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電工畢業總結范文

電工畢業總結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電工畢業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電工畢業總結

第1篇:電工畢業總結范文

Abstract: taking the Department of Electromechanical Engineering of Ningxia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of Industry and Commerc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proposes some teaching strategies on how 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skill level of middle-level maintenance electrician, so as to improve the qualified rate of electrician theory certificate application combined with practical teaching experience, based on teaching process, from learning situation analysis, teaching method, and review, which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vocational teachers to effectively guide the students' skill level theory certificate application.

關鍵詞:職業院校;維修電工;考核;理論;合格率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s;maintenance electrician;assessment;theory;percent of pass

中圖分類號:G71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6)31-0229-03

0 引言

在我國由制造大國轉型為制造強國的大環境下,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產業結構的調整,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用人單位對人才的要求也不斷提高,對職業院校畢業生來說,僅有一張畢業文憑已不能滿足用人單位的崗位需要,各專業還需要有相應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才符合職業院校的教育特點,才可以和本科院校的畢業生有一定的競爭能力。

機電工程系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電氣自動化專業、供配電技術專業等專業的學生,在院學習期間除了要完成本專業規定的課程學習外,還要考取“維修電工”中級等級證書,為順利畢業奠定基礎。

1 在維修電工中級理論考核中學生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幾年,學生在考取維修電工(中級)等級證書時,普遍反映維修電工(中級)的考核過程中,理論考核難于實操考核。幾乎每一批次的學生在維修電工(中級)的考核中理論考核的及格率總是低于實操考核的及格率。大多數學生認為:維修電工(中級)考核中,理論考核比實操考核難。筆者通過長期從事維修電工教學工作,并且與相關教師、學生交流與探討,認為維修電工(中級)考核過程中,造成理論合格率低于實操合格率的主要是學生和老師兩方面存在的問題。

1.1 學習目標不明確

據不完全統計調查發現,職業院校的學生38、6%的學生幾乎沒有自覺學習的能力和要求,對于自己來職業院校的根本目的不明確,到職業院校似乎是無奈之舉,對職業院校的認知少之又少,在院其間就業壓力和憂患意識淡薄。調查的結果與平時的觀察所了解到的實際情況基本相符。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我們了解到的學生對學習的內容不感興趣,但當我們慮及他們的前途詢問他們時,出現了兩種傾向,一是部分同學把自己的將來想得非常美好,甚至充滿無窮的幻想,認為畢業之后自己當老板,創業會大獲成功的;二是也有的同學抱著“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想法,覺得離自己走向社會還很早,整天悠哉游哉,畢業離校前再說,完全自己沒有目標。沒有了目標當然也就沒有了動力,沒有了動力也就沒有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對于這樣的學生教師教起來頭痛,家長管起來苦惱,學校管起來棘手。

1.2 學習態度不端正

調查發現近70%的學生對進入職業院校學習是十分不情愿、茫然、被動的,甚至有一些學生是家長逼著來到職業學校,這勢必造成在進入院校之前,學生本人對院校的性質、所學專業、發展目標了解很少,甚至根本就不知道。進入職業院校之后,也必然的會影響到學習態度,導致學習態度不端正,目的不明確,對自己要求不嚴,得過且過,整個一個吃喝混日子,沒有就業的危機感,對自己的現狀更是一問三不知。這種情況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會受到影響,在相當長時間內,不能很好的適應學校的生活、學習內容和教學方式,從而影響學習積極性。

1.3 學習基礎差

由于職業院校部分學生在中學時文化基礎較差,是在不被其他院校錄取的情況下才來到職業院校的,因此部分學生讀、寫、算、思維等基本技能偏差,語文、數學、英語等文化基礎課水平較低。而語文、數學、英語這三科科目具備的能力在學生學習準備中占有相當重要的位置。它既是新生進入職業院校后學習數學、語文、英語等基礎科目的基礎,同時又是學習其他科目的重要工具。而職業院校學生在這方面能力的欠缺,勢必成為學生入學后學習其他科目的障礙,導致他們在課堂上聽不懂老師的講解,看不懂教材中內容,理解不了抽象的概念,嚴重的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對學院正常教學進度地完成也產生了負面的效應。

1.4 學習自控能力差

表現為學生學習時的注意力不能很好的集中。從調查和課堂聽課看:學習中學到一半兒就走神的占了51.2%,長時間集中在學習內容上的28%,始終集中不到學習內容上的達20%多。這充分表明了學生學習時的注意力分散嚴重,不能很好的聽進課堂上老師講的內容,勢必影響學習的質量。學生自控水平的低下,影響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同時也使學生愈發感到自己在學習上無能無力,因而產生自卑、厭倦的心理。

2 在維修電工中級理論考核中教師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教師缺乏理解學生,存在教學慣性

隨著各行各業對于職業資格證書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各類職業等級證書的考核難度也不斷提高。維修電工中級理論考核中理論考證的題庫量大,涉及知識點面廣大,寧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機電工程系中“機電一體化技術”、“電氣自動化技術”、“供用電技術”等專業的學生要想順利取得維修電工中級的職業資格證書,既要有扎實的理論功底,又要有一定的實踐操作技能,只有二者結合方能順利考取職業資格證書。對知識的理解與吸收不是一時半會就能消化,而大部分教師缺乏對學生好動又畏難心理的理解,還是習慣性地采用知識灌輸型的教學模式和題海戰術形式,還是按照傳統教學模式,采取滿堂灌的教學方法,一味地為完成教學任務,較少的關注學生的實際情況。

2.2 教師缺乏教學手段,存在教學惰性

一些教師在常年累月的教學中,形成了教學惰性,教師在理論教學中,教學方法單一,講多練少,很少采用一些新穎的教學方法,講課吸引力不夠,課堂教學較少的關注學生的反應,課堂互動較少等因素,使學生缺少學習興趣與動力。

2.3 教師缺乏了解學生,不能因才施教

職業院校的學生學習基礎參差不齊,在教學上必然存在困難,這就要求我們指導教師基本功要扎實,理論水平要高,因地制宜的安排好教學內容的順序;才能發揮這些學生的長處并增強其信心,提高他們克服學習困難的勇氣,從而讓學生由簡到繁的掌握各個課題的控制原理和工藝要求。

3 在維修電工中級理論考核中采取的措施

3.1 提高認識,統一思想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做任何事,都要有足夠的思想認識,才能真正重視激發學生學習動力。對于一門考證課程來說,在有限的課堂中,師生不僅要完成課程任務與目標,更要順利通過考核。并且機電工程系要求學生的職業資格證書是能否順利畢業的必要條件。對職業資格證書考核的重要性,教師須對學生以思想為先,加強教育,師生在思想上、行動上都要有足夠的認識與重視,目標一致,師生共同努力,才能取得預期的效果。

3.2 重視教學方法,做到靈活多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興趣和情感等心理因素對其認識過程會產生重要影響,當學生對所學的知識產生興趣和積極性時,就會從內心迸發出向往和求知的強烈欲望,產生積極、主動的學習動機。學習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主動愉快的體驗,學習效果也就會事半功倍。教師尤其要注意結合不同教學內容,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興趣,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機電工程系采取的靈活多樣教學方法主要有:

3.2.1 情境教學法

情境教學主要通過創設情境把知識融入生動有趣的情景中,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在愉快的體驗中完成學習。

維修電工(中級)理論考核內容廣泛,既有基礎性知識,又有專業性強的知識。在校生缺乏工作實際的體驗。有些知識沒有親身體驗是難以接受的,學生只能靠死記硬背,即便考核合格也用處不大,對實際工作起不到決定性作用。例如:典型生產設備的電氣控制線路與常見故障的分析,由于學生對機床的認識主要來源于書本知識,而對于機床實際的工作狀態了解還是比較少的,在這種情況下,讓學生分析機床的結構、電氣控制、工作運動、故障是非常困難的。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班級帶到實訓中心參觀各類機床,請相關老師對典型機床的簡單加工功能介紹并操作示范,此時再回到課堂,授課教師發現,學生對于機床的知識點的學習興趣高漲,大家一起積極探討機床的結構、運動方式、電氣控制等特點,對于重點和難點問題,教師重點解決,這樣學生就很容易理解與記憶了。

3.2.2 多媒體教學方法

多媒體課件通常具有圖、文、聲像同步,三維動畫演示,模擬實物動作等生動形象的特點。在維修電工(中級)理論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課件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渲染教學氣氛,還能有效地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3 網絡資源教學

在強化復習階段,需要大量的習題練習,習題批改,測評跟蹤,無疑給教師帶來大量的工作量。機電工程系在維修電工(中級)理論考核中充分利用寧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的數字化校園平臺,對所有參加維修電工(中級)考核的學生進行考前理論模擬測試。即利用維修電工(中級)考試資源庫進行網上測試,維修電工資源庫中所有的理論知識全部來自我區技能鑒定指導中心維修電工(中級)試題庫當中,學生在資源庫中模擬考試時,采用計算機模擬練習與考核,可以自動評分與分析,大大幫助了教師,方便了學生。學生還可在家自我測試,整理錯題,有效幫助學生,大大減少學生復習的工作量。機電工程系要求所有參加模擬考試的學生須在考前模擬三次,模擬成績均為80分及以上方可參加維修電工的正式考試。這樣學生在考前復習階段,學習的積極性大大提高,同時提高了維修電工(中級)一次通過的及格率。

3.3 明確教學內容,做好總結歸納

維修電工應知考核的知識面廣量大,要想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這些知識點,提高應知理論考證的合格率,必須要幫助學生進行簡單有效的總結歸納。主要有以下方法:

3.3.1 系統總結法

維修電工中級理論考核中的知識具有系統連貫性的。有的知識一通百通,一個不懂就全部不懂。例如,電動機原理部分,學生往往感到學習起來比較困難,如果我們把它系統總結歸納下來,不外乎十一個字:即“電生動磁,動磁生電,電磁生力”。這樣再來闡述電動機的基本工作原理,就感覺容易很多,記憶起來也十分方便。

3.3.2 規律總結法

維修電工中級理論考核中要提高理論的考證合格率,學生需要記憶與理解很多的知識點。有些相似又不同的知識點,學生很容易混淆或搞錯。這就要教師幫助他們找規律總結。例如,三相交流電路星形與三角形負載聯結時,各電壓、電流關系這一知識點,為了較好的理解并記憶,我們給學生總結規律為:大小的關系是■的倍數,相位關系是30°的倍數。這樣找出規律特點,避免混淆。

3.3.3 口訣總結法

維修電工中級理論考核中的有些知識點是很零碎的,也很容易混淆,而這些知識點在考核時,如果只靠記憶十分困難。比如,X6132銑床控制線路中,工作臺的六個方向的進給運動涉及到的理論知識較多,同時又是理論考核當中必考的知識點,所占分值又比較大,通過總結為可以概括為六字口訣:“前下右,后上左”,即行程開關SQ1控制工作臺向右進給;行程開關SQ2控制工作臺向左邊進給;行程開關SQ3控制工作臺向前、向下方進給;行程開關SQ4控制工作臺向后、向上進給,在教學實踐中應用,還真的簡單、便捷,很有實效。

3.4 強化復習環節,把握適度節奏

要提高維修電工(中級)理論考證合格率,考前的強化訓練是非常關鍵的。在復習強化過程中,針對考核過程中的重難點問題,適度把握節奏,比如:X6132銑床、MGB1420萬能磨床、20/5t橋式起重機這三臺設備的識圖、常見故障以及安裝,在理論考核中所長比例在40%-60%之間,從而可以看出,這三臺設備一定是理論復習的重點,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這三臺設備理論知識掌握的好壞直接影響維修電工最終的考核成績。這樣就要求在復習時,授課教師根據所涉及內容的比例,合理分配時間,適度把握節奏,在有限的時間內師生共同配合,步調一致,達到最佳效果。

4 結語

近幾年,機電工程系的維修電工中級考證合格率均達到85%以上,有的班級合格率達到100%。鑒于此,筆者就如何提高維修電工技能綜合水平,結合近幾年的實踐成效,深有體會:首先應根據不同的學生類型和實際情況做好思想動員工作;其次在教學內容上要善于歸納總結,幫助學生梳理知識脈絡;在教學方法上要靈活多樣化,作練結合,積極調動學生學習興趣;適當強化復習環節,把握適度的復習節奏,及時反饋與指導。

綜上所述,職業院校的畢業生職業資格證書的考取是有一定的難度的。但是,只要方法得當,師生目標一致,提高專業技能綜合水平,就會取得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馮剛.最新高校輔導員工作理論與實務指南[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吳少怡.大學生人格教育[M].泰山出版社,2008.

[3]張力.高職學生學習狀況分析及對策[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0(3):54-56.

第2篇:電工畢業總結范文

關鍵詞:課證結合 項目化教學 改革

課 題:本文系東莞職業技術學院院級基金課題――“課證結合”的項目化教學探索與實踐――以《電機與電氣控制技術》為例(項目編號:2014c17)研究成果。

高職院校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培養的是服務于自動化設備制造與應用行業生產和管理第一線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對于該專業的學生,取得中級維修電工職業資格證書是畢業標準之一,加上畢業證書,實現雙證書畢業,才能為走向工作崗位打下基礎。將考證內容融入到課程教學中,即“課證結合”也是目前教學改革的一個方向。維修電工考證具體內容是以電工電子技術、電機與電氣控制技術和PLC技術及應用三門課程為依托,電機與電氣控制技術在整個知識體系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也是維修電工(中級)考證知識體系結構的主要內容。因此實施電機與電氣控制技術項目化教學改革恰恰契合了維修電工考證的教學要求。

一、維修電工知識體系結構的分析

維修電工是從事機械設備和電氣系統線路及器件等的安裝、調試與維護、修理的人員,從初級工到高級技師共分為五個職業等級。高職學生的起點是中級維修電工。技能鑒定中理論知識考試采用閉卷筆試方式,技能操作考核采用現場實際操作方式。通過對維修電工中級工的國家職業標準的分析,結合東莞人社局鑒定標準和《電機與電氣控制技術》課程知識體系,得到在該門課程中涉及的維修電工四級(中級)理論知識部分和操作技能部分見表1和表2。

二、“課證結合”的項目化課程體系的建立

根據維修電工工作崗位的能力要求、電機與電氣控制技術課程標準和中級維修電工考證的技能要求,以項目行動體系構建電機與電氣控制技術的知識體系,形成以就業為導向、崗位技術為導入的課程項目模塊。從應用的角度出發,依據由易到難、由單項到綜合的原則,以典型工作任務為主線,設立教學項目,對接中級維修電工實操考題,為維修電工(中級)職業技能鑒定打下堅實基礎。對應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該課程共設計3大模塊10個項目27個學習任務,每一個項目都根據要求掌握的知識和技能設計相應的實踐環節。總共64學時,理論和實踐各為32學時(見表3)。

三、項目化教學的組織與實施

項目化課程體系設置是實施項目化教學的關鍵,而項目化教學的組織和實施關系到教學目標能否實現。在項目化教學的組織與實施中,強調“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思想,改變了以往“教師教,學生聽和看”的被動學習模式,使整個教學過程變成了一個人人參與的實踐活動。現以“項目九:M7120型平面磨床控制線路的分析與檢修”為例說明項目化教學的具體組織和實施過程。

1.項目的選取

項目九既是電機與電氣控制技術經典教學內容,也是維修電工(中級)操作技能部分考點內容之一。筆者學校擁有東莞維修電工鑒定站。學生學習的實訓設備同時就是操作技能鑒定設備,完成此項目將為學生日后參加鑒定考試打下堅實基礎。教學中采用“車間教學”的組織形式,分大班為若干個“小組”,有效挖掘學生的潛力,實現學生自我管理。向學生下發該項目的《實踐任務書》,向學生說明項目的目標,提供教學需要的各種資源,同時通過引導和適當講解,使學生能主動獲取完成項目任務的相關

資訊。

2.項目計劃的制訂

學生完成項目選取和相關知識資料后,根據項目應該做什么制訂切實可行的工作計劃,包括確定完成任務所需的資料、工具、工作步驟等。項目是M7120型平面磨床的若干故障點的排除,主要涉及兩個方面,一個是線路的分析,另一個就是線路故障的檢修排除。以小組方式工作時,每個成員參與制訂計劃并討論計劃的可行性,而老師可以采取詢問等方式使學生明白計劃的可行性,對于學生考慮不全的地方,老師應進行相應的引導與補充。

3.項目實施

項目實施就是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動手操作,完成任務,而老師對學生的整個實施過程進行監控。通過實施完成項目的《故障分析與排除》表格,實施過程強調學生的自主化,設置反思和檢查環節,以便在小組內及時交換工作中的經驗和修正實施中的錯誤。實施過程別注重學生維修電工技能的培養和素質的培養,如職業素養、合作能力、專注力等。

4.項目總結和評價

項目總結要為每一位學生提供展示的平臺,選擇合適的展示方式進行評價。評價通過《項目考核評價表》來實現,考核的內容以項目完成的情況作為能力、知識和素質目標的主題內容,在評價中考慮到學生在各個階段的表現,強調過程考核和能力評價。評價的目標不是給予學生一個分數,而是促進學生能力的提升。

四、小結

為期一年的項目化教學改革與實踐,初步探索了“課證結合”的途徑和方法;通過結合中級維修電工的知識體系結構,建立“課證結合”的項目化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對接中級維修電工考證知識點,同時保證了良好的項目化教學組織與實施,從而縮短學生考證培訓時間和提高學生考證合格率。通過對比,筆者所在系電氣自動化專業學生的維修電工四級(中級)初次獲證率由2012級學生的81.6%提高到2013級學生的86.3%。

參考文獻:

[1]戴茂良,顧玉娥,張偉.職業技能考證與課程教學相融通的探索與實踐[J].職業教育研究,2013(10).

[2]李忠文,米集錦,李慶華.維修電工(中)[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2.

[3]周奎.基于“雙證”模式的《電機與電氣控制》課程建設與改革[J].機械職業教育,2009(1).

第3篇:電工畢業總結范文

[關鍵詞] 維修電工 職業技能培訓指導 探討

中等職業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學生通過接受職業教育,掌握一定的技能,拿到就業的“通行證”――職業資格證書,順利走向工作崗位。作為指導教師,如何事半功倍地引導學生訓練,達到國家規定的考核標準,是職業教育工作者一個永恒的課題。筆者根據自己多年的培訓指導和職業技能鑒定考評實踐,總結了自己的一些方法與廣大同行探討。

一、以激發學習興趣為前提,提高學生訓練積極性

目前,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一般是未能升入普通高中的初中畢業生,年齡在16歲左右,整體素質不高,模仿能力強,自制能力差。我們首先應提高其學習興趣,為培訓奠定基礎。

1.向學生宣傳國家有關職業技能鑒定和就業的方針政策。例如,1994年7月3日國務院的《關于的實施意見》(國發{1994}文件}強調“在全社會實行學歷文憑和職業資格證書并重制度”。2000年3月1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的第6號部長令《招用技術工種從業人員規定》,確定90個職業(工種)自2000年7月1日在全國持職業資格證書就業(其中包括維修電工)。用人單位招用從事就業準入職業勞動者,必須從取得相應資格證書的人員中錄用等規定。

2.以一些老畢業生為例,講述他們在學校掌握了較高的技能水平工作后,取得的成就,如某某同學走上了領導崗位,某某同學成為技術主管、技能能手;在工作中完成了那些技術改造項目,解決過那些技術難題或創新和發明創造等。

3.找一些簡單而有趣的小制作,培訓一開始就指導學生制作。例如,光控、聲控、電子門鈴等有趣的小制作,學生完成后會產生一種成就感。

通過以上措施能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樹立起一個努力學習知識,刻苦練習技能的信心,為培訓指導掃清障礙,奠定基礎。

二、以《國家標準》為綱,確定培訓重點

維修電工《國家標準》規定了基本要求和工作要求兩大部分,并且給出了鑒定比重。由命題專家生成了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鑒定要素細目表》,理論知識一般設有100~200個鑒定點,給出了鑒定范圍和鑒定比重、難易程度。“低難度”、“中難度”、“高難度”分別用“x”、“y”、“z”表示,并規定試題的難易比例是“x”、“y”、“z”依次為20%、70%、10%。從理論知識《鑒定要素細目表》的鑒定比重,還可以看出,電動機知識占15 %,電力拖動自動控制知識占20 %,晶體管電路知識占15 %,三項合計達50 %,操作技能《鑒定要素細目表》中,一般確定了數十個至百余個考核項目,其中,設計、安裝與調試占40 %,故障檢修占40 %,而且給出鑒定點及鑒定名稱。我們就可以以此為依據把理論知識中的電動機知識、電力拖動自動控制、晶體管電路知識,操作技能中的設計、安裝與調試、故障檢修確定為重點。

三、以典型電路為基礎,擴展學生的知識面

根據《鑒定要素細目表》,應把電動機自動控制知識作為基礎,循序漸進的擴大到電路計算、變壓器、電器、電工測量、晶體管電路、及相關知識的內容。

比如,在培訓中用一機床自動控制電路作為典型電路。首先,把電路全圖展顯出來,向學生介紹此電路的設計目的及功能。另外,按此電路所用到的電器件:空氣開關、熔斷器、變壓器、照明燈、交流接觸器、中間繼電器、電動機、過熱繼電器、行程開關、按鈕開關等等的作用、功能、動作原理、符號、易出現的故障、檢查方法、修復、安裝要求等,都逐一的介紹給學生,并且可以用一些壞件讓學生動手修復,要選擇一些不同型號器件讓學生了解。這樣既看懂了其結構又用到了電工工具、萬能表或其他儀表。學生可以從中學到好多基礎知識、測量方法和基本技能。在系統講解電路工作原理時,把電路易出現故障部位、故障現象、故障判斷方法、操作規范、注意事項、安全知識等穿插其中進行講述,總結出規律。同時,應引導學生系統全面的掌握知識,在“廣”字上下功夫。在以往考評過程中,個別學校的學生能夠排除故障,但就怕考評員提問。簡單問題就回答不上來,這就說明學生掌握的知識不夠全面,這是我們在指導中需要特別注意的一個問題。

筆者認為,在選擇典型電路時,可以選擇電動機自動控制電路及機床控制電路。因為,維修電工中從事此類維修工作的人員比較多。電動機控制電路是根據生產機械而設計的,線路的復雜程度不盡相同,但都是由基本控制環節組合構成電動機的啟動、停止、反轉、制動、調速等控制電路。常用機床電氣線路類型多,涉及面廣,但安裝方法只有板前明線配線、板前線槽配線、板后配線三種。我們應重點掌握板前線槽配線方法。

四、以基本技能為訓練重點,塑造技能型人才

維修電工的基本技能是相當重要的,它關系到能否快速的完成應急任務,所干工程是否符合規定要求等,所以,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應重點加強基本技能訓練。

1.所謂基本技能通俗的講可以稱之為基本功,但是有一些基本功是很難用書面文字表達清楚的。比如,用鉗子剝不同面積的塑料軟線線頭,不同型號線的用力不盡相同,究竟多大的線用多大力才能使剝出的線頭既不損傷線又剝的快,就無法表達的特別清楚。類似這樣的基本功是很常見的。在維修電工工作中,向涉及到上述類似情況的主要是各種工具的使用,如各種鉗子、扳手、螺絲緊具、電工刀、鉗工技能中的銼料、鋸料、鉆床打孔等等。筆者在多年的實踐中總結出的經驗是,明確考核要求,多給學生示范,使學生掌握其操作要領,讓學生在多練多實踐中去認真體會感悟,這樣就能掌握基本技能,收到良好效果。還比如,用鉗子剝軟線的線頭,一看多大的線就會很自然的剝出符合要求的線頭,其他工具的使用也是如此。

2.在訓練指導中,應參考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培訓就業司、職業技能鑒定中心編的,職業技能鑒定國家題庫考試復習指導叢書《維修電工》(中級)一書,書中對每一個鑒定項目都作出了具體的項目分析、考核要求、配分、評分標準、練習指導、準備過程說明。筆者在指導過程中應用上述資料,收到了具有較好的效果.

3.要教育學生正確對待國家職業技能鑒定。國家職業.技能鑒定的基本目標是為了提高勞動者的素質,對于我們學生個體來說是為了提高自己的整體素質,自我應當有真正扎實的水平,能夠有解決實際技術問題的能力,以優秀的成績考取職業資格證書,持職業資格證書任用人單位挑選或自己挑選用人單位,真正成為社會所需求的應用型人才。

總之,維修電工工種特殊、考核要求高,內容覆蓋面廣。訓練指導有一定的難度,但只要我們用心去做,會取得較好效果的。

第4篇:電工畢業總結范文

關鍵詞:電力行業;輸配電工程;專業改革

作者簡介:倪良華(1966-),男,江蘇南京人,南京工程學院電力工程學院,副教授;楊志超(1960-),男,江蘇南京人,南京工程學院電力工程學院院長,副教授。(江蘇 南京 210013)

基金項目:本文系南京工程學院重點教改項目(項目編號:JG201104)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4)03-0062-02

進入21世紀以來,經濟發展低碳化席卷全球,綠色能源利用蓬勃興起,智能電網發展方興未艾,電力行業迎來了一個嶄新的發展時期,發展特高壓和智能電網,已成為我國能源戰略的重要內容。隨著電力行業的快速發展和電力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特別是特高壓遠距離輸電網的規劃與建設,對具有高水平的專業背景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這為輸配電工程專業人才培養帶來了機遇和挑戰。結合電力行業發展與改革的大背景,為培養行業需要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主動適應行業對專業人才需求變化,更新人才培養理念,開展輸配電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和培養方式方法的改革與實踐,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應從輸配電工程專業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目標出發,定位好新形勢下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整合優化現有教學資源,構造完善的理論和實踐教學體系,實施教學方式方法改革,打造新的實踐教學基地及現場實習基地,促進教學科研相互融合,完善教學質量評估體系與方法;同時根據學生發展特點,結合課堂理論教學和現場實踐,讓學生學習掌握新的理論、技術和方法,提升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及創新能力,使學生的知識水平和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高,這是目前輸配電工程專業改革的主要內容和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輸配電工程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當前輸配電工程專業人才培養和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與行業發展不相適應。國家電網發展特高壓輸電和新能源技術,新設備、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方法不斷涌現,現有輸配電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人才培養規格的定位沒能很好地與時俱進,從知識、能力和素質等方面進一步明確輸配電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具體要求。

第二,原有課程知識體系中,理論課程中部分課程存在交叉重復現象,部分理論教材內容未能及時反映行業領域發展的新理論和新技術,滯后于現場工程實際,不利于學生學習系統知識和跟蹤學科前沿知識,不利于學生從系統角度思考問題,不利于學生未來較快適應現場工作。

第三,教學方式方法手段單一,現主要以課堂灌輸式講授為主,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不夠,現代化教學手段運用和信息技術資源利用不充分,單一的教學模式無法實現教與學的互動,教學效果不甚理想,甚至導致部分學生產生厭學情緒。

第四,教學評估體系不完善,難以全過程監控教學過程,考核手段單一,往往以一份考卷或一份報告的形式考查學生對一門課程的掌握情況,不能多元化檢驗、評價學生的綜合水平,更無法考查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專業教學改革的具體措施與實踐

“十一五”期間,通過承擔教學改革立項課題的研究和教改試點,經過多年專業教學改革實踐,探索了一條新時代背景下輸配電工程專業人才培養之路,取得了頗為豐富的教學成果。專業教學改革的具體措施與實踐歸納總結如下。

1.緊跟電力行業發展,定位好人才培養目標

當前電力系統及自動化技術發展日新月異,新技術、新設備、新方法不斷涌現,國家電網正朝著大區域、大規模電網方向發展,同時電力行業需要多種層次的專業人才。認清并明確輸配電工程本科專業所培養人才的層次,是形成人才培養理念的關鍵。為此,深入到電力公司、送變電公司、電力設計院、電力監理公司、地鐵公司等單位進行廣泛調研,虛心聽取用人單位對輸配電專業人才的需求意見,是確定人才培養目標的第一要務。目前現場方面的人才層次不高,而用人單位對高層次專業人才需求量較大,要求所培養的人才綜合素質較高,專業方面不僅要具備完備的電工理論基礎、機械工程知識、電力工程知識、輸電線路工程知識,還要求具備實踐動手能力強、現場適應能力強、管理能力突出、團隊合作意識好等綜合素質。

認清形勢,緊密跟蹤社會發展對專業人才的需求,調整輸配電工程專業發展方向,合理設計人才培養方案,突出專業建設特色,采取有效可行的人才培養措施,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出個性健全、情操高尚、基礎扎實、知識面廣、面向生產第一線、工程實踐能力強、能夠跟蹤本領域新理論新技術、具有創新精神的應用型高端專業人才,是南京工程學院輸配電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

2.走校企合作之路,共建先進實踐基地

打造有特色的實踐教學基地是進行輸配電工程專業改革與建設的目標之一。經過多年努力,在增加實驗室建設投資的同時,通過與電力公司和送變電公司等單位合作,在原有已建實習基地的基礎上,共同建設了“輸變電工程實習中心”、輸電線路施工實訓基地、輸變電虛擬仿真實驗室、輸電線路測量實驗室、電纜故障測試實驗室、輸電線路金具陳列室、桿塔模型室等實踐基地。實驗基地及實驗室配置的設備種類齊全,功能全面,技術先進,處于國內領先水平。同時,為解決學生畢業現場實習問題,與地方市供電公司大力合作,設立了校企合作培訓實習基地,通過校內實踐基地的訓練和現場實踐活動,提高了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

3.緊扣行業需求,修訂人才培養方案,重組優化課程體系

制定出好的人才培養方案是培養高質量人才的關鍵因素。專業改革中修訂人才培養方案,結合教育部對工科院校人才培養的基本要求,電力行業對崗位職責及知識點的具體要求,以及高等院校同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特點,突出以理論知識扎實工程應用能力強為培養主線,重組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專業選修課及實踐課等不同層次專業課程體系。專業基礎課方面,通過開設“電氣工程導論”課程,讓學生初步感知電力系統,培養學生的工程意識。通過開設三大力學課程和電路、電機和電子技術等電類課程,將力學和電工類課程巧妙融合,為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打下了良好基礎。專業方向課方面,為突出專業特色,優化相關課程,將“架空線路設計”與“輸電桿塔設計”課程合并,將“架空線路施工機具”與“架空輸配電線路施工技術”課程合并,增加“電力電纜”課程課時數和電纜故障測試技術相關內容,增加開設“配網技術”課程。專業選修課方面,開設能反映新技術、新設備在專業領域的應用類課程,比如“特高壓電網”、“遠距離輸電技術”、“輸電線路概預算”、“GIS在電力系統中的應用”、“智能輸電技術”、“配電網靈活自愈技術”等課程,以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展學生的專業知識面。實踐課方面,利用優質的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讓學生參加輸電線路施工現場實訓,輸變電虛擬仿真實驗室基地實習,參加一次、二次系統設計和到企業現場進行設備安裝調試,并將課程設計、畢業設計及大學生科技創新與工程設計、科研項目相結合,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適應社會的能力。

4.以“九個結合”為指導,改革教育教學方法

將輸配電工程專業的教學方式方法改革的具體措施歸納為“九個結合”:理論教學與工程實踐相結合;校內教師課堂講授與校外專家專題講座相結合;傳統教學方式與現代化教學手段運用相結合;產、學、研相結合;畢業設計與現場工程設計相結合;畢業實習與企業實踐相結合;編寫或選用教材與企業培訓要求相結合;大學生科技創新實踐與科研課題相結合;仿真實驗室虛擬培訓與現場具體實踐相結合。

以“九個結合”為指導思想的教學模式,常規課堂教學中輔助運用高級多媒體課件教學,將理論知識和現場知識結合,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聘請高水平的專家到學校作專題講座,與師生共交流,拓寬了專業視野。學生畢業設計選題選自實際工程中的項目,做到真題真做,將所學專業理論知識運用于具體工程實踐,為學生將來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現場實訓與在輸配電虛擬仿真實驗室培訓互相結合,學生的工程實踐效果明顯增強。

5.重視科研進修實踐,提升師資隊伍素質

為了不斷更新教師隊伍的知識結構,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和教學水平,應倡導教師積極參加高校進修讀碩讀博,積極申報并承擔科研項目,并深入到電力企業現場參加工程實踐活動。經過幾年來的努力,大部分專業教師達到了“雙師型”標準,一部分教師隊伍達到了“雙師型”加“科研型”標準,多名教師成為相關電力企業的特聘專家和顧問。教師的教學、工程實踐和科研能力亦得到了明顯提升。教師先后承擔省級、校級教研教改及橫向縱向項目多項,發表高質量的專業學術論文多篇,指導的本科畢業設計獲省級優秀畢業設計個人和團隊獎勵,學科研究形成了明確的有特色的研究方向,科技服務方面,承擔了多個變電站及線路工程二次線設計。

6.突出電力特色,邀請企業專家共同精編適用教材

為了突出輸配電工程專業的特色,編寫出能反映電力系統自動化新技術、新方法、新標準、新工藝的系列化適用教材,特地邀請企業專家和工程技術人員共同參與。幾年來共編寫出版各類規劃教材8本,其中《輸配電線路施工技術》、《輸電線路設計基礎》等為“十一五”規劃教材。

7.改革課程考核手段,多樣化地評價學生的水平

過去僅憑一張試卷或一份報告的課程考核手段無法全面反映學生對課程的掌握情況和能力,不能客觀、多樣化地評價學生。為此,應改革課程考核辦法,推行期末考試與平時出勤、課堂提問、課后作業、實驗報告、小論文相結合的考核制度,以確保更公正、更公平、更科學地評價學生的水平。

三、總結

以上是主動適應電力行業發展,著力改造傳統輸配電工程專業,通過一系列在人才培養方案制定、課程體系組合、先進實踐基地打造、教學方法與手段運用、教師隊伍建設、教材建設、考核方法多樣化等方面進行的教學改革與實踐活動。經過改革,學生的專業理論水平、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得到了培養,適應社會的能力增強,就業率提高,取得的效果令人滿意,為培養適應電力行業需求的應用型本科高級人才作出了貢獻,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參考文獻:

[1]孫宏斌,等.面向中國智能輸電網的智能控制中心[J].電力科學與技術學報,2009,24(2):2-7.

[2]鐘秉林.大學人才培養要研究新問題 應對新挑戰[J].中國大學教學,2013,(7):4-6.

第5篇:電工畢業總結范文

【關鍵詞】入門教育講安全 實訓之前講安全 巡回指導講安全 結束總結講安全

電工實訓教學,最大的隱患是學生發生觸電事故,這是令人頭疼的大事,所以我在一切教學活動中總是強調安全注意事項,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置,在學科教學中,緊密結合“課改”,注重發揮學科優勢開展生命財產安全教育和訓練,培養學生自保、自救能力。一個合格的維修電工,首先應該掌握安全用電知識,安全是電氣設備正常生產運行的守護神。所以,維修電工實訓課程的內容首先是“安全”的理念,應該強化安全用電的重要性。它包括在對用電設備進行操作中,自身的安全、他人的安全和設備的安全。

自身的安全是一位維修電工從業的保障,涉及觸電事故的發生、原因和觸電的防護。珍惜自己的生命,認真履行工作職責,嚴格規范操作,是安全的基本保障。教學中的每個環節,都要強化安全的教育,做到入門教育講安全,實訓之前講安全,巡回指導講安全,結束總結講安全,以培養學生具有安全文明操作習慣和一絲不茍的學習風范,使學生養成習慣,自覺遵守各種安全規章制度。本文就從這四個方面探討在電工實訓教學中的安全教育,以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提高學生的從業能力和安全意識:

一、入門教育講安全

首先,要掌握安全操作規程。在學生動手操作之前,應全面系統的學習電工專業特殊的崗位要求,要提前把安全用電常識和電工基本操作安全常識背熟,經得起時間提問,要分清高低壓電路在操作時的不同要求。但是對于職業學校的學生來說,要達到這種要求,還要在以后的教學環節中不斷努力。

其次,教師要告訴學生,在實訓或工作中絕不能有一絲一毫的懈怠,既要膽大,又要心細,無事謹慎,遇事不慌。學生畢業后,有的從事電工維護工作,有的從事電氣設備安裝和電氣線路的運行維護。所以,要教育學生,配電盤安裝的電氣柜、架設的電力線路,都必須按照技術圖紙、操作規程、安裝規范來進行,確保所生產的產品、安裝的電氣線路絕對不能因錯誤的連接而產生漏電,確保產品使用者的人身安全,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作業,不能因為錯誤操作而傷及他人。

再次,學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對場地的一切都感到很新鮮,很陌生、很好奇、都想動手摸一摸、做一做、試一試。你說電老虎厲害,他偏偏要摸一摸,碰一碰,什么都不怕。 “百聞不如一見”,可以讓學生嘗試一下“觸電”的滋味(當然有絕對的安全保障)。具體方法是用一個500伏的兆歐表,讓學生自己用雙手捏住接線端,我輕輕搖動手柄,讓學生“觸電”,讓其他學生觀察觸電學生的表情動作,如此“觸電”幾位同學,并讓觸電部位各不相同,因此“觸電”同學的表情動作豐富多彩,然后讓“觸電”的同學談談觸電的感受,啟發教育其他同學在電工實習過程中要時刻牢記安全第一,嚴防觸電事故的發生。然后再給學生講解一些實際生產中發生觸電的案例,使學生知道“電擊”“電傷”的危害,腦袋瓜里時刻繃緊“觸電”這根弦。

最后,雖然電工實訓的第一個項目就是“安全用電常識”,但是中職學生由于其年齡、經歷等方面的原因,不了解真實的電工工作任務和工作環境,因而對安全問題不夠重視,缺乏安全意識。因此,可以通過觀看相關影像、閱讀報刊、雜志、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導學生了解電工專業的有關知識技能。對崗位任務、工作環境以及工作中的安全問題有一個清晰具體的印象,以強化安全意識,促使學生在實訓課上以謹慎負責的態度進行實際操作練習。

二、實訓之前講安全

每次實訓之前,指導教師不僅要做出正確規范的實訓演示操作,還要特別強調安全注意事項,比如:做強電實驗時,要強調必須先接好圖,后接通電源,認清零線、地線、相線,嚴禁用手或導電物在帶強電的器件上相碰,接通電源時“先總后分”,斷開電源時“先分后總”。并且每一個實驗小組,在接通電源之前,要向指導教師申請,經指導教師檢查無誤后,方可通電。

三、巡回指導講安全

電工實訓過程中,學生由于缺乏安全意識不夠謹慎或因操作不規范而發生一些意外危險。例如,電氣控制線路安裝與調試中,有些學生因接線錯誤,通電調試失敗后,未切斷電源就急于查線,很容易造成觸電事故;多股導線剖削過程中,一些學生由于手勢不正確,造成了手指割破的事故;安裝電器元件時,相當一部分學生螺絲刀使用不當,傷手現象屢見不鮮。因此,學生具體操作時,指導教師要時刻在他們的身邊觀察,每一個動作,每一個步驟及時糾正,嚴格要求,力求符合操作規范。

除了顯現的安全事故,一些隱患性的問題也存在于電工實訓課中。例如,實訓休息時,個別學生私自通電調試線路,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觸電隱患;帶電實訓操作時一些學校指導老師配備不足,出現一位老師負責40到50個學生的操作指導情況,在這樣的比例配置下,實訓老師很難全面地關注每個學生的操作行為,也可能造成事故隱患。針對這種情況,指導教師可以在班上抽出10個左右各方面都比較優秀的同學,讓他們任組長,把全班同學進行分組,使得每一組都有好、中、差不同層次的學生,實行小組長負責制,組員互相監督,每次實訓之前,先對組長進行一次培訓,這樣可減輕老師的壓力和降低安全隱患。

四、結束總結講安全

每一次實訓結束,讓各小組進行交流討論,再做總結匯報,必須匯報:實訓過程中存在什么問題,有什么收獲,組員中有沒有違反安全操作規程。然后教師總結并強調本次實訓中應注意的安全問題。例如:做雙重聯鎖可逆控制線路的安裝接線實訓時,實訓結束后,讓學生自評、互評與點評后,指導教師再次強調安全注意事項(1.聯鎖觸電不能接錯,否則會出現兩相電源短路事故;2.主電路任意兩相接線要對調,否則,電動機只能單向運轉;3.正、反轉接觸器的自鎖觸點不能互換,否則,只能進行點動控制;4.電動機安放必須平穩,以防在可逆運轉時產生滾動事故。電動機外殼要安裝接地線;5.檢查電路故障時必須斷電檢出,如需帶電檢查必須有老師在;6.實訓結束時,按“分到總”的順序斷開電源,拆除電路時,先斷開電源線等。)這樣反復強調,讓學生耳熟能詳,以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

總之,中等職業學校電工實訓課教學中,要重視對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而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必須包括安全操作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的培養。我們要在教學的各個環節堅持安全教育,并且要不厭其煩,要像老和尚念經一樣,天天念,時時念,以培養學生具有安全文明操作習慣,學生在校期間養成的安全操作和規范操作習慣不僅對在校期間的實訓工作起到保障作用,而且為畢業后更好地適應未來工作創造更好的條件。

【參考文獻】

1.李靜:談“電工上崗證”的教學體會與強電專業的教學改革設想,廣西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7

2.王向東:維修電工教學模式探討,職業教育研究,2004.2

3.姜廣政:談電工實習教學的幾個問題,職業,2007.2

第6篇:電工畢業總結范文

關鍵詞:創新能力;實踐能力;課程考核;綜合素質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14-0075-02

一、課程考核在高素質人才培養中具有指揮棒的作用

我國《高等教育法》明確規定:“高等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發展科學技術文化,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這強調了大學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改進教育教學評價,探索促進學生發展的多種評價方式,激勵學生樂觀向上、自主自立、努力成才。”作為大學教育的一種重要手段,大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和評價教學質量的重要方式,課程考核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起著“指揮棒”的作用,從根本上影響著課程建設、教材建設、教學方法、教學內容以及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的選擇。如何通過課程考核改革推進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對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和培養目標的實現具有深遠的影響。

二、我國高校課程考核存在的主要問題

課程考核的基本任務就是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督促學生學習、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目的在于掌握教學情況,改進教學和督促教育目標的實現。傳統形式的課程考試在促進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體現了考試的公平性、公正性。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才強國戰略的需求,要求大學畢業生不僅能就業,而且還能創業,即社會對人才需求的日益多樣化,也更注重人才素質的培養。這對人才的培養目標、評價模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現行的考試模式存在“以考試代替評價、以考試結果代替評價結果”的誤區,弱化了考核的手段功能,強化了目的性,不利于大學生綜合能力、創造性思維的培養,考核制度滯后于人才培養目標,主要表現在:對考核育人功能的認識不夠深刻、全面,重為考而學,輕為學而考;考核方式方法單一化,重視期末閉卷筆試,輕視平時學習及考核的科學性;考核內容固定化,重視教材內容,輕視課外內容;考核的反饋功能弱,重視結果評價,忽視功能發揮。現行的課程考核沒有深入做到以考促學、以考促教,教與學相長的過程。

三、電工類課程考核改革的必要性

電工類課程是具有很強工程性的專業基礎課,對應用型人才素質培養具有重要的先導作用。電工類課程包括電氣自動化等電類專業的“電路原理”、“模擬電子”、“數字電子”,以及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等非電類專業的“電工技術基礎”和“電子技術基礎”。對于電類專業而言,電工類課程是研究電器元件、電路網絡、電子系統分析、設計和綜合的理論,是國內外電類各專業本科生教學大綱中必不可少的核心骨干課程,是學生接觸的具有工程特點的專業基礎課。它所涉及的概念、方法和理論,大量地應用在“電機與拖動”、“自動控制原理”、“運動控制”等后續專業課程和大學生電子設計創新活動中,并決定著學生未來在電信領域的從業技能。對于非電類專業而言,電工類課程是其與用電設備相關的專業課程學習與實踐的基礎。

目前,與國家經濟建設及社會發展需要大量工程應用人才的環境不相適應的是,一方面企業對工科院校培養出來的人才不甚滿意,而另一方面現在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形式又非常嚴峻,這暴露了畢業生競爭力不足。主要原因是,工科畢業生普遍存在缺乏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專業面狹窄、動手能力差、綜合素質低下,所學知識陳舊等。在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背景下,培養大量具有創新能力和專業化的應用人才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如何發揮課程考核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的正能量,從根本上把學生內在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調動起來,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質和創造力,作為向學生傳授工程觀點、科學觀點和培養創新能力的先導課程的電工類課程考核改革勢在必行。

四、電工類課程考核改革與探索

為了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綜合能力培養,除了在教學內容、實驗教學和科技創新方面做了大量的教學改革與嘗試,在課程考核環節我們也注重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工程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本文主要針對電工類課程考核改革進行了初步的嘗試,具體為:

1.注重考核過程,端正學生學習態度,考核評價更具鼓勵性。課程的考核不再局限于期末一張閉卷。通過課堂隨機提問與表現、作業完成情況、實驗操作分析與整理、期中測試、課堂實踐和期末考試等環節來綜合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和促進學生能力的提高。這使得課程考核過程貫穿于課程的整個教學過程,促使學生重視課堂學習效果,充分利用課余時間自覺學習與思考,樹立正確的考試觀,杜絕考前背書和筆記現象,避免期末考試臨時“抱佛腳”。另外,對于課堂表現和課堂實踐環節的考核評判,難于如筆試考試那般容易精確量化。為此,我們考慮到課程考核的目的是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為根本,鼓勵學生多發言,多提問,多嘗試和多研究,評價標準更側重于考核學生的參與度及團隊合作能力。例如,課堂實踐是分組進行的,盡管一兩個同學作為代表闡述匯報,但是一個組內所有同學的成績是等同的,更體現促進同學們間的合作能力與包容性的培養。

2.豐富考核內容,凸顯學生綜合能力培養,促進教學內容改革。在課程總學時不變的情況下,注重學生知識與能力的培養、課內與課外知識的結合,工程理念的建立,使教學內容更全面和開放。如試卷中的辨析題,除了判斷對錯否外,還需要簡述錯誤的原因,由此查閱和督促學生牢記用電常識和深入準確掌握基本概念,以及提高學生注重分析問題和辨析能力的培養;如試卷中增加了多選二的簡答題,該類問題主要涉及對前沿知識、課外知識、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考核,教師選擇學生答得最好的兩道題給予計分,給學生一個寬容,大膽嘗試的“考核平臺”;如試卷命題時將實驗電路畫錯,讓學生指出錯誤的所在及其原因,代替以往的僅論述工作原理的簡答題,以強調學生對電子電路實驗系統的準確掌握,加強學生實驗技能和理論聯系實踐的能力,更重視實驗操作與分析環節。這些在試卷命題中的改革與嘗試,學生們表現得“很不適應”,但是“很在意”。此外,在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課堂實踐環節中,即教師制作一些與課程理論知識相關的命題,學生分組進行收集資料,撰寫課程論文、PPT課件、課堂講解和答疑,這樣提高學生主動學習,探究學習的積極性,豐富了學生的專業知識面,同時也要求教師不斷擴大自己的專業知識面,不能僅停留在教材之內。

3.拓展考核方法,樹立學生在課堂的主體地位,引導教學方法改革。通過筆試、口試、實驗操作等多元的考核方式,從學生的課堂表現、課堂實踐、實驗操作、作業與報告,對學生知識的掌握與運用能力、創新能力和素質進行科學評價。這促進教師牢固樹立“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觀念,改進課程教學方法,強化啟發式教學,問題引導式教學,案例式教學的開展。這要求教師不再局限于知識的傳授,更注重從學生綜合能力與素質提高來設計“導引(問題)”,構建課堂問題。就課堂表現考核環節而言,教師在課堂上設計了很多小問題,讓同學們帶著問題去尋找答案,并引導學生學會歸納和總結要點,欣賞或挑剔地審視教師授課,提高學生們的思維靈活性、課堂積極性、梳理和提煉問題及總結概括能力,凸顯學生在課堂的主體地位。通過設置課堂提問和課堂實踐環節,調動了課堂積極發言和討論的學習熱情,但是受學時有限的約束,有時討論得不是很充分,有時也難免因學生突發奇想的問答而耽擱理論知識傳授的時間,為此需要教師還要增加大量的自學提綱和課上對自學部分的簡明意賅的總結與歸納說明,這也促進教師對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等的改革與優化。

五、結束語

本文充分發揮了大學課程考核在人才培養中的指揮棒作用,以電工類課程建設為例,以課程考核改革為抓手,在考核內容、考核方法和考核方式上進行了改革與嘗試,促進了課程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和課程建設的改革,并對以激勵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性的課程考核評價方法進行了探索,強調對學生綜合能力和素質的全面培養,滿足我國對應用型高級專業人才培養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潘懋元.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理論與實踐[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11.

[2]劉朝亞,王潤孝,支希哲.以優化課程考試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J].中國大學教育,2011,(3):31-33.

[3]鞏建閩,蕭蓓蕾.如何讓考試發揮出人才培養的正能量[J].中國高等教育,2013,(11):33-37.

[4]戴家干.由考試到評價:創新型人才選培制度的內在要求[J].中國高等教育,2010,(20):11-13.

第7篇:電工畢業總結范文

關鍵詞:退役士兵;維修電工;技能培訓;方法指導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3-026-01

基于物理課程的維修電工項目在退役士兵培訓中的最終目的,是學員通過接受職業教育,掌握一定的技能,拿到就業的“通行證”職業資格證書,順利走向工作崗位。作為指導教師,如何事半功倍地引導學員訓練,達到國家規定的考核標準,是職業教育工作者一個永恒的課題。

一、以激發學習興趣為前提,提高學員訓練積極性

目前退役士兵的學員,一般是初中畢業生,少數是高中的,年齡在20歲左右,整體素質不高,模仿能力強,自制能力差。我們首先應提高其學習興趣,為培訓奠定基礎。

1、向學員宣傳國家有關退役士兵就業的方針政策。用人單位招用從事就業準入職業勞動者,必須從取得相應資格證書的人員中錄用等規定。

2、以一些老畢業學員為例,講述他們在培訓學校掌握了較高的技能水平工作后,取得的成就,如某某學員走上了領導崗位,某某學員成為技術主管、技能能手;在工作中完成了那些技術改造項目,解決過那些技術難題或創新和發明創造等。

3、找一些簡單而有趣的小制作,培訓一開始就指導學員制作。例如,光控、聲控、電子門鈴等有趣的小制作,學員完成后會產生一種成就感。

通過以上措施能大大提高學員的學習興趣,樹立起一個努力學習知識,刻苦練習技能的信心,為培訓指導掃清障礙,奠定基礎。

二、以《國家標準》為綱,確定培訓重點

維修電工《國家標準》規定了基本要求和工作要求兩大部分,并且給出了鑒定比重。由命題專家生成了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鑒定要素細目表》,理論知識一般設有100~200個鑒定點,給出了鑒定范圍和鑒定比重、難易程度。“低難度”、“中難度”、“高難度”分別用“x”、“y”、“z”表示,并規定試題的難易比例是“x”、“y”、“z”依次為20%、70%、10%。從理論知識《鑒定要素細目表》的鑒定比重,還可以看出,電動機知識占15 %,電力拖動自動控制知識占20 %,晶體管電路知識占15 %,三項合計達50 %,操作技能《鑒定要素細目表》中,一般確定了數十個至百余個考核項目,其中,設計、安裝與調試占40 %,故障檢修占40 %,而且給出鑒定點及鑒定名稱。我們就可以以此為依據把理論知識中的電動機知識、電力拖動自動控制、晶體管電路知識,操作技能中的設計、安裝與調試、故障檢修確定為重點。

三、以典型電路為基礎,擴展學員知識面

根據《鑒定要素細目表》,應把電動機自動控制知識作為基礎,循序漸進的擴大到電路計算、變壓器、電器、電工測量、晶體管電路、及相關知識的內容。

比如,在培訓中用一機床自動控制電路作為典型電路。首先,把電路全圖展顯出來,向學員介紹此電路的設計目的及功能。另外,按此電路所用到的電器件:空氣開關、熔斷器、變壓器、照明燈、交流接觸器、中間繼電器、電動機、過熱繼電器、行程開關、按鈕開關等等的作用、功能、動作原理、符號、易出現的故障、檢查方法、修復、安裝要求等,都逐一的介紹給學員,并且可以用一些壞件讓學員動手修復,要選擇一些不同型號器件讓學員了解。這樣既看懂了其結構又用到了電工工具、萬能表或其他儀表。學員可以從中學到好多基礎知識、測量方法和基本技能。在系統講解電路工作原理時,把電路易出現故障部位、故障現象、故障判斷方法、操作規范、注意事項、安全知識等穿插其中進行講述,總結出規律。同時,應引導學員系統全面的掌握知識,在“廣”字上下功夫。在以往考評過程中,個別學員能夠排除故障,但考評員問的簡單問題回答不上來,說明學員掌握的知識不夠全面,這是我們在指導中需要特別注意的一個問題。

在選擇典型電路時,可以選擇電動機自動控制電路及機床控制電路。電動機控制電路是根據生產機械而設計的,線路的復雜程度不盡相同,但都是由基本控制環節組合構成電動機的啟動、停止、反轉、制動、調速等控制電路。常用機床電氣線路類型多,但安裝方法只有板前明線配線、板前線槽配線、板后配線三種。我們應重點掌握板前線槽配線方法。

四、以基本技能為訓練重點,塑造技能型人才

維修電工的基本技能是相當重要的,它關系到能否快速的完成應急任務,所干工程是否符合規定要求等,所以,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應重點加強基本技能訓練。

1、所謂基本技能,就是基本功,但是有一些基本功是很難用書面文字表達清楚的。比如,用鉗子剝不同面積的塑料軟線線頭,不同型號線的用力不盡相同,究竟多大的線用多大力才能使剝出的線頭既不損傷線又剝的快,就無法表達的特別清楚。類似這樣的基本功是很常見的。在維修電工工作中,向涉及到上述類似情況的主要是各種工具的使用,如各種鉗子、扳手、螺絲緊具、電工刀、鉗工技能中的銼料、鋸料、鉆床打孔等等。筆者在多年的實踐中總結出的經驗是,明確考核要求,多給學員示范,使學員掌握其操作要領,讓學員在多練多實踐中去認真體會感悟,這樣就能掌握基本技能,收到良好效果。還比如,用鉗子剝軟線的線頭,一看多大的線就會很自然的剝出符合要求的線頭,其他工具的使用也是如此。

2、在訓練指導中,應參考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培訓就業司、職業技能鑒定中心編的,職業技能鑒定國家題庫考試復習指導叢書《維修電工》(中級)一書,書中對每一個鑒定項目都作出了具體的項目分析、考核要求、配分、評分標準、練習指導、準備過程說明。筆者在指導過程中應用上述資料,收到了具有較好的效果。

3、要教育學員正確對待國家職業技能鑒定。國家職業技能鑒定的基本目標是為了提高勞動者的素質,對于我們學員個體來說是為了提高自己的整體素質,自我應當有真正扎實的水平,能夠有解決實際技術問題的能力,以優秀的成績考取職業資格證書,持職業資格證書任用人單位挑選或自己挑選用人單位,真正成為社會所需求的應用型人才。

第8篇:電工畢業總結范文

【關鍵詞】中職學校 電工電子 技術 實訓教學

電工電子技術實訓實踐教學是中職機電專業學生必修的一門基礎實訓教學環節,它具有很強的操作性。電工電子技術實訓實踐教學是提高學生思考能力、加強學生理論知識應用能力、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一個關鍵環節,是理論應用到實踐的環節。電工電子技術實訓教學在職業學校的教學活動中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為目的,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在實際操作中提高實際動手能力的教學活動。

一、中職電工電子技術實訓教學的現狀

中職電工電子技術實訓教學工作已經發展了幾十年了。這么多年來,中職電工電子技術實訓教學的模式沒有進行過全面的改革,導致目前的中職電工電子技術教學流于形式,對學生實踐技能的提高起不到有效的促進作用。

1.實訓教學內容老套

中職教育在我國教育體系里面本就屬于低層次的教育制度,國家對中職教育的關注度不夠,導致中職學校各方面資金投入的不足。中職電工電子實訓內容老套,表現在兩方面:(1)實訓教學內容與實際脫節;(2)實訓教學內容與理論脫節。實訓教學的設備、機械等均使用了很長時間,與目前社會電氣、電子行業的技術要求嚴重脫節,導致學生畢業后不能馬上適應工作環境,進入工作角色。此外,很多中職學校的電工電子技術實訓教學內容都脫離理論教學,不能形成實際與理論相結合的教學模式,這就導致實訓教學的效率降低,教師在實訓教學的過程中不得不把其中涉及的理論知識重新講解一遍。

2.學生認識不到位,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

中職學校的生源主要來自初中畢業沒能考取普通高中的學生。這些學生不僅在學科學習方面落后于整體水平,而且相當一部分學生處于一種自卑、不自信的心理狀態,這種狀況,影響了學生學習的進取精神。他們的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精神不飽滿;敏感而自卑;自以為是卻不自信;表面自主內心卻缺乏獨立能力,僅有抱負卻顯得懶惰。他們對自己的生活現狀不滿,對前途充滿了擔憂,對未來生活期望值不高,對成功的渴求不強,在生活觀的選擇中常是隨遇而安,而不是積極上進。在實訓中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主動性差,缺乏毅力,紀律松懈。

3.實訓教師素養水平低

實訓教師大多為年輕的教師,缺乏教學經驗,教學方法也存在很多問題,導致課堂教學質量差,學生學習不到有用的知識。有的實訓教師本身是從事理論教學工作的,或者是從學校畢業后直接開始教授課程,缺乏實踐經驗。實訓教師自身的實踐能力都比較差,就更不可能教出具有高實踐能力水平的學生。由此可見,中職學校缺乏具有較高實踐技能水平的電工電子專業教師。

4.教育資金短缺,實訓性差

中職學校不同于高等學校,更多的中職學校都是民辦學校,得不到國家的重視和扶持,只能靠學校主辦人自己籌備資金,中職學校電子專業需要購置大量的教學設備,由于資金的短缺,使得學校的設備跟不上時代的更新換代,滿足不了實訓課程的實訓要求。中職學校在聘用教師的時候也不會花費大價錢聘用學歷較高的老師,而且受資金的局限性,聘用的教師人數也有限,不能滿足實訓教學的需求。同時,實訓課程的設置不能適應用工單位的要求,課程的實訓性差,更注重的是學生對各項實驗的了解,而不是通過動手操作研究更靈活地掌握各項電子原理。

二、轉變傳統教學模式,構建新型電工電子技術實訓教學模式

1.對各專業進行相應教學體系的構建

應對電工電子技術實訓教學體系進行不斷改革,構建從基礎到專業,再到能力拓展三大環節的教學體系。例如,對于電學專業而言,可將其實訓時間設為三個星期,實行“1+2模式”,即高一設為一周,內容主要為元件的識別以及儀器的使用與制作等;高二則設為兩周,重點放在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及工程能力方面,可設電子、電工及PLC實訓等內容。確保整個教學過程由淺入深、從基礎到前沿,形成一個逐步深化的教學體系,以便對學生實訓技能及創新思維進行全面的培養。

2.構建啟發式實訓教學模式

為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必須重視教學方法的不斷改進,采用啟發式教學模式,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與能力。進行實訓指導時,通過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引導學生動手進行設計和研究,從而充分發揮學生的潛力,激發其學習的積極性,以便使其有信心獨立大膽地完成整個實訓項目。此外,教師進行實訓指導時應當注重引導,而非輔導,對于學生操作不正確的情況,應當引導其自主思考和分析問題,而不是直接將問題和解決辦法指出,這樣才能確保學生真正掌握知識,提高動手、應用能力以及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只有在這種模式下,才能真正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以適應知識的不斷更新與時代的逐步發展。

3.注重學生工程意識及工程應用能力的培養

在電工電子技術實訓教學模式中,應將學生的工程意識和應用能力放在第一位,依照工程現場的標準來要求學生,加強安全性和規范性的培養。在學生的培養期間,應當讓學生學會熟練操作將來工作會用到的機械和儀器等,保證學生在進入工作環境后可以直接開始工作。此外,在培訓中,要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盡可能的學會更多儀器等的操作,提高效率。

4.注重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

實訓要以培養學生工作能力為前提,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讓學生自己動手去學習,不僅可以加強學生的工作能力,還能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比如,在電氣專業的制造元件過程中,每一步都讓學生自己動手,使學生親手將一堆原材料經過加工后變成一個合格的產品元件,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科研能力。

三、有效提高中職學校電工電子技術實訓教學質量的措施

1.多媒體技術與傳統教學相結合

電工電子課程一向有概念多、理解難的特點,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學生理解起肀冉戲蚜ΑJ褂枚嗝教寮際酰可以運用計算機一系列的動態展示功能,將課程中一些抽象、枯燥、難懂的知識點,以圖文并茂的方式加以展示,使學生們可以輕松入門,并讓他們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例如講授電動機正反轉電路,先在黑板上講解一遍交流繼電器的結構和工作原理,再用多媒體展示交流接觸器的實物圖示,使同學們對該低壓電器形成一種直觀的認識。接著通過動畫的形式來演示電動機正反轉的工作過程,使得原本抽象、枯燥的理論知識變得具體、生動,學生們也得以輕松突破難點,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

2.加強實訓教學與理論教學的聯系

電工電子技術實訓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增加學生實踐操作的機會,改變傳統的由教師主導實訓教學的模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增加有關電工電子方面的新工藝、新技能等內容的教授,讓學生在畢業以后能直接進入一線工作。此外,實訓教學還要與理論教學相聯系,將理論教學的內容放到實訓教學中,通過實踐檢驗理論的正確性和合理性,以此加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對實踐教學內容的掌握。

3.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傳統的專業課實訓一般采取較單一的技能訓練模式,只強調單一技能的提高,即技術的提高。然而,現代工業的發展表明,參與工業化進程的勞動者其非技術因素也十分重要,因而在實訓教學中要提出基本技能訓練與綜合素質訓練兩個目標。綜合素質訓練的目標,涵蓋了思想作風、工作作風、組織紀律、安全技術、環境保護、工程質量、心理素質及創新意識訓練所應達到的基本要求。在平時實訓教學中嚴格要求學生,進入實訓室必須學習實訓規定的有關規章制度,自覺遵守。實行按學號分組,班長、小組長分工負責,每個人都要提高自我管理的自覺性。強調安全用電的意識,了解安全用電知識。在實訓中遇到挫折正確調整心態,繼續努力。同時發揚各小組的團隊精神,互相協作、共同進步。

在實訓教學別要關注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教師要精心設計,務必使實訓課題既要符合學生的水平,又要結合實際應用,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創造力,輕松愉快地完成實訓任務,創造出富有個性的作品。在收音機組裝實訓中,我們可采用只給出設計指標和要求,元件參數由學生自行計算,原理圖和印制電路板由學生自行設計完成。這樣學生積極開動腦筋做,遠比學生一成不變地照抄教材原理圖,機械地進行組裝所獲得的知識多,更重要的是強化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4.完善實訓設備建設,加大設備利用率

隨著技能型人才需求的迅速增長,教育部分提高了對中職學校培養人才的重視程度,通過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幫助中職學校解決教育資金問題,使得中職學校的實訓設備能夠滿足教學的需要,而且要保證實訓教學設備的更新要與時俱進,跟得上時代的步伐,給學生提供更先進的設備是保證學生實訓課程學習效果的前提條件。中職學校通過對企業需求的考察,以企業需求為根本,中職學校要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淘汰陳舊、過時的實驗設備,采購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實驗設備來滿足實訓教學的需要。

四、總結

電工電子技術實訓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對培養學生解決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我們應以學生為主體,把現代教育技術融入到電工電子技術實訓教學中來,

積極探索、研究和創新,不斷更新實訓內容和教學方法,使電工電子技術實訓教學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杭國英.突出實用性改革中職計算機教學[J].中國大學教學,2014(11):2.

[2]尹耕欽.中職電氣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J].職教論壇,2013(10).

[3]陳慶鄂,等.在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J].理工高教研究,2005,24(6).

第9篇:電工畢業總結范文

自專業設置以來,領導曾多次外出調研,組織省內專家對專業的優勢、特色與不足進行評估和總結。主要有以下兩方面:(1)本專業是吉林省為數不多的水利類專業之一,目前我省只有長春工程學院開設,每年畢業生僅150人,這個專業的畢業生在吉林省供不應求。(2)本專業的主要不足:實習經費存在明顯的不足,校外實習場地基本缺乏,實驗設備不到位,導致部分課程實驗以計算或設計代替,致使實習內容以及時間大打折扣,缺乏綜合的實訓項目,從而嚴重的影響了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的提高。

二、專業的發展機遇

挑戰與總是機遇并存,新辦的水利水電工程專業的發展適逢建專業以來最好的機遇,主要表現在以下兩方面:(1)為了配合我省提出“糧食增產百億斤”計劃,我省計劃在全省開展六項水利重點工程:中部城市松花江調水工程、哈達山水利樞紐“、引嫩入白”工程、老龍口水利樞紐、大安灌區、四湖溝水利樞紐工程,從而對水利人才的需求大增。(2)我院于2011年順利通過本科教學水平評估,學校增大了對各專業尤其是水利水電工程專業實驗室的建設投入力度。

三、教學和實踐的改革

只有認清了專業的優勢、特色與不足,才能在人才培養模式、課程教學體系建設、實踐教學體系、師資隊伍建設各個方面做一些有益的嘗試,從而力爭將水利水電工程專業上新臺階、新水平。

(一)人才培養方案的改革

人才培養方案應注重基本知識和工程能力的有機結合,主要培養面向水利水電工程建設施工一線的高級應用型人才。這就要求我校的水利水電工程人才專業培養方案應以現場施工技術應用和管理等專業崗位為主,構建合理實用的人才培養方案;優化和調整現有的專業教學模式,對傳統的課程設置進行改革,把相關課程的內容進行整合,突出以專業的核心知識為中心線,以能力鍛煉和就業導向為本合理設置課程,構建實具有實用技術的理論課程體系與實踐課程體系。

(二)課程、教學體系的改革

打破原來以學科為主線的課程教學體系,突出各項基本技能的綜合應用,根據水利施工企業一線的技術進步改革課程結構,更新教學內容,探索新的課程體系模式,突出工程能力的培養,打破原有的公共基礎、專業基礎和專業課程的“三段式”課程結構。新的課程體系模式主要包括五個部分: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專業技術、專業選修及綜合實訓,以上五部分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從原有人才培養方案的運行來看,個人建議將所有的專業課程前提至第六學期來教學,第七學期主要是選修課,這樣調整才能保證重要專業課的課堂教學效果。從2011屆學生的的課堂教學中,我們發現有這樣一些比較突出的問題,一部分學生出于畢業找工作或考研的需要,往往在第七學期幾乎放棄了與自己考研或就業不相關課程的學習;大部分同學即使在校也是心不在焉,從而課堂教學效果很不理想。所以,我覺得有必要對專業課的教學時間作出適當的調整,給學生充足的時間準備找工作或是考研復習。

(三)積極進行實驗室建設

由于本專業2011年開始招生,實驗設備不足或是根本無相關的設備,導致部分實驗項目根本無法按時在實驗室正常開出,有的即使能夠開出也因為設備數量不足和實驗環境的限制達不到實驗預期效果。為此應結合“國家和省財政實驗室專項”的大好時機,積極爭取學校對實驗室的建設,使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能夠有機的結合起來,這樣對于學生全面掌握和深入融匯知識、培養思維和創新能力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四)強化實習、實踐工程能力

實習是學生對各種水利工程設施建立感性認識,并運用專業知識來對各種水利工程設施進行再認識并深化理解、升華專業知識的重要步驟,尤其是畢業實習是水利水電工程工程專業學生順利走上工作崗位的重要環節。

1實習實踐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一方面,隨著近年高校擴招,學生人數增加,實習經費投入力度大大降低,致使實習地點較少,實習時間短,即使到達一個實習地點也僅僅是看與聽,幾乎沒有讓學生在實習現場動手操作,不能深入理解水利工程的特點與功用;再加上實習高水平講解人員少,實習學生人數較多,只能所有學生一起參觀、聽講,加之實習內容少,項目單一,致使實習效果不理想,沒有較好的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使實習實踐教學成為形式,沒有完全達到預期實踐教學的目的。另一方面,水利工程學科的實踐教學往往需要與很多大型水利工程管理單位進行直接聯系,作為教研室教師具有局限性,聯系起來很不方便,從而影響了實習的順利安排和實施。

2實習實踐教學中的改進措施與建議

主站蜘蛛池模板: 女人扒下裤让男人桶到爽| 精品久久人人爽天天玩人人妻| 极品人妻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综合久久久久久鬼色|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AV麻豆| fulidown国产精品合集| 男人的天堂黄色| 夜恋全部国产精品视频| 免费一级毛片女人图片| JLZZJLZZ全部女高潮| 特级一级毛片免费看| 国色天香精品一卡2卡3卡|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播放 | 叶山豪是真吃蓝燕奶| 中文字幕乱视频| 精品人妻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好吊妞精品视频| 亚洲美女综合网| 2022国产麻豆剧果冻传媒剧情 | 欧美综合社区国产| 日韩高清一区二区| 国产午夜精品一二区理论影院 | 51国产偷自视频区视频| 欧美人与物另类| 国产思思99re99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蜜芽| 老太脱裤让老头玩ⅹxxxx| 宝贝过来趴好张开腿让我看看 | 国产精品高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无码按摩店| 91香蕉短视频| 无码不卡中文字幕av| 免费看美女被靠到爽| 99久久免费国产精品特黄| 欧美性xxxxx极品娇小| 国产成人无码区免费内射一片色欲 | 被黑人侵犯若妻中文字幕| 成人午夜小视频| 亚洲精品电影天堂网| 亚洲人成网站看在线播放| 日本动漫黑暗圣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