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有色金屬冶煉技術范文

有色金屬冶煉技術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有色金屬冶煉技術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有色金屬冶煉技術

第1篇:有色金屬冶煉技術范文

【關鍵詞】GIS;有色金屬冶煉環境監測

【中圖分類號】TP39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158(2012)10-0337-02

有色金屬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原材料產業,在經濟建設、國防建設和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十一五”以來,按照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要求,不斷深化改革,調整結構,我國有色金屬工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我國有色金屬生產持續增長,2010年,全國十種常用有色金屬產量達到3135萬噸,連續9年位居世界第一。有色金屬工業是礦物加工為基礎,物流量大,工藝流程長,是環境污染的主要行業之一。尤其因為我國金屬礦物品位低、結構復雜、并常與有毒的金屬和非金屬元素共生,所以在采、選、冶、深加工各環節均產生較大量的有害廢渣(石)、廢水和廢氣,嚴重污染環境。

GIS是指與研究對象的空間地理分布有關的信息,它以地理空間數據庫為基礎,在計算機軟硬件的支持下,對空間相關數據進行采集、管理、操作、分析、模擬和顯示,并采用模型分析方法,實時提供多種空間和動態信息,地理研究和決策服務而建立起來的計算機技術系統。GIS以其強大的數據處理、分析計算功能,獲得了科研院所、政府機構等廣大用戶的青睞。利用GIS強大的三維分析和三維顯示能力,對獲得的環境質量監測數據選擇各種評價方法進行單要素和區域綜合評價,自動完成評價因子的分析、計算、評價和評價成果的輸出,并應用專門的分析程序,將污染物空間分布以等值線圖形象直觀地展示出來,有助于了解污染物空間分布的規律性;其數據可生成餅狀圖、柱狀圖等表現形式。資源與環境評價作為GIS的主要應用領域之一,其應用可大大減少工作量,加快評價工作進程,便于評價成果的動態管理、更新和應用。

目前,GIS在環境方面的應用研究較多,王春紅等Ⅲ主要對重金屬的來源、GIS和地統計在土壤重金屬中的應用、重金屬污染評價方法以及目前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進行總結,張會等利用GIS技術對農村突發環境污染事故進行應急管理研究,GIS應用在環境影響評價和環境管理方面較多,而關于GIS在各個具體行業的研究鮮有報道。因此,GIS在有色金屬冶煉行業環境管理的研究具有廣闊的前景和十分重要的意義。

1、GIS在有色冶煉行業污染物監測中的應用

國務院“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中的工業污染源管理中明確指出:強化重點行業污染源監管,要安裝運行管理監控平臺和污染物排放自動監控系統,定期報告運行情況及污染物排放信息,推動污染源自動監控數據聯網共享。《有色金屬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中重點提出需要加強重金屬污染環境監測能力,推行污染源自動監控,重金屬廢氣、廢水排放企業要安裝相應的重金屬污染物在線監控裝置,并與環保部門聯網。GIS可以方便地獲取、存儲、管理和分析各種環境信息,并且能為環境監測提供全面、及時、準確、客觀和有效的環境信息,并且具有強大的空間分析和數據處理功能,充分利用GIS的功能模塊結合有色金屬冶煉行業的環境監測模型可以對有色金屬冶煉行業排放的二氧化硫和重點防控重金屬環境信息進行處理,從而實現對重點污染源產生的污染物的動態監測,并將有色金屬冶煉行業產生污染物的變化情況、規律制成圖片直觀地表達出來。

2、GIS在有色金屬冶煉大氣環境動態監測中的應用

2006年有色金屬工業排放的工業廢氣和二氧化硫的總量分別占我國工業行業排放總量的5.23%和2.61%。2003年~2006年,有色金屬工業煙塵的年排放量在17~23萬噸之間波動,其所占全國工業行業的比例也在2.22%到2.89%范圍內波動。利用GIS技術對大氣環境動態監測和分析在國內外都有應用,歐洲的RAINS模式就是一個跨國界的S02排放量計算機管理系統和我國“七五”環保項目中“國家大氣環境信息系統”。

引用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和數據庫管理技術,可以將所有有色金屬冶煉行業有污染隱患的企業及位置信息、主要污染物、污染物移動范圍、周圍地形進行收集、整理,并建立地理信息數據庫。污染源的類型主要有點狀污染源、線狀污染源和面狀污染源三種類型。點源采用修正的高斯模型進行模擬,線源采用有限長和無限長線源擴散模式兩種模型模擬,面源主要采用國家氣象局面源擴散模式進行模擬。系統提供網格管理功能,用戶可按照需要的網格大小自行創建網格,最終基于網格計算出每個網格的濃度值大小,生成基于網格的污染濃度專題圖。利用GIS空間分析和數據顯示功能,可獲得有色金屬冶煉污染物(如煙塵、二氧化硫和Pb塵等)在大氣中的濃度分布圖,進而可了解污染物的空間分布、擴散范圍和超標情況,通過ArcEnging的時態功能,動態模擬污染源擴散的每個時刻的擴散影響范圍,并且為環境部門對有色金屬冶煉行業污染源污染物排放達標評估、擴散模式和應急決策提供支持提供技術支撐和理論依據。

3、GIS在有色金屬冶煉廢水動態監測中的應用

2003年~2006年,有色金屬工業噸金屬的廢水排放量則由44.48噸降到39.18噸,但年廢水排放量由5.46億噸增加到7.50億噸。有色金屬金屬礦產資源開發利用過程中排放的廢水量約占全國工業行業廢水排放總量的2.57~3.12%,數量巨大。利用GIS技術對水資源環境動態監測和分析在國內外都有應用,對地下水進行管理和在水污染控制規劃方案中應用。

從空間數據庫的角度看:GIS服務系統是一個包含了用于表達通用GIS數據模型(要素、柵格、拓撲、網絡等等)的數據集的空間數據庫。從空間可視化的角度看:GIS服務系統是一套智能化的電子地圖,同時也是用于顯示地表上的要素和要素問關系的視圖。底層的地理信息可以用各種地圖的方式進行表達,而這些表現方式可以被構建成“數據庫的窗口”,來支持查詢、分析和信息編輯等。從空間處理的角度來看:GIS服務系統是一套用來從現有的數據集獲取新數據集的信息轉換工具。這些空間處理功能從已有的數據集提取信息,然后進行分析,最終將結果導入到數據集中。

引用地理信息系統是對基礎數據內蘊涵信息的進一步發掘,對其有色金屬冶煉行業內部聯系的深入揭示。在有色金屬冶煉行業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指標情況下,對整個行業廢水處理設施以及環境設備運轉率等一系列影響因素綜合考慮,利用空間統計分析模型可以有色冶煉行業水質作出實時、準確的監測,建立了一系列適合有色金屬冶煉行業廢水產生和排放環境信息管理系統特點、實用簡單的模型、主要有污染源預測模型。利用這些模型,可以進行污、廢水排放量預測、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預測、地面水污染物允許排放量計算,地面水水質預測,污染物負荷消減量計算等。在此基礎上,采用污染物總量控制負荷量優化分配模型,對各種治理方案進行優化選擇,通過綜合平衡,最終得到環境、技術、經濟效益兼顧的可供實施的總量控制方案。

第2篇:有色金屬冶煉技術范文

【關鍵詞】有色金屬產業發展思路

有色金屬產業是河池市最重要的支柱產業,如何在當前金融危機的嚴峻形勢下,按照國家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總體要求,穩定和擴大國內外兩個市場,推動有色金屬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促進有色金屬產業的做大做強與可持續發展,是河池市當前和即將到來的“十二五”發展期所面臨的重大課題。

一、河池市有色金屬資源與產業發展現狀

1、資源現狀

河池地處環太平洋金屬成礦帶,是世界罕見的多金屬共生富礦區,具有礦種全、儲量大、品味高、產區集中,共生、伴生礦種多、綜合利用性強和價值高等特點。丹池、環江、羅城等幾條有色金屬成礦帶,是中國主要的錫、鋅、銻和銦等有色金屬礦產產地,并伴有鉛、銅、鎢、金、銀、鎵、鍺、鎘、碲、硫、砷等礦產資源。

2、產業發展現狀

產業體系基本形成,產能規模不斷擴張。河池市有色金屬產業發展經歷了以采選為主、單金屬冶煉、多金屬提取三個階段,并逐步進入精深加工和綜合回收利用。目前有色金屬冶煉產品品種為錫、鉛、鋅、銻、銅、鎳、銦、鎘、銀和鉍等10個,2008年產量26.6萬噸,全市尾氣制酸能力80萬噸/年,2008年硫酸產量61.96萬噸。

產業技術水平逐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經過多年的發展,河池有色金屬產業一些采、選、冶技術水平處于國內領先地位。如南丹錫選廠的“錫多金屬硫化礦無抑制選礦工藝”、南方公司“鉛銻合金火法分離生產高純度銻白粉方法及裝置”等工藝水平國內領先;銅業公司具有完全自主創新的“富氧側吹熔池熔煉技術――廣河法”屬于國內首創。

高新技術產品有所突破,產業鏈持續延伸。2008年,有色金屬高新技術產業完成總產值14億元。成源公司的高純鉛、高純銀,津泰公司的高純銦和廣田公司銻鉑等四個產品,已取得高新產品認定證書。在深加工領域,南丹龍泉冶煉廠具備了年產8000噸無鉛焊錫,津泰公司具備了年產6000噸七水硫酸鋅。

產業技術人才獲得增長,官產學研合作得到加強。河池先后與中南大學、江西理工大學等院校簽訂了共同創建有色金屬產學研基地合作協議,初步形成了有色金屬人才小高地等技術支撐體系。

二、當前河池市有色金屬產業發展的主要問題

1、金融危機影響深遠

2008年下半年以來,隨著國際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的影響不斷加深,作為河池支柱產業的有色金屬受到較大沖擊,產品價格大幅下跌,產量不斷下降,企業流動資金緊張,行業全面虧損,產業平穩發展面臨嚴峻挑戰。2009年1-4月,全市僅完成20.68億元,同比下降53.05%,單月完成產值6.27億元,比2008年單月實現最高產值12億元下降48%。

2、礦產資源消耗過快

河池市屬的一些礦山,大部分已開采20-30年,生產能力逐步萎縮。例如列入國家保護性開采的錫、銻等礦種,曾出現亂采濫挖的現象,資源破環嚴重,環境污染問題突出。

3、產業鏈延伸不足,產品附加值不高

河池目前以初級冶煉產品為主,批次分散、規模小,而且品種單調陳舊,附加值低。市“十一五”工業規劃中確定的信息技術材料、敏感材料和納米材料等高新技術領域上的研發和生產,現在還是空白。

4、資源綜合利用度不高

企業綜合回收的有價金屬元素種類少、綜合回收率低,造成大量礦產資源的浪費。目前,河池的有色金屬企業僅有實力回收其中的錫、銻、鉛、鋅、銅、金、銀、銦、鉍、鎘等幾種有價金屬元素,其余大部分元素沒有實力回收,被作為尾礦丟棄。即使能回收的這些金屬元素,其綜合回收率也很低,只有30%左右。

5、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不足,抗風險能力弱

近幾年來,河池市先后投入有色金屬冶煉技術改造資金21億多元,擁有了“錫多金屬硫化礦無抑制選礦工藝”、“艾薩法(ISA)奧斯特熔爐銅冶煉工藝”等采選工藝和技術裝備。但仍存在企業缺乏專業技術人員,生產工藝較為落后等突出問題。由于種種原因,有色金屬人才小高地未充分發揮應有作用,新產品研發能力嚴重不足。

6、環保問題嚴重

企業“三廢”排放未能完全達標,生態環境污染問題依然比較突出。河池的大氣污染主要來自冶煉企業排放的二氧化硫,2006年全市二氧化硫排放量為7.5萬噸,僅有色金屬企業的排放量就達6.67萬噸,占全部排放量的88.7%;龍江河三江口斷面水質2006年平均為Ⅳ級,非汛期甚至達到劣Ⅴ級,遠低于國家規定的Ⅱ級標準。

三、國內外有色金屬產業發展趨勢

1、西方有色金屬行業集中更快

西方跨國公司在全球范圍內通過資本運營,以聯合、兼并的形式,實現企業重組,主導世界有色金屬工業格局。以鋁工業為例,美國鋁業公司在以1995-2000年期間,完成了32起收購。其中,1998年和1999年連續兼并了當時美國第四大鋁業企業阿魯馬克斯公司和世界第四大鋁業企業雷諾茲公司以后,從而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鋁業企業,年銷售收入突破200億美元,控制了全球大約五分之一的氧化鋁生產能力,15%的電解鋁生產能力和約12%的鋁加工材生產能力。

2、跨國公司占據行業核心地位

有色金屬作為重要原材料,世界各國高度重視,對礦產資源的控制和占有,已經成為當今全球有色金屬工業企業激烈爭奪的熱點之一。迄今為止,世界最具優勢的銅礦、鋁土礦、鉛鋅礦資源已經基本被國際跨國公司所瓜分。例如,澳大利亞目前擁有6座氧化鋁廠,總生產規模約1600萬噸,是世界上氧化鋁生產規模最大、生產成本最低的國家。其中的4座氧化鋁廠分別被美國鋁業公司和加拿大鋁業公司完全控制,在另1座氧化鋁廠中加拿大鋁業公司也占有較大股份,只有1座氧化鋁廠被其他幾家跨國鋁業公司所控制。

3、利用技術創新構建核心競爭優勢

當前世界有色金屬工業的技術進步主要圍繞兩個方面進行。一是利用新技術成果改造傳統工藝流程,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原料、能源消耗,減少環境污染,實現降低生產成本的目標,二是跟蹤現代新技術產業的發展,不斷研制適用新型材料,以滿足經濟增長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拓展有色金屬的應用領域。如美國鋁業公司正在研發新的煉鋁技術,一旦取得突破并推廣使用,將大大降低電解鋁生產的電耗,進而大幅度降低鋁的生產成本,掀起一場革命性的技術變革。

4、增強資源的再生利用

面對全球能源供應緊張,環保要求越來越高的嚴峻形勢,西方發達國家往往有更為嚴格環保標準。發達國家把發展有色金屬再生資源利用放在重要位置,通過建立健全政策法規,促進了有色金屬工業循環經濟的發展。例如,日本在廢舊有色金屬等資源回收利用方面出臺了一系列的法律和政策,包括《資源有效利用促進法》、《廢棄物處理法》等多部法律法規。以鉛鋅為例,迫于政策的壓力和出于節約資源的考慮,國外更多的鉛鋅冶煉廠開始回收廢雜原料,鉛鋅冶煉技術的進步為再生鉛鋅產量的增加提供了可能。由此可見,西方發達國家非常重視資源的回收再利用,這也是世界有色金屬業未來發展的趨勢之一。

四、未來河池市有色金屬產業發展的思路

1、推動政府主導下的有色金屬產業整合

盡管目前河池有色金屬產業因金融危機影響困難重重,但有色金屬作為不可再生的礦產,其資源稀缺性決定了產業發展未來必定具有廣闊的空間。經濟學理論表明,產業集中度的提升會帶來規模經濟,但迄今為止,河池市有色金屬產業仍然存在小、散、亂的狀態,導致了產業集中度不高,產業效益低下等問題。因此,在政府主導下推進有色金屬產業的整合,提高有色金屬資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提升產業效益勢在必行。目前,國內湖南、云南等地在推進有色金屬產業整合、提高產業集中度方面都提供的成功的經驗,河池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通過借鑒與創新,進行大力度的有色金屬產業整合,加快產業集中度的提高。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擁有有色礦產資源是河池有色金屬產業的比較優勢和發展基礎,因此必須運用法律手段,取締仍未徹底杜絕的對資源的無序和掠奪性開采;對于大型民營礦山,使用經濟手段鼓勵其對地區礦產資源進行整合;對于存在小、散、亂狀況的小礦業公司,可以引入戰略投資者,鼓勵其采取贖買退出的方式,從小礦產老板手里取得采礦權,對區域采礦權進行整合,最終實現一個礦區由一個主體進行統一規劃和開發,通過整合,促進區域資源保護和高效利用。

2、提升有色金屬產業項目建設水平

目前,河池市有色金屬產業生產性大項目少,加之重大項目儲備不足,前瞻性、骨干項目少,對產業結構調整、促進經濟發展的影響力仍不夠顯著。“十二五”時期,我們應當把高水平的有色金屬項目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為實現又好又快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一是全力儲項目。建立項目儲備庫,重點儲備有帶動潛力、市場前景好的高新技術產業項目。二是全力爭項目。要按照國家、自治區產業政策和投資導向,精心篩選、科學論證,加大項目前期經費投入,突出重點,有針對性、規范性的做好項目調研。三是全力建項目。當前要著力抓好在建項目的推進和擬建項目的開工工作。四是全力引項目。堅持國內國外招商并舉、資源資產并舉、引資引智并舉,采取招商引資、股份融資、政策籌資、立項爭資等方式廣開招商門路,積極拓寬招商渠道,進一步招大商、大招商,形成“論證一批、儲備一批、爭取一批、招進一批、建設一批”的良好局面。

3、有效促進有色金屬循環經濟園區的發展

目前,國內比較成熟的有色金屬循環經濟園區主要有:寧波再生資源加工園區、江蘇太倉港再生資源進口加工園區、天津子牙環保產業園等園區。借鑒以上園區的成功經驗,今后河池有色金屬園區循環經濟發展應當向以下方向發展:

加快發展循環經濟,全面推行清潔生產。要以推動資源循環式利用、企業循環式生產、產業循環式組合,大力實施循環經濟試點示范。構建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和消費方式。重點抓好礦山尾礦、工業廢物、再生金屬等的綜合回收利用,推進有色金屬廢料的資源化利用。

積極申報“國家園區管理示范園區”。河池現有的有色金屬經濟園區應當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對現有環境進行“園區管理”改造。具體可從集中處理“三廢”做起,將涉及園區的工商、稅務、質檢、環保部門集中到園區辦公,形成“園區管理”基本輪廓后,盡早向國家環保總局上報,申請成為“國家園區管理示范園區”,爭取獲得國家在資金與各種政策上的支持。

摒棄舊有發展觀和經營模式。以現有的再生資源供應量為基礎,特別要立足國內資源,充分利用現存的收購網絡、傳統優勢,按照技術先進、規模合理的原則,制訂中、遠期發展冶煉、加工業的規劃,力求實現再生資源園區,由簡單集散型向集聚加工型轉變、商業流通型向工業升值型轉變、引進技術型向自主開發型的轉變,以錫、銻、銅、鉛、銦等深度加工為基礎,先集中力量解決廢舊金屬融煉后除雜的技術難題,突破瓶頸后,即可與大型加工企業現實產品對接,逐步培養、完善精深加工產業鏈條。

4、努力爭取有色金屬產業發展的相關優惠政策

河池是有色金屬之鄉,也是水電之鄉,水電資源十分豐富。目前,河池境內紅水河流域四座電站均已發電,特別使龍灘電站,七臺機組490萬千瓦,擁有豐富的電能資源。應把兩種資源有機結合起來,做到礦電結合,把資源優勢轉化為商品優勢。目前,河池有色金屬行業用電成本綜合電價為0.7元/度,比云南、貴州等省份要高出0.25元/度。以鋅產業為例,河池市生產一噸鋅需耗電3850度,電價每優惠0. 1元,每噸鋅的生產成本可以降低400元。2008年度,電價每降低0.1元,南丹南方公司可節約8000萬元,金河公司可節約2800萬元。目前,河池市人民政府已經開始就此問題進行專門研究和協調,力圖疏通河池有色產業直供電問題,緩解用電成本壓力,減輕企業負擔,加速金融危機下河池有色金屬企業的復蘇。

5、著力加強有色金屬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

科技創新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和幫助,更需要政府的引導和扶持。首先,政府應積極營造良好的有色行業科技創新環境;其次,由于有色行業的特殊情況,政府應考慮采取一些傾斜性政策,鼓勵企業的科技創新活動,如對于企業利潤中用于技術創新的部分,可以考慮給予稅收減免,對于科研成果轉讓的收入,也應給予一定的稅收優惠,以鼓勵企業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對于科技人員技術成果入股的比重,可適當放寬比例限制,以調動科研開發人員的積極性;再次,企業應掌握并應用好國家鼓勵技術開發與研究的政策,加大對技術創新的自主投入,積極申報國家各類科技項目計劃,拓寬科技創新的資金來源渠道;最后,政府要努力建設公共科技服務平臺,積極推進產學研合作,鼓勵企業建立科技研發機構、工程技術中心,培育企業的研發隊伍,最終實現不斷提高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 向剛:企業持續創新[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6.

[2] 佚名:我國有色金屬工業在“十五”期間創造了五大成績和十項世界第一[J].有色金屬再生與利用,2006(7).

[3]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年鑒[M].北京: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年鑒編輯委員會,2005.

[4] 張晟南:中國有色金屬市場的走勢分析[J].國土資源,2007(1).

第3篇:有色金屬冶煉技術范文

Abstract: Leading industry, as a growth point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regional industry and optimizing and upgrading industrial structure, so the selection of a proper leading industry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is the premise and key to the rationalization of reg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This thesi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Shangluo, concluded that the gross industrial product of Shangluo in recent years h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nd its percentage of the total output of the three industries is rising and its proportion is larger. Thus, the author through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methods of selecting leading industry and evaluating indicators, selected non-ferrous metal amelting and rolling processing industry as the leading industry of Shangluo. Then the author analysed this industry and proposed reasonable strateg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eading industry of Shangluo. By doing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in Shanluo is believed to speed up an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Shangluo can be characterized by smooth,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

關鍵詞: 工業主導產業;區位熵;市場競爭優勢;商洛市

Key words: leading industry;location quotient;competitive advantage;Shangluo

中圖分類號:F427;F2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5)36-0082-05

0 引言

一個地區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工業的發展,近些年來,商洛市工業的發展正在從起步邁向快速發展的階段,主導產業代表著區域產業的專業化方向,具有高增長率、高創新率及高產業關聯度,因此,主導產業能充分發揮區域比較優勢,能夠適應激烈的市場競爭,也能夠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1]。正確選擇商洛市的主導產業對于該地區產業結構的演進及其經濟的發展具有強大的帶動作用。主導產業與其它產業部門也存在很強的經濟聯系,其發展也能夠帶動一批相關產業的發展。所以,商洛市主導產業的選擇對于商洛市經濟發展來說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國外有關主導產業的研究包括:1817年英國經濟學家大衛李嘉圖編寫了《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學》一書,在書中它提出了“比較優勢理論”認為生產技術的相對差別以及由此產生的相對成本差別構成了國際貿易理論基礎,每個國家都應該根據自身的經濟發展情況,生產并出口其具有比較優勢的產品[2];美國發展經濟學家赫希曼在研究發展中國家產業關聯度的基礎上于1958年提出一個選擇主導產業的標準――產業關聯基準,認為在產業鏈中必然存在一個與其前向產業和后項產業在投入產出關系中聯系數量最高的產業這個產業的發展對其前向和后項產業的發展都有較大的促進作用[3];美國經濟學家羅斯托在《主導部門和起飛》一書中提出的“羅斯托基準”,一是具有較高增長率和顯著的規模,二是能夠帶動整個產業鏈的發展[4];日本著名經濟學家筱原三代平于20世紀50年代中期提出“筱原兩基準”包括“生產率上升率基準”和“收入彈性基準”[5]。

國內目前對于主導產業選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區域經濟方面,主要是對主導產業的作用、地位及選擇的方法的研究 ,這些研究基本是以國外學者研究的內容為基礎,同時與我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得出關于主導產業選擇的理論及其應用分析。上海市社會科學院周振華博士在《產業政策的經濟系統理論分析》一書中提出了三條基準,分別為增長后勁基準、短缺替代標準、瓶頸效應基準[6];遼寧大學黃繼忠通過對主導產業的特征和功能分析,提出主導產業選擇依據的三個原則:經濟效益好,增長速度快、比較優勢明顯,輸出前景光明、關聯效應強[7]。張得容等提出了“子產業”和“地區個性”。“子產業”是構成大部門的專業產品,“地區個性”指某個地區自身資源和稟賦與其他地區的顯著差別,使得該地區有較其他地區沒有的優勢,從而獲得更好的發展前景[8]。

一般來說,主導產業是能夠充分發揮地區優勢,同時具有較高的專業化水平,在區域經濟發展中占有較大的比重以及能夠代表區域產業發展方向的產業。計算區位熵能夠為其提供很好的量化標準數據,同時也增加了規劃發展的嚴肅性和科學性。

3.3.3 產業貢獻率

產業貢獻率是反映某個產業特定區域的比較優勢及其對該區域中貢獻的大小,它是一個綜合性的指標。其計算公式如下:Ci=LQi×Pi(3)

其中,Ci為i產業的產值貢獻率,LQi為該產業的區位商,Pi為該產業的產值百分比,一般情況下,主導產業對地區發展的貢獻比較大。所以Ci值越大,證明該產業對特定區域經濟發展所做的貢獻就越大。

3.3.4 市場競爭優勢指數

主導產業應該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在較長時間內能夠支撐并帶動整個特定區域的經濟發展。市場競爭優勢指數是選擇主導產業的又一重要指標。計算公式如下:

當市場競爭優勢指數大于1時,表示該產業的市場占有率大于產值比重,在市場上具有較強的競爭力,當市場競爭優勢指數小于1時,表示該產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力較弱[15]。

3.4 商洛市工業主導產業的選擇

本文從商洛市三大產業的發展情況分析出發,選取2009-2011年商洛市及陜西省工業中的相關數據,根據主導產業的四項評價指標(需求收入彈性系數、區位熵、產業貢獻率、市場競爭優勢指數)公式,計算出四項指標值,根據各項指標值的要求,選擇出商洛市工業主導產業。這種方法綜合考慮了四項指標對主導產業的影響,對商洛市選擇工業主導產業有著重要的意義。計算所得結果如表1-表4。

綜合2009-2012年工業中各個行業的需求收入彈性系數、區位熵、產業貢獻率及市場競爭優勢四項指標值,其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的四項指標值在2009-2011年均大于1,符合成為商洛市工業主導產業的標準。因此,確定商洛市的工業主導產業為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除此之外,居于前列的還包括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業,非金屬采礦業,黑色金屬采選業以及醫藥制造業,由數據分析出這些行業除在產業貢獻率略微偏低外,在其它三項指標上均居前列,因此,只要在其對商洛市產業貢獻率上再作努力,在未來商洛市的發展中極有可能成為工業中的主導產業。

3.5 商洛市工業主導產業選擇分析

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是資源密集型與技術密集型相結合的產業,其產品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材料,如航空、航天、汽車、機械制造、電力、通訊、建筑、家電等行業絕大部分都是以有色金屬材料為生產基礎,因此,大力發展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必將帶動以上這些行業的迅速發展;經濟的快速增長離不開對金屬資源的高強度消費。隨著中國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進一步加速,國民經濟發展對有色金屬的需求將繼續增加,這將有力地推進有色金屬行業的發展,使其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不斷提高[16]。同時,“十二五”規劃中也強調要大力發展七大新興產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節能環保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汽車工業、新材料、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等將是資本追逐的重點方向。

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作為我國的七大新興產業之一,其在商洛市的發展前景也是非常廣闊的。近些年來,商洛市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基地逐漸增多,其中鎮安縣的基地有“月西礦業有限公司”及“保鑫選礦廠”,其主要冶煉鉛礦及鋅礦;商南縣基地包括有“鎂橄欖石有限公司”、“興龍耐火材料有限公司”及“秦豫礦產品開發有限公司”主要為礦產品加工及銷售;洛南縣主要基地包括“保豐高鉛礦業有限公司”的鉛礦石加工及“景興石料廠”的鎂礦石加工;山陽縣基地有“金正礦業有限公司”的銅礦加工及“金鑫銅鐵采礦廠”的銅礦采選;柞水縣基地包括有“鑫磊有限責任公司”及“穆家莊銅礦有限責任公司”的銅礦開采,正是這些企業的發展為商洛市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的發展做出了極大貢獻。2009-2012年商洛市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的工業總產值分別達到了262713.1萬元、462863.5萬元、712500萬元、680400萬元,分別占商洛市工業總產值的25.2%、28.0%、32.4%、34.1%。其總產值及占工業總產值的百分比增加幅度非常明顯,說明該產業在商洛市經濟發展的貢獻越來越突出,綜合2009-2012年商洛市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的需求收入彈性系數、區位商、產業貢獻率及市場競爭優勢指數,說明該產業的在商洛市的市場需求量大、是該地區的專門化部門、對該地區經濟發展的貢獻較大在同時在市場上具有很強的競爭優勢,因此,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作為商洛市的工業主導產業,應該加大培育力度,使其快速發展。

除上述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外,根據商洛市工業主導產業四項指標計算值看出,未來商洛市工業主導產業發展中較具發展潛力的產業主要包括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業,非金屬礦采選業,黑色金屬礦采選業及醫藥制造業,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業以及醫藥制造業主要是由于其能源消耗低、污染少、資源可再生性強以及資源環境優勢,使得其成為未來工業主導產業成為可能,非金屬礦采選業及黑色金屬礦采選業的主要優勢為資源優勢,使得其發展為未來商洛市的主導產業成為可能。因此,在重視發展目前商洛市主導產業的同時,也應對以上這些產業進行很好的栽培,使其更好地為商洛市經濟發展做出自身的貢獻。

4 商洛市工業主導產業發展對策

4.1 完善產業鏈

要緊緊圍繞商洛市的工業主導產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加快延伸該產業的產業鏈條,推進工業結構的優化升級。要充分利用現有的產業基礎及原料地優勢,為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的發展提供必備的前提條件,同時應與航空、航天、汽車、機械制造、電力、通訊、建筑、家電等相關行業建立密切的產業配套與合作關系,使得商洛市的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能夠得到充分發展。

4.2 相關政策的扶持

政府能夠運用財政、稅收、信貸等經濟政策杠桿,推動商洛市工業主導產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的快速發展。財政支持方面,對工業主導產業的技術改造、技術創新、技術引進等給予適當的財政優惠及補貼,提高該企業技術改造的積極性;稅收支持方面,對工業主導產業新建、擴建的企業實行優惠的稅收政策,鼓勵該企業做大做強;信貸支持方面,利用信貸政策的傾斜為商洛市工業主導產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的發展提供必要的資金保障。

4.3 注重科研與創新

企業要加大對商洛市工業主導產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中冶煉及加工技術的科研資金投入,不斷增強其自主創新能力、要以產品創新為核心,推進以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大力提高產品的質量、科技含量、增強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同時建立健全企業自主創新的長效機制,通過自主創新、技術引進、人才引進、合作研發等方式,逐步獲得自主知識產權技術、自有專利技術和原創性技術,從而不斷的提高工業主導產業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4.4 優化投資環境,主動承接產業轉移

資金不足是經濟發展的主要障礙,因此,要充分把握商洛臨近發達城市產業承接的政策優勢,同時積極地招商引資,為商洛市工業主導產業的發展提供充足的資金,先進的技術和科學的管理理念,促進商洛市工業主導產業的跨越式發展,從而提高本區域的產業等級,使商洛市在承接產業轉移的過程中自身產業不斷升級,產業結構不斷優化。

當然,由于商洛市深處秦嶺腹地的自然資源及環境優勢,使得商洛市在第一產業及第三產業的發展上也卓有成效,第一產業中的農產品如核桃、板栗、柿子等,在整個農業發展過程中起著非常大的作用,為商洛市經濟的發展貢獻了一份力量;同時,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注重精神享受的人也越來越多,第三產業中旅游業的發展也逐漸興盛起來,旅游業也成為商洛市經濟發展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因此,商洛市在繼續保持第二產業加速發展的同時,也應重視培養第一產業及第三產業中為商洛市經濟發展做出重大貢獻及有發展潛力的行業,相信在商洛市三大產業共同發展的帶動下,商洛市經濟會朝向更加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方向邁進。

參考文獻:

[1]孫賢斌,傅先蘭.六安市主導產業的選擇與發展對策研究[J].皖西學院學報,2013,29(2):1.

[2]David Ricardo. On The 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 and Taxation London[M] . John Murray,Albemarle-Street,1817:165-166.

[3]Albert Hirsehman. The Strateg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NewHayer[M].Yale Universi-ty Press,1958:132-133.

[4]Rostow. The Stages of Economic Growth.Cambridge[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1:155-156.

[5]馮杰,榮朝和.關于地區或城市主導產業選擇方法的基準與探討[J].經濟地理,1999,19(6):25.

[6]孫士強,張貴.京津冀區主導產業研究[J].天津行政學院學報,2008(2):1.

[7]黃繼忠,朱巖.基于基準分析法的東北地區第三產業主導產業選擇實證研究[J].遼寧大學學報,2012,40(2):75.

[8]張琳.主導產業選擇研究―以西安市為例[D].西安:西北大學,2007:22.

[9]于勃.試論商洛市地區的主導產業的選擇及其開發策略[J].特區經濟,2008(11):1.

[10]羅斯托.從起飛進入持續增長的經濟學[M].賀力平,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47.

[11]解晨晨.皖江示范區背景下的蕪湖市主導產業的選擇[D].合肥:合肥工業大學,2012:16.

[12]張連仲,于刃剛.“解剖”現階段主導產業[N].中國教育報業,2004(7):1.

[13]崔功豪,魏清泉,劉科偉.區域分析與區域規劃[M].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20.

[14]崔功豪,魏清泉,劉科偉.區域分析與區域規劃[M].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22-223.

第4篇:有色金屬冶煉技術范文

關鍵詞:銅冶煉;環保管理;環境風險;污染防治

0.前言

銅冶煉行業冶煉工藝長,冶煉相關設備多,且冶煉過程中涉及到眾多重金屬、有毒氣體和其他危害化學品,是潛在風險較大的行業,被我國政府和省市列為國控或省控重點監控行業。為了確保銅冶煉企業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和諧統一,銅冶煉行業必須采取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實現有毒有害物體達標排放,減少廢棄物對環境的影響。通過從完善環保管理體系,強化環保監督管理;做好建設項目的環保管理;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強化固體廢物治理及危險廢物管理;全而提升保障能力,防范環境風險及學習新的政策法規來提升環保意識等措施手段,使得企業能夠達到企業經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環境效益三者彼此共存。

1銅冶煉企業環保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通過對某銅冶煉企業所屬的3個下屬單位環保流程的梳理和現狀分析,在做了大量工作的基礎上,盡管強化了環保基礎管理,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制約企業環保管理的問題,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缺乏專業管理人員或管理人員專業素養、發現問題的能力小足,對相關要求的學習小夠,對法律法規及上級公司管理要求的理解、掌握小夠,風險防范意識小足,環保管理制度、臺帳等小完善,環保基礎管理薄弱。

(2)是對推進污染防治相關工作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污染防治工作的研究思考和探索小多,資金投入小足,工作開展缺乏支持和動力,長期易造成相關工作滯后和較為被動。

(3)是監管要求趨嚴,企業內協同配介的要求較高,人員配備小足,崗位人員變動大,工作連續性小夠,具體工作繁雜,易出現問題。

2強化銅冶煉企業環保管理的實踐和探索

2.1完善環保管理體系,強化環保監督管理

建立健全各項環保規章制度和標準,細化環境保護工作要求,完善公司及企業環保管理體系,并組織企業落實;強化環保監督管理,充實專業力量,明確崗位責任,小斷提高企業環保管理水平;嚴格實施企業法人環保責任制,將環保績效納入各級領導任期內的考核指標體系中,做好目標、指標的分解,加大考核力度,落實環保“一票否決”制,確保責任、措施、投入到位;進一步加大環保監督檢查力度,規范采選冶煉過程、建筑施工等的環境行為,對環保管理工作小到位、污染環境問題突出、破壞生態的違法違規行為嚴厲查處,確保有關規章制度的有效實施。

2.2加大污染治理力度

一方面推進清潔生產,源頭防治環境污染。嚴格執行冶金、有色、危化等重點行業污染物排放標準、清潔生產相關標準,加快現有污染源的治理,通過技術改造、推行清潔生產、加強管理等措施,在實現達標排放的同時,減少企業廢水排放量。以先進實用的節能減排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做好冶金廢渣、廢水、尾礦等綜介利用,促進再生資源的高效、集約化使用。另一方面,加大工業廢氣治理,提高脫硫效率。實施煙氣脫硫工程,確保實現達標排放的同時,控制和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同時加大對環保設施運行的監管,加大對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確保穩定達標排放。再就是依靠科技進步,實現工業廢水“零排放”。采用新工藝、新技術,推進工業廢水“零排放”技術研究、圍繞提高“廢水”綜介回收利用水平開展工作,從源頭控制和減少污染物排放。

2.3強化固體廢物治理及危險廢物管理

加強工業固體廢物防治。推動企業開展清潔生產和環境管理體系,推廣減少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和危害性的先進生產工藝和設備,促進企業減少固體廢物的產生。加強固體廢物源頭控制和全過程監控管理,逐步建立綜介利用與女全處置相結介的固體廢物利用處置體系,提高固體廢物的綜介利用率。嚴格落實危險廢物污染防治措施。嚴格執行危險廢物申報登記制度、轉移聯單制度和經營許可證制度,加快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的辦理,強化危險廢物的管理,確保處置過程依法依規,確保危險廢物得到女全處置。建立危險廢物管理臺賬,加強各環節的登記運轉工作,對處置小介規的要限期進行整改,提高規范化管理水平。

2.4全而提升保障能力,防范環境風險

一方面加強污染源管理,提高污染防治及減排工作科技支撐能力。重視排污申報登記、監測及排污許可等工作,及時依法申報登記,及時委托監測,掌握排污規律,加強各企業環保設施運行維護管理;另一方面就是強化環保管理人員建設,尤其是各企業基層專職環保隊伍建設,做到環保工作有專職負責。適應環保管理工作的新形勢和新要求,建立環保人才梯隊,積極開展專業培訓,提高履職能力,為企業環保工作提供保障。最后,立足于環境風險防范要求,全而加強環境女全應急體系建設。公司及所屬企業建立健全環境管理應急機構,加強環境女全應急人員培訓、物資儲備,加快企業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的編制與備案,定期組織多種形式的環境應急演練,有效防范環境風險。

2.5強化環境風險意識

近年來,有色重金屬冶煉行業引發的環境污染事件屢屢發生,環境污染事故對于企業,教訓深刻、成本高昂、負面影響巨大。金昌冶煉廠地理位置敏感,周邊工礦企業眾多,歷史上環境投訴與環境糾紛時常發生,環保管理要牢固樹立“防為上,救次之,戒為下”的觀念,警鐘常鳴。

日常環境管理要健全體制、明確責任,特別要對可能引發的事故原因進行深刻剖析與防范,銅冶煉行業的事故原因主要有人為因素、設備設施因素、工藝過程因素、廢物處置過程、危險(化)品運輸貯存過程中的引發的次性突發環境事故。同時要制訂切實可行的應急預案并演練,協同應對、快速反應,確保應對環境事故的充分性、適宜性與有效性。

3結語

綜上所述,生態文明建設已經占據了重要的位置,而對“史上最嚴的環保法”即將實行,作為高污染、高風險的銅冶煉企業也必須深刻認識到生產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性,企業只有做好環保工作,才能小落后于時代,才能小被市場淘汰,才能讓銅冶煉企業取得更大的經濟效益,從而使得企業獲得可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李來志,唐運雪. 鉛鋅冶煉環保實踐及體會[J]. 有色金屬工業,2014,06:22-23.

[2]詮釋. 中國粗鉛冶煉環保新標準[J]. 有色冶金節能,2009,06:62.

[3]劉世和,吳忠華. 金川低濃度冶煉煙氣治理實踐及創新[A]. 中國有色金屬學會.第七屆全國重有色金屬冶煉煙氣處理及低位熱能回收、酸性廢水處理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中國有色金屬學會:,2012:8.

[4]蔣繼穆. “八五”期間重有色金屬冶煉技術進展概述[J]. 世界有色金屬,2007,12:1-6.

第5篇:有色金屬冶煉技術范文

有色金屬工業是國民經濟重要的基礎原材料產業,產品種類多、應用領域廣,產業關聯度高,在經濟社會發展以及國防科技工業建設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十一五”期間是我國有色金屬工業發展最快的時期,技術裝備、品種質量、節能減排等方面均取得顯著成績,但依然存在諸多問題。

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第一,產業結構不盡合理。隨著生產要素的變化,部分產品產業布局亟待優化,電解鋁、鎂冶煉等產能嚴重過剩。航空航天用鋁厚板、集成電路用高純金屬仍主要依靠進口。企業數量多,實力弱。銅、鎳等資源對外依存度高。

第二,自主創新能力不強。有色金屬企業研發經費支出占主營業務收入的0.65%,低于國內平均水平。自主開發的新材料少,新合金開發方面基本是跟蹤仿制國外,關鍵有色金屬新材料開發滯后于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需求。

第三,環境污染問題突出。長期的礦產資源開采、冶煉生產累積的重金屬污染問題近年來開始逐漸顯露,污染事件時有發生,對生態環境和人民健康構成了嚴重威脅。

第四,節能減排任務繁重。2010年,有色金屬行業能耗占全國能源消耗的28%,但工業增加值只占全國的1.99%。廢金屬回收再利用率低。

國內國際挑戰

“十二五”期間,是有色金屬工業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實現由大變強的關鍵時期,既面臨著難得的發展機遇,也面臨著嚴峻挑戰。

從國際環境看,全球經濟逐步恢復增長,發展中國家尤其是新興經濟體快速發展,為全球有色金屬工業提供了持續的發展空間。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深遠,全球經濟治理和均衡增長趨勢明顯,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圍繞資源、市場、技術、標準等方面的競爭更加激烈。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的新形勢,使有色金屬工業發展的外部環境更趨復雜。

從國內發展環境看,“十二五”我國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深入發展,內需進一步擴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及國防科技工業的發展,需要有色金屬工業提供重要支撐,在高精尖產品發展方面需要重大突破。上下游產業相互融合、企業重組步伐加快,為有色金屬工業發展增添了新的活力。同時,隨著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戰略的推進,對節能減排、保護環境提出了新的、更高的目標和任務,能源、資源和生態環境的制約因素日趨強化。迫切要求有色金屬工業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加速實現轉型升級。

需求預測

“十二五”期間有色金屬需求將保持一定的增長,但與“十一五”相比,增速將明顯放緩。綜合應用彈性系數法、消費強度法,專家經驗法以及線性回歸模型等多種方法分析預測了2015年十種有色金屬的消費量。

主要目標

“十二五”期間,有色金屬工業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取得明顯進展,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以上,產業發展質量和效益明顯改善。

1、產量目標。十種有色金屬產量控制在4600萬噸左右,年均增長率為8%。

2、節能減排。按期淘汰落后冶煉生產能力,萬元工業增加值能源消耗、單位產品能耗進一步降低。

3、技術創新。重點大中型企業建立完善的技術創新體系,研發投入占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5%,精深加工產品、資源綜合利用、低碳等自主創新工藝技術取得進展,綠色高效工藝和節能減排技術得到廣泛應用。

4、結構調整。產業布局及組織結構得到優化,產品品種和質量基本滿足戰略性新興產業需求,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2015年,前10家企業的冶煉產量占全國的比例為銅90%、電解鋁90%、鉛60%、鋅60%。企業生產經營管理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

5、環境治理。重金屬污染得到有效防控,2015年重點區域重金屬污染物排放量比2007年減少15%。

6、資源保障。資源綜合利用水平明顯提高,國際合作取得明顯進展,主要有色金屬資源保障程度進一步增強。

主要任務

首先,大力調整產業結構;

1、調整優化產業布局:統籌規劃,堅持上大與壓小相結合、新增產能與淘汰落后相結合,優化有色金屬生產力布局。以滿足內需為主,嚴格控制資源、能源、環境容量不具備條件地區的有色金屬冶煉產能。積極引導能源短缺地區電解鋁及鎂冶煉產能向能源資源豐富的西部地區有序轉移。

2、大力發展精深加工產品:以發展精深加工、提升品種質量為重點,以輕質、高強、大規格、耐高溫、耐腐蝕、低成本為發展方向,大力發展鋁、鎂、鈦等高強輕合金材料,以提高性能、降低成本為方向,加快發展高性能銅合金材料、鉛鋅鎳各種合金及其他功能材料,滿足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國家重大工程的需求,形成若干布局合理、特色鮮明、產業聚集的有色金屬精深加工產業生產基地。

3、積極推進企業重組:按政府引導、企業為主體、市場化運作的原則,結合優化布局,大力支持優勢大型骨干企業開展跨地區、跨所有制兼并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積極推進上下游企業聯合重組,提高產業競爭力,并充分發揮大型企業集團的帶動作用。

4、發展有色金屬生產服務業:大力支持科技實力雄厚的有色金屬企業從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變,鼓勵有色金屬企業開展技術研發、工業設計、信息咨詢、現代物流等生產。建立和完善有色金屬的電子商務、期貨交易等市場手段。支持發展工程咨詢、設計、裝備集成、安裝調試、運營服務一體化的工程承包服務。鼓勵發展有色金屬工業檢測認證、科技成果推廣等中介服務,扶持壯大節能服務產業。

第二,提高資源保障能力:加快資源基地建設,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第三,加快企業技術進步;

1、增強創新能力:圍繞有色金屬工業發展重點和難點,在礦產資源勘查、節能減排、提高資源利用率,先進材料制備等領域,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大力培育企業的應用技術研發與創新能力,創新投入機制,強化共性技術研究平臺建設,推動企業、科研院所和高校共同開展前沿共性技術攻關,著力突破核心關鍵技術和共性基礎技術,充分發揮科技對產業升級的支撐作用,提高產業核心競爭能力。

2、加強技術改造:支持有色金屬企業運用先進適用技術和高新技術,以質量品種、節能減排、環境保護、安全生產、兩化融合等為重點,對現有企業生產工藝及裝備進行升級改造,加快淘汰落后,實現清潔、安全生產。提高企業生產自動化、管理數字化水平。

3、推進兩化深度融合:認真總結和推廣行業先進企業的信息化經驗,建立和完善有色金屬工業信息化標準規范工作體系。通過技術改造,提高企業生產自動化水平。鼓勵企業建設信息化集成管理系統,推廣使用企業資源計劃(ERP)和生產制造執行系統(MES),提高管控效率。

4、加強標準化建設:適應有色金屬工業加快產品結構調整、發展新材料的需要,建立、修訂,完善技術和產品標準。

第6篇:有色金屬冶煉技術范文

英文名稱:Hunan Nonferrous Metals

主管單位:湖南有色金屬管理局

主辦單位:湖南省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

出版周期:雙月刊

出版地址:湖南省長沙市

種:中文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003-5540

國內刊號:43-1045/TF

郵發代號: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85

期刊收錄:

CA 化學文摘(美)(2009)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榮譽:

Caj-cd規范獲獎期刊

聯系方式

第7篇:有色金屬冶煉技術范文

[關鍵詞]EPC模式;有色金屬工程;投標報價;風險;

中圖分類號:TU723 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隨著我國有色金屬行業相關企業對海外礦業市場業務的不斷開拓,國外有色金屬工程項目的總承包進程加快、力度加強。但是,由于國外有色金屬工程EPC總承包的周期長,參與方多,受到政治、經濟、技術、自然環境等諸多因素影響,綜合使得投標企業承擔的項目風險隨之增大。如何根據國際的市場規則、合同規則、項目管理規則對項目所在地法律規定、稅收等方面帶來的風險進行控制處理,從而增強工程設計方案及實施方案的完整性及預見性,并最終在充分的投標報價上予以體現,以期獲取利潤,成為我國企業進行國外有色金屬工程項目EPC總承包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

基于此,本文將分析目前國際比較通用的《(EPC)/交鑰匙工程合同條件》與《FIDIC施工合同條件》,探討出國際EPC項目所共有的主要風險因素,并圍繞有色金屬工程項目通過專家調查法等進行嘗試性地補充與梳理風險因素,在實用性基礎上給出EPC模式下國外有色金屬工程項目投標報價時應關注的風險因素及可采取的風險應對措施,研究成果為有色金屬工程項目風險管理提供重要的參考和依據。

一、概述

1.1有色金屬工程項目概述

有色金屬工程項目是指針對各種有色金屬進行采礦、選礦、冶煉及深加工的各類工程項目,具有以下特點:

(1)專業復雜性高。有色金屬工程項目從前期礦山勘察到最終的冶煉產出金屬產品涉及到地質、采礦、選礦、冶金、自動化、總圖、環保、建筑及結構、水電、暖通、技經及概算等眾多專業。

(2)工程項目持續時間較長。一個包含完整采礦、選礦、冶煉工藝流程的有色金屬工程項目,從前期現場考察、可行性研究、初步設計及開展施工圖設計、到正式開工建設直至建成投產,這可能需要幾年時間。

1.2EPC總承包概述

EPC總承包即:“設計-采購-施工”(Engineering,ProcurementandConstruction,簡稱EPC)是一種包括設計、采購以及施工在內的總承包模式[3],屬于一種交鑰匙項目。工程總承包企業需按合同約定承擔設計、采購、施工等工作,并需要對工程項目的質量、工期、造價及安全作出全面負責。EPC總承包具有以下特點:(1)項目整體經濟性較高;(2)EPC總承包商在項目實施過程中處于核心地位;(3)業主工作量大幅降低。

2風險分析

本研究將采用初始清單法、風險調查法及專家調查法對EPC模式下國外有色金屬工程建設項目投標報價的風險因素進行識別。基本的研究思路:首先,根據《設計、采購、施工(EPC)/交鑰匙工程合同條件》與《FIDIC施工合同條件》,識別出EPC模式下一般工程建設項目共有的風險因素;其次,針對有色金屬工程項目采用專家調查法等進行補充與修正;最后,分類整理得出EPC模式下國外有色金屬工程項目風險清單,如表1。對于特殊的有色金屬工程項目類型可能會產生其特殊的風險因素,這些內容在本文中均不做特殊討論。

圖1風險清單

3風險應對

EPC模式下國外有色金屬工程項目承包商在投標時的風險應對措施包括以下方面:

(1)深入調查項目所在地的政治、經濟情況及法律法規。總承包商在投標時需要深入調查其政治、經濟方面的穩定狀態,可以將相應的風險費用計入投標報價中。例如:工程項目所在地的海關清關手續情況、進出口及外匯管制情況、建設及后續的投產運營是否必須雇傭當地勞工等。在調查之后,記錄存檔,并將相應的風險費記入投標報價[4]。

(2)提高現場勘查及考察的全面性及技術含量。有色金屬工程項目承包商在時間及費用等條件允許的狀況下,應提高現場考察的全面性及技術含量,不僅應詳細考察、證實現場的地質地基、水文氣候、地下管線等條件,而且還應該詳細考察諸如稅費政策、用工政策、市場價格水平、運輸條件及建設條件等關鍵報價因素。

(3)仔細研究業主所要求的EPC模式范圍。EPC模式范圍相當于業主的任務書,詳細記錄了設計任務、廠房建設及安裝內容、基礎設施建設等工作范圍等,是總承包的基本依據。因此,必須對其進行仔細研究,如有必要可展開質疑,尤其是對工程范圍、擬定功能、檢驗標準等重要部分,更應明確表達,以求減少因“工程范圍不明確”,“擬定功能未達到”等問題給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4)技術標中適當增加供貨商名錄。有色金屬工程項目的設備費占總造價相當大的比重,如果供貨商產生供貨問題將直接影響到項目的進度及成本,造成承包商的損失。因此,承包商在投標時可在技術標中適當增加供貨商名錄,這樣在某些供貨問題發生時,承包商可通過選擇名錄中的其他供貨商降低自身風險。

(5)對依據基礎設計完成的投標報價予以修正。商務標是在項目投標階段的基礎設計基礎上框算得到的,通常與項目完工后的最終設計產生相當大比重的誤差,為彌補該部分誤差、考慮一定的利潤空間以及部分不可預見費用,在國外有色金屬工程項目的投標報價中可按照一定系數將該項費用計入,以化解這項風險。

4結語

本研究采用一定的風險識別方法,以FIDIC合同條件為研究基礎,識別出風險因素清單,并據此提出相應的應對措施,研究結果給出了我國有色金屬工程相關企業在EPC模式下國外工程項目投標報價時應借鑒之處。

[參考文獻]

[1]王卓甫.工程項目風險管理――理論、方法與應用[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3:197-234.

[2]何麗環.EPC模式下承包商工程風險評價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08.

[3]張水波.國際工程承包的一種新型合同模式―EPC合同[J].中國港灣建設,1999,(4):47-49.

[4]安立志.EPC總承包項目的風險管理研究[D].北京:華北電力大學,2007.

第8篇:有色金屬冶煉技術范文

**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原江西**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輕資產科技公司,為有色金屬冶煉企業提供鋅資源循環再生領域提供綜合性解決方案的科技型公司;公司成立于2019年12月,并于2020年5月被廈門**環保科技公司并購,2020年9月份股權變更為由江西祥盛科技環保有限公司控股。

一、公司市場戰略定位:

1、以技術賦能,管理增效的方式,參與盤活閑置產能

中國是世界最大的有色金屬冶煉生產國和消費國,各種有色金屬產能和消費量遙遙領先于世界其他國家;同時中國也是冶金產能嚴重過剩的行業,以鋅產能為例,中國現鋅冶煉產能達到~750萬噸,精鋅產量只有~650萬噸,利用率80%-85%,這部分的產能之所以不能發揮出來,主要的原因就是技術和管理在處于行業的落后水平,致使其缺失在行業中的競爭能力;公司市場定位之一就是通過技術賦能,管理增效的方式盤活~100萬噸閑置產能,在不增加環境限制的情況下,實現與合作企業共同發展的方式,通過承包、技術參股方式進行合作,實現資源盤活,共贏發展。

2、建立研發中心,打造比較技術優勢

由于國內產、學、研、設分工較為細致,進而造成中國有色金屬冶煉技術的發展存在著明顯的分層缺陷,即需要大量投資的大型項目實力較強,小型項目實力太差,適合國外經濟發展實際的中型項目技術欠缺的現狀:故此,公司將未來國外市場定位為中心項目建設的上,并專門成立西安研發中心,聚集行業專業人才,打造在行業中的比較優勢,為國內現有項目提供技術賦能,確保項目競爭力的同時開發國外市場做好準備。

3、開發國外中型有色冶煉企業市場

鑒于國外欠發達地區資金實力的不足,開發具有自有知識產權的設計、建設、運營合作模式,開發國外技術服務市場,為公司未來在國外發展奠定基礎。

二、現運行狀況及發展規劃

**科技自2020年初開始運營、2020年5月與陜西有色旗下的漢中鋅業公司合作的第一個項目的投產,當年因流動資金嚴重不足,產能利用率只達到50%,僅實現產值:2.932億元,利稅:485萬元; 2021年一季度,預計實現產值;1.65億元,利潤:1200萬元;

三、近期發展規劃

根據公司戰略規劃,計劃在2021年-2025年,投資開展如下項目:

1、在二季度投資1000萬元,完成西安研發中心的建設。為公司打造技術優勢,實現未來發展奠定基礎;

2、投資5000萬元,與漢中鋅業建立合資公司,開發利用漢中鋅業公司的稀散金屬回收項目;

3、以技術加運營為主,部分資金參股形式,開展公司第一個國外項目——泰國首條3萬噸電解鋅生產線的設計、建設。

4、投資8000萬元,以公司自有技術建立鋼鐵行業高氯氧化鋅處理及氯離子資源化項目,實現打通鋼鐵行業鋅資源在鋅冶煉行業應用的障礙。為國內鋅資源再生循環利用做出應有貢獻。

公司計劃在2025年實現承包經營鋅產能:8萬噸,產值;16億元,利潤8000萬元;參股產能:6萬噸,實現利潤:5000萬元;同時以研發中心為載體,打造出一個具有自有知識產權,設計、研發能力的知識產權體系,同時實現提供技術服務業務,5-6家,實現技術服務收入:300萬/年;(現已經成為國內知名企業豫光金鉛-寶輝公司簽訂技術服務協議)

四、招聘方向及素質要求

根據公司戰略定位,實現培養人才,提升技術,保持公司在市場競爭中的相對優勢,結合公司實際制定如下招聘方向。

1、技術研發類

有志于在有色金屬行業工藝開發作出一番事業的專業人才,主要研究方向為針對有色金屬冶煉行業的痛點、難點問題進行工藝+裝備的系統性研究,打造綜合性解決方案。要求:具有冶金、化工專業學歷,認同公司企業文化,做得了實驗,下得了現場,愿意堅守冶金實驗研究的人員。

2、設計管理類

有志于推進作為傳統行業如有色金屬冶煉行業,實現自動化、智能化轉型升級的機械設計和自控方面的專業人才。要求能認同公司企業文化,做得了實驗,下得了現場,具有計算機輔佐設計能力;

五、招聘職位:

1. 研發技術員(3-5名):

冶金工程、有色金屬冶金、化學工程與工藝、應用化學等相關專業應屆畢業生、男女不限,招滿為止,工作地點:西安研發中心(西安市灃東新城科源四路),實習地點;漢中鋅業公司廠區。

2、設備設計技術員(2-3名):

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電氣工程等相關專業應屆畢業生、男女不限,招滿為止;工作地點:西安研發中心(西安市灃東新城科源四路),實習地點;漢中鋅業公司廠區。

六、待遇相關事項

(一)試用期1個月,試用期月工資3000元,試用地點:漢中鋅業公司。

(二)正式錄取:

1、簽訂勞動合同(含試用期)按照國家要求繳納五險一金;

2、轉正后均享受正式待遇:公司采用底薪+獎金的方式進行,底薪3000元,獎金根據工作完成情況1500--3000元;

3、休假及其他福利,休假執行國家相關政策;福利參照地方標準,確保優于平均水平。

(三)培訓和晉升:

作為一家用科技賺錢、用管理增效的輕資產科技公司,公司現處于成長階段,現階段對人才的需求緊迫,人才的提升速度和晉升機會較多;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隨著業務開拓,人才培養、開發、提升的機會也遠高于傳統企業;

第9篇:有色金屬冶煉技術范文

[關鍵詞]循環經濟;可行性;必要性;對策建議

[“十五”時期,江西有色金屬工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全行業實現銷售收入417.18億元,工業增加值90億元,利稅總額59.17億元,其中:利潤38.17億元,經濟總量躍進為全省第一大行業。在“十一五”規劃中,江西有色金屬工業提出了沖擊千億元的目標。江西有色金屬工業的發展倍受關注。江西有色金屬工業要實現下一輪的大發展,只有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實現內涵發展。本文就江西有色金屬工業發展循環經濟,促進江西有色金屬工業礦產資源的綜合利用,實現清潔發展、節約發展和可持續發展進行探討。

一、江西有色金屬工業發展循環經濟的必要性和和可行性

1.必要性

(1)資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決定了必須發展循環經濟

從江西具有比較優勢的有色金屬礦種來看,資源形勢并不樂觀。江西探明的銅資源量占全國的1/5,列第一位。按現有的保有儲量計算,礦山服務年限約為25-30年。中國鎢資源儲量居世界第一位。江西省鎢資源量在全國列湖南之后排第二位。江西鎢資源量在不升級儲量的情況下靜態服務年限約為10-15年。中國查明的稀土儲量占世界儲量的21.3%,江西省保有儲量56萬噸,其中可采儲量31萬噸,以離子型稀土為其特色。以現有產能計算服務年限約為12-15年。

(2)可持續的經濟增長方式決定必須走循環經濟發展之路

“十五”期間,江西有色金屬工業經濟的高速增長主要是靠巨額的投資推動。“十五”期間,全行業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總額114.97億元,基本相當于建國以來到“九五”末期50多年累計投資總額。2005年,生產電銅43.21萬噸,比“九五”末期增長了1.23倍。生產鎢精礦44744噸,比“九五”末期增長了69%。生產單一稀土氧化物5512噸,比“九五”末期增長了2.8倍。江西有色金屬工業從整體來看,呈現出明顯的高投入、高消耗、低質量、低效益的粗放型特征。資源的不足成為江西有色金屬工業發展中的“瓶頸”。

(3)發展循環經濟是環境保護的必然要求

江西有色金屬工業經過50多年的發展,污染問題并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當前江西所面臨的環境形勢十分嚴峻。廢棄的廢石和尾砂堆積成山,山洪爆發時順流而下,有的尾礦庫甚至出現決堤,造成重大環境污染事故。排放的廢水就似一條“黑龍”,污染了整個水系,嚴重影響了工農業的生產和人民的生活。發展循環經濟,推行清潔生產,從源頭上減少污染物的產生,是保護環境的治本措施。

2.可行性

江西銅業集團公司在發展循環經濟上為江西有色金屬工業企業樹立了典范,成為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楷模。江西銅業集團在資源利用、節能降耗、環境保護、經濟效益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僅“變廢為寶”一項,2005年多收30億元。江西銅業集團被確定為全國循環經濟示范試點工程。

(1)樹立新的發展理念,形成了新的產業

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江銅就拋棄了“資源——產品——廢棄物”的傳統觀念,引入了“資源——產品——再生資源——再生產品”的新理念。1993年以來,江銅一直致力于運用高新技術“以廢治廢,變廢為寶”,建立了多條新的生態產業鏈,已形成以銅的提取與加工為龍頭,貴金屬提取與加工、硫化工和精細化工、稀貴金屬提取與加工三大產業齊頭并進的良好態勢。

(2)依靠科技進步,銅資源利用率上了新的臺階

江銅所屬的德興銅礦,原設計采礦選礦的邊界品位是0.3%。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江銅就進行特大型低品位斑巖銅礦床采選綜合技術的研究與應用,這一研究成果于1999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邊界品位由0.3%下降到0.25%,使德興銅礦原本當廢石丟棄的含銅品位在0.25%-0.3%的礦石(約占總儲量的20%,共1.48億噸)全部得到利用。僅此可多回收銅金屬量38.3萬噸、黃金28噸,使日處理量10萬噸的德興銅礦延長服務年限4-5年。

(3)注重轉化,廢渣利用實現了產業化

江銅礦山探明的銅礦石中含有伴生硒、碲、錸等二十多種元素,在采選銅礦后,廢渣如果直接排放,不但浪費資源,還會對土壤、水質產生嚴重危害。江銅立足技術創新,在廢渣的利用上走出一條“科技成果—產品開發—技術改造—產品升級—產業化”的新型工業化道路。江銅集團貴溪新材料公司經過7年的科技攻關和技術革新,形成了年產2噸錸酸銨的生產能力,年創造利潤達5000萬元以上,而企業的固定資產投入僅300萬元。如今,江銅正在開發高純化硒、碲、鉍等高新技術產品,以延伸產品鏈條,實現江銅稀貴金屬產品的新一輪升級。

(4)注重環保,“三廢”實現了再利用

江銅在生產過程中十分注重復水利用,現在企業每年重復用水量達2.9億噸,復用率為85%以上。此舉不僅減少了廢水對原排放流域農作物和生活飲水的污染,每年還為企業節省取水資金2000萬元。為了減少廢氣排放污染空氣,江銅建成煙氣制酸系統,回收二氧化硫,每年回收二氧化硫制酸110萬噸,增加產值3億多元。面對目前較為嚴峻的能源形勢,江銅所屬的貴溪冶煉廠,利用閃速爐冶煉時產生的余熱發電,每年可發電1億Kwh,相當于該廠外購電的11%,通過提高對余熱的綜合利用率,江銅在兩年后耗煤將不超過3萬噸,比現在減少7萬噸。冶煉過程中的廢渣也通過二次選礦,每年從中提取銅8000噸。

二、江西有色金屬工業發展循環經濟存在的主要問題

1.循環經濟的理念還未確立

在發展思路上重開發、輕節約,重速度、輕效益,重外延、輕內涵,認為發展循環經濟不符合當前的實際,為時尚早。習慣于傳統的粗放經營,沒有把發展循環經濟作為工作重點。資源意識、節約意識和環保意識不強,破壞資源、浪費資源現象在一定范圍內還大量存在。

2.企業規模小,經濟實力不強,技術力量比較薄弱

全省有色金屬工業規模以上企業有近200戶,省屬企業51家。除省屬企業外,多數企業的生產工藝和技術裝備比較落后,仍停留在上世紀70、80年代水平。技術投入不足,資源利用率、回收利用率和廢物處理率都比較低。

3.制度和考核評價體系缺乏

除《節約能源法》、《清潔生產促進法》、國務院出臺的《關于進一步開展資源綜合利用的意見》、原國家經貿委出臺的《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工藝和產品的目錄》之外,沒有具體化的可操作的法律法規和規定。對政府的考核僅強調GDP,對企業的考核僅強調經濟效益,缺乏對發展循環經濟的考核評價,以“三高”為代價的增長方式仍占主導地位。

4.監管機制缺位

發展循環經濟需要政府各部門的齊抓共管和組織協調,但至今尚未統一規劃,沒有形成統一的組織管理,政府各部門在發展循環經濟工作中職責不清,行動缺乏協調性。

5.發展循環經濟,缺乏政策支持,企業的積極性不高

發展循環經濟,對企業而言,需要在生產工藝和技術改造上投入大量的資金和精力。政府在推動該項工作時,要制訂相應的鼓勵政策,如對企業技改、治污的稅收扶持方面要有具體措施。否則,企業就不會主動去考慮環境保護和治理的問題。

三、江西有色金屬工業發展循環經濟的對策建議

1.加強宣傳教育,提高發展循環經濟的意識

要加大宣傳力度,提高資源環境意識,增強發展循環經濟的緊迫感和責任心。加強教育與引導,把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發展循環經濟的理念變為企業的自覺行動,落實到各項具體工作中。

2.加強組織領導,建立組織管理機構

發展循環經濟,要發揮政府的推動和引導作用。各級政府要建立推進循環經濟發展的協調工作機制,做好組織協調和指導推動工作,及時解決推進循環經濟發展中遇到的重大問題。明確有關部門的職責分工,做到層層有責任、逐級抓落實。

3.把發展循環經濟作為指導編制有色金屬工業“十一五”規劃的一項重要原則

把發展循環經濟作為一項事關全局的大事來抓,明確目標、重點和政策措施,以此大力推動江西循環經濟的健康發展。

4.建立激勵和約束機制,加大執法檢查力度

出臺相關扶持政策和地方性法規,形成必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抓緊制定不可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管理辦法,完善有色金屬行業市場準入制度,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工藝和產品。加大執法監督檢查力度,對有條件而又拒不發展循環經濟的企業,實施嚴格處罰,逐步將循環經濟發展的工作納入法制化軌道。

5.落實相關政策,增強宏觀調控能力

把國家及省“在地方排污費收繳中安排不低于10%的資金用于試點清潔生產工作啟動和污染治理項目”,以及資源綜合利用項目稅收減免等有關扶持優惠政策落實到位。設立發展循環經濟專項基金,對關鍵項目進行直接投資或給予資金補助、貸款貼息的支持,并利用該基金開展相關的科學和工程技術研究。

6.加大江銅集團示范推動作用

在全行業組織學習和推廣江銅集團發展循環經濟的先進經驗,重點要以節水、節能為重點,促進企業節能降耗,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以推行清潔生產為重點,促進工業污染防治從末端治理向污染預防轉變;以產業廢棄物綜合利用和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為重點,促進資源綜合利用再上新臺階。

7.加大科技投入

推廣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提高采礦回采率、選礦和冶煉回收率。加大科技投入,重點開發二次有色金屬回收過程拆解分離技術、有色金屬二次資源冶金技術、二次資源稀缺貴金屬回收技術、尾礦綜合回收利用技術、有色冶金廢渣資源化技術、資源循環過程中環境治理技術、資源循環自動控制及檢測技術等,突破發展循環經濟的技術“瓶頸”。

8.優化產業布局,延伸產業鏈

按照布局區域化、發展產業化、生產規模化、經營集約化的要求,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抓好銅、鎢和稀土工業園區建設,形成產業規模,實現規模經濟。積極發展深加工,提高資源的加工度和附加值,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

參考文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暖暖免费中国高清在线| 久久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亚洲av片无码| 3d动漫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 精品亚洲视频在线| 少妇无码太爽了不卡视频在线看 | 日韩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在线观看污污网站| 亚洲综合小视频| 97精品国产高清自在线看超| 欧美精欧美乱码一二三四区| 国产精品视频网| 亚洲gv白嫩小受在线观看| 黑色丝袜小舞被躁翻了3d| 欧美激情观看一区二区久久| 天天躁夜夜躁很很躁|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а√最新版在线天堂| 看视频免费网站| 在线免费国产视频| 免费观看呢日本天堂视频| 久久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足恋玩丝袜脚视频免费网站|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做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无码不卡免费视频 | 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色窝窝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人网站| 最新国产三级久久| 国产丝袜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一区视频一线| 男人天堂手机在线版| 国产美女网站视频| 亚洲欧洲第一页| 成年人在线看片| 最近中文字幕免费mv视频8| 国产偷v国产偷v亚洲高清| 一级做a爰性色毛片免费| 欧美视频www| 国产在线|日韩| 久久亚洲私人国产精品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