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道德與法治的感想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中圖分類號] R47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4)27-0069-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obes into the impact of care intervention by the peripheral vein piercing center vein buy tube(picc) patients on adherence and complications. Methods Choose 120 cases of outpatient service PICC patients as observation objects from January 2012 in December 2013, with 64 cases of the implementaion of the general PICC buy conventional tube and care for health education from the hospital for the control group, in addition to the set of 56 example look a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general PICC buy tube care outside, the comb guide for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nd outpatient service such as follow-up care interventions, USES the homemade questionnaires to patients with an investigation. Results Watch adherence set of patients with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ere difference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Key words] PICC buy tube; Care intervention; Adherence
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由外周靜脈(貴要靜脈、肘正中靜脈、頭靜脈)穿刺插入導管,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靜脈的方法。PICC近年來廣泛應用于全胃腸外營養、化療、大手術、中長期輸液治療及連續麻醉用藥的患者,具有安全方便、留置時間長、易于操作等優點。惡性腫瘤患者治療周期長、需長期輸液,PICC的應用為其開辟了一條新的靜脈途徑。化療藥物常伴有較嚴重的毒副作用,增加了患者靜脈滲漏性損傷及靜脈炎的痛苦,往往會影響患者下一個周期的治療。PICC置管不僅可避免反復靜脈穿刺帶來的痛苦,還可避免化療藥物對外周靜脈的破壞和局部組織的刺激,保證化療過程的順利完成,如今在臨床應用廣泛[1,2]。由于患者化療后需要間隔2~3周,因此在化療間歇期患者能遵囑進行規范化護理和導管自我維護,是決定導管能否安全留置的關鍵,同時對患者PICC置管并發癥的發生率具有一定的影響[3]。本研究對觀察組化療間歇期PICC置管患者進行護理干預,效果較好,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64例化療間歇期行PICC常規門診護理患者作為對照組,選擇2013年2~12月56例行門診PICC置管護理干預患者作為觀察組。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文化程度、認知狀態、腫瘤類別、血常規、凝血時間、肝腎功能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且患者一般狀態良好,排除嚴重精神障礙性疾病、語言表達障礙、生活不能自理患者,兩組一般情況見表1。
1.2 護理干預
對照組行常規PICC置管護理,觀察組則予以心理疏導、健康教育和出院隨訪等護理干預措施,具體包括:①良好溝通。在進行PICC置管前,多數患者對置管的原因及導管頭端近心臟等存在一定的恐懼,同時導管在體內留置時間較長,患者擔心其可能產生副作用等,針對不同患者的具體心理支持情況進行溝通和宣教,并制作PICC護理常規宣傳冊,配合圖片資料等形式,使患者及家屬理解PICC置管的基本常識,護理人員有針對性地對個別患者的疑問和顧慮等進行詳細的解釋,對PICC置管可能發生的并發癥予以客觀科學分析,并運用成功的案例對患者進行正面強化教育,這樣可以讓患者逐漸產生“自己人”效應。由于PICC置管時間長,對維護期間產生的醫療費用十分擔心,護理人員應熟悉相關疾病的醫保支付優惠政策和報銷比例,減輕患者及家屬的顧慮心理,配合置管期間的自我維護和規范護理,延長導管的留置時間,減少并發癥。鼓勵患者家屬給予患者精神支持和鼓勵,積極參與自我護理,讓患者感受到被重視。②維護宣教。為了強化患者自我觀察方式和方法,護理人員可以通過宣教單和操作手冊,隨時供患者及家屬閱讀,同時告知患者如何學會自我觀察PICC置管后的不良反應與癥狀,如是否出現穿刺點滲液、滲血,穿刺血管是否出現紅腫熱痛和酸脹等不適感覺,貼膜粘貼是否出現瘙癢、氣泡等情況;在日常生活中,指導患者按規范要求行PICC置管穿刺側手臂的正常活動,如簡單的家務工作、持重物時不宜超過3kg,鼓勵患者適當活動可促進康復。在進行穿刺部位清潔時,要注意保持穿刺部位的干燥,防止局部感染,避免銳器劃傷導管和壓迫穿刺血管;著衣宜選擇比較寬松的衣服,指導如何正確使用保護套。上述宣教活動需要反復進行,不斷對患者進行強化,提高患者對導管的自我維護能力和認知能力,出院時將患者導管的基本情況、門診維護手冊、健康宣教手冊等發放給患者,并做好相應的導管維護記錄,便于患者出院后在門診能夠按要求進行規范護理,幫助患者從思想上認識到自身對PICC置管預防感染、降低并發癥和促進自我恢復的重要性。③強化干預。及時了解患者的心理社會支持狀況,尤其對性格內向、不善言辭、文化程度不高患者應加強溝通,及時找出患者可能存在的思想誤區,掌握患者對導管維護重要性的認識程度,對一些特殊的患者要反復宣教、耐心演示,提高患者遵醫行為和依從性,在門診導管護理后發放聯系卡以方便患者與醫務人員保持聯系,護理人員定期對患者導管自我維護知識掌握和遵醫囑情況進行追蹤,了解患者對導管維護依從性狀況,便于制定相應的干預措施。
1.3 評價標準
PICC技術能夠避免因長期輸液或輸注高濃度、強刺激性藥物而帶來的血管損害,也可以減輕反復靜脈穿刺的痛苦,但護理維護不當極易引發血栓、靜脈炎、導管堵塞和血流感染等并發癥。根據北京協和醫院制定的PICC置管護理金標準[4]和PICC整體管理模式,成功將置管后各類并發癥的發生率控制在4.8%以下,遠遠低于國內外的同類數據。對于血管重度損傷、嚴重水腫、重度皮損患者而言,PICC導管就是他們的“生命線”。本調查采用自制調查問卷對患者自身對PICC管日常維護的依從性進行調查,問卷共包括七個問題,其中包括六項有關導管維護的問題和一項是否出現并發癥的問題。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9.0軟件對兩組數據進行比較,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依從性比較
觀察組患者在遵循導管維護時間、正確日常自我維護等方面依從性高于對照組,經χ2檢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2.2 兩組并發癥比較
觀察組發生導管阻塞、感染、導管破損、管道堵塞等并發癥的發生率為3.57%,對照組為12.5%,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關鍵詞:封管;血液透析;深靜脈置管;導管感染;護理
血液透析是當前治療腎功能衰竭患者的一種常用手段。它通過將體內血液引流至體外,經一個由無數根空心纖維組成的透析器中,血液與含機體濃度相似的電解質溶液(透析液)在一根根空心纖維內外,通過彌散/對流進行物質交換,清除體內的代謝廢物、維持電解質和酸堿平衡;同時清除體內過多的水分,并將經過凈化的血液回輸的整個過程稱為血液透析。在血透過程中,往往需要進行深靜脈置管,雖然該方法具有創傷小、留置時間長等優勢,但極易引發深靜脈血栓形成、導管相關性感染等并發癥,故做好封管護理工作至關重要[1]。我院對收治的患者采用了不同的封管護理方法,現將具體情況作如下報告。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所有觀察對象均為我院于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均行深靜脈置管。本組66例患者中,男38例,女28例;年齡22~78歲,平均年齡(45.6±4.4)歲;疾病類型:40例慢性腎功能衰竭,19例多器官功能衰竭,7例藥物中毒伴腎功能不全;置管部位:37例頸內靜脈,20例股靜脈,9例鎖骨下靜脈。根據就診順序的先后,將66例患者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各33例。兩組在一般資料方面差異不顯著,值得比較。
1.2方法
1.2.1深靜脈置管 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分別在頸內靜脈、鎖骨下靜脈、股靜脈下行深靜脈穿刺。穿刺時,嚴格執行無菌操作。首先,對患者進行局部麻醉,之后采用雙腔包行深靜脈置管。使用撕脫型擴張導管置管法,置管后連接時用肝素帽,導管內依然保留純肝素。與此同時,用無菌紗布覆蓋穿刺口,留意是否出現滲血。2 h后,若穿刺口依然干凈,則使用5%的聚維酮碘溶液呈順時針方向對穿刺消毒3次,再用透明貼或者貼膜覆蓋。
1.2.2封管方法 血液透析后需要封管。在封管之前,應先給予15 ml生理鹽水沖洗干凈動脈端與靜脈端的殘血。對照組:取2 ml生理鹽水,再取12500 U肝素,稀釋后注入到導管內封管。實驗組:取8萬U慶大霉素與12500 U肝素混合后,注入到導管內封管。封管后,重新換掉肝素帽接頭,取無菌紗布覆蓋。
1.2.3管道護理措施 護理人員應每日對患者導管插入情況進行檢查,交接班時注意登記好導管的置入體內長度、日期等信息,留意雙腔有無回血、穿刺口皮膚變化情況。每次操作之前,應先將封管液與殘余血液抽出,然后取10 ml生理鹽水注入,導管通暢才可進行下一步。
應注意的問題:封管多采用脈沖式手法為主,若封管時發現堵塞或阻力較大,不可繼續向內推壓,以免血栓進入到血液內。溶栓治療時,可采用尿激酶方法;封管時,必須完成一側封管才可進行另一側封管,以免導管和空氣長時間接觸,引發空氣栓塞。
1.3觀察項目 記錄并比較兩組的導管相關性感染事件發生率,評價兩種封管護理方案的優越性。
1.4判斷標準 符合以下條件者,均可被診斷為導管相關性感染:病人穿刺口皮膚發生紅腫、熱痛,且出現膿性分泌物或者結痂,為局部感染;病人出現不同程度的嘔吐、惡心、頭痛等癥狀,且均出現血透后,經過幾小時或幾十小時后,癥狀消失,或者減輕,而血透時會再次出現至少3次以上癥狀,為全身感染[2]。
1.5統計學分析 所有數據均使用SPSS19.0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與計數資料的表示方式分別為x±s、%,檢驗方式分別為t與χ2,以α=0.05為校驗水平,P
2結果
實驗組共3例發生導管相關性感染,約占9.09%;對照組共10例出現導管相關性感染,約占30.30%。實驗組感染事件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相比存在顯著統計學差異(χ2=4.694,P=0.030
3討論
在血液透析治療的過程中,極易出現并發癥,較常見的如感染。有研究[3]指出,超過50%的血液透析患者發生菌血癥的原因,認為與血管通路感染有關。實際上,封管方法及護理措施是否恰當與感染情況的發生密切相關。
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對實驗組采用了慶大霉素與肝素聯合使用的封管及護理措施,對照組給予肝素封管及護理方法。從結果中可看出,實驗組導管相關性感染的發生率僅9.09%,明顯低于對照組的30.30%,兩組表現出了較大的差異。這表明,在血液透析患者治療中,采用慶大霉素與肝素的封管護理方法,效果優于單一的肝素封管護理方法。本文結果與相關文獻[4]闡述的觀點基本保持一致,進一步說明了慶大霉素與肝素的封管護理方法在血液透析者中的應用價值和可行性較高。
為了預防或減少導管相關性感染的發生,采用恰當的封管方法,并加強護理干預非常重要。①合理選擇導管及敷料。導管的材質會直接影響微生物的附著能力。一般情況下,生物相容性較好的管道,可有效預防深靜脈血栓與感染的發生。因此,在選擇導管時,應選擇材質較好的,敷料也一樣。通過使用透明貼膜,能夠將穿刺口皮w大范圍覆蓋,且緊貼皮膚、透氣,可實現對穿刺口皮膚的實時觀察。②置管技術。操作人員的置管技術是否熟練,與感染事件的發生緊密相關[5]。反復地穿刺置管,很容易損傷局部皮下組織,增加炎性反應的發生風險。為了避免技術因素引起感染,本次研究中的置管操作均為同一名醫師完成。③避免導管長時間留置。導管置入體內時間如果過長,很容易引發感染事件。護理人員應嚴格把握導管的使用指征,及時處理可能引發導管相關性感染的不良現象。同時,注意采取恰當的封管方法。④嚴格按規范流程操作。在血透封管操作中,護理人員高度重視個人衛生。比如,接觸患者前,必須使用消毒洗手液將手清洗干凈;使用導管時,必須對動脈端與靜脈端消毒;若出現栓子或血塊,應及時把導管浸泡于尿激酶液中;使用臭氧空氣對消毒機進行消毒處理,并適當限制家屬探視,預防交叉感染。
由上述可知,在血液透析患者深靜脈置管操作中,采用慶大霉素與肝素封管護理方法,能夠有效減少導管相關性感染的發生,效果明顯優于單一的肝素封管護理方法,不失為預防血透患者深靜脈置管感染的一種良好選擇,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值得應用與推廣。
參考文獻:
[1]撒志梅,張雪梅,李夢嬌,等.血液透析患者深靜脈置管方法的改進及應用效果[J].寧夏醫學雜志,2015,37(08):749-751.
[2]周翠芹.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靜脈導管感染的護理進展[J].上海護理,2015,15(01):68-71.
[3]吳允東,陳芳.抗生素封管預防血透患者中心靜脈導管感染效果的Meta分析[J].北方藥學,2015,12(12):144-145.
一、加強業務學習,提高教師素質
“活到老,學到老”,作為教師更需要不斷學習充電,不斷更新教育教學理念,提高個人教育教學素養。
1、以“主題式”教研活動為主線,積極開展校本教研
我校以“三定研備”活動為載體,通過集體備課、上課、評課、教后反思等一系列活動,進一步推進我校課改模式的實踐應用。集體備課中,要求老師們人人認真讀教材、讀教參、主備教師說課、說導學案設計思路,輔備教師人人暢所欲言、集思廣益,修改完善導學案。聽課活動中,大家實實在在研究課堂教學微觀領域經常面臨的問題,發表見解,交流困惑,提高了教研的實效性。本學期開學初,各學科確立了各自教研活動主題,圍繞主題,進行了以學科為特征的教研活動。同時,學校組織了“解讀學科核心素養”為主題的大型教研活動。經過一學期的“主題式”教研,一方面,學科的教研氛圍愈加濃厚了,另一方面,教師的業務水平也有相應程度的提高。
2、借助片區教研平臺,大面積提升教師教學水平
本學期,我校為了響應長治市深化基礎教育改革十大行動的號召,全面促進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和學生綜合素養的發展,進而提升辦學品位和教育教學質量。根據縣教育科技局教研室區域教研活動安排,于2019年12月11日進行了紅旗小學片區教研活動。從這次活動開始,我校一改以往指派個別骨干教師作示范課的做法,盡量覆蓋多年級、多學科教師講研究課。課后大家針對課堂模式、問題設計、學生活動、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等問題展開說課。同時,我們還推出一線教師作講座,趙云波老師在講座中解讀了高效課堂下導學案的研備與運用。所有參與教師,無論是講者還是聽者,都進一步明晰了高效課堂的課改理念,實現了一次業務的大提升。
3、加強教師培訓,為教師成長搭建平臺。
本學期,學校派教師外出長治、太原、太谷、長春、廣州等地學十多人次左右,并要求外出學習的教師要做到認真學習,認真做好筆記,回校進行分享匯報,以便達到經驗共享,促進教師教學理念進一步的輻射與提升。
二、強化教學管理,提高教學質量
教學常規是教師開展日常教學工作的準則,良好的管理體制是我
們順利實施課程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因此,我們始終抓
實抓好。重點做好了如下工作:
1、抓常規,促進管理規范化
本學期我校嚴格執行課程計劃,強化教學質量意識,加強課程計
劃的執行和管理,做到了“開齊、上足、教好”,同時也促進了學生
的全面發展。本學期加強了查課力度,也加大了對課堂教學的監控力度,進一步加強了教學常規工作的管理與考核。
(1)抓備課。備課是上好課的關鍵,尤其是本學期面對全面更換的語文、道德與法治統編教材,教師如何把新教材的理念、思想轉變成教學行動,弄清楚新教材到底新在什么地方,在教學實踐中怎樣體現出新的理念和思想,如何讓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符合新教材的要求,是擺在大家面前的問題。因此,學校要求教師依據課程標準,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恰當地選擇教學方式和方法,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本學期教導處多次組織了全面常規檢查,針對老師們的教學常規,及時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每次檢查教導處都認真總結,如實反饋,促使教師改正缺點,發揚優點。通過檢查,發現我校有一部分教師對待備課認認真真、一絲不茍。如有的教師手寫教案書寫整潔、有創新,集備導學案能深挖教材、設計有效的練習。
(2)抓上課。上課是教學過程的中心環節,上好一節課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本學期繼續加強聽課,除了公開課以外,采用隨堂聽課制度,促使教師的教學觀念轉變,盡可能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提高了課堂效率。
(3)抓課后輔導。
要提高教學質量,還要做好課后輔導工作,小學生愛動、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學習上不能按時完成作業,有的學生甚至抄襲作業。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加強了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加強課后輔導,引導學生加強對學習的責任。
(4)抓教學后記
《課程標準》要求教師要及時進行教后反思,在反思的基礎上使自己的教學促進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可見教后反思的重要性。要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教學反思也是一個重要手段。因此,我校要求教師課課進行簡要的反思。
(5)抓作業布置與批改
要求教師詳批詳改,作業量適中,家庭作業有布置有檢查。作業布置要依據教材精選習題,體現明確性和針對性,作業量要適中,難度要適宜,要有一定梯度,不加重學生學習負擔,作業批改及時,課堂作業不隔課,其它作業不隔天,做到“有做必改,有收必改,有改必評,有錯必糾”寫清批改日期,批語簡明易懂:少指責,多鼓勵提高。通過多次常規檢查,發現老師們批語有創新,有的老師自制印章給予學生圖案表揚,有的老師將二十年前自能作文的三級評改優秀傳統沿用至今,中年級的讀書筆記有模有樣、堅持不懈,寫字書的字跡越來越規范。
三、深化課堂改革,提升辦學品味
本學期,我校繼續將“創建高效課堂教學模式”作為教學研究的立足點,低年級采用“課前熱身—游戲引入—教授新知—競賽鞏固—自由交際表演”游戲型教學模式;中高年級采用“四二六”教學模式,實現了以下幾方面的突破:
1.實現了教師角色的轉變。在推進課堂教學改革中,教師真正成了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做好了教學目標、教學觀念、教學關系、教學活動、師生關系、教學結構、信息交流、教學評價八個方面的轉變,老師們已基本把新課改精神滲透于當前的教育教學之中。
2.實現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我們把學習方式的轉變作為課改的核心問題來抓,目前已基本實現五個基本特征:一是主動性。學生自覺擔負起學習的責任,使學生的學習成為一種真正的有意義的活動。二是獨立性。學生表現為我能學。三是獨特性。課堂上我們關注學生的獨特體驗。四是體驗性。我們強調參與,重視直接經驗。五是問題性。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這是學生進行學習特別是創造性學習的重要心理因素。
3、實現了課堂生態的轉變。
我們所追求的課堂可以概括為“知識的超市,生命的狂歡”。目前,無論是我校低年級的智慧課堂,還是中高年級的高效課堂,課堂的價值體現出從“知識”到“生命”的質的飛躍,課堂具有六個特質:自主性、豐富性、選擇性、主動性、生動性、生成性。課堂成了學生的課或者以學為中心的課,再也不是教師的課,以教為中心的課。課堂成了一種生生、師生相互作用的合作過程,對每一個學生而言,課堂成了滿足“個體”的內心思想、感情、心理需要,因而課堂也給予了學生充分的自主。課堂成了一種“人學”文化的真實體現,因而它有平等、自由、民主的氛圍,人與人之間相互包容、傾聽、接納。
四、打造學校特色,促進多維發展
1、課外閱讀、晨讀、午寫常抓不懈
(1)課外閱讀:本學期,我校繼續推進課外閱讀活動,學期初就要求一二年級堅持每周填寫一張“小書蟲”讀書卡,三四年級進一步寫好讀書筆記,五六年級更要注重閱讀感想和讀書交流展示,適應統編教材的要求。元旦前夕,我們為了落實和檢測閱讀活動的開展情況,一二年級成功舉行的“書香飄萬家”親子共讀活動讓我們感動滿滿,三四年級制作的精美導讀小報作了很滿意的過渡,五六年級各班的讀書交流會可以說更讓我們看到了一條落實素養的途徑。
(2)晨讀:本學期做到真正落實晨讀的內容,做到不擠占,不挪用晨讀時間,背誦記憶必背古詩詞的同時,力求提升學生誦讀的能力和素養。
(3)午寫:學期初,學校給各班下發了規范的“午寫流程”,語文教師嚴格按照流程,借助“沃筆習字”軟件,針對學生的三姿結合當天所學生字進行指導。在書寫方面,我們通過作業檢查、試卷卷面分加大考核力度。特別是元旦前夕,舉行了全校學生硬筆書法比賽,我們欣喜地發現,全校學生書寫水平實現了整體提升。
2、開發節日課程,努力構建項目式學習
為了激發學生們的過節熱情,使祖國文化得以傳承,在國慶節和中秋節到來之際,我校布置了假期特色作業即節日課程。活動以設置驅動性任務為抓手,讓學生帶著任務去思考、觀察、合作、研究完成,學生作品獨具匠心,我們都已裝訂成冊,作為我校檔案資料的亮點進行展示。我們的活動目標不僅僅是讓學生學會一項技能,而是更高層次的分析、評價和創造,這既提升了學生靈活運用知識、動手、評價、創造、學習的能力,學生的主體地位也得以體現,真正使核心素養落地,進而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五、知不足而后進
一學期來,我在努力做好自身的工作,但是不足之處也非常之多:
1、學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學,提高教學質量不是一句空口號,它需要以扎實而創新的日常工作為基礎。在工作中我們也感到一些問題的存在,如教師的業務提高問題;怎樣使集體備課進一步落到實處,課改的一些細節抓得還不夠實,如有的班級表面分了小組,并組織學生合作,但實際上只不過是“走過場”。面對如此種種,我們還需要沉下心來去實踐研究。下學期,我們的設想是把日常教學工作的開展再扎實一些,創造性更多一些,創新求實,穩步提高教師素質和教育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