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機械自動化專業就業方向范文

機械自動化專業就業方向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機械自動化專業就業方向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機械自動化專業就業方向

第1篇:機械自動化專業就業方向范文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學生們將來可以從事科技研發、運行管理、應用研究、銷售等機械制造領域的一些職位。

就業方向

本專業畢業生可在機電裝備制造業,從事機械制圖與計算機繪圖,機械制造工藝與現場實施,機械加工與檢測,機電設備安裝、調試與維護,CAD/CAM技術運用等崗位工作。

從事行業

1機械/設備/重工

2儀器儀表/工業自動化

3新能源

4電子技術/半導體/集成電路

5汽車及零配件

6其他行業

7計算機軟件

第2篇:機械自動化專業就業方向范文

1、機械制造以及機械設計及理論:機械設制造及理論學科是機械工程一級學科所屬的二級學科,是對機械進行功能分析與綜合并定量描述與控制其性能的基礎技術學科,就業前景好。

2、車輛工程:車輛工程是研究汽車、機車車輛、軍用車輛及其他工程車輛等陸上移動機械的理論、設計及制造技術的工程技術領域。隨著汽車的普及,車輛工程專業就業前景極好。

3、機械電子工程:機械電子工程專業俗稱機電一體化,是機械工程與自動化的一種,也是最有前途的一種方向。機械電子系統早已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廣泛應用。

第3篇:機械自動化專業就業方向范文

關鍵詞:職業教育;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校企深度整合隨著“人才強國”戰略的深入實施,我國高度重視人才建設,職業院校作為培養專業人才的搖籃,必須大力加強學生的專業化建設,只有這樣,才能使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要想培養更加優秀的人才,必須使學生適應市場、適應企業需求,而校企深度融合能夠在這些方面取得一定突破。對此,要深入研究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校企深度融合”模式,著力提升人才培養的專業化程度。

一、“校企深度融合”對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教學的重要性

隨著我國工業化的快速發展,特別是在“工業制造2025”全面深入實施的歷史條件下,對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人才的需求量增多,但當前一些職業院校在培養人才方面缺乏專業化,導致學生畢業后不適應企業需求,而通過“校企深度融合”能夠解決這一重要問題。加強“校企深度融合”,還能夠解決職業院校實訓基地不足的問題,同時也能夠解決實訓內容不夠豐富以及缺乏創新的現狀。特別是通過大力加強校企合作,使學生能夠較早地接觸社會、接觸企業、接觸專業,進而能夠使學生更加了解自身的優勢,進行實踐操作,為畢業后就業奠定堅實基礎,同時也有利于學生在未來開展技術創新活動,提升自身的職業發展能力。

二、“校企深度融合”在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校企深度融合”對于加強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教學改革和創新、培養更具有專業素質的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想使“校企深度融合”得以順利實施,應當對“校企合作”模式進行不斷完善。結合多年實踐經驗,筆者認為,在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教學中推進“校企深度融合”,必須在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

一是開展“訂單式”校企合作模式。要想使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教學取得更好的成效,必須高度重視校企合作的戰略性以及深層次性,而“訂單式”校企合作模式具有很強的戰略性,企業根據自身對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人才的需求,以“訂單”的形式,加強與職業院校的深入合作,高校按照企業的要求培養所需的專業人才,進而使校企合作步入更高級的階段。職業院校應當高度重視“訂單式”校企合作模式,加強與企業的戰略性合作,設立專門的“訂單培養班”,使學生畢業即就業。

二是開展“實訓式”校企合作模式。這是職業院校與企業進行聯合的模式,通過加強與企業的合作,在企業建立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實訓基地,解決職業院校實訓基地不足的問題,加強實訓教學。這就需要高校與企業進行深入合作,既要增加企業的數量,又要與不同的企業建立合作關系,使企業的實訓基地在數量和質量上得到加強。比如可以采取“2+1”的模式,學生進行2年的理論學習以及校內實踐,第3年則重點在企業進行實訓,這樣能夠使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特別是能夠使學生在企業學到學校學不到的知識。

三是開展“共建式”校企合作模式。所謂“共建式”校企合作模式,就是職業院校與企業共同建立實訓基地,將“企業模式”引入職業院校的實訓基地,聘請企業人員進行實訓,同時還可以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采取更加靈活的共建方式。通過“共建式”校企合作模式,能夠充分利用企業的相關資源,解決職業院校實踐資源不足的問題。這種“校企深度融合”模式需要職業院校與企業建立“共建、共享”的關系,相互之間要做好利益的分配,如職業院校免費為企業培養人才,企業則提供設備、技術等等,這樣能夠使職業院校與企業實現“雙贏”,在“互利互惠”的基礎上,企業的積極性將得到極大的調動,職業院校應當進行積極探索。

綜上所述,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必須適應企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否則就會制約學生的就業,這一點需要引起職業院校的高度重視。學校在開展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教學的過程中,必須大力推進“校企深度融合”,著力提升校企合作的科學性和效能性,特別是在開展“訂單式”“實訓式”“共建式”校企合作模式方面進行積極探索和實踐,這樣能夠使校企合作模式取得新的成效,使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教學質量和水平得到提升,培養更多、更好、更專業的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朱銀鋒,Z興書,楊啟耀,雷聲,雷經發,陳雪輝.機械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2):139-141.

第4篇:機械自動化專業就業方向范文

測控專業主要課程 精密機械與儀器設計、精密機械制造工程、模擬電子技術基礎、數字電子技術基礎,微型計算機原理與應用、控制工程基礎、信號分析與處理、精密測控與系統等。

測控專業主干學科:光學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

測控專業主要實踐性環節:包括軍訓、金工、電工、電子實習,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社會實踐,課程設計,畢業設計(論文)等。

測控專業就業方向 本專業畢業具備精密儀器設計制造以及測量與控制方面的基礎知識與應用能力,能在國民經濟各部門從事測量與控制領域內有關技術、儀器與系統的設計制造、科技開發、應用研究、運行管理。該專業既可以進入生產工程自動化企業從事自動控制、自動化檢測等方面的工作,也可以在科研單位進行儀器儀表的開發和設計,同時還可以在工程檢測領域、計算機應用領域找到適合本專業個人發展的空間。

測控專業培養要求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 具有較扎實的自然科學基礎,較好的人文、藝術和社會科學基礎及正確運用本國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

2. 較系統地掌握本專業領域寬廣的技術理論基礎知識,主要包括機械學、電工電子學、光學、傳感器技術、測量與控制、市場經濟及企業管理等基礎知識;

3. 掌握光、機、電、計算機相結合的當代測控技術和實驗研究能力,具有現代測控系統與儀器的設計、開發能力;

4. 具有較強的外語應用能力;

第5篇:機械自動化專業就業方向范文

關鍵詞: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專業;專業教學;課程體系

1.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專業教學改進的必要性

國家教育部對于高校內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的教學是有著明確的要求的,要求培養出具有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基礎知識和應用能力且能夠在生產第一線從事設計制造以及科技開發的人才來,通過這樣一種要求就可以看到,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主要強調的還是應用能力和創造能力,因此高校在進行專業教育體系的構造時就要充分的考慮到這樣一種要求。高校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牽涉到機械行業的多個方面,學校在進行教學目標確定以及教學模式構造的時候主要需要以社會的經濟狀態為導向,也就是說,專業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希望能夠與市場經濟接軌的,只有這樣才能夠培養出社會所需要的專業綜合性人才來。

隨著我們國家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科技進步更是使得產業結構的調整成為重點工作,尤其是在機械行業內,對于專業人才的要求更是不斷提高,而這樣一種要求上的提高主要就表現在綜合素質上。教學改革的推進和進行都是希望高校專業培養方案、課程體系以及教學方式都能夠適應于現代社會的科學技術和經濟條件,但是到目前為止,相當數量的高校內仍然存在著諸多方面的問題,包括專業設置過于狹窄、課程內容與實踐脫節嚴重以及專業知識面不足等,這都是需要通過切實的工作和努力來改變的。

2.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專業教學改進的內涵分析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教學目標主要集中在設計制造、科技開發和應用研究這樣三個方面,除此之外,機械行業內的運行管理以及經營銷售也是工程技術人員的必要素質,總而言之,機械設計行業進行人才培養的核心就是素質教育,同樣關鍵的就是崗位技能,歸根結底,也就是要盡可能的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實現上述目標就需要在教學環節當中重視基礎、豐富教學方向并強化學生學習和實踐能力,與此同時還需要盡可能準確的把握住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趨勢和發展方向,基本上就要求學生在機電、數控、管理、計算機、設計甚至是實際操作當中都有相當的表現。尤其是對于應用的強調,更是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的精髓所在,也是高校培養機械類人才的基本要求和特色所在,只有保證學生經歷充足的應用實踐才能夠保證學生在今后的工作當中表現出強的解決問題能力和優秀的創造能力。

3.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專業教學改進的措施

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教學進行優化和改進的目的是希望能夠在教學當中凸顯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并倡導參與式教學來加強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的學思結合,總而言之,高校就是需要在專業課程的教學方式上進行改進來最大程度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下文當中具體到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來對其改進措施進行分析。

3.1. 采用啟發式教學

在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專業教學當中采用啟發式教學主要是為了引導學生自主進行學習,在這樣一種教學模式當中,專業教師需要做的就是講解專業領域當中的重難點,與此同時通過知識的輻射來體現該專業的學習思路和學習方法。機械制造及自動化專業的顯著特點就是實踐性強,因此在進行理論教育的同時還需要鼓勵學生自己進行試驗的設計與操作,這樣就能夠在實踐當中暴露出理論學習當中未曾意識到的問題,同時也能夠較好的激發學生的自主創新思維,可見這樣一種教學方式的好處和優勢還是非常明顯的。

3.2. 對比式教學

對比式教學主要強調的是國內專業教育與國外專業教育的不同之處,這樣一種對比式教學可以從兩個具體的方面和角度來進行,一方面是把不同的機械設備或者是機械材料聯系起來進行對比,另一方面則是對比國內外在理論與實踐結合上的表現。對比式教學同樣是希望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能夠更好的理解和消化比較抽象的知識,并同時提升自己進行試驗操作和實踐操作的能力。

3.3. 利用多媒體實現立體教學

在現當代利用多媒體來進行輔助教學是必然的選擇和趨勢,這主要是因為現代信息爆炸且信息的獲取方式多樣,使得信息必須在經過合理的篩選和處理后進入到學生的視野才能夠達到最佳效果。教師在進行多媒體課件的制作時,可以按照教學對象所需要的內容來進行獨立單元的劃分與設計,與此同時還可以在網絡上搜集大量的機械產品照片或者是錄像來讓學生對于機械產品直觀和準確認識,教師還可以選擇一些企業的生產實例來鼓勵學生設置課題或者是參與到討論當中來,這樣一種理論在實際當中體現的教學方式更加能夠加速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以及對技能的接收。而立體教學的好處則在于解決了機械結構復雜的問題,機械結構因其較高的復雜性往往平面圖十分復雜,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就可以利用模型和部分零件實物結合的方式來進行對比,學生同樣可以獲得最為直接的視覺感受,加強理解的同時加強記憶。

3.4. 在企業內進行教學

這樣一種教學策略就是將課堂轉移到企業內去,具體來說,就是在課程快技術的時候安排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到工廠內去進行專業技能的知識培訓,在企業內進行教學一方面是可以讓學生走到生產的第一線,就能夠對自己在課堂當中學到的東西有更加直觀準確的認識;另一方面,企業內有非常過技能純屬且知識全面的人才,這樣一些人員也可以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培訓,總而言之,就是讓學生參與到實際的企業活動當中去來真正培養學生的學習素質和職業技能。

4.結語: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課程的優化和改革實際上是隨著現代機械制造行業的發展而進行的,必須根據市場的導向和需求來進行動態改革,旨在將學生培養成為知識全面且技能純屬的人才,更重要的就是加強學生自主創新的能力,使得學生在將來的崗位上能夠更快的進入角色發揮出作用來。

參考文獻:

第6篇:機械自動化專業就業方向范文

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課程

主要課程:精密機械與儀器設計、精密機械制造工程、模擬電子技術基礎、數字電子技術基礎,微型計算機原理與應用、控制工程基礎、信號分析與處理、精密測控與系統等。

主干學科:光學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

主要實踐性環節:包括軍訓、金工、電工、電子實習,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社會實踐,課程設計,畢業設計(論文)等。

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就業方向

本專業學生畢業后可在國民經濟各部門從事測量與控制領域內有關技術、儀器與系統的設計制造、科技開發、應用研究、運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從事行業:

畢業后主要在儀器、電子技術、新能源等行業工作,大致如下:

1、儀器儀表/工業自動化;

2、電子技術/半導體/集成電路;

3、新能源;

4、計算機軟件;

5、機械/設備/重工;

6、石油/化工/礦產/地質;

7、其他行業;

8、環保。

從事崗位:

畢業后主要從事儀表工程、硬件工程、電氣工程等工作,大致如下:

1、儀表工程師;

2、硬件工程師;

3、銷售工程師;

4、電氣工程師;

5、嵌入式軟件工程師;

6、區域銷售經理;

7、技術支持工程師;

8、測試工程師。

第7篇:機械自動化專業就業方向范文

關鍵詞:中職 機電技術應用 課程體系 構建

隨著我國工業生產水平的不斷提高和機電產業的不斷發展,由氣動技術、液壓技術、傳感器技術、PLC技術、網絡及通訊技術等學科相互滲透而形成的機電技術已成為當今工業科技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看到,進口設備、新型自動化設備、自動化生產流水線占據現代企業設備的絕大部分,使機電技術的應用領域得到大力拓展,機電技術應用專業人才的需求量逐年增加。然而,目前的中職學校機電技術應用專業的教學內容與實際職業工作任務相脫離,畢業生的知識結構和技能水平與工作崗位要求相脫節,沒有完全達到中等職業教育設定的人才培養目標。究其原因,主要是課程設置沒有考慮企業的需求和學生職業成長需要,學習內容沒有和企業的工作過程有機結合起來,學生技能的獲得不是在學習過程中根據工作任務和情景體驗自我建構的。中職學校要實現專業與職業崗位群對接、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活動對接、教學過程與職業活動過程對接、課程標準與職業資格標準對接,必須結合機電技術應用專業職業崗位群的實際需求和畢業生職業發展的需要,以工作過程為基礎,以工作任務為起點,以完成崗位群工作任務所需的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設計開發符合企業實際需求和滿足學生職業成長需要的中職機電技術應用專業的課程體系。

一、根據企業崗位需求和畢業生職業生涯需要確定專業培養目標

廣泛的企業調研和畢業調查是確定企業崗位需求和畢業生職業生涯發展需要的基礎。在企業調研中,共調研廣西區內及珠江三角地區的大中型機電類企業50家,其中調研機電產品制造類企業22家,利用機電設備進行生產類企業15家,機電產品服務類企業13家。調研結果表明,機電技術應用專業就業范圍較廣,不同類型的企業為機電技術應用專業畢業生提供的就業崗位有所不同。機電產品制造類企業和利用機電設備生產類企業提供的就業崗位重合度較大,其主要就業崗位群是機電產品制造、檢測及自動生產線的維護和現場管理;機電設備使用、安裝、調試、保養與維修;普通機械加工設備操作。機電產品服務類企業主要就業崗位群是機電設備安裝、調試、保養和維修;樓宇的自動化控制、維護及維修;供用電線路運行和維護。企業對機電技術應用專業畢業生的職業資格需求最多的是維修電工證和電工上崗證。此外,機電產品制造類企業對電梯安裝維修證、叉車證及電焊工證有一定的需求,利用機電設備生產類企業對電焊工證、鉗工證和吊車證有一定的需求,而機電產品服務類企業對電梯安裝維修證和電工進網許可證有一定的需求。

在調查的108名機電技術應用專業畢業生中,在機電產品制造類企業工作的占44%;在利用機電設備生產類企業工作的占31%;在機電設備、產品服務類企業工作的占25%。畢業生的主要崗位分布為生產線操作崗48.3%,機電設備安裝維修崗16.7%,樓宇的自動化控制維修崗16.7%,維修電工崗10%。調研結果表明,機電技術應用專業畢業生在參加工作初期主要是在企業生產一線工作,部分畢業生經過2~3年左右的生產培訓和管理培訓,能進入管理員、組長、線長、技術員初級管理崗位,再經過3~5年的生產實踐鍛煉,個別畢業生能進入車間主管、部門經理中層管理崗位。根據調研結果,筆者學校機電技術應用專業的培養目標設定為:培養具有機電技術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良好職業道德意識,掌握機電產品生產、管理和機電設備使用、安裝、調試、保養與維修技術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二、以工作分析為依據確定專業職業能力培養目標

在企業和畢業生調研的基礎上,召開了由具有豐富企業工作經驗的一線工作人員和技術管理人員組成的企業實踐專家研討會。邀請熟悉典型工作任務開發流程的全國著名課程專家擔任主持人,通過企業實踐專家的深度交流,對機電技術應用專業的職業崗位群進行認真剖析,從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崗位中確定,機電產品生產和機電設備的維修與維保以及樓宇自動化控制系統維修和維保為學校機電技術應用專業的兩個專門化發展方向。通過對兩個專門化方向的主要就業崗位群的工作情境、工作方式、工作內容、工作過程進行分析,根據工作要素相近性和代表性,將工作任務進行歸類整理,確定機電產品生產和機電設備的維修與維保專門化方向的主要崗位群是機電產品生產操作工、機電設備維保與維修工。提煉各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務,從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務分析入手得到完成典型工作任務所需職業能力,明確了機電產品生產和機電設備的維修與維保專門化方向的崗位能力需求,如表1所示。

表1 機電產品生產和機電設備的維修與維保專門化方向工作任務分析

工作崗位 工作任務 職業能力

機電產品生產和機電設備的維修與維保 機電產品生產操作工 機電產品零部件加工 能掌握機械零件和電氣元器件識別、分類、檢測技能;具有識讀繪制零件圖、裝配圖的能力;具有正確使用常用工具、儀器儀表,依據工藝文件要求及設備操作流程完成本工序產品生產的能力

機電產品組裝 能識讀工藝文件和整機裝配原理圖、接線圖;具有使用常用工具、儀器儀表,依據工藝文件要求及設備操作流程,進行機電產品裝配的能力

機電產品調試與檢測 能識讀產品圖樣、工藝文件和熟悉機電產品生產工藝流程及要求;具有正確使用監測設備,按技術標準、檢驗規范對機電產品進行檢測的能力

自動生產線的維護 會正確使用、選用傳感器;能夠看懂一般機械設備零件圖、裝配圖;具有工具及儀器儀表的使用與維護的能力;能夠對典型自動生產線控制系統進行安裝、調試與維護

機電設備維保與維修工 機電設備安裝 熟悉典型機電設備的結構特點;能夠識讀電氣原理、施工接線圖以及簡單機械設備部件裝配圖;能使用常用的電工工具、安裝工具、量具及相關器具,按工藝要求完成電動機、繼電接觸控制系統、機床電氣控制系統及自動化設備的安裝

機電設備調試 能識讀裝配圖和電氣原理圖,按工藝要求進行設備組成部件的拆裝;具有電器元件技術參數識別與選擇能力和機電設備的電氣控制系統安裝與調試能力

機電設備操作 能讀懂零件圖樣和對機械加工零件進行技術分析;熟悉典型機電設備的結構特點,掌握常用設備的工作過程及電氣控制一般常識;能操作相應機械加工簡單零件

機電設備的維保與維修 能根據設備保養要求對設備進行日常維護保養,熟悉電氣電路安裝和調試,具有工具及儀器儀表的使用與維護的能力;能熟練使用電工測量儀表、相關儀器進行故障判斷;具有能根據設備資料進行設備電氣控制系統及裝置的故障排除能力

表2 樓宇自動化控制系統維修和維保專門化方向工作任務分析

工作領域 工作崗位 工作任務 職業能力

樓宇自動化控制系統維修和維保 物業設備維修電工 供用電線路的運行和維護 能識讀動力電氣接線圖和電氣原理圖,按照電氣安全規程進行停、送電操作,具有供用電設備安裝、檢測、檢修和試驗能力,具有電氣故障的判斷能力,能正確處理突發性故障

發電機、電動機和水泵等機電設備的保養及維修 能熟練掌握機電設備運行特點,具有電氣控制系統安裝、檢修與調試能力,具有對發電機、電動機和水泵等機電設備進行保養及維修的能力

照明系統的維護與維修 能識照明電氣接線圖,按照電力技術規程及安全操作規程,正確選擇和安裝、更換電器設備、線路。

智能樓宇BA管理員 視頻監控系統設備安裝與調試 熟悉視頻監控系統工作結構和原理,具備視頻監控系統設備的選型、安裝、調試、檢測、驗收、使用與維護能力

入侵報警系統設備安裝與調試 熟悉入侵報警系統工作結構和原理,具備入侵報警系統設備的選型、安裝、調試、檢測、驗收、使用與維護能力

門禁管理系統設備安裝與調試 熟悉門禁系統工作結構和原理,具備門禁管理系統設備的選型、安裝、調試、檢測、驗收、使用與維護能力

樓宇對講系統設備安裝與調試 熟悉樓宇對講系統工作結構和原理,具備樓宇對講系統設備的選型、安裝、調試、檢測、驗收、使用與維護能力

視頻會議系統設備安裝與調試 熟悉視頻會議系統工作結構和原理,具備視頻會議系統設備的選型、安裝、調試、檢測、驗收、使用與維護能力

電梯維修與調驗員 電梯的安裝與調試 熟悉高空作業、防火、電焊、氣焊、現場觸電急救等安全知識,掌握電梯的機械構造、性能要求,以及電梯安裝工藝的要求和電梯整機的調試方法,能排除機械和電氣方面的常見故障

電梯的維護與保養 熟悉電梯的機械結構和電氣原理,掌握電梯日常維修保養工作內容和工作方法,能按電梯維護及保養的技術要求做好電梯的日檢、周檢、季檢和年檢工作,能確認電梯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做好維修保養紀錄和收集客戶反饋的信息

電梯的維修 熟悉電梯的機械構造、性能要求,以及電梯安裝工藝的要求,熟悉電梯電氣線路和電路的運行狀況,能迅速判斷故障所在的位置,正確排除電梯機械系統的常見故障和電氣系統故障

技術支持 對于維保人員在日常電梯維護,故障排除和急修過程中發現的疑難問題給予及時的技術支持,能及時與客戶溝通和填寫處理報告,協助技術支持經理對維保人員進行技術培訓

三、以完成工作任務的職業能力為主線構建專業課程體系

在工作分析基礎上,以工作任務和職業能力分析的結果為依據,根據相關性原則和同級性原則進行能力整合歸納,以完成工作任務的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圍繞職業崗位工作所需要的知識、能力和素質要求,以及機電設備維修與維保、樓宇自動化控制系統維修與維保兩個專業專門化的發展方向相應職業崗位對應的職業資格要求,遵循職業成長規律和學習規律,形成以工作任務為中心、以項目課程為主體的機電技術應用專業課程體系(見表3),實現專業與職業崗位群對接、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活動對接、課程標準與職業資格標準對接,凸現職業教育的職業性、技術性和應用性。

表3 機電技術應用專業學習領域課程

類別 課程名稱

專業基礎課程 電工技術基礎與技能訓練、電子技術基礎與技能訓練、機械制圖測繪訓練、機械基礎與機械拆裝訓練、鉗工技能訓練

專業核心課程 電氣控制線路安裝與檢修、電機變壓器設備安裝與檢修、可編程序控制器系統安裝與調試、高低壓設備安裝與維修、機電一體化設備的組裝與調試

專門化方向課程 機電產品生產及機電設備維修與維保 自動化設備及生產線調試與維護、普通機床電氣系統安裝與調試

樓宇系統維修與維保 電梯控制及維護技術、智能樓宇弱電設備安裝與調試

專業拓展課程 電力電子變流技術、典型機電產品售后服務、機械加工技術訓練、焊接基本技能訓練

參考文獻:

[1]趙志群.職業教育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開發指南[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第8篇:機械自動化專業就業方向范文

關鍵詞: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專業;就業;創新能力;人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TP31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11)14-3481-02

Research Undergraduate Training Program Specification of Local colleges Mechanical Design and Manufacture and Automation Major

NIE Shi-jun,YUE Zhou

(Hunan Institute of Humaniti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oudi 417001, China)

Abstract: Design and manufacture of machinery and automation applied undergraduate program of personnel training are explored, from a professional knowledge of personnel training, quality, ability to start the request, press the “wide caliber, solid foundation, strong ability, high-quality, Individuality” the principle of employment-oriented, built of local universities and automation machinery design and manufacture of specialty training model.

Key words: mechanical design and manufacture and automation major; employment; innovation; training mode

一般高等院校工科(本科)專業人才培養的規范研究是高等院校在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深化教學改革,加強專業建設,切實落實教育部“教學改革與教學質量工程”的重要舉措[1]。人才培養的規范是高等院校在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與實踐的基礎上,對專業知識體系、課程體系、實踐教學體系以及相應的參考指標進行整體設計,并對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培養規格、教育內容、教學要求、教學條件、質量標準等給出定性描述和量化規定。人才培養的規范是對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主要內容的總體規范,是深化高等院校專業建設與改革的重要切入點,對提高教育質量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是我院2006年開始籌建,并于2010年正式開始招生。作為本院的新增專業,對其人才培養方案的規范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對培養具備機械設計、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基礎理論、專業知識與應用能力,具有綜合素質、創新精神和專業技術能力的應用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具有重要的指導價值。

綜合我院專業建設的需要以及教育部人才培養的要求,對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規范研究是亟待解決的問題,并具有實際性的、可操作性的指導意義。

1 人才培養的定位和思路

1.1 服務面向定位

面向基層,面向企業及研究所、面向軍工、面向地方經濟,培養“下得去、用得上、留得往”的應用型人才。

1.2 培養規格定位

培養具有本專業較扎實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具備“設計、制造、自動化、工程管理、銷售”等綜合能力的應用型人才。

1.3 人才培養模式定位

確立地方高校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專業的“以能力培養為主線”的人才培養模式:

1)在人才培養模式的總體設計上貫穿“以能力培養為主線”,實現該模式的具體思路是“寬口徑、厚基礎、強能力、高素質、重個性”。

2)在教學內容、課程體系的構建上,注重理論課程與實踐教學環節課程課時的合理分配,增加實踐教學課時,強化工程實踐教學環節[2],根據學生發展所需設置不同的系列選修課群,從而達到夯實理論基礎,鍛煉學生知識運用能力的目的。

3)在教學實踐上立足于地方院校的實際,不斷加強與企業的聯系與合作,延長學生實習時間、豐富教學實踐內容。

4)以培養學生的理論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為總目標,在保持傳統理論教學優勢的基礎上,加強實踐教學環節,注重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的協調發展,重視對學生社會責任能力的培養,建立科學的、合理的、規范的人才培養體系。將實驗區建設成為能培養應對紛繁復雜的社會關系、激烈競爭的就業市場,能為社會經濟飛速發展服務的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

2 人才培養目標與要求

教育部質量工程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要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合理設置學科專業,要密切與產業和行業的聯系,加緊緊缺人才培養”,機械類專業建設應當以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實際需求出發,優化人才培養環節,密切與社會用人單位的聯系,培養滿足經濟社會需要的各種專門人才[3]。

我校機械專業的人才培養定位于研究型大學的人才培養,以“加強基礎、拓寬口徑、凝練主干、靈活方向、體現特色、重視能力”為指導思想,將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機結合,以機械科學、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機電控制技術為主體構建學科基礎課程體系,兼顧工程科學教育與工程實踐訓練。“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培養掌握機械設計、機械制造、機械自動化的基礎理論和相關知識,具備創新、創造和創業能力,能在工業生產第一線從事機械設備制造及其自動化領域內的設計、制造、科技開發、應用研究、運行管理和經營銷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和管理人才。

通過改革培養模式:拓寬專業口徑、更新課程體系、改進教學方法、加強能力培養,培養具有愛國主義精神和社會責任感,具備較寬的基礎知識和較強的應用能力,能在機械工程領域從事設計、制造、科研和經營、銷售等工作、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全面發展的高級應用型人才。

3 以就業為導向創新機械專業人才培養

如何緩解機械專業學生“難進易出”矛盾,核心的因素是要使培養出的人才滿足社會和現代制造工業與技術對機械制造專業人才的各種要求,即要以培養應用型專門技術人才為目標創新機械專業人才培養模式[4]。

1)機械專業要想吸引學生,首先應該改革培養模式,培養寬口徑、厚基礎的創新人才,應該根據學校自身的特色辦出專業特色,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意識、創新精神。

2)應嘗試新的課程體系,機械專業應與計算機、信息等課程緊密結合,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比如:把過去學生畢業前才進行畢業設計,變為以全國大學生機械設計大賽、全國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挑戰杯”等大學生科技活動為平臺,學生從大學一年級開始就與其他各年級同學組成一個團隊,共同在四年中完成一個產品的創意、設計、制圖、分析、生產流程以及市場銷售計劃等所有環節。從而達到培養學生自主創業、創新意識、創新精神的目的。

3)學校要加大宣傳力度,改變人們對機械行業的老看法,因為融入了計算機、信息等技術,機械行業的自動化水平已經大大提高,工作環境已經大大改善。同時,機械是傳統、基礎學科,所有生產行業都離不開他。

4)從機械行業發展來看,印刷機械、數控機床、發電設備、工程機械等重頭產品前景仍看好。除了這些傳統工業領域,該行業將進一步向機電一體化發展,經過國有企業的改革,產業結構的調整與人力資源的配置優化,一旦跟上市場經濟和信息時代的步伐,定會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經濟效益也會回升。

4 結束語

總之,培養大批具有創新能力的高素質工程技術人才,既是一般工科院校教育的根本任務,又是適應時代的要求。我們應不斷探索工科院校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途徑,并付之于實踐。因此對本校新開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的規范研究能對提高學生教學質量,培養合格人才有著重要作用。尤其對我們地方高校而言培養學生的目標是應用型、創新型人才,開展本課題的研究與實踐符合我校及同類高校人才培養需要。

參考文獻:

[1] 肖龍階.高校特色專業建設與創新人才培養[J].高教高職研究,2007(10).

[2] 賀振旗.培養創新人才若干問題的探討[J].高層次人才培養技術與創新管理,2005(3).

第9篇:機械自動化專業就業方向范文

關鍵詞:中職;機械自動化;教學做一體化

中圖分類號:G718.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5)28-0055-01

隨著社會和科技的發展,機械行業也得到了快速發展,社會對機械類人才的需求量也有所增加。目前,中職機械自動化專業教學方式還存在不足,仍需要教師積極探索,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充分發揮“教學做”一體化教學的作用,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更好地為社會培養大量的應用型人才。

一、教――發揮教師課堂主導作用

“教學做”一體化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需要通過自主學習來掌握機械知識,并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在對學生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積極發揮主導作用,及時引導學生正確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該根據“教學做”一體化教學的特點,靈活地應用科學的教學方法。教師應突破傳統教學觀念,讓學生從以往的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學習。在設計課堂教學方案時,應充分考慮教材內容和學生學習情況,組織科學有效的教學活動,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機械自動化教學課堂活動中,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并且教師應深入了解企業需求,結合社會實際情況及教學目標來安排教學任務,應注重對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及動手能力的培養,保證將學生培養成理論知識扎實、實踐能力強、有創新精神的人才。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通過創設多種教學情境來營造愉悅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能夠將注意力集中在課堂教學上,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若學生遇到不能解決的問題,教師應給予及時的引導,讓學生能夠對知識達到更好的理解。比如,講解金屬切削加工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分組合作,讓各個小組成員合作完成材料形狀的設計、尺寸的計算測量等內容。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促使學生對學習的理論知識進行充分思考和理解,鼓勵學生之間共同討論如何進行有效切割、科學加工等。這樣,能夠更好地吸收彼此的學習成果,實現知識的共享,幫助學生更加全面地理解所學知識,促進學生對機械自動化專業知識的吸收,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應用。在“教學做”一體化教學中,教師應注意以實踐操作為主線來進行課程的設計和組織,結合理論知識進行實踐操作,實現理論和實踐的一體化。

二、學――引導學生進行實踐學習

機械自動化專業的實踐性比較強,并且實踐操作教學在機械自動化專業教學中占據著很大的比重。因此,教師應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操作能力的培養。中職學校以就業為目的,強調實踐能力的培養,教師教學時不能只強調理論知識,而需要讓學生在學習中進行操作,進行實踐,讓學生在具體操作過程中理解和應用課堂中學習的知識。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融入實踐操作和技能訓練,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加深學生對機械自動化專業知識的吸收和掌握。比如,在金屬切削加工教學過程中,教師會對車、刨、鉆等金屬切削加工原理進行講解,但只是單純進行口頭講解,無法讓學生充分理解其中蘊含的豐富知識。因此,應合理安排教學內容,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操作,在實踐的過程中充分體會到知識的意義,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讓學生在學習機械自動化專業知識的同時,能夠充分掌握其相對應的操作技巧,成為應用型合格人才。如進行減速器相關知識的學習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具體的學習情況來給學生安排相應的操作任務,讓學生學習減速器的拆裝、繪制、測量等,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感受知識的應用。在學生操作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機械制圖、熱處理、鉗工工藝等知識融入其中,讓學生能夠在實踐的過程中理解相關的知識。還可以給學生安排一定的實踐任務,讓學生能夠自主進行思考,提出自己的問題,學會自主思考和探究,并從中掌握一些機械自動化專業知識點,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三、做――激發學生操作中的思考

教師在安排學生進行實踐操作時,應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思考。要積極鼓勵學生對操作技巧中的原理等進行剖析,并對操作中出現的一些問題的原因進行分析,將課堂中學到的理論知識延伸到實踐活動中。要學會對單個知識點進行擴展,形成科學的知識體系,學會舉一反三,在實際操作中學會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在測量技術的學習過程中,教師需要對學生的操作進行相應的指導,讓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思考。比如,學生學習儀器測量時,教師應引導學生思考操作中使用的操作方式是不是最好的,是否還有效果更好的測量方式,能否科學把握測量設備的精度,并且明白合理使用儀器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在機械自動化專業的實踐操作中,促使學生在操作中思考操作方法的合理性,并進行一定的探究和創新,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同時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四、結束語

總之,“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方法的應用,能夠有效提高中職機械自動化專業教學質量,并且解決傳統教學中實踐項目不足的問題,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促進機械專業人才綜合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常明,馬朝華.“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探究[J].職教通訊,2011(14).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无码日韩欧|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真实男女动态无遮挡图| 我要看免费的毛片| 嗨动漫在线观看| 中国在线观看免费的www| v11av18| 相泽南亚洲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欧美亚洲欧美日韩中文二区| 国产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 avtt香蕉久久| 精品国产精品久久一区免费式| 最好看的中文字幕视频2018| 国产精品中文字幕在线| 亚欧色一区w666天堂| 88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福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丰满熟妇xxxxx| 国产毛多水多高潮高清| 亚洲第一极品精品无码久久| 91精品91久久久久久| 欧美另类精品xxxx人妖换性|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综合| 久久久国产视频| 绝顶高潮videos| 天天操天天干天天玩| 午夜福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欧美在线第一二三四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毛片真精品 |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观看不卡| 蜜桃视频在线观看官网| 巨大黑人极品hdvideo| 亚洲老熟女@TubeumTV| 2020亚洲欧美日韩在线观看| 最新版天堂中文在线官网| 国产一级精品高清一级毛片| 一二三四视频社区在线| 欧美日韩国产三级| 国产在线国偷精品产拍| 一级毛片人与动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