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經濟倫理學感想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摘要】 目的:提升護理質量,深化優質服務,讓廣大患者滿意。方法:樹立以“病人為中心”的護理服務理念,轉變觀念,倡導人性化服務,完善服務規范。結論:加強護理管理,和諧醫患關系,創造更高的社會效益。【關鍵詞】 人文;優質;服務
Shallowly discusses nurses in the work the humanities concern
LU Zhong-lan
【Abstract】goal: The promotion nurses the quality, the deepened high-quality service, lets the general patients be satisfied. Method: Sets up take “the patient as the center” nurses the service idea, the transformation idea, the initiative human nature service, consummates the service standard. Conclusion: Strengthens nurses the management, the harmonious medical trouble relations, creates the higher social efficiency.
【key word】 humanities; High quality; Service
當今社會,隨著市場經濟的建設,人們的價值觀和實際需求也發生了改變。為了適應不斷發展的形勢,滿足廣大患者的需要,我們必須加強質量管理,切實轉變服務觀念,以人文的情感和優質的服務來贏得社會的認可。以下是本人對護理工作中的人文關懷的一點感想。
1 確立護理服務的人文關懷理念
人文的本質是以人為本,是對人的價值及人的自由和發展的珍視、關注的思想體現。人文關懷應該重視人的因素,承認人的價值和主體地位。護理服務的載體是患者,即“以患者為中心”。因此,滿足患者的需要,在祛除患者身體的疾病的同時,關注患者的精神需求是護理人文關懷的出發點。在護理服務實踐中,應該盡可能多的給予患者精神上的呵護,心理上的寬慰,行為方式上的指導;尊重和同情患者,滿足患者的現實需求和潛在需求,從而建立起與患者的融洽關系。
2 理解護理服務的人文關懷本質
護理服務的人文關懷的本質一是尊重,二是平等。首先尊重不僅是一種態度,也是一種價值.在行為上,是對患者生命與健康、權利和需求、節約與知情、人格和尊嚴等方面的尊重。很難設想,一名護理人主要體現在對所有病人一對患者以上的方面缺乏起碼的尊重,他能夠盡心盡力地為患者服務。其次是對所有患者不分高低貴賤、不管親疏遠近、不問長幼孤殘等情況,都能平等相待,視如親人。只有從內心深處真正認識到尊重和平等的意義,才能在實際護理工作中落實,人文關懷才不只是一句空話。
3 制定護理服務的人文關懷規范
為了對病人提供優質的人文關懷,必須制定切實的服務標準,以此規范護理人員的服務行為,而規范的核心內容就是“讓患者滿意”。注重對護士進行定期的職業道德和職業技能培訓,強化優質服務意識。在此基礎上指定出適應本院實際的服務標準,并加強執行過程中的督查、考核。
4 落實護理服務的人文關懷措施
4.1 提高護士素質:當今時代,護士不再只是被動而機械地執行醫囑,而是要融入人性化的護理。護士除了具備一定的醫學基礎知識、專業理論知識外,還要學習心理學、法學、美學、倫理學以及預防、保健知識。護理人員在人性化護理模式的指導下,真正做到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自覺從患者的角度出發,體現真正的人性化護理服務。
4.2 創建良好環境:既要認真做好護理設施設備、衛生器械、衛生材料等服務用品的供應保障,又要注重病區包括醫療用車、臺、柜、床、被服在內的護理設備的更新,還要注重病患生活設施如衛生潔具和生活用具的維護,為病人創造一個放心、舒心和稱心的就醫環境。
4.3 嚴格考核機制:把護理人文關懷納入護理專業技術考核,在臨床思維能力、臨床觀察病情變化的能力等專業考核的同時,對照制定的人文關懷規范,考核護士的執行情況。還可以征求患者代表的意見,組織患者評議,進行考核。對考核結果嚴肅對待,獎優罰劣,并且作為評優、評先的重要依據,從而激發廣大護理人員投入該項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關鍵詞:醫學生 審美教育 思想情感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5(a)-0192-02
醫學生美育包括普通美育和專業美育,也就是即具有一般大學生美育的普遍性,又具有醫學生醫學美育的特殊性(醫學美育我們也把它稱作醫學審美教育)。醫學審美教育是現代醫學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醫學審美能力是醫務人員的審美能力在醫療衛生實踐中的重要體現,在現代醫學模式的指導下,培養即具有醫學技術知識又具有醫學人文知識的通才,以適應人類對健康的不斷需求,培養滿足時展需要的醫療事業的接班人。因此我們有必要通過這一審美教育培養和提高醫學生對自然和社會以及醫學形式的審美感受能力、創造能力、鑒別和欣賞的能力,幫助醫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從而使身心健美,促進醫學人才素質的全面發展。
1 醫學審美教育的意義
醫學審美教育對造就醫務人員健全的心態,激活他們的創造力,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審美教育作為一種特殊的教育教育方式,它與智育、體育、德育、有著密切的聯系,他們之間是一種相互滲透、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關系。美育和德育、體育、智育具有一致性,他們目標一致,都是培養人,使人得到全面發展。
我們教育醫學生熱愛美好事物、厭憎丑惡事物,這實際上也就是在進行德育教育,因而,醫學美育本身就包含醫學德育的內容。我國正處在一個經濟發展中時期,醫務人員在市場經濟的洪流中,價值取向很容易發生偏差,一些丑惡的東西不可避免的會侵蝕醫務人員的良知。為社會培養大批醫德醫風高尚、心靈美好的醫生是醫學院校的責任。醫學審美教育大大有助于醫德教育的實現。因為抽象的法律、道德條紋往往只訴之于人的理智,一般并不訴之與人的情感,告訴人們舉止、行動、思想必須符合社會道德行為標準和客觀社會價值,畢竟太刻板太嚴肅。要讓人們自覺地遵守這些道德條文,還必須訴諸情感。俗話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是說讓人懂得其道理不如讓人愛好它,讓人愛好它不如讓人感動、快樂。因而醫學審美教育對高尚道德情操的陶冶,對完美人格的確立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審美教育所培養的豐富想象力,也有助于情感的培養。因為豐富的想象力能使人產生設身處地的想象,從而使醫務人員能憂病人之所憂,樂病人之所樂,急病人之所難,助病人以為需。
2 醫學審美教育的功能
醫學院校開設美育課程是幫助醫學生正確認識美之所在,建立正確的審美觀。審美的基本功能就是塑造完美的人格,發展完美的人格,實現人的全面自由的發展。完美人格的塑造在于建構完善的審美心理結構,這種心理結構的建造,從個人來說是經過教育的結果。我們所受的藝術熏陶越多,文化教養水平越高,那就會使心理結構越豐富。
2.1 醫學審美教育具有陶養性情的功能
醫學審美教育有助于幫助醫學生形成健康、豐富的情感世界。醫學教育離不開情感,要想使醫學教育得到良好的效果,在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間就必須以感情作為橋梁和紐帶。醫學審美教育的特點不僅僅以理服人,更重要的是以情感人,以情動人。美育是德國詩人和美學家席勒于18世紀末率先提出的,在他看來,美育的目的在于培養我們感性和精神力的整體達到盡可能的和諧。所以加強醫學審美教育,有利于醫學生的個性和諧而自然的發展,塑造健全的人格。
2.2 醫學審美教育具有益智功能
通過審美教育,使醫學生的感情得到體驗,形象思維得到補充,充分得到醫學審美愉悅的閑適,使醫學生的抽象思維得到了休養生息、思維更加活躍,進一步提高了醫學生的思維品質。英國赫本?里德就主張:“藝術應為教育的基礎”“教育唯有運用藝術才能解脫人類心靈所受的壓制,才能達成民主社會的教育目標―― 自我實現。”審美的過程具有形象思維的特點,它需要想象和創造,這是審美思維過程最基本的品質。
醫學審美感受力的培養有助于醫學生的創造力的敏銳性和細致化;醫學審美想象力的培養能激發醫學生科學創造的靈感和超越、探索的精神;醫學審美理解力的完善,能形成醫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醫學生處于人生創造性思維和智能結構發展的最佳期,所以醫學美育中內含的開發智力潛能、培養創造力的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3 醫學審美教育具有倫理儲備功能
醫學審美教育是一種帶著深切情感體驗的藝術活動,極大優化了醫學生的情感結構,使他們能夠在這種潛移默化中得到教益,審美教育的特點就在于它不是強迫性的,而是通過漸進的審美活動調動醫學生的興趣愛好,打動他們的感情,使他們愉快地受到道德教育。醫學審美教育有利于培養醫學生高度的道德自覺性。醫學院校就應該通過對醫學生進行善與惡、美與丑、凈化心靈、感悟人生的醫學審美教育,培養他們樹立正確的醫學審美觀念,提高他們的醫學審美能力,激發他們對醫學美的愛好與追求,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個性,促使他們全面和諧的發展,以達到提高思想品德、科學文化和身心等全面素質的目的,這實際是對醫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最佳途徑。
2.4 醫學審美教育具有體魄培育功能
在審美教育中引導醫學生參與醫學審美實踐活動,促進對他們的健康教育、認識的教育、道德的教育,還有促進鑒賞力和美的教育。在醫學審美實踐活動中,促使醫學生形成一種自足自樂的人格和心靈境界。醫學審美教育引導醫學生進入醫學審美經驗狀態,從而享受到情感愉悅。現代心理學和生理學研究表明,心情愉快,精神愉快,有助于身心健康,可以強健體魄。體質教育本來就是一種感性活動的教育,沒有感性形式的教育,也就沒有體質教育,如身體姿態、動作速度,必然要符合均衡、對稱、整齊、和諧等形式美的法則,這就涉及醫學審美教育的范疇。因此,醫學審美教育是有助于健康的。
3 塑造醫學生完美人格
提高醫學生的綜合素質、塑造醫學生完美人格是醫學美育的核心內容。完美人格是指人能得到全面、自由、和諧的發展。醫學審美教育可以提高醫學生的個體情感水平,開發他們的智力、技能,有效地建立醫務人員、自然環境、患者三者間的和諧關系,使醫學生在醫療實踐工作中領略到人生的意義、情趣及職業的神圣,自覺地根據患者的需要來規范言行、發展個性,從而在思想、品德、智力、思維、生理、心理等都得到全面而自由的發展,塑造現代醫生完美的人格形象。醫學生的審美教育作為一種特殊的教育手段能培養他們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他們的精神境界,促使醫學生人格完美,以美啟真,以美儲善。
3.1 提高醫務人員的審美素質
一名優秀的醫務工作者,不僅需要淵博的醫學專業知識、精湛的醫療技術和良好的醫德醫風,而且還應具備較高的審美修養。尤其是現在的醫學模式正由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轉變的時期,醫學審美的作用和地位顯得尤為重要。作為醫務人員必須加強自身審美修養,才能順應時代的需要,滿足患者對防病治病、抗衰健美的高層次要求,適應現代醫學發展的需要。
3.2 培養醫務人員高尚的美德
在現代醫療事業中必須提高醫務人員的服務意識,樹立“以患者利益為中心”的觀點,加強醫務工作者對醫療衛生事業中道德行為規范的認識,使醫德觀念和醫學審美情感有機融合,將對美的認識、美的人格在醫學實踐中得到升華,使患者能在愉悅的氛圍中接受優質、高效的醫療服務。中國最早的醫學典籍《皇帝內經》指出:“天覆地載,萬物悉備,莫貴于人。”唐代名醫孫思邈在《備急千斤要方》中認為:“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逾于此。”三國時期的董奉“居山不種田,日為人治病,亦不取錢。重病愈者,使栽杏五株,輕者一株,如此數年,得十萬余株,郁然成林……奉每年貨杏得谷,旋以賑災貧乏,供給行旅不逮者,歲兩萬余人”,由此醫界美稱“杏林”。
良好的醫德醫風是醫務人員之魂,時時指導各學科醫療實踐,醫學生必須認真學習醫務人員醫德規范,同時還應不斷加強醫務人員的職業道德建設,繼承和發揚先賢倫理學思想,促使醫療隊伍整體素質和水平不斷提高,為人類健康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在醫學審美教育的實施過程中必須注意美育與德育以及其他教育的相互之間的協調。醫學審美教育是感想認識和理性認識的有機結合,既從概念、推理、判斷上提出問題,培養學生熱愛醫學事業,樹立對醫學事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又以美的現象去感染學生,促使他們在心里樹立起白衣天使的形象,引導學生自覺地按照美的規律去審視、評價、創造社會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從而逐漸形成他們的審美能力,體現出審美價值。
參考文獻
[1] .美學文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3.
[2] .美學全集[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
[3] 王德峰.藝術哲學[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