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科學技術定義范文

科學技術定義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科學技術定義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科學技術定義

第1篇:科學技術定義范文

【關鍵詞】極限 等價分析法 抽象定義

【Abstract】 In the “ higher mathematics” course, the limit is very important.The definition of limit in the course is difficulty. This paper will use the equivalent analysis method to explain the abstract definition of limit, that is the each part that the general definition of the limit are transformed into an abstract mathe matical language. From easy gradually difficult definition of limit, make it easier for students to accept.

【Keyword】Limit; equivalent analysis method; abstract definition.

【中圖分類號】G633.6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5-0104-01

1.研究極限定義教學的必要性

《高等數學》課程中,主要內容為微積分。課程本身就是用極限的方法來研究的。第一章主要內容為極限,在后面的學習中,函數連續、導數以及定積分的概念等都是用極限來定義的。作為剛剛升入大一的學生,還不適應大學數學的思維方法。高中數學僅僅是將理論用于實踐,但大學數學里,理論的來源也十分重要,有的題目要用定義來解決。沒有極限,數學后面的課程幾乎寸步難行。由此看來,極限定義的教學探討是十分必要的。研究極限定義的教學,避免了學生對《高等數學》失去信心,產生抵觸情緒。

2.極限的抽象定義與難點分析

xx0時函數的極限的定義如下:

定義 設函數f(x)在點x0的某一去心鄰域內有定義.如果存在常數A,對于任意給定的正數?著(不論它多么小),總存在正數 ?啄,使得當x滿足不等式0<| xx0|<?啄時,對應的函數值f(x)都滿足不等式|f(x)-A|<?著,那么常數A就叫作函數f(x)當xx0時的極限。

極限定義的教學難點在于:定義是用抽象的數學語言來刻畫的。“去心鄰域”、 “存在”、“任意給定”以及一些x、x0、f(x)、?著和?啄之間的關系式,另外還存在著絕對值不等式,使學生難以搞懂。

實際上,撇開 xx0這個過程,就得到了函數極限的一般定義:在自變量的某個變化過程中,如果對應的函數值無限接近于某個確定的數,那么這個確定的數就叫做在這一變化過程中函數的極限.這樣的描述,是中學數學名詞定義的方法,易懂,但是缺少了大學數學的抽象、嚴密性,感受不到《高等數學》的靈魂所在。對于理科生來說,我們有必要將極限的抽象定義理解的透徹。

3.極限定義的等價分析法

在分析前,可先將函數的一般定義為學生述敘一遍,使學生對極限的定義有個了解。下面對函數極限的一般定義逐漸抽象化:如果函數f(x)在x0點鄰近的點(不考慮x0點)處有定義,那么,當x任意接近x0時,即 xx0時,對應函數值f(x)無限接近于常數A,那么常數A就叫作函數f(x)當 xx0時的極限。

分析:當xx0過程中,對應函數值f(x)無限接近于常數A。

?圳當xx0過程中, 對應函數值f(x)與常數A的絕對值,即|f(x)-A|能夠任意的小。(在這里要對學生們說明|f(x)-A|的意義,即為函數值f(x)與常數A的距離)。

?圳當xx0過程中,對于任意給定的正數?著>0, |f(x)-A|<?著。(此時,向學生們說明, 是任意給定的,哪怕再小,我們都可以找到合適的x,使得對應的函數值(x)與A常數 的距離比給定的 還要小,但并不是所有的 都滿足條件,要求是充分接近x0的)。

?圳當xx0過程中, 對于任意給定的正數?著>0,只有充分接近x0的x,才能使|f(x)-A|<?著。(向學生們提問,如何來表示充分接近x0的x呢)。

下面給出“充分接近”的抽象的數學語言描述:存在一個很小的正數?啄>0,滿足不等式 0<|xx0|<?啄的x即為充分接近x0的x,其中?啄的大小,決定了x接近x0的程度, ?啄越小, x越接近x0。

4.總結

將極限抽象的定義用等價分析法講解,也就是將極限的一般定義中的各部分逐一變換成抽象的數學語言。由易漸難地定義極限,使剛剛開始學習《高等數學》的大一學生們更容易接受。極限的學習十分重要,為后面的課程學習提供了必要的基礎。本文用等價分析法研究了 過程的函數極限,其它的極限定義可以類似分析。

參考文獻:

[1]同濟大學應用數學系. 高等數學(第六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華東師范大學數學系. 數學分析[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1, 10.

第2篇:科學技術定義范文

肌jī肉ròu muscle 附著于骨骼或內臟,具備收縮能力的柔軟的、有彈性的組織。

前qián陰yīn external genitalia 男女外生殖器與尿道口的統稱,是排尿和男子排精、女子排出月經及娩出胎兒的器官。

莖jīng penis 。

溺nì竅qiào seminal orifice; external orifice of male urethra 男性尿道口。

腎shèn子zǐ testicle and epididymis 和附睪的統稱。

睪gāo testicle 又稱“陰卵”。。

精jīng室shì essence chamber 男子藏精之處。

腎shèn藏cáng精jīng kidney storing essence 腎具有貯存、封藏人身精氣的生理功能。

脾pí主zhǔ肌jī肉ròu spleen governing muscle 全身的肌肉,都要依靠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氣來充養,脾氣健運,肌肉才能豐滿、發達、健壯。

外wài傷shāng external injury 跌仆,或受外力撞擊、兵器損傷,以及蟲獸咬傷,燙、燒、凍傷等致病因素導致皮肉筋骨及內臟受傷。

蟲chóng獸shòu傷shāng injury by animal and insect 蟲獸禽等各類動物對人的傷害。

毒dú toxin 導致機體陰陽平衡嚴重失調,對機體產生較大不利影響的病理因素。

應yìng指zhǐ palpable fluctuation 又稱“按觸法”。用手按壓腫瘍時有波動感以判斷腫瘍已化膿或有其他液體的診斷方法。

透tòu光guāng法fǎ light transmittance method 通過透光的方法以辨別膿液有無的診斷方法。

點diǎn壓yā法fǎ point pressing method 通過小圓鈍物點壓的方法以辨別膿的有無、膿腫部位深淺的診斷方法。

穿chuān刺cì法fǎ puncture method 通過穿刺的方法以辨別膿的有無、深淺及性質的診斷方法。

腫zhǒng swelling 各種病因引起經絡阻隔、氣血凝滯而致體表高起的征象。

熱rè腫zhǒng heat swelling 腫而色紅,皮薄光澤,焮熱疼痛,腫勢急劇,得冷則緩的表現。

寒hán腫zhǒng cold swelling 腫而皮色不澤,蒼白或紫暗,皮膚清冷,常伴有酸痛,得暖則緩的表現。

風fēng腫zhǒng wind swelling 發病急驟,漫腫宣浮,或游走不定的表現。

濕shī腫zhǒng dampness swelling 皮肉重墜脹急,按之凹陷,如爛棉不起,淺則光亮如水皰,破流黃水,浸皮膚的表現。

痰tán腫zhǒng phlegm swelling 腫軟如棉,或硬如果核,大小不一,形態各異,無處不生,不紅不熱,皮色不變的表現。

氣qì腫zhǒng qi swelling 皮緊內軟,按之凹陷,復手即起,似皮下藏氣,富有彈性,不紅不熱,或隨喜怒消長的表現。

瘀yū血xuè腫zhǒng static blood swelling; ecchymoma 腫而脹急,病程較快,色初暗褐,后轉青紫的表現。

膿nóng腫zhǒng abscess 腫勢高突,皮膚光亮,焮紅灼熱,劇烈跳痛,按之應指的表現。

實shí腫zhǒng excess swelling 腫勢高突,根盤收束的表現。常見于正盛邪實之瘡瘍。

虛xū腫zhǒng deficiency swelling 腫勢平坦,根盤散漫的表現。常見于正虛不能托毒之瘡瘍。

腫zhǒng塊kuài lump 體內較大或體表顯而易見的腫物。

根gēn盤pán hard base of swollen sore 腫瘍基底部周圍邊界清楚的堅硬區。

根gēn腳jiǎo root of swollen sore 腫瘍之基底根部。

護hù場chǎng protecting field 在瘡瘍的正邪交爭中,正氣能夠約束邪氣,使之不至于深陷或擴散的局部作腫范圍。

痰tán phlegm; cystic mass 發于皮里膜外、筋肉骨節之間,或軟或硬,或按之有囊性感的包塊。

結jié核hé nodule 結聚成核,發于皮里膜外淺表部位的病理性腫物。

痛tòng pain 氣血凝滯、阻塞不通的反應。其增劇與減輕又常為病勢進展與消退的標志。

熱rè痛tòng heat pain 皮色焮紅,灼熱疼痛,遇冷則痛減的表現。

寒hán痛tòng cold pain 皮色不紅,不熱,酸痛,得溫則痛減的表現。

風fēng痛tòng wind pain 痛無定處,忽彼忽此,走注甚速,遇風則劇的表現。

氣qì痛tòng qi pain 攻痛無常,時感抽掣,喜緩怒甚的表現。

濕shī痛tòng dampness pain 痛而酸脹,肢體沉重,按之出現可凹性水腫或見糜爛流滋的表現。

痰tán痛tòng phlegm pain 疼痛輕微,或隱隱作痛,皮色不變,壓之酸痛的表現。

化huà膿nóng痛tòng suppuration pain 痛勢急脹,痛無止時,如同雞啄,按之中軟應指的表現。

瘀yū血xuè痛tòng static blood pain 初起隱痛,脹痛,皮色不變或皮色暗褐,或見皮色青紫瘀斑的表現。

卒cù痛tòng sudden pain 痛突然發作,痛勢急劇的表現。

陣zhèn發fā痛tòng paroxysmal pain 痛時重時輕,發作無常,忽痛忽止的表現。

持chí續xù痛tòng persistent pain 痛無休止,持續不減,連續不斷的表現。

刺cì痛tòng stabbing pain 痛如針刺的表現。

灼zhuó痛tòng burning pain 痛而燒灼的表現。

裂liè痛tòng tearing pain 痛如撕裂的表現。

鈍dùn痛tòng dull pain 疼痛滯緩的表現。

酸suān痛tòng aching pain 痛而酸楚的表現。

脹zhàng痛tòng distending pain 痛而緊張,脹滿不適的表現。

絞jiǎo痛tòng colicky pain 痛如刀割,發病急驟的表現。

啄zhuó痛tòng pecking pain 痛如雞啄,伴節律性痛的表現。

抽chōu掣chè痛tòng dragging pain 痛時擴散,除抽掣外,并伴有放射痛的表現。

麻má木mù numbness 肌膚感覺障礙,或如蟻行感,或如觸電感,或皮肉不仁如木厚之感的表現。

癢yǎng itching 皮膚不適,引人欲搔的感覺。

風fēng癢yǎng wind itching 走竄無定,遍體作癢,抓破血溢,隨破隨收,不致化腐,多為干性的表現。

濕shī癢yǎng dampness itching 浸四竄,黃水淋漓,最易蝕爛,越濕越癢的表現。

熱rè癢yǎng heat itching 皮膚焮紅灼熱作癢,甚則腫脹糜爛的表現。

蟲chóng癢yǎng worm itching 浸蔓延,其癢尤甚,狀如蟲行皮中的表現。

血xuè虛xū作zuò癢yǎng itching due to blood deficiency 皮膚變厚、干燥、脫屑、拆裂,很少糜爛流滋水的表現。

腫zhǒng瘍yáng作zuò癢yǎng itching due to swollen sore 疔瘡初起,局部腫勢平坦,根腳散漫,膿尤未化之時,可有作癢的表現。

潰kuì瘍yáng作zuò癢yǎng itching due to ulcer 癰疽潰后,腫勢漸消,患部發熱作癢的表現。

化huà膿nóng性xìng潰kuì瘍yáng suppurative ulcer 瘡面邊沿整齊,周圍皮膚微有紅腫,一般口大底小呈堤形,內有少量膿性分泌物的表現。

壓yā迫pò性xìng潰kuì瘍yáng oppressive ulcer 又稱“缺血性潰瘍”。壓迫所致的潰瘍,呈淺盤狀,初期皮膚暗紫,逐漸變黑并壞死,滋水、液化、腐爛,膿液有臭味,可深及筋膜、肌肉、骨膜的表現。

瘡chuāng癆láo性xìng潰kuì瘍yáng tuberculous ulcer 瘡癆所致的潰瘍,瘡口多呈凹陷形或潛行空洞或漏管,瘡面肉色不鮮,膿水清稀,并夾有敗絮狀物,瘡口愈合緩慢或反復潰破,經久難愈的表現。

巖yán性xìng潰kuì瘍yáng cancerous ulcer 潰瘍瘡面多呈翻花狀如巖穴,有的在潰瘍底部見有珍珠樣結節,內有紫黑壞死組織,滲流血水,伴腥臭味的表現。

梅méi毒dú性xìng潰kuì瘍yáng syphilitic ulcer 梅毒所致潰瘍,多呈半月形,邊緣整齊,堅硬削直如鑿,略微內凹,基底面高低不平,存有稀薄臭穢分泌物的表現。

袋dài膿nóng pus pocket 腫瘍潰后瘡口較小,或切口不當,致使空腔較大,有如口袋之形,膿液不易排出而蓄積袋底的表現。

膿nóng pus 皮、肉、筋、脈、骨因熱盛腐敗蒸釀而成的病理產物。

瘺lòu管guǎn fistula 體表與內臟或深層組織之間的病理性管道,有內口與外口。

漏lòu leak 常流膿水,淋漓不斷,不能收口的潰瘍瘡口,是瘺管或竇道的外口。

胬nǔ肉ròu luxuriant granulation 瘡瘍潰破后,出現過度生長高突于瘡面或暴露于瘡口之外的腐肉。

便biàn血xuè hematochezia 血從下泄的表現。

尿niào血xuè hematuria 排尿時尿液中有血的表現。

第3篇:科學技術定義范文

關鍵詞:藝術設計;項目教學;教師角色;能力要求

藝術設計是一門技能型、實踐性、創造性都很強的學科。如何有效地加強對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的培養,以適應崗位人才需要,已經成為藝術設計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的重點。在課程教學中,引入項目教學,集“教、學、做”為一體,可以有效地建立課堂與社會的聯系,有利于學生畢業后盡快地適應崗位,勝任工作。

一、在藝術設計課程中實施項目教學的比較優勢

項目教學是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把理論與實踐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而進行的教學活動。在藝術設計課程中應用項目教學,與傳統教學相比,能形成明顯的比較優勢。

從學習目標來看:傳統教學法,教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學生學習目的不明確:實施項目教學,學生目標十分明確,就是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某個任務。

從學習態度來看:傳統教學法,以教師為主,學生被動學習,學習態度消極怠慢;實施項目教學,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求知,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大增。

從學習過程來看:傳統教學法,側重于傳授知識和技能,教師教的零碎,學生也學得模糊;而項目教學則側重應用已有的知識和技能,讓學生在“教學做合一”中體會到學以致用的樂趣。

從學習效果來看:傳統填鴨式教學法,使學生喪失了思考、鉆研的機會,不適應藝術設計崗位需要的創造性工作的要求;而項目教學法通過項目任務鍛煉了學生的思考能力、鉆研精神,為適應崗位需要做了必要的準備。

二、項目教學中教師的角色定位

項目教學強調以“項目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這種轉變要求教師也要隨之轉變觀念,轉換角色,在學生的技能培訓方面發揮積極的作用。

1.項目知識的引導者

在項目實施前,教師可以針對項目實施過程中學生需用到的知識和可能遇到的問題進行鋪墊性的講解、示范。這些事先的輔導應緊密圍繞項目展開,抓住重點,突破難點,精講少講,讓學生自己在項目任務中探索實踐,收獲經驗。例如在廣告設計項目教學中,教師事先應通過一兩個典型案例的講解剖析來講授廣告設計在文字制作、色彩選擇、板式設計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從而使學生單獨完成項目成為可能。

2.項目任務的提供者

藝術設計專業與現實生活關切度很高,因此,如何針對學生實際,結合職業崗位需要,選擇恰當合適的項目,不僅直接影響教學質量,也是成功實施項目教學的關鍵所在。由于學生的知識、閱歷有限,在項目選擇上難免出現任務過簡或過繁,追求唯美不適用等問題,因此教師應憑借自身的知識儲備和人生閱歷,加強對學生的引導,鼓勵學生多從社會生產一線收集資料信息,從而確定相應項目任務。這就要求從事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的教師自身多了解社會,都接觸行業一線,加強自身為社會服務的能力。

3.項目實施的協調者

在項目實施的整個過程中,教師雖不參與到具體的項目任務中去,但應該積極擔負起組織協調的重任,注意觀察學生動態,營造協調學習氣氛,處理各種突況。比如廣告設計項目任務劃分項目小組時,要綜合考慮各小組成員能力的相對均衡,充分發揮教師組織協調作用,在小組成員選配上,既要有擅長Photoshop、CorelDRAW等工具軟件操作的,也要有精通色彩搭配的,還要有創意、文字組織能力強的,既要注意引導分工合理,又要注意避免小組成員的強強聯合。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各小組學生以堅定的自信心和積極性,去對待項目的實施。

4.項目難題的指點者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學生遇到各種問題在所難免。有些問題,小組內部也解決不了,教師就要及時給予指導,但這種指導應把握一個“度”。首先,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指導的深度應有所不同:其次,對于學生遇到的這些問題,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自學能力,利用各種渠道比如網絡、資料室來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獲得知識、技能。這種啟發式、提示式的指導,不僅可以使學生記憶深刻,還能鍛煉學生的思維,培養其創新能力。

5.項目結果的評價者

項目完成時,面對自己的成果,學生歡呼雀躍,喜悅之情溢于言表。作為教師,首先應該肯定他們的成果,增加學生的成就感,同時,通過自我評價、小組互評、教師點評等多種方式進行總結,并根據事先制定好的方案、對各組作品給出成績。對于有缺陷的作品,指出成功與不足,并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案:對于較好的作品,要向全體同學展示,并進行講解點評,以便其他同學借鑒。

三、項目教學對教師的業務能力要求

與傳統教學方式相比,項目教學對教師的業務能力要求更高,教學中,教師面臨的問題與挑戰也更多。作為藝術設計專業教師,只有清醒地認識到自己在項目教學中所擔當的角色,并且積極準備認真應對,才能真正實施好項目教學,為項目教學法推行發揮作用。

1.教師必須是雙師型的,要有實際完成項目的經驗,要有頂崗實習的經歷。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從整體聯系的視角選擇具有典型意義的職業工作任務作為具有教育價值的項目。

2.教師要有通融知識的能力。項目教學所涉及的教學內容有時會超出教師的專業知識范疇,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嫻熟本學科的專業知識與技能,還要了解相鄰學科、相關學科及跨學科的知識與技能。

第4篇:科學技術定義范文

知識結構

,全國公務員共同天地

重難點分析

本節的重點是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定理.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定理是研究相似形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理論,它一方面可以直接判定線段成比例,另一方面,當不能直接證明要證的比例成立時,常用這個定理把兩條線段的比“轉移”成另兩條線段的比.

本節的難點也是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定理.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定理變式較多,學生在找對應線段時常常出現錯誤;另外在研究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時,常用到代數中列方程度方法,利用已知比例式或等式列出關于未知數的方程,求出未知數,這種運用代數方法研究幾何問題,學生接觸不多,也常常出現錯誤.

教法建議

1.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定理的引入可考慮從舊知識引入,先復習平行線等分線段定理,再改變其中的條件引出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定理

2.也可考慮探究式引入,對給定幾組圖形由學生測量得出各直線與線段的關系,從而得到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定理,并加以證明,較附和學生的認知規律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定理及其推論,并會靈活應用.

2.使學生掌握三角形一邊平行線的判定定理.

3.已知線的成已知比的作圖問題.

4.通過應用,培養識圖能力和推理論證能力.

5.通過定理的教學,進一步培養學生類比的數學思想.

二、教學設計

觀察、猜想、歸納、講解

三、重點、難點

l.教學重點:是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定理和推論及其應用.

2.教學難點:是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定理的正確性的說明及推論應用.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儀、膠片、常用畫圖工具.

六、教學步驟

【復習提問】

找學生敘述平行線等分線段定理.

【講解新課】

在四邊形一章里,我們學過平行線等分線段定理,今天,在此基礎上,我們來研究平行線平分線段成比例定理.首先復習一下平行線等分線段定理,如圖:

,且,

由于

問題:如果,那么是否還與相等呢?

教師可帶領學生閱讀教材P211的說明,然后強調:

(該定理是用舉例的方法引入的,沒有給出證明,嚴格的證明要用到我們還未學到的知識,通過舉例證明,讓同學們承認這個定理就可以了,重要的是要求同學們正確地使用它)

因此:對于是任何正實數,當時,都可得到:

由比例性質,還可得到:

為了便于記憶,上述6個比例可使用一些簡單的形象化的語言

“”.

另外,根據比例性質,還可得到,即同一比中的兩條線段不在同一直線上,也就是“”,這里不要讓學生死記硬背,要讓學生會看圖,達到根據圖作出正確的比例即可,可多找幾個同學口答練習.

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定理:三條平行線截兩條直線,所得的對應線段成比例.平行線等分線段定理可看作是這個定理的特例.

根據此定理,我們可以寫出六個比例,為了便于應用,在以后的論證和計算中,可根據情況選用其中任何一個,參見下圖.

.

其中后兩種情況,為下一節學習推論作了準備.

例1已知:如圖所示,.

求:BC.

解:讓學生來完成.

注:在列比例式求某線段長時,盡可能將要求的線段寫成比例的第一項,以減少錯誤,如例1可列比例式為:,全國公務員共同天地

例2已知:如圖所示,

求證:.

有了5.1節例4的教學,學生作此例題不會有困難,建議讓學生來完成.

【小結】

1.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定理正確性的的說明.

2.熟練掌握由定理得出的六個比例式.(對照圖形,并注意變化)

第5篇:科學技術定義范文

關鍵詞:人形機器人;仿人機器人;科幻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3)09-0119-02

第一章 機器人的概念

據考察,當今國際上,關于機器人的定義主要有如下幾種:

(一)英國簡明牛津字典的定義。機器人是“貌似人的自動機,具有智力和順從于人的但不具人格的機器。”

當然這種說法和現實中的機器人相差甚遠,因為還不存在與人相似的機器人在運行。雖然,這是一種理想的機器人,但又不能包含所有的人形機器人。因為人形機器人應分為人格化的和非人格化的,如果按上述的定義就不能包含所有的人形機器人。

(二)美國機器人協會(RIA)的定義。機器人是“一種用于移動各種材料、零件、工具或專用裝置的,通過可編程序動作來執行種種任務的,并具有編程能力的多功能機械手。”

很明顯這個定義是指工業機器人,而不適用于人形機器人。

(三)日本工業機器人協會(JIRA)的定義。工業機器人是“一種裝備有記憶裝置和末端執行器的的,能夠轉動并通過自動完成各種移動來代替人類勞動的通用機器。”

(四)美國國家標準局(NBS)的定義。機器人是“一種能夠進行編程并在自動控制下執行某些操作和移動作業任務的機器裝置。”

(五)關于我國機器人的定義。目前我國尚未有一個統一的對機器人定義的標準。

因此,蔣新松院士曾建議把機器人定義為“一種擬人功能的機械電子裝置”。上述關于機器人的性質,以定義機器人的功能性居多,如果要定義人形機器人,首先就要在外形上交代清楚。

第二章 何為“科幻”?

如果說第一部科幻小說就是以反思科學技術為基調的話,二十世紀前后的以機器人為主題的科幻電影則是在這個主要的線索下展開的。

現代漢語詞典對科幻這一詞的定義,科幻是“科學幻想”。

辭海對科幻小說的定義。科幻小說是“小說類別之一。用幻想的形式,表現人類在未來世界的物質精神文化生活、科學技術遠景。其內容交織著科學事實、預見、想象。通常將科學、幻想和小說視為三要素。是隨著近代科學技術的蓬勃發展而產生的一種文學形式。(在討論“科幻”的定義時,就不得不提到的是科幻小說,正是因為這一類型的文學形式才促使了“科幻”這一概念的產生。)以上兩個關于科幻的定義,很明顯都都包含有“幻想”這一重要的性質。而實際上,科幻這一詞的英文單詞“Science Fiction”本意指的是“科學小說”,和“幻想小說”(“Weird Fantasy”)有著明顯的界限,那么科幻包含有“幻想”這一要素的說法并不準確。

美國著名的科幻雜志編輯雨果?根斯巴克將科幻小說定義為“傳播科學知識并具有預見性的作品”。

科幻巨匠艾薩克?阿西莫夫對科幻小說的定義為“科幻小說是文學的一個分支,主要描繪虛構的社會,這個社會與現實社會的不同之處在于科學發展的性質和程度。由于現代技術的出現,人類以來第一次面臨社會的急劇變化。科幻小說是產生于這一現實的文學形式。”

兩者說法的共同點在于,都認可科幻小說對未來社會科學技術具有預見性。科幻文藝家赫伯特?W?弗蘭克博士對科幻電影的定義為,“科幻電影所描寫的是,發生在一個虛構的、但原則上是可能產生的模式世界中戲劇性事件。”

科幻雖然有幻的成分,但這個“幻”的基礎卻是一個社會、一個時代的科學技術觀。誰又能斷言這種科技觀不會對將來的科技的發展方向造成影響呢?因此盡管沒有顯示的人和真正的機器人的關系模式作為討論對象,但是在科幻中表達出來的人和機器人的關系模式,還是有其考察的價值。誰又能斷言將來的人機關系模式,不會來自早先科幻小說中的預先設想呢?比如阿西莫夫定律。眾多科幻小說中的人機關系之“幻”,完全可能通過小說這一大眾文化的文藝形式在人們心中形成一個既定的潛意識,進而在將來的某個時候,當人類真正面一個機器人時,成為“現實”的行為準則。

第三章 科幻電影中的技術反思

第6篇:科學技術定義范文

1中醫內科學術語標準化的意義科技名詞術語的統一、規范化是發展科學技術的必備條件。科技名詞術語是反映科技專業概念的一種形式和意義結合的語言符號,是通過語音或文字來表達或限定概念的約定性符號。中醫內科學的名詞術語屬于應用在中醫學領域的科技名詞術語的一部分,是反映中醫內科學專業概念的有效形式。隨著幾千年的發展,中醫現有的內科常用術語詞匯已形成了具有獨特自身語言特點的術語詞匯集合。但從科學意義角度出發,術語詞匯不應是簡單的術語集合,而應成為具有完整概念體系并與之相對應的始終貫一的術語體系。術語學是一門新興的邊緣學科,中醫內科學術語標準的制定,既要符合術語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也要符合標準制定的基本原則與規定。以科學的態度與方法對內科學名詞術語進行規范化標準化工作是目前一項非常有意義的工作,需要中醫界長期而艱苦的努力。

1.1標準與標準化標準(standard)的定義是:“為在一定的范圍內獲得最佳秩序,對活動或其結果規定共同的和重復使用的規則、導則和特性的文件。該文件經協商一致制定并經一個公認機構的批準。標準應以科學、技術和經濟的綜合成果為基礎,以促進社會效益為目的”

[1]。標準化的定義是“為在一定范圍內獲得最佳秩序,對實際的或潛在的問題制定共同的和重復使用規則的活動。上述活動主要是包括制定、及實施標準的過程。標準化的重要意義是改進產品、過程和服務的適用性,防止貿易壁壘,并促進技術合作”1]。

1.2術語標準術語(term)是“在特定專業領域中一般概念的詞語指稱”[2]。術語標準(termnologystand-ard)是指與術語有關的標準,通常帶有定義,有時附有注釋、圖表、示例等。即由標準部門公布的規范化的術語系統。

我國的名詞統一工作,有著古老的光榮歷史。從2000多年前的《爾雅》和1700多年前的《說文解字》到近現代的辭海、辭源及中醫大辭典等都貫穿著我國名詞統一工作的優良傳統。可以說在我國,初級狀態的術語標準化工作是“古已有之”的。

2中醫內科學(治法學術語標準化的意義科技名詞術語的統一、規范化是發展科學技術的必備條件的發展特點。中醫學是在中國傳統文化背景下形成和發展的醫學科學,中醫內科學用語是在漢語發展的背景環境下的專用詞語。其具有鮮明的中國傳統文化的特征。中醫學理論的語言結構屬于漢語語言結構。其邏輯結構反映出中國傳統思維形式的基本特征。就概念系統而言,中國傳統思維對概念的第一要求是名實相符,故不完全具有純抽象的性質。

2.1詞的一詞多義與一義多詞現象中醫內科學詞匯的發展,符合漢語發展的一般特征,其中,一詞多義與一義多詞,就是其較鮮明的特征之一。在語言的發展過程中,詞義的不斷發展,形成了一詞多義,構成了詞義系統。在詞義系統中有一個義項是本義,其它義項是由本義派生的引申義。如中醫學中的平肝熄風法。平肝熄風,其既是中藥功效中的一個常用術語,又是中醫內科學治法的一個常用術語。在表述其定義的時候,應該按照標準的制定原則,分析原始資料(資料搜集而定),標識出屬于該領域的概念,進行定義。并對其上位概念及下位概念進行界定。既對平肝熄風在中醫治法領域中的概念進行標識和界定。再則,《我國科技名詞術語統一和規范化的九項原則》中規定,科技術語必須具有單義性,即科技術語是單一的、專用的。從理論上講,任何一個概念只能有一個專門固定的術語,也即是一詞一義。對個別一詞多義者則分別定名。在治法領域對“平肝熄風法”分為清熱熄風法和涼血熄風法,確保語義的單一性。另外,一義多詞也是中醫內科學治法最常見的一種現象。在概念的確定及定義的表述中,需要根據標準的制定原則,“如存在同義詞,建立只選擇一個為優先術語。”將不同表述的詞語,根據表述的含義特點,明確其所屬的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再分析其歷史源流的發展,確定為同一概念表述的的,統一到同一術語的表述中,其它歸屬到同義詞等其它范疇中,如攻下冷積法,攻逐寒積法。

2.2詞性的無固定形態和不確定性漢語詞性有兩大特點:第一,基本上無固定的形態;第二,詞性非常靈活多變。就中醫內科學治法術語而言,也兼具有這兩個基本的特點。漢語的構詞法就是漢語語素構成詞語的方法。漢語的構詞法類型主要是合成法,還有少數類型是派生法和縮略法。

由于中醫術語經過了漫長的發展過程,并在發展過程中受到了中國古代哲學、心理學、天文學、邏輯學、養生學以及文化、宗教的影響,使其詞性是隨時而變的,較為靈活自由。在中醫治法術語的語義分析的時候,應由僵化的“語義為準”原則到靈活的“功能為準的原則轉變,就可以自然地理順許多語法現象,而且可以令分析更加簡便。

中華醫學發展歷史悠久,其語言都包含大量的中醫術語,短語,短句,它們是語言發展過程中經過長期使用而提煉出來的。這些語言中中蘊含著豐富的文化信息,具有大量的中醫文化特征和中醫特色。因此中醫語言不能脫離文化而存在,中國傳統文化是中醫語言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土壤。3中醫內科學術語(治法部分)標準化的方式探討標準的制訂需要按照既定的程序執行,在本項研究中,中醫內科學術語(治法部分)標準的制定也嚴格遵循既定的工作程序進行。

3.1擬確概念數量從標準的角度來講,概念的范圍只包括本學科領域的專有概念,概念的數量:一般來說,概念的數量不超過200個,如果超過200個,就應將該項目劃分成若干子項。并保持標準的完整性、系統性,可劃分為章、條。中醫內科學術語(治法部分)確定概念208個,其術語標準采用章條劃分法。分為清熱法、溫里法、解表法等21大類,其清熱法,又分為6個亞類。

3.2術語數據的采集與記錄在術語數據的采集方面,確定較為權威的教科書、原有標準、政策法規、準則等作為術語數據采集的原始資料,(分析原始資料,標識出屬于該領域的概念。中醫內科學術語(治法部分)信息收集信息源《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中醫臨床診療術語·治法部分》、《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部分委員會》、《中醫藥常用名詞術語辭典》。等10余本書籍的內容,收集信息包括同義詞、近義詞(以便于比較和分析)、反義詞、縮寫形式、完整形式、符號(如果有)、術語的解釋,術語名詞的上位概念、下位概念等。中醫內科學術語(治法部分)信息收集的記錄包括:源文獻、源文獻頁碼、采集者。其每一術語的信息采集,必須規范、全面。

3.3遵循術語“約定俗成”的原則在標識該領域概念的基礎上建立相應的術語表在強調規范化的同時,遵循術語“約定俗成”的原則,根據術語出現的頻次來決定術語的取舍。選擇中醫內科學較為權威的4本著作,統計術語在書中出現的頻次,并計算出總的頻次,初步篩選術語表。當科學性與約定俗成發生矛盾時應服從科學性。如存在同義詞,只選擇一個為優先術語,并所用術語符合公認的構詞原則。

3.4中醫內科學(治法部分)術語的定義術語定義表述的基本原則與方法根據GB/T10112-1999《術語工作原則與方法》中的規定進行。術語標準避免重復,在對某些概念建立有關術語和定義之前,查明在其他標準中如GB/T16751.3-1997《中醫臨床診療術語》中該概念是否已有術語和定義。

第7篇:科學技術定義范文

【摘要】本文簡要論述了安全文化與安全觀念、安全科學技術和安全法規的關系及其對安全生產的促進作用。提出了建設安全文化要樹立“安全是相對的、危險是永存的、事故是可以預防的”安全觀念,論述了安全科技創新是安全文化建設的動力和源泉,安全法規的生命力深藏于安全文化之中,安全文化建設是安全生產長效機制和全面小康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

【關鍵詞】安全文化要素關系作用

STUDYONTHERELATIONSHIPSANDROLESOFSAFETYCULTUREWITHITSSOMEELEMENTS

WuZongzhi

NationalCenterofSafetyScienceandTechnology,SAWS,China

ABSTRACT

Inthispapertherelationshipsbetweensafetycultureandsafetyidea,safetyscienceandtechnology,safetyregulationsarebrieflydescribed.Therolesofsafetycultureanditssomeelementsinworksafetyarediscussed.Thesafetyideaisproposedthat“safetyisrelative,hazardiseverlasting,accidentcanbepreventive”.Thecreationandinventionofsafetyscienceandtechnologyarethedrivingforceofthedevelopmentofthesafetyculture.Theeffectofsafetyregulationsisdependentonsafetyculture.Thedevelopmentofsafetycultureisaimportantpartoftheestablishmentofthelongtermeffectivemechanismforworksafetyandthewell-offsocietyinChina.

1.引言

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提出,要在本世紀頭20年內,集中力量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使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事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的安全生產和作為先進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安全文化是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從安全生產的角度展望,全面小康社會是一個安全科技進步,安全法制健全,安全文化繁榮,人民生產和生活安全健康的社會。

關于文化的定義眾多,經典的是1871年愛德華?泰勒在《原始文化》一書中所作的“文化與文明,就其廣泛的民族學意義來講,是一個復合的整體,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風俗以及作為一個社會成員的人所習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習慣”。按照我國《辭海》的定義,文化指人類社會歷史實踐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同樣,關于安全文化的定義和概念也有多種表述。英國安全健康委員會等機構(HSC/ACSNIHumanFactorStudyGrup)將安全文化定義為“安全文化是個人和群體的價值、態度、觀念、能力和行為方式的產物,它決定了對組織的安全和健康管理的承諾,以及該組織的風格和熟練度”。我國安全文化界將安全文化歸納為“安全文化是人類在社會發展過程中,為維護安全而創造的各類物態產品及形成的意識形態領域的總和;是人類在生產活動中所創造的安全生產、安全生活的精神、觀念、行為與物態的總和;是安全價值觀和安全行為標準的總和;是保護人的身心健康、尊重人的生命、實現人的價值的文化[1]。

無論怎樣表述安全文化的定義和概念,安全觀念、安全科學技術、安全法規都是構成安全文化的重要要素。本文簡要論述安全文化與安全觀念、安全科學技術和安全法規的關系及其對安全生產的促進作用。

2.安全觀念與安全文化

思想認識是一切工作的基礎和前提,安全觀念是發展安全文化,做好安全生產各項工作的前提條件。關于安全的定義眾多,在一般辭典中,安全系指沒有危險。由于人們主觀上對安全的認識不同,判別安全或不安全有多種概念或定義,也有人認為“安全是人們的心理狀態”。國際標準化組織和國際電工委員會將安全定義為“免遭不可接受的風險的傷害”。“風險”是指“特定危險性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及其后果的結合”。國際勞工組織將危險定義為“可造成人身傷害或損壞的固有的潛能”。同樣地對事故也有多種概念和定義,通常情況下,事故是指:“造成死亡、疾病、傷害、財產損失或其它損失的意外事件”。安全總是與危險、風險、事故伴隨在一起的。

事故的能量轉換理論認為,事故是能量或危險物質的意外釋放,作用于人體的過量的能量超過了人體(或結構)的抵抗力,或是使人體與周圍環境的正常能量交換受到了干擾(如窒息、淹溺等)。由于物質與能量的互換關系,物質的危險作用可認為是能量危險作用的一種形式。

一起事故的發生是危險源(能量源)與引發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事故引起的人體傷害可解釋為由于能量的轉換而造成的機體破壞。機械能的轉換可造成外傷,熱能、電能、化學能或輻射能可造成燒傷或其他傷害。存在超過一定數量(臨界量)的能量或危險物質是事故發生的前提條件。這里“一定數量”或臨界量意味著超過該數量的意外釋放能量,超過了人體(或結構、設備、設施)的抵抗力或抗干擾的能力,從而會導致人體傷害、財產損失或環境破壞。

20世紀30年代,美國科學家海因利希(H.W.Heinrich)統計研究了事故發生頻率與事故后果嚴重度之間的關系,提出了1:29:300法則,又稱海因利希法則,分析了事故所造成的人身傷害程度與事故發生起數之間的關系,揭示了事故發生的規律性,即嚴重人身傷害的事故起數總是少于輕微傷害事故起數,輕微傷害事故起數又少于無傷害事故(即未遂事故或稱事件)起數。

該法則表明:盡管事故發生是小概率現象,單起事故傷害程度的大小受偶然因素支配,但從大樣本量統計分析,事故是有規律的,是可以預防的。如果同類輕微傷害事故或事件多次發生,當達到一定的概率后,必然發生重大傷害事故。因此,如果要防止發生重大傷害事故,必須從防止無傷害事件和輕微傷害事故發生做起。換句話說,引發無傷害事件或輕微傷害事故的原因同樣可造成嚴重傷害事故發生。為了預防事故,必須分析無傷害事件的原因,在發生重大傷害事故之前,采取預防對策,消除或監控產生傷害的根源[2]。

事故的根源是由于存在危險的能量或危險物質,事故發生的基本原因可歸納為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這里人的不安全行為包括人因失誤和管理上的缺陷,物的不安全狀態包括生產活動中的設備、設施、場所以及環境條件的危險狀態等。在我國國家標準中將“可導致事故發生的物的危險狀態,人的不安全行為及管理上的缺陷”定義為事故隱患。

理論研究和大量事故調查的實踐表明,事故隱患,即人的不安全行為,管理上的缺陷和物的不安全狀態是導致事故發生的直接原因。“隱患險于明火”。

在安全文化的建設和發展過程中上,要樹立“安全是相對的,危險是永存的,事故是可以預防的”正確觀念,要糾正“經濟發展,事故難以避免”的錯誤觀點。生產和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危險設備、設施、場所增加,人們的生產活動增加,隱患也會增加。但只要樹立科學的安全觀念,尤其是發展先進的安全文化,采取正確的安全防范措施,有效地監控危險源,防止出現隱患,事故是可以預防的,國外工業發達國家的安全文化建設實踐和安全水平已是有力的證明。

3.安全科學技術與安全文化

文化的發展總是與人類社會同步發展的。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其創新成果是文化的構成要素,是文化豐富和發展的堅實基礎與驅動力量。在現代社會中科技作為文化的屬性、特點和功能,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明顯和突出,是實現文化創新的最基本和最活躍的構成因素。恩格斯認為,自然科學的每一重大發現。甚至是僅僅向前邁出一小步,都會改變唯物主義的形態,改變生產力的實現方式和人們的世界觀與價值觀的基本趨向。當安全科學技術以安全文化的形式作用于社會文明和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同時,就會對于人們的思想、精神與道德的升華發揮潛移默化的作用[3]。因此,安全科技進步與創新程度決定著全民的安全文化素質與文明程度,同時也決定著生產力水平和經濟發展程度。安全科技創新是安全文化建設的動力和源泉,同時也為安全文化建設充實新的內容和提供新方法,安全科學技術是構成安全文化的重要內容,但它只有在與安全文化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并形成整體效應時,才能更好地發揮先進作用,因為安全科技往往只具有安全生產所需要的客觀內容和科學方法,而缺少安全文化所具有的社會性,意識形態性和思想導向性。

4.安全法規與安全文化

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標準是國家強制執行的,法規的實施必須要有文化的支持,安全法規的生命深藏于安全文化之中。對社會、企業和個人來說,安全法規的實施,不僅是懼怕國家強制力的結果,也不僅是對安全行為后果的期望的結果,而是安全法規能不能為社會接受,融入社會,是安全法規所體現的價值取向是否與社會的價值取向一致。因此,安全法規的實施不僅是國家意志的體現,也是安全文化的實現。

另一方面,安全法規僅是安全的最低要求,而不是保證安全的充分條件。此外,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是漸進的,對危險的認識也是漸進的,安全法規往往滯后于生產實踐的需要,安全法規是變化和發展的。安全法規既需要通過外部力量來強制實施,也更需要借助習俗、慣例、倫理、道德規范等安全文化要素來自覺實施,尤其在安全法規不健全或當安全法規在邊際上不起作用時,安全文化的約束力就扮演著重要角色。文化的符合性與系統性的邏輯必然結果是規范性。文化產生的規范力量使任何與其不一致、不協調的行為或事物都被認為是不適當的,要將其糾正;如果糾正不成功,則將其排斥之[4]。

國內外的實踐表明,安全文化是安全系統有效性的決定因素,職工對企業安全文化的感受支配著其安全行為,安全文化決定著安全系統要素是否有效地作用。在已形成了積極的安全文化的企業中,安全系統能夠有效地作用,而在消極的安全文化或沒有形成安全文化氛圍時,安全系統的作用難于發揮[5]。

5.結束語

在人類的生產和社會活動中,安全活動就是不斷地辨識危險、評價危險和控制危險的活動。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們物質與精神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對安全的需求也不斷提高。對危險的認識不斷加深,危險評價和控制技術不斷進步,安全水平也不斷提高。安全是相對的,危險是永存的,事故是可以預防的。為確保安全,必須以唯物主義的認識論觀點,采用動態的、變化的和發展的安全科學技術方法和防范措施,警鐘長鳴,持續改進。所以說安全生產水平是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之一,安全文化是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安全文化的核心是樹立以人為本的價值觀念,這與小康社會的目標中“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是一致的,以人為本要求生產發展必須考慮社會的可承受程度,人的可承受程度,必須是可持續的發展,真正做到“安全第一,預防為主”,形成人人“關愛生命、關注安全”的良好社會環境。

無論怎樣理解安全文化的眾多定義,必須認識到,安全文化的規范性、系統性及其具有的社會力量對安全生產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安全文化建設是建立安全生產長效機制和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

參考文獻:

1.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政策法規司編,安全文化論文集,第5頁中國工人出版社,2002年2月。

2.吳宗之,經濟要發展事故可預防,中國安全生產報,2003年6月19日。

3.申維辰,科技創新與發展先進文化,人民日報,2003年5月13日。

第8篇:科學技術定義范文

關鍵詞:檔案;分類;農業;成果;

中圖分類號: G272.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 04(c)-0000-00

農業的快速發展始終要靠科技來支撐,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是農業科技創新體系中的重要環節,也是價值體現,更是農業科學技術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最終歸宿。當前新形勢下,成果轉化工作尤為重要,國家近年來的多項相關文件:《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若干規定》、《黑龍江省科技成果使用、處置、收益管理改革的實施細則》等,都體現了國家對于成果轉化工作的重視。成果檔案管理,作為成果管理工作中重要的內容之一,應當高質高效的服務成果管理及轉化。成果檔案的分類是否規范與符合實際需要,直接關系到成果檔案管理效率的高低。

一、 定義

梳理農業科技成果檔案的定義與內涵則有利于分類方案的制定。

1農業科技檔案

我國2008年的《科學技術檔案案卷構成的一般要求》中對科學技術文件材料(以下簡稱科技文件材料)定義為:記錄和反映科學研究、生產運營、項目建設活動和設備儀器運行、維護及其管理工作的圖表、文字、聲像等不同形式文件材料的總稱。科學技術檔案定義為:科學技術檔案(以下簡稱科技檔案)國家機構、社會組織以及個人從事社會各項活動中形成的,對國家、社會、本單位和個人具有保存價值的,應當歸檔保存的科技文件 [1]。黑龍江省檔案業務人員培訓教材《科技檔案管理》中引用了這一概念,并進一步闡述科技檔案是生產、科研、基建及管理活動的原始記錄[1]。

可見,農業科技檔案可概括為,農業科研、生產、基建、設備及管理活動中形成的具有保存價值的各種形式的原始記錄。

2農業科技成果檔案

科技成果,是指通過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所產生的具有實用價值的成果。職務科技成果是指執行研究開發機構、高等院校、企業等單位的工作任務,或者主要是利用上述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的科技成果[2]。

可見農業科技成果是指,在農業研究與技術開發中產生的具有實用價值的成果。

黑龍江省農科院2016年根據國家法律、法規及規定,結合本院工作實際,將我院的科技成果概括為,本院職工執行科研任務(項目和課題)或者利用省農科院提供的物質技術條件開展智力活動創造的職務科技成果。主要指選育的主要或非主要農作物新品種(品系)、動物新品種(品系、配套系)、肥料、農藥、農機、農產品深加工等專利技術及其它職務科技成果(包括非專利技術成果)[3]。

黑龍江省農科院草業研究所,從事草業科學研究。可見,我所的科技成果檔案產生于科研任務(執行項目和課題)中產生,主要指選育的新品種(品系)、專利技術以及其他職務科技成果(包括非專利技術成果)等材料。

3.區別

可見農業科技成果檔案的歸檔材料的范圍小于農業科技檔案。

二、分類

1科技成果類型分類

科學技術成果有幾種不同的分類方法,根據于吳敬學先生的研究分類,所取得的成果可分為以下三種類型:第一種,基礎性研究成果。它是以創新、探索知識為目的理論性研究近期應用效果與近期經濟效果均不明顯,但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成果形式一般為學術論文或學術專著;第二種,應用研究成果。這一類研究成果以實用為目的,采用基礎研究的原理,研究行之有效的新技術、新品種、新農藝的科技活動;第三種,開發研究。它是運用已有的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成果和現有的知識,為創造新產品、新品種、新技術、新材料,以生產產品或完成生產任務而進行的技術活動。它是以獲取商業價值為直接導向,其成果能夠用于商業化生產或提供商業化服務[4]。

2檔案管理學分類原則

檔案管理學中提到的,最常用的分類方法有三種,即組織機構分類法、問題分類法、年度分類法。其中根據便于保管和利用為原則,組織機構分類法,適用于立檔單位內部機構穩定且分工明確的單位;問題分類法適用于立檔單位內部分工簡單,或職能有交叉等情況;年度分類法大多單位都適用。

根據工作實際,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草業研究所以草業研究為工作中心,專業統一,內設機構分工不復雜,但某些部門間職能有交叉。如內部設有牧草育種研究室、牧草栽培研究室、草地生態研究室、玉米育種研究室、種質資源研究室、成果管理室、基地管理室等研究室。由于成果管理室與基地管理室與其他研究科室研究內容或職能設置有交叉。分類方法更

具體將其劃分為:牧草育種、牧草栽培、草地生態、飼用玉米研究、種質資源研究等五個類別。既保障分類清楚,又涵蓋所內研究各個方向[5],且方便檢索利用。

3.草業所成果檔案分類方案

將農業成果檔案進行三級分類。一級分類,分為已轉化成果檔案與未轉化成果檔案。二級分類,以服務成果轉化以依規,根據科技成果類型進行劃分,分為基礎研究成果、應用研究成果、開發研究成果。三級分類,根據檔案管理學分類原則中的問題分類法,分為牧草育種研究、牧草栽培研究、草地生態研究、飼用玉米研究、種質資源研究等專業方向進行分類。

三、結語

全國大多省份都設有省級農業科學院,以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為例,其直屬科研院所共有30個。農業科技成果檔案的分類方法或各有不同。針對目前科技成果轉化日益受到重視的現象,此類研究具有應用價值。現以草業研究所為例淺嘗輒止,進行了分類研究,此類研究仍需后續探究以改進完善。

參考文獻

[1] 劉偉.科技檔案管理[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8:2.

[2] 人大常務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EB/OL].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三十二號.(2015-08-29).

[3] 黑龍江省農科院.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科技成果轉化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Z].黑龍江:2016.

第9篇:科學技術定義范文

近年來,梁振興對體系結構設計方法進行了系統描述,側重闡述了國外體系結構框架模型及應用;美國國防部體系結構框架提出了完整的體系結構設計與應用架構;舒宇提出了武器裝備體系結構描述方法。國內外體系結構設計理論及方法研究對本論文的研究提供了良好借鑒。然而,高技術服務企業面臨著戰略環境、內外部形勢與需求變化。主要表現:其一,“十二五”末“十三五”初,國家政府、總裝、軍方、行業均提出戰略發展新趨勢與新要求,企業技術體系需要積極適應外部環境變化;其二,高技術服務戰略下,企業客戶面臨較大的戰略調整與服務模式變革,需要進一步優化技術體系設計應用模式,以更好地服務企業戰略,支撐跨越發展。其三,多元、耦合專業共存并行發展形態下,需要進一步提高技術體系設計的科學性、合理性、可操作性,以最大限度發展技術體系的價值與作用。

本論文從復雜系統體系結構設計理論出發,研究國內外技術體系結構的設計方法、模型及現狀,構建基于DoDAF的技術體系框架、視圖、數據、流程和模型等,尋求戰略轉型期、高技術服務戰略下專業體系的構建方法與價值模式。

一、復雜系統體系結構設計理論演變與發展

1.國外復雜系統體系結構設計理論

體系結構(Architecture)是一個系統的基本組織,包括該系統的組成單元、組元間關系、組元與環境間關系以及指導系統設計與擴展的原則。簡要地說,體系結構是體系的各組成單元的結構及其有序組合的相互關系。

復雜系統頂層設計的本質是系統發展策略的設計,必須確定好發展目標,規劃好實施途徑。體系結構的開發采用規范化的圖形、表格和文字,清晰、直觀、形象化地描繪了系統使命任務的范圍、需求、目標、背景、可行的解決方案、過渡策略和所需標準,形成了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頂層設計方案,因此體系結構的開發是系統頂層設計的重要手段之一。

體系結構從不同的視角看有眾多的特征量,這些特征量可以用模型來表示。表示特征量的模型填充上特定數據后就能生成該特征量的具體描述結果,將所有描述結果集成在一起就是該系統的體系結構描述。

體系結構框架是體系結構設計方法學的別名,其內容包括體系結構設計的基本原則和方法。體系結構框架為開發、描述和溝通體系結構提供了指南、模型和規則,是理解、比較和集成體系結構的通用的基本工具。業界內將這種通用的體系結構開發方法成為體系結構框架。

20世紀80年代,以“扎克曼框架”(Zachman Framework)框架的發表為標志,為體系結構框架基本概念的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20世紀90年代,以美國國防部《C4ISR體系結構框架》(2.0版)的發表為標志,形成了初步的規范化的僅限于電子信息系統體系結構開發中應用的體系結構框架;本世紀前10年,以美國《國防部體系結構框架》的發表為標志,使支持國防領域關鍵決策為目標的“企業體系結構框架”走向基本成熟,未來將發展至以數據為中心的企業體系結構框架研究新階段。

2.國內科研與專業技術體系結構現狀

國內技術體系結構設計主要從科技體系、學科建設、預研發展等角度進行了研究與實踐。

(1)科技體系角度:從研究科學技術體系的建構基礎及演變看,傳統的科學技術體系正面臨“知識爆炸”、“邏輯混亂”等困境,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探索新的發展方向,未來的科學技術體系建構,必將從以“學”為主的技術體系向以“用”為主的科學技術體系演變。科學技術體系的發展思路對高技術服務企業技術體系結構的設計可資借鑒。

(2)學科建設角度:在高等院校,學科建設目前也正面臨專業設置改革的問題,以應對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教學質量評價。目前采取的做法為多元組合課程體系設計,科學、靈活配置專業,強調知識與能力并重發展。但其專業體系結構設計從理論到實踐尚未進行本質的變革與提升。

(3)預研發展角度:通過研究國防預研發展歷程及其啟示可以看出,預研體系建設經歷了“任務帶學科”、“型號帶預研”、“實行計劃單列”等里程碑階段,未來更加重視需求牽引與技術推動相結合,處理當前急需與長遠發展的矛盾。預研體系的建設與發展仍聚焦在體制機制、科學決策、以人為本、優化資源配置等政策和實施層面。預研體系結構并未按復雜系統理論進行頂層設計。

二、面向高技術服務的體系結構設計要求

高技術服務是以創新為核心,以通用技術、基礎產品和專業工程共用技術研究為基礎,以信息技術為手段,采取現代化經營管理理念和商業模式,為社會和企業提供標準規范、技術工具、基礎數據、技術服務方案等專業化增值服務。高技術服務的體系結構的約束和特征表現為:

(1)關聯性:服務體系結構與能力體系結構、技術體系結構是相關關聯的,均為專業體系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服務體系結構向能力體系結構提出需求,能力體系結構向技術體系結構提出目標,技術體系結構向服務體系結構提供支撐和制約。

(2)層次性:層次性是系統縱向聯系的體現。服務體系結構具有行業(區域)級、企業級、裝備(產品)級等層次性。技術體系結構具有技術、分技術、子技術等層次性。

(3)整體性:技術體系結構是為實現某一體系目標而構成的有機整體,各種技術在整體中相互影響,相互關聯。

(4)功能性:由各項技術按照一定結構構成技術體系,其功能就是為了實現能力體系結構,滿足服務體系結構需求。

三、基于DoDAF的技術體系結構構建方法

1.全景-服務-能力-技術-資源視角

基于DoDAF理論,結合高技術服務企業技術體系要求與約束,構建其全景-服務-能力-技術-資源等多維度視圖如表。

表 基于DoDAF的技術體系視圖

2.技術體系結構數據定義與關聯

在視角與描述基礎上,數據是決策所需信息的來源,是進行體系結構分析和優化的基礎。而視圖提供了一種收集、組織和可視化數據的模板,視圖之間通過數據的邏輯關聯在一起。目前DoDAF/ToGAF正由以產品為中心向以數據為中心轉變,故采取以數據為中心的描述方法,以能力、技術等為例,其數據定義與映射描述如下。

(1)能力到技術映射描述

數據定義1:能力到技術映射描述

SC-4=(Caps,Techs,C_T_Ress)其中,Caps、Techs、C_T_Ress分別表示能力集、技術集、能力到技術映射集。

能力實體定義為Cap={Cap_ID,Cap_Name,Cap_Description}。

技術實體定義為Tech={Tech_ID,Tech_Name,Tech_Description}。

技術對能力支撐關系(即能力到技術映射集)屬性定義為C_T_Res={C_T_ID,Cap_ID,Cap_Name,Tech_ID,Tech_Name}。

(2)技術層次結構圖

數據定義2:技術層次結構圖ST-3=(Techs,Tech_Conts),其中Tech_Conts表示技術之間的包含關系,即技術體系、技術系統、技術之間的關系描述。

Tech_Cont的屬性定義為Tech_Cont={Cont_ID,Parent_ID,Parent_Tech,Child_ID,Child_Tech},其中Parent_Tech,Child_Tech分別表示技術包含關系的父節點技術和子節點技術。

(3)技術水平與預測描述

數據定義3:技術水平與預測描述ST-4=(Techs,Indexes,Levels),其中Indexes表示技術指標集,Levels表示對于指定技術指定指標在現在和未來一段時間內發展水平的描述集。

指標實體Index屬性定義為Index={Index_ID,Index_Name,Tech_ID,Tech_Name,Index_Description},其中Tech_ID,Tech_Name表示指標所屬的技術。

技術水平描述實體Level屬性定義為Level={Level_ID,Tech_ID,Tech_Name,Index_ID,Index_Name,Level_Now,Level_5years,Level_10years},其中Level_Now,Level_5years,Level_10years分別表示該技術指標在現在、未來5年和未來10年可能達到的水平,并可以根據需要添加表示時間維的列。

3.技術體系結構流程與框架模型

從體系構建過程維度,給出技術體系結構視圖流程模型和框架,見圖1、圖2。

圖1 技術體系結構視圖流程模型

圖2 以數據為中心的技術體系結構框架模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林美惠子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在线| 成人影片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 中文字幕影片免费在线观看| 香蕉免费在线视频| 日本视频免费在线|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手机在线观看 | 国产中文99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 要灬要灬再深点受不了好舒服 | 工囗番漫画全彩无遮拦大全 | 久久国产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麻豆影视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 黑人26厘米大战亚洲女| 黄+色+性+人免费| 日韩av片无码一区二区不卡电影| 国产在线麻豆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区二区| 69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中文| 欧美人与动人物姣配xxxx| 国产欧美日韩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乱子伦一级在线观看高清| 香蕉视频黄在线观看| 无码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小视频男女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成人片免费观看蜜芽| 色欲狠狠躁天天躁无码中文字幕| 日韩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免费私拍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制服诱惑| 男女一边做一边爽免费视频| 成人免费无码大片A毛片抽搐| 你懂的免费在线| 91国高清视频| 晓青老师的丝袜系列|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片| xxxxbbbb国产精品| 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中文字幕| 在线观看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乱码卡三乱码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