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農產品基本面分析范文

農產品基本面分析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農產品基本面分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農產品基本面分析

第1篇:農產品基本面分析范文

一、國際大宗農產品價格金融化機理分析

金融化是指在國內外市場中,金融市場、金融機構及金融精英對經濟運行和經濟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不斷提升的過程。大宗商品本身不是復雜的金融產品,只因可在期貨市場中交易,越來越受到金融界的關注而形成 “金融化”。最早實現金融化的是黃金,其次是石油、有色金屬等戰略物資,這些戰略物資商品屬性越來越淡化,金融屬性越來越強。大宗農產品 ( 如糧食、棉花、小麥、玉米、大豆、大米) 可儲藏和保存、長時間不變質,品質易劃分,質量可評價,市場需求較大,且價格易受市場供求影響,從而可作為資產進行投資,設計為期貨、期權等金融工具交易,成為資本逐利的投資品。大宗農產品成為投資品,實現了從商品屬性向商品屬性和金融屬性并重的轉換,這個過程實際上就是金融化的過程。大宗農產品能否金融化,其必要條件是能在流通交易投資過程中產生收益,在人群、地域以及期限上能進行再配置;充分條件是具備流動的充分性和安全性。商品未實現金融化以前,其價格由供求決定,而不體現金融價值; 商品實現金融化后,其價格不再由傳統供求基本面決定,而主要受投機需求影響。

二、國際大宗農產品價格金融化市場內部推動因素

21 世紀以來,國際金融資本市場發展迅猛,貨幣市場、外匯市場、期貨市場、衍生品市場對大宗農產品市場的青睞越來越高,與之構成復雜金融體系,并使大宗農產品金融化趨勢增強,作為 “白金”已經成為繼黃金、黑金 ( 石油)等泛貨幣化的新價值符號。

( 一) 期貨市場

由于農產品生產具有不可預測性,未來價格不確定性使得生產者和消費者在現貨市場上交易存在風險。大量農民和農場主越來越青睞“遠期合約”,通過遠期合約,生產者和最終用戶約定在未來一定時間,以協定價格買賣一定數量的農產品。遠期合約保證農民在收割季節以合約價格銷售,又確保加工企業和貿易商以協定價格購買農產品。同時,為了克服不可預見的價格變化,轉移風險,農民、貿易商和加工企業開始在期貨市場上進行對沖,從而農產品生產者和最終用戶成為套期保值者。國際最重要的農產品期貨交易所在芝加哥、紐約、堪薩斯州和倫敦。2002 年后,非傳統投機者 ( 包括對沖基金、養老基金、大型投資銀行和其他機構投資者) 大量進入大宗農產品衍生品市場,買賣各種農產品合約。他們只單純進行投機運作,追求高回報。大量金融巨頭涉及衍生品市場,如美國銀行、匯豐銀行、德意志銀行、花旗銀行、高盛、摩根士丹利和 JP 摩根,這使得農產品衍生市場中的投機行為更加盛行。2011 年 1 月 10 日至 1 月 14日,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玉米期貨合約收盤價周平均每噸為 247 美元,與 2010 年同期相比,價格漲幅高達 61%。

( 二) 指數基金

指數基金是以指數成分股為投資對象的基金,欲使投資組合變動趨勢與指數相一致,取得與指數同步的收益率。當市場指數價格上升時,只要持有指數基金就可以獲得收益,因而指數投資在期貨市場上一般只做多頭。與套期保值者和傳統投機者不同,指數基金投資者對大宗農產品價格并不敏感,不再考慮農產品市場的供需基本面,他們完全按照證券交易所指數的趨勢進行投資,較低的交易成本促使投機行為盛行。近年來指數基金發展十分迅猛,在資源投機交易中,指數基金投資的大宗商品多達 20 多個,包括石油、金屬 ( 礦石) 和農產品,其中農產品投資約占指數投機基金的 20% 左右。雷曼兄弟投資銀行 2008 年的研究表明,2003年 1 月至 2008 年 3 月,大量指數基金流入期貨市場,投機量從 13億美元上升到 260 億美元,增加了1900% ,國際農產品價格恰好也從2003 年上升,與指數基金保持了同步效應。

( 三) 對沖基金

對沖基金在國際大宗農產品期貨市場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相比其他基金,對沖資金在農產品交易數量上無限制,往往持有投機性多頭和空頭,可以自由進入,以便在農產品期貨價格上升或下降中獲利。美國政府曾一度限制金融基金在商品期貨交易所進行投機。自2000 年,商品期貨管理委員會通過法案豁免場外交易監管和控制后,大量投機者加入投機市場,特別是 2008 年金融危機后,新進入者 ( 如高盛、摩根大通、德意志銀行、養老基金、加利福尼亞州教師退休金和對沖基金) 通過 “掉期”進行交易。一位可可零售巨頭曾指出,大量銀行機構已經脫離了其作為金融服務經濟與信用中介的職能,大舉進行對沖交易,導致企業貸款減少,金融市場更加不穩定。

三、國際大宗農產品價格金融化外部市場推動因素

在國際大宗農產品市場中,國際供求基本面、國際大宗商品金融屬性的聯動、全球貨幣流動性增強、國際糧商巨頭的投機炒作、國際金融資本逐利的原動性等是國際大宗農產品金融化的催化劑。

( 一) 國際大宗農產品供求趨緊

供求趨緊是國際大宗農產品金融化的基礎。從供給看,自然災害因素是全球大宗農產品上漲的直接原因,如俄羅斯大火,澳大利亞、巴西的洪水和颶風,美國嚴寒等嚴重影響了農作物的產量,其中俄羅斯大火導致了國內農作物同比減產37% 。從需求看,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人口增加導致農產品需求增加。據估計,到2050 年全球人口約為 90 億,食品需求將增加 70%~ 100% ,無疑這是農產品價格上漲的一個巨大需求壓力。隨著石油價格不斷攀升,以玉米為原料生產生物燃料變得有利可圖,燃料工業用糧需求大幅度增長,作為全球最大的玉米出口國,美國將其產出玉米的三分之一用來生產生物質能源,生物質能源的生產使得本身不足的國際糧食顯得更加珍貴。從全球庫存方面看,據 FAO 統計,自 20 世紀90 年代中期以來,全球大宗農產品庫存量與當年消耗量的比率持續下降,總庫存水平一直在下降。2011 年全球庫存水平僅夠 47 天消費,為 1974 年 來 歷 史 上 最 低 庫存量。

( 二) 國際大宗商品金融屬性的聯動

黃金、石油、有色金屬、大宗農產品的商品屬性逐漸淡化,金融化增強。作為工業基礎原料,大宗商品價格的持續攀升引發和推動全球范圍內的長期通貨膨脹。石油是大宗商品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石油價格的上漲增加了全球經濟復蘇的壓力,增加了全球經濟的脆弱性,也給全球經濟留下了再度陷入危機的隱患。事實上,大宗商品間聯動漲價效應明顯。能源、資源和農產品之間存在價格聯動機制,原油價格上漲往往能夠帶動煤炭、天然氣以及有色金屬等資源性產品漲價,帶動生物質能源的需求擴大,抬高玉米等大宗農產品價格。

( 三) 全球貨幣流動性增強

全球流動性充裕是大宗農產品金融化的重要影響因素。全球金融危機爆發至 2010 年 10 月,美聯儲資產負債總規模由 2007 年 6 月的8993 億美元增加到 23131 億美元,兩年多時間增加了 257%。而英國央行資產規模增加了 100%,歐洲央行和瑞士央行也增加了 30% 以上。以 M2 口徑衡量,2000 年,發達國家 M2 僅為 4. 5 萬億美元,2008 年 卻 上 升 到 9 萬 億 美 元,2010 年又升至 10 萬億美元。 目前,全球主要經濟體經濟已經逐步企穩,發達國家維持寬松貨幣政策促進經濟復蘇,該信號無疑對大宗農產品市場具有導向性影響,需求呈現回升態勢,價格總體運行在上升通道。

( 四) 國際糧商巨頭的投機炒作

國際糧商巨頭是國際大宗農產品金融化的主要操縱者。在 WTO的框架體系內,世界大宗農產品80% 的交易量被擁有百年歷史的四大跨國糧商 “ABCD”所控制,即美國 ADM、美國邦吉 ( Bunge) 、美國嘉吉 ( Cargill) 和法國路易•達孚 ( Louis Dreyfus) ,這四大跨國糧商通常被稱為國際大宗農產品市場的 “幕后之手”。四大跨國糧商憑借其資本與經驗優勢,已完成對上游研發、種子、原料、期貨,中游生產加工、品牌和下游營銷渠道與供應的絕對控制權。ABCD 四大糧商利用芝加哥期貨交 易 所( CBOT) 做交易平臺,利用美國農業部掌控的全球農業信息話語權,利用美元金融化作為操作工具。在銷售渠道上,利用沃爾瑪、家樂福、麥德龍做 “軍事據點”。在研發技術上,ABCD 借助雄厚的資金、先進的技術,搜集各國農產品基因和專利,在此基礎上,不斷研發新的專利,引領全球大宗農產品研發的新潮流。同時,四大糧商充分利用全球大宗農產品定價中心的芝加哥期貨交易所進行套期保值業務,四大糧商每年成交的農產品期貨合約金額約為 14 萬億美元。

( 五) 國際金融資本逐利的原動性

全球金融危機后,金融資本正從房地產和復雜衍生品投機中逃出,轉向大宗農產品。在國際資本市場上,國際食品巨頭利用金融衍生品對沖風險,大量炒作大宗農產品期貨甚至囤積現貨,從而規避大宗農產品價格上漲給下游企業帶來的損失。隨著大型金融集團進入國際食品的全產業鏈,更加凸顯了大宗農產品的 “金融屬性”,國際金融資本對大宗農產品定價權的控制力越來越強。當前,在國際大宗商品市場上,無論是石油、鐵礦石,還是大宗農產品,從短期和中期來說,其價格走勢都越來越脫離市場供需基本面。當大量的金融資本將大宗農產品作為逐利對象,大宗農產品期價波動就包含了人為操縱的因素,進而反作用于現貨價格,扭曲了真實的大宗農產品供求關系,增加了大宗農產品價格金融化。

四、中國應對國際大宗農產品價格金融化的政策選擇

通過上文分析,我們可以認識到,國際大宗農產品金融化在短時間內難以逆轉,作為占世界人口1 /5 的大國和大宗農產品金融市場不發達的國家,迫切需要抓住國際經濟格局調整機遇,借鑒國際經驗,在國家層面進行頂層設計,多角度構建我國大宗農產品安全體系,應對國際大宗農產品價格金融化。

( 一) 加強大宗農產品金融化頂層設計

國際金融綜合實力是一國在大宗商品國際話語權的體現。國際金融綜合實力的提升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長遠謀劃,制定明確目標,確定發展路徑。短時期內,我國政府、涉農企業應積極熟悉國際衍生品市場規則,加快參與大宗農產品國際金融市場的步伐; 中長期而言,則需要加快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進一步提升我國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地位,著力加快金融改革創新,擴大金融對內對外開放,提高金融服務水平,改善金融發展環境,維護金融安全與穩定,顯著提升我國配置全球資源的功能和服務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建立國際金融中心,以爭取在國際大宗農產品市場交易規則制定中有更多的話語權與影響力。

( 二) 統籌大宗農產品安全與金融安全

應對國際大宗農產品金融化的核心是保障我國的大宗農產品安全和金融安全。雖然在 2011 年創下 50年來的首次 “八連增”,中國的糧食總產量實現新的歷史紀錄,達 5.46億噸,但目前我國擁有糧食儲備只近2 億噸,庫存消費比超過 40%,高于國際公認 17% ~18% 的安全水平,對于一個擁有 13 億多人口的大國,大宗農產品的安全供給壓力依然巨大。我國應培育具備現代化、資本化、金融化的農產品龍頭企業,在農產品體系進行全局性的布點,提升農產品的掌控能力,由政府指導建立國內大宗農產品戰略儲備體系,才能保證國內大宗農產品穩定供應和平抑價格。建立相應套期保值基金,在國際期貨市場上尋找合適的買入機會,隨時補充國內戰略儲備,保障供應,防范價格上漲的風險。因此,中國應該建立大宗農產品產業發展專項基金、成立農產品投資和儲備銀行,推進農產品貿易融資,大力發展農產品期貨、期權市場,加強國際金融合作。中國本土金融機構應介入大宗農產品金融交易,減少中間環節,降低大宗農產品需求和金融交易信息泄露的風險,增強中國在國際大宗農產品市場的金融安全和定價權。

( 三) 加強國際合作、降低金融杠桿

國際大宗農產品的過度金融化,金融杠桿率的提高,產品設計日益復雜,監管能力的滯后不僅給市場本身帶來了巨大風險,也對國際金融體系構成了潛在沖擊。經過全球糧食金融危機,世界各國都意識到大宗農產品衍生品金融市場存在著巨大風險,紛紛醞釀更為嚴格的監管,中國應積極參與 FAO、IFAD、IMF、 OECD、 UNCTAD、 WEP 和WTO 等國際組織對大宗農產品國際價格風險的管理,從國際監管角度降低和限制該類交易的杠桿率和過度衍生化,降低其對金融體系的沖擊能力。積極參與大宗農產品在技術、管理上的轉讓合作,強化與南美在玉米、大豆貿易的伙伴關系,積極組織涉農企業在非洲進行投資,加大對非洲國家在大宗農產品生產上的技術和基礎設施建設援助,增加大宗農產品供給,以共同應對國際大宗農產品金融化的風險。

( 四) 充分利用和規范期貨市場交易

期貨市場在農產品交易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有助于規避大宗農產品在購買和交割上的不確定風險。國際期貨市場有成熟的交易、對沖和風險規避機制,已經被國際農產品貿易商、加工企業、生產農戶用來規避風險。芝加哥期貨交易所成為世界農產品貿易的定價中心及風險控制中心,其價格也成為國際價格的基準,國際四大糧商通過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市場牢牢控制著世界農產品的定價權。當前我國農產品期貨市場參與者過少,品種結構過于單一,參與資金規模太小,特別是利用國際期貨市場套期保值者甚少。首先,我國應充分利用國際期貨市場,鼓勵涉農企業和金融機構 “走出去”,熟悉國際規則、直接參與國際大宗農產品市場交易,利用國際期貨市場規避風險; 其次,應進一步完善國內期貨市場的建設,在交易規則、風險管理與監管等方面逐步與國際接軌,防范在期貨市場過度投機,擾亂期貨市場秩序。

第2篇:農產品基本面分析范文

以農產品為首的各種商品期貨一周來出現持續暴跌,特別是之前上漲的領頭羊棉花期貨的價格近日連續下跌,“瘋狂棉花”出現大轉折。

以鄭商所棉花期貨的主力合約――明年5月到期交割的棉花期貨為例,該期貨今年9月份開始一路暴漲,當月棉價暴漲達20.83%,9月底報收2.16萬元/噸;10月份再漲25.9%,報收2.72萬元/噸,到11月初更是突破3萬元大關,11月10日的盤中最高價為3.37萬元/噸,短短3個月時間里,期棉價格就漲了一倍。不僅棉花期貨,白糖、食用油等農產品期貨都出現暴漲。

然而,期貨市場走勢11月12日突然轉向,當日一開市棉花、白糖等多個品種就告跌停,三大商品期貨交易所無一品種上漲,超過半數品種跌停。

之后一周,期貨市場繼續下跌,11月17日國內期市再現大面積暴跌行情,當天有13個品種跌停。到18日期貨市場漲跌不一,但棉花、菜籽油等品種仍在小幅下跌。

22日是本周第一個交易日,農產品期貨更是一片普跌,白糖1109合約跌幅擴大至3.01%,報6318元;鄭棉主力合約1105尾盤跳水,大跌4.84%,報25870元;此外,豆一1109合約跌1.01%;豆二1109合約跌0.55%;豆粕1109合約跌1.11%;豆油1105合約下跌2.12%;玉米1109合約跌0.69%;棕櫚油1109合約跌2.22%;強麥1105合約跌0.53%;硬麥1105合約跌0.43%;菜油1105合約跌1.75%;秈稻1105合約跌2.96%。

僅僅一周多時間,棉花期貨跌幅超過20%;白糖期貨跌幅超過15%;菜籽油期貨跌幅超過10%。

到底是什么力量讓農產品期貨的價格坐上了“過山車”?

暴漲聯著暴跌――都與流動性密不可分

新湖期貨研究所副所長時巖分析,本輪大宗農產品期貨暴跌,與前期暴漲有密切關系。前期的持續上漲,一方面由于人力成本的提高,一方面是大量的貨幣投放所致。也就是說,流動性助推了農產品期貨的持續上漲。

華泰長城期貨農產品分析師孫宏園也印證了這個觀點。她認為前期的農產品大幅上漲是系統性的,有相當的農產品是流動性帶來的跟漲。以大豆為例,美國的大豆在7、8月份已預知了豐收與增產,按理期貨價格應該回落,但是,受到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影響,美國大豆期貨價格不跌反升,由于中國的大豆70%―80%都要依賴進口,因而國內的大豆期貨也跟著上漲。

另外,歐盟出現的愛爾蘭債務危機,使歐元貶值,美元升值,由于期貨價格都以美元標價,而且美元與期貨價格存在負相關性,當美元升值時,商品期貨價格也就下跌。這也是本跌的一大原因。

東證期貨研究所所長林慧還談到,近期的農產品期貨大跌也有技術上的需求。由于前期漲幅過猛,技術層面也需要這樣的調整。

加息、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物價調控――國家管理通脹的決心壓低了市場預期

物價上漲尤其是農產品價格過快上漲引起了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國務院辦公廳11月20日《國務院關于穩定消費價格總水平保障群眾基本生活的通知》,要求各地和有關部門及時采取16項措施,進一步做好價格調控監管工作,穩定市場價格,切實保障群眾基本生活。

此前,11月1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更是明確提出要抑制價格上漲勢頭,必要時將實行價格臨時干預;19日,央行時隔僅9天再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顯示政策回收流動性的力度正在加大。

時巖分析,農產品現貨價格上漲誘發了CPI的上漲,國家的上調準備金率、加息等舉措,讓流動性一下被收緊,這是農產品期貨價格突然暴跌的一個主要原因。

專家分析認為,生活用品價格大漲,影響太大,政府必然要出手調控,如拋出國儲棉、國儲糖等措施抑制價格;交易所又采取措施打擊投機,在這些因素影響下,投機資金無法抗衡,出現價格暴跌是必然的。農產品期貨的持續暴跌是市場預期的正常反應。市場經歷連續大幅下挫消化政策利空后,上周五曾出現止跌企穩跡象,但上周末央行再度上調存款準備金以及國務院出臺“十六條”平抑物價措施,表明了國家管理通脹的決心和緊迫性,政策面將繼續施壓短期市場。

針對物價上漲的調控不會停止――應該走出“牛市”慣性思維

暴漲暴跌之后,農產品期貨價格走向何方?

林慧說,農產品事關民生,近期還將受到調控,加上9、10月份是農產品特別是糧食的上市季節,價格可以保持相對的平穩。

第3篇:農產品基本面分析范文

我們認為,盡管經濟仍在尋底,但由于各行業所處周期不同,部分行業可能先于經濟見底而出現底部,這些已經出現拐點或者即將出現拐點的行業或許正在孕育著投資機會。

火電:進入盈利回升周期

一直以來,電力板塊都被看作A股市場中的“僵尸”板塊,尤其是火電企業。因為終端價格受到控制而煤炭成本不斷攀升導致電力企業盈利艱難。然而,隨著電價體制改革的推進和煤炭價格的回落,電力企業將進入盈利回升的周期。

2012年上半年電力行業相比于滬深300指數取得了超額收益。如果下半年電力企業業績能夠顯著回升,業績驅動因素有望給電力股帶來投資機會。

“今年下半年面臨需求面共振下滑,供給面景氣回落,在這樣的宏觀背景下,火電股的逆周期屬性使得其是很好的相對收益配置標的。”國金證券電力行業分析師趙乾明表示。

銀河證券電力行業分析師鄒序元也認為,在基本面持續向好的情景下,電力板塊具備中線、持續性的投資機會。“用電需求的低迷使市場開始對發電機組利用率產生擔心。但是由于火電投資從2010年開始持續下降,2013-2014年電力產能增速在收縮過程中,因此對發電機組利用率不必過于擔心。”

鄒序元指出,火電投資的下降從2010年開始,2010年同比降幅為1.4%,尚不明顯。但是從2011年開始火電投資顯著下降。2011年火電投資1054億元,同比下降20%;2012年1-5月火電投資295億元,同比下降25%。“由于電源建設周期為18-24個月,因此從投資進度推算,2013-2014年火電產能增速的收縮是必然的。”

鄒序元預計,隨著火電盈利的好轉,火電投資會逐步由“下降”轉為“增長”。但即使2012年下半年火電投資開始恢復增長,其產能釋放也要在2014-2015年才能體現。

2012年以來,國內經濟增速放緩,國外經濟低迷,全球煤炭需求收縮。而國內外煤炭供給增速不減,煤炭供需關系從“緊平衡”轉向“弱平衡”。而這種趨勢正在逐步反映到煤價中。

鄒序元認為,煤價中長期的拐點已經出現,過去幾年間國內煤價持續上漲的情況將發生改變,四大理由支持煤價出現中長期拐點。一是國內中長期用電需求增速下臺階。這對煤炭行業將產生持續影響。(二是國內煤炭有效供給增加。未來國內煤炭供給的增量將來自內蒙、陜西、寧夏、新疆等西北地區。三是海外煤炭供給的沖擊。隨著印尼煤、澳大利亞煤炭產能的釋放,海外煤進口量持續增長,預計2012年同比將出現50%以上的增長,即超過1億噸的增量。四是國內水電、核電、天然氣等替代能源的沖擊。

從目前火電行業的成本結構看,燃料成本在營業成本中的占比已經高達73%。這決定了火電業績對煤價的敏感性極高。以華能國際為例,鄒序元測算,當煤價均價下跌1%時,公司每股收益增加0.05元。

此外,電力行業屬于重資產行業,資產負債率普遍較高。持續的降息對于緩解財務成本壓力,提升業績的效果十分顯著。

我們看好火電企業的投資機會,建議重點關注的品種包括粵電力A、華能國際等。

石化:三季度有望觸底反彈

二季度石化行業在需求疲軟和油價暴跌的影響下,產品價格大幅下滑,盈利能力也相應的顯著惡化。展望三季度,如果油價能夠逐步止跌企穩,行業景氣有望觸底反彈,

東方證券石化行業分析師趙辰認為,進入三季度,石化行業將有望迎來觸底反彈,盈利能力將大幅改善。而供給緊張、需求增長和低庫存是支持行業改善的三大原因。

趙辰認為,在經歷了近半年來的價格下跌,主要石化產品的盈利水平都大幅下滑。以最為大宗的乙烯和丙烯為例,目前其與石腦油的價差已經處于近兩年的最低點。而統計顯示,包括我國在內的東北亞高成本乙烯都已經已經陷入了現金虧損狀態。而基礎石化原料的盈利下降,導致行業內企業紛紛降低負荷,以減少虧損。

“我們統計,東北亞地區三季度石化產能將集中檢修,有效供給顯著減小。以最為基礎的乙烯和丙烯為例,乙烯三季度累計檢修停產將達到43.7%,累計停產166.8 萬噸,環比二季度將增加10.2%,月均減少3.4%;而丙烯三季度將累計停產115.4 萬噸,環比二季度將增長5.4 萬噸。而乙烯、丙烯的停產,勢必會造成下游各個石化品種的同比例的減產,因此三季度石化的供給將顯著減少。”

我們判斷,供給的收縮則有望令石化產品價格出現回升,從而有利于石化企業的盈利能力回升。

需求方面,三季度本身就是石化產品傳統的需求旺季,需求一般會強于二季度。趙辰表示,市場各方對于經濟的擔憂導致今年上半年石化產量出現了過度調整,未來在三季度隨著油價的企穩,需求增速有望恢復到一個中長期合理水平。

今年以來,由于需求較差,下游企業普遍推遲采購,盡可能的消耗庫存維持生產。趙辰認為,三季度石化補庫存周期有望啟動。“壓制今年產量增長的根本原因在于經濟下行時的去庫存周期。尤其是4月份開始的油價暴跌,更是加重了這種趨勢。以乙烯為例,截止2012年6月,國內聚乙烯在上海、黃埔、天津三港口的庫存降至26萬噸,比近兩年最高庫存43萬噸低40%,2011年同期34萬噸低24%。處于近兩年來最低位。而近期隨著油價在低位企穩,各主要石化產品在供需的支撐下,有望出現補庫存周期。這也將顯著提高需求,進而帶動價格的上漲。”

基于上述分析,三季度石化行業景氣將有望迎來久違的觸底反彈,行業供需轉好,產品價格也有望上漲。具體品種方面,東方證券分析師趙辰建議投資者關注受益丁二烯價格上漲的齊翔騰達;從事丙烷脫氫的海越股份、東華能源、衛星石化;以及受益丙烯酸價格反彈的濱化股份。

農業:有望從“谷底”回暖

上半年農業板塊表現不佳,與CPI下行趨勢基本同步,由于政策未超預期、子行業普遍低迷、企業盈利承壓和催化劑較少,農業板塊整體表現不理想。

“2011年上半年,在通脹背景下農產品漲價明顯,推高農林牧漁行業的盈利,全行業當期利潤13.16億元,同比增長47%。我們認為,在2012年上半年,農業公司受農產品價格低迷的負面影響較大,且同比基數較高,本期利潤同比增速并不理想,我們預期增速將大幅下滑。”瑞銀證券分析師王鵬表示。

盡管中報預期不佳,但近期,以隆平高科、北大荒、大北農為代表的農業股表現不錯。而美國較為嚴重的干旱,也令國際農產品價格走勢強勁。盡管下半年CPI仍有持續下行的風險,但農業板塊的投資機會明顯好于上半年。

2012年上半年,農產品普遍價格低迷,多數子行業景氣較低。糖、棉被迫由國家收儲,豬價較年初下跌約20%。因此,農業板塊表現不佳。但下半年,隨著農產品價格的止跌回穩,農業股亦有望從“谷底”回暖。

“目前農業板塊相對滬深300市盈率溢價率回落至2007年至今均值附近,估值合理,市場對于農業板塊2012年盈利回落已有較充分認識,可預期的范圍內難有新的利空因素。”興業證券分析師趙欽表示。

瑞銀證券分析師王鵬預計,下半年糧價上漲可能超市場預期。“國際糧價正處于消息敏感期,考慮到美國推出QE3的可能性,如果QE3和不利氣象、增加進口等信息一起改變市場預期,國際糧價上漲可能超預期。”

王鵬表示,為緩解糧食壓力,中國政府在2012年上半年先后放開了美國DDGS(干玉米酒糟)進口、批準自阿根廷玉米進口許可、簽署中美和中阿農業協議、擴大進口豬肉及副產品進口范圍等等。部分政協委員也提出將糧食分為口糧和飼料糧,保證口糧自給率,放開飼料糧進口等提案。隨著中國城市化發展和消費升級,未來中國糧食需求仍將快速增長,因此持續加大糧食進口的可能性仍在提高,而為了保證農民種糧積極性和保障口糧安全,糧食持續漲價將是大方向。

王鵬認為,下半年農業股的投資可以著眼于兩大主題。一是市場預期較早切換到2013年利潤增速較高的公司,如隆平高科;二是受益于國內經濟恢復和價格回升的企業,如獐子島、好當家。

不過,對于農業股的投資風險,亦不可忽視。王鵬表示,農業行業的生產周期長,環境開放,自然因素對農產品產量和質量影響較大,自然風險相對較大。同時,目前中國農業生產主體較為分散,供給分散而且市場機制不夠完善,給農業公司的生產決策帶來一定風險。此外,國際農產品市場對中國的影響日益增大,農產品原料采購和產品銷售日益全球化,由于中國農業公司普遍規模較小缺乏議價能力,企業業績不確定性風險在增加。

零售:行業逐漸轉好

最近三個月,商貿零售行業表現不佳,以蘇寧電器、天虹商場為代表的新老零售類公司走勢疲弱。不過,行業分析師普遍認為,零售行業基本面在2012年一季度末已經見底,二季度、三季度環比有所轉好,行業仍具備中長期投資機會。

東方證券零售行業分析師王佳認為,零售行業作為一個滿足終端需求、并承擔為制造端銷貨職能的渠道,其發展必然要與上下游的發展特點相匹配,三者之間的持續博弈決定了零售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和經營策略。“我們認為,規模是上一個十年整個產業鏈的關鍵詞,上游產能規模快速擴張,城鎮化、經濟持續發展等宏觀因素大幅地拉動了終端需求規模,那么零售作為中間橋梁也是快速擴張,快速成長。”

隨著供給相對過剩、需求增速放緩以及成本壓力的凸顯,零售行業正處在一個增長模式的拐點上。零售行業將從過去追求外延擴張、主要靠規模帶動利潤增長向追求內向擴張,主要靠專業化、差異化、精細化來提升盈利能力的路徑轉變。

“未來具備差異化經營能力、并且求精不求大的公司存在能力領跑的機會。當然,我們不認為這樣的巨大轉變會一蹴而就,也肯定不會是一刀切,國內各地區間經濟發展的階梯分布以及消費習慣等因素的不同決定了這個進程將會延綿持續。”談到行業投資機會,王佳如此表示。

王佳認為,行業的景氣低谷往往孕育了變革的機遇,我們相信零售行業正面臨著從大向精轉變的拐點,未來十年,品類專業化、體驗差異化、運營精細化將成為零售行業的發展趨勢,行業可能將很難再出現依靠外延擴張成就的大公司,具備專業化、差異化經營能力的“小”公司將有望存在彎道超車的空間。

中金公司分析師郭海燕則認為,中長期來看,網購發展及其帶來的價格競爭,大型零售商、制造商和品牌商的產生,特色化經營模式及創新調整等因素有望推動行業渠道變革,新型行業格局和店商關系有望產生。在此過程中,家電零售商,在網購快速發展的東部沿海地區經營但中低檔定位的百貨公司,以及不具備價格競爭力的超市公司將受損較大。

東方證券分析師王佳認為,從估值角度來看,目前行業PE、PB等估值指標都處于歷史低點,基本面改善的時點可能會在三季度出現。三個因素支持上述判斷:一是高基數影響消失;二是經濟回暖,CPI持續低位,購買力逐漸提升;三是行業迎來旺季,前期被壓抑需求或將釋放等。

中金公司分析師郭海燕同樣建議關注三季度末投資時點。“往下半年看機會主要來自四季度至明年一季度低基數效應以及消費逐步恢復,預計屆時盈利增速將恢復至20%以上。短期來看,多數公司二季度銷售和一季度略有提升或持平,預計消費數據增速一般的情況將持續到十一假期。”

王佳建議投資者重點關注抗風險能力較強公司及二三線城市經濟增長較快的區域性公司,如合肥百貨、友好集團、海寧皮城等;以及自有物業占比較高,業態創新及物業經營類企業如海印股份、步步高、蘇寧電器等。

郭海燕認為,目前零售板塊2012 年整體PE為16倍,估值水平已經不高。盈利層面來看,上半年板塊業績少有亮點,但若行業隨之調整反而會帶來新的機會,主要來自低預期下后續兩個季度數據同比增速改善確定性。相對看好在渠道變革中能平穩過渡,受沖擊較小的公司:中西部及東北地區領軍零售商,東部沿海經典高檔零售商以及泛零售公司。

醫藥:靜待中報確認基本面“反轉”

2011年醫藥板塊大幅跑輸市場,但2012年醫藥板塊逐步重回投資視野,今年以來整體走勢較強,而從行業基本面來看,也給這種走強提供了重要支撐。

數據顯示,醫藥行業2012年1-5月收入累計同比增速為20.2%,相比1-4月20.5%略有下滑;1-5月利潤總額累計同比增速為17.1%,相比1-4月15.8%略有上升。

6月份醫藥板塊上漲幅度約為5%,大幅跑贏滬深300指數。具體板塊方面,中藥、醫藥商業漲幅領先。主要由于中藥上市公司利潤增速相對其他子板塊更快。而從上市公司情況來看,2012年一季度醫藥上市公司收入、營業利潤、凈利潤、扣除非經常損益后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21%、7%、1%和3%。好于去年三、四季度的情況。

估值方面,廣發證券分析師賀菊穎認為,醫藥相對于大盤估值溢價率為1.31 倍,處于合理區間;目前動態市盈率相對于2011/2012年分別為24/20 倍,配置角度看仍然比較安全。但單個個股市值仍然不大,好公司從長期看有大幅成長空間。橫向對比,A股的醫藥股享有一定的估值溢價。

“醫藥板塊為中等市值板塊,但單個個股市值仍然不大,好公司從長期看有大幅成長空間。從市值角度看,醫藥板塊總市值及流通市值占比分別為5.4%及6.1%,這一水平僅逐步回到十年前的水平,與行業的持續成長性及國家的經濟結構轉型并不匹配;而從單個個股的市值來看,300億市值以上的公司僅有云南白藥、康美藥業及恒瑞醫藥三家,200-300億市值的公司僅有上海醫藥、東阿阿膠等6家,大部分上市公司的市值在30億以下。”賀菊穎認為,好公司從長期看市值仍有大幅成長空間。

第4篇:農產品基本面分析范文

2008年一季度,A股市場在機構的一片看多聲中持續下跌,其中尤以大盤藍籌股跌幅最大,讓包括我們在內的機構們眼鏡破碎一地。市場的表現再次驗證了那句古老的股市格言,多數人的意見總是錯誤的。看來要想正確首先得與眾不同。

主要板塊基本面變化

(一)消費板塊基本面變化

汽車行業:2008年1-2月國內汽車銷售152.25萬輛,同比增長19.27%,增速較2007年全年的21.84%下降2.57個百分點。我們的汽車行業分析師認為油價上漲將影響國內汽車的銷售,全年汽車增速預計在17%左右,同時鋼材漲價將抬高汽車廠商的成本,對2008年汽車行業的盈利趨勢不太看好。

農林牧漁:前期國內外農產品期貨價格普漲,催生了A股市場農業股的一波行情。我們的行業分析師判斷,2008年我國北部地區將面臨較為嚴重的旱情,可能繼續推高糧價,農產品價格上漲趨勢有望延續,重點看好產業鏈上游的種植業如棉花、糖,以及下游消費品如果汁、蕃茄。

食品飲料:需求增速仍然穩定,行業基本面變化不大,經過前期調整后,板塊過高估值得到修正,目前估值水平接近合理區域,投資價值開始顯現。

旅游:受春節前后南方雪災影響,主要旅游景點一季度游客人數明顯減少。但近期各旅游景點將集中提價,再加上進入旅游旺季,我們的行業分析師判斷旅游板塊在2季度的表現不會太差。

醫藥:我們的行業分析師認為醫藥行業可中長期看好,尤其是醫藥商業,醫改將促使醫藥商業產業集中度上升、產業鏈條縮短,從而提升醫藥商業企業的盈利水平和渠道價值。經過前期調整后,板塊過高估值得到修正,目前估值水平接近合理區域,投資價值開始顯現。

商業:國內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速持續創新高,各大商場也是人流涌動,顯示消費需求旺盛。但我們的行業分析師認為嚴厲的宏觀調控政策最終將對消費需求產業不利影響,而且商業板塊過高的估值將制約其2季度的市場表現。

(二)投資板塊基本面變化

房地產:在過去一段時間里,樓市可謂風聲鶴唳,央行公布的2季度信貸數據也顯示,對房地產的調控不再僅僅是說說而已,國內持續多年的樓市牛市確實出現一系列不好的變化。盡管各方公認房地產的拐點是增速的回落而非價格的下跌,但資本市場注重的卻正是增速的變化。因此,我們的行業分析師判斷,經歷了前期大幅調整的地產板塊在2季度表現的機會仍然不樂觀。

鋼鐵:年初鐵礦石大幅漲價,盡管隨后各鋼企紛紛調升了產品的價格,但國內信貸的緊縮無疑將影響投資人未來投資鋼鐵股的熱情。我們的行業分析師判斷鋼鐵行業未來將進入高價格、高成本時期。

有色:電解鋁、錫價、金價堅挺,我們的行業分析師看好2季度鋁、錫和黃金。

機械:機械行業屬于投資品,是典型的周期性行業,央行公布的2月信貸數據給予了那些還抱有一點點希望的投資者當頭一擊。行業分析師判斷,隨著本輪經濟景氣周期進入尾升,機械行業的投資機會將日益減少。

(三)科技板塊基本面變化

電子元器件:近期行業數據顯示,電子元器件基本面情況要好于市場之前預期,預計2008將延續調整態勢,但整體狀況將好于2007年。考慮到1季度電子元器件板塊表現好于市場水平,行業分析師認為2季度該板塊持續跑贏市場的概率較小,建議關注中長期機會和回調后業績增長較為明確的個股的投資機會。

通信設備及服務:我們的行業分析師堅定地看好未來國內電信行業整合和3G投資給電信設備供應商和中國聯通帶來的投資機會。

計算機軟硬件:我們的行業分析師認為2008年計算機軟硬件行業增速將在20%-25%之間,得益于互聯網的快速發展,軟硬件相互融合,行業盈利水平將有所提升。

(四)資源、運輸板塊基本面變化

煤炭: 2季度是煤炭行業的傳統淡季,不過我們的行業分析師認為在旺盛的需求拉動下,2008年的淡季可能提前結束。此外,3月中日長協煤價將開始談判,預計2008年中國出口日本的長協煤價有望大幅上漲,其中動力煤漲幅可能達到120%左右,煉焦煤漲幅可能達到150%左右。雖然出口占各煤企的比例不是很大,但短期內可能對煤炭板塊形成刺激。

交通運輸:我們的行業分析師認為,盡管機場收費改革將影響機場類公司的收入,但機場行業穩定的盈利增長仍可看好;航空公司客座率持續上升,人民幣升值將帶來不菲的投資收益,因此也可看好。至于港口、水運受外貿增速放緩和全球經濟放緩的不利影響,認為不太看好。高速公路基本面變化不大。

(五)金融板塊基本面變化

銀行:我們的行業分析師認為,銀行業憑借資產負債管理能力能夠應對央行的信貸緊縮,2008年銀行業業績增長仍將達到40%-45%之間,因此看好銀行未來一段時間的表現。

證券:我們的行業分析師認為,2008年券商經紀業務、投行業務有望持平,創業板、股指期貨等創新工具的推出將增加券商盈利點,因此對券商股仍然看好。

各板塊估值情況

按照市場目前預期的2008年滬深300公司盈利增長30%左右計算,截止到2008年3月19日,滬深300公司按2008年預測業績計算的加權平均市盈率為20.27倍,在22個大類板塊中,除鋼鐵、金融、化工、交運設備板塊的估值水平低于滬深300的平均水平外,其余板塊估值水平均高于市場平均水平。

隨著宏觀調控緊縮政策的明朗以及國內經濟高位回落的趨勢形成,我們預計未來市場將進一步向下調整2008年上市公司的業績增長預期。我們的市場策略分析師預計,未來一段時間,市場對2008年滬深300的盈利增長預期可能調整到20%左右,據此估算滬深300的動態估值水平為22.3倍左右。相應的,各板塊盈利增長和估值水平也將面臨新的向下修正。

2季度行業配置策略

第5篇:農產品基本面分析范文

三季度農產品價格全面上漲

前期小宗農產品綠豆、大蒜、生姜價格的大幅上漲傳導到棉花、白糖、玉米等大宗農產品價格上漲。我們認為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既有生產成本推動、需求增長拉動、品種結構矛盾方面的原因,也有通脹預期、流動性過剩、國際市場傳導和資金炒作等方面的原因。從我國的耕地資源、糧食剛性需求、城鎮化、糧食最低收購價提高來看,農產品價格上漲不可避免。

糖、棉等小品種價格在三季度表現搶眼,分別上漲14%和22%,并分別創出歷史新高。農產品價格迭創新高傳遞了一個信息,即在目前的市場形勢下,農產品價格存在非常強的上漲動力。從供需層面看,中國經濟的快速復蘇帶動農產品需求快速回升,而2010年多災頻發的天氣狀況成為農產品供給,另一方面,弱勢美元為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推波助瀾,并帶動國內農產品價格上行。而供給基本面偏緊的糖、棉品種在這輪上漲中成為投機資金集中追逐的標的,因此輪番上漲創出新高。預計隨著通貨膨脹在四季度的持續發酵,糖、棉價格仍將保持強勢。

生豬業進入盈利通道。豬肉價格一改半年來的萎靡走勢,三季度明顯上漲重回豬糧比6:1的盈虧平衡線以上,由此帶來生豬、仔豬、牛羊肉、雞肉價格等一并走高,能繁母豬存欄量也在8月份觸底反彈,預計肉價在2011年2月份前將維持高位運行。肉類價格的集體走強也帶動了養殖、飼料業的上市公司業績在三季度集中爆發。

水產品價格整體穩步上揚。據對全國80家水產品批發市場統計,2010年前三季度水產品批發市場綜合平均價格為16.46元/公斤,同比漲9.94%。其中海水產品29.51元/公斤,同比漲13.91%;淡水產品11.73元/公斤,同比漲4.91%。由于農業食品消費升級,水產品所蘊含的營養將得到眾多消費者的青睞。

收入高速增長 利潤率有所提升

前三季度,農業板塊上市公司累計收入增速達到27%,相比上半年的增速略有下滑,但仍然維持在較高水平。三季度單季行業收入同比增速達23%,環比增速9%,保持了環比增長的態勢。數據顯示,農業上市公司的經營狀況正處于快速增長通道中。四季度作為農業公司的全年業績旺季,在近期糧、肉價格持續上漲的刺激下,預計收入的同比增速將顯著提高,拉動行業全年收入增速將超過30%。

季節性特征決定了行業收入在一至四季度一般表現出逐季增長的趨勢,而盈利能力則主要體現在四季度和一季度。從利潤率來講,一般四季度是高點,一季度為次高點,二、三季度則處于年內低點。由于傳統淡季的因素,因此二、三季度毛利率與一季度相比出現逐季下降的態勢。三季度行業毛利率環比下滑0.45個百分點至12.20%,但由于費用控制得力,三項費用率環比下滑0.87個百分點至9.46%,因此行業的凈利潤率水平與二季度相比出現了環比上升,由3.95%升至4.20%。

預計四季度行業的利潤率水平將快速回升,并且由于2009年四季度基數較低(凈利潤率僅為2.75%),凈利潤的同比增幅會大大高于收入的增速。若以四季度凈利潤率恢復至4%,收入增速達到30%計算,農業板塊四季度的業績增速將達到88%,全年業績增速將達到29%(前三季度增速為14%),行業旺季來臨將帶來業績拐點。分子行業來看,林業、農產品加工業在三季度出現業績拐點,凈利潤率均由負轉正。而飼料行業則在肉類價格全面上漲的帶動下,呈現環比上升的態勢。其余三個子行業漁業、種植業和農業綜合的利潤率則出現環比下降。

行業估值情況比較

目前,農業行業整體估值依然過高,板塊PE為94.4倍,同期滬深300指數市場PE值為20.66倍,農業PE比全部A股PE值為4.57,較前期略有回落,但仍在歷史高位。板塊PB為6.5倍,同期滬深300指數市場PB值為2.9倍,農業PB比全部A股PB值為2.24倍,從歷年農業板塊走勢來看,第四季度農業板塊相對大盤一般較強,依然看好四季度農林牧漁板塊。

從子行業估值來看,種子、水產養殖、糧油加工估值較高,子行業PE分別為134.67、119.22、131.75倍,但我們認為這是因為這些子行業行業發展潛力所獲得的市場溢價所致,相對整個行業估值相對合理,也是我們長期看好的農業子行業,尤其是種子生產和水產養殖,種子生產決定中國農業種植的未來,水產品養殖是中國未來消費升級的必然。海洋捕撈是整個行業中估值最低板塊,在目前市場中,有被邊緣化跡象,但安全邊際比較高。

投資機會分析

農產品價格的未來漲升趨勢依然樂觀。一方面是因為全球主要農產品出口國紛紛削弱出口預期;另一方面則是氣候因素的預期也較為強烈。應該說,農產品價格持續漲升的氣氛濃厚,因此農業股面臨的機會并不亞于前期強勢的資源股。德邦證券表示,四季度農業板塊的投資邏輯,可以概括為三點:一是通脹概念帶來階段性機會;二是政策性機會;三是消費升級和季節性需求概念。

價格上漲,通脹概念仍然會是四季農業行業投資的主要線索之一,但漲價預期正逐步兌現,回調風險加大,而且目前全國的秋糧收獲進度已接近70%,全國秋糧增產基本已成定局,農產品價格波動進一步的影響因素主要能來自國外市場。所以在通脹概念受益中,受國際市場價格波動影響較大的農產品品種還會有一定機會,例如大豆,油料,糖和棉花。推薦與此對應的上市公司:東凌糧油、金德發展、南寧糖業、貴糖股份、新賽股份。

就對國際農產品價格波動不是很敏感的農產品而言,隨著豬肉價格的高位運行及即將帶來的替代品(雞肉)價格上調,我們認為機會將體現在農林牧漁的中游――飼料及養殖上,四季度飼料業個股會有較大表現機會。飼料子行業中,重點推薦海大集團、新希望;養殖子行業中,推薦產能穩定增長的圣農發展、雛鷹農牧。另外,建議關注正邦科技、民和股份、通威股份等。

第6篇:農產品基本面分析范文

本周,全球商品期貨市場“哀鴻遍野”,基本面不完全相同的農產品期貨和基本金屬集體暴跌。一直作為機構對沖通脹和避險資產的黃金和原油也失去了往日風采,遭受被拋棄的命運,絕對價格連續創下28年和17年最大單日跌幅。

跌勢嚇人

3月19日紐約4月份期金收市報945.3美元1盎司,跌59美元,跌幅5.9%,是2006年6月30日以來最大單日跌幅。現貨金在紐約收市報944.7美元1盎司,跌58.5美元。投資基金撤出商品市場,導致黃金價格大幅下跌。

市場憂慮經濟衰退將影響對石油的需求,紐約4月期油收報104.48美元,跌4.94美元,跌幅4.51%。倫敦5月布蘭特期油收報100.72美元,下跌4.84美元,跌幅4.59%。

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小麥期貨19日也大幅下滑8%,跌破每蒲式耳10美元的心理關口。大豆期貨連續第二天跌停,豆油期貨也大幅滑至跌停板。

黃金期貨跌停

受此國際市場影響,國內農產品期貨接連跌停。

3月20日,滬鋅和豆粕期貨終場仍封死在跌停板上。上海黃金期貨則出現自上市以來的首個跌停,主力806合約開盤便觸及跌停,全天躺倒在214.55元/克的跌停價上,毫無翻身之力,全天該合約總成交量僅6530手,與前日相比萎縮了近2/3。而這已經是該合約自3月17日創出歷史新高233.59元后,連續3個交易日下跌。

“商品市場暴跌,與部分對沖基金平倉套現有關系。這種現象不會是最后一次,而前期升幅過大當然也是原因之一。”分析師表示。

花旗集團首席美國股票策略師列夫科維奇表示,近期大宗商品及相關股票的走勢已凸現泡沫特征,類似于納指在2000年科技股泡沫破裂前的狀況。他認為,這些資產已經出現投資過熱。

據美國基金研究機構RPFR統計,在截至3月12日的一周中,全球范圍內針對大宗商品期貨和相關股票的投資基金出現了4.85億美元的資金凈流出,為今年以來的最大單周降幅,顯示部分機構已開始在高位出貨。

牛市是否終結

投資者擔心華爾街會爆出更多災難性消息,且對美聯儲能否恢復市場信心將信將疑,引發基金在商品市場的多頭部位大量平倉,導致期價連續重挫,出現“雪崩”效應。

能源、金屬及農產品期貨在本周脫離各自近期觸及的歷史高點而一路向下,令許多人開始懷疑,商品市場的長牛走勢是否已經終結。

國際貨幣基金會(IMF)周三稱,2008~2009年全球經濟增長步伐放慢可能將打壓對商品的需求,但需求放緩的程度將取決于經濟下滑的嚴重程度。除非全球經濟嚴重放慢,否則商品需求下降的幅度可能較小,因為當前部分商品市場的供需狀況仍然緊俏。

“從長期來看,一些關鍵商品短缺的前景將繼續推升價格。”Logic Advisors LLC董事總經理Bill O’Neill說,“出現了一些修正,但考慮到已有的漲幅以及市場的波動性,這些修正是意料之內的。展望未來一年、兩年或三年,商品市場絕對是長期性成長的走勢,那將是由需求推動的長期漲勢。”

摩根大通預計,上周突破1000美元的金價仍可能繼續創新高。

高盛石油分析師Giovanni Serio稱,石油長期供應受限,任何因美國陷入衰退而引發的油價下滑都只能是暫時的。

該分析師認為,美國經濟放緩、金融市場震蕩、冬季結束以及煉油廠進入維修期帶來的季節性供應增加,都可能讓油價出現深度回落。不過,他對油市長期走勢持正面觀點。因供應面有結構性限制,也就是說供給無法輕松追上中國和印度等新興經濟體快速增長的需求,油市長期基本面有支撐性,油價并不具泡沫,投機活動只能在短期內加劇價格的波動。

第7篇:農產品基本面分析范文

農產品緣何節節攀高

近幾年的農產品牛市源于眾多因素的共振。供求首先改變了糧食消費版圖。2005年以來,世界主要農業生產區域遇到災害性氣候,導致減產,引發農產品供應緊張,同時全球庫存水平偏低。利用農產品轉換乙醇的生物能源技術快速發展,拉動了對玉米、甘蔗、大豆等原料產品的需求,進而徹底改變了傳統的糧食消費版圖。

其次,美元“熊市”引致的商品輪動上漲,最終轉移到農產品方向。而一些國際炒家利用生物能源發展和美元弱勢,鼓吹糧食末日論,大肆煽動投機資金炒作農產品,將價格逐步推高。其典型例證是并非供不應求的國際大米也被大幅炒高,而我國爾北大米在年初甚至賣不出去。這種制造謠言――拉高價格――逼迫相關國家限制貿易――進一步抬高價格的炒作手段,把很多供求平衡的農產品也變成了短缺品。

農產品期市下半年或調整

國內農產品期貨市場也對此輪行情有所反映。但大漲后牛市能否持續,則需具體品種具體分析。限于篇幅,下文對其中有代表性的大豆、玉米期貨價格走勢作一分析。

大豆

中國屬于大豆主要消費國,目前我國進口依賴度已經達到70%以上,所以國內大豆市場主要受制于外盤的走勢,行情較多,可炒作空間大。目前連豆跟隨美豆延續強勁走勢,國產大豆日益減少及居高不下的進口成本,使多頭牢牢控制著市場的節奏。但從種植面積及作物近期的生長狀況來看,最終產量仍有大幅增加的可能。果真如此,下半年大豆價格很可能進行明顯的回調。

從供求看,如下圖所示,2008~2009年度中美種植面積同比增加13.4%、13.8%,如果天氣正常,中美大豆總產量將明顯增加。但中國需求依然持續性增長,2008年1~5月份進口大豆1365,萬噸,同比增加20.4%,另外6月份中美企業共簽訂了價值50.67億美元的大豆及豆油合同。中國強大的需求支撐著大豆市場的長期牛市。美元貶值使以美元計價的原油價格暴漲,推動了包括大豆在內的大宗商品價格上漲。

從資金面看,過去5年規模暴增20倍的美國投機基金看好農產品尤其是大豆,加大做多力度推動價格上漲,但近來減倉可能說明其獲利立場意圖,這可能加劇行情的波動性。目前,產區余糧已經非常少,成交難上量,中國產區大豆收購價格仍然保持在5100~5400元/噸的堅挺價位。而大豆進口成本高居不下,6月份理論進口價格已經高達5800元/噸,直接帶動其豆粕、豆油的出廠價格上漲,也令盤面走勢難尋回調的空間。而近來以出臺《出口收結匯聯網核查辦法》為標志,政府開始加大熱線監管力度,市場擔憂政府調控力度會逐步加大,期貨市場資金撤離動作明顯,對包括大豆在內的行情起到了一定降溫作用。

展望后市,在供應增加及周邊市場的影響下,豆類市場很有可能展開大幅回調走勢,但高企的大豆價格已逐漸對需求形成抑制。另外,在成本提高的支撐下,難預測市場回調的空間。

目前天氣是主導性的利多因素,生長期內任何不利的天氣都會成為推動價格上漲的題材。但從美國政府的受災數據看,產區的情況并不是很悲觀,而高通脹下的政府調控及阿根廷農民罷工向有利方向發展,都是壓制上漲甚至造成大幅回調的重要利空因素。因此,下半年市場在充分消化天氣的利多因素之后,很有可能展開較大幅度的調整,短期行情需關注美國農業部7月份的供需報告和8月份的產量報告。

玉米

2008年上半年度CBOT市場玉米價格屢創新高,而國內玉米期現貨市場無論漲幅還是絕對價格,都低于國際水平。由于國內玉米進口依賴度不高,外盤對價格影響有限。另外,國內玉米市場連年產量增加,需求相對穩定,國家管制玉米加工企業規模,故價格相對穩定也屬于正常。

但從利多角度看,種植成本增加,播種面積轉移,運費價格高企,雪災、地震、洪水影響到市場長期供需,再加上通脹壓力加大,玉米價格上漲的潛力很大,只是缺少一個能一直支持的契機,在今年下半年啟動可能性也似乎不高。

雖然國內期價與外盤聯動性較低,但受美豆價格連續大幅調整,國內大豆期價尾隨下跌拖累,玉米價格下探近期波動箱體區間底部,目前價格整體波動幅度較小。而自身基本面供需較為平衡,短期內出現對價格產生重大影響因素的可能性不大,因此跌破此箱體區間(1865~1990年)的可能性同樣較低,若后市大豆繼續隨外盤調整,玉米期價難免受拖累下行。

高糧價下的股市投資機會

在農產品牛市中,股市的農產品上市公司受益狀況又如何呢?

A股農業上市公司的涉及業務主要包括畜牧業、漁業、種植業等,與糧食直接相關的種植業公司主要分布在化肥、農藥、種子、土地租賃、農產品加工銷售這些間接受益的細分行業中,而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大農場型公司,如表所示。同時,這些上市公司多集中于糧食的上下游產業,有些企業未必會受益于農產品價格增長,反可能因農產品價格的增長而增加其成本。如果相關產品的價格并沒有相應增長或者增長低于成本上升,企業利潤反會受不利影響。比如說豆粕價格的大幅上漲,對生豬養殖企業來說就屬利空。

總體而言,農產品牛市對品牌消費品公司和農產品加工類公司是利空,或者受益有限,養殖業也不直接受益于糧食價格上漲,而唯一的種植業上市公司北大荒的收租盈利模式也難以從中受益。真正可能受益農產品牛市的是上游種子飼料加工類公司。當然,農業的子行業眾多,不同公司受益情況差別很大,投資者有必要具體公司具體分析。

種子類公司真正受益

農產品價格上漲,上游公司――種子飼料加工類公司由于成本未受影響或者受到影響較小,且可以向下游農戶部分轉嫁,因而毛利率得到提高,股價也能隨之上漲。而下游的產成本加工業――如食品和屠宰,如果能夠轉嫁上游的成本壓力,還能保證一定的利潤空間,而如果只能部分轉嫁成本,則利潤空間下降,股價反而會下跌。比如屠宰行業,目前在生豬價格上漲和國家嚴控生肉價格的背景下,實際經營是無利可圖的,應該回避。但如果上市公司在生肉之外,有熟肉加工業務――比如火腿腸之類,就可以較大幅度的提高價格,轉嫁成本上漲的壓力。

第8篇:農產品基本面分析范文

關鍵詞:價格風險管理;農產品期貨;農村金融工程

abstract:risk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s a systematic engineering and financi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is the modern tool to manage the price risks. with the increased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functions of the future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the market should become the strategic focu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ural financial engineering. therefore, the future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deserve a scientific plan and design.

key words:price risk management;future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rural financial engineering

一、引言

我國農業面臨的 自然 風險、市場風險和社會風險都較大,而農業生產的分散性又決定了其抵御和規避風險的能力較弱。因此,農業風險管理在我國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一)農產品價格是我國農業面臨的重要風險

農產品價格風險是指由于農產品價格波動超過了農民的預期,而對農民造成收入損失的一種不確定性。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在經歷了物價總體水平較長時期低迷以后,近年來我國農產品價格出現了較大幅度的波動。2007年10月份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6.5%, 11月份為6.9%,創下11年來新高。據專家分析,食品價格仍是推動cpi指數上揚的關鍵因素,而食品價格上漲的根源又在于糧食、食用植物油、豬肉等價格的攀升(參見圖1和圖2 )。

農產品價格上升對于農業和農民來說是好事,但因其未來走勢存在不確定性而導致了農產品的價格風險。一方面,農產品現貨市場在價格形成機制方面存

 

天生不足,使農業生產為“蛛網困境”所困擾 [1] (盧建鋒,2003)。在單一的現貨市場條件下,農業生產者只能根據當前的現貨市場價格安排生產。農作物生長周期一般較長,如果本期價格較高,則下一期的產出可能增加,在需求不變的情況下,價格必然下降,價格下降又會引起新一輪的產出減少和價格上漲,如此反復構成了 經濟 學上“蛛網模型”所描述的情形。結果會導致農民預期收入降低,特別是受現貨價格信號的誤導,造成農業生產資源配置失當。另一方面,由于農作物的生長周期較長,價格波動幅度大,使得小農生產方式被強化,農作物種植的規模效益難以實現。美國期貨專家海爾奈莫斯教授 [2] (1955)認為,農作物種植是最具風險的業務。

目前我國人多地少,土地被嚴重分割,農民戶均可耕地面積只有5~8畝。農戶為分散市場風險而作出的理性選擇使本來就條塊分割的土地進一步劃整為零,土地的規模經營受到壓制,規模效益難以實現。再加上農產品價格上升的同時,往往伴隨著農業生產資料價格較大或更大幅度的上漲(實際上,農產品價格上漲往往是由于生產資料價格上漲導致農產品供給減少再加上需求拉動所致),縮小了其可能的獲利空間,甚至可能出現更大幅度的虧損。

(二)農產品期貨市場建設是規避農產品價格風險的現代手段

可以把農村信貸、農業保險、農村金融衍生品的設計和開發、農產品期貨甚至包括訂單農業在內的風險管理手段統稱為農村金融工程,它是金融工程學在農村金融中的應用。金融工程的創始人之一芬那蒂認為,金融工程是金融學家借助于工程學的方法對金融變量進行數學描述,對各種金融變量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對市場風險進行 計算 和控制,從而對金融系統進行優化處理。農產品期貨交易是指買賣雙方在期貨交易所內通過簽訂標準化合約,約定按照一定的價格、約定的交割日期和交割方式,買賣一定數量農產品的交易方式。期貨交易是市場經濟 發展 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嚴格地說它本身不是金融行為,但它作為一種價格風險規避手段,建立在現代管理理念和技術上,將有力地推進農業資源的空間配置和優化,促進農業資本證券化和農村金融深化。因此,農產品期貨市場建設是農產品價格風險管理的現代手段,同時成為了農村金融工程建設的重要內容。

目前,國內外已有研究成果對上述兩方面問題的認識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對我國農產品期貨市場的作用機理研究不夠;二是對我國農產品期貨市場金融功能的研究不足,沒有把它放在農村金融工程建設戰略重心來規劃和設計。因此,筆者主要側重于這些方面的分析。

二、農產品期貨市場:我國農村金融工程建設的戰略重點

可以預見,隨著農產品期貨的投融資功能日益增強,并憑借其品種設計與風險規避技術在農村金融中的領先地位,農產品期貨市場將成為今后幾年我國農村金融工程建設的戰略重點。

(一)農產品期貨市場的基本功能定位

期貨市場是期貨交易而形成的各種供求關系的總和。對應于現貨市場的兩大固有缺陷,農產品期貨市場有著兩大基本功能,即價格發現和規避風險。

1.期貨市場能利用其價格發現功能,幫助農業生產走出“蛛網困境”。

對期貨市場價格發現功能的理解和界定在理論界有多種表述。薩謬爾森認為,“期貨價格在理論上等于對期貨合約到期日的現貨價格的條件期望” [3] ,用公式表示為:ft=e(st+1/it),式中,ft表示到期日為t+1的期貨合約在t時期的價格,e表示期望,st+1表示到期日的現貨價格,it表示t時期的信息。該公式表達了這樣一種思想:即在市場有效的情況下,期貨價格反映了t時期所有的信息,期貨價格應該是對到期日的現貨價格的條件期望,期貨價格出現隨機波動的特征。當ft≠e(st+1/it),表明t時期的信息沒有充分反映到期貨價格上,市場參與者可以利用額外信息來預測st+1,可以通過買入或賣出期貨合約來獲得額外的利潤,直到重新恢復相等。

與之相近的還有另外一種表述形式,即期貨價格是對期貨合約到期日的現貨價格的無偏估計。用公式表示為:st=a+bft,t+ut,式中st表示交割日的現貨價格,ft,t 表示交割日為t的期貨合約在t時期的期貨價格,ut 表示誤差項,當隨機干擾項ut 為白噪聲序列,各序列相互獨立且都服從正態分布ut ~n(0,δ2),且a=0,b=1,則滿足無偏估計。這個定義表示在市場有效的情況下,期貨價格應該融入了所有相關的信息,包括過去和未來的價格信息。hoffman [4] (1932)則認為期貨市場的價格發現功能是指期貨價格能夠提前反映出現貨價格未來的變動趨勢。此外,還有人認為期貨市場的價格發現機制特指期貨市場所具有的通過公開競價而形成的,能夠表明現貨市場未來價格變動趨勢的功能與機制。通過公開競價而形成具有預見未來現貨市場及其變動趨勢的價格,是期貨市場價格發現機制的核心內容 [5] (劉迎秋,1996)。

總之,在期貨市場上,人們買賣的是未來的貨物,所以那些能夠引起未來價格變化的因素特別為市場參與者所關注。參與期貨交易的人數越多,市場所能了解到的影響未來價格變化的信息就越多,由此形成的期貨價格也就越接近未來貨物的真實價格,這就是期貨市場的價格發現功能。因此,與現貨價格相比,期貨價格更具有生產指導意義。

2.期貨市場通過套期保值交易能為買賣雙方避免價格波動風險,有利于農業生產向規模化、計劃化方向 發展

據盧建鋒(2003)的調查顯示,在國內16,948個實行農產品訂單采購的公司中,有高達38%的公司因風險問題而取消了訂購合同。引入期貨交易機制可以有效改變這一約束條件。為避免價格波動風險,公司可以在期貨市場上做套期保值交易,這樣,價格風險從現貨市場轉移到期貨市場,由那些愿意而且有能力承擔風險的期貨投機者來承擔。在現有的生產條件下,只有借助這種機制,我國農業生產才有可能走出盲目性和分散化的困境,向計劃化、規模化的方向穩步發展。此外,農產品期貨市場在引導物流、調節供求、降低倉儲費用等方面,也能發揮重要的作用。

(二)農產品期貨市場投融資功能日益顯現

托馬斯.a.海爾奈莫斯(1959)在其文集中詳細描述了農產品期貨市場投資者是如何通過擁有套期保值存貨,對基差變化進行投機而盈利的。除此以外,農產品期貨市場的投融資功能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農產品期貨交易是農業 企業 融資的重要前提,尤其是目前農戶獲得銀行信貸存在抵押品制肘的情況下,其意義非同小可;農產品期貨也可以作為資產證券化的基礎,通過資產證券化增強其流動性;成熟的農業概念企業還可借此上市融資;農產品期貨市場因其以小搏大的投機性可成為投資的理想選擇場所之一; 金融 機構可以農產品期貨市場為基礎設計相應的理財產品②;如此等等。應該說農產品期貨的融資功能隨著期貨市場深度和厚度的不斷增強正在逐步深化。

近年來,市場人士在分析期貨商品的時候,除了充分發掘其商品屬性外,已越來越關注其金融屬性。除金屬和能源等品種外,投資者對農產品期貨品種金融屬性的關注度大大提高。如從2002年開始,國外很多大型的基金,包括索羅斯,開始大規模投資商品期貨,以回避美國通脹美元貶值帶來的風險,就是利用了商品市場與金融市場之間互相連動的關系。

目前,全球的商品基金也已經開始撤出黃金、原油市場,部分基金增加了農產品的基金持倉,像羅杰斯的農產品基金持倉由4%增加到10%,而其原油的持倉曾一度大幅度下降。目前全球范圍內對通貨膨脹的憂慮不斷加劇,當大豆等農產品出現緊缺時,基金大舉購買的欲望就持續膨脹,選擇大豆等期貨品種作為保值投資對象,就成為回避貨幣貶值的重要手段,進而使農產品期貨的商品屬性趨于淡化,更多地表現為金融屬性和博弈屬性。在國際基金眼中,農產品期貨的投資價值僅次于金屬品種。據了解,目前在全球范圍內,穩固投資期貨市場共有15個指數基金,其中規模最大的是高盛公司的商品指數(其次為道瓊斯iig商品指數),其11.6%的資金是投資于糧食期貨市場的③。

(三)我國 農村 金融工程建設的戰略重點選擇

農村金融工程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由于農產品期貨的價格發現和市場風險規避方面的特有優勢,農產品期貨市場投融資功能的不斷強化,期貨交易所對期貨產品的 科學 定價與品種設計正是走在我國目前金融工程最前沿的,可成為領跑金融工程的標桿。而其技術手段包括定價技術、產品設計技術及其它風險規避技術正是我國目前整個農村金融所欠缺的,故從農村金融的長遠規劃出發,以農產品期貨的發展為契機,以農村金融產品開發為核心,以提高農村金融服務水平為目標正是我國農村金融工程應有的戰略。因此在今后一段時間里,在包括農業保險、農業信貸、農產品期貨等在內的農村金融工程建設中,農產品期貨市場將日益成為其戰略重點。

三、我國農產品期貨的規劃與設計

(一)建立與完善農產品期貨的價格調節機制

現實中,期貨市場價格發現的效率會有差異。要有效利用期貨市場真實、客觀且具有超前性的價格發現功能,以指導糧食生產、銷售和進行市場調控,增強經營、調控的主動性,健全期貨市場的定價機制非常重要。一般來說,影響價格發現的主要因素有:交易成本的高低;交易者在現貨交易中的定價原則與對期貨市場的認同度;商品本身屬性的差異(如可否存儲,是否具有季節性等);參與期貨交易的主體結構(如是否有相應交易品種的現貨生產商和加工商,以及參與者的多少);期貨市場的交易規模和流動性等。許多學者利用協整檢驗和套利檢驗等方法對我國大連、鄭州期貨交易所的大豆、小麥等期貨品種進行了實證研究,計量結果顯示,我國期貨市場的價格發現功能已基本發揮,但存在著相關 經濟 主體對此功能的認識和利用問題,以及由于大戶操縱等原因導致期貨價格與現貨價格關系的扭曲和價格的過度波動問題(高鐵生、朱玉辰 [6] ,2005;王賽德 [7] ,2004)。

為確保農產品期貨定價的前瞻性,必須關注資金規模及其流向。高鐵生等(2005)曾借鑒證券市場資金流入比例測算的方法,對我國農產品期貨市場的資金流入種類和規模作過預測,預計保險公司、社保基金、居民儲蓄存款、國際游資等都將有較多資金流入我國期貨市場,規模將達到460.89億元,并根據當時農產品期貨占我國期貨市場的比例推算,認為進入農產品期貨市場的資金增加將推動其交易額和交易量大幅上升。目前,國內和國際金融市場的資金都非常充裕且流動性強,這是農產品期貨發展的有利條件。因此,對資金市場的流動性做深入的調查和研究,科學測算進入農產品期貨市場的資金規模和投資偏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國內農產品價格與國際市場價格聯系密切,特別是近年來國外的指數基金給國內市場價格帶來了較大影響,使市場波幅大幅提高。在國際基金眼中,農產品期貨的投資價值僅次于金屬品種。因為農產品交易量大,同時,除供求基本面外,美元走勢、全球物價走向都是影響其價格走勢的重要因素,因此,“很容易炒作”。為此,國內期貨市場需建立完善的風險控制機制,進一步平抑農產品價格波動。自2007年年初以來,國內商品期貨價格高攀,價格波動也愈加明顯,國內農產品期貨市場需對基金投資帶來的價格波動保持警惕。

(二)合理確定上市品種,科學規劃農產品期貨的發展規模

上市品種的多少決定了農產品期貨市場功能發揮所影響的領域和范圍,以及農產品期貨市場的發展規模,從而也影響著農產品期貨市場的深度和廣度。應盡快推出那些條件成熟、市場化程度較高的大宗農產品期貨交易,繼續探索適合小品種期貨運作的交易模式,認真研究畜、禽產品的期貨交易模式,適時推出生豬、黃牛等品種的上市交易。hieronymus,scott,wills(1952)曾經研究過活牛飼養業務的套期保值問題,托馬斯.a.海爾奈莫斯于1964年則進一步研究了活牛期貨市場的必然性,而生豬期貨交易在美國則更是有了近80年的交易 歷史 。我國曾出現了豬肉價格的較大波動,而我國的飲食有偏重豬肉的習慣,所以有必要對這一市場進行深入研究,對生豬的市場供求關系及其未來價格變動趨勢科學預測,并以這一品種的產業鏈條整體為對象,對其風險規避與價格發現的技術手段做出合理的規劃和設計,而生豬期貨的推出可能是較為有效的措施。據2008年01月08日《國際金融報》報道,我國目前鄭州期貨交易所的生豬期貨合約設計基本完成,將采取養殖場、屠宰廠、批發市場多點交割方式。這也意味著我國期貨市場的交易品種選擇、交割方式等的市場化程度有了進一步提高。

在上市品種選擇上,既要考慮品種的商品屬性,也要考慮其 金融 屬性;要加強市場調查,既要關注國內市場,也要關注國際市場;既要關注以往經驗更要對未來市場 發展 合理預測。在確定上市品種時可運用如下指標進行綜合性的量化分析:現貨價格波動率,進出口量/現貨消費量比率、現貨規模、比較優勢指標等。

(三)完善交易規則,健全農產品期貨的風險防范機制

我國農業基礎本來就非常薄弱,經不起過度投機的風險,因此,必須健全農產品期貨市場的 法律 法規,并加強監管。

第一,西方國家發展期貨市場,大多是先立法,后建交易所 [8] (王曙光等,2007),而我國至今未出臺專門的期貨法,法制建設相對滯后。健全期貨市場法律體系非常重要。第二,農產品期貨上市目前采取的是多部門參與的品種上市審批制度,這不利于我國期貨市場的健康發展,有必要過渡到核準制,以確保農產品期貨市場的公開、公平和公正。第三,完善交易規則,以提高農產品期貨市場的運行效率。

(四)培植參與主體,規范參與者行為

農產品期貨市場的專業性要求高度組織化的中介組織和多層次的流通 網絡 的配合。我國農業生產以小農 經濟 為主,更加需要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培植真正的農產品期貨交易參與主體。據對京郊 農村 農業經濟合作組織的調查顯示,合作化程度提高有利于提高農民的談判能力,加強農民的話語權,降低交易成本和生產成本,提高規模效應。這種組織起來的農戶如果參與農產品期貨市場,將極大提高其運行效率和價格發現效率,對農業風險規避效果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 [9] 。同時,農產品期貨市場效率的提高,也有助于增強農民自組織的意愿。

有“意識”的市場主體的參與還可以促進農產品期貨市場規范化程度的提高,減少投機行為,有助于避免我國證券市場曾一定程度存在的、部分上市國有 企業 的過度“包裝”問題,控制農產品期貨市場的投機風險。這實際上也是農產品期貨市場規范化的重要基礎。應該說,農村金融工程的建設有賴于專業化組織對農產品期貨市場的參與,以及其它農戶金融意識的提高。

四、結論

目前,農產品價格波動的不確定性已經成為我國農業面臨的重要風險,農村金融工程建設是農產品價格風險管理的 現代 手段。隨著農產品期貨投融資功能的日益增強,農產品期貨市場應成為今后幾年我國農村金融工程建設的戰略重點。為此,應建立與完善農產品期貨的價格調節機制, 科學 規劃農產品期貨的發展規模和上市品種,完善交易規則并建立健全農產品期貨風險防范機制,培植參與主體、規范參與者行為。

注釋:

① 圖1與圖2均來自農業部網站全國菜籃子工程辦公室、農業部市場與經濟信息司、農業部信息中心;定基指數,以2000年為100 計算 。

② 2007年4月2日, 交通 銀行正式推出“得利寶•濃青——五谷豐登收益優化”系列理財產品,這是該行推出的首只掛鉤農產品概念的理財產品。該系列產品的投資宗旨為分享基礎農產品的牛市成果。系列包含1年期、2年期、3年期三種期限,產品每年觀察一次,充分分散客戶的風險,到期保證100%的本金,更加安全穩妥。“得利寶•濃青”系列連接標的為德銀小麥收益優化指數、德銀玉米收益優化指數、德銀食糖收益優化指數。

③ 數據引自2007年9月22日上海金融報

參考 文獻 :

第9篇:農產品基本面分析范文

多因素導致食品價格輪番上漲

據11月2日國家發改委公布的10月份城市食品零售價格監測情況,在包括北京、上海、廣州、重慶在內的36個大中城市的31種受監測食品中,近80%價格出現上漲。發改委價格檢測中心的分析稱,食用油和蔬菜價格的上漲較為明顯。監測顯示,10月份,大中城市黃瓜、西紅柿、油菜等15種蔬菜平均零售價格為每500克2.41元,比9月份上漲10.1%。價格檢測中心分析,10月份蔬菜價格為季節性上漲。漲幅緊隨蔬菜之后的是食用油。

對于食品價格的快速上漲,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主任周紹明教授認為,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國內需求的因素,也有國際物價的影響,他認為主要有四點。

首先,物價上漲是全球性的問題。目前,世界其他國家物價也在上漲。由于國際上相互影響,我國作為國際市場一員,也難免會隨著國際市場價格跌宕起伏。所以此次國際物價上漲,我國也難以置身事外。

其次,供求關系的影響也是很重要的因素。“一部分人收入增長較快,購買力較強,需求量也就大。然而供求量增大就會影響糧食價格。”

另外,在最近幾年,國際上整個農產品價格要達到一個高峰,然后才能慢慢回落。所以國際農產品市場走勢和規律也推高了食品價格。

貨幣原因也是導致物價上漲的重要因素。這主要是因為貨幣的流通性強,多余資金的一部分被投機商用于價格炒作。

供求穩定,食品價格難以全面上漲

當前我國居民的食品需求總體穩定,增長較為緩慢,食品價格不會全面快速上漲。另一方面,我國糧食產量對食品供給提供了基礎性保障,生豬、蔬菜等重要食品生產受到了高度重視,生產水平和穩定性逐步提高。糧食等主要食品,如果考慮庫存因素,總體是供大于求的。這一供求關系決定了食品價格不會全面快速上漲。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表示,我國整體農產品的價格今年將上漲10%左右,預計明年頂多上漲5%。因為農產品價格高,供應量足,農民種植積極性高,再加上今年秋糧收成大好,所以,明年農產品價格漲幅將出現收縮,顯示逐步回落的態勢。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黃桂田認為,“現在漲得比較多的不是食品,和糧食有關的,但是最主要的是副食品,這一塊漲,可能和國際國外的因素有關,像蔬菜,像一些農副產品,可能受氣侯和災害的影響,區域性的供給有些不平衡,帶來一些這方面的因素。市場因素導致漲幅過大,有的把它叫做投機因素,今年炒過大蒜、綠豆等等。”從農產品的情況來看,今年已經出來了數據,中國的糧食,會超過一萬億斤,每年中國的糧食如果能夠達到一萬億斤以上,中國的糧食安全是不存在問題,在物價這一塊能夠保證供給。

至于市場食用油價格上漲,則屬于連續下跌后的正常反彈。展望后市,盡管美國農業部下調本國大豆產量和庫存量,但全球食用油供求基本面并沒有發生大的變化,供應仍較充裕,加之今年以來我國食用油產量仍呈增勢,預計國內食用油價格持續偏強運行,但大漲的可能性不大。此外,去年以來,國內逐步建立健全了各級政府食用油儲備制度,目前擁有較充裕的庫存,有能力保障市場有效供應。

17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今年7月份以來,受國內外多種因素影響,以農產品為主的生活必需品價格上漲較快,價格總水平逐月攀升,加大了城鄉居民特別是中低收入群體的生活成本。會議確定了四項政策措施,包括“必要時對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和生產資料實行價格臨時干預措施”。

1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穩定消費價格總水平、保障群眾基本生活的政策措施。18日,一直上漲的食用油價格開始全線下降。外媒評論說,“中國政府要出手了,價格上漲的日子快要結束了,國內的高物價似乎要開始轉身了。

但是,我們必須警惕農民務農收入增長緩慢的消極影響。這一問題如果不解決,就會抑制農民的務農積極性,阻滯農業生產發展,最后會導致食品供給短缺,食品價格大幅上漲。因此,政府主動通過提高最低收購價格,適當彌補了農民務農收入增長偏低部分,穩定農民務農積極性,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也帶來農產品價格的持續溫和上漲。

我們必須認識到,這種成本因素推動的食品價格上漲,在各國現代化進程中都有較為明顯的反映。一方面這種價格上漲幅度不會很大,另一方面這種價格上漲是必須的,而且會長期持續,反映了農業與非農產業之間收入差距的調整。如果我們的中活離不開農業生產,就必須接受這一調整。

國務院出臺干預物價具體措施

抓好冬季蔬菜生產,增加越冬蔬菜供應

完善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降低農副產品流通成本

把握好儲備糧油糖投放力度,落實好小包裝成品糧油儲備制度

加大新疆棉外運力度

組織好煤炭生產供應,優先保證發電用煤運輸,確保城鄉居民生活和企業正常牛產電力供應

完善補貼制度,安排困難群眾生活

取消一批不合理收費項目,降低偏高的收費標準

保持天然氣價格穩定

主站蜘蛛池模板: 99香蕉国产精品偷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无码精品免费专区| 老司机69精品成免费视频| 欧美丰满大乳大屁股流白浆 | 最新版天堂中文在线| 国产在线无码精品电影网| 久久99国产精品视频| 真实国产乱子伦对白视频| 国产黄在线观看免费观看不卡| 亚洲av永久综合在线观看尤物 | 欧美中文字幕视频| 国产又色又爽在线观看| 三级演员苏畅简历及个人资料简介| 男女过程很爽的视频网站| 国产精品理论片| 久久国产免费观看精品3| 绿巨人app入口| 国产黄色app| 久久精品99国产精品日本| 网址在线观看你懂的| 在线天堂bt种子|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2020丨 | 无码一区二区波多野结衣播放搜索| 免费在线观看视频网站| 老司机久久精品| 新婚夜的娇吟声| 亚洲理论在线观看| 香港三级日本三级三级韩级2| 岛国在线播放v片免费| 亚洲日韩亚洲另类激情文学| 青青青国产视频| 天堂影院www陈冠希张柏芝| 乱淫片免费影院观看| 精品成在人线av无码免费看 | 手机看片你懂的|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曰| 边摸边吃奶边做爽免费视频99| 天天操天天干天天做| 九九热精品免费| 男女一边摸一边做爽爽|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