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農藥監管存在的問題范文

農藥監管存在的問題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農藥監管存在的問題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農藥監管存在的問題

第1篇:農藥監管存在的問題范文

一、農藥生產經營使用基本情況

經調查目前平涼市轄區內沒有農藥生產企業,全市共有農藥經營單位281家,年銷售農藥商品總量約1900t左右。其中國有獨資單位1家、股份公司6家、集體經營單位10家、個體經營戶264家,分別占0.4%、2.1%、3.6%、94%。個體經營戶占絕大多數,其中在安監部門辦理了危險化學品經營許可證的120家,占43%。經營從業人員327人,以高中或中專以下文化程度居多,接受過專業知識培訓的220人,占67.2%,農藥經營人員總體素質較低,缺乏專業技術知識,違規違法經營時有發生。生產人員和農戶主要是從農業部門、農藥經營單位獲取病蟲害防治知識,通過經營者的介紹、看使用說明等使用農藥,從而產生一些違規及超范圍用藥現象,嚴重的甚至導致發生藥害事故。

二、日常農藥監管工作采取的主要措施和工作成效

1.認真開展全市農藥經營單位基本情況調查

農藥經營主體登記調查工作是農藥市場監管工作的重要環節,每年各縣(區)都會依照《農藥管理條例》規定的農藥登記、經營條件,聯合工商、公安、質檢、供銷等部門,對各轄區內的農藥經營單位開展拉網式檢查。通過登記調查,基本可以掌握我市農藥經營現狀、存在的問題和工作方向。

2.認真開展農藥標簽和質量抽查工作

農藥標簽是反映產品性能、特點、質量、使用范圍和施用技術等重要信息的載體,是判斷農藥生產經營行為是否合法的重要依據,是指導農藥使用者科學安全使用的重要途徑。為此,每年我們都會按照省農牧廳和市農牧局的統一按排進行農藥質量、標簽抽查工作。今年我們制定下發了平農〔2011〕45號《平涼市農牧局關于開展農藥市場監督抽查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縣(區)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要高度重視,精心組織,周密部署,安排得力人員,結合本地實際,針對重點區域、作物種類、農藥品種,依照農藥登記證號、毒性標志、農藥名稱、使用范圍、企業名稱、防治作物、防治對象等內容積極配合省、市監督抽查組開展工作。目前此項工作已經圓滿結束,農藥質量鑒定暫只能依靠省上的抽檢,農藥標簽抽查結果為在抽取的150個樣品中,不合格標簽3個,標簽合格率98%。

3.加強禁限用農藥監管

高毒及禁限用農藥監管事關農產品質量安全、人畜安全和社會穩定,市縣兩級農業部門高度重視,嚴格高毒農藥經營管理,制定措施和方案不斷加大專項整治和打擊力度,并督促轄區內的所有農藥經營單位建立進銷貨臺帳,要求農藥經營者進貨前應驗明供貨商的資格,查驗產品質量合格證和標識,如實記錄購進農藥的品種及生產企業、供貨商信息。止目前我市未發現有經營甲胺膦等高毒禁限用農藥現象。

4.加大違規經營行為處罰力度

為保護廣大農民朋友的切身利益,凈化經營環境,有效震懾假冒偽劣農藥坑農害農行為,對犯罪分子形成高壓態勢。近幾年來我們不斷加大違規經營查處力度,據統計我市從2006年至2010年年底累計查處農藥違法案件40起,涉案金額22.26萬元,查處違法農藥8.91t,其中農業部門查處農藥違法案件27起涉案金額1.79萬元,違法農藥數量1.41t;其他部門查處農藥違法案件13起涉案金額20.47萬元,違法農藥數量7.5t。

5.加強宣傳培訓,提高綜合素質

為提高廣大群眾的法律意識和維權意識,增強農藥監管的主動性和群眾科學使用農藥的自覺性,各縣(區)結合市場巡查、質量監督抽查,充分利用廣播、電視、集市、舉辦培訓班、印發宣傳資料等多種形式,大力宣傳《農藥管理條例》、《高毒有機磷農藥禁用通知》、《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規。現場講解農藥鑒別知識、鼓勵群眾對非法經營農資行為及時舉報、介紹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產品和使用技術,引導廣大群眾合理、科學選用農藥,提高了用戶抵制假冒偽劣農藥產品和國家明令禁止的高毒農藥的自覺性,增強了經營者和消費者的法律意識和維權意識。兩年來全市累計出動車輛230多臺次,舉辦專題培訓60多場次,舉辦現場培訓58場次,印發宣傳材料11.96萬余份,發放磁帶、光盤212盒(張),電視、廣播宣傳報道13次,放心農藥及農藥新產品推介24.5t。通過向經營者、消費者傳授農藥使用相關技術知識和偽劣農藥的識別方法,進一步提高了經營者、消費者的鑒別能力和綜合素質;通過指導經營者選擇進貨渠道、向農民推薦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產品,引導廣大農民群眾樹立合理、科學選用農藥新理念;通過設立投訴電話,鼓勵群眾及時舉報非法經營行為,提高群眾抵制違規農藥產品和國家明令禁用的高毒農藥的自覺性,確保我市農藥市場健康發展。

三、我市農藥監管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1.農藥經營主體、經營行為仍不規范

在經營企業中,個體戶占絕大多數,一些掛靠法定經營單位的經營戶大多也是個體經營,有些縣(區)在市場整頓中,對個體經營戶進行了取締和限制,其中存在很多矛盾。一些隨意經營、郵政混合經營、走村串戶擺攤設點甚至副食商店代賣農藥等現象也大量存在。如何正確引導和加強規范是目前農藥管理中急待解決的難題。

2.農藥經營人員專業素質低下

由于缺少正規專業培訓和行業標準考核,經營者缺少足夠的專業知識,經營指導的隨意性很大,大多受經濟利益的驅動而唯利是圖,很難從根本上提高服務水平。

3.違規及超范圍用藥現象時有發生

大多數農民和果蔬生產基地沒有建立生產檔案,用藥隨意性大,不能嚴格按照藥品使用說明書正確使用農藥。

4.農藥管理手段落后,經費緊缺

大多數的農藥管理人員,缺少農藥質量方面的專業培訓,沒有農藥質量鑒別所必需的工具、資料和設備,大部分人員的現場檢查只能靠直觀印象,很少使用《農藥登記公告》《農藥管理信息匯編》《農藥電子手冊》等進行核對,執法工作存在很大漏洞。農藥的質量鑒定只能依靠省上的抽檢,農藥質量管理存在較大困難。

5.復配制劑農藥種類繁多,質量不容樂觀

目前生產的復配制劑品種越來越多,原因是單制劑農藥大多有國標、行標,企業不容易鉆到空子,而復配制劑基本是執行企業標準,審查的尺度比較寬松,產品質量令人懷疑。在我市銷售的許多復配型殺蟲劑中,部分品種可能含有違禁的高毒農藥成分,存在源頭上的安全隱患。

6.最主要的是農藥經營監管部門不明確

《農藥管理條例》雖然明確了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是農藥管理的主體,但卻沒有明確具體的監管部門,目前在我市危險化學品經營許可證在安監部門辦理,日常監管工作卻在農業行政主管部門,造成許多經營單位管理不到位、制度不落實,形成了監管上的空洞,在執法過程中還往往存在農業、工商、質監、安監等多頭執法現象,形成交叉重復執法,尤其在縣(區)一級沒有專門的農藥經營監管機構和固定工作人員,這些問題都給農藥監管工作帶來了很大困難。

四、今后的努力方向

1.健全機構,爭取經費支持;

2.加強農藥管理法律法規宣傳;

3.強化上崗培訓,努力提高經營人員素質;

4.突出重點,加大市場專項整治力度;

5.加強協作,積極開展聯合執法;

第2篇:農藥監管存在的問題范文

一、江西省糧食安全中的涉農財政金融政策調研情況

為了研究江西省糧食安全問題,實際走訪了南昌市、九江、撫州等地,本調查問卷主要針對江西各鄉鎮了解糧食生產、農民生活和農戶存糧情況,深入糧食收購儲存基地,了解農發行具體的工作流程,當地糧食產銷結構及涉農的財政金融政策情況。調查問卷結合江西省的實際情況,具有較強針對性和系統性,了解不同地區的糧食安全情況,本調查采取階段抽樣法。一共發出266份調查問卷,其中樟樹103份,九江157份,撫州6份。回收258份,有效卷253份,有效率95.1%。符合統計調查的要求。以下是調研情況分析:

1.耕種人員及工具

從江西省的普遍情況來看,由于種糧收入低,成本高,大部分農村居民進城務工,留守在當地的居民主要以老人、兒童為主,缺乏主要的年輕勞動力,根據實際走訪的七個鄉鎮中,雙洲鄉中有44%的農戶打算減少土地種植數量。這是因為年齡增大的原因,體力不如以前。

在調研的鄉鎮中,由于存在耕地分散化,不便集約式管理,有些耕地收割機等現代化工具不好進入,不得不靠人力耕種;另外請現代化收割機等耕種工具的成本高昂,加上土地面積不多,為了節約成本采取人力耕作。

種糧大戶均采用的是現代化耕種設備,由于規模化效應,所以相對散戶的耕作成本較低,但糧食收購商及地方糧站收購價格相差不大,仍存在賣糧難的現象。

2.農田水利設施

在所有調研的農戶中,普遍反映的一個問題就是農田水利設施不足,排水灌溉渠道不通暢,原有的農田水利渠道老化,電線遠,電壓容量不足,機耕道不寬等,這些因素使得農民的耕種效率及積極性降低。

3.影響糧食安全的因素

江西地區的淡水資源較為豐富,使得淡水資源這一因素對糧食安全并無太大影響,除了在干旱年里有些耕地放水不便利,農戶普遍反映了水利設施不足這一問題。大部分農戶認為影響糧食安全的因素有自然災害、耕地面積等生產要素的投入量、環境污染和病蟲害等,然而自然災害的發生卻是所有農戶所不能避免的,今年的雨水偏多則大大影響了很多農戶的收成,而病蟲害的農藥使用不當是影響樟樹地區糧食安全的重要因素,但是當今市場上假藥和仿冒藥太多,也沒有明確的防偽標識,對農藥監管不嚴導致難以區分農藥真假,使得噴灑農藥后糧食產量缺收。

4.農業補貼政策

大部分的農戶都對農業補貼政策不了解,在基本的農業四項補貼中大部分農戶享受到的農業補貼有糧食直補、良種補貼和農資綜合直補,但是農戶對各項補貼的金額不了解,僅知道補貼的總金額,良種獲得的補貼有水稻和油菜種子補貼;只有購置了農機的農戶還享有農機購置補貼,但是有些農戶認為申請過程繁瑣和時間長而不申請。但是也有部分農戶并沒有享受到任何農業補貼政策。另外,糧食收成歸種田人所得,但是補貼發放在土地擁有者的“一卡通”上,實際耕種人員卻沒有享受到應有的種糧直補。

在調研的鄉鎮中并沒有任何散戶為農作物買保險,只有調研的三家種糧大戶為農作物買了保險,其中30%的保費由農戶購買,農業保險金額3.6元/畝。剩余的70%享有農業保險費補貼,在為農業買保險的農戶中,近兩年都有獲得不同程度的干旱,雨水過多等造成減產的保費賠償。目前,并沒有農戶獲得農業重點生產環節補貼和重大關鍵技術補貼。

二、江西省糧食安全與涉農財政金融政策存在的問題

1.農田水利設施不足

江西省的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是農田水利設施還是利用原有的渠道,隨著現代化機械入駐,原有的機耕道不能滿足現代化耕種工具,電線老化,電路遠,電壓容量不足,還有一些農田節水灌溉設施不足,排水灌溉不通順,降低了農民的耕種效率及積極性。

2.農民種糧積極性不高

農業與工商業相比,周期長、效率低、收益少,勞動力人口逐漸由農業轉移到其他行業,由農村轉移到城市,大部分土地荒化或以口頭形式土地流轉出去,在訪談過程中了解到大多數土地耕種者都是四五十甚至六十歲以上的農民。農民由于土地面積少并且嚴重分散,不好集約式管理,不利于耕種,產成不高,同時,去除種子、農藥、請現代化耕種工具等成本外,普通散戶的凈收入不高約600元/畝,種糧收入低;存在賣糧難的現象,嚴重打擊了農戶的種糧積極性。

3.農業補貼不到位

綜合江西省的情況,大部分農戶對基本的農業“四補貼”種糧直補、良種補貼、農機購置補貼和農資綜合直補了解較少,由于農業補貼的發放形式是根據農戶的耕地面積直接匯總打到農戶的“一卡通”上,并不是根據農戶的實際耕地面積計算,使得耕種者并沒有真正的從農業補貼中獲益。農戶對各項補貼的金額并不了解,僅知道補貼的總金額,良種獲得的補貼有水稻和油菜種子補貼;只有購置了農機的農戶還享有農機購置補貼,但是有些農戶認為申請過程繁瑣而不申請。也有部分農戶并沒有享受到任何農業補貼政策。農業保險覆蓋率低,很多農戶完全不了解農業保險,也享受不到農業保險補貼,一旦遇到干旱水災,農戶不得不為自己買單。

4.糧食安全缺乏有效的監管機構

糧食安全問題貫穿于糧食的整個生產、儲備、物流、加工等環節,但是國家缺乏有效的監管機構在糧食產業鏈的各個環節進行監管。在糧食的生產中主要是種子及農藥方面的監管缺失,致使市面上流通的雜交水稻中混有劣質雜家水稻品種和轉基因品種,不但影響了農民種糧產量的收成,甚至食用轉基因食品還會對消費者的身體造成一定的危害。在糧食的生產中,病蟲害也是影響糧食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當今市場上假藥和仿冒藥太多,也沒有明確的防偽標識,國家對農藥監管不嚴,很多農戶不能區分農藥的真假,使得噴灑農藥后糧食產量嚴重缺收。

第3篇:農藥監管存在的問題范文

論文摘要 針對休寧縣境內農資市場的農藥標簽執法檢查中發現的問題;提出治理建議。

農藥標簽是農藥產品的重要標識物,是宣傳、介紹農藥產品基本信息的說明書,是指導農民安全、合理與有效使用農藥的重要依據,也是農業行政管理部門監管農藥市場的重點檢查內容。2006年7月,休寧縣對境內農資市場的農藥標簽開展了一次執法檢查,共檢查農藥經營戶11戶,隨機抽查各種農藥產品130種,其中農藥標簽符合規定的有113個,標簽合格率為86.9%。現就存在的問題,總結并提出治理建議。

1農藥標簽存在的主要問題

(1)無農藥登記證或偽造假登記證以及冒用他人登記證。有些名不經傳的邊遠小廠鋌而走險,生產無農藥登記證號產品,如“菌毒黑槍”;有的農藥標簽上雖標注了農藥登記證號,但在農藥公告書及農藥信息網上卻查無此證,如“害光光”;有的登記證號明知是他人的卻印在自己的產品標簽上,如“農民寶”。

(2)擅自更改商品名,存在一證多用現象。有的農藥雖然注冊了農藥登記證號,但商品名變化多端,促使一個登記證號包裝了多個農藥產品,典型的如:“卷葉蟲怕”、“茶園·良巨”、“好直通”3種農藥產品均使用同一農藥登記證號(LS20030602),成為“萬能藥”。

(3)通用名不標注或標注不切實際。有的農藥標簽故意隱匿中文通用名,只標注英文化學成分,即使專業技術人員亦難以分清其有效成分,如“追螟殺”和“蚜多克”等產品。有的生產廠家故弄玄虛,將農藥商品名置于醒目位置,最大字號印制,而中英文通用名稱卻小字號印制,誤導消費者。

(4)擅自擴大農藥產品的使用對象和范圍。農藥標簽普遍存在不按登記要求而擅自擴大使用對象和范圍的現象,故意在標簽上添加未經注冊登記的專家建議性字注釋和圖譜指導,如“三步倒”、“五步殺”“農特安”等產品。

(5)包裝標識本末倒置,令人費解。一些小企業將自己的廠名寫得偏角、字號小、卻將商、經銷商寫得明顯、突出,以誘導消費者。

2今后工作中的幾點建議

盡管對以上違規行為做出了相應的處罰,但為了進一步規范標簽管理,凈化農資市場,保護廣大農民的根本利益,仍需做好以下幾點工作。

2.1加強農藥法律法規宣傳,提升全民法治意識

加強《農藥管理條例》及相關法律的宣傳力度,充分認識農藥標簽在生產、流通和使用過程中的重要性和嚴肅性,努力提高農藥生產者與經營者懂法、守法的自覺性,提升全民法治意識。

2.2加強農藥市場管理,強化執法力度

一是嚴格農藥經營者的準入條件,必須通過相關法規和技術知識的考核;二是加強對農藥市場的執法檢查,不定期地協同工商、質監、司法等部門開展聯合作戰,依法查處農藥違法案件,對情節嚴重的追究刑事責任,不斷強化執法力度。

2.3建立健全農藥管理法規及制度

國務院頒布實施《農藥管理條例》已近10年,隨著農藥管理新問題的出現,促使現行的農藥管理法規及制度有待進一步完善。①完善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對農藥產品的管轄職能。因為與工商、質監等部門存在交叉執法現象,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對農藥違規案件雖有處罰權,但對于違規農藥的沒收無具體規定。另外在取消“農藥經營許可權”后,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無權力吊銷農藥經營權。②健全農藥信息化管理體系。充分利用電腦等高科技設備,健全全面覆蓋、高效靈活的農藥管理信息化網絡,實現農藥市場檢查與網絡數據庫的對接,有效進行信息資源的整合,提高工作效率。③細化各類標簽違法行為,并明確其處罰規定。現行《農藥管理條例》第四十條第三款對標簽違法行為的規定太籠統,難以區別違法程序及處罰等級,必須細化各類標簽違法行為,并明確其處罰規定。④規范農藥名稱,統一商品名與中文通用名。為了避免一藥多名及一證多藥現象的發生,應統一農藥商品名與中文通用名,在農藥標簽上只標注單一、規范與簡潔的中文通用名稱。⑤強化對農藥生產企業的監管力度。農藥生產企業應對農藥產品的質量及農藥標簽負主要責任,農藥市場的好壞,與生產企業有著直接的關系,只有把源頭抓好了,農藥質量才會有保證,農藥市場才會規范化。因此,農藥監督管理部門應把工作重點放在對農藥生產企業的管理上,不應只局限在登記管理中,而應擴展到對農藥產品的質量監督、標簽管理等多層面上。對生產不合格農藥的生產企業,農藥監督管理部門要加大查處力度,責令其限期整改,促使農藥生產企業嚴格遵守各項法律法規,依照“農藥標簽的內容要求”生產合格的農藥產品。

第4篇:農藥監管存在的問題范文

關鍵詞 熱帶水果;農藥使用;農藥管理;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 S481.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3)19-0179-02

Existi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Pesticide Use and Management on Tropical Fruits in China

LIU Bei-bei 1,2 CHEN Xin 1,2 PENG Li-xu 1,2 *

(1 Environment and Plant Protection Institute,Chinese Academy of Tropical Agricultural Sciences(CATAS)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and Risk Analysis Center,CATAS,Haikou Hainan 571101; 2 Danzhou Scientific Observing and

Experimental Station of Agro-Environment,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bstract The cultivated area and production of tropical fruits in China increased year by year. The tropical zones are hot and humid throughout the years,and have a wide range of pests and diseases,and the tropical fruit pests and diseases are so serious that the use of pesticides increases every year. It not only caused economic losses,but also faced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problems. Therefore,the effective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implement are needed for the use of pesticides in tropical fruits. The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pesticide use and management in tropical fruit were analyzed,an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were suggested with reference to foreign pesticide management experience and China′s actual situation.

Key words tropical fruits;pesticide use;pesticide management;problems;countermeasures

1 我國熱帶水果農藥使用和管理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1 農藥使用問題制約我國熱帶水果產業的發展

我國熱帶地區盛產椰子、菠蘿蜜、菠蘿、荔枝、芒果、香蕉、紅毛丹等熱帶水果,種類繁多。近年來,消費者對熱帶水果的需求量在逐年上升。熱帶地區常年高溫高濕,病蟲害種類繁多,熱帶水果病蟲害發生嚴重,病蟲害不斷產生抗藥性,農戶為了防止病蟲害增加噴藥次數,加大施藥濃度,多種農藥交替或混合噴施,不僅導致水果中農藥殘留增加,而且直接導致了熱區農藥污染問題日益嚴重,這已經成為制約熱帶生態農業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

由于食用安全方面的原因,我國熱帶農產品出口創匯在國際市場上并不占優勢,尤其是在我國加入WTO之后,各國對農產品的技術壁壘日益增強,這種情況日益突出。熱帶水果農藥殘留問題已成為其進出口貿易的重要制約因素。以香蕉為例,我國香蕉近年來發展勢頭良好,單產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國是僅次于印度、巴西,名列世界第3位的出產香蕉大國。但由于我國成熟后的香蕉農藥殘留超標,使得其出口創匯得到阻礙。因此,對熱帶水果農藥的使用實施有效地監督和管理是目前亟需解決的問題。

1.2 我國熱帶水果農藥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農藥使用方面,農戶為提高產量過量違規施用農藥的現象仍然存在。2006年5月11日,保亭工商部門在市場上抽檢23種水果,其中4種水果農藥殘留超標,2種品牌的荔枝農藥殘留超標嚴重[1]。2007年對廣東省部分荔枝主產區荔枝農藥殘留情況進行了監督檢測。結果顯示,合格率為91.7%,不合格的原因均是因為個別荔枝產品檢測出含有國家規定在蔬菜水果上禁用的農藥甲胺磷[2]。

農民普遍缺乏病蟲害的診斷知識,農藥亂用現象較嚴重;農民缺乏病蟲害的監測能力,病蟲害發生量大時一些病蟲害的綜合防治技術已難奏效,因此只能依賴大劑量的農藥防治,為了保護作物免受病蟲害的為害,農民經常采用間隔一定的時間打保險藥的方式防治病蟲害,因而加大了用藥量和對環境的污染;對有害生物的抗藥性認識不足,農民習慣于使用同一種農藥,當防治效果不理想時,通常加大用藥量和增加用藥次數,這必將誘發和導致有害生物的抗藥性。此外,農民缺乏安全用藥知識、自我保護意識不強,對農藥使用注意事項不理解或不重視,農藥中毒事件時有發生。農民環保意識較差,廢棄農藥或藥液亂排亂倒,農藥包裝袋(瓶)隨意扔丟。

在農藥管理方面,目前我國熱帶水果農藥監管體系不完善。對于我國熱帶亞熱帶地區種植的小作物品種,國家登記的農藥種類較少,農藥使用信息不能完全追溯。

在熱帶水果農藥基礎研究方面,熱帶水果農藥應用及其環境影響評價方面的基礎性研究數據缺乏。目前我國熱帶水果施用農藥的調查開展區域較少,所得數據有限,基礎性研究數據缺乏。已有的報道主要集中在廣東、福建、廣西等地,且調查的水果品種較少,以荔枝、香蕉居多[3-5]。

2 國外對農藥使用的管理措施

2.1 國外農藥使用管理發展現狀

發達國家對農藥的管理起步較早,在農藥投入及農產品質量安全上,法律法規完善、技術標準先進、軟件硬件設施完備。美國是世界上重要的農藥生產與使用國,也是較早開展農藥立法的國家。早在1926年,美國就已開始實施食品中農藥殘留檢測工作,并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成熟的農藥殘留監測體系[6]。從1987年起,FDA每年出版年度農藥殘留監測報告,發表于美國農業化學家協會雜志,1993年后的年度報告可在其官方網站瀏覽。在制定年度監測計劃時,CFSAN、CVM綜合已有殘留監測數據、農藥使用情況、食品的膳食重要程度、國內商品和州際貿易量、進口商品量和來源、農藥的化學特征和毒性及實驗室分析能力等因素,采取選擇性監測方式,確定每年監測的農藥及商品種類。1998—2007年分別監測了354、366、396、394、266、360、403、296、279和461種,年均監測農藥357.5種[7]。

在建立了完善的農藥監測系統的基礎上,國外研究者開展了大量的研究對農藥的生態風險及環境影響進行評價。包括農藥對地下水的污染,在各種環境介質如空氣、地下水、地表水中的危險性評價和在與人類接觸的危險性評價中的應用及農藥向大氣層的轉移及其在環境中的歸趨[8-12]。由于農藥在環境中的行為受農藥本身、土壤特性、降雨、溫度、鹽度等諸多因素的影響,目前該方面的研究仍是研究熱點。主要工作集中在建立和完善風險評價模型以正確評估農藥對人類和環境可能產生的影響。20世紀80年代后期,以美國為代表的一些國家把計算機技術和數學模型的開發應用與環境生態風險評價相結合,從整體、系統聯系的觀點出發進行評價研究,使得風險評價更為全面、迅速、準確、可靠地開展,也使得重大問題的決策和農藥管理更具科學性。目前農藥風險評價涉及了農藥研究、開發、生產乃至使用的整個過程,并且涉及到原藥、制劑及使用方式等方面,評價內容涵蓋了農藥毒理、殘留環境生態等諸多與農藥安全性有關的方面,從評價指標的性質以及評價側重點上安全評價可概括為兩大類:即衛生毒理安全評價和環境毒理安全評價。前者包括農藥對哺乳動物的急(慢)性毒性,如過敏性、三致性(致畸、致癌、致突變)和遲發性神經毒性等與人體健康直接有關的指標;后者包括農藥環境行為、殘留、農藥對有益生物的影響等與環境及生態安全有關的指標[13]。

2.2 國外針對熱帶水果使用管理問題開展的措施

近年來,熱帶區域的農藥污染問題逐漸引起了人們的重視。特別對于熱帶水果出口國家,熱帶水果的農藥殘留問題已成為制約其出口創匯的關鍵問題。基于此,近年來熱帶水果出產國相繼開展了一些農藥使用和管理措施。如印度農業與加工食品出口發展管理局(APEDA)要求在農場就開始對芒果的農藥和殺蟲劑施用情況進行監控。APEDA將對芒果進行一項殘留物監控計劃(RMP),這樣就能使芒果的生產盡量達到標準化的要求。殘留物監控計劃監控芒果中的化學殘留物,使用少量的殺蟲劑和芒果中殺蟲劑殘留物較少的水果將有更好的品質。菲律賓芒果業計劃制定了能降低芒果產品中最高農藥殘留限量的可替代的農業措施。熱帶水果施用農藥的環境影響研究在近幾年陸續開展[14-16]。Castillo et al[14]研究表明香蕉生產中使用的農藥通過地表徑流進入地表水中,檢測到的農藥有各種殺真菌劑、殺線蟲劑和殺蟲劑,風險評價結果表明,大多數殺蟲劑和殺線蟲劑對水生生物有急性或慢性毒性[15]。

3 我國應對當前國內國際形勢應采取的措施

針對我國熱帶水果農藥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借鑒國外農藥管理經驗,并結合我國實際國情,提出以下措施:在農藥使用方面,應大力開展熱帶水果農藥安全使用技術推廣示范,根據我國熱帶地區的特點、病蟲害的發生規律、農藥的特性和避免有害生物產生抗藥性的原則,制定適應我國熱帶水果病蟲害防治的良好作業規范或防治病歷,并根據病蟲害發生的變化和新農藥品種的登記進行更新,給農民提供用藥指導。同時,發展與其他防治措施相結合的綜合病蟲害防治,推廣能降低熱帶水果中最高農藥殘留限量的可替代的農業措施。在此基礎上,加大農藥安全使用宣傳力度,增強農民安全用藥意識,加強熱帶水果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的研究和培訓,加大防治技術的推廣,減少農民對農藥的依賴。鼓勵農民間的交流與合作,組織農民相互參觀和學習,推廣新技術和新經驗。

在農藥管理方面,首先是加強農產品源頭監管。依法進行農產品生產過程中的農藥使用監管,杜絕各種不符合規定的假冒偽劣農藥流入市場。其次是建立完善的熱帶水果農藥監測系統。大力推廣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嚴禁使用高毒、高殘留的農藥,防止病蟲害產生抗藥性和出現食品安全問題,推廣生物防治技術,減少農藥使用量;登記肥料和農藥的使用情況,并建立檔案,建立農業投入品可追溯制度;建立產品標識,使消費者在購買水果后可以根據標識查到水果生產的地點、環境、生產概況等;加強對果品的檢測,防止出現污染,保證產品的質量安全。

此外,應對我國熱帶水果生產中所用農藥的現狀進行全面的調查,獲取我國熱帶水果生產中農藥使用現狀的基礎數據;結合各園地土壤樣品的基本理化性狀和所在區域的氣象資料,建立我國熱帶水果使用農藥的基礎數據庫。為我國對熱帶水果農藥的使用實施的有效監督和管理提供科學基礎,并為我國進一步制定農藥管理的法規和制度提供參考。

4 參考文獻

[1] 保亭兩種荔枝農藥殘留超標[N].海南經濟報,2006-05-13.

[2] 廣東監測發現近一成荔枝檢出禁用農藥[N].南方日報,2007-07-02.

[3] 姚麗賢,黃連喜,李國良,等.廣東省荔枝園土壤農藥殘留現狀研究[J].環境科學,2010,31(11):2723-2726.

[4] 姚麗賢,黃連喜,李國良,等.廣西和福建荔枝園土壤農藥殘留現狀研究[J].中國生態農業學報,2011,19(4):907-911.

[5] 劉艷萍,孫海濱,曾繁娟,等.烯唑醇在香蕉、土壤上殘留動態研究及安全性評價[J].中國農學通報,2010,26(17):390-392.

[6] 鄭床木,戚亞梅,白玲,等.美國農藥殘留監測體系概況及借鑒[J].農藥科學與管理,2010,31(11):5-11.

[7] United State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Residue Monitoring Reports:FDA Pesticide Program Residue Monitoring:1993—2007[M].American,2009.

[8] FOLMAR L C,SANDERS H O,JULIN A M.Toxicity of the herbicide glyphosate and several of its formulations to fish and aquatic invertebrates[J].Arch Environ Contam Toxicol,1979(8):269-278.

[9] DELORENZO M E,SCOTT G I,ROSS P E.Toxicity of pesticides to aquatic microorganisms:A review[J].Environ Toxicol Chem,2001(1):84-98.

[10] FRIBERG-JENSEN U,WENDT-RASCH L,WOIN P,et al.Effects of the pyrethroid insecticide,cypermethrin,on a freshwater community studied under field conditions. I. Direct and indirect effects on abund-ance measures of organisms at different trophic levels[J].Aquatic Toxicol,2003(63):357-371.

[11] KEY P B,CHUNG K W,SIEWICKI T,et al. Toxicity of three pesticides individually and in mixture to larval grass shrimp(Palaemonetes pugio)[J].Ecotoxicol Environ Saf,2007(68):272-277.

[12] C?魣CERES T P,MEGHARAJ M,NAIDU R.Toxicity and transformation of insecticide fenamiphos to the earthworm Eisenia fetida[J].Ecotoxi-cology,2011(20):20-28.

[13] 陳齊斌,季玉玲.化學農藥的安全性評價及風險管理[J].云南農業大學學報,2005,20(1):99-106.

[14] CASTILLO L E,RUEPERT C,SOLIS E.Pesticide residues in the aquatic environment of banana plantation areas in the North Atlantic Zone of Costa Rica[J].Environ Toxicol Chem,2000(19):1942-1950.

第5篇:農藥監管存在的問題范文

一、加強領導,高度重視,職責到位

切實加強肥料農藥市場監管工作的領導,我市各級工商部門都高度重視,將肥料農藥監管和農民群眾利益擺到了重要高度;大力加強肥料農藥市場監管,認真履行職責,加大對不合格和劣質肥料農資產品的查處和抽檢力度,嚴厲打擊不合格肥料農資和其它擾亂市場秩序、侵害農民利益的不法行為,堅決把不合格肥料農資產品清除出農資市場,切實維護好和實現好廣大農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二、完善肥料農藥市場監管,實行“五嚴”措施

“五嚴”。一是嚴格農資經營戶備案制。凡從事農資經營的,必須到工商部門登記備案,以便跟蹤服務和監督管理。二是嚴格留樣備查制。解決時間跨度長,實物取證難、農民投訴難等問題,變事后查處為事先防范。三是嚴格落實“兩帳兩票一卡一書”責任制。與經營戶簽訂責任書,督促其建立健全“兩帳兩票一卡一書”。四是嚴格“四定”監管責任制(即定人、定崗、定片區、定責任)。五是嚴查八種違法行為。嚴查生產、銷售甲胺磷、對硫磷、久效磷、磷胺等國家禁用的高毒農藥行為;嚴查生產、銷售未經國家有關部門審定或批準生產、銷售農資商品行為;嚴查生產、銷售摻雜使假、以次充好等假冒偽劣農資商品行為;嚴查虛假標識、標識不清、商標侵權行為;嚴查利用對產地、質量、商標虛假標示等手段,冒充進口化肥行為;嚴查制作、種子、化肥、農藥和農機具等虛假農資廣告行為;嚴查利用境外虛假登記的企業名稱,以委托加工、授權使用、監制等名義加工生產“傍名牌”產品行為;嚴查農資經營中的商業賄賂行為。

區工商局依據國家總局第45號令《農業生產資料市場監督管理辦法》的要求,結合當地實際,制定了《農業生產資料市場監督管理實施方案》。由于領導重視、方案周密、措施有力,全區農資監管工作取得了成效。

三、認真檢查,強化監管,確保實效

肥料、農藥是重要的農業生產資料,關系到農業生產安全和農產品質量安全,事關農業增效、農村穩定和農民增收。我局深刻認識做好肥料農資市場監管工作對推進新農村建設和農民增收的重大意義,進一步增強“紅盾護農”的自覺性和責任感,努力做到“四個統一”,牢牢把握“四個只有”,加大力度,把加強肥料、農藥市場監管作為重中之重的工作,嚴厲查處假冒偽劣農資坑農害農行為,進一步整頓和規范農資市場秩序,切實維護農民利益。一是充分發揮農資協會的作用,加強行業監督和指導,確保農資市場的有序競爭;二是保障農資質量,進一步完善農資連鎖經營模式。已形成了農資公司—農資連鎖配送中心—農資連鎖配送站—村級綜合服務站的農資連鎖配送經營網絡服務體系。四是開展種子、化肥質量監測。1-6月我局抽檢化肥、農藥等農資111個批次,配合省局抽檢肥料農資商品23個批次。通過檢測,有效地防止了不合格農資流入農村市場。五是嚴厲打擊制售假劣農資坑農害農行為,嚴厲查處不合格肥料農資產品,堅決把不合格肥料農資清除出農資市場。

截至目前,我市各級工商機關共出動執法車輛354臺次,執法人員2367人次,檢查農資經營戶3898戶次,檢查農資市場504個次,立案查處農資案件60件,案值32.4萬元,沒收查扣物質520530.97公斤/臺、件,取締無照農資經營戶50戶,受理農資投訴25件,為農民挽回經濟損失6.77萬元。

第6篇:農藥監管存在的問題范文

_、假冒偽劣產品多。在許多集貿市場或自營的小店鋪,假冒偽劣產品堂而皇之地擺在貨柜上,洗發水和洗潔精、蜂蜜和食用油等常用的日用品尤為突出,在學校周圍的店鋪里,“三無”的零食、玩具、學習用品等充斥其間,然而銷售這些商品的店家,不僅沒有受到舉報揭發,以其低廉的價格頗受當地群眾和學生的“歡迎”。

_、無照經營店家多。特別是一部分農村的自營小店鋪,沒有經過工商稅務等部門審查登記就擅自經營,甚至搞副食、藥品、農藥等跨門類經營。由于本身不合法,所以在銷售商品時以盈利為第一目標,以店鋪能開多久算多久,能賺多少算多少的經營準則,今天被查封了,過了幾天又換了地方開。這種打一槍換一炮的做法,使得無照經營店鋪比較多,為各種假冒偽劣產品提供了方便的銷售網絡,極大地增加了查處工作的難度。

_、非法生產加工窩點多。我縣是農業大縣,在交通便利的城鄉結合部,各種非法生產加工窩點隱藏在居民樓內,設施簡陋、衛生環境差,針對農民消費水平低的特點,生產加工價格低廉而不符合食品衛生要求的產品。這些非法窩點除了有店面的直接銷售外,還有一些采取送貨上門的辦法,將不合格的產品直接送到農村的自營店鋪。非法生產加工窩點與無照經營的店鋪相成,構成了假冒偽劣商品生產、流通、銷售的完整網絡。

_、行政監督管理難。市場的監管涉及到工商、衛生、技監、食品藥監等部門,但除了工商部門在鄉鎮設有基層所外,其他部門均沒有派出機構。面對地域廣闊的農村市場,各部門協調難度大,就更加凸現行政監管力量的薄弱,以致于對農村市場的監管出現了盲區。

_、農村維權難。在農業生產資料消費方面,農民的消費維權存在很大困難,比如取證難,對一些偽劣種子,發現問題的時間跨度長,且受土壤、施肥、氣候等多種因素影響,在取證時困難重重;再如鑒定難,不僅有法律效力的鑒定部門非常有限,而且涉及“三農”的鑒定部門更少,這給農村維權工作帶來很大不便,許多申訴案件因此,而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處理。

_、農民安全消費意識淡薄。與城市居民日趨成熟的消費理念相比,農民安全消費意識十分淡薄,其中固然有識別假冒偽劣商品水平不足的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對假冒偽劣商品可能能的危害性認識不足,低廉的價格往往成為農民在購買和使用商品的時最主要因素。農民安全消費意識淡薄,在一定程度上縱容了各種假冒偽劣商品在農村占據大部分市場。

二、監管措施

(一)加大宣傳力度,引導群眾參與打假維權行動。

_、采取適合集貿市場特點的宣傳方式。目前的宣傳工作主要是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等新聞媒體進行以法律、法規宣傳。還應多采取一些可行的宣傳方式。如在農村集貿市場、村委會、寺廟等群眾聚集的地方,定點分發宣傳冊、宣傳單;再如在村委會、集貿市場的宣傳欄、黑板報上進行政策法規的宣傳,同時對一些維護消費者權益的典型案件進行展示,來提高宣傳最佳效果。

_、針對消費者的需求提供咨詢服務。根據消費者的需求,有的放失地進行宣傳,可以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春耕時節,組織力量進行種子、劣質農藥化肥、地膜等方面的知識宣傳,提高農民鑒別假種子、劣質農藥化肥、“三無”生產用具的能力;而在中秋、春節等節假日里,舉行大米、食用油、糖果等食品方面的知識宣傳,提高農民對食品安全重要性的認識。

_、建立面向農村的宣傳陣地。可充分利用地方電視臺,以固定的電視欄目,建立面向全縣農村、農民的宣傳陣地,使電視臺成為農民群眾普及法律知識、了解市場信息、提高產品鑒別能力的窗口,成為宣傳誠信經營典型、打擊制假售假窩點案例的陣地。

(二)加強監管力度,建立符合市場實際的監管辦法。

_、加強市場監管力量。我縣市場點多面廣,農村市場商品集中交易少,分散交易多,這需要一支強有力的監管隊伍。目前,基層工商所的人員少,管轄的鄉鎮又多,日常的登記、商標廣告、合同管理等工作,占據了大量時間,加上交通、通信工具不足,對商品質量和分散隱蔽的制假售假違法行為的打擊成效有限。因此,對涉及農村市場監管的工商、商務、衛生、食品藥監、技術監督等職能部門,要聯合執法、協同配合,才能形成執法合力。對不法分子以極大的震懾力,避免出現單個部門執法力量薄弱的局面。

_、改革市場監管方式。目前全縣集貿市場,相當一部分都自發形成的,規模不一,有的占道經營,有的歸屬不清,沒有明確的開辦單位,日常的市場秩序無人維護,監管難度較大。因此,應首先明確各市場的歸屬者和開辦者,加強引導、督促其辦理登記手續,合法經營。在依靠行政機關依法監管的同時,逐步建立起市場的自我監管、自我約束機制,推動我縣市場走向規范。

_、增加市場監管手段。由于檢測手段等條件的限制,許多假冒偽劣商品只能憑執法人員的經驗來識別,對深層次打假缺乏必備的檢測設備和必要的檢測手段,而送檢需要較高的費用和較長的時間,不能保障假冒偽劣商品得以及時查處。因此,工商機關要進一步豐富市場的監管手段。一是要根據小額銷售假冒偽商品的情況,制定處罰細則,加大處罰力度,避免這些經營者鉆法律的空子,逃避處罰;二是要推廣農藥殘留快速檢測辦法,加強對集貿市場銷售的農民自產自銷的農產品的檢測。

_、落實市場日常管理制度,加強市場巡查工作,建立健全臺帳制度,深入展開紅盾護農工作,做到有問題及時發現、及時處理。實現各項職能到位,避免上級責任追究及連帶事故的發生。

(三)加強引導扶持,推動各類店鋪走上規范化軌道。

_、簡化審批手續,將無照非法經營變為有照合法經營。對農村邊遠、交通不便的地區,簡化審批手續,并分期、分批入戶登記,把證照送到經營戶手中。對經濟落后、家庭困難的給予一定優惠減免政策,使之納入正常的監管范疇,引導其走上合法經營、誠信經營的道路。

第7篇:農藥監管存在的問題范文

一、加強領導,高度重視,職責到位

切實加強肥料農藥市場監管工作的領導,我市各級工商部門都高度重視,將肥料農藥監管和農民群眾利益擺到了重要高度;大力加強肥料農藥市場監管,認真履行職責,加大對不合格和劣質肥料農資產品的查處和抽檢力度,嚴厲打擊不合格肥料農資和其它擾亂市場秩序、侵害農民利益的不法行為,完善了工商監管、行業自律、社會監督和消費者參與相結合的農資市場長效監管機制,堅決把不合格肥料農資產品清除出農資市場,切實維護好和實現好廣大農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納溪區工商局結合法制宣傳、“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等活動,積極做好“紅盾護農”的宣傳工作,向農資經營戶宣傳有關法律法規及職業道德教育;印發了宣傳手冊等宣傳資料3900余份,對農民宣傳了農資市場監管及農資打假專業知識,開展“送法下鄉”、“送知識下鄉”活動;各工商所利用鄉鎮文化大院,“零距離”宣傳法律法規和農資使用知識。邀請有關農技專家和工商人員一道,向農民朋友講解科學施肥、病蟲害防治、高產栽培等知識,引導農民正確使施用農資,受到了農民和當地政府的好評。

龍馬潭區局還將23種國家禁止生產、銷售和使用的農藥名單和19中在蔬菜、果樹、茶葉、中草藥材等作物上限制使用的農藥名單,制作成消費警示卡發放到每個農資經營者手中,隨時提醒經營者。

二、完善肥料農藥市場監管,實行“五嚴”措施

“五嚴”。一是嚴格農資經營戶備案制。凡從事農資經營的,必須到工商部門登記備案,以便跟蹤服務和監督管理。二是嚴格留樣備查制。解決時間跨度長,實物取證難、農民投訴難等問題,變事后查處為事先防范。三是嚴格落實“兩帳兩票一卡一書”責任制。與經營戶簽訂責任書,督促其建立健全“兩帳兩票一卡一書”。四是嚴格“四定”監管責任制(即定人、定崗、定片區、定責任)。五是嚴查八種違法行為。嚴查生產、銷售甲胺磷、對硫磷、久效磷、磷胺等國家禁用的高毒農藥行為;嚴查生產、銷售未經國家有關部門審定或批準生產、銷售農資商品行為;嚴查生產、銷售摻雜使假、以次充好等假冒偽劣農資商品行為;嚴查虛假標識、標識不清、商標侵權行為;嚴查利用對產地、質量、商標虛假標示等手段,冒充進口化肥行為;嚴查制作、種子、化肥、農藥和農機具等虛假農資廣告行為;嚴查利用境外虛假登記的企業名稱,以委托加工、授權使用、監制等名義加工生產“傍名牌”產品行為;嚴查農資經營中的商業賄賂行為。

龍馬潭區工商局依據國家總局第45號令《農業生產資料市場監督管理辦法》的要求,結合當地實際,制定了《農業生產資料市場監督管理實施方案》。由于領導重視、方案周密、措施有力,全區農資監管工作取得了成效。

三、認真檢查,強化監管,確保實效

肥料、農藥是重要的農業生產資料,關系到農業生產安全和農產品質量安全,事關農業增效、農村穩定和農民增收。我局深刻認識做好肥料農資市場監管工作對推進新農村建設和農民增收的重大意義,進一步增強“紅盾護農”的自覺性和責任感,努力做到“四個統一”,牢牢把握“四個只有”,加大力度,把加強肥料、農藥市場監管作為重中之重的工作,嚴厲查處假冒偽劣農資坑農害農行為,進一步整頓和規范農資市場秩序,切實維護農民利益。一是充分發揮農資協會的作用,加強行業監督和指導,確保農資市場的有序競爭;二是保障農資質量,進一步完善農資連鎖經營模式。已形成了農資公司—農資連鎖配送中心—農資連鎖配送站—村級綜合服務站的農資連鎖配送經營網絡服務體系。四是開展種子、化肥質量監測。1-10月我局抽檢化肥、農藥等農資186個批次,配合省局抽檢肥料農資商品23個批次。通過檢測,有效地防止了不合格農資流入農村市場。五是嚴厲打擊制售假劣農資坑農害農行為,嚴厲查處不合格肥料農資產品,堅決把不合格肥料農資清除出農資市場。

截至目前,我市各級工商機關共出動執法車輛645臺次,執法人員3526人次,檢查農資經營戶6205戶次,檢查農資市場915個次,立案查處農資案件112件,罰沒54.72萬元,沒收查扣物質684121公斤/臺、件,取締無照農資經營戶75戶,受理農資投訴46件,為農民挽回經濟損失13.32萬元。

四、存在的問題

一是辨別真假難。一方面,農資品種花樣繁多,偽劣農資從表面觀測往往難以確定其真偽,執法檢測手段的缺乏造成真偽難辨。另一方面,涉案農資鑒定費居高不下,一份化肥質量檢驗報告少則兩三百元,多則上千元。質量檢驗報告成本高等因素,客觀上造成農資市場打假成本過高,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著農資真假的辨別。二是監督管理難。當前偽劣農資銷售市場都在農村,并且越是偏遠的山區和小村落越有市場。部分假劣農資還打著“送貨田頭,服務農民”的旗號,運到村邊地頭進行拋售,且流動性強。由于農村地大面廣,限于人力、物力、財力原因,執法部門對這些“上山下鄉”的農資監管存在一定的盲區。三是打假罰劣難。農資經營主體雜亂無序,多為個人承包經營,農村經濟的相對落后、人員素質偏低、法律意識淡薄、宗族觀念濃厚,造成執法環境差,當事人自覺履行行政處罰率低,查辦的案件常常出現“辦而不結”、“處而無罰”現象。四是深挖根除難。農資產品流通范圍廣,環節多,偽劣農資產品往往要經過幾個銷售環節,要跨區甚至跨省才能追根溯源。而各地打假信息資源未能互通共享,各打各的假,難以從源頭治理。五是少數農資者“兩帳兩票一卡一書”制度落實不夠理想,流于形式。

五、下一步農資監管工作的打算。

(一)、進一步完善構建以農資經營者信用分類監管為基礎的新監管模式;完善信用懲戒機制,積極探索農資市場監管辦法。

第8篇:農藥監管存在的問題范文

【關鍵詞】農產品;質量安全;現狀;原因;對策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農產品的大多數是食品的原材料,部分鮮活農產品就是鮮食食品。因此,農產品的質量安全直接關系到人類健康。近年來,不斷出現的英國瘋牛病事件、比利時二惡英事件、中國蘇丹紅鴨蛋事件、三聚氰胺奶粉事件、鎘大米事件、瘦肉精事件、福喜雞肉事件等,在世界范圍內引起普遍關注。以上種種事件表明,食品和農產品質量安全已經成為國計民生中一個不得不解決的現實問題。

1 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現狀

我國是世界上人口第一大國,在巨大的人口壓力下,長期以來,我國的農產品一直在追求高產,過度施用化肥、農藥的結果,使得我國農產品的品質和安全質量整體下降。

近年來,我國農產品的出口規模逐漸擴大,在通關過程中被外方發現的農藥殘留、獸藥殘留、微生物、食品添加劑等的超限問題和違規使用問題,不僅使我國的外貿收益受損,也使我國的出口形象受損,同時也讓國內消費者對內銷農產品的品質和質量產生懷疑和憂慮。

2 我國農產品存在質量安全問題的原因

2.1 農業生產環境被污染,危害農產品質量安全

改革開放以來,工業生產重視效益忽視環保,造成工業三廢排放量逐漸增大,廢氣、廢水、廢渣的隨意排放導致大氣被污染、農田土壤被污染、灌溉水被污染,農產品生產環境不斷惡化。受到污染的土壤上種植的農作物,不僅產量受影響,品質受影響,更嚴重的是安全性受到影響,土壤、大氣、灌溉水中的有害物質,會被一些農作物吸收,從而傳遞到食品中去,危害人類健康。

2.2 化肥的不當使用,危害農產品質量安全

為達到提高產量的目的,農作物生產者長期地、不當地、過度地施用化肥,造成土壤中重金屬的富集(一些磷肥、鉀肥中含有砷、鉛、鎘等重金屬元素),作物吸收并傳遞到食品中去,危害人類健康。

2.3 農藥、植物生長調節劑的濫用,危害農產品質量安全

為節省人力物力、提高產量、追求農產品外觀,一些農業生產者在殺蟲劑、除草劑和植物生長調節劑的使用上,違規使用限制使用的農藥、超量使用農藥、超量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造成農產品上農藥殘留和植物激素殘留,危害人類健康。

2.4 濫用獸藥、激素,危害農產品質量安全

養殖者為追求高產,在家禽、家畜養殖過程中違規使用獸藥、動物激素等造成家禽、家畜體內的藥物殘留,通過食物鏈進入到人體,干擾人體的正常代謝和生長發育,嚴重者還會致癌。

2.5 無良加工,危害農產品質量安全

催熟果菜:一些水果、蔬菜被提前采摘,再用催熟劑催熟,這樣的農產品有西瓜、葡萄、番茄、毒豆芽等;

化妝水果:工業石蠟拋光的柑橘、蘋果,涂染料的柑橘等等。

2.6 標準落后,不能完全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

我國目前的許多農產品,生產操作規程和產品質量標準嚴重缺失或已經落后,不能正確指導生產者生產質量有保證的農產品,也不能讓農產品得到全面的品質、衛生、安全方面的檢驗。

另外,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不夠完善,造成上述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還時有發生。我國的工商、質檢、農業等部門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方面都負有責任,但存在機構重疊、職能交叉、責任不清現象。各部門的相互推諉,致使一些問題不能得到及時的預防和解決,讓一些利欲熏心者有空可鉆,實施不當甚至不法行為,危害農產品的質量安全。

3 保障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對策

3.1 政府應加大宣傳力度,大力宣傳《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增強消費者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讓農產品質量安全與人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關系變得家喻戶曉,讓不安全農產品的出現人人喊打。

3.2 對污染環境的產業,應立法制約其發展,嚴格監督環保配套設施達標,嚴格控制工業三廢排放。

3.3 加強對農業生產者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教育和相關法律法規教育,合理使用化肥、農藥、獸藥、植物激素等。

3.4 加快我國農產品安全生產和農產品質量檢測標準體系的建設,分類制定國家強制性標準行業、地方性推薦標準,并盡快與國際標準接軌,規范我國農業生產,規范農產品品質檢驗,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3.5 政府應加強對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的投入力度,加快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工作進度,防患于未然,將問題農產品消滅在萌芽狀態。

3.6 調整、細化工商、質檢、農業等部門的責任分工,提高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監管效率。特別要加強農藥監管,發展生態農業,綠色農業。

【參考文獻】

[1]史兆光,林紅霞.農產品安全的監管[J].大連海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7(6):103-105.

[2]莫鳴.農業科技對農產品安全的影響[J].新疆農墾經濟,2013(11):44-48,89.

[3]何靜,王素玲.農產品安全: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J].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綜合版,2002,1(3):47-49.

[4]蔣樂蓉.加強環境保護 確保農產品安全[J].貴州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5(3):42-44..

[5]陳蕾蕾,祝清俊,等.我國農產品安全問題的現狀與對策[J].農產品加工:創新版,2010(3):58-59,64.

[6]劉鳳枝,師榮光,等.土壤污染與食用農產品安全[J].食物安全,2010(3):50-54.

第9篇:農藥監管存在的問題范文

一、工作思路和目標

(一)工作思路:全市農資專項整治工作繼續堅持“著力治本、標本兼治、打防結合、綜合治理”和屬地管理原則,以強化源頭治理、長效機制建設和提高監管能力為重點,切實加強農資專項整治基礎建設。結合6項農藥管理新規定和新的肥料管理法律法規的施行,積極開展“種子農藥肥料管理年”活動,嚴格落實農資監管責任制,推動農資打假和監管工作規范化,加強農資使用環節監管,大力推動農資信用體系和農業執法隊伍建設。開展放心農資下鄉進村活動,著力構建農資監管長效機制,推動農資市場秩序持續好轉。

(二)工作目標。通過全市農業部門的共同努力,使農資生產經營行為進一步規范,農民群眾質量意識和維權能力進一步提高,農資信用體系建設基本建立,放心農資下鄉進村示范效應逐步發揮,農資監管長效機制基本形成并逐步規范,農資市場秩序進一步好轉,農民群眾滿意程度進一步上升。通過開展“種子農藥肥料管理年”活動,使種子、肥料、農藥、獸藥、飼料、農機及零配件、水產苗種等主要農資產品質量明顯提高,放心優質農資覆蓋率顯著提高;農業部門農資監管執法能力和公共服務能力進一步提高。

二、工作重點

(一)突出市場準入,加強農資生產經營主體清理整頓。要嚴格依據有關農業法律、法規、國務院有關文件的規定,依法實施行政許可,加強許可后的監督,把好農資市場準入關,強化農資產品的源頭監管。一是進一步依法開展農資生產經營主體清理工作。各級農業部門要組織對轄區內種子、農藥、肥料、獸藥和飼料生產經營主體的清理整頓,對已取得生產、經營許可證但群眾多次投訴、資質條件發生變化或存在違法行為和造成重大農業生產事故的,要責令限期整改或依法注銷、撤銷許可;對無照無證生產經營的單位、個人和經營假冒偽劣農資的攤點,堅決予以取締。8月底,各縣(區)農業部門要將清理整頓情況報市農委。二是嚴格農資產品市場準入。對需要經過審定、審批或許可的農資產品,各級農業部門要嚴格執行有關條件、程序和標準,嚴禁降低標準或越權審定、審批、許可。堅持“誰許可、誰負責”的原則,強化許可機關的責任,加強許可后的監督。對進入本行政區域的農資產品的相關許可信息要進行認真審查,防止未取得行政許可及假冒偽劣農資產品進入市場。同時,要督促農資生產經營單位建立健全農資生產經營臺賬,實現農資產品可追溯管理。

(二)突出重點品種,強化市場整治。各級農業部門要加大對農資批發市場和縣、鄉、村農資集散地的檢查力度,在春耕、秋種等重要農時季節開展拉網式檢查。以種子(種苗)、農藥、肥料、獸藥、飼料和飼料添加劑、農機及零配件、水產苗種為重點,強化市場監管,堅決查處違法行為。重點查處無證生產經營,超范圍經營,生產、銷售未經登記、審定、批準使用的農資產品,摻雜使假,以次充好,以及偽造、涂改生產經營單位名稱、地址、有效期、有關質量標識等坑農害農違法行為。

種子監管重點:以雜交水稻、抗蟲棉、雜交玉米、雜交油菜、大豆和小麥等農作物種子為重點,在春耕和秋種前,集中開展種子市場專項整治,突出種子質量抽查,重點查處生產經營假劣種子、未審先推、亂引種、虛假廣告、超范圍經營、無證生產經營、未按規定建立經營檔案、品種包裝標簽介紹與審定公告表述不符、品種權假冒和侵權等違法行為;嚴格品種審定,解決品種多、亂、雜等問題。對農業轉基因生物種子,要按照《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和農業部關于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和標識管理的有關規定進行嚴格管理。

農藥監管重點:嚴格按照2007年底頒布的6項農藥管理新規定,規范農藥登記管理,切實解決農藥登記管理中產品數量多、“一藥多名”和標簽標識不規范等突出問題。加大農藥產品質量和農藥標簽檢查力度,以殺蟲劑、殺菌劑、除草劑和種子包衣劑為重點,堅決查處生產經營假劣農藥、無登記證生產、擴大使用范圍、一證多用、套證或冒證、標簽不符合規定以及肥料產品標稱具有農藥功能等違法行為。繼續查處非法生產、銷售和使用甲胺磷等5種禁用高毒農藥的違法行為。

肥料監管重點:以復混肥、有機肥料、有機無機復混肥、微生物肥料及葉面肥料、沖施肥為重點,嚴查有效成分不足、包裝標識不規范、夸大使用效果、一證多用、假冒偽造登記證等違法行為。加強對配方肥定點生產企業產品質量的監測,建立完善配方肥質量追溯管理制度。加強對肥料登記產品的后續管理。

獸藥監管重點:嚴查生產經營假劣獸藥、無證生產經營、有效成份含量不足、標簽說明書不規范、非法生產獸用生物制品等違法行為;加大禽流感疫苗、豬藍耳病疫苗等重大動物疫病疫苗的質量監管;嚴厲打擊生產經營使用違禁藥物和其他有毒有害化合物的違法活動,采取有力措施,取締國家禁用的獸藥。

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監管重點:嚴厲打擊生產經營假劣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無證生產、包裝標簽不符合規定等違法行為;嚴查在飼料加工和養殖環節添加“瘦肉精”、“蛋白精”、萊克多巴胺、蘇丹紅、等違禁品和其他禁用獸藥的行為;組織開展全市飼料產品安全監測工作,重點監測飼料衛生指標、飼料中違禁藥物、反芻動物飼料中牛羊源性成分。

農機監管重點:以財政資金補貼購置的農機具為重點,開展質量監督工作。積極開展農機產品質量調查、投訴和打假工作,確保補貼機具的產品質量和售后服務質量。完善農機質量投訴監督體系,及時處理重大、突發質量事故和集中投訴事件,堅決打擊制售假冒偽劣補貼機具的行為。

水產苗種監管重點:加大水產苗種生產許可制度的實施力度,嚴肅查處苗種生產環節使用硝基呋喃、氯霉素和孔雀石綠等禁用藥物和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的行為,提高水產苗種質量。督促苗種生產企業建立生產記錄、用藥記錄及銷售記錄,建立可追溯制度。嚴厲打擊以次充好、以劣充優和銷售帶病水產苗種的行為。

(三)突出案件查處,加強涉嫌犯罪案件移送。針對當前違法分子“當地制假,外地銷售”的特點,在查處違法行為過程中,必須嚴格按照“五不放過”原則,擴大調查范圍,挖掘違法事實,固定違法證據,徹底查清假劣農資的來源和去向。涉及跨行政區域案件要按照農業部《農業生產資料監督管理工作暫行規定》的要求,及時上報案件信息、發送協查通報,以利于徹查源頭,端掉窩點。要認真落實農業部、公安部《關于在農資打假中做好涉嫌犯罪案件移送工作的意見》,做好農業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的銜接,及時移送涉嫌犯罪案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堅決杜絕“有案不送、以罰代刑”。

一是拓寬案件發現渠道。各級農業部門在認真組織開展農資市場監督檢查的同時,要完善案件舉報獎勵制度,鼓勵社會各界積極舉報農資違法行為。要充分發揮“12316”公益服務電話的作用,做好投訴舉報受理工作,為農民群眾提供信息和技術咨詢服務。要強化對農民群眾的服務指導,提高農民群眾質量意識、科學使用農資能力和識假辨假維權能力。要采取舉辦培訓班、印發宣傳資料、現場指導等多種形式,深入普及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律知識和農業投入品使用知識,指導農民科學、合理使用農業投入品,嚴格執行休藥期、安全間隔期等規定,提高農民規范化種植養殖技術水平。

二是堅持案件上報制度。各縣(區)農業部門要加強農資違法案件的統計上報工作,嚴格堅持春耕秋種期間周報制度,3月中旬至5月中旬、9月初至10月底每周上報一次統計報表,其余時間每月上報一次,大要案隨時上報。市農委已經把案件查處和上報工作列為年度考評的重要依據。

(四)突出投入品使用環節監管,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各級農業部門要切實履行《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國務院關于加強食品等產品安全監督管理的特別規定》賦予的職責。督促農產品生產者切實履行有關法律義務,建立農業投入品使用記錄臺賬。以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原料基地、蔬菜水果生產基地、養殖小區、規模飼養場及水產養殖基地、農產品批發市場為重點對象,重點檢查是否按法律規定建立生產記錄,有無使用禁用農獸藥或其他化學物質以及超限用范圍使用農獸藥行為,是否存在不遵守安全間隔期或休藥期規定的行為,是否存在使用違法的包裝物、保鮮劑、添加劑等材料,是否按規定進行農產品包裝和標識。

(五)突出產品質量抽檢,強化農資產品質量監管。農資產品質量抽檢是農業行政執法的重要環節,也是及時發現和處理假冒偽劣農資產品的基本手段。各級農業部門要積極籌措經費,結合當地農資市場特點和存在的突出問題,及時制定執法抽檢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農資產品質量執法抽檢,進一步加大農資產品質量抽檢力度,提高抽檢覆蓋率。同時要保證抽檢與依法查處的有效銜接,做到抽檢與取證同步,抽檢時由執法機構對樣本基數、生產經營情況等事實進行證據固定,對于檢測不合格的農資產品,要按照《行政處罰法》和《農業行政處罰程序規定》的要求,進入執法程序。市農委將在春耕秋種期間分別組織一次種子、農藥、肥料、獸藥和飼料的質量抽檢活動。

(六)突出規范化建設,形成穩定監管機制。積極推進農資監管工作規范化建設,形成穩定、有效的農資監管機制。一是強化屬地管理責任。堅持以縣(區)為主,由縣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履行農資日常監管責任,并對本行政區域農資執法工作負責,上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要加強指導、協調與服務工作。二是推行責任書制度。縣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要與農資監管責任部門簽訂責任書,明確職權、職責、目標、要求和保障措施,并報上一級農業部門備案。三是嚴格落實責任追究制度。對監管措施不落實、該報告不報告、發現有違法行為的苗頭不控制、該查處的不查處、該移交的不移交等行為,要及時予以處理;造成后果的,對主要負責人、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要依法處分。四是推行監管工作記錄制度。具體履行農資監管職責的機構要建立監管工作記錄,要對監管工作開展情況如實記錄。五是進一步完善信息報送和統計制度。逐步實現電子化報送,網絡化管理。

(七)突出信用評價,推進誠信體系建設。各縣(區)要結合實際,制定科學合理、具有可操性的信用等級評定標準和辦法,根據農資市場主體資質、守法程度、消費者投訴、公眾評價等相關信息,結合農資質量監督抽檢結果,分等級評出農資生產經營主體的信用等級,并實行信用等級分類管理。對信譽好的企業,給予扶持和鼓勵;對失信和具有不良記錄的企業給予警示或限期整改,并列入“黑名單”予以重點監控;對多次違法違規、信用差的企業要依法取消其資格。通過建立企業誠信檔案和信用等級評價數據庫,將農資生產經營主體的誠信檔案、信用等級及所生產、經營農資產品質量抽檢情況、違法行為查處等信息資料公布于眾,發揮農資誠信體系的作用。

(八)突出示范帶動,大力推進放心農資下鄉進村。開展放心農資下鄉進村示范活動,大力推廣農資連鎖、農資農技雙連鎖、農資行業協會、農資信用監管、農資防偽等成功經驗和模式。在總結前幾年經驗的基礎上,大力開展放心農資下鄉進村活動,發揮示范效應,逐步擴大放心農資覆蓋面和市場占有率。

(九)突出鼠藥市場監管,鞏固毒鼠強整治成果。各級農業部門要繼續采取市場監管、重點排查等措施,加強鼠藥市場監管,堅決清繳毒鼠強等劇毒鼠藥。規范殺鼠劑市場流通渠道,嚴厲查處違法經營殺鼠劑行為;加強統一滅鼠工作,宣傳推廣先進滅鼠器械、藥劑和技術,提高鼠害綜合防治水平。配合公安部門做好跟蹤、排查和搗毀制售毒鼠強窩點等工作,協調環保部門做好已收繳和廢棄毒鼠強的處置工作。

三、重點活動

(一)召開全市農資專項整治工作會議。3月中旬,召開全市農資專項整治工作會議,總結2007年農資專項整治工作,部署2008年全市農資整治工作。

(二)組織開展“放心農資下鄉進村宣傳周”活動。根據省農委部署,3月21日-27日在全市組織開展2008年“放心農資下鄉進村宣傳周”活動,3月21日市農委在懷遠縣舉行啟動儀式和現場咨詢活動。

(三)組織農資產品質量抽檢活動。市農委政策法規科牽頭、委屬有關單位配合,春、秋兩季分別開展一次種子、農藥、肥料、獸藥和飼料產品質量抽檢活動。

(四)組織春、秋季農資專項整治工作情況互查、督查。3月下旬和9月下旬,市農委組織互查組、督查組,赴縣(區)開展春秋季農資專項整治工作監督檢查。

(五)組織開展農資選購、使用廣播講座。與市廣播電臺、電視臺合作,組織農資專家在春、秋兩季分別開展1次種子、農藥、肥料、獸藥和飼料產品選購和科學使用廣播講座。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切實提高農資監管能力。各級農業部門要切實加強農資監管工作的領導,建立主管領導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相關部門共同參與的工作體系,充分發揮綜合執法機構在農資監管工作中的主力軍作用。要積極爭取將農資監管工作經費納入地方財政預算,保證基層農資執法監管、抽檢和辦案經費,配備必要的交通、通訊、計算機、照相機等執法設備,保障農資監管工作能落到實處。

(二)強化協作,形成打假工作合力。各級農業部門要在當地黨委、政府的統一領導下,積極履行牽頭協調職責,加強與發改委、公安、工商、質檢、供銷、監察、法院、檢察院等有關部門或機關的協作,落實農資打假部門聯席會議制度,明確職責分工,及時溝通信息,制定聯合行動計劃,進一步健全部門內各盡其職,各負其責,部門間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的農資打假工作機制,充分發揮多部門整體聯動的優勢,形成農資打假工作合力。

相關熱門標簽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一区二区电影在线观看|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777| 亚洲av无码电影网| 男爵夫人的调教| 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不卡| 七仙女欲春3一级裸片在线播放 | 天天干夜夜操视频| 亚洲av无码久久寂寞少妇| 特级欧美视频aaaaaa| 国产在线视精品麻豆| free性video西欧极品| 最近中文字幕在线mv视频在线| 亚洲黄色a级片| 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 国产午夜福利片| 99re5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岳在我胯下哭泣| 久热中文字幕无码视频|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 另类国产ts人妖系列| 香瓜七兄弟第二季| 国产男女爽爽爽免费视频| 91综合精品网站久久| 天天影视综合网| 一区在线免费观看| 成年性午夜免费视频网站不卡|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网各| 波多野结衣影视作品|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国产馆v视影院| 黑人精品videos亚洲人| 国邦征服雪婷第二篇|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码二区| 日韩欧美aⅴ综合网站发布| 亚洲一区欧洲一区| 狠狠综合久久综合网站| 全黄a一级毛片| 精品爆乳一区二区三区无码AV|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 手机看片福利在线| 国产精品第12页| 91女神疯狂娇喘3p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