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預防呼吸系統疾病的措施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
住院;疾病;醫院;學齡兒童
為全面地了解開封市學齡期兒童住院疾病種類及變化情況,以利采取相應的預防手段,降低嚴重影響學齡期兒童身體健康的疾病發生率,提高學齡期兒童健康水平,故進行了此次調查。
1 資料與方法
隨機抽取開封市4家三級醫院2001~2010年間學齡期8421份兒童住院病歷,其中男生4401份、女生4020份,城市兒童3950份、農村兒童4471份。全部資料均采用SPSS 13.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
2 結果
2.1 疾病種類 在前10位住院疾病中,呼吸系統疾病居首位(18.3%)、消化系統疾病(16.7%)居其次、意外損傷和中毒(15.6%)次之。對呼吸系統疾病進一步分析,排在前3位的分別是上呼吸道感染(51.3%)、支氣管炎(29.7%)和肺炎(13.5%)。
2.2 學齡期兒童中男生和女生的住院疾病種類比較 男生和女生住院疾病前10位種類相同,疾病順位有所不同。男生住院疾病排在前3位的依次是呼吸系統疾病(9.0%)、意外損傷和中毒(8.8%)、消化系統疾病(7.9%);女生排在前3位的依次是呼吸系統疾病(9.3%)、消化系統疾病(8.8%)、意外損傷和中毒(6.8%)。
2.3 城市和農村學齡期兒童的住院疾病種類比較 前3位住院疾病種類相同,疾病順位有所不同。城市學生住院疾病
作者單位:475001開封,河南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兒科
排在前3位的依次是呼吸系統疾病(9.9%)、消化系統疾病(8.8%)、意外損傷和中毒(6.5%);而農村學生住院疾病排在前3位的依次是意外損傷和中毒(9.1%)、呼吸系統疾病(8.4%)、消化系統疾病(7.9%)。
2.4 排在前3位的疾病種類近10年發病趨勢分析 通過對2001-2010年學齡期兒童住院疾病種類的分析,發現在住院疾病構成順位中,呼吸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意外損傷和中毒始終排在前3位,同時前3位住院疾病種類百分比近10年均呈上升趨勢,應值得大家重視。
3 討論
開封市學齡期兒童住院疾病種類以呼吸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意外損傷和中毒為主。應有針對性地加強對這些疾病的預防和控制,改善學齡期兒童的身體健康狀況。近10年來呼吸系統疾病始終位居開封市學齡期兒童住院疾病種類首位。這與兒童呼吸道解剖生理特點有主要關系,兒童呼吸道黏膜柔嫩而且富有血管和淋巴組織,一旦有病原菌侵入,極易發生感染[1]。其中仍主要為肺炎,同時喘息性疾病亦有明顯增多,所以加強呼吸道感染疾病的管理,進行毛細支氣管炎、哮喘發病機理以及預后隨訪的前瞻性研究,規范化的哮喘治療,提高患病兒童的生活質量,是我們兒科全體醫師今后從事研究和臨床工作的重點。消化系統疾病位居開封市學齡期兒童住院疾病種類的第2位,其中胃腸炎和結腸炎的比例最大,一年中以夏秋季節發病率最高。主要原因為學齡期兒童的個人衛生自理能力差,沒有養成進食前洗手等好的生活習慣,導致病從口入。隨著小兒C13呼氣試驗和超細無痛胃鏡檢查的臨床應用,發現Hp相關性胃炎、十二指腸炎、消化道潰瘍疾病兒童數量漸增,一般有家族聚集性。消化系統疾病有“病從口入”的特點,所以指導家長對小兒的喂養,改善環境衛生,培養兒童良好的生活習慣,對促進兒童健康成長非常重要。意外損傷和中毒位居開封市學齡兒童住院疾病的第3位,其中車禍傷、跌傷、異物吸入、中毒等為主,這與目前機動車數量劇增、公眾遵守交通規則自覺性還還相對較差、兒童自我保護能力差等因素密切相關。在全球范圍內,意外損傷已成為兒童、青少年的第一死因,中毒在兒童意外事故中占首位[2]。
學齡期兒童中男女生住院疾病中呼吸系統疾病均位居首位。男生意外損傷和中毒位居第二,發生傷害的常見原因為玩耍、騎車、運動、溺水及觸電等,校園內外受傷機率明顯高于家中,所以加強對學齡期兒童的安全教育,盡量避免意外傷害發生,開展以學校為主體的綜合預防措施,對降低學齡期兒童的傷害發生率尤其重要。女生消化系統疾病位居第二,消化系統疾病作為一種常見的多發的病種,其發病的主要原因是進食不潔食物,這與女生喜食零食、衛生意識較差有關,針對這一點在兒童中開展食品衛生知識教育、使她們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亦很重要。
農村學齡期兒童住院疾病位居前3位的依次是意外損傷和中毒、呼吸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意外損傷和中毒位居農村學齡期兒童住院疾病首位,因此提高農村學齡期兒童自我防范意識和安全知識教育非常重要。為了提高全民族兒童的健康水平,廣大農村的衛生保健工作更不容忽視。
我國經濟高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類疾病譜不斷發生變化,兒科醫學也從單純診治軀體疾病發展到關注兒童心理-行為問題,對于兒童疾病從注重治療向注重預防保健轉變,進而涉及社會-文化問題,成為現代兒科醫學發展的必然方向。根據不同疾病的發展和變化趨勢,不失時機地采取綜合有效的預防措施,提供高質量醫學關注兒童,盡一切力量使兒童達到最佳的、最理想的健康狀態[3]。兒童是祖國的未來,關注兒童的健康,為兒童創造一個和平、寧靜、清新、活潑的生長環境是我們全體兒科醫生和社會的共同責任。
參 考 文 獻
[1] 吳瑞萍,胡亞美,江載芳,等. 實用兒科學.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8:1664-1669.
關鍵詞:黃南州;民族;死因構成
死因分析是為了確定居民死亡模式, 分析導致死亡的主要疾病的流行病學特征及變動趨勢, 從而找出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 為制訂防治規劃提供科學依據[ 1]。為了解黃南州居民的主要死因構成及順位,分析不同地區、不同民族死因構成差異,為相關部門制訂針對性衛生策略和預防措施提供科學依據, 作者對黃南州2010年死因構成及順位與民族、地域進行了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 1 資料來源 數據資料來源于黃南州衛生局死亡網絡直報卡。
1. 2 疾病分類 疾病分類按國際標準ICD-9 編碼處理。
1. 3 統計指標 應用描述流行病學對居民的死亡原因進行分析。
2 結 果
2. 1 粗死亡率分析
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年黃南州人口數25.67萬人,2010年黃南地區粗死亡率238.80/10 萬。
2. 2 主要死因順位
前5 位死因主要包括腫瘤、循環系統疾病、腦血管病、呼吸系統疾病、損傷。
2. 3主要死因順位性別、民族差異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州男性人口為130194人,女性人口為126522人,總人口性別比102.9:100。男性死亡率為147.24/10 萬,占同性別290.76/10 萬,女性性死亡率為91.79/10 萬,占同性別185.77/10 萬。
2. 4 主要死因順位城鄉、民族差異
2. 5主要死因疾病構成
惡性腫瘤中胃惡性腫瘤65 例,占惡性腫瘤死亡的48.14%,男46例,女 19 例;50歲以上男40例,女18例,50歲以下男6例,女1例;食道惡性腫瘤 5 例,占惡性腫瘤死亡的3.7% ,男3 例,女2 例,50歲以上男2例,女2例,50歲以下男1例,女0例;肝和肝內膽管惡性腫瘤28 例,占惡性腫瘤死亡的20.74%,男 19例,女 9 例,50歲以上男15例,女8例,50歲以下男4例,女1例;肺惡性腫瘤18 例,占惡性腫瘤死亡的13.33% ,男13 例,女5 例;均為50歲以上。血液系統腫瘤 3例,占惡性腫瘤死亡的2.2%,男2例,女1 例;50歲以上男2例,女0例,50歲以下男0例,女1例。腦血管病中主要是腦出血86例,其死亡率占腦血管死亡人數的96.6%;呼吸系統疾病中慢支8例,占呼吸系統死亡的9.6%,男3例,女5 例;肺氣腫53 例,占呼吸系統死亡的62.85%,男 28例,女 25 例;加入肺心病16例占呼吸系統死亡的16.16%,男41例,女36例;高血壓27例,心肌梗死 48例,占循環系統死亡的53.93%,肺心病16 例 ;損傷中主要是 車禍、溺水、意外傷害。共63例。
3、討論
從以上分析來看,黃南州死亡率與全國情況相同,首位已腫瘤為著,且已人群居住區為主,但呼吸系統死亡率位次低于全國水平,可能與此環境污染較少有關[ 2];腦血管疾病中主要還是以腦出血為著,從此來看高血壓防護還任務艱巨, 黃南州屬于多民族聚居區,藏族人口較多,從民族分析來看藏族惡性腫瘤、循環系統疾病、腦血管病、呼吸系統疾病死亡率明顯高于其他民族,回族死亡率最低,可能與其飲食習慣有關,衛生責任單位應該加強相關問題的調查。從主要死因疾病構成來看,惡性腫瘤以50歲以上多發,胃惡性腫瘤、肝和肝內膽管惡性腫瘤最多見,應該加強此類疾病的篩查和體檢,在循環系統疾病要注意冠心病的預防。
參考文獻;
[1] 楊樹勤. 衛生統計學[ M] .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1996:156.
[關鍵詞] 種豬疾病種類 臨床癥狀 防治措施
[中圖分類號] S858.2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7)01-0272-01
豬肉是我國國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食材,其質量與人們的生命安全產生直接影響,然而,目前部分種豬養殖業經常會受到不同疾病的影響,出現重大經濟損失,基于此,養殖業管理人員必須應用綜合防治措施開展管理工作,提升養殖業的發展效率。
1 種豬常見疾病種類分析
種豬養殖中最為常見的疾病為肢蹄病、消化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疾病與皮膚病等,難以提升種豬養殖業的經濟效益,甚至會出現一些嚴重的損失。具體表現為以下幾點:
1.1 種豬肢蹄病
種豬肢體病,是種豬肢體病癥的一種,主要癥狀就是肢體關節部位出現腫大的現象,嚴重的時候,種豬豬蹄甚至會出現破裂的現象,導致種豬無法正常行走與站立,種豬在感染此類疾病的時候,還會出現進食量減少、體重下降的現象,影響著種豬的重量與生長效率。
對于種豬肢蹄病而言,養殖人員必須要制定針對性防治方案。首先,要保證種豬生活環境的清潔性與干燥性,減少對種豬的刺激,利用隔離飼養的方式避免出現種豬打斗問題。其次,種豬養殖人員要減少豬舍中的尖銳物體,避免劃傷種豬的蹄子部位。一旦發現種豬蹄子部位出現傷痕,就要對其進行全面的消毒處理。最后,在治療過程中,養殖人員需要對其注射醋酸可的松藥物,劑量控制在7ml左右,連續注射五天。同時,注射普魯卡因青霉素,劑量控制在50000單位左右,再加上阿司匹林的內服,就可以有效緩解或是治療種豬肢蹄病。
1.2 消化系統疾病
種豬消化系統疾病主要分為病毒性、細菌性腹瀉疾病,養殖戶可以通過觀察種豬臨床癥狀與糞便診斷疾病型。對于病毒性腹瀉疾病而言,種豬會排泄水樣糞便,嚴重的甚至會直接噴出糞便,顏色為偏綠色。在治療期間,養殖人員可以對病豬注射腸毒痢克藥物,一支液體藥物與粉劑藥物,可以治療100kg的病豬,每天注射一次,連續注射兩天,可以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對于細菌性腹瀉疾病而言,種豬在感染細菌性腹瀉疾病之后,會出現排便次數增多的現象,種豬腸道內的細菌逐漸增多,威脅著種豬的生命安全性,在治療期間,養殖人員可以利用諾氟沙星藥物與慶大霉素藥物開展治療活動,劑量控制在3ml左右,在病豬有所好轉的時候,要對其進行乳酸環丙沙星的注射,劑量控制在5ml左右。
1.3 呼吸系統疾病
種豬在感染呼吸系統疾病之后,會出現咳嗽、呼吸困難、進食量減少等臨床癥狀,在感染呼吸系統疾病后期,會出現體溫升高、肺炎等現象,難以提升其發展效率,對于種豬呼吸系統疾病而言,養殖戶應該對豬舍進行清潔與消毒,避免出現細菌滋生與細菌感染的現象,同時,還要應用現代化的養殖技術,保證溫度與濕度符合相關規定,利用藥物對其進行防治。
在對種豬呼吸系統疾病進行治療的時候,養殖人員可以利用土霉素藥物開展治療工作,劑量控制在3ml左右,同時,可以應用強力霉素與金霉素等開展治療工作,提升種豬呼吸系統疾病的治療效率,減少養殖業的經濟損失。
1.4 皮膚病
種豬皮膚病的發病原因就是種豬的生活環境差,養殖人員不能對豬舍進行清潔與消毒,導致種豬皮膚受到感染。在種豬感染皮膚病之后,會出現局部皮膚結節的現象,結節大小與黃豆相似,種豬會因為皮膚瘙癢在豬舍的各個角落中蹭癢,如果養殖人員不能及時治療,將會出現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
在對種豬皮膚病進行治療的時候,養殖人員必須先對豬舍進行全面的消毒與情節,避免殘留細菌。在清潔豬舍之后,養殖人員要先應用高錳酸鉀粉劑與水混合對種豬皮膚結痂部位進行清洗,劑量控制在20ml/頭,然后對種豬進行鏈霉素的注射,劑量控制在2ml左右。
2 種豬疾病的綜合防治措施
陜西省子洲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根據種豬養殖業中種豬常見疾病種類的分析,提出綜合控制方式措施,減少養殖業的經濟損失。
第一,制定完善的種豬疫苗接種制度。種豬養殖業管理部門需要制定完善的疫苗接種制度,要求養殖人員階段性的對種豬進行疫苗的注射。在畜牧業向規模化發展的過程中,細菌與病毒逐漸增多,種豬疾病的防疫難度逐漸增加,因此,管理部門必須健全種豬疾病的防治制度。同時,養殖人員還要根據當地季節特點等,提前預防各類疾病,減少養殖業的經濟損失。
第二,建設安全衛生養殖豬舍。種豬養殖業必須為種豬提供安全與干凈的養殖場所,建設完善的防治體系,避免出現種植疾病感染現象。首先,要保證豬舍的通風性,提升豬舍的陽光照射效率,保證溫度與濕度符合相關規定。其次,養殖戶必須嚴格開展消毒工作,減少各類養殖問題,保證飲食的可靠性與清潔性。最后,對于感染傳染病死亡的種豬,必須采取無公害化處理手段開展相關工作,避免出現污染環境的問題。
第三,寄生蟲防治工作。種豬養殖戶在防治寄生蟲疾病的時候,必須制度完善的防治制度,定期對豬舍進行清蟲處理,并為種豬豬舍寄生蟲疫苗,同時,還要定期檢測種豬糞便,一旦發現有幼蟲與蟲卵,養殖人員不可以利用敵百蟲藥物,避免出現中毒現象,可以應用伊維菌素與阿笨噠唑粉劑添加到種豬飼料中,控制好劑量,連續對種豬進行喂食,提升種豬的養殖效率。
結語
種豬養殖業必須根據對疾病種類的分析,制度完善的疾病防治制度,積極應用各類預防方式與疾病治療藥物開展防治工作,減少種豬養殖業的經濟損失,提升種豬的養殖效率與質量,增強其發展效果。
參考文獻
關鍵詞:老年人;呼吸系統疾病;常規護理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生活狀況的逐步改善,人口老齡化已成為很普遍的社會問題。近年來,各種老年疾病的發病率和患病人數逐漸增多,尤其是呼吸疾病,呈明顯的上升態勢。
呼吸系統疾病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主要病變在氣管、支氣管、肺部及胸腔,病變輕者多咳嗽、胸痛、呼吸受影響,重者呼吸困難、缺氧,甚至呼吸衰竭而致死。在呼吸系統疾病患者中,以老年人居多,這就要求護理人員要詳細了解老年人呼吸系統常見疾病的特點,采取科學的護理措施,以滿足老年人群的健康需求,提高老年護理的質量。
1 針對日益趨增的老年呼吸疾病,規范性的護理措施主要有以下幾點。
1.1 護理人員要有足夠的愛心和細心,這是對一個護理人員最起碼的要求:由于患者年齡較大,甚至多年受疾病纏繞,可能會出現焦躁不安、脾氣無常、容易發火等不良情緒,護理人員要理解患者的心情,給予患者最大的寬容,始終以微笑來對待患者。要細心觀察患者的生活起居,及時發現患者的異常,并做好交流和溝通。
1.2 一定要保持患者呼吸道的暢通:護理人員要保證患者攝入足夠的水分和營養。患者每天的飲水量不得低于1.5 L,并補充一定量的蛋白質,增加Vit C和Vit E的攝入。幫助患者做好腹式呼吸訓練,盡可能地提高他們的通氣量。如果患者出現呼吸困難的情況,要及時提供低流量持續吸氧,并迅速報告給醫師。
1.3 嚴格控制感染:在入院的時候,幾乎所有的而患者都伴有感染,所以,在沒使用抗生素之前,一定要及時留取痰液,同時要注意留取的痰液必須是從深部咳出的,然后立即送去檢驗,不得拖延。在應用抗生素時切忌過早溶解,要留心藥物的半衰期。用藥期間應仔細觀察痰量及痰液性狀的變化,以驗證和確定抗生素的效果。如果患者痰量過多,護理人員應及時記錄每天痰量。留取痰液時一定要按常規操作,比如,標本容器應清潔干燥,取樣一定要新鮮,送檢一定要及時,等等[1]。
1.4 做好口腔清潔工作:口腔清潔對患有呼吸系統病變的患者顯得尤為重要,因為這樣既能消除口臭,又能防止粘膜發生糜爛,并能有效預防霉菌感染的發生。如出現潰瘍或口唇泡疹等癥狀,可用1%龍膽紫涂抹;涂抹1 h以內,不宜進食或喝水。口唇干燥可以涂上液體石臘油,以濕潤口唇。
1.5 患者的痰液要及時排出體外:對一些痰量較多而自己又無力咳出的患者,一定要警惕出現痰液窒息的現象,護理人員要準備好吸引器等各種設備以保證及時排痰。要保證患者時刻有充足的水分,這樣不僅能保證呼吸道黏膜濕潤與黏膜病變修復,還有利于痰液的排出。一般情況下,患者每天飲水要在1 500 ml以上。水很容易透過細胞膜而被人體吸收,使人體器官中乳酸脫氫酶的活力增強。指導患者注意日常生活飲食,應給以高蛋白、高維生素膳食,并鼓勵患者經常鍛煉身體,從而有效地提高人體的抗病能力和免疫能力[2]。
1.6 嚴密觀察患者的病情,隨時關注患者的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神志等體征的變化:觀察咳痰、咯血的量、性質,呼吸困難的類型,胸悶氣短的程度。注意咳嗽、胸痛的性質,咯痰、咯血的性質和量,氣急、喘鳴等,并需熟悉酸堿失衡時患者的臨床表現。尤其注意觀察患者用藥后的情況,由于老年患者年老體衰肝腎功能下降,對藥物耐受性差易造成藥物蓄積中毒等不良反應。輸液患者應控制輸液速度,過多、過快都可能會引起肺水腫現象,甚至會導致心衰。特別注意靜脈注射氨茶堿時應緩慢。總之一旦發現患者存在異常病情,護理人員應及時通知醫師。
1.7 按醫囑應用藥物治療時,注意觀察藥物的療效和不良反應,患者呼吸衰竭時要慎用鎮靜劑,出現昏迷或者煩躁不安情況的患者一般禁用嗎啡、巴比妥等藥物,但在機械通氣中需要患者主動抑制呼吸時例外。
1.8 在使用機械通氣來輔助呼吸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8.1 看患者呼吸是否合拍。在通氣量足夠的情況下,患者呼吸應和呼吸器一致。如果通氣量出現不足,就要考慮是否有痰液阻塞或肺內有嚴重并發癥。
1.8.2 要按時給患者翻身、吸痰、拍背,保持患者的呼吸道暢通,如呼吸不暢,一般原因是連接管道出現了漏氣,或者痰流收到阻塞,以至于氣道阻力增大。
1.8.3 要定時觀察患者的呼吸頻率,送氣的壓力及機器的運轉情況,防止連接的管道漏氣及脫落。
1.8.4 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及參數,觀察患者的意識神志變化,并做下詳細的記錄。患者如果出現煩躁、惡心、面色蒼白、進行性呼吸困難等狀況,則應考慮是否患者存在氧中毒的可能,以及有否存在呼酸、呼堿中毒等現象[3]。
1.9 進行必要的心理護理。老年患者由于年老體弱,容易產生悲觀情緒,應加強心理護理。安排患者進行適當的文體活動,如適宜老年患者的活動有太極拳、戶外散步等。適宜的鍛煉將有助于增強老年人的機體免疫能力,使患者形成有利于治療、康復的最佳心理狀態。
1.10 治療后期,護理人員要鼓勵患者多加強呼吸功能鍛煉,加強膈肌的活動,以增加患者的有效通氣量。同時做好衛生宣教工作,積極向患者宣傳預防和治療呼吸系統疾病的知識。針對抽煙的患者,要科學地指導患者堅決戒煙。
2 參考文獻
[1] 張 晶,劉向敏.老年常見呼吸系統疾病的護理[J].中國醫藥導報,2008,4(12):134.
1 豬呼吸系統疾病的主要病因分析
1.1 環境因素
任何刺激性物質如飼料或空氣中的塵埃與霉菌孢子、氨氣、硫化氫、二氧化硫及靠近工廠區的含飽和碳與重金屬微粒的空氣;季節的交替,氣溫驟變,受寒感冒,濕度過大,通風不良,局部風強度過大,飼養密度過大等。
1.2 機體的抗病能力
呼吸系統與外界直接相通,空氣中的各種顆粒和分子不間斷地與肺臟接觸,如果呼吸器官不具備完整的防御能力就不足以抵抗有害因素的侵襲。豬呼吸系統由鼻腔、氣管和支氣管、肺泡三道防線組成,它們各自有一系列完整的組織結構和各自特異的防御機能,但這三道防線又有不可分割的聯系,它們相互保護和促進,一旦某一道防線受到破壞則往往波及到其他防線,致使病情加重。
1.3 傳染性病因
病毒性病原:主要有繁殖和呼吸綜合征病毒(PRRSV)、豬偽狂犬病病毒(PRV)、豬流感病毒(SIV)、豬圓環病毒(PCV)、豬瘟野毒(HCV)等。
細菌性病原:主要有豬肺炎霉形體(M.Hyo)、胸膜肺炎放線桿菌(APP)、副豬嗜血桿菌(HPS)、多殺性巴氏桿菌(P.M)、豬衣原體(S.C)、豬鏈球菌(S.S)、豬萎縮性鼻炎(AR)等。
寄生蟲病原:主要有豬蛔蟲、豬肺線蟲、弓形蟲、豬囊尾蚴、附紅細胞體等。
1.4 其他因素
(1)營養代謝性疾病及中毒性疾病:如亞硝酸鹽中毒、氰化氫中毒、黑斑病甘薯中毒等。
(2)應激因素:如防疫、去勢、轉群等。
(3)免疫抑制性因素:產生免疫抑制的病原體。
2 解決方案
2.1 圈舍管理方面
(1)隔絕有毒空氣對豬呼吸道的刺激。養豬場要建立在離化工廠較遠的無空氣污染的地方。地勢高燥,向陽背風,有一定緩坡,以利于光照、通風和排水。
(2)豬圈要定期清掃,執行嚴格的消毒制度。
(3)豬圈的飼養密度、溫度、濕度都要適宜,通風良好。
(4)季節交替氣溫驟降時,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以防感冒。
2.2 飼養管理方面
(1)實行“全進全出”式生產,這樣能最大限度地消滅場內病原體,防止各種傳染病的循環感染,接種疫苗時,豬群易于獲得較為一致的免疫力。
(2)根據豬的日齡選擇合適的飼料,注意補充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增強豬的抗應激能力和抗病力。
(3)重視飼料管理,及時清除霉變飼料,嚴防有毒物質進入飼料中。杜絕中毒性疾病的發生。
(4)提倡對豬進行人性化管理,目的就是盡量減少應激。如防疫去勢手法輕柔,減少轉群次數等。
2.3 疫病預防方面
(1)定期驅蟲,殺滅或控制豬體內外的寄生蟲。
(2)根據國家規定和本地區疫病流行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免疫流程。
(3)藥物預防。飼料添加藥物對某些疫病在一定條件下可以收到顯著的預防效果。
2.4 疫病治療方面
引起豬呼吸道疾病的病原微生物的傳播途徑基本相同,一般為通過飛沫及塵埃經呼吸道感染,還有通過污染飼料和飲水經消化道感染。傳染源一般為病豬和隱形感染豬。發現有疫病發生時首先要將病豬隔離,然后對豬舍進行徹底消毒。再對疫病進行分析,確定產生疫病的病原微生物后采取相應的處理方案,才能對疫病進行科學的控制。因此發病后分析病原就顯得尤為重要。
2.4.1 病毒性病原和細菌性病原分析 病毒性病原和細菌性病原的流行特點:①不分豬的日齡、品種和性別均易感(HPS除外,該菌一般只對2周齡至4月齡豬易感)。②對于小豬來講,一般日齡越小,易感性越強,發病越嚴重(APP以架子豬多發)。③四季均可發生,一般以寒冬時多發(HCV是以春秋季較嚴重)。
從臨床癥狀上看:①有些病原對仔豬表現呼吸系統癥狀,而對孕期豬則表現流產、死胎等癥狀。如HCV、PRRSV、PRV、HPS、S.C和S.S等。②一般感染后豬只體溫升高(M.Hyo和AR對豬的體溫無變化),其中HCV會引起豬較典型的稽留熱。③呼吸困難(AR病的病原體可誘發鼻炎引起鼻道狹小或阻塞,使豬吸氣困難,而下呼吸道無異常)。④呼吸方式異常。引起腹式呼吸的如SIV、M.Hyo、PRV;引發犬坐呼吸姿式的如P.M、APP。⑤引發咳嗽的如PRRSV、PRV、SIV、M.Hyo、APP、HPS、P.M、S.C。其中誘發痙攣性干咳的如M.Hyo、P.M。⑥引發鼻流黏性液體的如SIV、S.C。⑦兼有神經癥狀的如PRRSV、PRV、S.S、HPS。⑧皮膚發紺或有出血、敗血癥的如HCV、APP、P.M、HPS、PRRSV。而PCV可引起黃疸、貧血。
從呼吸系統的病理變化看,也各有特色。如APP、P.M、S.S可引發大葉性肺炎;感染AR的豬在肺部無異常病變;M.Hyo引發支氣管炎;PCV引發多灶性黏液膿性支氣管炎;PRRSV引發彌漫性間質性肺炎;PRV引發小葉性間質性肺炎;其他病原體也均會引發肺部炎癥。另外有些病原體會使其他系統的一些實質器官發生特征性病變。
根據上述的分析可做些初步診斷,要確診可通過聚合酶鏈式反應實驗(PCR)。而對HCV、PRRSV、SIV等RNA病毒,可采用反轉錄聚合酶鏈式反應(RT-PCR)進行診斷。
在規模化豬場中,涉及病毒、細菌的復雜感染要遠比簡單感染常見。可見上述兩種或兩種以上呼吸道病原體同時或先后作用于豬只,它們之間可產生致病的協同效果,使其比單一病原體所致疾病嚴重得多。由于是多病因引起的綜合征,要注意不能漏診。
有些免疫抑制性病原體尤其是PRRSV、PCV等會產生很強的免疫抑制作用,同樣也會使呼吸道疾病變得更嚴重。
治療:病毒性疾病須以預防為主,治療只能以對癥療法為主,輔以注射免疫球蛋白或黃芪多糖類藥以增強其抗病能力,再用相應的血清或單抗注射可達到一定的療效。細菌性疾病在大型豬場可直接通過藥敏試驗選擇最敏感的藥物進行治療。
2.4.2 寄生蟲性病原分析 從臨床癥狀上看一般會有消瘦、貧血、可視黏膜蒼白等癥狀。蛔蟲、肺絲蟲、囊尾蚴是通過口腔經消化道后移行至呼吸系統,從而引發呼吸系統病變。弓形蟲屬原蟲寄生于血液或淋巴液中的有核細胞的胞漿里,除引發豬的呼吸困難外,對于孕豬易致其流產和死胎。附紅細胞體也屬血液原蟲類(也有學者將其歸為立克氏體),附著于紅細胞,破壞紅細胞后產生大量紅色素,引起黃疸,紅細胞大量減少,引發呼吸困難。
診斷:做組織涂片或血涂片即可確診。
預防:加強日常管理,如驅貓可防弓形蟲病(貓是其終末宿主),滅蚊可防附紅細胞體病,豬舍遠離廁所可防囊尾蚴,滅蚯蚓可防肺絲蟲病(蚯蚓是其第二宿主)。
治療:對于蛔蟲、肺絲蟲可用左旋咪唑或丙硫咪唑來治療;對于囊尾蚴用滅絳靈效果較好;弓形蟲可用磺胺類藥;附紅細胞體可用抗原蟲藥如阿卡普林、貝尼爾等。
2.4.3 中毒性疾病分析 對于大型豬場中毒性疾病是極少發生的,只要加強飼料管理和進出豬舍人員的管理是不太可能發生中毒性疾病的。
中毒性疾病發病突然,一般是群體發病,但也各有特點。如亞硝酸鹽中毒會出現流涎、皮膚黏膜發紺、肌肉震顫等癥狀;氫氰酸中毒會出現肌肉震顫、驚厥、組織中毒性缺氧等癥狀;黑斑病甘薯中毒會出現氣喘,并有神經癥狀。一般只要發現豬舍里與豬接觸的飼料或其他物品中所含毒物即可確診。
三因制宜,減少復發
所謂三因制宜,就是“因時、因地、因人制宜”。總體來說,保暖防寒是冬季預防的原則,但在每年11月到次年3月這段呼吸系統疾病的高發期內,并不意味著只是保暖防寒。比如秋末冬初,可以不必急于添衣,民間“春捂秋凍”的道理就在于此,以增強身體對寒冷的適應性。深冬時節,則應避免晨起的戶外活動,以減少冷空氣對呼吸道的刺激。但南方患者不必像北方那樣深居簡出,可以適當開展戶外運動。有條件的北方患者可以選擇到南方過冬,提倡的“孔雀東南飛”正是基于此理。
在冬季,由于空氣干燥和大氣污染,更多的陰霾天空籠罩下越發使得呼吸道疾病患者度日如年。空氣中可吸入顆粒物變大,粉塵更多,這些因素直接刺激患者呼吸道有如雪上加霜。因此,要盡量減少外出,尤其避免去公眾場所如商場、影院等。必須外出時應戴口罩、帽子和圍巾。另外還要注意勤洗手,熱水泡腳,避免勞累。
這些做法的核心目的就是避免感冒和肺部感染。因為感冒和肺部感染是肺心病最常見的誘發與加重因素。寒冷氣候時,人通過血管收縮以減少熱量損失,而交感神經興奮可使血壓升高。一旦發生肺部感染,會加重本已虛弱的心臟負擔,導致心力衰竭。
堅持治療,未雨綢繆
臨床發現許多老病人自以為“久病成醫”,經有效治療達到穩定期,便自行停止治療,結果導致疾病的復發。而每次復發都會對患者的心肺功能造成疊加式的難以逆轉的損害!所以,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治療的延續性意義重大。穩定期患者的治療意義在于鞏固療效、減少發作、減輕痛苦、節省成本。其中,有條件者應堅持家庭長程氧療(16~17小時/天),這不僅能顯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降低肺動脈壓,提高運動耐量,減少發作次數,還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和生存率。
由于慢性肺心病患者多為老年人(高峰年齡為60~70歲),普遍存在發病隱匿的臨床特點。如發生呼吸道感染時,多不表現出典型的發熱和白細胞升高,而是以精神不振、乏力納差與痰的性狀改變為多見。所以,肺心病患者一旦出現這種情況,要及時就診,以免貽誤病情。
增強意識,提倡“三早”
慢性呼吸系統疾病越來越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殺手,帶給患者與家庭的痛苦、社會的經濟負擔均是十分驚人的。我國慢性肺心病的患病率為0.46%。從肺部基礎疾病發展為肺心病,一般需要10~20年。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在個體無力改變某些因素(如空氣污染)的情況下,“三早”――早檢查,早確診,早干預,則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肺心病發展過程中許多環節是可逆的,如能早期發現、適當治療,患者的心肺功能可以獲得一定程度的恢復。對于高危人群,如長期吸煙與被動吸煙的人,長期暴露于職業性粉塵和化學物質的人(如教師、廚師等),長期生活在空氣污染嚴重環境中的人,應提高防范意識。及時檢查肺功能、心電圖等,做到早確診,早干預,將身體的、經濟的痛苦和危害降到最低。
中醫講究“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并根據這一觀點衍生出“冬病夏治”的理論和方法。長期臨床實踐已證明了這種治法的便利性和有效性,值得推廣。總之,堅持穩定期的治療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輕松呼吸,貴在堅持
【關鍵詞】內科急危重癥;病因;死因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工作和生活的壓力越來越大,再加上環境污染逐漸加劇,人們的免疫力也隨之下降了,這就導致內科急危重癥的發病率越來越高[1]。內科急危重癥疾病的病情通常比較復雜、嚴重,而且發病迅速,如果沒有及時治療很可能給患者帶來生命危險。本文對我院內科急危重癥患者的發病原因和死亡原因進行了總結分析,先將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內科急危重癥治療的300例患者,男121例,女179例,年齡17歲~96歲,平均年齡(50.4±3.2)歲。其中18例患者死亡,有3例患者猝死,2例患者因肺心病致死,2例患者因冠心病致死,2例患者因上消化道出血致死,2例患者因肺內感染致死,2例患者因高血壓腦卒中致死,2例患者因風濕性心臟病心律失常致死,1例患者因肝昏迷致死,1例患者因糖尿病致死,1例患者因窒息致死。
1.2方法
方法:分別按不同年齡組、發病季節等對急危重患者的病因及死因進
行綜合分析。年齡分組:青年組(16~39歲),中年組(40~59歲),老年組(60~79歲)和高齡組(80~95歲)。
2、結果
內科急危重癥患者中中年人最多,占比39.33%;其次為老年人,占比30.67%;青年人有25.33%。內科急危重癥死亡率以高領老年人最多,占比21.43%;其次為老年人,占比6.52%。由此可以看出,內科急危重癥疾病多發生于中老年人,且中老年的病死率較高。見表1.
內科急危重癥疾病多為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和消化系統疾病,本組呼吸系統疾病患者共108例,占36.00%;心血管疾病患者共116例,占38.67%,消化系統疾病患者共76例,占25.33%。內科急危重癥疾病冬季發病率最高,占29.00%;其次為秋季,發病率占24.67%;春季發病率為24.00%;夏季發病率最低,占22.33%。見表2。
3、討論
內科危急重癥患者較為特殊,其病情有別于一般患者,腦血管疾病、休克等內科疾病可以使患者喪失機體功能,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生活節奏不斷加快,加之大氣污染、環境污染等多種致病因素不斷增多,人們的生活壓力不斷增大,中老年人面臨著家庭、生活的巨大壓力,且因自身臟器功能逐漸退化,機體對各種致病因素的抵抗力不斷減弱,免疫功能降低,機體易患多種疾病。有研究顯示,隨著我國逐漸步入老齡化社會,年齡相關疾病引起的死亡已成為導致老年人死亡的直接原因[2]。因此臨床治療中應充分重視中老年人的生理病理變化情況,采取積極措施防控急危重癥的誘發因素。有研究顯示,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疾病以及肺部疾病是威脅人類健康的三類主要疾病,有效控制住這三類疾病可以增加平均壽命[3]。老年人中男性患者的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等的發病率與年齡密切相關,女性患者因絕經年齡不斷延后,女性患者的壽命普遍高于男性患者,因此老年高齡女性患者的數量明顯多于男性患者。
【關鍵詞】 死亡; 流行病學
analysis on the main causes of death and potential years loss of life of residents in kunshan city in 2006
xu hanbing
為了解昆山市疾病譜和死亡譜的特點,找出威脅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評價人群健康水平和社會衛生服務狀況,為制定疾病預防和控制策略提供科學依據,現對昆山市2010年戶籍居民的死因資料進行了分析。
1 材料與方法
1.1 資料來源和收集 居民死亡資料來自各醫療單位上報的昆山市各鎮“死亡醫學證明書”,定期與公安部門和殯儀館核對,剔除重卡和非戶籍的死亡卡。人口資料來自昆山市公安局統計年鑒,標準人口構成采用2000年全國人口普查資料。0歲組的新生兒和嬰兒死亡資料來源于昆山市婦幼保健所的全市新生兒、嬰兒死亡報告系統。粗率以昆山市人口的性別年齡結構計算,標化率以2000年全國人口普查的性別年齡結構計算。
1.2 統計指標和方法 死因分類按國際疾病分類(icd10)標準進行。采用deathreg 2002軟件進行數據整理和統計分析。期望壽命的計算采用簡略壽命表的編制方法。潛在壽命損失年(potential years loss of life,pyll)的計算只對1~69歲組的人群[1],并剔除死因不明的個案。
pyll的計算方法:pyll=σai×di(ai:各年齡組剩余生存年數;di:各年齡組死亡數;i:年齡組);相對比的計算方法:相對比是指平均每個死者的壽命損失年數;相對比=pyll/死亡數。
2 結果
2.1 出生和死亡情況 昆山市2010人口數為660 706人,出生4 359人,年平均出生率659.75/10萬;死亡3 652人,死亡率為552.74/10萬;自然增長率為1.07‰。男性死亡率為611.49/10萬,女性死亡率為494.22/10萬。平均期望壽命全人口為80.26歲,男性78.35歲,女性82.35歲。
2.2 分病種死亡率及死因順位 由表1可見,男性全死因總死亡率高于女性。分病種總死因順位前5位依次為腫瘤、循環系疾病、呼吸系疾病、損傷和中毒、其他疾病;男性死因順位前5位與總死因順位一致;女性略有不同,前5位依次為循環系疾病、腫瘤、呼吸系疾病、其他疾病、損傷和中毒。在各病種的死亡率中男性高于女性的病種有傳染病、腫瘤、神經系統疾病、循環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疾病、消化系疾病、泌尿生殖系統疾病及損傷和中毒。在總死亡個案中,死因診斷不明的占5.28%。
2.3 主要死因的構成分析
2.3.1 惡性腫瘤 惡性腫瘤死亡1 243人,全人口的前3位死因為肺癌、胃癌、肝癌,合計死亡725人,占58.33%;男性前3位死因與全人口死因相同,占男性惡性腫瘤死亡總數的65.93%;女性前3位死因為胃癌、肝癌、肺癌,占女性惡性腫瘤死亡總數的46.12%。見表2。
2.3.2 心臟病 心臟病死亡553人,全人口的前3位死因為肺原性心臟病、其他心臟病、其他冠心病,合計死亡507人, 占心臟病死亡總數的91.68%;男性前3位死因為肺原性心臟病、其他心臟病、急性心肌梗死,占男性心臟病死亡總數的91.17%;女性前3位死因與全人口相同,占女性心臟病死亡總數的94.07%。見表3。
2.3.3 意外傷害 意外傷害死亡208人,全人口的前3位死因為交通事故、溺水、意外跌落,合計死亡174人,占83.65%;男性前3位死因為交通事故、意外跌落、溺水,占男性意外傷害死亡總數的85.19%;女性前3位死因為與全人口相同,占女性意外傷害死亡總數的78.08%。見表4。
表1 昆山市2006年戶籍居民分病種死亡率(1/10萬)及死因順位(略)
table 1 mortality rate according to disease types and deathcause sequence in the registered residents of kunshan in 2006(1/100 000)
表2 昆山市2006年戶籍居民主要惡性腫瘤死亡情況(略)
table 2 death situation caused by main malignant tumors in the registered residents in kunshan in 2006
表3 昆山市2006年戶籍居民主要心臟病死亡情況(略)
table 3 death situation caused by main heart disease in the registered residents in kunshan in 2006
2.4 分性別、年齡組死亡率 各年齡別死亡率除15歲組和85歲以上組外,其余各年齡組均為男性高于女性。男、女死亡率快速上升的年齡段均從40歲組開始,但男性死亡率上升幅度大于女性。見表5。
表4 昆山市2006年戶籍居民主要意外傷害死亡情況(略)
table 4 death situation caused by main accident injuries in the registered residents in kunshan in 2006
表5 昆山市2006年戶籍居民分性別、年齡組死亡率(1/10萬)(略)
table 5 mortality rate of registered residents in different and age group in kunshan in 2006(1/100 000)
2.5 主要死因潛在壽命損失及相對比 由表6可見,pyll順位前6位依次為惡性腫瘤、損傷和中毒、腦血管病、心臟病、呼吸系統疾病和消化系統疾病;男性pyll順位為惡性腫瘤、損傷和中毒、心臟病、腦血管病、呼吸系疾病和消化系疾病;女性pyll順位與全人口相同。相對比與pyll的順位有所不同,前5位依次為損傷和中毒、惡性腫瘤、消化系統疾病、腦血管病、心臟病和呼吸系統疾病;從分性別的順位可以看出,男性和女性的損傷和中毒外部原因對相對比順位的貢獻均很大。
表6 昆山市2006年戶籍居民(1~69歲)主要死因潛在壽命損失及相對比(略)
table 6 main cause of death pyll and relative ratio for the registered residents in kunshan
注:括號中數字顯示男、女之比的數值
3 討論
昆山市2006年戶籍居民總死亡率為552.74/10萬,男性611.49/10萬,女性494.22/10萬,總死亡率低于國內報道的平均水平[2]。由于昆山近年來有大量的外來人口遷入,人口年齡結構相對年輕,自然死亡率低,加上經濟發達,醫療衛生條件較好,可能是居民因病死亡率較低的原因。
由死因構成及順位等指標可以看出威脅昆山市居民健康主要是腫瘤、循環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疾病、損傷和中毒、消化系統疾病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與發達國家的死因譜和死因順位類似。隨著昆山市經濟近20年來的飛速發展,衛生事業也不斷前進,衛生防病工作得到重視和落實,法定傳染病發病率和死亡率皆有較大幅度的下降,可見由傳染病引起的死亡是非常少的。經濟收入的提高使居民的膳食結構由過去單一的谷類、蔬菜類過度到以肉、禽、蛋、奶為主,而循環系疾病的高發與膳食中高膽固醇水平相關[3];昆山市作為一個經濟快速發展的新興城市,工作負荷重,生活節奏快,社會、精神壓力大,人群普遍缺乏體育鍛煉的時間和精力。以上種種因素可能是造成慢性非傳染病死亡居高的原因。
潛在壽命損失年是表明每種死因的死亡者總共損失的絕對生存年數,該指標有助于了解某種死因給整個人群的生存和工作時間帶來的損失。從pyll結果來看,順位前5位為惡性腫瘤、損傷和中毒、循環系疾病、呼吸系疾病和消化系疾病,與國內有關報道一致。男性和女性pyll順位與總順位基本一致,僅腦血管病和心臟病位置互換。pyll順位與死因順位略有差異,考慮是疾病所造成死亡人群的年齡分布不同,因而其壽命損失也有所不同。
每種死因導致每個死者的平均壽命損失年即在某死因下每個死者減少的生存時間,該相對比值越大表明這種死因的影響開始越早[4]。相對比男女排首位的均為損傷和中毒,而在死因順位中排位靠前的腫瘤,心、腦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統疾病則分別退至2、4、5位。由此可以看出造成居民早死的主要原因是意外傷害,而心腦血管疾病等慢性退行性疾病的死亡主要發生在老年人群。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慢性病的預防將成為今后衛生防治工作的重點。因此,開展對意外傷害的研究,采取措施加以預防,減少早死的發生以及因此而產生的壽命損失和社會經濟損失,提高居民生命質量和期望壽命,是昆山市預防醫學工作者面臨的重要課題。
【參考文獻】
[1] 洪榮濤,祝國英,曹衛華,等. pyll及其在勞動力人口健康評價中的應用 [j]. 中國公共衛生, 1997,13(1):5455.
[2] 趙素萍,毛嘉文,胡建平. 我國部分城市和農村地區人口死亡率及死亡原因分析 [j]. 中國衛生統計, 1999,16(5):276281.
及時就診
支氣管痙攣是一種癥狀,在春夏交替和秋冬交替的季節最容易發生。
支氣管痙攣屬于呼吸系統疾病的一種病理性改變,病毒細菌感染、吸煙、接觸某些過敏源、強烈的神經刺激等因素都有可能誘發這種病癥。這種病癥有比較明顯的季節特征,尤其是春秋季節花粉等過敏物質較多的時候和溫差變化較大的時節,患者常表現為呼吸困難、胸悶、哮喘、缺氧,嚴重時可以窒息死亡。
哮喘患者、過敏體質人群、受涼及過度勞累者是支氣管痙攣的高發人群。由于很多人并不了解支氣管痙攣,容易誤判延誤最佳治療時間。醫生提醒大家,出現上呼吸道癥狀且感覺胸悶、呼吸不暢等癥狀的患者要第一時間到醫院呼吸內科就診,以免錯過最佳的診療時間。哮喘、慢阻肺等呼吸系統疾病患者,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支氣管舒張劑,外出尤其是獨自外出的時候注意攜帶,以備不時之需。
預防措施
預防支氣管痙攣是非常重要的,建議患者在嚴格按醫囑治療基礎性疾病的前提下,從以下5個方面進行預防。
1. 定期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新鮮且有一定濕度。
2. 遠離煙草,花粉等過敏物質增多的季節外出最好戴上口罩。
3. 加強鍛煉,增強體質,提高耐寒能力和機體抵抗力。
4. 氣溫多變的季節,注意及時添減衣服,避免受涼感冒。
5. 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過度疲勞。
保健方法
中醫對于呼吸系統的保健有很多方法,比如推拿和食療都有一定功效。
推拿保健 臨床上最常出現支氣管痙攣的疾病就是支氣管哮喘,因此一些輔助治療支氣管哮喘的穴位要注意掌握。常用的兩個穴位是手太陰肺經的中府穴和云門穴。云門穴位于胸前正中線旁開6寸,鎖骨下緣處,當雙手叉腰時,在鎖骨外端下緣出現一個三角形的凹陷,其中心即是云門穴。云門穴的主要作用是傳輸肺經的氣血物質;調節輸入肺經及輸入肺經以外部分的物質比例。能肅降肺氣,清肺理氣,瀉四肢熱,治療咳嗽,氣喘,胸痛。云門穴下一寸便是中府穴,中府穴為肺經募穴,其功能是募集其他臟腑傳來的氣血物質再輸送給肺經,能肅降肺氣,和胃利水,止咳平喘,清瀉肺熱,健脾補氣,治療咳嗽,氣喘,肺脹滿,胸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