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描寫景物的文章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要多讀書讀課外書 讀書時要積累詞語 成語好句
那樣你語文很快就會學好的 記住 學語文可不是一朝一夕的工夫 要多積累啊
基本功
材料:1.材料包括語言材料.生活材料以及歷史材料。
(語言的基本材料是字、詞、句;生活材料是日常生活中所見,所聞,所感;歷史材料是從書籍中吸取有用的東西)
2.材料在于積累。
審題:1.審題就是弄清題目的意思,琢磨關鍵詞。
2.從題目中找到時間、地點、人物、事件、中心。
3.辨別清楚是寫人記事,還是寫景狀物。(包括議論、想象、抒情、應用文、讀/觀后感)
立意:1.文章要有一個明確的中心。
2.中心是文章的靈魂。
3.中心一定要健康。
4.提高確定中心的能力,貴在提高思想認識水平。
選材:1.選材要圍繞中心。
2.選材要典型、有代表性。
3.選材要新穎,有時代感。
構思:一、想好再寫。
1.先根據題目確定中心。
2.其次考慮為表現中心,挑選恰當的材料。
3.要想如何組織、安排、挑選的材料。
二、編寫提綱。
1.先確定中心思想。
2.然后明確段落大意。
3.最后確定詳略主次。
技巧:一、開頭的辦法。
1.提出問題開門見山。
2.交待時間、地點、人物、事件或描寫環境。
二、結尾的辦法。
1.自然結尾或照應前文。
2.總結全文或發出號召希望。
三、過渡的方法。
1.語言過渡或時間過渡。
四、照應的方法。
1.首尾呼應或開頭和中間照應。
五、詳略的寫作。
1.與中心密切相關的詳寫。
2.與中心關系不大的略寫。
六、描寫的寫作。
1.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人和景物的特征與狀態。
2.寫具體些可以使描寫的對象更鮮明、更形象。
七、動靜的寫作。
1.動中有靜,靜中有動。
修改: 一、中心的修改。
1.通過對材料和詳略的調換,使中心更完美。
二、結構的修改。
1.通過對邏輯和層次的調整是使結構更合理。
三、語言的修改。
1.通過改錯補漏,增刪調換,使語言更準確。
四、標點的修改。
1.正確運用標點符號。
記事
寫一件事:1.遵循記事作文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
2.掌握記敘的方法。(順序、倒敘、插敘)
寫幾件事:1.弄清楚究竟要寫幾件事。
2.圍繞中心選擇材料。
3.擬定提綱,突出詳略。
4.重點突出,主次分明。
活動:1.寫活動也是記事,遵循六要素原則。
2.要突出活動的特點。
3.要積極參加活動,了解活動的目的、安排等。
4.安排好表達順序,選擇縱向或橫向的安排。
5.點面結合,將活動局部和全局結合起來寫。
場面:1.圍繞文章的中心。
2.概括寫具體寫相結合。
3.觀察的順序有定點觀察,由主到次和移步換景。
4.景物和人物活動相結合。
5.表達要有條理。
寫人
外貌:1.抓住人物的特點。
2.有重點的寫外貌。
3.有順序的寫外貌。
4.靈活的描寫外貌。
行動:1.寫好連續動作。
2.間隔的寫連續動作,中間穿插其他內容。
3.具體寫出動作的特點。
4.精選動詞,描寫準確。
5.寫好動作細節。
語言:1.語言要符合人物身份,反映人物職業、性格。
2.語言要簡潔、實在。
3.語言要符合生活實際。
4.語言有四種書面形式。(a.小敏說:“????”b.“????”小敏說。c.“??”小敏說:“??”d.“????”)
5.注意語言形式和變化。
心理活動:1.寫清產生心理活動的起因。
2.注意些心理活動的層次。
3.通過幻覺和夢境描寫心理活動。
4.注意寫心理活動的人稱。
寫景
觀察:1.確定觀察目的。
2.直接目的和間見目的。
3.選擇觀察角度。(環視、仰視、俯視、透視??)
4.掌握觀察方法。(順序法、連續法、比較法??)
5.積累素材。
抓住特征:1.抓住景物最突出的地方。
2.根據中心需要描寫景物。
3.寫景的文章寫景是為表達思想,抒發感情。
4.寫人記事的文章寫景是為人物或事件服務。
5.抓住最突出的景物特征。
描寫順序:1.按時間順序描寫景物。
2.按空間關系描寫景物。
3.時間順序和空間關系相結合描寫景物。
4.以景物的內容為序。
描寫方法:1.對比描寫法是將同一景物前后對比或不同景物相比較。
2.粗筆描寫法重在描寫景物輪廓。
(小博士)
同學們,我們在習作的時候常常要描寫景物。比如,有的片段練習要寫景物;春游、秋游等各種游記要寫景物;有的命題習作也要求描寫景物。
寫景的習作很常見,我們怎樣才能寫好景物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用生動的語言把你看到的、聽到的和接觸到的各種自然景物具體地、生動地描繪出來,以此烘托環境氣氛,突出文章的中心或襯托人物的心情,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
一、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
對所寫景物認真觀察,抓住特點,是寫好這類文章的前提。而能否抓住景物的特點,關鍵在于作者細心的觀察,并將觀察所得銘記于心。
請同學們讀下面這個片段,看看作者是怎樣抓住景物特點來寫的。
“這地方的火燒云變化極多,一會兒紅彤彤的,一會兒金燦燦的,一會兒半紫半黃,一會兒半灰半白。葡萄灰,梨黃,茄子紫,這些顏色天空都有,還有些說也說不出來,見也沒見過的顏色。”
這個片段中,作者抓住了火燒云的色彩絢麗的特點進行描寫,反映了火燒云的美。
此外,在觀察中,我們要善于抓住不同季節、不同時間、不同地區中景物呈現出的顏色、形態、聲響、氣味等方面特有的變化,善手通過眼、耳、鼻、舌、身等感官去觀察、體會。這樣做,我們才能抓住景物特征加以描寫。
二、選好觀察的角度
選好觀察的角度,就要先確立好觀察點。根據表達的需要,運用固定立足點和變換立足點觀察景物的方法,或遠觀、或近覷、或仰視、或俯瞰。同時,要注意觀察的順序,是由近及遠,還是由遠而近?是由上而下,還是由下而上?這是指空間的變換。還可以時間的變化或游覽的先后為順序。這樣,我們描寫的景物才不會雜亂無章??傊?,要做多角度、多側面的描寫。
三、注意描寫的順序
景物描寫的順序一般分為空間順序和時間順序兩種。
空間順序,一般是取一個固定的觀察點,按照視線移動的順序依次寫出各個位置上的景物。時間順序,同一個地方在不同的時間里,景物是有變化的,按一定的時段依次寫出來,可以表現出景物的美,給人以美的享受。
四、運用動靜結合的手法
只寫靜景,很容易使文章呆滯;而只寫動景,又可能失去穩定。靜態描寫可以刻畫出景物的形態特征,動態描寫有利于傳神。只有將動態描寫和靜態描寫結合起來,所繪景物才會具體、生動,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描寫景物需要繪形、繪色、繪聲,仿佛使人看得見、摸得著、聽得到,這就需要盡可能選用那些生動形象的語言。
因此,我們要善于找到最能表現景物特征的動詞,還有一些恰當的形容詞,尤其要善于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
五、融情于景,表達內心的感受
國學大師王國維曾斷言:“一切景語皆情語”。景物是客觀的,而寫景之人則是有情的,作者對任何景物,總會有自己的感情。沒有感彩的景物只不過是蒼白美麗的“軀殼”,難以達到感人的目的;同時,察、描摹景物的過程,本身也是作者寫作主觀感受的過程。因此,作者要在寫景的字里行間,自然滲透感情,寓情于景。做到情景交融,物我一體。
寫景貴有情。在描繪客觀景物的同時,作者要把自己的喜怒哀樂等思想感情融入作品中。讀者讀后才會產生共鳴,受到美的熏陶,獲得美的享受。
[范文賞析]
云的自述
張云逸
我的名字叫云?是由水變成的很大的一朵棉花糖。你也許會說,水怎么能懸在空中呢?要掉下來的呀!對,我有時高懸著,有時呢,也往下掉。
地面的水被太陽照曬,變成水蒸氣,升騰到天空,聚合成許多小水滴。這時候,由于這些小水滴比空氣輕,就會浮在天空。我就誕生了。
我在天上飄呀飄,小水滴們互相碰撞、結合,又形成許多大水滴。大水滴好重啊,我可背不動!它們刷拉拉往下掉。人們喊:“下雨了!下雨了!”
有時候,我遇到冷空氣,小水滴都凍成“小冰花”啦。這些潔白晶瑩的小家伙,紛紛向地面飄落。人們又會贊嘆:“下雪了,下雪了!”
哦,我還是個了不起的“魔術師”呢!不信你抬頭看看,我一會兒像奔騰的駿馬,一會兒像溫柔的小山羊,一會兒又像……
小朋友,再見吧,我要到遠方去旅 行啦!
[簡評]
那么,什么是景物描寫?景物描寫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呢?景物描寫,是指對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中的風景、物體的描寫,更具體地說,是指對山川平原、花鳥蟲魚乃至家居擺設等事物的描寫。
每年的中考說明中都明確規定了有關景物描寫方面的考題。要想做好這一方面的題目,必須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了解景物描寫類題型
1.對指定的景物描寫說出其作用。如,周測中的閱讀題,第②段中的自然環境描寫曠野的寒風積雪和虛白的陽光、幾聲的雞啼,
有什么作用?
2.具體分析畫線部分景物描寫語句的作用。文章開頭的畫線句有什么作用?(景物描寫)請具體分析。
早晨的第一縷陽光爬過院子的籬笆,透過大窗戶,柔和地照在臥室內。陣陣涼風吹來,除了梳妝臺上笨重而古老的座鐘發出有規律的滴答滴答聲,一切都是那么安靜。
3.對文中某段落(景物描寫)的作用作分析。
4.根據前后文內容,在空白處補上景物描寫。
5.某節作者從哪些角度來進行描寫的?
6.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進行描寫的?
7.作者在描寫景物時運用了哪些技巧?
二、掌握景物描寫類題目的答題模式
1.渲染氣氛,烘托人物心情。如,渲染××氣氛,烘托××心情。常用渲染氣氛的詞有:溫馨、愉悅、悲涼、壓抑、靜謐、輕松等。常用烘托心情的詞有:喜悅、失望、沮喪、輕松、急切、悲涼等。如《我的叔叔于勒》中“我們上了輪船,離開棧橋,在一片平靜的好似綠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駛向遠處?!变秩玖水敃r輕松的氣氛,烘托出了人物喜悅的心情。
2.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揭示作品的時代背景。如,《故鄉》中的文字:時候既然是深冬,漸近故鄉時,天氣又陰晦了。冷風吹進船艙中,呼呼地響。從縫隙向外一望,蒼黃的天底下,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沒有一點活氣,我的心禁不住悲涼起來。本段寫景文字其作用是什么?渲染了蕭索悲涼的氛圍,烘托了文中的“我”悲涼的心情。交代了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揭示了作品的時代背景。
3.展示人物性格或某形象的特點。如,《最后一課》中天氣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畫眉鳥在樹林邊婉轉地唱歌……這句景物描寫的作用是什么?烘托出小弗朗士當時輕松、愉快的心情,也體現出小弗朗士的天真幼稚、無憂無慮、貪玩、不懂事的性格特征。
4.推動情節發展。如,《故鄉》中的他們換了四回手,漸望見依稀的趙莊,而且似乎聽到歌吹了,還有幾點火,料想便是戲臺,但或者也許是漁火。那聲音大概是橫笛,宛轉,悠揚,使我的心也沉靜,然而又自失起來,覺得要和他彌散在含著豆麥蘊藻之香的夜氣里。此處的景物描寫作用是什么?寫作結構上承上啟下,推動了情節的發展。
5.深化文章主題。如,《紫藤蘿瀑布》中的我撫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艙,那里滿裝生命的酒釀,它張滿了帆,在這閃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萬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組成了萬花燦爛的流動的瀑布。在這淺紫色的光輝和淺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覺加快了腳步。簡析此處的景物描寫作用。這里的景物描寫不但照應了上文,升華了情感,而且深化了主題。
當然,有些文章中的景物描寫的作用是多元的,這時我們要做綜合分析。通過以上分析比較、歸納整理,我們也就不難準確分析、全面掌握景物描寫的作用了。
三、掌握景物描寫的方法
寫景的方法很多,常見的有以下幾種方法:
(1)對比寫景法。(2)擬人寫景法。運用擬人的表現手法,把“景”人格化,能使“景”富有生機。(3)比喻寫景法。(4)動靜結合法。這樣能逼真傳神,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總的來說,景物描寫是為了顯示人物活動的環境,讓讀者如臨其境,增強人物、事件的真實感,從側面來表現人物品質,突出事物特點。這需要我們在教學中,在閱讀中緊扣文本,善于抓住關鍵詞句,進而深入地理解課文,體會表達的效果。
寫景多用于記敘型的文學作品,例如散文、通訊、小說、報告文學等,還用于詩歌和劇本。寫景主要是為了達到如下的目的和作用:1.交代地點、時間、天氣、氣候;2.交代社會背景;3.推進故事情節;4.渲染氣氛,襯托人或物;5.借景抒情;6.托物言志;7.比喻、象征或比興。
有些人所描寫的反映季節性的氣候特征和物候的特征的景色,內容帶有共性,放之四海而皆準,缺乏個性,非常空泛,絕不是在某個特定的時間特定的地點親身觀察到的真實景觀的準確具體的寫照,而是閉門造車,憑空臆想,想當然地寫出來的,寫出來的景色是哪個地方的,是否真的如此,連他自己都沒把握,既不真實,也不具體,脫離實際,違反科學。
所以,通過細致的觀察,具體、真實而又科學地把握自然環境的特征,是寫好自然環境的前提。
可納入觀察范圍的對象很多,包括天地、日月、風霜、雨雪、雷鳴、電閃,江河、湖海、草木、蟲魚、禽獸等。我們要根據寫作的需要來確定觀察對象范圍的大小,要對觀察所得的素材作出取舍,從中篩選出文章的寫景材料,豐儉由文。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全文只有兩句寫景,惜墨如金,卻有力的烘托了菲利普夫婦乘興而去,敗興而歸的心情;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大篇幅地描寫小煤屑路、荷塘四周、荷塘上面的月夜景象,濃墨重彩,充分表現了他在不寧靜的日子里從荷塘月色中得到的短暫的喜悅,片刻的安逸。
我們要立體的動態的觀察自然景物。所謂立體的觀察,是指對自然景物進行仰視、平視、俯視、環視和鳥瞰式的觀察。所謂動態觀察,是指對自然景物隨著時間推移和空間變換所發生的變化進行觀察,這涉及定點、動點和散點觀察的技巧。例如,屠格涅夫的《村》運用定點觀察,馬致遠的《天凈沙 ? 秋思》運用移步換景式的動點觀察,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雨下》則按時間的推移描寫景色的變化。
我們要開動所有的感覺器官,如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對自然景物進行多覺觀察,觀察自然景物的形狀、顏色、動靜、聲音、氣味、重量、溫度、質地、分布、種類等,從而發現其特征和意蘊。這要具備一定的地理學、氣象學、氣候學、天文學、生物學(包括動物學和植物學)、物候學等學科的知識,要以這些自然科學知識為后盾,再從文學角度觀察和描寫自然景物,不然就會鬧出“廣州的雪花大如席”、“廣州的高粱紅似火”的笑話。
某地某時的自然景物的特征,除了可以憑借直覺馬上把握外,還可以通過橫向比較和縱向比較來把握。橫向比較,是指將某地的景色與同一時候其他地方的景色相比較,如《濟南的冬天》,它就冬天的氣候特點,把濟南同北平、赤道、熱帶相比;縱向比較,是指將某時的景色與同一地方其他時候的景色相比,比如,就廣州春天的氣候特點,可以從氣溫、降水量、日照強度、季候風的風向與風量、動植物的狀況等方面,拿它跟夏、秋、冬相比。
寫社會環境,也許還要具備一定的經濟、政治、歷史、倫理、民俗、宗教、建筑等方面的人文知識。
通過觀察掌握了寫景素材后,還得運用適當的文學技巧才能把景物栩栩如生的描寫出來。因為,我們寫的不是傳播地理、氣象、氣候、天文、生物、物候知識的說明文,而是在具體、真實、科學地觀察的基礎上,把個人的主觀印象和主觀感悟融入觀察所得,然后借助各種文學手段來寫景狀物,以反映觀察所得,寫出景物的狀態、特征和美感,從而寫成既有真實性、科學性,更有形象性、情意性的屬于記敘文范疇的文字優美的文學作品。
首先,必須講究修飾性、描繪性詞語,如動詞、形容詞、數量詞、擬聲詞等的準確運用,只有反復推敲錘煉,才能傳神地表達出景物的形、色、態、音、味,等等。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中一個“綠”字便以使動用法,把春風擬人化,描寫出在春風吹拂下江南植物復蘇吐綠的景象,既有色彩美也有動態美,令人嘆服。
其次,要學會白描,也要學會巧妙運用修辭方法。屠格涅夫的《村》、魯迅的《故鄉》在景物描寫中就運用了白描。魯彥的《聽潮》用擬人、博喻、排比、通感幾種修辭描寫海潮消退歸于靜穆時的情態和聲音,將無形的難以捉摸的聽覺形象化為具體可感的視覺形象,真是妙筆生花。
準確運用詞語和巧妙運用描寫,都能使景物變得具體形象逼真。
再次,要注意語句的駢散結合。寫景,適宜用短小明快的句子,適宜用兩兩整齊對稱的語句,以增加文章的形式美。當然,文章中也要自然穿插一些句式靈活的散句。只要欣賞一下歐陽修的《醉翁亭記》和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中整散句的運用技巧,你就能領略其中的真諦。
有的作家寫景時,還喜用疊音詞、兒化詞來描摹景物,增強語言的音韻美。古詩文基礎扎實的,還會信手拈來前人的好詞佳句,加以化用。朱自清的《春》便是如此。
有的作者不但寫眼前的實景,還聯想到與眼前的實景有關的逸事、風俗、傳說和詩文,甚至想像出一些超現實的事物。郭沫若在《天上的街市》一詩中,就由人間的街燈聯想、想像到天上的街市和牛郎織女,以他們在天界幸福團圓的生活,反襯黑暗的舊中國。
寫景文章既要講究技巧,又不能露出人工雕琢的痕跡,這才是最高的境界。
寫景要注意條理。要么用空間順序,如朱自清的《綠》和歐陽修的《醉翁亭記》;要么用時間順序,如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雨下》和峻青的《海濱仲夏夜》;要么用邏輯順序,如老舍的《濟南的冬天》和朱自清的《春》。
另外,不能單純地寫景狀物,必要的話,還得描寫該景物背景下人們相應的活動與心態。朱自清的《春》便寫到了經歷冬困后紛紛出來活動筋骨、抖擻精神、喜迎新春的人們,梁衡的 《夏感》則描寫了夏日里熱火朝天地收割打場的農民,何其芳的《秋天》描寫了人們伐木、摘果、打漁、放牧的情景,老舍的《濟南的冬天》亦描寫了生活在暖和的老城里的居民們喜笑顏開的表情和有著落、有依靠、不著急的心態,以及誤把冬天當成春天的錯覺。
最后,我們不能為寫景而寫景,寫景要有立意。沒有立意,寫景就沒有靈魂。
在以寫人記事為主,描景狀物為輔的文章里,寫景的立意就是要明確所進行的景物描寫究竟為寫人記事提供什么服務,是交代地點、時間、天氣、社會背景、推進故事情節,還是渲染氣氛、烘托人物。魯迅的《故鄉》描寫魯鎮的格局、氛圍,就是為了交代孔乙幾活動的背景,《丑小鴨》描寫冬天的來臨,是為了推進故事情節;契訶夫在《變色龍》里寫廣場和飯店周圍的景色,為的是反映沙俄統治下的的蕭條冷落,渲染氣氛,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雨下》寫烈日和暴雨的景色,為的是烘托祥子拉車的辛苦和他的頑強剛毅。
在以寫景狀物為主的文章里,寫景的立意就是明確所進行的景物描寫要表達什么意思,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或以景物比喻、象征人物的某種精神品格,或進行比興,托物興詞。朱自清寫《春》是為了贊美春天的新、美、力,激勵人們珍惜大好春光。周敦頤寫《愛蓮說》意在寄托自己對君子那種“出淤泥而不染”的崇高品格的喜愛。茅盾寫的《白楊禮贊》便以白楊的品格象征中華民族的意志。《詩經》的《關雎》便以在河洲之上關關和鳴的雎鳩作比興,引出追求窈窕淑女的君子。
景物描寫里要融入自己的個人情緒和主觀感悟。在《夏感》一文里,作者梁衡就開門見山地寫出自己的感悟“充滿整個夏天的是一個緊張、熱烈、急促的旋律”。讓我寫《秋》,我贊美它的熱鬧繁盛高潔,我哀嘆它的凋零蕭索沒落,我會吟誦“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景語即情語”,這就是說可以含而不露地借景抒情,間接表達立意,即所謂融情入景,情景交融。陸游的《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對夜雨景色的描繪和聯想便寄托了他殺敵衛國的情懷。當然,有時也可以在寫景之余來一點直白的抒情,即直抒胸臆,直接揭示立意,如屠格涅夫的村的結尾便直接抒情“呵,俄羅斯自由之村的富足、寧靜、豐饒?。『?,和平和幸福啊!”
敘事作文中常常出現不少景物描寫。這是為什么呢?原來,敘事作文里寫景往往會對全文起到交代背景、烘托心情、推升情節、揭示中心等作用。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景物描寫以唯美、明亮、動情的文字觸動、感染著每一位讀者,繼而產生共鳴,傳達能量。
解密大叔:
孩子們,快睜大眼睛,來認識一下敘事作文里的幾種“寫景”形式吧!記住,只有牢記于心,才不會讓任何“寫景迷陣”從眼皮底下逃走!你準備好了嗎?
“山門陣”
特點:最先出來“叫陣”的就是它了
作用:交代背景,表明環境
陣法示范:
夜深了,星稀月皎,人靜露涼。
夜深了,跟往常一樣,老師埋頭燈下,將學生寫的蚯蚓般的數字,一個一個端詳,一筆一筆改正。
《夜訪》節選
敘事作文往往少不了要寫清事件是在“何時”“何地”發生的,這便是敘事文“六要素”中的“時間”“地點”。這里寫景就是起到了“交代時間(背景)”的作用,同時也襯托出老師工作的辛苦。
“隱形陣”
特點:分幾處藏在作文中間
作用:側面描寫,烘托心情
陣法示范:步入賽場,看著擺在面前的稿紙,心里升騰起莫名的害怕……其他參賽選手已經紛紛埋頭“苦”寫,而我卻還未理清凌亂的思緒。窗外,春日的雨果真害羞似的,滴滴答答個不停,每一滴都落在我心間最脆弱的地方,我的心更亂了,幾乎到了崩毀的地步。
《至少我追求過》節選
通過刻畫他人、描寫環境等間接描寫,往往起到正面描寫無法替代或者很難達到的藝術效果。俗語講“綠葉襯紅花”,景物描寫無疑就是那片表現人物性格、烘托人物心情的“綠葉”。
“告別之陣”
特點:把文章最后要說的告訴了你
作用:揭示中心,延伸意境
陣法示范:八月,成功的“喜悅”眷顧了我,因為我順利地通過了音樂學院的青少年鋼琴舞臺賽初選,同時也獲得了“鋼琴十級證書”。
秒針追逐著分針、時針,超越了一圈又一圈。
《像秒針那樣》節選
在文末運用景物描寫,往往能夠余音裊裊,“柔和地”留住讀者的心靈,使之回味無窮,不忍棄之。同時,首尾呼應的景物描寫,也能起到揭示中心、點明主題的作用。
“靈魂之陣”
特點:像是一根線把文章串了起來
作用:線索貫穿,聯通全篇
陣法示范:那株默默的蟹爪蘭,靜靜的,靜靜的……
終于挨到了晚上放學,我三步并作兩步跑回了家……那誘人的粉變得晶瑩,變得嫵媚。無意間,我又瞥見了那株蟹爪蘭,它仿佛在說……我凝住神,恍然大悟:蟹爪蘭頑強地戰勝了炎熱和干燥……
如今……總會想起一旁靜靜佇(zhù)立的蟹爪蘭。
景物描寫在文學作品和一般記敘性文體中都具有重要作用。在小說中,作者常常以景物描寫突出人物活動的環境,起到交代背景、渲染氣氛,以及烘托人物形象、表現主題的作用。在游記、寫景抒情散文中,景物描寫往往是文章的主要內容,起著突出文章中心思想、表現作者思想感情的作用。比如,朱自清散文《春》,不論是寫春的情態,或是寫綠綠的春草、鮮艷的春花、輕柔的春風、細細的春雨。都傾注著作者對春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描寫景物,首先要進行細致的觀察,抓住景物的特點。
觀察是寫作的基礎,是直接獲取寫作素材的重要渠道。當然,觀察,也是要講究方法的。宋代的蘇軾說:“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边@說明,對于同一個景物,同一個景點,由于觀察的立足點和觀察的角度不同,獲得的對景物的印象也會不同,如俯瞰、仰視、平視、遠看、近觀等。各有其特點。定點觀察可以抓住景物的某種特點,多角度觀察則能夠全面感受。
觀察以視覺活動為主,但并不僅限于視覺。為了把握觀察對象多種多樣的屬性,往往需要多種器官聯合活動。也就是說,觀察不僅僅是用眼睛去看外界事物,同時還須用其他感覺器官去接觸外界事物,如用鼻子去聞,用耳朵去聽。用舌頭去嘗,用皮膚去接觸,用大腦去想象等等。請看魯迅先生《社戲》中的一段文字:
“兩岸的豆麥和河底的水草所發散出來的清香,夾雜在水氣中撲面的吹來:月色便朦朧在水氣里。淡黑的起伏的連山,仿佛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卻還以為船慢。他們換了四回手,漸望見依稀的趙莊,而且似乎聽到了歌吹了,還有幾點火。料想便是戲臺,但或者也許是漁火?!?/p>
這段文字描繪去看社戲途中的見聞和感受,動用了嗅覺、視覺、聽覺,以及大腦豐富的聯想、想象。顯得十分精彩。
天下的景物千差萬別,千姿百態,各有自己的特點,我們經過細致的觀察,發現了它們的特點后,又怎樣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來呢?那就要掌握描寫景物的一些具體方法。
1、把景物擬人化。就是把景物當作人來寫,賦予景物人的動作行為或思想感情。如“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蟀們在這里彈琴?!薄疤覙?、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卑丫拔飻M人化能使讀者對景物產生鮮明的印象,化無情為有情,并引起強烈的共鳴,請看老舍先生對雪后小山的描寫: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點,有的地方草色還露著: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看著看著,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p>
這段文字,寫雪后的小山,山坡“穿”上帶水紋的花衣,薄雪則是“害了羞”,運用擬人的方法,給山、給雪注入了人的感情,顯得格外生動、親切。充滿了詩情畫意。
2、運用比喻的修辭方法。朱自清在《春》中這樣描寫小雨:“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這樣描寫春天的花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蓖栏衲蛟凇稑淞趾筒菰分羞@樣描寫晚霞:“晚霞像火焰一般燃燒,遮掩了半個天空。”這樣描寫空氣:“附近的空氣似乎特別清澈,像玻璃一樣”。在景物描寫中,比喻是運用得最多的一種修辭方法。請看《老山界》中的一段描寫:
“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聲響,極遠的,又是極近的。極洪大的,又是極細切的。像春蠶在咀嚼桑葉,像野馬在平原上奔馳,像山泉在嗚咽,像波濤在澎湃?!?/p>
這段文字,運用比喻來描寫耳朵里聽到的各種聲響,把各種陌生的聲音描繪得熟悉而生動,具體而形象,
3、運用夸張。為了更突出、更鮮明地表現某一事物,對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擴大或縮小的描寫。如李白描繪廬山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岑參描繪邊塞的奇寒奇冷“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運用夸張來描繪景物可以引起豐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景物的特征,引起讀者的強烈共鳴。比如,老舍《在烈日和暴雨下》對天氣的描寫:“太陽剛一出來,地上已經像下了火”“整個老城像燒透了的磚窯”。這種夸張的描寫,有力地突出了天氣“毒熱”的特征,讓讀者也仿佛置身于這樣“毒熱”的天氣中。
4、運用排比。為了增強文章的氣勢,使內容相關、結構相同或相近、語氣一貫的三個或三個以上的短語、句子排列在一起使用。排比,可增強語言的氣勢:用來說理,可把道理闡述得更嚴密、更透徹:用來抒情,可把感情抒發得淋漓盡致:用來描繪景物,則可渲染景物的特征,把景物烘托得多姿多彩。請看下面這段描寫春景的文字:
“春在田疇,松軟的泥土散發著清新濕潤的氣息,冬憩后醒來的麥苗兒精神煥發,展現出一派蓬勃盎然的生機:渠水歡唱,如母愛的乳汁,與土地和麥苗的血液水融。春在河畔,碧波清蕩。魚蝦暢游,蛙鼓抑揚弄喉嗓,柳絲婆娑舞倩影,陽光水波交相輝映,灑落捧捧金和銀。春在天空,燕語呢喃,蝴蝶翩躚。濃濃春意彌漫潔白的云朵間,甜脆笑聲穿梭浩九天。春在果園,紅杏流火,桃花漫霞,梨樹飛雪,蜂蝶追逐喧嚷,醞釀生活的甘甜和芬芳……”
一、讓學生身臨其境,受到大自然美景的熏陶與感染,產生寫作的欲望
一定要讓學生置身于美景之中,身臨其境時,驚嘆于大自然的神奇,受到大自然美景的熏陶下如醉如癡,產生無限的遐想,久久不肯離去。回味之時,有拿起筆記錄下這優美風光的強烈愿望,并急于讓沒領略過這種風光的人欣賞。在這種欲望的驅動下,寫出來的文章字里行間流露出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之情,才是真情的流露,真實感人,這才不至于抓耳撓腮、閉門造車,無話可寫,無話可寫。
二、尋找身邊的觀察點
我們教師領學生去參觀,不一定要鄭重其事,大張旗鼓,其實,我們身邊就有很多美景可作為寫作素材。我們學校的自然景觀一般,但只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你會發現校園的美無處不在,學生筆下的校園如詩如畫。提到觀察,其實學生并不知道怎樣觀察,只是泛泛地看,觀察之前,老師一定要做觀察指導。
三、如何指導學生把看到的寫成文章
要把寫景作文寫好,注意以下幾點:第一,要按一定順序去觀察描寫,例如時間順序、方位順序或二者結合順序。第二,描寫景物時要寫出特點,將景物的形、聲、色、味等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的特征寫出來。第三,要點面結合。寫局部景物要精雕細刻,力求惟妙惟肖。第四,描寫景物要情景交融,寫景目的在于抒情,如果不能做到情景結合,那就是為寫景而寫景了。第五,描寫景物還要講究文采。要努力運用一定的寫作技巧,爭取寫出語言優美動聽、意境生動形象的好文章。
四、如何設計好文章的結構,使文章思路清晰,情真意切
1. 標題新穎別致。標題是文章的題眼,好的標題能收到引人入勝、先聲奪人的效果,對表現文章主題、增強文章魅力,提升文章品味,能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而一個平淡乏味的標題,則令人興味索然,難以給人一個好的第一印象。注意,擬題要準確、精練、生動、別致。準確,是指內容詳實,有分寸;精練,言簡意賅;生動,指語言具有形象性;別致,是指表現出不落俗套。
2. 結構巧妙清晰。結構就是文章內容的組合構建,使文章思路的外觀。文章的內容要通過組織安排才能表達,文章的主題也要通過結構來加以凸現,完整的結構清楚的開頭、發展和結尾,這樣才能使文章條理分明。同時文章要首尾呼應,前后一致。
3. 感情真摯動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文要脫穎而出,就必須做到感情真摯,“感情真摯的標準就是既要文字感人肺腑,要想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通過細致入微的觀察描寫,恰當的選擇材料,運用各種抒情方法,讓讀者既清楚而又真切地感受到你的這種情感。
五、怎樣才能把文章語言生動
1. 寫好比喻句的方法。
(1)充分展開聯想:聯想是比喻的基礎,幾乎每個比喻句都是通過聯想來實現的。比如當我們看到天上的白云時,就會很自然地聯想到棉花或者白色的花朵,看到董仍的臉龐會很自然地聯想到美麗的花朵。這些都是自然而然的聯想,我們可以多加訓練,讓自己的聯想更廣,這樣造出的比喻句會更生動、傳神。
(2)抓住事物的特點,在觀察事物時,能夠快速抓住事物的特點,從特點入手,尋找本體和喻體之間的相似點,會產生很好的特點。
2. 寫好擬人句的方法。
(1)把人類的世界駕馭動植物或其他事物之上就是讓動植物、事物說人的話,做人的動作、具有人的心理狀態、符合人的心理習慣。
(2)用你的大腦代替事物思考。當你看到一本躺在桌子上的書,你會想這事屬會有什么想法呢,他匯報。
3. 寫好排比句的方法。排比句能夠增強語句的氣勢,造成強烈的效果。
這天,阿木老叔請劉三姐下凡來,和小朋友們“唱一唱”怎么描寫景物。一位小朋友問:“三姐阿姨,什么是景物?”劉三姐開口就唱:
“景在東西南北中,處處有景各不同。
自然景物老天造,人造‘景物’更無窮!”
又有小朋友問:“三姐阿姨,什么是人造‘景物’?”劉三姐唱道:
“人造‘景物’遍城鄉,樓房街道大工廠:
農田鐵路傍公路,廣場市場飛機場。
自然景加人造景,有景有物有文章!”
所有劉三姐的追星族異口同聲地問:“三姐,那怎么描寫景物呢?”劉三姐笑著唱道:
“天上星星海里波,景物描寫方法多。
請你朗讀精彩段,描寫方法我來說?!?/p>
一個大膽的女孩站起來朗讀了歐?亨利《最后一片葉子》中的一段:
“……看呀!經過了漫長一夜的風吹雨打,在磚墻上還掛著一片藤葉。它是常春藤上最后的一片葉子了??拷o部仍然是深綠色,可是鋸齒形的葉子邊緣已經枯萎發黃,它傲然掛在一根離地二十多英尺的藤枝上?!?/p>
女孩朗讀完,三姐唱道:
“這片葉子好頑強,一夜狂吹不下墻!寫了顏色寫形狀:鋸齒邊邊綠又黃?!?/p>
一個平時最膽小的男生也高聲朗讀起安徒生的《海的女兒》來:
“宮殿外面有一個很大的花園,里邊生長著許多火紅和深藍色的樹木:樹上的果子亮得像黃金,花朵開得像焚燒著的火,花枝和葉子在不停地搖動。地上全是最細的沙子,但是藍得像硫磺發出的光焰。在那兒,處處都閃著一種奇異的、藍色的光彩。你很容易以為你是高高地在空中而不是在海底.你的頭上和腳下全是一片藍天。當海非常沉靜的時候,你可以瞥見太陽:它像一朵紫色的花,從它的花萼里射出各種顏色的光?!?/p>
劉三姐大聲唱起來:
“海底宮殿好漂亮,五彩繽紛好風光。
不信大家找一找,五顏六色多比方;
果像黃金花像火,細沙藍似硫磺光;
海底看日好神奇,紫色花朵各色光!”
首先。夯實基礎,常練如何選擇觀察點。觀察點,是指我們站在什么地方看景物,或從遠及近,或從上到下,或從前到后,或從外到里。按照觀察順序敘述,這是描寫景物的關鍵。為了把一個環境寫得清楚、明白,首先要選好一個觀察點。按照一定的觀察順序進行全面、細致的觀察,然后再按照觀察順序把景物寫出來。例如某同學寫《開學典禮》:“這天,天空格外晴朗,藍天上飄著幾朵白云。微風習習,送來一陣清新的涼意。校園內隨處可見五顏六色的旗幟,身穿整齊校服、佩戴嶄新的?;盏膶W子們已經整齊地排好隊等待典禮的開始。”就是通過觀察對象(天一云一風一校園一學子的變化,寫出了新學期的好天氣好心情,奠定了全篇的感情基調。
其次,抓住重點,把握景物的特征。描寫一處景物,不是把看到的都寫出來。如果事無巨細地敘述,就會使文章累贅、噦嗦,而要表達的內容又不具體明確。描寫一處景物應該抓住它的特征寫,完全是為了文章的主題服務,而不是為顯示自己的文采飛揚。否則,就會鬧“畫蛇添足”的笑話。我們說的特征,是一處景物獨有的,與其他地方不同之處。只有選擇重點,抓住特征,才能把這個景物中的特色寫出來,從而完成“景”的使命。如某生《馬路市場》一文開篇:“不知從什么時候起,我家樓下的那條馬路變成了喧鬧的集貿市場。不寬的馬路上擺滿了三輪車、貨架,有賣蔬菜的,有賣水果的,還有賣肉食的。每到上、下班的高峰時期,這里就擠成了一鍋粥,叫賣聲、自行車鈴聲響成一片,著實讓人頭疼?!敝攸c描寫了“市場”的混亂特征。為下文的“治理”作了鋪墊。
再次,掌握技巧,了解常見的形式。眼中之景,要轉為筆中之景,還得掌握一些常用的景物描寫技巧。1,直接描寫型:如:四周寧靜,只有大自然的聲音,放眼望去,綿綿的群山、綠綠的田野、青青的河水,蔚藍的天空下漂浮著幾朵白云,身邊芳草吐翠,燕舞鶯歌,澄澈甘甜的溪水貫穿整個樹林,好一幅自然和諧圖啊!(江蘇淮安卷《夢中的和諧》);風徐徐,將泛著金絲的葉兒拂在一處。暮色將啟。粼粼的水波蕩漾開去,揉成一道道金邊,與延伸的青石小道渾然一體?!稖贤ā?。2,情景交融型;如:白云悠悠的日子,天空格外地湛藍,大地異常地空寂。疾風過處,綠草上躍動著一顆充滿活力的心。一顆心,再配一雙腳,便勾勒出了我去遠方放牧青春的風景線。(上海卷《充滿活力的歲月》);窗外,細雨蒙蒙,微風夾雜著細雨撲窗而來,拂過我的臉上。那是怎樣一種享受、怎樣的一種愜意?堅硬之中透著一絲溫柔,微痛之間夾雜著絲絲舒坦。(四川南充卷《窗外,那雨》)。3,巧用修辭型:如:他獨坐窗前。深黑色的天空被窗棱劃成幾塊。顆顆繁星散落在那皎潔的上弦月的周圍。仿佛夕陽下的湖面上泛起粼粼金輝,夜很美,很靜,簡直另人不忍呼吸。(河南卷《最美麗的心靈》);西沉的紅日,把縷縷落寂的橘紅涂滿天際。夕陽下,滄桑古老的小道上充滿著迷離的格調,顯得格外的幽靜。天地萬物似乎都酣醉在這片凝固著卻極短暫的美麗之中,止住了一切聲響。(山東卷《琴聲感動我心》)。
最后,情景交融,一切景語皆情語。一般來講,每篇文章都有一種感情基調,每篇作品也有一種特定的氛圍,作者往往用生動的景物描寫,來渲染故事的氣氛,從而增強故事的真實性,感染讀者。借景抒情,是用特定的景物,來表達作者特定的情感的一種寫作技法。然而,“情”是核心,“景”的載體,“景”只為“情”服務。離開的“情”,“景”就成了“空中樓閣”,就成了“照相機”。這正如王國維之言――“一切景語皆情語”、“以我觀物,物皆著我之色彩”。如柳宗元借小石潭的幽深冷寂之景,表達孤寂悲涼之情;歐陽修借醉翁亭之秀麗風光,傳自己與民同樂之志:袁宏道借滿井初春美好之景色,表其寄情山石草木之趣。又如,魯迅先生的《故鄉》開篇“蒼黃的天底下,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沒有一些活氣”的環境描寫,一下子就將小說悲涼的氣氛烘托了出來。這些都說明,我們在寫作中要選取與自己心情相協調的景物,選取本身帶有濃郁感彩的景物,不是為“景”而寫景,而是為“情”而寫景,“景”中必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