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心理問卷調查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 地震;精神衛生;心理社會;能力;橫斷面研究
中圖分類號:B845.67,R192 .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6729(2011)002-0102-05
doi:10.3969/j.issn.1000-6729.2011.02.006
Post-earthquake mental health and psychosocial support(MHPSS)capacity of health
facilities in some areas in Sichuan: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key informant
interview with grassroots health professionals
LIU Jin1,GUAN Li-Li1,XIANG Hu2,WU Xia-Min1,MA Ning1,
LIANG Xiao-Qiong2,WU Bao-Ming1,MA Hong1
1Peking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Key Laboratory of Ministry of Health(Peking University)Beijing,1001912Sichuan Mental Health Centre,Mianyang 621000,Sichuan Province,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MA Hong,mahong@bjmu.省略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post-earthquake mental health and psychosocial support(MHPSS)capacity by psychiatric hospitals,and township health centers and village clinics in some extremely hit and severely hit areas in Sichuan.Methods:Referring to definition and levels of mental health and psychosocial support defined by the Inter-Agency Standing Committee of UN,a questionnaire consisting of basic information and current services of health facilities,MHPSS training and teaching materials in the past two years,and willingness and feasibility to provide MHPSS was developed,and 30 doctors from 1 county-level psychiatric hospital,1 town-level psychiatric hospital,5 township health centers,and 5 village clinics were surveyed.Ten of them were interviewed to explore their occupational experiences,the earthquake influence on the health facilities,the experiences and feelings of learning and providing MHPSS.Result:There were 0.68 psychiatrist/100,000 population and 0.83 psychiatrist/100,000 population in county level and town level respectively.There had been no pre-quake training on MHPSS,11 doctors got(1~7)days(median=2 days)of post-quake training,but unleveled,with insufficient teaching materials or reference books.Only 19 doctors could have time to provide MHPSS,and possible hours would be(6.9±2.5)hours/week.The county-level and town-level psychiatric hospitals had to manage the pre-quake inpatients,and admitted post-quake new cases.The county-level psychiatric hospital conducted some patterns of public mental health education.Only 2 township health centers provided 20 persons/month outpatient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Psychiatrists had not been trained in psychological crisis intervention,and had not had experience to deal with 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before the earthquake.Non-psychiatric physicians felt that their capacity of providing proper MHPSS was quite limited.The township health centers only had valium as the basic psychotropics.Buildings in health facilities were damaged by the earthquake,which was especially reflected by collapse of a whole ward building in the town-level psychiatric hospital.Conclusion:Post-earthquake MHPSS capacity by health facilities in county and lower levels is extremely limited in Sichuan.It is suggested that in the future the relevant professionals be trained in more practical and specific ways in different levels,the township health centers and village clinics be authorized to use basic psychotropic medications,and disaster-resistant level be strengthened while building new or altering old psychiatric hospitals.
【Key words】 earthquake; mental health; psychosocial; capacity; cross-sectional studies
(Chin Ment Health J,2011,25(2):102-106.)
人為或自然災難后的救援是復雜的工程。聯合國機構間常委會(The Inter-Agency Standing Committee,IASC)于2007年制定出《緊急情況下的精神衛生和心理社會支持指南》[1-2](以下簡稱《指南》),為救援人員和社區計劃、建立并協調最基本的多部門救災工作提供指導。《指南》將災后的精神衛生和心理社會支持(mental health and psychosocial support,MHPSS)定義為旨在保護或促進心理社會安寧和/或預防或治療精神疾病的所有當地或外部支持。列出的服務范圍包括四個層次,即①基本服務和安全(如食品、帳篷和防疫措施);②社區和家庭支持(如尋人和幫助家庭團聚、正式或非正式的教育活動);③有針對性的非專科服務(如由初級保健人員提供的心理急救、基本精神衛生服務);④專科服務(如治療嚴重精神疾病)。災后救援是多部門合作、分層次的服務,其中③和④層次的服務需要衛生部門人員參與[1]。在《指南》中,建議對于衛生部門MHPSS能力的評估需包括初級保健和精神病院的能力和基本精神科藥物。為了解四川5.12地震后部分極重及重災區醫療機構提供MHPSS的能力,2009年2月本項目組調查了安縣、什邡市和三臺縣、綿陽市的部分醫療機構和醫生的情況。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采取方便抽樣的方法。 以極重災區(綿陽安縣、德陽什邡市)和重災區(綿陽三臺縣、綿陽市游仙區)的醫生為目標人群。共分級調查來自縣級精神病院1所、鄉鎮級精神病院1所、鄉鎮衛生院5所和村衛生室5所的醫生。并對其中愿意并有時間交談的醫生進行深入訪談。
1.2 工具
參照聯合國機構間常委會對MHPSS的定義和分級自編問卷,內容包括衛生機構基本信息及目前提供服務的情況,近2年接受MHPSS培訓及教材和參考書的情況,提供MHPSS的意愿及可行性,目前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訪談提綱內容包括個人從業經歷、地震對醫療機構的影響、學習和提供MHPSS的經歷及感受等。
1.3 實施過程
在臨時板房醫院內,研究者去醫生的辦公室或診室,經過醫生的口頭同意后請他們填寫自編的問卷。
深入訪談是由同一訪談者完成所有訪談。每次訪談持續約1小時。如果辦公室或診室里不方便訪談,則在院子里訪談。研究者在訪談中做筆記。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3.0進行統計分析。針對計量資料,進行正態分布檢驗,對符合正態分布的應用均數和標準差進行描述,采用t檢驗比較兩組間的差異;對不符合正態分布的應用中位數(M)描述,采用秩和檢驗比較兩組間的差異。針對計數資料應用具體例數進行描述,因總例數<40,采用費歇爾精確檢驗比較兩組間的差異。針對定性訪談,將筆記中的每句話進行編碼,歸入從業經歷、地震對醫療機構的影響、學習MHPSS的經歷和感受、提供MHPSS的經歷和感受等類別。然后按照研究目的,著重分析醫療機構所受地震的影響,以及提供MHPSS的能力,包括所受培訓的數量和內容、人力資源、基本藥物、服務需求、工作量等因素之間的關系和對能力提供的影響。
2 結 果
2.1一般情況
共計30名醫生參加了問卷調查,其中男性23名,平均年齡(39.4±13.3)歲,從業年限1~42年(中位數(M)為12年)。極重災區組和重災區組的醫生在所有變量上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1)。共對10人進行了深入訪談,包括縣級精神病院的院長1名(男性,從事精神衛生專業25年),鄉鎮級精神病院院長1名(男性,從事精神衛生專業6年,原為外科醫生,近6年從事心理咨詢工作),鄉鎮衛生院醫生8名(其中男性7名,從事精神衛生相關工作,即災后心理咨詢共1年)。
2.2醫療機構提供MHPSS的能力
2.2.1精神科醫師在轄區內的人口比例
縣級精神科醫師的人口比例為0.68/10萬人,鄉鎮級精神科醫師的人口比例為0.83/10萬人(表2)。
2.2.2已接受的培訓
在地震前,所有人員均未接受過任何與災后心理變化及處理相關的培訓。截至2009年1月,共有11人接受過1~7天(中位數2天)省、市或區級的培訓,培訓內容為災后心理干預、災后創傷后應激障礙(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的干預、如何應對有遇難家屬的人或放松技巧等。全部11人均有興趣看培訓教材。有4人列出記得住的教材或參考書名稱,并評價其適用性:《災后心理衛生服務技術指導要點》(大部分適用或完全適用)、《災后兒童心理救援》(完全適用)、《精神衛生核心信息和培訓手冊》(完全適用)和《醫學心理學》(少數內容適用)。
2.2.3提供災后MHPSS的主觀意愿
有27名醫生表示在條件允許時愿意為受災群眾提供災后服務。
2.2.4提供災后MHPSS的現狀
個人可投入的時間:有19人表示有時間為受災群眾提供服務,其中有7人列出每周可提供服務的小時數,平均為(6.9±2.5)小時/周。
醫療機構提供災后服務的情況:縣級和鄉鎮級精神病院除繼續管理地震前的住院患者,還收治震后的新發病例,包括應激相關障礙患者。縣精神病院通過心理衛生知識講座、義診、發放宣傳資料、新聞報道等方式開展心理健康宣傳教育。只有2所鄉鎮衛生院提供災后心理服務,目前門診量約為20人/月,方式為心理咨詢。開展心理健康宣傳教育的主要方式為發放宣傳資料。
2.3 深入訪談中反映出的主要問題
2.3.1醫療機構也受到地震的影響
地震對醫療機構有不同程度的破壞。尤其是極重災區的鄉鎮級精神病院受到極大破壞,除門診外,整個醫院的其他建筑全部倒塌。醫務人員顧不上自己的家庭,先在臨時搭建的帳篷后在板房中繼續治療原住院病人95人,同時還不斷收治與地震有關的新發病例。由于臨時住所及周邊環境中存在大量的木棍、鐵絲、繩索等物品,造成沖動攻擊和自殺自傷的危險性加大,加上臨時板房不夠高,病人很容易上到房頂后外走,給護理工作帶來極大壓力。
2.3.2服務能力有限
縣級精神病院有精神科醫師10名,基本沒有受過心理危機干預培訓,沒有治療PTSD的經驗。鄉鎮級精神病院的精神科醫師數量嚴重不足,4名精神科醫師面對100多名患者的診療及值班任務,感到壓力過大。地震后曾有1名來自外院的大學畢業兩年的住院醫師每周來一次作為外援,但并不能起到實際作用。由于床位有限,不得不對某些需要住院的新發病例僅進行門診處理。鄉鎮衛生院的精神科藥品單一,除地西泮外無其他精神科藥品,肌注氯丙嗪僅用于麻醉前用藥,不作為精神科處理用藥。基層醫生雖然看到有大量的受災群眾需要MHPSS,從醫務人員的天職出發也愿意幫助他們,但是由于學歷普遍偏低,在地震前沒有受過心理危機干預的培訓,缺乏災后危機干預的教材和參考書等諸多因素,覺得自己能力有限,無法給受災群眾提供到位的服務,甚至害怕由于自己的理解錯誤或處置不當,反而給受災群眾造成二次傷害。另外,由于基層醫生承擔醫療網底的工作,工作內容多,工作量大,在客觀上難有較多的時間用于提供MHPSS。
3 討 論
本研究發現的縣級精神科醫師的人口比例(0.68/10萬人)和鄉鎮級精神科醫師的人口比例(0.83/10萬人)均低于2008年全國精神科醫師的人口比例(1.35/10萬人)[3]。在沒有災難時,按這樣的人口比例提供常規精神衛生服務尚且人力資源不足。在地震后,如果按照震后3個月PTSD患病率為7.2%[4]推算,縣級和鄉鎮級精神病院需要分別診治PTSD患者10.6萬和3.5萬。面對如此數量龐大的患者,14個精神科醫師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
MHPSS是分級服務,各級所涉及的人員和服務內容不同,需要的培訓也不同。為了提供優質服務,最好在災前做好人員的技術準備,即需要充分的備災[1]。本研究發現醫療機構人員在災前未接受過任何相關的培訓,在災后僅有11人接受過培訓,但培訓時間短,且未按照內容進行分級培訓,屬于無計劃的培訓。另外,教材和參考書嚴重不足,基層人員不得不將針對性不強的《醫學心理學》作為參考書。
按照MHPSS的服務分級,本研究中的對象應該承擔的是有針對性的非專科服務(如由鄉鎮衛生院的醫生和村醫提供的心理急救和基本精神衛生服務)和專科服務(如精神科醫師對嚴重精神疾病的診治)。但是因為培訓嚴重不足,非精神科醫生并不具備提供心理急救和基本精神衛生服務的能力,縣級精神病院的精神科醫師也缺乏診治PTSD的技能。少數鄉鎮衛生院只提供20人次/月心理咨詢,這種工作量也反映出基層供方的服務有限。
醫院作為治病救人的場所必須具有高度的抗災能力,包括硬件條件,以及接受過培訓的人員和應急程序等軟件條件。面對全球日益增多的自然和人為災難,世界衛生組織(WHO)號召各成員國建設可以抵抗地震及其他災難的醫療機構,并將2009年世界衛生日的主題定為“挽救生命加強醫院應對緊急情況的能力”[5]。本研究中也見到精神病院病房全部倒塌、造成住院護理工作壓力極大的情況。WHO西太區辦公室已發行了相關手冊《醫院應該免受災難侵害:降低風險,保護醫療設施,挽救生命》,對各項建筑指標提出了明確的要求。
4 未來研究方向
本研究僅調查了醫療機構和醫生的情況,未涉及其他供方的服務能力現狀、不同部門間的合作現狀,亦未涉及醫務人員自己作為受災群眾的因素,已發現人員數量不足、培訓嚴重不足、提供的服務有限及醫療機構的抗災能力差等問題,說明地震后醫療機構提供精神衛生和心理社會支持的能力極為有限。建議今后對縣級及以下精神衛生機構人員、基層衛生工作者和社區服務人員開展實用的和有針對性的分級培訓;采取措施改變基層衛生機構缺乏基本精神科藥品的現狀;在新建或改造精神病院時,加強硬件的抗災強度。
參考文獻
[1]The Inter-Agency Standing Committee.IASC Guidelines on Mental Health and Psychosocial Support in Emergency Settings[OL]. Geneva:The Inter-Agency Standing Committee,2007:1-19(2007-12)[2009-09-03].http:∥省略/iasc/pageloader.aspx?page=content-products-products&sel=22.
[2]Wessells M,van Ommeren M.Developing inter-agency guidelines on mental health and psychosocial support in emergency settings[J]. Intervention,2008,6(3/4):199-218.
[3]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2008年各類衛生機構人員數[M]. 中國衛生統計年鑒,2009:24-27.
[4]汪向東,趙丞智,新福尚隆,等.地震后創傷性應激障礙的發生率及影響因素[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99,13(1):28-30.
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尤其是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使得整個社會對知識的需求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和深度。高學歷群體作為符合該種特征的人才群體,日漸受到社會各行各業的關注與重視。
中國的電信企業從長期的壟斷氛圍中走來,面臨著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競爭的重點集中在鍛造先進的專業技術技能和創導領先的市場環境上,而這一切僅憑過往的歷史和經驗已遠遠不夠,急需補充一大批高學歷的青年人才為推動企業的發展作貢獻。從上海電信的情況看,公司對所錄用員工的要求不斷攀升,高學歷員工作為符合公司當前和未來發展需求的群體之一,無論從數量還是所作貢獻上都與日俱增。因此,對該群體的發展狀況所進行的調查研究將成為企業管理的重要依據。
本次調查以上海電信高學歷青年員工目前所處的工作和生活環境為背景,以了解該群體員工的工作、生活和思想狀況并提出對策和建議為目的,集中體現為四大部分,即:(一)職業發展;(二)生活品質;(三)價值觀念;(四)身心健康。
本次調查所涉及的調查對象定義為35周歲以下、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的上海電信在職青年員工。問卷共發放250份,回收196份,問卷有效率100%。
二、調查結果分析
(一)職業發展
1、典型問題數據分析
1)關于職業發展通道
問:您覺得上海電信的職業發展方向明確嗎?
65%的被調查者選擇“明確”或“基本明確”,31%和2.6%的人選擇了“不太明確”和“很不明確”。
2)關于自我定位
問:您認為自己最適合于從事哪一類型工作?
選擇人數最多的是“管理型”的崗位。而在背景調查中我們發現,196名被調查者中,有50%目前正從事專業技術型崗位,20%從事管理型崗位,13%從事市場營銷型崗位,17%從事復合型崗位。但大多數被調查者都把自己的職業發展定位為管理類,換一個角度講,這一群體的職業發展觀仍然集中在:踏上管理崗位。
3)關于工作滿意度
問:您對目前所從事的工作崗位的評價?
滿意度最高的是“工作環境”,只有11人選擇了不滿意;滿意度最低的是“收入報酬”,95人在“收入報酬”一欄中選擇了“不太滿意”、“很不滿意”。
4)關于職業成就感
問:您若產生職業的成就感,那么它最可能來源于什么?
第一位的選項是“在專業領域獲得進步與發展”,由此可見,高學歷青年員工是一個成就動機很強的群體。要想在招聘中吸引他們的眼球,在人才爭奪中駐足他們的腳步,必須提供他們展示能力的舞臺。
2、對策與建議
1)職業發展方向需進一步明確
上海電信通過幾年的體制、機制改革,從崗位通道“硬件”設計的角度來講,已經比較成熟,但為什么還有三分之一的被調查者認為職業發展通道不清晰呢?主要的問題是宣傳力和執行力不夠,導致崗位族群、層級劃分、能力跨度在員工中的知曉度不高。因此,解決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加強宣傳和執行的力度、特別要重視直接主管對員工的信息傳達和職業輔導工作。
2)加強職業生涯管理工作
職業生涯管理需要來自員工、直線經理、人力資源部門、高層管理者等各方面的努力,并與招聘、培訓、薪資等各個環節緊密結合。從調查反映的情況看,上海電信所在的行業特點及企業發展潛力使許多專業對口、能力出眾的高學歷青年選擇了它。但企業必須未雨綢繆,積極開展人才梯隊的培養與儲備,有意識地進行員工職業生涯的管理。
3)加強薪酬體制的改革和完善
從有關統計數據來看,公司對于高學歷青年員工的投入成本并不少,但由于薪酬結構分散、非現金福利較多等因素而未能引起員工重視,這使得相當比例的被調查者對企業提供的“收入報酬”表示出了不滿。因此,對于公司支出在員工身上的隱性收入,有必要進一步透明化、貨幣化,使員工切實感受到公司在改善員工薪酬福利方面所作的努力和成績。
(二)價值觀念
1、典型問題數據分析
1)關于人生價值
問:您認為評價一個人優秀時,最主要是看什么方面?
選擇“品德修養”的排在第一位,占50.5%。由此可見,高學歷青年員工對優秀的理解更注重內涵而不是外在的物質體現,他們更愿意追求自身的內在素質和人格魅力,這體現了他們較為成熟的人生價值觀。
(二)關于信仰
問:您入黨、入團的動機是什么?
選擇最多的是“有機會為周圍人和社會多做貢獻”,占40.3%;選擇“自己進入了先進的組織會非常光榮”的排第二,占31.6%;選擇“有機會得到更便利的個人發展途徑”的排第三,占8.7%;選擇“別人都想入黨入團,自己落后了不太好”的占6.1%。可見,該群體中大部分人入黨、入團動機都比較端正,但也有一部分動機比較利己和被動,需要引起一定重視。
(三)關于社會參與
問:“您會考慮加入中華骨髓庫嗎?
無一人回答“我已經加入”;68.9%的人回答“今后我會考慮加入”;29.1%的人認為“會影響身體健康,不太放心加入”;也有1.5%的人選擇“這是別人的事情,與我無關”。通過對問卷中幾道類似題目的綜合分析,得出該群體在社會參與方面的熱情度一般,他們具有較高的自我保護意識。
2、對策與建議
1)加強黨團組織的引導作用,倡導積極健康的企業文化氛圍
高學歷青年員工有獨立的主見,理性的思維,要進一步分析這一群體的所思所想,采用適應其特征的教育方式,進行人性化的引導。從這一角度而言,企業的文化氛圍就顯得相當重要,企業有責任營造和諧積極、團結拚搏的企業文化,用好文化達到一種“潤物細無聲”的引導作用。
2)進行有針對性的理想信念教育,弘揚奉獻精神和社會責任感
高學歷青年員工生長、生活在一個改革發展、講究個性化的年代,生活相對優越,沒有經歷過太多的磨難和挫折。對于這個群體,一味宣傳毫不保留的無私奉獻可能不太切合實際,但人的理想信念不可缺失,公民對社會的責任和義務,必須加以強調,尤其是代表優秀一族的高學歷青年員工,更要樹立以服務企業、服務社會為己任的觀念。企業黨、團組織要加強宣傳參與社會性活動的意義,幫助他們了解公益活動的價值所在,打消誤解和片面的理解,弘揚奉獻精神和社會責任感。
3)提升高學歷青年員工的“工作生活質量”
企業對于這一群體在堅持外在性激勵(主要體現為工資、獎勵、表彰等)的同時,更需要注重進行內在性激勵(使工作本身充滿挑戰性、充滿興趣,能滿足員工的成就感、好勝心、個人樂趣),以促進員工全面發展和個性完善,提升員工的從業本領和個人人格。這將有利于進一步提高他們的工作熱愛度和滿意度,有利于企業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忠誠隊伍,以增強企業整體競爭力和發展后勁。
(三)生活品質
1、典型問題數據分析
1)關于消費結構
問:一般情況下,您每月的開支及分配情況如何?
每月總開支“大于3000元”的人數最多,這說明該群體員工消費需求較強。此外,在第一位支出金額的選擇上,有55.1%的人選擇了“購房”,這與該群體的年齡特征和上海近年來不斷上漲的房價相符。關注第二、三位支出金額的選擇,“購物”消費分別以26.5%和34.2%占據了兩項統計的第一,體現了該群體追求生活質量、消費力活躍和對未來有信心的特點。而選擇“購車”的僅有0.5%的人,說明該群體仍欠缺高端消費力。
2)關于品質和時尚
問:平時接觸時尚的情況。
在對七個時尚活動的選擇上,“經常接觸”比例高于“從不接觸”的活動是:時尚報刊雜志、時尚電視欄目。“從不接觸”比例高于“經常接觸”的活動是:時尚休閑娛樂方式、時尚運動、時尚商品、時尚話語、打扮時尚的朋友。分析可見,該群體中以相對內斂、靜態的方式接觸時尚的較多,而在相對動態、外向的方式上,則表現較弱。某種程度上體現了動感、活力的不足。,
3)關于生活狀態
問:您認為目前最缺乏的是什么?
比例從高到底依次是“職業成就感”、“金錢”、“時間”、“機遇”、“社會地位”、“健康”、“愛情”。這一序列與該群體的特性有比較明顯的對應關系,對于“職業成就感”、“金錢”的追求表征了他們擁有較高的職場目標,有遠大抱負。同時,認為缺乏“時間”和“機遇”也正是契合了他們普遍渴望事業成功的心態。值得注意的是,此題有29.6%的人未回答,比例甚至高于“職業成就感”的27.6%,這種情況的出現,可能有兩種原因:1)目前確實沒有很缺乏的東西;2)或許有缺乏的東西,但自身不明確,較迷茫。2、對策與建議
1)提供職業發展和收入提升的階梯和空間
“職業成就感”是高學歷青年員工寄予較高期望但自感比較缺乏的一個方面。他們對事業有較高的希望和標準,希望自己的工作價值能通過努力得以體現,重視能夠反映實際工作業績的回報(收入),這是一種需要物質和精神雙重認可的價值追求。從企業角度出發,應關注他們的這種特征,從培養、考核、激勵等方面給予管理,鼓勵并認可其發展的過程,提供其事業發展的階梯,同時也根據業績表現給予收入提升的空間,從而達到良好的激勵和挽留效果。
2)加大關心和投入,保障該群體的生存安全感
該群體員工在生活中面臨著諸如買房等大額的長期經濟壓力,正因為這種現實狀況以及他們對自身的較高要求,使得這種壓力比普通人群更為突出。在這方面,企業應加大關心他們的力度,在部分制度和政策的調整過程中關注并顧及到他們面臨的實際情況,通過與業績掛鉤的投入來激發其積極性。
3)組織符合需求的豐富多彩的業余休閑活動
該群體員工業余的休閑娛樂活動趨向于靜態的、個體的方式。這種偏好與其學習過程中養成的研究習慣有關,但皆缺乏與人交流和溝通的一面。企業可以根據他們的喜好組織開展一些活動,提供更多的戶外運動、組織藝術賞鑒交流等活動,令其生活更充實,提升對于生活的滿足感和幸福感,從而激發起持續的工作熱情。
(四)身心健康
1、典型問題數據分析
1)關于壓力、情緒及應對
問:您在工作或生活中不順利突然襲來時,您首先會--
以上數據說明大多數的被調查者具有理性思考的能力,面對不順利時采取積極的態度面對挫折,說明他們能夠承受壓力、適應壓力,能冷靜地思考問題;同時,也體現出他們對自身具有較強的責任感,不會隨意推卸責任。
(二)關于自我認同
問:您的能力得到承認,并由此獲得了一個重要而難度頗大的工作任務時,你會怎么做?
有26.5%的被調查者選擇“對自己的能力充滿信心,相信一定能完成”,有67.9%的人選擇“仔細分析工作要求,做好準備設法干好”,只有不到5%的人選擇“懷疑自己的能力”。這說明該群體自信心很強,喜愛接受新的挑戰,以此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三)關于健康體癥
問:您感到輕度胸悶、頭暈等不適的頻率如何?
21.9%的被調查者選擇“有時候”;39.8%的人選擇“偶爾”;27%的人選擇“沒有”。通過對問卷中幾道類似題目的綜合分析,得出該群體中約有30%-40%的人健康狀況良好,約有50%-60%的人處于亞健康狀態,另有5%-10%的人明顯表現出體質差,睡眠不好,經常生病。
(四)關于生活習慣
問:您平時參加各類運動的頻率如何?
12.2%的被調查者選擇“每周兩次以上”,23.5%的人選擇“每周保證一次”,16.3%的人選擇“兩周一次”,12.2%的人選擇“一月一次”,另有34.2%的人選擇“基本不運動”。以上數據和該群體中不同個體的性格、愛好特征有很大關聯,但從健康的角度來看,剛好說明了導致亞健康狀態存在的原因。
2、對策與建議
1)心理健康方面的對策建議
在當今的工作和生活環境中,每個人都面臨著較以往更大的壓力,尤其對于高學歷青年員工而言,他們的壓力不僅來源于外在的工作和生活,更多的來自于對自身較高的期望和要求。企業應在工作中不斷營造員工彼此溝通的氛圍,使之通過溝通來釋放壓力,這不僅有利于員工的心理健康,而且對于培養團隊精神具有長遠的意義。此外,調查還顯示:高學歷青年員工對于社會公益活動和企業日常開展的各類活動參與的積極性并不高,從社會和企業角度出發,可以通過調研了解他們對社會活動的看法及要求,適當開展一些針對性的活動,激發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參與度。
2)身體健康方面的對策建議
調查顯示,高學歷青年員工對工作具有較高的熱情,在工作中責任心較強,也正因如此,往往會忽略自己的健康,從年輕時就開始健康透支。企業應當引導該群體員工加強對自身健康的關注,合理安排、調整工作和生活的時間,企業也可以通過相關福利措施進一步關心和保障員工的身體健康。此外,該群體員工的生活狀態以靜態為主,企業可以通過提供健康宣傳,組織健康講座、舉辦體育比賽、成立體育社團等有效的輔助手段,引起員工對健康的關注并養成良好的生活、鍛煉習慣。
三、調查情況總結
[關鍵詞]醫學生;心理健康;UPI問卷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直都是關注的重點,心理健康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積極的情緒、和諧的人際關系、適度的情感、良好的人格品質、堅強的意志以及成熟的心理行為等,大學生剛剛經歷高考激烈的競爭后,滿懷希望走進象牙塔,但是面對全新的環境和不同的學習策略,支持系統還未建立,缺乏社會支持,很容易出現睡眠問題和抑郁焦慮等負面情緒,因此高校對于新生在一入學時會進行大面積心理普查工作。對于大學新生心理普查使用最廣泛的是SCL-90,為了能更全面對新生心理健康做好摸底,新增大學生人格健康問卷(UPI)進行測試。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本研究采用整體取樣的方法,對某醫學院全體新生進行測試,發放問卷2800份,回收問卷2638份,回收率為94.2%,其中男生1179人,占44.7%,女生1459人,占55.3%,醫學專業學生2054人,非醫學生584人。
1.2方法
1.2.1測量工具采用大學生人格問卷,簡稱UPI,該問卷由64個問題構成,其中有4個測偽題,4道輔助題。根據篩查標準篩查出第一類可能有嚴重心理問題者,第二類可能有心理問題者,第三類心理健康者。具體問卷由60個項目構成,其中4個項目屬于測偽尺度(liescale),其余56個是反映學生身體、精神等癥狀的項目。還有一部分為附加題,旨在了解
被試者對自身身心健康狀態的了解以及是否接受過心理咨詢和治療。
1.2.2統計學方法所有數據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2.結果
2.1醫學新生心理健康狀況
第一類學生(有明顯心理問題者)266人,檢出率10.08%,其中想輕生者20人,占0.758%;第二類(應引起關注者)949人,檢出率36.136%;第三類(比較健康者)1423人,占53.94%。大一新生可能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共1215人,檢出率46.21%。
2.2性別心理健康狀況比較
表2心理健康的性別差異比較(±s)
變量 男生(N=1179) 女生(N=1459) t P
UPI總分 7.79±7.31 9.62±8.52 -5.929 0.000
統計分析顯示,男女在性別差異的比較上,UPI總分有顯著差異。女生得分顯著高于男生。
2.3醫學生常見心理健康問題列表
UPI條目選擇率排在前十名的為身體健康狀況良好(人數:1256,占47.6%)、對任何事情不反復確認就不放心(人數:1041,占39.4%)、對臟很在乎(人數:1030,占39.0%)、在乎別人的視線(人數:966,占36.6%)、缺乏自信心(人數:875,占33.2%)、總注意周圍的人(人數:836,占31.7%)、思想不集中(人數:783,占29.7%)、愛超心(人數:781,占29.6%)、過于擔心將來的事情(人數:703,占26.6%)和記憶力減退(人數:673,占25.5%)。
3.討論
3.1醫學院新生心理健康總體狀況分析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醫學院新生心理健康狀況良好,但有小部分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從表1可以看出,大一新生可能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共1215人,檢出率46.21%,以往國內使用大學生人格問卷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普查結果發現大學新生心理問題檢出率在10%―30%之間,我校檢出率略高于普遍標準,這可能是因為大一新生剛剛入校,對環境和自己專業就陌生,更容易遇到人際交往或是學習等問題,這也提醒我們要多加強大一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盡快預約篩查出的第一類學生,幫助學生盡早解決存在的心理問題。
3.2不同性別醫學新生心理健康狀況
調查結果顯示,女生占被調查總人數的55.3%,女生UPI得分高于男生,性別之間差異顯著(t=-5.929,P<0.00)。可能是由于女生性格決定,女生較敏感,情緒變化更快,對環境適應能力更慢,女生剛進入新環境,離開父母,更容易出現環境不適應,因此在測試中更容易發現有情緒情感等心理問題,這也就提醒我們,在大學生教育中也要注意不同性別的個性化指導和咨詢工作。
3.3醫學生常見的心理癥狀
研究發現醫學院新生對于身體健康狀況來說關注度很高,有1256個人選擇,比例是47.6%,第二位就是對于強迫問題,比如條目對任何事情不反復確認就不放心,有1041個學生選擇,比例占所調查人數的39.4%,排在第三位的是對臟很在乎,有39%選擇,這個結果發現非常符合醫學生學科特點,醫學院對于醫生的培養的特質是嚴謹、責任心強,醫生工作環境要接觸不同的病患,和他們本身對醫學知識的了解,更增強他們對健康和衛生的關注。總體概況表3篩查出的醫學生常見心理癥狀為一定的強迫癥狀(對任何事情不反復確認就不放心、對臟很在乎),人際關系敏感(在乎別人的視線、總注意周圍的人),壓力較大(思想不集中、過于擔心將來的事情)等問題。這個結論可以用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上,應加強人際關系、壓力緩解和職業規劃等方面的課程,在心理健康活動上,也應多開展這類心理健康活動,幫助學生順利度過大學一年級的適應階段。
參考文獻
[1]王小衢,艱玉堂.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相關分析.甘肅高師學報,2002,6:l26-127
[2]辜美惜.應用高校新生心理健康UPI量表對我國的調查.社會心理科學,2007.5-6:214-216
[3]熊繼華,龍肖毅.2008級新生UPI調查分析與對策研究:以政法與經管學院為例.大理學院學報,2009.3(8):76-80
【摘要】目的:問卷調查是調查者將設計好的調查問卷,通過郵寄或其他媒介傳送或在專門的場所發放等方式送給被調查者,然而由被調查者填寫或由調查員通過詢問代為填寫,然后將問卷返回給調查組織者,以收集資料的一種調查形式。在社會經濟調查中被越來越多地運用,利于培養當代大學生綜合素質能力,促進醫學生提前與患者交流溝通。方法:據筆者對某農村地區高血壓問卷調查,進行分析歸類。結論:發現在調查人的選擇、調查的時機、調查表的設計、被調查人所提問題處理的及時性等因素直接或間接影響著問卷調查結果的準確性,經過采取一些相關的措施,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變不準確性。
【關鍵詞】高血壓;問卷調查;技巧
【中圖分類號】R722.1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8-0506-02
通過此次關于高血壓疾病知識的認知及對藥品的認知狀況的進行的問卷調查,進行統計和分析,找出其中的規律特點及可能存在的問題,探索行之有效的提高居民全身健康素質的方法!
1.問卷設計中的有關技巧
1.1編寫高血壓問卷調查問題在問卷設計時所提問題:
應盡量明確基本情況、高血壓的相關知識、相關行為危險因素、高血壓管理要求對高血壓管理的建議等等問題。問題的含糊容易產生很大的歧義,例如“您過量飲酒嗎?”這個問題看似是一個清晰的主題,被調查者就可能會有四種不同的見解和答復:①一直都過量飲酒;②偶爾過量;③以前過量現在戒了;④從不。另外,在使用時間上也不是很明了:上一次?上一周?上一月?或是更長?
1.2問題的排序:
在設計問卷調查時:為了能讓被調查者樂于回答,提高問卷的可靠性和答復率,應盡可能做到以下幾點:①在問卷的開頭要寫上一封信:要說明調查的目的、及對調查內容的保密、感謝回答等,以消除被調查者存在的顧慮,取得被調查者的信任。②要做到先簡單后難,被調查者容易回答、比較熟悉的問題放在問卷調查的前面,而要經過認真考慮回答的則應放在后面,涉及到個人隱私的應當做到保密。
2.調查實施中的有關技巧
2.1問卷發放的形式:
要提高問卷調查的回收率和質量,就要使被調查者注意和重視,這可通過適當改變問卷發放的形式來實現。優惠形式:就是給被調查者一點小小福利,此次問卷調查附送一些夏天解暑的常見藥,這種形式的優點是:可以節省人力、物力和財力,提高問卷的回收率從而很好的完成任務。
2.2訪問員的挑選:
訪問員是問卷調查實施過程的主要組成部分,要做到精挑細選。此次高血壓問卷調查活動成員大都是在校大學生,其中還有不少大學生黨員,其優點是理論素養較高、成本較低、做事積極性較高且容易取得被調查者的信任,缺點是缺乏社會經歷、做事不夠老成,吃苦和敬業精神略有不足。
2.3上門調查的技巧:
上門訪談是實地調查的關鍵之一。①如何接觸被調查者?可通過下列途徑:由當地政府機關或街道小戶、農戶介紹;或由被調查者的熟人或朋友介紹;自我介紹,這是我們此次調查采用的主要方式。②如何入戶?在敲門時要注意輕緩,要富有節奏感,聲音和次數要適中;入門之后要有禮貌,要注重禮儀,說話要注重語氣。③如何營造和睦的氣氛?與被調查者建立認同感;利用人們對才華的敬仰心理;了解被調查者,注意滿足其心理需要;發現被調查者的優點,以被調查者的事為話題;真誠關心被調查者等。④如何結束訪談?結束訪談時,要留給被調查者一個提問的機會;要感謝被調查者,讓其感到花費時間被訪是值得的,事先給被調查者準備好的一件禮物、慰問品,如我們此次發放特意為其訂做的夏日用的小扇子,還有夏日解暑用的小藥品等等;離開現場時要表現從容,彬彬有禮。
2.4充分利用當地風俗、活動進行問卷調查:
此次活動首先做好充分的宣傳活動,現在農村都流行趕集,一般以五天一個周期,農村趕集特點:人流量大且人口密度高,我們此次就借此抓住此類機會進行問卷調查,可以大大縮短問卷調查時間,還可以起到呼應效應。
3.整理分析中的有關技巧
編碼和錄入,編碼是將調查資料轉化成為符號或數字的資料簡化過程,通過編碼可使資料錄入計算機進行統計更為簡便、有效,同時也是對統計計算和結果進行解釋的基礎。對于封閉式問題在設計之時便應考慮編碼問題,而對于開放式問題因其答案有很多,所以在編碼之前,要先將全部答案翻閱一次,歸納成幾個大類,然后將被調查者的答案分別歸入各類,最后再進行編碼。錄入問卷時,對同一問卷應在不同機上分別錄入兩份,這樣做雖然增加了工作量,但便于核對、保證質量。
4.分析與結果
調查發現攝入過量鈉鹽、大量飲酒 、長期吸煙、飲食中飽和脂肪酸過多、鍛煉過少、精神過于緊張、大量飲酒 、過度肥胖、對于高血壓管理缺乏、對高血壓的認識過淺會導致高血壓的出現和高血壓病情的加重。對此我們要提倡科學的生活方式,加大健康宣傳力度,盡早的發現高血壓,控制好血壓的水平,這些都有助于提高高血壓病人的整體生命質量。
問卷調查整個過程中存在影響問卷調查結果準確性的因素而采取一定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發生改變。
參考文獻
[1]WG科克倫.抽樣技術[M].中國統計出版社,1995
[2]謝邦昌,市場調查實戰手冊[M].廣東經濟出版社,2002
[3]馬嵐,談問卷設計的幾個技巧性原則[J].,統計教育,2005(8)
【關鍵詞】scl-90;高職貧困生;心理健康;顯著差異
一、前言
高職貧困生作為大學生中的特殊群體,由于其學業成績低,家庭環境及就業壓力等因素的影響,其心理健康問題尤其值得我們教育者關注。近年來國家關于大學貧困生的一些獎助學等政策,對減輕其經濟壓力起到一定的幫助作用,但遠遠未能解決其“心理貧困”問題。本文試圖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就當前高職貧困生的心理健康問題現狀進行研究,以期為高職院校針對貧困生的心理健康工作提供參考。
二、對象和方法
1.對象。本研究選取邢臺市兩所高職院校進行問卷調查。被調查的貧困生選自學院困難生信息庫,而非貧困生則是對學院的非貧困生整體進行隨機抽樣獲取的。選取的對象兼顧性別、專業以及來源地等方面的平衡。共發放問卷500份,收回有效問卷500份,全部有效。其中貧困生為200名,非貧困生為300。貧困生中男生120人,女生80人,城市85人,農村115人。
2.方法。本次采用scl-90的問卷調查,本問卷全名叫90項癥狀清單(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SCL-90內容量大,反映癥狀豐富,較能準確評估病人自覺癥狀特點,且有較好的效度,是應用最廣的自評量表之一。量表共90個項目,包含有較廣泛的精神癥狀學內容,從感覺、情感、思維、意識、行為,直至生活習慣、人際關系、飲食睡眠等,均有涉及。
統一發放SCL-90問卷,告知被試統一的指導語,在規定時間內收回問卷600份,最終有效問卷600份。采用spss13.0軟件對抽取的有效問卷進行統計處理。主要統計方法有百分比統計、差異檢驗等。
三、調查的結果說明
表一:貧困生與非貧困生各因子對照檢驗
(注:*P
從表一可以看出,貧困生在總體心理健康水平上要弱于非貧困生,具有統計學上的顯著意義。在強迫、人際關系、焦慮、偏執及其它因子上的得分明顯高,尤其在人際關系和其它(睡眠和飲食方面)因子上得分最顯著。
總之,通過此研究給高職院校心理健康工作者以參考和啟示,學校對于貧困生在給予經濟幫助的同時也要兼顧貧困生的心理貧困現象,讓其身心都能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關鍵詞:網上問卷調查;優點;影響因子;方法;
中圖分類號:TP3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6)13-0032-02
Abstract:Questionnaire survey is a kind of method for some phenomenon or problems to collect data. In the face of constantly upgrading of high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network resources, compared to the traditional paper questionnaire, the online questionnaire has some unique advantages. Thu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dvantages of online survey, analyzes the factors which affects its quality, and put forward the metho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online survey.
Key words: online questionnaire survey; advantages; factors; method
1 網上問卷調查概述
在進行網上問卷調查時,研究人員可以借助網絡和相關設備,設計且大面積地問卷,并回收調查對象的答案,然后使用相應的科學理論統計分析征求的數據,以達到研究目的。其中的流程如圖1。
圖1 網上問卷基本過程
當下,常用的網上問卷調查有如下幾種方法:
1) E-mail調查方式。研究者可以將問卷以電子郵件的方式發放給調查對象。調查對象在接收郵件并填寫問卷后可將回答以同樣的方法反饋給研究者。對于這種方式,一方面不論是調查對象還是研究者都需警惕郵件附件中可能存在的網絡木馬。另一方面,基于郵件的調查問卷的容錯性較差,當人們發現的問卷有錯誤時,糾正的成本比較大。
2) 網站調查。研究者可以開辟一個專門的網站空間供調查對象答題,但不刻意的告知調查對象網址,而是由調查對象主動的在線接受調查。由于調查對象的身份多樣,這種調查方式對于一些有特定對象的調查不適用。
3) 網上問卷調查。研究者可以通過海報廣告等方式向其所需的研究對象介紹本次調查的主題并邀請研究對象參與調查。感興趣的研究對象可以通過打開超鏈接或者掃描二維碼,在電腦上跳轉到相應的網頁界面或者在手機設備中下載安裝相應的APP后開始填寫問卷,并在答題完畢后通過網絡將問卷提交到特定的服務器中。這種調查方式能夠針對特定所需的研究對象,方便調查對象作答,并具有更好的網絡安全特性。另外,這種方式的容錯性較高,當發現問卷設計不合理時,可以及時的在服務器中更改問卷,但訪問該問卷的超鏈接不變。
2 網上問卷調查的優點
傳統的紙上問卷調查方法則是研究人員在設計好問卷后印成書面形式,然后面對面分發或郵寄給調查對象填寫,最后收回紙質問卷進行整理分析,得出結論[1]。其中的基本流程如圖2所示。
由此可見,網上問卷調查與傳統紙上問卷調查間的基本流程相似,最大的差異即是前者通過優質便捷的網絡資源及回收問卷,而后者需要調查者與調查對象面對面交流、及回收問卷。由此,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網上問卷調查具有以下的優勢:
1)低成本,綠色環保:利用優質網絡的調查問卷相比于傳統的紙制問卷,能避免大量紙制品的耗費,減少大量人力及其他物力的調用,大大降低了調研成本,更符合“節能、環保、構建綠色家園”的生態環保理念。
2)可靠性:有網的地方時時刻刻都可以進行問卷調查,這突破了時空的限制,使得調研范圍更廣闊,能采集更多的數據,有利于后臺處理分析出更可靠的結果。
3)便捷性:調查對象在有網絡的地方就能不受時間限制地使用手機或電腦答題。同時,問卷設計者也可隨時根據種種因素的變化及時增加刪除或修改數據庫中的問題及發放的調查問卷。另外,調查者能更方便地使用計算機分析處理采集的海量數據。
4)高效性:紙質問卷調查需要在各處發放問卷,收集問卷,最后統一存儲信息數據,這必定要耗費一個比較長的調查周期。相比較下,利用網上調查方式,調查者設計好問卷后,通過網絡能將其頃刻間出去。此外,調查對象提交問卷后,答題信息能及時通過網絡高效地統一存儲于數據庫中。
5)良好的存儲性:采集的大量數據統一存儲于數據庫中,能被有效的保存及管理,避免丟失或被竊取等現象。
6)匿名性:調查對象不需要與調研者面對面地交流接觸,使得調查更具有匿名性,更符合廣大群眾的隱私心理。
3 網上問卷調查的影響因子
所有的事物都并非是完美的,網上問卷調查也不例外。網上問卷調查質量的好壞也受一些因子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樣本代表性
研究人員在網上調查初期應考慮的一個重要影響因子就是樣本的代表性。盡管當下世界各地的網絡覆蓋率很廣,但并非所有人都能使用互聯網,這導致調查的樣本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網絡是調查對象能夠順利參與問卷調查的前提條件,假如調查范圍內沒有網絡,樣本的采集必定有所缺失,從而影響問卷調查的質量。另外,從統計學的角度來講,針對不同問題或現象的調查應有相對應不同的調查對象。然而,對于網上調查方式,任何一個擁有網絡資源的人都可能不受身份限制地參與調查。
2) 調查的回復率
調查的回復率是指研究人員收集問卷份數與發放問卷份數間的比值,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問卷設計的合理性。影響問卷回復率的因素可分為“拒答”和“重答”兩方面。
“拒答”是指有能力參與調查的對象由于種種主觀或者客觀原因而拒絕回答,可分為“無意拒答”和“有意拒答”兩種。其中,“無意拒答”主要是因為調查對象在對調查項目沒有興趣或者對問題不能清晰理解的情況下沒有完成問卷調查[2]。在針對某些敏感問題的問卷調查中,盡管研究人員沒有與調查對象面對面的交流,但由于自我保護等心理因素,很多人會有意拒絕參與。另一方面,木馬等也隨著網絡快速的發展而猖獗,調查對象可能因對網絡安全沒有足夠的信心而拒絕填寫問卷。此外,網絡的質量好壞也影響了回復率。
也正因為調查人員與調查對象沒有面對面的交流,網上問卷常通過網絡IP地址來區別不同的調查對象,研究人員就無法知道參與調查的對象究竟是誰。“重答”是指同一個調查對象使用不同的IP地址在某一個時間段內多次回答同一張問卷,系統無法識別[2]。
3) 調查的可信度以及有效度
可信度是衡量調查真實可靠的一個重要標準,是保障調查質量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了問卷本身的可信度以及問卷結果的可信度。其中,問卷的可信度反映了問卷設計的合理性。問卷結果的可信度則指該結果是否出自調查對象的真實感受。假如問卷題干的設計有歧義或者枯燥難懂,調查對象在填寫問卷過程中無法清晰的理解其中的含義,則肯定不能給出客觀的答案。另外,可能有人答題時粗心大意、隨便應付甚至是惡意錯答。這兩種情況都使網上調查的可信度變低。
有效度反映了調查結果與研究內容的一致程度[3]。當一致性高時,有效度較高;否則,一致性低時,有效度比較低。這兩者之間成正比的關系。同時,有效度的大小與具體研究的內容相關,不同的研究內容使用相同的方法研究時所得的有效度可能不同。此外,有效度是問卷調查保障其質量的前提,而可信度是有效度的輔助[3]。換而言之,可信率大時,有效率不一定大,但有效率大時可信率肯定大。例如:一個可信度高的稱在稱體重時具有很好的有效度,但在測量身高時有效度則會很低。
4) 調查的差異度
各個調查對象在回答同一份合理的問卷時,給出的答案會存在一定的差異。差異度反映了采集數據間的差異程度。假如差異度近乎為0,問卷可能有敏感性問題、涉及價值觀的問題,或是其他具有干擾作用信息。例如:
問題:您希望此時所處悶熱的房間的溫度應如何改變?
選項:A 升高 B不變 C降低
該例在題干中已經假設了房間是處于悶熱環境下,干擾了調查對象的真實感受,導致調查對象都趨向于選擇C。
5) 互聯網的安全性
網絡安全是限制互聯網發展的一個首要因子,也深深影響了網上調查。參與調查時,調查對象可能擔憂其個人信息或對某些敏感性問題的回答會被惡意竊取。另外,網絡病毒木馬的猖獗可能存在會影響問卷使用者電腦或者手機的健康。
4 提高網上問卷調查質量的方法
盡管網上問卷調查方法的質量受一些因子影響,但并非沒有提高的空間。本文總結了幾點提高網上調查質量的方法,如下所示:
1) 提高調查問卷的設計質量
與傳統的調查方式相比,網上調查問卷的一大優點即是能夠借助音頻動畫等制作出令人愉悅的視聽效果,使原本枯燥無味的調查更有個性及有趣。研究人員在設計問卷時,應避免提出涉及個人隱私和敏感話題的問題,且保持適中的題量。在具體問題的設計上,題干應言簡意賅,避免有歧義的語句。選項應適當細致劃分,以便調查對象能夠找到最符合自身的答案,又避免因選項過多沒有耐心。此外,調查對象沒有義務幫助研究人員開展調查,因此,研究人員在問卷的開頭向調查對象表示歡迎,并在問卷的末尾奉上誠摯的感謝。
2) 根據樣本和調查目的選擇不同的調查方法
不同目的調查研究有不一樣的樣本和特點。因此,在數據的采集過程中,應保證樣本代表的完整性,而避免某一方面太片面。同時,根據樣本和調查的特性,研究人員應該采用不同的調查方式。例如,樣本所在地區網絡普及和涉及民意調查等情況下,調查人員采用網上調查更便利。在偏遠的農村等沒有網絡較少的地方,紙上調查更合適。
3) 多種調查方法相結合
不同調查方式都有各自的優點。在實際的網上調查過程中,研究人員應當“取紙上調查之長,補網上調查之短”,在大范圍內以網上調查為主,收集大量的數據信息,并在局部范圍里以紙上調查為輔,對前者的結果進行修正,國內外皆有過這樣的案例。
4) 提前做好測試工作
在正式開展大規模問卷調查之前,研究人員可以先在局部集中幾個樣本對象發放問卷,根據他們的回答情況測試問卷題目和結構的合理性,了解調查對象的填寫習慣、思維方式和評判標準,以及判斷采集的數據是否能夠達到預想,以便問卷進行修改,提高網上調查的質量。
5) 委托可靠的組織協助調查
為了增強調查對象的信任,研究人員可以委托大眾認可、有知名度的組織協助宣傳調查。
6) 激發調查對象的積極性和興趣
調查對象參與調查的前提條件之一就是有興趣,因此如何激發調查對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是研究人員在調研前需考慮的一個關鍵問題。除了調查前期利用廣告或海報加大宣傳力度及清晰美觀地設計問卷以外,研究人員還可以給參與者一些實質性的獎品等。
7) 開發高性能的網上問卷調查系統
研究人員應開發穩定的網上調查問卷系統以便調查能夠順利進行。同時,從技術層面上杜絕“重答”的現象很重要。此外,調查的內容可能涉及調查對象的個人信息,研究人員有責任也有義務維護調查對象的隱私,加強數據庫的安全防范意識,防止黑客侵犯,竊取資料等行為。并且,研究人員應避免向調查對象發送垃圾郵件,并防止網上調查問卷系統攜帶病毒和木馬等。
參考文獻:
[1] 萬聰. 網絡問卷調查系統分析與設計[D]. 北京: 北京交通大學, 2014.
[2] 單芳. 關于網絡調查的思考[J]. 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 2010(33): 291-292.
[3] 曾五一, 黃炳藝. 調查問卷的可信度和有效度分析[J]. 統計與信息論, 2005, 20(6): 11-15.
[4] 金懷玉, 韓兆洲. 網絡調查中的問題與對策[J]. 統計與咨詢, 2002(6).
【關鍵詞】大學生 消費心 消費行為
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他們生活費的來源主要依靠家庭提供,在一定程度上應當是一個純粹的消費者。由于大學生的年齡較輕,群體較特別,他們有著不同于社會其他消費群體的消費心理和行為。本文著重從大學生消費心理與行為的關系進行問卷調查研究,以考察當代大學生存在的消費心理與行為特點。
1.材料
1.1大學生消費心理、消費行為的界定
(1)消費心理的界定 消費心理是指消費者在購買行為全過程中發生的系列心理活動,它是消費者對客觀消費對象與其自身主觀消費需求的綜合反應(高林琴);在本次調查中,根據高林琴對消費心理的理解,認為大學生的消費心理是大學生在購買活動中,對客觀消費對象與其自身主觀消費需求之間的關系而產生的心理反應。
(2)消費行為的界定 我國學者馬義爽等將消費者購買行為界定為,消費者為滿足某種需要而在購買動機的驅使下,以貨幣換取商品的行為。本研究中將大學生的消費行為界定為:大學生為滿足購買需要,以貨幣換取商品的一種購買行為。
1.2問題的提出
(1)以往研究的不足 以往的研究者主要對大學生的消費心理與行為進行了一般特征的分析,概括了大學生消費的水平、來源、基本狀況、特點、消費方式和消費結構;提出了當代大學生中存在的消費問題并對問題形成的影響因素及其原因進行了分析;但是,消費心理與消費行為有著怎樣的關系的專門研究并不多。
(2)本研究擬解決的問題 本研究選取菏澤學院的大學生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問卷調查,考察消費心理與消費行為的關系。
2.方法
2.1被試
選取菏澤學院大學生120名進行調查;回收問卷106份,其中男大學生39名,女大學生67名。
2.2研究工具
2.2.1《大學生消費心理調查問卷》的五個維度如下:
⑴節約型消費心理:大學生在量入為出的基礎上,節儉、有計劃、理智的消費心理。
⑵沖動型消費:大學生受到外部購買因素誘惑下,產生的情緒化、無意識的消費心理。
⑶享樂型消費心理:大學生為追求享受和舒適產生的消費心理。
⑷隨心所欲消費心理:大學生所具有的沒有特定目的和隨意的消費心理。
⑸愛慕虛榮型消費心理:大學生為了滿足虛榮心或為了體現自身的優越感形成的攀比消費心理。原問卷采用α系數(同質性信度)和分半信度作為信度指標。總問卷的同質性信度為0.8611,各因素的同質性信度在0.6804-0.8273之間;總問卷的分半信度為0.7324,各因素的分半信度在0.6515-0.8172之間,說明此次調查問卷是比較穩定和可靠的。問卷采用5點計分,“1”代表“完全不符”,“5”代表“完全符合”。此次調查問卷總問卷的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803,各因素沖動型、享樂型、節約型、隨心所欲型和愛慕虛榮型的內部一致性系數分別為0.742,0.763,0.821,0.702,0.826。
2.2.2《大學生消費行為調查問卷》問卷的五個維度如下:
⑴理性消費行為:指大學生有計劃、有目的的消費行為。
⑵務實性消費行為:指大學生追求商品實用性、服務的可靠性和價格的合理性的消費行為。
⑶享樂性消費行為:指大學生為追求舒適或與周圍同學攀比而產生的消費行為。
⑷超前性消費行為:指大學生超出現實經濟能力的消費行為。
⑸情感性消費行為:指大學生為獲得朋友、同學或他人的認同、接納和喜愛而進行的消費行為。原問卷采用α系數(同質性信度)和分半信度作為信度指標。總問卷的同質性信度為0.8895,各因素的同質性信度在0.7626-0.8432之間;總問卷的分半信度為0.7031,各因素的分半信度在0.6907-0.7518之間,說明此次調查問卷是比較穩定和可靠的。問卷采用5點計分,“1”代表“完全不符”,“5”代表“完全符合”。此次調查問卷總問卷的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808,各因素理性、務實性、超前性、情感性和享樂性消費行為的內部一致性系數分別為0.796,0.719,0.813,0.780,0.876。
3.討論
3.1結論與分析
大學生消費心理與消費行為之間存在顯著的相關關系。具體到各個維度來看,本地大學生節約型消費心理與理性消費行為和務實性消費行為有顯著性正相關。沖動型消費心理與享樂性消費行為呈顯著正相關。享樂型消費心理與享樂性和情感性消費行為呈顯著正相關,而與務實性消費行為存在顯著負相關。隨心所欲型和愛慕虛榮型消費心理與享樂性、超前性和情感性消費行為存在顯著正相關,而與務實性消費行為呈負相關。
3.2此次研究的不足之處
關鍵詞:大學生戀愛;普遍化;心理問題
正值青春年華時期的當代大學生,普遍投身戀愛的海洋,是極其正常的現象。在當今社會大學生普遍戀愛的現象背后,我們應該探討的是這一現象的表現,產生原因,以及產生的心理問題。本文將就以上三個方面試以探討,以期對大學生戀愛心理學的研究有所幫助。
一、基本情況調查
戀愛已經成為現在大學生生活的一部分,為進一步了解大學生戀愛現狀,本文以問卷調查的方式,完成了我們對大學生戀愛現狀的調查工作。
(一)調查對象和調查方法
1.本組通過傳統的問卷調查和新媒體調查法相結合的方式,共發放問卷600份,回收573份,由于統計數據表的損壞,本組遺失了32份調查表。因此,有效問卷共541份。
2.本組通過隨機采訪的方式進行問答調查,共采訪300人。
(二)問卷調查內容
1.大學生基本情況調查
2.大學生戀愛意向調查
(三)問卷調查結果
1 大學生基本情況調查表
項目 性別 年級 是否戀愛
人數 男 女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是 否
284 257 185 147 119 90 372 169
百分比 52% 48% 34% 27% 22% 17% 69% 31%
2 大學生戀愛意向調查表
對入校談戀愛的看法
項目 急切地想談戀愛 順其自然 不想談戀愛
人數 162 352 27
百分比 30% 65% 5%
性別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人數 104 58 171 181 12 15
百分比 64% 36% 49% 51% 44% 56%
(四)隨機采訪內容
1.你覺得大學生戀愛普遍化受什么因素影響最大?
2.你認為大學生戀愛會產生什么心理問題?
(五)隨機采訪調查結果
二、調查結果分析
當代大學生戀愛呈現出普遍化程度進一步提高的趨勢,根據本組調查數據顯示,得出以下成果分析:
(一)大學生戀愛普遍化現象分析
1.大學生戀愛已成為普遍現象,65%的同學表示自己正在談戀愛。
2.對于大學戀愛的看法,65%的同學都認為應該順其自然。但是從高中高壓生活中解放出來的大學生們,仍有30%的同學表示想要盡快開始戀愛,其中男生占了64%。
(二)大學生戀愛現象普遍化的產生原因
根據隨機采訪的結果分析,約34%的同學認為大學生戀愛普遍化是受社會環境影響,約31%的同學認為是受到思想(包括個人思想和他人思想)的影響,約26%的同學認為是受學習負擔減輕的影響,也有約10%的同學表示是受家長意向(同意孩子大學談戀愛)的影響。
(三)大學生戀愛易產生的心理問題
根據調查顯示,約21%的同學認為是“思想極端”,約8%的同學認為是攀比心理的出現,也有9%的同學認為會產生自大心理。更多的同學則認為會產生“過于自卑”和“過于盲目”的問題。31.3%的同學認為會產生自卑心理,30.7%的同學認為會產生過于盲目的問題。
三、大學生戀愛普遍化的分析
(一)戀愛普遍化原因分析
根據對問卷調查的調結果整合,以及對已發表的相關期刊文章的研究,本文得出以下觀點:
1.社會環境導致戀愛普遍化
(1)學校和家長的高壓減輕甚至消失
我國初高中教育階段,學校嚴打“早戀”現象,社會普遍不認可此階段的“在校情侶”。而高考一結束,許多家長都默認孩子可以開始談戀愛,且大學老師并不會過多干預學生的個人生活,打壓戀愛。在這樣的環境下,大學生進校之后就有極大的戀愛需求,導致大學生戀愛普遍化。
(2)學習壓力減輕
我國國情導致許多學生在高三備考時期背負了巨大的壓力,一旦跨過高考這座獨木橋,學生背負的各種壓力驟然減輕。突如其來的輕松導致許多學生剛入學覺得不適應,用談戀愛來豐富大學生活。
(3)社會輿論導向推動大學生戀愛普遍化
社會輿論對于初高中情侶往往持批判態度,而大學生情侶往往容易收到大眾的祝福。因此社會輿論對大學生戀愛持支持態度也推動了大學生戀愛普遍化。
2.思想轉變導致戀愛普遍化
(1)社會思潮的轉變
隨著時代的發展,互聯網信息的傳播,自我解放的思想盛行,當代大學生接受并吸收“享受青春”等思想。加上社會思想趨于開放化、開明化,當代學生更多的選擇在大學開始戀愛。
(2)“大學生=成年人”的觀念深入人心
一般情況下,大學生都是生理年齡為十八九歲的青年男女,因此很多人將“大學生”和“成年人”之間劃上了等號,認為凡已滿十八歲的健康青年都是具有自我行為能力的成年人,做出戀愛選擇是正常的。
(二)心理問題分析
1.戀愛普遍化導致的心理問題
根據對隨機采訪時同學們提出的觀點的調查整合,以及對已發表的相關期刊文章的研究,本文得出以下觀點:
(1)嚴重的自卑心理
在戀愛中,如果戀愛時雙方差距明顯,且雙方在交往過程中,未能平衡差距,則弱方極易產生嚴重的自卑心理。嚴重的自卑心理會影響學生正常的學習生活,強烈的自我否定則會使其由停滯不前變成自甘墮落。
(2)自大心理
同等情況下,強方也會產生自大心理。過于自負會導致學生對許多事件的預估判斷能力減弱,極易對自己、對他人造成不必要的麻煩,甚至危險。這種心理的人也極易與他人發生矛盾。
(3)思想極端化
一些大學生在戀愛失利后易產生極端思想。表現為自殘、自我放棄,或極端報復。這類人一般具有固執、愛憎分明等性格特點。
(4)盲目心理
不少大學生由于是初次戀愛,也因為缺乏社會經驗,會在戀愛中出現盲目心理。這類人沉浸在戀愛中的人極易與身邊好友、甚至親人產生矛盾,只相信戀人的所言所為。
2.戀愛心理問題的預防
作為21世紀的大學生,我們應該及時注意到自己及戀人的心理變化,按時自測,學會自我解壓。我們應樹立正確的戀愛觀,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和運動方式,關注心理健康。一旦發現心理問題深化可能導致心理疾病時,須及時就診。
四、結語
經過問卷調查、隨機采訪、翻閱資料等方式,本文得出以下結論:
由于受到社會環境、思想轉變等因素的影響,大學生戀愛具有普遍化傾向。
大學生戀愛普遍化導致大學生極端思想、自大心理、自卑心理和盲從心理等問題出現。
總之,大學生戀愛是追求愛情的正常表現。但是在戀愛過程中,倘若未能學會健康的戀愛,將會給生活帶來巨大的障礙。因此,當代大學生應當了解戀愛對自身成長和發展的影響,培育良好的心態,養成健康的心理,正確面對,從而樹立健康、科學的戀愛觀,健康戀愛。
參考文獻:
[1]周曉芳.當代大學生戀愛心理研究[D].沈陽航空航天大學,2013.
[2]帥煜朦.當代大學生家庭教養方式、成人依戀與戀愛壓力的關系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4.
一、高職學生心理壓力現狀調查
1、現狀調查
本文運用心理問卷調查和統計學的研究方法,選取湖南省某高職院校作為調查對象,分別從1-3年級學生中各抽取100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通過對這300名在校生進行壓力特點及壓力應對方式進行抽樣問卷調查,共收回有效問卷275份,其中男生65%,女生35%;農村學生58%,城市學生42%;大一學生36%,大二學生29%、大三學生35%。問卷分為三部分。一是學生基本情況調查表,二是壓力測試表,三是壓力應對方式測試表。調查結果表明:表示心理壓力過大的占大部分比例,高年級的心理壓力普遍高于低年級,男生的壓力要大于女生,農村學生的壓力比城市學生要高。
2、調查結果分析
(1)當前高職學生壓力的程度
高職學生對壓力程度的總體評價,是高職學生對壓力承受的客觀反應,能較好的體現出其心理壓力。統計問卷中如果有未回答的,缺失值的情形,壓力程度值統一用為5,默認該調查對象對該問題表現壓力極大,忽視對問卷的回答,其余采用原問卷中默認的壓力程度值。統計數據表明,大部分同學(有78%)的壓力水平在“有點伍力”和“有些壓力”之間,“壓力很大”和“壓力極大”的同學有11.7%。
(2)當前高職學生壓力的類型
從心理壓力源三個因子程度值來看,工作類分值最高,學習類次之,生活類最低,表明工作壓力是學生非常關注的問題。也就說明,就業壓力是高職學生面臨的最大壓力源,其次是學習壓力,生活及社交壓力相對來說影響要小些。
二、高職學生心理壓力的自身應對方式和影響因素分析
1、應對方式
為了切實掌握高職學生應對心理壓力的方式,在問卷調查的基礎上,本論文對高職學生應對方式的得分情況做了統計,發現:反映高職學生面對壓力時采用積極主動的自我調節措施的“心理調節機制”的四個因子:調適情緒、調適心態、調適認知、總結經驗和反映積極主動應對方式的轉移所得分處于前五位,而反映消極應對方式的“自我防御機制”的否認、推諉、退避等因子的分值相對要低,結果表明面對心理壓力,高職學生更多的是使用積極應對方式。作為教育工作者應該高度關注使用消極應對方式的高職學生,必須在加強高職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人生觀,幫助他們樹立堅定而遠大的理想。
2、影響因素分析
通過我們的調查研究,分析得出了影響高職學生心理壓力的9種因素,如圖1所示:
圖1 高職學生心理壓力影響因分析
三、高職學生心理壓力的干預對策
1、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個性差異,鼓勵學生合理發泄不滿情緒
思想政治教育的的對象是存在個性差異的高職學生。教學過程需要教育方和受教育方雙方共同需要的存在、在感情上“共鳴”時,才會達到最佳效果。所以,輔導員要挖掘高職學生身心發展特點,掌握其規律,對每一位學生做到知根知底,這樣教育的時候才能知曉學生之所求,從而對癥下藥。同時,我們鼓勵高職學生將不滿的情緒以適當的形式發泄出來,前提是不危害社會,不違反法律法規。
2、改進產生壓力的環境,擴寬思想政治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渠道
幫助高職學生減少壓力的方法首先是改進產生壓力的環境。輔導員要學會將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發揮教育功能方面的互補作用。一方面結合二者共性,使得教育方法互動;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結合心理咨詢和心理輔導,提高實際效果。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二者的教育目的都是促進高職學生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