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家禽的養殖和疾病防治措施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中圖分類號] S858.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3)06-0195-01
一、前言
隨著城鎮化的逐步推進,吉林省九臺市鄉鎮養殖的水平有了顯著提高,大大增加了農民的收入。但是,伴隨著規模的不斷增加,家禽在養殖過程中的各種病癥也逐漸成為養殖專業戶所重視的問題之一。由于家禽疾病的蔓延速度快,影響范圍廣,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給養殖戶帶來了成本損失。在養殖業的發展過程中,禽類疾病的預防和控制已經成為養殖戶的核心工作。
二、家禽養殖疾病預防措施
1.加強飼養管理,增強禽體抗病力
一般來說,家禽在其生長和繁衍的階段,要充分地發揮其生產性能,必須加強養殖中心的管理,增強家禽本身的抗病能力。在此基礎上,養殖中心應該從禽類養殖的衛生環境出發,并制定切實有效的疫病防治措施。優良的養殖管理是提高禽類免疫能力的基本前提。第一,養殖廠的基礎設施要達到規定的要求,保持禽舍冬暖夏涼。要定期對禽舍進行打掃,保證其干凈整潔。在禽舍的管理中,要構建“全進全出”的養殖體系。第二,要根據禽類生長階段的不同和種類的不同,進行各種飼料的選購。在家禽的喂養過程中,要適當的使用飼料添加劑和營養物質,保證所養殖禽類的健康狀況。
在具體的養殖制度推行過程中,吉林省九臺市將養殖的棚舍集中起來,并增加了林木的種植面積。這樣一來,不僅節省了耕地,在一定程度上也保護了人們居住的環境。
以九臺市龍嘉鎮為例。在養殖業的發展過程中,改變了以前的地殼養殖方式,主要以網上平養為主,引進微機化管理。在禽舍安置全自動化供水、上料、空氣凈化等專業化設備。這些機械的采用能夠使禽舍內部的溫度趨于穩定,從而保證了禽舍換氣的及時性,從而保證禽舍空氣的干凈整潔。這些專業機械設備的應用,能夠提高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減少人工整理禽舍的次數。而禽舍的干凈整潔也能夠有效的防止禽類常見疾病,從而增加養殖專業戶的經濟效益。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九臺市龍嘉鎮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禽類養殖產業體系。
2.堅持消毒制度,消滅病原體
對于家禽的大規模養殖來說,養殖廠應該根據自身發展的具體實際,對養殖場內部定期進行消毒處理,進而切斷疫病的源頭,避免禽類疾病的產生和擴散。通常,根據具體的時間進行劃分,可以分為定期消毒、經常性消毒和突擊消毒。定期消毒主要指的是,養殖場要按照一定的時間對禽舍和常用設備進行消毒和清洗。經常性消毒主要指的是,在家禽疾病痊愈之后,為了避免其他禽類或者人體感染此類病毒,對禽舍中的各種用具、設備進行全面的消毒工作。而突擊消毒主要是當在養殖場發現禽類疾病之后,養殖場所采取的應急對策,進而消除疾病的傳染源,切斷傳染路徑,杜絕病原體的蔓延。
3.適時接種疫苗,增強特異性免疫力
在養殖場,工作人員根據國家規定的標準,定期按時為禽類接種疫苗,進而增強禽類自身的免疫能力。就目前來說,我國經多年研究,已經研制出來各種禽類防疫的藥物,種類較多。因此,各大養殖場在選擇疫苗時一定要慎重。選購好所需的疫苗,在給禽類注射疫苗的過程中,工作人員要嚴格按照相關的規定和說明進行注射工作。通常,禽類的免疫工作實施的過程比較復雜。如果在對禽類的免疫工作中,所使用的注射方式或者過程不合理,那么,即使是效果比較好,價格比較貴的疫苗,對于禽類的防疫效果也不會非常明顯。通常,免疫工作的具體實施過程應該有專業的獸醫按照禽類生活的實際進行制定。同時,在免疫程序的制定中,專業獸醫還要充分考慮到如果同時使用兩種或者兩種以上的疫苗對于禽類本身的影響,并對其產生的疾病免疫進行測量,確定疫苗注射的量。除遵循機體免疫應答的一般規律外,還應結合養禽場的規模、飼養方式、生產特點、綜合防疫水平以及受疫病威脅的程度等通盤考慮,切忌機械地照搬硬套。畜牧養殖業已占全省農民總收入的30%以上。為了確保養殖禽類的免疫能力,避免疾病的發生。吉林省采取措施,以村級為單位配置了一名禽類疾病防疫員。
4.養禽場的撲疫措施
養禽場一旦發生烈性傳染病或新發生的傳染病,必須按照“早、快、嚴、小”的原則,及早診斷,迅速隔離病禽,嚴格封鎖疫區,盡快撲滅疫情,同時將疫情報告當地畜牧主管部門,以便盡快通知周圍養禽場采取預防措。吉林省九臺市定期向養殖專業戶普及各種禽類養殖和疾病防治技術,使養殖專業戶能夠及時了解各種最新疫病的防治方法,從根本上切斷疾病傳播的源頭。
在可能受到禽流感威脅的情況下,應給所養的全部禽只進行禽流感疫苗注射。如果在禽類的養殖過程中,發現類似于禽流感的病情時,養殖專業戶應該即使向當地的疫病防控中心進行報告,借助專業人員進行診斷。同時,還要將帶有疾病的禽類隔離開來,切斷傳染源頭,并封鎖現場,進行消毒處理,杜絕疾病的蔓延。如確診為非禽流感性疫病,則應采取對相應疾病的防治措施。
三、結束語
近年來,吉林省九臺市的城鎮養殖業逐漸發展,成為農民增收的主要產業。隨著養殖數量和類型的增多,這對于養殖戶家禽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只有正確了解家禽養殖的特點,從造成禽類疾病的根本原因出發,制定合理的疾病防控方案,做好必要的疾病防疫措施。
參考文獻
[1]馬曉迪;Tony Gestier;;大腸桿菌——誤區和誤解[J];國外畜牧學(豬與禽);2011年04期.
[2]王和平;巢偉;李立松;徐雷;;豬流行性乙型腦炎流行及免疫預防[J];畜禽業;2011年05期.
(一)疫病傳播速度加快
規模化養雞最顯著的特點是生產規模大和雞只數量多。雞只數量的增加,導致疫病在雞群中傳播流行的速度加快。
(二)主要傳染病的臨床癥狀多樣化
同一疾病臨床癥狀呈現多種類型,且各臨床癥狀間相關性很小,自然康復后的交叉保護率很低。如傳染性支氣管炎有傳統的呼吸道型、產蛋下降型、嗜腸道型、嗜腺胃型以及尚未定論的可以造成肉損傷的類型等。
(三)同一臨床癥狀可能有多種原因
由于病原血清型的改變和新毒株的產生,造成疫病的侵襲范圍不斷擴大,臨床癥狀也出現多樣化,因而出現同一病因的癥狀更加復雜。胃腫大變性可能是馬立克氏病、腺胃型傳染性支氣管炎;腦炎癥狀可能是腦脊髓炎、腦炎型雞白痢、腦炎型大腸桿菌病等。
(四)病原毒力或抗原出現新的變化
在現代養雞生產中,有些疾病病原的毒力不斷增強,出現了強毒或超強毒株,雞群雖然已免疫接種,仍不能獲得保護或保護力不強,導致免疫失敗。
同時,由于長期用藥不合理,濫用抗生素以及含抗菌藥物飼料的使用,雞對細菌性、傳染性病原的抗藥性越來越強,使雞細菌性疾病如大腸桿菌病、敗血支原體及傳染性鼻炎等病的控制難度加大。
(五)混合感染增多導致危害加大
在畜禽疫病流行過程中,經診斷,有50%以上的疾病都是混合感染或繼發感染。在實際生產中,混合感染的類型有病毒性混合感染、病毒性和細菌性混合感染、細菌性混合感染。
(六)疾病控制和凈化難度加大
許多規模化雞場缺乏熟悉規模化養雞疫病防治的獸醫技術人員以及相應的疾病監測設備,使得疾病控制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而且一旦發病很難控制和凈化。
二、疫病流行的防治對策
(一)加強法制管理,健全防疫體制
建立健全符合我國市場經濟要求并能與國際接軌的獸醫行政法規體系,嚴格實施和執行《動物防疫法》,進一步完善我國畜禽疫病防疫體系,充分發揮各級職能部門在畜禽疫病控制中的作用。
(二)及時疫情信息
全國各地家禽傳染病發生的種類、流行范圍和程度在不斷變化,政府應通過一定形式,及時報道各地疾病發生情況和流行趨勢,并提出相應的防疫對策。
(三)加強對重大疫病的監測與檢疫
做到盡早預報,盡早采取相應而切實有效的控制措施,定期對種雞場進行檢疫,淘汰陽性雞。
(四)加大科研經費及資金投入
加快科研成果的轉化、推廣與應用,加強符合我國雞傳染病有效防治技術的研究,加強獸藥及生物制品的生產、開發和管理,提高產品質量,以提高免疫水平和防治效果。
加大資金投入,提高獸醫人員、檢驗人員、養殖人員以及廣大獸醫工作者的專業素質,進一步完善各級防檢機構實驗室的儀器設備,以提高疫病臨測、診斷和防治水平。
(五)制定嚴密的生物安全措施
把生物安全的觀念貫徹到每個行動中。科學嚴謹的生物安全措施能減少甚至避免疫病的發生,把疫病控制在最小范圍內,并把疾病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
三、推廣先進的飼養管理技術
規模化養雞場要建立一個穩定的良種繁育體系,使得各級雞場的種群供應較為固定,以減少疫病在繁育體系間的縱向傳播和繁育體系間的橫向傳播。
“全進全出”是規模化養雞場的一項重要技術措施,它不但能保證生產的計劃性,而且有利于雞群的保健和對疫病的控制、撲滅和凈化。
在高密度集約化飼養條件下,為了保證雞群的正常生產,必須有效控制雞舍內的環境,如溫度、濕度、光照和病原微生物數量等。
規模化養雞場必須供應充足的優質飼料、選擇適宜的飼料配方,按照營養標準對雞群實行標準化飼養。
四、采取綜合防治措施
制定疾病防治規范,嚴格衛生消毒制度。自然界中病原微生物無處不在,為防止疾病的發生和流行,必須消滅生活環境中的病原微生物,以消除傳染源,切斷疫病傳播途徑。
有計劃、有意識地科學免疫接種,增強雞只抵抗力。
抓好藥物防治工作。疾病的藥物防治要在正確診斷疾病的基礎上,根據疾病的流行病學規律和藥敏試驗選用高敏的藥物和合適的劑量,采取正確的投藥方式進行治療。
五、疫情發生時的應急措施
在日常檢查或檢疫時,一旦出現可疑病情,應立即采取隔離措施,并組織人員及時診斷、制訂相關治療與緊急接種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