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人生哲理散文范文

人生哲理散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人生哲理散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人生哲理散文

第1篇:人生哲理散文范文

技法一,靈活運用詞語,尤其是動詞。古人作詩講求煉字,力求一字傳神,如“紅杏枝頭春意鬧”,一個“鬧”字不僅讓人想到杏花開得熱烈,還讓人聯想到花叢中蜂蝶飛舞的景象,把盎然的春景表現得淋漓盡致。寫文章也要注意恰當地運用動詞,把人、物寫活。如魯迅先生的小說《藥》中對康大叔的描寫,“黑的人便搶過燈籠,一把扯下紙罩,裹了饅頭,塞與老栓; 一手抓過洋錢,捏一捏,轉身去了”,連用幾個動詞,一個兇殘、貪婪的劊子手形象便呈現在我們的眼前。

技法二,句式上注意整散結合。整句是指結構相似,形式整齊的句子,如對偶句、排比句,運用整句可以使文章節奏和諧,氣勢貫通。散句是指結構不同,形式錯落的句子,運用散句可以使語句靈活自然,富有變化。作文中交錯使用整句和散句,可以使語言變化多姿,揮灑自如,節奏鮮明,能產生一種特殊的美。如學生習作《風景這邊獨好》的開頭“有一種風景叫安寧閑適。如一灣清泉,汩汩而出,水光旖旎。那是王維在青青竹林間一聲聲古琴的高雅;那是嵇康在山野草廬中一下下打鐵的鏗然;那是陶翁于東籬悠然采菊的安適;那是陸羽靜靜地泡上那杯香茗的沉穩。他們用生活告訴我們‘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那份恬然、那份對名利的不屑,讓我們銘記于心,不會忘懷,于是知道時間不會使記憶風化,風景這邊獨好”,交錯運用整句和散句,語言生動活潑,讀起來瑯瑯上口。

技法三,綜合運用多種修辭手法,尤其是比喻、排比、擬人修辭。運用比喻可以化平淡為生動,化抽象為具體;運用排比,抒情淋漓盡致,說理透徹,增強氣勢;運用擬人,賦予物以人的情感,富有感彩,便于表現人物的心情。

技法四,有意識地寫富有哲理性的語句。哲理性的語句可以提升文章的品位,為文章增添亮點。許多哲理散文大多是先記敘事件,后揭示蘊涵的深刻哲理,如哲理散文《人生如茶》,先寫用溫水沏茶和用沸水沏茶的不同味道,然后揭示人生哲理:“人生就猶如一片茶葉,只有在艱難險阻中沉浮,在痛苦辛酸中磨礪,才能真真實實地體味到生活的原味與魅力。在那一次次的沉浮與磨礪中,生命便變得光彩照人芳香四溢”。同學們平時要抓住靈感,寫些關于人生、追求、處世方面的哲理句,并靈活運用到考場作文中去,如一個學生寫過這樣幾句凡人睿語:“假如命運折斷了希望的風帆,請不要絕望,岸還在;假如狂風凋零了美麗的花瓣,請不要沉淪,春還在;假如生活迷蒙了我們的雙眼,請不要難過,因為陽光還在,道路還在,我們還在”,在一次考試時就把它作為作文的開頭,貼切自然,為文章增色不少。

技法五,恰當地引用詩文語句、名言警句,為文章增輝。古典詩詞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恰當引用,會為文章增添文化底蘊;名言警句含義深遠,恰當引用會使文章內容豐富、深刻。如文章《詩意地生活》開頭寫道:“如果你有兩塊面包,你當用其中一塊去換一朵水仙花。或許應該如陶潛‘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般的悠然自得。詩意地生活,或許應該如李白‘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般的飄逸灑脫。詩意地生活,抑或應如易安居士‘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般的溫婉簡約。”引用名言和詩句寫出了有些人對“詩意地生活”的認識,使文章典雅,充滿文化氣息。

技法六,追求語言的幽默。辭藻華麗是一種語言風格,幽默也是一種語言風格,而且是一種很難達到的境界,語言幽默可以使文章生動活潑,更容易吸引讀者。如學生習作作文《三個和尚新傳之一——變,變,變》,考生寫道:“話說三個和尚三身傲骨,誰也不愿再下山挑水,廟也破啦,扁擔也腐啦,破壇子破摔啦,于是三個人就背對著背,一個和尚一本經地念”“一根直溜溜的水管就從山腳下的泉邊一直伸到破廟里,這下可好了,什么扁擔,什么水桶,一邊涼快去吧,咱三個使用的可是高級的自來水,自來,自來,它自己就乖乖地來了”,語言幽默生動,既令人捧腹,又引人深思。

技法七,從散文和語言表達題中積累語言材料。語言的出彩不是一蹴而就的,平時要注意多閱讀抒情散文、哲理散文,摘抄自己喜歡的段落。如冰心在散文《談生命》中寫道:“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動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粒種子都能成樹,不生長的便成了空殼。”林清玄在散文《生命的化妝》中寫道:“三流的化妝是臉上的化妝,二流的化妝是精神的化妝,一流的化妝是生命的化妝。”這些語言平實,充滿哲理,可以積累下來,運用到寫作中去。還要注意從語言表達題中積累語言材料,語文試題中的一些仿寫題、銜接題都是很好的語言材料,可以積累下來。

第2篇:人生哲理散文范文

關鍵詞:詩人;詩歌;心靈;理想;幸福;哲理

一首詩歌詮釋一個詩人賦予讀者無限的思考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首詩是海子復雜心靈世界全部展示,將詩人海子一生理想和信念以詩的形式呈現在讀者面前。詩人用簡單的詩句把自己人生經歷感悟蘊涵在其中,細細品讀會領悟到人生哲理。詩歌簡單的事例將詩人的所有期待和想法真情直白地流露出來,詩歌簡單的事例引起讀者強烈的共鳴,將詩人所有的人生理想、人生酸楚和人生思考一一迸發出來。并且賦予詩歌一種哲理美,情感美和樸實美。在詩歌中我們讀懂了詩人渴望、追求自由的心聲,也深切地感悟到詩人期待一份心靈歸屬的樂園。詩人所有祈禱和祝福都是詩人心靈真誠傾訴和直白。

一、詩人海子直面現實和暢想幸福生活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

喂馬、劈柴、周游世界

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第一節詩是詩人海子想象幸福生活是什么樣子。這實際上就是詩人心目中所追求和渴望的理想幸福生活,簡簡單單地將幸福生活作了一個描繪,卻有著詩人所追求和期待的理想。第二句詩 “喂馬、劈柴、周游世界”是詩人對幸福生活的詮釋和理解,從這三個詞語的先后排序來看,幸福是有起點的,幸福生活是一步步地實現的。“喂馬”這個詞語其實交通工具的代名詞,“劈柴”這個詞語是智慧和力量的象征,“周游世界”則是幸福生活的目標。詩人將物質基礎、個人力量和智慧作為幸福生活的前提條件。一個人的真正幸福生活必須要具備一定物質基礎,要有健康的身體,還要有智慧的大腦。只有這樣才能順利實現幸福生活的目標。

二、詩歌中富有深刻的哲理和啟示

詩歌簡單而樸實的語言,卻隱含著深刻的哲理和啟示。這篇詩有些詩句表面上看起來寫得簡單,實際上詩人卻將自己所有的生活感悟和人生哲理賦予在詩歌中。如“喂馬、劈柴,周游世界”這句詩每個詞都蘊含著深刻哲理和啟示,“喂馬”是詩人在詮釋我們獲得幸福需要一定物質基礎和有效的付出。喂馬時我們要有“糧草”才能做到,所以我們需要付出。“劈柴”是詩人在詮釋真正幸福的人是必須要具備智慧和力量的。 “周游世界”是詩人對幸福生活具體的一種表達。因此詩歌中處處有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和啟示。

三、詩歌中呈現一個真善美的偉大詩人

“從明天起,和每一個親人通信

告訴他們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閃電告訴我的

我將告訴每一個人

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取一個溫暖的名字”

在第二節詩中,詩人海子暢想自己獲得幸福的第一時間做什么。詩人海子在詩歌中敘述獲得幸福時第一時間與誰分享幸福的喜悅,怎樣才能把幸福以最快方式傳遞給最親的人,并且與世人和萬物一起分享幸福。詩人將現實生活中普普通通的事用詩歌的方式真情流露出來,詩人真誠地將自己遠大的理想和美好愿望傾訴出來,同時也將每個普普通通的人簡單的想法賦予詩歌中,體現出詩人真誠和善良的心靈世界。從幸福傳遞的過程來分析,先給親人,再給每個人,最后直達世界萬物。可以看出詩人懂親情,有感情,有大愛的詩人。

四、詩歌中展現一個追求自由、理想和信念的完美主義詩人

在第一節詩中,“喂馬、劈柴、周游世界”這句詩呈現出詩人追求自由,渴望自由的心聲。說明詩人對精神世界需求和渴望特別注重,認為自由才是詩人幸福的首要條件,沒有自由幸福在詩人心目中是不存在的。但詩人并沒有忽視物質世界的重要性,把基本的物質條件作為生活幸福的一部分。因此詩人在詩歌中強調他也要關心“糧食”和“蔬菜”在第二節詩中寫到“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取一個溫暖的名字”這實際上是詩人海子在反復強調自己是個詩人,這是我有能力為你做到的,僅僅是精神上快樂和自由的分享。

詩人在暢想幸福生活是什么樣子時寫得簡單具體而抽象。在閱讀時,我們可以感受和體會到詩人的心靈深處追求自由的心聲。詩人渴望自由和追求自由,但詩人卻總是擺脫不了物質的束縛。所以詩人在詩歌中詮釋幸福時有一種淡淡的苦澀,讓讀者感覺到幸福生活總是詩人理想世界中場景。或許這就是一個追求自由的理想化偉大詩人。

五、結語

詩人在詩歌中對幸福生活暢想和期待,實際上是詩人在對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作詮釋;詩人在詩歌中敘述自己獲得幸福第一時間作什么,實際上是詩人在詮釋自己真善美;詩人對命運的直白和對美好未來的祈禱,實際上是詩人心靈的一種發泄和渴望自由理想的心聲。

參考文獻:

[1]駱一禾.海子生涯(1964-1989)[Z].轉引余徐剛海子傳[Z].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2004

[2]叔本華.意志和意象的世界[A].轉引自朱光潛悲劇心理學[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3

[3]吳泓.那是溫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03

[4]顧依霞. 走近海子[J]. 高中生之友,2007

[5]殷越. 道是無情卻有晴―致海子[J] ,美文(少年散文),2006

第3篇:人生哲理散文范文

目前,據調查發現,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人生價值和人生哲理的理解和關注不足,更多地停留于語文知識的傳授,這樣一來既難達到教學審美情趣的效果,更談不上教學語言的哲理性,這便是目前高職語文教學語言方面普遍存在的明顯不足。造成這種狀況,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從客觀上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教參”過度依賴,往往導致了公式化教學語言的產生,教師失去了闡發教材時的能動性、藝術性和個性;教師缺乏通過語文教學塑造自己、學生人格美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其次,從主觀上講,目前高職語文教學的應試教育模式,教學目的上過于注重語文知識點的傳授;教學方式上過于注重向學生傳授死的知識,死記硬背;教學目標上,追求考試高分,高及格率。最后,從當前學術界的認識來看,學界普遍認為高職語文教學哲理化、藝術化僅僅是教學的外化形式要求,形式較之內容并不具有同等的重要性。這樣一來,使得大部分高校的大部分語文教師忽視了語文課堂語言美的創造。忽視了人文關懷和人生引導,課堂中的師生關系變成為單純一味的知識的授與被授的關系。

二、培養語文教學哲理美的意義

首先,語文教學語言的哲理化、藝術化絕非是可有可無的問題;絕非是可要可不要的問題。高職語文教學哲理化、藝術化它不僅是教學內容的內在要求,而且是教學內容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1)這是由高職語文教學追求真、善、美的目的決定的。高職語文教學是文化建設和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而文化建設和人文教育的深層內涵之一便是培養人們有意識地追求真、善、美,而語文教學的哲理美正是實現這一目的必要途徑。目的和途徑分離,目的總難實現。(2)這是語文知識傳授過程和升華過程的統一,而傳授和升華兩者本身不可分離,若做到教學語言的哲理化,那么,語文知識傳授的過程就是語文知識創新和升華的過程。由此而來,高職語文教學的哲理化就是教學的內容之一。其次,具有深邃哲理美的教學語言,實際上是更能詳盡闡述教學內容的更有效的形式。教學語言深邃的哲理美,能使教學內容在多樣化的形式中閃耀光彩,發揮效力。能使新鮮的內容在新穎的形式中變成易于為學生所接受的新信息、新觀念;這能使新穎的語言形成為一種活化劑和驅動力,激發學生的興趣,吸引學生欣然自覺地投入教學過程,以及教學過程后的人生哲理的思考。最后,富有哲理美的語文教學語言更能切合學生的思維狀況、思維能力、思維方式以及學生的思想狀況、思想水平的實際,從而更能有效地完成教書育人的教學任務。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感性的、鮮艷的、明亮的語言色彩更能為學生所接受和理解;同時,教育心理學還認為:“教師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的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

三、培養語文教訓哲理美的建議

第4篇:人生哲理散文范文

[關鍵詞]蘇軾;烏臺詩案;創作風格

[中圖分類號]I20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3115(2015)16-0054-02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杰出文學家、書畫家,唐宋家之一。他幼年即承受家教,愛好廣泛, 博學多才,詩詞、文賦、書畫無一不通。蘇軾一生仕途頗多坎坷,幾起幾落,受盡磨難,后期漸近佛學,關心民眾疾苦,深受民眾擁戴。

作為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文字獄,“烏臺詩案”對蘇軾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使蘇軾的人生經歷了過山車般的坎坷磨難。以“烏臺詩案”為界,他的創作風格也與其人生觀念一樣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其作品的風格雖有繼承但差異更明顯。“烏臺詩案”之后,蘇軾雖然有一段時間官至翰林學士,但作品明顯少了致君堯舜的豪放超逸,筆觸越來越轉向大自然、轉向人生體悟,由少年般的無端喟嘆甚至直擊時弊,漸漸轉向中年的無奈和老年的曠達――漸老漸熟,淡泊開闊,“收斂平生心,我運物自閑”。蘇軾《水調歌頭》、《定風波》、《前赤壁賦》均寫于“烏臺詩案”前后,此時是他人生最艱難的時期之一,也是其詩文創作最輝煌的階段,從這些作品中不難看出其人生觀念和創作風格的明顯變化。

一、《水調歌頭》、《定風波》、《前赤壁賦》評析

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這首中秋詞,膾炙人口,作于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的中秋節,是作者酒后抒情、懷念弟弟蘇轍之作。全詞緊緊圍繞中秋之月展開描寫 、抒情和議論,運用形象的描繪和浪漫主義思維,從物與人、天與地、空間與時間相聯系的角度進行思考,生發想象、聯想,把對兄弟的感情上升到探索人生觀的哲理高度,表達了作者樂觀曠達的人生態度和對生活的無限熱愛及美好祝愿。上闋側重寫天上,通過向青天發問 ,把讀者的思緒引向廣褒的神仙世界,表現了作者由超塵出世而到熱愛人生的思想活動。下闕側重寫人間,融寫實為寫意,化景物為情思,借見月表達作者對弟弟的懷念。

定風波

莫聽穿林打葉聲,

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

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

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

也無風雨也無晴。

此詞作于貶謫黃州后的第三年。寫眼前之景,寓心中之事;由自然現象入題,引談人生哲理。是即景生情,非因情造景。通過野外途中偶遇風雨,在平樸中透出深意,于尋常處生發奇景,足見作者胸襟的曠達超脫、人生理想的超凡超俗。此詞篇幅短,但意境深,內蘊豐富,平中不平,頗值得玩味。

《前赤壁賦》(原文略),全文借景張理,由理敘志。仕途的坎坷曲折、多磨多難,使蘇軾不得不從佛老思想中尋求感情和精神的寄托。面對黃州的山水,勾起了他對古人的懷思。全文將寫景、詠史、抒情融為一體,借古抒懷,傾吐了自己對古代英雄的欽慕,流露了自己治世立業的壯志。不難看出,蘇軾當時的心境是極其復雜的,既想消極隱退,又想積極進取;既有疾世忿懣的沖動,又有在山水中逍遙解脫的情緒,既有與世無爭的思想以及鄙棄富貴、傲然獨立的曠達情懷,卻同時又流露出對世道不平的憤怒和不甘妥協的進取精神。

二、蘇軾作品風格的變化

(一)作品題材由關注政治向描寫自然及人生思考轉變

蘇軾前期的作品主要反映的是“具體的政治憂患”,關心下層,憤世嫉俗,旦遇邪惡,必“如蠅在臺,吐之乃已”。其行云流水、快意厭憎、抒懷發言之作引發了“烏臺詩案”。后期作品則將側重點放在了他自己寬廣的人生憂患及對自然景色的描寫方面。黃州貶謫生活,使他“諷刺的苛酷,筆鋒的尖銳,以及緊張與憤怒,全已消失,代之而出現的,則是一種光輝溫暖、親切寬和的識諧,醇甜而成熟,透徹而深入。”《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通過與明月的對話探討人生的意義,有理趣,有情趣,意境豪放闊大,情懷樂觀曠達;《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通過寫在“雨中”享受美、天晴后又欣賞美,給人曠遠清麗的美感,筆調空靈蘊藉,情理交融;《前赤壁賦》以主客對話的形式提出矛盾、分析矛盾、解決矛盾,曲折幽微地透露出作者隱憂的情緒,也表現了他曠達的人生態度。

(二)文化取向漸由尚儒向尚道、尚佛轉變

前期,蘇軾心懷儒家所提倡的社會責任,深切關注百姓疾苦,發聲主張,堅守志趣。 后期,尤其是遭受兩次被貶的打擊之后,他漸漸崇尚道家文化并回歸到佛教思想中來,企圖靠宗教理念得精神解脫。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寫于作者失意之時,他幻想天堂的不勝寂寞,寄情人間的天長地久。“人生如夢”,其調雖低沉,但畢竟難以掩蓋蘇軾詩詞的主弦律,即其所表現出的奔放、樂觀、曠達、灑脫、恢宏、闊大的激情以及對明月的向往和對人間的眷戀之情,他以浪漫的色彩、瀟灑的作品風格和行云流水、淋漓舒暢的語言,給人以無以倫比的美學享受。從“我欲”到“又恐”,再至“何似”的心理轉折開闔中,充分地展示了作者情感的波瀾起伏。緊接著他從幻覺回到了現實,在出世與入世的矛盾糾結中,入世思想最終還是占了上風。“何似在人間”, 雄健的筆力,強烈的情感,這即是對入世思想毫無疑問的肯定。“我欲乘風歸去”,既是對作者向往明月情懷的表達,同時也表現了作者深受道家思想影響的超然物外的生活態度及其出世登仙的人生想法。

與《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一樣,《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中也流露了作者相同的思想痕跡。“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天晴了,回首看看“蕭瑟處”,剛才還在下大雨,現在就已經放晴了。這就是大自然,月盈則缺,缺了又圓,循環反復;雨后便晴,晴后又雨,如此循環。這難道不是“也無風雨也無晴”嗎?此詞是作者在 “烏臺詩案”之后所作,作者被貶之后,也不知道有沒有再被擢升的機會,想要“也無風雨也無晴”,只有“歸去”了。這一“歸去”,既形式上照應了上文“一蓑煙雨任平生”,又在實際上表達了作者的出世思想。

在《前赤壁賦》中,作者渴望“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也“知不可乎驟得”,便以“客人”的感觸而寫“客人”的生悲之因,說宇宙的變化,說人生的哲理。作者以為,從變化的角度看,天地時時刻刻都在變,人生短暫,自然可悲;從不變的角度看,則是天地與我同生,萬物與我為一,無窮無盡,無始無終。更何況天地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從如此角度思想,人世間的榮辱、得失、憂樂便統統地不足為念了。這是十分典型的佛學思想。最后他還為“客人”指出路:回歸自然,尋求精神寄托。很顯然,賦中客人和蘇子的對話就是作者的思想、作者的意識。他所談的人生哲理,既有佛老思想隨遇而安、與自然相適的成分,同時也很真實地反映了作者內心的痛苦。

(三)作品特色更加復雜多元

從作品的特色角度講,蘇軾前期的作品大氣磅礴、豪邁奔放,其勢有如洪水破堤一瀉千里;后期的作品空靈雋永、樸質清淡,有如深柳白梨,花香清遠,有地方人情、民風物貌,有娛賓遣興、秀麗姿彩。諸如懷古感舊、酬贈留別,詠物言情、談禪說理,記游寫景、田園風光,無所不包,絢麗多彩。這一部分中多有莊子化蝶、物我皆忘的意味,全然沒有了針鋒相對的直面、毫不避諱的批判等對現實和政治的不滿。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寫作者在路途中遭遇大雨后吟嘯徐行的經歷和感受。“穿林打葉”,風雨急驟;“吟嘯”“徐行”,從容不迫;“竹杖芒鞋”,條件簡陋;“莫聽”、“何妨”、“誰怕”,倔強豁達,宛然在目。入雨而經風雨洗禮,雨霽、天晴、日出、人醒,一切陰晴、雨霽,無不在回首間消逝一空。大自然有急雨撲面,人生中有風雷蓋頂,只要沉著應變,從容履險,一切都會化險為夷。“一蓑煙雨任平生”,樂觀自信,飄逸曠達,躍然眼前。寓深邃的人生哲理于平常的生活小景描寫之中,輕松自如,韻味無窮。

蘇軾的散文,開創了一種新的寫法。之前他人的游記散文,大多以紀游寫景或于紀游中借景抒情為主。但蘇軾卻是借題發揮、借景立論,他并不著意寫景,而是以發表議論、闡明哲理為主,把情與理以獨特的風貌貫穿于字里行間。《前赤壁賦》共以三層意思展開,一寫游樂,二寫悲來,三寫生悟。文筆變化跌宕,熔寫景、議論、抒情于一爐,更為精妙的是,體物寫志不離眼前景,議論見識又不囿于眼前景;景是水月流光,情是哀樂相生,理則物我相適;情因景發,景用情顯,借景說理,寓理于情,情感波折,層層深入,使得賦充滿詩情畫意,同時又兼具哲理。作者以主客問答為要式,文賦筆調清新,句式長短不拘,用韻錯落有致,說理自由灑脫,語言曉暢明朗,抒情表現力很強,特色獨具。

[參考文獻]

第5篇:人生哲理散文范文

摘要:作為系統功能語法的主要代表人物,韓禮德提出了語言的三大純理功能。及物系統是概念系統的體現形式,本文以韓禮德的及物系統為理論框架對散文《若水人生》進行分析,從而揭示散文的文體特征,以及其對篇章理解與分析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及物性系統;概念功能;系統功能語法;過程

一.引言

韓禮德提出的語言的純理功能是系統功能語言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即概念功能,人際功能和語篇功能。概念功能是指人們運用語言對現實世界經驗的表達,對周圍環境事件及情形的描述。概念功能必須通過比較具體的語義系統來體現。及物系統是概念功能的具體體現形式。根據韓禮德的觀點,及物性系統的作用在于通過對過程、參與者以及環境因素的選擇,在語言中再現人的各種社會經歷和心理經歷(朱永生,嚴世清,2001)。也就是說,及物性系統是由過程環境和參與者構成。及物系統包括六種不同的過程:物質,關系,心理,行為,言語,存在過程。及物性分析主要是對過程類型以及參與者角色差異的分析。因此,本文將以及物系統作為理論框架,以《若水人生》為語料,在數據統計的基礎上做具體分析。

二.《若水人生》的及物系統分析

1.過程類型分析

本文以《若水人生》這一散文為語料,將其劃分為70個小句。具體過程及出現頻率統計如下:

根據以上以上數據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1)物質過程和關系過程比例高。物質過程是指做事的過程,因此物質過程代表已發生的,正在發生的以及將要發生的事。關系過程用于表達事物之間以及人之間的關系,以及對事件的觀點和評價。根據數據我們可以發現物質過程和關系過程比例最高,分別為37%和31%。散文多以事論題,這兩種過程在敘事中起重要作用,在其他幾種過程的輔助下論題,這符合散文的文體特征。

2)運用的過程類型多。過程主要有六種,本語料中全部都有體現。這充分體現了散文要求形散神不散,運用多種形式表達意義,增強文章靈活性及可讀性,突出主題。

2.參與者分析

參與者是及物系統的另一重要組成部分。根據參與者的類型,出現頻率以及順序,我們可以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以及情感變化。對主要參與者的相關統計如下:

根據以上數據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1)參與者中出現頻度最高的是人和水。根據語料內容,我們可以知道作者意圖通過論證人與水的關系來體現人生哲理,因此,參與者的出現頻度恰好與文章主旨相互印證。

2)參與者從抽象到具體。根據參與者出現順序,我們可以發現,作者在敘述過程中經歷了把人喻為水,把人生喻為容器的這一從抽象到具體的過程,令文章內容更形象具體,通俗易懂。

3)參與者角色的變化。文章主要以“他”為主人公進行敘述,在文中,“他”的角色經歷了動作者―載體―感知者―說話者―行為者―動作者這一變化過程,也就是說體現了主人公在整個行文中經歷了由外向內再向外表現的行為心理變化過程。

3、環境因素的分析

環境因素也是及物系統的組成部分之一。環境因素通常用表達文章背景,具備一定的可選擇性。在這一語篇中,通過分析統計,我們發現環境因素共出現22次,對時間和空間的描述頻率最高,由此可見,本文以時間為線索,以地點為發展脈絡展開全文。這對文章的發生背景的理解有重要意義。

三、結語

筆者發現散文語篇雖以“松散”為其主要文體特征,但通過對及物系統的三方面具體分析,可以發現散文文體,雖結構松散,但主題明確集中。由此可見,這一理論框架對散文語篇的分析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HALLIDAY M A 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Edward Arnold,1994.

[2]THOMPSON G.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第6篇:人生哲理散文范文

一、群文閱讀是充實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必由之路

1.在群文閱讀教學中達成語言建構與運用

語言建構與運用是語文素養整體結構的基礎層面,學生語文運用能力的形成、思維品質與審美品質的發展,都是以之為基礎的。群文閱讀教學是基于文本集群的教學,它利用文本集群間的內在有機聯系,來指導學生展開主動的積累、梳理和整合,促進學生良好語感的形成,這要比單篇教學具有更大的優勢。例如教讀《阿房宮賦》,為了幫助學生更充分地認識賦體文“鋪采摛文,體物寫志”的特點,教師增選王粲《登樓賦》、蘇轍《墨竹賦》、歐陽修《秋聲賦》等與之構成文本集群,通過“精讀+略讀”的導讀模式,圍繞賦體文體式章法、語言修辭等層面來指導學生閱讀、欣賞,并開展名句活用、好句賞析、佳句改寫、辭格運用仿寫等多樣化的讀寫結合訓練,以實現語言建構與運用的目的。

2.在群文閱讀教學中實現思維發展與提升

思維發展與提升是指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獲得的思維能力發展和思維品質的提升。群文閱讀教學是一種基于單元結構的教學,文本集群教學要比單一文本的零敲碎打更有助于訓練學生的思維。群文閱讀教學更強調文本的“互文”關系,可以促進學生思維廣度的拓展,思維深度的提升。

教讀《跑警報》時,教師選編了一個文本集群——汪曾祺的“美食”散文,其中包含有《五味》《手把肉》《故鄉的食物》《昆明食菌》《四方食事》等,組織學生閱讀,圍繞“汪曾祺美食散文的文化價值是什么”來展開研讀探究。通過群文閱讀,學生獲得如下認知:汪氏美食散文的文化價值主要表現為風俗人情、知識考據、人生哲理三方面,而汪氏美食散文的人生哲理又表現為對和諧、寬容、寧靜的詩意生活的崇尚。在群文比較閱讀中求得共性,即規律性知識的認知,這是訓練學生從個別到一般的歸納思維的可行途徑。

3.在群文閱讀教學中落實審美鑒賞與創造

審美鑒賞與創造是指學生在語文活動中體驗、欣賞、評價、表現和創造美的能力及品質。相較于單篇閱讀教學,群文閱讀教學可以依托文本集群的內在有機關聯,更集中地落實審美鑒賞的知識傳授與技能訓練。例如教讀高適《塞上聽吹笛》一詩,教師針對該詩虛實相生的表現手法,選擇李白《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杜甫《吹笛》等詩歌構建文本集群。李白的“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杜甫的“風飄律呂相和切,月傍關山幾處明”,高適的“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這些都運用了通感手法,化實為虛,將聽覺感受轉化為視覺形象。詩人把笛曲名(如《關山月》《梅花落》等)拆分,提取曲題中的名詞,諸如“關山”“月”“梅花”等,將之轉化為意象,與其它實在意象相融,構成虛擬的場景,生動地傳達了聽曲的體會。這三首詩都用虛實結合的手法來表情達意,而側重點各有不同:李詩表達的是去國懷鄉的悲愁;杜詩傳達的是羈旅漂泊、感時傷世、懷念故園之愁;高詩抒發的是戰士的戍邊之志與思鄉之情。

4.在群文閱讀教學中促進文化傳承與理解

文化傳承與理解是指學生在語文學習中,能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理解、借鑒不同民族和地區文化的能力;以及在語文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文化視野、文化自覺的意識和文化自信的態度。群文閱讀教學可以依據其高度聚合力的單元結構優勢,在圍繞某一共同點的基礎上,經由文本縱橫比較閱讀與探究的實踐活動,來促進文化傳承與理解。

例如教讀李密的《陳情表》,圍繞如何正確認識晉武帝的“圣朝以孝治天下”的主張,展開探究。將其與諸葛亮的前后《出師表》,以及《晉書·孝友傳·李密傳》構成文本集群展開比較閱讀,探討兩文忠孝思想的內涵。通過開展課堂即興辯論、課后隨筆寫作等方式來理解《陳情表》的陳情藝術,認識《出師表》中諸葛亮的良苦用心。

二、讀寫共生是提升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根本途徑

只讀不寫,只寫不讀,都無法真正夯實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實施群文閱讀教學,必然要貫穿讀寫共生的實踐過程。讀與寫是實現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提升的雙翼。“讀寫共生”實踐,意味著寫作話題源自閱讀活動,因讀而生寫,因寫而促讀。讀一個文本集群,寫作對象可以是針對多個文本之間相互聯系而衍生的規律性知識,也可以是針對某一文本區別于其它文本的特色。

“讀寫共生”實踐活動中的“寫”,要寫些什么?可以是篇章寫作,如基于文本內容的擴寫、縮寫、改寫、續寫、讀后感、文學短評、專題研究論文等;也可以是片段寫作,如基于語言積累的句段仿寫、賞析、評點等。

“讀寫共生”,強調讀與寫的相輔相成,若就活動側重點而言,又可細分為讀而寫之寫作,和為寫而讀之寫作。前者指向深化和細化閱讀的寫作,后者是指向寫作技能的閱讀能力訓練。教讀《阿房宮賦》,為解決知人論世的問題,教師引入互文本《唐才子傳·杜牧傳》供學生閱讀,設計一道讀寫結合的訓練題,閱讀《唐才子傳·杜牧傳》后,試用80 字左右,以“杜牧是一個怎樣的人”試簡要概括;再引入兩首詠史懷古詩——唐代胡曾的《阿房宮》、清代丁堯臣的《詠阿房宮》,讓學生以書面文字簡要評析兩詩主旨的異同;又讓學生擴展閱讀《上知己文章啟》,讓學生以“簡要分析本文主旨”的論述題來寫一段閱讀體會,進一步明確杜牧寫作《阿房宮賦》的意圖。這樣的群文閱讀,于讀中寫,以寫促讀,其交互并進的活動過程涵蓋了信息性閱讀、鑒賞性閱讀與評價性閱讀等實踐活動,這一系列的“讀中寫”,是偏向于對主文本《阿房宮賦》的深度理解的。而若基于《阿房宮賦》的“借古諷今”的史論筆法,讓學生學習借鑒這種諷喻性構思來寫作議論文,則是主要指向寫作技能的寫的訓練。

第7篇:人生哲理散文范文

七(8)班

寂寞(非真名)

在紅塵滾滾的鬧市中,一不小心,腳底失足,便跌進了萬丈不復的深淵。唯有讓書香為自己而沐浴,才能達到圣潔釋放出自己的靈魂,從而走向光明。

——題記

在一望無際的藍天中,誰最快樂?是雄鷹,它拍打著自己那強有力的翅膀,翱翔在天空之上,昂頭長鳴,證明自己的英勇,自由。

在遼闊無邊的大海上,誰最快樂?是魚兒,它用它強有力的鰭讓自己在屬于它的海域上暢游無際。

在我的心中,我比雄鷹自由,比魚兒快樂,只是我翱翔在書的天空,暢游在書的海洋。

在漫長的成長道路上,我哭過,我笑過,得意過,彷徨過。當我一次又一次為煩惱而嘆息,當我一次又一次為成功而歡跳.,翻開書頁,聞到熟悉的幽香,智慧的芳盈,我的心平靜了,靜靜地“享受”美文,汲取書中中華文化的精髓。低沉,興奮的被一股溫暖所包圍,心兒流淌到另一個年代中去。

在書香的陪伴下,我讀過來每一次坎坷,每一份快樂,帶我了解與認知了周圍與世界,把我從乳臭未干的小娃娃帶到有著少許成熟的初中生,帶我跨過了一年又一年。書給予了我力量,給予了我智慧,帶給我希望與愿望,它教會了我許多在人生之路上重要的東西。

小時候,我喜歡讀童話,寓言,我喜歡他們的純真,質樸與詼諧風趣。有趣夸張、美好動人的故事情節帶給我無限的憧憬與遐想,漸漸長大了,我喜歡讀詩歌、喜歡這由智慧和情感的珍珠綴成的人生經驗的短詩,自由活潑的內容,不拘一格的形式,喜歡品讀是抑揚頓挫的抒情,邁著時間的臺階,越走越高。如今,已經成為了初中生,我更注重了精神品味,抒情散文,詩歌,推敲作者的意義,其樂無窮,有時卻對文章中的情節一臉辛酸。

無論是余秋雨的《山居筆記》老舍的《駱駝祥子》,魯迅的《彷徨》,還是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高爾基的《童年》。每一本書都是我的良師益友,為我展現出歷史;教會了我新的知識;告訴我了一個個人生哲理,每一本書都蘊含豐富,他們教會了我誠實與堅毅,踏實和成功。他在困難面前為我指出明路,給了我溫暖,讓我重新找到了成功的方向。

一個人要是沒有書香的沐浴就像雄鷹失去了雙翅,魚兒遠離了海洋。沐浴書香感受著書的清香,品味書的甘醇。傾聽書的贊嘆,沐浴書香,感受心靈的圣潔!

書香,人類進步的階梯,精神的食糧!

第8篇:人生哲理散文范文

一、語言美

本文語言精練優美,形象可感,給讀者以美的享受。例如第一段描繪赤壁美麗的景色時,讀者從“清風徐來”的“徐”字可見秋氣之爽;“白露橫江”一句中的一個“橫”字寫出了秋意之濃;“水光接天”里的一個“接”字狀秋水之旺。“徘徊”一詞運用擬人手法,寫出了月亮對游人的依依眷戀,脈脈含情,委實動人。“縱”和“凌”兩個動詞格外傳神,既是寫景――碧波萬頃,水平如鏡,一葉扁舟在水面上自由自在地漂蕩;又是抒情――泛游長江,放飛壓抑,心情舒暢。兩個疊詞也頗見功力:“浩浩”寫出了放舟江上的客觀景象,“飄飄”寫出了舟中人的主觀心情。第二段寫“簫聲”尤其精彩:“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作者連用五個比喻,渲染了簫聲的悲涼,將抽象而不易捉摸的聲音比作“舞幽壑之潛蛟”和“泣孤舟之嫠婦”,將簫聲寫得具體可感,感人肺腑。

二、音韻美

本文文體是賦,賦是介于詩歌和散文之間的一種文體。作者擺脫了漢賦堆砌典故、受聲律束縛的弊病,結構、句法、韻律都相對自由。文中大量使用押韻字,如“間”“江”“天”“然”“仙”“槳”“光”“方”“慕”“訴”“縷”,音韻和諧,讀來朗朗上口。文中整句與散句交錯使用,在參差錯落之中,更顯瀟灑自如。該文大量使用整句,句式整R勻稱,如“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這些信手拈來的整句形成了一種整飭之美。作者還巧妙地運用疊音詞,如“浩浩”“飄飄”“渺渺”“裊裊”“蒼蒼”,大大增加了語言的形象性,增強了作品的感染力。

三、結構美

本文由敘事開始,緊接著是精練的寫景,制造氣氛,繼而在這種氛圍中引出主客情緒的變化,從而闡發自己對人生的看法。蘇軾先借客人之口宣泄自己政治失意、人生無常的苦悶;后表達了自己瀟灑超脫、返歸自然的情懷。當主客的認識達到一致時,又自然地以敘事作結。文章環環相扣,安排獨具匠心,卻不露斧鑿的痕跡。主客問答是賦體中傳統的表現手法,作者虛擬出一個“客”來,用于和作者對話,表現作者思想中矛盾的一面。賦中用大量的篇幅寫主客問答,并以此探討人生,這是這篇文章構思上最大的亮點。

四、人格美

本文創作于元豐五年(公元1082年)七月,此時蘇軾貶謫黃州將近四年。在黃州期間,蘇軾政治上不得意,心情極度苦悶,精神壓力極大,在這種情形下,更容易生發一種世事無常、人生如夢之感。然而可貴的是,作者并未因此對人生采取消極態度,而是想辦法自我超脫,以一種超然曠達與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人生。作者渴望在江上之清風和山間之明月里找到感情寄托,這是不屈從于生活無奈境遇的良好心態。蘇軾胸懷曠達,在政治上頗有遠見與抱負,但當這種抱負無法實現時,他只能在月夜美好景色中自顧酣暢淋漓,酒酣耳熱,同時在月光盈虛中體悟萬化。蘇軾身處困境時,坦然面對人生的苦難高尚人格魅力為一代又一代人所景仰。

五、哲理美

第9篇:人生哲理散文范文

我帶著驚奇離開搖籃,走出父母共同為我建造的溫室。我知道自己早就不再是一個整天抱著會眨眼的洋娃娃的小女孩了,不再是一個張口只會叫“媽媽,抱”的嬌嬌女了。看看自己豆芽般的身材,臉上不知什么時候長出了幾顆星星般的“青春痘”。我為自己的長大而驚奇、而焦急,但也沒有什么辦法,只好聳聳肩,撩開頭發,在一天天過去的日子里,獨自尋找長大了的我。

的確,我長大了,可長大了的我究竟是怎樣的呢?我在媽媽眼里永遠是個長不大的娃娃,但在娃娃眼里似乎是他們信任的“阿姨”。我到底是哪一個?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是一個長大了的我。

的確,我長大了。一些事情的記憶越來越深刻,洗也洗不掉,抹也抹不去。心里積蓄的秘密也越來越多了。所有的喜怒哀樂,有時只有獨自去慢慢品嘗,不管是酸的,還是甜的。以前的天真快樂,不知何時與我不辭而別;升重點高中的壓力,也不知何時悄悄地爬上了我的肩膀。我在失落而又惶恐的世界里徘徊著,徘徊著……

的確,我長大了。長大了,我與別人之間常常多了一道又高又厚的“墻”,無形中把自己關在一個“灰暗”的小屋里。媽媽的嘮叨,我似懂非懂,想聽又不想聽。看著媽媽日益增加的白發和皺紋,我覺得她似乎理解我,又似乎不理解我。我總有一種戒備心理:封閉自己,疏遠她。

的確,我長大了。我想伸出雙手拉住黎明,讓它留給我一點快樂,卻被不停旋轉的時針帶向未知的將來。我的心時常被一種無奈、矛盾和焦慮的感覺緊緊拴住。以前,我喜歡看快樂、奇幻的童話作品。現在,一些山水草木、一些令我似懂非懂的人生哲理的散文和變化多端的推理小說,占據了我的課外閱讀時間。

的確,我長大了。長大了的我成了一個多愁善感的女孩。我在一本書上看到柳青說的一句話:“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是要緊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而我才剛剛跨入人生的征途,美好的未來在向我招手。我要拋開一切煩惱,在風和日麗、萬里無云的晴天里尋找我過去的那一份天真、純潔,追求從遠方射來的那一道光明、希望……

成長――

是一條路,自呱呱墜地那一刻起,延伸向遠方。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国午夜性春猛交xxxx| 嗯好湿用力的啊c进来动态图| 娇小bbb搡bbb搡bbb| 国产一级毛片卡| 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亚洲字| 色综合67194| 成人麻豆日韩在无码视频| 四虎影视免费在线| 中文天堂在线最新版在线www| 2019国产情侣| 欧美在线观看视频一区| 国产精品igao视频网网址| 亚洲jizzjizz中国少妇中文| 日本免费色视频| 日韩免费视频播放| 国产乱人伦真实精品视频|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花季传媒下载免费安装app| 手机看片1024旧版| 午夜亚洲乱码伦小说区69堂| 久久久精品2019中文字幕之3| 韩国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丰满毛茸茸**| 午夜影视在线免费观看| yy6080影院| 欧美高清免费一级在线| 国产精品.XX视频.XXTV| 久久精品99久久香蕉国产色戒| 边吸奶边扎下面| 性欧美videofree另类超大| 人妻系列无码专区久久五月天| 99久久99热精品免费观看国产| 正在播放暮町ゆう子在线观看 | 在线va无码中文字幕| 午夜dj在线观看神马电影中文| 一区二区高清在线观看| 激情五月亚洲色图| 国产精品久久久福利| 久久99热只有频精品8| 男生女生差差差很痛| 国产精品无码素人福利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