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歸園田居教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影視 高中語文 教學
用活動的電影來教學生,要優于教師的教案講解。影視有著多元綜合特點,是最具魅力的綜合藝術,它利用獨特的影視語言,表現生活,表達情感,是現今人們最喜歡的一種藝術形式。如果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恰當引進影視藝術,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教育和實際需要,結合課文觀賞影片進行教學,這將會使教學過程獲得極大地張力。
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筆者認為,將影視引進高中語文教學,妙處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運用影視解決教學重點和難點
在進行課文教學時,首先讓學生了解課文,完成相關的文本解析,然后觀看電影,調動學生情緒,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這一教學活動,足以展示了影視的優越性,明證了影視是教學中極為可貴的外物憑借,巧用影視可補充文字教材無法傳遞的空白,能突破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收到很好的效果。
比如:當收看《紅樓夢》中《林黛玉進賈府》一幕時,文本中感受不到的賈府的氣派一下子鮮活地展現在眼前,畫面上讓人感受到了賈府這簪纓世家的氣派:奉皇帝之命“敕造”的寧、榮兩府,皇帝御筆所賜的“榮禧堂”的匾額,室內的陳設,就連仆婦們的吃穿用度、交接禮節……處處都表現出賈家不同凡響的尊貴地位。在這種直觀的影視鏡頭中,學生更深刻地感受到了林黛玉進賈府時為何會那樣“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恥笑了去”的小心謹慎。此情此景,令我們不禁為這個美貌多情、體弱多病、寄人籬下的孤傲才女掬一把同情淚。一組組影視鏡頭,使作品中抽象的文字符號變成了一個個鮮活的面容,使學生深刻感悟了課文內涵,生動地感受到了作品的藝術美,獲得了精神的陶冶。
二、運用影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影視藝術以其獨有的光、電、聲、像的直觀性、形象性和生動性的特點來刺激人的感官。媒體是人體的延伸。影視藝術正是人體視覺、聽覺的延伸,它能活動、立體地再現課文場景,使學生在興趣盎然中獲得與課文相關的知識。
比如:在上陶淵明的《歸園田居》時,筆者首先引入了《漁舟唱晚》的古箏名曲,再配上一幅幅與詩歌意境相契的影視鏡頭,畫面以古畫為主,色彩偏于冷色,都與田園相關,力求與詩意契合,極力達到靜、淡、雅。精彩的影視鏡頭與精美的詩文結合,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僅使他們更好地理解了課文,而且使他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詩人的情懷,獲得心靈的凈化。
三、運用影視提升名著鑒賞能力
語文教學的任務之一就是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提高學生對文學名著的鑒賞水平。文學名著作為經受了歲月洗練的黃金,對人們的精神世界產生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語文教材中有許多課文都選自名著名篇,可喜的是這些名著大多被改編成了影視,如《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等。將這些影視引進課堂,在教學的基礎上,再進一步拓展、探究,讓學生在閱讀中體會文本意蘊,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鑒賞能力和審美情趣,從而使學生的審美情感得以升華。
在《老人與海》的教學中便體現了這一特點:觀看《老人與海》之后,學生更多明白了人生的成敗到底如何衡量,從影片中看到了成功的定義不止一種。在世俗的眼光里,桑迪亞哥也許是一個失敗者,但在海明威看來,桑迪亞哥是一個不向命運低頭、無論在怎樣艱苦卓絕的環境里,都憑著勇氣、毅力和智慧進行奮勇抗爭的英雄。由此深悟到:人生的道路充滿艱難、坎坷,不向困難和厄運屈服,具有勇敢頑強的戰斗精神,他便是成功者。
當前,更多的一線初中語文教師意識到了閱讀教學的重要性,但是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依舊暴露出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和不足,在教師和學生層面都有體現,具體內容如下所述:
1.從教師層面來看。從教師層面來看,在實際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第一,教師對閱讀教學的認識存在缺陷,也就是說,一部分教師認為初中語文閱讀的教學應該按照大綱和課程規劃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比較注重詩詞語句的鞏固,思想內容的概括,問題的回答,卻不夠重視閱讀對學生素質和能力的促進作用;第二,一些教師的課前準備不夠充足,許多教師在開展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僅僅是圍繞教材、教案和教師參考用書來進行教育教學的,并沒有添加自己的主觀見解,更沒有結合學生的實際認知情況和需要來培養學生的閱讀技能和素質;第三,一些教師不能掌握一些有效的閱讀教學技能。也就是說,大部分初中語文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僅僅是使用通讀,提問,再讀,回答等這樣單一的、枯燥的教學模式,并不能充分的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參與的積極性。
2.從學生層面來看。從學生層面來看,同樣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第一,學生對閱讀的重視程度不夠高,長久以來,受傳統教學理念和模式的影響,學生對于閱讀的理解就是怎樣更快的答題,怎樣更準確的答題,在閱讀的過程中并沒有真正的去感受閱讀給其帶來的快樂,也沒有努力的從閱讀中學習一定的知識;第二,對閱讀的積極性不夠高,也就是說,在實際學習的過程中,并沒有真正的感受到閱讀的價值和魅力,對于閱讀的學習缺乏主動性;第三,學生的學習負擔大,壓力大,并沒有充分的時間來細細的品味閱讀,也就是說,現階段的初中生學習壓力都比較大,在實際學習的過程中,很難有時間讓其靜下心來自己的閱讀,仔細的從中感受閱讀的快樂。而這也是我們在閱讀教學中遇到的瓶頸問題之一。
二、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建議
1.建立閱讀共同體。建立閱讀共同體,可以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閱讀共同體就是通過師生共同閱讀的教學活動組織,通過交流合作的方式,在閱讀過程中進行反思,促進師生精神共同成長。構建師生閱讀共同?w,可以實現教師和學生的雙贏效果。教師需要貫徹以學生為本的觀念,實現學生的個性化閱讀,營造出多元化的閱讀課堂,讓教師和學生一起針對課文內容進行交流,對于經驗進行分享。例如在閱讀《冰心詩三首》的時候,還可以對于冰心的其他作品進行閱讀,對于課文內容進行有效的結合。教師還可以向學生推薦各種好書,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建立家校合作的形式,構建親子共同體,不僅也可以拉近親子的關系,還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2.創設閱讀環境。創設出良好的閱讀環境,可以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進行提高。教師在實際創設的過程中,需要明確閱讀情境的創設目的,避免出現形式化的閱讀情境。創設閱讀情境需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主要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應該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文章的內容,促進學生的認知和理解。創設閱讀情境可以吸引學生到課文當中,幫助學生和作者產生共鳴。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給予學生直觀的展示,將知識經驗的不足進行彌補。例如在學習《海燕》的時候,學生對于海燕不夠了解,因此無法將主人公的內心世界進行理解,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和海燕有關的視頻,引導學生聯系俄國無產階級革命精神。
3.課本延伸閱讀。初中語文課本中的部分文章都是通過原著的節選而構成。由于學生只能獲得其中的部分信息,因此對于文章所述事件的來龍去脈往往并不了解,對人物性格特點、文章主旨內涵也難以精準把握,容易造成無法理解文本,甚至誤解文章的問題。對此,教師利用延伸閱讀的方法引導學生閱讀文章原著,不僅能夠讓學生實現拓展閱讀,還可以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實現閱讀積累。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以課文為基礎進行深入的閱讀指導和方法講解,可以起到一舉多得的效果。
舉例而言,在講解《威尼斯商人》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閱讀莎士比亞的《威尼斯商人》原著,讓學生深入理解文藝復興時期的喜劇風格。比如,在學習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其三)》時,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閱讀欣賞這組詩的其他作品,了解陶淵明的詩作風格,進而了解古體詩的知識,以及探究陶淵明的人物性格和生平事跡。
4.思維聯想閱讀。所有的活動都離不開人類的創造力發揮,這就要求人們必須運用聯想和想象的方法進行活動的深入實踐。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也是如此。這就要求教師應當在課外拓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充分激發學生的聯想和想象能力,使其思維獲得發散,從而在更加寬廣的閱讀中獲得積累。一般而言,聯想閱讀可以分為兩種方式:
首先是知識范圍的拓展。也是通過文章所立足的某個主旨或具體知識點進行拓展,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實現知識體系的構建,能夠更加全面地進行思考,而對文本的理解也會更加深入。比如,在閱讀《濟南的冬天》時,學生會對老舍的寫作風格、個人生平以及他在濟南的生活產生興趣。這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老舍在山東居住時寫下的《駱駝祥子》,深入了解老舍的生平經歷,以及他在文學創作時的心路歷程。
另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通過自己的經驗和閱歷,依靠自己的想象對文章進行再創造。由于很多文學作品在創作結尾時會通過開放式結局給讀者以想象的空間,也有的文學作品選為課文時也會因為篇幅等原因而刪去原有的結局。這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這部分內容進行續寫,讓學生對文章主題的理解更加深刻。比如,課文《我的叔叔于勒》在選入教材時,編者把原著的結尾選擇了刪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續寫“我們一家”回家后的經歷和可能發生的事情。之后,還可以讓學生閱讀原著的結局,這樣不僅可以提高他們的聯想和想象能力,也可以讓他們充分地理解文章,實現有效的拓展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