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疾病預防的作用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中圖分類號】R11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26-5328(2020)12-117-02
前言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持續提高,人們對于衛生安全的重視力度也越來越高,衛生安全已經不僅僅局限于食品安全的領域,也逐步涉及到環境安全、公共安全等領域,而在疾病預防控制中,衛生理化檢驗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過衛生理化檢驗,可以提供更加科學、準確的數據信息,有助于疾病預防工作的針對性開展。隨著衛生體制改革和疾病預防控制工作的深入開展,社會對疾病預防控制的要求越來越高,大部分基層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也暴露了許多不適應,如設備陳舊技術手段滯后,缺乏專業人員等,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衛生理化檢驗工作效率,直接影響到疾病控制工作的良好開展。迫切需要全面提升衛生理化檢驗工作,切實提高衛生理化檢驗的水平,最大限度的為疾病預防、控制提供科學依據,從而促進社會的和諧建設。
1.衛生理化檢驗的主要內容
衛生理化檢驗即是檢查是否存在影響人體健康的某些有毒有害的化學物質和放射性物質所進行的物理和化學測定。它是預防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以化學分析、物理檢查和儀器分析等相關學科的基礎研究和操作手段,以預防醫學領域中與化學物質檢測的有關理論、技術和應用為研究對象的一門應用型綜合學科。衛生理化檢驗的主要內容有:一、食品衛生理化檢驗,包含食品營養成分分析,食品添加劑分析,食品中毒鑒定,食品包裝材料、食品容器有毒有害成分分析。二、環境衛生理化檢驗,包含生活飲用水檢驗、公共場所環境衛生檢驗、化妝品檢驗、污水廢棄物檢驗等。三、勞動衛生理化檢驗,包含作業場所粉塵、有毒有害物質測定,環境監測與生物材料監測等。四、其它衛生用品檢測及新技術、新方法的研究。
2疾病預防控制中衛生理化檢驗的積極作用
2.1在食品安全中的作用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及健康意識的提高,對食品質量的關注力度持續提升,國家出臺了諸多法律法規保障食品安全。目前食品安全暴露出來的主要問題是很多不法商人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在食品加工生產中,違法添加各種化學制劑、添加劑,如紅心鴨蛋、瘦肉精等,對人的身體健康帶來了極大危害。疾病預防控制部門在進行市場食品質量檢測時,需要對食品物質、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等進行全方位檢測;其次疾病預防控制部門對新產品、新品種的上市前檢測,最大限度的控制食品安全隱患;第三疾病預防控制部門在常規檢測的基礎上對重大食品安全事件進行全面分析,從而為疾病預防提供相應的信息資料;第四,疾病預防控制部門對當地的飲食習慣進行安全性研究和對人們的飲食行為進行健康指引,等等。都需要科學數據支撐,只有通過衛生理化檢驗,才能快速準確查出違規添加的成分及數量,確保食品質量監督有全面的評估依據。
2.2對飲水安全的作用
飲水安全將會直接影響到人們的身體健康水平,如果飲用水的水質存在問題,就會為人們的正常生活帶來較大的隱患,同時也會加劇疾病發生率。近些年,媒體也報道出了很多關于飲水安全的問題。為了更好的保證居民飲水質量,衛生部對飲水標準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開展衛生理化檢驗可以為飲水安全監測提供準確的數據信息,通過衛生理化檢驗進行水質監測,不僅可以判斷人們飲水是否合格,同時還可以有效防范水污染引起的疾病傳播,確保人們身體健康。
2.3對處置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的作用
公共衛生突發事件具有很強的突發性、群體性、傳染性,對社會發展及人們身體健康帶來極大影響,如果不加以控制,后果十分嚴重,因此,公共衛生突發事件防范一直是疾病預防控制部門的重點工作,而衛生理化檢驗在衛生突發事件預防、控制上面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通過衛生理化檢驗工作,可以對將要發生的公共衛生突發事件進行警示,提前制定相應的防范、控制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衛生突發事件的影響。在爆發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時,還可以通過衛生理化檢驗工作,來準確的找到疾病發生源、傳播途徑,加以控制,為最終解決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提供準確信息依據。
3.疾病預防控制中提高衛生理化檢驗質量的策略
衛生理化檢驗在疾病預防控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提高衛生理化檢驗質量是永恒的目標
3.1加強隊伍建設
疾病預防控制事關人身安全和社會穩定,衛生理化檢驗是疾病預防控制部門的重要工作,也是主要工作,政策性和技術性都很強,要求從業人員既要有較高的政治覺悟,又要有精湛的業務素養。疾病預防控制部門應定期定時對工作人員進行培訓,給這些工作人員提供專業的學習機會,提升自身對法律法規的認識,提升專業檢測技術能力,掌握先進的技術技能,確保檢驗數據的準確,最終做到疾病預防控制科學準確、有據可依。
3.2加大投入改善檢驗條件
目前,在我國疾病預防部門,省級和國家級的設備儀器較為先進,且研究團隊工作人員的知識結構以及專業水平均較為科學合理,他們的檢驗能力較強。與之相比,縣級較為落后,普遍缺乏研究資金、實驗室發展速度較為緩慢、儀器設備簡單陳舊、研究及檢驗的項目均較簡單,當出現全新樣品或是項目較為復雜的時候,不能有效的開展工作。建議加大對縣級疾病預防部門的投入,引進先進的儀器設備,改善試驗條件。
關鍵詞:健康教育 防治 寄生蟲病 社區預防
進入本世紀以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防治工作的深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住條件的改善和飲食方式的多樣化,我國寄生蟲病流行形勢發生了較大的改變。但近一階段,寄生蟲病新趨勢卻又萌芽,“新興”的寄生蟲病開始進入日常生活,且以星火燎原之勢蔓延開來。
近年完成的全國人體重要寄生蟲病現狀調查結果表明,我國若干重要食源性寄生蟲病的流行依然嚴峻。這些寄生蟲病的出現與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來源的多樣化和飲食方式的改變、衛生觀念普遍滯后有關。由于現代都市人不再滿足于雞鴨魚肉,轉而追求鮮、肥、生猛,因此生魚片、野味、醉蟹、熗蝦、涮火鍋等成為許多飯店餐館的招牌菜。無意之中,許多人染上了寄生蟲病,有些曾經是“罕見”的。這些“吃出來的病”被媒體稱之為新的“富貴病”[1]。更為可怕的是,大多數醫務人員和檢驗人員對這些病知之甚少,造成誤診、漏診,使病人和家庭蒙受痛苦和損失。近幾年,因與寵物親密接觸而導致的人畜共患病、全球人流往來頻繁而帶來的新病種,亦呈現上升勢頭。由此可見,有很多寄生蟲病都是由于人們的不良生活習慣和錯誤的飲食方式等造成的,所以健康教育對社區預防寄生蟲病有非常大的作用。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全體社區居民
1.2方法對社區居民定期進行預防寄生蟲病的健康教育,通過應用健康教育的方法干預社區居民寄生蟲病預防的知識、態度、信念及行為(Knowledge、attitude、belief、practice,KABP),并定期調查健康教育干預的效果。
1.3健康教育內容
1.3.1什么是寄生蟲寄生蟲病是一些寄生蟲寄生在人和動物的身體里所引起的疾病。寄生蟲病是世界上分布廣、種類多、危害嚴重的一類疾病。寄生蟲病有蛔蟲病、蟯蟲病等種類[2]。
1.3.2寄生蟲病傳染源包括帶蟲(囊)者、貯存寄主和轉續寄主。如阿米巴帶囊者、黑熱病患者均可作為疾病的傳染來源;家犬可作為黑熱病的貯存寄主。
1.3.3寄生蟲病易感人群無免疫力的人群或免疫力較低的兒童均易感染當地流行的寄生蟲病。
1.3.4寄生蟲病傳播途徑可分為:經口感染;通過吸血的媒介昆蟲傳播;經皮膚感染;經胎盤感染;經呼吸道感染;其他方式;如輸血可感染瘧原蟲等。
1.3.5發病特點發病主要取決于侵入體內的寄生蟲數量和毒力以及寄主的免疫力。侵入的蟲體數量愈多、毒力愈強,發病的機會就愈多,病情也較重。寄主的抵抗力愈強,感染后發病的機會就愈小,即使發病,病情也較輕;寄生蟲病發病的過程是寄主與蟲體相互斗爭的結果。
1.3.6預防方法
盡量避開“美味殺手”。食源性寄生蟲病離人們并不遙遠。生魚片、生牛里脊片等日韓料理每每讓人食指大動、欲罷不能的時候,就要及時“剎車”了,未經高溫殺菌的刺身等食物非常容易攜帶高風險的細菌和寄生蟲,貪圖美味太危險。因此,料理生食要將食品安全放在首位,吃生冷魚類或肉類要適可而止,盡量不吃。魚以及其他水產品或牛、羊、豬肉,還是燒透煮熟為好,尤其是經火鍋、燒烤等烹飪后的食物務必確保食用安全。家庭廚房里的砧板、刀具要做到生熟分開,以免污染熟食。
全家預防因“寵”生“蟲”。家養寵物是許多家庭的一大樂趣,但如果和寵物過分親密,經常摟抱親吻,一同吃睡,卻往往潛伏著危及全家人的健康隱患,其危害甚至出人意料。人感染由寵物身上的寄生蟲引起的疾病被稱為人畜共患病,年幼的孩子、抵抗力下降的孕婦更容易被感染。有寵物的家庭,尤其要注意寵物的清潔和衛生,避免與人交叉感染寄生蟲。人們在接觸寵物后要認真洗手,特別是孩子,不要過于親密地和寵物接觸,以免誤食寄生蟲卵。最好定期為寵物驅除體內的寄生蟲,對于一些可能產生病變的肉類也不可喂狗,以此控制傳染源。
辨癥識蟲及時就診。孩子是寄生蟲病的易感人群。家長除了要教導孩子勤洗手、講衛生,食物要煮熟方可食用以外,還應留意孩子的各種典型行為和癥狀。如果孩子有搔抓的現象,剛抓完屁股,要提醒他們馬上洗手,因為瘙癢是感染蟯蟲病的典型癥狀之一。家長如果發現寶寶經常無規律地肚子疼,厭食、消瘦,最好前往正規醫院就診排查。
對于參加幼托機構集體生活的孩子,除了養成飯前便后洗手、勤剪指甲等良好習慣外,集體驅蟲也是清除寄生蟲病傳染源的較好方法。寶寶一旦確診為感染了腸道寄生蟲,一定要及時驅蟲。
2結果
經過一系列的健康教育,社區居民對寄生蟲病有了深入的了解,并對防治寄生蟲病有的一定的應對方案,使得社區內寄生蟲病的發生和發展逐步減少。說明了健康教育可提高民族素質,并可以最小的投入獲得極好的防治寄生蟲病的效果。
3討論
無論何時何地,無論經消化道、呼吸道或者皮膚接觸而感染,寄生蟲病始終是嚴重危害人體健康、影響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公共衛生問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寄生蟲病預防控制所許隆祺研究員指出,90%以上的寄生蟲病是個人行為不當造成的,寄生蟲病可防可治。普通家庭需著重預防食源性寄生蟲病和人畜共患病,兒童要加強防治蟯蟲病。所以為了保障社區居民的身體健康不被寄生蟲所侵害,對社區居民進行預防寄生蟲病的健康教育,降低寄生蟲對社區居民的危害非常重要。
參考文獻:
【關鍵詞】 健康教育; 預防保健; 口腔疾病; 口腔健康
口腔疾病是在校大、中專學生常見病之一,主要包括輕、中、重度齲齒、智齒冠周炎、口腔潰瘍、牙周炎、牙齦炎、復發性口瘡等。它不但影響學生的生活質量,增加經濟負擔,還導致機體免疫力低下,為了提高在校學生的生活質量,減少口腔疾病的發生,從2008年9月份開始,筆者對筆者所在學校就讀的8個專業不同年齡的學生進行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效果。現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8年9月~2010年9月筆者所在醫院體檢的在校男女學生,年齡16~18歲。
1.2 方法 通過集中授課、免費發放口腔衛生保健健康教育手冊、問卷調查、口腔體檢等方式,進行口腔健康教育。(1)利用周六、周日兩天休息日,在各專業、各班級集中授課,授課方式采用多媒體教學,使用模型、掛圖把內容更形象化。授課內容包括口腔頜面部應用解剖和生理、口腔常見病、口腔衛生保健等常識。(2)問卷調查內容包括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家庭經濟狀況、衛生習慣、家族史、感染史及學生對口腔健康知識了解情況等。(3)口腔體檢包括牙體檢查、牙周檢查、口腔黏膜刮片細胞學檢查等方法。
2 結果
2.1 健康教育前后齲齒、牙周炎、牙齦炎、智齒冠周炎、口腔潰瘍醫療費用等變化。見表1。
2.2 健康教育前后口腔疾病變化情況。見表2。
3 討論
通過口腔衛生保健健康教育口腔疾病明顯降低。與健康教育大力宣傳口腔預防保健有關。通過健康教育讓學生們了解了齲齒、牙齦炎、牙周炎、智齒冠周炎、口腔潰瘍的發病原因與口腔的衛生保健密不可分的。這些疾病在發作的時候疼痛難忍,反復發作還容易并發全身疾病導致免疫力低下。據有關資料顯示,口腔潰瘍反復發作的患者免疫力明顯低下。所以應該加強口腔預防保健的健康教育,大力宣傳口腔預防保健,減少和控制口腔疾病的發生,做到防患于未然。
通過口腔衛生保健健康教育,在校學生的口腔疾病明顯降低。齲齒和口腔潰瘍的發病率得到良好的控制,健康教育前2/5的學生不知道口腔疾病的危害性及如何預防。另外,約有1/3的學生有病不到醫院治療,采取無所謂的態度。健康教育后90%以上的學生都能說出口腔疾病的危害及如何防治,約97%的學生能做到有癥狀及時就診。通過口腔衛生保健的健康教育,提高了廣大學生認識疾病和預防疾病的能力,提高自我保健意識和口腔健康水平。通過這次調查發現,相當一部分學生對口腔健康知識缺乏,所以加大健康教育宣傳力度預防口腔疾病的發生,必須采取社會性預防保健措施,采取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從生活環境,社會因素等多方面入手預防口腔疾病的發生,要根據各地情況,建立健全口腔疾病防治與保健體系,按照國家或世界衛生組織制定的統一標準,開展健康教育,然后有的放矢,有組織有計劃有重點的開展防治工作,才能顯著提高廣大學生的口腔健康水平。
參考文獻
[1] 勞樟森.五官科護理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23-121.
[2] 張龍祿.五官科護理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16-150.
[3] 廖樹森.五官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3:56-98.
目的 設計針對老年人心理疾病的運動處方,并檢驗其效果。方法 將62名患有心理疾病的老年人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進行為期8 w的運動處方干預,并使用SCL90量表對干預前后的被試進行測量,以確定干預效果。結果 試驗組在總均分以及軀體化、憂郁、焦慮、精神病性和其他癥狀六個因素上均得到顯著改善,且干預效果具有一定的持續性。結論 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用恰當的運動處方進行自我調治,是治療老年心理疾病的有效途徑之一。
【關鍵詞】 運動處方;老年心理疾病;干預
機體進入老年后,由于其生理功能、社會角色以及生活方式的改變,勢必引起心理上的變化。這些變化如果得不到及時調理或治療就有可能產生一些生理或病理上的改變,甚至威脅到人的生命。如何通過有針對性的體育鍛煉,幫助患有心理疾病的老年人擺脫困擾,相關的研究〔1~3〕多集中于通過運動處方的干預提高老年人身體素質、抗抑郁、焦慮等方面。而林友標等〔4〕的研究側重于通過運動處方的干預提高老年女性心理健康方面。對此,本文將著重探討如何科學合理地制定運用運動處方對老年心理疾病患者進行干預,并最大限度地改善其心理健康水平。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的篩選
在大學中隨機選擇320名精神正常,無明顯生理缺陷和重大疾病,且有從事一定體育活動能力的55~69歲的老年人,使用《癥狀自評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量表)進行前期被試篩選。凡符合以下條件之一者,認為是存在一定的心理疾病且適于參加本次研究:①總分超過160分;②某一因子分超過2分;③陽性項目數超過43項。最終確定被試人數為62人。其中,55~59歲:男14例,占22.6%,女18例,占29.0%;60~64歲:男10例,占16.1%,女11例,占17.7%;65~69歲:男5例,占8.1%,女4例,占6.5%。
1.2 測量工具
采用SCL90〔5〕量表進行測驗,該量表共有90個項目,可分為: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性和其他癥狀等10個因子。量表采用5級評分制,得分越高者心理問題越嚴重。以往研究表明該量表具有較好的信度和效度〔6〕。
1.3 運動處方的制定
1.3.1 老年人運動處方的制定原則
應遵循針對性、實效性、和安全性相結合的原則,因人而異、循序漸進,逐漸增加運動量。
1.3.2 老年人運動處方的程序
在制定之前,通過口頭詢問、問卷調查等方式初步了解老年人的身體情況。然后再通過醫學檢查、身體機能測定等方法了解他們有無運動禁忌證、潛在的運動性疾病和其他危險因素。
1.3.3 運動強度
針對老年心理疾病的特點,選擇中等強度的運動量,即靶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的60%~70%,也就是主觀體力感覺等級量表(RPE)分值在11~13級之間。同時在運動過程中應盡量避免運動量過大,運動時以感覺輕松或稍費力為宜〔7〕。
1.3.4 運動時間和頻率
每次運動的時間確定為20~30 min,從理論上講,每次從事20~60 min中等強度的鍛煉有助于心理狀態的改善,運動方案持續的時間越長,運動對心理疾病的改善作用越好。運動頻率:采用了常規的3~4次/w。美國運動醫學會(ACSM)開出的運動處方中也認為3~5次/w的運動頻率能對人的心理產生最佳的影響〔8〕。
1.3.5 根據以上條件制定了此次試驗的運動處方
運動項目選擇為慢跑,首先從步行開始逐步提高速度或走跑交替直至達到規定的運動強度。運動強度:控制在最大心率的60%~70%。(男性心率達到110次/min,女性心率達到120次/min,心輸出量最大)。運動時間和頻率:每次運動的時間確定為20~30 min。頻率3~4次/w。干預持續的時間:8 w。
1.4 研究設計
本研究采用試驗組、對照組單因素完全隨機前、后測設計。首先,將這62名患有心理疾病的老人隨機分成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31人;在接下來的8 w內,對試驗組進行運動處方的干預訓練,而對于對照組則不進行訓練;為了驗證干預的效果,在干預訓練結束后,進行第一次重測;為了研究干預的持續效果,在停止干預4 w后再進行一次重測。
1.5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17.0軟件進行t檢驗。
2 結 果
對兩組的干預為測量和8 w后的測量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表明:試驗組在總均分及多項分量表得分上得到改善。其中總均分、焦慮以及精神病性量表得分差異顯著(P
3 討 論
3.1 通過該運動處方的干預使得試驗組老人的軀體化、失眠及飲食障礙等問題得到了改善,這是由于適當強度的體育鍛煉增強了老年人的體質。而適度的疲勞又促進了他們飲食和睡眠。并且當個體成功地完成某項任務后,就會產生“我能行”的感覺,從而對自己身體的健康水平更加自信。
3.2 通過該運動處方的干預有效地降低了試驗組老人的焦慮和抑郁程度。大量的研究結果也證明:身體鍛煉能有效降低焦慮和抑郁的程度,是預防和治療焦慮癥、抑郁癥的一種有效手段〔9〕。認知行為假說也認為身體鍛煉可以誘發積極的思維和情感,這些積極的思維和情感對抑郁、焦慮和困惑等消極心境具有抵抗作用。其機制可能與神經遞質含量改變導致運動中情緒變化、心理應激以及交往增加有關,使緊張、壓抑減輕,提高了愉悅感〔10〕。
3.3 對于之前患有輕微精神病性癥狀和強迫癥的老年人,該運動處方也發揮了一定的作用。因為運動分散了他們對于自己不合理想法的注意,使他們從不愉快的刺激或痛苦的抱怨中解脫出來。這種對注意力有效的集中和轉移,可以達到調節情緒、提高鍛煉者心理承受能力的作用。
總之,設計得當的運動處方不僅能夠增強老年人的身體素質,同時對于改善和提高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這就要求老年學、體育學、心理學、乃至醫學工作者之間加強理論與實踐的橫向聯系,更需要社會各界為老年人的體育鍛煉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和幫助。
參考文獻
1 劉光輝.老年人與健身運動處方〔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02;16(1):57.
2 李桂華.焦慮癥的運動處方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5;39(5):689.
3 朱麗紅.體育環境的改變對老齡鍛煉者心理影響差異的實驗研究〔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7;26(8):1302.
4 林友標,章舜嬌,葉展紅,等.運動處方干預對老年女性心理健康的影響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08; 44(2):725.
5 汪向東,王希林,馬 弘.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M〕.增訂版.北京:中國心理衛生雜志社,1999: 315.
6 陳樹林,李凌江.SCL90信度效度檢驗和常模的再比較〔J〕.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2003;29(5):3237.
7 江聲策.中老年人運動處方制定原則及方法研究〔J〕.科技信息,2009;25:161.
8 趙紅勤.焦慮癥的運動處方設計和療效觀察〔J〕.浙江體育科學,2005;27(4):5760.
1 社區健康教育在防治高血壓疾病中的作用
對高血壓患者和有高血壓病家族史者進行有關高血壓疾病知識的講座,使其掌握高血壓病的相關知識,提高自我保健意識,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可預防和減少高血壓病的發生。因此,社區健康教育是減少高血壓病發生的有效途徑。
社區高血壓健康教育有利于高血壓病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高血壓大多起病緩慢、漸進,一般缺乏特殊的臨床表現,而常常被人們疏忽,有高血壓病家族史、肥胖、高脂血癥或有頭暈、頭痛等人群應經常監測血壓,以盡早發現高血壓病人。
社區高血壓健康教育有利于高血壓病人的早期治療和規范化治療。
高血壓病人可通過健康教育了解高血壓高血壓病及其并發癥對人們的危害及可治療性,長期控制好血壓對提高生活質量的重要性,使高血壓患者在醫生的指導下自覺、長期地堅持體育高血壓鍛煉,合理飲食,規范用藥,積極主動地參與治療,將血壓控制在理想水平,減少或延緩并發癥的發生,有效的提高高血壓患者的生活質量。
2 社區健康教育的對象、方式和內容
社區高血壓知識健康教育的對象:主要是中、老年人中易患高血壓的人群、高血壓病人極其家屬等。
社區高血壓知識健康教育的方式:根據具體情況采取多種形式如集中講座、看科教影視片、發放相關的健康教育知識手冊、醫患個別交談以及病人之間相互交流等。
社區高血壓健康教育的內容:首先見解高血壓病的發病原因、臨床特點、并發癥的嚴重危害性,使病人了解高血壓病的相關知識,引導病人對該病的治療,調動其主觀能動性,從而做到在醫生指導下規范用藥、定期復查;對已發生并發癥的高血壓病人要鼓勵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使病情得到最佳控制。其次講解高血壓病防治的基本知識,如低鹽、低脂飲食、戒煙、控制體重、適當的體育鍛煉和保持良好情緒對防止高血壓病在重要意義及使用降壓藥物可能出現的毒副作用、注意事項和長期規范用藥的重要性,使其掌握有關藥物的知識,達到正確用藥和長期堅持用藥的目的,將血壓控制在理想水平,減少或延緩并發癥的發生,有效的提高高血壓患者的生活質量。
3 小結
高血壓是心血管系統疾病中最常見的終身性疾病,是多種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險因素,它的并發癥累及多個器官,致殘、致死率高,迄今仍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嚴重影響人的身心健康,并對個人、家庭、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社區對重點人群進行相關知識的健康教育對減低高血壓病的發病率,提高高血壓病的治療效果,減少或延緩并發癥的發生,有效的提高高血壓患者的生活質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關鍵詞】 海水浴療法;療養院;保健養生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he sea bath therapy in the health care and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iseases. MethodsThe flotage, the pressure, the massage effect and the trace elements of the sea into the human body through skin were investigated.The effects on physiology and pathology were studied. Results The sea bath in coast sanitariums could increase the health of the recuperators. Conclusion The sea bath can increase the health and the double benefits of the sanitariums.
【Key words】 Sea bath;Sanitarium;Health care
海水是海濱療養地的主要療養因子,是一種重要的療養康復資源。海水浴療法是利用海水鍛煉身體和防治疾病的方法[1]。海水浴療法科學舒適,在療養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1海水療法的由來與發展
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1%,近乎于陸地的2.5倍,盡管海陸分布極不均衡,但與人類生存息息相關,世界上許多國家在日益重視開發海洋資源的同時,積極利用海洋環境來發展療養事業。
在人類歷史上,水之用于醫療由來已久。公元前500年歐洲就有文獻記載,海水可以治療人類一切疾病。古希臘人相信海水具有清洗惡性腫瘤組織與刺激神經的效力。羅馬帝國時期,尋常百姓便以水療法醫治疾病;當時,奧古斯都大帝也浸泡海水來醫治熱病。16世紀,法國國王亨利三世利用海水來治療皮膚病。
自行車賽世界冠軍路易松?博貝發生車禍后,康復階段住在布列塔尼半島拉芒什海峽沿岸的羅斯科夫海水療養中心。這位運動員發現海水療養對他受損的肌體有“驚人的效果”,于是于1964年在基伯龍半島開設了一家海水療養院。
目前我國沿海地區,如興城、大連、秦皇島、北戴河、青島、煙臺、鼓浪嶼等地療養院均已實施海水浴療法,并對海水浴療法保健養生防治疾病不斷地進行研究探討。戴蓉等[2]對患有Ⅱ型糖尿病(DM)的軍隊療養員實施海水浴療法,使用超聲心動圖儀觀察患者海水浴前后LAD、EF、FS、E/A指標變化,使用常規心電圖描記并觀察海水浴前后的心電圖變化,并與健康療養員對照,得出海水浴療法對DM患者心臟康復有較好效果。劉秀珍等[3]對老年冠心病患者冠脈介入治療后的療養康復期中,海水浴療法對其左室功能的影響進行研究,應用超聲心動房室平面位移法AVPD記錄二尖瓣環各位點均值AVPDmean和左房射血所致各位點均值(AVPDa),改良Sinpsan法計算左室射血分數(LVEF),對療養前、后各數值進行統計學分析,得出海水浴療法能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PTCA術后的左室功能。鄭芳等[4]應用超聲心動圖技術研究海水浴療法對高血壓患者左房收縮功能的康復作用,根據左室質量指數(LVMI)高血壓患者被分為左室正常構型和左室肥厚型,經過超聲心動圖技術分析被觀察者療養前、后的左房收縮功能各指標,并進行比較,得出海水浴療法是一項綜合性的全身有氧運動,能降低高血壓病患者的心肌耗氧量,減輕心臟負荷,改善左房收縮功能。大量的研究證實了海水浴療法對人體有保健養生防治疾病的作用。
2海水浴療法使療養院的社會經濟效益得到提高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社會文明的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療養事業越來越受到重視并獲得發展。海水療養不僅具有醫療的效果,也是休閑生活中的明珠項目,療養院不再屬退休老人和病人康復專用,在經濟發展、國民收入提高、重視休閑生活的今天,從事海水療養的觀念越來越深入普及,現代療養院吸引著重視保健和愛好運動的顧客。健身與減肥游泳法得到了更多的關注和青睞,給療養院帶來生機和社會經濟效益。
3海水浴療法醫療保健作用的科學依據
放射性同位素研究結果表明[5],一般情況下,機體浸入海水中,在20 min 內,機體表面就會形成一層黏膜,使人體有“滑膩”的感覺。這層黏膜主要是由生物、化學元素組成的,附著在體表面上,形成離子層。海水中的元素離子不斷通過該層膜擴散,滲透到皮膚表面。有的可附著于體表,通過對皮膚的刺激,發揮作用;有的元素,如氯化鈉、重碳酸鹽和鐵、銅、鋅、鈣、鎂、錳、鋇、鈷、碘、砷等通過皮膚進入體內,影響著人體的生理或病理活動。
海水能影響人體的產熱和散熱過程,激發酶促反應,促進物質代謝和能量交換,并提高人體對外界環境溫度變化的適應能力。同時,還可改善機體的微循環及周圍血液循環、血管擴張,從而大大增強心腦血管系統的功能。
進行海水浴時,由于人體受到機械性的靜水壓力作用,促使靜脈血和淋巴液回流,回心血流量增多,心輸出量增大;并壓迫胸廓、腹壁,使胸內壓增高,從而增強呼吸深度,促進氣體交換和代謝,增強了肺的通氣功能;水流的壓力或沖擊力的作用還能刺激神經系統興奮,這將對心血管、內分泌等系統產生良好的影響。
由于受到海水的浮力作用,使得人體運動器官負荷變輕,肌張力降低,肌糖元和肌紅蛋白儲存量明顯增多,可以改善肌肉、關節、骨骼組織代謝及營養供給,有利于運動系統疾患的功能康復。
大海廣闊,海水碧藍,海天一色的壯觀景色,對人心理能產生積極的心理活動與狀態,稱為海水的心理效應[5]?,F代醫學證明,心理因素在疾病的發生發展中產生著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和作用。有害的心理因素可以損害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當有害作用過分強烈可導致疾病發生。積極樂觀的心理因素能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從而有利于心身健康。獨具特色的海濱療養地的景觀,可使大腦皮質出現一個新的、外來的刺激活動,如氣勢磅礴的大海,周期性的濤聲,不斷地刺激大腦皮質,產生興奮灶的轉移,從而消除精神緊張和心理矛盾,使心情愉快、情緒穩定、睡眠改善。在觀賞海濱景觀時,產生心曠神怡之感,有益于神經精神系統功能的協調平衡。
4海水浴療法在煙臺療養院的應用
煙臺療養院處于渤、黃海連接之處,有豐富的海洋資源。自建院以來,療養院的醫務人員一直對自然療養因子進行探討、挖掘。海水浴療法作為療養的重要內容在療養院中實施了20多年,建立了一套完整規范的制度。煙臺適宜的海水浴時間是每年的7~10月份,進行海水浴的療養員必須經過全面體檢,經治醫師要嚴格掌握海水浴的適應證與禁忌證,對適合海水浴的療養人員發給準浴證。浴前在體療醫師的指導下進行充分的肢體活動,浴中有海上救護隊巡邏,有醫務人員跟隊保健,浴后要用淡水沖洗身體。每次20~60 min,以不感覺疲勞為宜。實踐證明,應用海水療法的療養員,療養期結束時的健康狀況經心電圖、化驗等輔助檢查有明顯改善,且自我感覺良好,對促進健康效果明顯,得到了廣大療養員的喜愛。
總之,海水浴療法對促進身體健康、治療疾病、提高社會經濟效益有著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中國人民總后勤部衛生部.療養技術常規.1999.134-135
2戴蓉,鄭芳,林玲,等.海水浴體療操對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臟康復作用.心血管康復醫學雜志,2004,13(5): 413-415
3劉秀珍,韓峭青,黃景仁,等.海水浴體療操對老年冠心病患者PTCA術后左室功能的影響.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 雜志,2002,24(12):719-720
4鄭芳,甘素芬,戴蓉,等.海水浴體療對高血壓患者左房 收縮功能的康復作用.心血管康復醫學雜志,2006,15(3): 213-215
中圖分類號:R541.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1009_816X(2008)01_0056_02
冠心病(ACS)是目前中國成人心臟病住院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其發病率和死亡率依然呈上升 趨勢。如何加強冠心病二級預防工作,有效改善冠心病預后,我們對67例冠心病患者進行對 照研究,觀察冠心病二級預防的作用。
1 資料及方法
1.1 資料來自我院2005年8月至2006年8月67例ACS患者,強化組37例為曾確診為ACS??崎T 診隨 訪患者。男性27例,女性10例。男性年齡63.7±13.4歲;女性年齡68.8±11.3歲,對照 組30例為 確診ACS在普通門診常規隨訪治療患者,男性21例,女性9例。男性年齡64.9±13.1歲,女 性年齡67.6±11.3。兩組主要危險因素情況見表1。
1.2 方法:37例隨訪組病人在??崎T診首次門診中,即給予危險因素的評估。啟動包括戒 煙、降低體重、控制飲食、適當鍛煉等在內的教育,同時給予降脂、降糖在內的規范化治療 。組于第1、6、12個月分別監測血脂和空腹血糖。對照組為在普通門診常規隨訪治療。兩組 應用藥物情況見表2。觀察兩組1年內再入院、需住院治療的心力衰竭、心絞痛、再發心肌梗 死、死亡的情況。
1.3 統計方法:采用SPSS10.0軟件,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 2檢驗,P<0.05,有顯著性差異。
2 結果
隨訪組12個月后,TC、LDL_C明顯下降,見表3。隨訪組心力衰竭、再入院、心絞痛明顯減少 ,而死亡及再發心肌梗死的發生率未達到統計學意義,見表4。
3 討論
在冠心病患者中,強化二級預防對降低心血管事件是行之有效的[1]。但臨床實踐 中,即使不存在禁忌征或不能耐受藥物,較多的冠心病患者,特別是那些從積極治療中能更 大獲益的高危患者,沒有接受到或只接受到不充分的心血管保護性診治,與指南要求有很大 差距。本文普通門診ACEI、Aspirin、硝酸酯類的應用率與專科門診的水平相似,但他汀使 用率、β_受體阻滯劑、氯吡格雷明顯低于??崎T診的水平,而普通門診中,中醫中藥應用 明顯高于??崎T診。這樣不能起到規范治療和預防的作用,而且又增加病人的醫療費用。在 治療中,選擇有證據的藥物,保證有效劑量和足夠療程。出院后患者應堅持住院期間的治療 方案,但必須適合門診治療的特點,同時消除和控制存在的冠心病危險因素,即所謂的ABCD E方案[2]。
降脂及降糖治療是冠心病二級預防的重點。在2007年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中指出, 對冠心病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應降低到2.60mmol/L以下[3]。但目前臨 床醫師對血脂的規范診治和隨訪管理仍存在誤區。多數冠心病患者的LDL_C水平未達 標,故建立對ACS患者長期隨訪的疾病管理系統、強化和落實患者及時進 行血壓、血脂、血糖方面的監測、及時根據監測結果調整藥物的劑量十分必要。
本文發現:強化二級預防12個月后,TC、LDL_C控制較好,但TG及HDL_C有待進一步改 善,隨訪中,兩組心肌梗死再發、死亡率的發生率差異未達到統計學意義,可能與本文病例 少和隨訪時間僅1年有關。
參考文獻
[1]Daly e, Clemens F, Lopez_Sendon JL, et al. The Impact Of Guideline
Compliant Medical Therapy on cbinial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Stable Angina: Fin dings from the Eur Heat Survey of Stable Angina[J]. Eur Heat J, 2006,27(11): 1298-1304.
關鍵詞:身份標識;并發控制;細粒度;引用計數
中圖分類號:TP3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09)29-7264-02
The Identity Counting Based Web Cconcurrent Access Controll Solution
GUAN Zhi-wei
(Guangzhou Academy of Special Equipment Inspection & Testing, Guangzhou 510180, China)
Abstract: Concurrent access control is a common problem in Web applications. The traditional control strategy based on database, for example, adding a unique constraint, can ensure the data integrity, but problems arise when concurrent access occur and roll back, which make bad user experience. The lock from DB or critical section also reduces the concurrency. This paper, based on a real case, presents a users fine-grained concurrency control solution by identity reference counter in the application server side that can flexibly control the lock granularity, eliminate the possibility of rollback and improve the throughput of concurrency. The solution is currently used in a large Internet advertising platforms.
Key words: identity; concurrency control; fine-grained; reference counter
Web服務器支持多個進程(或線程)并發訪問,多進程提高了系統的處理效率,但是并發操作也給數據帶來不一致性等風險。出現丟失修改、幻讀、讀“臟”數據等問題。數據庫和現代的程序設計語言都提供一些方法進行并發控制,然而對于某些復雜需求,使用傳統方法處理,要么鎖粒度太粗,犧牲了系統的并發能力,要么無法完全規避數據出現不一致。
本文提出如何使不同用戶操作可以并發執行,而只對相同用戶發出的不同請求加鎖,在不影響全局并發處理效率的情況下,保證數據的完整性。
1 并發控制策略
并發控制與需求緊密相關,對于不同的需求使用并發控制的策略都不一樣。下面總結一些常見的情況。
1.1 內存全局數據結構
某些全局的靜態數據結構,或者單例,如果有多個進程同時修改則會數據不一致。解決方法以Java為例,可以在并發操作的代碼包含synchorized(this){//需要避免并發的邏輯},這種方法能保證數據不出現異常,但是由于鎖的粒度太粗,每次只有一個進程可以執行臨界區的代碼,其他進程都被阻塞了,犧牲了系統的并發處理能力。更好的方法是使用concurrent包,JDK1.5以后加入了concurrent包,主要是為了提高多線程的開發效率,其中提供了很多支持并發的集合類,大量使用了新的鎖機制,新的鎖機制最終歸結到一個原子性操作上,比使用synchronized(this)關鍵字有更高的性能。
1.2 數據表唯一性要求
通常為了保證每個身份標識(用戶)在某個數據表不出現重復記錄。處理流程如圖1所示。
如圖2的處理流程并非線程安全,在多線程環境下,例如因網絡延時用戶點擊按鈕2次,剛好數據庫出現幻讀,即當兩個進程同時執行到“判斷記錄A是否存在”的步驟而A不存在時,記錄A就可能會入2次。為了避免這個問題,需要對數據表建立用戶身份標識的唯一約束。這樣當第2條記錄A插入的時候由于不滿足唯一性約束事務會出現回滾,從而保證了數據的唯一性。
1.3 數據表其他完整性約束
這種約束比唯一性要求更復雜,無法使用唯一約束保證完整性,使用傳統方法有各種問題,可以綜合運用多種方法解決,見第三部分案例。
2 案例與解決方案
2.1 問題描述
比方說用戶創建一個相冊后,允許每個相冊最多只能傳5張照片,處理流程如圖2所示。
用戶上傳時并發提交,怎樣控制這個相冊的照片數不超過5。
假設已經上傳了4張圖片。A和B兩個進程同時執行到判斷“超過5張”,數據庫讀取判斷圖片有4張,因此分別接受了A和B的上傳請求,照片數超過5。也就是出現了"臟"數據。如圖3所示。
2.2 傳統方法的局限
如果使用synchorized(this){}對判斷-上傳兩個環節加鎖,則每次只允許一個進程上傳而其他進程等待,當用戶數達到百萬或者千萬級,而操作也很頻繁時,將大大的犧牲并發處理能力,影響用戶體驗。
如果使用數據庫事件監聽-觸發器的方法,在每次插入記錄后,判斷數量,如果超過了限制就刪除。這種方法不優雅,而且編寫數據庫觸發器增加了額外的維護成本,如果移植數據庫,觸發器需要重新編寫,通用性較差。
2.3 改進的方法――身份標識鎖
改進方法與synchorized(this){}類似,只是細化了鎖的粒度,改善了并發性能。同一個用戶的進程不允許并發執行,不同用戶的允許并發執行。假設用戶A和用戶B同時登錄網站,上傳照片進程T1,T2屬于用戶A,進程T3,T4屬于用戶B,則(T1,T2),(T3,T4)不能同時執行,(T1,T3),(T2,T4)可以同時執行。鎖根據登錄用戶動態生成,同時使用ThreadLocal和ConcurrentMap,以及對Web請求添加引用計數器,ThreadLocal存儲登錄用戶的UserID,Web請求開始時,利用UserID(取自ThreadLocal)從ConcurrentMap取出計數器加1,Web請求結束時,對該計數器減1。每次對臨界區加鎖時,取對應UserID的Counter進行加鎖即可,過程如圖4所示。
以Java為例,UserID可以放在ThreadLocal里,保證不同的線程都有UserID的獨立副本。Counter加1操作可以放在Servlet的入口處。
為了加強程序的健壯性,避免服務器進程回收或者程序拋出異常資源得不到釋放的問題,將Counter減1操作放在servlet的finally段。這樣整個并發控制結構就完成了??梢园袰oncurrentMap封裝到一個名為LockUtil的類。
使用非常簡單,只要對需要加鎖的代碼段聲明:synchorized(LockUtil.getCounter(userID)){//加鎖的代碼段},其中getCounter返回當前用戶userID對應的計數器,若發生異常導致計數器為空,則返回一個新的對象(相當于不用鎖)。
這種方法是對synchorized(this)的一種擴展,實現了允許某些進程能同時執行,而某些不能同時執行的要求。同時也符合簡單性和通用性,不需要依賴數據庫的某些專有特性,實踐證明是應對復雜并發需求的一種好的方法。
3 結束語
本文使用身份標識計數器對程序設計語言的鎖方案進行改進和擴展,理論分析和實際應用表明,改進后的方案可以使鎖機制更容易滿足某些復雜的并發需求,提高了系統的并發能力,同時降低了出現并發問題的風險。同時由于方案的簡單性,使得它很容易封裝成一個工具而實現重用。
參考文獻:
[1] 張焰林.數據庫應用中并發控制實施策略分析[M].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6).
[2] 張化強,李紅燕.Web信息系統中即席流程的并發控制策略[J].計算機研究與發展,2007(12).
[3] 柳劉,岳麗華.一種實時事務并發控制的新方法:SMVCC[J].計算機工程,2006(5).
關鍵詞:肝硬化;血小板檢驗;凝血酶原時間;診斷
肝硬化是R床常見和多發病,其主要是多種原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一種彌漫性肝損害,如治療不及時,患者很快就會出現并發癥,其中出血發生率最高,亦是導致患者死亡的直接性原因。有關研究發現[1],有效預測肝硬化患者的病情發展情況和出血情況,有利于提高治療效果,改善預后。本文通過比較65例肝硬化患者與65例健康體檢者的血小板參數水平和凝血酶原時間,以評價二者對肝硬化疾病患者診斷價值,現總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4年8月~2016年2月收治的65例肝硬化患者作為試驗組,其中男35例,女30例,患者年齡35~80歲,平均年齡(57.3±6.2)歲;病程2~7年,平均病程(3.6±0.5)年。選取同期65例健康體檢者作為參照組,其中男40例,女25例,年齡36~78歲,平均年齡(52.4±6.5)歲。兩組受試者的基本臨床資料錄入相應版本的統計學軟件中作對比,組間未見明顯差異(P>0.05),存在比較價值。
1.2方法 要求受試者必須空腹,于清晨進行真空靜脈采血,約2 ml,對其進行抗凝處理后將其充分搖勻,選擇血凝用試管抽取靜脈血2~3 ml靜脈血后,將0.3 ml枸櫞酸鈉溶液(濃度為0.1 mol/L)放入血凝試管中,搖勻后,按照相應的操作步驟和要求分離血漿,以等待檢測。使用XN-1000全血細胞分析儀及與之配套的試劑測定大小板壓積、血小板分布寬度以及平均血小板體積、血小板計數。使用CS-5100全自動血凝分析儀及與之配套的試劑測定凝血酶原時間,要求全部標本需要在采集后2 h內完成有關處理和測定,并詳細記錄涉及到的數據。
1.3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22.0版本的統計學軟件處理器統計分析血小板參數、凝血酶原時間,以(x±s)加以表示,兩組比較需進行t檢驗,P
2 結果
2.1兩組血小板參數對比 試驗組血小板壓積水平為(0.22±0.01)%,血小板分布寬度水平為(19.76±1.90) fL,平均血小板體積水平為(14.64±1.78) fL,血小板計數水平為(66.94±13.40)×109/L;參照組血小板壓積水平為(0.38±0.03)%,血小板分布寬度水平為(12.27±1.61) fL,平均血小板體積水平為(10.24±1.37) fL,血小板計數水平為(198.91±36.77)×109/L。試驗組血小板壓積水平和血小板計數與參照組比較,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
2.2兩組凝血酶原時間對比 參照組凝血酶原時間為(12.09±1.84) s,試驗組凝血酶原時間為(19.31±2.54) s,組間統計比較結果顯示,試驗組凝血酶原時間長于參照組,兩組間存在統計學差異(P
3 討論
人體內凝血因子主要在肝臟中合成,無論是纖維蛋白溶解合成與滅活還是抗纖溶物質的合成與滅活都離不開肝臟。另外,在凝血和抗凝血系統的動態平衡過程中,肝臟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肝硬化出現時,患者肝細胞已經出現一定程度的壞死和損傷,凝血因子如纖維蛋白原、凝血酶原功能等隨之發生顯著降低性改變,相比于健康人群,肝硬化患者的因子II、V、VII合成量處于明顯減少的狀態,這會相應的延長凝血酶原時間[2]。患者肝功能受損程度可通過凝血酶原時間反映出來,凝血酶原時間和肝功能成正比,在Child-Pugh分級中,分級結果和肝細胞損傷程度亦成正比。而肝細胞損傷程度會直接影響肝硬化患者的出血情況,隨著凝血酶原時間不斷延長,出血的程度就會更加嚴重。人體內血小板的主要來源是骨髓成熟的巨核細胞,骨髓巨核細胞有無代謝、增生情況以及是否生成血小板等均可通過巨核細胞的具體大小、體積獲取,血小板功能和血小板壓積、平均血小板體積、血小板分布寬度、血小板計數等存在密切關聯,上述4項參數可間接反應出血小板功能狀況[3]。對肝硬化患者而言,一旦其血小板分布寬度、血小板計數等發生異常性改變,就說明其血小板功能已經出現了障礙,對其原因進行分析,可總結為如下幾方面:①肝炎病毒會抑制骨髓巨核細胞系統,如果骨髓增生效果并不理想,那么血小板計數就會受到直接影響而明顯降低。②大多數肝硬化患者同時伴隨獲得性血小板貯存池病,其可導致患者體內的血小板發生一定程度的釋放反應性改變,從而引起血小板衰竭,減少其體積,與此同時,血小板壓積、平均血小板體積也會較正常時期大幅度減少。③肝硬化會導致脾功能始終保持亢進狀態,其是形成免疫復合物的主要原因,隨著不斷增多的血小板破壞量,脾功能壽命會發生銳減[4]。肝硬化患者的出血情況可通過其血小板參數水平變化反映出來,具體原因為:血小板是一種同時具備酶與生理活性的細胞類型,在一期止血過程中,血小板聚集、黏附和釋放凝血因子后就可起到理想的止血效果[5],因此,隨著血小板水平的不斷降低,肝硬化患者出血傾向也隨之加大。另外,在門脈高壓脾梗阻性充血的影響下,會一直處于腫大狀態中,尤其是病情發展至晚期之后,脾功能亢進的同時單核巨噬細胞系統會對血小板產生大量吞噬與破壞,從而形成血小板減少等情況隨著骨髓巨核細胞代償性增生的發展,新生血小板也會出現異常反應,形成“應激性大血小板”。
根據此次研究得到的結果,試驗組血小板壓積水平和血小板計數與參照組比較,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
參考文獻:
[1]侯會香.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時間與血小板檢驗的臨床價值[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5,45(26):86-87.
[2]向小紅.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時間及血小板檢驗的臨床價值[J].數理醫藥學雜志,2015,22(4):510-511.
[3]黃芳.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時間及血小板的檢驗價值分析[J].醫藥前沿,2014,16(4):185-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