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地理信息安全培訓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論文摘 要】安全問題是電力變電運行的咽喉,隨著信息管理技術在變電運行中的應用,先進的安全不僅包括物理安全,也涉及到了由互聯網帶來的各種來自外界的侵犯,如果電力系統被利用或是遭到攻擊,將會造成難以估計的損失。有效的提高信息管理技術在電力變電運行中的應用是擺在我們面前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一、信息管理與電力信息化概述
1.信息管理概念
信息管理是實現組織目標、滿足組織要求、解決組織環境問題而開發、規劃、集成、控制、利用信息資源,以提高信息利用率,使信息效用價值最大化的一種實現的一種戰略管理。
2.電力信息化
電力企業信息化建設更趨向于科學性、實用性、安全性以及效益性,電力企業開發了一系列企業管理和經濟運行有關的應用系統,目的在于提高生產和管理效益以及信息系統的實際使用效果。電能可以瞬間完成發電、輸電、配電直到用電,電力的生產和使用具有連續性、等量以及同時的特點,要想確保電力的安全生產以及資源的合理配置生產,必須要根據調度指令對電力系統的所有環節瞬時作出反應,電力系統的控制中心、調度中心要同時對發電、配電、輸電以及用電的各種數據進行全面掌握,并及時地分析、調度和處理,對生產運行進行科學的安排,要及時的處理大而廣、紛繁復雜的信息量,這使得信息處理工作面臨著一定的挑戰。而信息管理技術的出現正好為信息的處理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它結合了GIS技術,能實現多源數據的迅速整合,便于電力系統的信息化管理,可以綜合管理大量的屬性數據和地理信息數據,可以為經營管理提供科學的決策支持以及現代化的管理手段,結合了網絡技術,更有利于提高信息的共享程度,促進信息管理系統實現電力信息的共享,有利于電力系統信息管理更加的透明。電力系統涉及到了十分廣泛的地理區域,需要多個部門對同一圖層進行編輯,傳統的GIS圖層數據不支持多用并發操作,只適合單用戶使用,它采用的是文件格式,采用文件服務器的方式來共享圖層,若不進行特殊處理,多用戶同時更新同一圖層文件時就會發生沖突。而新型的ORDBMS技術可以彌補這一缺陷,不會發生共享沖突,它采用的是面向對象的數據庫技術,可以集中式管理地理屬性數據和信息空間數據,支持版本管理以及并發操作,還支持完全數據庫存儲模式,能夠解決數據安全機制、存儲管理大量的數據、數據完整性以及多用戶編輯等方面的問題。
二、電力變電運行中運用信息管理的優勢
1.先進性和開放性
數據倉庫技術使數據有了更加廣泛的來源,便于使用,方便與MIS等系統接口,系統的構造和Internet模式進行了結合,應有前景良好。
2.實用性強
信息管理技術有利于變電運行中二次部分各類數據源的共享和使用,尤其是對于變電保護技術工作人員來說,有利于提高系統分析和數據統計的工作效率,有利于提高保護運行水平。
3.可靠性高,易于維護和升級
方法庫和數據倉庫的采用使得整個信息管理系統運行集中于網絡中心規則庫和數據庫,不再在各級用戶之間分散可靠性,即使其中一個客戶的工作站突然損壞了,也不會對系統其他部分的性能造成影響,并且很容易恢復,軟件開發人員只需改變方法庫就可以進行升級換代,既方便又快捷。
三、電力變電運行中采用的安全策略
1.安全技術策略
為了確保信息的安全,采取的必不可少的安全技術措施有:1)病毒防護技術。應該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統一管理計算機病毒庫的升級分發以及病毒的預防、檢測等環節,應該采取全面的防病毒策略應用于信息系統的各個環節,有效的防治和避免受到病毒的侵害;2)防火墻技術。防火墻技術主要用于隔離信任網絡與非信任網絡,它的檢查方式是通過單一集中的安全檢查點,強制實施安全策略來實現,避免非法存取和訪問重要的信息資源;3)數據與系統備份技術。電力企業必須制定數據備份策略,定期對數據庫進行備份,按照重要程度劃分數據備份等級,建立企業數據備份中心,采用災難恢復技術來備份應用系統以及關鍵業務的數據,并制定詳細的數據庫故障恢復預案以及應用數據庫備份,并定期的進行預演,以防止在數據遭到破壞或是系統崩潰時能夠及時的修復,從而使信息系統具有更好的可靠性和可用性;4)安全審計技術。在系統規模的不斷擴大以及安全設施不斷完善的背景下,電氣企業應該引進集中智能的安全審計系統,采取行之有效的技術手段來自動統一審計網絡設備日志、業務應用系統運行日志、操作系統運行日志以及安全設施運行日志等,迅速自動的對系統安全事件進行分析,安全管理系統的運行。另外建立信息安全身份認證體系以及虛擬局域網技術也十分重要。
2.組織管理策略
組織管理措施以及技術措施統一在信息安全的范疇之內,由于管理方面的原因為造成的計算機安全事件的比重達到了70%以上,所以應采取必要的組織管理策略:1)安全策略和制度。電氣企業應該制定相關的政策方針來指導企業整體的信息安全工作,只有制定統一的、具有指導性的安全策略和制度才能有效的衡量信息的安全,才能形成安全的防護體系以及遵循信息安全制度,只有制定有效的安全策略和制度,才能實現具體化、形式化的法律管理,才能將法規與管理聯系在一起,確保信息的安全。2)安全意識和安全技能。電氣企業應該組織員工進行培訓,普及他們的安全知識,強化職工的安全意識,使他們具備安全防范意識并具備基本的安全技能,能夠處理常見的安全問題。通過安全培訓來提高職工的安全操作技能,再結合第三方安全技術和產品來提升信息安全保障;3)安全組織和崗位。本著保障企業信息安全的目的,電氣企業應該設立獨立的信息安全部門來管理企業信息的安全,實行“統一組織、分散管理”的方式來使信息安全部門全面負責企業的信息安全管理和維護。安全崗位是是根據系統安全需要設立的信息系統安全管理機構,這個職位主要負責某一個或是幾個安全事務,在全企業形成專門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使各個信息技術部門也能配合和推行信息安全工作。
參考文獻
[1]覃郁培.信息管理技術在電力變電運行中的應用[J].民營科技,2010,(8)
[論文摘要]近幾年來,隨著氣象信息對人們生產、生活作用的不斷加大,它的安全也備受關注。從氣象網絡的概念、安全的必要性出發,逐一探討了氣象網絡安全存在的問題,以及相關的解決措施。
一、氣象網絡的概念及其結構形式
氣象網絡,簡而言之,指的是將計算機網絡技術應用于氣象領域,使氣象信息網絡化,信息化,方便人們的使用。目前,氣象網絡按照不同的安全等級劃分成三種網絡結構形式:(1)內部局域網(含機要內網),此網要求安全等級極高,各個部門的計算機均在此網上;(2)通過數字專線與相關政府職能機構構成的政務專網,通過不同授權等級共享各級數據資源;(3)公眾互聯網,通過電信寬帶接入氣象網站,供廣大用戶瀏覽。現代社會氣象信息的大量應用,越來越彰顯其重要性,然而與此同時,網絡的應用也給氣象信息安全帶來了大量的潛在隱患,因此,加強氣象網絡的安全性就非常有必要。
(一)氣象技術的保障需求。當前,隨著氣象業務的不斷發展,氣象應用系統越來越多,對網絡的依賴程度越來越強,網絡安全早已擺在極其重要的位置。尤其是近幾年來,隨著全球氣候的普遍升溫,世界各個地方都面臨著干旱、洪澇、雨雪、臺風等自然災害,氣象技術的觀測、預報功能是人們預防自然災害最有利的工具,而病毒、非法侵入系統等不法行為肯定會影響到氣象技術的發揮,因此,保障氣象網絡安全是必需的。要解決這一問題不可能依靠某種單一的安全技術,必須針對氣象網絡的應用情況,采用綜合的策略,從物理環境、網絡和網絡基礎設施、網絡邊界、計算機系統和應用、安全管理等多方面構筑一個完整的安全體系。
(二)氣象網站的安全需要。全國各級氣象網站是公眾了解氣象政務、天氣預報等信息的重要媒體,通過這一媒介,人們可以根據未來的氣象資料,預先安排自己的生產生活。當前世界聯系日益緊密,任何因素的波動都可能造成無法估量的損失,因此,人們從氣象網站中及時獲取有價值的信息,對于他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但由于互聯網的安全性較低,隨時都有可能遭到有意或無意的黑客攻擊或者病毒傳播。
二、氣象網絡安全存在的問題
其實影響氣象網絡安全的因素有很多,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論述:
(一)氣象網絡管理缺陷。由于全國各級氣象網絡系統在管理制度上普遍存在缺陷,有些基層站沒有專職計算機網絡管理人員,再加上某些基層氣象職工計算機水平較低,機房設備較差,對氣象網絡的安全極為不利。其不安全因素主要表現在:
(1)人為的非法操作。在某些基層氣象站閑雜人員擅自進入機房的現象時有發生,甚至有人隨意使用外來光磁盤。由于制度不到位,防范意識差,隨意的光盤、磁盤放入,有意無意將黑客裝入,給計算機網絡埋下不安全隱患。
(2)管理制度不完善。本應由管理員操作的部分管理工作,擅自交由其他非工作人員進行操作,甚至告訴密碼,致使其他人可以任意進行各種操作,隨意打開數據庫,造成有意無意的數據丟失,有的甚至在與Internet連接的情況下,將數據庫暴露,為黑客入侵創造條件;有的人將密碼隨意泄露給別人。
(3)相關工作人員的失職。氣象部門工作人員的職責不到位,,在Internet上亂發信息,為修改文件破壞了硬件,對“垃圾文件”不及時清除,造成數據庫不完整,資料不準確。
(二)病毒侵入。目前,氣象網絡安全面臨的最大危險就是病毒的侵入。當前網絡中,各種各樣的病毒已經不計其數,并且日有更新,每一個網絡隨時都有被攻擊的可能。計算機網絡病毒充分利用操作系統本身的各種安全漏洞和隱患,并對搭建的氣象網關防護體系見縫插針,借助多種安全產品在安裝、配置、更新、管理過程中的時間差,發起攻擊;有時黑客會有意釋放病毒來破壞數據,而大部分病毒是在不經意之間被擴散出去的。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打開了已感染病毒的電子郵件附件或下載了帶有病毒的文件,也會讓氣象網絡染上病毒。
三、解決對策
(一)嚴格的安全管理制度。面對氣象信息網絡安全的脆弱性,一方面要采用技術方面的策略外,另一方面還應重視管理方面的安全,注重安全管理制度的加強。針對安全管理的復雜度,重要的是建立一套完整可行的安全政策,切實管理和實施這些政策。我們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首先加強人員的安全意識,定期進行網絡安全培訓;其次,制定安全操作流程,有明確、嚴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再次,責權明確,加強安全審計,詳細記錄網絡各種訪問行為,進而從中發現非法的活動。
(2)構建安全管理平臺。從技術上組成氣象安全管理子網,安裝集中統一的安全管理軟件,如病毒軟件管理系統,網絡設備管理系統,以及網絡安全設備統管理軟件。定期對安全策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進行核實,對于氣象網絡結構的變化,應先進行安全風險評估,適時修改安全策略。
(二)防范各種非法軟件攻擊和入侵。網絡的存在必然會帶來病毒攻擊和入侵發生。病毒的攻擊,一方面來自外部,由于應用系統本身的缺陷,防火墻或路由器的錯誤配置,導致非法攻擊輕而易舉的進入網絡,造成氣象業務中斷,數據的竊取和篡改等;另一方面的攻擊來自于內部,內部員工的無意或者惡意的攻擊,也會給網絡的正常運行構成威脅。
目前利用防火墻雖然可以阻止各種不安全訪問,降低安全風險,但防火墻不是萬無一失的,因此,作為防火墻的必要補充的入侵檢測系統(IDS),是第二道安全閘門,在全國各級氣象網絡的關鍵節點配置IDS,可監視信息網絡系統的運行,從中發現網絡中違反安全策略的行為和被攻擊的跡象,監控用戶的行為,對所有的訪問跟蹤,形成日志,為系統的恢復和追查攻擊提供基本數據。在各級建立IDS可以實時對關鍵服務器和數據進行監控,對入侵行為,違規操作進行預警與響應,并通過與防火墻聯動有效阻止來自內部和透過防火墻的攻擊行為。
(三)病毒防護策略。對于網絡病毒的防范是氣象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氣象網絡的覆蓋面廣,病毒的危害也越來越大,加之傳統的單機殺毒已無法滿足需求,因此急需一個完善的病毒防護體系,負責病毒軟件的自動分發、自動升級、集中配置和管理、統一事件和告警處理、保證整個網絡內病毒防護體系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主要的防范措施是建設覆蓋全國各級氣象信息網絡病毒防護體系,實現全網的統一升級、查殺、管理,防止病毒的交叉感染。包括網關級病毒防護,針對通過Internet出口的流量,進行病毒掃描,對郵件、Web瀏覽、FTP下載進行病毒過濾,服務器病毒防護,桌面病毒防護,對所有客戶端防病毒軟件進行統一管理等。
參考文獻:
[1]張劍平等,《地理信息系統與MapInfo應用》.科學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