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風險評估管理范文

風險評估管理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風險評估管理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風險評估管理

第1篇:風險評估管理范文

一、中心每年12月份定期對系統集成業務、人員、資產、場所等主要管理活動進行保密風險評估

二、系統集成業務風險評估主要包括嚴格界定開展的業務類別(是否涉密及涉密等級)、在集成業務開展過程中的保密管理約束機制、對客戶的保密指導及培訓;

三、人員風險評估主要包括對參與涉密系統集成人員的保密管理,按中心保密各項制度規定,進行監督、檢查;

四、資產風險評估主要包括對中心保密工作開展的各類設備、載體、設施進行定期清點、核對,進行使用或工作是否正常、管理是否完善的檢查;

五、場所風險評估主要包括場所是否變化、場所防護是否符合要求,人員出入管理是否完善等;

第2篇:風險評估管理范文

關鍵詞:風險評估;管理工具;分類;選擇;設計

中圖分類號:TP31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11)30-7388-02

Research on Risk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Tools

WANG Fu-hua,YAO Jie

(Chongqing Communication Institute, Chongqing 400035,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has carried on the detailed introduction to the risk assessment management tools, and introduced how to choose and design risk assessment management tools.Finally,it offers some ideas for information security assessment practice.

Key words: risk assessment; management tools; classification; choice; design

目前,網絡安全問題已成為影響社會經濟發展和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因素,信息安全評估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信息安全風險評估工作是個極復雜又具有挑戰性的工作,需要細致的工作,大量的支持性的專業知識的支撐,項目管理也比較復雜,因此如果要更好的完成信息安全風險評估工作就必須有一套非常實用的信息安全風險評估管理工具。一套使用的風險評估管理工具將極大地提高信息安全風險評估工作的效率和結果的正確性。

1 風險評估與管理工具分類

風險評估與管理工具是根據系統關鍵信息資產、資產面臨的威脅以及威脅所利用的脆弱點來確定所面臨的威脅、對風險情況進行全面考慮,估算出信息系統的風險情況,且在風險評估的同時根據面臨的風險提供相應的控制措施和解決方法。

1.1 基于國家、政府頒布的信息安全管理標準或指南

目前世界上存在多種不同的風險分析指南和方法,不同的風險分析方法其側重點和關注點各不相同。如:

NIST(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 and Technology)的FIPS 65;

DOJ(Department of Justice)的SRAG;

GAO(Government Accounting Office)的信息安全管理的實施指南。

1.2 基于專家系統的風險評估工具

基于專家系統的風險評估工具主要通過建立專家系統和外部知識庫,以調查問卷的方式收集組織內部信息安全的狀態。對重要資產的威脅和脆弱點進行評估,產生專家推薦的安全控制措施。

基于專家系統的風險評估工具通常可以自動形成風險評估報告,根據風險的嚴重程度提供風險指數,同時分析可能存在的問題,并提供相應的處理方法。

COBRA(Consultative Objective and Bi-functional Risk Analysis)是一個著名的基于專家系統的風險評估工具,它是一個問卷調查式的風險分析工具,由三個部分組成:調查問卷生成、風險測量和結果分析生成。

基于專家系統的風險評估工具除COBRA之外,比較知名的還有@RISK、BDSS(The Bayesian Decision Support System)等工具。

1.3 基于定性或定量算法的風險分析工具

風險分析作為重要的信息安全保障措施,是信息安全體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信息安全風險評估的算法作為風險評估的重要手段,很久以前就被提出并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其中一些算法已經成為正式的信息安全標準的一部分。早期的風險評估算法大部分僅僅作定性的分析,對風險產生的可能性和風險產生的后果只能按照高、中、低來區分,這種定性的方式無法準確地估算出風險產生的可能性和損失量。隨著人們對信息安全風險了解的不斷深入,獲得了更多的經驗數據,因此人們越來越希望用定量的風險分析方法反映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定量的信息安全風險管理標準包括美國聯邦標準FIPS31和FIPS191,提供定量風險分析技術的手冊包括GAO和新版的NISTRMG。

由于數據收集的困難,目前還沒有完全定量的風險評估工具,現有的風險評估工具要么在定性方面有所側重,要么在定量方面有所側重。如CONTROL-IT、Definitive Scenario、JANBER都是定性的風險評估工具,而@RISK、Risk-CALC、CORA是半定量的風險評估工具。

2 常見的風險評估管理工具比較

CRAMM:CRAMM是1985年由英國CCTA開發的風險評估系統。CRAMM包括全面的風險評估工具,并且完全遵循BS7799規范,包括依靠資產的建模、商業影響評估、識別和評估威脅和弱點、評估風險等級、識別需求和基于風險評估調整控制等。CRAMM評估風險依靠資產價值、威脅和脆弱點,這些參數值是通過CRAMM評估者與資產所有者、系統使用者、技術支持人員和安全部門人員一起的交互活動得到,最后給出一套解決方案。

COBRA:COBRA是1991年由C&A System Security公司推出另外一個風險評估工具,用來進行信息安全風險管理方法,提供了一個完整的風險分析服務,并且兼容許多風險評估方法學(如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等)。它可以看做一個基于專家系統和擴展知識庫的問卷系統,對所有的威脅和脆弱點評估其相對重要性,并且給出合適的建議和解決方案。此外,它還對每個風險類別提供風險分析報告和風險值。

@RISK是美國Palisade公司的一款軟件產品,在世界范圍內廣泛使用,是構架在微軟Excel之上的一套風險分析工具。在@RISK中,提供了一套完整的風險分析工具,包括可以自行修訂的統計分配模型、蒙特卡羅檢測、敏感性分析、環境分析、極限值測試等常用的風險評估模型。@RISK建立的流程包括:

1) 在Excel上建立需要分析的問題模型;

2) 確定需要輸入模型的不確定值;

3) 通過模擬程序,對可能的參數范圍進行分析,以@RISK內置的概率分布函數表示,然后確定模型的輸出結果;

4) 產生需要的資料圖表進行分析。

表1是對一些主要風險評估工具的比較。

表1

3 選擇風險評估工具的原則

1) 根據實際環境和企業的需求選擇

2) 風險評估工具應當能夠精確地映射網絡、應用以及進行攻擊測試

怎樣了解一個工具的實際功效?最有效的辦法是搜索Web,查看媒體的評論,要求廠商提供其他客戶的使用情況說明。正式購買之前最好測試一下工具的性能。大多數廠商都提供限制了功能的試用版本,通常是限制IP地址的范圍。

3) 不僅要注意風險評估工具為目標平臺提供的攻擊腳本數量,而且要留意它們的更新速度。

純粹的數量有時不能說明問題,因為有些廠商可能把許多相關的漏洞看成一個,有的廠商則把它們算作多個漏洞。一些較為優秀的風險評估工具,如CVE,把每一種測試都鏈接到了一個標準的漏洞案例ID。留意風險評估工具的更新頻率,看看它是自動更新還是需要手工執行更新,還有,新的安全威脅發現之后它要多長的時間才能推出相應的更新?

4) 報告數量的多少,內容翔實程度,是否允許導出報表

只能內部使用的掃描結果報表也許能夠滿足最初的需要,但如果經常對系統進行風險評估,最好能夠將生成的報表導出到外部數據庫,以便執行對比和分析。

5) 是否支持不同級別的入侵測試以避免系統掛起

所有風險評估工具都有這樣的警告:入侵測試過程可能產生DoS攻擊,或者導致被測試的系統掛起。通常,在高訪問量期間對擔負關鍵任務的系統不應該運行風險評估工具,風險評估工具本身可能帶來問題,引起服務中斷或系統被鎖死。大多數高質量的風險評估工具允許執行侵害程度較小的入侵測試,避免造成系統運行中斷。

6) 是否需要在線服務?

有些風險評估工具以在線服務的形式提供。這種形式的優點是不占用硬件資源,可以從任何地方運行和獲取報表,自動執行更新,一般而言總擁有成本也較低。缺點是服務的運行速度一般較慢,不象客戶端產品那樣容易定制。最后還有一點是,如果采用在線服務,則掃描出來的網絡漏洞清單還將落入第三方的手中。

4 信息安全風險評估管理工具設計

信息安全風險評估管理工具的設計必須考慮到參考模型可能存在的變化,或者計算方法發生變化而導致的工具適應性的問題,還應該具有項目管理功能,統計分析,報表,輔助評估專家系統,查詢,資產管理,更應該加入風險管理與控制模塊,如果能提供與其他資產管理軟件的接口就更好了。

為了適應評估工作模式,信息安全風險評估工具的架構應該選擇B/S結構,評估小組和評估人是最終用戶,系統管理員對信息安全風險評估工具進行維護和管理。系統架構如圖1。

信息安全風險評估工具中應該包含威脅參考庫、脆弱性參考庫、資產分類庫、可能性定義庫,后果定義庫、控制措施庫等評估輔助專家系統庫。這些庫都可以自己定義,便于使用。評估小組可以在評估的各個時期都能夠得到幫助。

資產管理模塊應該包含資產的各種基本信息,包括位置、責任人、所屬系統以及各種相關信息。根據不同資產的分類,相關信息也不同,這些相關信息都是有助于系統安全的相關信息。如資產的生命周期、系統補丁信息等。

信息安全風險評估工具需要實際使用的檢驗,將在不斷滿足客戶的需要的同時逐漸發展、成熟。通過不斷的改進和發展,相信信息安全風險評估工具將極大地推動信息安全風險評估工作的進行。

參考文獻:

[1] 陳友初.信息安全風險評估的探討與實踐[J].廣西科學院學報,2006,22(4):367-369.

[2] 杜輝,劉霞,汪厚祥.信息安全風險評估方法研究[J].艦船電子工廠,2006,26(4):65-69.

[3] 張建軍,孟亞平.信息安全風險評估探索與實踐[M].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5.

[4] 趙戰生,謝宗曉.信息安全風險評估[M].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7,8.

[5] 馮登國,張陽,張玉清. 信息安全風險評估綜述[J].北京:通信學報,2004,25(7):10-18.

[6] 關義章,戴宗坤.羅萬伯,等.信息系統安全工程學[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2,12.

第3篇:風險評估管理范文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 the population density is getting higher and higher, which causes the travel difficult of people. In order to ensure the convenience of urban transport, many cities use the way to build the subway to alleviate the traffic pressure and ensure smooth traffic. However, in the operation of the subway, 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passengers, there will be some security risks, which have a serious threat to people's lives and property, so we need to make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of the safety risk in subway operations to avoid the security threats faced during subway operation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isk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of subway operational safety.

關鍵詞: 地鐵運營安全;風險評估;風險管理

Key words: subway operation safety;risk assessment;risk management

中圖分類號:F5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7)23-0054-03

0 引言

城市規模不斷擴大以及城市人口數量的增加,導致巨大的交通壓力成為困擾城市發展的主要因素。所以,在許多城市的規劃與建設中,都將地鐵建設作為重點內容。近幾年,我國地鐵事故發生率逐漸升高,這些事故不僅為地鐵運營部門帶來重大經濟損失,而且嚴重威脅了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因此,在地鐵運營過程中,必須對存在的安全風險進行評估與管理,提高地鐵運行的穩定性與安全性,確保地鐵的作用能夠得以發揮。

1 地鐵運營風險管理的基本流程與方法

運營風險管理是研究風險發生規律及風控技術的一門科學,具有前瞻性、目標性、計劃性、經濟性和管理性等特點。一般來說,地鐵運營風險管理過程不外乎風險識別、風險評估、風險等級劃分和風險控制四個關鍵環節:

1.1 風險識別

地鐵運營風險識別就是找出地鐵運營過程中影響安全的主要因素,是風險管理流程中的第一個步驟。在風險識別的過程中,必須確定地鐵運營系統的組成、特點以及各組成部分的關系,并全面檢查這些環節中的不確定性。與此同時,還要分析不同種類風險對地鐵正常運營造成的威脅,并確定風險作用范圍,以便針對不同的風險采取不同的措施。

1.2 風險分析

地鐵運營風險分析就是對地鐵運營風險可能造成的后果進行全面分析。風險分析需要對個別的風險元素進行分析,并量化這些元素,形成一個風險清單,以便針對這些風險制定相應的行動計劃。在科學技術不斷進步的同時,對地鐵運營分析的難度越來越高,只有不斷提高風險分析水平,才能夠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風險。

1.3 風險評估

地鐵運營風險評估就是對地鐵運營風險能夠導致的后果進行評價,并根據這些后果的嚴重程度進行排序,同時考慮與其對應的處理措施,去頂風險、成本與效益三者之間的關系,其關鍵在于考慮風險對整體目標的影響。綜合評估地鐵運營風險時,首先應該充分預測管理決策在實施期間所伴生的后果及其可能產生的危害、后果是否可以被接受等等。風險的嚴重程度不同,就會造成優先處理的順序不同。

1.4 風險決策

地鐵運營風險決策就是以風險分析與風險評估的結果為基礎,針對風險制定相應的措施,降低風險對地鐵運營的影響。一般來講,風險策略主要有以下兩種:第一,采取合理的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風險帶來的影與危害,對其進行有效的控制。第二,采取適當的措施轉移風險,降低風險對運營主體的危害,但是,不是所有風險都能夠被轉移。在風險決策的過程中,必須考慮成本與效益之間的關系,確保風險決策成為最佳效益方案。

此外,在地鐵運營風險中,一些風險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只有對這些風險進行跟蹤,才能夠根據不同的情況進行風險決策。

第4篇:風險評估管理范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在本院住院治療并進行CRRT患者138例,男78例,女60例,年齡30~74歲,平均(53.73±4.83)歲。CRRT感染的診斷標準依據衛生部2001年的《醫院感染診斷標準(試行)》進行執行。

1.2方法

所有患者根據原發疾病進行積極治療,并行CRRT。CRRT過程:采用Prisma床旁腎替代治療機,單針雙腔管建立股靜脈通路,使用時根據患者血壓調節體外循環血流量,使用A、B液。A液:碳酸氫鹽血液濾過置換液,B液:5%碳酸氫鈉溶液。低分子肝素鈉抗凝,床旁連續透析8~18h/d,股靜脈置管2~7d。記錄患者年齡、血紅蛋白(Hb)含量、體質量指數(BMI)、住院天數、侵入性操作次數、靜脈置管時間等,并分析這些因素與CRRT感染的相關性,提出針對性護理管理對策。

1.3統計學處理

臨床數據使用SPSS19.0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和計數資料分別使用(均數±標準差)和百分率表示,單因素分析采用χ2檢驗,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CRRT感染的風險評估

138例進行CRRT的患者中,有41例發生了感染,感染率為29.71%。單因素分析表明年齡、Hb含量、BMI、住院天數、侵入性操作次數、靜脈置管時間與CRRT感染有關(P<0.05)。

2.2Logistic回歸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發現年齡、血紅蛋白含量、體質量指數、住院天數、侵入性操作次數、靜脈置管時間是CRRT感染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3討論隨著CRRT技術的進步,其臨床使用的范圍也越來越廣。CRRT具有如下優點:(1)合成膜濾器在CRRT中的使用,使患者具有較小的血-膜反應,且合成膜濾器具有較好的吸附能力,通透性良好,對絕大部分炎癥因子都可較好的濾過和吸附;另一方面CRRT使用過程中不需要患者進行搬動,所以CRRT在使用時患者的血流動力學能保持相對的穩定,不易出現血壓的波動,能有效緩解腎細胞的損傷[4]。(2)CRRT持續不斷的清除炎癥因子,可阻止炎癥因子的瀑布式連鎖反應的發生,能有效減輕劇烈的炎癥反應對功能性器官造成的損傷作用,有利于患者的康復。平虎等[5]治療擠壓綜合征致多器官功能障礙時發現,CRRT能有效降低C反應蛋白水平。(3)CRRT能持續不斷的輸入水、電解質,使機體滲透壓處于正常范圍,維持機體內環境的穩定,能減輕患者的應激反應[6]。李永生等[7]研究認為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急性腎損傷是通過清除內毒素,降低循環內皮細胞和TLR4的表達,減輕患者體內的炎性反應,改善紊亂的內環境,從而提高了搶救的成功率,為后續治療爭取了寶貴時間。本研究中,單因素分析表明年齡、Hb含量、BMI、住院天數、侵入性操作次數、靜脈置管時間與CRRT感染有關(P<0.05),且Logistic回歸分析發現這些因素也是CRRT感染的獨立危險因素。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的生理機能逐漸退化,重要器官的功能也逐漸衰弱,高齡患者同時可能存在多種基礎疾病,造成機體的免疫能力下降,這些因素造成患者對致病菌的抵抗能力也逐漸降低,增加了CRRT感染發生的概率[8]。需要進行CRRT患者一般疾病較重,患者往往存在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癥狀,導致患者熱量和營養物質攝入不足,導致免疫系統中的淋巴細胞功能異常。低Hb含量和體質量指數一般預示患者的營養不良,影響免疫蛋白的合成和分泌,增加CRRT感染的風險[9]。隨著住院天數的增加,CRRT感染概率越大,這可能是醫院存在較多病原菌,長時間的住院增加了接觸機會,導致感染率增加。侵入性操作和靜脈置管都是有創的,存在皮膚破損,增加了病原菌感染的機會[10]。王小芳等[11]研究認為年齡、住院時間、靜脈置管時間和侵入性操作是醫院重癥監護病房行CRRT患者醫院感染的主要影響因素,積極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有利于其醫院感染發生率的降低。明確了CRRT感染的危險因素,可以為制訂針對性護理管理對策提供參考。應加強醫護工作者的醫院感染管理知識,嚴格要求侵襲性操作要做到無菌,明確抗菌藥物使用的時機和用法用量,避免CRRT對抗生素的濾除,降低抗生素的抗菌效力。給予患者足夠的營養支持,應胃腸外營養和飲食相結合,促進患者抵抗力的恢復。加強醫護工作者的操作技能,股靜脈穿刺應一次成功,對穿刺部位進行必要的消毒處理,選擇正確的沖管方法,合理使用肝素抗凝。有條件應做到住單人間,患者處于相對獨立的空間進行CRRT,可預防交叉感染的發生,病房要多通風,定期進行消毒,提醒患者注意個人衛生,以免感染的發生。盡量減少侵襲性檢查,降低致病菌感染的概率[12]。

綜上所述,隨著CRRT技術的廣泛應用,CRRT感染越來越引起醫護人員的關注,年齡、Hb含量、BMI、住院天數、侵入性操作次數、靜脈置管時間是CRRT感染的獨立危險因素,醫護人員應做到提高操作技能、無菌操作、減少患者創傷性暴露、增加營養、定期消毒等措施避免CRRT感染的發生。

作者:黎爭 單位:重慶市江北區中醫院內二科

參考文獻

[1]楊勇,賈士杰,閆曉蕾,等.心外科術后連續腎臟替代治療患者醫院感染危險因素及預后[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0,20(5):636-638.

[3]祝亮.采用連續性腎臟替代與間歇性血液透析治療重癥急性腎衰竭的臨床效果對比研究[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4,13(6):476-478.

[4]王金艷,鐘愛民,楊小剛,等.重癥患者伴急性腎損傷行連續腎臟替代療法的預后因素分析[J].江西醫藥,2012,47(2):102-104.

[5]平虎,劉波.連續腎臟替代療法治療對擠壓綜合征致多器官功能障礙患者C-反應蛋白以及前白蛋白水平的影響[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14,17(6):913-915.

[7]李永生,張偉強,張靄玲.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對急性腎損傷患者循環內皮細胞及TLR4的影響研究[J].吉林醫學,2012,33(3):451-452.

[8]陳彤.103例尿毒癥血液透析患者醫院感染危險因素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2011,38(20):4110-4111.

[9]李松,孫希彩,潘曉靜.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醫院感染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5,25(2):385-386,392.

第5篇:風險評估管理范文

關鍵詞:體檢中心;風險管理;護理糾紛;滿意度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對健康的需求逐漸提升,由從前的生病就醫發展到定期對身體體檢的習慣【1】。體檢中心也更受人們青睞,體檢業務也呈逐年增長趨勢。但由于護理人員與體檢者接觸時間相對較緊迫,一些護理細節稍不嚴謹處理,易導致護理差錯和護理糾紛的發生,大大提高了護理風險的發生率【2】。因此,建立良好的風險管理制度,能有效降低風險系數,為體檢者提供更好的護理服務。本文通過對我院門診體檢中心2013年5月實施護理安全風險管理對策后,取得較滿意的臨床成效,現將成果匯報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體檢中心進行體檢的1000名體檢者作為對照組的研究對象。選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開展護理風險管理期間的1000名體檢者作為觀察組。其中對照組中男性578名,女性422名,年齡20~70歲,平均年齡(42.3±6.22)歲,文化程度:大學及以上412名,高中375名,初中及以下213名;觀察組中男性567名,女性433名,年齡19~70歲,平均年齡(43.2±5.97)歲,文化程度:大學及以上408名,高中387名,初中及以下205名。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學歷等一般資料,經統計學比較,無統計學差異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護理風險誘發因素每日固定護理人員現場進行風險調查評估,結合相關的資料和書籍并及時組織護理人員進行討論分析,總結潛在護理風險因素包括:①體檢者因素:對醫務人員的期望值較高,希望得到較多護理人員的關心,多給一些建議和知識講解。因此,護理服務不周到,沒滿足體檢者的需求易造成體檢者的不滿情緒,易引發護理糾紛事件;②護理人員因素:缺乏專業的理論和操作技能,例如靜脈采血未能一次成功、健康宣教不到位等引起患者不滿意,造成護理糾紛發生。③環境因素:空間小,布局欠合理,內科和抽血穿插一起,一層樓常聚集較多體檢者,難分診,體檢者互相影響。秩序混亂,影響體檢者的情緒,導致體檢者情緒激動,從而引發護理投訴。因為人多,體檢者大聲談話,影響醫生聽診;影響健康知識宣教;影響護士抽血前、中、后的查對,包括:體檢者身份、年齡、性別、抽血項目、試管選擇的核對,漏抽血(空試管),影響體檢質量。引發護理糾紛。④管理制度不健全:體檢流程不合理,體檢者分診不合理。沒有建立具有針對性的風險管理制度,導致護理工作落實不到位。

1.2.2根據誘發因素進行相應的風險防范

1.2.2.1 完善體檢中心管理制度針對護理人員所評估的誘發風險因素,建立有效的護理風險保障制度。護士長組織護理人員,每日利用半小時時間共同學習風險管理政策內容和相關法律知識,以強化護理人員的風險意識。護士長通過不定期的護理成員考核,將所得成績記為年終總評。通過考核方式讓護理人員提示護理知識,并時刻讓其提高警惕心理,從而提升體檢中心的服務質量。

1.2.2.2 提高護理人員技術水平和職業道德素質護士長每月安排一次技能培訓。通過培訓強化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能及應急事件處理能力,例如暈針時的緊急處理措施。同時,加強護理人員的思想教育,堅持以人性化護理服務為宗旨。護理人員只有具備良好的服務態度和扎實的理論知識,才能獲得體檢者的滿意評價。因此,護理人員要多與體檢者進行溝通交流,及時解決體檢者提出的疑問。靈活運用Maslow的需求層次理論解決體檢者的需求問題【3】。為體檢者進行治療時做到“請”字開頭,“謝”字結尾。

1.2.2.3 積極改善體檢中心環境及服務為了便于提高檢查率,實施全程導診服務,每間診室的體檢者均采取排隊取號就診模式。同時,加強醫護人員的配備,過量的工作負荷是誘發風險的關鍵因素。體檢者進行檢查時,每間診所盡可能僅安排一名醫生,一名護士和一名體檢者,這樣能有效保護好體檢者隱私,給體檢者一個較寬敞的就診環境。對候診的患者根據其所取號的科目,進行健康知識宣教。同時,為每位體檢者講解正確留取標本的方法和檢查時的注意事項。照顧好年老體邁的體檢者,給予輪椅免費使用,必要時可開通綠色通道。對未婚女性進行婦科檢查時,詳細告知檢查可能帶來的不良后果(處女膜可能被破壞),為孕婦進行檢查時,必須詳細解釋檢查的目的和不良后果,并獲取其同意方可執行。

1.2.2.4 不斷總結工作經驗,改進體檢流程整改分診流程,由原來二樓改為一樓分診,部分護理人員提早15分鐘上班,增加分診護理人員,直接從一樓分診導診到各層樓,減少二樓體檢者的人流,保持每層樓環境安全安靜,減少醫療護理隱患。

1.3效果評價通過制定相關的調查問卷,對進行調查研究的患者進行問卷調查。比較兩組患者對護理人員的技術和非技術的滿意情況,分為非常滿意、滿意和不滿意三種情況。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100%。

1.4統計學方法 運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分析,凡計數資料用構成比或率形式表示,采用χ2檢驗。

2結果

2.1通過問卷調查,比較實施風險管理前后,患者對護理人員的技術和非技術的滿意度比較,詳見表3。

表3 實施風險管理前后,患者對技術性及非技術服務的滿意度情況比較[n(%)]

3 討論

隨著時代不斷更新進步,法律體系愈發完善,人們通過運用法律手段保護自身利益的觀念較前增強。護理是個特殊服務行業,稍有疏忽大意便能導致護理糾紛和投訴事件,使護理風險程度大大提高【4-5】。人們常用“前腳進病房,后腳進牢房”來形容護理工作性質的艱難。然而,護理風險卻貫穿整個護理服務工作,因此護理人員只有持有嚴謹的工作作風、扎實的理論知識和規范的技能操作,才能保證護理過程的安全性【6】。

本研究通過對體檢中心進行護理風險因素評估,從而制定有效的風險干預對策。同時,通過加強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能水平,培養護理人員的嚴謹慎獨工作思想,有效的控制了護理風險的發生率。本研究結果表明,運用護理風險管理制度后,護理人員對患者實施的技術性和非技術得到了患者的肯定,技術的滿意度高達98.8%,非技術的滿意度高達96.8%,明顯優于實施前的滿意度,經統計學比較,差異具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1)。

綜上所述,體檢中心護理工作任務繁重,與體檢者接觸最為頻繁。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制度后,增強了護理人員的安全意識和風險意識,有效降低了護理糾紛和護理投訴的發生率,提高了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陳晉利,云潔,陳潔.護理風險管理在體檢中心的應用[J]. 臨床誤診誤治, 2011, 6(24): 103-104.

[2]余媛, 錢媛. 內科門診風險管理中的環境建設[J]. 護理研究: 上旬版, 2012, 26(10): 2664-2665.

[3]敢志惠, 王娟, 李媛媛. 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在外科護理中的應用[J]. 河南外科學雜志, 2013, 19(6): 150-151.

[4]李旭光, 王晨. 科學公正做好醫療事故鑒定工作提升鑒定公信力[J]. 中國藥物與臨床, 2014, 14(1): 134-135.

第6篇:風險評估管理范文

關鍵詞:海底管道;失效風險;壽命預測;完整性管理;效能評價

海底管道是海上石油運輸的主要方式,管道的結構性能和使用壽命關系著海上石油開發的穩定發展。目前,管道腐蝕和外力破壞等因素嚴重影響了海底管道的正常功能,對海底管道風險評估方法和完整性管理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1海底管道失效風險因素分析

海底管道失效,即管道喪失運輸油、氣及其混合物的功能。筆者提出利用魚骨圖法進行海底管道失效風險因素分析。如圖1所示,魚骨圖分析法以事故結果為特性、原因為因素,并用箭頭表示兩者之間的因果關系,是確定事故致因的一種有效方法,具有形象直觀、邏輯清晰等優點。利用魚骨圖進行風險分析可知引起海底管道失效的主要原因。管道腐蝕:根據腐蝕部位、腐蝕原理和腐蝕形態可分為內腐蝕、防腐層失效或脫落以及陰極保護系統失效等原因;第三方破壞:如航運過程中的拋錨和托錨、作業船的重物墜落以及打孔盜油等活動對管道保護層和管道結構造成的嚴重破壞;自然環境:由強浪、泥沙回淤、急流和地震沖擊等惡劣的自然環境因素造成的失效風險;組織管理不善:人員組織管理是影響海底管道安全性的重要因素,人為管理失誤與員工的技能水平、身心狀況和決策判斷密切相關。

2海底管道壽命預測評估方法

筆者基于管道失效風險分析結果以及工程實踐經驗,總結出對海底管道的壽命進行預測評估的有效方法,主要包括數學模型法、灰色預測法和應力分析法等。(1)數學模型法:對海底管道的運行現狀進行調研,大量收集歷史資料并分類分析影響管道壽命的腐蝕因素,最終利用的檢測和維修歷史數據建立以腐蝕速率為引導的數學模型,預測評估管道剩余壽命。(2)灰色預測法:依據ASME-B31G準則,推導海底管道極限內壓計算公式,計算管道臨界失效時的極限內壓值,并以剩余壁厚為變量建立灰色預測模型。(3)應力分析法:大量收集管道運行資料,利用應力解析法預測評估管道壽命,該過程主要包括管材性能分析、應力分析和管材老化損傷評定等程序。

3海底管道完整性管理模型

管道完整性管理可有效改善其不利因素,采取對應改進措施進而控制風險,以降低管道事故發生率,確保管道平穩運行。(1)數據收集與整理。構建一個科學完整的數據采集管理體系,是海底管道完整性管理的基礎,是整個完整性管理環節中高后果區識別、完整性評定、管道檢測及維護等的前提。(2)高后果區識別。如果海底管道發生泄漏會造成巨額經濟損失及較大區域的海域污染。隨著管道自身承載力和外部環境的變化,高后果區的位置和范圍也會有一定的改變。(3)風險評價。風險評估是海底管道完整性管理的關鍵環節,其事故評價結果直接影響完整性評價的效果。(4)完整性評價。通過管道完整性評價,可明確管道狀況及存在的缺陷情況,制定響應計劃,降低管道風險。(5)檢測與維護。通過管道檢可清楚了解管道狀態,對海底管道風險進行更準確的評估;根據檢測結果采取必要的維修方法減弱風險,控制管道風險在可接受范圍之內。

4完整性管理的效能評價機制

管道完整性管理效能評價是衡量其有效性及效率的重要工作。通過對完整性管理“投入一產出”效能分析,從完整性管理兩個維度綜合考慮,結合工藝特殊需求,建立管道完整性管理效能評價。(1)效能評價方法有:調查問卷、檢查列表、人員訪談、對比法、打分法等。(2)效能評價內容。海底管道效能評價一般由五大要素組成,包括效能評價主體、效能評價對象、效能評價目標、效能評價手段、效能評價實施。(3)效能評價的目標。海底管道效能評價指標,包括管理指標、技術指標、安全效益指標和投入指標。(4)效能評價程序。明確評價對象、明確評價目標、明確評價手段、明確以目標為導向的評價、分析和確定評價的指標權重、進行效能評價、對評價結果分析及改進。(5)效能評價改進。利用效能測試和審核的結果對管理系統進行分析和改進,相應的引入新的效能改進措施。

5結語

第7篇:風險評估管理范文

關鍵詞:測量設備 分類管理 風險評估

中圖分類號:P258 文獻標識碼:A

前言

測量設備是指實施測量過程所必需的計量器具、測量儀器、軟件、測量標準、標準樣品(標準物質)或輔助設備或它們的組合。自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于1999 年3 月9 日公告第6 號《關于企業使用的非強檢計量器具由企業依法自主管理的公告》后,企業對測量設備分類管理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和靈活性,為此我單位制定了《測量設備分類管理規定》來明確測量設備的分類原則,在實施過程中在滿足法律法規的要求同時又要簡單易行,能為企業事業一定的經濟效益。目前大部分企業對計量器具實施A、B、C三類分類管理。本文結合我公司測量設備分類管理方法,對A、B、C的分類和管理提出新的創新,并對此進行分析和風險評估。

測量設備分類管理介紹

我單位在制定測量設備的分類管理辦法時,依據“確保重點、兼顧一般、區別管理、全面管控”的管理原則,既考慮要滿足國家計量法律法規要求,又要符合本單位利益,且靈活有效、切實可行。經過近半年的實施,得到了使用單位的認可,其主要內容如下:

2.1 測量設備的分類:

我單位測量設備的分類是根據測量過程中被測對象的精度要求和重要程度來確定的,在不違反有關法律、法規的要求,注重檢定/校準的可操作性和計量管理的可持續性,類別由高到低,管理要求從嚴到松,區別要明顯。按上述要求首先制定測量設備分類管理目錄,作為測量設備歸類的依據,其中:

A類測量設備包括:1)檢定校準用最高標準器;2)政府計量行政部門授權的社會公用(測量)標準器;3)列入《國家強制檢定工作計量器具目錄》的,是用于貿易結算、安全防護,醫療衛生、環境檢測的測量設備。

B類測量設備包括:1)最高標準器和社會公用標準器的配套測量設備;2)生產工藝控制、質量檢測中,有計量數據要求的測量設備;3)內部核算、物料檢測管理用的測量設備,專用測量設備(本專業使用的專用驗具);

C類測量設備包括:1) 固定安裝在生產線、生產設備上或隨設備引進的測量設備,不易拆卸的僅起到功能性監視作用的測量設備;2) 低值易耗使用或準確度要求不高的測量設備;3)無國家檢定規程、無條件檢定、未列入國家檢定目錄且上級計量行政部門允許企業實行有效管理的測量設備。

2.2 測量設備的計量確認管理:

根據“確保重點、兼顧一般、區別管理、全面管控”的管理原則,和實際工作需要,為了確保重點,A類測量設備的計量確認按《檢定規程》規定的時間間隔采取周期檢定管理,建立周期檢定臺帳,嚴格按計量確認間隔制定周檢計劃,提前安排檢定,確保計量確認時間之前周檢完成,保證標準傳遞工作的順利進行。B類測量設備也采取周期檢定或校準管理,建立周期檢定(校準)臺帳,但是B類的重要性要低于A類,為區別對待,在可控的前提下可根據測量設備的使用范圍實施區間校準;并可根據使用環境及測量設備的穩定性進行確認間隔的調整。

為了兼顧一般,C類采取非周期校準管理,可不建立周期校準臺帳,由于我單位C類測量設備數量很大,采取以下兩種管理方式:

第一:對于有計量要求,而在使用中性能不易變化、或測量精度要求較低的低值易耗測量設備,采取入廠驗收時進行一次性校準,使用中末出現問題即不再校準的方式。

第二:對于安裝在工藝、試驗、驗收等設備中,僅起功能性監視作用的測量設備,采取在驗收設備時進行功能性檢查,使用中未出現問題即不再校準的方式。

同時規定,對于使用過程出現問題的C類測量設備,使用單位有責任和義務通過更換、維修及校準,恢復其計量確認的完好狀態。

同時為了分類管理的有效性和計量確認的適時性,我們還根據測量設備分類和計量確認狀態的不同,設計制定了相應的標識,粘貼在測量設備的醒目位置,便于現場識別和管理。

分類管理創新嘗試要點:

1分類管理區別明顯:

我單位測量設備的分類是根據測量過程中被測對象的精度要求和重要程度來確定的,不看重測量設備的價格高低,管理方式和管理力度也隨著分類不同而區別對待,從A類到B類到C類逐漸放開,既符合國家有關計量法律、法規對強制檢定和周期校準的不同要求,又在B類管理和C類管理上進行了創新,較好的體現了該管的不放過,該放的能放手的現代管理理念,此外,該管理方法有易于操作、便于管理、寬嚴適度、經濟合理的特點,真正滿足了我單位對計量管理的實際利益和需求。

2 B類測量設備確認間隔靈活掌握:

B類測量設備計量確認的時間間隔靈活掌握確實是一種新的改進,尤其是對于一些周期性生產施工的企業,有些工作用計量器具周期性使用明顯,一個項目可能集中使用一段時間,然后大部分時間就是閑置使用,或者在檢定周期內使用不是很頻繁,設備穩定性較好,這類設備可適當延長期檢定或校準周期,這也是長期困擾施工企業單位計量管理的一個問題,如果仍延用計量確認周期檢定的規定,必然造成企業不必要的浪費,測量設備采用根據使用頻率和使用狀態適當調整計量確認間隔在有效保證測量準確的前提下大大降低了送檢單位的檢定費用。

3 C類不建立校準臺帳,非周期校準

由于我單位C類測量設備有數千件,數量很多,有些測量設備穩定性好且計量要求不高的比如:量筒、量杯,設備上的壓力表、氧氣表、溫度計等的作用只是對其某些功能進行監視,沒有測量數據要求的,如果也建立校準臺帳,進行周期檢定,將耗費大量的精力和財力。因此,我們對C類測量設備在全面監督的前提下適當放松管理,不建立管理臺帳,正常時由使用部門監管,有問題由計量部門及時處理,既可控,又節約了大量的計量資源,真正做到保證重點,兼顧一般,使測量設備管理上升到一種新的高度。經過半年來的實踐證明是切實可行的。

合法性和風險評估

1 確認間隔靈活掌握的合法性分析

根據GB/T 19001—2008《質量管理體系要求》7.6a條款要求:“對照能溯源到國際或國家標準的測量標準,按照規定的時間間隔或在使用前進行校準和(或)檢定(驗證)。當不存在上述標準時,應記錄校準或檢定(驗證)的依據”。且GB/T 19022—2003/ISO 10012:2003《測量管理體系測量過程和測量設備的要求》7.1.2條款要求“計量確認間隔應經評審,必要時進行調整以確保持續符合規定的計量要求。”從國家標準中來看,對測量設備要求在規定的間隔內,間隔多少并未進行硬性規定,且計量確認間隔以過評審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只要測量設備的計量特性符合規定的計量要求即可。再依據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于1999 年3 月9 日公告第6 號《關于企業使用的非強檢計量器具由企業依法自主管理的公告》要求,這就為企事業單位根據本單位測量設備使用情況以及自身利益對確認間隔通過有效的評審后進行適當的調整。

4.2 確認間隔調整后的風險評估

第8篇:風險評估管理范文

關鍵詞:風險評估 量化分級 重點監督 職業病

基層的職業衛生監督任務繁重,工作量大,且執法人員少,如何在衛生監督員數量有限的情況下最大程度保障廣大勞動者的職業健康?筆者曾在基層試驗,運用職業衛生法律法規和國家標準對轄區內的企業進行風險評估,并進行分類量化管理,將危害最嚴重至無危害的企業依順序劃分為A、B、C和D四個等級,D類為無危害的企業,對A類企業進行重點監督檢查,這樣可以提高監督執法的效率,讓執法的成本與效果比達到最佳。

1.依據與原則

按照《職業病防治法》、《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分類管理辦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和國家衛生標準,結合職業病危害申報和現場監督檢查情況、分類及分級管理的原則,把職業衛生監督管理對象進行量化評定,建立評定標準,實現職業衛生監督由定性監管向定性定量相結合的動態管理轉變,使執法強度、執法水平和執法效率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比較性,為職業衛生進行分類細化監督提供了依據。

2.職業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的模式

參照《職業病防治法》《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分類管理辦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和國家衛生標準,制定職業衛生量化分級評分表和分類監督管理頻率表,按評分表對職業病危害用人單位逐條對照進行評分,對各項得分進行累加計算。所得分值作為評定被監督單位職業衛生狀況的最終依據。分類管理是依據職業病危害因素、職業病危害因素超標情況、職業病發病情況、職業病危害評價、職業病防護設施和防護用品和職業衛生管理情況等六個方面進行綜合評價,進行劃分為不同類別。量化評分采用百分制,有六大項內容,共16個評分要素。下面對這六個方面分別進行闡述。

2.1職業病危害因素,為最主要參數,分值60分。

因為職業危害因素是導致勞動者患職業病的最主要因素,職業病危害因素的種類不同,導致職業病的發生的概率與嚴重程度有所不同。故應對危害因素進行劃分,分為危害嚴重類與危害一般類。

依據《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分類管理辦法》第三條,以下可能產生嚴重職業病危害的因素包括下列內容:(一)《高毒物品目錄》所列化學因素;(二)石棉纖維粉塵、含游離二氧化硅10%以上粉塵;(三)放射性因素:核設施、輻照加工設備、加速器、放射治療裝置、工業探傷機、油田測井裝置、甲級開放型放射性同位素工作場所和放射性物質貯存庫等裝置或場所;(四)衛生部規定的其他應列入嚴重職業病危害因素范圍的。

對存在以上職業病危害因素的企業,將列為危害嚴重的企業,除此以外,則劃為危害一般的企業。

在此量化項目中,危害嚴重的企業得分為10分;危害一般企業得60分;無危害企業直接100分(滿分),不再參與本表的評分,直接劃至無危害企業。

2.2 職業病危害因素超標情況,為扣分項目。

主要根據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簽發的職業危害因素檢測與評價報告書,綜合勞動者的工作時間來判斷職業病危害因素是否超過國家職業衛生標準。因為車間崗位上的職業病危害因素超標,可能會導致勞動者患上某種職業病,故該項目為倒扣分項目。超標一倍以內為扣10分,超標一倍以上為扣20分,超標兩倍以上為扣30分,依次類推,直至扣完全量化表內所有分數為止,但原則上不可出現負分。

2.3無需量化直接劃分至A類的情況,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因素:本年度內職業病的發病情況和本年度內曾被行政處罰的情況。

因為職業病的發病情況直接會體現該企業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和職業病防治工作的落實情況,有勞動者被確診為職業病,表明該企業存在職業病危害因素并且濃度或強度足夠大,而且企業的職業衛生管理存在漏洞,職業場所的防護設施未設置或無效,勞動者個人并未配備防護用品。故應以職業病診斷機構的職業病報告卡為準,直接將曾發生職業病的企業直接劃為A類企業,以加強對該類企業的監督管理,防止職業病的再次發生。

企業曾經因違反《職業病防治法》被處以衛生行政處罰,這反映了企業的職業病防治的管理現狀,表明企業的職業衛生管理差,違反了職業病防治法等相關法規。日后需要職業衛生監督管理部門加強監督管理,故可以直接劃為A類。

2.4是否有對公司進行職業病危害預評價和職業病危害控制效果評價,是否經過職業衛生監督管理部門的審查、審核或驗收。查看企業能否出示職業衛生技術服務部門出具的評價報告書,并且是否持有職業衛生監督管理部門的審查、審核或驗收文書,分值為10分

2.5 職業病防護設施和防護用品,分值為20分

是否按照國家標準設置防護設施(占10分)和給勞動者配備有效的防護用品(占10分)。

2.6職業衛生管理情況(10分),共分為六個評分要素:

(1)是否安排對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的作業的勞動者組織上崗前、在崗期間和離崗時的職業健康檢查。(3分)

(2)是否對工作場所進行職業病危害因素的監測。(3分)

(3)是否組織勞動者進行職業衛生培訓。(1分)。

(4)是否在存在嚴重職業病危害因素崗位設置警示標識和中文警示說明(1分)。

(5)是否有職業衛生管理制度和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預案。(1分)。

(6)是否有合同告知勞動者職業病危害的真實情況。(1分)。

3.綜合計分,進行量化分級及分類監督管理

對各項目得分情況進行綜合計算,得出總分數。原則是不能出現負分數,扣分項目扣完總分即止。

3.1總得分為0~30分,為危害A類。

第9篇:風險評估管理范文

Abstract: Oilfield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is very complicate and systematical, consisting of exploration for earthquake, drilling, oil test, production of oil (gas), downhole operation, collection and transferring of oil and gas, preliminary processing and treatment,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and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etc. For each production process, the hazard distribution and risk varies with the different articles used, technological conditions adopted, and products produced. This paper takes analysis on potential risks from collection and transferring of oil and gas as an example, main risks recognized include fire, explosion, electric shock injury, mechanical injury, object pounding, poisoning, and suffocation etc. Meanwhile, disasters and secondary disasters may accidentally, widely and seriously occur in chained way due to wide distribution of petroleum system works in an oilfield with line-surface structures in a networking way. Degree of risk is determined for each production process during construction of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ject on basis of analysis on safety production status quo in Shengli Oilfield and dangerous factors during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ject and safety risk management mode suitable for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ject in an oilfield is researched to provide for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rganizations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with reasonable and feasible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safety. Meanwhile, it may provide for oilfield administration and authority with technical support for implementation of supervision and decision-making to minimum potential risks related to safety and reduce damage due to possible accidents.

關鍵詞:勝利油田;勘探開發;安全風險評估;定性定量分析;應對管理

Key words: Shengli Oilfield;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safety risk evaluation;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response management

中圖分類號:TE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1)11-0045-04

0引言

油氣田勘探開發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由地震勘探、鉆井、試油、采油(氣)、井下作業、油氣集輸與初步加工處理、儲運和工程建設等環節組成。每一生產環節。因所使用物品、所采取工藝條件和所生產產品的不同,其危險分布及危險性亦有所區別。整個油田勘探開發過程中的風險主要包括物探風險、鉆井風險、測井風險、井下作業風險、采油生產風險、油氣集輸風險。具體的風險類別主要有火災、爆炸、觸電傷害、機械傷害、物體打擊、中毒窒息等。油田勘探開發安全風險管理研究主要是運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風險評估方法,對油田勘探開發的重點要害場所中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進行辨識與分析,判斷工程、系統發生事故和職業危害的可能性及其嚴重程度,從而為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決策提供科學依據。根據量化值,確定可能引起事故發生或使事故擴大的因素,及時向管理部門通報潛在的火災、爆炸等危險性,為安全技術和管理決策提供依據。通過開展油田勘探開發安全風險評估研究,在項目初步設計前,對擬采取的安全對策措施及存在的安全風險進行科學的評價,以確定其風險等級,提出科學、合理的安全對策措施,開展該研究可以使油田勘探開發項目在源頭上實現經濟、合理、科學、安全的運行,對油田實現安全生產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經濟效益和長遠的社會效益。

1安全風險識別與分析

油氣田開發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由地震勘探、鉆井、試油、采油(氣)、井下作業、油氣集輸與初步加工處理、儲運和工程建設等環節組成。每一生產環節。因所使用物品、所采取工藝條件和所生產產品的不同,其危險分布及危險性亦有所區別。我們以油氣集輸風險識別與分析為例進行分析。

1.1 油氣集輸風險的特點油氣集輸,是油田從事石油、天然氣工業生產的主體。主要擔負著油田原油、天然氣外輸、外銷和天然氣、輕烴產品的生產、加工與儲備任務。因此,集輸行業在油田工業生產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油氣集輸生產既有油田點多、線長、面廣的生產特性,又具有化工煉制企業高溫高壓、易燃易爆、工藝復雜、壓力容器集中、生產連續性強、火災危險性大的生產特點。生產中,有環節出現問題或操作失誤,易造成惡性的火災爆炸事故及人身傷亡事故。油田原油集輸生產最基本的單元是礦廠原油集輸站(庫),它們的主要任務是將油井中采出的油、氣混合物收集起來,經初步處理后輸送到用戶或儲存。要完成這項工作,一系列的生產設備是必不可少的,如油氣分離器、脫水器、加熱爐、原油外輸泵、儲油罐、輸油管道等。由于原油里面的雜質比較多,除了水、氣以外,還含有一些其他有害化學成分,如硫、氫氧化鉀、鹽等。另外,生產中有些油井沒有安裝井口過濾器,原油中還含著很多的機械雜質與固體物。這些成分的存在,會給運行的設備、管道造成一定的腐蝕和沖蝕,引起設備穿孔、泄漏、跑油,甚至導致火災事故的發生。

1.2 原油集輸生產過程預先危險分析

1.2.1 火災、爆炸原油屬甲B類火災危險性物質,泄漏遇到點火源可能會引起火災。原油中含有水和少量的硫、鈣、鹽等成分,這些物質作用于儲罐、管線、閥門,會造成腐蝕。輕者會造成腐蝕泄漏,重者使儲罐、管線強度降低,造成設備損壞、報廢。原油中含有的腐蝕性物質,增加了其火災、爆炸發生的危險性。罐體自身設計強度不夠,或存在其他缺陷,或由于原油腐蝕等原因導致罐體開裂將導致原油泄漏。油罐由于中央排水管堵塞引起排水不暢或冬天積雪過多可能造成浮頂傾覆卡死,或者浮頂在上升下降過程中由于異常原因發卡,致使浮頂卡死,都可能造成原油冒頂、跑油。若油罐未做防靜電接地,或者浮頂與罐體未做可靠的電氣連接,造成靜電積累,可能引起靜電放電,存在發生火災、爆炸的危險。由于疏忽大意,向已裝滿原油的儲罐里繼續倒油,若無高高液位關斷或高高液位關斷失靈,以及在裝油過程中未能按要求及時巡檢,可能導致油罐冒頂、跑油事故的發生。向油罐充裝原油時,充裝已超過設計的最高液位,如果繼續充裝時,若無高高液位關斷或高高液位關斷失靈,以及在裝油過程中巡檢人員未能按要求及時進行檢尺,可能導致油罐冒頂、跑油事故。原油充裝超過安全高度,原油在溫升膨脹的情況下,有可能發生冒頂、跑油事故。油罐脫水時,操作人員忘關脫水閥門或擅自離崗,造成脫水時間過長,原油大量跑損。如果原油中含水過多,在保溫時采取的措施不當或其他異常原因使加熱溫度過高,可能引起原油突沸而發生溢罐現象,原油將大量跑損。空罐進油初流速過大,易產生大量靜電,如遇合適的爆炸混合氣體,則有發生爆炸的可能。輸油管線由于本身缺陷、以及閥門、法蘭、管線連接處等地方發生滲油、泄漏;由于內外腐蝕造成管線裂縫甚至穿孔,也將導致原油泄漏。管線自身設計強度不夠,或存在其他缺陷,或由于原油、外界物質的腐蝕等原因導致管壁開裂將產生原油泄漏。冬季輸油管線保溫不好,溫度下降使輸送的原油凝固,當原油繼續輸送時,輸油管線將憋壓,如超過了管線的承載壓力,將引起輸油管線超壓破裂,原油大量跑損。地基發生不均勻沉降,導致輸油管線與儲罐的連接處受力不均,可能因此而使輸油管線破裂或焊縫開裂,使原油大量跑損。閥門、法蘭、管線連接處等有缺陷,可能發生滲油、泄漏。輸油管線在收發球時,如果人員指揮、配合失誤,或者收球時操作疏忽大意,可能在收球時打開蓋板時使原油大量跑損。另外,輸油管線還存在偷油等人為破壞的因素。如果原油泄漏,如果遇到點火源,有可能導致火災,火災的發生有可能導致爆炸事故的發生。火災還包括電氣火災,引起電氣火災的主要原因有:短路、過載、接觸不良、散熱不良、照明器具安置或使用不當等原油蒸氣同樣具有火災、爆炸危險性,密閉空間內的原油蒸氣與空氣混合達到一定濃度,遇到點火源有發生爆炸的危險。

1.2.2 機械傷害原油輸送集輸過程中使用較多的機械轉動設備,這些機械轉動設備,如各種泵、壓縮機等的安全防護設施不到位,或防護存在缺陷,操作人員在進行操作、檢修時或在事故等特殊情況下有發生機械傷害的可能;工作人員違章操作也有發生機械傷害的可能。

1.2.3 中毒窒息原油中含有硫化物等多種化學物質,在儲存過程中,儲罐內的原油會釋放出部分有毒氣體,在進罐檢修時,如果沒有進行清罐處理,或清罐不徹底,未進行強制通風,也沒有對罐內氣體進行分析,進罐作業人員又未采取佩帶防毒面具、呼吸器等必要的防護措施,則有發生中毒、窒息的危險。

1.2.4 高處墜落原油庫內儲罐高度都較高,巡檢、檢修作業等需要上至罐頂,如進行高處作業,由于登高作業未系安全帶或安全帶固定不可靠,未抓牢踩穩而打滑踩空,夜間高空作業照明不充足等都可能發生高處墜落事故。如果上儲罐的盤梯扶手以及罐頂的欄桿日久失修、損壞或是腐蝕而失去了防護作用,或雨雪天上罐作業,又無人監護,有可能造成登罐作業人員發生高處墜落事故。

1.2.5 觸電傷害電氣設備已遍布原油集輸生產的各個環節。如果電氣設備的安裝、使用不合理,維修不及時,就會發生電氣設備事故,危及人身安全。電氣安全主要包括人身安全和設備安全兩個方面,人身安全是指在從事電氣工作和電氣操作使用過程中的安全;設備安全是指電氣設備及有關的其他設施的安全。觸電是常見的電氣傷害事故,觸電就是人體在接觸帶電導體時,超過了規定的安全距離,電流流過人體進入大地,構成導電回路。觸電對人體的傷害是極大的,會造成嚴重的人身傷害或死亡。觸電傷亡事故大都是由于違章操作造成的。在進行電氣線路、電氣設備等的檢查、維修時,如果電氣線路或電氣設備本身存在缺陷、損壞以及違章操作等,都有可能導致觸電事故發生;觸電事故包括雷擊傷亡事故。變配電室發生觸電的幾率遠高于其他傷害,這是有電氣作業的性質決定的。變配電室發生觸電事故的主要原因,除了設備缺陷,設計等因素外等,大部分是由于違章作業、操作引起的。

1.2.6 其他傷害除以上危險外,作業人員在進行操作、巡檢及檢修過程中如果設備、工具等本身存在缺陷,或工具操作、使用不當等,有發生摔、扭、挫、擦、刺、割傷和非機動車碰撞、軋傷等傷害的可能。

1.3 天然氣處理集輸生產過程預先危險分析

1.3.1 火災爆炸在天然氣的處理及集輸過程中,一旦管路、工藝設備破損或閘閥關閉不嚴,易造成跑、冒、滴、漏,不但造成數量損失,污染環境,而且遇火源,如明火、機械火花、電氣火花、靜電、雷電等,極易發生燃燒爆炸事故。天然氣在工藝處理的過程中,由于碰撞和摩擦,會產生靜電。若靜電積聚到一定程度,電壓足夠高時,就可能在薄弱環節跳火放電,引起火災爆炸事故。除天然氣外,其他副產品烴類密度大于空氣,如發生泄漏漂浮于地面,或擴散于儲存場所,或積聚于低洼處,接觸火種可引起燃燒或爆炸。設計考慮不周不細、設備性能不良、施工質量差、明火管理不嚴、操作失誤、管理失職、直接雷擊、人為破壞、自然災害等都是火災、爆炸的起因。火災還包括電氣火災,引起電氣火災的主要原因有:短路、過載、接觸不良、散熱不良、照明器具安置或使用不當等。此外,雷擊等也有可能引起火災、爆炸事故。

1.3.2 中毒、窒息危險天然氣、烴類物質也具有一定的毒性,如果操作不慎或發生跑、冒、滴、漏,操作人員長期接觸其蒸氣,或發生大量泄漏事件,對人員都有造成中毒的可能性。經過長期運行,設備陳舊,油泵、管道、閥門的跑、冒、滴、漏將會增多,生產環境特別是在泵區、閥組區空氣中烴類濃度將會增加,可能引起管理人員和操作工人的慢性職業中毒。此外,維修人員進入設備或容器進行檢修,如在清罐及其檢修時,若進入前沒有對設備或容器內的有毒有害氣體進行徹底置換,會發生中毒窒息事故。

1.3.3 凍傷在生產運行過程中產生的副產品液化石油氣是液化氣體,有導致凍傷的危險性。因為在其加壓液化儲存時,溫度在正常沸點之上,一旦泄漏至常溫常壓,因壓力瞬間降低,其中一部分會迅速氣化為氣體,從高壓下的氣液平衡轉變為常壓下的氣液平衡狀態,氣化所需熱量由液體達到常壓沸點的蒸發潛熱提供。主要組分常壓下的沸點較低,如由液態急劇減壓變為氣態。大量吸熱,結霜凍冰,一旦人身接觸,可能會造成凍傷。

1.3.4 噪聲危害在天然氣處理及集輸生產中使用的壓縮機、電機、電泵等設備產生的機械噪聲等,長期接觸強烈噪聲會對人體產生不良影響,甚至引起噪聲性疾病。表現最明顯的是對聽覺器官的損傷,主要表現為聽力下降。長期接觸強烈噪聲,還可以誘發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消化系統的各種疾病。噪聲干擾影響信息交流,聽不清談話或信號,促使誤操作發生率上升。

1.3.5 高處墜落天然氣處理及集輸過程中某些設備高度都較高,如輕烴加工生產中使用的精餾塔等,巡檢、檢修作業等需要上至塔頂,如進行高處作業,由于登高作業未系安全帶或安全帶固定不可靠,未抓牢踩穩而打滑踩空,夜間高空作業照明不充足等都可能發生高處墜落事故。如果上儲罐的盤梯扶手以及罐頂的欄桿日久失修、損壞或是腐蝕而失去了防護作用,或雨雪天上罐作業,又無人監護,有可能造成登罐作業人員發生高處墜落事故。

1.4 石油行業的火災、爆炸危險性的特點①火災、爆炸危險源多主要有:原油、天然氣及石油產品;火工炸藥;鍋爐、壓力容器及油田專用容器等設備和設施。②火災、爆炸危險點廣,每一生產環節和過程都存在火災、爆炸危險。③火災、爆炸危險重點突出,最主要的:火災,爆炸危險是石油蒸氣或天然氣與空氣形成的可燃性混合氣體的爆炸,油氣生產中爆炸發生的幾率高、難于控制、損失慘重的爆炸事故均屬此類。④火災、爆炸形成的因素多有操作失誤、工藝條件控制不準、行政管理、技術管理不嚴等方面。

1.5 石油生產過程中的火災、爆炸危險從地震勘探、測井、射孔、完井到壓裂增產改造,使用了種類繁多的爆破器材,爆破器材在使用、保管及運輸過程中,隨時都存在因熱能、機械能、光能、化學能、電能引起意外爆炸的危險;鉆井、試油等作業中可能發生井噴失控引發爆炸著火;采油、油氣集輸、初步加工處理、儲運等過程是在密閉狀態下連續進行,采用高溫、高壓、低溫、負壓、高流速等工藝條件,易發生油氣泄漏導致油氣爆炸、火災;數以萬計的鍋爐、加熱爐、壓力容器及油田專用容器與各種機泵、罐配套構成了油氣采集處理和儲運的生產線,不可避免地存在著火災、爆炸危險;油田工程建設大量使用乙炔氣,也存在著乙炔火災、爆炸的危險。上述作業條件下爆炸發生幾率較高、損失較嚴重的爆炸主要有以下3類:①井噴失控后引發的爆炸著火;②儲油罐及液化石油氣儲罐著火爆炸;③油氣(包括天然氣、液化石油氣及石油蒸氣等)泄漏后引發的爆炸。

2安全風險評估

油田勘探開發風險定量模擬評價技術,運用風險定量評價方法,針對油田勘探開發過程中存在的各類事故模型進行定量模擬計算。在此,我們以聯合站場進行研究,選用勝利采油廠坨三聯合站作為實例,應用本文建立的模糊數學綜合評價模型對其評價,得到了與實際情況較為符合的評價結論。

2.1 坨三聯合站概況坨三聯合站組建于1987年9月,屬勝利油田甲級要害單位,是一座集油氣集輸、原油脫水、脫氣、原油外輸和污水處理、外輸為一體的綜合泵站;現有職工92人,其中行政干部4人,技術干部2人。下設8個班組,16個生產崗位,分原油脫水、污水處理、原油穩定、污水回注、天然氣處理、原油外輸等六大系統。承擔著11個采油隊90余萬噸的原油處理任務,管理著5000m3大罐5座,500m3以上污水罐8座,75kW以上的機泵設備14臺,800kW以上的加熱爐3臺,60kW的電脫水器6臺,臥式油氣分離器5臺等大小設備200余(臺)套。75kW以上電機采用變頻器控制,是一座規模較大,設備比較齊全、自動化程度較高的大型原油聯合處理站。

2.2 聯合站安全評價因素的權值

2.2.1 準則層評價指標權值的計算設置的評價指標為安全管理(A1)、操作人員狀況(A2)、生產裝備因素(A3)、環境因素(A4)、事故的應急救援(A5)、消防系統(A6)六個指標。對這六個指標進行評判的標度取值,進行評價指標的重要性評判,可得如表1所示的評判矩陣。

首先將列規范化可得到下面的矩陣為:

0.440.470.500.320.410.350.090.090.080.160.100.150.220.280.250.260.310.300.070.030.050.050.030.050.110.100.080.160.100.100.070.030.040.050.050.05

將歸一化后的評判矩陣按行相加得到:

Wi=(2.49,0.67,1.62,0.28,0.65,0.29)

將向量Wi正規化后即得到所求特征向量:

W=(0.41,0.11,0.27,0.05,0.11,0.05)

計算評判矩陣的最大特征值根λmax,得:λmax=6.23

進行一致性檢驗:CI===0.046

查得:n=6,CR=1.26,則得到:=0.03

表明判斷矩陣的結果可以接受,所求的權重值:

W=(0.41,0.11,0.27,0.05,0.11,0.05)可以使用。

2.2.2 指標層因素權值的確定

2.2.2.1 安全管理權重的計算層次結構圖設有安全生產責任制、管理制度(A11)、安全生產管理機構及人員(A12)、安全教育和培訓(A13)、安全技術措施(A14)、安全監督檢查(A15、危險源評估及隱患治理(A16)、事故管理(A17)七個指標。建立判斷矩陣A1,根據上述步驟計算權重值,結果歸納如表2。

2.2.2.2 操作人員權重的計算層次結構設有持證上崗(A21)、熟練程度(A22)、操作穩定性(A23)、工作負荷(A24)、勞動防護(A25)五個指標。建立判斷矩陣A2,根據上述步驟計算權重,結果歸納如表3。

2.2.2.3 生產設備權重的計算層次結構設有平面布置、建構筑物(A31)、設備裝備完整性(A32)、日常維護、定期檢修(A33)、防火、防爆、防雷、防靜電(A34)、監控、檢測報警等輔助設施(A35)五個指標。建立判斷矩陣A3,根據上述步驟計算權重,結果歸納如表4。

2.2.2.4 環境因素權重的計算層次結構設有社會環境(A41)、工作環境(A42)、兩個因素。建立判斷矩陣A4,根據上述步驟計算權重,結果歸納如表5。

2.2.2.5 事故應急救援權重的計算設有應急預案的編制(A51)、應急預案的培訓與演練(A52)、應急救援資源(A53)三個因素。建立判斷矩陣A5,根據上述步驟計算權重,結果歸納如表6。

2.2.2.6 消防系統因素權重的計算層次結構設有組織機構與人員(A61)、管理制度(A62)、消防設施(A63)、消防檢查(A64)四個因素。建立判斷矩陣A6,根據上述步驟計算權重,結果歸納如表7。

2.2.3 單因素隸屬度從安全評價的過程看,包含了安全管理、操作人員、生產設備等幾個方面,在編制安全檢查表時,有的因素可以用“安全、較安全、一般安全、危險、較危險”來衡量,而有些因素只能用“好、較好、一般、差、較差”等模糊語言來描述,因此,本項目采用“安全(好)、較安全(較好)、一般安全(一般)、較危險(差)、很危險(很差)”五個等級的模糊表達方式。由于安全檢查表在現場的應用多為定性的,為了使企業更好的應用安全檢查表進行安全評價,本項目采用比值法確定單因素的隸屬度,即每一級所占的數目與該指標所有評價項目總數之比為該評價指標的隸屬度。即安全等級為:

V=0.53×0.9+0.43×0.8+0.03×0.7+0.01×0.6+0×0.3=0.848

由評價結果可知,勝利采油廠坨三聯合站安全管理狀況隸屬于“安全、較安全、一般、危險、很危險”的隸屬度為“0.53,0.43,0.03,

0.01,0”,其安全等級分值為0.848,即坨三聯合站安全狀況隸屬于較安全。模糊綜合評價方法將安全檢查標定性的問題以及對此問題的主觀判斷用數量的形式表示出來,并進行模糊運算處理,它在一定程度上能減少人的主觀性,使評價更加客觀及科學化。

2.2.4 聯合站場安全評價因素體系分析結論通過對聯合站場安全評價方法的研究與應用,得出以下結論:

2.2.4.1 聯合站場安全評價的任務基本上是危險性定量的過程,然而許多危險因素往往是非物質的、動態的或是人為的,定量很困難,而模糊集合恰能定量地描述這些不確定性因素。因此,用此方法對不確定的因素進行評價是必要的。模糊綜合評價方法是一種對難以定量的多因素體系做出定量評價的方法。它可以將定性的問題以及人們對此問題的主觀判斷用數量的形式表達出來,并進行模糊運算處理。并且它在一定程度上能減少人的主觀錯誤,使評價的結果更加全面、客觀、科學化。

2.2.4.2 聯合站場的安全系統較復雜,需要使用多層次的模糊綜合評價模型。應用多層次模糊綜合方法,最重要的是建立多層次評價因素體系,評價因素體系要包含足夠的信息量,同時要減少要素間的相關性,本項目依據事故理論的綜合論觀點確定了聯合站場安全系統的多層次危險因素體系。但對危險因素進行層次劃分時,常發現有些因素難以確定其歸屬的層次或同層次間因素的層次并非完全一致。

2.2.4.3 權重是綜合評價的重要信息。權重的確定方法有多種,德而菲方法是由專家憑以往經驗,主觀判斷確定,具有較大的主觀性;主成分分析法雖然是客觀確定權重值的方法,避免了主觀隨意性,但本項目的評價因素多為定性的因素,原始數據的定量程度不夠,且本項目將安全系統的評價因素進行了層次劃分,因而,本項目采用了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層次分析法,使權重的賦值更加科學、合理,較好地反映了各因素對聯合站場安全現狀的重要程度。

模糊綜合評價方法在聯合站場安全評價的應用,使企業能根據評價結果結合聯合站場的實際情況進行改進,使聯合站場的安全管理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

3安全風險的應對管理

3.1 應對管理的原則石油行業防火防爆應圍繞不同的火災、爆炸危險源、點和形成的因素,結合具體的生產過程條件,應針對性地制定技術措施,重點做好油氣火災、爆炸的防范工作。預防油氣火災、爆炸風險的基本應對管理原則有以下幾點:①防止爆炸性混合氣體的形成,或一旦形成應立即予以消除。②在有爆炸危險的環境,嚴格控制火源。③一旦爆炸發生及時泄放壓力,使之轉化為單純的燃燒,以減輕其危害。④切斷爆炸傳播途徑。⑤減弱爆炸威力及沖擊波對附近人員、設備及建筑物的損失。⑥建立檢測報警系統。

預防和控制油田勘探開發過程項目火災、爆炸危險的根本措施是采取直接安全技術措施實現設備的本質安全化,或采取間接安全技術措施設計適當的安全防護裝置。然而,在經濟、技術和安全水平許可的情況下,可以通過加強安全管理,在固有風險等級的基礎上,來預防和減弱系統的危險、危害程度,使企業的安全風險控制在可接受范圍內。

3.2 油氣集輸生產主要風險應對管理

3.2.1 火災爆炸原油屬甲B類火災危險性物質,泄漏遇到點火源可能會引起火災。原油中含有的腐蝕性物質,增加了其火災、爆炸發生的危險性。在油氣集輸過程中發生大罐冒頂和油罐破裂、管線或設備泄漏、遇明火、火花或靜電引起著火,切割或焊接油氣油罐或管線和設備時,安全措施不當,電氣設備損壞、導線短路引起火災。動火作業完工后對殘余火源未進行徹底處理可能引起火災。

3.2.2 機械傷害原油輸送集輸過程中各種泵、壓縮機等的安全防護設施保障完好,整改防護存在缺陷,減少或杜絕操作人員在進行操作、檢修時的違章指揮和違章操作,是減少和杜絕發生機械傷害有效措施。

3.2.3 中毒窒息原油中含有硫化物等多種化學物質,在儲存過程中,進行徹底清罐處理,進行強制通風,認真對罐內氣體進行檢測分析,進罐作業人員應佩戴正壓呼吸器,絡勢必要的防護措施,杜絕發生中毒、窒息的危險。

3.2.4 高處墜落巡檢、檢修作業等需要上至罐頂,上罐頂抓牢盤梯扶手踩穩踏步,儲罐的盤梯扶手以及罐頂的欄桿日久失修、損壞或是腐蝕而失去了防護作用必須檢修合格后才能使用,雨雪天和六級以上大風不能上罐作業。

3.2.5 觸電傷害在配電及輸電線路在檢修和排除故障及用電設備的操作中,嚴格按操作規程操作,杜絕違章作業、誤操作,及時整改電氣設備的缺陷和線頭外露等隱患,杜絕造成觸電事故。

4結論

油田勘探開發是保證原油生產穩定和不斷提高產量的重要手段,勘探開發過程涉及的介質危險、工藝復雜、工程量大,危險因素多、安全隱患大、事故后果嚴重。為了保證油田安全生產和新建產能項目安全生產運行,在項目初步設計前,對擬采取的安全對策措施及存在的安全風險進行科學的評價,以確定其風險等級,提出科學、合理的安全對策措施,以保證各項措施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推廣,既滿足項目生產實際的需要,也符合國家關于建設項目“三同時”法律法規的規定。開展該研究可以使油田勘探開發項目在源頭上實現經濟、合理、科學、安全的運行。對油田實現安全生產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經濟效益和長遠的社會效益。文中結合對油田勘探開發項目的生產類型和行業特點,分析、查找油田勘探開發過程中物探、鉆井、采油、井下作業、油氣集輸與加工處理、油氣儲運及工程建設等諸多生產環節所存在的主要安全風險,辨識,系統的分析了在各個環節存在的危險因素。指出油田勘探開發過程的安全風險類別主要有火災、爆炸、觸電傷害、機械傷害、物體打擊、中毒窒息等。并進行量化指標體系的研究,提出量化值。

通過對油田生產設施的量化風險評價,得出以下結論:

4.1 應用定量評價方法,對油田勘探開發的重點要害場所中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進行辨識與分析,判斷工程、系統發生事故和職業危害的可能性及其嚴重程度,從而為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4.2 根據量化值,確定可能引起事故發生或使事故擴大的因素,及時向管理部門通報潛在的火災、爆炸等危險性,為安全技術和管理決策提供依據。

4.3 油田生產設施的設計和建設,必須嚴格執行法律、法規及國家、行業標準中規定的安全間距要求。

4.4 城市規劃和建設,必須嚴格按照國家、行業標準中規定的安全間距對油田已建生產設施采取必要的避讓。

4.5 對于設置在國家、行業標準中規定的安全間距以內的城市設施及油田設施,應有計劃地進行整改。

4.6 在今后的油田規劃和企業建設中,以及違規設施及建筑的整改中,應充分考慮事故發生機率和影響程度,在滿足安全性的前提下,在考慮經濟性因素的同時,盡可能地采用本量化風險評價提出的安全間距。

4.7 根據風險評估量化值,確定可能引起事故發生或使事故擴大的因素,及時向管理部門通報潛在的火災、爆炸等危險性,為安全技術和管理決策提供依據。

4.8 針對油田勘探開發中除火災和爆炸以外的觸電傷害、機械傷害、物體打擊、中毒窒息等安全風險,除本文第四章提出的應對管理外,還要利用油田目前推行的HSE管理方法進行消減,保證安全生產。

參考文獻:

[1]國家安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安全評價(第3版)[M].北京:煤炭工業出版社.

[2]劉國臣.石油化工防火與滅火[M].北京:中國石化出版社.

[3]王如君.泄漏油火對鄰近罐的危害特性研究[J].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2006,(4).

[4]李鶴林.天然氣輸送鋼管研究與應用中的幾個熱點問題[J].中國機械工程,2001,(3).

[5]張維凡,張希賢等.重要有毒物質泄漏擴散模型研究[J].化工勞動保護,1996,(3).

[6]陳寶智.系統安全評價與預測[M].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

[7]劉峰.系統安全評價方法的研究現狀及發展前景[J].中國水運,2007,(01).

[8]Starostinv. Pipeline disaster in the USSR. It had to happen,yet it could have been averted[J]. Pipes Pipelines Int, 1990, (2).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
主站蜘蛛池模板: 1卡二卡三卡四卡精品| 亚洲人成网站18禁止久久影院| 三大高傲校花被调教成好文 | 有色视频在线观看免费高清在线直播| 在线观看免费黄色网址| 免费一级毛片在线观看| japanese日本熟妇多毛| 男生肌肌捅女生肌肌视频| 夫妇交换4中文字幕| 伊人久久大香线| 99精品人妻少妇一区二区| 波多野结衣女同| 国产肥熟女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洲综合在线| 你懂的免费在线| 最新国产你懂的在线网址| 国产嗯嗯叫视频| 久久99精品福利久久久| 老师邪恶影院a啦啦啦影院| 性一交一乱一伧老太| 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 91频在线观看免费大全| 欧美在线暴力性xxxx|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区61| 久久精品99无色码中文字幕| 被cao的合不拢腿的皇后| 成人免费777777| 人妻18毛片a级毛片免费看| 91色国产在线| 最近中文国语字幕在线播放视频| 国产在线19禁免费观看|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齐齐| 精品无码国产污污污免费网站国产| 女大学生沙龙室3| 亚洲最新在线视频| 黑寡妇被绿巨人擦gif图| 无码人妻熟妇av又粗又大| 免费的毛片视频| 2018在线观看| 日本不卡免费新一区二区三区| 又大又紧又粉嫩18p少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