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科技管理目標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系統內化管理原理
管理原理是關于管理應做什么以及如何做的一般理論。管理原理散布于“管理學”教材之中,大學生應將其融會貫通,系統內化,在大腦中構建起如何管理一個組織的理論框架。管理教學較早就有淡化知識學習的觀點,[1]近年來這一看法開始流行,認為管理教學應以能力訓練為導向。事實上,形成管理能力雖然是管理教學的根本目的,但客觀上不存在能撇開管理知識的管理能力,管理能力訓練最終仍要實現一般能力與管理理論的一體化。從常理推斷,有管理理論的指導,管理能力訓練應更為有效。另外,系統內化管理理論本身也是一種能力訓練。因此,“管理學”課程教學應強化系統內化管理原理這一目標,不可廢棄或淡化。
(二)形成分析管理問題的初步能力
分析管理問題的初步能力即運用管理原理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亦即向實踐領域遷移“管理學”課程知識的能力。具體來看,具備該初步能力的直接表現是大學生能指出某一管理問題違背了管理的哪些基本理念、程序,應從哪些方面著手解決,亦即能從整體上對實際問題有準確的把握。該初步能力的形成以管理原理的系統內化為前提,否則大學生只能用自己以往習得的知識及經驗,或片面的管理知識來分析問題。管理原理的系統內化并不必然帶來管理問題分析能力的提升,因為管理現象是紛繁復雜的,要在其中發現管理的普遍原理需要不斷訓練,大學生才能不為具體現象所蒙蔽、誤導。現實中,大學生應用管理知識的能力普遍較差,[2]這一點雖被社會所充分認識,但其開發卻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3]
(三)形成研究管理問題的初步能力
研究管理問題的初步能力是指能對較為簡單的管理問題進行研究,提出解決問題對策的能力。簡單管理問題是指不涉及或很少涉及專業技術及復雜外部環境知識的實際問題,如大學班級管理問題等,此類問題研究耗時不長,難度不大,適宜初學管理的大學生進行研究。對簡單管理問題進行研究一方面可使大學生認識到分析管理問題可以靠管理學知識,解決管理問題則最終要靠自己去研究,從而認識到培養自己研究能力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可使大學生熟悉管理研究過程,形成研究管理問題的初步能力,增強信心,為研究能力的進一步培養打下基礎。
二、教學方法
(一)知識教學方法
管理原理的系統內化需要教師在課程教學初始就向大學生展現管理原理的基本框架,由于“管理學”教材中的知識大多易于理解,在課程初始就展示該框架不會給大學生帶來學習困難。在后續教學活動中,每一部分知識的講授都應與該基本框架關聯起來,在基本框架下進行展示,以強化整體記憶。在教學過程中應使用大量案例,用案例展示好的組織是如何符合管理原理的,不良組織又是如何與管理原理相悖的。如此,大學生才會對管理原理生出信心,認識到管理原理的價值。在教學過程中,應對教材中的知識作相應處理。知識點的取舍、重要程度排序、層級安排、關聯關系的處理都應圍繞實現系統內化管理原理的目標來進行。例如頭腦風暴法的四項原則、政策指導矩陣的九個區域,這些知識過于細碎,且實用價值不大,不宜要求內化,以免增加記憶負擔;再如科學管理原理強調關心生產,人際關系學說強調關心人,二者合起來與領導方式理論的關心生產維度及關心人維度高度相關,在講述領導方式理論時可進行說明,以利于大學生融通所學知識。
(二)能力訓練方法
分析管理問題的初步能力訓練應以案例分析為主。案例以簡短為宜,在幾分鐘內或十幾分鐘內可演示完畢,時間過長,大學生的注意力將難以集中。案例應是真實的,這樣才有說服力。[4]由于課堂時間有限,大學生在課外應研讀約300個案例,這樣才會對管理現象有廣泛的認識。反復訓練,對管理問題的分析能力才會不斷增強。當大學生接觸到一個案例,能較為全面地指出案例中不合管理原理之處時,其分析管理問題的初步能力就已形成。研究管理問題的初步能力訓練應在研究管理問題的過程中進行,采用研究性教學方法,[5]選擇課題深入研究,僅僅將研究技能介紹給大學生是遠遠不夠的??蛇x擇的課題有大學班級管理、校園開辦舊書店可行性分析等。以大學班級管理研究為例,該問題研究需要提出班級目標、班委分工、班級管理制度。當大學生能提出可量化的班級目標,且班委分工、班級管理制度能有效支持班級目標時,他們就形成了研究管理問題的初步能力。
三、教學激勵
(一)大學生激勵
大學生能進入大學學習,其自我控制能力應處于較好水平,在一定環境下每天應能堅持至少八小時的學習。但是,人都是有惰性的,在中學階段,強大的環境壓力促使他們刻苦學習;在大學階段,因環境寬松,很多同學堅持不了每天八小時的學習,另外,未來的就業壓力不僅未能使他們靜下心來,反而使他們逐漸變得浮躁。因此,必須采取有效措施使他們感到現實的壓力,使他們能保證每天八小時的認真學習。具體措施有:1.嚴格期末考試。目前,大學考試一般較為輕松,要督促大學生加強學習,必須從嚴格考試這一關鍵環節入手?!肮芾韺W”課程一般為多位教師同時開課,因此,可依據課程培養目標由教師集體精心設計考試試卷,同時集體密封評閱試卷。2.嚴格平時成績。目前,不少同學沒有做作業的積極性,敷衍、抄襲現象嚴重。由于抄襲較難確認,敷衍也難以定性,因此,可取消一般性作業,將平時作業定為完成管理問題研究報告。這樣,教師在評閱大學生研究報告初稿、修改稿的過程中可了解大學生的努力程度,便于做到客觀評價。3.加強過程激勵。與課堂問答表現差以及平時作業完成不好的同學進行談話,了解他們學習中的困難,及時提供幫助,提高其學習積極性。
(二)教師激勵
Abstract: Teaching management is a fundamental part in school administration. It is a process of effectively planning, organizing and coordinating teaching resources within a school under the established principles, procedures and methods, so as to achieve the anticipated goal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its enlarged admissi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re facing increasingly complicated scenarios in interior administration. Therefore, they need to strengthen their teaching reform, innovate their institutional structure and forge a high-quality management team. Only by balancing the hard institutional management with the soft people-centered management and by realizing a benign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wo, can they integrate scientific approach into their teaching management.
關鍵詞: 高職院校;教學管理;科學化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teaching management;scientific approach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0)35-0251-02
0引言
在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過程中,教學管理舉足輕重。它將通過一系列的制度與規范、行為與活動,來協調各種關系,調控教學資源,使人才培養工作有序進行。但是,隨著高等職業教育發展與招生規模的擴大,一些中職學校、技校通過合并重組成為高職院校,不同學校的文化融合、學科專業整合、校區分散、資源重新配置等問題,給教學管理帶來了新課題。因此,必須進一步加強改革力度,通過制度創新,實現剛性的制度化管理與柔性的人性化管理之間的良性互動,有效提升教學管理效能,以保證教學管理功能與目標的實現。
1規范的制度體系:教學管理實現科學化的前提
夸美紐斯說:“制度使學校像鐘表的自動裝置一樣,是學校一切工作的靈魂。”①教學管理究其實質,就是在某種管理思想的指導下,制定一整套科學規范的管理制度,對教學資源進行合理調配使用,對教學活動加以規范,以保證教學活動健康有序展開。
1.1 制度確立要切合教學工作實際一所學校的教學管理制度應充分體現其整體的辦學定位、辦學思想與管理理念,自上而下、在總體辦學架構下生成。而目前有些高職院校教學管理制度的制定,多半是反其道而行之,有的還缺乏科學論證過程。一些新建高職院校往往以原有制度為藍本,或借鑒其他學校成型的制度文件,抑或通過網絡檢索一些文獻、資料,移植修改,綜合而成。在這個過程中,負責者尚能根據辦學實際進行修改,省事者則是換成自家名稱便大功告成。如此形成的制度,表面上看似乎沒什么大問題,畢竟相同或相近類型學校的教學管理會具有相似之處,但實際上,每所學校的辦學理念、辦學基礎等方面卻各有千秋,在甲校科學合理的制度放到乙校就未必適用。因此,教學管理實現科學化的前提是在科學的辦學理念與管理思想的統領下,制定出切合本校實際的制度體系,在制度之間或制度運行的各個環節上,形成點和面的有機統一。
1.2 制度形成要充分反映各方合理利益教學管理制度本身就是一種“公共游戲”規則,它具有“類公共產品”的性質。因此。它應當體現和反映大多數師生的意愿并為之服務。制度的立意及其運行是否符合實際,能否成為師生所共同守護的精神價值與意旨所屬,關鍵在于制度的確立是否代表了最廣大師生的普遍意愿。但是,由于目前客觀存在的行政化傾向,教學管理實質上成為行政與學術權力之間的博弈??茖踊慕M織機制強化了行政人員對教學管理的主宰,導致制度出于“管理者”,益乎“管理者”,其結果讓專家學者邊緣化,學生利益更加得不到保證。因此,必須重新確立制度制定的出發點,摒棄以往簡單的主、客體制度管理模式,合理區分行政與學術管理的邊界。在制度形成過程中,堅持有一定數量的教授參與決策,使行政權力在一定程度上讓渡于學術權力,構建起以公平、公正、民主為核心,能充分反映各方利益,并以體現師生利益為主體的教學管理制度。
1.3 制度運行要具有穩定性與權威性教學管理涉及面廣,事關師生的切身利益,良好秩序只有在制度框架下才能形成。因此,為了確保教學管理制度在運行過程中應有的穩定性與權威性,還必須建立起相應的監督與問責機制,以保證制度執行過程中的程序公正、過程公開、結果公平,有效地防止制度在運行過程中可能產生的主觀隨意性或模糊性,使制度執行保持在合理運行的限度內,始終沿著規范性和程序性的軌道運行,從而形成合理且公平的競爭機制,使師生間的利益平等、機會平等,這意味著教學管理的所有信息都必須公開(包括評學和評教過程與結果等)。只有不斷增強制度在運行過程中的透明度,只有盡可能表達師生的主體利益,才能確保制度在運行過程中的穩定性與權威性,讓制度運行始于師生利益,亦止于師生之利益,使教學管理工作步入“法治化”管理的軌道。
2以人為本的理念:教學管理實現科學化的關鍵
教學管理是依法治校的一個重要方面,為維護正常教學秩序而制定的規章制度顯然具有法規性和權威性,它在運行過程中必然會顯現出剛性。但從高等教育的出發點與歸宿而言,人是教育教學的主體,其目的和落腳點也是“人”,是為了人的全面發展。因此,應當確立以人為本的理念,堅持以師生為本,實現人性化管理。
2.1 確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需要強化主動服務意識教學管理是一項平凡而煩瑣的工作,它涉及到教學的方面方面,關乎到每一位師生。高職院校師生是一個特殊群體,他們的心理趨向更渴望受到別人的信任與尊重。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化,他們的內在需求也趨于多元化。只有實現教學管理科學化,才能真正做到為教學服務,并不斷滿足師生的多元需求。因此,教學管理人員必須將管理變為服務,并從被動轉向主動服務。在日常教學管理過程中,熱情、主動地做好教學服務工作,做到一心一意為教學工作服務,全心全意為師生發展服務。
2.2 確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需要激發師生主體意識教學管理工作實質上因教學而存在,并因師生發展而具有價值。實現教學管理科學化的關鍵因素之一,在于引導和激發師生強化自身的主體意識。長期以來,由于教學管理者習慣于用相關制度對師生作出種種限制,以致遮蔽了師生合理、正當的人性需求,壓抑了師生的思想自由、扼殺了師生的主動性與創造性。因此,確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應當在教學管理過程中,讓師生從管理的邊緣走向中心,或者說從被管理角色轉化為主導者和參與者,從而突出師生在教學管理中的主體地位。
2.3 確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需要強化柔性管理意識學校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組織,其辦學目標不可避免地會受到內外環境的影響,因而教學管理就有可能存在諸多可變性。所以,在構建科學規范制度體系的同時,我們也需要確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強化柔性管理。柔性管理就是在教學管理過程中,從關注師生的情感、信念等“軟”件入手,關注教學活動中師生的非理性因素,深入了解他們在教學活動中的需求等。其實質就是制度管理與人本管理的有機結合,就是在制度化管理的基礎上,實現人性化管理,使剛性的教學管理制度在運行過程中體現出以人為本的約束性,它與剛性管理相輔相成,兩者有機耦合產生良性互動,達到無為而治,才能形成既有“行為邊界”,又有“自由空間”的良好秩序,以保證教學活動健康有序開展。
3高素質的管理隊伍:教學管理實現科學化的保證
教學管理的科學性、規范性都很強,它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著名物理學家奧本海默說:“使科學技術充分發揮威力的是科學的組織管理。”②科學管理的實質就是提高效率、追求效益的最大化。但管理的目標是由人去實現的,因此,實現教學管理科學化的前提條件是擁有一支高素質的管理隊伍。
3.1 教學管理人員應當既是管理員又是研究員教學管理負有組織協調、督促監控,為領導決策提供參考等職能,因而教學管理人員除了要懂得管理知識外,還應掌握專業、課程、教材建設等方面的相關知識。故有學者認為“教學管理是一門學問,教學管理這門學問也需要人們去研究。”③當然,這不僅需要教學管理人員自身要注重加強學習研究,而且從學校主管部門來說,也要積極組織或創造條件讓他們參加相關培訓學習,幫助他們全面掌握管理知識,熟練掌握與工作密切相關的業務知識,并且提高收集、掌握各種教學信息以及進行相關研究的能力,促進教學管理隊伍的專業化、職業化。
3.2 教學管理人員應當既是管理員又是服務員教學管理人員既是學校制度規范的具體執行者和實施者,又是各項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安排者,同時還是教學部門與教學單位、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橋梁。但是在諸多的角色中,實質上最關鍵、最核心的角色功能無疑是為教學服務。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它是教學管理人員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工作職能。教學管理人員應當認清自身的角色定位,不能總是以管理者自居,坐在辦公室里擔任“指揮員”,而應當深入教學第一線開展調查研究,力求根據學校的統一部署,高質量地落實教學工作的基本內容及其具體要求,并且從教學實際出發,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有準備地開展各項管理工作,全心全意地為教學工作和廣大師生服務。
3.3 教學管理人員應當既是管理員又是調解員隨著招生規模的擴大,加之辦學方式與人才培養模式的多樣化趨勢,導致教學管理越來越復雜。同時,由于人才流動,導致引進教師與原有相當水平教師之間待遇上的差距,容易帶來心理上的失衡;不同職稱、職務收入之間的差距拉大,進一步造成低收入教師心理上的失衡;教師選聘與考核簡化成唯學歷學位、唯學術成果的制度導向,引發一些學術不端者的“注水”行為,甚至由此而導致學風浮躁;同時,由于師生維權意識日益增強,加上一些學校教學管理缺乏人性化,師生與學校對簿公堂的案例也越來越多。這些現象無不表明,越是規模擴大和事業發展速度快的學校,越是由多校合并形成的學校,對教學管理人員的水平與能力的要求也就越高。因此,教學管理人員不僅要善于管理,成為一名合格的管理者,而且要善于協調,成為一名稱職的調解員。
注釋:
①任鐘印.夸美紐斯教育論著選[M]. 任寶祥,熊禮貴等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243.
②鄧元時等.管理學概論[M].貴州:貴州人民出版社,2004.6.
③陸靖等.以能力培養為核心、技術為主線,建立化學實驗課程新體系[J].高等理科教育,2000,(6).
參考文獻:
[1]李劍萍,魏薇.教育學導論[M].人民出版社,2006.
[2]張承芬,宋廣文.心理學導論[M].人民出版社,2001.
Abstract: Target: combining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pharmacy department work, this paper discusses performance management mode taking the service object as the evaluation targe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management level of pharmacy department and medical service quality.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service object, respectively make the relevant evaluation item and specific evaluation method of pharmacy department, and build the performance management mode taking the service object as the evaluation target. Results: provides new ideas of the management mode of pharmacy department. Conclusion: the new management mode is significant to reflect the pharmacy staff their own value and society value, improve the work enthusiasm and initiative, and set up the service idea taking the patient as the center.
關鍵詞: 藥劑科管理;服務對象;績效
Key words: management of pharmacy department;service object;performance
中圖分類號:R197.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2)25-0310-02
0 引言
醫院藥學工作是醫院醫療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醫療機構藥事管理規定》以及一系列與醫院藥劑科工作相關文件的出臺,如何提升藥劑科的服務質量,滿足病人對藥學服務越來越高的要求,已成為現階段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1]?,F代醫院藥房的工作中心正在由藥品供應為中心到病人為中心轉變,因此,我們探索出一種以服務對象為考核目標的績效管理模式,以服務對象統一了衡量服務質量的標準,同時引入績效管理理念來體現藥房工作人員的自身價值及社會價值,從而發揮其潛能[2]。實行績效管理,引導職工與時俱進,適應新時代的變化,從而推動醫院藥學事業的發展。績效管理的定義績效管理指管理者和職工就工作目標及如何達到目標而達成的共識,依據一定的程序和方法,促使職工成功達到目標的管理方式??冃Ч芾淼囊饬x首先可將組織與個人的目標聯系起來,在一定時間內由總目標決定藥劑科班組到個人的責任和分目標。
1 服務對象與考核項目
1.1 門診中、西藥房 服務對象包括門診患者、急診科、門診各臨床科室、收費處、化驗室、放射科、同位素室等。門診患者是門診藥房的首要服務對象,門診藥房的服務質量會直接影響到患者乃至社會對醫院的醫療服務的評價。門診藥房對患者影響最大的服務內容有調劑差錯率、服務態度等。目前,調劑差錯率基本是以患者的投訴率作為衡量標準,對于患者沒有發現的差錯或經當場糾正的差錯就難以衡量,服務質量更是如此。因此應該制定直接面向患者的考核項目。例如在患者開始就診時就發放一張考核表,由患者對藥房的工作人員的各方面來打分,使患者得到滿意的服務。門診患者的考核項目可以有差錯率、態度、等待時間、有無缺崗等幾個方面,每個方面都有明細和評分檔次,就診完畢交給門診辦即可。
門診的其他與藥品發生關系的科室實際也是門診藥房的服務對象。藥房的服務質量直接影響到這些科室的醫療質量。急診科、門診各臨床科室、化驗室、放射科、同位素室等門診部門經常遇到的情況就是藥品調度是否及時,調劑是否差錯,常備藥品是否缺貨,注射單的填寫,以及和臨床科室的配合度等等。制定面向這些科室的考核項目,由這些臨床科室的工作人員來打分,交由門診辦匯總,就可以考查藥房對門診各醫療科室的服務質量。
收費處是經常被忽略的科室,許多患者與收費處的糾紛源自于藥劑科工作細節的疏漏。例如門診藥房是否在網絡上及時調價,是否及時入庫,是否有一藥多名出現在數據庫中等。這些項目都可以成為收費處考查門診藥房的項目。
【關鍵字】本科院校,經濟管理類學科專業,建設目標及途徑
在本科院校的發展過程中,如何有效的開展學科建設是一個重點難點問題,構建一個科學的、合理的、系統的以及創新的經濟管理類學科的專業目標可以有效的促進本科院校的發展,全面的提高院校的綜合教育水平,加強本科院校的核心競爭能力,不斷的提高本科院校的教學質量,為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培養綜合性的經濟管理型人才。
一、經濟管理類學科專業建設目標定位
在未來的經濟建設過程中,我國對于高素質的人才有著強烈的需要,所以在現階段的本科院校經濟管理類學科建設的過程中要根據社會的發展以及創新創業型高校的實際情況進行開展,要加強經濟管理類學科的創新創業性目標定位,對此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保障經濟管理學科自身特色與多元化特色統一的發展定位。在進行經濟管理類學科的專業目標建設的過程中要提高多元化的特色、加強創新創業性的舉措,實現多學科發展的專業格局,提高經濟管理學科的層次構造,要全面的覆蓋專業領域范圍,但在這個過程中要有側重的進行,整合本科院校的資源,有針對的開展具有自身特色的專業經濟學科,制定一個經濟管理學科的技術性占領目標,提高本科院校領域經濟管理類學科的影響能力,加強本校的經濟管理類學科專業建設的核心競爭能力,在進行經濟管理類學科專業建設目標定位的過程中要充分的體現學校的教育理念和辦學特色,充分的發揮自身的優勢力量,只有這樣,才可以全面提高經濟管理類學科的專業性,促進本科院校的長期發展。
第二,優化經濟管理學科專業構造,提高學科專業布局的協調性定位。在經濟管理類學科專業建設的過程中,科學合理的專業布局可以有效的促進整體發展。要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有計劃的分析學校的現有學科種類,結合社會發展趨勢,制定一個符合學校長期發展的專業學科布局,不斷的優化經濟學科的構造, 有效的協調學校的學科發展。要把經濟學科、管理學科、法學以及其他相關的學科有效的聯合起來,這樣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促進學科的共同發展。這是一種符合社會經濟發展的學科定位模式。
二、本科院校經濟管理類學科專業建設途徑選擇
在本科院校經濟管理類學科的專業建設途徑選擇的過程中,要結合社會發展的趨勢、國家的產業調整、區域經濟建設的特點以及學校的發展目標進行,要有自己的特色和戰略性目標,學校的自身定位相適應。
(一)了解社會經濟發展趨勢,制定合理創新的建設途徑。在進行本科院校經濟管理類學科的專業建設過程中要進行資源整合,根據學校的學科發展狀況進行交叉融合的發展設定,結合實際情況進行結構調整,對經濟管理類的學科進行全面的評估,提高著發展規劃,提高整體的教學質量,要根據社會發展的趨勢以及科學技術的發展狀況進行完善和設定,要結合我國的國情,根據未來的發展規劃進行本科院校經濟管理學科的特色教學,不斷的創新本科院校經濟管理類學科的專業建設的路徑。對此,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基于社會的發展需求,加強對國家的相關政策的關注,把我國經濟建設以及社會的長期發展作為路徑選擇的基礎,其次整合證券、保險、財務金融專業,提高專業程度,同時也要進行相關的信息管理系統、計算機技術、統計學的專業的設置,有效的推動金融、信息復合型專業人才的培養。充分的借鑒優秀學校的發展優勢,全面的促進本科院校經濟管理類學科的專業建設。提高學位點建設,學位點是學校辦學質量和水平的標志,學校要構建專業的學術隊伍、加強校園實驗設備、提高人才培養,不斷的深化本科院校經濟管理類學科的專業建設。最后追尋創新創業性專業特色。本科院校的經濟管理類學科要在借鑒其他高校的基礎上勇于創新摸索出適合本校發展的創新創業性,要通過創新創業性的經濟管理學科建設提高院校的核心競爭能力。
(二)本科院校經濟管理類學科的專業建設的具體措施。第一,提高經濟管理學生的專業隊伍建設,本科院校要培養出一批具有專業的經濟管理的應用型教師隊伍,要加強經濟管理學術建設,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創建一個良好的氛圍,締造一批在區域經濟管理、財政領域、金融領域、會計以及工商管理領域的應用型人才,提高科院校經濟管理類學科的權威性,提高影響力。第二,構建學校經濟管理品牌,提高精品教育。要著重的突出經濟管理學科的核心競爭能力,提高學校的辦學特色,凸顯學校的教學優勢、教學理念以及教學設備等,要整合學校資源進行關聯專業的建設,提高學校的重點專業。這樣才可以全面的促進本科院校經濟管理類學科的長期發展。第三,拓展視野,提高創新創業性,加強對外交流。在進行本科院校經濟管理類學科的專業建設過程中,學校要根據國際的發展趨勢以及教學理論模式進行,不要固步自封,有效的結合國內外的經濟管理學科建設方法和措施,提高自身專業建設的科學性,要提高與國內本科院校的合作途徑,提高建設經濟管理類學科建設的優勢,有效的進行資源共享,提高科研合作,提高對金融工程以及物聯網、電子商務新型學科的建設;同時也要提高與優秀的經濟管理學科學校的交流與溝通,要通過一些國際經濟管理科研合作項目,進行技術骨干以及經濟學專業性的培訓和研究交流,加強本科院校經濟管理類建設的創新創業性,全面的推進經濟管理類學科的建設。
三、結束語
在本科院校經濟管理類學科專業建設是高校發展的戰略性選擇,要構建一個科學合理的創新創業性建設目標以及途徑選擇可以有效的推進本科院校的戰略性發展,對此要提高經濟管理學科的師資隊伍建設,根據社會發展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的進行目標定位以及路徑選擇。要不斷的完善經濟管理類學科的組織構造,加強對適應區域經濟發展需要以及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提高創新創業意識,為我國的經濟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領導干部 績效考核 團隊績效 個人目標管理
目前,我國對領導干部的業績考核側重于領導干部個人,而忽略了個人依賴于領導班子存在的作用。領導干部是組織制度創新和管理創新的中堅力量,對組織工作起著重要作用。如何從全局的視角和戰略的高度,對領導干部實行績效考核,如何在新形勢下建設一支高素質的領導干部隊伍是實現組織發展目標和提高組織管理水平的重要保障。筆者從團隊角色與個人角色角度來探討研究領導干部績效考核機制,以期推動領導干部績效考評工作的優化,加速領導干部隊伍建設,推進干部管理現代化進程。
1.團隊績效考核與個人目標管理的特點與優勢
本文所指的團隊是指領導班子。團隊績效是指領導班子成員共同努力所取得的業績和貢獻。衡量業績貢獻的主要指標包括:團隊目標的時效性、達成率、難易程度質量以及對組織的影響力。一般情況下可以將團隊目標分解成子任務,再根據任務的重要性,給予相對應的權重,然后可以對指標進行考核,最終評估出團隊績效的結果。對領導干部實施團隊績效考核是進行團隊管理和維護團隊有效發展的中心環節。有利于加強并改進干部隊伍建設,建立適應新形勢發展的領導干部團隊,激發領導干部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追求團隊的共同發展和共同目標,能有效地促進組織的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
個人目標管理是指在對個體進行管理時,結合團隊的總體目標,根據每個人不同的分工提出不同的個體目標。在對領導干部的考核中合理運用個人目標管理,有利于更好地提高領導干部的個人綜合素質,實現人盡其才,物盡其用的良好狀態。
2.團隊績效考核與個人目標管理的結合點
團隊績效考核與個人目標管理相結合,是指在對領導干部的考核中既要結合干部在團隊中的表現,衡量他作為團隊成員與別的成員共同努力所取得的業績與貢獻,又要根據每個部門的實際情況,結合每個干部的個體特點,在充分吸取廣大管理者和群眾意見的基礎上,制定出總的目標和一系列具體的時間目標、成果目標來對領導干部進行考核。
2.1團隊的發展離不開個人的努力,個人的工作也離不開團隊的支持。領導班子是由具有不同知識背景、工作經歷和閱歷的領導干部組成,每位領導干部作為班子的一員,依賴于領導班子而存在,團隊與個人密不可分。
2.2團隊目標和個人目標是密不可分,互相促進的。領導班子的目標達成,需要憑借每個成員的經驗、技能和知識分工協作,共同解決問題,才能實現班子共同的目標。每位領導干部需要完成自己的個人工作目標,才能共同實現班子的總目標,達到團隊的功效。
2.3團隊績效考核與個人目標考核結合能達到“1+1”大于“2”的功效。領導干部績效考核中,既要注重領導干部個人的目標達成度,又要看到領導干部個人對領導班子團隊的貢獻度,更要考慮班子總目標的實現度。只有團隊績效與個人績效均衡考慮,才能體現出績效考核的科學性。
3.團隊績效考核與個人目標管理有機結合的注意點
要做到團隊績效考核與個人目標管理有機結合,就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對領導干部績效考核進行改革和嘗試。
3.1制定清晰有效的團隊目標和個人目標。一個高效的領導班子團隊目標應該是明確的,以現實為基礎的,得到團隊成員共同認可的,并愿意為之不懈努力去實現的目標。當共同的目標轉變為可衡量、可操作的績效目標的時候,領導干部成員都應該參與決策討論,并充分地進行溝通理解,明確這個目標為團隊最終所要達成的結果。在制定團隊目標的同時,也要根據領導干部分工的不同差異制定相應崗位工作目標。個人目標既要符合團隊發展的需要,也要符合崗位職責的要求。
3.2建立完善的考評實績檔案??己吮仨毤骖檲F隊和個人,設立考核個人的指標,讓團隊成員之間形成競爭,設立考核團隊的指標,又讓成員之間形成協作。領導干部績效考核要根據制定的團隊目標結合個人目標進行充分的評估。結合干部所在的領導班子團隊對他的考核結果和其個人考核評價結果,將他的實績檔案存放在《工作實績考核年終考評歸檔表》里,為正確地考評領導干部提供客觀公正的現實依據。
1.國際高職教育的沿革及基本模式
上世紀中葉,隨著世界經濟復蘇和社會生產力的強勁提升,產業發展對職業工人素質要求越來越高,原有的中職教育已適應不了社會經濟發展的時代要求,于是西方國家開辦高職教育來培養新型的技術型人才,并分別設置了與職業崗位相匹配的專業課程體系。
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國高職教育開創發展中,主要學習和引進的西方高職專業教學基本模式有三種:“CBE模式”、“雙元制”模式和“MES”模式:
(1)CBE模式
CBE(Competency Ba― sed Education)意為“以能力培養為中心的教育教學體系”。該教學模式是美國休斯頓大學開發出的一種能力培養教學模式,CBE模式于20世紀90年代初,由原國家教委,通過“中國――加拿大高中后職業技術教育交流合作項目”(CCCLP)引人中國,并在許多高職院校得到各自應用。
(2)“雙元制”模式
“雙元制”是德國職業技術教育的主要形式?!半p元制”模式的內涵:①學校與企業分工協作,以企業為主;②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以實踐為主。“ 雙元制”教學模式于20世紀80年代初由原國家教委引入中國。
(3)MES模式
MES(Modules Of Employ- able Skills)意為模塊式技能培訓,是國際勞工組織于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開發出來的職業技術培訓模式。MES教學模式最重要的特點就是:縮短了培訓與就業的距離。MES模式于1987年通過國際勞工組織引人我國。
我國高職教育專業課程教學發展經歷了傳統的“三段式”教學模式、“五階段周期循環教學模式”、“產學研結合模式”、“工學交替”等不同階段。其中,產學研合作教育新模式對于基于行業標準的高職藝術設計專業項目課程教學研究有著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
產學合作教育源自Cooperative Education,直譯為合作教育,就是學校和用人單位合作培養學生,意譯為產學合作教育。我國早就存在合作教育的形式, 1985年,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紡織學院與加拿大滑鐵盧大學合作在我國試驗一年三學期的工學交替教學模式,被視為我國產學合作教育開始的標志。
2.海南高職教育課程設置基本矛盾及學生就業壓力
縱觀國內外高職專業課程教學研究成果,理論扎實、內容豐富。但全面貼切海南高職藝術設計專業項目課程教學研究主題的地域性學術涵蓋,幾乎沒有,同時,各種研究還遠未達到高職藝術設計專業教改實訓環節的行業要求。再有,高職藝術設計專業課程內容老化帶來的專業課程設置與職業能力要求標準脫節問題也未能找到解決辦法。
在海南國際旅游島積極建設背景下,樹立能夠真正立足海南本土、切實調整藝術設計專業項目課程教學設置方向,以工學一體、項目導入、行業標準來不斷檢驗,壯大海南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儲備力量的教育研究是不夠完善的,因此,基于行業標準的高職藝術設計專業項目課程教學研究的深入是非常迫切的。
本文以瓊臺師專美術系藝術設計專業群所倡導的項目教學改革舉措為案例,對海南省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課程設置進行系統的綜合研究與分析。在總結和提煉一線專家學者有關課程設置改革與發展理論的基礎上,從行業需求對海南省高職院校教學實際出發,調查海南省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課程設置的現狀,分析其發展的有利條件和制約因素,聯系社會發展的需求,結合其他類型院校和國外院校的經驗,研究海南省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課程設置的優化方案。
3.職業崗位產業項目構建專業課程體系
我們的思考是,對于按職業崗位產業項目構建課程體系的教改思考,要求我們按生產過程組織教學,創新課程體系。那么,高職藝術設計專業群項目課程應該從崗位或崗位群的能力要求出發,反向推導出所需要的課程:文化課、專業課和職業道德課程要根據崗位能力重新構建、重新組合,均為崗位能力服務,進而在行業標準的基礎上,建立起高職高專藝術設計專業合理的課程體系。
再者,力圖探索專業課程的優化設置,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實戰型藝術設計人才。觀察項目課程教學對學生產生的作用和影響,通過項目教學成績以及用人單位的反饋,分析學生專業技能和崗位職業能力的提高情況,為高職院校在藝術設計專業教育工作中如何更合理的進行課程設置,提出一些參考意見和建議,并力求具有較高的可操作性。
為了解決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的課程設置與職業培養方向現存矛盾,關注行業標準下的項目教學效果和課程組織,以提升高職藝術設計專業畢業生的市場就業活力、專業技能水準及綜合職業素養。這就要求突破沿襲本、??婆囵B體系的傳統專業課程構架,重新解構課程的專業體系,以職業崗位需求來確定學時學分、以項目仿真管理來安排教學任務,保留藝術設計專業教學優勢,利用各專業平臺橫向聯合,以項目導入為契機,以項目產出為目的,以項目組為專業教學單元,以商業設計的行業標準來檢驗、訓練、鑄造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市場化綜合能力。
(1)改革經年不變的藝術設計專業教學觀念,調整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組織的空乏內容,放大商業設計行業化的實踐實訓教學比重,以海南省國際旅游島建設極為廣遠的商業設計市場需求為動力,努力拓展高職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就業渠道,提升他們的綜合職業素養。
(2)在嚴峻的藝術設計專業畢業生就業現狀下,研究以行業仿真管理為標準、以項目教學車間課程為結構、以商業設計行業內容為知識體系的項目課程教學是非常必要的。從專業教學效果和職業需求來調整課程結構,可以幫助高職藝術設計專業更好把握行業規則以及社會對產業專門人才具體需求。
(3)以專業基礎課與項目階段化設計任務充分融合、以專業必修課與項目產出目標直接對接、以專業拓展課與項目組織協調、綜合實踐能力統籌規劃,將藝術設計專業實訓實踐環節全面滲透進專業教學每個階段,全時段教學工廠化,全方位工學一體化,基于行業標準的項目研究將推動高職藝術設計專業課程與行業能力培養要求實現無縫對接。
(4)在廣泛的社會行業專門人才需求驅動下,立足海南國際旅游島全面建設,商業設計市場高速發展的優質土壤,通過項目研究,為海南乃至全國高職藝術設計專業教改和課程優化工程,探索出有行業價值、可操作有實效的教育教學改革道路。
4.構建行業仿真管理為標準的項目課程體系的專業提升及社會意義
在仿真度極高的實踐實訓環節加大行業標準建設投入,一定能完善項目教學組織流程,使藝術設計專業教學工作切實抓住專業教學命脈――人才培養質量,最終通過多屆藝術設計專業教育產品的項目教學成果論證,來構建特色教學的項目導入理論系統,來構建豐滿的專業整體提升合理構架。
(1)專業教學環節的建設完善
高職藝術設計專業群的教育改革是循序漸進的長遠計劃,每個專業課程建設進步是以更加符合行業要求,符合學生就業能力提高,符合更為合理課程培養目標為最終追求的。
建設藝術設計專業群以行業仿真管理為標準的項目課程教學模式,成功連接校內專業實訓工作室、校內創意生產實踐基地和校外企業生產實訓工廠“三位一體” 教學改革模式的每一個單元局部,也使得在此基礎上專業建設深化得以可能。
基于行業標準的高職藝術設計專業項目課程教學模式要求,項目教學仿真實訓車間用工廠車間模式組織專業教學,為藝術設計專業學生職業技能培養提供最接近于實戰效果的高仿真前線。
(2)特色教學的項目導入理論系統
瓊臺師專在海南省高職高專教學系統一直處于排頭兵位置,瓊臺書院也不愧為海南文化百年品牌,但危機意識提醒我們瓊臺師專辦學方向處于師范學院和職業高等學院兩難境地,身處夾縫必須深化特色教學這一關鍵主旨。
美術系一直以“結合行業要求設專業課程、根據崗位能力抓技能培養”,以職業能力訓練為主線構建專業課程體系,設置了以職業能力形成過程為主線包含通識課、專業課、實踐課等三大模塊的課程體系。其中,通過通識必修課程,培養基本的素質和能力;通過專業限選課程模塊,突出專業特長;通過項目教學職業技能學習,拓寬就業門路;通過項目驅動、頂崗實習、企業考核等途徑,突出藝術設計職業技能,完成社會行業所要求人才水平的前瞻性培養。
藝術設計專業以行業仿真管理為標準的項目課程教學模式建立起來后,再結合美術系藝術設計專業群項目教學改革具體舉措,綜合提升藝術設計專業畢業生職業技能和行業美譽度,在海南省內高職高專范圍內真正確立屬于“瓊臺品牌”的特色教學成果。
(3)鞏固高職高專藝術設計專業功能及拓展社會服務范圍
藝術設計專業群以行業仿真管理為標準的項目課程教學模式專業功能是在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完成通識課、專業必修課、及專業拓展課后,進入社會實踐實訓環節之前,通過項目導入的不同方式,以企業管理模式、以產出效益為衡量標準、以生產流程分段為教學組織階段、把專業特色融于行業標準,用統一模塊來鍛造不同專業畢業生,真正達到學以致用,畢業即為就業的人才培養目標。
結語
藝術設計專業以行業仿真管理為標準的項目課程教學模式完善后的社會服務能力巨大,實戰型專業人才的行業對接能力大幅提升,使得從海南省高職高專乃至海南省社會行業范圍、從藝術設計專業畢業生到海南省藝術設計行業高水準高素質的從業人員、從產業生產流程高級技術人才到海南各地高水平的基層藝術設計教育師資儲備,從書本講臺到工廠車間,各種藝術設計行業特色的職業需求,都迫切依賴高職教育改革研究真正有價值的科研成果來實現。可以講,其成果真正受益范圍推廣開來,未來成效將不可限量。
(作者單位:海南瓊臺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美術系)
作者簡介:張鷹,碩士,單位:海南省瓊臺師范高等??茖W校,副教授,研究方向:藝術設計學及美術考古研究。
1.基金項目:2014年海南省高等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
項目批準號:HNJG2014-76
項目名稱:《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群以行業仿真管理為標準的項目課程教學模式研究》
2.基金項目:瓊臺師范高等專科學校2014年教學內涵建設與改革立項
【關鍵詞】科技管理;以人為本;知識經濟
隨著以高科技的開發與利用為特點的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人類科學技術的發展進入了以科技創新為主要特征的時代。這就使面向當代為其服務的高等學校的科技管理工作日趨顯得重要。而廣大科技人員不僅是知識資本的載體,更是知識競爭力的源泉。所以,在當代科技管理過程中始終貫穿“以人為本”,將廣大教師、科技人員作為科技管理中最核心的資源,建立科學的管理模式,是高??萍伎沙掷m發展的基石。本文試圖運用人本管理理論,根據當代科技管理的特點以及知識經濟時代的要求,探析以人為本的高??萍脊芾砟J郊皹嫿?。
一、“以人為本”管理的內涵
早期的以馬斯洛需求層次論為代表的人本理論,指出人的需求對其行為有激勵作用,倡導要重視對人的管理,重視人的需求。他認為人的需求是有明顯界限的層次需求,人是由低級層次需求向高級層次需求的順序來實現自我的。人在不斷追求高一級的需求中取得進步和激勵,企業也在不斷滿足人的需求中得以發展。以耶魯大學克林頓阿爾德弗爾教授的ERG理論為代表的當代人本理論,進一步強調了管理中以人為核心的重要性,擺脫了馬斯洛時代社會現實的制約,以當代的社會現狀為依據,更能反映當代人的個性和需要,增添了更多合理性。他以人的三種核心需要,即生存(existence)、相互關系(relaetedness)、成長(growth)重組了馬斯洛的五層次需求論。他認為人的多種需求可以同時存在;如果高層次的需要不能得到滿足,那么低層次的需求的愿望會更強烈。知識經濟時代,由于高科技的進步,使等級和階梯式需求的實現成為過去。追求更高目標、更多自我實現的群體,可以跨越數個需求的初級階段,直接步入成功的高級階段。這就改變了人們以往的生存規律和傳統,個性更趨自由和張揚。從而使知識經濟時代的人本管理具有了新的內涵。
首先管理中的人是:“目標人”。人生的價值與意義在于不斷實現心中的目標,人工作的意義也正在于不斷形成和實現心中的目標,從而不斷促進自我的發展。因此,人都有著一種固有的全面實現自身目標并形成新目標的內在動力,在管理中應把人看做“目標人”。其次,對管理中的人不僅僅作為一種生產要素或資源,應視為人本身來看。管理學家陳怡安教授把人本管理提煉為:點亮人性的光輝、回歸生命的價值、共創繁榮和幸福。它精辟地表達出人本管理的本質人本管理是一種把作為管理活動的核心和組織最重要的資源,以促進人自身完善與發展為根本目的,強調個人價值與集體價值、個人目標與組織目標辨證統一原則的管理理念。從而使人本管理理念得到了全新的詮釋。
二、知識經濟時代高校人本科技管理
(1)中心型的人本管理模式。該模式要求在高校科技管理過程中以廣大教師科技人員為中心和出發點。高??萍脊芾黼m然是對廣大教師科學研究的管理,但是科學研究是由廣大教師科技人員創造完成的,他們有著更加重要的作用,需要管理者應有強烈的服務意識,要重視管理過程中服務對象的因素,一切應以人為中心,把人看成是社會人、經濟人和道德人、自然人的結合體,要在見人中見事。(2)激勵型的人本管理模式。該模式要求以人為本的科技管理活動應圍繞著激發和調動廣大教師科技人員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來展開。在科技管理中,要了解廣大教師科技人員的各種需求,盡量滿足他們的合理需求,為他們創造條件,提供機遇,并建立健全科研工作激勵機制。激勵型的人本管理模式,充滿了科技管理的活力,提高了管理效率,它不但可以使科技管理工作更加具有主動性、能動性和主體性,而且能夠保證和鞏固已有的成果,不斷推進科技管理工作邁上新的臺階。(3)機制型的人本管理模式。法律、法規除了具有懲罰、警戒、預防違法行為的功能,還有評價、指引、預測人們行為,保護、獎勵合法行為,以及思想教育等基本功能。該模式要求科技管理工作始終有法可依,用制度管人,按制度辦事,依法治校,并建立相應的評價體系,營造有利于科技人員成長的良好環境和條件。因此,機制型的人本管理不但是學??萍脊ぷ鞴⒂行?、合理、有效開展的有力保證,而且也是避免失誤、少走彎路、減少無序和混亂的必然選擇。(4)多贏型的人本管理模式。該模式要求以人為本的科技管理致力于廣大教師科技人員之間、各學科之間科技力量的整合,謀求廣大教師科技人員、各學科與高校發展的共贏。在科技管理過程中,將管理視為合作。引導更多的科技人員進入市場創新創業和促進科研機構形成開放、流動、競爭的新局面。努力擴大科研規模,提高科研層次,全方位、多渠道爭取科研項目,使科技工作不但在規模而且在層次上實現新的突破,以提升學校的競爭實力。以上各種人本管理模式從不同角度提出了高??萍既吮竟芾淼乃悸贰⒉呗院头绞?,各有側重點,可以相互融合,使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貫穿整個管理過程。
三、高?!耙匀藶楸尽钡目萍脊芾?/p>
目前,我國各高校為爭取早日建成國際或國內一流大學,紛紛推行科技改革新措施,加強科技創新能力的建設培養,“以人為本”、“人本管理”的提法越來越多,但并沒有真正抓住人本管理的內核,更多地強調按勞取酬、多勞多得和績效優先的原則,大學科研的發展更多地寄托在向社會爭取資源和為社會提供服務上,高校這一組織中的個人并沒有擺脫作為一種資源或者人力資本而存在的地位。
1.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作為高??萍脊芾碚撸仨毞e極倡導和樹立適應新形勢和新任務需要的新觀念。廣大教師科技人員是高??萍甲詈诵牡馁Y源和競爭力的源泉,這意味著高校一切科技管理活動都圍繞如何識人、用人、激勵人而展開的,而高校的其他資源(如資金、技術、設備等)都應圍繞著如何服務于此而展開,即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科技管理理念。
2.營造自由、民主、開放、和諧的學術環境。廣大教師科技人員是高層次知識結構的人,追求的目標是事業的成功,需要的是精神方面的滿足感,對他們及時的關愛是必要的。以人為本,就是要求科技管理中重視人的因素,人既是管理中的主體又是客體,要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全員參與的管理模式。鼓勵他們為學??萍脊ぷ鳙I計獻策,使他們既是決策的參與者,也是決策的執行者,實現他們的自主管理。引入競爭機制、完善激勵機制、健全監督機制。使他們產生積極從事科技創新的動力,要創造公開、公平、競爭、擇優的管理環境,激發其科技創新的活力,使他們最大限度地發揮聰明才智。如對各級各類科技項目申報先組織公開答辯,上級項目通過各級學術委員會充分篩選論證、擇優上報,提高獲準率;校內項目按照立項原則擇優資助,為今后上升層次奠定堅實基礎。對高層次的科技項目給予配套資金,保證高質量完成任務同時也鼓勵廣大教師科技人員從事科技創新的積極性。對工科院校的基礎研究、人文社科研究項目給予多種傾斜政策并進行有力的扶持,使那些從事研究的人員盡心盡責的工作。設立青年科學基金用以鼓勵和激發青年教師科技人員的科技原創動力,使他們在科技創新的峰值年齡脫穎而出,成為學校堅強的后備力量。要建立并完善科技工作量考評及在科技工作中有貢獻者的獎懲制度。對科技工作的每個環節都要兼顧,科技項目、科技論文、科技著作、科技成果、專利、科技成果轉化等各方面無論是個人還是集體都要有相應合理的的科技工作量考評及獎懲制度,以提高學校的總體科技水平;形成各級學術監督機制,擴大校務公開,對科技管理工作全方位監督。
3.依法治校,建立和完善各項科技管理制度。依法治校,建立和完善各項科技管理制度是以人為本的必然要求。針對科學探索和技術創新的不同特點建立相應的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萍脊芾砣藛T要把國家的法律、法規,如:“高等教育法”、“技術合同認定規則”、“科技進步法”、“專利法”、“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等作為學校實施科技管理的依據,規范科技管理中的各項制度,依法進行管理。著名新制度經濟學家道格拉斯認為:西方世界的興起和經濟增長的原因并不是規模經濟、教育、資本積累所致,制度才是經濟增長的關鍵因素。所以,科技制度建設直接關系到高校的科技發展水平,高校的學術繁榮、科技創新、科技碩果累累都將得益于一種長期的制度建設和合理的制度保障機制。依托科技制度,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力,發揮他們的潛力,從而促進學??萍嫉陌l展,最終實現高校教學、科研的可持續發展。
4.建立科學、規范、高效的服務保障體系。在知識經濟時代,廣大教師科技人員職責已經變為主動獲取資源、信息,并在不斷的知識積累和個性化的創造中實現目標和自身價值。科技管理人員就是要將主要精力集中于確定科技發展方向和科學決策,并不斷為他們提供優質的服務,建立科學、規范、高效的服務保障體系,給他們提供充分自由的發展空間,不斷地增強高校的科技創新能力;提倡愛崗盡職,勤政務實的工作作風。時刻樹立教師、科技人員至上的觀念,充分滿足他們的合理需求,從而得到自身和學校發展的雙贏。同時明確各項管理工作流程,利用科技管理系統軟件,通過網絡、科學數據共享、科學資料提供等方式,使他們隨時隨地了解全??萍脊ぷ鳡顩r,提高科技管理人員的工作效率,也給他們從事科技活動提供極大的便利。
5.發揮群體智慧,凝聚科技力量。高校具有學科眾多的科技綜合優勢,學科間相互滲透和可資利用的知識點,通過有效組合有利于科學創造和發明,所以科技管理中必須與廣大教師科技人員建立共同價值觀和共同理想與目標,發揮群體力量,鼓勵并組織不同學科教師科技人員形成團隊聯合攻關,使他們為了共同的目標,相互促進、相互依存。建立邊緣學科和交叉學科,支持教師科技人員建立跨學科的研究中心,開辟新的研究領域和方向,確保科技創新的持續發展。這就要擁有共同的目標,整合科技隊伍,建立良好的溝通與協調機制,不僅重視管理人員與教師科技人員之間的溝通,同時也重視教師科技人員之間的思想、業務溝通。從而提高他們的集體意識、參與意識、團隊意識和高度的責任感,以保證高校科技發展的協調、有序和高效運轉。
總之,人本科技管理是高??沙掷m發展的必然趨勢。在高校科技管理中,只有建立科技創新的理念,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營造自由、民主、開放、和諧的學術環境,建立和完善各項科技管理制度和服務保障體系,建立以人為本的科技管理體系,才能適應知識經濟的要求,使科技管理工作更具人性化。
參 考 文 獻
[1]陳勤.知識經濟時代的管理觀念創新[J]企業改革與管理.1999(10):20~23.
[2]李宗澍.關于管理創新的幾個問題[N].科技日報.2000.04.05(4)
關鍵詞:計算機技術;科技管理模式;現代化應用
計算機技術自身具備超強的計算能力,編程能力與統一能力,在以計算機技術為基礎的科技管理模式廣受企業的歡迎。在促進企業管理的有序開展下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在通過局域網與互聯網的形式實現資源共享,在最大限度內滿足各項科研工作的開展條件,最終在科學技術的提升中優化企業管理。
1計算機管理科研的現狀分析
在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計算機技術已經廣泛的應用于生產生活中,將更加現代化的管理操作理念應用于企業,能夠充分提升企業管理的工作質量與工作效率。對于計算機科技管理模式這樣一種新型的管理理念,對科技管理的健康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相對于傳統的科技管理技術,主要是在PC時代參與的統一管理方式,但是在具體的管理過程中并沒有建立有效的管理機制,所選擇的管理方式也相對簡單,難以對生產的質量與效果有明確的保障,由于信息資源即時共享的限制導致科技成果難以有效管理。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需要調整的科技漏洞在逐漸得到改進,傳統科技管理過程中的不足之處得以新的改進,科技成果的網絡傳播已經成為新的發展趨勢,在不斷的深入推廣中獲得長遠發展。但是在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之下,技術已經不再成為科技管理的障礙。目前,計算機操作技術已經成為各部門之間進行溝通交流的主要渠道,能夠更好的實現信息的資源共享。與此同時,在城市的快速發展之際,計算機技術已經成為城市設計的主要表現手段,有效的提升了科技管理的質量水準與運營規模。
2科技管理模式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
共享型的企業管理模式由于良好的管理潛力被廣泛的應用于企業的科技管理??萍脊芾砟J街饕越⒖萍脊芾聿块T的形式,在多方的印證分析中判斷科技管理模式的可行性,在發展成熟之后,可以直接通過復制的形式應用于模式管理的下屬企業之中。該模式在實際的操作運用之中需要注重以下幾點,保障在效果應用的提升中促進企業的良好發展。
1)強化科技管理部門的綜合水平。
現代科技管理模式在企業之中的運用,需要立足于科技管理部門自身的綜合水準。在最大限度內提升科技管理部門的技術力量,促進科技管理工作對于信息技術的支持。與此同時,企業本身需要重視對內部科技管理人員的職業培養,強化科技管理模式的技術執行力度。通過多角度的科技管理模式的能力提升,有效促進企業科技管理的工作執行與企業的發展。除此之外,現代科技管理技術的廣泛應用并不僅僅立足于技術本身,還需要有效結合傳統管理技術的雙向監督,避免因為技術原因所導致的企業經濟損傷。強化科技管理模式在執行過程中的數據,技術與相應材料的匯總,在對信息資源的有效管理中,為企業科技管理模式的執行過程中提供良好的數據支撐。
2)現代科技管理技術應用于日常的操作。
現代科學管理技術在日常企業操作管理中的應用主要包括對人力資源,財務信息,資源管理與生產技術。對人力資源的信息化管理需要基于計算機操作技術,實現數據管理與圖形化的表現形式,以更加直觀的形式展現企業的相關信息。相對于財務信息來說,主要是指企業當前財務經營狀況的具體情況。在傳統的財務狀況管理中,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最終的數據信息還是難以保障其精確性,但是通過計算機科技管理模式,能夠通過科技的運用將不必要的誤差控制在最小的限度內,能夠有效解決由于財務管理工作人員的失誤所產生的誤差,實現財務信息的優化處理。在企業生產技術的管理過程中,對于新產品的研發都需要花費較長的時間周期,為了能夠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實力,壓縮企業生產周期的時間限度是提升企業競爭力的重要操作手段,通過更多現代化企業管理技術的支持,為產品的研發人員創造不錯的研制空間。
3強化企業科技管理模式的應用分析
1)明確科技管理模式目標。
企業樹立具有明確執行力度的科技管理模式目標,依據企業自身的科技管理模式采取統一管理的優化措施,對于中小型企業來說科技管理模式的靈活運用就是實現優化企業管理效率的終極目標,在最大限度內優化企業的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生產效率管理等項目,保障企業的生產時效性,而對于余下的人力資源或企業資金都可以靈活運用到企業深入管理的工作項目,保證企業的各項運用項目都在有條不紊的合理運行,避免疏忽狀況出現的可能性。
2)建立完善的科技管理模式。
現代化的科技管理模式應用于企業的常規管理主要立足于互聯網技術的數據監控,傳輸。雖然科技管理模式在企業生產項目管理過程中的熟練運用能夠在最大限度內優化管理效率,提升管理質量,但是實際管理效果的實現還是需要依托于完善的科技管理模式,企業必須強化科技管理模式的制度建立,減少和降低其他意外因素對科技管理模式的影響。與此同時,對于企業來說嚴格的控制企業成本是保障企業盈利的重要內容,在企業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中,適當的資金投入是保障管理運行的重要基礎,但是不能盲目的追求管理模式的一步到位,需要在循序漸進中不斷優化企業管理模式,盲目的急于求成只會導致資金浪費,所以,企業需要在不斷的探索優化中提升和完善企業管理模式。
4結束語
基于計算機技術的科技管理模式在企業管理的現代化運用能夠在最大限度內優化企業管理模式,提升日常操作的管理效率。節省企業的人力、資金的投入,對于推動企業的現代化管理具有重要的積極作用,是增強和提升企業市場核心競爭力的重要表現手段。目前,眾多企業的現代化建設依舊存在諸多弊端,需要加強企業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完善科技管理的制度建設。
參考文獻:
[1]吳岸松.社會網絡分析在企業只是管理中的應用[J].商場現代化,2007,19.
[2]楊曉光.計算機技術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J].統計與管理,2011,4.
【關鍵詞】企業;科技管理;戰略;創新;效益
科學技術是一個企業的支柱,正如現代管理學的開創者之一彼得·德魯克所說:“知識將取代土地、勞動、資本與機器設備,成為最重要的生產因素”??萍脊芾硪呀洺蔀橐粋€企業取得效益、進行長遠發展的必要手段。企業科技管理是對企業的技術開發、產品開發、技術改造、技術合作以及技術轉讓等進行管理活動的總稱,這些方面也是企業科技管理的主要內容。企業科技管理涉及的內容雖然是多方面的,但其關鍵要素卻大致只有戰略、創新、效益、安全、人本幾項。
1、戰略
在現代企業管理中,規?;钠髽I必須要突出戰略性,為企業的未來贏得生存發展空間。相對于成熟的大中型企業,“中小企業快速誕生又快速消亡的主要原因是企業決策憑經驗隨意決策的成分較大或者企業行為隨意性較強,根本談不上科學的戰略管理”[1]。任何科學技術都是有超前性的,企業科技管理是技術超前性和管理前瞻性的結合。進行科學技術預測、制定規劃并組織實施是企業科技管理的第一步。企業要研究、預測好哪些技術是行業領域內未來的發展方向、哪些技術是本企業未來必需的,然后制定好科學技術發展規劃,最后是組織力量去實施。企業科技管理要與企業的戰略管理結合起來。企業科技管理應該是企業戰略管理的重點考慮要項,但同時企業科技管理要在企業戰略管理的框架內進行規劃、實施。企業戰略管理的重要功能之一是將資金、技術、人才等各項要素納入一個統一的體系,從戰略的角度對這些要素進行整合,優化企業的管理和經營,促進企業發展。企業科技管理要服從企業戰略管理的需要。但由于科技對企業的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因而在企業的戰略制訂與實施、戰略規劃與決策過程、戰略控制與報酬制度、資源配置、競爭戰略、合作戰略等多個環節中也都必須要考慮科技這一因素。
2、創新
科技的最重要特征就是創新。失去了創新性的科技就是“偽科技”,就是古董。人類歷史上多少偉大的發明、創造,在今天看來都再通常不過、已經不再具有科技的意義??萍夹枰趧討B中保持創新活力。企業科技管理要把科技創新擺在突出的位置。通過企業科技管理要讓企業科技具有先進性、讓整個企業具有創新能力,從而突破傳統束縛、打破現狀的局限。企業在具有穩定利潤的前提下,為了保持現有的利潤,經常會遵從保守的原則,讓企業的各種要素遵從現有的發展慣性。比如,一些壟斷性的、傳統型的企業集團經常會這樣做。雖然美國可口可樂的配方至今沒有人知曉,但是從企業誕生至今一百多年來配方始終沒變。可口可樂公司算是一個獨特的例子。一般情況下,企業保持技術慣性時間一久,自身的發展就會出現瓶頸。企業科技管理的目標之一就是不斷打造本企業的創新性。在具體實施上,突出表現為“針對制約企業發展的瓶頸技術開展重大技術和關鍵技術的攻關研究,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2]。主要的項目有:技術改造、技術引進、設備更新、新產品設計,試制新產品等。這些是貫徹科技創新的途徑,也是科技創新的表現。
3、效益
從政府的角度來開,公益是科技管理的主要目標之一。但對企業來說,效益才是科技管理的最高目標。在企業科技管理中,要按照企業經營規律和科學技術工作自身規律,充分、合理地利用企業科技力量和資源,讓科技實力迅速地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推動企業技術進步,實現經濟效益。近年來,我國企業依靠科技進步取得的效益越來越明顯。在2011年度頒發的北京科技獎中企業占七成,創造的經濟效益明顯。例如由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北京有限公司等單位完成、獲得2011年北京科技獎的“面向無線城市信息應用的融合業務平臺”項目取得直接經濟效益22.4億元①。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的調整,依靠資源消耗型的增張已經行不通,依靠科技進步將是企業取得自身發展和良好效益的根本途徑。
4、安全
科技能夠給企業帶來巨大的效益,但科技上的失誤也是最容易導致生產事故的。特別是在從事尖端科技的企業,企業科技管理必須要到位,確保企業不因技術問題出現重大的安全生產事故。2011年的日本核泄漏事故雖然有天災的成分在里面,但電力公司在核電站上的技術設計與管理方面也是有諸多不足的。比如,福島第一核電站1號機組發生的放射性物質泄漏事故就是核電站抗震能力不足和設備老化所致。②重大事故的發生,往往是人為因素作祟,不重視技術管理,如果能從技術上采取有力措施,好多重大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企業要依靠科技管理手段,制訂和執行技術標準、建立科學的工作程序、健全技術操作規程、做好產品質量的監督檢驗,防范重大事故的發生,確保企業安全生產。
5、人本
科技的進步、企業的發展,人是根本。企業的科技進步需要科技人員的努力,企業的科技管理需要懂得現代企業運營和現代科學技術的雙料管理人員。從根本上說,企業的發展最終是為社會造福,為企業所有員工謀取實際的利益。因而,企業的科技管理需要貫徹以人為本的精神。要管理好科技,也要以宏觀、全面的視角管理好人,“知識經濟時代員工的管理成為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核心問題”[3]。知識員工與普通員工的管理有很大的差別,這種管理應該是服務和引導為主要的手段,讓科技的創造者切切實實地感受到來自企業的溫暖,感受到自身在企業里的重要性。知識員工的勞動難以形成流水線,要讓知識員工發揮出創造性,推動企業的科技進步,就應該給他們更大的自主性。當個人得到個性滿足和發展的時候,也正是企業收獲最大的時候,企業的科技水平必然也會上一個新臺階。
結論
企業技術管理的內容可以涵蓋很多方面,但大致有戰略、創新、效益、安全、人本五個關鍵要素。任何科學技術都是有超前性的,企業科技管理是技術超前性和管理前瞻性的結合。企業科技管理應該是企業戰略管理的重點考慮要項,但同時企業科技管理要在企業戰略管理的框架內進行規劃、實施。企業科技管理要把科技創新擺在突出的位置。通過企業科技管理要讓企業科技具有先進性、讓整個企業具有創新能力。效益是企業科技管理的最高目標。在企業科技管理中,要讓科技實力迅速地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實現經濟效益。企業科技管理必須要到位,確保企業不因技術問題出現重大的安全生產事故。企業的科技管理還需要貫徹以人為本的精神。
參考文獻
[1]吳曉紅,楊旭.淺析我國中小民營企業戰略管理上的缺失[J].集團經濟研究,2007(05)
[2]佘慶東,李龍海.國有大企業建立健全科技管理創新體系的構想[J].油氣田地面工程,2007(05)
[3]彭川宇.高科技企業知識員工心理契約感知及管理建議[J].商場現代化,2008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