進行預防。無法觀測隆墾速效液態硅肥在玉米抗倒伏及病蟲害上是否增加抗性。

4.對玉米產量的影響

由表2可以看出,噴施隆墾速效液態硅肥具有明顯的增產效果。在相同條件下,隨著隆墾速效液態硅肥使用量的增加,玉米的穗長、最大行數、粒數、百粒重逐漸增加,禿尖減少,玉米產量也隨著速效液態硅肥使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同時優于參照磷酸二氫鉀。

三、小結與討論

1.隆墾速效液態硅肥具有溶合性好、溶合速度快,能快速并迅速完全地溶合到水中、物理性狀好的有限,優于磷酸二氫鉀,更容易在日常生產中使用。

2.隆墾速效液態硅肥在我試驗區玉米作物上葉面噴施,有促進玉米生殖生長的功效,能夠提高籽粒率、增加粒重,促進早熟,提高玉米產量,有一定的推廣價值。

3.為能更好地驗證隆墾速效液態硅肥在玉米上的應用效果,還有待于進一步進行噴施量、不同時期、與其它常用葉面肥共同試驗等相關試驗,以驗證其對玉米的產量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 李杰,王志遠,陳皆輝. 噴施葉面肥對玉米生長速度及產量的影響[J]. 內蒙古農業科技. 2011(01) .

第2篇:英語時態總結范文

關鍵詞:初中英語;常見時態;教學;應用

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時態教學是最為重要的教學內容之一,其對學生能否學好英語有著極大的影響。在初中英語時態教學過程中,比較常見的英語時態主要有八種,即一般現在時、一般過去時、現在完成時、過去將來時、過去完成時、現在進行時、一般將來時和過去進行時。盡管初中英語教師已經詳細地進行了講解,但是學習這些時態還是有一定的難度,因此英語教師應該對自己的教學方法進行完善,以便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這些時態的應用,為學生的成才奠定基礎。

一、初中英語常見時態的教學方法

(1)利用情境教學方法進行英語時態教學。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以聯系實際生活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育,因為語言的產生都是為了滿足現實生活的需求,而且不同環境下所要使用的語言也是不同的,相同的語言在不同的語境下所表現出來的意思也會有很大的差異,英語也是一樣。因此,教師在進行時態教學的時候,必須要聯系實際生活及不同的語言環境。比如教師說課是現在進行時、備課是一般過去時,下課布置作業就是一般將來時了。

(2)利用對比教學方法進行英語時態教學。在初中英語教學中,較為常用的幾種時態之間區別較小,為了讓學生更準確地了解這些時態,教師必須要對幾種常見時態進行對比,以便讓學生能夠了解這些時態之間的區別,從而確保學生在使用這些時態時可以使用最為適宜的時態。在初中英語時態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八種較為常見的英語時態兩兩進行對比分析,以便學生更好地理解這些時態的使用。教師在講解這些時態時,需要對這些時態之間進行對比分析,并總結出其中的不同之處,以便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這些時態,并讓學生對常見時態形成完整概念,從而確保其能夠正確使用英語時態。

(3)對學生甄別時態的能力進行強化。英語時態的學習不能只靠學生在課堂上的理解和消化,還需要在課后進行大量的練習,只有如此,學生應用英語時態的能力才能真正得到強化。這就需要學生在課余時間進行強化練習,以便更有效地對自己的語言感知能力進行強化。例如在教師講解過現在完成時與過去完成時后,學生可以在課余時間找一些相關的題目進行練習,以便加深自己對現在完成時與過去完成時的理解。而教師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對這兩種時態的應用進行總結,并對學生進行具體的應用訓練,以便學生能夠真正理解這兩種時態的應用。

二、初中英語常見時態教學實例

(1)現在完成時的教學。現在完成時是初中英語所包含的較為常見的時態之一,其所表達的意思是指過去發生的事情對現在所造成的影響。一般情況下,其會與already、just、never等副詞共同使用。比如:He has never go there.

現在完成時的使用環境主要有兩種,一種情況是為了表達過去所發生的事情一直延續到現在,另一種情況則是延續到現在的趨勢還在進行。這種情況下,現在完成時會和since短語或者for短語共同使用。比如:I have learned Chinese for 8 years./I have learned Chinese since 8 years ago.

(2)現在進行時的教學。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現在進行時也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時態,其所表達的意義會隨著語境的變化而改變。比如:He is shopping with tom now.這種語境下所使用的現在進行時是為了表示某個動作正在發生。比如:He is working hard today./The population of the word is growing very fast.在這句話中,現在進行時所表達的意思是某一階段正在進行的動作,只是在說話時這個動作不確定是否還在進行。再比如:Jack is always misplacing my glasses.在這句話中,現在進行時所想要表達的是一種強烈的情感。而這種情況下,現在進行時則需要與always、forever等副詞共同使用。

綜上所述,初中英語時態教學是為了給學生學習更高層次的英語語法奠定堅實的基礎,也只有在真正理解且能夠正確使用常見英語時態的基礎上,學生才可以更好地學習深層次的英語語法。因此,初中英語教師在講解英語時態的時候,應該使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并加強對學生進行時態應用訓練,以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英語時態的應用,不斷走向成才。

參考文獻:

[1]呂曉華.初中英語常用時態教學經驗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

2012(4).

第3篇:英語時態總結范文

論文摘要:語法是語言的組織規律,是關于詞的形態變化和用詞造句的規則。在第二語言教學中,尤其是在第一語言環境下學習第二語言時,它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因為它決定著學習者是否具備造句能力。學生們掌握了語法規則,就獲得了新教材追求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必備的首要基礎。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外語教學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教材和與之相適應的教法就可以看出:英語教學正逐步從傳統的“語法翻譯法”走向與實際需求更適應的“跨文化交際法”,從重點強化學生的語法詞匯知識轉到重視聽、說、讀、寫等交際能力。在提倡素質教育和推行新課程改革的形勢下,多數中學英語教師認為非常有必要加強語法教學,但面對現行的以聽、說、讀、寫等交際功能為基本目標的教材,又不知該如何合理而有效地實施語法教學。

外語教學中長期使用的傳統教學法是語法翻譯法。語法翻譯法的目的是培養學生閱讀英語范文(特別是古典文學作品)和模仿范文進行寫作的能力。教師系統傳授,學生全面接受英語語法知識。詞匯教學多采用同義詞與反義詞對比和例句示范法,講解與分析語法時基本上采用演繹法,即教師給出規則或結論,要求學生記憶或用規則解釋課文。課堂用語大部分是母語,只能通過書面翻譯練習、作文和背誦課文等鞏固所授語法規則。在我國,外語教學界幾乎一直在沿用這一古老的教學法。受此方法的影響,目前仍有相當多的中學英語教師或多或少地采用這種方法。或者是雖然從理論上已接受了現代流行的新的教學方法,但在實際操作中,仍然很難擺脫傳統的語法翻譯法對他們的影響。這樣就不難看出,一些中學英語教師為什么仍會把大量的時間花在講解語法條文和讓學生反復做相應的筆頭語法練習上。這與新教材為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特別是口語交際能力的目標相距甚遠。還有一些中學外語教師和學生對語法的作用產生了錯誤的認識。由于語法規則通常是按條條框框教的,他們誤以為語法就是為考試用的,是憑死記硬背就可掌握的死的條文,忽略了語法的實用和交際功能,忽視了利用一切機會在實踐運用中逐步去掌握語法規則。針對新教材以跨文化交際為目標的設想,在使用“跨文化交際法”的課堂教學中,英語教師不能像過去使用“語法翻譯法”時那樣花大量的時間一條一條地講授和操練語法規則,即使這樣做了,也不能滿足培養學生交際能力的要求。應在高度總結概括語法規則的基礎上,通過引導學生在口語和寫作中的大量實踐,最終掌握語法。

高度總結概括語法規則不僅能節約大量課堂時間,以用于技能訓練和文化知識等傳授,而且能讓學生更準確、更深刻地領會和掌握語法內容。如講“時態”時,如果讓學生逐一背誦各種時態的用途、構成和常與該時態連用的時間狀語,即使學生們已完全背會了教師歸納出的各時態的用途等要點,仍不一定能準確地區別和運用這些時態。在經過大量的書面練習之后,或許他們能給出那些語法考試題目的正確答案,但在實際口語或書面語的運用中,依然會造出不合語法要求的句子。

如果采用高度總結歸納的方法處理類似時態這樣的語法問題,或許會收到更好的效果。當學生們在實踐中對各種時態有了一定的接觸和感性認識之后,教師可作如下歸納、總結和比較。時態指作謂語的動詞用來表示動作或情況發生時間的各種形式(張道真,1981)。其中“時間”包括現在、過去、將來和過去將來;“形式”包括一般、進行、完成和完成進行。將這四種“時間”和四種動作或情況存在的“形式”相結合就可得出16種英語時態(如下表)。

不難推出表中各時態的名稱,只有第一橫行是“形式”在先、“時間”在后,其余三行都是先“時間”后“形式”。但最常用到的只是其中的五種時態(表中劃橫線的項目),另有三種時態也常可碰到(表中劃波浪線的項目),將來進行時和將來完成時偶爾也能見到,其余的五種時態則很少能見到。各時態的區別主要從他們的不同用途和動詞所處的不同“時間”和“形式”入手。如用一個簡單的圖表可表明部分時態的時間不同。

①現在或包括現在在內的一段時間,可用一般現在時或現在進行時。②從過去到現在為止的一段時間,可用現在完成時或現在完成進行時。③相對于現在看將來,可用一般將來時或將來進行時。④相對于現在的過去某一時間或一段時間,可用一般過去時或過去進行時。⑤相對于過去看未來,可用過去將來時,這種時間有時會延續到現在或將來。⑥到過去某一時間為止的一段時間,可用過去完成時或過去完成進行時。⑦到將來某一時間為止的一段時間,可用將來完成時或將來完成進行時。

通過比較不難看出各時態在時間上的異同。比如現在完成時和一般過去時的主要區別:一般過去時與現在無關,而現在完成時則與現在有一定的關聯。一般將來時和過去將來時的時間立足點不同;現在完成時、過去完成時和將來完成時的時間終結點不同。

絕大部分英語語法問題可通過類似的方法進行簡單明了的總結歸納和比較對比,學生掌握了語法規則的核心內容后,就可通過大量的在口語和書面語中不斷地運用,把這些規則變為學生交際能力的一部分。教師教授語法時要改重知識傳授為重技能訓練;改重詳細講解為重總結歸納,比較對比,抓住核心;改重語法分析、書面練習、題海戰術為重在口語和書面語中的語法運用。這樣學生們就能既掌握了語法規則,又獲得了新教材追求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參考文獻

[1]胡春洞·英語寫作論[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 1998·

[2]胡春洞·英語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

[3]倫道夫-夸克·英語語法大全[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1989·

[4]盛 炎·語言教學原理[M]·重慶:重慶出版社, 1990·

[5]張道真·實用英語語法[M]·北京:商務印書館, 1981·

[6]章振邦·新編英語語法[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1·

第4篇:英語時態總結范文

【關鍵詞】 元認知策略 高中英語 時態教學 運用

中學英語課標明確指出,中學階段英語的課程目標以學生的語言知識技能及學習策略等方面為基礎,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因而,教師要在英語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語言水平和交際能力,需從學生的時態掌握能力著手。而在時態教學中運用學習策略特別是元認知策略能夠大大地提高學生在時態學習中的效果,所以,在高中英語時態教學中運用元認知策略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切實可行的。

1. 高中英語語法教學的現狀

如何進行有效的語法教學一直是廣大中學教師所關注的問題,然而,經筆者調查發現,目前高中英語語法教學中卻存在著這樣的問題,即高中英語課堂仍然以英語教師為主體,仍然強調語法本身的教學活動,仍然采取滿堂灌的教學模式,而忽視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能動性和學習積極性,從而造成學生的英語學習效率低下,學生被動的接收和存儲知識。這種英語語法教學環境會產生一系列不良后果,如:磨滅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等。因此,高中英語語法教學方法亟待改進,高中英語時態教學方法更應該如此。

2. 元認知策略的基本概述

2.1元認知策略的概念

元認知是指認知主體對自身和對他人認知活動以及對各種影響認知活動因素的認識。元認知策略是元認知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指學生進行計劃、監測、管理及評估等高層次語言學習策略,它能夠大大地促進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元認知策略可以劃分為計劃策略、監測策略及評估策略這三大類。

2.2元認知策略與語法教學

新課標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并在學習過程中發揮學生的英語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同時,與初中生相比,高中生的思維更具有概括性,更能集中注意力進行獨立思考,且學生對英語的基本語法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學生在英語課堂學習中表現的更為自主,這對英語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教學要求。然而,高中生也存在局限性的問題,剛進入高中學習的學生所了解的語法知識特別是時態知識只是零散的內容,語法知識在學生頭腦中并沒有形成系統的框架結構。所以,高中英語教師應盡可能地在時態教學中運用元認知策略,培養學生的元認知能力。

3. 元認知策略在高中英語時態教學中的運用

3.1提高學生的元認知意識

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傳授元認知知識,并對學生進行元認知策略的訓練,培養學生時態學習的能力,具體展開途徑為:首先,對學生進行理論上的指導。給學生介紹元認知的相關書籍或通過開展講座的形式來提高學生的元認知知識。其實,很多學生在平時的時態學習中運用到了元認知策略,但是自身對元認知策略很陌生,所以并沒有意識到這一策略。因此,在高中英語時態教學中運用元認知策略的第一步就是對學生進行實時的指導,幫助學生進行總結,傳授元認知知識并提高學生的元認知意識,幫助學生更有效地進行時態學習;其次,提高學生對教材的了解。英語教師可以通過對教材每個單元內容的詳細講解,來提高學生對英語教材的了解,學生在反復的單元學習中不僅能夠提高語言意識,而且可以激發學生優化課文理解方式的意識。

3.2創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自我管理

在英語時態教學中,學生的自我計劃管理能力和意識最為重要,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首先要培養學生這方面的能力和意識,讓學生在時態學習中學會自主學習。

3.3提高學生自我監測和評估的能力

英語教師可以在時態學習后讓學生進行相關的練習,在提高學生英語時態學習效率的同時,促使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具體問題。眾所周知,英語學習是一個不斷反復、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在具體的時態學習中總會遇到一些問題和錯誤,英語教師要引導學生對已有錯誤分析、分類和總結,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監測并評估自身的時態學習,才能了解自身知識點的缺陷。所以,學生自我監測和評估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學生英語時態學習的計劃及管理。例如:在學習將來進行時這一時態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想初中所學過的現在進行時,回想其概念和用法,并讓學生尋找兩者之間的差別。現在進行時:是指說話時或者現階段正在發生或進行的動作的情況,其構成形式是Be動詞+現在分詞。在復習完現在進行時后,學生可以據此猜想將來進行時的用法,其構成形式是will/shall +be動詞+現在分詞。當然,此時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回顧情態動詞will/shall的用法.英語教師通過這一系列的語法、時態規則的回顧,培養學生的自我監測和評估的元認知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及自我糾正能力。

第5篇:英語時態總結范文

【關鍵詞】八種時態;特殊現象

時態教學是初中英語最難的內容之一。學生在漢譯英練習過程中經常為使用何種時態而感到茫然。在教學中,我們除了以句型套換或其它更好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掌握時態結構及用法外,我還總結了如下三方面學習初中英語時態的好方法:

一、初中英語八種時態分類

(一)一般現在時

概念:經常、反復發生的動作或行為及現在的某種狀況。

時間狀語:

always, usually, often, sometimes, seldom, every week (day, year, month…), once a week, on Sundays(=every Sunday) , etc.

基本結構:①be動詞;②行為動詞

否定形式:①am/is/are+not;②此時態的謂語動詞若為行為動詞,則在其前加don't,如主語為第三人稱單數,則用doesn't,同時還原行為動詞。

一般疑問句:①把be動詞放于句首;②用助動詞do提問,如主語為第三人稱單數,則用does,同時,還原行為動詞。

(二)一般過去時

概念:過去某個時間里發生的動作或狀態;過去習慣性、經常性的動作、行為。

時間狀語:ago, yesterday, the day before yesterday, last week(year, night, month…), in 1989, just now, at the age of 5, one day, long long ago, once upon a time, etc.

基本結構:①be動詞;②行為動詞

否定形式:①was/were+not;②在行為動詞前加didn't,同時還原行為動詞。

一般疑問句:①was或were放于句首;②用助動詞do的過去式did 提問,同時還原行為動詞。

英語中很多動詞的過去式是不規則的,有些同學死記硬背,卻效果不佳。我們不妨共同尋找一些不規則動詞中的“規則”,這樣記憶起來就會事半功倍了。

(三)現在進行時

概念:表示現階段或說話時正在進行的動作及行為。

時間狀語:now, at this time, these days, etc.

基本結構:am/is/are+doing

否定形式:am/is/are+not+doing.

一般疑問句:把be動詞放于句首。

(四)過去進行時

概念:表示過去某段時間或某一時刻正在發生或進行的行為或動作。

時間狀語:at this time yesterday, at that time或以when引導的謂語動詞是一般過去時的時間狀語等。

基本結構:was/were+doing

否定形式:was/were + not + doing.

一般疑問句:把was或were放于句首。

(五)現在完成時

概念:過去發生或已經完成的動作對現在造成的影響或結果,或從過去已經開始,持續到現在的動作或狀態。

時間狀語:recently, lately, since…for…,in the past few years, etc.

基本結構:have/has + done

否定形式:have/has + not +d one.

一般疑問句:have或has。

(六)過去完成時

概念:以過去某個時間為標準,在此以前發生的動作或行為,或在過去某動作之前完成的行為,即“過去的過去”。

時間狀語:before, by the end of last year(term, month…),etc.

基本結構:had + done.

否定形式:had + not + done.

一般疑問句:had放于句首。

(七)一般將來時

概念:表示將要發生的動作或存在的狀態及打算、計劃或準備做某事。

時間狀語:tomorrow, next day(week, month, year…),soon, in a few minutes, by…,the day after tomorrow, etc.

基本結構:①am/is/are/going to + do;②will/shall + do.

否定形式:①was/were + not; ②在行為動詞前加didn't,同時還原行為動詞。

一般疑問句:①be放于句首;②will/shall提到句首。

(八)過去將來時

概念:立足于過去某一時刻,從過去看將來,常用于賓語從句中。

時間狀語:the next day(morning, year…),the following month(week…),etc.

基本結構:①was/were/going to + do;②would/should + do.

否定形式:①was/were/not + going to + do;②would/should + not + do.

一般疑問句:①was或were放于句首;②would/should 提到句首。

二、時態運用特殊現象

(1)行為主體不明確,不必說出或者無法說出動作的執行者時。

Football is played all over the world.

(2)不易找到或根本就找不到動作的執行者時。

My bike was stolen.

(3)漢語含有“據說”、“有人說”等時。

It is said that another bridge has been built over the Changjiang River.

(Note: 用于被動語態中的動詞是及物動詞,不及物動詞不能用被動語態。)

初中英語時態教學雖難,但只要識記并熟練掌握以上內容,相信學生們不會談時態色變,而能在學習中認清時態,正確的運用時態。

第6篇:英語時態總結范文

【關鍵詞】數學;直角坐標系;闡述 初中英語;時態

引言:

英語教學的發展,在于我們不斷地探索,不斷地實踐,努力用簡單化的思想去解決我們英語中的時態,不管是什么,只要對教學有用的,都值得借鑒,形象直觀的畫面可以促進學生的學習,同時也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隨著各種時態的出現,很多學生對時態的理解越來越模糊,并且在語言的表達過程中也存在更多的問題,尤其是不能充分理解時態的關鍵性和實質性內涵。與此同時,由于學生的在記憶的過程中方法較為死板,因此,取得的效果就不夠理想。為了解決這一難題,筆者試著就時態的問題嘗試用數學直角坐標系的思想來闡述時態的問題,以便于學生的記憶和理解,經過一年多的實踐,取得比較明顯的效果。現將這一成果陳述如下,和諸位分享.

一、時態的內涵:

初中英語未能給時態作出明確的定義,在理解的過程中也給我們帶來許多的障礙。時,即時間,也就是說話人要表述的行為或動作的時間,有現在、過去、進行、完成、將來等。因此,時間不同所要表述的內容也就不相同。這就決定了態的形式不同。好比物理學的三態變化一樣,只不過英語的變化形式較多而已。為此,語言學家根據時間的不同所要表達的語言形式不同這就劃分了時態的句子結構,可以說是時決定了態,時間不同,它的變化形式也就不同,規定了一些句型結構。為了更加形象直觀的表述時態的結構,我們可以借鑒數學直角坐標系的思想。

二、直角坐標系的思想闡述時態:

(一)以原點為基準:把時態劃分為過去和現在。

X軸的負方向表示過去,X軸的正方向表示現在。凡是與現在有關的時態我們都把它歸為X軸的正方向,凡是與過去有關的時態我們都把它歸為X軸的負方向,這就便于我們對時態與時態之間的對比論述。

(二)以對比的方式闡述時態與時態的本質區別和聯系。

1.一般現在時與一般過去時:一般現在時的主要特征:am/ is/ are或V的單復數,表達的是目前、現階段經常發生的動作,有人稱和數的變化。

e.g.: He is a student./ She likes the story book.

一般過去時,在語言中產生了V的過去式用來表述過去經常發生的動作。它是在一般現在時的基礎上演變過來的。只需要把am/ is /are改為was /were或V的單復數改為V的過去式,而V的過去式無單復數之分。因此在運用的過程中就無人稱的變化,只不過要注意的是在使用was /were的時候有人稱的變化。e.g.: He was a student./ She liked the story book.(這就說明了他過去是一個學生,現在是不是不清楚;她過去喜歡這本故事書,而現在不知道。) 從數學的原理就形成了與Y軸為對稱軸的軸對稱圖形。

2.現在進行時與過去進行時:現在進行時以一般現在時為基準,采用am/ is/are表現在,用V-ing形式表進行這就形成了現在進行時的結構。

e.g.: They are watching TV.從它的結構中去理解它的內涵,而過去進行時只需在現在進行時的基礎上對am/ is/ are進行調整,改為was /were這就形成了過去進行時,They were watching TV at this time yesterday.對比的思想讓我們了解了語言的真諦。

3.一般將來時與過去將來時:一般將來時:為了更形象的表述它,就產生了用will來表述將來,用動詞原形來表動作。而過去將來時在will的基礎上演變成would這與動作的變化形式有關,恰似數學上的一組對稱圖形,圖形的表達能夠讓語言的理解更加形象、直觀,也能更加透徹的表述時態的實質和內涵。

eg: He will take the train to Beijing tomorrow.

His mother said she would take his son to the zoo to see pandas.

4.現在完成時和過去完成時:現在完成時用助動詞 have或 has來表述現在,用動詞的過去分詞來表述過去完成的動作并作用于have或has對現在產生的影響或造成的結果。而通過have 或has的作用,說明它有人稱的變化。而過去完成時則把have或has變成它的過去式had,用動詞的過去分詞表達過去完成的動作并作用于had對過去產生影響或造成的結果。針對過去完成時的內涵,我們用五個字來闡述它叫“過去的過去”。但在語言的表達過程中我們就要仔細的分析動作的先后了。

eg: He has finished his work.

When he came there, the bus had left.

三、語言的揣摩,形象、直觀尤為重要

第7篇:英語時態總結范文

關鍵詞:初中英語;一般現在時態在初中英語八種時態中的領導作用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1-0143-01

英語中的時態比較復雜,它不像漢語用"著、了、過"三個字就把時態的含義表現的淋漓盡致。英語中的時態變化根據時間分為現在、將來和過去將來;根據動作方式分為一般現時、進行時、完成時和完成進行時。兩種分類結合便產生了十六種時態,而在這十六種時態中,初中階段占有八種時態。

對于初中的學生而言,學習時態是一件困難而又乏味的事情。主要是時態根據語境是千變萬化的,英語的動詞時態這一語法現象與我們母語的語法差別較大,學起來也較乏味。而且和中文表達方式的差別增加了學習的難度,尤其是有些時態構成是復雜的,更讓"時態"二字在初中英語學習中顯得尤為恐怖。下面列舉兩種時態進行說明。

1.一般現在時

1.1 概念:一般現在時的基本用法有四種。(1)表示現在的狀況,如Mr. Green has two children;(2)表示主語所具備的性格或能力,如Ann enjoys listening to the radio. Miss White speaks Chinese very well; (3)表示經常性、習慣性或反復出現的動作或狀態,如I usually rest on Sundays. Mr. Brown always gets up early. LiLei goes to see Uncle Wang once a month;(4)表示客觀事實和普遍真理,如It never snows in Australia in December. Light travels faster than sound。

1.2 結構:一般現在時的結構在一般情況下用動詞原形,當主語是第三人稱單數時,謂語動詞也要相應變成單數形式,其否定式、疑問式要加助動詞do或does。例如:Miss Gao teaches us English. Does your mother work in a factory?

1.3 標志:一般現在時常與下列表示頻率的副詞或短語連用:always, usually, often, sometimes, seldom, never, twice a week, on Sundays等。

2.現在完成時

2.1 概念:基本用法有兩種。(1)表示過去發生的動作對現在造成的影響或結果。(2)表示從過去已經開始,持續到現在的動作或狀態,常與表示一段時間的狀語連用。

2.2 結構:助動詞have(has)+動詞的過去分詞。

2.3 標志:用法(1)常與下列詞語連用:already, yet, just, ever, never, before, recently等;用法(2)常與"since+時間點"或"for+時間段"所構成的表示一段時間的狀語連用,也可與包括"現在"在內的表示一段時間的狀語連用,如this morning, these days等。

其他幾種時態不再一一列舉。從以上列舉的兩種時態我們可以更清楚地知道初中學生學習時態的不易,對他們來說,熟練掌握時態是比較困難的。我認為,要想讓學生學好時態,首先要讓他們掌握最基本的一種時態,也就是一般現在時。一般現在時態在十六種時態中是最基本也是應用最廣泛的時態,它是一切時態的基礎。這就要求老師給學生講解此種時態時一定要脈絡清晰,淺顯易懂。比如用以下的講解途徑:

2.3.1 首先要告訴學生什么是一般現在時,也就是它的概念。一般現在時表示經常發生或習慣性的動作或狀態,一定要舉例說明。

-Can I join your club. Dad? 我能加入你的俱樂部嗎,爸爸?

-You can when you get a bit older.等你長大了就可以。

- Can I help you, sir? 你需要幫忙么?

-Yes, I bought this radio here yesterday, but it desn't work.是的,我昨天在這里買的這臺收音機,但它壞了。

2.3.2 在學生明白什么是一般現在時態后,再來將事態的構成。一定要分層次和步驟來分別介紹,先介紹be動詞構成的一般現在時,再介紹行為動詞構成一般現在時態的方法。在學生知道了基本構成方法后,再逐步交接第三人稱單數在一般現在時態中的變化方法。下面是我的課堂示例:

一般現在時的構成

(1)be動詞:主語+ be(am ,is, are) +其它。如:

I am a boy.我是一個男孩。

(2)行為動詞:主語+ 行為動詞+ 其它。如:

We study English.我們學習英語。

其中,對學生一定要講清楚"什么是第三人稱單數"這一關鍵點,明確"第三人稱和單數"兩個條件同時具備才可成為"單三"。只有把這樣的關鍵點給學生解釋清楚,我想學生對一般現在時態的掌握一定會更為輕松。當然了,在講完一般現在時態中行為動詞的第三人稱單數形式后,一定要強調其變化規則,比如:

第8篇:英語時態總結范文

關鍵詞: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主要問題;基本對策

中圖分類號:G420;G633.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08-0057-01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寫作教學是最重要的教學內容之一,它建立在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基礎之上,可以準確地反映出學生的英語綜合水平以及對語法結構的合理運用,還可以檢測出學生的英語基本功是否扎實,對于培養學生的英語素養具有重要意義。

一、高中英語寫作教學目前存在的問題

(1)學生寫作單詞錯誤多。學生在英語寫作時,常常會犯一些低級錯誤,如寫作時會出現許多單詞錯誤,這種錯誤的出現主要是因為平時的基本功不牢固,沒有嚴格要求自己,沒有學習更多的詞匯,沒有豐富自己的英語詞匯。

(2)寫作時態前后不對稱。時態的運用主要出現在英語語法中,復雜程度較高,學生學起來較為吃力。但是在寫作中的運用較為簡單,大多是現在時、過去時和完成時的使用,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沒有較強的時態意識,時態運用很亂,變來變去,無法合理地使用時態,導致寫作內容變化多端,無法清晰地表達出中心思想。還有些學生在寫作時,對時態的使用沒有考慮整體上的和諧,而是一個時態用到底,缺乏相應的調整和變化,導致寫作內容較為枯燥乏味,沒有亮點。

(3)寫作整體結構不流暢。許多學生在寫英語作文時,都是著急忙慌地寫,根本沒有理清寫作思路和文章結構,使得寫作內容變得零零散散,類似于記流水賬一樣,沒有深刻表達出文章的主題思想。有的學生寫作過程就如同在漢譯英,出現上下文不連貫等問題,寫作順序混亂,沒有形成清晰的基本框架。長期以往,學生的寫作水平會逐漸下滑,英語寫作能力較差。

二、高中英語寫作教學問題的解決對策

(1)加強單詞詞匯量練習。單詞是學生寫作的基礎,只有豐富的詞匯量才能幫助學生寫出更好的作品。學生的詞匯量較少時,無法準確表述出自己想表達的內容。因此,加強單詞詞匯量的練習和記憶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基礎。例如,在學習“friendship”時,教師就可以擴充單詞表,多加入一些關于友誼的單詞。如friendly,unnecessary,importance等,這些單詞的學習,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記憶單詞內容,還可以豐富學生的詞匯量。長期以往,學生的詞匯自然就會增加,寫作時就能游刃有余。由此可見,教師需要教會學生養成積累單詞詞匯量的好習慣,不斷擴大詞匯量,為寫作提供較多的素材,提高學生英語寫作水平。同時,還需要加大對英語單詞的識記和背誦,為英語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真正促進英語寫作水平的提高,寫出更高質量的英語作文。

(2)增強用英語思維對話的能力。教師在英語課堂上要始終做到用英語和學生對話,訓練學生的英語思維,從最簡單的英語對話入手,特別是在課前三分鐘,要求學生用英語表達三到五句簡單的對話,可以是課本內容,也可以是自己的所見所聞。時間久了,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會得到明顯提升,為英語寫作打下基礎。同時,英語教師還可以要求學生每日寫英語日記,養成良好的英語寫作習慣,真正到英語寫作時就不會感到為難,還能為寫作積累更多的素材。例如,在學習“under the sea”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想象在大海的周圍都有哪些景物,讓學生用英語描述出來,這樣,可以鍛煉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英語寫作水平。

(3)反復開展閱讀訓練。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注重提高學生對英語文章的閱讀水平,教會學生找文章的主題句和概括總結文章的中心思想。讓學生真正理解閱讀內容的主要思想,在總結段落大意的基礎上,學會用作者的角度去思考全文。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合理借鑒作者的寫作手法,并在此基礎上形成自己的獨特思維。在閱讀訓練中,切不可關注對單詞的學習而忽視對整篇文章的理解。要提高學生的閱讀技能,就要教會學生如何用自己的語言去組織閱讀內容的整體結構,真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例如,在學習“life in the future”時,教師先要幫助學生理清時態的使用,之后在講解文章細節內容時,再教會學生時態的選用。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的作文更加貼切,避免亂用時態的現象出現,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和寫作能力。在學生理解時態的基礎上,還要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積極汲取閱讀文章的精華之處。

三、結束語

總之,英語寫作能力的提高是一個復雜而漫長的過程,教師只有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提高對學生寫作能力培養的認識,才能開展好工作。教師還要增強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找出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結合問題進行探討和研究,找出幫助學生提高寫作水平的有效方法,促進學生寫作水平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張成莉,陳艷麗.基于新課標的高中英語寫作教學現狀調查及策略探討[J].宜春學院學報,2010(01).

[2]蔡慧萍,方琰.英語寫作教學現狀調查與分析[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6(09).

第9篇:英語時態總結范文

(北京語言大學漢語速成學院,北京100083)

摘要:本文從對比語言學的角度闡述英漢動詞時態的異同,以此為依據,分析漢語初學者在學習動詞時態語法時會出現誤區的原因,并從教學角度出發,指出語言實際應用與理論研究的不同和作為二語習得應該注意的重點,同時還給出了在教學工作中應采取的措施和方法。

關鍵詞 :英漢對比;教學語法研究;動詞時態;二語習得

中圖分類號:H19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1580(2014)08—0135—02

本文系霍英東教育基金會第十四屆高等院校青年教師基礎性研究課題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編號為:141107。

收稿日期:2014—04—28

作者簡介:朱琳(1988— ),女,吉林長春人。北京語言大學漢語速成學院,助教,研究方向:對外漢語教學。

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初學者常常會對漢語產生一些疑問。語法作為漢語教學的一部分,也是常常產生疑問的重點部分。在初級漢語教學中,動詞時態作為語法學習的主要內容,是初學者學習的重點和難點。

初學者對漢語語法中動詞的“時態”常常把握不明,產生困惑和誤解,原因在于二語習得中第二語言與母語在對比過程中出現的矛盾與差異導致理解和應用上的錯誤。而在初學者中,歐美學生中絕大部分母語為英語,亞裔學生中多半以英語為第二語言,因此,大部分初學者在學習漢語時,常常將漢語與英語做相應對比,從而進行理解和學習。

一、漢語初學者在學習動詞時態時常出現的誤區

(一)從對比角度看英漢語法中的動詞時態

英語的動詞時態分為“時(tense)”和“體(aspect)”。“時”有三種:過去時、現在時和將來時;“體”有兩種:完成體和進行體。例:

(1)He ate an apple.(過去時)

(2)He eat an apple.(現在時)

(3)He will eat an apple.(將來時)

(4)He is eating an apple.(進行體)

(5)He has eaten an apple.(完成體)

漢語的動詞時態沒有“時”的語法形式,只有“體”。“體”主要有三種:完成體、進行體和經歷體。例:

(6)他吃了一個蘋果。(完成體)

(7)他正在吃一個蘋果。(進行體)

(8)他吃過蘋果。(經歷體)

英語動詞的“時”與“態”是結合一致的,是通過對動詞本身形態變化和特定語法形式來表達的。

漢語中的時態分為兩個層次,即語用上的“時”,是通過詞匯和句法手段來表達的,如常見時間詞匯“昨天”、“明天”、“以前”、“現在”等,還有動詞上的“體”,主要是通過“了”、“著”、“過”等動態助詞附綴在動詞后作為形態標志表現的。例:

(9)今天下午他打算吃一個蘋果。

從句子中的時間信息和語義可以看出這個句子表達的是未來時態,但在結構上卻沒有明顯的語法形式。

(二)初學者在漢語動詞時態方面的誤區及產生原因

初學者在學習語法時,很容易就將英語中的動詞時態與漢語中的動詞時態作相應對比,簡單地認為“了”、“著”、“過”就等同于did、be + -ing、have + -ed,即將上文中例句(1)與(6)、(4)與(7)、(5)與(8)相對等同,甚至常常有人分不清“著”與“在”的差別。

從句子結構上來看,有時候漢語的動態助詞作為動詞動態標記與英語中的動詞短語“助詞+分詞”是一樣的,但事實卻并非如此簡單。

英語中的時態變化都在動詞形態變化和動詞短語的選擇中,從動詞形態變化可以判斷語句的“時”,從助詞選擇可以看出句法中的“體”。

但在漢語時態中,對動態助詞的選擇和動詞之間則有一定的限制性,并非所有動詞都與動態助詞相匹配。例如:“著”不能附綴在變化的動詞后,可以說“他拿起了書”,不可以說“他拿起著書”。

從對比語言學角度看,兩種時態的主要區別在于“時”與“體”的劃分。

首先,英語的“時”與“體”有明確的形態變化和構成,結構完整分明;而漢語的“時”并無明確標記,僅憑語義和語用來進行判斷。如:“你一來,他就走了。”這里沒有明確的時間詞,能夠作為判斷時態的依據是表示動作先后語義的“一……就……”。

其次,漢語中的“體”是否也具有“時”的性質,也是爭論的焦點。有人認為“了”、“著”、“過”既是“體”標記,又是“時”標記;有人則認為它們只是“體”標記。例如:“下了課,我準備回宿舍。”在這里,“了”既表示完成,也有指示時間的功能。

再者,漢語和英語中的“時”與“體”在句中又常常帶有引申的附加義,使得二者無法相同。這就造成了在漢語教學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下列一些情況:初學者因為無法找到明確的“時”標記而無法正確判斷時態;將漢語中的“體”當作“時”,與英語中的“時”相等同,而造成錯誤的信息輸入和輸出;用“時”來判斷漢語的時態選擇,造成使用“體”時選擇錯誤而產生混亂組合等。

二、在教學中應采取的應對措施和方法

(一)從教學角度看誤區的產生

語言對比和語言習得并不完全相同,即理論研究與教學注重的側重點有所不同。語言對比的本質是,重點研究的是共同部分,用以歸納、總結語言規律,描述語言應用的原理。對于兩種語言的差異,只進行客觀陳述,不研究解決之道。

教學以初學者的語言習得和實際應用為主,是在已知兩種語言共同規律的基礎上辨析不同之處,以達到能夠用所學語言以最貼近母語的方式自然輸出為目的。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不只是教授兩種語言的共同之處,更重要的是讓學習者明白兩者的不同,并能掌握和使用這種不同的語言規律。

(二)具體措施和方法

英語動詞時態的使用是以“時”、“體”相結合為判斷基準點構建的,漢語雖然肯定“時”與“體”相互依存的關系,但并無明確判斷依據。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便不應以“時”為判斷基準。

相對“時”來說,漢語中的“體”標記更加清晰,以“動詞+助詞”為結構,動詞狀態為基準,判斷在何種情況使用何種時態,對初學者來說更加簡單,易掌握,也不易產生誤區。

如“了”是以動詞是否發生為判斷標準,如發生,或開始或完成都可用“了”來表達。例如“看書”,以動詞“看”這個動作是否發生為判斷標準,如果發生了“看書”這個動作,則用“了”;沒發生,則不用“了”,因此,可以有:

他看了一本書。/他看了一眼那本書。/他看了一頁書。/他看書了。

在這些句子里,“了”的作用只有一個,就是表示“看”這個動作發生了,之所以會出現不同,是因為“看書”這個行為在“看”發生的基礎上,還有不同程度的結果。在這里,“了”的使用與時間沒有任何關系。

“著”是以動詞狀態是否可持續為判斷標準,如持續發生,則用“著”;如非持續,則不用“著”。這里需要注意的是,“著”不只可以用于動態動詞,也可用于靜態動詞。

“過”是以動詞所表達的動作是否經歷過為基準來判斷,已經經歷就用“過”,未曾經歷就不用。在漢語里,“過”是比較特別的,它看似與英語中的完成體一致,實際上大相徑庭。英語中完成體與其當前有聯系,它又表示之前已經發生或完成的事情,所以,初學者容易將它與“了”、“過”混淆,難以辨析使用。“過”與時間沒有關系,與當前發生的事也沒有聯系,只是用于敘述經歷。

這三種“體”在使用時有時會表達一定的時間范疇,但在語言輸出時,判斷選擇哪種時態時,都與時間無關,即時間并不影響“體”的選擇,這一點在教學過程中尤其要申明,影響選擇的關鍵是動詞的狀態。

參考文獻]

[1]龔千炎.漢語的時相時制時態[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5.

[2]束定芳.現代外語教學:理論、實踐與方法[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6.

[3]章振邦.新編英語語法[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欧美久久精品一区| 大学生美女特级毛片| 国产va精品免费观看| 中文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福利视频第一| 在线观看人成视频免费| 久夜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免费一级毛片不卡在线播放| my1136蜜芽入口永不失联版| 波多野结衣乱码中文字幕| 国产午夜福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网站|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品| 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国产99精品最新| 色偷偷亚洲男人天堂| 好男人社区成人影院在线观看| 亚洲美女视频一区| 两个人看的视频播放www| 日韩av无码成人精品国产| 人人妻人人爽人人澡人人| 爽爽影院在线看| 性asmr视频在线魅魔| 亚洲熟女少妇一区二区| 国内精自视频品线六区免费| 扒开女人双腿猛进入爽爽视频| 亚洲日本天堂在线| 鲁啊鲁阿鲁在线视频播放| 天天夜碰日日摸日日澡|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 | 国产精品多p对白交换绿帽| 东京加勒比中文字幕波多野结衣 | 国产成人爱片免费观看视频| 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日韩免费在线| 国产亚洲福利一区二区免费看| а√天堂中文资源| 日本护士XXXXHD少妇|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观看| 皇后羞辱打开双腿调教h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