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新課標教案范文

新課標教案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新課標教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新課標教案

第1篇:新課標教案范文

關鍵詞:新課標 教學目標

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許多教師深深體會到,現在的課程跟以往相比,從知識到方法都有了很大的不同,上課內容生活氣息、現代氣息和高科技氣息非常濃厚。這使得許多教師不知如何寫新課標下的教案,特別是對如何把握教學目標有了新的困惑。教學目標在教案中如何陳述,教學目標在新課開始之前要不要告訴學生,何時告訴效果最佳,怎樣設計作文指導課及講評課的教學目標等等都是老師們關注的話題。

一、教學目標的定義

關于教學目標的定義,有各種不同的說法。通俗一點講,就是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對教學內容進行有計劃的確定,進而在教學活動中達到對學生學習情況的有效展現,是教學活動實施的方向和預期達成的結果,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它支配、調節、控制整個教學過程。從這句話可以看出,教學目標不同于教學目的,它們是特殊與一般的關系。教學目的是對所有教學活動的總體要求,對所有的教學活動都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著眼于教師的教,無法預料和檢測;教學目標只對特定的教學活動起指導作用,比教學目的更具體、更明確,著眼于學生的學習結果,操作性強,可檢測。

一般說來,規范的教學目標應該包含四個要素:第一,行為主體:是指學習者,必須是學生而不是教師。第二,行為動詞:用以描述學生所形成的可測量、可評價、具體而明確的行為。第三,行為條件:是指影響學生產生學習結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圍,為評價提供參照的依據。第四,表現程度:指學生學習之后預期達到的最低表現水準,用以評量學習表現或學習結果所達到的程度。

二、教學目標的作用

(一)教學目標具有確定明晰的學習內容,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引導的作用。教學目標是教師上好一節課的方向,是預期的指導。教師在每一節課都要對學生學習活動的結果或所要達到的標準有預見性,而且是具體的、清楚的、可檢測的。

(二)教學目標具有幫助教師使用最佳教學方法的作用,不同的課程可以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與最佳的教學方法又是一對孿生姐妹。如果教學目標定位于基本知識的傳授,那么教師宜用啟發法、提問法、討論法等教學方法,如果教學目標定位于學生技能的培養,那么教師宜用演示法,實驗法等教學方法,如果是講童話故事,有表情的朗讀、分角色表演要比單純地讓學生掌握故事梗概效果好。最佳教學方法促使學生有最佳的聽課情緒,也會感染教師講課技巧發揮到極致。

(三)教學目標具有檢驗教學效果的作用。一節課的教學任務是否完成可以通過多種途徑檢測,但檢驗教學目標是最直接、最客觀的方法。

(四)教學目標具有激勵學生學習動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等作用。在教學活動中,要想使教學目標充分發揮激勵作用,教師就應當在研究學生的興趣、動機、意志、知識和能力水平以及他們的個別差異上下功夫,只有這樣,才能夠把握住學生學習的“最近發展區”。值得注意的是,教學目標和教育目的、課程目標是不同的概念。教育目的、課程目標是學生在學校讀書期間應達到的水平,它相對于教育宗旨是具體的,但是相對于教學目標又是抽象的。

新課程呼喚生成的課堂。生成,不是隨意性地擴展,更不是“節外生枝”,有的甚至錯誤地將既定的目標完全放棄。它是生態的課堂,是符合學生年齡、心態、層次的課堂,它是生命的課堂,是有朝氣的活潑的課堂,是玩與學充分相糅的課堂。生成的課堂教學目標的預設是在教學大綱教學目標領導下的預設,遠離文本、脫離實際,隨心所欲、或以點咬面、為教而教的目標預設是錯誤和偏離導向的,顯然不是我們的教學所追求的境界。

三、教學目標的種類

宏觀的教學目標有單一性教學目標、行為性教學目標、表現性教學目標、生成性教學目標等多種。單一性教學目標就是基于經驗、傳統教學模式,按照大綱要求,把教材內容傳授給學生,這已成為課程與教學領域的一種習慣,是一種歷史悠久的課程與教學目標取向,這種教學目標易于教師授課,卻不利于學生橫向與縱深發展,限制了學生的思維。行為性目標指教師要預設學生在某一學習活動結束后的行為結果是否達到新課程標準。表現性目標主要是描述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作業的情境,將要處理的問題,將要從事的活動和任務等,旨在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強調個性化。生成的課堂就要有生成的目標。生成性目標會打亂原有的教學計劃,中斷已設計好的教學思路。教學過程既是預設的,又是生成的,在問題解決過程中會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怎樣能解決這些問題就要看教師的知識面和駕馭課堂的能力了。預設和生成同時存在,由因追果,由果推因,水融、和諧共生。生成,離不開科學的預設;預設,是為了更好地生成。精彩的課堂源于高質量的預設。微觀的教學目標要從認知領域、情感領域和技能領域來設計。

四、教學目標的內容

(一)以有益于學生心理發展的內容為教學目標。學生的心理有特定的年齡發展階段,在教學中,要根據其智力和能力水平、傾向性、心理承受力等來選擇和組織相應的課堂內容,以使學生充分調動內部自然條件與教師相配合,成為課堂活動的主體,產生與課堂內容相通的思維與活動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講解課堂內容時有一定的方向性,哪些例子可以拿來在課堂上展示,哪些用對話的形式更能激發學生的情緒,哪些練習需要讓學生和家長一起來完成等等,這些教學目標的設計會引導學生實現一個又一個新的發展。

課程教學內容還要顧及學生的經驗。即使是幼兒園的小朋友也有一定的生活學習經驗,只不過局限性不同罷了。學生的經驗是先前學習知識的積累,是進一步學習新知識的基礎與前提,學生的經驗,包括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學生通過親身經歷和參與學習活動獲得的體驗和感受是直接性的,感想也最為強烈,課堂上知識和能力的獲取是學生經驗的最主要的來源。

興趣也有益于學生的心理發展。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堂課成功與否關鍵看是否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如果一個教師能使學生對于新課題的解決、新知識技能的掌握抱有強烈的興趣與動機,那么對一堂課來說就成功了一大半了,有了興趣,學生就會主動思考與參與,興趣就是學生真正獲得知識的條件和催化劑。教學目標預設就要以能引起學生興趣為前提。

(二)以有益于學生學會生存的內容為教學目標。學校教育的終極目標是讓學生將書本知識轉化為生活知識,以應對在日常生活遇到的難題,提高他們的生存能力。因而教師在教案的編寫中要把教學內容的生活化作為預設教學目標,所講內容要貼近生活,發生在學生身邊的例子更能感染學生的情緒,達到師生共振。過于注重理論化和邏輯化的傳統課程遠離了人類面臨的實際問題,忽視了知識的實用性。現在的學生更關注的是發生在他們身邊的事情,現實世界的美與丑、真與假對他們更有影響,因而教師要選擇有益于學生學會生存的內容為預設教學目標,將這些現實中的事情轉化為必學的知識向學生傳授,是適應科學進步和社會發展的現實需求的,課堂就成了生活化的課堂。

要把有益于學生學會生存的內容為預設教學目標,還要考慮到教學課程的問題化。問題是一種情境,在這種情境中,個體知道想做某件事,但不能馬上知道這件事所需采取的一系列行動。情節性問題和現實性問題都是基于生活中的真實情境創設的,所以在授課的過程中,要以解決問題為主要目標,并以生活中的常識來做例,如可以要求學生依據課文內容扮演不同的角色來提出一些問題,問題可以涉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價值觀,人生觀,愛情觀,金錢觀,問題越真實,越現實,就越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越有利于學生學會生存。

(三)以有益于學生全面發展的內容為預設教學目標。學生的全面發展不是哪一學科的責任,而是要所有學科共同擔負的問題。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人類知識是一個有機的綜合體,各學科既有各自的特點又有共性。傳統的課程設置過于強調的個性而割裂了學科內容之間的內在聯系。新課標下的教案首先要考慮怎樣在教學過程中實現學科的交叉與聯系。如可以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的時候明白語文學科的可讀性,不理解題意是解不開應用題的,在學習語文的時候要明白圖表的重要性,說不清道不明的位置了了幾筆勾勒下來就一目了然了。

隨著科學的迅猛發展,技術革新的日新月異,越來越多的人在享受著高科技帶給我們嶄新生活的同時,可以不出家門便知天下事,可以坐在家里購物逛大街,作為社會中的一員,任何人都有權利知曉最新的科學技術,以及科學技術的再運用。那么教育機構是以培養合格公民為己任的,百年大計教育為本,課堂教學必須考慮到當今社會科學技術的發展現狀和發展動向,必須關注社會發展的前沿動態,從而培養學生獲取前沿科學技術知識的意識和能力。

參考文獻

[1]李懷源.駕馭語文課堂的藝術[M].南寧: 漓江出版社,2007:161-164.

[2]趙紹軍.小學語文課程教學論[M].鄭州: 鄭州大學出版社,2007:100-102.

[3]關文信.初等教育課程與教學論[M].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2006:75-79.

第2篇:新課標教案范文

【教材分析】

本課內容是建立在學生已經掌握了整數乘小數計算方法的基礎上再來進行學習的。它將為后面繼續學習小數乘法等內容奠定基礎。在本課中,學生要理解整數乘小數的算理,掌握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教材首先從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知識經驗出法,以包裝盒紙的價錢的情境引入,充分體現數學源于生活的新課程理念。然后教材先讓學生估計積的范圍,培養學生估算的意識,再呈現多種算法,體現算法多樣化的課程理念。在橫式計算中初步感知算理。然后教材在豎式中標出每一步的意義,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算理,并通過試一試、練一練等數學活動,讓學生掌握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

【設計理念】

出示情境后,先出示嘗試題,讓學生嘗試列出算式并且進行估算,本節課的主題是豎式計算,不過小數乘小數的估算意識也應該進行訓練。然后讓學生在原有的小數乘整數的基礎上進行嘗試計算。因為整數乘小數學生比較熟悉,所以說可以放手讓學生來算,重點放在讓學生說清楚算理,并總結小數乘小數計算方法。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探索小數乘小數計算方法的過程,掌握小數乘小數的筆算方法,并能正確進行計算。

過程與方法:在探索過程中體會新舊知識的聯系,能主動總結、歸納小數乘以小數的筆算方法,培養類比、分析及概括能力,發展應用意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并從中獲得運用已有知識解決新計算問題的成功體會。

【學情分析】

總體情況:五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學習經驗,特別是整數乘小數的學習經驗,對本課的學習能起到正遷移作用。但是學生的思維仍然以直觀的形象思維為主,所以在理解算理上還是有難度的。同時,他們的概括、歸納能力也尚不完全,學生用數學語言準確的概括出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有一定的困難。

個別化對象分析:通過小數乘整數的作業來看,大部分學生掌握了計算方法,把小數轉化乘整數,而后進生在一內容上也能較好的學會小數乘整數,而小數乘小數的難點探究積的位數與因數位數之間的關系對他們來說比較困難,但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探究出來的結果他們應該也能很好的理解。

【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法則,并能正確計算。

難點:理解小數乘小數的筆算算理,掌握小數乘法中積的小數位數和小數點的定位,乘得的積小數位數不夠的,要在前面用0補足。

【教學方法】

嘗試教學法、探究、合作

【教學環節】

一、情境創設,準備練習

出示圖片,尋找信息。

種植草坪長:每米26元

包裝紙:每米2.6元

種植草坪寬:每米85元

彩帶:每米0.85元

【引導】從圖中你得到哪些數學信息呢?

1.提出問題,列式計算。

【引導】種植一個長8米的草坪,需要多少元?

26×8=?

學生在草稿本上列豎式計算,后反饋校對。

【小結】整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2.引出新知,揭示課題。

(1)包裝一個禮品盒用紙0.8米,需要多少元?

【引導】(1)請同學們根據問題列一列算式

2.6×0.8=

(2)這個算式和剛才的算式有什么不同呢?

(3)今天我們要在學習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基礎上學習三位數乘兩位數

揭示課題:小數乘小數(板書)

【設計意圖】以操場和禮品盒為素材,通過對比兩個不同大小物體的對比,讓學生感受到不同的物體的差別。通過對整數乘整數所提問題的解答,回顧了整數乘整數的算理算法,為新知的導入和探究作了水到渠成的遷移。

二、嘗試練習,探究算理

1.初步估算

【引導】估一估,2.6×0.8大約是多少?

【預設】學生估算,可能出現以下幾種結果:

估算1:

2.6

3

0.8

1

3×1≈3

估算2:

2.6

2

2×0.8≈1.6

比1.60多

估算3:

2.6

13

3×0.8≈2.4

比2.4少

估得2.6×0.8的積的范圍大致在1.60和2.40之間

【設計意圖】《新課程標準》強調:在數的運算教學中應重視并加強估算。這一環節教學,學生通過對估算取值范圍的確定,培養學生估算的意識。另者,也提高學生快速判斷計算結果正誤的能力。

2、

嘗試計算

【引導】要想知道2.6×0.8精確值是多少,可以怎樣計算?

【組織】學生在草稿本上嘗試計算,教師巡視。

巡視期間,師抽生板演

方法一:

2.6米×0.8米=

26厘米×8厘米

=208厘米=2.08米

方法二:

26×8/100

=208/100

=2.08

方法三:

2.

6

×

0.

8

2.

8

方法四:

2

.

6

×

.

8

2

.

8

【預設】估計算法有:

3.明確算理

【組織】板演展評

【引導】(1)這些算法各是怎么想的呢?

抽生說一說思考過程。

4.算法擇優

【引導】看來一道題目我們可以有這么多種不同的算法,那到底哪種是最好的呢?請同學們選一種自己喜歡的算法,獨立完成下題。

①變化題目:包裝一個禮品盒用彩帶2.4米,需要多少元?

【預設】學生可能會有以下兩種做法:

做法一:

0.85×2.4

=85×24×0.001

=2040×0.001

=2.04

做法二:

0.8

5

×

2.

4

3

4

1

7

2

.

4

在講評時,溝通二種做法之間的聯系。

0.8

5

×

2

.4

3

4

1

7

2.0

4

兩位小數

一位小數

三位小數

②繼續變化題目為:0.56×0.04

【引導】估計這時大多數學生在計算這題時就采取豎式計算了。

.6

×

.4

0.2

24

兩位小數

兩位小數

四位小數

乘得的積的小數位數不夠,要在前面用0補足,再點小數點

[小結]隨著數字的不斷變小,我們要了解乘得的積的小數位數不夠,要在前面用0補足,再點小數點

【總結】請學生說一說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計算方法

小數乘小數算法:

兩位小數乘兩位小數,先用第二個因數的個位去乘第一個因數的每一位,乘得的積的末尾就跟第二個因數的個位對齊;接著再用第二個因數的十位去乘第一個因數的每一位,乘得的積就跟第二個因數的十位對齊。最后再把所得的兩個積相加,再加上小數點。

5.檢驗筆算

學生用計算器計算,與筆算結果進行比較。

【設計意圖】計算教學,最省事的教法就是將計算方法和盤托出,然后進行大量的訓練。但這樣的教學是填鴨式的,學生是被動接受的,學生對計算的掌握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本節課,教師先讓學生嘗試練習,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嘗試找到解決問題計算的方法。學生根據其固有的經驗和思維特點,找到其固有的計算方法(4種)。然后,教師引領學生把4種計算方法進行分類,說理,判誤。溝通方法二和方法三之間的關系:道理一致,書寫形式變化。至此,老師并沒有簡單主觀地判定方法一乘法拆分法的不可取,而是在接下來的一個環節設置了145×13,讓學生感悟145×13再把13拆分成幾成幾,已不可能,由此感悟到把乘法算式的一個因數拆分成兩個數再相乘法,并不是普便適用的方法。接著,老師把題目的數字改大,讓學生感知隨著乘數數字的增大,拆分后用乘法分配率來計算的方法也不簡便。至此,學生經過了方法擇優的過程,體會到了用乘法豎式計算的必要性,乘法豎式的學習就顯得自然而然,源于發自學生內心的需求。

三、鞏固知識,發展思維

1.小數點搬家

學生獨立完成

(提醒學生:在豎式計算時,為了使豎式計算方便些,我們通常在上一行寫三位數,下一行寫兩位數。)

2.基礎練習

4.8×0.25=?

0.32×0.8=?

9.8×1.8=?

學生獨立完成

(提醒學生:在豎式計算時,為了使豎式計算方便些,我們通常在上一行寫三位數,下一行寫兩位數。)

3、

綜合練習

運用所學新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四、課堂總結,拓展延伸

【引導】這節課你們學到了什么?你是怎么學會的?如果是四位小數乘兩位小數數,你會算嗎?

第3篇:新課標教案范文

一、導學案概述

“導學案”是教師設計的一種學習方案,它既不是學生的學案、教師的教案,也不是兩者的簡單結合,而是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根據自身的知識積累和學習經驗,在課前預習階段和課上自學階段使用的一種導航工具,學生通過自學和小組交流自主設計出一套教學材料,再交由教師歸納補充,此過程是以“導學案”為紐帶,教師的啟發式教育為主導,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體,由師生共同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教學新模式,主要由課前預習、課堂研討和拓展延伸三部分組成.

例如,在講“勾股定理”時,可以應用“導學案”教學.(1)導.先由教師給學生介紹勾股定理的定義,即兩直角邊的平方和等于斜邊的平方.提示相關的知識點:勾股定理是一個基本的幾何定理,它是用代數思想解決幾何問題的重要的工具之一,是數形結合的紐帶之一,勾股定理同時也可以運用向量知識理解,它是余弦定理的特殊情況.引導學生運用已學知識理解新知識點,并提出新問題.(2)學.由學生課前預習和課堂小組研討組成,學生根據對勾股定理的理解和在已學知識的認識上對此定理提出自己的學習成果和問題,可以提出:一個門框的長為4m,寬為3m,一塊長7m,寬5m的木板能否從門框內通過?為什么?由小組討論得出結果.(3)案.問題是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進行設計的,再根據教師對這節課的重點、難點、教學目標、課后反思等相關內容的融合,就構成了這堂課的“導學案”,可以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和獨自思考問題的能力.

二、導學案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1.提高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效率

導學案中包括了學習目標、學習重點、難點;使用說明和學法指導;課堂探究、當堂檢測、回顧反饋、歸納小結;課后練習、能力拓展.從導學案就能看出本節課的知識點,學生一目了然.選擇的例題,都是經過多次反復的探究后設計的.練習題也是有針對性地根據學生掌握程度分梯度、分層次練習,這樣就增大了課堂容量,提高了教學效率,同時使學生達到了共同進步的目的,提高了學習效率.

2.增強數學后進生的興趣

后進生學習不好,大部分是因為對數學沒有興趣,產生了學習數學的逆反心理.教師應該注重對這些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降低其對數學學科的逆反心理,可以利用當堂檢測環節,采用競賽形式,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做不同的題目,增強其自信心,再逐漸增加訓練難度,促進其進步.通過培養競爭意識,讓學生對此科目產生興趣,在興趣的驅使下鼓勵學生熱愛數學,主動學習數學.

3.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

導學案是在小組間進行交流、探討的,通過達標檢測后,再進行師生互動,完成教學過程.在交流與互動中,學生學會了合作,對其綜合素質的培養也是有益處的.

“導學案”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在試用階段已經獲得了較好的效果,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其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還能培養他們合作學習和發現問題的能力,在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方面作用顯著.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自己的引導作用和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達到高效教學的目的.

三、如何用好導學案

1.編好學案

學案是導學的載體,編寫時要根據不同的對象進行,以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為原則.在教學中,教師采用啟發式教學,主要引導學生自主思考,使他們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能夠發現知識間的連鎖關系,觸發聯想,形成新的觀點和理論,達到認識上的飛躍.

2.教師引導

在認知過程中,適當的問題能激發學習熱情.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如果能得到教師的有效引導,不僅能使學生體驗成功的樂趣,維持持久的學習動力,也能使學生提高學習效率,縮短獲取知識的時間,培養學生探索問題的能力.“導”的范圍較廣,既包括導入新課程、導入情境、導入學習過程,又包括深層次的學習方法指導、思維方式的啟發、交流發言的指導等方面.

第4篇:新課標教案范文

【關鍵詞】更新觀念 情感 教學特色 主體地位

面對新課標的要求,廣大英語教師在課上能精講多練,調動學生全體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合作、競爭意識,積極創設英語教學情景,避免以往的枯燥等英語的模式,使用大量的多媒體課件,適時適度地把課件與課本有機地組合起來,突出了英語新課程中提倡的任務型教育方法,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做到學以致用,等等現象都表明英語教師對新課標的認識在逐步深化。下面就近年來我與其他老師在新課標執行中的感受及實踐作簡要闡述,與廣大一線英語教師共勉。

一、注重學生主體

《英語課程標準》中關于“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部分指出,在教學中要始終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應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氣氛。學生的主體作用是指教學過程中學生作為學習活動的主體出現。他們能夠能動地發展自己的潛能。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中心,教師、教材、教學手段都應為學生“學”服務。因此,同樣一個老師,同樣一本教材,同樣一個教學環境,不同的學生卻出現不同的學習效果,導致這種差異有種種原因,但其中重要的一條就是學生自身主觀能動性發展程度不一。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并確立自身的主體作用意識已成為一項重要課題。

案例:一個老師在Australia 的教學中,首先請同學們觀看了有關澳大利亞的短片,在短片中出現了澳大利亞的climate, geography, population, people, schools, cities, kangaroos and koala bears…然后這位老師把學生變成老師,而自己充當一名指導者、激勵者、輔助者和協調者。學生的積極參與,課堂生動活潑。

思考:直觀的教學,使學生很快進入了最佳語言狀態,有助于把英語知識信息儲存到學生的深層記憶中,通過討論法,使學生通過合作學習,小組成員互相啟發,互相幫助,對不同智力水平認知結構,思維方式的學生實施互補,達到共同提高,確保了學生的思維在學習中始終處于積極、主動的狀態。然后教師積極的評價,激發學生的合作競爭意識。

教的法子要根據學的法子,教師給學生獨立思考和內化知識的時間,使教學效果良好。

二、注重課堂能力訓練

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要注重對學生進行多層次、多角度的能力訓練,重在學生有新的感悟、新的體驗、新的思路、新的意境和新的思維方式,對學生進行能力訓練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質疑問難訓練。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是以問題為中心的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是從訓練學生的問題意識,是從訓練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開始的繼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

2.合作交流訓練。引導學生通過各種形式,進行多方面的議論,以議促學,以議促思,學生做到既善于表達自己的意見,提高思維力和想像力,又樂于聽取他人的意見,鍛煉合作交流的本領,是老師培養學生的基礎。

3.知識遷移訓練。對知識內容分類,引導學生運用知識遷移的規律和方法,自行類推,探究訓練,有利于學生舉一反三。

4.多元評價訓練。堅持學生評價學生,學生自我評價,實現多元化的評價體系,能使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

案例:一位英語教師在講定語從句中,先問什么是定語?然后問充當定語的句子叫什么,再問定語從句應注意哪些問題,接著出了一個例題進行多項選擇,告訴學生分析時應注意的事項后,讓學生討論,待學生對定語從句掌握后,他又把知識遷移到名詞性從句,然后對該部分內容出題訓練。在激烈的爭論中,學生們不知不覺度過了四十五分鐘。

思考:這位教師能積極創設英語教學環節,步步設疑、議疑、解題,充分采用了任務型教學,遵循先模仿后應用,先機械后活用的學習過程,教師給學生充分討論的時間充分模仿,練習語言。

三、注重情感交流

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趣”是情感教學的第一步。“親其師,信其道。”只有讓學生懷有濃厚的興趣,他們才會不斷刻苦努力,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增進相互理解,其次增“情”,在教學設計課堂教學,作業布置等環節要適時地創設較為真實化的語境,適時滲透情感教育,賞“美”也是情感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環。

學生學習的心理過程是:感覺――思維――知識、智慧;感受――情緒――意志、性格(包括行為)。前者是認知過程(智力過程),后者是情感過程(非智力過程)。兩者相輔相承,有經驗的老師上課總是面帶微笑,和藹可親,表現出對學生的美,決不板冷面孔。現代心理學研究證明,過分緊張的情緒會妨礙學習,仰制智力活動,師生在教學中情感交融,氣氛和諧,能達到師生情感共鳴。

案例:有位老師在講“Holidays and Festivals”首先講了一個圣誕節的故事:一個十五、六歲的女孩,在圣誕節前夕為父親精心挑選了一份禮物――一個精美的煙斗,當她懷著高興的心情回家時,母親卻告訴她父親已經戒煙了。通過這個故事的學習,學生體會到了親情――父女之情的珍貴。

思考:這位老師的引課,增強了學生與他們的父母之間的深厚感情,增進了父母親與孩子之間的民主、平等和友好關系,使學生更能關心父母,理解父母。

作為一名英語教師,一定要認真研讀《英語課程標準》中提出的理念和要求,并運用于課堂教學實踐,努力創設自己的教學模式,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參考文獻:

第5篇:新課標教案范文

【案例1】

課題:常用邏輯用語

教學過程:

……

隨堂練習:設命題P:若a>b,則■<■;命題Q:若a<b,則■<1,給出下列四個命題:①P或Q ②P且Q ③?P ④?Q,其中真命題的個數為 ( )

A.0個 B.1個 C.2個 D.3個

(一分鐘后,大部分同學都完成了練習)

師:請學生甲把這道題給我們分析一下。

生甲:命題P和Q都是假命題,根據復合命題的真假表可知,?p和?q為真命題,所以答案選C。

師:這位同學回答的非常好,請坐。

此時,學生乙舉手問道:“老師,命題P的非命題為:若a>b,則■≯■,例如a=2,b=1,■就不大于■,所以?P也是假命題。”

師:這道題只需判斷P為真命題,由命題與非命題的真假性相反,可知 一定是真命題,難道真假表錯了,(全班哄堂大笑)你再思考一下,肯定是你哪里出現問題了。

下課后,我想了許多也沒有發現那位同學錯在哪里,后來我們教研組長告訴我,其實這是一個全稱命題,命題P可以理解為:對任意a>b則■<■,命題P的非命題可改寫為:存在a>b使■<■,一語點醒夢中人,很顯然問題出在非命題的改寫上。后來我又深入了研究。這道題實際上可用我們所學反比例函數性質來解釋。

對于反比例函數f(x)=■,其單調減區間為(-∞、0)和(0,+∞),對于a、b同號時,a、b在同一個單調區間,命題P是成立的,并非■<■一定不成立。所以命題P可理解為若a>b,則■一定小于■,?P:若a>b則■不一定小于■,這樣也非常容易理解。這正是我們強調函數的單調區間有幾個不連續的區間時,不能用并集聯結的一個很好實例。

第二天,我把其中的原因講給學生聽后,學生終于解開了謎團,他們臉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案例2】

課題:高三試卷評析

教學過程:

……

已知:平面上有點P{(x,y)|(x-sina)2-(y-cosa)2=4,a∈R},則滿足條件的點P在平面上組成圖形的面積是 ( )

A.4P B.6P C.8P D.10P

從P點滿足方程可以看出P是以(sina,cosa)為圓心,半徑為2的圓,而圓心(sina,cosa)并不是定點,其中a∈R,它在一個單位圓上,所以P也就是由無窮多個動圓上的點所組成的。

當a取定一個值時,P就在一個確定的圓上,此時它與單位圓相內切,當a取遍所有實數時,點P所組成的圖形是以O為圓心半徑為3的圓,但要挖掉一個單位圓,所以面積為S=9P-P=8P,答案是C。

【反思】

在日常備課中,特別是備一些習題課時,不能只局限于把知識死板地講給學生聽,僅滿足于會講,如何把一個問題從多角度、多方面去理解,這值得我們深思。在解決數學問題,特別是幾何問題的時候,我們往往需要畫出圖形,即借助圖形解決問題,有時需要讓圖形動起來。案例2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作為一名中學教師,我們應以數學案例為載體解決理論聯系實際的問題,把新課程理念落到實處。通過教學案例中涉及的各種各樣的問題,逐步學會如何去分析問題,遇到類似情景或問題該如何對待,同時掌握了如何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有助于形成教師的反思能力。當前數學課程改革正在全國內逐步推進,數學教師的參與能力如何,直接影響新課程理念的達成和目標的實現,如何縮小從“理想課程”到“實踐課程”之間的落差,這值得我們研究。

總之,案例反思和研究是數學教學活動的基本環節,是保證教學活動沿著正確的方向向前發展的重要手段。案例研究應該重過程、重應用、重體驗,真正發揮數學教學案例反思和究的導向功能,診斷功能、調節功能、激勵功能和反思功能。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04.

[2]胡典順.新課程理念下數學教學案例研究.中學數學教與學,2007(6).

第6篇:新課標教案范文

【關鍵詞】高中地理;新課標;案例教學

引語

新課改的實施為高中地理教學注入了新的內涵和意義,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地理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和案例教學等方法逐漸受到教師們的重視和采用。研究近些年的地理新課標和高考地理試卷,在考察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上都有所提升,案例教學的模式通過教師和學生,學生之間的互動,可以很好的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符合新課改的要求。

一、案例教學的含義和特征

(一)案例教學的含義

高中地理案例教學本著讓學生學會合作,學會交流,學會生存的教學理念,要求教師根據章節的教學目標和內容,考慮學生的身心特點,體現新課標理念,利用真實的事件撰寫案例,引導學生進入事件中心,分析案例,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案例教學的模式,一是從理論到案例,讓學生通過已有的知識,探究問題,以例證理,以例釋理,提高學生實際解決問題能力。二是從案例到理論,引導學生以案例為橋梁,進行合作學習,探討案例里的存在的規律。

(二)案例教學的特點

高中地理案例教學主要有三個特點,一,教學過程的合作性。過去高中地理教學大多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模式,教師講,學生聽,再通過考試來檢驗學生學習的情況,這種教學模式大大阻礙了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導致教學水平低下。案例教學則體現了師生互動,學生和學生互動的優勢,在課堂上組織學生們討論教師給的的案例或讓學生們自己去收集案例,提高學生的自主性。二,教學內容的探究性。在高中地理中采用的案例多大是學生們熟悉感興趣的事件,且和本章節緊密結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起引導作用,需要學生自己思考,探索,通過小組討論,取長補短。如《我的家鄉怎樣發展》一文中呈現了我國西南某城市的發展現狀,可以通過一系列的問題,引導學生了解自己家鄉目前的發展情況和問題,讓學生們利用雙休日進行調查訪問,收集信息并進行一定的思考。再在課堂上進行討論,教師再對一些問題進行引導,并進行一定的歸納。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三,教學的拓展性。高中地理教學中引入的教材具有豐富的內涵,學生在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并不單一,不僅要用到相關的地理知識,還需要一定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參與案例過程中可以拓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二、高中地理案例教學的作用

案例教學屬于探究性的教學方式,以案例為素材,讓學生身臨其境的進行學習探究。高中地理案例教學的作用主要有三點,一,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地理案例教學法是一種開放式的教學方法,由于問題的多樣性和復雜性,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也不固定,這就給學生提供了寬松的氛圍,鼓勵學生們進行創新,通過合作的方式找到問題本質,提高其創新能力。二,改變教學觀念。高中地理傳統的教學主要以教材和教師為中心,教師只負責將知識機械的傳遞給學生,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這種教學方式放在過去并無大礙。但隨著時代的進步,觀念的改變,人們逐漸意識到這種教學方式導致學生學不懂,學不透,理論與實際嚴重脫節。高中地理案例教學無論是從理論到案例,還是從案例到理論,都很好的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體驗到獲取知識的方法和途徑。學生們通過自己動腦,動手,解決實際問題并總結規律,使得學生的思維得到深化。三,促進合作和溝通。在高中地理案例教學中還體現了互助合作的精神,不同于過去的地理課堂,以教師為主體,學生和教師之間的溝通有限,大多只停留在口頭的鼓勵,流于形式。而案例教學從收集,編寫,整理再到討論總結,都需要經過小組的合作與探討,特別在討論中,會產生不同的意見和問題,會有思想的交鋒,促進學生合作溝通能力,學會關心尊重他人,在探討中展現自我。

三、高中地理案例教學的實施

高中地理新課標中的案例教學主要以案例的討論為主,在案例教學中,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只是引導者,案例的討論和總結都需要學生合作完成。在案例教學中,學生們對案例進行充分的分析探討,集思廣益。主要有四個步驟,首先要找到合適的案例教材,這是教學的前提和基礎。案例的選擇上要和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關,且能反映地理一般規律和特征,要能提示地理原理和要素之間聯系的案例。如在教授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一節中,可以選擇學生身邊的鐵路布局作為案例,向學生們介紹該鐵路對家鄉的經濟影響,讓學生們多學習對生活有幫助的身邊的地理。其次要營造出適宜的合作氛圍,只有在良好的環境下才能有效展開案例學習,因為在案例學習討論中,是學生思維碰撞的過程,教師要注意營造學生們討論合作的和諧氛圍。第三,教師要適時的進行引導,在案例討論中允許有不同的見解和沖突,教師只需根據主題對學生進行引導,以免學生們跑題。如教師作為課堂的主導者,要把握好課堂情況,當學生討論冷場時,要及時進行引導活躍氣氛,在學生跑偏主題時也要加以引導,要控制好課堂的節奏。最后,教師還要做好總結的工作,這總結并不是簡單的結論,而是對整個案例探討過程進行評價,對案例中涉及的地理問題進行評價總結,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幫學生們更好的梳理知識,讓學生在情感價值方面得到升華,提高創新實踐能力。

四、總結

總之,案例教學是以案例為基礎和中性,通過師生之間的合作,對案例進行分析,研究和總結,有利于師生,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生在高中地理案例教學中不僅可以學到基本的技能和知識,還能學會分析地理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大大提高高中地理教學效率和質量。

【參考文獻】

[1]徐田萍.淺談高中地理中的案例教學[J].中學教學參考.2011(5)

[2]施堯雄.淺談高中地理新課程中的案例教學[J].教育教學.2013(8)

[3]左世榮.新課程標準下中學地理課堂教學模式淺談[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08(19)

第7篇:新課標教案范文

[關鍵詞] 新課標 自主學習 教學案例設計

一、設計思想

新課標主張化學學科命題注重于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重視理論聯系實際,關注與化學有關的科學技術、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以促進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全面發展。讓學生自主探索、主動求知,學會收集、分析和利用各種信息,并以此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合作與分享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新課標對有機部分有以下要求:了解人類探索物質結構的重要意義和基本方法,研究物質構成的奧秘,認識物質結構、官能團、性質之間的關系,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結合實際了解某些有機物對環境和健康可能產生的影響,關注有機物的安全使用問題。

二、教材及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在必修已經接觸過乙醇,乙酸等有機物,對于酚來說,學生沒有接觸過,選修將醇和酚安排到一節,目的讓學生在醇的基礎上體會酚的性質,通過醇和酚結構的不同,讓學生分析官能團之間的相互作用對化學性質的影響,體會苯酚的化學性質。

三、課堂教學設計

1.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苯酚的結構特點及性質;了解工廠含酚廢水的處理流程。

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通過物質結構預測性質的能力和對官能團之間相互影響的分析能力。

情感與價值觀:通過酚與生活的聯系,學會辯證的看物質。

教學重點:苯酚的化學性質。

2.教學用具

苯酚、苯、濃溴水、NaOH溶液、Na2CO3、FeCl3溶液、試管、膠頭滴管。

3.課堂教學設計

通過工廠含酚廢水的處理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初步學會分析工業流程圖,通過分組實驗,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和團結協作的意識。

通過查閱資料了解工廠在處理時一般分四步:萃取富集――分離提純――轉化為苯酚――檢驗。通過這四步進行設計:

環節1:通過萃取提出苯酚的溶解性,通過學生分組實驗,讓學生得出苯酚的物理性質,了解工廠中處理含酚廢水的第一步是加入有機溶劑苯進行分離。

環節2:通過對苯酚和苯的分離引出苯酚的化學性質,通過結構決定性質,性質反映結構引出酚和醇這兩種具有相同官能團的物質化學性質上的異同。通過苯酚、醇、水與鈉的反應速率的不同提出疑問:“苯酚是否有酸性?”引導學生設計實驗并實驗驗證苯酚的弱酸性,進而讓學生了解工廠中加入氫氧化鈉使苯酚與苯分離。

環節3:通過由苯酚鈉得到苯酚讓學生了解苯酚、碳酸、,碳酸氫根的酸性強弱比較,加深學生以強酸制弱酸的思想。

環節4:通過如何檢驗廢水是否達到排放標準,引出苯酚的檢驗方法,通過學生的動手實驗結果,分析學生實驗成敗的原因,引出三溴苯酚易溶于有機溶劑。進而得出本實驗的注意事項。

4.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播放海寧苯酚泄漏事件視頻。

教師:據海寧苯酚泄露事件有關部門的處理思考工廠含酚廢水的處理方法。

學生:常見的方法:轉化為無毒物質、吸附法、萃取富集回收利用。

教師:以萃取富集回收利用為主分析。工廠處理一般分四步:萃取富集――分離提純――轉化為苯酚――檢驗。

第一步:思考“萃取與什么有關”、“苯酚的溶解性如何”,展示苯酚并說明實驗注意事項。

學生回答并分組實驗得出結論。

四、教學設計說明

對于苯酚的性質,如果簡單地按照課本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的常規思路講解、演示實驗、給出化學方程式,學生既沒有學習熱情也沒有興趣。為此,采用以浙江海寧苯酚泄漏視頻引入,激發了學生的興趣,結合現實生活工廠含酚廢水的處理,讓課程貼近生活,通過分組實驗,加強學生體驗和感悟。既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也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使學生的智力和能力得到了發展與提高,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五、收獲與反思

通過工廠含酚廢水的處理,讓學生了解科學、技術、社會的相互關系,了解化學藥品在化工生產中遵循“綠色化學”思想的重要性。

較好地體現了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由于采用了分組實驗、分組討論等多種方式以及相應的教學手段,學生積極地參加到學習活動中來,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體驗實驗的過程,完善自身認知結構。本節課的學習活動是“設計實驗――分組實驗――分析得出結論”的模式,知識的獲得有根有據,便于學生自然接受,并在此過程中學習對實驗進行分析的方法,逐漸形成正確的化學學習的方法。

采用自主學習的方式,讓學生自己找到爭議問題的答案,充分的實現了新課標中“學會運用觀察、實驗、查閱資料等多種手段獲取信息,并運用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等方法對信息進行加工”,“能對自己的化學學習過程進行計劃、反思、評價和調控,提高自主學習化學的能力”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第8篇:新課標教案范文

關鍵詞:高中地理;案例教學;課程改革

一、案例教學研究的背景

對于我國地理教學而言,2000年教育部頒發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地理教學大綱(試驗修訂本)》對必修2提出了“中國國土整治與區域研究”,并制定了必修講授10個案例。這是從國家意志層面,首次對地理案例教學提出了明確要求。此后,地理案例教學日益受到重視。因此我借鑒在教學期間的教學經驗,提出研究課題,目的是探討如何更好地實踐地理案例,更好地將地理案例教學的理論運用于課堂實踐。

二、高中地理案例教學實踐研究

1.地理案例的選取

這是實施地理案例教學的前提和基礎。選取案例教學途徑有以下幾種:

(1)教材直接提供,該途徑最普遍。例如,教材中分別以“美國的硅谷”和“德國的魯爾工業區”的典型材料,闡明新興工業的特點。

(2)研究性學習提供。

(3)生活中自己編寫,主要通過選擇課題、搜集材料、編寫案例、涉及討論等幾個環節進行。

(4)學生模擬情景進行表演。

(5)媒體報道。

2.地理案例的運用

首先,提供和呈現地理案例。其次,分析和討論地理案例。最后,總結和評價地理案例。

三、案例分析

為了更好地運用以上所闡述的地理案例實踐步驟,將理論很好地運用于實際,現以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環地中海的農業變遷”為例,探討“農業的區位選擇”這一教學點,具體闡述地理案例教學實踐策略及其有效果性的評價。具體實施步驟如下:

首先,選定案例:“環地中海的農業變遷”。這是教材直接提供的案例,并在學習《農業區位選擇》一課前呈現,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下一步引導學生對案例問題的層層深入的思考做好準備。

其次,呈現案例:“環地中海的農業變遷”。

地中海氣候區冬季多雨,且經常下暴雨,造成高地水土流失和低地沼澤化。后來人們大規模興修水利,攔洪灌溉,笳涌墾,對水的因素進行了季節調配,改變了農業區位條件,使這里更加適合水果、蔬菜、花卉的生產。但是,由于這里交通不便,長期以來水果、蔬菜等產品主要是就地消費,花卉不能大量生產。

19世紀中葉以后,交通運輸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同時伴隨著工業化的起步,歐洲的城市化進程發展迅速,居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對葡萄酒、新鮮水果、蔬菜花卉的需求量猛增。于是環地中海的法國、西班牙、阿爾及利亞、突尼斯、以色列等國農業生產選擇專業化方式,成為水果、蔬菜、花卉等的“時鮮業”的大規模生產基地,并在此基礎上加工酒類,產品大量銷往歐洲各地。隨著時代化保險技術的發展,市場前景更加看好。但是,越是大規模專業化的生產,遭受低溫、洪水、病蟲害時的損失越大,環地中海的“時鮮業”已有多次慘痛的教訓。地區之間的農業區位差異造成競爭態勢。西班牙位于法國以南,氣溫較高,時鮮貨上市時間較早,而法國距離歐洲腹地較近,交通便捷,兩地之間同類產品競爭激烈,這些問題都要求對環地中海地區農業區位選擇作進一步研究和思考。

教師指導學生對“環地中海的農業變遷”這則案例(共兩段文字)進行仔細閱讀,并指導學生找出文字材料中提供的關鍵字詞句。在教師指引、學生學會初步分析的基礎上,教師進一步指導學生設計具有代表性的層層遞進的問題,將全班分成四個小組并采取分小組討論的方式,如下:

討論1:從環地中海地區農業變遷中分析農業區位因素發生了哪些變化?結合案例分析環地中海地區農業區位主要有哪些?(第1小組)

討論2:目前環地中海地區農業生產存在哪些問題?如何解決?請學生提出具體方案。(第2小組)

討論3:你認為學生提出的解決方案中,最有效的方案是什么?(請闡述理由)(第3小組)

討論4:環地中海地區的農業變遷給人的啟示是什么?(第4小組)

通過學生對案例的學習,問題的探討,使學生從環地中海地區農業變遷的真實案例中,理解影響農業區位的因素伴隨著社會進步而發生的變化,從而理解環境整體性的特點。

案例教學比起傳統的教學方法,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

然而,在地理教學實踐中也還存在很多現實的問題,例如,案例素材選取的尺度、案例教學方法的選擇、案例教學評價的確定、教師與學生對案例處理的協調性等,這些都需要教師不斷探討研究、亟待解決。

參考文獻:

[1]鄭金洲.案例教學指南[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第9篇:新課標教案范文

班級

姓名

分數

.

一、填空題。(

每空一分,共32分)

1、(

):6=12÷18==2:(

)=(

)(填分數)。

2、女生人數占男生人數的,則女生人數與男生人數的比是(

),男生人數占總人數的(

)。

3、因為a×=b×(a,b均為非零數),所以a:b=(

):(

)。

4、如果A:B=,那么(A×7):(B×7)的比值是(

)。

5、甲數和乙數的比是3:5,乙數和丙數的比是4:3,甲、乙、丙三個數的比是(

)。

6、甲、乙兩數的比是3:4。如果甲、乙兩數的和是56,那么甲數是(

);如果乙數比甲數大56,那么甲數是(

)。

7、如果把10克的鹽放進100克的水中,鹽與鹽水的比是(

)。

8、有一個三角形,它的三個內角的度數的比是7:3:10,最小的角是(

)°,這是一個(

)三角形。

9、完成一項工程,甲要12天,乙要18天,甲乙完成工程的時間比是(

),甲乙工作效率之比是(

)。

10、用45厘米長的鐵絲圍成一個等腰三角形,已知腰和底的比是4:1,這個三角形的腰長(

)厘米,底長(

)厘米。

11、小華的身高是140厘米,比小明高,小明的身高是(

)厘米。

12、一根鐵絲,剪去的長度與剩下的長度的比是5:7,剪去的長度占全長的(

),若剪去了3.5米,則全長是(

)米。

13、甲正方體和乙正方體的棱長之比是1:1.25,那么棱長總和之比是(

),表面積之比是(

),體積之比是(

)。

14、某工廠從甲車間調出的人給乙車間,甲、乙兩車間的人數正好相等。原來甲、乙兩車間的人數比是(

)。

15、如下圖,5個同樣大小的長方形,拼成一個大長方形ABCD,

AB:BC=(

):(

)=(

(填分數)

AD:DC=(

):(

)=(

)(填分數)

二、判斷題。(5分)

1、把3:5的前項和后項同時增加3倍比值不變。(

2、等底等高的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比是1:2。(

3、一場足球比賽的比分是2:0,因此,特殊情況下比的后項可以是0。(

4、3.6厘米:0.9厘米=4厘米。(

5、兩根鐵絲一樣長,第一根用去,第二根用去米,剩下部分相等。(

三、選擇題。(14分)

1、下面各比中,比值不為0.5的是(

)。

A.2:4

B.0.25∶0.5

C.7∶14

D.1∶0.5

2、學校買來80本圖書,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給三個班,正好分完,三個班分到的圖書本數的比可能是(

)。

A.2:3:5

B.2:3:4

C.1:2:3

D.3:4:5

3、一個平行四邊形與一個三角形的底的比是1:2,高的比是1:2,面積的比是(

)。

A.1:1

B.1:2

C.1:4

D.3:4

4、120克鹽水中含鹽20克,鹽與水的質量比是(

)。

A.1∶5

B.1∶6

C.5∶6

D.2:3

5、甲數和乙數的比是3:5,乙數和丙數的比是4:3,甲數和丙數的最簡整數比是(

)。

A.1:1

B.15:12

C.3:4

D.4:5

6、一個長方形的周長是140米,這個長方形的長和寬的比是4:3,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是(

)平方米。

A.4800

B.1200

C.2400

D.700

7、一項工程,甲隊單獨做需10天完成,乙隊單獨做需8天完成,甲乙兩隊的工作效率的最簡整數比是(

)。

A.5:4

B.10:8

C.4:5

D.8:10

四、計算題。(共20分)

1、化簡下面各比。(8分)

0.12:5.6

300

cm∶50

dm

2.25::

2、化簡下面各比,并求比值。(12分)

1.75:

小時:45分鐘

公頃:1000平方米

噸:250千克

升:350毫升

625立方分米∶立方米

五、解決問題。(共29分)

1、(4分)某種混凝土是黃沙、水泥和石子按4:3:5攪拌而成的,一個建筑工地需混凝土60噸,需黃沙、水泥、石子各多少噸?

2、(5分)圖書室買來540本新書,其中是連環畫,其余的是文藝書和科技書,文藝書和科技書的本數的比是3∶2。三種書各有多少本?

3、(5分)甲、乙、丙三人共分一批化肥,甲分得這批化肥的,乙、丙分得化肥的比是4∶5,已知丙分得1.5噸化肥,甲分得了多少噸?

4、(5分)甲、乙兩車同時從A、B兩地出發,相向而行,甲車每小時行80

km,與乙車的速度比為4∶5,2小時后兩車共行全程的,A、B兩地相距多少千米?

5、(5分)一個長方體的棱長總和是72厘米,長、寬、高之比是4:3:2,求長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分別是多少?

6、(5分)兩個相同的杯子中裝滿糖水,A杯中糖與水的比是5:2,B杯中糖與水的比是4:1,若把兩杯糖水混合,混合后的糖與水的比是多少?

單元測試參考答案

一、填空題。(

每空一分,共32分)

1、( 4 ):6=12÷18==2:( 3 )=(

)(填分數)。

2、女生人數占男生人數的,則女生人數與男生人數的比是(

5:6

),男生人數占總人數的( 6:11 )。

3、因為a×=b×(a,b均為非零數),所以a:b=( 3 ):( 4 )。

4、如果A:B=,那么(A×7):(B×7)的比值是(

)。

5、甲數和乙數的比是3:5,乙數和丙數的比是4:3,甲、乙、丙三個數的比是( 12:20:15 )。

6、甲、乙兩數的比是3:4。如果甲、乙兩數的和是56,那么甲數是( 24

);如果乙數比甲數大56,那么甲數是( 168 )。

7、如果把10克的鹽放進100克的水中,鹽與鹽水的比是(

1:11

)。

8、有一個三角形,它的三個內角的度數的比是7:3:10,最小的角是( 27 )°,這是一個( 直角 )三角形。

9、完成一項工程,甲要12天,乙要18天,甲乙完成工程的時間比是(

2:3

),甲乙工作效率之比是(

3:2

)。

10、用45厘米長的鐵絲圍成一個等腰三角形,已知腰和底的比是4:1,這個三角形的腰長( 20

)厘米,底長( 5 )厘米。

11、小華的身高是140厘米,比小明高,小明的身高是(

120

)厘米。

12、一根鐵絲,剪去的長度與剩下的長度的比是5:7,剪去的長度占全長的(

),若剪去了3.5米,則全長是(

8.4 )米。

13、甲正方體和乙正方體的棱長之比是1:1.25,那么棱長總和之比是(

4:5

),表面積之比是(

16:25

),體積之比是(

64:125

)。

14、某工廠從甲車間調出的人給乙車間,甲、乙兩車間的人數正好相等。原來甲、乙兩車間的人數比是(

6:5

)。

15、如下圖,5個同樣大小的長方形,拼成一個大長方形ABCD,

AB:BC=(

4

):(

5

)=(

(填分數)

AD:DC=(

5

):(

4

)=(

)(填分數)

二、判斷題。(5分)

1、把3:5的前項和后項同時增加3倍比值不變。(

2、等底等高的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比是1:2。(

3、一場足球比賽的比分是2:0,因此,特殊情況下比的后項可以是0。(

×

4、3.6厘米:0.9厘米=4厘米。(

×

5、兩根鐵絲一樣長,第一根用去,第二根用去米,剩下部分相等。(

×

三、選擇題。(14分)

1、下面各比中,比值不為0.5的是( D

)。

A.2:4

B.0.25∶0.5

C.7∶14

D.1∶0.5

2、學校買來80本圖書,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給三個班,正好分完,三個班分到的圖書本數的比可能是(

A

)。

A.2:3:5

B.2:3:4

C.1:2:3

D.3:4:5

3、一個平行四邊形與一個三角形的底的比是1:2,高的比是1:2,面積的比是(

B

)。

A.1:1

B.1:2

C.1:4

D.3:4

4、120克鹽水中含鹽20克,鹽與水的質量比是(

A

)。

A.1∶5

B.1∶6

C.5∶6

D.2:3

5、甲數和乙數的比是3:5,乙數和丙數的比是4:3,甲數和丙數的最簡整數比是(

D

)。

A.1:1

B.15:12

C.3:4

D.4:5

6、一個長方形的周長是140米,這個長方形的長和寬的比是4:3,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是(

B

)平方米。

A.4800

B.1200

C.2400

D.700

7、一項工程,甲隊單獨做需10天完成,乙隊單獨做需8天完成,甲乙兩隊的工作效率的最簡整數比是(

C

)。

A.5:4

B.10:8

C.4:5

D.8:10

四、計算題。(共20分)

1、化簡下面各比。(8分)

0.12:5.6

300

cm∶50

dm

2.25::

3:140

21:20

3:5

81:20:21

2、化簡下面各比,并求比值。(12分)

1.75:

小時:45分鐘

公頃:1000平方米

14:17=

4:5=

5:4=

噸:250千克

升:350毫升

625立方分米∶立方米

5:2=

4:7=

5:3=

五、解決問題。(共29分)

1、(4分)某種混凝土是黃沙、水泥和石子按4:3:5攪拌而成的,一個建筑工地需混凝土60噸,需黃沙、水泥、石子各多少噸?

解:黃沙:60÷(4+3+5)×4=20噸

水泥:60÷(4+3+5)×3=15噸

石子:60÷(4+3+5)×5=25噸

答:需要黃沙20噸,水泥15噸,石子25噸。

2、(5分)圖書室買來540本新書,其中是連環畫,其余的是文藝書和科技書,文藝書和科技書的本數的比是3∶2。三種書各有多少本?

解:連環畫:540×=180本

540×(1-)=360本

文藝書:360÷(3+2)×3=216本

科技書:360÷(3+2)×2=144本

答:連環畫有180本,文藝書216本,科技書144本。

3、(5分)甲、乙、丙三人共分一批化肥,甲分得這批化肥的,乙、丙分得化肥的比是4∶5,已知丙分得1.5噸化肥,甲分得了多少噸?

解:乙:1.5÷5×4=1.2噸

總量:(1.5+1.2)÷(1-)=4.5噸

甲:4.5×=1.8噸

答:甲分得了1.8噸。

4、(5分)甲、乙兩車同時從A、B兩地出發,相向而行,甲車每小時行80

km,與乙車的速度比為4∶5,2小時后兩車共行全程的,A、B兩地相距多少千米?

解:乙車速度:80÷4×5=100千米

(100+80)×2÷=810千米

答:A、B兩地相距810千米。

5、(5分)一個長方體的棱長總和是72厘米,長、寬、高之比是4:3:2,求長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分別是多少?

解:長:72÷4÷(4+3+2)×4=8厘米

寬:72÷4÷(4+3+2)×3=6厘米

高:72÷4÷(4+3+2)×2=4厘米

表面積:(8×6+8×4+6×4)×2=208平方厘米

體積:8×6×4=192立方厘米

答:表面積是208平方厘米,體積是192立方厘米。

6、(5分)兩個相同的杯子中裝滿糖水,A杯中糖與水的比是5:2,B杯中糖與水的比是4:1,若把兩杯糖水混合,混合后的糖與水的比是多少?

解:A杯中的糖:,水:

B杯中的糖:,水:

混合后糖:+=,混合后水:+=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色a三级三级三级免费看|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 jianema.cn| 男插女青青影院| 夫妇交换性3中文字幕| 免费黄色一级毛片| а√天堂中文资源| 白嫩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啪啪区百度| 小受被多男摁住—灌浓精| 农村胖肥熟口味重| japanese国产中文在线观看| 狠狠色丁香久久综合五月 | 亚洲日本久久一区二区va| 91亚洲欧美国产制服动漫| 欧美日韩亚洲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日韩已满|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 九九视频在线观看视频23| 晚上睡不着来b站一次看过瘾| 国产成人18黄网站麻豆| 久久久国产99久久国产久| 老司机午夜福利视频| 岳代理孕妇在线风间由美| 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9420免费高清在线视频| 欧美巨大黑人hd| 国产日产成人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 a级毛片高清免费视频就| 波多野结衣一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婷婷五月综合缴情在线视频|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精品 | 日本老师和同学xxxx| 国产xxxx做受欧美88xx00tube| 一级成人a免费视频| 深夜a级毛片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色图| 久久国产精品亚洲综合|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 国精产品一品二品国精品69xx | 国产成人aaa在线视频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