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區別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Adaptability of Teaching Methods in Applied Undergraduate Teaching
LIU Hui, WU Hongwei
Abstract In undergraduate teaching, 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body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These features requested from the content to the undergraduate teaching methods accordingly adjusted to improv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Based on practical experience teaching undergraduate macroeconomics, 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of subject characteristics were empirical analysis. We find: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of teaching content and content abstract and non-experimental; characterized in teaching subjects are mainly thinking positive thoughts diversity and strong self-awareness. Based on the above features,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teaching methods targeted improvement measures: teaching methods should highlight system and modular, user-friendly and concrete images and other features.
Key words undergraduate; teaching methods; modular; concretization
1 問題由來
宏觀經濟學是西方經濟學中最重要的分支內容。它是人們認識與理解總量經濟現象與發展規律,解決宏觀經濟問題的理論基礎。在市場化日益深入的國際環境下,大多數國家普遍展開了宏觀經濟學的普及教育。
教學活動是知識及其架構體系的傳承過程,也是一項智力互動的過程。教學包括兩個主體:傳授者與承受者。然而,兩者在知識架構與思維邏輯能力方面存在顯著差異。傳授者一般具備完整與體系化的專業知識架構,在抽象性思維邏輯方面能力較強,承受者則顯著較弱。因此,互動雙方是不對稱的,故教學活動存在“短板效應”。同時,宏觀經濟學是一門理論性較強的課程。在教學中涉及較多的邏輯推理與數理模型。其抽象性及嚴密的邏輯性會對學生造成較大壓力。如何解決抽象問題,化抽象為具象,引導學生完成由具象邏輯思維上升到抽象邏輯思維是宏觀經濟學教學中亟待解決的方法問題。
2 教學內容及教學對象的特征
2.1 教學內容的特點
2.1.1 時代抽象性
宏觀經濟學的出現與發展具有時代的歷史特征。在農業居于主導地位時期,斯瓦魁奈編著《經濟表》一書,從農產品生產環節分析財富的起源。在市場競爭自由化時代背景下,亞當?斯密編著《國民財富的起源與性質》一書,強調自由市場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性。20世紀初期,英國出現了有史以來最大的經濟危機。市場自由化已經不能解決現實經濟蕭條問題,凱恩斯提出了需求管理理論,鼓勵政府干預市場。綜上所述,宏觀經濟學中的理論均有其特定的歷史背景。教學中,應對理論產生的背景進行描述,加深學生對理論淵源的理解。
2.1.2 理論的抽象性
宏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一個復雜的經濟系統。例如,在四部門經濟環境下,為什么政府支出乘數會比三部門經濟環境中的乘數更小。對于該問題,需要對產品市場的國內國外需求進行介紹。在四部門經濟環境下,政府支出的一部分轉化為對國外產品的需求,即政府支出存在外部漏出。另外,各種變量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系。在國民收入決定理論教學中,對各種變量之間復雜的邏輯關系的梳理尤為重要。同時,在宏觀經濟學理論中,從一種關系到另一種關系的推導比較多見。例如,從IS-LM模型到總需求曲線的推導,從總供給曲線到菲利普斯曲線的推導。這樣的問題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完成這樣的教學內容需要培養與提高學生對問題的發現能力與思考能力。
2.1.3 學科內容的非實驗性
宏觀經濟學區別于其他學科(包括微觀經濟學)的另一個重要特征為非實驗性。該學科所描述的規律及各種理論觀點都是基于發展歷史總結而來的經驗內容。因此,宏觀經濟學的理論內容具有濃厚的主觀經驗色彩。對于歷史發展中的總量經濟問題,不同的觀點與不同的解釋共同構成了宏觀經濟學的主體。由于其內容不可實驗,只能通過對歷史數據的經驗論證實現對經典內容的科學支撐。而在本科階段,學生的模型構建與論證能力基礎較為薄弱,很大程度上不具有可行性。
2.2 教學對象的特征
2.2.1 思維活躍,積極進取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信息化與科技化水平日益提高。當代大學生在思想內容與思維方式與早期大學生存在顯著的差異。與后者相比,前者獲取知識與信息的渠道更多?;ヂ摼W海量信息使得當代大學生掌握了更多關于周圍世界的知識。在思想方面,當代大學生具有更多的內容和更豐富的觀點。在大學,自由與民主思想非?;钴S,這些思想內容和思維方式被更積極地表現在生活與學習中?;钴S的思想成為現代大學生適應校園生活與學習的動力,并促使他們更加廣泛地探索與學習各種文化理論知識,并積極參與社會實踐。
2.2.2 思想更加多元化
在教學過程中,不同性格的學生同時存在,對教學內容與教學風格的要求也出現了差異。相比較于規范的課堂教學,學生越來越熱衷于網絡遠程教學視頻。隨著慕課時代的到來,學生對傳統課堂教學的重視程度呈現下降的趨勢。在思想多元化的今天,改進教學方法與內容,使學生重新正視傳統教學的地位意義深遠。
2.2.3 自我意識較為強烈
現代大學生的自我意識更加強烈?,F代大學生具備了更豐富的閱歷和更高的認知能力,自我肯定與排他性更明顯。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具有正反兩方面的作用。一方面,這種心理與自信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和提高自我探索的能力。另一方面,這種心理使得學生對課堂教學重視程度在下降,從而導致課堂教學的效率與質量逐步下降。
2.2.4 青春期的心理與生理特征特別顯著
大學生面臨著人生的重大轉變。首先,他們要在心理上擺脫依賴心理,在心智上發展為獨立的社會人。但是不成熟的心性使得大學生容易出現躁動的“逆反”心理。這往往會對教學秩序提出挑戰。另外,大學生處于向成年轉變的關鍵時期,必須保證合理的作息時間。保證教學與作息平衡,對課程內容、教學進度及作業量提出了新要求。
3 教學方法創新
隨著時代的進步,傳統教學方法的弊端已初見端倪并日益顯著。網絡化與信息化的到來,改變了人們獲取知識信息的模式。與此同時,人們對獲得更多更新知識信息的渴望程度不斷增強。在這種形勢下,傳統的教學方法必須加以改進以適應時代的變化與要求。
3.1 體系化與課程組管理建設
網絡化與信息化帶來了“知識爆炸”的新時代。然而,互聯網所提供的信息與知識是碎片式分散的。課堂教學區別于其他形式的學習活動的一個極為重要的環節在于課堂教學是體系化與模塊化的教育方式。在這種方式下,受教育者能夠得到從理論框架到具體知識點的專業指導與思維邏輯的培養。體系化與模塊化教育使得學生在認識與理解學科理論方面更加專業化。因此,在現代教育教學中,應該重點突出教學內容的體系化建設,引入課程組管理,強化專業理論和知識的體系。在此基礎上,將這種理論體系完備地傳授給受教育者,使其能夠將各個知識點進行體系化的邏輯推演與再造。
3.2 人性化
目前,多媒體技術已經被普遍應用于教學環節。新的教學手段可以有效地激發了受教育者視覺與聽覺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對基于硬件環境下的軟件內容的應用缺乏了解和操作,使得新的教學方法達不到既定的效果。例如,在展示教學PPT環節,我們對色差的應用方法不科學導致界面顯示效果較差,重難點內容不突出。另外,刻板的背景與靜態的頁面設計使得教學PPT界面的友好性較差,不足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得學生對觀察與分析PPT內容的興趣不高。當然,在教學環節中還存在其他若干技術性問題。對此,我們應綜合提高自身的軟件應用能力,充分發揮硬件設施原本的效率。
3.3 具象化
在宏觀經濟學的教學中,純粹的理論講授比較抽象,難以讓基礎較為薄弱的本科學生充分掌握理論的中心思想。故在教學過程中,應積極運用具體案例對理論內容進行解讀,讓抽象的理論變得具體化與可視化。例如,在介紹菲利普斯曲線教學中,為什么在短期內通貨膨脹率與失業率表現為替代關系,如圖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