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地籍測繪圖解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字:數字化;測量;應用軟件
1.引言
本世紀六十年代以來,隨著電子計算機在測繪行業的廣泛應用,電子經緯儀、全站儀、測距儀的出現,數字化測圖技術應運而生。傳統的白紙測圖,其實質是圖解法測圖,在測圖過程中,將測得的觀測值――數字值按圖解法轉化為靜態的線劃地形,這種轉化使得所測數據精度大大降低,設計人員用圖時又要產生角析誤差。數字化測圖技術的展開使得上述問題迎刃而解。目前,國內外數字化測圖技術尚無統一模式,這里重點介紹比較適合我國國情的數字化測圖,這個系統是我國南方測繪儀器公司建立的,已在實踐中得到證明可行。任何復雜的圖形都是由基本圖形元素(如點、直線、圓、弧等)組成的。為了能在圖形輸出設備上生成圖形,計算機繪圖等程序要提供基本圖形元素的類型以及確定其位置的坐標和其它有關參數,如線型、顏色等。由于計算機圖形輸出設備在二維空間(平面上)生成圖形,所以其繪圖程序的主要數字原理是平面解析幾何和數值分析。數字化測圖的實質是解析法測圖,將地形圖形信息通過測繪儀器或數字化儀轉化為數字量,輸入計算機,以數字形式在硬盤或軟盤存貯,從而便于傳輸與直接獲得地形的數量指標,需要時通過顯示屏顯示或用繪圖儀繪制出線劃地形圖。因數據成果易于存取,便于管理,所以也是今后建立地理信息系統(GIS)的基礎。
2.CASS軟件的特點
《CASS》是具有極強的專業功底的基礎數字化測繪軟件。它具有完備的數據(圖形)采集、數據處理、圖形生成、圖形輸出等功能,能方便靈活地完成數字化接口等數字地圖應用與管理功能。
其選用了先進的系統平臺。采用了基于W操作系統的平臺,確保了系統界面的美觀實用以及用戶操作的靈活方便,借助于技術優勢,在外設接口、圖形編輯、圖形瀏覽、用戶二次開發等方面均有其他數字化測圖軟件不可比擬的優勢。函蓋了手工測記到無線遙控電子平板采集、現場作業到圖板數字化和掃描矢量化等內外業所有采集方法:功能齊全完整,可完成地形測量(陸上和水下)、地籍測量、工程勘察測量、施工放樣、斷面數據和土方/庫容量提取、比例尺縮放、地圖縮編、圖/數/編碼轉換和信息提取、DTM立體模型生成和渲染、與GIS數據交換等工作。真正實現了在現場采集(更新)為現狀圖(縮編為專題圖);在現狀圖上規劃設計為施工圖;在施工圖上撥地放樣為竣工圖;在竣工圖上進行圖/數/編碼交換進入GIS基礎數據管理分發庫;GIS需更新時再分發數據給《CASS》返回現場等過程的工程勘測設計一體化和信息采集管理一體化和信息采集管理一體化,把基礎測繪與工程和新信息應用中的人和電腦有機完整地聯系起來,即通過人――圖/數/編碼――電腦的交換,實現整個應用過程的自動化。
3.CASS系統硬件配置及地物編碼
3.1數字化測圖所需主要便件設備
測繪儀器可以是高檔次的配置,如選用5級全站儀或電子經緯儀+測距儀,配合電子手簿可在野外自動、直接采集、預處理、記錄數據;可以是中檔的光學經緯儀+測距儀,光學經緯儀部分的數據要手動輸入電子手簿,還可是低檔的光學經緯儀配置,按視距測量法采集碎部點數據,所有觀測值一律手動輸入電子手簿。微機一般要求CPU為80486內存64M,硬盤540M,帶局部總線SVGA顯示器。微機主要用來存貯、處理數據,并編輯地形圖。打印機一般要A2或A4幅面,分辨率為,用來打印數據成果。數字化儀一般要A2或A1幅面,建議選用價格較低的噴黑繪圖儀。繪圖儀一般要 A2或A1幅面,建議選用價格較低的噴黑繪圖儀。當然,野外數據采集亦可選擇GPS法、性測量法、航測法等。
3.2野外采集與編碼方法
將全站儀(或其它測繪 儀器)與E500手簿通過電纜連接;全站儀進入測角、測距狀態,用E500的定點功能,根據屏幕提示,依次輸入測點點號、定向點點號、定向點起始值、儀器高、覘鏡高及地物代碼。瞄準測點棱鏡,全站儀自動將定點數據傳入E500,經處理為三維坐標后存貯在主機內存之中。棱鏡立于另一個地形點重復前一步的操作、此時只需輸入新立鏡點的覘鏡高和地物代碼。數字測圖對圖幅概念很淡化,每日開始和結束最好以線狀地物分開,以免漏測與重測,當日采集數據請傳入微機并用軟盤備份。
3.3地物點編碼
軟件可采用簡編碼法編碼,分類別、關系碼、獨立符號碼三種,一般只有1位數,比較簡單、直觀、如代表普通房,代表電線桿,地物連接碼也只用“+”“-”表示。
4.數字化測圖的若干問題
如何使各種地形要素為計算機識別,眾所周知,計算機只能識別類碼,因此,首先必須將地形要素數字化。地形要素可分解為二類信息:一類是定位信息即自然信息,用空間三維坐標來表示;另一類是屬性信息即社會信息,用類碼和字符表示。另外,測繪工作者并應轉變觀念,從圖解法測圖和實際所得,地形線劃測圖的模式中解放出來,注意到數字化測圖除可用繪圖儀繪出線劃地形圖外,更重要的是可以通過數字化地形圖軟件直接在微機上顯示,并調用地形點的坐標(其精度是相當高的,)并在圖上(顯示圖)解決各類地形圖應用與量算問題。計算機如何按照既定的要求對各類信息進行處理。如何將處理的數據和文字信息轉換成圖形。如何按照既定的數字模型完成各類數字化地形圖應用問題。
5.結語
數字化地形測圖在我國剛剛起步,其作業模式、基礎理論、編輯系統都在探索和發展之中。應該肯定,一種鏡站無編輯便攜機實時成圖系統是大地測量儀器模式野外采集的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1]石諾.基于逆向工程的三維數字化測量技術研究[D]. 長春理工大學,2013.
[關鍵詞]GPS系統 地籍測繪 控制測量
[中圖分類號] F407.1 [文獻碼] B [文章編號] 1000-405X(2015)-7-259-1
1地籍測繪控制測量與GPS技術的相關分析
1.1地籍測繪的控制測量分析
地籍測繪是指在地籍作圖前期準備工作中,為適應地籍基本的操作和測制戶地圖的需要,大小是地籍區或地籍分區,基本是國家等級點,運用三角測量、定位系統定位等方法,測定基本操作點和圖根操作點的過程。控制網包括為二、三、四等控制網和一、二級控制網。在測繪戶地圖過程中,根據不同的城市規模大小,各個級別的控制網均可作為測區內最高等級的控制網。
地籍測繪是對地塊權屬邊界的邊界點坐標進行高精準度的測定,并根據要求把土地分成大小不一的份額連同附屬物的地點、大小、從屬關系和應用狀況等元素作圖在圖紙上和記錄在地籍測繪表冊中的測繪工作。戶地測量最終包括數據集(控制點和界址點坐標等)、戶地圖和地籍冊。應用于戶地管理中的專業測量――地籍測量,在地籍管理中確定宗地的土地權屬界線、地點、大小、多少等地籍要素的需求而展開的測量和大小計算工作方面都有著很多應用。戶地圖是戶地測量的重要成果之一,因此戶地圖繪圖在地籍測量乃至戶地管理中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地籍考量的主要囊括地籍考查、地籍平面控制考量、土地邊界點的考定、戶地圖的繪制和土地面積大小的計算等。
1.2GPS技術原理的簡介
GPS是指利用地球太空軌道中確定位置的衛星,根據距離交會法以三角測量的原理來進行,在整個地球范圍內的隨時確定位置和導航的完整體系。GPS體系的前身是一種子午儀衛星體系,在定位過程中將確定位置的衛星和接收機間的距離量作為基本觀測量,所處位置所能收連接到的衛星數越多,解析出來的地點就更精準。24顆衛星均勻分布在6個軌道平上,這就保證了至少有4顆衛星可以被連接到,根據載波相位測量,分析計算出信號到接收機之間的距離和載波傳輸的時間,然后根據各衛星所計算出的位置信息進行多個等距球面疊加計算,然后就能夠獲得用戶的經緯度、所處位置海拔高度、運行狀態以及時間等相關數據。固定空間或固定地球坐標系統,是在GPS的測量中最普遍使用的兩類坐標系統。依據需要變換座標系統間的轉換級數,從而實現依次來進行坐標系統坐標的推算。
1.3GPS技術的應用原理分析
GPS的接收裝置通過接收測量衛星信號的傳輸時間來計算兩者之間的距離,從而計算出接收裝置所處的地點坐標。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全國或全球性的高精準度型定位網,作為高精準度數據坐標定位,應用于軍事、科學研究等方面。另外一類是局部性座標衛星定位網,主要應用于位置導航等方面。由于在測量方面可以使用全球定位衛星信號的載波和調制碼,所以常常以載波信號的相位觀測量來計算距離。在戶地測繪中,GPS的測量方式可分為RTK定位及差分衛星定位。RTK定位是載波相位實時動態差分定位技術,是GPS應用的重大里程碑。差分衛星定位由地面基準站發出改正數,通過接收端接受和修正結果來實現精準定位。
1.4對GPS技術地籍控制網點的相關信息分析
可以說進行整個測區的控制測量是地籍測量中的最基礎最關鍵的任務,它是測繪地籍圖以及對數據采集的前提。地籍控制網絡站點的分布與精密度則是為了滿足在測區內地塊的權屬界的某個特征點,也就是對界址點的服務。所以全測區的控制測量作為地籍測量的首要任務,它是制作測繪地籍圖所需要的數據基本條件。控制網點的密度根據整個測區面積以及它的先后順序可分為加密性控制網和首級控制網。由于城鎮內邊界點分布狀況加大受到局限,因此在保障網點的精密度時,控制點的分布狀況需要增加到有利于測定邊界點的程度,同時為了能夠在圖根點上直接測量邊界點可能還需在GPS網下添加圖根導線。當然在布置圖根導線的時候所考慮的因素同樣也是很多的。
2 GPS技術在地籍控制測量中的相關應用
2.1在地籍細部測量中GPS技術的應用
工程實踐表明,地籍細部測量是在整體地籍控制測量的前提上來實行的,它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測定出每一塊土地的權屬界址點位置,它的形狀、面積等基本信息,這些也是在地籍調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地籍調查的準則里說到,在進行地籍表面操作測定中的地籍精密測定時,城鎮界址點與街坊內明顯的界址點之間距離所允許產生的誤差有十厘米;比較隱蔽的界址點和村莊內部的界址點則允許有誤差十五厘米。所以在利用GPS技術時,是絕對能夠滿足所要求的精度范圍的。地籍精密測定工作的主要內容首先是對大地歸屬界址點以及其它地籍重要因素的測定;其次是繪制最基礎的地籍圖,還要進行面積的計算。此外是地籍細部測量在測定土地權屬界址點時所用到的幾種方法:1、將測區內的所有界址點的位置根據實際所測的數據按照公式進行解析并計算出它的坐標,稱為解析法;2、用解析法來測定測區的邊界點和測區內部比較明顯的界址點的坐標,而測區內其他的邊界點位置則是依靠勘測丈量得出的數值來確定,這叫部分剖析法;3、所有界址點的坐標都不測定,而是全部依靠勘測丈量得出的數值來確定界址點坐標,這是屬于圖解法。
2.2GPS技術測量的特點
目前在導航與定位領域里應用最為普遍的系統就是GPS測量系統,和其他的測量技術相比它具有效率高、操作簡單以及精度較高還應用范圍廣等很多的優點,其發展前景是很可觀的。
GPS測量其自動化程度比較高,在測量過程中,技術人員只需進行開關儀表、采集環境的氣象數據、量取線高、監控儀表工作等比較簡單的操作,而其他工作都是由儀表來自動解決的。GPS用戶接收機一般是形小且質輕,自動化程度還比較高。在野外測量的時候,有時完全只需一鍵開關,這大大加強了它的實用性:便于攜帶和使用。
3結束語
利用GPS技術進行地籍測量,不存在常規三角網布設時要求近似等邊的要求,對于GPS技術的研究、開發以及利用為地籍測繪帶來了新的方法和新的技術,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人們對測繪測量的思維方式,同時開闊了人們的眼界,更是測繪界的一次偉大的變革。其精度高、運作速度快、費用量少、操作簡單,方便、控制點之間不需要通視等優點,更是極大提高了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避免了常規地籍測量中控制點位選取的局限條件,為地籍測量的施工質量提供了一個夯實的基礎保證。
參考文獻
【關鍵詞】數字化;地籍測量;實踐與分析
社會經濟的發展必然會對城市的建設帶來巨大幫助,隨之對土地的如何利用?怎樣合理的利用?應該是當前政府及有關部門急需解決的問題。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數字化地籍測量技術挑起了這個重擔,在對土地的監測與管理中發揮出了重大的作用,給相關工作人員帶來了巨大的幫助。本文針對數字化地籍測量技術在實踐中的應用進行了闡述,給相關工作人員以借鑒作用。
1 當代數字化地籍測量技術
地籍測量是對地塊權屬界線的界址點坐標進行精確測定,并把地塊及其附著物的位置、面積、權屬關系和利用狀況等要素準確地繪制在圖紙上和記錄在專門的表冊中的測繪工作。
數字化的地籍測量主要是應用GPS技術及全站儀來進行野外的測量工作,把測量出來的具體數據傳送到計算機當中,利用測圖的技術軟件編輯之后,按照一定的比例尺及其相對物的圖式符號制作出相應的數字地籍圖,然后在利用繪圖儀器把地籍輸出。因此,這是一項高速度、高精度、高效率的自動化測圖方式。在一般的情況下,在該項技術的具體工作當中,工作人員可以選擇靜態的GPS網進行基本的控制,動態GPS、導線進行加密控制,動態GPS、全站儀進行碎部的數據收集,利用CASS7.0的制圖軟件幫助制成圖樣,然后繪圖儀進行出圖的具體實施方案。
2 數字化地籍測量技術在我國的實踐分析
2.1 GPS技術的實踐應用分析
GPS又稱為全球定位系統,是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美國開始研制的,在1993年正式啟用,可以在陸海空實施全方位定位能力與三維導航的新一代定位系統與衛星導航。近些年,GPS技術在應用的基礎上,不斷的進行完善,對軟件的更新與研發上又邁出了新的一步。該系統主要包括三大部分:
(1)地面控制部分,由主控站(負責管理、協調整個地面控制系統的 工作)、地面天線(在主控站的控制下,向衛星注入尋電文)、監測站(數據自動收集中心)和通訊輔助系統(數據傳輸)組成。
(2)空間部分,由24顆衛星組成,分布在6個道平面上。
(3)用戶裝置部分,主要由GPS接收機和衛星天線組成,對于使用人員來說只要利用接收機就可以捕獲到所要測量的衛星信號,然后隨時對衛星的信號進行跟蹤監測,對接受到的信號進行放大、變換和處理,從而測出信號從接收機天線發出的時間,對觀測站三維的位置、時間及速度通過實地測量計算出來。作為現代測量與繪制技術的重要發現,對被測地區的地理坐標能夠進行精確的控制,尤其是利用RTK這種新式的技術,甚至對各級控制點不用進行布設,就可以快速高精度的對地物點以及界址點的坐標進行測定,采用RTK來實施的定位的時候,基準站接收機要保證隨時的將采集到的數據(比如說相位觀測值或偽距)和已知的數據(比如說基準站的具體定點坐標)隨時傳送到流動站中的GPS接收機,流動站對整周的模糊度進行快速的求解,在觀測到四顆以上衛星之后,就可以隨時的計算出厘米級流動站點的具體動態方位。與GPS快速動態、靜態定位需要在結束之后進行處理對比,大大的提高了其定位的效率。對于一些遮蔽的地帶,會對GPS衛星信號接收來嚴重影響,這時就應該利用全站儀等一些其他適合的測量工具,然后利用圖解法或是解析法進行細部的測量。
2.2 全站儀的實踐應用分析
所謂全站儀就是指:全站式的電子速測儀,它主要由光電測距儀、電子經緯儀以及微處理機三部分組成,可站在同一個觀測地點同時對距離和角度進行測量,并且還能夠對待定地點的坐標自動的計算出來。利用傳輸的接口將全站儀在野外采集到的數據終端和計算機、繪圖儀有效的連接起來,可以說這是全站儀所帶來重要作用,配以繪圖的軟件和數據處理軟件這樣就可以對圖的自動化進行觀察。
全站儀可以利用它的可卸式的的PC―MCIA卡或者內存對觀測到的數據進行觀測,并且在電子速測儀里面會自身攜帶同MS―DOS互相共融的操縱系統,這樣使用人員就可以對記錄的程序進行編制然后在與電子測速儀安裝到一起,然后再把數據編碼輸入進去。在這項工作當中根本據不需要借助電纜進行連接,因此就會使野外的的記錄變得十分的容易。此外,對于一些含有自動跟蹤測量功能的電子測速(也可以叫做機器人測量)儀來說,可以不用人在觀測站進行操縱,這樣節省了很多的人力,開機測量鏡站的遙控,電子測速儀就會自行的去跟蹤、并且將數據準確的記錄下來。在具體的實踐中工作人員就會節省很多時間。
2.3 對CASS7.0的具體實踐應用分析
對于CASS7.0繪圖軟件來講可以說能夠同實際中每個全站儀及其它的電子儀器進行連接,適用于電子平板、電子手薄的自動記錄、掃描儀掃入、數字化儀錄入等很多類型地圖的數字化模式,從而達到可以與地圖的繪制、GIS接口、圖幅管理、地籍表格制作等地籍管理功能和數字地圖的具體應用。這個軟件持有完整的數據處理、數據采集(主要指圖形)、編輯、輸出、圖形的生成等具體的功能。
地籍測量的重要環節之一就是地籍圖的編輯及生成,它會依據圖式具體規范出來的要求制作出準確的數字地籍表(圖形模式的文件)供圖形的應用及其輸出。在利用數字方法進行測圖的過程中,第一點應該進行考慮的是地籍圖的具體比例,通常的情況下在輸出時以1:500的比例尺為主,并且還要以該尺度的比例尺進行信息的舍取編排及圖形的儲存。同時對可能輸出的比例尺還要進行考慮。例如1:2000、1:1000等一些圖件的具體要求。在地籍圖制作完畢以后,對圖形的編輯是輸出之前應需要完成的工作,對一些不合規范的地方進行修改或是增減,還要將圖件上的每種信息進行分門別類,然后還要依據不一樣的規定放在不同的圖層里面。
繪制地籍圖的符號是制圖的過程中一項工作量大、繁瑣的工作項目,因此在具體的工作中我們就可以借助計算機來進行成圖,這樣對繪圖的工作量就會大大的降低。利用計算機來成圖與模擬器會有一定的區別,它不會對逐個符號進行繪制,而是依據圖式的具體規范,首先對符號庫要進行合理的建筑,數字測圖的系統一般會提供具體的符號庫,依據自身的需求對庫中的某些符號刪除、增加或是修改。然而地籍測量時細部點的測量精度又會決定原始資料的精度。在利用數字的方式進行測繪地籍圖時,要進行嚴格的檢查,尤其是對于接邊的一些地物逐個進行檢查與調整,降低誤差、保證精度。
3 結語
隨著對土地的利用越來越廣泛,數字地籍測量技術逐漸應用于我們國家的土地測量工作,對土地測量帶來了巨大的幫助。這種技術是一種全新的機助、全解析的土地測量方法,和傳統的測量技術進行比較有著自身明顯的優異之處,因此也就有著十分廣闊的發展前景。在科技迅速發展的今天,計算機技術對該技術的發展提供了一定技術支持,所以在實際的應用中,要不斷研究該項技術的方法及理論,保證在具體的實踐中能夠發揮出應有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韓小娜.數字化地籍測量在城鎮地籍調查中的應用探討[J].測繪通報,2006(06).
關鍵詞:GPS技術;土地測繪;應用
中圖分類號: P2 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土地資源是國家固有的資產形式,合理使用土地資源能夠為國民經濟創造有利的條件,保證固有資產在現實應用中發揮最大的效益。城市現代化建設步伐加快,國家對土地資源開采的范圍越來越廣,強化土地開采前期的測繪工作,有助于指導現場施工作業的有序進行。現分析了全球定位系統(GPS)技術在土地測繪中的應用情況。
一、GPS技術的應用特點
伴隨著城市現代化建設步伐的加快,我國對土地資源使用政策進行了適當的修改,以實現地質資源的優化配置。同時,許多先進的科學技術開始融入土地測繪活動中,減小了勘測人員的現場作業難度,方便了各種數據的錄入與處理。GPS技術是土地測繪應用的典范,用其輔助土地勘測與繪圖是行業科技創新的表現。GPS技術應用于土地測繪的特點:
1、全面性
從概念上來說,利用GPS定位衛星在全球范圍內實時進行定位、導航的系統,稱為全球衛星定位系統。這說明GPS技術具有比較全面的勘測功能,從宏觀上把握土地資源的結構分布情況,再根據改造方案的要求進行測量。如:輸入參數標準,由定位系統自動完成數據的測控分析,保證了定位勘測的準確性。
2、功能性
土地資源開發利用需經過專業的勘測檢查,確保所得數據符合資源利用標準才能正式執行。GPS技術應用于土地資源開采,具有較強的功能性特點,將其利用價值全面發揮出來。如:GPS具備GPS終端、傳輸網絡和監控平臺三個要素,可以提供車輛定位、防盜、反劫、行駛路線監控及呼叫指揮等功能,為土地勘測提供了多項選擇。
3、定位性
準確定位是GPS技術應用的一大特點,也是土地測繪比較關鍵的步驟。GPS技術的基本原理是測量出已知位置的衛星到用戶接收機之間的距離,然后綜合多顆衛星的數據就可知道接收機的具置。如:衛星的位置可以根據星載時鐘所記錄的時間在衛星星歷中查出,這樣就方便了地圖繪制人員的編制,掌握每一塊土地的地質分布信息。
二、GPS應用于地籍測量方面
GPS在衛星定位技術方面的迅猛發展,推動土地測繪工作發生巨大的變化。地籍測量的主要任務是對全區進行控制測量,為制作宗地圖、繪制地籍圖提供了數據方面的基礎。地籍測量控制采用了先進的GPS定位技術,不需要達到完全對各類情況透徹了解的的要求,解決了地籍控制測量坐標選擇的局限性,同時對精度的要求更高了。正是因為GPS具有全天候、自動化、布點靈活、精度高、速度快等特點,GPS定位技術被廣泛應用于各地區的地籍測量控制。一般情況下,采用傳統手段建立地籍網,若附近沒有位置基準點,通常以假設的坐標值點作為起算點,建立一個相對獨立的坐標體系。而采用GPS技術建立地籍網時,GPS定位一般得到三維坐標差,所以GPS在參考物上的網型結構與位置基準相關,使得定位時在經度、緯度方向的誤差保持在一個穩定的范圍內,但對于高度較大的GPS網需要更精確的起算點數據,因為高程方向的位置基準偏差在參照物GPS網上的尺度變化,通常采用傳統的常規方法測量高程。地籍界限范圍測量中對精確度的要求一般能夠符合確定土地隸屬界限的特征要求。一般城鎮地區密度大,在保證達到精度要求的前提下,對于控制點的密度,增加到便于測量的要求范圍,必要情況下可以添加一級圖根導線進行加密,便于能夠從圖跟點直接測定到界址點。
另一方面,對地籍的細部測量是整體地籍測量的重要組成方面,目的在于測定土地的權屬界線、形狀、址點、數量位置等基礎情況。RTK技術的采用在某種程度上能夠滿足精度要求,一般建議在一些布設了GPS定位點的測區或者需要加密根導線時采用該GPS技術。為了達到加快測量進程的目的,一般運用測量距離的儀器、克服經緯偏差的儀器等設備和運用圖解法等一系列測定手段解決信號到達不了的地區土地測量的問題。
三、GPS應用于動態監測土地利用方面
以前常規的野外監測主要采取補測法。補測法效果顯示比較不明顯,監測過程中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不能保持比較穩定的測量精度,影響相關成果的質量。另外近代的遙感技術在監測土地過程中,即使能適應宏觀變化,但容易受到地形環境和成像條件的影響,不能夠及時全面地反映動態變化。而先進的GPS技術增強了監測土地變化的效率,彌補了其他常規土地監測的不足與缺陷,節省了資源,加快了工作速度,動態地和實時地以數據的形式反映土地變化范圍和程度,確保土地監測的穩定程度。目前采用GPS定位技術監測土地的變化范圍和程度,推動了未來土地監測系統呈現出精確性和及時性的發展趨勢。
目前GPS在動態監測土地利用方面的應用主要是手持式接收機。這類GPS接收機靈活輕便,有六個通道,精度達到了動態監測土地利用的精度要求,可全方位記錄相關數據,能夠存儲多方位的屬性特征和位置數據。手持式接收機運用相位偽距差分法計算出流動站的地理位置,達到定位的目的,而在相關隨機軟件中進行傳輸數據、編輯數據和處理數據。終了在土地現狀圖上繪制出監測成效,為土地可利用范圍輸出相關的位置數據和屬性信息。采用手持式接收機進行同臺監測土地利用效率高、速度快、精度準確、不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擾,以前常規的野外監測方法是無法與之相提并論的。
四、土地測繪需注意的內容
開展土地測繪工作的最終目的是指導生產,根據測繪數據結果擬定切實可行的操作方案,保證土地資源得到最優化利用。隨著GPS技術在土地測繪方面的應用推廣,工程單位必須要做好新技術使用的準備工作。因此,采用GPS技術輔助土地測繪需注意:一是人員培訓,對參與測繪的工作人員實施專業培訓,使其掌握更多先進的勘測技術,對GPS設備靈活的操作應用;二是更新設備,除了現有的計算機連接設備外,可定期引用高科技勘測儀器,擴大土地測繪的面積,獲得最準確可靠的數據信息。此外,針對勘測所得的數據信息,技術人員要經過詳細地計算對比,才能選定最終的參數指標,保證數據錄入的有序性、準確性。
五、GPS-RTK技術在土地測繪中的應用發展前景
RTK技術,即實時動態定位技術,其優點有很多,一般采用其進行勘測定界放樣,這樣就能夠很好的避免其它放樣方法的復雜性,同時也簡化了相應的工作程序,對線性的工程和特大的工程的放樣,特別的具有效果及實用性。RTK是基于載波相位的實時動態的差分定位,它是GPS定位的一種最新的技術,其實時性處理精度非常高,因此,它能夠滿足建設用地勘測精度的要求。RTK是由多個基準站,電臺、電子手簿、放大器、數據通訊天線主機、GPS天線等通過合理架構而成。RTK能同時接收基準站所發送的改正的信息和衛星發送的信息,經過了解碼和處理,RTK會自動的給出定位數據(數據為cm級的精度)。最后RTK會利用計算機的隨機軟件把定位數據發送到電子手簿,以供實地的勘測定界和放樣。
結束語
隨著信息社會的快速發展,GPS定位技術也逐步趨于成熟,憑借其精度高、速度快、效益好等一系列特點,尤其是GIS和GPS的有機結合,以及RTK技術的應用,相關的GPS定位已被逐漸的應用于土地測繪方面,并且起到了很好的功效作用,增強了土地測量的準確性。從目前GPS在土地測繪方面應用的廣泛性和效用性,同時我國相關土地制度不斷在改變,不難預測GPS定位技術未來將在土地測繪方面發揮更巨大的作用并引發不容忽視的社會經濟方面的影響。
參考文獻
[1]鄧濕.淺析地籍測量中GPS技術的運用[J].中國城市經濟.2011年.
關鍵詞:GPS;測量;數字化
Abstract: GPS (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is the United States developed and put into use in 1994of satellite navigation and positioning system. Its application has been throughout all areas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In the field of measurement, the GPS system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land surveying, engineering surveying, photogrammetry and topography etc.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GPS technology in the digital topographic measurement and GPS RTK technology application in topographic survey.
Key words: GPS; measurement; digital
中圖分類號:TU198+.1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2095-2104(2012)07-0020-02
地形測圖是為城市、礦區以及為各種工程提供不同比例尺的地形圖,以滿足城鎮規劃和各種經濟建設的需要 。地籍及房地產測量是精確測定土地權屬界址點的位置,同時測繪供土地和房產管理部門 使用的大比例尺的地籍平面圖和房產圖,并量算土地和房屋面積。 GPS新技術的出現,可以高精度并快速地測定各級控制點的坐標。特別是應用RTK新技術, 甚至可以不布設各級控制點,僅依據一定數量的基準控制點,便可以高精度并快速地測定界址點、 地形點、地物點的坐標,利用測圖軟件可以在野外一次測繪成電子地圖,然后通過計算機和繪圖儀、 打印機輸出各種比例尺的圖件。 一、GPS技術中數字化地形測量
1、數字化地形測量的組織
數字化地形測量是工程施工與規劃的基礎,同時由于數字化地形測量需要較高的準確性和精確性,因而需要良好的組織。具體來說主要包括:
(1)測量工序
地形測量的工序主要分為兩個環節:一是控制測量與計算機輔助平差計算;二是碎部數據采集與軟件編圖成圖。兩個環節間以數據傳輸為紐帶,即可平行施工又可順序施工,與傳統地形測量相比,減少了大量的中間生產環節。
(2)測量方案
數字化地形測量項目的作業方案根據儀器設備條件確定,儀器設備條件不同,作業方案變化各異,一般可選用靜態GPS網作基本控制,導線(網)!動態作加密控制,支導線(點)補充測站點,全站儀!動態碎部數據采集,進而計算機軟件機助成圖的作業方案。一定條件下,大比例尺數字化地形測量可以一次性全面布網至測站點,并且可以直接先測圖而不受先控制后測圖逐級加密等測量原則的約束。
(3)測量方法
在生產工序上,數字化地形測量不一定要遵守先控制、后測圖的原則,控制測量、碎部測圖可以同時進行,甚至可以是先測圖后控制,只是后者需將碎部成圖以控制點為基準借助成圖軟件進行測站糾正。在控制點點之記的制作上,數字化地形測量不一定要將其作為一個專門工作來進行,可依據最終成圖編繪點之記"碎部測圖在數字化地形測量中只是一個數據采集的過程成圖大量的工作已從外業轉移到了內業,目前,碎部成圖作業方法較多,因人而異。
2、GPS技術在數字化地形測量相關技術
(1)GPS技術在數字化地形測量中的應用
常規測量方法的缺陷:測量范圍不廣。一般性的借助人力或一般機械進行測量的方法,由于其技術含量有限,操作起來不僅耗費人力、物力,而且測量范圍有限。搜集到的用于路線測量控制的起算點間一般很難保證為同一測量系統,國測、軍測、城市控制點往往混雜一起,這就存在系統間的兼容性問題,如果用不兼容的起算點,勢必影響測量質量。國家大地點破壞嚴重,影響測量作業。由于國家基礎控制點,大多為20世紀五六十年代完成,經過30多年,有些點由于經濟建設的需要被破壞,有些點則由于人們缺乏知識遭人為破壞。在這些地區進行路線測量作業,往往在50km以上均找不到導線的聯測點。這樣路線控制測量的質量得不到保證。地面通視困難往往影響常規測量的實施。一般地形的控制點要求布設300m范圍內。但由于通視的原因,這一條件難以滿足,甚至在大范圍密林、密灌及青紗帳地區,根本無法實施常規控制測量。
(2)GPS用于數字化地形測量的特點
測量范圍廣。GPS技術由于由高策低,測量范圍可以很大。可按需布設控制網,簡化加密級別,省去聯測過渡點。測量精度高。隨著GPS技術的日益成熟和快速發展,現今,生產性作業精度可達1~Z10-6mm,國外可達零點幾10-6mm,可建立比常規測量精度更高的控制網。各個聯測點之間不要求通視,不必建造高規標。觀測自動化程度高。外業用電紐操作,內業用計算機處理數據,作業時間短,效率高。 測量成果可得三維地心坐標,優于常規測量的平面坐標和高程系統分離狀況,有利于宇航科學、導彈發射等空間科學的應用。 星座布置完成后,可24h觀測,在雨、霧、雪等條件下亦可全天候作業。
GPS技術是現代科學技術的結晶,它是衛星技術、微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和天文觀測技術等高科技尖端技術的綜合產物,GPS技術的出現與不斷完善將會進一步推進地形測量技術的改進,完善和豐富地形測量方法。
二、GPS RTK技術在地形測量中的應用
應用RTK技術進行定位時要求基準站接收機實時地把觀測數據(如偽距或相位觀測值)及已知數據 (如基準站點坐標)實時傳輸給流動站GPS接收機,流動站快速求解整周模糊度,在觀測到四顆衛星后,可以實時地求解出厘米級的流動站動態位置。這比GPS靜態、快速靜態定位 需要事后進行處理來說,其定位效率會大大提高。故RTK技術一出現,其在測量中的應用立刻受到人們的重視和青睞。
1、RTK技術用于各種控制測量
常規控制測量如三角測量、導線測量,要求點間通視,費工費時,而且精度不均勻, 外業中不知道測量成果的精度。GPS靜態、快速靜態相對定位測量無需點間通視能夠高精度 地進行各種控制測量,但是需要時候進行數據處理,不能實時定位并知道定位精度,內業 處理后發現精度不合要求必須返工測量。而用RTK技術進行控制測量既能實時知道定位結果, 又能實時知道定位精度。這樣可以大大提高作業效率。應用RTK技術進行實時定位 可以達到厘米級的精度,因此,除了高精度的控制測量仍采用GPS靜態相對定位技術之外, RTK技術即可用于地形測圖中的控制測量,地籍和房地產測量中的控制測量和界址點點位 的測量。
地形測圖一般是首先根據控制點加密圖根控制點,然后在圖根控制點上用經緯儀測圖法 或平板儀測圖法測繪地形圖。近幾年發展到用全球儀和電子手簿采用地物編碼的方法,利用 測圖軟件測繪地形圖。但都要求測站點與被測的周圍地物地貌等碎部點之間通視,而且至少 要求2-3人操作。
采用RTK技術進行測圖時,僅需一人背著儀器在要測的碎部點上呆上一、二秒鐘并同時 輸入特征編碼,通過電子手簿或便攜微機記錄,在點位精度合乎要求的情況下,把一個區域 內的地形地物點位測定后回到室內或在野外,由專業測圖軟件可以輸出所要求的地形圖。 用RTK技術測定點位不要求點間通視,僅需一人操作,便可完成測圖工作,大大提高了測圖的工作 效率。
2、RTK技術在地籍和房地產測量中的應用
地籍和房地產測量中應用RTK技術測定每一宗土地的權屬界址點以及測繪地籍與房地產圖, 同上述測繪地形圖一樣,能實時測定有關界址點及一些地物點的位置并能達到要求的厘米級精度。 將GPS獲得的數據處理后直接錄入GPS系統,可及時地精確地獲得地籍和房地產圖。但在影響 GPS衛星信號接收的遮蔽地帶,應使用全站儀、測距儀、經緯儀等測量工具,采用解析法或 圖解法進行細部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