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百合花栽培技術方法范文

百合花栽培技術方法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百合花栽培技術方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百合花栽培技術方法

第1篇:百合花栽培技術方法范文

關鍵詞 野生百合;種質資源;利用;引種;遺傳多樣性;研究進展

中圖分類號 Q949.71+8.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1)21-0237-03

隨著經濟的發展,園林事業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人們對園林綠化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希望有更多豐富多彩、健康美麗的園林花卉來裝飾、美化人們的工作、生活環境。我國被西方人士贊譽為“園林之母”,野生花卉資源及栽培種類極為豐富,多種世界名花都起源于我國。歐美國家曾大量引種并加以選育,廣泛應用于園林中,而作為百花故鄉的我國,在園林花卉應用種類的多樣性上卻遠遠落后于西方國家。

我國是世界百合屬植物自然分布中心,原產約49種(《中國植物志》收錄39種,10個新發表種),約占全世界百合種類的1/2,國外許多觀賞價值較高的百合原始種類由我國引入,但目前我國百合資源應用很少,絕大多數仍處于自生自滅的野生狀態,而且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和流失,某些種類已瀕臨滅絕。如何保護、研究、利用我國寶貴的百合種質資源,加快我國百合育種的步伐,是我國花卉育種工作者亟待解決的課題。

1 野生百合種質資源的利用

我國豐富多樣的百合種質資源是世界花卉種質庫中的珍貴材料。18世紀以后,我國原產的百合種相繼被引入歐美各國,對世界百合育種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按英國皇家園藝學會(RHS)、北美百合協會(NALS)對百合栽培品種的分類方法可以將栽培百合分為8類栽培雜種系,其中的亞洲百合、東方百合、麝香百合、喇叭型百合等4類百合雜種系均用到了原產于我國的百合種質資源。曾經在19世紀后期,歐洲百合的大多數品種大面積感染了病毒病,幾乎瀕臨滅絕,但是自從我國的岷江百合(L.regale)引入歐洲后,作為親本培育出了抗病的百合品種,才使歐洲的百合重放異彩[1]。

早在17世紀西方的植物學家就開始從科學的角度,對本地百合資源進行植物學分類,Comber把百合原種分為7組,Michae則更進一步對百合分類系統進行細化,把世界上的86種百合劃分為7組13個亞組。我國野生百合資源豐富,但對百合資源的研究起步相對較晚,經調查研究發現我國原產的百合有43種以上,占世界百合種類的1/2,且特有種類較多,如東北的毛百合、西部的新疆百合以及臺灣百合(L.formosanum)等[2]。趙祥云等[3-4]對我國野生百合資源進行了調查研究,收集到47個種,18個變種。周睬[5]在長白山對當地百合的種類進行了詳細調查,發現分布在長白山地區的百合屬植物共有9個種以及2個變種。此外,許多學者對我國野生新種的發現與收集整理做出了自己的貢獻[6-13],這為野生百合資源的保護與利用提供了很高的參考價值。

目前,我國已應用于育種的百合原種尚不足1/2,還有許多具備特殊優良性狀的百合原種有待于進一步開發利用。如毛百合(L.dahuricum)、東北百合(L.distihcum)等花朵直立向上、植株高大,適宜培育切花品種;湖北百合(L.henyri)、毛百合、山丹、岷江百合(L.regale)等是抗病育種的重要親本;條葉百合(L.callosum)、青島百合(L.tsingtauense)、岷江百合、毛百合、卷丹(L.lancifolium)、山丹等可用于抗寒育種;山丹等適宜作促成栽培等。這些豐富多彩的百合原種是通過雜交育種改良百合株型、抗性等性狀的重要親本。但我國百合現有的種質資源大都處于未開發的野生狀態,許多珍稀瀕危種沒有得到合理的當地保護,極大地限制了百合引種、育種的發展。

2 野生百合的引種研究

我國野生百合主要分布于四川、、云南、甘肅、湖北、河南及華北和東北山區等27個省區[3,14]。我國野生百合的自然分布跨越了亞熱帶、暖溫帶、溫帶和寒帶等氣候型,海拔高度多在1 000~4 300 m的垂直分布,且多生長在陰坡和半陰坡的地方。

目前我國已經對大約30種野生百合進行了引種研究。趙祥云等[4]于20世紀80年代對秦巴山區野生百合的種質資源進行研究,調查了宜昌百合(L.leucanthum)、山丹、野百合(L.brownii)、岷江百合(L.regale)等多種野生百合的自然生境、生物學特性及繁殖特征等,指出了野生百合引種馴化成功的關鍵是適宜栽培地點的選擇。查振道[15]也對幾種野生百合進行了引種栽培試驗。

張敩方等[16-17]對東北地區具有較高觀賞價值的毛百合進行了系統的引種栽培,研究了毛百合地理變異的規律、繁殖的生物學特性、種子萌發的動態形態觀察及毛百合的鱗片扦插等。楊利平等[18]也先后開展了東北百合植物資源的調查及引種栽培的研究,并對東北百合屬的細胞遺傳多樣性進行了分析,還對多種野生百合進行了生物學、生殖生態學的研究[19-20]。楊守志等[21]先后從千山、帽兒山等地引種了渥丹(L.concolor)、卷丹、輪葉百合(L.disticum)、山丹、毛百合等5種野生百合,經過幾年的馴化栽培,均已適應當地的氣候條件,并在栽培管理過程中,找到繁殖技術措施,已完成了由野生到栽培的過渡。

鄭國福[22]自1994年開始對野生渥丹(L.concolor)進行調查研究,并對渥丹的繁殖、栽培及田間管理等方面進行引種栽培試驗技術的研究,獲得成功。周宗利[23]對山丹進行了引種栽培試驗,對山丹的生態習性、引種環境的選擇、繁殖方式、栽培及田間管理進行了研究。在野生百合中,各地對食用百合種類里的蘭州百合(L.davidii var.unicolor)引種較多[24],研究其繁殖栽培技術,并已應用于生產。

朱 立等[25]對貴州省4種野生百合:野百合(L.brownie)、淡黃花百合(L.sulphureu)、南川百合(L.rosthornii)、湖北百合(L.henryi)進行了引種,并總結了貴州省野生百合的栽培技術,包括繁殖方法、選地整地、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采收貯藏等內容,為百合資源的引種保存提供技術支撐。張述景等[26]對來自豫西南部山區的5種野生百合卷丹、山丹、條葉百合、光百合進行了引種栽培試驗,結果表明,5種野生百合都能正常的生長、開花、結實,表現出了較強的穩定性和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只是在成花數方面表現出較大的差異,說明環境因子對百合成花具有較大影響。

總結前人對野生百合引種栽培試驗的結果,均要求將百合種植在地勢高燥、土層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土壤,忌黏重土壤。多數種類喜微酸性土壤環境,如毛百合、輪葉百合、山丹,適應pH值6.5~7.0;卷丹可適應pH值5.5~6.5;渥丹可適應堿性土壤,能耐堿土和石灰質土壤,可耐pH值8.2的堿性土壤[21]。不同種類的百合對光照強度的需求不同,多數種類生于山坡灌叢、疏林下,喜陽,于輕蔭下生長良好,但不能生長于濃蔭處。渥丹、毛百合較喜光;輪葉百合生于山坡林下、林緣、路旁溪邊及草地,生育期間需要半蔭,才能正常生長[27]。有些種喜歡濕潤的環境條件,如輪葉百合、毛百合。而卷丹、渥丹、山丹則耐旱性強。卷丹比較喜歡溫暖干燥氣候,較耐陽光直射[21]。

目前對野生百合采用的引種方式主要是從野外直接挖取帶鱗莖的植株進行栽培,或采集成熟種子,于栽培地進行播種繁殖。對于我國野生百合的種質資源引種的工作,龍雅宜等[2]提出了應采收成熟種子進行引種的科學方法,避免直接采挖鱗莖,以防止對我國野生百合種質資源的破壞。

3 野生百合的遺傳多樣性研究

遺傳多樣性(Genetic diversity)是生物多樣性的基本組成部分,是生態多樣性和物種多樣性的基礎。它通常被認為是種內不同群體之間或一個群體內不同個體間遺傳變異的總和。自然界廣泛存在著的大量遺傳變異,體現在不同的水平上,即群體水平、個體水平、組織和細胞水平以及分子水平。但是,DNA分子結構的突變是遺傳多樣性產生的主要來源。

3.1 野生百合形態多樣性研究

關于野生百合的形態多樣性,前人已進行了一定的研究,涉及到的種類有臺灣百合、淡黃花百合、紫斑百合(L.nepalens)、川百合(L.davidii)、寶興百合(L.ducharlre)、卷丹、瀘定百合(L.lancifolium)、通江百合(L.sargentiae)、渥丹、岷江百合、山丹等。

1990年,Cheng W T[28]對臺灣百合的居群進行了研究;張紹斌[29]對云南淡黃花百合形態水平的多樣性進行調查,發現居群內與居群間均存在明顯的多樣性,認為形態的變異既受環境影響也受遺傳信息的控制;何顯靜等[30]對云南紫斑百合、川百合、寶興百合、卷丹、瀘定百合5種百合7個居群的形態多樣性進行了研究,所測量的17個數量性狀都具有多樣性,在紫斑百合2個居群中,變異主要來源于居群內個體間;賈 琳等[31]調查研究了瀘定百合的遵義居群和牟定居群,發現百合的營養器官和生殖器官都存在著明顯的多樣性;王紅霞等[32]對通江百合的形態變異式樣進行了研究;向地英等[33]研究表明秦巴山區野生百合在鱗莖、莖干、葉片和花等器官等形態上均具有形態多樣性;王 欣等[34]對渥丹百合種內10個居群的莖、葉、花、果實、種子的25個性狀進行了調查和分析,發現渥丹各居群存在明顯的多樣性;王紅霞等[35]對岷江百合的形態多樣性進行了研究,表明形態變異約有93.31%來源于居群內,約有6.69%來源于居群間,并指出環境異質性、雜合有利性及染色體結構變異是造成其形態變異的重要因素。王 琦等[36]對山丹11個居群的形態多樣性進行了研究,認為山丹各居群的物候期較為一致,相差不大。

總的來看,關于野生百合在居群水平上的多樣性研究的種類還不是很多,已經研究的幾種百合證明在同種百合不同居群上存在一定的形態變異,體現了百合的多樣性。

3.2 野生百合孢粉學研究

花粉相對于植物的表型特征相對穩定,受環境影響小,因此是進行植物分類中重要的性狀。但目前對切花百合的花粉學研究較多,而對野生百合花粉學多樣性研究較少,僅渥丹和山丹在關于居群水平上花粉形態多樣性有見報道。

1993年李景奇等[37]對幾種百合的花粉形態進行了研究,2004年曾小英等[38]對蘭州百合、山丹的花粉形態進行了研究,均明確了百合花粉外觀為橢圓或長橢圓體,具單萌發溝。張麗娜等[39]應用掃描電鏡對百合屬13個種花粉的形態、表面紋飾、萌發溝等性狀進行了觀察,結果表明花粉在花粉粒的大小、網脊的寬度、網眼直徑的大小等性狀存在一定的差異。吳祝華等[40]利用掃描電鏡對18種百合進行花粉形態觀察與比較研究,初步探討了百合屬植物的系統進化關系,并通過對供試18個種的5個花粉形態指標進行聚類分析,結果除卷丹(L.lancifolium)外,較準確地將形態分類上的百合組與卷瓣組聚為2個類群。

對山丹[36]和渥丹[34]不同居群花粉的觀測表明,各居群山丹花粉的形態和大小差異不大,但掃描電鏡下觀察發現不同居群花粉的表面紋飾有一定差異。渥丹百合花粉皆呈橢球體,花粉大小差異不顯著,花粉都具單萌發溝,溝長達兩端,但不同變種的花粉網脊上基粒形狀差異顯著。張延龍等[41]對秦嶺及其毗鄰地區的8個種和變種的百合花粉進行了掃描電鏡觀察,結果發現不同百合種類在花粉形態、大小、P/E值及花粉的表面紋飾特征等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這些性狀特征或指標對野生百合種或變種水平上的分類具有較大的分類學價值。

前人對野生百合花粉形態的研究表明,花粉形態外觀相對穩定,花粉大小在種內居群間、居群內差異不大,但表面飾紋有一定差異。

3.3 野生百合染色體核型研究

不同物種的染色體都有各自特定的形態結構(包括染色體的長度、著絲點位置、臂比、隨體大小等)特征,而且這種形態特征是相對穩定的。因此,染色體核型分析是植物種質資源遺傳性研究的重要內容。目前已在種內水平上進行核型分析的的野生百合有川百合(L.davidii)、瀘定百合(L.sargenttiae)、紫斑百合(L.nepalense)、渥丹、岷江百合、山丹等。

李懋學等[42]在1984年對岷江百合種進行了B染色體的初步觀察;虞 泓等[43]對川百合的2個野生居群、3個地方栽培品種的核型研究表明,川百合種內分化明顯,種內核型多樣性豐富;2003年賈 琳等[31]又分析了7個瀘定百合居群的染色體形態變異,表明瀘定百合各居群核型公式和核型類型基本相同,但由于結構變異,在染色體相對長度、臂比和次縊痕數目及其分布有變化。李 標等[44]分析研究了云南3個紫斑百合居群核型變異,表明紫斑百合染色體結構變異有4.5%左右來源于居群間,有95.5%左右來源于居群內個體間、細胞間和同源染色體間。王紅霞等[35]進行了岷江百合居群核型變異的研究,2006年又對比分析了通江百合(L.sargentiae)及其近緣種岷江百合的染色體變異式樣[45],結果表明:2種百合染色體結構變異明顯,表現為同源染色體大小異形呈現不同程度的雜合性,而且在染色體核型參數方面,通江百合居群間變異系數均大于岷江百合,說明通江百合的染色體結構變異比岷江百合更豐富。

向地英等[46]對秦巴山區28種百合的核型多樣性和個別種的種內核型分化進行了考察和度量,結果表明除川百合核型類型為3A外,其余類群的核型均為3B型,28個百合類群的核型具有豐富的多樣性,主要表現在染色體的組成、隨體的數目和位置以及B染色體的有無與形態上。岳 玲等[47]對遼寧的4種野生百合的核型研究,得出除了山丹的核型為3A型,其余的有斑百合、朝鮮百合、垂花百合均為穩定的3B型。榮立蘋等[48]對原產于我國東北的卷丹、毛百合、朝鮮百合、大花百合、大花卷丹、有斑百合、山丹、垂花百合、東北百合和黃花渥丹6種3變種1變型野生百合進行了染色體核型分析,結果表明除毛百合屬于3A型,其他都屬于3B型。

綜合前人研究可以看出,某些分布廣泛的百合種在居群水平上存在一定核型類型、染色體相對長度、臂比和次縊痕數目的變化,表明核型分析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種內居群間的遺傳多樣性。

3.4 野生百合分子標記研究

自Rbob離體培養百合鱗莖成功以來,生物技術在百合上的應用已取得顯著的進展[49]。百合通常所采用的鱗莖繁殖技術,不僅繁殖率低,而且易受病蟲侵害,應用植物組織離體培養技術可有效地進行百合的快速繁殖和脫毒苗生產,從而促進了百合的商品化生產。在百合的傳統育種中,常存在受精前后障礙,影響育種效率,利用胚胎拯救技術可克服百合受精前后障礙,已成功獲得多個百合雜種,其中東方雜種系X亞洲雜種系雜交種的獲得是百合育種方面的重大突破。隨著分子生物學技術的發展,為百合的遺傳改良提供了嶄新的途徑。利用分子標記技術可進行百合的分類、遺傳圖譜構建和居群結構分析。正在起步的百合遺傳轉化研究進展也十分迅速,已進行了多種遺傳轉化方法的嘗試,其中通過基因槍法成功獲得了百合轉基因植株。隨著分子生物學的發展,分子標記技術得到了迅速發展。與傳統的形態標記相比,分子標記顯示其獨特的優越性[50]。但分子生物學技術在百合上的應用才剛剛起步,離實用化階段仍有一定的距離。

4 結語

總之,我國擁有豐富的野生百合種質資源,并且地理分布范圍廣泛、生境條件多樣,大量研究證明,野生百合具有許多切花百合所不具備的抗寒、抗病等優良性狀,是百合育種和品質改良的重要基因資源,也是園林花卉開發應用的重要資源。但我國對野生百合資源研究和利用還缺乏系統而深入的研究,國內雖然已經開展了一些研究工作,但由于研究材料、研究內容和研究條件等因素的限制,不能揭示我國野生百合種質特性的整體狀況,應進一步對野生百合進行充分的研究,掌握野生百合的抗逆特性,為野生百合種質資源的保護、種質創新和百合育種提供基礎依據。

5 參考文獻

[1] 張云,原雅玲,劉青林.百合的品種改良與生物技術研究進展[J].北京林業大學學報,2001,23(6):56-59.

[2] 龍雅宜,張金政,張蘭年.百合——球根花卉之王[M].北京:金盾出版社,1999:1-6.

[3] 趙祥云,陳新露,劉克峰,等.中國野生百合種質資源及其利用[C]//海峽兩岸花卉發展交流研討會論文精選.北京:農業出版社,1994:55-361.

[4] 趙祥云,陳新露,王玉棟,等.秦巴山區野生百合種質資源研究[J].西北農業大學學報,1990(16):80-84.

[5] 周睬.長白山百合屬植物野生資源及其開發利用[J].中國野生植物資源,2002,21(3):22-23.

[6] 許介眉.四川百合科新植物[J].植物分類學報,1985,23(2):232-235.

[7] 張定成.安徽百合科二新種[J].植物分類學報,1991,29(6):474-476.

[8] 祝正銀.峨眉山百合屬一新種[J].植物研究,1993,13(1):54-56.

[9] 梁松筠,張無休.豹子花屬的花粉形態研究兼論與百合屬的界限問題[J].植物分類學報,1985,22(6):405-417.

[10] 彭隆金,李福秀.百合屬一新種——文山百合[J].云南植物研究,1990(S3):33-34.

[11] 彭隆金.王心農.四川百合屬一新種[J].云南植物研究,1986,8(2):225-226.

[12] 彭隆金.云南百合一新種[J].云南植物研究.1984,6(2):189-191.

[13] 彭隆金.云南百合一新種——松葉百合[J].云南植物研究,1985,7(3):317-318.

[14] ZHAO X Y,CHEN X L,LI D M,et al.Resources and research situation of the genus Lilium in China[J].Acta Hort,1996(414):59-68.

[15] 查振道.百合引種栽培[J].林業科技通訊,1992(7):30-32.

[16] 張敩方,劉曉東,劉宏偉,等.毛百合繁殖的生物學研究(V):種子萌發的動態形態解剖[J].東北林業大學學報,1994,5(22):49-58.

[17] 張敩方,李國臣,于海濱,等.毛百合地理變異規律的研究[J].東北林業大學學報,1995,23(6):32-39.

[18] 楊利平,梁鳴,李濱勝,等.東北百合屬植物資源及栽培利用[J].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1996(2):60-66.

[19] 楊利平,宋滿珍,張晶.光照和溫度對百合屬6種植物種子萌發的影響[J].植物資源與環境學報,2000,9(4):14-18.

[20] 楊利平.細葉百合的生殖生態學研究[D].哈爾濱:東北林業大學,2002:23-25.

[21] 楊守志,劉玉豐,王秀艷.幾種野生百合的引種栽培[J].北方園藝,2003(3):31-32.

[22] 鄭國福.山丹及栽培[J].中國林副特產,1999,51(4):31-32.

[23] 周宗利.細葉百合的引種栽培[J].河南農業,1998(2):55-57.

[24] 王月霞.蘭州百合引種初報[J].江蘇農業科學,1995(2):52-53.

[25] 朱立,儲蓉,周艷,等.貴陽地區幾種百合引種栽培試驗研究[J].種子,2010,29(8):120-121.

[26] 張述景,智利紅,邱建偉,等.豫西南部山區野生百合引種栽培試驗[J].北方園藝,2009(12):178-180.

[27] 楊利平,劉桂芳,張彥妮.百合抗性品系的培育[J].東北林業大學學報,2003,31(6):33-35.

[28] CHENG W T.Populational studies on Formosan Lilium(Liliaceae).I.A cluster analysis of variants in L.longiflorum Thunb [J].Taiwania,1990,35(3):198-205.

[29] 張紹斌.云南淡黃花百合遺傳多樣性與進化研究[D].成都:四川大學,2002:53-54.

[30] 何顯靜,李標,周利杰,等.云南5種百合形態多樣性研究[J].黑龍江農業科學,2003(6):26-28.

[31] 賈琳,陸巧玲,虞泓.瀘定百合遵義居群與牟定居群的遺傳多樣性研究[J].云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25(S1):84-90.

[32] 王紅霞,王文鋒.岷江百合的形態多樣性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08,36(16):6762-6763.

[33] 向地英,張延龍,牛立新.秦巴山區及毗鄰地區野生百合的形態多樣性研究[J].武漢植物學研究,2005,23(4):385-388.

[34] 王欣,雷家軍,張麗娜,等.渥丹百合種內居群形態多樣性研究[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2007,38(6):796-800.

[35] 王紅霞,楊保勝.通江百合的形態變異式樣研究[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05,33(3):8-10.

[36] 王琦,雷家軍,鄭洋.細葉百合種內居群形態多樣性研究[J].江蘇農業科學,2009(2): 140-141.

[37] 李景奇,秦小平,王聚瀛,等.幾種百合的花粉形態研究[J].武漢植物學研究,1993,11(2):120-124.

[38] 曾小英,趙慶芳,汪會榮.百合品種的花粉形態研究[J].西北師范大學學報,2004,40(2):66-69.

[39] 張麗娜,雷家軍,韓凌,等.百合屬(Lilium)幾種植物花粉形態的觀察[J].西北農業學報,2006,15(6):174-178.

[40] 吳祝華,施季森,席夢利,等.百合種質資源花粉形態及親緣關系研究[J].浙江林學院學報,2007,24(4):406-412.

[41] 張延龍,張啟翔,謝松林.秦巴山及其毗鄰地區8種野生百合孢粉學研究[J].西北農業學報,2010,19(1):144-146.

[42] 李懋學,張贊平.作物染色體及其研究技術[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6:320-322.

[43] 虞泓,黃瑞復,魏蓉城.川百合種內核型多樣性研究[J].云南植物研究,1996,18(S8):1-3.

[44] 李標,虞泓.紫斑百合居群核型變異式樣[J].重慶郵電學院學報,2004,16(1):98-102.

[45] 王紅霞,張艷芬,楊保勝.百合屬植物核型變異式樣對比分析[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06,34(4):38-40.

[46] 向地英,張延龍,牛立新.秦巴山區及毗鄰地區野生百合的形態多樣性研究[J].武漢植物學研究,2005,23(4):385-388.

[47] 岳玲,雷家軍,王欣.遼寧的4種野生百合(Lilium,spp.)的核型研究[J].遼寧農業科學,2006(4):5-8.

[48] 榮立蘋,雷家軍,鄭洋,等.東北地區野生百合的核型研究[J].吉林農業大學學報,2009,31(12):711-716.

第2篇:百合花栽培技術方法范文

東方百合屬于單子葉植物亞綱百合科百合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性喜涼爽濕潤、光照充足的氣候,適當遮蔭、通風生長,生長適溫為8℃~25℃。要求土質疏松、低鹽分、保水排水性好。

沈陽地區夏季高溫炎熱、光照強烈,而冬季干燥寒冷、光照較弱,所以在傳統的自然條件下很難進行百合的周年生產和獲得高品質的切花,一般都需要進行設施栽培,如使用溫室、冷庫、加熱鍋爐等設施。由于東方百合的前期生根階段對高溫非常敏感,所以在沈陽地區應盡量避免在6~9月份種植,尤其是土壤栽培,土壤溫度高會嚴重影響百合切花質量。東方百合生產主要采用基質栽培或土壤栽培,而基質栽培又有箱式栽培和苗床栽培兩種。

一、前期栽培要點

1.種球解凍

沈陽地區種植的東方百合以使用進口荷蘭種球為主,也有南美地區阿根廷等國家供應的種球。進口國外種球一般是以箱裝低溫冷凍狀態運送的。種球到貨后應盡快在短時間內種植。冷凍種球種植前需緩慢解凍,一般是把箱蓋和塑料包裝袋打開放在10℃~15℃下進行,切忌放在太陽直射光下或高溫下。種球解凍后不能再冷凍,否則會造成凍害。如需暫時貯藏,則可放于0℃~2℃中最多兩周,或在2℃~5℃中最多一周,并打開包裝袋,防止箱內溫度迅速升高。高溫貯藏和貯藏較長時間會引起發芽,影響球根的品質。要注意包裝介質的濕潤,否則球根脫水變干會使百合花主莖變短和花蕾減少,很難生產出高品質的切花。

2.整地作畦

土壤先要翻耕細整,并將滴灌系統(滴管)安裝到位。然后作畦張網,畦寬度一般為1~1.2m,最好不要超過1.4m,否則不便于種植和采收等勞動作業。支撐網一般選用和畦等寬的金屬網或塑料網,網格通常為12~14cm邊長的方格。支撐網需要立柱固定,通常每隔2~3m立1個樁,樁可以是細鐵管,也可以是較粗的竹桿等,但要求有一定的長度,地面以上要求有80~100cm的高度,以便支撐網可以根據要求隨時向上提升。

3.栽植密度

種植密度隨品種、球根大小、季節和土壤類型等的不同而不同。一般冬季光照差或在溫度高的條件下,密度應該偏低,在黏重土壤中,如泥炭土壤中,植物生長快,所以也可以降低密度,一般規格16-18cm的索蚌、西伯利亞等品種每畝栽植18000-22000粒種球。

4.種球定植

要考慮工人的種植速度、當天的溫室環境、品種的安排以及使用的種植工具等因素。溫室要調整到遮蔭、適當通風以及比較濕潤的條件下。將解凍后的種球小心地從包裝袋取出,盡量不要弄傷根系,并盡快種到土壤中,防止因脫水造成種球品質下降。可使用小種植鏟來挖土植球,球種種入土壤中要有足夠的深度,一般球根上方土層厚度在冬季為6~8cm,在夏季為8~10cm,以利于以后莖根的生長。注意覆土埋保持土壤的疏松以利于根系的生長。種植完后可以使用適當的物質覆蓋土壤,如稻糠、稻草等,可以起到隔熱、保濕、防止土壤結構變差等作用。較好的方法是覆蓋一層2~3 cm厚濕潤的泥炭土,效果比較好。

二、環境控制和田間管理

1.水分管理

由于百合有莖根在上層土壤生長,所以上層土壤必須經常保持適當濕潤。種植后應該立即進行澆水,并要澆透,以便使土壤和種球能充分細密結合而有利于長根。一般檢查土壤濕度的方法是用手緊握一把土,如果能擠出一些水滴則表明濕度適當。田間管理過程中可以采用頂部噴灌和底部滴灌相結合的方式。一般在花苞能被看見以前使用頂部噴灌,一旦花苞展現后即可轉為底部滴灌。無論哪種灌溉系統,都要求能使水分布均勻。噴灌系統有利于均勻噴水,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相對濕度和降低溫度。此外,苗床要有良好的排水系統,這樣多余的水會很快排出。澆水量根據土壤類型、溫室氣候、栽培品種、植株生長狀況等來決定。東方百合的栽培溫度要求相對濕度要求在75%~85%之間。要防止相對濕度出現驟變,這可能會造成一些敏感品種出現葉燒。東方百合最容易發生葉燒現象,一般在花芽展現之前發生。癥狀為幼葉稍向內卷曲,然后在葉片上出現黃綠色到白色的小斑點,繼而葉片發生彎曲并開始腐爛,嚴重的情況下會造成幼芽和葉片凋落,植株生長幾乎停止。發生原因為溫室相對濕度變化劇烈、濕度大、缺乏通風,或是百合根系較差、土壤中含鹽量高等因素,可破壞植株吸水和蒸發之間的平衡關系,引起葉片細胞缺鈣。葉燒現象的防治方法:盡量避免溫室內溫度和相對濕度的劇烈變化,保持75%~85%的相對濕度;保持溫室空氣循環和通風,如使用循環風扇、底部加熱、適當開啟通風窗等措施。一旦出現爛葉爛芽等嚴重現象,需摘除清理這些部分。

此外,溫室環境潮濕且通風不暢會造成灰霉病,在葉、花、莖上都會產生黑裼色或灰色斑點。防治主要以環境調節為主,如保持植株干燥、適當通風、使用加熱系統等;也可用殺菌劑預防,如50%的苯來特、灰霉凈等藥物防治,每100m2施用5g噴施到植株上。

2.溫度管理

東方百合要求的溫度隨生長階段等的不同而不同。百合在前四周,溫度(包括地溫)要盡量低,以利于莖根的生長發育,最適溫度為12℃~13℃。溫度過低會延長生長期限,而溫度高于15℃會導致百合花質量的降低。在余下的生長期內,東方百合日常最適溫度為15℃~17℃,若低于15℃,可能導致落芽和黃葉,通常可以將夜間溫度控制在15℃~16℃,白天溫度控制在17℃~18℃,但要注意避免晝夜溫差過大。一般通過通風、遮蔭、加熱等措施來調控溫室溫度。

3.光照

充足的光照對于百合的生長是必需的。光照不足將造成植株生長不良并引起落芽、植株變弱、葉色變淺及瓶插壽命縮短等。尤其是在冬季光照不足情況下,從花芽長到1~2 cm階段到采收期間,花芽會變白并凋落。亞洲百合對落芽十分敏感,而東方百合對此不敏感。在夏季光照強烈的情況下,必須采用遮蔭措施,如在溫室溫室玻璃或薄膜上噴施一層遮光白粉,或使用遮陽網,東方百合需遮去70%的光照。日照長度影響百合的開花,在冬季短日照期間,人工延長日照長度可使一些東方百合品種提前開花上市。一般人工延長光照只適用于春天栽培的新鱗莖百合。從葉片完全展開到收獲的整個栽培期間,使用燈泡以20w/㎡每天補光至16h。

4.營養及施肥

百合通常在栽培期間可以不施肥,尤其是中栽培初期莖根尚未發育粗壯時,建議不要施肥,或只施用濃度很低的薄肥。但如果氮素不足而使葉色變淡和植株生長不夠粗壯,則可用滴灌系統或人工施用追肥。

三、百合基質栽培

較之土栽,基質栽培方式能大幅度提高東方百合切花的質量,更容易進行病蟲害控制,在栽培操作上更具靈活性,一年之中有更長時間可以進行栽培生產,所以基質栽培方式在東方百合生產上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目前華東地區很多大型的生產商都已采用了基質栽培的方法。

1.栽培基質

基質栽培要求有保水好且疏松的基質。一般可以使用80-90%的草炭土,以及10-20%左右的沙或無氟的珍珠巖加水混合。混合基質的pH值要求為5.5~6.5,泥炭一般為偏酸性,可以在基質中加碳酸鈣(石灰粉)來提高酸堿度,每立方米基質中加1kg碳酸鈣可以使pH值上升0.3~0.4。基質的EC值要求不高于1.5。主要方式是箱式栽培。

2.箱式栽培

通常使用百合栽培專用箱,其內徑長寬高為56cm×36cm×22cm,先在箱底鋪上1~2cm厚的基質,將球種植于上面,密度可按照表1進行折算,一般每箱種植9~12個球左右,之后再蓋上基質,使種球頂部上有8~10cm厚的基質。種完后澆足水,并放入冷藏室中生根,在冷藏室中箱子可以十字交太方式放置或垂直重疊放置(后者可以在上下兩箱之間倒扣一個箱子,以便幼芽有足夠的空間高度生長)冷藏室溫度可以從至-0.5℃~13℃之間不等。溫度低,生根慢,12℃~13℃是最佳的生根溫度。在冷藏室中生長2 4周后,當百合幼芽生出8~10cm的可見長度后,即可以移至溫室栽培。之后需盡快鋪設滴管、支撐網等,日常的環境控制管理可以參照土壤栽培方式。

四、采收及保鮮

1.東方百合要適時采收

一般5個花蕾以下的花枝必須至少有一個花蕾著色之后才能采收,5~10個花蕾的必須要有2個花蕾著色。除此之外還要根據運輸、市場、銷售等條件來綜合考慮采收標準,采收最好是直接剪下花枝而不是先拔出再剪切。

2.分級與成束

采收的百合如果不能立即分級與成束,應立即放進清水中,再放進冷庫。一般采收后,應直接按照花蕾數、花蕾大小、莖的長度和堅硬度以及葉子與花蕾是否畸形來進行分級。然后把百合捆綁成束,摘掉黃葉、傷葉和莖基部10cm的葉子。

3.儲藏

成束后,直接把百合插在清潔水中。如溫度較高,最好用預先冷卻的溫度在2~3℃的水。

當百合吸收了充分的水分時,它們可以干貯于冷藏室,但還是以儲藏在清潔的水中為宜。而且儲藏時間越短越好。注意,如果溫室溫度在30℃或更高時采收并且立即儲藏在2~3℃的冷藏室中,有些品種像皇族會在花瓣的出現褐色斑點。因此這種情況下,儲藏溫度至少要在5℃以上。

第3篇:百合花栽培技術方法范文

【關鍵詞】朱頂紅;品種;栽培方法;應用

朱頂紅(Hippeastrum vittaturn)屬石蒜科孤挺花屬多年生具鱗莖的草本觀賞植物,該屬具有50~60個種。主要有兩大分布中心:一個是在巴西東部,另一個是秘魯、玻利維亞和阿根廷的安第斯山脈中南部。原產南非好望角的孤挺花,于1633年傳入歐洲,現在世界各地均有栽植。園藝品種較多。1920年美國育出了珍貴的純白色品種,荷蘭和日本也在育種工作中取得了很大成績。

1 朱頂紅的分類與品種

朱頂紅品種較多,花色有粉紅、玫黃、黃、白色以及帶紅白條紋的復色品種。近年來,通過雜交育種等手段,培育出粉色,重瓣及迷你系列,大大豐富了朱頂紅的園藝栽培品種。

1.1 朱頂紅的種類

朱頂紅同屬植物有50~60種,常見的有孤挺花、紅花蓮、短筒孤挺花、網紋孤挺花等。朱頂紅的現代品種劃分為三大類:荷蘭品種、南非品種和南美品種三大類,一般花期在2~4月間。非洲品種的特點是:展葉與開花同時進行,而荷蘭品種是開花之后才展葉,非洲品種早秋就可以種植,圣誕節可以開花,花朵大而花葶短。

1.2 朱頂紅的栽培品種

朱頂紅的育種歷史已經有200多年,除了專業及商業目的育種外,業余的家庭育種也做了大量工作,培育出許多優良的朱頂紅栽培品種。美國、荷蘭和南非在朱頂紅新品種培育與種球的商品化生產領域做了大量工作。目前商業上栽培的朱頂紅園藝栽培品種大約有50個。

常見的栽培品種有‘紅獅’(‘Redlion’),花深紅色。‘大力神’(‘Hercules’),花橙紅色。‘賴洛納’(‘Rilna’),花淡橙紅色。‘通信衛星’(‘Telstar’),大花種,花鮮紅色。‘花之冠’(‘FIower Record’),花橙紅色,具白色寬縱條紋。‘索維里琴’(‘Souvereign’),花橙色。‘智慧女神’(‘M’Ine rva’),大花種,花紅色,具白色花心。

‘比科蒂’(‘Picotee’),花白色中透淡綠,邊緣紅色。最近,歐洲又推出適合盆栽的新品種,其中‘拉斯維加斯’(‘LasVegas’),為粉紅與白色雙色品種。

‘卡利默羅’(CaIimero),小花種,花鮮紅色。‘艾米戈’(‘Am‘tgo’),晚花種,花深紅色,被認為是最佳盆栽品種。‘納加諾’(‘Nagano’),花橙紅色,具雪白花心。

1.3 荷蘭主要品種介紹

1.3.1 大花型朱頂紅品種

大花型朱頂紅是朱頂紅家族中最受歡迎的品種。從鮮艷奪目的紅色、活潑跳躍的橙色,純白素雅的白色到繽紛喜慶的條紋花色,為家居庭院帶來富有生命力的色彩。品種特點:平均株高可達50cm,花朵較大,花徑都在32~34cm之間,每個鱗莖可抽生2~3個花葶,每個花葶上可開4~6朵花,花期長達6~8周。

1.3.2 重瓣花朱頂紅品種

重瓣朱頂紅是在大花朱頂紅的基礎上培育而成的,在花徑大小、花葶高度上與大花朱頂紅沒有區別,只是花為重瓣花。品種較少。

1.3.3 迷你朱頂紅栽培品種:

迷你朱頂紅品種多為原有大花品種的栽培變種,目前種類較少,多處于實驗改良階段,用于滿足部分特殊需求群體的需要,沒有大量用于商品交易。迷你朱頂紅的花徑較小,在20~25cm之間,株高30~40cm之間,葉片狹長,花葶較細。

1.3.4 稀有朱頂紅栽培品種

同迷你朱頂紅一樣,稀有品種多是通過遺傳變異,雜交等手段,通過多代篩選培育出來的在花形,色彩,香味等具有特殊觀賞特性的園藝品種。

2 頂紅栽培繁殖技術

2.1朱頂紅對環境的要求

朱頂紅喜溫暖、濕潤和陽光充足環境,要求夏季涼爽、冬季溫暖,最適宜溫度在20~25℃。溫度超過25℃,莖葉生長旺盛,妨礙休眠,會直接影響翌年正常開花。光照對朱頂紅的生長與開花也有一定影響,夏季避免強光長時間直射,冬季栽培需充足陽光。土壤要求疏松、肥沃的砂質壤土,pH在5.5~6.5,切忌積水,在生長期及開花前后要注意肥水管理,保證植株正常生理代謝。

2.1.1 土壤

朱頂紅培養土以及基質材料的選擇不僅要考慮到朱頂紅栽培生理特性的需要,還要考慮到經濟方面的因素。因此,在選擇基質時,應考慮以下幾個方面①大量存在;②價格便宜;③質地均一,變化小,④不舍對植物有害的物質和鹽類,或在允許范圍內;⑤不含有害生物,包括微生物、雜草、昆蟲;⑥顆粒構造相對穩定,很少變化;⑦容易操作和運輸。

在朱頂紅切花生產中。主要采取畦栽方式,苗床用土壤要求疏松、肥沃的砂質壤土,基質為微酸性,pH值為6.0~6.8,切忌積水。朱頂紅對大量營養元素及微量元素需求較大,可以按照要求在土壤中拌施有機肥料。

在朱頂紅盆花生產中,基質本身是商品的一部分,它必須是安全、衛生、美觀、并便于養護管理的。所選基質最好是富含有機質的沙質壤土。配比是1份腐殖葉、1份壤土、1份粗沙:或是2份壤土。1份珍珠巖、1份腐熟的廄肥。

對于球根花卉來說,土壤及介質的消毒十分重要,一般分為蒸汽滅菌和化學消毒。

1)蒸汽滅菌法是一種應用廣泛且效果最好的一種土壤消毒方式,幾乎可以殺死所有的細菌、真菌、線蟲、蟲以及雜草等,但缺點是成本太高。具體操作是,在欲消毒的土壤中埋八帶孔的管子,管壁上每30 cm有一個氣孔(直徑0.6cm)。管埋深度距土表30~40cm,然后用塑料膜或者帆布在土壤表面蓋嚴,再通入蒸汽使土溫保持在70~80℃/h。注意溫度不要太高,否則會使土壤有機質分解,使可溶性鹽含量過高而造成鹽害,也會使某些有害物產生。蒸汽滅菌后,待2-3天土溫下降后即可進行種植。

2)化學消毒是指用化學藥劑(三氯硝基甲烷、甲基溴化物、福爾馬林、多菌靈等)與表層土壤混勻或撒在土壤表面,然后用塑料膜密閉,5-7天后除去薄膜,經過2~3周后帶藥味散盡方可使用。

2.1.2 光照與溫度

2.1.2.1 光照

朱頂紅屬中日、喜陽性球根花卉,所以最好保證在日照充足的環境條件下進行栽培。如果無法滿足該條件,可在栽種時進行人工補光。生長發育期間要求較好的光照。在光照較弱、通風良好的環 境也能生長,但長勢稍差,鱗莖相對不夠充實,花量也少。光照情況同樣影響著花芽分化,成齡球花芽形成在秋冬休眠之際,秋季光照好,花多,反之則少或根本無花。8~10月,朱頂紅對光照要求比其他時間更重要,此時正是花芽營養積累的時間。除光照外,還需增加追肥次數及追肥量。

朱頂紅在花芽即將形成前光照不能低于8h。因為營養面積的大小(葉片總面積)影響花朵數量的多少,營養面積越大,翌年開花數越多,反之則少。

2.1.2.2 溫度

朱頂紅喜歡溫暖的環境,生長最適溫度為18~24℃,12℃以下,36℃以上長勢緩慢或停止生長。各時期應控制的溫度范圍8~12℃條件下花芽分化:鱗莖儲存溫度應在8~15℃的干燥條件下;促成栽培時鱗莖萌芽溫度不低于12℃,18-20℃萌動加快:栽培溫度夜間不低于8℃,白天不低于20℃。秋季在自然氣溫逐漸降溫時,鱗莖可耐1~2℃的低溫,但白天需不低于15℃,所以在冬季需要依靠加溫設備進行溫度控制。然而,一旦花朵綻開,則需要比較涼爽的氣溫以延長花期,一般最適溫度在18℃。

圖6為朱頂紅溫室中的加溫設備。在冬季,需要通過人工調節溫度以保證溫室內的環境適宜生產。加溫設備是通過燃氣(油)鍋爐將水溫升至70~90℃,然后經配管和室內散熱器自然放熱,達到增溫的目的。由于水熱容量大,熱穩定性好,目前荷蘭的大型溫室主要采用這種采暖方式。為了回收鍋爐煙氣余熱,荷蘭溫室鍋爐的煙筒普遍還裝有余熱回收系統,使煙氣溫度由200℃左右降低到35-40℃,熱回收效率可達80%以上,大大節約了能源和運行成本。

2.1.3 肥料

朱頂紅對大量營養元素及微量元素需求較大,施肥決定朱頂紅花朵和葉片的大小和質量。選用可溶性的或液體肥料都可以,常用肥料有兩大類:即有機肥和無機肥。有機肥常稱為農家肥,無機肥常稱為化學肥,朱頂紅設施生產中一般選用無機肥料,氮肥、鉀肥等。

一般在日常生產中可以將肥料按要求計算使用量并溶解后,置于肥料桶中,如果遇到化學性質不穩定的肥料,可以分別裝入不同的桶中,避免產生沉淀,最后通過灌溉系統進行自動噴灌施肥。使用肥料的時間一般間隔5―6周,并且要嚴格控制氮肥的施用量,因為氮肥容易造成營養生長過旺而影響開花。第一次施肥的時間是鱗莖開始生長時,第二次施肥的時間是花莖長到6-8cm高時,第三次施肥是在開花后并除去殘花和花葶后。

2.1.4 水分

水分是植物生長發育的主要成分,水分管理是繁殖、栽培成敗的關鍵。植株所需要的水分主要來自土壤、朱頂紅屬肉質根系,又有膨大的鱗莖和寬大的葉片,根莖葉內儲存大量水分,其水分含量可達80%,有一定的耐旱性,所以澆水不宜太多。栽植以后,要澆透水,之后只要保持土壤濕潤即可,每周澆水一次就可以滿足朱頂紅的生產需要。

依靠溫室分區管理系統,每一個溫室區域都有相對應的編號,在灌溉時只需要依據位置,找到相對應的編號,對開始時間,噴灌時間,流量等進行設置。

2.2 荷蘭朱頂紅栽培技術

荷蘭的花卉業享有盛譽,每年鮮切花、花卉球莖、觀賞植物的出口總值達60億美元,其中鮮切花為35億美元,占國際花卉貿易的60%,歐洲市場的70%。之所以可以取得這樣的成就,不僅在于具備現代化的栽培設施,便捷的配套設施服務,更在于其通過多年經驗總結,從而得出的高效管理模式,以及先進的栽培繁殖方法,這對于我國未來園藝生產都有極大的借鑒價值。

2.2.1 荷蘭園藝產業現狀

在荷蘭,盡管花卉和觀賞植物栽培僅占全國園藝種植面積的4%左右,但玻璃溫室袍卉種植的面積極大。每年花卉產業可創造50億歐元的價值,約占荷蘭園藝總產值的一半。目前,荷蘭生產的花卉至少有70%用于出口,其花卉插條和種苗遍及世界所有花卉生產國家,并且成為世界花卉交易中心和花卉生產原材料中心。縱觀荷蘭花卉產業的特點,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2.2.1.1 現代化

盡管荷蘭的花卉和觀賞植物多由家庭農場生產,但生產規模很大,特別是生產花卉的玻璃溫室,用以保證作物不受外界天氣影響,并有可能對氣候進行控制。這些玻璃溫室的現代化程度,不僅使氣候和光照因素達到最合理的組合,還可實現供熱和冷卻系統、灌溉系統和氣候控制系統自動工作。花卉生產的廣泛專業化使生產過程中的很多方面實行機械化。溫室內部運輸和切花加工在很大程度上已由計算機控制,實行機械操作。

2.2.1.2 專業化

荷蘭的花卉和觀賞植物多由家庭農場生產,農場起主導作用。一般說來,種植者自己并不直接銷售他們的產品,他們都參加這家或那家花卉拍賣市場,并成為成員。這就使種植者完全解脫出來,集中精力從事生產。這種專業化的生產。細化到專業種植某一種作物或是某一種作物的一個品種。這種專業化生產使生產達到最大優化,個性品種、技術也得到不斷的發展。而另一方面,專業的原始材料及育種公司、玻璃溫室公司、運輸公司、栽培用土公司,為這些農場主提供非常個性化的服務。

2.2.1.3 市場化

每天都有成噸的鮮花和觀賞植物從亞洲、非洲和南美洲運往荷蘭的拍賣市場,而由荷蘭本地出產的花卉和各種觀賞植物也是通過拍賣市場,發往世界各地。也就是說世界園藝產品有很大一部分是經荷蘭的花卉拍賣市場才到達消費者手中。良好的市場機制和銷售體系,墊定了荷蘭作為世界園藝交易、中轉的樞紐地位,并使荷蘭花卉業在國際花卉市場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2.2.2 朱頂紅溫室切花生產

在荷蘭,朱頂紅切花生產主要以日光溫室栽培為主,露地栽培從播種至開花上市需要三年左右,而用日光溫室栽培,可提前開花上市1年,獲得較好效益。下面將以荷蘭BerbeeAmawrylis cultures園藝公司的切花生產流程為例,介紹朱頂紅溫室栽培生產技術。

Berb6e Amaryils cultures園藝公司屬于家族式企業,一直從事朱頂紅切花生產,已有30年歷史,并在南非設有生產基地。目前該公司種植有40多個朱頂紅品種,同時進行相關育種研究,擁有多種自主選育的優良品種,是集生產與研發一體的花卉企業,產品主要銷往歐盟及日本、俄羅斯等國。

朱頂紅屬于多年生基本植物,每一個種球都可以連續生產5~8年。因此,為確保第二年的開花品質,在種植前需要對種球做一系列處理。

露地栽培的朱頂紅,夏秋季節開花,10月停止生長,停止施肥和澆水,霜后地上部分枯萎。但是在荷蘭,朱頂紅切花的主要供應季節在圣誕期間,因此,在商品生產上常用促成栽培,采用低溫12.5℃預處理4周,在土壤溫度22℃、室溫17~19℃的條件下,栽植后5~11周開花,使其可以在11~12月份上市。

起球時可以將多年生種球根部著生的子球剝下,分開儲存,用于子球繁殖。注意在起球及子球分離過程中,切忌將不同品種的鱗莖混雜,否則會在栽種時造成品種差異,給采收過程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2.2.2.2 分級

為了保證日后同畦栽種出朱頂紅的品質均一,因此在起球后需要將同一品種的種球依球莖大小進行分級,然后將同樣級別的種球放置在一起,繼續進行其他流程操作。

2.2.2.3 種球加熱處理

在英語中,此步驟名為“Cookirig”,描述得十分形象,其實就是將種球整箱放置于一個大型的容器中,注入熱水,使其水溫保持在46.5±4℃,將種球“煮”2 h。在水溫46.5℃時可以殺死絕大多數病蟲害,而又不會傷害鱗莖的正常生理活動,因此將水溫設定在這一溫度,用于確保切花品質。處理后的種球需要晾曬一段時間,然后進入下一步驟。

2.2.2.4 冷藏處理

將經過高溫蒸煮后的種球隨后將被放置入冷庫中,將溫度控制在12.5℃,低溫處理4周,以促進花芽分化,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通風,保證種球干燥。

2.2.2.5 種植

畦床選擇。選擇地勢高、土質肥沃、松軟的沙壤土,pH7.5~8,并施足含腐殖質較高的有機肥料。在栽植前土壤需經過蒸汽滅菌,殺死所有的細菌、真菌、線蟲以及雜草等。蒸汽滅菌后,待2~3天土溫下降后可進行種植。

為了保證載植的整齊度,首先要在苗床的表面鋪上金屬網,依據所栽植的種球大小,在每個網格內種植一定數量的種球。栽植時,開鋤定植溝,溝中填利用入10cm厚的疏松肥沃的腐殖土,將種球植入溝內,蓋薄土,使鱗莖上部露出土面1/4-1/3,栽后再蓋1層木屑,以提高地溫,加速生根。生長期要隨葉片的生長不斷增施肥料,每15~20d施1次0.3%磷酸二氯鉀肥液。花后結合澆水,適當追肥,利于營養葉的生長與鱗莖的發育,但澆水不要太勤,保持土壤濕潤為宜。

2.2.2.6 采收在22℃的溫度條件下栽植,依照不同品種的特性,最早的約5周左右即可開花上市,稱為“年宵花”。分期分批栽植,便能分期分批開花上市。

采收時,平剪花莖基部,在花營含苞待放前1~2天采收,放置時要注意不要損傷花苞,否則會影響正常開放。采收后進行包裝、保鮮。切花放入包裝盒中封好,交給專業的物流公司,送往鮮花拍賣市場拍賣。

2.2.3 朱頂紅溫室盆花生產

朱頂紅盆栽要選2-3年生的大球,種前先剝下球邊的子球,然后依據球莖大小進行分級,栽種時要淺植,1個種球植1盆。選用疏松、肥沃的微酸性腐葉土或泥炭土,并加一些骨粉或過磷酸鈣作基肥。使球的1/3~1/2居于土面上,上盆后澆水1次,使盆土略微潮濕即可,待發出新葉后再澆水,每半月施液肥1次。周徑24~26cm的開花鱗莖需用12cm盆,商品栽培也用18~20cm盆,栽植3個鱗莖。

與切花生產不同,盆栽朱頂紅不受季節限制,可周年向市場供應。荷蘭朱頂紅盆花生產企業的工作流程為:將多年生的種球從苗床起出,進行分級操作后,利用栽種機,自動將種球栽種到容器內,然后通過傳送裝置運往溫室,進行噴灌澆水,培育一段時間,長出花苞后便可送往上市。

2.3 朱頂紅繁殖技術

朱頂紅屬石蒜科孤挺花屬,多年生具鱗莖的草本觀賞植物,可自花授粉,但結實率較低,一般采用人工授粉方法獲取種子。在生產中也可進行分株繁殖法,將多年生鱗莖根部著生的子球剝下進行培育,2~3年后即可開花。如果要在短時間內進行品種快繁,可以利用鱗片扦插繁殖的方式。

2.3.1 種子繁殖

荷蘭朱頂紅采用人工授粉較易結實。花后蒴果50~60天即可成熟,每個果有種子100粒左右,宜在果皮轉黃后采收,采收后經3―5天后熟期,再剝出種子,種子不宜暴曬與貯藏,要隨即播種,在18~20℃的條件下約10天發芽。播種苗床冬季應加保溫措施,使小苗不落葉,至翌春4月種苗可達4~6片葉,同時鱗莖周徑可達3~9cm。播種繁殖易產生新的變異植株,后代分離,從而獲得新品種。

2.3.2 分球繁殖

3~4月,將母球周圍的子球剝下,另行栽種,一般3~4年生母球僅有1―2個子球,子球培養2年后才能開花。

2.3.3 鱗片扦插繁殖

若需大量繁殖,還可采取人工分球法,即鱗片扦插繁殖。選用周徑25cm以上的成熟種球縱切8~16等份(依據球莖大小決定),然后再將每1份的內外層鱗片(各部分帶鱗莖盤組織)分割2半,各具鱗片3~4層,分割定植后,在切口的葉脈部位會長出不定芽,一只大球約能生產小球40個左右。一般外層鱗片小球產生率比內層鱗片高,小球生成的多少與品種有關。在分割過程中防止腐爛、促進愈傷組織盡快形成是成敗的關鍵。因此,切割前應將種球清洗,然后用1 000倍稀釋的升汞液浸泡30min或用多菌靈稀釋液消毒,使用的刀具也要用酒精消毒,切后分層放置在苔蘚或木屑中,基質一定要用水浸透,并保持25~30℃。經8周左右的愈傷處理,插入插床,只露鱗片尖。分割鱗莖可在2~7月份進行,以7月份效果較佳”。

2.4 病蟲害防治

荷蘭朱頂紅主要病喜有病毒病、斑點病、細菌性軟腐病和線蟲病。生產中可采用輪作換茬,及時清除病株、病葉和種球,土壤蒸汽滅菌,種球高溫滅菌,并注意通風、透光、降低濕度等措施。

斑點危害葉、花、花葶和鱗莖,發生圓形或紡錘形赤褐色斑點,尤以秋季發病多。應摘除病葉;栽植前鱗莖用0.5%福爾馬林溶液浸2h,春季定期噴灑等量式波爾多液。病毒病致使朱頂紅根、葉腐爛,可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700倍液噴灑。線蟲主要從葉片和花莖上的氣孔侵入。侵入后引起葉和莖花發病,并逐步向鱗莖方向蔓延。鱗莖需用43℃溫水加人0.5%福爾馬林浸3~4h,達到防治效果。蟲害有紅蜘蛛危害,可用40%三氯殺螨醇乳油1 000倍液噴殺。1410

3 朱頂紅應用

荷蘭朱頂紅花朵碩大,花色多而美麗,株叢低矮,花葉繁茂,可置于花叢或栽植在假山石旁或巖石園中,是花境中的優良材料。盆花、切花既可作室內、庭院觀賞,又可作禮品花卉。經濟價值較高,具有廣闊的開發前景。

3.1 盆栽用于室內裝飾

朱頂紅葉叢濃綠,花大色艷,婀娜多姿,適宜盆栽,可作居室裝飾,也可用于布置會議室、會場、主席臺等。

3.2 切花用于室內裝飾

朱頂紅花色多樣,朝陽開放,顯得格外艷麗悅耳,搖曳生姿。花枝長,可結合不同需要制作花藝作品,花形似百合而更勝百合,而且多為紅色品種,比百合花更為嬌艷,也符合重要節日裝點,烘托喜慶氛圍的作用。在瓶插時可在水中加入保鮮液,延長花期,一般觀賞期可達一周以上。

3.3 配置花壇

朱頂紅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有肥大的球狀鱗莖,花枝挺拔,花色艷麗,十分適合造園布景。可配置庭院及公共場所的花壇等,不僅可以被作為單獨的園林觀賞植物,還可以和其他植物群植在一起,作為多年生花境的一部分或是配置在灌木花境的前面,都能起到絕好的觀花效果。

【參考文獻】

[1] 陳俊愉主編中國花經[M],上海文化出版社,1990.

[2]龐長民,張瑩,楊玉秀等,四季流行花卉[M],西安:陜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63-65.

[3]武厥彬盆栽朱頂紅的多次開花技術[J]花卉,2004(5):27.

[4]崔加坤,張進,劉洪文等,球根花卉荷蘭朱頂紅的特征特性與栽培技術[J],特種經濟動物與植物,2005(6):26.

[5]原雅玲,趙錦麗,張儉,多花水仙的快速繁殖[J],植物引種馴化集刊,1997(11):156―160.

[6]張克中,雜種朱頂紅鱗片扦插繁殖技術研究[J],北京農學院學報,2001,16 (4):37-41.

[7]徐振華,錢金娥,張鴻景等洙頂紅種子育苗技術[J]河北林業科技,1996(6):27-28

[8]曹榮祥,高年春,張曉燕等進口朱頂紅種子繁殖及栽培技術研究[J],江蘇農業科學,2006(6):273-274,’

[9]]張松,達克東等,朱頂紅離體培養快速繁殖體系及胚狀體發生[J],園藝學報,2002,29(3):285―287.

相關文章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一品亚洲二区在线播放| 国内精品一卡2卡3卡4卡三卡|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天堂久久| 美女教师一级毛片| 国产精品欧美亚洲韩国日本久久|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码一区| 欧美性狂猛xxxxxbbbbb| 啊灬啊别停灬用力啊岳| 久久久久久久无码高潮| 水蜜桃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一级片在线| 永久免费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性高湖久久久久久久久aaaaa| 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乱码DVD | 快穿之性色无边(高h)| 亚洲va欧美va| 特级欧美老少乱配|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乱码在线观看| 尤物yw午夜国产精品视频| 好男人社区视频| 久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怡红院免费全部视频| 免费观看国产网址你懂的| 趴在墙上揉捏翘臀求饶h| 国产精品免费看香蕉| a毛片免费全部播放完整成| 拔擦拔擦8x华人免费久久| 二级毛片免费观看全程| 波多野结衣在线女教师|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 | 无码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区日韩一区欧美一区a |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 五月婷婷在线免费观看|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麻豆| 三级在线看中文字幕完整版| 日本电影在线观看免费影院|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欧美黑人巨大xxxxx视频| 免费看h片的网站| 美女高清特黄a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