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醫療質量與管理范文

醫療質量與管理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醫療質量與管理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醫療質量與管理

第1篇:醫療質量與管理范文

關鍵詞:電子病歷;質量控制;信息系統

電子病歷(EMR)系統不僅是病歷的電子存儲,而且是整個醫療過程的全面信息化[1]。EMR已經引起了包括從醫學研究所、醫療機構到立法部門等全球的重視。許多研究都已對電子病歷在醫療方面進行了評價[2],這些論述表明電子病歷可以提高醫療質量:提高基于診療指南治療的依從性、提高監測和監控水平、減少醫療差錯;節約醫生的時間;及時預警,降低醫療費用,提高操作效果,降低醫藥差錯。

1 醫院質量管理基本情況

1.1病歷質量管理 加強病歷書寫時限控制,患者入院建立電子病歷后,啟用病歷書寫時限質量在線控制。醫生端實時進行病歷書寫時限提醒,醫務部門對全院各科室時限執行情況進行統計分析,將各科室完成及時率納入科主任考評體系。

按專科疾病診斷制作專科病種模板,病歷模板生成時增加病種元素控制功能,根據不同病種設定關鍵元素,關鍵元素不能刪除,只能修改。“入院錄的體格檢查”等部分的元素設為關鍵元素,無法刪除等,這樣就解決了病歷完整性問題。

1.2完善手術名稱和病種名稱庫 完善臨床手術名稱庫,在北京版的手術編碼庫的基礎上,啟用臨床手術名稱庫。臨床醫生在書寫病歷文書時需要用到帶有部位等描述性的手術名稱,為此各科室整理了臨床手術名稱,并用北京版的手術編碼進行了編碼,不同的部位的編碼后面標注尾碼。醫生書寫病歷文書時更符合臨床習慣,同時系統自動對這些描述性的手術名稱進行編碼。

與手術編碼類似,臨床醫生在書寫病歷文書時需要用到帶有描述性的診斷名稱,為此質量科對全院的診斷以專科為單位進行了整理,由于診斷面廣量大,不能采用一刀切的辦法,只能按科室逐個倒入臨床診斷名稱自備庫中,切換好的科室可以從系統的自備庫按鈕中選取更貼近臨床帶有描述性內容的診斷,同時系統自動進行標準編碼。

1.3開展醫療核心制度實時監管 進一步加強危重患者的信息化管理,對住院時間超過30 d的患者進行管理與評價;建立院科兩級手術質量管理數據庫,科主任可以對本科室的重點手術、死亡例數、術后非計劃再次手術例數、手術后并發癥例數、術后感染、圍手術期預防性抗菌藥物的使用等指標進行分析,醫務部門進行全院的匯總和分析。完善多科手術、非計劃再次手術、住院重返、ICU重返等軟件系統流程。對于不同的醫師授予不同的手術權限,規范臨床手術科室的手術流程。編制電子交接班管理軟件,系統自動識別新入院、新手術、病危(重)患者為必須交班對象,控制夜接班,規范交接班記錄。

完善電子會診流程,電子會診系統中給予了申請醫師對于會診質量評價的功能,醫務部門可對全院的會診情況和各科室會診的互評情況、會診及時率和完成率進行統計分析。

建立不良事件管理平臺,包括輸血不良反應上報、醫療不良事件上報、器械不良事件、藥物不良反應上報管理等系統。

1.4移動護理系統 應用患者腕帶和條碼識別技術推行移動護理系統,實現醫囑的閉環管理和護理質量績效考核,提高護理質量和工作效率。可以追溯哪位護士、何時、給哪位患者進行了什么操作,什么時間開始,什么時間結束,結果如何等。醫囑執行時,通過患者腕帶和醫囑條碼掃描,進行患者一致性核對和藥品有效性核對、通過知識庫檢查用藥的合理性;檢驗標本采集時,通過患者腕帶和掃描條碼進行患者一致性核對;在床旁采集和錄入患者體征數據,對于高危藥品進行雙護士核對。

1.5輸血流程閉環管理 輸血流程閉環管理,在推廣移動護理的基礎上完善輸血流程,護士在抽血、輸血前都需要使用PDA進行兩次掃描,雙人核對,血庫在交叉配血和出庫時都要掃描條碼,輸血結束血袋回收時也要掃描血袋。新增血液運送流程的電子化記錄,在血樣和血袋運送過程的每個環節都需要掃描條碼和護工的工號,以便準確的記錄標本和血袋的運達時間、運送人員。通過對血液運送流程的電子化記錄,進一步加強了對血液的管理,提高了醫療安全。

1.6處方點評 利用知識庫實現處方、醫囑自動點評、藥房發藥自動審核。藥劑部門每月在系統中隨機抽樣門診處方和住院醫囑,可根據知識庫設置的規則自動點評,利用知識庫功能對門診、住院醫生站重復用藥、超療程用藥、老年、兒童、孕婦用藥、檢驗值異常用藥等與處方錯誤代碼關聯,對有問題的處方顯示錯誤內容,經藥劑部門審核后將點評結果反饋給住院醫生站,醫生可以通過“點評結果查詢”模塊查詢某段時間內所開醫囑或處方的點評結果。

1.7危急值管理 檢驗科針對檢驗結果判斷血鉀、血糖(或其他)等是否出現危及生命的檢驗結果值,危急值可以通過手機短信提醒住院醫生,也可以在住院醫生工作站和護士工作站提示和查詢到危急值結果。危急值登記也實行電子化,檢驗科可定時查詢到指定時間內醫生未作處理的危急值患者進行登記和上報。

1.8完善感控、藥劑等相關系統 按照衛生部要求,進一步加強抗菌藥物管理,完善I類切口圍手術期預防用藥審批流程過程控制,對專科圍手術期預防用藥設定好抗菌藥物庫。對圍手術期預防用藥種類、時間、手術切口等進行實時有效監控,進一步降低醫院抗菌藥物的使用率。添加耐藥菌跟蹤功能,手術記錄單增加安全風險評估NNIS級別,完成微生物耐藥菌查詢、手術患者監測調查等系統的編制。

2 未來重點建設的內容

在傳承醫院紙質病案評分的基礎上,將系統自動評分與專家手工評分相結合,實現客觀、高效、準確、完整的病歷終末質控。實現醫療和病歷質量院級、科室、醫生三級實時監控管理,建立質控提醒平臺。

參考文獻:

第2篇:醫療質量與管理范文

【關鍵詞】 品管圈; 醫療質量; 實踐與探索

如何持續的提高和改進醫療服務質量是醫院管理永恒的主題;應用科學的管理工具是提高管理水平的關鍵,品質管理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 QCC)簡稱品管圈,指的是由同一部門的人員自動自發地進行品質管理活動所組成的小組,小組成員在自我啟發、相互啟發的原則下,應用品管各種統計手法作工具,以全員參與的方式對自己工作場所的質量管理品項進行分析,解決存在的問題,以達到不斷對自己的工作現場進行維持與改善的活動[1]。本院從2009年起在全院推廣品管圈活動,解決了許多在管理上和醫療質量上的問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院在2009年5 月-2012年5月共分為三個階段開展品管圈活動并建立活動小組共68項,其中管理類17項,醫療組18項,護理組21項,醫技組12項。

1.2 活動方法 在該項活動開展的初期醫院多次組織品管圈方面知名的專家多次來院進行全院性的講座和輔導,具體指導開展品管圈活動的組圈的形式、分析和尋找問題的方法、怎樣落實解決問題的措施,再由各科室內發動相關人員參加,自由組織成圈,組團的目的并按步驟設立圈長、圈名、圈徽,列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并分析存在的問題的原因,落實具體的整改措施和時間節點,最終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同時形成一系列的電子文本的文件(以PPT的形式),詳細的記錄整個活動的過程,在活動開展的中期再由專家來院進行指導和初步總結,在兩個階段的品管圈活動結束后由衛生部組織專家來本院進行了全面的總結和驗收并在全國推廣。

2 結果

2.1 各科室和部門通過品管圈活動尋找出了問題,分析問題存在的原因,制定了解決問題的方案,在規定的時間節點內解決了各種在質量與管理上的問題,其中包括一些以往難以解決的難題,達到了預期的目標 。

2.2 典型案例報告

2.2.1 救生圈 由門診辦公室與門診護理部共同組圈,主要解決的是在門診的有關診室備有的急救車(共有8臺)內備用的急救藥品時常會發生過期的問題,由于急救設備的完備與否關系到患者在就診期間突發意外時的保障急救和提高急救成功率的問題,所以該圈被命名為“救生圈”,通過分析發現該問題發生的主要原是由于門診很少碰到有患者需要急救,所以急救藥品長時間的不用,同時急救車內的藥品無專人及時的清點等因素而造成的疏忽,從而就會發生急救藥品過期,如果一旦門診患者在就診過程中出現意外而需要使用急救藥品時就會影響到急救,為了保障門診患者在就診期間的醫療安全,所以此問題是必須要解決的。本圈的圈員在分析了如上原因后就制定了詳細的急救藥品管理的措施和方法,一是固定急救車放置的位置,任何人不得隨易的移動;二是有專人定時的清點和保管,如有藥物將要過期時要及時的更換;三是職能部門不定期的進行抽查,以及時的發現隱患。通過實施以上一系列的管理措施,現已經能夠有專人主動的對急救藥品進行自查,及時的發現和更換將過期的藥品,大大的提高了門診患者在就診時的安全性。

2.2.2 循證圈 由門診檢驗科醫技人員自行組圈,主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提高在門診化驗患者的滿意度,圈員們通過分析和討論后列出了門診化驗患者滿意度低的主要原因如下:一是抽血等候區域環境擁擠,等候的患者較多而增開的抽血窗口較少,患者等候時間較長;二是電子叫號系統的呼叫聲音較輕,患者有時不能聽到呼叫聲,造成高峰時秩序混亂,患者的意見較大,所以門診抽血處患者的滿意度提不高;分析出主要原因后,他們制定了縮短抽血患者等候時間的應急預案,采取了根據等候抽血患者的人數來增開抽血窗口,削除高峰,盡量縮短患者的等候時間,盡快的分流患者,同時調高了電子叫號系統呼叫的音量,讓患者在嘈雜的環境下也能夠聽到播報聲,能及時的去窗口抽血,通過3個月的實踐,門診抽血處患者的滿意度有原來68.94%提高至85.33%,提高了16.39%,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2.2.3 掃雷圈 由醫務科和骨科六病區醫生組共同組圈,提出需要盡快解決的問題是針對住院病史中三級查房記錄內容雷同的問題,以提高醫療質量,通過分析產生該問題的主要原因是醫師在書寫病史時沒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很好的分析與思考,對主任和主治醫生查房的內容不進行綜合和分析;同時在電腦醫生工作站中具有大塊的黏貼復制功能,部分醫生存在著簡單化書寫的現象,通過分析原因后品管圈活動小組提出了改進的措施,一是上級醫師嚴格把關,在查房后及時組織病例討論,分析病情,下級醫師根據病例討論的內容進行書寫三級醫師查房記錄,然后再有上級醫師進行修改,同時在電腦病史書寫功能上取消大塊的黏貼復制功能,以規范醫師的病歷書寫,通過全體圈員的努力,現已解決了三級查房記錄內容雷同的問題,提高了病史書寫質量,從而也提高了醫療質量。

2.2.4 防火墻圈 由醫院保衛科工作人員自行組圈,主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降低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誤報發生率,提高報警的準確性,消除消防隱患,所以此問題是必須要解決的,圈員們通過分析和討論后列出了多項在火災報警器管理中的不足之處,如工作人員操作不當、報警探頭污染、探頭老化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擬定了解決的對策,如通過人員培訓,提高操作技能、定期清洗探頭,解決探頭污染問題、更換老化的探討等措施來降低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誤報發生率。通過這一系列的改進措施使誤報警有196次/d降低為65次/d,達到了及時的改進的目的。

以上的4個案例只是我院開展的眾多品管圈活動中的一個縮影,分別設立了不同的質量改進主題,在方便患者、減少缺陷、提高患者滿意度、保障安全等方面都發揮了積極作用,代表著本院品管圈活動正向各個科室和不同的部門的推廣和應用,切實解決了一些難點問題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 討論

為了確保醫療質量能持續的改進和提高,就需要利用科學的管理工具來實行有效的管理,衛生部在《三級綜合醫院評審標準實施細則(2011版)》中要求醫院領導與職能部門人員能將管理工具運用于日常管理活動并有案例說明[2],在管理中要體現出計劃(Plan)、實施(Do)、檢查(Check)和處理(Action)四個要素,品管圈活動是一項科學的管理工具,其核心是PDCA循環管理,衛生部于2011年7月份在本院召開了現場總結和推廣會,本院品管圈開展的成果在會上得到了衛生部領導的肯定和推薦,有望在醫療衛生行業中推廣和應用。

“品管圈”來源于1950年Deming教授的統計方法課程,以及1954年Juran教授的質量管理課程.“品管圈”活動是由日本石川博士在1962年所創[3],所謂“品管圈”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補之工作場所的一線部門人員自發組成的質量改善圈(一般6個人左右),然后全體合作、集思廣益,共同學習和運用控制圖、因果圖、統計分析表、散布圖等品管方法進行討論,發現并解決在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從而改善品質,提高工作效率,按照一定的活動程序,對自己的工作現場不斷進行維持與改善的活動,它對提升醫院質量管理有著積極的作用。

品管圈整個過程由10個步驟組成,分別是:主題選定、計劃擬定、現狀把握、目標設定、解析目標、對策擬定、對策實施與檢討、效果確認、相關指標標準化、檢討與改進。品管圈活動的最大特點是具有科室和部門的全員參與性、解決問題的針對性和時效性,本院及時的引入了這一管理工具并向全院進行推廣,首先請專家來院對全院管理干部和科主任進行培訓,發動各科室和部門積極的參與,自由組圈,尋找出較為突出或迫切需要解決問題,提出改進的方法,通過具體的操作實踐,體會可以歸納為:PDCA是基礎,十個步驟是方法,解決問題是目的,同時解決問題有時間節點,通過品管圈活動開展前后的數據對比,對先前提出的問題的整改效果大為提高,所發現的問題在規定的時間節點內解決的比例達到100%,不斷的提高了醫療質量。

總結與展望:在管理工作中要重視人的因素,一切管理活動均應調動人的積極性,以做好人的工作為本[4],通過三輪品管圈的活動增強了員工自發尋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提高了員工解決問題的能力,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積極性也大大的提高,切實解決了在日常工作中過去一直難以解決的問題;醫院在每一輪的品管圈活動結束后,能及時的開展總結評比活動,有各個圈用PPT的形式詳細的介紹了開展品管圈活動的情況,在進行全院的交流和總結的基礎上評比出了優勝的圈在全院進行表彰和獎勵,提高了各科室和部門員工再次組圈參與改進醫療質量的積極性。但是還要注意到在開展新一輪的品管圈活動時也要做好鞏固前幾輪品管圈活動所解決的問題,保證不出現類似問題的反彈,要做到鞏固成績和擴大戰果并舉,這樣就能使本院的醫療質量能得到持續改進和提高。

參考文獻

[1]鐘朝嵩.品管圈實物[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7:9.

[2]衛生部.三級綜合醫院評審標準(2011版)[S].2011.

[3]朱泓.品管圈活動在提高門診藥房工作質量中的應用[J].藥學服務與研究,2008,8(6):466-468.

第3篇:醫療質量與管理范文

關鍵詞:醫療;醫療建筑;施工管理;質量控制

中圖分類號:TS958 文獻標識碼: A

一、施工管理與質量安全控制存在的問題

1、施工質量管理與質量安全懲罰體系不完善

部分建筑工程施工質量管理工作人員僅僅是形式主義,對于建筑工程施工單位存在的施工過程中的違規違法行為只是通過簡單的批評教育或者是少量數額的罰款來進行處罰。由于建筑工程施工單位面臨的處罰力度較低,因此很難對違法人員產生威懾力。 目前所制定的罰款額度相對于建筑工程施工單位通過違法行為所得到的利潤來說是比較低的,故施工單位寧愿再次冒險進行違法作業,從而引發建筑施工質量不能得到有效控制的惡性循環。 由此可見,施工懲罰體系不完善帶來了非常嚴重的后果。

2、質量監理工作人員的管理水平不高

因為對工程質量安全控制工作人員的上崗并沒有進行嚴格的選拔和上崗培訓,某些建筑工程施工監理工作人員不具備過硬的監理技術,這就導致監理工作的效力不高,監督管理水平比較低。 另外,監理工作人員不具備扎實的工作信念,不能夠認真的對于建筑工程的施工質量進行控制,質量控制工作人員也缺乏有效的監理方法和手段,這也不利于監理工作的正常開展。

3、施工人員不遵守建設單位各項制度以及施工單位的勞動紀律

由于醫院是較為特殊的公共場所,因此在醫院的施工過程中,除了要嚴格遵守施工方的勞動紀律,更應該遵守建設單位,即醫院規定的各項規章制度。有些施工人員在院內大聲喧嘩,沒有做好安全文明施工,部分建筑垃圾臨時占用了綠色通道及急診室等關鍵要害部位。還有一些施工人員沒有按照施工作業時間來施工,嚴重影響到病患的正常休息,引起投訴糾紛;有些確實因工藝特點需要連續作業而不能中斷的,也沒有提前請示院方。對于可能造成醫院短時間停水停電的或有其他可能危及到病患生命的危險情況的,沒有提前作出書面報告,這些安全隱患不加以排出都有可能造成嚴重的后果。

二、提高醫療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策略

1、建立科學有效的項目管理獎勵制度和懲罰制度

對項目管理工作實施細致化和標準化的考核和評價,嚴格按照相關規則進行,對于考核評價結果優異的管理部門和員工要及時給予物質獎勵,對于考核評價結果不合格的管理人員,要實施一定的經濟處罰,同時也可以將考核評價的結果與員工的工資水平和崗位調整聯系起來,充分調動管理人員的積極性和工作熱情,深入挖掘管理人員的管理才能。同時建立責任制度,將考核評價的結果與施工人員聯系起來,對于工程項目驗收一次性全部合格的人員和部門給予重大獎勵,對于嚴重缺乏質量控制意識的人員,造成工程項目合格率低或者要經過反復修正的人員和部門要扣除相應的獎金,將獎罰制度從管理人員到施工人員,權責分明,不僅可以調動管理人員的積極性,而且也會激發施工人員的工作熱情,保障醫療建筑工程的質量。

2、加強施工技術管理和提高施工人員的素質

醫療建筑項目的施工技術對工程質量有很大的影響,精湛的施工技術是提高醫療建筑質量的基礎保障,現在很多的施工技術已經無法滿足現代化的施工要求,因此施工單位要加強在施工技術方面的研究,積極的探索和主動學習當前最新的施工技術,在保證工程質量的前提下促進醫療建筑施工的效率。企業要對重要的技術人員嚴格要求,必須持證上崗,內部組織學習培訓,尤其是針對醫療行業建筑與設備的特殊性的專業培訓輔導。要加強對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的引進,而且要讓關鍵的技術人員起到帶頭的示范作用;普通的施工人員在進場前首先應當參加由醫院管理人員主辦的場前教育培訓,以便在施工過程中熟悉醫院內部環境,盡可能不影響到醫院的正常經營管理;同時加強基礎理論知識、技術技能等多個方面的再培訓,通過教育提高工人的各項基本能力,要使員工時刻樹立質量第一的建設理念,而質量管理的第一要素則是把好人才管理這一關。

三、提高施工質量控制效果的策略

質量是建筑工程的靈魂和生命力,企業必須加強施工質量控制,努力提高施工質量控制效果,達到預期質量目標,從而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1、加強施工材料的監管力度

原材料的質量是決定醫療建筑工程施工質量的一個基本前提,如果材料使用不當或者是應用存在質量問題的材料,就必然影響到醫療建筑工程的質量,甚至造成嚴重的意外事故(如:手術室滲水、透水等),其后果不堪設想。因此,醫療建筑工程在購買材料的時候應該購買合格的材料和采用正當的渠道購買,即應該選擇被國家認證的、有質量保障的、信譽較高供應商購貨。在施工前必須對要使用的醫療建筑材料進行嚴格的檢查,尤其是像無菌手術室、兒科病房、ICU重癥監護室的材料更要嚴格按照國家標準來對材料進行驗收,同時應該建立一個有效的、合理的材料管理制度,嚴禁使用陳舊的、有害的、劣質的以及不符合國家規格標準的材料。除此之外,醫療建筑工程在施工的過程中,應該對一些特殊的、貴重的材料進行有效的管理和保護(如高壓氧艙施工所需的防火材料),并合理使用。因此,加強材料的質量控制,是提高醫療建筑工程質量的有效途徑之一。

2、認真做好驗收工作

任何工作的開展都是由前期準備工作、工作開展、工作驗收及總結組成。在醫療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工程質量的驗收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必須嚴格按照工程施工驗收規范來進行施工質量的驗收。驗收的過程也是有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對工程進行預驗收;另一部分是通過各部門單位及政府有關建設管理部門對工程進行全面驗收。在驗收的過程中還應該將工程的技術資料、材料、構件和設備的質量等相關資料記錄下來。因此,在醫療建筑施工單位里應該建立一個以預控為主的方針,結合專職檢查和施工人員檢查的驗收方法。在檢查驗收過程中,如果發現有質量問題或是違反國家質量標準規范問題,應該及時處理,等待符合條件之后才允許下一道工序的施工或者竣工,力爭把質量問題的隱患扼殺在萌芽狀態。

3、進一步提高施工企業專職安全管理人員的管理能力

施工企業專職安全管理人員在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要切實保證工作能夠取得良好的效果,就一定要培養一批精通先進的安全管理技術、 具備較強的工作能力、 具備較高的職業道德的人員。 為了減少安全隱患,可以通過對現有的專職安全管理工作人員進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考核的方法,來測試他們的專業技術能力、 工作態度、 工作成果,與此同時,也可以對現有的工作人員采取必要的獎懲機制,對于取得顯著工作成果的監工作人員進行適當的物質獎勵和精神表彰,從而能夠起到良好的激勵作用,實現工作人員的工作熱情的提高。 相反,對于那些工作態度不認真或者是出現了嚴重事故的安全管理工作人員一定要采取相應的懲罰機制,以起到警示作用。 通過這種賞罰分明的管理制度,一定能夠進一步提高專職安全管理工作人員的管理能力。

4、建立施工質量目標責任制

為了保證每一位施工人員投入到質量管理與控制工作中,提升其工作的積極性與創造性,施工前的人員定位工作是必不可少的,這里的人員主要包括施工管理人員、負責技術的人員和項目經理。對此,施工單位法定代表人和項目經理需要承擔工程項目領導職責與終身責任,對施工單位進行嚴格的管理與控制,依靠的手段就是法律法規,這是因為法律法規具有強制性的特點。另外,基本原則的設立不具有隨意性,而是有其真正的用途,這些原則的設立就是要保證施工材料與設備,施工人員及技術等因素完全符合標準,達到保證施工質量管理與控制的目的。

5、健全質量管理中質量目標和承包責任制

質量目標和承包責任制就是以質量為目標,建立起施工現場的質量管理制度,將責任落實到每一個人身上,以目標責任制進行承包。醫療建筑工程中的質量控制必須堅持責權利相結合的基本原則,明確規定施工質量管理所需的權限,確保施工質量控制目標和承包責任制得以落實到位;明確規定施工質量控制責任,從職位和崗位上落實責任;明確規定達到質量目標后所能獲得物質獎勵和報酬。通過這一質量目標和承包責任制,使得醫療建筑工程項目建設中的每個人都承擔相應的質量保障義務。

結束語

為了保證企業的長足發展和經濟效益,醫療建筑工程施工質量管理和控制工作必須要做到位。而如果想要把這一工作做到位,全員參與是必要前提。施工單位要保證施工信息的完整性、全面性以及實時性,一旦發現問題及時設計解決方案,予以徹底地解決,保證施工人員的綜合素質足夠高,建立健全施工管理體制機制,促進施工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高競爭力,增加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盛健.醫療建筑施工工程的質量管理與控制[J].河南科技,2013(09).

[2]王鍵海.醫療建筑施工工程質量管控措施[J].科技傳播,2013(03).

第4篇:醫療質量與管理范文

分級診療,就是按照疾病的輕重緩急及治療的難易程度進行分級,不同級別的醫療機構承擔不同疾病的治療,逐步實現從全科到專業化的醫療過程,其內涵包括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

在分級診療模式下,患者就醫次序為:患者首診到基層醫療機構由全科醫生(家庭醫生)完成必要的診療,如果患者病情超出其診療能力,則由全科醫生將患者轉診到上級醫院,接受上級專科醫生進一步診療;患者疾病進入穩定期后,再由上級專科醫生將患者轉回基層醫療機構,接受康復治療;患者如果需要急診服務,可以直接前往大醫院尋求診療服務。

簡單地說,分級診療就是要形成“小病在基層,大病進醫院,康復回基層”的理想就醫格局。因此,分級診療被視為新醫改攻堅階段的重頭戲和有效降低醫療費用、緩解“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的重要舉措。

推進健康服務信息化也就是咱們所說的互聯網醫療。積極發展網上預約掛號、在線咨詢、交流互動等健康服務。以面向基層、偏遠和欠發達地區的遠程影像診斷、遠程會診、遠程監護指導、遠程手術指導、遠程教育等為主要內容,發展遠程醫療。探索發展便攜式健康數據采集設備,與物聯網、移動互聯網融合。

咱們襄垣實現縣鄉醫療集團信息一體化,通過互聯互通、數據共享、統一不同基層醫療機構間患者信息對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具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一具體體現在:1、通過建立分級診療平臺,構建醫療集團上下一致的診療服務體系,實現醫療集團各醫療機構間聯合門診、會診、轉診,在實現縣級醫療資源下沉的同時,提升了基層醫生的診療水平和服務能力;2、建立檢驗、影像、心電服務平臺,通過互聯網實現區域內醫療機構數據互聯互通,讓病人少跑路,實現就近就醫,真正達到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如檢驗平臺,通過檢驗標本跨機構流轉管理,解決鄉鎮醫療機構人才和設備上的瓶頸;影像平臺,實現檢查影像集中診斷,檢查報告共享,對于需要預約的檢查項目,病人可在鄉鎮衛生院完成縣級醫院影像檢查的預約。縣級醫院可以向區域內醫療機構和區域內居民提供開放性的檢驗、影像信息查詢;心電平臺,鄉鎮衛生院心電數據可以直接上傳至集團心電診斷中心,實現對心電信息的集中存儲和管理,實現對疑難病癥的診斷。

目前,襄垣縣醫療集團已經于今年9月正式成立,醫療集團融合了縣人民醫院和11家鄉鎮衛生院和1家社區服務中心,信息一體化建設一期工程已基本完成,除OA辦公一體化、物資采購平臺外其他平臺尚未正式運行。目前人力資源的短缺是實現分級診療、信息一體化的一個瓶頸。

二、存在問題

(1)患者選擇醫生的就醫模式根深蒂固。由于城鄉之間的醫療資源分布懸殊,導致許多經濟條件好的患者稍有小病都投向大醫院,找大醫生,這種傳統的就醫模式影響了分級診療制度的實施。

(2)健康知識宣傳不到位。由于健康知識宣傳不到位,群眾健康知識知曉率低,對一些普通疾病認識不足,導致盲目就醫、小題大做,常見病多發病也到外地的大醫院就診,浪費人力物力。

(3)一些大醫院辦院的指導思想偏離,優質醫療資源利用不充分,長期以來,醫院被推向了市場,為了追求更大經濟效應,大醫院憑借自己的資源優勢,做大做強,無限擴大增加床位,致使原本屬于基層醫療機構做的事都代勞了,沒有發揮大醫院真正應該能起作用的優質醫療資源。

(4)基層醫療機構的專業技術水平相對較低,難以取信于民,影響分級診療制度落實。基層醫療單位人才短缺。

(5)分級診療的機制尚未形成:衛生行政部門沒有一套切實可行而又有成功的模式可尋,都在探索。

(6)信息化管理滯后:無法形成有效的分級診療管理平臺,各級醫療機構信息化發展不平衡,大醫院投入大發展快,基層單位發展相對滯后,信息管理系統簡單,沒有與醫院真正聯網,能信息共享,也沒有建設相對統一的軟件管理模塊和信息化互通平臺,因此無法實現醫療互聯網資源共享、也影響雙向轉診工作開展。

(7)醫保的報銷機制沒有從政策上面來引導分級診療

現在是縣鄉一體化,但報銷比例和報銷的共同性卻沒有明顯的政策上支持。

落實分級診療制度,探索互聯網醫療是公立醫院改革的重要內容,能否做到各級醫療機構“人盡其才,物盡其用”,確保有限醫療資源發揮到最大化,是決定改革成敗的關鍵,

三、建議:

1.轉變觀念、轉換思維、提高居民、醫務人員、醫院管理者分級診療的認識。

2. 廣泛宣傳,向民眾宣傳各級醫院的功能定位、服務內容、服務項目、診療病種、專科開展情況、醫保政策、雙向轉診制度、報銷制度等相關知識,轉變居民就醫觀念,合理引導民眾分級診療。

第5篇:醫療質量與管理范文

[關鍵詞] 米氮平; 利培酮; 難治性抑郁

[中圖分類號] R749[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005-0515(2011)-08-001-02

難治性抑郁障礙是指在患者依從性良好的情況下,分別給予兩種不同類型的抗抑郁藥物,足量、足療程治療后,仍然不能夠取得明顯療效。我們用米氮平合并小量利培酮治療難治性抑郁癥患者,對其不良反應及臨床療效進行觀察,現報告如下。

1 對象和方法

1.1 對象 按中國精神疾病分類方案與診斷標準及難治性抑郁障礙的定義,漢密爾頓抑郁量表>17分,且具有下列2項及以上癥狀者,睡眠紊亂、食欲減退、減退、精力下降、非特異軀體癥狀(包括頭疼或全身疼痛、周身不適、胃腸道功能紊亂、心慌氣短等)排除器質性疾病者。共入組30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齡30-54歲之間,平均年齡45歲病程10個月-20年。已婚28例、離婚1例、喪偶1例、有精神疾病家族史2例。

1.2 方法 入組后清洗期2周,服用用米氮平30-60mg/d治療,利培酮1-2mg/d治療共6周,應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及副反應量表與治療前及治療3、6周末各評定一次。實驗室檢查包括血常規、尿常規、肝功系列、血生化系列、心電圖在治療前后各檢查一次,以漢密爾頓抑郁量表減分率>75%為有效。統計采用自身配對t檢驗。

2 結果 30例患者在治療第3周及第6周末的有效率分別為52%、86%。治療前漢密爾頓抑郁量表評分23.85±6.42,在治療3、6周末分別為14.26±5.62和7.88±5.42,均較治療前評分顯著降低(t=3.946,t=5.314,p均<0.01)。

不良反應有口干7例、便秘9例、震顫4例、心動過速3例,對癥處理后可糾正。血常規、尿常規、肝功系列、血生化系列檢查未發現異常變化,心電圖檢查呈一過性心動過速。

3 討論 本研究結果顯示,米氮平合并小量利培酮治療難治性抑郁療效較好,服用米氮平30-60mg/d,利培酮1-2mg/d治療,于第三周后癥狀即明顯好轉,隨著治療時間延長,抑郁癥狀明顯減輕,軀體癥狀明顯改善。個別患者用藥后出現口干、便秘、震顫、一過性心動過速等不良反應,分別給予安坦、心得安、及蘆薈膠囊等藥對癥處理可糾正。血常規、尿常規、肝功系列、血生化系列檢查未發現異常變化,患者依從性較好。提示米氮平合并小量利培酮治療難治性抑郁癥療效較好、安全、依從性較高,適宜臨床應用。

孫學禮在《前沿》雜志,2005,2:4關于“難治性抑郁障礙的相關問題”報導,應用抗抑郁藥物合并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治療難治性抑郁取得比較好的療效,支持本次觀察結果。國外也有報道抗抑郁藥物合并小量利培酮對難治性抑郁癥的治療可能有較好的療效。也有專家建議,SSRI類藥物作為治療強迫癥的主導藥物,必要時可加用抗精神病藥物利培酮,以提高療效。

不少研究報道情感障礙患者存在生物胺或生物胺神經通路功能乃至結構的異常,而去甲腎上腺素(NE)和五羥色胺(5-HT)被認為與情感障礙的發生關系最密切。5-HT正常功能對維持人類正常精神活動有重要作用。藥理學研究顯示,重癥抑郁障礙、強迫性神經癥、焦慮、驚恐障礙和進食障礙都與中樞某些通路5-HT功能不足有關。

米氮平是突觸前a2受體激動劑,NE/5-HT能受體阻滯劑,可增加NE和5-HT遞質。利培酮是5-HT2受體和DA受體平衡拮抗劑,有研究發現小量利培酮對5-HT2A受體的拮抗作用比對多巴胺2(D2)受體強100倍。而5-HT2A受體是一個激動受體,他的作用與突觸后的5HT1A受體相反,這樣拮抗了5-HT2A受體可能促進了血清素對5HT1A受體的作用。這一作用機理是否與米氮平合并小量利培酮治療難治性抑郁癥療效較好有關。由于本次觀察樣本例數少,臨床療效仍需在工作中進一步觀察。

參考文獻

[1] 孫學禮.難治性抑郁障礙的相關問題[J].前沿,2005,2:4.

第6篇:醫療質量與管理范文

[關鍵詞] 慢性心力衰竭;強化管理干預;治療依從性;心功能;生活質量;預后

[中圖分類號] R473.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4)35-0098-04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種復雜的臨床癥候群,是各種器質性心臟疾病患者的終末階段,具有患病率和死亡率高的特點[1]。近年來,隨著心力衰竭病理生理的深入研究和各種治療手段的進步,心力衰竭的治療取得飛速的進步,但心力衰竭病人再次住院率仍較高[2]。事實上,大部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是由于對藥物、限制液體量的依從性較差以及不良的生活習慣而反復入院。因此,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進行監測和管理就顯得非常重要。對心衰患者進行管理,并對高危對象進行長期追蹤觀察,分析和掌握重要危險因素及治療方案,有利于心血管病防治和心衰一級預防的宣教,降低心衰患者的病死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9月~2014年9月入住我院心內科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作為觀察對象,納入患者要求年齡為18~80歲及有器質性心臟病的心衰患者;能定期來院隨訪者。排除單純舒張型心力衰竭、右心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嚴重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和限制型心肌病等。其中男56例,女44例,平均年齡(70.2±11.8)歲。將全部入選患者隨機分為強化管理干預組50例和常規管理干預組50例。兩組入選對象的性別、年齡、病程、臨床表現等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對入選的CHF患者在采用規范化方案治療的基礎上分別實施強化干預和常規干預治療。根據體檢及檢查結果進行規范化治療,即在使用洋地黃制劑、利尿劑、血管擴張劑(如冠心病患者用硝酸酯)的基礎上,加用ACEI/ARB制劑、β受體阻滯劑和螺內酯。其中常規管理干預具體內容如下:①告知患者規范化治療方案;②定期隨診,不限制隨診醫院和醫師,由患者自愿選擇;③治療達標程度由隨訪醫師自己的理解和判斷而定;④患者將每次隨訪結果告知心衰門診,否則心衰門診以每3個月進行電話隨訪及監測和資料收集。強化管理干預組患者同時定期、定時(心衰)門診,規定醫生對患者隨訪,內容如下:①由規定醫師和護士按時對心衰患者進行門診及電話隨訪。隨訪內容包括患者日常活動和生活情況、用藥知識及不良反應、注意事項等,還有液體的攝入、排出情況和運動量及時間等;進行飲食指導,教會患者自我管理(體重、癥狀的監測、尋求幫助的機會和方式);②患者用藥的靶劑量或患者的最大耐受量;③對隨診醫生的統一培訓及內容。兩組每隔2個月進行一次隨訪,隨訪期均為12個月。

1.3 觀察指標

1.3.1 依從性評價[3] 完全依從:完全按照醫囑進行治療;不完全依從:基本按照醫囑進行治療,偶爾出現不規范的治療;不能依從:完全不能按照醫囑進行治療。

1.3.2 心功能評價 采用GE73O型彩色多普勒超聲顯像儀進行心功能檢測,探頭頻率25 MHz,連續測取3~5個心動周期的舒張末期左室內徑(LvID)、室間隔(IVS)、左室后壁厚度(PWT)及左室舒張早晚期的最高充盈率(E峰、A峰)。用Teichholz校正公式計算左室射血分數(LVEF)、心輸出量(CO)以及計算E/A的比值、心率[4]。

1.3.3 生活質量評價 采用明尼蘇達生活量表(MHL評分)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評估,分為體力限制、社會限制、情緒、癥狀四個維度,分數越高,其生活質量越低[5]。

1.3.4 兩組患者的再次住院率及預后情況 觀察兩組患者的再次住院率及預后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對所有數據進行分類和匯總處理,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2.0對上述匯總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依從性比較

強化管理干預組1例完全不能按照醫囑進行治療,其完全依從率達84%,顯著高于常規管理干預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342,P=0.023

2.2 兩組患者的心功能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HR、LVEF、CO及E/A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強化管理干預組的HR、LVEF、CO及E/A較對照組顯著改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2.3 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強化管理干預組和常規管理干預組治療后其體力限制、社會限制、情緒、癥狀評分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且強化管理干預組的體力限制、社會限制、情緒、癥狀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2.4 兩組患者再次住院率及預后情況比較

強化管理干預組再次住院率16.0%,顯著低于常規管理干預組38.0%,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5.237,P=0.0170.05),見表4。

3 討論

近年來,我國慢性心力衰竭的發病率逐年增高,呈上升趨勢,而CHF多發于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一旦病情加重就會反復多次住院,服藥及住院給家庭及社會造成沉重的精神和經濟負擔[6]。因此,對心力衰竭患者的管理非常重要和必需。及時對心衰患者進行管理,就如同建立一道防線,心臟疾病發生后,力爭做到早期認知、早期診斷、早期預防和積極控制。在心衰發展的不同階段,充分認識和積極治療,從而有效延緩病情的發展、改善患者的預后及降低醫療成本。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對心力衰竭患者的管理技術已經成為目前衛生領域的研究熱點,并且會越來越受到重視。2009年美國成人心力衰竭診療指南指出:慢性心力衰竭的疾病管理方法是將心力衰竭視為一種橫跨家庭以及門診和醫院的慢性疾病,它需要多學科系統的方法來解決其中的問題[7]。前瞻性隨機臨床研究meta分析顯示,對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進行疾病管理,可促進心功能的改善,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減少病死率及再次住院率[8]。建議心力衰竭疾病門診由專科醫生進行診治,能夠正確掌握藥物使用指征,便于病人病情的連續觀察及藥物副作用的監測,根據指南安全地逐步把藥物增加至靶劑量或最大耐受量。對患者的強化管理使患者了解自身疾病,提高依從性。本研究表1顯示強化管理干預組其完全依從率達84%,顯著高于常規管理干預組(P

綜上,對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實施強化管理,可以提高其治療依從性,明顯改善心衰患者心功能及預后,提高心衰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胡大一,馬長生. 心臟病學實踐2008規范化治療[M]. 北京:人民衛生出社,2008:470-479.

[2] 苑翠珍,韓菲. 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生活質量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2007,21(11):2830-2831.

[3] Ditewig JB,Blok H,Havers J,et al. Effectiveness of self-management interventions onmortality, hospital, readmissions, chronic heart failure hospitalization rate and quality oflif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A systematic review[J]. Patient Educ Couns,2010,78(3):297-315.

[4] Lloyd-Jones D,Adams R,Carnethon M,et al. Heart disease and stroke statistics-2009 update: A repor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Statistics Committee and Stroke Statistics Sub committee[J]. Circulation,2009,119(5):e21-e181.

[5] 顧東風,黃廣勇,何江. 中國心力衰竭流行病學調查及其患病率[J]. 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3,31(1):3-6.

[6] 楊毅寧,馬依彤,劉芬. 新疆漢、維吾爾、哈薩克族慢性心力衰竭流行病學調查及其患病率研究[J]. 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0,38(5):460-464.

[7] 范惠華,史浩穎,金煒. 三級醫院心力衰竭門診管理方案對患者預后的影響[J]. 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0,38(7):592-596.

[8] 劉銘雅,李云婧,朱偉,等. 強化門診隨訪對心力衰竭患者預后及依從性的影響[J]. 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0, 38(7):588-591.

第7篇:醫療質量與管理范文

【關鍵詞】天皰瘡;免疫球蛋白;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護理

重癥天皰瘡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多數患者需要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和免疫抑制劑治療。糖皮質激素因用量大、時間長,易引起水電解質紊亂或嚴重的不良反應,甚至導致死亡[1]。有報道將免疫球蛋白用于治療自身免疫性皮膚病[2]。本科2005-2009年收治重癥天皰瘡36例,予糖皮質激素聯合免疫抑制劑大劑量免疫球蛋白治療,并輔以精心的護理,效果較好,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36例重癥天皰瘡均為本科住院病例,均經組織病理和免疫病理檢查確診。臨床表現為全身散在分布密集紅斑和水皰,出現糜爛、滲出和結痂,全身彌漫性潮紅、水皰、滲出、脫屑和結痂,皮損面積大于體表面積的70%。其中男23例,女13例;年齡37~79歲,其中48~79歲32例。并發中、重度高血壓、糖尿病和胃潰瘍等嚴重內科疾病者除外。

1.2治療方法:予靜滴甲潑尼龍或地塞米松,均8~20 mg/d,同時口服甲氨喋呤2~5mg/d 或靜脈沖擊環磷酰胺10~15mg/(kg·d),1次/w,免疫球蛋白0.4 g/(kg·d),連用3~5天,病情平穩或好轉后停用免疫球蛋白,再根據病情改善情況逐漸減少糖皮質激素用量。

1.3護理方法

1.3.1皮損護理:用連柏煎劑1 000mL(自制,組分:黃連、黃柏、地膚子、蛇床子和馬齒莧,加入50L溫度為 38℃~40℃的水中,浸泡20min,1次/d)清除結痂和污穢。水皰予無菌低位抽吸,保留水皰的表皮,以保護創面,水皰充盈后,多次重復抽吸,水皰破潰處,表皮松解,不可清除松解的表皮,保持清潔,予0.1%利凡諾濕敷20min,2次/d,再用白熾燈照射滲出部位,每創面10min,距離30cm,防止燙傷,2次/d,保持皮損干燥。夜間用無菌甘草油紗貼敷創面上,并用支被架支起蓋被。當皮損逐漸干燥結痂后,外涂紅霉素軟膏,每2小時翻身1次,避免局部皮損長期受壓和滲出增加。油膩性結痂外涂無菌油劑浸泡,待自行脫落,不可強行剝離。間擦部位腋下、頸前部、腹股溝由于皮損互相摩擦,不能暴露,故不易愈合,給予雙上肢或雙下肢外展位,頸后墊小軟枕使頸部后曲,充分暴露皮損。

1.3.2黏膜護理

①口腔護理:口腔黏膜損害可引起疼痛,伴進食困難,進食后予漱口液(地塞米松注射液l0mg、0.1%利多卡因注射液0.1g、慶大霉素注射液l6萬u加人生理鹽水500 mL) 漱口,可減輕進食時口腔黏膜的疼痛,加速黏膜的恢復,抑制細菌生長。預防念珠菌生長,采用0.15%碳酸氫鈉液每2小時交替漱口1次,并予生理鹽水棉球口腔護理2次/d,唇部結痂清除后外涂紅霉素軟膏,口腔護理時應注意觀察潰瘍的部位、面積、深度及有無念珠菌感染[3],口腔念珠菌感染者皮損外涂制霉菌素。

②外陰護理:外皮損每日予1∶5 000高錳酸鉀溶液坐浴30min后,0.1%利凡諾濕敷2次,便后用33℃~36℃溫開水清洗外陰,保持清潔、干燥、通風。并觀察水腫后黏膜脫落和潰瘍深度,有無念珠菌感染等。

1.3.3治療中的護理:密切觀察和記錄病情變化情況和藥物不良反應,包括新發水皰的數量、部位和性質,原有水皰及滲出的變化,是否感染為膿皰,為醫生調整用藥劑量提供依據。糖皮質激素是目前治療天皰瘡的首選藥,與環磷酰胺聯用可提高療效,但是長期服用糖皮質激素會出現消化道癥狀,大便隱血陽性,因此要觀察大便顏色,每隔3~7天查大便隱血。出現鼻出血時,輕癥者予01.%鹽酸腎上腺素棉球填塞,出血較多予膨脹海綿或碘仿紗條局部定位壓迫,并監測血壓、血糖,加強巡視,了解患者睡眠狀態,有無精神興奮、失眠、幻覺、幻視,有無腹脹、乏力, 防止低鉀、低鈣。靜滴環磷酰胺時需大量飲水,每天飲水2 500-3 000mL,必要時記錄排尿情況,有無血尿等;有無出現骨髓毒性:如白細胞減少、貧血和血小板減少等。中醫認為本病急性期辨證以脾虛濕盛為本,濕熱、毒熱、血熱為其標;根據該原則,急性期應清熱除濕、清熱解毒、涼血解毒上[4];口服中藥煎劑治以瀉心涼血、清脾除濕、活血化瘀為法,用清脾除濕飲加減內服。早飯前、晚飯后30min,熱開晾涼后服用。人體對免疫球蛋白的耐受性較好,不良反應包括:頭痛、肌痛、面紅、惡心、血壓變化和心動過速,常在應用免疫球蛋白后1小時內發生,宜視患者不良反應程度停止或減慢輸注免疫球蛋白速度。

1.3.4心理護理:患者大部分皮膚黏膜破潰,且病情易反復,經久不愈,皮損疼痛,經濟負擔較重,會出現悲觀、沮喪煩和躁等消極情緒,護士應尊重和關心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主動與患者交談,縮短護-患距離,增加信任感。解除解除患者顧慮,使其樹立信心,積極配合治療及護理。

1.3.5飲食護理:患者皮損面積大,滲液多,機體消耗較大,宜給予營養豐富的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伴口腔病變者,鼓勵其進冷流質或軟爛飲食,如魚湯、蔬菜汁、水果汁、牛奶、豆制品、雞蛋糕、瘦肉粥等,避免進食粗糙纖維及尖硬的食物,忌食辛辣、過酸、過甜等刺激性食物,可少食多餐[5]。病情好轉時可以逐漸進易消化、質軟的食物。進食困難時由靜脈補充營養,以保持機體的營養需要和水、電解質平衡。多食薏苡仁、山藥、綠豆、紅棗以祛濕健脾,清熱生津祛燥。

1.3.6保護性隔離:對病人實施保護性隔離,住單間,避免與帶狀皰疹等病毒性疾病同居一室,因患者長期大量應用糖皮質激素和免疫抑制劑,免疫力低下。保持病室空氣新鮮,每日用1 000 mg/L(0.02%)的含氯清潔消毒液擦拭地面和桌面,紫外線床單位消毒2次/d,并每日更換無菌床單、被套、病號服。滲出較多時,隨時更換,病室溫度24℃ ~26℃為宜。保護好患者的淺靜脈,扎止血帶時,應墊上紗布或包扎在患者的衣服上,固定輸液敷貼時,應避免固定至水皰上。

1.3.7出院指導:天皰瘡患者好轉或治愈出院后,多數需繼續口服糖皮質激素和免疫抑制劑,應指導患者嚴格按醫囑用藥,不可擅自停藥或減量,定期隨訪。

1.4療效判定標準[8]治愈:皮損全部消退或原有糜爛面干燥結痂,無新皮損出現;顯效:皮損消退>70% ,或原有糜爛面基本干燥;有效:皮損消退70%-30% ,或有個別新皮損出現;無效:皮損消退70%所需時間。

2結果

36例患者均未發生皮膚繼發感染;無外陰念珠菌感染;2例出現口腔念珠菌感染,對癥護理后,一周后治愈;治療8~12天后,糜爛面干燥,11~18天后可見紅色新生表皮,21~24天后逐漸恢復為正常皮膚。復查IgG和C3均正常。住院時間19~28天,平均住院日23天,36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大劑量免疫球蛋白聯合糖皮質激素和免疫抑制劑輔以皮膚護理,有效控制皮膚感染;間擦部位暴露輔以白熾燈照射,加速皮損干燥;口腔護理、外陰護理防止念珠菌感染;飲食護理補充大量滲出丟失的蛋白質;及時監測體溫、血壓、血糖的變化為治療提供依據;保護性隔離減少交叉感染的機會。

3結論

大劑量免疫球蛋白聯合沖擊治療重癥天皰瘡的護理關鍵是皮膚護理,防止皮膚感染,保持皮損局部干燥,給予恰當的外用藥物,及時發現血壓、血糖升高等糖皮質激素和免疫抑制劑的副作用,可以加速治愈,減少并發癥。

4討論

蘇海丹等[6]29例皮質類固醇加環磷酰胺沖擊治療尋常型天皰瘡的觀察及護理,住院時間29~102d,平均住院時間65.5d;褚利娟[7]68例尋常型天皰瘡護理體會,采用免疫抑制劑和糖皮質激素,平均住院時間28天。在治療重癥天皰瘡的過程中,予糖皮質激素和免疫抑制劑治療的同時,若早期聯合應用大劑量免疫球蛋白,與單純應用糖皮質激素和免疫抑制劑治療相比較,平均起效時間、皮損明顯消退時間以及住院時間明顯縮短[8],顯示免疫球蛋白能迅速抑制免疫性損傷,輔以有效的護理措施:皮膚護理、黏膜護理、飲食護理、心理護理、保護性隔離和出院指導,皮損滲出明顯減少,皮損恢復加速,縮短病程和住院時間,減輕了糖皮質激素的用量及不良反應本研究中未見靜滴大劑量免疫球蛋白后出現不良反應,這可能與聯合應用糖皮質激素有關[8]。雖然免疫球蛋白價格較貴,但是治療重癥自身免疫性疾病時效果較好,改善天皰瘡患者的長期預后。

參考文獻

[1]眭洪峰,孫新芬,翁孟武.丙種球蛋白聯合糖皮質激素治療自身免疫大皰病26例療效觀察[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05,19(9):539-540

[2]靳培英.皮膚病藥物治療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35-637

[3]孫艷,畢軼霞,徐艷紅.l例重癥多形紅斑的護理體會[J].中國麻風皮膚病雜志,2007,23(1):15

[4]安家豐,張芃. 張志禮皮膚病臨床經驗輯要[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4,100

[5]蔣為霞,唐躍瓊,郭小蘭.1例副腫瘤性天皰瘡的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4,20(4):48

[6]蘇海丹,侯霞,彭春玲. 皮質類固醇加環磷酰胺沖擊治療尋常型天皰瘡的觀察及護理[J].廣東醫學院學報,2004,22(4):427

第8篇:醫療質量與管理范文

    按照國家關于基本醫療保險費用結算管理的要求,各地不論采取何種結算方式,都要按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則,確定基金支出總量,并根據定點醫療機構的級別和類別以及所承擔的基本醫療保險服務量,預定各定點醫療機構的定額控制指標。

    規定基金支出總量,主要的目的有二:一是為了對醫、保雙方形成費用約束機制,讓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有多少錢辦多少事,讓定點醫療機構對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的支付能力和支付額度心中有數,以提高醫療機構的費用意識,確保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收支平衡。二是符合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管理的要求,按照收支兩條線管理的原則,基本醫療保險保險基金要建立預決算制度,按照基本醫療保險基金使用預算,必然要求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在支出前就有個支出總量的控制指標,如果沒有這個支出總量控制,就難以保證基金預算的執行。

    預定各定點醫療機構的定額控制指標,是落實基金支出總量控制的必要措施,同時也是明確醫療保險機構和醫療服務機構在實施基本醫療保險服務和費用控制方面各自的責任、權力和義務,為費用結算審核制定合理依據的重要手段。沒有這種定額控制的具體量化的指標,在費用結算審核時,就無以為據,同時也難以界定醫療服務的糾紛和費用支付范圍的糾紛。

第9篇:醫療質量與管理范文

[中圖分類號]R19 [文獻標識碼]C[文章編號]1673-7210(2007)05(c)-157-01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醫療市場的競爭越發激烈,國有醫院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沖擊和機遇,盡快建立和完善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經濟運行機制和現代醫院管理模式,加快組織變革的步伐,提高醫療服務質量成為醫院生存和發展的戰略核心。面對激烈的醫療市場競爭,我們必須更新觀念,大膽探索新的管理方法和模式,加強醫院的質量管理,提高工作效能,提升衛生服務的整體質量,在不斷滿足人民群眾不同層次醫療保健需求的同時實現醫院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的快速發展。

1轉變質量管理的理念

目前醫學模式已從傳統的生物醫學模式發展為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醫療質量觀已不是狹義的質量觀。今天廣義的醫療質量觀要求我們不僅要重視患者疾病和生理問題,還要重視患者心理的反應。評價醫療質量不僅看診斷是否及時準確、治療是否有效和是否出現醫療缺陷,還要注重服務態度、服務程序、候診和就醫時間、價格費用和環境等相關服務,因此我們必須以廣義的質量觀來進行醫院管理,全方位、高水平地為患者及其群眾提供醫療保健服務。

醫療服務全過程涉及到醫院的各個工作崗位,從掛號到取藥,從醫生到護士,從醫院環境到飲食,從一線臨床科室、后勤科室到管理部門,因此要想實現全過程質量管理必須做到全員參與。以往職工一直是被管理者、被檢查者,而全過程質量管理體系充分體現“自己管理自己”,每一位職工,無論是醫護人員、后勤人員、管理人員對所做的工作首先都要進行自我質量檢查,大家的工作都處于受控狀態,管理均有據可查,獎懲有章可依,杜絕不負責任的現象,應該說全員參與質量管理是質量持續改進的基礎。全員參與的關鍵是制定每一項工作、每一個崗位的工作質量考核標準,使每一位職工清楚工作質量要求,做到自我質量控制。

2 完善質量管理體系

醫療質量的維持和改進,不僅僅要靠每一位員工負責的工作,科室、全院的質量要靠醫院的質量管理體系的作用。醫院要建立自我控制、科室控制、專家督導相結合的醫療質量控制組織體系,其質量控制范圍要涉及到每一位員工、每一個工作崗位,其中醫務人員的自我控制是醫療質量控制的基礎環節,科室控制是醫療質量的關鍵環節,專家督導組對醫療質量管理的全過程進行督導。

3 實施嚴格的質量控制工作

醫療服務全過程可劃分為:①患者診療過程:包括門急診、住院、醫技診療服務和護理服務過程。②為患者診療直接提供服務保障的過程:包括醫療器械管理、藥事管理、采供血管理、患者生活管理、營養膳食管理、醫療收費管理過程。③為患者診療間接提供服務保障的過程:包括醫院信息系統管理、車輛管理、環境衛生管理、醫院感染監控管理、醫院設施設備管理等過程。管理好全院的醫療質量需要制訂、完善相關工作制度、操作規程、疾病的診療常規、護理常規、質量管理指標和考核標準來有效地制約人員的行為,以切實保障醫療質量和安全。

4 建立雙向醫療質量評價制度

醫療質量評價是醫療質量管理的一個重要環節,對提高醫療質量起著重要的作用。建立面向患者的醫療評價制度,是要在醫院內部醫療質量評價的基礎上,使患者也參與評價,形成個人評價、醫院評價和患者評價相結合的雙向評價制度。完善和健全的醫療質量評價制度,必須從患者的角度來考慮,讓患者參與,關注患者的需求,改善醫患關系。患者滿意的地方要繼續保持,患者不滿意的地方立即改進,不斷提高患者滿意度。

5 加強質量和質量管理的培訓工作

進行經常性的質量培訓如工作制度、操作規程、診療常規、護理常規和“三基”的培訓,提高人員對制度、規范內容的掌握程度,以控制其醫療行為,避免造成工作失誤。進行經常性的質量管理培訓,提高各級醫療質量管理人員的管理水平,因為他們是醫療質量的直接控制者,是監督制度落實、考核分析質量的操作者,他們的管理水平與醫院醫療質量的提高關系密切。

6 做好醫療質量的實時控制

發展醫院信息系統,實施“數字化醫院”,將管理與信息化建設有效地融合起來。在全過程醫療質量管理中,充分利用好信息系統這一管理手段,注重對醫療中的運行質量進行實時控制及后期分析利用,使信息資源的潛在價值得到充分挖掘,做到既節省人力,又大大提高質量管理的效率。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熟妇av一区二区三区下载| 国产高清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 欧美日韩亚洲电影网在线观看| 女人被狂c躁到高潮视频| 午夜丰满少妇性开放视频| 中文字幕av无码不卡免费| 美女被羞羞在线观看漫画| 成人永久福利在线观看不卡|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影院| 中文字幕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色8久久人人97超碰香蕉987| 挺进男同的屁股眼o漫画| 国产**a大片毛片| 一级黄色毛片播放| 男女乱婬真视频| 在线成年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日韩亚洲另类激情文学| 2019亚洲午夜无码天堂| 村上里沙在线播放| 国产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中文无码人妻有码人妻中文字幕 | 久久精品无码免费不卡| 青青青亚洲精品国产| 手机在线视频你懂的| 农村野战videossexjyzz| fc2免费人成在线| 欧美日韩国产亚洲人成| 国产探花在线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国产劲暴∨内射| 美利坚永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好吊操在线视频|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曰| 免费能直接在线观看黄的视频| 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四虎永久地址4hu2019| hkpic比思特区东方美人| 欧美日韩视频在线第一区| 国产成人免费在线观看| 中文天堂网在线最新版| 澳门特级毛片免费观看| 国产真实偷乱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