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呼吸道的檢查方法及標準范文

呼吸道的檢查方法及標準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呼吸道的檢查方法及標準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呼吸道的檢查方法及標準

第1篇:呼吸道的檢查方法及標準范文

【關鍵詞】 昆明地區; 冬季; 兒童; 呼吸系統; 病原學

中圖分類號 R725.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4)4-0070-02

兒童呼吸系統疾病是兒科常見病和多發病。在住院患兒中,上、下呼吸道感染占60%以上,絕大部分為肺炎[1],特別是下呼吸道感染,仍然是世界范圍內導致兒童高發病率和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2]。兒童呼吸道感染是一個主要疾病,對兒童缺課、家庭經濟壓力和社會醫療保健資源都會造成很大的影響[3]。本文筆者分析昆明地區冬季兒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臨床特點及病原學分布,以便早期診斷兒童急性呼吸道感染,并為臨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據,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2年12月-2013年2月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兒科住院部收治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兒96例,診斷標準: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主要表現為發熱、咳嗽、流涕等,咽充血,肺部聽診一般正常;支氣管炎主要表現為發熱、咳嗽、流涕、嘔吐等,肺部可聞及散在干音和粗中濕音;肺炎主要表現為發熱、咳嗽、氣促、呼吸困難和肺部固定中、細濕音。

1.2 檢查方法

采用直接免疫熒光實驗測定肺炎軍團菌1型、肺炎支原體、Q熱立克次體、肺炎衣原體、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1.2.3.型特異性IgM,按陽性標準判斷結果。采用凝集法測定血清結核抗體IgG,按陽性標準判斷結果。

1.3 研究方法

對96例住院兒童的臨床表現及病原學分布特點進行回顧性分析。

2 結果

2.1 一般資料

96例研究對象中,男50例,女46例,男女比例1.1∶1。年齡1個月~14歲。其中6歲12例(圖1)。上呼吸道感染12例,支氣管炎5例,肺炎79例。

2.2 臨床表現

發熱67例,咳嗽89例,痰量多27例,喘息17例,青紫8例,氣促14例,呼吸困難2例,嘔吐22例,食欲下降53例,腹瀉11例。既往有呼吸道感染史21例。

圖1 昆明地區呼吸系統疾病兒童年齡分布圖

2.3 體征

發熱27例,呼吸增快86例,心率增快42例,三凹征陽性8例,肺部干濕性音陽性56例。

2.4 實驗室檢查

白細胞升高>12×109/L,13例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升高4~6歲兒童>70%,4~6 d到4~6歲>50%;19例淋巴細胞百分比升高4~6歲兒童>40%,4~6 d到4~6歲>50%;61例血常規,無改變9例,CRP升高>10 mg/L,21例血沉增快,男

2.5 呼吸道病原學9項結果

96例病例中,陽性41例,檢出率42.71%(圖2),6歲6例(圖3)。肺炎支原體33例(34.38%),6歲4例(圖4)。乙型流感病毒13例,腺病毒5例,副流感病毒1.2.3.型4例,混合感染17例(圖5)。

2.6 痰培養結果

細菌耐藥情況,詳見表1。

2.7 影像學結果

29例表現為肺間質改變,51例支氣管肺炎改變。

2.8 治療及轉歸

所有患兒入院后均給予抗感染、霧化吸入等對癥支持治療,經治療全部痊愈出院。

圖2 直接免疫熒光法篩查呼吸道病原學9項

注:陽性標本顯示2個以上綠色熒光細胞,胞漿呈現明顯的綠色熒光,胞核無熒光;陰性標本呈紅色細胞

圖3 呼吸道病原學9項陽性兒童年齡分布圖

圖4 肺炎支原體陽性兒童年齡分布圖

圖5 呼吸道病原學9項陽性中的病原學分布

3 討論

兒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發病率較高,常以發熱、咳嗽、食欲下降為主要臨床表現,提示肺炎支原體感染可能是第一位病因,同時需警惕病毒感染。掌握兒童的生理特點,配合輔助檢查可早期診斷兒童急性呼吸道感染,而明確病原菌是合理用藥的基礎,應提倡多種病原學聯合監測,不濫用抗生素,強調適當的選藥,適當的劑量,適當的給藥途徑,適當的療程。

表1 痰培養主要病原菌藥敏耐藥率 %

抗菌藥物 大腸埃希菌 肺炎

克雷伯桿菌 金黃色

葡萄球菌 肺炎

鏈球菌

青霉素 - 50.00 100 -

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 0 - - 0

β-內酰胺酶 - - 100 -

哌拉西林 100 - - 100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0 - - 50.00

氨芐西林 100 - - 100

氨芐西林/舒巴坦 37.50 - - 50.00

頭孢噻肟 75.00 33.00 - 100

頭孢他定 0 - - 50.00

頭孢吡肟 0 - - 50.00

頭孢唑啉 75.00 - - 100

頭孢曲松 75.00 33.00 - 100

頭孢西丁 - - 66.00 -

頭孢哌酮/舒巴坦 0 - - 75.00

磷霉素 0 - 0 25.00

慶大霉素 0 - 0 50.00

四環素 25.00 100 0 50.00

美羅培南 0 50.00 - 0

亞胺培南 0 - - 0

厄他培南 0 0 - 0

氨曲南 0 - - 50.00

阿米卡星 0 - - 0

復方新諾明 25.00 100 0 100

環丙沙星 0 - 0 0

左氧氟沙星 0 0 0 0

ESBLS檢測 75.00 - - 100

萬古霉素 - 0 0 -

紅霉素 - 100 66.00 -

克林霉素 - - 66.00 -

苯唑他林 - - 66.00 -

注:“-”藥敏實驗未做

參考文獻

[1]沈曉明.兒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259-272.

[2]陳文冰,潘祥林.診斷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17,253-257.

第2篇:呼吸道的檢查方法及標準范文

【關鍵詞】 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抗菌藥物 氨芐西林鈉氯唑西林鈉 阿奇霉素

【中圖分類號】 R978.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1-8801(2014)03-0314-0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見的小兒獲得性感染,大多由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冠狀病毒等所致,尚有肺炎支原體、衣原體、A組鏈球菌、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及葡萄球菌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可引起氣管炎、支氣管炎或肺炎,病情輕重程度相差大,輕癥可僅有鼻塞、流涕、輕咳和咽部不適等;重癥則高熱、頭痛、咳嗽加重、咽痛、咽扁桃體充血水腫和滲出;肺炎支原體、衣原體性扁桃體咽炎,常常合并氣管支氣管炎[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多發生于小兒,因為小兒抵抗疾病的能力較低,呼吸道疾病很容易侵擾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若為單純病毒感染,則病程有自限性,不需使用抗菌藥物,予以對癥治療即可痊愈,但是很多小兒常常合并細菌感染,需要采用抗菌藥物進行治療[2]。本文為此具體探討了不同抗菌藥物應用于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治療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擇2013年1月到2013年11月我院兒科收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小兒120例,入選標準:符合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診斷標準;年齡≤6歲;發病時間在48 h以內;有鼻塞、流涕、打噴嚏、干咳、發熱癥狀;扁桃體I°腫大;血常規檢查白細胞計數增高;無嚴重并發癥;監護人知情同意。其中男68例,女52例;年齡最小2歲,最大6歲,平均年齡4.56±0.33歲;病程最短4h,最長40h,平均20.56±2.33h。根據治療方法的不同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各60例,兩組小兒的年齡、性別、病程對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

1.2 治療方法

兩組都采用抗菌藥物治療,對照組給予注射用氨芐西林鈉氯唑西林鈉/氯化鈉注射液治療,采用靜脈滴注,按體重1日25-50mg/kg,分2次給藥。治療組給予阿奇霉素/葡萄糖注射液治療,也采用靜脈滴注,按體重1日25-50mg/kg,分2次給藥。兩組都治療7天。

1.3 觀察指標

1.3.1 療效標準:痊愈:癥狀全部消失,血常規檢查、X線胸片正常;顯效:癥狀改善,血常規檢查、X線胸片正常;有效:癥狀有所好轉,血常規檢查、X線胸片有1項不正常;無效:癥狀無改善,血常規檢查、X線胸片都不正常。

1.3.2 觀察兩組治療前后總體癥狀評分的變化,總分為10分,分數越高,癥狀越嚴重。

1.3.3 觀察兩組的退熱時間、噦音消失時間和咳嗽消失時間。

1.4 統計方法

采用SAS12.0軟件進行分析,本文涉及的統計方法包括卡方分析、t檢驗與方差分析,P

2 結果

2.1 療效對比

經過觀察,治療組的有效率為100.0%,對照組為83.3%,組間對比有統計學意義(P

經過觀察,兩組治療前癥狀評分對比無明顯差異,治療后都有明顯下降(P

2.2 相關癥狀消失時間對比

經過觀察,治療組的退熱時間、噦音消失時間和咳嗽消失時間都明顯短于對照組(P

3 討論

調查顯示,當前本地區兒科日均門診量達100余人次,其中發燒的患兒占60%至70%,而發燒患兒又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居多。在治療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多需要產生抗菌藥物治療,但是當前濫用抗菌藥物的情況仍普遍存在,遏制抗菌藥物濫用刻不容緩[3]。因此醫師和藥師掌握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療原則,避免濫用抗菌藥物,對改變目前濫用抗菌藥物的現狀顯得尤為重要。

氨芐西林屬于半合成青霉素類抗生素,具有廣譜抗菌作用。對于肺炎鏈球菌、溶血性鏈球菌等鏈球菌屬具有良好抗菌活性,適用于敏感菌(不產β-內酰胺酶菌株)所致呼吸道感染,但易被金黃色葡萄球菌β-內酰胺酶所分解。氯唑西林屬于耐酶青霉素類抗生素,具有耐抗金黃色葡萄球菌β-內酰胺酶的能力。二者聯合配伍可提高抗菌活性,減少耐藥性的產生。

阿奇霉素屬于15元大環內酯類抗生素,抗菌譜與紅霉素相近,包括葡萄球菌、肺炎鏈球菌、肺炎支原體、衣原體和立克次體等。但作用較強,其對于相關病原體的作用比紅霉素強4倍,適用于敏感微生物所致的呼吸道感染、皮膚和軟組織感染、泌尿及生殖系統感染;同時其藥動學參數較好,有利于血藥濃度的集中,從而能發揮較強的抗菌作用。本文治療組的有效率為100.0%,對照組為83.3%,組間對比有統計學意義(P

因此,相對于氨芐西林鈉氯唑西林鈉,阿奇霉素治療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能有效提高治療療效,緩解臨床癥狀,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王愛霞.抗菌藥物臨床合理應用[M].第1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115-116.

[2]李建華.166例上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兒抗菌藥物應用分析[J].兒科藥學雜志,2010,4(16):59-61.

第3篇:呼吸道的檢查方法及標準范文

【關鍵詞】 心胸外科術后;呼吸道感染;臨床療效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after cardiothoracic surgery in patients with clinical factors and analysis QI Hui.Department of Thoraoil Surgery,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Shangqiu City,Shangqiu 476 1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ardiothoracic surgery hospital patients after respiratory infection factors and clinical efficacy.Methods The surgical treatment of hospital after heart surgery complicated by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60 patients, according to the type of surgery, anesthesia, respiratory diseases and the original site of infection complicated to analyze, and summarize their clinical efficacy.Results The postoperative hospital cardiothoracic surgery, 60 patients were respiratory infection, pneumonia 31 cases accounted for 51.7%, 23.3% bronchitis, 14 cases, three cases of atelectasis accounted for 5.0%, pulmonary edema, one case of 1.7%, other 11 cases accounted for 18.3%.Our use of antibiotics based on susceptibility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cure 35 cases accounted for 58.3%, 31.7% improved in 19 cases, 6 cases accounted for 10.0%.Conclusion We should be in cardiothoracic surgery in the preoperative, intra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application of effective methods to reduce surgical stress and complications.

【Key words】 Postoperative cardiothoracic surgery;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Clinical

心胸外科是治療許多疾病的重要手段,手術后呼吸道感染和肺部感染是常見的醫院感染,已日益受到重視。其誘因多是由于手術時間長、創傷大,術后肺功能會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害,加上術后粘液分泌紊亂和清除障礙,所以極易發生呼吸道感染和肺部并發癥[1],嚴重影響術后患者的康復,并可造成一定病死率。現對我院60例患者心胸外科術后并發呼吸道感染的因素及臨床治療進行分析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院就診的心胸外科進行手術治療后并發呼吸道感染的患者60例,其中男47例,女13例,年齡16~74歲,平均51.9歲。術前所并發疾病有:高血壓病9例,肺氣腫者4倒,糖尿病2例,其他3例。所有患者在進行開胸手術前均進行肺功能評估,有助于了解肺部疾病的性質、嚴重程度以及病變是否可逆、可預測手術的療效和術后肺部并發癥。

1.2 手術種類及麻醉方式 原發疾病:食道癌術后24例、肺癌術后11例,心臟手術后7例,其他心胸疾病術后18例。麻醉方式:全麻氣管插管麻醉29例、神經阻滯椎管內麻醉17例、其他麻醉14例。

1.3 診斷標準 參照衛生部《醫院感染診斷暫行規定標準》[2]。患者有以下特點:①術后發熱、寒戰,體溫最高可達41℃,咳嗽咳痰,喘憋胸悶,肺部聽診濕音,呼吸快,或有胸痛,咯吐黃色濁痰,量多而粘,叩診濁音等癥狀、體征。②X線片可見肺部有浸潤型病變。③血常規檢查示白細胞計數、嗜中性粒細胞計數均增高。④給予痰液培養后均培養出致病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者血培養陽性。

1.4 呼吸道感染部位及治療方法 肺炎、支氣管炎、肺不張、肺水腫、其他。據藥敏結果使用抗生素治療。革蘭陽性菌中金黃色葡萄球菌耐藥菌株較多,主要使用復方磺胺、替考拉寧、萬古霉素;葡萄球菌選用青霉素和萬古霉素;化膿性鏈球菌主要用頭孢類抗生素。革蘭陰性菌主要用丁胺卡那、慶大霉素類藥物和亞安培南。真菌性肺部感染給予抗真菌類藥物。

1.5 方法 對我院心胸外科進行手術治療后并發呼吸道感染的60例患者,根據手術種類、麻醉方式、原并發疾病及呼吸道感染部位進行分析,并對其臨床療效進行總結。

1.6 療效判定標準 治愈:體溫恢復正常,無咳嗽咳喘,肺部聽診濕音消失,X線檢查肺部浸潤消失,痰培養無致病菌檢出;好轉:體溫恢復正常,痰液明顯減少,色變白,量減少,X線顯示肺部浸潤明顯減輕;無效:因自身病情重,并發肺部感染經治療無效后死亡。

1.7 統計學方法 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

2 結果

2.1 對我院心胸外科術后并發呼吸道感染的60例患者,手術種類與術后并發呼吸道感染部位分析,見表1。

總結,我院心胸外科術后并發呼吸道感染的60例患者,并發肺炎31例占51.7%、支氣管炎14例占23.3%、肺不張3例占5.0 %、肺水腫1例占1.7%、其他11例占18.3%。

2.2 對我院心胸外科術后并發呼吸道感染的60例患者,麻醉方式與術后并發呼吸道感染部位分析,見表2。

2.3 對我院心胸外科術后并發呼吸道感染的60例患者,不同呼吸道感染部位治療后臨床療效分析總結,見表3。

臨床療效肺炎支氣管炎肺不張肺水腫其他合計治愈219//535(58.3)好轉7521419(31.7)無效3/1/26(10.0) 總結,我院心胸外科術后并發呼吸道感染的60例患者,不同呼吸道感染部位治療后:治愈35例占58.3%、好轉19例占31.7%、無效6例占10.0%。

3 討論

目前我國醫院感染病例中,獲得性肺部感染在醫院感染中占第一位,約占26%~42%,而重癥監護室病房的肺部感染則可高達70%,使用呼吸機者發生的機率更高,氣管切開后發生肺部感染的機率明顯高于非氣管切開者,且病死率較高。而心胸外科患者術后常并發呼吸道感染,發生率和死亡率均較高。原因是:心胸科手術時間長、手術范圍較大、術后發生呼吸道感染的機會較其他手術多等,同時手術中氣管插管對呼吸道黏膜的刺激和損傷,也使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心胸外科術后,患者由于呼吸道喪失了溫度調節和濕潤的生理功能,若長期吸入未經加溫濕化的氧氣可導致支氣管分泌物粘稠,不易咳出,加重呼吸道阻塞,造成肺部感染[3]。

為預防心胸外科術后患者呼吸道感染,在術前、術中及術后應用各種有效的方法以減少手術應激及并發癥,加速患者術后康復,做出以下方法:第一,避免危險因素,執行術前準備時應向患者講述增加術后手術風險的潛在因素。入院后立即告戒患者戒煙;冬季注意保暖,防止受涼引發呼吸道感染;加強口腔、皮膚衛生,避免口腔黏膜和皮膚破損,積極治療感染病灶;術前鼓勵患者進食,保證足夠的熱量和豐富的維生素,以增強機體對手術的耐受力和抗感染能力[4]。第二,咳嗽訓練,一方面,可以讓患者吹氣球,以幫助其增加肺通氣量。另一方面,心胸手術后的患者因胸式呼吸受限,腹式呼吸成為主要呼吸方式,因此術前患者應鍛煉腹式呼吸。第三,術后吸痰,要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吸痰動作輕柔,帶手套,盡量避免損傷氣道.吸痰管、呼吸機管道都只用一次性的消耗品,定期叩背助排痰,抗真菌藥霧化吸入.囑患者經常咳嗽和深呼吸運動,嚴密觀察任何感染的征象和表現。第四,選擇理想的麻醉方法,呼吸循環干擾少;鎮靜、止痛和肌松作用好;手術不良反射阻斷滿意;術后蘇醒恢復快;并發癥少。第五,呼吸道感染的患者應檢測病原微生物,包括細菌和病毒,合理應用抗生素治療是關鍵,痰或氣道分泌物的致病菌培養藥敏試驗有助于抗生素的選擇。第六,對感染進行動態監測,包括定時準確的體溫測定及記錄,每日監聽肺部呼吸音,觀察呼吸道分泌物及拍照床邊胸片,每日監測血象,凡感冒的工作人員或家屬均不得接觸患者[5]。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我院心胸外科術后并發呼吸道感染的60例患者,并發肺炎31例占51.7%、支氣管炎14例占23.3%、肺不張3例占5.0 %、肺水腫1例占1.7%、其他11例占18.3%。我們根據藥敏結果使用抗生素治療后:治愈35例占58.3%、好轉19例占31.7%、無效6例占10.0%。

我們應在心胸外科在術前、術中及術后應用各種有效的方法以減少手術應激及并發癥發生,做好早期呼吸道感染預防控制,就可以加速患者術后康復。

參 考 文 獻

[1] 曹國秀.全麻開胸患者呼吸道管理.中原醫刊,2003,30(6):22,23.

[2] 衛生部醫院感染診斷標準暫行規定,2001:39,42.

[3] 雙林,李然.心胸外科疾病手術后獲得性肺炎的防治探討.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5,15(7):753.

第4篇:呼吸道的檢查方法及標準范文

【關鍵詞】慢性呼吸道感染;反復下呼吸道感染;免疫功能;臨床分析

【中圖分類號】R-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6)06-0104-01

反復呼吸道感染是臨床兒科最為常見的呼吸道疾病,通常患兒年齡越小其發病率越高,近些年來,患兒發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對患兒的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影響。患兒1年內超過7次發生上、下呼吸道感染,即可確定為反復呼吸道感染。本文在結合患兒各項檢查結果及病因的基礎上,結合主要臨床反復下呼吸道感染表現作為臨床分析,探討兩者之間的關系。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來本院治療的40例慢性呼吸道感染合并反復下呼吸道感染患兒展開回顧性分析,所有患兒均經病理學診斷為慢性呼吸道感染合并反復下呼吸道感染。其中,女14例,男26例,年齡8個月~8歲(平均年齡4.7歲)。所有患兒在住院時均不同程度出現咳嗽、咽痛,16例患兒伴有發熱、頭痛癥狀。經胸片檢查均呈不同程度肺紋理增粗、增多;模糊或斑片狀陰影,經抗感染、抗病毒、抗支原體治愈出院后,病情反復。

1.2方法

對40例患兒行血常規檢查,呼吸道病原微生物檢測、微量元素及免疫功能檢查。針對不同患兒病史、臨床癥狀及生命體征對可能存在基礎疾病患兒行肺功能、X線胸片、胸部CT、心臟彩超、纖維支氣管鏡、消化道造影等檢查。經鼻部CT平掃檢查后,得知鼻黏膜增厚7例、上頜竇炎3例,咽喉炎24例,篩竇炎6例。給予慢性咽喉炎患兒靜脈輸注靜脈輸液阿奇霉素注射液,每次10mg/kg?d,依據患兒自身病情緩解程度適當調整為3~5d。給予慢性鼻炎患兒鼻炎片口服,每次2片,每日3次,14d~28d為1療程。

2.結果

2.1血微量元素檢查

微量元素缺乏6例,其中鋅元素缺乏3例、鐵元素缺乏1例,鈣元素缺乏2例,其他微量元素均正常。

2.2免疫功能檢查

免疫功能缺陷10例,其中體液免疫功能缺陷4例、IgG偏低2例、IgA偏低1例、IgM偏低1例,細胞免疫缺陷2例。

3.討論

反復呼吸道感染是臨床兒科常見疾病之一,其中,又以反復下呼吸道感染病情發展更快、病情更為嚴重,在給患兒造成痛苦的同時,也易伴發不合理用藥的發生。反復下呼吸道感染的致病因素有許多,例如患兒體內微量元素或維生素缺乏、免疫功能低下、自身特異性體質等[1]。慢性咽喉炎、鼻炎、鼻竇炎是臨床常見的誘發患兒發生反復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因素,其發病機制主要可分析為,鑒于鼻位于呼吸道開口,對空氣有不同處理功能,氣管、支氣管所接受的空氣是經調解的、過濾的、溫濕的空氣,因此就會對患兒下呼吸道有一定保護功能,一旦鼻黏膜伴發炎癥,溫度、濕度調解出現減弱,支氣管接受了沒有經調解空氣,便失去了對氣道的保護;一旦患兒發生鼻黏膜炎癥時,鼻纖毛清除異物功能減弱,氣道防御功能變差,引發氣道炎癥;慢性鼻炎、鼻竇炎皆可能引發鼻后滴漏,直接刺激咽部支氣管或分泌物中細菌下行引起;變態反應引發氣道高敏反應狀態。現階段,臨床一致認為,鼻竇部冠狀CT掃描是診斷鼻炎與辨別解剖變異最有價值的影像學技術。

要確保患兒免疫系統功能的完整,就要保持營養上的支持,一旦某種營養素缺乏,便有可能導致與之相應的免疫缺陷。免疫活性細胞對營養供給有著非常高的要求,亞臨床缺乏也可能會引發損害。小兒慢性呼吸道感染最常見的臨床表現是反復下呼吸道感染。營養不良患兒常合并反復呼吸道感染,在伴有其他營養素缺乏時,其發生比例會更高。

既往研究顯示,蛋白質-熱能營養不良的患兒,其非特異性及特異性免疫功能普遍較為低下,如皮膚黏膜屏障功能、白細胞吞噬功能、補體功能和IgG、IgM 、 IgA均偏低,細胞免疫功能也是如此。因為蛋白質的缺乏,可使得淋巴器官出現較為明顯變化,如胸腺萎縮、淋巴細胞數量減少以及T細胞亞群發生變化,最先輔助T淋巴細胞的受到影響,接下來會影響B淋巴細胞對抗原產生的抗體免疫應答。

維生素A缺乏會造成患兒黏膜屏障功能遭受侵害,呼吸道黏膜完整性破壞[2]。呼吸道纖毛柱狀上皮的纖毛消失,并發生鱗狀上皮化生,腺體細胞功能不完整,壞死脫落細胞阻塞管腔,局部免疫功能減弱;維生素A缺乏常伴IT-2缺陷,影響IgA水平偏低。研究證明,反復呼吸道感染的發病率、病情發展程度和維生素A的缺乏程度呈明顯關聯[3]。如上述所言,營養素缺乏會可能使反復呼吸道感染因免疫功能損害而發生,但免疫功能低下者也并不是全部因營養不良引發。免疫功能低下和反復呼吸道感染的相關性,國內外臨床研究的結論并不統一,有的學者認為細胞免疫缺陷是反復呼吸道感染的主因,也有的學者認為體液免疫低下是重要因素[4]。當前,T細胞亞群比例失調和IgU亞群缺陷的臨床研究已經越來越受到醫學界重視。

本研究對患兒實施免疫功能測定,得知血清白細胞介素2受體(SIL-2R)水平均顯著提升,CD3明顯減少,CD8升高,CD4/CD8比值降低,C3、C4、IgA 、IgG正常、IGM升高,這表示患兒細胞免疫功能處于低下狀態,體液免疫功能正常。臨床分析認為,SIL-2R水平增高,抑制T細胞功能,使得T細胞亞群功能紊亂,CD4下降,IL-2生成減少。所有患兒在經過各自治療后,CT復查鼻竇部顯示炎癥明顯吸收,炎癥消失。本研究結果和國內外其他臨床文獻的報道基本一致[5]。慢性呼吸道感染合并反復下呼吸道感染并非對臨床患兒的獨立性診斷,關于病因的診斷一直都較為困難,尤其是對部分暫時還沒有條件進行細化診斷的醫院與單位而言更是如此。慢性咳嗽,是兒科門診常遇的兒童癥狀,其診斷標準與慢性呼吸道感染不同,但病因及發病機理都有一定的因果關系。與成人不同,兒童更易患慢性呼吸道感染,這是由于兒童氣道黏膜更為柔潤、血管豐富,一旦發生感染更易蔓延,形成慢性感染;兒童支氣管相比成人更為狹小,發生鼻塞時更易引發炎癥擴散。引發小兒慢性呼吸道感染的病因小兒慢性支氣管炎、慢性肺炎、隱匿性哮喘等,相比于成人,兒童系統發育尚未完善,這也是臨床兒科醫師更需要重點關注的。

綜上所述,慢性呼吸道感染合并反復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見致病因素主要有患兒營養不良、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免疫功能不完整及腎上腺皮質激素等。這些原因都可能直接或間接損害機體的非特異性及特異性免疫功能,是主要的臨床發病機制。臨床除了在考慮致病微生物的因素外,還應找出致使反復下呼吸道感染的基礎病變,也應注意患兒的過敏因素及氣道高反應性。積極預防、及時治療、降低病原能夠更好地抑制下呼吸道感染,臨床應給予高度重視。

參考文獻:

[1]黃曉文,唐訊波.83例慢性呼吸道感染合并反復下呼吸道感染的治療體會[J].中外醫學研究,2013,14(28):186-187.

[2]張云.小兒慢性咳嗽與反復呼吸道感染的相關性[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6,27(10):1915-1916.

[3]王新華,葛洋新.微量元素鋅與小兒反復下呼吸道感染的臨床研究[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12(25):54-55.

第5篇:呼吸道的檢查方法及標準范文

【關鍵詞】 下呼吸道感染;纖支鏡灌洗吸痰術;臨床護理

危重癥患者由于臥床、呼吸肌無力、意識障礙等因素, 加之患者原有肺部基礎疾病, 易造成患者發生下呼吸道感染, 導致分泌物增多而在下呼吸道上出現痰潴留、發熱等癥狀, 甚至可引起呼吸衰竭, 嚴重時還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臨床研究[1]指出, 有效的護理可改善患者臨床癥狀, 提高治療效果。本組研究中, 通過對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采用纖支鏡吸痰術加強護理, 取得較滿意的效果, 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本科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 7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臨床資料, 男45例, 女25例;患者年齡40~78歲, 平均年齡(65.7±4.1)歲;患者基礎疾病中, 支氣管擴張并感染27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1例, 腦卒中18例, 支氣管哮喘4例。全部患者均經片檢查, 提示有肺部炎性反應, 給予纖支鏡灌洗吸痰術治療。

1. 2 方法

1. 2. 1 術前護理 術前詳細了解患者病情, 對患者機體進行全面檢查, 患者生命體征、呼吸道基本情況等, 確認患者無麻醉藥物過敏史、是否有纖支鏡灌洗吸痰術禁忌證等情況, 做好急救準備, 確認術中儀器處于隨時可用的狀態。神志清的患者術前給予進行詳細溝通, 告知患者手術的方法及注意事項。術前禁食、禁水, 根據患者手術表現, 給予適當應用鎮靜劑。

1. 2. 2 術中護理 術前15 min給予持續吸氧, 有呼吸機輔助呼吸的給予2 min純氧吸入, 使患者血氧飽和度上升至95%以上后, 給予心電監護。協助患者取平臥位, 頭向后仰, 肩下墊枕。采用舒泰劑纖支鏡前端, 注意不要觸及鏡面。氣管插管或切開患者纖支鏡沿人工氣道進入氣管, 吸出分泌物, 采用一次性痰液收集器接下呼吸道分泌物, 并送檢。向痰液黏稠或膿性分泌物中注入抗生素鹽水稀釋, 局部抗炎。操作過程中, 嚴密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等情況。發現異常應立即告知醫生, 給予對癥處理。

1. 2. 3 術后護理 術后嚴密觀察患者的臨床癥狀表現情況, 檢查患者雙肺呼吸音是否有所改善, 給予床邊胸片檢查, 觀察患者是否有持續低氧血癥或喘鳴等情況的發生。術后3 h禁食禁水, 避免誤吸。患者意識清醒后, 鼓勵患者咳嗽、咳痰, 做好深呼吸運動。昏迷或咳嗽無力的患者, 及時吸除呼吸道分泌物, 定時翻身、叩背或排痰機輔助排痰, 叩擊時力度應適中, 不宜過猛, 記錄痰液性質及量。病房環境定時消毒, 調整溫濕度, 使患者感到舒適, 做好基礎護理。

1. 3 觀察指標 對比觀察患者治療前后臨床癥狀改善情況, 觀察指標包括PaO2、PaCO2、pH、SpO2。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全部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患者治療前后PaO2、PaCO2、pH、SpO2比較,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危重癥患者由于長期臥床, 其機體抵抗力下降, 易繼發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多, 咳嗽反射減弱或無力, 易引起痰潴留, 造成氣道阻塞, 引起呼吸困難, 甚至使患者發生呼吸衰竭[2]。

常規吸痰對于神志清醒患者較難通過聲門進入下呼吸道, 而人工氣道行機械通氣的患者, 伸入吸痰管的深度及部位難以有效掌握, 臨床療效較差。纖支鏡灌洗吸痰術可以在直視下進行吸痰操作, 操作過程中不僅可稀釋和吸引痰液, 且可給予患者局部治療, 可有效清除分泌物, 改善肺通氣[3]。

對于采用纖支鏡灌洗吸痰術加強圍術期護理, 可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 提高治療效果。本組研究中, 通過對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行纖支鏡灌洗吸痰術的患者加強護理管理, 術前加強手術準備, 包括常規藥品準備、患者檢查、心理調節等方面, 使患者保持良好的身心狀態迎接治療, 這也是手術順利進行的保障。術中給予有效的配合, 嚴密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等情況, 術后加強管理, 保證臨床療效。經護理后, 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情況較治療前有明顯改善。

綜上所述, 采用纖支鏡灌洗吸痰術有效排除潴留的痰液, 緩解呼吸困難癥狀, 圍術期加強護理干預, 可保證手術順利進行, 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 改善病情, 改善預后具有積極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蔡衛紅.下呼吸道感染纖支鏡灌洗吸痰術的護理體會.現代護理, 2015, 11(13):96-97.

第6篇:呼吸道的檢查方法及標準范文

方法:選擇2012年1月到2013年1月期間在醫院接受治療的120例確診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按照其臨床用藥方案將其分為西藥治療組、中藥治療組及中西藥結合治療組。其中西藥治療組35例,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齡為14~41歲,平均年齡為(13.7±1.37)歲;病程為12h~120h。中藥治療組40例,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齡為13~43歲,平均年齡為(12.9±1.39)歲;病程為14h~125h。中西藥結合治療組45例,男性28例,女性17例;年齡為12~42歲,平均年齡為(11.9±1.41)歲;病程為16h~130h。其中西藥治療組給予口服阿司匹林及氨咖黃敏膠囊;中藥治療組給予口服銀翹片及雙黃連口服液;中西藥結合治療組給予口服銀翹片與與氨咖黃敏膠囊。以上三組分別治療兩療程(3d為一療程)。采用統計學方法對其療效及醫藥費用進行比較。

結果:西藥治療組總有效率為68%,中藥治療組總有效率為81%,中西藥結合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5%,差異顯著。且西藥治療組每人每個療程費用為73±2.09元,中藥治療組每人每個療程為52±2.13元,中西藥結合治療組每人每個療程為25±1.45元。

結論:采用中西藥結合治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臨床療效要優于單純地使用中藥或者西藥,并且費用最低,建議在臨床上治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時候,優選中西藥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治療。

關鍵詞: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西藥治療 中藥治療 中西藥結合治療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3)10-0296-02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概念在醫學上分為廣義與俠義之分,廣義上一般稱之為上感,俠義上簡稱為普通感冒。上感在醫學上一般是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癥等的總稱。而普通感冒,簡稱為感冒,指的是最常見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該病一般發病率相對較高。成人發病率為每年2~4次,兒童發生率更高,每年6~8次。并且全年皆可發病,但是以冬春季發病率較高。該病的檢查方法一般包括血常規檢測及病原學檢查[1]。其中血常規檢測時的判定標準是:當機體被病毒所侵害時,白細胞計數多正常或偏低,并且淋巴細胞會出現比例升高的現象;當機體被細菌所侵害時,白細胞計數常表現為增多,并且出現中性粒細胞增多或核左移的現象。該病的診斷方法一般是首先根據患病史、鼻咽部的癥狀體征及流行病學因素,并且結合陰性胸部影像學檢查和周圍血象便可以給出臨床診斷結果,但是在遇到相對特殊的情況時可以進行病毒分離或者細菌培養等方法來診斷疾病。

本研究以120例患者為實驗對象,對相對常見的三種治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方法進行了療效及費用對比分析,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選擇于2012.1月~2013.1月期間在我院接受治療的12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作為實驗研究對象,然后按照其臨床用藥方案將其分為西藥治療組、中藥治療組及中西藥結合治療組。其中西藥治療組35例,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齡為14~41歲,平均年齡為(13.7±1.37)歲;病程為12h~120h。中藥治療組40例,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齡為13~43歲,平均年齡為(12.9±1.39)歲;病程為14h~125h。中西藥結合治療組45例,男性28例,女性17例;年齡為12~42歲,平均年齡為(11.9±1.41)歲;病程為16h~130h。

1.2 方法。

1.2.1 三組患者的均衡性檢驗。采用均衡性檢驗分析方法對三組患者的性別比例、年齡分布及病程長短共三個因素進行均衡性檢驗。

1.2.2 治療方案。西藥治療組給予口服阿司匹林與氨咖黃敏膠囊;中藥治療組給予口服銀翹片及雙黃連口服液;中西藥結合治療組給予口服銀翹片與氨咖黃敏膠囊。以上三組分別治療兩療程(3d為一療程)。

1.2.3 療效判定標準。2個療程后患者感冒癥狀消失,且血常規與病原學檢查恢復正常,則可以判定為有效。

1.3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

2 結果

2.1 均衡性檢驗結果。

三組患者的性別構成、年齡分布以及病程的長短等變量經統計學分析后結果見表1,從表1可以看出其無顯著差異(P>0.05),所以該實驗中實驗對象的選取是可靠的。

2.2 三種治療方法臨床療效比較結果。三組患者分別通過不同的方法治療后,臨床療效結果見表2。從表2中可以看出,西藥治療組每人每個療程費用為73±2.09元,中藥治療組每人每個療程為52±2.13元,中西藥結合治療組每人每個療程為25±1.45元,差異顯著;西藥治療組治愈率為36%,中藥治療組治愈率為44%,中西藥結合治療組治愈率為53%,差異不顯著;西藥治療組顯效率為26%,中藥治療組顯效率為31%,中西藥結合治療組顯效率為39%,差異不顯著;西藥治療組無效率為高達32%,中藥治療組無效率為19%,中西藥結合治療組無效率僅為5%,差異顯著;但是西藥治療組總有效率為68%,中藥治療組總有效率為81%,中西藥結合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5%,差異顯著,說明采用中西藥結合治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臨床療效要優于單純地使用中藥或者西藥,且費用最低。

2.3 不良反應觀察結果。在用藥期間,通過認真觀察發現每組的患者均未發生藥物不良反應,從而可以證明每組所用藥物安全可靠。

3 討論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既可以由病毒引起,也可以由細菌引起,據資料顯示大約72%~81%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疾病是由病毒所引起的,約有17%~28%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疾病是由細菌所引起的[2]。細菌性感染一般通過直接感染,也可以繼發于病毒感染之后,其中以溶血性鏈球菌所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疾病最為常見,其次為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及流感嗜血桿菌等等,有時也可能是革蘭氏陰性細菌。除了這些病因外,通常情況下引起該病的誘因常常包括淋雨、氣候突變、受涼、過度疲勞、年老體弱等,因為這些誘因往往可以使原本已經存在于上呼吸道的或者從外界侵入到機體內的細菌或病毒在體內迅速繁殖起來,最終誘發該病[3-5]。鑒于引起該病的原因很多,因此治療該病時應該通過全面綜合考慮,才能用藥。隨著科技的發展,中藥在人類疾病中的使用越來越多,且中藥是從調理機體本身的角度出發來達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因此本文選擇2012年1月到2013年1月期間在醫院接受治療的120例確診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按照其臨床用藥方案將其分為西藥治療組、中藥治療組及中西藥結合治療組,結果顯示采用中西藥結合治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臨床療效要優于單純地使用中藥或者西藥,且費用最低。

參考文獻

[1]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臨床用藥須知[S].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1:4

[2] 廖茂祥,戴飛.急診治療上呼吸道感染臨床用藥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1,(916):231-232

[3] 付娟娟,王剛,毛兵.中醫藥隨機對照試驗中安慰劑應用科學性與倫理性評價[J].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08;8(9):781-785

第7篇:呼吸道的檢查方法及標準范文

[關鍵詞] 鹽酸溴己新葡萄糖注射液;下呼吸道感染;療效

[中圖分類號] R725.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5)20-34-03

Analysis of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bromhexine hydrochloride glucose injection in auxiliary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SHU Hang

Department of Pediatric Medicine,Fujin Central Hospital,Fujin 1561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bromhexine hydrochloride glucose injection in auxiliary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Methods 96 children with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who we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4 to September 2014 were selected and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All children were given regular examination.The control group was received routine treatment.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received treatment of bromhexine hydrochloride glucose injection at the basis of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Clinical curative effect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5.8%.Improvement time of cough and asthma,disappearing time of lung wheezing,disappearing time of lung moist rales and hospitalization stay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all superior to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re were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groups when compared (P

[Key words] Bromhexine hydrochloride glucose injection;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Curative effect

呼吸道感染主要分為上呼吸道感染與下呼吸道感染,其中,下呼吸道感染是較為常見的一種感染性疾病,臨床上主要表現為咳嗽、發熱及呼吸困難等癥狀。由于小兒的呼吸道解剖結構、生理特點及免疫系統發育不成熟等因素,導致患兒下呼吸道感染機率較高[1-2]。目前,臨床上治療下呼吸道感染時,必須先明確導致患者感染的病原體類型,進而選擇有效的抗生素治療。鹽酸溴己新葡萄糖注射液能夠降低患者的痰粘度,具有良好的化痰效果。本次研究對2014年5月~2015年9月在我院就診的96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兒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于2014年5月~2015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兒共96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8例。其中,觀察組男28例,女20例,年齡3個月~3歲,平均(1.2±0.9)歲,平均病程(7.5±1.5)d;對照組男30例,女18例,年齡2個月~4歲,平均(1.7±0.9)歲,平均病程(7.9±1.6)d。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及病程等資料上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選標準

所有患兒均符合下呼吸道感染的診斷標準[3];所有患兒均不存在其他疾病,且無呼吸衰竭、心力

表1 兩組患兒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時間比較(,d)

組別 n 咳喘好轉時間 肺喘鳴音消失時間 肺濕性音消失時間 住院時間

觀察組 61 5.34±1.03 2.23±1.12 4.23±1.64 7.04±1.43

對照組 61 6.87±1.54 3.97±2.65 5.78±2.01 9.02±2.24

衰竭及氣胸等嚴重并發癥;所有患兒家長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治療方法

患兒均接受常規檢查,包括肝腎功能、電解質及胸部X線檢查,并進行痰培養。給予對照組常規治療。主要包括(1)綜合治療:保障患兒病房內空氣清新,加強患者喂養,保障患兒體內熱量的攝入;(2)給予患兒抗生素、抗病毒藥物治療,控制患兒感染;(3)保障患兒呼吸道的通暢性,并對患兒上呼吸道分泌物進行及時清除。若患兒呼吸困難,應給予吸氧、平喘治療,同時控制液體的輸入量及輸入速度,糾正患兒的電解質失衡現象等。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觀察組鹽酸溴己新葡萄糖注射液治療。采用靜脈滴注方式,為患者每日滴注0.2mg/(kg?d),每日1次,持續治療1周。

1.4 觀察指標

觀察患兒臨床治療效果及臨床癥狀、體征消失的時間。

1.5 評價指標

治愈:患兒體溫恢復正常,咳嗽、氣促癥狀完全消失,且肺部喘鳴音及肺濕性音完全消失;好轉:患兒體溫基本恢復正常,咳嗽、氣促癥狀有所緩解,且肺部喘鳴音及肺濕性音有所消失;無效:患兒上述癥狀均未改善,臨床體征也沒有任何改變。

1.6 統計學方法

采取統計學軟件SPSS19.0對上述數據處理,計數資料采取率(%)表示,計量資料采取(),組間對比采取x2和t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患兒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時間比較

觀察組咳喘好轉時間、肺喘鳴音消失時間、肺濕性音消失時間及住院時間,均優于對照組,組間比較有差異(P

2.2 兩組患兒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5.8%,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有差異(P

3 討論

下呼吸道感染主要包括急性支氣管炎、慢性支氣管炎及肺炎等疾病,主要由于病毒、細菌及支原

表2 兩組患兒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組別 n 治愈 好轉 無效 總有效率(%)

觀察組 48 31 15 2 95.8

對照組 48 23 14 11 77.1

體等微生物感染而引發。其中,小兒呼吸道感染是臨床上一種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以小兒支氣管肺炎最為常見,臨床上主要表現為發熱、咳嗽,肺部存在干濕性音等癥狀[4-5]。由于小兒呼吸系統發育不成熟,肺泡數量相對較少,且沒有側支通氣,再加上患兒纖毛運動功能較差,咳嗽反應也不及成年人強烈,這就導致患兒極易出現呼吸道感染,若不及時治療,極有可能導致患兒出現臟器功能衰竭癥狀,影響小兒的體格與智力發育,嚴重時威脅患兒生命安全[6-7]。

鹽酸溴己新葡萄糖注射液已廣泛應用于急、慢性支氣管炎的治療,該藥物具有較強的溶解黏液作用,能夠斷裂患兒痰液中的黏多糖纖維,促使黏多糖進行分解,從而有效稀化患兒體內的痰液,并對黏多糖的合成產生一定的抑制作用,進而能夠降低患兒痰液中唾液酸的含量,降低患兒的痰黏度[8-9]。與此同時,鹽酸溴己新葡萄糖注射液可以促進患兒呼吸道黏膜的纖毛運動,能夠起到惡心性祛痰的效果,以便患兒體內的痰液排除體外,保障患兒呼吸道的通暢性[10-11]。此外,臨床研究表明,鹽酸溴己新不僅能夠增強人體肺表面活性物質的合成,同時還能夠降低患兒肺泡的張力,起到改善患者通氣功能的效果[12-13]。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5.8%,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咳喘好轉時間、肺喘鳴音消失時間、肺濕音消失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均優于對照組,組間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鹽酸溴己新葡萄糖注射液佐治小兒下呼吸道感染,能夠改善患兒的臨床癥狀,縮短患兒的住院時間,提升臨床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 秦云.下呼吸道感染的微生物分析[J].哈爾濱醫藥,2013,33(4):285.

[2] 頡雅蘋,鄧力.1815例小兒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學分析[J].廣州醫藥,2011,42(3):24-26.

[3] 趙建軍,王珊姍.清開靈凍干粉針劑治療下呼吸道感染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12,14(8):63.

[4] 戴迭宗,李烈堅.鹽酸溴己新葡萄糖注射液佐治小兒下呼吸道感染56例療效觀察[J].廣西醫學,2013,35(2):252-253.

[5] 白樂平.鹽酸溴己新葡萄糖注射液佐治小兒下呼吸道感染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醫藥科學,2013,3(10):75-76.

[6] 吳麗君.鹽酸溴己新葡萄糖注射液佐治小兒下呼吸道感染臨床分析[J].泰山醫學院學報,2014,35(7):682-683.

[7] 趙賈漪.鹽酸頭孢吡肟治療小兒下呼吸道感染的療效觀察[J].醫學信息,2014(5):310.

[8] 吳光遠.小兒下呼吸道感染常見病原菌分布及耐藥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3,8(36):150-151.

[9] 李星,林慧卿.氨曲南治療小兒細菌性下呼吸道感染的臨床療效觀察[J].海峽藥學,2012,24(4):104-105.

[10] 朱四鳳,楊蓮.霧化吸入治療小兒下呼吸道感染的療效觀察[J].醫藥前沿,2014(15):332.

[11] 陳崇芝.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鈉液聯合雙黃連注射液治療小兒下呼吸道感染80例臨床療效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2,5(23):46-47.

[12] 李爽,崔曉榮,趙京紅,等.氨曲南治療小兒細菌性下呼吸道感染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4(29):183.

[13] 張北寧.頭孢噻肟鈉聯合乳糖酸阿奇霉素治療小兒下呼吸道感染療效觀察[J].中國保健營養(中旬刊),2013,(12):417-418.

[14] 賈凱.45例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學分析和臨床治療[J].中國美容醫學,2011,20(5):125-126.

[15] 張洪義.喜炎平治療小兒下呼吸道感染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0,17(30):50-51.

第8篇:呼吸道的檢查方法及標準范文

【關鍵詞】急性呼吸道感染;痰熱清注射液;必嗽平;臨床分析

呼吸道感染是小兒常見病、多發病,發病率在我國各類疾病中占首位。由于發病急、變化快,有一定的并發癥。我院在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使用痰熱清注射液治療小兒急性呼吸道感染,取得滿意療效,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226例均系我院住院患兒,男128例,女98例;年齡最小6個月,最大13歲,6個月~1歲55例,1~5歲68例,5~10歲58例,10~13歲45例,其中上呼吸道感染組72例,下呼吸道154例。

1.2診斷標準上呼吸道及下呼吸道感染的診斷標準均參閱諸福棠《實用內科學》第6版標準。

1.3方法將選入對象分組,進行病例對照研究。實驗組114例,給予上海凱寶藥業有限公司的痰熱清注射液,劑量0.3~0.5ml/(kg•次)(最大20ml/次),每日1次,對照組112例使用針劑必嗽平4~8mg/次,每日1次。兩組患兒連續使用7d為一療程。

1.4療效標準

1.4.1痊愈主要癥狀,體征完全或基本緩解,客觀檢查恢復正常。

1.4.2顯效主要癥狀,體征明顯緩解,客觀指標接近正常。

1.4.3有效主要癥狀,體征好轉,客觀指標有所改善。

1.4.4無效客觀指標無變化,客觀指標不明顯或加重。

2結果

2.1兩組療效比較治療組總有效率94.7%,對照組86.6%,有顯著性差異(P

2.2兩組患兒的不良反應兩組在研究期間心跳呼吸等生命體征穩定,痰熱清組未發現1例不良反應,對照組有1例輕微腹部不適。

第9篇:呼吸道的檢查方法及標準范文

關鍵詞 匹多莫德(譜樂益) 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RRI) 療效觀察

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RRI)是兒科臨床常見的慢性呼吸道感染,一般發生在1~6歲免疫較弱的時期,若能適當應用免疫調節劑來改善小兒免疫功能,可降低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

資料與方法

資料:2004年2月~2006年2月在我院住院治療符合《反復呼吸道感染的診斷標準》的患兒5例,隨機分成治療組(譜樂益組)28例和對照組22例。一般資料見表1。兩組數據經統計學處理差異無顯著性。(資判中已排除不愿參加實驗室檢查患兒)見表1。

方法:兩組患兒感染時均可使用青霉素、先鋒霉素或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及抗病毒藥物和退熱、止咳化痰藥物。在此基礎上,治療組加用譜樂益0.4g/次,2次/日。2周后改為0.4g/次,1次/日,維持至8周,隨訪觀察6個月。治療前后兩組患兒均進行抽血查IgA、CD+4及CD+4/CD+8。

療效判斷:①顯效:服藥后無或僅有1次上呼吸道感染;②有效:服藥后有2次以上呼吸道感,但每次感染中病情較前減輕,病程縮短;③無效:感染次數無減少,癥狀體征無改善。

結 果

結果見表2、3。

討 論

RRI是兒科臨床遇到的普遍問題,其發病機理較為復雜,與多種因素有關,多數學者認為細胞免疫及體液免疫共同參與RRI發生,但也有人認為RRI患兒僅與細胞免疫功能低下有關,休液免疫功能可能正常,個別可增高。以往臨床應用的免疫調節劑大多是胸腺提取物或細菌溶解物。而匹多莫德為新一代人工合成的類二肽的免疫調節劑,可促進巨噬細胞及中性粒細胞的吞噬活性、趨化作用和殺傷作用;同時匹多莫德可調節細朐免疫,促講IL -2和γ-干擾素的產生,誘導T淋巴細胞母細胞化,調節輔T細胞/抑制性T細胞比例;此外,該藥還可以刺激B淋巴細胞增殖和抗體產生。本組資料顯示加用譜樂益治療后,血清CD+4 ,IgA及CD+4/CD+8發生顯著性變化,說明匹多莫德具有提高細胞免疫與體液免疫的功能。從本組患兒觀察,譜樂益安全有效,口感好,容易被兒童接受,作為RRI的輔佐治療,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

參考文獻

1 胡儀吉.反復呼吸道感染診斷標準.中華兒科雜志,1999,26(1):40.

2 常克萍.反復呼吸道感染研究進展.臨床兒科雜志,2001,19 (5):316-317.

3 楊錫強.T細胞亞群的臨床定義.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00,15,(3):250.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白丝喷水在线观看| 男女免费爽爽爽在线视频| 最近中文字幕高清中文字幕电影二 |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色综合 | 粗大的内捧猛烈进出在线视频| 成年人影院在线观看| 美女扒开尿口让男人捅| 日本不卡高字幕在线2019| 在线成人播放毛片| 国产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久久亚洲Av片无码v| 香蕉视频黄色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不卡三区| 国产色视频在线| 亚洲人成网站日本片| 精品丝袜国产自在线拍亚洲 | 91精品免费看| 男人日女人动态视频| 大炕上各取所需|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一区| 一个人看的www在线免费视频| 皇后羞辱打开双腿调教h孕| 日本一本在线观看| 国产97在线看|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 男人把女人桶爽30分钟一| 国模极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六月丁香六月婷婷蜜芽| 4455永久在线观免费看| 精品久久洲久久久久护士| 日本久久免费大片| 国产主播福利一区二区| 久久综合亚洲色hezyo国产| 91久久精品国产免费一区| 男生与女生差差|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日日躁| 古代np多夫h肉辣文| yy111111影院理论大片| 波多野结衣教师在线观看| 国产视频999| 亚洲av永久精品爱情岛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