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父親母親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爸爸媽媽,稱得算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他們流的每一滴汗水,都包涵啦他們對我們的愛!對我們的關心!
有人說過:家庭是父親的王國,母親的世界,兒童的樂園,這句話恰恰反映拉父親母親在自己的王國、世界建造拉一個個孩子們的樂園,當時,我們可能快樂啦,但父母親可能累啦,可能傷啦。
世界上,父母可以讓我們高興,可以讓我們傷心,我們傷心時,父母可能也在哭,并且比我們哭得更猛烈。
讓我們記住“家庭是父親的王國,母親的世界,兒童的樂園”這句偉大的名言吧!
四年級:盧士辰
女人生孩子時,男人不在身邊。女人心里很不是滋味。但想到男人工作忙所以又不生氣了。女人想讓男人看看孩子長什么樣,于是剛生完孩子不到幾個星期的她抱著孩子跑了一大段路去照相館照張相,照片上的女人黃黃的臉,蓬亂的頭發看上去很憔悴,但她非常的興奮,眼睛發亮,此時她是最美麗的女人。
之后,他們到了珠海。一次,聽男人特愛吃蔥、蒜。于是,女人每次做飯時都把蔥、蒜切的大大的好讓男人多吃些,即使聽到女兒說:“不要寫這么大嘛”女人還是照做,并說道:“你爸愛吃。”每次見到男人狼吞虎咽吃飯時,女人的臉就像鮮花盛開似的那樣美麗。
男人有點害羞,平時又不浪漫。但他很,有時竟會吃醋!每次女人穿的漂漂亮亮出去時,男人不好意思當面問女人。總是暗地里問女兒,并說道:“你媽呀就是愛妖精!”女兒有時把這些事跟女人講起,女人又笑了。
這就是我的父親母親。雖然聽不到肉麻的對白,看不到含情脈脈的對視,但從細節可以看出,他們是相愛的。
香洲區拱北中學初二 肖金玉
從我來到這個世界上,
你懂得了什么叫做操勞。
我看見您慈祥的臉龐,
由青春靚麗變得干癟枯黃。
您讓我懂得了,
什么叫做人間大愛;
你讓我懂得了,
什么叫做無私奉獻;
您讓我懂得了,
什么叫做堅強。
我愛您,母親!
ILoveyou,mather!
這首詩送給您偉大的父親。
您是一座山,剛勁偉岸,深沉穩重。
你愛我,
愛的粗狂,愛的扎實。
你是山,我是樹。
朱自清忘不了父親的背影,
我忘不了您流露出希翼的目光的眼睛。
您的眼睛,
讓我從稚嫩變得成熟,
讓我從軟弱變得堅強。
我愛您,父親!
ILoveyou!
我生于1954年4月7日,父母是抗戰爆發后從山東逃難到香港時相識的,為紀念他們逃難平安以及我是在香港出生的,便給我取名為陳港生。
如果要我選擇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人,那一定是我的母親。因為母親懷了我12個月都不能生下來,唯有動手術剖腹取出,而我出生時足足有12斤重。由于家庭拮據,父母根本付不起五百多港幣的手術費。接生的美國醫生開出豐厚的條件,希望領養我。但是父母覺得我是他們唯一的孩子,便拒絕了那位醫生的建議。父親向朋友東拼西湊借到五百多元,付清手術費和住院費,把母親和我接回家。
當時父母都在法國領事館工作,父親是廚師。領事夫人不怎么喜歡小孩兒,更不喜歡聽見小孩兒的哭聲,于是每當我因房間熱而大哭時,母親就抱我到寓所后面的花園涼亭,扇扇子讓我在涼意中入睡。
父親雖因家貧沒有接受過很好的教育,但他性格開朗,頭腦機敏,愛好廣泛。年輕時受老家習武風氣的影響,拜師學過武功。他也喜愛文藝,對京劇尤有心得,和母親都是京劇票友。父親雖然是廚師,但對培養我有他自己的一番心得。他認為做人關鍵要有一副好胃口和一身好筋骨,并且按這個原則去調理年幼的我。
父親從不在吃喝上吝惜錢財,在他的鼓勵和教育下,我也養成了從不挑食的好習慣,從小到大長得敦實健壯,很像山東大漢的后代。父親很注重鍛煉,從我會走路起,就每天早上都叫我跟著去跑步、練武術。我也很有靈性,五歲就能把父親教的那套小洪拳打得像模像樣。我年齡大一點兒后,父親又在家中給我掛了個沙袋。我一有空閑,便模仿著電影上的配音效果,“嗨!嗨!嗨!”一陣猛擊。在父親的影響下,幼年時我在武術方面的潛質就逐漸顯露出來。
1961年的一天,父親帶著我來到尖沙咀的戲劇學校,拜訪京劇武生于占元師傅,他正是我崇拜的武俠女星于素秋的父親。我看到學生們在勤奮地練功,非常羨慕,便和父親說我想在這練武。當父親問我想在學校待多久時,我不加思索地說:“10年。”就這樣,父親與師傅簽下了10年合同,把我留在這所戲劇學校。
我長大后明白了父親那時送我去學武,不全是因為我讀書不好,家里窮也是一個原因。父親為了多賺點錢,通過朋友找到一份在澳洲的工作,為美國大使館掌廚。因此他打算在赴澳洲之前,用他認為最妥善的方法把我安頓好。在這十年間,父親曾回港探望過我好幾次,為了于師傅能更好地照顧我,父親要我拜于占元師傅為干爹。干爹非但沒讓我討到便宜,反而對我管束得比別人加倍嚴厲。
師傅為我起了一個藝名叫元樓。其他的師兄弟也是以元字為名。每天操練包括腳上功夫、打斗方式、特技動作等。另外還有如拉筋、劈腿、翻斗等動作。每天5點便起床練功,晚上12點才上床睡覺。除了練功外,我們還要讀書,做清潔、洗碗等雜活。由于那時生活的大環境很不好,我們要靠紅十字救濟中心的幫助。每月等派救濟品時,是我們最興奮的時候,幾十個孩子聚在一起。救濟品中有白米、奶粉等食品,我們要排半天隊等待分配給自己的食物。平常我們吃的是大鍋飯,燒飯就由女孩子輪流負責。飯是夠吃,至于配菜就得靠搶才能吃到。
在我小時候,就常聽人說起,母親是懷我12個月才把我生下來的。我因此就牢記一條:母親為了我曾受苦多時,對我有大恩大德,我一定要疼愛母親,尊敬母親!還在戲劇學校時,學校里雖然能洗澡,但是卻沒有熱水供應。母親怕我冬天用冷水洗澡難受,便每星期兩次,用兩個大塑膠袋把熱水灌進去扎緊,放在一個鐵桶里,提到學校讓我洗澡。我洗完澡母親替我換上干凈衣服,給我留下一些零用錢和食物,把我的臟衣服放在鐵桶里,又提著步行回去。因此在學校里,我算是最干凈的一個學生。
父母生前在澳洲居住,兩三年才回到香港一次。雖然我有能力讓二老在香港住得舒舒服服的,但母親仍比較喜歡留在澳洲,做燙洗工作。父親退休后每年到香港兩三次,她都沒有同行。并不是母親不喜歡見我,或者不喜歡跟我一起生活。其實她是不愿意看到我的工作情形,尤其是心疼我拍戲拼命的樣子。母親一生儉樸,我雖然對母親非常孝敬,但她仍不肯穿金戴銀,更不愿養尊處優,還把我送的貴重禮物當成壓箱之物。
2002年,母親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親人和來賓依次拋花撒土漸漸離去后,我一個人靜立在母親的墓前,久久不愿離去……
[關鍵詞]《我的父親母親》;美術設計;特色
張藝謀導演的電影作品從最初的《紅高粱》到早期的《一個和八個》都已經成為國內電影界的一個神話,受到大家的廣泛關注與議論。他拍攝的《我的父親母親》這部作品從情節的安排以及整個畫面的處理都運用得非常完美。這樣的一部非常唯美的藝術作品,自然成為一部極具中國電影藝術風格的經典之作,該片在影視畫面美術設計方面也有全新的突破。筆者想借助于對《我的父親母親》的美術設計特色分析來解讀張藝謀作品內的獨特韻味及藝術特點。.
一、影片《我的父親母親》概述
著名導演張藝謀早期所拍攝的電影將重點放置在了對于我國傳統文化的表述上,通過色彩同劇中人物心理相互融合為一體。其作品的顯著特征就是可以讓逼真的細節同富有表現力的色彩完美結合,并集民族文化、社會問題的思考以及電影創新融為一體,使得電影語言、色彩以及想象力發揮得淋漓盡致,對觀眾產生一種非常強烈的視覺沖擊力以及感官藝術沖擊力。
張藝謀于1999年拍攝的電影《我的父親母親》屬于一部典型的文藝片。電影圍繞“讀書、識字”展開故事情節,通過“兒子”的角度展開了父親與母親之間發生的一段坎坷的愛情故事:“”期間,駱長余從縣城到了被稱為三合屯的小鄉村里,與招娣(由章子怡扮演)相遇,招娣是鄉里最漂亮的女孩。在二人發現相互都已經愛上彼此之時,村里僅有的文化人、教書先生被劃成“”。在分別之時兩人商定臘月初八就會相見。招娣在家中能做的只能是苦苦的等待,但是最終獲取了期盼已久的幸福。影片中景色顯得非常優美,色彩的選擇上也顯得極為鮮艷,并且在現實中運用了黑白的色彩,而在回憶中運用的是彩色的色彩,使得現實的冰冷與過去的美好產生了明顯的對比以及強烈的視覺反差。通過電影的畫面反映出了女主人公對于愛情的堅定與執著:在崎嶇不平的山路上跌倒,曾經的美好愛情現在卻讓人只感受到絕望的苦痛。在叢林中等待到了期盼已久的愛情。在影片中所采用的自然環境的優美景色讓整部影片愛情的主題得到良好映襯與烘托。而且在場景的選擇上以及色彩同音樂之間的相互過渡與融合上做得非常自然柔和,讓觀眾感覺到唯美。
二、《我的父親母親》中所運用的影視美術
(一)寓象征于色彩中的影視美術
張藝謀的電影非常重視色彩元素的運用,色彩是其電影的一個象征符號。在影片中色彩擔負起了極為明顯的象征作用。通過對于色彩的巧妙使用來進一步凸顯劇中人物感情的宣泄,讓觀眾可以感受到強烈的心理沖擊與視覺震撼。
1.電影的美術含義
電影《我的父親母親》的色彩主要包括兩個部分:現實與回憶,現實運用的是一種黑白的色彩,而回憶運用的是一種彩色的色彩。張藝謀導演這樣的處理方式是為讓觀眾產生一種心理上的對比,因為現實中那種樸實、真實、平凡才是愛情的本質。
(1)“路”的美術含義
電影《我的父親母親》中有大量的畫面是指向遠方的“路”,目的是為了傳遞給觀眾——我的父親母親對于愛情的執著與堅定。影片中最早出現的畫面就是路,這一條蜿蜒曲折的路,雖然此時并沒有伴樂,僅僅只是一個無聲畫面,卻讓觀眾可以感受到父母親愛情之路艱難曲折。在接下來的畫面中,路也是不時出現。在整個彩色的回想中是一條到達村子的路,馬車載著父親到村子。父親和母親首次相會也是在這條路上。電影中這條路的美術含義就意味著父親與母親愛情的開始。另外,電影中出現了一個這樣的情節,學校剛剛建好第一天上課,父親帶著自己的學生在路上玩耍。母親想同父親交流并緊緊跟隨。在這樣的場景之下,路就成了對于愛情執著的追尋。影片中“路”還有另外的美術含義,那就是對愛情的不離不棄。父親離開之后母親日想夜盼期待父親回來的那一天。希望父親還在那條路上,在父親回來之時,在路盡頭的母親最后收獲幸福的愛情,這個時候電影中路的美術的含義也就變化成了父親母親風風雨雨40年的人生旅途,“路”也就象征著父親與母親這段幸福的人生路。
(2)人物造型美術
電影中年老的母親總是一臉淳樸的憨笑,這是一種十分典型的知識分子造型。母親年輕的時候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姑娘,在跑起來的時候露出的是那種笨拙之美,這是一種十分典型的農村女孩的形象。這種典型的造型與鄉村的故事完全符合,除此之外,電影美術直接反映了故事人物的背景和特性。例如,影片中母親身著棉襖去看望父親,這時候鏡頭采用遠近互換。采用了全景以及中景和近景。這樣觀眾就可以感同身受體會到母親內心深處的感情:看清父親,悄悄地離開讓觀眾感受到愛情的寧靜與真誠。再如,招娣純真的臉蛋出現在金黃色的后景和褐色的彎路前,畫面與人物完美融合,并且鏡頭沒有出現一絲的晃動,運用無聲的語言讓觀眾感受到這份純純的愛意。
2.色彩在電影美術設計中的運用
色彩的巧妙運用是這部影片美術設計的一大亮點。在影片中,導演分別用單調的黑白色與豐富的彩色區分現在與回憶兩種環境,這種處理方法使得現實的冰冷與美好回憶形成了十分強烈的對比,也暗示了女主角用她的執著獲得了幸福的愛情。影片中還有一個鏡頭是母親身穿粉紅色棉襖,脖上圍著大紅色圍巾,奔跑在秋意濃濃的山村。母親的出現,給荒涼的秋天增添了一絲絲脈脈的溫情。到了冬天,從紅棉襖癡情的尋蹤到紅發卡的深情緊握,愛情已經完全流露出來。而扎在母親發辮上的那根紅頭繩如同一根引線,仿佛點燃了母親心中愛情的煙花,讓美好的回憶在深夜黑暗中盡情綻放。在冬天,母親身上穿著的紅棉襖與天地間的皚皚白雪形成了強烈的色彩對比,給觀眾營造出了一種無助而又希望渺茫的氛圍。
在電影《我的父親母親》里隨處可見的是大量的黃色,從而讓觀眾能夠更直觀地感受到愛情的基調,同時,這種黃色還起到了襯托與升華的藝術效果。鏡頭中,點點陽光透過秋天的黃葉使樹林變得更加燦爛,母親邁著急切的腳步滿懷期望穿梭于樹木當中,努力尋找屬于自己的幸福。在一片渾黃的道路上,載著父親的離開以及母親深情的目送,愛情此時也從萌芽到升華,從而使得這種深情的黃散發出泥土芳香,并發展成天長地久的堅定愛情。此時,影片中滿目的黃色就代表了一份堅持的愛情,更好地體現了二人那種纏綿深厚的愛情。
3.影片色彩中的美術含義
張藝謀導演的高明之處在于能夠賦予電影畫面一種十分濃郁的象征意味,將某種理念運用畫面轉化成一種意象,從而將觀眾引入電影鏡頭中去感受角色的情感。為了達到這種效果,色彩必然成為一個必要元素,并且被賦予了獨特的美術含義。通過巧妙地運用色彩能夠大大提升畫面的現實感,再進行不同色調的組合進一步強化影片整體藝術效果。在張藝謀導演的電影中,紅色強調的是一種熱烈中的哀傷,黃色象征一種溫馨中的憂郁。在電影《我的父親母親》中,運用黑白色彩的對比其實是為了反映現實中的矛盾與沖突,運用色彩的反差,充分體現人們對于美好愛情回憶的無盡懷念。在影片中,父親為實現給學校翻新的愿望四處奔波最終不幸去世,而母親痛失愛人,對于他們來說就是無法回避的冰冷殘酷的現實。而電影中立刻轉入到回憶的畫面,色彩也就轉變成彩色,而且還是耀眼的“紅色”。電影正是運用了這種鮮明的色彩對比,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主人公心底快樂與痛苦的巨大落差。這其實正是母親內心的矛盾感情世界的真實寫照。
(二)鏡頭畫面的視覺美術
無論哪種類型的影片,能夠給觀眾觀影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力是導演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而對于電影情節的發展思考當然是第二位的。因此,電影畫面美術的運用就顯得至關重要。畫面色彩運用的獨具特色是電影《我的父親母親》的最大亮點,通常電影中講述過去往往運用黑白的色彩、講述現在都運用彩色的色彩,而電影《我的父親母親》卻剛剛相反。這種處理手法看起來有悖常理,其實是一種有益嘗試與創新,讓觀眾產生一種非常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并引起了觀眾的廣泛共鳴。電影的開篇運用的是一種鮮艷的大紅色,這種色彩代表著暖暖的喜氣,這也符合中國傳統的喜慶色彩文化。實際上,在電影的所有視覺元素中,最能引起觀眾情感波動的一個元素就是色彩。一部優秀的影視作品是離不開畫面與色彩完美配合的,而張藝謀導演對電影色彩更是有自己的見解和獨到之處,尤其是在電影《我的父親母親》中色彩對于增強電影魅力更是表現得酣暢淋漓,并且發揮了凸顯電影主題以及增強審美效果的作用。
(三)音畫效果的完美呈現
張藝謀導演是一位善于運用色彩的導演,在電影《我的父親母親》中不僅有成功的色彩運用,還有音畫效果的完美呈現。電影音樂能夠發揮凸顯影片劇情的顯著作用,特別是音樂對于刻畫人物以及故事情節的推進方面都有著十分關鍵的作用。《我的父親母親》從后人的角度解讀前輩的愛情故事,因此,影片在表現那個特殊年代的人們之間熾熱的愛情主題時,卻采用了含蓄手法。張藝謀導演除了大量運用了色彩對比,還非常重視影片中音樂與畫面構圖之間的完美結合。電影中運用的是一種憂郁的音樂,是為了詮釋那種執著而又沉淀為了愛情付出的疼痛。這種真誠、樸實、純真的愛情盡管已經成為過去,然而這種殘存的記憶卻能夠引起很多觀眾對于那個純真年代的美好回憶。電影通過反復運用火紅的太陽和漫天的飄雪的畫面,再加上悠揚大氣的音樂的運用,讓觀眾切實感受到電影畫面的順暢。影片選擇了風笛進行電影配樂,這樣更加增添了人物感傷的情懷,特別是笛聲的高亢、尖銳、柔軟婉轉的特點,使觀眾深深地被故事情節感染。電影中當父親離開鄉村的時候,草原上響起的是一首流行的歌曲,配上草原這種十分凄美的畫面,讓觀眾產生一種憂傷的感覺。電影《我的父親母親》在情節上沒有對人物愛情主題進行過多的引申,緊緊圍繞愛情這個亙古不變主題進行創作,同時配合精心搭配的唯美畫面與音樂,讓觀眾在欣賞一段淳樸、真誠而又蕩氣回腸的愛情故事的同時,還欣賞到電影中成功運用的那種賞心悅目的影視美術,這也正是這部電影的最大成功之處。
三、結語
電影《我的父親母親》講述的是一段純真、堅定、執著的愛情故事,加上電影中色彩的成功運用以及畫面與電影音樂的完美結合,這些元素的成功運用對于凸顯電影的主題更是增色不少。更加關鍵的是,電影中唯美的影視美術效果充分反映出人們對于理想的執著追求,也許這正是這部電影成功的關鍵所在。
[參考文獻]
[1] 韓東茹.奔跑的單純——淺談《我的父親母親》配樂與畫面的結合[J].電影文學,2008(18).
父親認識母親的時候還在當兵。
到了婚齡,回家探親的時候,姥姥說:“給你娶了個媳婦。已經交了禮錢,你去見個面吧。”母親雙親早逝,長兄為父。最大的舅舅管理著家里的全部,包括,娶母親要多少錢的聘禮。父親第一次上門,大舅舅不讓母親出來客廳,提出再加50塊聘禮。父親倔強,門外大雨也轉身就走。母親心軟,明知婚事告吹,也偷偷拿了把傘出來相送。50塊那時候是個大數字。本絕無可能。但雨中相送,父親懷念那長辮女子,回家便臥床不起,日日對著姥姥垂淚。哭了多日,終于從姥姥這里再討了些錢,娶了母親。
母親那時還在當地唯一的師范大學上學。畢業后做了老師。父親很快從部隊退伍,分到一個百貨商店工作。結婚三年后有了我―是個女兒。姥姥重男輕女,一定要討個男丁。于是頂著計劃生育的高壓,把我送到鄉下,生了弟弟。
我很快被接回來。我記得的第一個家,是在百貨公司的院子里。很大的院子,我們養兔子、養雞、種菜。夏天的時候在院子里打麻將。我們買了一臺電視機。鄰居所有的人,都來我們這里看電視。
我們還住過另外一個百貨公司的家屬樓。我們住在四樓。怕我和弟弟偷偷跑出去玩,有時候他們把我們關起來。我們就把錢放在一個桶里,把桶從窗臺用繩子放出去買冰棍,賣冰棍的人把錢拿走,把冰棍放進桶里,我們再把它從窗子外吊上來。
再后來,我上小學,我們搬到母親的學校宿舍。那是一個很美的地方。我們有院子,又開始種菜。我和弟弟又開始養兔子。院子的后院,有一個高高的寺廟一樣的亭子。常常跑去那里探寶。經常挖到一個銅錢什么之類的,于是藏好,打算日后拿去換錢。
再后來,改革開放,國家允許房屋買賣。允許商品房。父母買了第一批的商品房。五樓的三室一廳的房間。我有了自己的一個當時覺得很大很大的房間,然后在那里住了很久。
母親喜歡唱歌,記得小時候我們常常一家人卡拉OK,放音響帶,自己買一個麥克。我是被公認的唱得最差。父親興趣廣泛,喜歡彈琴、拉手風琴、吹口琴、練毛筆字。
我很小的時候,母親買了一架鋼琴,很可能是我們那個區域的第一架鋼琴。父親、母親、弟弟都會彈琴。大家常常在一起唱歌彈琴,可惜,我到現在還不會彈一個完整的曲子。
母親的家族方面,舅舅開始做醫藥生意,突然越做越好,生意做到國外,父親加入,開始去外地工作。我讀寄宿學校,有了自己的少女心事,開始和家里疏遠。后來又決意出國。和他們見面越來越少。
東方教育提倡家庭親人之間的密不可分。西方教育崇尚下一代的獨立空間。那時候的我,一心要甩脫家人的關愛管制。我于是一個人住了十年。在各種各樣的租住屋,巴黎北京,從來不回家住。
大概是四年以前,我重新和父母住在一起。大概是脫離了一個家庭太久。我常常驚訝地看著他們在吃中飯的時候有點口角,在吃晚飯的時候和好,感嘆為什么結婚了這么久還會吵架。同時我也感動地看著母親倘若出門,到點了父親一定到院子門口等她回來。更不要說如果下雨,定會早早拿了傘出去接――這部分則讓我感嘆很多熱戀的年輕人都做不到。
今年是他們是33年結婚紀念日。父親把一生獻給了母親和家庭。母親也把一生獻給了父親和家庭。他們一生,沒有約會、交往過,第二個人。
關于養老,父親總是說要去哪里,母親卻說交通不方便,然后母親會有點小驕傲地說:“我們有三套房子,可以到處住。”
三套房子和我、弟弟,是他們一生奮斗的結果。
當然,我和弟弟比較重要。而作為從小和弟弟爭寵的我,一定覺得我比較重要。到現在他們依舊相依相伴,一起去朝陽公園散步,一起去菜市場買菜。母親最近光榮退休,恨不得大擺筵席。父親很喜歡吃,每天在家負責做飯。母親一直想著減肥,總是說:“哎呀,你怎么又做飯了。”父親回答:“每次你都說不吃,煮了你比誰吃得都快。”
母親退休之后還幫學生輔導鋼琴。有一陣子外聘去一個私立學校,離家太遠,父親于是干脆跑去學校陪她住校,兩個人在簡陋的學生宿舍也過得其樂融融。
兩個人一起上網,種菜挖坑。母親常要求我,讓我開個qq空間,她給我種菜。兩個人一起策劃子女未來。中國父母,恨不得什么都做。幫兒子買房子幫女兒買房子,時刻在關注各地樓盤,以及親戚朋友之間的適齡婚嫁對象。
我感謝我的父親母親,給了我健康的身體,良好的教育,以及,他們盡可能給的一切。小時候我的文具盒永遠是最新的,裙子永遠是最漂亮的。出國留學的時候,不但沒有做過一天工,還懵懂無知一臉興奮地到處去吃最好的餐廳。我更感謝他們愛我尊重我,縱容我的夢想――雖然我知道很多時候,現在的我,并不是他們的期望。
我更感謝他們以33年的實際行為,給我上了一堂最好的愛情人生課。他們教育我:信守承諾,不離不棄。天長地久,白頭偕老。告訴我:要信,要堅持。你會得到你要的美好。從這個角度來講,我是很幸福的一個人。我的家庭,也是很幸福的一個家庭。
從小離家,習慣報喜不報憂。父母逐漸習慣了解,倘若我有一陣子音訊全無,一定不是那么開心。但我始終有個家。我被他們賦予永遠有權利做那個哭泣的小女孩,遇到什么事情,永遠有權利打對方付費的電話,只需說一句“我要回家”。然后我就知道,我會沒事的。我還有他們。開始覺得安全和幸福,開始在失眠多日之后覺得倦意,安然沉沉睡去。
記得那一年,
一切都像夢幻一樣您離開了我們。
自從那一刻起,
讓我思念到如今。
往事如煙,
人生如夢,
還記得您為我們做的一切。
總覺得我欠您的太多,
我不知道拿什么來報答您。
只有我的心聲,
在夢中見到您的時候,
仿佛您還在我身邊。
只要看到慈祥的您滿意的面容,
我的心里特別坦然。
悲傷算不了什么,
我不是特別愿意流眼淚。
為了您的心愿,
我會努力的去做。
愿您睡的安祥,
我將永遠祝福您。
愿您睡的如意,
我將永遠懷念您。
清明節懷念母親的詩歌
十年前的那個春天 母親
怕再給兒女們加重負擔 決定離開我們
去找先她而去的父親 母親斂起最后一絲微弱的光
此后的夜空里 西北偏北的方向
有顆星星 一直讓我們仰望
每年清明 祭奠母親的路上 我們都沉默著
路旁的田野里 有人準備著耕種 我看見
母親佝僂的身影 夾雜在人群中
她有時牽著毛驢 走在犁鏵的前面 有時
跟在犁鏵的后面撒肥 點種 頭發被風吹亂
另一塊地里 我看到 秋陽之下
母親揮著鐮刀 放倒大片的莊稼
汗水正從額上淌下來 黑黝黝的臉上
滿是收獲的喜悅 嘴唇緊咬著
好像要咬住所有的日子
母親的墳頭 在向陽的坡上 向南
能看到村莊 再遠 能望見大海
一年里 我們總要來上多回
陪同母親說話 幫母親打發孤寂的時光
就像以前的那些夜晚 我們都圍繞在她的膝下
腰還疼不疼 腿還痛不痛 母親
昨夜 仿佛聽見您的咳嗽 一直在持續
我又失眠了 朦朧中見您披衣而起
去給牲口添草 爾后 在昏黃的燈光下
費力地穿針引線 您縫補過的日子多么溫暖
過慣了清苦的日子 母親一生謹守著勤儉
并把這種品德 傳給了我們 時至今日
那些藍邊海碗 粗糙的腰鍋砂盆
依舊盛放著口糧 守在我們身邊
泛著歲月樸素的光澤
母親 即使我們忍住淚水
清明的天空 也注定要飄灑一場雨
我折下的柳枝 會在您的墳前發芽
連同春草 您身前身后的莊稼
會在您的庇護下 平安地過渡到秋天
我們都在生活中找到了各自的位置
母親 白天我在地里干活 晚上
鋪開稿紙 我樸拙的言辭
小時候
一個下雨天
母親為我撐傘
漸漸想起
長大后
一條石子路
父親背我去醫院
那傘中的歲月
那背上的童年
都留給了我
無盡的感謝
母親吆
你如那大海
擁有廣闊的胸懷
父親吆
你如那細雨
慢慢滋潤著心田
敬愛的父親母親吆
請讓女兒在這里
他那寬大的腦懷,
是我躲避風雨的港灣。
母親似水,
她一句句深奧的話語,
是我改正缺點的源泉。
父親的嚴肅,
使我不斷前進。
母親的溫柔,
為我撫平心靈的創傷。
父親的愛,
在行動上。
母親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