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西醫護理論文范文

西醫護理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西醫護理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西醫護理論文

第1篇:西醫護理論文范文

[關鍵詞]情況判決利益衡量行政訴訟

一、從一個典型案例說起

安徽省高級人民法院[2004]皖行終字第51號行政判決書:2001年8月,被告歙縣人民政府與第三人黃山徽蘭房地產開發公司簽定了《小北街改造項目協議書》。2002年8月,第三人以(歙)房預售證第005號預售許可證向社會公開預售上述協議書項目開發范圍內新建房屋。2003年3月31日,位于該改造項目范圍內原告張鐸所有的小北街15號的房屋(原告持有該地歙國用[2000]字第813號國有土地使用證)被拆除,原告張鐸提起要求撤銷被告該具體行政行為的訴訟。一審法院判決:確認被告歙縣人民政府以《小北街改造項目協議書》形式規劃、管理和利用小北街15號地的行為違法,責令被告采取相應的補救措施。其判決理由是:雖然被告沒有按照法律的規定和法庭的要求提供作出被訴具體行政行為的全部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應視為該具體行政行為沒有證據、依據,依法應予撤銷。但由于小北街15號地塊事實上已被納入小北街地段整體改造,且整體改造已全部完成,如判決撤銷可能造成重大損失,故應適用《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58條(以下簡稱第58條)之規定確認其違法。原告不服,認為小北街地段是商業開發,而非整體改造,撤銷被訴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會給國家利益或者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損失,故不應適用第58條之規定,即以一審認定事實不清,適用法律錯誤為由提起上訴。2004年7月13日安徽省高級人民法院基于同樣理由作出了“駁回上訴,維持原判”的終審判決。

本案(以下簡稱為開發案)屬于情況判決適用的典型案例,法院依據司法解釋第58條,基于對涉案公共利益的保護,對本應撤銷的被訴行政行為只確認其違法以保留其法律效力,從而使該公共利益得到保全。但案件的審結并不意味著糾紛最后的塵埃落定,違法的行政行為因為保護公益而逃脫了法律的應有制裁,個人合法利益因為公益的考量而失去了應有的司法救濟,司法的公正,法律的威嚴在個案當中被模糊化。這些也正是情況判決制度自設立以來一直飽受爭議的重要原因。本文擬就案中原告個人合法利益保護在實質意義上缺失的現實對情況判決制度中個人利益保護問題予以探討,以圖對個人利益保障這一法律目標在情況判決適用中得以更好實現并有所裨益。

二、情況判決中的利益衡量問題

情況判決制度由日本首創,經由我國臺灣承繼完善,之后在祖國大陸《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58條中得以確認:“被訴具體行政行為違法,但撤銷該具體行政行為將會給國家利益或者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損失的,人民法院應當作出確認被訴具體行政行為違法的判決,并責令被訴行政機關采取相應的補救措施,造成損害的,依法判決承擔賠償責任。”該條規定即是我國大陸適用情況判決的法律依據。情況判決是指依據一般行政法治規則,被訴行政行為被確認違法就應當予以撤銷,但基于國家利益或者公共利益的考慮而只判決確認該行政行為違法而不予以撤銷,同時責令被訴行政主體采取其他補救措施,并賠償原告因該違法行政行為受到的損害的一種判決方式。其本質即在于對一個本應撤銷的違法行政行為,由于考慮到公共利益只確認其違法,而繼續保持該行政行為效力的判決方式。根據司法解釋第58條之規定,我國情況判決的適用條件主要包括:第一,涉案行政行為違法,依法應予撤銷。第二,如果撤銷該行政行為,將會給國家利益或者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損失。

利益是人們一切行為的動力,決定著法律的產生、發展和運作,而法律的基本功能之一也在于對各種利益進行平衡和協調。利益主體多元化的時代里,利益沖突已經構成了社會常態。當利益沖突所引發的糾紛推列到法官的案前時,依法對所有涉案利益進行衡量、取舍和協調就成為糾紛解決不可缺少的司法歷程。在情況判決當中存在著公共利益與個人利益的現實沖突:一方面是如撤銷被訴行政行為,涉案公共利益可能會遭受重大的損失;另一方面如不撤銷被訴行政行為,涉案的個人合法利益則不能得到本應有的保障。由此,作為法解釋方法的利益衡量原則在情況判決的適用當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一方面需要衡量撤銷或不撤銷被訴行政行為,給公共利益帶來不同的影響;另一方面則需要在涉案的公共利益和個人利益之間進行衡量,而后者對個人利益的保護顯得尤為重要。

保護各種合法利益的是法律追求的目標。由于情況判決“承認‘違法卻合乎公益’的情況的存在,而使得公益判斷脫離法治主義的束縛,極端情況下有可能淪為行政機關乃至司法機關的獨占與恣意”1.從而也為涉案個人的合法利益造成更大顯性或隱性的威脅和損害。同時由于公共利益自身固然的抽象性,以及法律對其“重大”程度判斷標準規定的模糊性,決定了情況判決在把法院推到了公共利益與個人利益“裁判者”的位置,留給法官頗大的自由裁量空間的同時,也給留下了諸多的技術難題,造成法律實務中個人利益的在實際意義上的淪喪的現象屢見不鮮。故此,情況判決適用條件得到法律和法理學家的眾多關注。而在這當中對個人利益的衡量與保護則成為關注的焦點。

三、個人利益是利益衡量中的獨立因素

情況判決中當事人利益保護不僅僅在于獲得事后賠償,還包括是否適用情況判決的選擇判斷過程中,也就是選擇適用情況判決的利益衡量過程中不單單考慮公共利益,而要考慮一切應考慮因素,把個人利益加入對利益衡量的序列當中。

公共利益不應該是情況判決中利益衡量的唯一因素。現代社會,公共利益與個人利益具有一致性和沖突兩個方面,個人利益至上或公共利益至上的絕對主義都是非理性的。公共利益也并非是個人利益的簡單相加,就某種層面上講,公共利益只不過是每個具體的個人利益中具有共性的那部分的總和,其源于個人利益而又獨立于個人利益。因此在現實生活中的某一具體時空之下,兩者不可避免地會存在著沖突與矛盾。

無可置疑,“大公無私”、“以大局為重”的精神理念,仍是我們傳統文化和現代精神文明建設所倡導的主旋律。公共利益至上的觀念在我國有更多的社會基礎和文化積淀,對我們的法官影響也更深。以保護既存的公共利益為立法初衷的情況判決制度的設置,不能不說在某種程度上是受到了這種觀念的影響。然而誠如有學者所說的那樣,“個人利益服從國家利益只能是體現一種道德上積極的觀念,從法律公平和正義的角度看,卻未必可行。”1

國家的存在、法律的設置,從根本目的上來講是在對個人權益的實現,從而個人權利以及其后所隱含的個人利益應被作為公共權力的起點和終點,這是邏輯上的必然。如此一來,如果我們單純以公共利益為理由來否定個人利益,不僅會損害個人追求利益的積極性,進而導致社會利益總量的下降,也會在某種程度上造成國家和法律的異化。

情況判決即是以利益衡量之法解釋方法來解決行政爭議的判決。利益衡量在行政個案中的最大意義在于當涉案的公共利益與個人利益發生沖突時,盡量地在二者之間尋找到妥協的方案,在確保優位利益的同時把讓位利益的犧牲程度降低到最小限度。也就是說,“利益衡量的結果應使各種利益盡可能的最大化”。2而就筆者的理解,利益的最大化應指的是社會整體利益的最大化。把它放在情況判決中利益衡量的領域上來講,也就是要求利益衡量的結果選擇,應以衡量對象對促進社會整體利益增進的增進量或減少社會整體利益損害的減少量的大小為依據,而不能簡單僅因為是涉及到公共利益或國家利益,就忽略對個人利益的關注。

基于此,筆者認為公共利益至上的絕對主義是極不適當的,在公共利益并不存在恒定的優位位階,它并不能夠獨立成為否定個人利益正當的、充分的理由。因此,“在特定條件下,當國家利益與個人利益發生沖突時,國家利益應當優先得到保護,但在一般情況下,法院應當通過利益衡量來確定優先保護國家利益還是個人利益。在個人利益可能遭受重大損失的時候,也應當予以保護”。3這也就意味著,情況判決之所以對公共利益予以傾向性保護,并非在于或僅在于公共利益的性質,而是基于某種衡量之后的一個選擇。

個人利益應納入到利益衡量的序列當中,關注個人利益是選擇適用情況判決的重要因素。我國情況判決制度法律規定中對公共利益的損失程序判斷標準未作明確規定,不能不說是立法的一個缺憾。之所以對公共利益損失程序的判斷標準給予關注,是基于以下幾個方面的考慮:其一,司法解釋第58條對情況判決限制以“將會給國家利益或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損失”這另一前提條件,這當中有個不言自明的暗示:如果該損失未達到“重大”之程度,則不得適用情況判決。同時《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59條規定,“根據行政訴訟法第五十四條第(二)項規定判決撤銷違法的被訴具體行政行為,將會給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權益造成損失的,人民法院在判決撤銷的同時,可以分別采取以下方式處理……”比較這兩條司法解釋的規定,我們可以看出,對公共利益所造成的損失是否達到“重大”之程度,是否撤銷被訴行政行為,是否適用情況判決的關鍵因素之一;其二,情況判決實則是對憲法共同所保護的個人利益和公共利益進行衡量之后的結果。而從邏輯上講,“衡量”應該是雙方或多方之間相比較的過程。如果缺乏相應的參照標準或衡量對象,所謂“衡量”也只能淪為單方面的意志判斷。或許我們可以從抽象的層面,用比例原則對以“公共利益”或“公共福祉”為理由限制個人合法權益的情況判決予以拘束,但如果缺失具體、客觀層面上的規制,情況判決的適用則可能因全系于法官的主觀價值判斷,缺少一般的根據而難免會落入脫離法治的窠臼;其三,公共利益的抽象性決定了在公共利益界定方面存在著必然的自由裁量空間。這即意味著我們只能在公共利益與個人利益的衡量過程中進行客觀規制,才能真正在防止情況判決的被濫用方面有所作為,以保護個人利益不受看似合法卻實則違背立法意旨和立法精神的傷害;其四,公共利益與人個利益是行政權力運行的并行目標,任何偏廢與立法意旨都是相違背的。由此情況判決在同受法律保護的公共利益與個人利益之間所采取的妥協方案應是對二者進行“衡量”而非“取舍”的結果。但公共利益與私人利益是性質不同,二者難以進行直接的比較,所以確立一客觀標準具有了重要的意義。由此看來,對情況判決中涉案公共利益的損失程度這一客觀適用條件的判斷標準予以明確的規定,是嚴格情況判決適用條件,更好實現情況判決制度立法意旨的關鍵步驟之一。

對公共利益損失程度的判斷,日本和我國臺灣均以“考慮原告所蒙受的損害的程度,其損害的賠償或者防止的程度及方法以及其他一切情況”(日本《行政案件訴訟法》第31條)、“經斟酌原告所受損害、賠償程度、防止方法及其他一切事情”(臺灣地區《行政訴訟法》第198條)作為利益衡量參照的標準,這一點值得我們借鑒。即在我國情況判決的適用條件或法律適用過程當中,應把原告方的個人利益納入到利益衡量的過程當中,考慮原告方所受的損害程度、其損害賠償或防止的程度及方法等一切因素。一方面是為規制情況判決制度的濫用,另一方面則是對情況判決中的個人利益予以應有的關注和保護。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個衡量比較的過程當中,應該杜絕單純以經濟效益為取向,去追求利益衡量所謂的“利益最大化”。首先,公共利益包含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社會的等多方面的內容,法律的尊重、法治的維護也是公共利益內容之一。其次,單純以經濟利益為衡量標準會造成法律價值的扭曲,在一個以經濟效益為取向的分析方法中,由于政府“實行程序所花費的成本,比私人因此所得到的利益更為明顯可見,而且政府的負擔是較不可避免的……從而(使)不可避免的行政成本重于個別程序保障所導出價值,而使程序的保障相形之下被犧牲”1,而最終導致“原本應該受到正當程序條款保障的私人,反而失去踐行程序的權利”。2即如果單純以經濟效益為取向,去追求利益衡量所謂的“利益最大化”,很容易會造成近乎所有的衡量結果都對政府有利,而使得個人合法的利益在實質意義上被架空,從而使情況判決淪為法院對剝奪個人合法利益行為正當化的手段,最終落入司法恣意的窠臼。故此,我們在進行利益衡量時,應對其適用的范圍、必須考慮的要素作更為嚴格和周全的設置。這當中有學者認為“如果個人利益因為涉案行政行為的撤銷,也可能造成重大損失時……也應該適用情況判決”3的觀點,就是單純從經濟效益的角度來理解“利益最大化”,從而擴大情況判決適用范圍的典型表現,筆者認為該觀點值得商榷。至于涉案第三人的利益損害應如何處理,因屬于另一層面的問題,在這里不作深述。

四、結語

回歸到“開發案”中,可以認為本案之所以適用情況判決,并非僅因為“小北街改造”這一開發項目是屬于“公共利益”,而是經過衡量該公共利益“如判決(被告行政行為)撤銷可能造成重大損失”之后所作的法律適用。我們姑且不論本案中對該“公共利益”的界定是否合適,純粹從法律適用的邏輯這一點上來看,根據我國現有法律的規定,該案的判決結果無疑是正確的,由于法律規定缺失,法院在處理過程、判決理由中沒有交代個人利益在利益衡量過程中的作用。

對公共利益損失是否“重大”的標準的界定是“開發案”審判應考量的焦點所在。然而一審過程中法院的判決理由只列舉了“小北街改造”這一開發項目是屬于“公共利益”、“如判決(被告行政行為)撤銷可能造成(該公共利益的)重大損失”,但對該可能損失程度之所以能夠界定為“重大”的參照標準和論證過程并未作以說明。二審中二審法院認同該理由成立但同樣也未對此兩個方面進行說明。在目前,對這個標準的把握和過程的論證,我們只能冀求在法官“心證”過程中能夠存在并得以良好的運用和運行。這固然是我國行政審判書本身的沉疴所在。而筆者認為,由于公共利益本身固有的抽象性,出于對個人利益保護之目的,應該更多地在公共利益與個人利益的衡量標準中注入更多的客觀因素,把個人利益納入到利益衡量的序列當中,明確利益衡量應考量的因素,以圖縮小法官在情況判決中可以自由裁量的空間,為情況判決立法初衷的正當實現提供更多更為務實的保障,而把它在法律中予以明確規定,則是實現這一目的的最好途徑。

1「中國臺灣翁岳生主編:《行政訴訟法逐條釋義》,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3年版,第562-563頁。

1甘文:《利益衡量與司法審查》,《行政執法與行政審判》,2003年第2期,第144頁。

2甘文:《利益衡量與司法審查》,《行政執法與行政審判》,2003年第2期,第156頁。

3甘文:《行政訴訟法司法解釋之評論——理由、觀點與問題》,中國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第167頁。

1葉俊榮:《環境行政的正當法律程序》,自印本,1997年版第79頁。

第2篇:西醫護理論文范文

【摘要】重視醫護之間合作的文化建設可保證良好的醫療質量,降低醫療糾紛和減輕醫療費用。同時對于維護手術室的正常秩序,在護理安全管理中具有積極的協調和推動作用。

一、影響手術室醫護合作的常見原因

1.1缺乏溝通醫生與護士之間的沖突普遍是缺乏溝通,互相之間不了解,甚至產生誤解所致。手術室的滿意度在醫院中常處于醫技系統的中下水平,主要是病區的醫務人員認為手術室的工作人員態度上有些傲慢,在許多事情的處理上強調客觀原因,與臨床配合不好等問題。

1.2護理人力資源配置不足護理人力資源配置不足已成為影響護理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謝辛爾報道,國內外對職業壓力的研究證明:多數人在面對職業壓力時會出現身心的緊張性反應,如不及時調整身心狀態,可能會出現對工作的厭惡,表現為工作效率低、對服務對象漠不關心、情緒低落、個人無工作成就感。手術室的手術時間長短不一,病情變化復雜,如果護士配備不足,超負荷工作,沒有時間與患者和醫生溝通,則會出現護理服務質量難以保證,護士和醫生難以建立良好的醫護關系。

1.3護理技術與知識的發展滯后手術科室新技術、新項目及大量手術設備的引進與開發,手術室護理工作中復雜程度高,技術要求高的內容日益增多,目前國內缺乏正規的手術室護理培訓,造成護理人員技術水平低,經驗不足或協調能力不高。護理的發展已遠遠跟不上新技術的發展。部分護士局限于“傳遞器械”,無進取心,無法與醫生新知識同步,影響雙方的合作。

1.4角色期望醫生對護士的角色期望:(1)術前準備用物齊全,確保手術順利進行;(2)熟練的技術操作,敏捷、主動配合手術,熟悉手術步驟,提前準備好物品;(3)具備綜合科的工作經驗,具備應急能力。護士對醫生的角色期望:(1)手術操作規范;(2)尊重護理職業;(3)關心、支持護士的工作。當彼此的角色不能滿足時,會產生沖突,發生問題互相推卸責任。

二、密切醫護合作的方法

2.1培養良好的團隊工作精神團隊精神是一種合作精神。

團隊精神依靠的不是單個人的強干精明,而是群體的合力。當新的理療事故處理條例頒布之后,在醫療糾紛實行“舉證責任倒置”,使醫務人員有“一腳踏在手術室,一腳踏在法院”的感覺,在積極為患者手術的同時必須密切合作,為可能的醫療糾紛尋找無過錯的證據。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醫療護理工作越來越成為一種協作的過程。醫生和護士的服務對象都是患者,工作目標都是為了解除患者的痛苦。醫護之間應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共同提高醫療護理質量。

2.2建立良好的溝通機制為了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手術室巡回護士和洗手護士在手術前、手術中、手術后應及時與手術醫生和患者進行有效溝通,根據醫生的需要準備物品,盡量滿足患者的要求,將手術醫生的習慣記錄入醫生檔案。增進護士之間的交流,定期將手術醫生改變的習慣通過晨會讓所有的手術室護士都熟悉,以免在配合時出現不熟悉的現象。護士應將手術前、手術中和手術后患者的情況與醫生回報,正確查對,以免出現差錯。

2.3術前訪視和術后回訪的必要性開展術前訪問,手術前一天手術室護士帶有術前訪視單及所需手術、麻醉方式的圖片到病房,面對面的直接與患者交流,溝通,要求有豐富的各科手術知識,還要有交流技巧。手術結束后的第三或第四天,再進行術后回訪。通過術前訪視和術后回訪,可以發現許多潛在的護理問題。發現問題后,及時與醫生和病房護士溝通,使手術前的準備更加充分,也促進了手術室護士臨床專科理論和技能的提高,強化了以患者為中心的整體護理的開展,體現了人文關懷護理理念,對減少或避免醫療糾紛也起到重要作用。

2.4提高手術室護士業務素質手術室護士在業務上要嚴格要求自己,加強護理邊緣學科知識的學習,不斷接受新知識、新信息,以提高自身素質為基礎,促進技術和業務水平的提高。鼓勵參加繼續教育學習,參加“自考”、“遠程網絡”等各類考試,鼓勵參加全國的護理會議和手術室學術會議交流。當開展新技術及重大復雜手術時,參加醫生的會診討論,請醫生就新技術進行一次專題講座介紹國內外開展情況,本科開展此項業務對護理的要求,使大家全面了解。必要時送護士進修學習。

2.5保持醫護記錄的一致性手術護理記錄單以前常出現醫護記錄不一致的情況,現手術室護士每次在記錄時先與醫生確定記錄內容再記錄,并建立監督機制,以確定記錄的正確性。醫護記錄的一致性有利于醫護記錄的相互監督,避免漏記、錯記,使不一致性得到及時修正;有利于提高護理人員的書寫水平;有利于醫護溝通,減少矛盾;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

2.6強化安全意識及服務意識,確保手術安全由于手術風險大,患者及家屬期望值高,現階段患者自我保護和法律意識增強等因素,特別需要強化安全意識,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同時培養手術室護士無私奉獻、忘我犧牲、救死扶傷、任勞任怨的職業道德,以確保圍手術期患者的安全。

【參考文獻】

[1]楊曉莉,呂海燕,李曙光.醫生和護士對醫護合作所持態度的對比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06,41(5):466.

第3篇:西醫護理論文范文

在現階段醫療過程中,醫護人員與患者僅作為兩個獨立的群體而存在,期間缺乏必要的溝通,從而造成了在某些方面患者與醫護人員的誤解,從而使得醫患關系不良。部分醫療單位僅以營利為目的,缺乏一定的公益心與同情心,致使在醫療過程開展中,沒能切身體會到患者的感受,從而造成不良的醫患關系。而就患者而言,當其需求無法得到滿足或者與醫護人員之間存在一定的誤會時,其采用的方式不是合理地進行溝通,而是采用較為極端的方式進行解決,這一方面無法從根本上解決自身的困擾,還會對患者自身的病情造成影響。

2患者對醫院信任程度的減弱

由于相關醫療單位自身行為的不規范以及輿論的過度描述,目前患者對于醫院的信任程度直線下降。患者將去醫院就醫當作一種強迫性的行為進行實施,甚至有些患者不顧自身病情,也不愿前往醫院就醫。在醫護過程中,正常的醫護環節在患者眼里,也是醫療機構在想方設法賺取利益。這都是信任度不良的表現。

3和諧醫患關系的構建要點

和諧醫患關系的構建是醫療服務體系建立過程中的核心問題。在和諧醫患關系的構建過程中,政策制定與實施部門、醫院醫護人員以及患者本身都應做出改變,為醫患關系的改良做出應有的貢獻。本文從醫療護理服務理念的轉變、有效溝通體制的建立以及社會醫療體系的不斷晚上等方面對和諧醫患關系的構建要點做出了探討分析。

3.1醫療護理服務理念的轉變在醫療護理服務中,良好的、先進的服務理念是醫患關系能夠得到有效改善的保證。在護理服務中,工作人員應該切實從自身服務力度出發,改善對待患者的態度,真正將護理的過程當作為別人服務的過程,從而用自身的態度化解醫療過程中較為僵化的醫患關系。另外,理念的轉變也在于醫院開設目的的轉變。醫院的目的不僅僅在于盈利,更在于救死扶傷。醫療單位切實改善自身的行為,也是醫患關系得到提升的重要部分。

3.2有效溝通體制的建立醫療護理人員與患者之間的溝通缺乏是造成醫患關系不良的重要原因。因此,在醫療護理服務過程中,有效的醫患溝通體制應該得到建立,工作人員在醫療行為實施過程中,應積極地與患者進行溝通,向患者解釋清楚自身行為的合理性與必要性,讓患者真正感受到自身在服務過程中的用心,從而起到溝通的作用,以改善不良的醫患關系。

3.3社會醫療體系的不斷完善醫患關系長期無法得到實質意義上的改良很大程度上在于社會醫療體系的不完善。因此,有必要對社會醫療體系進行改革,將更多的公益性質引入到醫療體系中來,從而代替其盈利性質。相關管理部門應對醫院的醫療行為做出合理的管束與監控,防止以單純盈利為目的的醫療行為的出現。"看病貴,看病難"問題是造成醫患關系緊張的最為重要的問題,該問題的解決是一個長期性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政策制定部門應該切實制定合理有效的措施,改善醫療體制,從而使醫患關系緊張問題從根本上得到解決。

4結語

第4篇:西醫護理論文范文

中西醫結合整體護理是汲取中醫護理、西醫護理、新興邊緣學科的護理研究之長,運用現代科學知識,結合中醫基本理論與方法,實施保持和增進人類健康的護理過程。中西醫結合護理是我國護理教育發展的方向,是中醫護理與現代護理飛速發展的需要,其發展的可行性及策略,主要從以下幾面進行探討。

1 中、西醫護理學的特點

1.1 西醫護理 護理學的發展經歷了三個主要階段:一是以疾病為中心的護理階段;二是以病人為中心的護理階段;三是以健康為中心的護理階段。護理學形成了自己的理論體系和教育模式;護理操作技術更為科學、規范、實用,其逐漸發展成為一門綜合性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知識的獨立的為人類健康服務的應用科學。系統化整體護理成為現代護理模式,整體護理是把服務對象視為一個整體,從生理、心理、社會、文化、精神等方面去考慮人類存在的和潛在的健康問題,并通過護理程序來解決這些問題,直接服務于整體的人。但西醫護理,大多采用對癥護理,即見效快,療程短,但難免有副作用或不可避免的損傷;西醫護理在康復、強身、健體等方面也應充實和發展。

1.2 中醫護理 中醫護理學是祖國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積累了豐富的護理理論和方法。

1.2.1 中醫護理的原則 (1)扶正邪:護理的目標是增強人體的防御能力,去除致病因素。(2)標本緩急:急則護標,緩則護本。(3)同病異護,異病同護:視臨癥表現施護癥候相同,護理方法一樣,癥候不同,護理方法不同。(4)未病先防,已病防變:預防為主,強調觀察病情,防止發生并發癥。這些理論與方法正是整體護理要納入的重要內容。

1.2.2 中醫護理的特點 (1)整體觀:中醫理論以對立統一的整體觀對待人體和疾病。中醫認為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通過經絡將人體各部分有機的聯系在一起。體現臟腑之間,臟腑與各組織之間的生理功能與病理反應。尤其是人與自然界息息相關的天人合一論,表明人與所處的外部環境,又是一個整體。外界的各種變化,必然會影響人體生理與病理反應。因此,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和人類自身的情緒變化都與健康有關。所以,中醫護理以其“天人相應”的整體觀、自然觀和“以病人為本”的指導思想與現代護理學“以人為中心”的整體護理理念不謀而合。(2)辨證施護:根據陰陽、五行、四診、八綱、臟腑辨證的理論與方法,確定實施護理原則與方法。總之,中醫護理在飲食、運動、睡眠、心理護理等健康養生方面有其特有的優勢。

但長期以來,大量的中醫護理經驗和方法,一直散在于各種中醫古籍之中,雖然也出版了許多中醫護理書籍,但是缺乏深層次的研究,沒有形成系統的理論體系和完善的護理操作程序,影響了中醫護理學的發展。如一些中醫護理技術操作應進一步規范化,在繼承傳統中醫護理技術操作的同時吸收現代護理操作中先進的、科學的、實用的內容來充實自身,不斷完善中醫護理技術操作。

1.3 中西醫結合整體護理 中西醫結合整體護理學是一門新興的護理學,其特點是:它從人體與自然界的整體觀、辨證施護與現代護理醫學模式相結合,開展以人為中心的中西醫結合系統化整體護理[1];在護理理論上,中西醫匯通,有機結合,構建新的護理理論,豐富中國護理學的內涵;在護理實踐上,西醫的先進護理技術與中醫的辨證施護相結合,實施以人的健康為中心的全面護理;臨床護理與健康教育相結合,為服務對象解決恢復健康、維持健康、促進健康的實際需要。中西醫結合整體護理是將現代的護理觀與中醫的基本理論有機地結合起來,不同的理論、不同的思維方式、不同的觀察方法,比較兩者的不同點,進而相互學習,吸取兩者之長,確定兩者結合點,從而融會貫通,創建具有中國特色的整體護理,它不同于中醫護理現代化,更不同于傳統中醫護理。它是醫學新理論的真正結合,在現代科學高度發展的今天,多學科相互滲透、相互促進和共同發展是一個重要趨勢。轉貼于

2 中西醫結合整體護理教育的可行性

2.1 中醫護理觀符合現代護理模式,奠定了中醫護理與西醫護理結合的基礎 整體護理已成為現代護理的發展模式,體現了生理-生物-社會-心理的整體護理觀念,并進一步向“以人的健康為中心”的方向發展;中醫護理以其“天人相應”的整體觀、自然觀和“以病人為本”的指導思想與現代護理學“以人為中心”的整體護理理念相吻合[2]。中西醫結合整體護理教育是將中醫辨證施護與西醫整體護理有機的結合起來,在西醫整體護理的基礎上,根據中醫辨證、西醫辨病提出護理問題,制定護理計劃,進行辨證施護及護理效果評價。

第5篇:西醫護理論文范文

我院從2008年2月至2011年1月共收治應用藍光照射配合中西藥口服治療新生兒病理性黃疸143例患兒。男81例,女62例;發病年齡為生后24h~25d;其中有67例足月兒,27例早產兒,8例過期產兒。其原發病因分別為新生兒窒息53例、新生兒敗血癥38例、新生兒肺炎41例、新生兒溶血癥11例,均以間接膽紅素增高為主。除對因治療外,均用藍光照射配合中西藥口服治療。

2治療

2.1藍光照射治療

藍光箱子,使用波長為420~470nm的藍光熒燈進行治療。在箱內加2/3的水(必須是蒸餾水),將水的溫度恒定在30~32℃,濕度控制在55%~65%。燈管的患兒的距離為35~40cm。對于煩躁不安的患兒在放進箱內之前,可給予鎮靜劑。待光療箱的溫度預熱之后,便打開藍光燈,將患兒放進箱內,將患兒的頭偏向一側(防止嗆奶、溢乳后窒息)。照射時間12h/d,一共治療3~6d。

2.2口服媽咪愛

患兒在接受藍光照射治療的基礎上給予媽咪愛(枯草桿菌二連活菌顆粒)口服。

2.3中醫治療

退黃湯是我院中藥房煎制的,100ml/包,其組成的成分包括:茵陳10g,梔子3g,大黃3g,黃芩6g,白術5g,茯苓5g,甘草3g,澤瀉5g,將這些中藥水煎內服2次/d,通常7d為一個療程。

3療效標準

患兒在接受治療7d之后,顯效:黃疸現象明顯的消退、精神好、吃奶好,經過皮膚測定膽紅素值<119.7μmol/L;有效:患兒的黃疸現象大部分消退、精神較好、吃奶較好,經皮膚測的膽紅素值為119.7μmol/L~171μμmol/L;無效:黃疸并未明顯的消退,且病情有所加重,經皮膚測得膽紅素值>171μμmol/L。

4結果

本組的143例患兒中顯效129例;有效11例;無效2例。

5觀察與護理

5.1光照療法的護理

第一,用黑布、黑紙遮蓋眼睛及,放入箱內。第二,箱內溫、濕度要適宜。第三,每1~2h測體溫1次,腋下溫度超過38℃時,應調節箱溫。第四,照射期間注意觀察患兒精神、呼吸、脈率、黃疸等,若見煩躁、哭鬧、發熱、皮膚花紋等應查找原因,及時調節箱溫或停止照射。對由不適應環境引起的哭鬧,可給予觸摸皮膚,以滿足其生理需要。第五,多喂糖水,以防脫水或電解質失衡。第六,注意觀察大小便性狀及數量,因光療患兒大便可見綠色或棕色稀便,尿液色深。第七,藍光燈管若為單面,可每2h翻身1次,以提高療效。第八,詳細記錄照射時間及燈管使用時間,若累計使用1000h,應更換燈管。

5.2生命體征及精神狀態的觀察

觀察體溫、脈搏、呼吸等變化,判斷有無感染以及有無核黃疸的發生。新生兒一般精神狀態良好,若出現嗜睡、精神萎靡、吸吮無力、驚惕不安、兩目斜視、四肢強直或抽搐等反應差、擁抱反應減弱等,應及時報告醫生做好處理。

5.3皮膚顏色觀察

記錄嬰兒出生后即應密切觀察皮膚黃染情況,注意出現的時間、加深的速度、黃染的程度、消退的時間、是否有退后復黃的情況,以利于及早明確黃疸的性質。并應注意必須在自然光源下觀察黃疸。黃疸最早發現于鞏膜,再見于皮膚。觀察新生兒黃疸的顏色、部位變化,可判斷黃疸的嚴重程度。若新生兒黃疸從鞏膜、頭面部,逐漸擴散到四肢、手足心,且顏色加深,說明黃疸逐漸加重,應引起臨床的高度重視。

5.4大小便觀察觀察

記錄患兒糞便、尿液顏色及量的變化情況。尿液顏色變化,反映黃疸輕重變化,新生兒溶血病引起的黃疸,尿液呈醬油色;糞便由淺黃轉為白色,應考慮膽道閉鎖引起的黃疸。所以,大小便觀察有助于查找病因及時診斷和治療。

5.5喂養護理

母乳性黃疸者,囑暫禁母乳,給予人工喂養。同時對其母親用茵陳、金錢草、車前草煎水代茶飲用以清熱利濕,且飲食宜清淡,忌辛辣煎炸之品及生冷、發物。患兒應多飲水,以利小便,使濕熱隨尿排出而達退黃目的。

5.6健康宣教

大多數新生兒家長缺乏對黃疸的認識,思想上不夠重視,要向家長講解黃疸原因及臨床表現以及治療護理措施,嚴重時可引起核黃疸,致嬰兒死亡,取得家長信任,保持良好醫患關系,他們會主動配合醫護人員做好嬰兒的觀察、治療和護理。部分家長因不贊成繼續使用而中斷中藥治療,經調查詢問,個別家長認為效果不明顯,另有家長認為喂患兒中藥苦而拒絕堅持下來,說明使用中西醫結合療法還需要大力宣傳和推廣。

第6篇:西醫護理論文范文

【關鍵詞】《論語》:互文性理論:不同譯本

一、《論語》及其不同譯本

孔子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有著極高的地位,其思想和學說也為中國文化乃至世界文明作出了不朽的貢獻。《論語》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論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作為一部優秀的語錄體散文集,它以言簡意賅、含蓄雋永的語言記述了孔子的言論。

《論語》不只在中國被奉為經典之藏,在世界上也有著相當大的影響力,有很多不同的譯本。在《論語》的諸多譯作中,最具代表性的有1861年的理雅各譯本、1898年的辜鴻銘譯本、1938年的林語堂譯本、1950年的龐德譯本、1996年的韋利譯本、1998年的安勒哲與羅思文譯本等。這些譯本都對于《論語》的傳播做出了重要貢獻。在西方傳教士和漢學家中,理雅各的譯本有著最高的影響力;在中國人中,則數辜鴻銘的譯文最具代表性。因此,本文將用互文性理論對他們的英譯本進行分析。

二、互文性理論與翻譯

互文性,由法國后結構主義文藝批評家朱莉婭·克里斯蒂瓦于1969年提出,又稱“互文本性”,“文本互指性”。她認為任何文本都是對其它文本的吸收與變形。在特定的文本中,總能看出其他的文本的端倪,比如題材、語氣、篇章結構等,甚至包括文本中所包含的歷史、文化等精神內涵。簡單來講,“互文性”理論消解了作者的中心地位,新的文本不是作者憑空創作出來的,而是讀者與其他文本及其所包含的世界進行思想碰撞,吸收,融合之后創作書寫出來的。這也為讀者的創造性閱讀和書寫提供了合理的解釋。

在翻譯領域中,在作者、讀者、文本及文本包含的世界之外,還多出了一個譯者的元素。所以,翻譯實踐也是譯者與作者、讀者、文本進行跨越時空的對話和交流,形成的一個選擇與吸收、創造與變異的互動過程。期間不斷出現某種意義的無限補充、替換、增殖,甚至是不同程度的誤讀,形成一種“增益”或稱“添補”的互文性轉換活動,是合閱讀與闡釋之力造就的一種語言轉換的實踐活動。

在這種翻譯實踐活動中,互文性體現在三個環節上。譯者首先是作為讀者對原文本進行互文性閱讀和理解,這是接受理論或文本的體現;接著,譯者作為闡釋者對文本進行互文性闡釋,對文本的闡釋要求闡釋者自覺地、在更高的水平上運用互文性知識對文本進行解釋;最后是譯者作為作者對文本的互文性書寫。此過程中間包含了不同的世界和文化背景,有時譯者會做出主體性選擇如“文化誤讀”和“文化過濾”等。

三、理雅各和辜鴻銘《論語》英譯本中的翻譯比較

理雅各和辜鴻銘都有著深厚的中西方文化背景和漢英兩種語言的功底,這充分保證了他們翻譯中國儒家典籍的水準。理雅各是19世紀英國著名的漢學家,對中國古典經典著作的研究功底深厚,翻譯了很多中國古典巨作。他以“忠于原作”為己任,翻譯作品力求忠實于原文。辜鴻銘是我國清末明初著名的文學大家,受過系統的西方教育,對英語的造詣甚至令英語本族人仰慕。他所譯的《論語》、《中庸》,譯文“別出心裁,只要可能,一概不用中國人名、地名”。為了使內容和思想易于被西方理解和認識,還廣征博引西方的名句、典故參證注釋,以“勾起讀者原來的思路”。因此辜鴻銘的譯文在歐洲廣為流傳。由于兩人背景不同,翻譯風格迥異,所以本節將從互文性理論的視角對他們英譯本中的幾處進行分析。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里雅格:The philosopher Zengsaid,“I daily examine myselfon threepoints:——whether,in transactingbusinessfor others,Imay have beennot faithful;——whether,n inter-course with Mends,I may have beennot sincere;——whether I may havenot mastered and practiced the instruc-tions ofmy teacher”

辜鴻銘:A disciple of Confuciusremarked,“I daily examine into my per-sonal conduct 0n three points:First,whether in carrying out the duties en-trustedtomebyo thers,Ihavenot failedin conscientiousness;Secondly,whether,n intercourse with friends,Ihave not failed in sincerny and tru-stworthiness;ThUdly'whether I havenotfailedtO practicewhatI professinmy teaching,”

這句話中,“子”的翻譯應該是一個難點。“子”是中國古人對有道德、有學問的人的尊稱,《論語》中出現的“子”大多指孔子及其弟子,如有子、冉子、曾子等。如此多的“子”,對外國讀者來說理解很困難。辜鴻銘在其譯本中將“子曰”中的“子”全部譯為“Confucius”,其弟子則都譯成了“adisciple of Confucius”,其他眾多人名中,也保留甚少,大都采用了省略或解釋的處理方式。值得一提的是,在《論語》中出現的重要人物,他會用西方文化中的相似人物來詮釋。例如,他把顏回比作耶穌的門徒圣約翰,注釋為“the St.Johnof the Confucius gospel,——apure,her-oic,ideal character,the disciple whomthe Master loved”;把武王注釋為“thewarrior king or the conqueror:the Sol-omon of Chinese history",比作基督教文化中的所羅門王,等等。辜鴻銘采用這種翻譯方式旨在凸顯東西方文化之間的共性,而這種對中西兩種文化共性的尋找就是互文性的一個表現,在目標語文化中尋找互文標記,利于讀者產生共鳴。而這里,里雅格將曾子譯為“The philosopher Zeng”,也是試圖在源語和目標語之間建立一種聯系,讓讀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源語文化。

從譯文的結構上來看,理雅各是完全忠實于原語的語段模式直譯,體現的是和源語的互文性。而辜鴻銘則采用英文中“概括一具體型”的語篇結構形式,即以一個語言成分為主干,帶有若干個附屬成分,主干與附屬成分之間由一定的邏輯關系相連。這樣的結構適合西方人的思維路線,有助于更好的理解。所以這里體現的是譯者在做闡釋時的譯文與目標語的互文性。

2.子曰:“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夫何為哉?恭己而正南面而已矣。”(《衛靈公·5》)

理:Thematersaid,“MaynotShunbeinstanced,Havinggoverned effici—ently with out exertion? What did hedo? He did nothing but gravely and re-verently occupyhisimperial seat,”

辜:Confucius remarked,“The an-cient Emperor Shun Was perhaps theone man who successfully carried outthe principle of nongovemment,Forwhat need is there really for what is cal—led govemment?A ruler needs only tobe earnest in his personal conduct,andto be have in a manner worthy of his po-sition,”

“無為”,從道家的思想來說,意為人的行為要順應自然變化規律。儒家的“無為”強調“德治”,堯舜的德行齊于天,其德如風,能夠自然而然的感化百姓,自然以治天下。二者的“無為”并不相同。理氏的翻譯是對原文的直譯,偏向道家的“無為”概念,是對儒家精神的一種誤讀;而辜氏譯文是通過對愛默生的作品《English Traits》中的“non-govemmentand non-resistance”感悟后譯出的,對于舜的“無為而治”解釋得比較貼切,對舜的形象刻畫也較符合儒家統治者的理想形象。兩位譯者對“無為”理解的不同及二人文化背景的不同導致了兩人譯出的結果不同。

3.…千乘之國……。

里:A kingdom of a thousandchariots

辜:A State of even the first-ratepower

“乘”的讀音是sheng,指的是古代用四匹馬的車。在古代,一個國家擁有的戰車數量是衡量其實力的重要標準。從互文性來看,兩位翻譯大家在原文本的理解上和闡釋上都是準確的。辜鴻銘采用了歸化的方法闡釋原文,使目標語讀者更容易理解;里雅格則采用異化手法將其直譯為“athousand of chariots”,讓目標語讀者能夠更深入地了解中國文化。兩人無論是采用歸化還是異化,在這個關鍵詞的理解和闡釋上都體現了它與源語文化的互文性。

第7篇:西醫護理論文范文

 

對醫學護理學專業而言,畢業論文是其實踐性教學環節的 重要組成部分,是護理學本科人才培養規劃的主要組成內容之 1。設計撰寫畢業論文有助于護理專業學生應用醫學護理學及 相關學科的知識理論、思維認知方法對實踐中遇到的具體問題 進行歸納整理總結,提高學生參與臨床實踐和科學研究的積極 性,增強其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畢業論文也是衡量教學水平、學生畢業與學位資格認證的重要考核依據。因而, 對畢業論文進行深入研究并實施改革實踐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1護理專業畢業論文現狀分析 1.1畢業論文相關知識欠缺

 

多數本科護理專業學生是首次接觸畢業論文,在這之前他們從未受過相關的完善而系統的寫作訓練,致使不少學生一時 無所適從。而且,醫學護理學專業學生畢業論文的設計通常在 進行臨床實踐實習的前期,而這_時期通常正是重要的專業課 學習階段;同時,這一時期的學生又面臨著各種考試以及就業 單位的種種考核等實際問題,缺乏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系統地 研究和準備畢業論文課題的設計。

 

1.2教學管理質量有待進_步提高

 

近年來,高等教育的規模呈膨脹性發展,學生數量增加迅 猛,而相關的管理人員有限,管理水平又參差不齊,面對各種變 化的新情況,不能與時俱進地迅速做出應對。南陽理工學院作 為一所綜合性高等院校,學科門類較多,各學科對畢業論文的 要求大多不同,這給管理工作更增添了難度。而且,個別管理人 員辦事推諉、拖拉、不負責任,導致教學文件不能迅速有效地傳 達到指導教師手中,統計數據不準確、不及時,對學生完成畢業 論文影響較大。

 

1.3指導教師投入精力有限

 

由于學生數量猛增,師生比例存在著嚴重的失調現象。就 我院醫學護理專業而言,每位指導教師帶有十多個畢業學生, 而且多數教師都承擔有大量的科研和教學任務,投入指導畢業 設計的精力明顯不足。個別教師對工作相當不負責,甚至有的 教師連學生的畢業論文都沒有仔細地審閱,致使論文中出現大 量的低級錯誤。在開題和答辯時,_些教師既不提問也不指正, 或者教師自身的知識面較窄、知識層次較低,這些問題的出現 也造成了畢業論文質量的嚴重下滑。

 

1.4部分學生缺乏進取精神

 

畢業論文設計時期也是教學管理上相對松散的時期,盡 管這段時間事情比較多,但教學內容的時間性要求不像課 堂教學那么嚴格,這使得有些自控能力較差的學生,對自己 放任自流;有的學生文字表達和綜合分析能力較差,卻不虛 心請教;有的學生不擬定提綱,寫論文時東一句、西一句,不 能合理、正確地描述課題內容和自己所從事的臨床實踐工 作。

 

2論文改革的探索與實踐

 

2.1建立全過程動態監管體系

 

為確保畢業論文設計的質量,加強對畢業論文設計的規范 管理,筆者設想構建出一套包括4個層次(教師一專業系一學 院一專家組的動態管理模式,并從我院醫學護理本科畢業設 計開始實施,可以較好地解決學生、指導教師及院系之間的協 調與監管問題,從而取得良好的效果。體系流程詳見圖1。從圖 中可見,監控體系主要包括論文選題與設計、設計的實施與督 查、成果評估3個核心環節,過程嚴謹,工作量飽和。各環節的 具體特征如下。

 

2.1.1論文選題與設計這一環節從臨床實踐前4周開始進 行,采取“題目公開、雙向選擇、院系調控”的方法,指導教師結 合臨床實踐需求、醫院實際狀況、科研項目、教學改革與管理、 學生自身素質水平等情況設計題目,題目要求本著目標明確, 難易度適中,可控性強的特點,特別要注意結合具體臨床實踐。 既可以由導師親自設題,也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 根據所查文獻資料等自己進行選題,選題可全方位、多角度涉及。設計完畢的課題由導師匯總至系里,由系審核評估小組對 每一個課題進行“盲審”,包括題目的方向、深度、廣度及工作 量等,對不合格的課題堅決予以退回,要求重新修改完善直至 達到標準要求。最后,由系審核評估小組將合格的課題送交學 院教學督導小組,后者對所選課題進行總審把關后,上網公 示。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這一環節要有一個發動宣傳時期,針 對全系護理專業將要進行畢業論文設計的全體學生,邀請經 驗豐富的專家進行寫作和培訓指導,從而使護理專業學生了 解本專業的新知識、新動態,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科 研使命感和責任感,激發其求知欲和科研興趣。還應組織指導 學生閱讀專業刊物,在校園內創造良好的科研氛圍,并向學生 介紹成功者的典型事例,樹立信心,激發興趣。最后,將選題表 和任務書分發給每位學生,并要求其撰寫課題大綱并將選題 表和任務書填好,交給指導教師,指導教師修改后再將以上材 料返回給所指導的學生,使其能夠有針對性地參與到臨床實 踐之中。

 

2.1.2設計的實施與督查這一環節是完全的動態流程,從資 源的合理組織(包括查閱文獻資料、應用相關的實驗設備、收集 病例、論文的設計規范等)到設計任務的完成,涉及的各種相關 表格和項目的填寫,學生是主要實施者,指導教師負責指導、解 惑和把關,學院督導小組進行全過程監控。

 

學生根據課題設計任務書的要求仔細規范地收集病例,分 析總結,找出其中的規律。其中病例的收集是關鍵,要盡可能多 地去收集病例,對所收集到的病例要盡可能詳細地進行記錄, 做到客觀、真實、準確、及時、完整、規范。對患者的姓名、性別、 年齡、職業、籍貫、主訴、現病史、既往史、各種陽性和陰性體征、 診斷或印象及治療處理意見等都要做到認真、仔細地記錄。在 這一過程中,學生要隨時和導師進行交流溝通,并在導師的指 導下做好開題報告的撰寫工作。開題報告撰寫完畢,由系審核 評估小組再組織相關方面的專家對開題報告進行評審,特別是 對開題報告中相關內容的創新性進行嚴格評估。評審完畢,將 需要補充修改的意見及時反饋給學生,讓其根據專家指導意見 進行下一步的工作。隨后,學生根據設計任務書擬定各周計劃 進行前期具體的課題設計工作,主要涉及細節方面的完善等內 容。

 

學院督導小組要嚴格進行監督管理,包括嚴格執行教 師和學生的考勤和請假制度。督導小組應定期聚會,反饋意 見,提出建議,及時解決問題,特別是對學生在臨床實踐中 遇到的一些實際困難和心理問題更應該特別關注,確保學 生安心順利地進行臨床實踐和畢業課題設計。為保證畢業 論文保質保量地完成,根據周進度計劃表,要在中期進行一 次全面系統的檢查工作,并將所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總結 和通報,多方溝通以確保問題通過最有效的途徑得以迅速 解決。

 

臨床實踐后期,要求學生抓緊時間完成畢業論文,并深入 總結探討,將所遇到的具體情況隨時和導師溝通交流。待論文 寫作完成之后,要求學生特別仔細地去審核其中的關鍵詞、統計 數據表、圖表、參考文獻等相關內容,注意其中的規范書寫方 式,避免學生養成粗枝大葉、馬馬虎虎的寫作習慣。隨后,進入到畢業論文的結題審核和專家評定階段。要組織相關領域的專 家進行嚴格仔細的審核評定工作,在選擇專家時,必須邀請課 題專業相關領域的專家,專家組的成員不得少于7人,其中校 外專家不少于2人,副教授以上職稱的專家不少于5人,專家 評審小組的主席必須是取得教授或主任醫師職稱的人員。畢業 設計的實施與督查這一環節是畢業論文最主要和最核心的環 節,整個過程大約歷時18周。

 

2.1.3成果評估畢業論文質量評價包括:畢業論文設計過程 中臨床案例收集、整理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設計方案和 結構的合理性、創新性;獨立工作能力;文字綜合表達能力的 準確性、規范性;圖表的美觀和質量;整個設計寫作過程的工 作態度。其中導師和評審小組成員的意見各占20%,答辯小 組意見占60%。答辯內容包括個人對論文的設計撰寫的全過 程、遇到的難題及解決辦法;論文形式的規范性以及內容的質 量高低;論文答辯過程中回答問題的嚴謹性和正確程度等。由 答辯評委會小組教師根據學生的答辯情況分別打分,最終得 出平均答辯成績。綜合導師和評審小組成員給出的成績以及 最終答辯成績,得出綜合成績,并經學院教學評審委員會進行 最終審核和驗收后,將成績在網上進行公示,并以此來評估導 師教學和學生培養目標相符合的程度。對于特別優秀的畢業 論文,由學校推薦并提供經費在相關專業期刊發表,為提升專 業品牌和研究成果服務于社會做貢獻。同時,對畢業論文的作 者及其指導教師頒發榮譽證書并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從而 在全院范圍內起到示范帶動作用。畢業設計成果評估這一環 節大約歷時 2 周。

 

2.2建立學生論文意見反饋統計數據庫

 

在學生完成畢業論文答辯之后,根據我院護理專業本科生 培養計劃和相關文獻資料,設計一些調查問卷,如調查學生對 畢業論文的認知和態度,包含是否有必要寫畢業論文、寫作態 度是否認真等多個選項以及學生在撰寫畢業論文前、中、后期 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問題,建議的解決辦法等。前者可以采用半 開放問卷,而后者可采用開放性問卷,允許學生自由回答。通過 發放調查問卷,再次和學生進行互動交流。一方面,可以真實而 充分地反映撰寫畢業論文是否在學生中起到積極的效果,另_ 方面,也可以從交流中發現存在的問題,通過積極地探索研究, 找到相應的解決辦法,為之后的畢業生論文設計的順利進行做 更為完善和充分的準備。同時,將這些調查資料建立數據庫, 其中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既可以在整個學院內部之間進 行有效交流,也可以在兄弟院校之間進行交流,以實現成果和 經驗共享,為整個高等院校的教學科研水平的提高做出貢 獻。

 

3結語

 

畢業論文的教學實踐表明,通過上述改革,建立有效的動 態監管體系和積極的反饋途徑,護理專業本科生畢業論文的 質量較以往有大幅度的提高,學生對答辯的問題較為重視,答 辯的準備也比較充分。同時,其論文寫作水平也有了明顯的進 步,在論文的研究對象、研究內容、科研設計、實驗要素、科研 資料、統計學處理、參考文獻引用等方面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 體會。通過這一創新改革,不僅較好地完成了撰寫畢業論文的任務,而且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創作和科研的熱情,增強 了導師和學生之間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和團結協 作,從而較好地實現了大學本科培養高素質人才的目標和任務。

第8篇:西醫護理論文范文

“在中醫學范疇里,病理狀態是一組癥狀和體征,中醫稱之為‘證候’”,“中醫的臨床證候是以臟腑(局部器官)病變為中心,同時注重全身狀態的辨識”。為使中醫學的表述比較符合現代的習慣,筆者曾將中醫學的辨證論治體系概括為“狀態醫學”[1]。“狀態”是中醫對“證”的描述,“病因病理”是西醫對“病”的描述,兩者不同的表述方式構成了人們對疾病認識和治療的兩種不同方法。兩者在方法論和臨床實踐上互相不能取代。作為中醫的狀態醫學理論及其診療方法的特殊規律,決定了它在臨床上的獨立地位。

1 中醫的狀態與西醫病因病理的關系

中醫的狀態與西醫的病因病理是整體綜合反應與局部病灶的關系,它們在臨床上有以下不同表現:(1)狀態與理化指標不一致。在體溫正常的情況下,臨床上可以見到虛寒和虛熱兩種狀態[2];持續高熱?1~2?周的病人,可以見到持續寒冷的狀態[3]。(2)器官組織的各種理化檢查未見異常,臨床上可見多種狀態失常。例如脾虛證、腎虛證、氣虛證、氣陰兩虛證、肝膽濕熱證、濕痰(二陳湯)證等等。(3)局部器官患病,代償功能正常時,病人全身狀態可以正常。例如部分乙型肝炎病人、腎盂腎盞結石病人全身狀態可以正常。(4)同一疾病,如肺炎,在病程的不同時期,全身反應狀態相差很大,必須使用不同療效的方藥[4]。中醫稱之為“同病異治”。(5)不同的疾病出現相同的狀態,使用同一方藥治療。如冠心病、癌癥、肺炎恢復期等3種病因病理完全不同的疾病,在某一階段可以出現氣虛狀態:面少華色、乏力少氣、納差、四肢倦怠、舌淡、脈弱,可用四君子湯加味治療。這就是中醫的“異病同治”。由此可見,狀態是病因病理之外的另一類問題。(6)孿生者在遺傳和童年生活條件方面,是不同個體最大限度相同的例子。然而同生不同死,且生病的時間和臨床表現各不相同。這些事實說明,不同個體自身內部的協調狀態是千差萬別的。因此,個體內部協調狀態的不同,是人體疾病發生、發展千變萬化的第一內因,也是中醫學存在的基礎。

2 中醫狀態的診斷

人體機能狀態正常與否的第一個感受者是自我,因此,癥狀是診斷狀態的第一要素,體征是客觀依據。由于人體機能狀態并非各器官功能的簡單加減,因此,現代醫學的理化指標在診斷狀態時,只供參考[3]。

從上文可以看出,即使是同卵孿生者,遺傳和童年生活條件最大限度相同,但在不同個體,其內部協調狀態不同。狀態不同必然反映在對相同的致病因素有不同的反應。所以,用遺傳因素、外在條件和器官病因病理去解釋或診斷狀態,是不符合狀態的多種多樣和千變萬化的客觀事實的。

同一疾病不同時期,狀態可能不同;不同疾病可以出現相同狀態。整體狀態有病,局部器官可以正常;局部有病,整體狀態可以正常。體溫測量與人體寒熱狀態沒有必然聯系,等等。均證明狀態與病因病理是人體疾病的兩個不同方面,用于診斷器官病理的理化指標是不能作為診斷狀態的依據。

中醫狀態的診斷,是一種以病人自身感受(癥狀)和臨床體征為依據的綜合判斷。不同狀態的區別,主要是依據臨床診療實踐中所見病象,進行深入細致分辨的結果。筆者?1999?年秋診治?1?例病人,屬中醫外感病秋燥中的溫燥,癥見:發熱,少許惡寒,咽干鼻燥,干咳無痰,口渴舌干稍紅,脈浮數等,更見滿面白色細小皮屑。可謂典型之至。如果從病因病理角度,只能歸為病毒為害,西醫沒有應治之法。

狀態的診斷,實質是以癥狀、體征為依據的綜合判斷與分類。分類的基點是寒熱、虛實;分類的目的是區分不同的狀態——證候,尋找有效的方藥。

中醫學認為,人體內部的平衡和人體與自然界保持平衡,是人體健康的基礎,一定強度的致病因 素導致了平衡失調,從而出現疾病。因此,中醫對人體機能狀態的判斷有兩個基點:(1)偏寒或偏熱;(2)太過或不及[2]。所以,寒證、熱證、虛證、實證是狀態分類的出發點,或者說是總綱。因為臨床上千變萬化,數之不盡的各種狀態,都是寒熱虛實的進一步的具體劃分。

中醫學中的基本狀態約20種,包括脾虛、腎虛[3];常見狀態?200?多種[5]。假設人體分為九大器官系統,按排列組合的數字方法計算,人體狀態數以萬計。它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狀態診斷的復雜性。

3 中醫對狀態的治療

狀態的治療是人類醫學的一個特殊內容。從表面來看,中醫藥與其他國家或民族的傳統醫學一樣,都是使用天然藥物。現實是:中醫藥的理論體系與眾不同,療效在眾傳統醫學之首;中醫藥不僅對現代臨床各科半數以上的疾病有良好療效,且很多西醫難治、不治之病癥是中醫的優勢。

上述特殊和不同的原因在于,中醫學的本質是狀態醫學,其診斷、治療疾病的角度與西醫的病因病理角度是兩個不同范疇。

狀態治療的首要特點是:以方治病。這里的病,不是指局部器官的問題,也不是現代病因病理的中心環節,它是全身各器官組織某一時間綜合協調的結果,是狀態異常,或者稱之為狀態病,中醫稱之為證候。這里的方,不是某類藥物的簡單相加,也不是針對細菌或某器官的現代病因病理意義上的藥物;而是針對人體不同狀態確定治療大法而擬定的處方,中醫稱之為方證對應,即以特別組成的方劑治療不同的狀態。

狀態治療的第二個特點是隨證加減。盡可能使用代表方是中醫治療狀態病的基本原則,但原方使用在大多數情況下不能準確對應臨床上錯綜復雜的實際情況,必須根據具體病證,在某代表方的基礎上增減原方的藥量,或加減某幾種藥物。“隨證加減”反映了狀態的千變萬化,提示固定的成方中藥制劑,在當今和今后的臨床實踐中,不會成為中醫的主流。

整體與局部并重是狀態治療的第三個特點,但必須強調狀態的治療貫穿始終。例如肺炎病人,不同時期使用銀翹散加減、麻杏石甘湯加味、清營湯加減、參附湯合生脈散加味、竹葉石膏湯加減等等[4]。這些方劑的組成和功效有很大差別,證明中醫治療是以狀態為核心,局部病灶的治療服從整體狀態治療。即“病因病理角度的中藥治療,必須綜合狀態治療的原則”[2]。

4 關于中醫現代化

中醫現代化的前提條件,是對中醫學體系自然科學本質及其規律的認識。在討論狀態與病因病理的關系、狀態的診斷、狀態的治療之后,我們對中醫學的本質——狀態醫學及其規律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筆者再次強調,狀態與病因病理是臨床醫學的兩個不同范疇,兩者必須用完全不同的方法進行思維、診斷與治療。

在清楚以上原理之后,狀態醫學的獨立性和中醫現代化的具體內容也就成為一個清晰的事物。中醫現代化應是以發掘、完善中醫學理論,以及相關診斷、治療方法為核心;全面引入現代病因病理學說,加強病因病理角度的中藥、針灸等治療;加強器官病的病因病理診斷和預后判斷。

本世紀初,隨著西醫在中國的不斷普及,現代科學的各種方法和成果為西醫所利用,中醫相形之下變得弱小。西醫有理化指標,診斷明確,對器官疾病分析入微,且可見可數;故不少中、青年中醫下意識地忽視了中醫理法方藥的主導地位,以至見到體溫升高就投清涼之劑,高血壓伴見氣血虛弱也不敢進補。

中醫學是一個獨立的臨床診療體系,現代病因病理學說的引入,不會沖擊或改變中醫的狀態醫學優勢,它將彌補中醫學對局部器官病認識的不足。

近40年來,中國的西醫大規模學習中醫、研究中醫。單味中藥的現代藥理研究、復方的臨床驗證,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進展。這些現代成果,證明了中醫藥、針灸臨床運用的廣泛性和有效性,也為今天中醫現代化——病因病理角度的中藥、針灸治療,提供了極為豐富的科學資料。

筆者認為中醫現代化的要點是:遵循中醫基礎理論體系,對狀態診斷、治療貫穿疾病的始終,而西醫病因病理角度的治療必須綜合中醫治療的原則。

5 關于中西醫結合

中醫的狀 態醫學與西醫的病因病理醫學在理論上是可以融為一體的,但在臨床實踐上,由于兩者的診斷與治療方法截然不同,因而形成了事實上的兩個臨床醫學體系:西醫的病因病理學說是對器官病細致入微和多層次研究的理論,它的相關診斷、治療方法,對器官病是首選的,很多治療是特效的。因為不同個體,不同種族的病人,只要病因病理診斷相同,其有效藥物的作用點和過程也相同,相關治療就“經得起重復”,這就是所謂“特效”。中醫學在狀態診療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有大量的有效方藥和相關理論。如何面對實際,接受狀態的客觀存在和相關的理論,是今后中、西醫結合的第一步;但是,怎樣用西藥體現狀態治療,在實際上成為中、西醫結合的難點。但筆者提請醫學同行注意這樣一個事實:中醫的狀態是西醫的病因病理之外的另類事物,不論醫學怎樣高度發達,生物遺傳技術怎樣完備,或器官移植和人體復制成功,人體內部的協調總是存在差別,這種差別必然使中醫的狀態醫學與人類共存。

參考文獻:

[1] 張有和.狀態醫學——中醫學的現代概念[J].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1996,13(3-4):1

[2] 北京中醫學院.中醫學基礎[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78.105

[3] 張有和.狀態醫學——中醫學的現代概念[J].醫學與哲學,1999(1):7

第9篇:西醫護理論文范文

論文關鍵詞:貿易保障措施;衰退產業;利益集團

貿易保障措施指的是一成員國某項進口產品的數量與國內生產相比絕對或相對增加,且對生產同類或直接競爭產品的國內產業造成嚴重損害或嚴重損害威脅時,進口成員國依法采取的提高關稅、進口數量限制等措施,以消除或者減輕這種損害或者損害的威脅。貿易保障措施是與反傾銷措施、反補貼措施并列的,WTO所允許的三種貿易救濟方式之一。貿易保障措施的實施一般有三個條件:一是進口激增。進口激增,指的是進口數量的急劇增長,而不是進口價值或金額的增長。進口增長既可以是進口產品數量的絕對增長,也可以是相對于進口國國內生產而言進口數量的相對增加。二是國內生產同類或直接競爭產品的產業受到嚴重損害或者嚴重損害威脅。三是進口激增是嚴重損害或嚴重損害威脅的實質性原因。

衰退產業指的是指由于技術發展、工資上升、國際貿易的開展或者其他的原因導致的本國原先的優勢產業逐步失去國際競爭優勢并面臨衰退或正在衰退的產業。由于衰退產業失去了國際競爭力,因而在自由貿易的條件下,必然會導致同類產品或直接競爭產品進口的激增并對國內生產同類或直接競爭產品的產業造成嚴重損害或嚴重損害威脅。因而衰退產業比較容易滿足保障措施的實施條件。這些衰退產業的既得利益集團樂意去游說政府采取保障措施以維護自己的利益,而本國政府執政黨為了選舉或再選舉的需要也樂意接受這些游說并對這些衰退產業實施保障措施進行貿易保護。 首先我們暫時忽略外國對本國實施保障措施的壓力。在這種情況下,是否對衰退產業進行保護涉及兩個利益集團的利益。

一個是衰退產業利益集團,另一個是進口產品利益集團,如進口商和銷售商。假設對這一衰退產業采取保障措施前,衰退產業利益集團和進口產品利益集團都存在著固定的政治捐獻量S1和S2。而且利益集團只有在自己的要求沒有被滿足或者政府改變現狀的政策損害了自己利益時才放棄固定政治捐獻S1或S2,轉而用S1或S2支持另一個政黨。如果衰退產業利益集團選擇游說政府采取保障措施的話,需要付出的政治捐獻為C1,進行游說的成本為D1。而如果進口利益集團打算阻止保障措施的實施而進行游說的話,需要提供的政治捐獻量為C2,游說的成本為D2。政府決定實施保障措施的話,衰退產業既得利益集團能得到的利益為п1,進口產品利益集團由于實施保障措施而導致的福利損失為п2。

雖然保障措施對單個消費者造成福利損失很小,但給衰退產業或進口產品利益集團帶來的利益卻是很大的。所以C1和C2都比較大,同時由于保障措施的實施會導致同類產品或直接競爭產品進口數量的限制,因而衰退產業利益集團п1較大,因而衰退產業利益集團愿意提供的C1也較大,而進口利益集團由于只是賺取商品銷售中的價格差額,因而п2要比п1小,因而進口產品利益集團愿意為阻止保障措施的實施而提供的政治捐獻量C2要比C1小,所以我們認為,C1>C2且都大于S1和S2。 如果衰退產業利益集團和進口產品利益集團都選擇不進行游說的話,如果政府不采取保障措施從而維持原狀的話,政府可以從兩個利益集團那里得到固定政治捐獻量為S1+S2。而政府決定采取保障措施的話,那么就會導致進口產品利益集團的不滿,從而失去進口產品利益集團的固定政治捐獻S2。那么根據政府政治支持最大化的假定,政府很明顯不會對符合保障措施實施條件的這一衰退產業實施保障措施。此時與實施保障措施相比,衰退產業遭受的潛在損失為п1,而進口產品利益集團與實施保障措施相比,獲得的利益為п2。

如果衰退產業利益集團選擇游說而進口產品利益集團不選擇游說的話,如果政府決定采取保障措施,能獲得的政治捐獻量為S1+C1。而如果政府決定不采取保障措施,則政府能得到的政治捐獻量為S2。因而根據政府政治支持最大化的假定,政府會決定采取保障措施。此時,衰退產業利益集團從保障措施中的獲利為п1-D1-C1。而進口產品利益集團由于保障措施而遭受的損失為п2。 如果衰退產業利益集團不選擇進行游說,而進口產品利益集團選擇進行游說的話。如果政府決定采取保障措施的話,那么政府能得到的政治 捐獻量為S1。如果政府決定不采取保障措施從而維持原狀的話,那么能得到的政治捐獻量為S1+S2+C2。根據政府政治支持最大化的假定,政府顯然沒有實施保障措施的動力。此時與實施保障措施相比,衰退產業遭受的潛在損失為п1,而進口產品利益集團與實施保障措施相比,獲得的利益為п2-D2-C2。

如果衰退產業利益集團和進口產品利益集團都選擇進行游說的話,那么政府如果決定采取保障措施的話,能得到的政治捐獻為S1+C1而政府決定不采取保障措施,能得到的政治捐獻量為S2+C2。由于C1>C2,且S1和S2相對于C1和C2而言都較小,所以一般存在S1+C1>S2+C2。所以政府根據政治支持最大化的假定,會決定采取保障措施。此時衰退產業利益集團由于保障措施的實施而獲利為п1-D1-C1。進口產品利益集團由于保障措施的實施而遭受的損失為п2+D2。 由此,我們可以得到下面的博弈矩陣。

根據表1我們可以看出,如果忽略外國對本國實施保障措施時的壓力,在決定是否會對滿 足保障措施實施條件的涉及最終消費品的產業進行保障措施保護時,那么對于進口產品利益集團而言,選擇不提供政治捐獻進行游說是其占優策略,而選擇提供政治捐獻進行游說是衰退產業利益集團的占優策略。博弈的結果是,衰退產業選擇提供政治捐獻為政府采取保障措施進行游說,而進口產品利益集團選擇不提供政治捐獻為阻止政府采取保障措施進行游說。政府最終根據政治支持最大化的目標會對符合保障措施的涉及最終消費品的這一衰退產業采取保障措施進行保護。如2005年歐盟和美國均對我國一些服裝產品實施的特殊保障措施。

如果與國外相關的利益集團不選擇進行游說的話,其結果就和我們剛才我們分析的不考慮出口國壓力的情況一樣。如果與國外相關的利益集團選擇進行游說而衰退產業利益集團放棄游說的話,那么政府決定采取保障措施能得到的政治捐獻為S1,而如果政府決定不采取保障措施而維持原狀的話,能得到的政治捐獻量為S1+S2+S3+C3或S1+S2+S3+C3+C2(前者和后者分別表示進口產品利益集團不愿意提供和愿意提供政治捐獻進行游說)。因而追求政治支持最大化的政府肯定不會選擇采取保障措施。 如果與外國相關利益集團和衰退產業利益集團都選擇進行游說的話,由于S1、S2、S3均較小,為簡化分析,我們忽略S1、S2、S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看的午夜免费毛片| 最近中文字幕网2019|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欧美一部 | 天堂8在线天堂资源bt|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结合 | 成人爽爽激情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美女视频| 韩国午夜情深深免费| 天天天天做夜夜夜做|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网站| 看AV免费毛片手机播放|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露脸| 一本大道无码日韩精品影视_| 欧美三级视频在线| 再深点灬舒服灬太大了一进一出| wwwxx在线| 女性成人毛片a级| 久草免费资源站| 特级毛片爽www免费版| 国产剧果冻传媒星空在线| 99re5在线精品视频热线| 日本免费高清一本视频|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 美女大黄三级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原创巨作av| 一本大道东京热无码一区| 日韩美女乱淫试看视频软件| 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免费| 青娱乐手机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青草久久久久福利99 | chinese乱子伦xxxx视频播放| 日韩三级电影院|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久久久久| 美女又黄又免费的视频| 国产日韩综合一区二区性色AV| zoosk00lvideos性印度| 日本漫画之无翼彩漫大全|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无| 粗暴hd另类另类| 国产三级在线观看免费| 男女一进一出抽搐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