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勞動教育教學案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體育教學理論和內容的豐富和創新,使得體育課堂充滿了快樂。
點滴變化帶來新鮮感
據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體育教研員余立峰介紹,近年來體育課越來越受到杭州各小學校重視,教育部門制定的每天要保證學生一個小時鍛煉時間的規定已落到實處:“有些初高中沒有完全做到,但是小學校已全部達標。”隨著體育課增多,專職體育教師出現了缺口,在部分中小學,體育教師還是其他學科的老師兼的。對此,余立峰說:“今后一定要把體育老師配套到位!”其他學科教師兼職湊合一下不行嗎?余立峰介紹說,專業的體育教師可不是僅僅帶著孩子到操場上玩一玩那么簡單。體育教師的創新體育教學能利用有限的條件,讓體育課變得趣味盎然,達到體育教學目標。
杭州市教育主管部門幾年前曾做過一次調查,發現人們通常認為會被小孩子喜歡的體育課其實并不受小學生歡迎,最大的原因是課程內容枯燥無趣。現在,經過杭州各小學校體育教師的努力,杭州市各小學的體育課創新度大大提升。在前不久的杭州市中小學《體育與健康》優質課展示研討活動上,讓不少人吃了一驚:體育課原來也可以這么上。
由于體育課時大大增加,原有活動場地明顯不夠用,如何在有限空間內達到體育教學目標?體育教師們開動腦筋,使用各種簡單道具,在狹小空間內創造出了安全、有趣,又能達到目標運動量的教學項目。如使用凳子讓體育課活潑起來,這成了杭州市一些小學體育教師的絕招。娃哈哈小學體育教師方勤把自己的課變成了一節寓教于樂的舞蹈體育課,用凳子將平衡能力練習與舞蹈的舞龍相結合,小學生們在“板凳龍”的舞動之中完成了情趣盎然的體育課。大成實驗學校體育教師李玉飛則把腦力與體力完美結合,讓凳子豎起來,比一比哪組疊得高,能形成高高的“火焰”。現場每個孩子都積極地出謀劃策、開展合作,場面異常熱烈。
創新體育課的形式讓孩子們愛上體育,同時也開發了孩子們各方面的能力,體現了體育教師的專業能力。
“以生為本”的創新體育
嘉興市中小學體育教學分會所做的體育教學創新研究顯示,體育教師在教學中形成的固定教學模式,會影響體育教學的改革和創新。如在開始上課時體育教師常要求學生以四列橫隊慢跑兩圈,結束時常用徒手操、抖動肌肉等方法,固定的模式讓學生失去對體育課的興趣,限制學生的積極思維,達不到體育課多目標任務的要求。
為突破傳統教學的局限,嘉興市中小學體育教學分會對嘉興市5所小學學生做了體育教學創新試點研究。其中一堂小學二年級的體育課教學內容為平衡、跳躍練習和地滾球練習,與傳統教學不同之處在于使用旺仔飲料罐為特別的教具。該課以罐創意、以罐入境、以罐誘導、以罐健身、以罐情趣、以罐言語、以罐調節,圍繞教學內容順序漸進,第一部分是“快樂的旺仔”:
師:姐姐今天和大家一起去“環保”好嗎?
生:怎么做呢?
師:與姐姐一起去拾罐嘍(學生根據創設的情境學生跑步拾罐)。
師:請問小朋友,罐兒有幾種玩法?
生:滾;不知道;丟……
師:好!姐姐教你們一種新的玩法!拿上罐跟著姐姐學做運動操!
生:隨著音樂“伸伸臂、彎彎腰、扭扭脖子、踢踢腿”(罐操8節)。
師:罐還有好多種玩耍方法,看!把罐放在姐姐的頭上可以走,是嗎?
生:是,真棒!
師:想一想,動一動腦,看哪一位小朋友創造的方法最多、最棒!
生:學生設計練習(走、跑、跨)。
師:動腦啦!把罐放成多樣圖形跑一跑、跳一跳,好不好?
生:各小組長帶領設計演示“跑跑、跳跳,多運動,健身需要多方位”。
師:(參與、鼓勵)跳得多高啊!跑得多帶勁!圖形設計多創意!好棒哦!
“快樂的旺仔”是準備活動,特點是活潑有趣。教師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健身,以旺仔罐為教學器材,引發學生多維思考,進入角色,創設富有趣味的鍛煉形式,讓學生在玩耍的過程中使身體的腕、肘、肩關節,軀干、髖、膝、踝關節得到適當的活動與伸張,在散點式站位中創設一種適宜的寬松的課堂氛圍,在分組練習中體現了適當的集中,既注重了課堂中的松緊程度又展示了兒童的個性化,在相互商討、合作練習過程中體驗了群體的智慧。為主教材的施展起到承前啟后的作用,第二個環節是“勇敢的旺仔”:
師:小朋友們,和姐姐一起去森林“走獨木橋”“跳灌木叢”好嗎?
生:行!好!ok!
生:分組平衡練習(把罐組合設計成“獨木橋”)。
師:好極了!大家一起過把癮進行“跳灌木叢”,看誰最勇敢而且跳得最棒!
生:分層跳躍練習(罐疊放的高度由一個到四個,學生自由選擇練習方法和難度)。
師:大家都來爭當“勇敢的旺仔”噢!好,用力蹬啊!雙腳跳!分腿跳!哎!真帶勁!
師與生:砰―砰―砰――大家一起練,嗒―嗒―嗒――身體要協調,樂―樂―樂――鍛煉身體好處多!
師:(敲擊罐)聽!罐兒讓你們集合了(學生停止練習,散點站隊)。
師:罐兒說話了,請小紅、小軍表演跳躍技能(小紅、小軍展示)。
生:加油!加油……鼓掌。
“勇敢的旺仔”相當于傳統體育教學基本部分中的第一項教學內容,教師通過創設“小河”、“灌木叢”的情境,啟發學生練習的興趣,利用兒童化的語氣提示、點評動作的難點,在跳躍練習中把學生看成是有差異的群體,因此、跳躍障礙物高度的設計不等,由此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感受,增強自信的動力,在身體能力最低限度中提高動作技能、增強體質、促使學生個人與群體間的適應能力,貫穿了“新課程標準”的精神。
目標導向,因勢利導
實施新課標以來,創新性體育教學成為了課改的要求。很多教師提出了體育課的生本教育理念,即體育課要為學生未來奠基。體育課新課標強調學生在體育課上的自主性。教師要構建學生自主學習的新型體育教學環境,讓學生在游戲中培養自主、合作探究的好奇心和創造力。
在旺仔罐體育教學案例中,學生們不知不覺中參與到運動當中,自動執行教學任務,產生了參加游戲活動的積極性。學生在利用“旺仔罐”做簡單的游戲中掌握了一項運動技能。在活動中保持正確的身體姿勢,發展學生的靈敏、協調和平衡能力。學生能夠在活動中努力展示自我說出自己在體育活動中的情緒表現,有益心理健康。在遵守游戲規則中嘗試與他人合作完成體育活動,從而學會適應社會。
嘉興市中小學體育教學分會認為,旺仔罐的應用誘導了健身體育的意識,體現了“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創意體育教學注重情境、音樂、學習方法、組織、器材等的創設,確保適宜的運動負荷,培養學生鍛煉身體的習慣。從這一案例中可以看出,體育教學不必一味追求場地器材完美,而應注重教學過程,在過程中研究教法、學法、生理心理負荷、學生差異、能力等綜合性問題,也就是說如何設計高效率體育課,這是廣大體育教師自身有待轉變的關鍵。教師在課中引導學生制定創新的目標,可預先規定好成果的表現形式,留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做自己喜歡的,尚需進一步熟練掌握的或者是創新的自由練習,這對發展學生創新能力十分有利。
新課程標準的實施要求體育教師轉變教育理念,深化適合學生的教育教學,教師擺正參與者之一的位置,才能真正實現使學生把“不得不為之”改變為“樂而為之”。也正如心理學家布魯諾所說:“學習的最好刺激是所學學科的興趣。”實踐也告訴我們,創新體育教學,必須從激發學生的興趣開始,協調影響學生發展的各方面因素,培養學生對創新體育有穩定的愛好。
應用情境培養情感意識
浙江省縉云縣團結小學體育教師盧蘭君使用情境教學法開展體育教學。情境教學法是融言、行、情為一體的教學方法,它是利用創設情境來激發學生參與的情緒,引導學生對知識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啟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培養情感意識,達到師生信息交流的方法。盧蘭君介紹說,情境法的運用,通常體現在以下方面:
可以根據一堂課的幾項基本教材,創設一個連貫的情境;如創設以“勞動教育”為主題的情境,整節課以田間勞動(勞動模仿操)為主題,如把打害蟲――撿麥穗,顆粒歸倉(游戲)――慶豐收(放松小舞蹈)用一條勞動的主線貫穿起來。這樣的教育內容更加現實化、形象化,學生易于接受。勞動教育情境在體育課中的應用,不僅能達到鍛煉目的,還達到了一定的德育效果。盧蘭君還把情境教學法可以作為課堂導入的一種手段。在學習立定跳遠時,她從童話故事“小蝌蚪找媽媽”講起,用語言描述故事情節的同時,師生共同進入角色,模仿小蝌蚪尋找媽媽時遇見的各種小動物,如小貓、大公雞、小鴨子、大象、小猴子、小兔子,最后找到了青蛙媽媽。于是引出青蛙媽媽教本領,這個本領就是立定跳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