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自動對對聯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正如過去三十多年發生在各個領域里的變化一樣,中國總是被分隔在截然不同的,甚至是經常對立的兩個世界里。
在流行認知中,城鄉二元的身份識別從來就沒有因為改革而消失;“價格雙軌”曾經讓中間人居中大獲其利;企業被分割為國有和民營;九十年代中后期,伴隨著“下海潮”,體制內和體制外的區別越發明顯;新世紀近十年,上述矛盾已經集中起來被稱為“官民對立”。
所以,有人簡單地指出,想看“官方”去“新聞聯播”;想了解民間,就上“微博”。
實際情況遠不是如此簡單。盡管“新聞聯播”和“微博”之間距離甚遠,但它們有一個最重要的共同點——它們都是在官方與民間各自話語環境中最為極端的代表,它們總是通過夸張的宣傳和表演實現與對面喊話,并希望最終可以在雙方之間找到某種平衡。
對于大多數國人來說,微博是個幸運之星。民間,長期沒有可靠發聲筒的悲哀局面終于有所改觀;而在官方這里,微博有令人討厭的一面,但同時,微博也幫助官方了解了與對面的距離,做起事來更容易掌握分寸。
為什么要談論這個話題,這與投資有關系嗎?在與很多投資者交流后,我注意到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正在通過微博扭轉他們一度被“新聞聯播”控制了的判斷。令我深受啟發的是,其中一些成功的投資者,他們能夠清晰地分辨出兩個世界的差距,并以此找到合適的心態。
在這里我要說,我嚴重同意“聰明的投資者”是一群善于把握機會、控制風險的人。他們不愿意決策、更愿意“投票”。投票本身就是選擇,顯然,如果讓他們選擇“新聞聯播”或者“微博”中的任何一方,都無法得到他們的“選票”。幸運的是,中國的事情確實是發生在那二者之間的某個地帶,聰明的投資者告訴我,“趨勢確定,事件推動”。
這就是策略,但你要選擇方向。方向有多個,一種是變好向上,一種是變壞向下;還有一種是從“新聞聯播”轉向“微博”,另外就是從“微博”轉向“新聞聯播”。我的理解,如果你選擇向上的方向,很多負面事件會給你帶來空頭利益,反之亦然。
說到這里,也許你會要求我做出方向的選擇。我有些為難,因為明確地告訴你我的看法確實有些風險。但我還是想說,我會選擇向上的趨勢,也就是說在“新聞聯播”和“微博”之間確實會發展出一種超越的形態,用很多外國觀察家的話來說就是一種“屬于中國的奇怪的政治體系”。
顯然,發端于三十五年前的改革,讓中國從經濟、社會、政治、意識形態甚至文化藝術和平民生活的“鐵板一塊”,裂變為“基于相當多共同點的思維和行為方式的官民兩塊”。裂變發生后,自然會碰撞,碰撞之中就會相互改造。
我不敢在此斷言改造將發生于何處,但我清楚地知道,官民之間有些東西還是有相當多的共通之處。比如,人民想極大程度地“致富”,國家也想;人民想獲得尊嚴,國家也想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人民想幸福,國家也想太平。
因此,毀滅財富、相互殘害、動蕩不安的社會并不是官民兩端的最優選擇。在這個國家里,聰明人很多,隨著時間的推移,解決一個又一個問題的辦法總會被找到。
關鍵詞: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聯動控制;對策
從目前一些消防工程的設計與相關產品生產的樣本設計圖來看,火災過程中自動報警器與探測器之間存在著一種“混接”現象,即二者同屬于一支信號的總線上,并且都是采用的水平布線的方式。個人認為,這種“混接”現象是與國家的先行規范相違背的,同時在安全性能、檢修施工、合理布局等方面都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所以我認為,著二者應該分開布線,并且在高樓層建筑中應該采用豎直的布線方式,而非水平的布線方式。
一、“混接”布線所存在的問題
1.缺少可行性的依據
在國家對消防聯動設備做出的技術要求的規范中,它僅僅是在聯動控制這一方面給出了具體數量上的規定,但是并沒有涉及到火災探測器這一方面,其設計模塊究竟需要多少才合理還并沒有明確的規范,因此,對數量這一層面的思考,大多設計方還是并沒有很好地去掌握。
2.與國家現行的規范是相違背的
從國家現行對火災聯動系統的設計規定來看,他對火災的聯動控制與報警信號之間的布線的規格是兩種不同的要求,在這樣的情況下,施工方的設計應該嚴格按照國家的規范來執行。所以,就目前而言,“混接”現象是非常不合理的,應該分開來布線傳輸。
二、水平的布線格局所存在的問題
1.存在著嚴重的安全隱患
在這種水平的布線格局中,將火災聯動控制系統與火災探測系統混搭在一起,從客觀上看,它是把相對成立的兩個物件混同于一般了。這樣做的后果是,大大降低了消防控制的重要性的等級系數。因此,這樣的水平混搭在實際操作中顯然是不恰當的。
換一個角度來思考,這種水平布線的線路上,它的每一個設備都有可能成為潛在的故障點。在各種工程設計布局的過程中,考慮到可能出現的問題,其火災探測器的布局,在數量和廣度上是非常密集的,這樣的話,它出現故障的幾率也會隨之增加,并且大部分的火災探測器都是布局在容易被火災燒毀的頂部,而聯動控制系統則與之相反。由此可見,“混接”所造成的影響就是,把大多潛在的故障都集中到了消防的重點位置,即消防的聯動控制系統這一線路上。假如某個探測器出現故障,就會導致整個消防系統癱瘓。
2.大大提高了運營成本
正如前面所介紹,國家現有的規范對火災報警系統和消防控制線的布局的要求是不一樣的。從報警器這條線路來看,使用硬質的塑料管即可,但是,如果是“混接”的話,就大大提高了報警器線路布局的標準,來迎合控制系統線路布局的需要。由此可見,這種做法是非常不經濟的。
3.增加了施工方的難度,影響工程進度
這種“混接”的布局,對技術的相求很高,施工難度也相應增加了,所以,施工進度也不可避免就慢了下來。比如,在建筑吊頂上安裝消防探測器的時候,原本就可以使用輕便,易彎曲的塑料管,但是如果進行“混接”的話,不僅必須采用金屬管,而且還要添加防火漆,這樣就無形地增加了工程的實施難度。此外,實施“混接”之后,大多消防的報警線路基本上都是依照控制線的線路來布局,這樣也自然而然地增加了工程量。這樣下去,施工的進度不可避免地慢了下來。
四、提高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聯動控制可靠性的策略
1.把“混接”布線改為分別布線
上述文章也談到了“混接”布線的一些問題與缺陷,針對這種情況,我認為應該采用分別布線進行傳輸的方式。什么叫做“分別布線”呢?就是把火災消防報警系統與消防聯動控制系統進行區分開來,對它們實施分別布線。分別按照各自的技術要求來布線傳輸,這樣,相對上述的問題而言,無疑能夠在安全、經濟和施工等各方面取得更好的效果。
對于較大的工程設施來說,比較適合的就是從開端就進行分別布線傳輸。而對于較小的工程設施來說,也可以在連接消防探測器之前就將二者分開來,這就要求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2.將消防聯動控制系統中的水平布線改為豎直布線
個人認為,從不同種類的消防設備或者器件,在高樓層建筑中大都處于相同的豎向位置的這一分布特點來看,采用豎直的布線傳輸方式是可行的,也是值得肯定的。據了解,只要是按照豎直的布線方式去布線傳輸,截至目前為止,都還沒有出現過異常情況。
總結以往的實踐經驗,優化后的豎直布線方式有以下特點:第一,在防煙和排煙兩個層面會有兩個增加,可以手動,可以連鎖開啟;第二,采用連鎖的點亮應急照明的方式,及時電源突然關閉,它也可以及時點亮,大大提高了投資生產的效益。第三,做到獨立的布線格局,減少了不必要的消耗,降低了生產成本,節約了資源,提高了利用效率。
五、結語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針對現在的消防探測器并不防火的這一特性,“混接”的這一布線格局,還不能滿足國家規范對控制線布局的要求,它并沒有明確的可行性依據。
同時,“混接”這種水平布線傳輸的方式,它的安全性能不高,存在著較大的安全隱患。而且這種做法也大大提高了運營成本,對實施的難度也增加了,拖長了工期,給施工造成了不便,是非常不經濟的做法。所以說,這時是適合采用“分別”布線的形式,其效果會更好。
再則,在高樓層的建筑體中,水平布線的傳輸方式存在很多缺陷與問題,應該結合樓層的布局特點,采用豎直的布線傳輸方式。與水平布線相反,它可以在安全性能、施工成本、施工進程等方面取得跟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劉穎敏.提高消防設備聯動控制系統可靠性的八項措施[J].科技信息,2011(12).
[2] 宋光珍,劉彬.消防用電設備的聯動控制及供配電設計[J]電氣應用,2008(23).
關鍵詞: 不同負荷;女子鏈球;運動學
0 引言
擲鏈球運動是一個以力量為基礎,以速度為核心,以旋轉技術為載體快速力量性的爆發力項目。擲鏈球是一項要求絕對力量大、爆發力強、協調與靈活性高的體能類力量型項目。由于該項目在我國開展的比較晚,但發展的比較快。隨著項目的發展,我國鏈球的水平逐漸提高,同時我省涌現出許多優秀的運動員如齊大凱、王崢、張永莉等。這主要是我們省體育局的領導和教練特別重視刻苦訓練的結果。女子鏈球被列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后,同樣得到很快的發展,前幾年涌現顧原等一大批優秀女子鏈球運動員。使我省女子鏈球的水平在全國上占有了一席之地,使陜西田徑軍團在明年全運會上增加了爭奪獎牌的希望。而以前廣大學者對不同重量鏈球旋轉投擲技術的運動學研究,只是討論運動技術本身的細節,在不同時期采用不同重量進行訓練,對運動員的動作技術進行分析,建立更好的動作模型。
轉變訓練觀念,抓住旋轉速度訓練主線;訓練觀念的轉變,首先是思想觀念的轉變,改變以往根據季節突出發展某一訓練內容的訓練模式。自改革傳統的訓練方法和訓練模式后,始終把發展技術和各項身體素質緊密結合起來,采用全年大量高強度的訓練方法,無論在專項訓練上還是在身體訓練上,圍繞速度這條主線,正確處理量和強度的關系,把量作為發展、提高強度的基礎。另外,在持球的全程技術旋轉中,始終要求積極順勢用力,反對強求用力。由于能夠正確處理好“人、球”相依的關系,從而使顧原形成了較為流暢的旋轉技術。
對旋轉速度有利的旋轉技術。進入旋轉時,要控制好重心移動,保證身體重心充分移動到左腿上;開始旋轉后,應控制好球速,充分伸展雙臂,與鏈球拉緊,使人體與鏈球形成一個整體。旋轉中,應控制好身體重心的穩定性與平衡,保證球體運行軌跡的正確性,以獲得最大的旋轉關徑。旋轉中盡可能延長雙支撐階段鏈球運動的距離,縮短單支撐階段鏈球運動時間,形成良好的超越器械動作,以提高旋轉速度。整個旋轉過程動作應自然、連貫、準確、具體實效性,旋轉中有明顯的加速節奏感和進行調整的控球能力。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研究立項后與陜西省田徑管理中心的鏈球運動員王崢、張莉和張葉偉等現階段優秀女鏈球運動員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通過查閱相關文獻,了解國內外優秀鏈球選手的技術指標資料。并和我們所研究的對象進行比較。
1.2.2 專家訪談法:多次走訪陜西省田徑隊歐喜元、王國慶教練,了解運動員的技術特點和情況,并根據教練員要求提供數據指標。西安體育學院嚴波濤教授,對實驗的設計提供理論依據,特別是現場拍攝和圖象解析。
1.2.3 實驗法:近景動態立體攝影:用兩部高速攝影機,一部置于投擲方向的正側面垂直于投擲方向,距離12米左右;另一部置于投擲方向的正后面,距離12米左右。主光軸夾角大約為90度,拍攝運動員從預擺到出手的整個過程。取景范圍5米。攝象機高1.2米。
1.2.4 三維運動學分析法:本研究使用西安體育學院運動生物力學教研室Ariel公司的APAS運動分析系統(美國)對收集到的資料進行運動學數據處理,采用俄羅斯扎齊奧爾斯基人體參數模型,并依據人體模型的標準和研究需要選取19個關節點和一個鏈球,對鏈球投擲的全過程進行研究,對解析數據通過低濾波法平滑處理,獲取所需參數的原始數據指標。對運動員兩側高速錄像(120f.s-1)進行數字化處理。后采用低通數字濾波法對原始關節點坐標進行平滑,頻率為8H,獲得相關運動學參數。
正式測試前運動員進行充分的準備活動,并進行試擲
①保證每次投必須有很好的狀態;
②每人每個重量3-4次,選取其成績最好的2次作為樣本;
③女子運動員的鏈球為3KG 4KG 5KG。
1.2.5 數理統計法:采用SPSS11.0統計軟件對運動學數據進行統計處理,獲得各項指標的平均數、標準差,各項指標的差異性檢驗。
2 結果與分析
本研究通過定點拍攝運動員的訓練過程,每人投擲3-4次/重量,選取拍攝效果較好的兩次為研究對象,每次投擲狀態較好,沒有疲勞現象。對本研究起到很好效果,成績也較為理想。為了便于描述和分析,本研究參照較為通用的方法,將完整技術(以右手持球為例)分為以下三個階段:預擺加速階段(從準備姿勢開始至右腳離地)、旋轉過度步階段(單支撐和雙支撐交叉階段)和最后用力階段(右腳著地至鏈球出手)和出手時刻:身體重心旋轉移時刻、右腳離地時刻、右腳著地時刻、左腳著地時刻、鏈球出手時刻、單支撐時間、雙支撐時間等指標。
2.1 人體相關關節角度部分時刻運動參數分析
2.1.1 身體傾角 身體傾角角度主要是檢驗運動員身體上體姿勢的控制情況。在本研究中,身體傾角是身體軀干與地面的夾角。
不同重量鏈球對旋轉投擲鏈球技術右腳著地時刻、左腳著地時刻身體傾角沒有顯著性差異。這是因為運動員上體姿勢控制能力比較強,身體軀干肌肉群是大肌肉群,所以鏈球的重量在一定的范圍(1kg~2kg)內不會對在右腳著地時刻、左腳著地時刻的身體傾角有影響。
[關鍵詞]鋼水罐; 底吹氬;自動對中;應用
中圖分類號:TM5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7)10-0348-02
1 前言
鋼水罐吹氬技術是國內外廣泛采用的一種簡易的爐外精煉方法,其主要目的是脫氣、合金微調、溫度調整、夾雜物上浮和成分、溫度的均勻化[1]。寶鋼集團廣東韶關鋼鐵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韶鋼”)煉鋼廠120t鋼水罐采用底吹氬,單線吹氬。鋼水罐底吹法的透氣磚安裝在鋼水罐的底部。
從轉爐出鋼開始到處理結束全程對鋼水進行底吹氬氣攪拌;同時LF精煉爐、RH真空脫氣裝置在處理鋼水時都需要底吹氬。
韶鋼煉鋼廠鋼水罐底吹氬設計時沒有選用底吹氬自動對中連接裝置,氬氣閥站的氬氣膠管通過軟管卷筒或電纜滑車連接到鋼水罐車,當鋼水罐放至鋼水罐車上后,操作工爬上鋼水罐車,通過鋼水罐車上帶有手動快速接頭的金屬軟管與鋼水罐上的快速接頭進行連接,然后打開控制閥門,即可進行鋼水罐底吹。底吹完畢在吊走鋼水罐前又要爬上鋼水罐車,拔掉快速接頭,排氣閥用于插、拔快速接頭時管道的卸壓以便于快速插、拔操作,見圖1。鋼水罐每吊運1次,人工接、拔快速接頭1次,既增加工人的勞動強度,又影響生產節奏,同時也存在鋼渣噴濺燙傷的安全隱患。
2 采取的措施及改造內容
2.1 設備選型
根據調研及鋼水罐、鋼水罐車的具體情況,選用的自動對中連接裝置如圖2所示。
該自動對中連接裝置由導向套裝置、吹氬裝置以及金屬軟管等組成。該對中連接裝置為球面接觸,允許吹氬裝置在一定角度范圍內偏擺而不會出現泄漏。
2.2 安裝位置的選擇
自動對中連接裝置安裝在鋼水罐車上西北角,主要是便于配管及吊裝時觀察。
2.3 安裝基準的選擇
煉鋼廠在用鋼水罐共37件,其型號、規格相同。選1個表面相對干凈的鋼水罐作為標準罐。其導向套裝置安裝在鋼水罐下部環形筋板的下方400mm位置,與兩耳軸連線成49.9°。具體定位尺寸見圖3。
導向套裝置的底座安裝情況如圖3所示。吹氬裝置安裝在鋼水罐車上,與兩罐座中線成49.9°,離鋼水罐車中線距離為1340.8mm。吹氬裝置的底座離導向套裝置底座的距離約為610mm,見圖2所示,底座現場焊接。
2.4 鋼水罐車罐座的優化
鋼水罐由于吊臂下部及罐座導向部位均為梯形,而且罐座導向部位的高度較低,從而吊臂的導向距離偏短,在鋼水罐放至鋼水罐車過程中導向套裝置與鋼水罐車上的吹氬裝置由于相互錯位易發生碰撞而損壞。為此,在鋼水罐車的罐座北面各增加1件導向板,見圖5。在放置鋼水罐時,吊臂要盡量靠近導向板一端。在鋼水罐車罐座中心連線方向的內側也各增加4件斜板對鋼水罐進行導向。
2.5 底吹氬管路優化
將自動對中連接裝置的進、出氣管分別與原有的鋼水罐車及鋼水罐上的底吹管并聯,并在各支管上安裝手動球閥,當自動對中連接裝置出現變形、泄漏或損壞等異常情況時,可關閉自動對中連接裝置支路上的球閥及拔掉該支路上的快速接頭,恢復原先手動拔接快速接頭操作,仍可確保底吹氬氣管路的聯通,見圖6。
3 效果
該底吹氬自動對中連接裝置的應用大大減輕工人的勞動強度,減少了底吹連接的準備時間,基本消除了人工拔、接鋼水罐底吹氬氣管存在的安全隱患。
4 結語
鋼水罐增加底吹氬自動對中連接裝置以來,使用情況良好。已推廣應用到韶鋼130t鋼水罐。
參考文獻
[1] 馮聚和等.鐵水預處理c鋼水爐外精煉.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2006(6):145-146.
關鍵詞: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國家集訓隊;專項技術訓練;內容安排
專項技術訓練包括水池跳臺訓練(以下簡稱水池訓練)和雪上跳臺訓練(以下簡稱雪上訓練),是指助滑道選擇起點――助滑――上臺起跳――空中――著陸(著水)的全過程。專項技術訓練內容是指水池訓練和雪上訓練的動作和跳次。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備戰第冬奧會空中技巧國家集訓隊運動員。
1.2 研究方法 文獻資料法、調查法、觀察法、統計分析法。
2 結果與分析
研究依據備戰的比賽動作,將運動員分2組,1組徐囡囡、李妮娜、王姣;2組劉麗麗、郭心心。比賽動作是結合我國運動員的實際情況和國際形勢來選擇的。
本文對基礎動作、準備難度動作、高難動作做以下界定:基礎動作是指為適應跳臺,在起跳技術、空中技術、著陸技術等方面相對簡單的動作,也是初學者需要學習和掌握的動作。準備難度動作是指有助于高難動作掌握的動作。高難動作是指運動員冬奧會比賽準備使用的動作。
2.1 水池階段專項技術訓練內容安排的研究 第一組運動員的訓練動作:基礎動作比(直體后空翻)、bF(后空翻360o)、bLT(直體后空翻接團身后空翻)、bLL(直體后空翻兩周);準備難度動作bdF(后空翻720o)、bLF(直體后空翻接360o)、bFT(后空翻360o接團身)、bdFT(后空翻720o接團身)、bdFL(后空翻720o接直體);高難動作bFF(后空翻360o接360o)、bFdF(后空翻360o接720o)、bdFF(后空翻720o接360o)、bLDF(直體后空翻接720o)。跳次分配比例見圖1。從3組動作的比例差別看,并不利于快速有效地掌握高難動作,具體分析如下:
1)基礎動作此時期的訓練任務是適應雪臺。由于bLT和bLL動作作用相同,從難度系數看,應選難度系數低并且對進一步發展三周臺難度動作起準備作用的bLT動作。
2)準備難度動作跳次比例還應增大,就現有準備難度動作比例分析,bdF和bLF動作占準備難度動作總跳次的83%以上,徐囡囡甚至達到93%(圖2),這有利于掌握比賽動作。因為bLF動作難度不大,起跳較容易控制,并且著陸前是轉體技術,所以既可以訓練運動員的空間知覺,又有利于掌握比賽動作的著陸技術。特別是bdF動作,它是掌bdFF動作的準備難度動作,對bdFF動作的起跳和第一周轉體技術的掌握起最積極有利的作用。
3)此階段運動員已經掌握bFF和bFdF動作,只有bdFF動作是需要學習的動作,作為儲備動作的bLdF動作此階段也應該適當進行練習,這需訓練中比賽動作的比例增大。
第二組運動員的訓練動作:基礎動作bL、bF、bLL;準備難度動作bLT、bLF、bFF、bFT;高難動作bLTT(直體后空翻接團身接團身)、bLTF(直體后空翻接團身接360o)、bLFF(直體后空翻接360o接360o)、bFFF(后空翻360o接360o接360o)、bFdF。動作跳次的比例見圖3。分析如下:
首先,郭心心bLL動作跳次為110跳,幾乎是劉麗麗(57跳)的2倍,由于比賽動作主要是在三周臺上,bLL動作對此組動作技術形成作用極其微小。所以此動作在這種難度組合的訓練中不宜選用。
其次,動作的選取合理,因為bLT是bLTT和bLTF的準備難度動作,bLF是bLFF的準備難度動作,bFF是bFFF和bFdF的準備難度動作,它們對比賽動作掌握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又因為三周臺危險性大,無論是水池還是雪上,一旦出現危險,其后果就較為嚴重,要過渡到三周臺,需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所以準備難度動作比例大是合理的。
最后,儲備動作bFdF比賽使用機率較小,同時造成運動員過多的信息承載,影響掌握其它比賽動作。另一儲備動作bFFF相對于bFdF動作是以增多空翻周數來增加難度的,難度系數大,其動作的360o轉體技術相對720o轉體技術較為簡單,可以充分發揮以難取勝的優勢。而且bFFF動作在比賽中使用,一旦成功,制勝的把握較大。圖3中比賽動作所占比例較大,但從比賽動作分配比例看,兩周的bFdF動作占整組比賽動作跳次的60%左右(圖4),這使三周比賽動作的實際比例降至11%和8%。這樣看來,此種比例分配有些主次顛倒了。
2.2 雪上階段專項技術訓練內容安排的研究 第一組運動員的訓練動作:基礎動作bL、bF、bLT、bLL;準備難度動作bLF;高難動作bFF、bFdF、bdFF、bLdF。動作跳次分配比例見圖5。基礎動作跳次所占比例最大,除王姣準備難度動作比例大于比賽動作比例外,其他兩人比賽動作比例大于準備難度動作比例。準備難度動作只選bLF動作,比賽動作以bFF、bFdF動作訓練為主。從掌握比賽動作的角度分析,bLT和bLL動作的主要作用是適應雪臺,重點是測速和著陸,對掌握比賽動作作用小,所以應選擇難度系數低,而且對發展三周動作有利的bLT動作。而同在二周臺上的準備難度動作bLF兼有測速,練習起跳、空中知覺、著陸的作用。所以應增加bLF動作的訓練跳次,才更為合理。另外應增加bFF動作的跳次,因為bFF本身即是比賽動作,起跳和著陸技術都與轉體技術有關,對bFdF動作的掌握起到推動作用。因此應該增加準備難度動作和比賽動作的跳次。
第二組運動員的訓練動作:基礎動作bL、bP、bLL;準備難度動作bLT、bLF、bFF;比賽動作bLTT、bLTF、bLFF、bFdF(儲備動作)。動作跳次分配比例見圖6。準備難度動作比例最大,比賽動作僅占4%和3%。此時期準備難度動作比例大是合理的。因為bLT、bLF、bFF動作既可適應雪臺,又有利于比賽動作掌握。而郭心心比劉麗麗基礎動作比例大,主要是bLL
動作多跳了118跳,這就影響了郭心心做三周動作的時間和跳次,所以bLL動作不應選用;再者比賽動作比例少,主要因為三周動作危險性大,沒有足夠的把握,教練員和運動員都不能貿然做三周動作,這也說明應增加準備難度動作的跳次。
2.3 水池階段與雪上階段專項技術訓練內容安排分析 第一組運動員的動作成功率和跳次情況見表1。從跳次和成功率看,bdFF動作作為比賽動作無疑需要大量的跳次積累,才能達到熟練運用。bFF和bFdF動作,水池訓練完全成功率在72%―83%之間,著陸成功率在87%~97%之間;雪上訓練完全成功率除王姣bFdF動作為13%外,其他人在44%~61%之間;著陸成功率除王姣bFdF動作為44%外,其他人在60%~82%之間;全年訓練中動作跳次,bFF動作在393-740之間,bFdF動作在312~448之間,盡管在跳次數量上較多,但動作的完成質量不高,要想雪上比賽取得好成績,還應增加訓練的跳次。bLT動作主要是為了適應跳臺和練習著陸,其跳次在226~558之間,與其承擔的任務相比跳次過多。bLF動作此時期已經完成了掌握比賽動作的任務,雪上訓練完全成功率在62~77%之間,著陸成功率在75%~85%之間,跳次在269~662之間,動作完成質量較高,在下一年訓練中此動作跳次可以相應減少。
所以,此時期水池訓練和雪上訓練的后期能夠采用模擬比賽的訓練課。
第二組運動員的動作成功率和跳次情況見表2。從全年訓練中各動作的總跳次看,除劉麗麗bLTF動作做88跳外,其它動作均在50跳以下,做為比賽動作跳次的積累量是遠遠不夠的。而這些動作的成功率,除bLTF動作水池訓練完全成功率分別為66%和83%之外,其它動作的完全成功率均在60%以下,動作完成質量較差。雪上訓練劉麗麗bLTF動作的完全成功率只有22%,著陸成功率為53%,郭心心bLTF動作的完全成功率僅有27%,著陸成功率為47%,這些表明要熟練運用比賽動作,增加比賽動作跳次刻不容緩。準備難度動作bLT、bLF、bFF全年訓練跳次在384~682之間,除bLT動作雪上訓練完全成功率分別為61%和64%之外,其它動作雪上訓練完全成功率均在55%以下,這說明動作完成質量較低,但這些動作除郭心心的bFF動作雪上訓練的著陸成功率為31%外,其它動作均在78%以上,著陸的穩定性較高。要提高這些準備難度動作的質量,就必須增加訓練跳次。運動員各自帶*號的動作是訓練時應增加跳次的重點動作。
所以,此時期應增加準備難度動作和比賽動作的跳次。在水池訓練中可以適當采用模擬比賽訓練。
3 結論與建議
1)在奧運周期第三年及第四年的備戰訓練中,國家集訓隊女運動員均不宜使用bLL動作;劉麗麗和郭心心不宜選bFdF動作為儲備動作。
關鍵詞:鈾; 空心蓮子草; 超氧化物歧化酶; 過氧化物酶; 過氧化氫酶
中圖分類號: X59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439-8114(2011)08-1553-03
Absorption of 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 to Uranium and the Dynamic Changes
of its Antioxidant Enzyme Activity
SUN Bin1,2,HU Shang-lian1,2,LU Xue-qin1,2,CAO Ying1,2,REN Peng1,2,DUAN Ning1,2
(1.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ianyang 621010, Sichuan, China;
2. State Defense Key Laboratory of the Nuclear Waste and Environmental Security,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ianyang 621000, Sichuan, China)
Abstract: Dynamic accumulation of 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 to uranium at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0,40,80,100,120,250 μmol/L) and dynamic changes of SOD, POD, CAT of root, stem and leaves at the uranium concentration of 120 μmol/L were studied under water culture condi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ccumulation and adsorption equilibrium point of the different part of 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 to uranium varied. A majority of uranium accumulated in root of 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 whereas only few accumulated in stem and leaves. The peak of uranium accumulation in root was found on the fifth day of uranium treatment. While the peak of uranium accumulation in stem and leaves were found on about the second day. The dynamic changes of SOD, POD and CAT activities were different under the uranium treatment of 120 μmol/L. SOD activities were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when the accumulation of uranium in roots, stem and leaves were largest; POD activities all appeared at the second peak of its dynamic changes, but the changes of CAT activities in roots and leaves were different.
Key words: uranium; 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 superoxide dismutase;peroxidase; catalase
鈾礦開采以及核能的利用過程是鈾在環境中富集并產生污染的重要途徑。不適當的堆積或處置這些廢料就會導致鈾通過流失散布到土壤表面,經風蝕進入空氣,或者通過淋洗而進入地下水。此外,鈾礦冶大量的放射性廢水不斷地排出,也直接污染了天然水體和土壤[1]。國內外學者對重金屬污染的治理問題做了大量的研究,普遍認為植物修復技術因其治理費用低,現場擾動小,不會造成二次污染,社會生態綜合效益好,正受到廣泛重視[2]。濕地生態系統和水生植物在重金屬的生物利用和生物富集中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在水生環境中吸附重金屬的能力是在土壤環境中的數倍。研究發現許多水生植物,如蘆葦、水蔥、稀脈萍、浮萍、香蒲、眼子菜是潛在的重金屬清潔者,可用于廢水凈化[3-5]。
空心蓮子草(Alternantheraphiloxeroides)遍布世界各地,取材方便,代價低廉,并且具有繁殖能力強、生物量大、抗逆性強、根系發達等特點,研究發現空心蓮子草對Cd、Pb、Zn和Fe的富集效果較好[6-8],另外對Ni的富集也有研究[9]。前人對Cd、Zn脅迫下的空心蓮子草的生理響應做了研究[10,11], 而鈾在空心蓮子草體內的積累及空心蓮子草抗氧化酶活性動態變化方面的研究鮮見報道。因此,以空心蓮子草為材料,在水培條件下,研究其對鈾的富集能力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動態變化,探討空心蓮子草吸附鈾的能力和生理響應機制,為空心蓮子草應用于鈾礦冶廢水的治理提供理論依據。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
試驗所用的空心蓮子草采自西南科技大學校園。
1.2方法
1.2.1空心蓮子草培養選取無病、無蟲、長勢一致的空心蓮子草,截取約30 cm,用霍格蘭營養液預培養15 d,長出茁壯的根用于試驗,使用塑料盆(長×寬×高為31cm×17 cm×8 cm)進行培養,每盆20株(相當于384株/m2)。
1.2.2試驗設計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1)用于U6+含量測定的空心蓮子草培養與處理。試驗U6+設為6個處理濃度,分別為0、40、80、100、120、250 μmol/L(分別以CK、U40、U80、U100、U120、U250表示),每個處理3次重復,每一重復6盆,每盆20株,分別加入2 L不同濃度的U6+溶液。光強3 200 lx,溫度24℃,光照時間14 h/10 h(白天/夜晚),共培養7 d。用C4H6O6U配制不同濃度鈾水溶液。
2)用于抗氧化酶活性測定的空心蓮子草培養與處理。120 μmol/L鈾溶液處理條件下,不同時間(0、4、6、8、12、24、48、120、168 h)處理空心蓮子草,每個時間處理3次重復,每一重復20株。
1.2.3樣品的采集和制備
1)用于U6+含量測定的樣品采集和制備。對不同U6+濃度處理的空心蓮子草分別于1、2、5、7 d采集其莖葉與根部樣品,根部用0.1mol/L Pb(NO3)2沖洗10 min,以置換根部表面粘附的鈾,用于金屬富集能力測定[12]。采集的樣品于105℃下殺青30 min,65℃烘干至恒重。研磨成粉末,稱取0.2 g莖葉混合樣,0.1 g根部樣置于100 mL錐形瓶中,利用硝酸-高氯酸消解法[13]消化樣品。
2)用于酶活性測定樣品的制備。分別在0、4、6、8、12、24、48、120、168 h取樣,將根與莖葉分開,分別用錫箔紙包好,于液氮中速凍,后保存在-80℃冰箱中用于抗氧化酶活性測定。
1.2.4指標測定
1)鈾的測定。植株鈾積累量的測定參照張麗華等[14]的紫外分光光度法。
2)酶活性的測定。POD活性測定采用愈創木酚法[15], SOD 活性測定采用NBT光還原法[16],CAT 活性測定采用貝爾斯-西策爾斯法改進型[17]。
2結果與分析
2.1鈾在空心蓮子草不同部位的動態積累
由圖1可以看出,鈾在空心蓮子草體內的積累表現為根>莖、葉。除對照外,鈾在根部的動態積累總的趨勢表現為先上升后下降,均在第五天時達到吸收高峰,其中以U120效果最好,其吸收鈾的量為942.77 mg/kg,所有處理組都在5 d后鈾積累量開始下降。在鈾處理1 d 時,鈾在空心蓮子草根部的積累量均在282.65 mg/kg以上。
鈾在葉和莖中的積累量很少(圖1),幾乎為根部的1/100~1/250。鈾在葉和莖中的積累過程,除CK和U80處理外,其余處理均表現為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在處理2 d時鈾的積累量達到最高峰,其中以U250處理最高,而后開始急劇下降,U100和U80處理在5 d時降低為0 mg/kg,其他處理在7 d時降低為0 mg/kg。
綜上所述,空心蓮子草對鈾的富集主要在根部,在莖部和葉部的富集量極少。通過動態積累分析,發現在鈾處理5 d左右時,根對鈾的富集量最高。
2.2120 μmol/L鈾處理下空心蓮子草SOD、POD和CAT的動態變化
有報道表明,鈾礦冶的廢水中最多含有30 mg/L(約120 μmol/L)的鈾[18]。因此,試驗選擇120 μmol/L鈾處理的空心蓮子草為研究對象,研究空心蓮子草SOD、POD和CAT的動態變化。
由圖2可以看出,120 μmol/L鈾處理后,空心蓮子草根部和莖、葉部的SOD、POD、CAT活性動態變化趨勢不同。未經鈾處理的空心蓮子草根部和莖、葉部的SOD、POD、CAT活性在研究時間范圍內,基本上保持不變,處于相對穩定的狀態。
鈾處理的根部SOD活性在前6 h內呈上升趨勢,均高于CK,6 h達到高峰,活性為141.304 U/(gFW),后其活性開始快速下降,約在8 h后低于CK,處理120 h(5 d)時,降低為65.217 U/(gFW),與168 h (7 d)的64.722 U/(gFW),無明顯差異(圖2a)。莖和葉的SOD活性在6 h前的變化趨勢與根相同,同樣在6h達到高峰,其活性為140.000 U/(gFW),6 h前酶活性均高于CK,6 h后開始迅速下降,至12 h達到低谷,活性為65.714 U/(gFW),處理12 h后,酶活性開始回升,到120 h(5 d)時的酶活性為120.0 U/(gFW),與168 h(7 d)的酶活無明顯差異(圖2b)。結合空心蓮子草富集鈾的情況來看,根部在5 d時富集鈾最多,莖、葉在2 d時最多,而此時根部SOD和莖、葉SOD活性都處于比較低的水平。
POD活性在根部和莖、葉部的動態變化過程中都出現兩個峰值,在根部的兩個峰值分別出現在鈾處理后的4 h和120 h(圖2c),在莖、葉部出現的兩個峰值分別在處理后的6 h和48 h(圖2d)。結合鈾在根和莖、葉中的積累狀況來看,根部POD活性第二個峰值出現在鈾處理120 h,活性為104.500 U/(gFW);莖、葉部POD活性第二個峰值出現在鈾處理后48 h,活性為32.250 U/(gFW),而此時正是根部和莖、葉部富集鈾最高的時期。
CAT酶活性在根部和莖、葉部動態變化過程中,處理初期CAT活性與CK相同,其余時間處理的CAT酶活性均高于CK。根部CAT活性首先呈上升趨勢,處理4 h時達到第一個峰值,而后活性下降,6 h后又開始迅速回升,8 h達到最大值,隨后開始下降,至處理120 h時降到最低,活性為125.000 U/(gFW),而后略有升高,但無明顯差異(圖2e);莖、葉部CAT活性在處理0~2 h呈直線上升,處理48 h達到最高峰,活性為24.350 U/(gFW),然后又迅速下降(圖2f)。從CAT酶活的變化來看,鈾在根部富集最高峰時(5 d),CAT活性處于動態變化中一個較低的值,莖、葉部富集量最高時(2d)CAT活性則是其動態變化中最高的一個值。
綜上所述,鈾在空心蓮子草根部和莖、葉部富集量最高時,其SOD活性均表現為比CK低,而且處于一個較低的值;POD活性均出現在其動態變化中的明顯高于CK的第二個峰值;但對于CAT活性而言,根部CAT和莖、葉部CAT變化不同,前者在根部鈾積累最多時處于較低值,而后者酶活性在鈾積累最多時則高于其他所有時間。
3結論與討論
Charles等[19]和Srivastava等[20]分別報道了鈾對稀脈萍的生長情況的影響和黑藻對鈾的累積及生化響應,但有關空心蓮子草對鈾的動態累積及其受脅迫后SOD、POD和CAT 的動態變化鮮見報道。
研究結果表明,空心蓮子草對鈾表現出高的耐受性和富集能力,對鈾的積累主要在根部,在莖、葉部的累積量極少,是根部積累量的1/100~1/250;研究發現,鈾在根部的積累量2~5 d內呈增長的趨勢,到第五天時達到積累高峰,5 d后開始下降,而鈾在莖、葉部的累積量1~2 d內呈增長的趨勢,2 d后開始下降,表明鈾在空心蓮子草不同部位的累積量和吸附平衡點不同。詹杰等[21]發現空心蓮子草對As5+的積累隨濃度的增大而增加,主要積累在莖部;蔡成翔[22]研究發現Cd2+在處理2~5 d的空心蓮子草體內的積累量基本不變,且主要在根部積累,而對Zn2+的累積則表現為增長的趨勢。由此表明,空心蓮子草對不同重金屬的吸附、累積部位和量、吸附平衡點各異。
正常情況下,生物細胞內的抗氧化酶與自由基形成動態平衡,不會造成損傷。但在重金屬脅迫下,植物體內產生大量活性氧自由基,發生過氧化反應,生理代謝紊亂[23]。Ding等[10]研究發現,在不同濃度Cd2+處理2 d后,空心蓮子草葉片的SOD、POD、CAT活性有所變化;黃永杰等[11]研究發現,Zn2+處理14 d 后空心蓮子草葉片的SOD、POD活性出現不同的變化,而CAT活性與對照組沒有明顯差異。他們的研究都是在某一固定時間下,研究空心蓮子草葉片抗氧化酶活性的變化,而有關抗氧化酶活性的動態變化鮮見報道。試驗結果表明,無鈾脅迫條件下空心蓮子草細胞內的POD、CAT、SOD活性在研究時間范圍內比較穩定,鈾處理后,隨著鈾脅迫時間的延長,根部SOD活性表現出先升后降的變化趨勢,0~6 h內SOD活性明顯提高,6 h以后SOD活性急劇下降,8~168 h內,SOD酶活性均低于CK;莖、葉部的SOD表現出先升后降再升高的趨勢,其酶活性的兩個峰值出現在6 h和120 h,12 h時酶活性最低,在120~168 h內POD酶活沒有明顯差異。莖葉部的POD和CAT活性在脅迫期間表現出折線變化,二者均出現兩個活性高峰,第二個酶活性高峰均在處理2 d時,但第一個酶活性高峰出現的時間有所不同,CAT出現在處理2 h時,POD出現在處理6 h時;根部POD隨時間呈現先升后降再升高的趨勢,在鈾處理5 d時酶活性最高;根部CAT隨著時間的延長先升高后降低,酶活性在8 h達到最高,在120 h時活性最低。這可能與SOD、POD、CAT共同組成了植物體內一個有效的活性氧清除酶系統,三者協調一致的共同作用有關。綜合SOD、POD、CAT活性和空心蓮子草對鈾的富集能力,可以看出在根部和莖、葉部鈾積累最多時,POD活性最強,SOD活性較低,而CAT的活性變化較復雜,這可能與酶自身特性及對外界刺激的敏感性有關[25]。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參考文獻:
[1] 潘英杰,李玉成,薛建新,等.我國鈾礦冶設施退役治理現狀及對策[J]. 輻射防護,2009,29(3):167-171,198.
[2] 丁佳紅,劉登義,儲玲,等.重金屬污染土壤植物修復的研究進展和應用前景[J].生物學雜志,2004,21(4):6-10.
[3] GREGER M, KAUTSKY L. Use of macrophytes for mapping bioavailable heavy metals in shallow coastal areas, Stockholm, Sweden[J]. Applied Geochemistry,1993,8(2):37-43.
[4] ABBASI S A, RAMASAMI E V. Biotechnological Methods of Pollution Control [M]. Hyderabad:Universities Press,1999.168.
[5] KADLEC R H, BEVIS F B. Wastewater treatment at the Houghton Lake wetland: Vegetation response[J]. Ecological Engineering,2009,35(2):1312-1332.
[6] 顧 超,李 蕾,何池全.喜旱蓮子草及鴨趾草對重金屬的富集實驗研究[J].上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10(6):626-629. [7] LIU J G, DONG Y, XU H, et al. Accumulation of Cd, Pb and Zn by 19 wetland plant species in constructed wetland[J].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07,147:947-953.
[8] DENG H, YE Z H, WONG M H. Lead, zinc and iron (Fe2+) tolerances in wetland plants and relation to root anatomy and spatial pattern of ROL[J]. Environmental and Experimental Botany,2009,65:353-362.
[9] WANG X S, QIN Y. Removal of Ni(Ⅱ), Zn(Ⅱ) and Cr(VI) from aqueous solution by 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 biomass[J].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06, 138:582-588.
[10] DING B Z,SHI G X,XU Y,et al. Physiliological responses of 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 (Mret.) Griseb leaves to cadmium stress[J].Evironmental Pollution,2007,147:800-803.
[11] 黃永杰,楊集輝,楊紅飛,等.鋅對水花生生長及活性氧代謝的影響[J]. 中國農學通報,2009,25(5):160-164.
[12] 劉耀華,楊文武. 硝酸-高氯酸消解――原子熒光法測定茶葉中的硒[J].環境科學導刊,2009,28(2):80-81.
[13] RUFYIKIRI G, WANNIJN J, WANG L, et al. Effects of phosphorus fertilization on the availability and uptake of uranium and nutrients by plants grown on soil derived from uranium mining debris[J].Environmental Pollution,2006,141:420-427.
[14] 張麗華, 宋 游,劉煥良.分光光度法測定高放廢液中的鈾[J].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年報,2004(1):130.
[15] 彭永宏.荔枝采后果皮褐變機理與保鮮技術研究進展[J] 熱帶亞熱帶植物學報, 1998,6(1): 81-86.
[16] PADEEL A A. Location and properties of chloroplasts and pigment determination in roots[J]. Physiology Plantarum, 1962,15:130-146.
[17] 施特爾馬赫B.酶的測定方法[M]. 錢嘉淵,譯.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1992.
[18] 張新華,劉 永.鈾礦山“三廢”的污染及治理[J].礦業安全與環保,2003,30(3):30-33.
[19] CHARLES A L, MARKICH S J, RALPH P. Toxicity of uranium and copper individually and in combination,to a tropical freshwater macrophyte(Lemna aequinoctialis)[J].Chenosphere,2006,62:1224-1233.
[20] SRIVASTAVA S, BHAINSA K C, D’SOUZA S F.Investigation of uranium accumulation potential and biochemical responses of an aquatic weed Hydrilla verticillata(L.f.) Royle[J]. Bioresource Technology,2010,101:2573-2579.
[21] 詹杰,黃毅斌,鄭向麗,等.砷元素對水花生生長影響[J].江西農業學報,2008,20(6):95-97.
[22] 蔡成翔. 水花生對鋅、鎘離子的凈化作用研究[J]. 百色學院學報,2008,21(3):79-81.
[23] OKAMOTO O K, COLEPICOLO P. Response of superoxide dismutase to pollutant metal stress in the marine dinoflagellate Gonyaulax polyedra [J]. Comp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 Part C: Pharmacology, Toxicology & Endocrinology, 1998,119:67-73.
關鍵詞:民族旅游 瓶頸 隱性成本
民族地區旅游的發展是一個全國性的課題。連南瑤族自治縣也試圖發展民族旅游,以便不僅為縣域經濟的發展找到突破口,同時也為民族旅游的持續發展提供堅實的財政基礎。本文試圖從實證的角度研究,連南民族旅游所受瓶頸形成的原因,分析其后果及其解決方法。論文的第二部分分析連南旅游業的發展現狀;第三部分指出連南民族旅游存在的瓶頸、表層原因及深層原因,涉及旅游產業對經濟的帶動效應弱的問題及隱性成本的存在;第四部分主要研究隱性成本,討論誰應承擔隱性成本和如何承擔隱性成本;第五部分是研究結論與對策建議。
1.發展現狀
1.1民族旅游資源概括
連南是世界經典樂曲《瑤族舞曲》的故鄉,是廣東省三個少數民族自治縣中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縣。“瑤族耍歌堂”、“瑤族長鼓舞”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南崗、油嶺村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南崗古排被授予“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稱號。這些資源為連南旅游奠定了發展的基礎。
1.2民族旅游的發展階段
如果以第一屆中國(連南)瑤族文化藝術節的舉辦為標志,1978年以后連南的民族旅游發展過程可以大致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1980-2008年,這一時期的中心內容是整合旅游資源和建立相應景點。第二階段是2009年至今,其中心內容是實現連南旅游資源的縣級統籌并實現景區的承包經營。
1.3加快發展民族旅游的必要性
發展民族旅游既可以將為文物保護提供必要的資金,也可以加快連南的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傳統經濟的發展基本上是建立在高耗能、高污染的基礎之上的,以低附加值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這在連南也不例外。可以說,正因為以上發展方式的存在,連南GDP在過去幾年才得以獲得增長。然而,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以后,由于國外經濟環境的變化,珠江三角洲典型的出口加工創匯路子已經越走越窄,實體加工產業受到明顯沖擊。如果仍然沿襲傳統模式,不思改變,不僅經濟的發展難有保障,而且經濟與社會、環境的矛盾將日趨尖銳。因此,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勢在必行,而培育民族旅游產業是連南發展戰略的一個考慮。
2.發展中面臨的瓶頸及其原因
2.1發展中面臨的瓶頸
從表1可以看到,2001年,連南縣旅游收入占GDP比重為6.33%,經過五年的發展,此比重達到6.63%,僅僅提高了0.3%,年平均提高0.06%。而增長率卻表現驚人。除了2003年受“非典”影響增長率成負數及2005年的9.00%之外,其余年份均達到了20%以上。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一方面是由于連南旅游發展的底子薄,產值低導致的旅游收入的快速增加不足以引起GDP占比的明顯變化。另一方面則是由于通脹因素造成的,在扣除物價影響的情況下,連南旅游收入的增長率也會降低。如果過分看重增長率的話,會忽視連南旅游存在的關鍵問題。
連南民族旅游遇到的瓶頸問題是旅游收入占整體經濟的比重難以提高,對經濟的帶動效應偏弱,這與旅游產業的支柱地位是不相對應的。雖然一直在努力,但收效甚微。要突破發展瓶頸,就必須從其原因開始分析。
2.2表層原因剖析
其一,民族文化的保護與傳承沒有獲得應有重視。如果仍然沿襲招商引資的做法,而不考慮民族旅游的特殊性,在景區日益商業化的情況下,當地民族文化的保護與傳承由于缺乏利益的驅動機制民族文化的保護將遇到很大的挑戰。
其二,“體制偏向”。經營權的轉讓,一方面可以讓景區的開發擁有了資金保障,另一方面可以引入市場化運作,加強管理。但由于體制過渡需要時間以及其他一些方面的原因,目前的景區開發仍然沿襲了傳統運作方式。當地村民只能依附于旅游經營機構被動的參與開發,來源于旅游業的收入不大。
其三,旅游開發不深入。從理論上說,民族旅游的開發涉及面廣,收入的來源也應該多元的。在研究收入來源時,我們可以觀察到一個有趣的現象,即景區的收入與游客人數密切相關。圖1直觀表現了這一點。景區收入絕大部分來源于門票,說明景區的開發程度較低,配套設施建設滯后。
2.3深層原因剖析
在旅游收入增長率高達20%的基礎上再進一步提高增長率以突破當前民族旅游“瓶頸”問題顯然是不可行的。問題的關鍵就在于:村民參與景區的權限。在不改變下述前提的基礎上,我們很難把握住村民擁有權限的程度,這個前提就是如何處理隱性成本。對顯性成本的控制導致的對隱性成本的弱化是造成“瓶頸”問題的根本原因,突破“瓶頸”必須從解決隱性成本入手。
3.隱性成本的承擔者與承擔方式探討
3.1誰應承擔隱性成本
隱性成本具有隱蔽性、復雜性、累積性、不易量化、時空變化性的特征(李慶雷等,2012),因此進行解決的難度較大。在如何承擔隱性成本這個問題上將出現兩種選擇和后果:一種選擇是繼續由村民及景區管理機構來完成,這對他們而言顯然是不現實的,而其后果正如我們前面分析所見:村民和景區參與旅游的積極性不高,旅游開發不深入和民族文化發展遇到危機,由此造成景區旅游收不抵支,“瓶頸”問題顯現。
第二種選擇是由連南政府來承擔景區開發積聚起來的隱性成本開支,而這是順理成章的。一方面,在傳統經濟體制下,村莊的管理由于彼此熟悉的關系網得以進行。而在開發成景區后,市場意識開始滲透,進而出現“免費搭車”、 “公地的悲劇”等等現象(司馬志,2012)。在這種情況下,政府對于生態環境質量維護、公共服務與社會管理等等成本的承擔是合理的。另一方面,政府具備了動員較大資源的能力,可以有效解決隱性成本較大的問題。
3.2如何承擔隱性成本
國內通行的做法無非是使用地方稅收、上級撥款、銀行借貸等。統計數據表明,1987年以來,連南的所有年份均為赤字。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赤字規模從一億多逐年上升到2010年的3.94億。因此,除非重新調整政府收支結構,壓縮行政性開支和基本建設支出,否則,依賴政府從經常性收入中再拿出一部分來彌補隱性成本的可能性不大。
通過上級撥款來補充一部分成本支出金額仍然是現階段的主要選擇。從可行性來看,連南所屬的廣東省經過改革開放積累了相當的財力,支援北部山區的發展是“先富帶后富”的具體反映。此外,連南還可從國家的民族政策中獲取一部分的資金支持。從銀行借貸籌資的角度來看,2000年至2010年,連南縣金融機構的存差(即存款余額與貸款余額的差)從3.56億增加到13.77億,增長了287%。存差占地區生產總值比例由82.07%降為72.92%,依然保持高位1。這表明,提高連南內部資金的利用率是一個值得期待的問題,向銀行借貸是補充上級撥款不足的一個重要籌資渠道。
4.研究結論與對策建議
4.1研究結論
本文的研究認為,解決旅游“瓶頸”問題是連南民族旅游發展成功的關鍵。只有真正處理好民族文化與民族旅游的關系,才有可能充分調動人們參與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由此真正促進連南民族旅游的內生增長。而處理隱性成本又是解決“瓶頸”問題的關鍵。因此,問題的邏輯鏈條就在于:如果不解決隱性成本問題,連南民族旅游就很難突破“瓶頸”;而如果“瓶頸”問題不解決,現有旅游在實質上就仍然是傳統的旅游,而非民族旅游。它解決了民族旅游短期內獲得收益的要求,但它沒有解決民族旅游更加致命的問題—民族旅游開發與民族文化保護之間的矛盾。
4.2對策建議
4.2.1更新理念,充分準備。旅游地要樹立正確的旅游開發成本觀,摒除“旅游開發投入少、見效快”的理念,充分認識到隱性成本的存在和效益實現的長期性,做好心理、時間和資金方面的準備。
4.2.2創新渠道,籌集資金。通過市場化途徑盤活資產、運作項目,充分利用特殊政策爭取資金,整合利用相關部門的資金,借力、借勢、借腦籌集資金,利用創新、創意節省資金,形成多元化的資金籌集渠道。
4.2.3多元發展,規避風險。充分發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多重效益,重視其他相關產業的發展,培育產業融合類建設項目與旅游項目,力爭形成隱性成本效益實現路徑的多元化格局,化解單一依賴旅游業可能帶來的風險。
參考文獻:
[1]李柏文.中國旅游業發展研究:少數民族地區旅游發展30年[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6).
[2]賈艷慧.天津鄉村旅游深度開發分析[J].旅游經濟,2012.
[3]李慶雷,王婷,蔡展.論西部地區旅游開發中的隱性成本[J].西部經濟管理論壇,2012,23(2):4-7,12.
[4]陳理.民族歷史文化資源與旅游開發[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
[5]王德剛.旅游學概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6]劉暉.旅游民族學[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
[7]司馬志.制度變遷與中國旅游產業發展:基于ESP范式的產業績效分析[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2.
[關鍵詞]互聯網;共享平臺;思維方式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4.161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7)02-0-01
0 引 言
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指出:“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互聯網資源共享平臺的出現,更多的學生在進行畢業論文寫作時,其主動思維能力、創新思維都受到了極大的影響。論文規范化程度得到了提高,選題出現了多樣化的趨勢,大學生主動思維、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培養已成為時代潮流。
1 互聯網資源共享平臺和大學生主動思維能力概述
1.1 互聯網資源共享平臺
互聯網資源共享平臺是以互網為依托,以各類數據資源庫為載體的數字圖書館,為廣大網友提供了資源共享與傳播的平臺。其是指網上各種高等教育教學資源,以在線資源網站、大中型數據庫、云盤等為代表的可進行檢索、采集、獲取所需資源的平臺。
1.2 大學生主動思維能力
思維能力包括理解力、分析力、綜合力、比較力、概括力、抽象力、推理力、論證力和判斷力等能力。在不經意間,人們發現網絡改變了自己的主動思維能力和做事方法。主動思維能力是指人進行有目的的信息收集、采集、儲存和信息交換的活動,主動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強調創新性、思維性、科學性及研究性。
2 互聯網資源共享平臺對主動思維能力的影響分析
筆者從論文撰寫的6個階段進行問卷設計,并通過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從而得出互聯網資源共享平臺在各個階段對畢業論文寫作的影響程度及對主動思維能力的影響體現。
(1)選擇研究課題階段:選題時獲取資訊的途徑、研究課題的偏向性,涉及學習能力中的知識更新、發現問題與標新立異等能力。
(2)論文研究設計階段:如何進行論文設計、研究方法和內容等,涉及基礎知識、專業知識、交叉知識與邏輯思維等能力。
(3)論文資料收集階段:收集資料的途徑、對待收集材料的態度等,涉及信息檢索的能力。
(4)論文資料研究階段:遇見困難的做法、他人論點是否正確、是否會比較論證的不同觀點,涉及直覺思維與批判思維的能力。
(5)論點明確、材料選定階段:明確論點使用的方法、支撐材料的選擇,涉及創新知識水平與批判性思維的能力。
(6)論文執筆撰寫階段:撰寫的文字來源、互聯網資源共享平臺對主動思維能力的影響程度。
3 互聯網資源共享平臺對主動思維能力的影響
通過一系列的問卷調查,在結合統計軟件分析的基礎上,筆者總結、歸納出了其對主動思維能力的正面積極影響與負面消極影響。
3.1 積極影響
對比了研究學術資料,激發了研究思路,有助于形成系統的思維框架;對海量信息數據進行了深入挖掘,有助于增強分析概括能力的發展;對資料的真實性與準確性進行了處理,有助于批判性、辯證性思維的形成;信息資源的共享性和互換性,使思維趨向綜合化、整體化、開放化。
3.2 消極影響
只借鑒,不思考,對互聯網資源共享平臺產生依賴性、盲從性;提取他人觀點,不做自我創新,束縛思維,不利于發展;期刊論文良莠不齊,信息輸入碎片化、信息輸出片面化。
4 在提高大學生主動思維能力方面的建議
4.1 對大學生撰寫畢業論文的建議
注重對學科前沿資料的閱讀和積累,保持完整性、系統性,避免片面化;論文框架設計時“先己后人”,自己設計在前,參考他人補充在后;理論聯系實際,辯證性地看待所獲得的資料,注重論點、論據的新穎性、創新性、原創性;互聯網資源共享平臺是一種工具,內容可以參考,但不能盲從,可借鑒,但不能全盤照搬。
4.2 對學校及導師的建議
適度調整課程的結構,保證基本的研究條件,鼓勵學生參與研究,并逐漸養成研究的素質;充分發揮導師制的教學,指導學生樹立學術研究意識、邏輯思維,提高能力;重視實踐型教學,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操作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主要參考文獻
[1]李志奎.互聯網免費學習資源的收集與共享平臺研究[J].現代計算機:專業版,2010(11).
[2]張淑田.網絡傳播對大學生思維方式及價值觀念的影響分析[J].圖書館學研究,2004(6).
【關鍵詞】 多功能艾灸儀; 耳穴埋籽; 腹部手術; 腸蠕動恢復
腹部手術是外科常見的手術,由于手術刺激和物的應用可引起胃腸蠕動功能減弱或消失,使患者出現腹脹、腹痛、腸麻痹等并發癥的發生[1]。如何有效安全地提早術后第1次排氣時間,是促進患者早日康復過程中必須解決的問題,也是減少術后并發癥一個重要環節。若術后數天患者不能自主排氣就會產生腹脹,重度腹脹時患者會感到極度不適,會出現呼吸困難和下腔靜脈血液回流受阻的臨床表現,而且腹脹對腸道吻合口和腹壁切口的愈合均有不良影響。如何促進腹部手術后腸蠕動早日恢復一直是臨床醫護人員探討的課題。臨床常見的方法有術后禁食水、及時補鉀,使用腸外營養及抗生素,鼓勵患者早期下床活動。本科根據中醫理論知識,在常規采用的護理方法的基礎上,使用多功能艾灸儀配合耳穴埋籽在促進患者術后腸蠕動早日恢復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科2011年8月-2012年6月在本科接受腹部手術的患者,共40例,女17例,男23例。年齡最小26歲,最大年齡69歲,平均(39.5±9.7)歲。其中胃部手術11例,結腸手術9例,闌尾手術8例,膽囊切除術12例。將40例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20例。實驗組20例,女11例,男9例。年齡最小23歲,最大年齡64歲,平均(36.5±8.7)歲。對照組20例,女9例,男11例。年齡最小24歲,最大年齡69歲,平均(37.5±8.6)歲。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文化程度、既往史、生活環境、入院時間、手術種類等一般資料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術后采取去枕平臥位,囑患者禁食水,遵醫囑及時補鉀補液,使用腸外營養及抗生素,術后6 h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平穩后給予半臥位,開始床上運動,協助患者取左側臥位,右側臥位、低半臥位,每2小時翻身一次,術后第2天根據患者情況鼓勵下床活動。觀察組在術前向患者及家屬說明術后使用多功能艾灸儀聯合耳穴埋籽治療目的、意義及方法,征得患者及家屬的同意。除術后鼓勵患者早期下床活動,術后禁食水、及時補鉀,使用腸外營養及抗生素外,術后6 h采用多功能艾灸儀艾灸雙側足三里穴,每日2次,每次30 min,在施灸過程中加強巡視,溫度不宜過高以免發生燙傷,灸療溫度以患者耐受為宜。灸頭與專用隔熱墊緊密結合,不要錯位以免發生燙傷。在使用多功能艾灸儀時我們還配合耳穴埋籽(取穴肝、脾、神門、交感、皮質下),隔日1次,指導患者每天按壓3~5次,每次1~3 min,用拇指和食指的指腹相對按壓,用力均勻,不可用力過度,以免損傷局部皮膚,潮濕脫落后要及時通知護士更換膠布固定。
1.3 統計學處理 應用SSPS 14.0對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
2 結果
觀察組術后排氣時間為10~48 h,平均(25.2±5.9)h;對照組為14~72 h,平均(38.8±7.2)h,其中4例有不同程度的腹脹。兩組術后排氣時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629,P
3 討論
多功能艾灸儀根據傳統艾灸的原理,結合現代計算機和磁療技術,將無煙艾絨制成專用艾柱放置在具有發熱元件及磁療裝置的艾腔中,將灸頭直接用松緊縛帶固定在穴位上,艾絨被加熱后,它的有效成份和揮發物就通過穴位經絡作用于機體,從而達到治療和保健的目的。磁療起到催化劑的作用。此法可溫經通絡、祛濕散寒、行氣活血、拔毒消腫、回陽救逆[2]。使用多功能艾灸儀這種實用現代艾灸療法繼承了傳統艾灸療法的理論、療效等優點,且無煙塵無污染,四穴同艾效率高,可控溫度,操作方便[3]。筆者選擇的足三里穴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足陽明胃經的合穴,胃的下合穴。是一個強壯身心的大穴。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4]。它具有調節機體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疏風化濕、扶正祛邪之功能。現代醫學研究證實,艾灸足三里穴,可使胃腸蠕動有力而規律,并能提高多種消化酶的活力,增進食欲,幫助消化[5]。使用多功能艾灸儀艾灸雙側足三里穴,通過氣血經絡的運行而作用于胃腸,從而調整胃腸功能,增加腸蠕動,使患者早日排氣,防止腸粘連,減輕患者痛苦,還可使患者早日進食,早日恢復體能。此操作方法簡便,還可根據患者感覺隨時調節溫度,患者感覺舒適。
耳穴埋籽是耳針的一種[6],是將王不留行籽貼附于耳廓的穴位及反應點,給予適度的揉、按、捏、壓,使其產生酸、麻、脹、痛等刺激感應,通過經絡傳導,有行氣止痛、寧心安神、調整機體平衡的功效,從而達到的調整胃腸功能,增加腸蠕動,促進患者早日排氣的一種外治療法。又稱耳廓穴區壓迫療法。
多功能艾灸儀聯合耳穴埋籽對腹部手術后腸蠕動恢復作用顯著,此法在傳統艾灸療法的基礎上,結合現代計算機和磁療技術,操作簡單,效率提高,溫度可控,患者感覺舒適,易于接受,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徐靜.促進腹部手術后腸蠕動恢復的研究進展[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護理版),2009,5(7):103.
[2] 陳海燕.灸療聯合穴位按摩對腹部手術后腸蠕動恢復的效果觀察[J]. 中醫藥導報, 2010,1(7):82.
[3] 應學,俞慧仙,張瑩.耳穴壓豆促進胃腸道術后腸蠕動恢復30例臨床觀察 [J].浙江中醫雜志,2010,7(45):525.
[4] 苗林.木香順氣湯加減治療腰椎壓縮性骨折后腹脹96例臨床體會[J].中醫臨床研究,2012,4(5):45-46.
[5] 葉浩然.甘草芍藥湯聯合莫沙必利治療臥床患者功能性便秘48例[J].中外醫學研究,2012,10(17):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