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糧食浪費的現狀及對策范文

糧食浪費的現狀及對策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糧食浪費的現狀及對策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糧食浪費的現狀及對策

第1篇:糧食浪費的現狀及對策范文

關鍵詞:水資源;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TV213.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632158

水資源作為自然資源,它是人類、工業、農業等生產最基本的條件之一。而當前喀左縣中三家鎮水資源缺乏,對經濟發展和人類的生存影響嚴重。因此,如何解決水資源缺乏問題,已是當務之急,所以,要從水資源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進行分析。

1 中三家鎮水資源的現狀

1.1 水資源人均占有量少

中三家鎮水資源總量約為370.2萬億m3,居喀左縣第12位,人均資源占有量為860.2m3,在喀左縣排名20位,是喀左縣最缺水鎮之一。

1.2 降雨量少

喀左縣平均降雨量500mm左右,由于地理位置、氣候和地形地貌等原因,喀左縣中三家鎮降雨量只有400~450mm,比喀左縣平均降雨量少50~100mm。并且,降雨多集中在7―9月份,春旱、秋吊嚴重,常年出現干旱局面。

1.3 水土污染嚴重

中三家鎮是喀左縣重工業區,近年來,隨著工業的發展,城鎮化進程加快,工業廢水和城市污水排放總量達0.01億t。在農業上噴施農藥0.0007萬t/a,施化肥0.15萬t/a,應用塑料簿膜0.0004萬t/a,畜禽養殖排放糞便7000t/a,使水土受到一定程度污染,水土受到面源污染后,水質變差,耕地受重金屬和工業粉塵污染,造成土壤板結酸化、鹽漬化,使土壤理化性質變差,耕地質量下降,中三家鎮約有226.7hm2耕地受污染減產糧食153t/a。

1.4 生態環境惡化,水土流失嚴重

近年來,由于礦產品的開采,森林植被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再加上部分荒山禿嶺和大量石質山的存在以及降雨過度集中,造成水土流失嚴重,對水土資源及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危害,每年土壤侵蝕模數>6000t/(km2?a),每年流走大量的土壤、泥沙,淤塞了河床,嚴重削減了蓄水能力,使降水大量流失,加劇了水危機。

2 水資源利用中存在的問題

2.1 干旱嚴重,農業受災面積不斷擴大

喀左縣是一個農業縣,農業用水占總用量75%,由于降水少、干旱缺水,再加上全球氣溫變暖的影響,農作物受災面積逐年擴大,20世紀50年代中三家鎮受旱成災面積約66.7hm2,20世紀80年代中三家鎮受旱成災面積133.3hm2,20世紀90年代中三家鎮受旱成災擴大到333.3hm2,如 2009 年中三家鎮在7―9月連續干旱3個月,造成所有農作物絕收,損失慘重。目前,中三家鎮因缺水每年減產糧食300萬kg。

2.2 舊的水利設施年久老化,重建輕管

以前的農田水利工程多建于20世紀50―60年代,由于勘測、規劃、設計倉促,經費不足,配套不全,施工條件簡陋,工程質量差,后期又缺乏維修管理,經過幾十年的運行,不少工程已超過規定的使用年限,普遍老化損壞,農田水利田間工程的現狀更令人擔憂,輸水效率也較低,滲漏損失大。只建不管、重建輕管及水利設施帶病運行的問題比較普遍,使眾多小型水利設施功能喪失殆盡,農業自然災害頻發,嚴重制約了農業經濟的發展,影響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業現代化建設。

2.3 農業采用大水漫灌,用水浪費嚴重

漫灌就是在田間不做任何溝埂,灌水時任其在地面漫流,借重力作用浸潤土壤,是一種比較粗放的灌水方法。灌水的均勻性差,水量浪費較大。目前,隨著農田水利工程項目的實施,農田灌溉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但是,大水漫灌的農田灌溉方式依然是農田的主要灌溉方式,大水漫灌造成了水資源嚴重浪費。土壤養分的流失使水體富營養化,造成污染,加速土壤結板,降低糧食產量與質量。

2.4 工業大量用水,地下水嚴重超采

隨著工業的迅速發展和城鎮化進程加快,工業和城市生活用水倍增,而中三家鎮又是喀左縣主要工業區和礦山區,工業生產和礦產品加工需要大量的水,因此與農業爭水矛盾突出,由于地表水資源貧乏,所以就大量開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水位不斷下降。

3 解決對策

3.1 建立節水型社會

節水主要包括工業節水、農業節水和生活節水。工業節水主要依靠調整產業結構,提高水的利用效率,減少廢水排放量,大力調整產業結構,限制高耗水、重污染、低效益行業的發展,努力提高工業用水的重復利用率,減少廢污水的排放量。隨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應進一步促進循環經濟模式的不斷發展。農業節水應使節水灌溉與節水農業結合起來。在節水灌溉發展中應以滴灌、噴灌為主,采取防滲措施,井渠結合,發展渠系灌溉。在生活節水中,應盡快研制新型的節水器具并進行推廣,降低小城鎮供水管網漏失,增強居民的節水意識,提高生活用水效率。現在急需進行節水技術的革新,增強普遍節水的意識,建設節水型社會。

3.2 發展節水農業,提高水資源利用率

全力做好抗旱工作,加強對旱情的監測研判,科學合理調配水資源,千方百計減輕旱災帶來的影響和損失。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加快發展節水農業,大力應用推廣微灌、滴灌、噴灌、水肥一體化等技術和設備,努力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積極l展節水灌溉設備產業,培育形成節水灌溉產業集群。加快節約集約用水技術研究,學習借鑒國內外的好經驗好做法,不斷提高節水產業技術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大力推廣先進節水技術和裝備,加強產學研結合,搞好節水技術人員培訓,推動節水技術大規模普及應用,使有限的水資源發揮最大效益。

3.3 封山育林,加強溝塘小流域治理,搞好水土保持

進行封山育林,嚴禁放牧,對現有荒山荒坡,分期分批,種樹植草,進行綠化,本著適地適樹的原則,營造水保林,用材林、經果林發揮林業含蓄雨水效應,從而改善山區脆弱的生態環境,防治水土流失,增強大自然抗御干旱和洪澇的能力。加強溝塘小流域治理,攔水防洪,減少洪水沖刷,有效地保持水土。

3.4 推廣覆蓋栽培,增施有機肥

在農業上大力推廣地膜覆蓋、秸桿覆蓋栽培,覆蓋栽培能減少土壤、植株棵間水分蒸發,盡最大能力保持土壤水分,起到保墑增產作用。特別是秸桿覆蓋后翻入土中,能增加土壤有機質,改良土壤,提高土地生產力,增施有機肥,增加土壤的蓄水能力。

3.5 加強水污染治理

加強環境保護,對工廠、采礦區、礦產品加工進行嚴格管理,廣泛進行《水法》、《環境保護法》、《水土保持法》的宣傳,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防治對水土污染。要加強水土的點源面源污染綜合治理,要特別對化肥、農藥、畜禽養殖糞便排放的控制,最大限度減輕面源污染。在小城鎮中推行污水處理后再利用措施,緩解缺水問題。

參考文獻

[1]高振江.加強農村水利建設,促進地區經濟發展[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6(11).

第2篇:糧食浪費的現狀及對策范文

1.1 國外設施農業的發展現狀分析

設施農業的出現是隨著我國經濟水平不斷發展和進步而逐漸興起的一個農業發展模式,它是與自然農業生產模式相對應的一個概念。它采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為農作物的生長創造一個可以人工調節的、適合其作物生長的環境氛圍,從而讓農作物提高產量和生產效率。有關國外的設施農業技術的發展其起步于上個世紀的70年代左右,最初意識到設施農業技術發展的重要性的是西方的一些發達國家,因此這些國家在農業設施發展的投資力度比較大,同時國家政府也提供了一些了農業設施補貼的方針政策。而這些發達國家中設施農業發展較快的有美國、英國、法國、日本等,他們在世界設施農業總占地面積量中擁有一定的分量。這些國家對于設施農業的發展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在無土栽培、溫室培養等方面研發出一系列先進的技術方法。

1.2 我國設施農業的發展現狀探究

我國也是一個農業大國,對于一個目前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發展中國家來說,農業是國家經濟發展的命脈之一,有著不可動搖的地位。因此國家始終對農業的發展和未來走向放置在關鍵位置,同時對于設施農業的發展也十分重視。從時間的角度看,我國的實施農業早在唐代就已經出現了,比如說唐朝人們用天然的溫泉水去種植培養農作物如瓜果等。我國進入改革開放的發展軌道后,人們普遍對塑料大棚種植和玻璃溫室種植比較注重,經過不斷地實踐與探索,我國溫室種植技術有了明顯的進步,這在傳統溫室種植的基礎上又前向跨越了一大步。又由于我國在交通運輸及其鐵路、公路建設上有了越來越顯著的成就。所以,我國南北方的設施農業技術實現較便捷的交流平臺,大大增加了我國南方和北方的蔬菜等農作物大棚種植和溫室培養技術的交流頻率。到本世紀初,也就是2001年,我國的設施農業的占地面積已經達到200多萬平方公頃,在世界設施農業面積范圍內成功躍居于第一位。

2 我國設施農業中出現的問題以及相關的解決對策

然而,任何一種事物的發展和成長過程都不是只有利而沒有弊端的,隨著我國設施農業的迅速發展,在給我國農業種植帶來高產量的同時也出現了不可避免的問題。其主要問題有,一是我國的設施農業技術水平較低。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設施農業總體水平的差距還是比較大的,發達國家在對農業的科技化發展提出的口號是“用最大的投入獲得最高的生產量”,但是由于我國的經濟和技術方面相對落后,于是在設施農業技術的新進展上有一定的難度。二是基礎設施條件不足。我國的設施農業中栽培種植面積在總體上較大,但是其所用的設施水平卻較低,在我國的采用設施農業技術,如無土栽培、大棚種植的農戶中,他們大多使用的是及其簡單的設備,其簡單程度到有些設施僅僅可以用來防雨和保溫,因此這種低水平的農業設施對于自然災害的抵抗能力較差,其設施的技術水平與設施的使用費用和一些發達國家相比就顯得相形見絀了。三是目前我國設施農業基礎的土地使用率低,資源浪費率較高。由于一些農業基礎設施的技術跟不上,其結構也不完善等因素,就會造成我國農業基礎設施對土地占用率較大卻又得不到高效的使用從而造成了許多不必要的資源浪費情況。

這對這一系列的設施問題,我們應該積極尋找相關對策,從而進一步優化我國農業設施的使用水平,讓我國的設施農業進入一個新臺階。下面提出幾個主要的問題解決措施,首先,應該加強對農業設施技術先進的國家學習與合作交流。學習他們先進的而技術水平和設施利用的理念,然后再將所學的知識和經驗結合我國設施農業發展的本身情況,采取融合創新的措施,促使我國設施農業保持在良好發展的水平上。其次是要堅持設施農業的發展符合我國的具體國情。因為我國地大物博,其氣候條件也多種多樣、水文、地質也有所不同,我們在發展農業設施時要對癥下藥,這樣才能保證我國的設施體制逐步走向完善。此外我們還應該重視對于設施操作者和管理者的專業水平的培養,提高他們對設施使用的高端操作技術水平,從而做到設施價值發揮的最大化,提高農業生產效率。

3 對于我國設施農業的未來展望

從整體上說,我國設施農業的發展水平的提高空間很大,對未來我國設施農業的進步應秉持積極樂觀的態度。因此我們要密切的將設施農業與現代科技結合起來,完善設施的配套體系和整體技術水平,在設施的節能、環保上大下功夫,以響應我國正在努力建設的資源節約型社會的發號召。與此同時,要把農業設施的研究發展與互聯網等現代技術結合,利用高效的網絡科技實現農業設施的智能化,這必將會給我國設施農業的發展帶來可觀的發展前景,因為它可以節省大量的人力、財力和物力,從而有利于實現農業設施的現代化。此外,我國是一個十三億的人口大國,這對糧食的產量需求有更高的要求,在這十三億人口的農業大國的總體背景下,我們對設施農業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如人們對蔬菜糧食的干凈、衛生。營養的要求也有所提高,在倡導綠色生活、綠色消費的今天,在設施農業的農作物生產中也對其產品的質量要有嚴格的把關。

4 總結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與進步,尤其是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國在工業、農業。林業等方面發展迅速,國家及其政府一直關注的就是三農問題,可見有關農村、農業問題對于我國而言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主要對設施農業的現狀及其出現的問題提出解決對策,并對未來我國設施農業的發展前進行科學合理的展望。 設施農業是我國農業向現代化道路不斷邁進的必經階段,我們有必要再次提高對農業設施的深度認識。民以食為天,只有充分保障國家在農業方面的穩定持久的發展,我們才能對其他領域的發展有足夠的發展實力。解決好農業問題,尤其是對設施農業問題,我們才能在如今高速發展的科技時代占有一定的市場競爭力。毫無疑問,設施農業是我國當代農業發展中至關重要的成分,因此我們必須以一個全新的角度去對待我國設施農業的發展問題,這需要國家、社會,甚至是個人的共同努力,積極為我國設施農業的發展水平做出應有的貢獻,大力培養相關的科技人員,完善其設施的措施及其管理體系。

參考文獻

第3篇:糧食浪費的現狀及對策范文

關鍵詞:休耕輪作;補貼;政策體系;可持續性

中圖分類號:F323.21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17-0016-02

引言

耕地是人類最為寶貴的資源,一直以來,我國用世界上7%的耕地養育著世界上20%的人口。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為了提高糧食產量,保障糧食安全,人們不斷提高耕地的利用率,增加農藥、化肥的施用量,糧食產量得到很大的提高。然而,在糧食增產的同時,很多環境問題也隨之產生。如過度開墾所導致的水土流失;化肥農藥的過量使用導致的土壤、水體污染,物種急劇減少等。目前,我國耕地質量和土壤肥力普遍很低,有機質含量僅為1%,顯著低于歐美國家(2.5%-4%)。河南省是我國傳統農業大省,土地開發利用程度很高,耕地過度利用的情況更為顯著。為應對這一困境,河南省開展探索休耕輪作制度,這對于河南省耕地的可持續發展利用具有重要意義。

一、河南省耕地使用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一)人均耕地面積不斷減少,耕地后備資源逐漸枯竭

我國第二次土地調查結果顯示,河南省目前耕地面積為12 288萬畝,居全國第三;但河南省人口密度超多600人/km2[1],人均耕地面積僅為1.23畝,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1.52畝)。與此同時,河南省人口數量在緩慢上升,人均耕地面積也相應逐漸下降。此外,由于河南省土地開發利用程度高,如鄭州、許昌等地即將耗盡后備耕地資源。

(二)耕地土壤養分下降,土壤貧瘠情況嚴重

土壤中的礦物質和有機質是作物生長和發育的基礎物質,也是土壤肥力的重要來源,尤其是其中的有機質是土壤肥沃程度的衡量指標。此外,有機質對于土壤的團粒結構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而團粒結構對于調節土壤的熱量、肥力、水分和氧氣等至關重要。土壤養分根據有機質含量來劃分,共分為6級,級別越高,土壤養分越差。河南省耕地的平均有機質含量為8.9g/kg 土壤,處于土壤養分的V級(6.1g/kg―10.0g/kg)行列之中,河南省土壤有機質含量總體較低。此外,河南省耕地作物生長必須的部分微量元素含量也很低。如有效鉬、有效硼和有效錳等均低于臨界值。

(三)耕地受污染情況嚴重,食品安全受到影響

科學合理的農藥和化肥使用可以減少害蟲,為農作物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而大量不合理的農藥化肥使用將會導致土壤、水源、產品污染。所污染的作物農藥殘留超標,會降低作物品質,危害人體健康。據調查統計,2007―2014年間,河南省農藥和化肥的使用呈現出不斷增長的趨勢,化肥單位面積施用量由 2007 年的 254.6 kg / hm2增長到378.2 kg / hm2,增加 1.48 倍,農藥的單位面積施用量由8.28kg /hm2增長到12.36kg/hm2,增加了1.49倍[2]。據河南省水環境監測中心對全省37個重要水源監測的結果顯示,64.9%的水源水質超過了國家規定的Ⅲ類水質標準,其中有機污染物主要來源于農藥[3]。很多農民對于農藥的認識不夠,缺乏劑量的認知,盲目追求藥效,導致施用過量,造成農藥殘留和水源污染。

與此同時,嚴重的污染也來自于工業三廢(廢水、廢氣、固體廢棄物)。由于工業的快速發展,“三廢”不斷排放,加之監管不足,導致三廢通過降雨、降塵和排水進入土壤,造成耕地的污染。其污染主要為重金屬污染,常見的有鎘和砷[4]。這種情況在城鎮郊區的耕地尤為嚴重。

二、休耕輪作在河南省農業生產中的作用

國外學者對休耕輪作的研究較為深入,主要側重于休耕補償、休耕地選擇和休耕時限的研究。如美國、日本、歐盟等的休耕制度已經較為完善,且已經取得顯著的成效(表1)。河南省面臨著生態環境污染、土壤退化等一系列問題,休耕輪作將會收到顯著成效。

(一)有利于河南省生態環境的保護

迄今為止,河南省農業生產主要以提高農產品數量為目標,對于質量和生態環境保護認識不足,農藥、化肥污染及大量抽取地下水等均造成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休耕輪作減少了作物的種植面積,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環境的污染。

(二)有利于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

由于傳統農業經營觀念已經在河南省農民思想中根深蒂固,對于新的種植方式和種植品種不敢嘗試。這種情況導致了我國某些作物產量過高,而有些作物產量又過低。與此同時,由于我國農業生產的分散性,人力成本、資金成本均較高,農產品利潤較低。然而我國卻因為國外糧食作物較低的價格或是國內作物產量較低,需要大量進口某些國外的糧食作物。休耕輪作制度可以逐漸改變這一現狀,通過補償或補貼的方式,引導農民在不降低收入的情況下執行休耕輪作制度,同時改善我國農產品的種植結構。

(三)有利于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

多年來,隨著化肥農藥的廣泛使用,耕地掠奪式的經營方式就愈加嚴重。耕地生產力不斷下降,土地更加貧瘠化,嚴重影響了農業生產的可持續性。通過休耕輪作,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質,減少地下水的抽取和增加地下水的積蓄,改善耕地生態環境。對于污染嚴重的區域,如焦作工礦區,環境污染嚴重,可通過強制休耕或輪作污染物超富集植物(忍冬、蜈蚣草、印度芥菜、苧麻)[8],降低土壤中的污染物,當土壤污染治理達標后再恢復農業生產。

三、河南省實施休耕輪作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休耕補償問題

τ諗┟穸言,最關心的是休耕的補償問題。休耕制度的實施在短期內勢必會導致糧食作物的產量降低、農戶收入的降低。因此,實行休耕補貼的根本目的是保證農民的正常收入。然而農戶經營耕地的方式多種多樣,每畝地的經濟收入也是不同的。因此,休耕補償補多少、怎樣核算補貼又成為關鍵問題。既要考慮政府的資金承擔能力,又要考慮農民的心理接受能力。各地方政府需要制訂切實可行的補償方案。

(二)輪作作物選擇和休耕期的確定

河南省不同地區的氣候和地理環境不同,生態類型多樣化,不同地區的輪作作物要充分考慮當地的氣候和地理條件,選擇合適的輪作作物,確實保證和提高農民的收入,才能得到農民的支持,才能可持續的推行下去。除了輪作作物種類的選擇之外,休耕期的選擇也是至關重要的,休耕期過短,地力恢復不足,起不到休整的效果;休耕期過長,又會導致耕地的荒廢和浪費,影響地方糧食的整體產量。

(三)休耕農戶的生計問題

耕地休耕后,休耕區域農村將會有大量的富余勞動力,為了獲得更高的收入,大量農民將會外出務工。加上近年來農民外出務工收入遠超過農業收入,所以農民外出務工后,再次回歸農村務農的可能性較小,即使繼續耕作,也往往是家中的老人(50―70歲)進行耕種。多數老人文化程度低,對于科學耕作認識不足,尤其是缺少農藥化肥的科學施用知識,很難達到通過休耕提高地力、保護耕地的目的。因此,對于地方政府而言,如何留住青壯年農民,有效解決農村富余勞動力,實現耕地的科學耕作,提高農民收入是亟須解決的問題。

四、河南省實施休耕輪作的政策與建議

(一)做好休耕輪作的宣傳教育

部分農民文化程度較低,對于休耕輪作的長遠意義認識不清,對休耕輪作后的利益保障不能確定。因此,各地政府需要就休耕輪作的意義、制度、補貼等進行大力宣傳,消除農民的顧慮,確保農民自愿主動參與到休耕輪作的政策中去。

(二)制訂合理的休耕輪作方案

在對多地進行實地考察的基礎上,確定休耕輪作試點市(縣),應用4年的時間調整休耕輪作方案和組織形式。然后由點及面,在全省范圍內逐步推廣休耕輪作制度。在制定休耕輪作制度時,要注意到以下幾點:(1)不會影響到省、國家的糧食安全,休耕面積控制在全省耕地面積的20%,糧食生產總體質量、經濟效益超過實行休耕輪作之前。(2)注重統籌規劃,成立由國土資源部門、環境保護部門、水利保護部門和農業主管部門聯合成立的休耕輪作管理小組,相互配合,協調統籌,明確實施單位,逐步實施,細化責任。(3)建立嚴格監督制度,農業主管部門會同各級政府機構要建立嚴格的監督機制,定期開展檢查,特別是任務和補貼落實情況。對于任務落實情況可以采取遙感技術,實現動態實時監測。對于挪用、截留資金的,要按照法律規定,嚴肅處理。

(三)確定耕地休耕輪作的合理補貼標準

對于農民而言,休耕輪作最重要的是不影響經濟收益。因此,在制定補貼標準時候,要深入市場調查,確定最合適的補貼標準。同時,還要區分休耕和輪作情況的不同,對于輪作作物種類,給予相應的技術指導建議,并制定相應的補貼標準。對于休耕,要根據市場價格制定適宜的補償標準。

(四)進一步健全土地流轉政策體系

小規模農戶發展效益不足與現代化農業存在著矛盾。而休耕制度的執行,必然帶來進一步的農戶分化,使農民更加難以專注于農地經營。一直以來,土地是農民的生活保障、生存之本,農民離不開土地。然而小規模的農地效益很低,難以保證收益,所以農民兼業、務工情況普遍。但是由于城鄉二元化體制的限制,農民在城市中的權益難以得到保障,因此,農民仍然計劃著老年時期回到農村,經營土地,為自身養老。近年來,該省各地土地流轉勢頭強勁,各種經營主體不斷涌現,效益顯著。然而,近年來土地糾紛日益增多,多數涉及土地流轉中的資金截留、價格因素、土地權屬、生活保障等諸多問題。在休耕和輪作地的土地流轉過程中,涉及到補貼歸屬的問題,因此,必須明確土地的承包權、經營權和受益權,健全土地流轉政策,只有“三權明晰”才能避免土地糾紛,完善土地流轉,進而確保耕地休耕輪作的順利開展。

結語

河南省耕地資源保護面臨諸多挑戰,通過休耕輪作可破解耕地的可持續發展問題。休耕輪作意義顯著,但在河南省推廣起來仍需很長時間,效益也需要進一步檢測和評價。通過部分試點,全面推廣,最終可以實現耕地保護、地力培養、生態環境改善的農業可持續發展新局面。

參考文獻:

[1] Tong Yan,Niu Haipeng,Fan Liangxin.Willingness of farmers to transform vacant rural residential land into cultivated land in a major grain-producing area of central china.Sustainability,2016,8(11):1192.

[2] 魏瑞.河南省農業面源污染成因分析[J].中國農業資源與劃,2016,37(8):67-71.

[3] 唐琳,趙輝.河南省農田農藥殘留的現狀與對策[J].貴州農業科學,2011,(9):201-203.

[4] 王想霞,麻順廣,李林奇,等.濮陽市10類食品重金屬及農藥污染調查[J].中國公共衛生,2005,21(6):695.

[5] 各國輪作休耕制度有何借鑒[J].國土資源,2017,(1):58-59.

[6] 卓樂,曾福生.發達國家及中國臺灣地區休耕制度對中國大陸實施休耕制度的啟示[J].世界農業,2016,(9):80-85.

第4篇:糧食浪費的現狀及對策范文

關鍵詞:農業機械化;發展現狀;存在問題;對策分析

中圖分類號: S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432(2014)-15-46-1

1農業機械化現狀

1.1農業機械化的功能和作用

農業是一個國家穩定的根基,21世紀糧食安全問題依舊存在,穩定的糧食供給對國家安全穩定至關重要。隨著土地面積的減少,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提高農作物產量就顯得越來越重要。農業機械化在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并且能減輕農民勞動負擔。傳統的手工農業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的需求,技術革命帶來的機械化將是現代農業的主要特征。

現代化農業利用科學技術的能力,用機械裝配代替手工勞動,擴大生產規模,改善農業生產狀況。科技的發展,導致了新技術的產生,進而產生新的農業機械。農業機械的廣泛應用,又能促進農業發展,保證糧食安全,進而促進國家的經濟增長和科技的發展。機械已經成為現代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農業技術提高的體現,將徹底改變傳統的人工勞作方式,進一步促進農業的現代化。我國的農業機械,從傳統的農業機械,例如收割機向經濟作物機械、牧草機械等發展,產業不僅涉及傳統的水稻、麥子,也涉及蔬菜、水果。隨著國家農業機械購置補貼的實施,各種農業機械銷量急劇增長,這些都為農業生產效率的提高做出很大的貢獻。

1.2我國農業機械化存在的問題

我國農業機械的起點低,技術落后。雖然我國農業機械的品種超過3500種,但是仍舊缺乏核心計劃和部件,關鍵技術和關鍵產品依靠進口。高科技產品發展不足,低端產品供過于求,農業機械產業的問題和矛盾日益突出。

我國農業機械技術簡單,科研水平落后,自主創新能力不足,智能機械等高端產品的發展嚴重滯后。例如大型拖拉機依舊依靠于進口,這些都為國家的糧食安排帶來風險,也制約了國內農業的發展。機械化水平不高又是一個問題,目前在山區依舊存在著人畜勞作,嚴重制約了農業的發展,間接導致勞動力的浪費。農業機械化不僅關系著農業生產效率,也關系著國家的糧食安全,更關系到國家的可持續發展。我國農業機械化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2.1技術落后,缺乏核心競爭力 我國農業機械創新不足、新產品研發和推廣支持不足。智能化等高科技產品的發展問題尤為突出,缺乏核心技術,重要部件依靠進口。

1.2.2科技投入不足 企業生產產品單一,產品效益低,由于企業規模多偏小,企業的科技投入明顯不足。國內農業機械企業多而小,缺少集中的科技投入和新產品開發。

1.2.3行業惡性競爭 企業無序競爭,卻未能合作研發。部分地區,由于地區保護政策,本該淘汰的小企業依舊存在,這嚴重影響新技術的推廣和應用。

1.2.4缺乏統一的標準 標準化一直是行業發展的重要保障,而農業機械行業的標準目前仍不完善,很多標準仍在制定中。

2農業機械化發展對策

2.1加大農機先進制造技術的投入

國家應重視農業機械的科技研發,將技術研發列入國家規劃中,加大投入,充分利用企業、市場的資源,保證機械研發、推廣的順利進行。國家應支持建設一些機械科研基地,一些高校也應設立相應研究所。只有保證資金和人力的穩定投入,才能保證新技術的研發穩定,才能滿足農業對機械技術的需求。在投入上,要關注農業、農民的實際需求,要注重高科技產品的科研攻關,要力求打破國外壟斷,為農業科技做貢獻。

2.2加強制度建設

制度標準是農業機械發展的保證,我國農業機械面臨的制度落后的困境。隨著我國在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一些地區性的標準必須進行改革以適應國際的需求。我國需要制定相應的行業制度、行業標準,要制定和出臺一系列的行業法律法規。要以制度指導行業發展,要盡快制定一些規章制度以適應國際需求。

2.3走生態農業道路

農業機械的發展要符合于生態農業的要求,要淘汰落后的農業機械企業和落后的農業機械設備。機械化必須服務于生態農業,要注意生態環境,保護環境,在提高產量的同時,不危害自然環境的穩定。

2.4建立培養人才隊伍

高校和科研單位要注意技術培訓,培養一批科技好手,努力培養專業人才,注重科技技術培訓和科普宣傳,提高農業從業人員的整體水平。

3 結 語

農業的機械化對我國農業的穩定發展至關重要,因此,要堅定不移地加大農業機械投入,保證農業穩定發展和國家糧食安全。農業機械化是發展現代農業和提高生產效率的保證,因此,必須要重視。我國農業機械面臨著技術落后、品種單一、產能低下的困境,為促進農業機械化的發展,要加大科技投入、完善規章制度,走生態農業道路,努力推進農業機械化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沈國舫,汪懋華.中國農業機械化發展戰略研究[M].中國農業出版社,2008:203-213.

第5篇:糧食浪費的現狀及對策范文

關鍵詞:農藥化肥;環境污染;生態保護

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本前提。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程加快,現今農村的變化翻天覆地,農村建設和農民收入都大幅提高,但隨之而來巨量農藥化肥的使用所帶來的環境問題也愈發突出。過量施用化肥農藥,主要會導致耕地鹽堿化和板結;過量的氮磷使水體出現富營養化,水環境受到污染;氨的排放污染大氣,氮氧化物的排放助長溫室效應。農村農藥化肥使用的現狀,一是農民不懂得如何科學施肥,缺乏相應的知識技術,全憑主觀感覺,造成大量的資源浪費;二是化肥農藥制造廠家,在產品銷售過程中進行偏頗不科學的廣告宣傳,使農民買到的肥料結構不合理,最終導致不合理的化肥施用;三是某些磷肥的生產不合格,含有重金屬,而重金屬易在施用后積累在土壤中進而被農作物吸收,而后經食用進入人體,損害生命健康。

農村耕地面積較廣,農藥化肥污染、大氣污染、水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等同時存在、同時作用,對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加強農藥化肥施用及污染的控制迫在眉睫。

一、農村環境污染現狀分析

糜灘鄉位于甘肅省靖遠縣,東南以黃河為界與東灣鎮、烏蘭鎮相鄰,西南部與劉川鎮、北灣鎮相接,北與三灘鄉接壤。糜灘鄉土地總面積153.1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5400畝,素有“魚米之鄉”之稱,是靖遠瓜果蔬菜生產基地。但由于農藥化肥的使用帶來的環境問題也開始突出,其中黃河水體污染和土壤鹽堿化問題最嚴重。本次共向村民發放調查問卷200份,收回195份,深入地了解了糜灘鄉村民使用農藥化肥的情況,當地環境污染的類型,污染程度,污染防范與治理措施的落實情況,以及村民的農藥化肥施用常識和對農村環境保護的態度。文中運用IBM SPSS Statastics數據分析軟件對結果進行了分析。

(一)農藥化肥使用狀況

由圖1-圖3可知,在回收的195份問卷中有66人選擇對農藥封口保存,49人選擇對農藥高處放置,40人選擇對農藥干燥放置,40人選擇對農藥用多少買多少;有117人選擇集中處理使用后的農藥瓶,78人選擇亂扔使用后的農藥瓶;有184人認為由于化肥的使用給土地帶來鹽堿化,有7人認為由于化肥的使用給土地帶來板結,有4人認為是其它原因;說明當地人對剩余農藥的保存方法欠妥,對使用后的農藥瓶的處理方法不當,如此,發生因農藥引起的事故的概率會非常高,現階段,縣、鄉級政府工作人員應組織當地農民,積極開展農藥使用及處置方面的相關培訓,讓農民牢固樹立這方面的意識。

(二)農藥認知程度

由圖4和圖5可知,在回收的195份問卷中有156人知道農藥的功效,39人不知道農藥的功效;165人不知道哪些是國家禁用的農藥,30人知道哪些是國家禁用的農藥,說明當地人對化肥的了解不夠全面,現階段我們應該向當地人廣泛宣傳國家禁用的農藥及其相關功效。

(三)化肥認知程度

圖6-圖8表明,絕大多數人由于長期種田致使其使用農藥、化肥經驗豐富,但是由于使用農藥、化肥的時間、量把握不準還存有缺陷。在回收的195份問卷中有124人種田時會選擇使用復合肥,有43人種田時會選擇使用二胺,有22人種田時會選擇使用尿素,有6人種田時會選擇使用磷肥;有190人通過鄉村商店購買化肥,5人通過城鎮專賣購買化肥;購買化肥時經常聽銷售商建議的135人。說明當地人購買化肥渠道單一、對化肥的功效了解不夠全面,其次近年農業發展迅速但其帶來的污染已愈發嚴重,政府應該在當地組織關于如何高效使用化肥的宣講會,讓更多的農民受益。

二、農村農藥化肥污染調查結論

農村糧食種植過程中,大量施用農藥、化肥的現象非常普遍,且施用量不斷增多,導致耕地出現鹽堿化、板結沙化、營養成分下降等問題,水土流失嚴重。現在化肥投入量所帶來的糧食增產量比例越來越低,而農民的施肥措施還是粗放型的,農藥、化肥的利用率很低,所帶來的危害很大。根據調查,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是對農藥化肥使用量掌控不到位。近年來我國化肥施用量逐年增加,農民不懂得合理有序地安排施肥,往往盲目地一次性施用過量化肥,超出了農作物的需求,造成種糧成本上升和土壤質量嚴重下降的問題,對地下水和湖泊的影響很大。

二是對農藥化肥使用方法不清楚。農民的施肥方式比較粗放,基本不按照農作物的合理需求,而是希望省時省力的“一炮轟”。部分企業缺乏職業責任感,在生產化肥時也不顧不同農作物的需要,所產化肥在營養結構上都不科學,直接導致農民施肥的不科學。

三是對農藥化肥的功效認識不清。我國化肥利用率只有40%左右,剩余的化肥均成為污染的重要源頭,主要原因是農民對農藥化肥的功效認識不清,不能正確的根據農業問題進行合理施肥,使其不能發揮應有的功效。

三、農藥化肥污染問題建議

要實現土地的增產高產和農民的增收,只憑著化肥農藥的大量使用已不可能,農業生產必須實現作物種植規模化、管理規范化、用肥科學化。需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等科學施肥技術。

一是全面監測耕地質量,從源頭抓糧食安全。人們對待飲食,愈發注重安全,土地是飲食的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因此,需加大土地監測的人員設備投入力度,嚴控進入耕地的化肥農藥等施用物,把握好耕地質量關。

二是建立健全耕地質量保護的法律法規。我國肥料使用方面的法律法規依舊空白,需從保護耕地質量方面立法,加大農藥、化肥、農膜、灌溉等的管理,合理管控對耕地的利用,做到耕地的可持續發展。

三是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等科學施肥技術,讓農民學會科學用肥。目前的測土配方技術已經非常成熟,問題在于市場上沒有適應于測土配方的肥料,使得科學施肥技術較難推廣應用。因此,一方面要指導農民掌握測土配方技術,另一方面還要鼓勵企業積極生產科學配方的肥料,保證科學施肥技術的順利實施。

四、結語

農業的發展事關國計民生的根本,而農村的環境保護工作是否做好直接影響到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我國農業生產一直以來在產業化規模化上較為落后,提高農作物產量基本依賴農藥化肥的大量使用,由此導致的農村環境問題非常突出。農業生產必須改變盲目的耕作方式,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保護耕地質量,提高糧食安全。這需要政府及全社會的不懈努力,農村環保工作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王曼芮,李翠蘭,邱友鳳.連云港市郊農業面源污染現狀及防治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08(05).

[2]馬志超,楊勤元,劉宗院.淺談農藥安全使用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家畜生態,2004(04).

[3]李寶剛,譚超,何容信.化肥對環境的污染及其防治[J].現代農業科技,2009(04).

[4]張頌.農田土壤重金屬污染及防治措施[J].遼寧化工,2010(05).

第6篇:糧食浪費的現狀及對策范文

關鍵詞 小麥;生產機械化;問題;對策;安徽宿州;橋區

中圖分類號 S233.7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3)10-0312-02

小麥是世界第一大糧食作物,是人類生活依賴的重要食物來源,在我國僅次于水稻和玉米,是第三大糧食作物,小麥生產在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小麥生產在耕、種、收環節已基本實現機械化,但小麥生產過程中田間管理、秸稈綜合利用和產后烘干等環節的機械化程度還有待提高,推動全程機械化小麥生產向優質、高產、高效、生態、安全的方向發展,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現就宿州市橋區小麥生產機械化發展進行探討。

1 小麥生產機械化發展現狀

宿州市橋區位于安徽北部,地處黃淮海平原腹地,是全國現代農業示范區和國家農村改革試驗區,全區土地面積2 826 km2,人口170萬人,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性氣候,其農作物種植主要以小麥、玉米、大豆,平均復種指數為2。近年來,隨著“小麥二次高產攻關活動”的開展,種植面積穩中有升,總產逐年提高。2012年小麥單產為6 300 kg/hm2,播種面積為12.33萬hm2。2012年底,全區農機總動力達到205.96萬kW,擁有大中型拖拉機7 626臺,其中58.8 kW以上的拖拉機2 541臺,機引犁55 177臺,旋耕機7 002臺,精量播種機11 536臺,免耕施肥播種機906臺,深耕(松)機799臺,秸稈粉粹還田機1 556臺,秸稈打捆機35臺,小麥聯合收割機4 650臺,玉米聯合收獲機429臺,谷物烘干機2臺。小麥生產耕、種、收機械化水平達95%以上[1]。

2 小麥生產機械化發展存在的問題

2.1 耕整地作業質量較差

目前,橋區在小麥播種前整地多數采用旋耕作業和小四輪帶兩鏵犁先耕翻后耙作業。旋耕作業雖然具有碎土能力強、作業效率高、搶農時等優點。但在作業過程中,機手特別是跨區作業的機手多數只追求經濟效益,不重視作業質量,作業層深度和小四輪耕耙作業深度差不多都在10~15 cm,深的也是18 cm左右。有些機手糊弄農戶,地頭旋深,里邊旋淺,導致犁底層上升,耕作層變淺,熟土層變薄,影響小麥根系下扎和生長發育,旋耕作業后如不鎮壓耙實,造成土壤松軟,透氣性好,保墑性差,如遇干旱天氣,土壤水分大量蒸發,小麥根系懸在土壤空隙中,吸收水分和養分困難,導致苗小苗弱,嚴重時現死苗,影響小麥產量。

2.2 化肥施用效率低

近年雖有采用化肥深施技術,但受傳統觀念的影響,橋區種小麥施底肥60%以上都是在耕整地前進行地表撒肥,從2011年開始部分使用撒肥機進行撒肥,但人工撒肥較多,造成施肥不均勻,再加上旋耕整地雖然肥料攪拌均勻但整個旋耕層都含有肥料,肥料浪費大。土壤表層肥料被陽光照射蒸發損失嚴重,種子層肥料易燒苗,造成缺苗減產。

2.3 播種質量差,技術低

2.3.1 播量過大。目前,橋區小麥生產主要推廣的品種是煙農19、皖麥50、皖麥52,約占總播種面積的85%以上。以上均為半冬性品種,如墑情好適期播種,播量應控制在150.0~187.5 kg/hm2為宜。過去認為小麥是“三分種,七分管”,現實變成了“七分種、三分管”,群眾普遍存在“有錢買種,無錢買苗“的傳統觀念,在播種小麥時,習慣采用大播量,根據調查,1/2以上播量在210~300 kg/hm2,有的高達450 kg/hm2以上。近年隨著藥劑拌種和種子包衣技術的應用,小麥播種成苗率有了很大的提高,繼續采用大播量,便產生麥苗擁擠、病害多、易倒伏等諸多危害。不僅使生產成本增加,而且造成基本苗過多,影響小麥后期生長。

2.3.2 撒播面積近年有擴散趨勢。這是一種比較原始的播種方式,具有省工、個體分布疏散、單株營養條件好等優點,但覆土深淺不一,容易形成“三籽”(露籽、深籽、叢籽)、出苗不齊、田間管理不便等。近年由于農民外出務工較多,種植不仔細,采用撒播方式的有所增加。

2.3.3 播幅較窄。根據小麥高產栽培農藝要求,小麥播種行距一般應在20~25 cm。而農戶使用的播種機大多是小四輪帶的小型播種機,行距只有15 cm左右,容易提早封行,麥田通光透氣性差,易產生蟲害和病害,也給倒伏埋下隱患。另外,行距太窄給田間管理帶來不便。

2.3.4 播種太深。根據不同土質,在適期適墑范圍內播種深度應該在3~5 cm,而在實際生產中,特別是在旋耕作業地塊,由于鎮壓不實,表層土壤疏松,不少田塊播種深度超過6 cm,造成苗弱,有的田塊形成“拖秧”不能出苗。

2.4 小麥收獲技術要求

小麥收獲機械化水平發展速度快、水平高。近年來,雖然聯合收割機動力在不斷增大,喂入量越來越大,已完全滿足高產小麥收獲的技術要求,但機手為了經濟利益,不顧技術要求,一是收割速度快,小麥脫粒清選不凈損失大;二是割茬難以滿足控制在15 cm以下的技術要求;三是聯合收割機普遍未安裝秸稈碎草或集草裝置,對收獲后的秸稈切碎還田或秸稈清除都帶來許多問題,直接影響下茬播種,影響午季禁燒工作的開展。

2.5 小麥田管、秸稈回收及烘干機械化水平低

小麥田間管理分苗期、中期和后期,內容包括追肥、除草、防治病蟲害、灌溉以及預防干熱風等。近年來,小麥追肥主要靠人拉單腿播肥機進行作業和等下雨前人工撒肥;病蟲害防治主要是使用手動噴霧器;灌溉方式粗放,大水漫灌仍然是目前小麥灌溉的主要方式。追肥、噴藥和灌溉的工作效率低,勞動強度大,浪費和污染嚴重[2]。小麥收獲時大多收獲機不帶碎草器,大量秸稈無法處理,秸稈還田和回收打捆機械化水平還很低,普遍存在大面積焚燒秸稈現象。隨著國家各項惠農政策的出臺,種植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及種糧大戶不斷增加,因收獲后害怕霉變,不管市場行情好壞,都要出售,在一定程度上也減少了農民的收益。

3 發展對策

3.1 加強宣傳示范,改變傳統耕種觀念

近年來,宿州市橋區農機局雖然先后在桃園鎮光明村、灰古鎮核心示范園區、夾溝鎮夏劉寨等村多次召開了新機具、新技術現場演示會,實施多種作業技術路線演示。今后區級、鄉鎮要有標準化的試驗示范基地,把好的經驗做法利用廣播電視及遠程教育基地等進行廣泛宣傳,把使用示范成功的做法加以推廣,通過宣傳、示范,帶動干部群眾改變傳統的耕種觀念。

3.2 加大機補額度,提高裝備科技含量

加快落實老舊和高能耗農業機械報廢更新補償制度,逐步淘汰老舊農業機械。加大購機補貼數額,以促進農機專業合作社和農機經營者發展功能多、效率高、節能環保型農業機械。要抓住公共財政資金向農村傾斜的有利時機,積極爭取各級政府加大對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加強機耕道路、農田排灌等基礎設施建設,夯實農業發展基礎,提高小麥生產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3]。

3.3 抓好技術培訓,提高機手操作水平

由于購機補貼政策的帶動,大馬力多功能的農業機械在大量增加,農機部門要以區農機校為依托,利用陽光工程等國家惠農政策,深入村鎮及農機專業合作社進行技術培訓,使農民會操作使用,會保養維護,會進行簡單的故障排除。同時,要對機手進行職業道德教育,教育機手不能只講經濟利益,降低作業質量,要有為民服務意識,要組織群眾現場觀摩和開展技術培訓。

3.4 加強技術交流,促進農機農藝融合

農機、農藝都是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重要手段,農機、農藝技術人員要相互學習,從知識結構、思想觀念上強化農機農藝相融合,農機、農藝要相互協作共同發展,農機部門在對機手進行技術培訓時,要多請農藝方面的專家講解小麥種植農藝要求。

3.5 加快農機合作組織建設,推動土地流轉速度

農機專業合作社的收入多少,來自于農機作業量,而經營效益與土地規模經營息息相關。近年來,農村大量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留守人員年齡大,婦女、兒童較多,且對種地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糧食要高產,就需要大批農機專業服務組織來完成,橋區雖經農機部門積極引導幫扶,到2013年一季度底,已成立114家農機專業合作社,但遠遠不能滿足社會需求,還要大力發展和規范農機專業合作社建設,政府應在銀行信貸、政策補貼、稅收、土地使用等方面給予大力扶持,農機管理部門應在機械入戶、年審及技術培訓等方面的費用給予減免,應鼓勵農機專業合作社、企業及農村能人參與土地承包,促進土地規模化經營[4]。

4 結語

實現小麥生產全程機械化,促進小麥生產又好又快發展,要進一步提高農機作業質量檢查執法力度,規范農機作業服務質量,在農機化技術推廣方面,應把增產增效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農機化新技術應用面積穩步增加,推動農機化技術服務由小麥產前、產中向產后延伸,從而實現小麥增產增收。

5 參考文獻

[1] 候振華.冬小麥種植新技術[M].沈陽:沈陽出版社,2010.

[2] 小麥生產機械化現狀及發展對策[J].(2010-9-7)[2013-3-25].http://.cn/2010/0907/639080205340.shtml.

第7篇:糧食浪費的現狀及對策范文

關鍵詞:糧食安全;產業化;思路

1 糧食生產現狀及農業發展水平

(1)基本情況。墨江是全國唯一的哈尼族自治縣,農業人口33.5萬人,耕地面積67.9萬畝,其中25度以上陡坡耕地14.1萬畝,是一個典型的山區農業大縣。主要種植糧食、油料、甘蔗、烤煙、茶葉、咖啡、橡膠、水果和發展養殖業,是國家級貧困縣。2010年人均占有糧食328公斤,農民人均純收入2658元。全年農作物播種面積81.33萬畝,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61.53萬畝,產量12.1萬噸,平均畝產197公斤。

(2)農業生產條件,全縣有水田13.37萬畝,水澆地1.9萬畝,水利化程度僅為20.34%。全縣玉米播種面積25.4萬畝,陸稻4.5萬畝,豆類11.8萬畝,主要以四大作物為主。旱地多為陡坡地,退化嚴重,生產條件差,農業基礎設施脆弱,貧困面大,投入不足,農業科技應用推廣慢、素質低,田少地多,山高水低,是墨江的農業特點和現狀。

(3)農業科技推廣情況。由于歷史和客觀原因,又處少數民族、山區,文化素質相對較低,農業科技應用推廣慢,全縣良種推廣面積23.21萬畝,占播種面積的37.7%,農業增產實用技術措施應用窄,周期長,科技經費投入不足,技術到位率低,步伐緩慢。

(4)糧食生產現狀。根據墨江縣委、政府的有關規定,2010年種糧面積將逐步固定在60萬畝左右,減少1.53萬畝,保持在2010年全縣糧食生產水平,每畝單產必須達到210公斤以上,在現有條件下,難度較大,將造成全縣糧食總量和日益增長人口的人均有糧下滑。所以糧食安全生產威脅是客觀存在的,必須高度重視不能掉以輕心。

2 目前墨江縣糧食生產中存在的問題和制約因素

(1)種糧面積有所減少。隨著結構調整和退耕還林還草的實施,速生豐產林(核桃、板栗等)建設,人地矛盾日益突出,造成糧食生產總量及人均占有口糧下滑。種糧面積由90年代的72.3萬畝降到2010年的61.53萬畝。

(2)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脆弱,生產條件差,抗御自然災害能力弱。墨江全縣2010年水利化程度僅20.34%,水田多為中低產田,雷響田、旱崗田、冷浸田、旱地多為陡坡耕地。多靠自然肥力和天然降水,退化嚴重,土壤貧瘠,旱情嚴重,病蟲草鼠害頻繁,靠天吃飯,雨養農業仍然是墨江縣農業基礎的真實寫照。

(3)貧困面廣、程度深,投入嚴重不足。山區農民既缺糧又缺錢農戶占有相當比例,該地區生產條件較差,經濟落后,素質較低下,普遍缺糧,也是扶貧工作的主要對象,只有下大力氣解決他們的吃飯問題,才能保證全縣糧食穩定,談得上增收。

(4)種糧科技含量不高,良種覆蓋率低。我縣除雜交水稻推廣覆蓋率高,效益較明顯外,其它良種推廣覆蓋率低,平均不到30%,特別是雜交玉米推廣1/3,冷涼山區水稻良種更少。農民素質相對較低,農業實用技術和增產措施應用面窄,推廣慢,部份山區農民受“刀耕火種”習慣影響,廣種薄收現象普遍。

(5)復種指數低,冬農開發形不成規模,上不了檔次。全縣復種指數僅為130%,一方面種糧面積越來越緊張,同時不能充分利用土地,造成溫熱資源和土地浪費。

3 發展糧食生產的優勢和潛力

(1)提高單產潛力大。糧食作物單產低,潛力大,只要提高良種覆蓋率或改善栽培技術措施,就能較大幅度提高單產。如果目前良種覆蓋率30%計,全縣還有4萬畝可推廣,則良種一項可增加2.5萬噸,農民人均增60公斤。

(2)復種優勢。提高復種指數是擴大種植面積,保證糧食總產有效途徑,在墨江山區顯得尤為突出。目前該縣復種指數130%,近70%土地只種一季未利用;同時可以充分利用光溫資源,大力發展冬季農業,增加農民經濟收入。

(3)科技優勢。良種覆蓋率低,農業科技增產技術應用面窄,再加上科技不斷發展,所以我縣要應用的范圍和要推廣的農業科技成果及配套技術很多很廣,農業科技工作潛力大責任重。

(4)人力優勢。全縣農業人口較多,不論種糧還是開發其它產業,勞動力優勢明顯。縣鄉農業機構健全,相對穩定,只要加大宣傳和培訓力度,提高專業人員和勞動者素質,就能承擔起糧食安全生產的重任。

4 發展對策措施

糧食生產是農業和農村工作的難點和重點,在緊緊圍繞我縣提出的“穩糧、興畜、保膠、促桑、升茶”的農業發展思想下,應當從以下幾方面開展工作:

(1)加強領導,重視發展糧食生產,保障糧食安全。墨江是農業大縣,糧食是基礎的基礎,各級各部門都要支持服務于廣大農村和農業,實實在在減輕農民生產投入,得到更優質服務,激活農民種糧積極性,確保糧食生產能力不降低,種糧農戶利益受到保護。

(2)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生產條件。繼續抓好人均一畝高穩產農田改造,固定旱地,抓坡改梯,有條件地區逐步配套完善排灌溝渠和發展山區“五小水利工程”;大力積造和使用農家肥,積極推廣種植綠肥、秸桿還田技術,進行間、套種或輪作,發展可持續農業。加強建后配套管理,使之改造一畝,培肥一畝,成功一畝,常抓不懈。

(3)保證種植面積,提高復種指數。要確保種糧面積,保證糧食安全,結構調整不等于簡單壓縮種糧面積。必須是在提高單產,增加總產基礎上調整;例如傳統的雙季稻和留養再生稻等也是山區落后地方最有效增糧辦法之一。

(4)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勞動者素質。必須始終貫徹發展糧食生產依靠科技的指導思想,千方百計加大科技投入,加快農業科技成果和實用技術推廣步伐,提高單產和效益,才能保證糧食安全和農民增收。

(5)加大扶持,保證農民既增產又增收。在條件相對較好地區,可以引進推廣高產、優質糧食新良種,提高單產和效益。可以開發優質糧油,發展訂單農業,增加收入;可以發展地方特色品種,大力發展養殖業,種養結合轉化增值糧食效益。做好服務環節,降低農民投入成本,增加收入。

(6)加大扶貧力度,整合資金財力,重點扶持。積極各級政府對農業的扶持投入,加強協作,強化服務功能,明確職責,改善扶持方法和手段;統籌協調整合資金,突出重點,結合項目技術和重點扶持原則,發揮有限資金力量,加強監督檢查力度。

(7)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增加農民收入。農民增收要推進農業結構調整,走產業化道路;同時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要充分利用上海、香港等對口扶貧條件,加大培訓和輸出力度,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業和農村全面發展。

5 山區民族地方發展農業產業化,促進農民增收

在保證糧食自給的前提下,不斷加大品種和產業結構調整,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積極扶持和探索產業化發展道路,追求農業和種糧利益最大化。

(1)聯戶發展。培植扶持農村經紀人,或者是有能力會經營的營銷大戶,聯合集中收購和銷售;組織訂單,聯戶發展種植,逐步發展壯大,上規模上檔次,逐步發展。

(2)發展集體經濟。用集體經濟形式帶動農村產業化發展。以個人和家庭經濟為單位,有很大的分散性和獨立性,加之山區民族地方農民文化素質低,經營管理能力有限,所以需要懂市場會經營會管理的人(或組織)帶頭。這樣有利于擴大生產規模,抗擊市場風險,提高市場競爭能力。

(3)以農村各種農民專業合作社促發展。要扶持引導成立農村農民專業合作社,以專業合作組織推動產業化發展。有利于形成一村一品或一鄉一品格局,同時能夠促進種植效益的大幅度提高,推動專業科技的普及應用。

(4)龍頭企業帶動發展。引進或扶持培植龍頭企業帶動發展。給予優惠政策,寬松環境,通過多種合作形式,把企業和農民緊密聯系起來,這樣有利于提高農產品質量和效益,進一步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培植龍頭企業和骨干產品,力爭達到企業和農民雙贏。

第8篇:糧食浪費的現狀及對策范文

[關鍵詞]農產品 運輸 合理化 現代化

我國是農業大國,其自然地理條件決定了其農產品品種多、數量大。這些商品除部分農民自用外,其余大都分成為商品需要物流,因此,形成了巨大的運輸市場,而且還在不斷擴大。但由于我國農產品物流主體呈現多元化特征,但規模普遍偏小、競爭力不強等原因,導致我國農產品在物流運輸方面存在許多問題善待解決。

一、 我國農產品運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不合理運輸。在農產品的運輸過程中經常出現返程空駛、對流運輸、迂回運輸、重復運輸、、過遠運輸、運力選擇不當等不合理運輸現象,如不根據農產品的數量及重量選擇,而盲目決定運輸工具,造成過分超載、損壞車輛及農產品不滿載、浪費運力的現象。尤其是“大馬拉小車”現象發生較多。由于農產品的裝運量小,單位運輸成本必然增加。這些造成了運力浪費、運輸時間增加、運費超支等問題的運輸形式。

2.技術及相關設備落后。與農產品生產的季節性和上市的集中性、大量性相比,我國農產品物流設施、設備發展相對滯后,其問題相對突出,也造成了農產品“賣難”、“豐產欠收”等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農村交通網絡還不夠發達,有些邊遠山區尚未達到村村通公路,有些地區交通擁擠堵塞,使農產品物流不能做到物暢其流。二是在農產品運送過程中,運輸車輛還是使用敞蓬汽車散裝運輸,缺乏冷藏冷凍設備,箱式冷藏車嚴重不足。

3.運輸企業規模不大、人才缺乏。目前我國運輸企業所提供的運輸服務,多數以家用電器、電子產品、重型機械及紡織服裝行業為主,肉、乳、糧食農作物等的比例并不高。眾所周知,我國農業使用小規模的生產和經營方式且農業產業化水平低,小型生產與大市場存在矛盾。而農產品的特殊性如季節性、難儲存性和地域性使其運輸環節相對于工業品或者家用電器都更難以實現。與此同時,農產品運輸所需的專業人員、技術人員缺乏,許多人員對運輸現代化的技術了解、掌握不夠,不會使用現代化的技術,嚴重制約著我過農產品運輸合理化和現代化的實現

4.物流主體不成熟、組織化程度低。農戶主體在我國主要是以分散經營的小農戶為主,但一些經濟發達地區也有一些規模經營的農戶聯合體。中間環節的主體比較多樣化,既有各種類型的合作組織,也有各種不同規模的私營收購公司。我國農產品零售商的情況最復雜,包括各種農貿市場、規模大小的超市及綜合性的零售店和地攤銷售等。目前我國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約有5000多個,城鎮鄉村農產品集貿市場約8萬個,年交易額約4219.6億元,是農產品商流與物流的主要載體。但是農產品交易仍以傳統的農產品批發市場流通模式主,物流系統建設還很落后,因而是一種初級市場。

二、實現農產品運輸合理化及現代化的對策

1.加大對基礎設施、設備的投入。要加強農村公路建設。農村公路是農產品物流的載體,也是農產品流向全國、流向世界的路徑。要做到村村通公路,并完善公路網絡,提高公路網的通達深度和能力,確保農產品的運輸道路暢通無阻,物暢其流。要加強農產品儲運工具和設備的開發生產。為了推動我國農產品冷藏保鮮物流,降低儲運環節的損耗率,必須擴大冷藏貨運車輛的生產和營運,淘汰不符合公路及食品衛生標準的車輛,保障冷藏貨物的質量。另外,還要加強糧庫、糖庫、保鮮庫、冷藏庫的建設,增加溫控設備和防潮設備。

2.依靠科技進步,加強對農產品保鮮、冷藏等技術的研究開發。據統計,我國每年有3.7萬噸蔬菜、水果在運送路上腐爛,其如此之多的農產品足可以供養2億人的生活。造成此浪費的主要原因,大多是由于從事商品流通環節的企業及人員對冷凍保鮮物流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導致技術手段落后。采用配載、零擔等方式提高車輛裝載率,同時采用供應鏈管理的理念,縮短運輸時間,減少不必要的環節,給車輛裝備GPS技術,加強對運輸車輛的監控,及時掌握運輸車輛的運行情況,從全局出發,以達到運輸時間最少、運輸成本最低,運輸效益的最大化。

3.政策的支持。運輸合理化及現代化的實現,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持。交通部門要重視農村道路建設,借新農村建設的東風,完善農村道路交通,構筑道路網絡,為農產品的運輸鋪好道路,打好基礎。鼓勵甚至扶持有發展前景的運輸公司,給予公司政策、資金、稅收等方面的支持,鼓勵其發展農產品的運輸,構筑完善的運輸體系,通過有效的農產品運輸解決廣大居民”菜籃子”問題。加大科研投入,大力發展保鮮、冷凍等技術的研發,采用GPS技術,來降低運輸成本,最終降低農產品的價格,給民以實惠。

4.重視人才的培養、提高運輸企業的組織化程度。為了更好地實現運輸合理化及現代化,上至國家,下至企業都要重視教育的發展,以培養專業的人才,以勝任農產品運輸過程中的工作,從而提高工作效率。企業是市場經濟的“細胞”,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與農產品運輸息息相關的運輸企業的組織化程度,事關農產品運輸的效率,作為農產品運輸的企業應該從實際出發,通過提高本企業的管理水平和綜合競爭力來實現企業組織化程度的提高,以更好的實現運輸的合理化及現代化。

參考文獻:

[1]劉偉斌,劉建陽.運輸合理化的有效措施[J].黑龍江交通科技,2004年11期

[2]孫瑩,何維達.我國農產品物流問題及對策[J].改革與戰略,北京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2007第9期第23卷(總第169期)

[3]唐步龍.我國農產品物流現狀及對策[C].研究安徽農業科學.2008.36(7):2984—2986

第9篇:糧食浪費的現狀及對策范文

關鍵詞 玉米;現狀;問題;建議;吉林省

中圖分類號 S513;F326.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2)19-0050-02

我國是玉米生產和消費大國,播種面積、總產量、消費量僅次于美國,均居世界第2位。玉米是重要的糧食、飼料及工業原料作物。玉米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玉米生產的發展對我國農業及國民經濟發展都起著重要作用。近年來,在玉米價格上揚的帶動下,國內玉米產量穩步增長。中國社會科學院的2012年《農村綠皮書》預計2012年玉米產量將超過稻谷,成為我國第一大糧食作物[1]。國家高度重視“三農”,特別是重視糧食主產區發展糧食生產[2],出臺了2012年中央1號文件等一系列圍繞糧食增產、農業增長、農民增收的最直接、最有力、最果斷的政策,政策的出臺為吉林省農業的發展必然帶來更好的機遇。吉林省作為玉米主產省和國家的重要商品糧基地,近幾年玉米增產幅度較大,在生產中也存在一定的問題。不可否認的是經過各部門努力,包括國家對吉林省農業政策扶植、資金支持,促進了玉米生產。但也要看到吉林省玉米生產過程中存在的不足,進一步搞好玉米生產。

1 吉林省玉米生產現狀

1.1 2008—2009年玉米生產情況

2008年吉林省玉米播種面積為285.97萬hm2,比2007年增長0.2%,占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的65.77%;2008年玉米產量2 100萬t,占糧食總產的76%;玉米播種面積已占全國玉米播種面積12%左右,產量已達到全國總產量的15%左右,出口占全國50%以上[3]。由于玉米價格持續上漲,充分調動了農民種植玉米積極性,2009年雖然吉林省玉米播種面積有所增加,為293.33萬hm2,但因氣候原因,產量有所下降,為1 810萬t左右。

1.2 2010—2011年玉米生產情況

2010年吉林省玉米春播面積在300萬hm2左右,較2009年略有增加,但與前幾年基本持平。2010年全國玉米播種面積增加,吉林省內播種面積沒有明顯變化,維持在300萬hm2左右,2010年吉林省玉米產量2 150萬t;2011年吉林省玉米播種面積359.73萬hm2,產量超過3 000萬t。2011年,吉林省玉米總產量為2 339萬t,同比增長16.72%;產量為6 365.5 kg/hm2 [4]。

1.3 2012年玉米生產情況

2012年隨著玉米加工業的快速發展,玉米需求量增加,有效地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玉米播種面積有所擴大。這與吉林省對農業的重視,特別是對玉米育種的重視是分不開的。2012年吉林省玉米播種面積370.93萬hm2,比2011年增加11.20萬hm2 [5]。

2 吉林省玉米生產存在的問題

吉林糧食總產量首次突破3 000萬t,刷新歷史紀錄,到2015年,吉林省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將達到3 500萬t,這是吉林省向國家、向人民做出的莊嚴承諾[6]。近年來,吉林省糧食產量提高較快,國家產業政策扶持力度較大,由于農業科學技術進步,突破了2 500萬t的大關。吉林省玉米生產要上新的臺階,達到既定目標,還有不少需要有待改進的地方,不能忽視和回避一些存在的問題。從農業經濟布局、種子品種、市場銷售、玉米資源的利用、基地建設等方面指出其不足,以進一步做好玉米生產。從糧食生產上看,近些年糧食產量波動大,遇到好的年景產量高,不好的年景產量不僅未上升反而有所下降。

2.1 家庭式分散經營,整體效益差

吉林省玉米生產主要以農民家庭為主,由于每個農業人口人均耕地只有3 333.33 m2左右;在玉米產區平均每個農戶只能提供1 t左右商品玉米。而美國農業人口人均耕地逾46.67 hm2,每個農業勞動力平均播種面積173.33 hm2以上,收獲玉米1 500 t;法國每個農業經營者平均經營38.47 hm2土地,可提供商品糧1 000 t以上。與發達國家相比,吉林省糧食生產缺乏規模效應或勞動生產力方面的優勢。玉米生產的成本并不高,但由于生產規模小,商品率低,雖然國內市場玉米的價格較高,農民總收入并不高[7]。

2.2 二元結構的玉米品種模式

目前,吉林省普遍種植的玉米是一個“糧食作物與經濟作物”的二元結構,這與吉林省作為玉米大省乃至玉米產業大省有些不相稱,因此玉米種植業結構要有所轉向。要想培育出好的玉米品種,必須打破二元玉米品種模式帶來的結構性問題。

2.3 玉米秸稈利用率低

我國森林資源有限,在國家強調低碳經濟、循環經濟的今天,應盡快研究推廣玉米秸稈利用的先進技術,增加其玉米秸稈的使用效率。借鑒國外生物質能源培肥地力、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的技術。從總體上看,吉林省玉米秸稈利用率仍很低,大部分被焚燒掉,既浪費了資源又污染環境。這涉及到玉米利用的整體效益問題。

2.4 吉林省東部制種基地選擇不當

吉林省東部半山區制種基地選擇不當[8]。此種情況較為突出,一定要注意東部半山區制種基地的選擇與品種布局。一些中小企業存在盲目性,隨意在本區域確立一些有種植風險的地塊作為種子生產田,未充分考慮自然因素對制種的影響,一遇秋季低溫多雨,種子在正常收獲期內不能安全成熟,造成種子灌漿不足,播種品質下降,種子發芽率達不到國家標準。

2.5 玉米品種及銷售市場混亂

目前玉米品種種類繁多,據對吉林省伊通縣的調查發現,玉米品種多達200個以上,有些品種經過不同的經銷商包裝,農民很難從中選出理想的品種;加之現在種子市場開放,其中有一部分玉米種子從業人員不是專業人士,根本不了解種子的特征。種子不同與其他商品,種子的優劣關系到農民一年的收成,弄不好會給個人和國家造成很大損失。品種混雜,降低了商品品質。如糯玉米的利用,目前主要是鮮食和面粉,使用的品種多數是農家品種,這些品種退化嚴重,產品品質也不理想。

2.6 吉林省糧食產后儲糧設施簡陋

吉林省是全國糧食主產省,但農戶儲糧方法原始、設施簡陋、技術水平低。玉米儲藏以穗儲為主,主要采用玉米倉、玉米樓子、玉米棧子、玉米吊子、茓子囤,或直接散堆露天地存放(俗稱“地趴”)。全省“地趴”糧占農戶總數的50%;上棧子儲糧占25%;上樓子儲糧占農戶儲糧總數的15%;其他方式儲糧占10%。據調查測算,吉林省農戶糧占15%,其他方式儲糧占10%;玉米損失損耗率與儲糧損失損耗率一般為8%~10%,其中玉米損失損耗率在11.77%。因此,提高吉林省農戶科學儲糧水平,減少農戶產后損失,已成為當務之急[9]。

2.7 玉米產量年季波動大

由于吉林省玉米產量年季波動大,需要進口大量的玉米,加上國外的玉米進口價比國內的便宜,隨著玉米深加工企業的崛起,包括食品加工、藥品等諸多領域需要玉米作為原料,導致省內的玉米缺口,企業紛紛從國外進口玉米。吉林省要宏觀上控制,尤其是大型玉米加工項目,預測今后一段時間吉林省還會大量地進口國外玉米。

3 建議

3.1 培養新型的農村種糧大戶

隨著農村城鎮化步伐的加快,要發展現代農業必須考慮實行土地流轉制度,農村專業合作社(農村專業合作協會)應成為領軍人物,培養新型的農村種糧大戶,走玉米生產專業化之路將是一個努力的方向,同時也便于農業技術的普及和推廣應用。

3.2 玉米二元結構轉向三元結構

玉米二元結構向三元結構方向發展是一個選擇目標,即“糧食作物,飼料作物,經濟作物”,如培育果蔬玉米、高油玉米、高賴氨酸玉米、黑玉米等。另外,用于工業生產,如加工變性淀粉、加工淀粉糖等培育的專用玉米品種少。還有畜牧業在吉林省農業生產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應培育優良的飼用玉米品種,以增加肉、蛋、奶等畜產品的供給,促進玉米產業的轉化。

3.3 秸稈還田,培肥地力

秸稈還田,增加土壤有機質,增肥地力。秸稈中含有大量的能源物質,還田后土壤生物激增數量、活性強度提高,接觸酶活性可增加47%,提高有機質含量,利于抗旱保墑。秸稈還田還具有抑制土壤水分蒸發、儲存降水、提高地溫、降低病蟲害的發生率、優化環境、防治污染等諸多優點。秸稈還田使秸稈中的有機質得到充分的利用,有利于生態農業和環保農業的發展。深松整地培肥地力是玉米持續增產的基本要素之一,深松整地可以建立土壤水庫,提高耕地的抗旱、抗澇能力。可以搶農時、增積溫,減少低溫冷害對農業的影響,提高農業的產出效益,增加農民收入。深松能打破犁底層,改善土壤的3項比例,培肥地力,使作物增產10%~20%。保護耕地,可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推動農業標準化建設,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

3.4 加強吉林省東部制種基地的建設

確保種子數量、質量、品種安全。加快培育玉米新品種,通過玉米種質資源引進、挖掘和創新利用,著力培育抗逆、高產、優質、適于密植的突破性新品種。繼續組織實施生物育種新品種培育重大專項,積極穩妥地推進玉米生物育種技術研發應用,做好戰略技術儲備。在玉米種子的生產上,處于半山區吉林省東部地區的制種企業必須進行科學合理的品種布局,保證在種子區內生產既能安全成熟,又能發揮地域屏障優勢,可采用地膜覆蓋技術來確保種子在特殊溫度下安全成熟。

3.5 研制推廣“自然干燥儲糧倉”

在目前土地實行個人聯產承包制度的體制下,應開發家庭用儲糧設施。吉林省作為玉米產糧大省,農戶儲糧設施仍很簡陋,應補助農民購買自然干燥儲糧倉,實現安全儲糧,科學儲糧。研制儲糧過程中能降低水分和防治鼠害的金屬罐存儲玉米的自然干燥儲糧倉,減少玉米的產后損失。

3.6 加強制種基地建設

吉林省應加快建設一批國家級種子生產基地,提高種子綜合生產能力。國家玉米工程研究中心設在吉林省,其實力雄厚,具有人才優勢、綜合科研實力強等特點。應加快建立商業化育種新機制,鼓勵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科研人員與企業合作,實現育繁推一體化。另外,對私有化的民營育種企業進行政策上的扶植,民營育種企業作為國有育種企業的有益補充,對搞活玉米育種活躍市場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因此,可通過對其資質的認證,申請國家玉米育種專項資金,形成有序的玉米育種市場格局。

3.7 保護好農民種植玉米的積極性

2012—2013年作物種植面積將擴大約2%,我國仍將依靠玉米進口,預計進口數量為600萬~800萬t[10]。玉米是吉林省乃至我國消費需求增長最快的作物種類,一是畜牧業的發展,二是深加工企業的快速發展,增加了對玉米的需求。應把握好進口時機和節奏,避免沖擊國內生產,防止出現成為第2個大豆,挫傷農民種植玉米的積極性,糧食安全問題絕不能依靠國外來解決。

4 參考文獻

[1] 郭坤龍.我國玉米產業發展淺析[N].期貨日報,2012-06-04.

[2] 石勇,張宏宇,董俊萍.吉林省玉米生產現狀與產業發展展望[J].吉林農業,2010(3):24.

(下轉第53頁)

(上接第51頁)

[3] 吉林省糧食局.吉林2008年玉米產量有望超210億公斤[EB/OL].(2008-10-07)[2012-07-08]..

[6] 長春市農委.吉林糧食總產量首次突破600億斤刷新歷史紀錄[EB/OL].(2011-11-25)[2012-07-08]..

[7] 樸實,王長坤.淺談吉林省玉米生產現狀及對策[J].策民營科技,2011(10):196.

[8] 楊雪,陶宏,王永利,等.吉林省東部半山區制種基地的選擇與品種布局[J].種子世界,2006(11):35.

相關熱門標簽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可以看污视频的网站| 米奇777四色精品人人爽| 狠狠色综合网久久久久久| 日本在线视频www色| 国产羞羞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成年人网站| 久久久久久久97| 亚洲jizzjizz妇女| 波多野结衣种子网盘| 探花www视频在线观看高清|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人妻妺妺窝人体色WWW聚色窝| tube人妖多泄精妖精| 男人让女人桶爽30分钟| 夜夜夜夜猛噜噜噜噜噜试看|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健身私教弄了我好几次怎么办| 一级在线|欧洲| 色综合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波多| 欧美xxxxx在线观看| 国产福利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 fc2ppv在线观看| 精品无码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 尤物193yw在线看| 含羞草影院无限在线看|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电影| 精品熟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卡| 少妇特殊按摩高潮惨叫无码| 人人妻人人玩人人澡人人爽 | 最近的2019中文字幕hd| 国产在线观看免费视频软件| 亚洲av无码国产综合专区| 888米奇在线视频四色| 真实国产乱子伦沙发睡午觉| 性色av闺蜜一区二区三区|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免费网址| 中文字幕黑人借宿神宫寺| 韩国伦理电影年轻的妈妈 | 夫妇交换性三中文字幕| 亚洲成年人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