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基坑支護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Abstract: Based on the experienc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of deep foundation pit engineering, characteristics of deep excavation engineering, the optimization of type of foundation pit excavation and the supporting structure and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deep foundation pit supporting technology.
Key words: deep excavation;support technology;prospects; explore
中圖分類號:TU74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0)14-0068-01
1深基坑支護工程的發展概況
由于城市化的高速發展,已達到超飽和的城市人口,已極其有限的地上土地資源,城市綠地減少和建筑空間擁擠,導致我國的高層建筑如雨后春筍,拔地而起。從發展趨勢看,我國正在建設越來越高的高層建筑,越來越深的向地下發展,同時周圍復雜的地下設施、超深度的基坑、密集的建筑群都帶來一定的難度給基坑施工,提出了嚴峻的挑戰這對基坑工程。
2深基坑工程的特點
基坑工程規模、分布、數量急劇增加,主要特點如下:
2.1 綜合技術與眾多因素相關的是基坑工程,例如場地勘察,基坑監測、設計、施工,相鄰場地施工,現場管理相互影響等。
2.2 趨向高層化的建筑,給支撐系統帶來較大的難度,像正向大面積、大深度方向發展的基坑工程,有的寬度和長度多達百余米。
2.3 隨著舊城改造的推進,基坑工程不但場地狹窄,而且鄰近常有必須保護的市政公用設施和永久性建筑,不能放坡開挖,還對位移控制和基坑穩定的要求很嚴。
2.4 越來越差的工程地質條件。
2.5 施工周期長的基坑工程,地面以下的全部隱蔽工程從開挖到完成,常需經歷周邊堆載、振動、多次降雨等,以致對基坑穩定性不利。
2.6 具有多樣性的基坑支護型式,同時也各有其優缺點和適用范圍,可以采用幾種不同的支護結構型式在相同的地質條件下,可以從中選取最合適的作為基坑支護從各方面相互比較得出。
2.7 基坑工程事故多,無論基坑的深淺、無論地質條件的優劣,都經常發生工程事故。
3基坑支護類型
基坑支護包括兩個主要的功能:一是止水,二是擋土。傳統的施工方法是板樁錨拉系統或板樁支撐系統,材料可以回收是其優點,但卻存在著諸多致命的弱點。目前工程所采用的支護結構型式多樣,通??煞譃橹亓κ街ёo體系和樁(墻)式支護體系兩大類;根據具體情況和不同的工程類型這兩類又可派生出各種支護結構型式,并且也有多種分類方法。
4基坑支護結構的方案優選
4.1 選擇基坑支護結構類型的基本依據通過分析眾多發生深基坑支護工程事故的原因,其中最主要的還是基坑工程考慮的因素不夠全面,結構選型不合理。選擇支護結構類型的基本依據如下:①基坑場地的深度、寬度和形狀,基坑的尺寸等。②基坑支護結構所受的荷載:豎向荷載、地震荷載、風載、地面超載、側向荷載等。③水文地質及工程地質條件:測試方法及勘探資料內容;地下水情況及地表水位、分布、承壓氣體、承壓水層等。④環境條件:對基坑施工的特殊要求及基坑所處地區特殊狀況;基坑周圍道路狀況及交通狀況;基坑周圍地下構筑物及管線狀況、公用設施分布;基坑周圍水域(河流) 狀況; 基坑周圍建筑物狀況;基坑周圍的地區性質等。⑤建筑物的上部結構及基礎結構對支護結構的要求。⑥基坑排水及開挖等方法。⑦對基坑支護結構施工(振動、地面污染、噪音)的要求。⑧基坑場地周圍類似基坑支護結構的形式或已有基坑支護結構形式,在施工中的教訓、失敗或成功原因。⑨現已應用的各種支護技術的適用范圍與特點。⑩相應基坑支護設計規范規程指南等。
4.2 深基坑支護結構選型的步驟深基坑支護結構不同于上部結構的施工與設計。除地下水位的高低外,地基土類別的不同、周邊環境及土的物理力學性質指標等,都直接與支護結構的選型有關。而且,為達到方案的優化,通過對國內外大量深基坑支護工程選型的實例總結,有時根據基坑周圍環境以及地層土質的變化也可采用更為靈活的組合支護方案。
5深基坑支護技術發展的展望
隨著建筑層數的增加,隨之不斷增加還有基礎埋深。地下埋深超過20m,出現了眾多超高層建筑,各種深基坑支護的施工工藝與結構型式不斷產生。對大量工程實例的研究發現,深基坑支護工程的發展方向可以概括如下:①大量實施土釘墻方案,使得噴射混凝土技術得以充分發展和運用。②基坑向著周圍環境復雜、深、大的方向發展,難度愈來愈大對深基坑支護與開挖來說。受地下空間的限制,新型錨桿或內支撐將逐漸得以運用推廣。③為保護地下水資源的需要,或出于減少基坑工程帶來的環境效應問題,有時基坑進行支護采用帷幕形式,除地下連續墻外,一般采用深層攪拌樁或旋噴樁等方法構筑止水帷幕。④基坑降水時,可采用井點回灌技術,以減少對臨近建筑物造成的影響或因降水引起的地面附加沉降的問題。⑤在軟土地區,為避免基坑底部隆起、造成臨近建筑物下沉和支護結構水平位移加大,可采用注漿技術或深層攪拌對基坑底部土體進行加固,即提高支護結構被動區土體強度的方法。⑥為減少坑壁土體的側向變形,可以調整支撐的施工程序以及挖土進度可以施加預應力,對拉結(或支撐);還可以加固土體通過基坑內外雙液快速注漿;等措施來限制基坑的側向變形。
【關鍵詞】深基坑;支護方案設計;設計要求與思路;技術難點
1.深基坑支護的設計要求
基坑工程設計和施工總的要求就是要做到設計先進、經濟合理、施工方便、安全可靠?;又ёo作為一個結構體系,應要滿足穩定和變形的要求,即通常規范所說的兩種極限狀態的要求,即承載能力極限狀態和正常使用極限狀態。所謂承載能力極限狀態,對基坑支護來說就是支護結構破壞、傾倒、滑動或周邊環境的破壞,出現較大范圍的失穩。一般的設計要求是不允許支護結構出現這種極限狀態的?;又ёo設計相對于承載力極限狀態要有足夠的安全系數,不致使支護產生失穩,而在保證不出現失穩的條件下,還要控制位移量,不致影響周邊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因而,作為設計的計算理論,不但要能計算支護結構的穩定問題,還應計算其變形,并根據周邊環境條件,控制變形在一定的范圍內。一般的支護結構位移控制以水平位移為主,主要是水平位移較直觀,易于監測。水平位移控制與周邊環境的要求有關,這就是通常規范中所謂的基坑安全等級的劃分,對于基坑周邊有較重要的構筑物需要保護的,則應控制小變形,此即為通常的一級基坑的位移要求;對于周邊空曠,無構筑物需保護的,則位移量可大一些,理論上只要保證穩定即可,此即為通常所說的三級基坑的位移要求;介于一級和三級之間的,則為二級基坑的位移要求。對于一級基坑的最大水平位移,一般宜不大于30 mm,對于較深的基坑,應小于0.3%H,H為基坑開挖深度。對于一般的基坑,其最大水平位移也宜不大于50mm。一般最大水平位移在30mm內地面不致有明顯的裂縫,當最大水平位移在40-50mm內會有可見的地面裂縫,因此,一般的基坑最大水平位移應控制不大于50mm為宜,否則會產生較明顯的地面裂縫和沉降,感觀上會產生不安全的感覺。一般較剛性的支護結構,如擋土樁、連續墻加內支撐體系,其位移較小,可控制在30mm之內,對于土釘支護,地質條件較好,且采用超前支護、預應力錨桿等加強措施后可控制較小位移外,一般會大于30mm。
2.深基坑支護的設計思路
對于一個深基坑支護結構的設計,要根據擬建工程水文地質條件、設計經驗及技術條件,綜合考慮國家的經濟及法律規定、工期要去、造價要求等來選擇最佳設計方案。設計首先應是概念設計,重點在于可行性方案的篩選與優化,對支護結構方案的選擇和優化可按以下步驟進行:①對于深基坑不是特別大時,應首先考慮懸臂式支護結構,該結構主要利用基坑地面以下土體提供的土壓力來維持支護體系平衡,主要結構形式為樁排支護結構和地下連續墻兩類。但深基坑的設計時,一般不考慮懸臂式板樁支擋。如果考慮采用也應當對懸臂式支護結構增加內支撐的方法,使之形成混合式支護結構,支撐形式常采用錨桿拉接或內支撐形式。②其它形式的方案,如鋼板樁、土釘、錨桿、拱圈、網狀樹根樁加固、逆作法等的選擇,設計人員應根據工程的具體情況,通過綜合分析比較的方法來確定支護結構的種類、平面布置形式及其支護材料。③設計時應充分考慮地下水的影響,它直接關系到設計方案的成敗,如基坑土層為滲透系數較高的粉砂、圓礫等土層時,井點降水法是一種經濟有效的方法。采用該法不僅可使基坑處于干燥狀態而便于施工,還可顯著改善土層的物理力學性質,有效減少支護結構的內力和變形,從而可達到節約和安全的目的。有時為了減小降水引起的地面附加沉降或對鄰近建(構)筑物造成影響,還可采用井點回灌技術。當底層為滲透系數較小的粘性土、淤泥等土層時,可采用深層攪拌樁和高壓旋噴注漿形成止水帷幕??傊?,不同的支護結構適應于不同的水文地質條件,因此,應因地制宜選擇經濟適用的方案。
3.深基坑支護設計中若干技術難點分析
3.1支護結構側向土壓力的計算
支護結構的計算,首先是土壓力的取值問題。土壓力的分布和計算,目前國內普遍采用古典的朗肯土壓力理論,且假定支護結構是豎直的,土壓力的作用方向水平,墻背光滑,不計土體對支護體的摩阻力。朗肯土壓力理論用到支護結構計算上時,由于該理論的主動土壓力和被動力土壓力是建立在極限平衡狀態概念的基礎上。據現有的研究結果表明,達到被動土壓力的位移一般為達到主動土壓力位移的10-50倍。在實際工程中,由于支護結構常常不允許產生達到被動極限平衡狀態時所需要的位移,實際的被動土壓力一般均低于被動極限值。因此,在進行支護結構計算時,用朗肯土壓力理論計算所得到的被動土壓力是偏大的,使用時需要折減。折減系數的取值與被動區上體的土質和支護結構的型式密切相關,應根據被動區土體的土質和支護結構型式,以及對支護結構位移限制的程度,采用不同的折減系數。譬如對水泥土重力式擋墻,當被動區的土層為淤泥質粘土時,折減系數宜取0.5-0.6;當被動區土層為砂性土或被動區土體已經過水泥攪拌樁改良時,折減系數可取0.75-0.85。對于被動土壓力的計算,如考慮土體的彈性抗力作用,會更接近于實際。由于土的彈塑性性質,其抗力問題比較復雜,目前仍普遍按彈性地基的假定進行計算,通常采用文克勒假定的彈性地基上豎直梁的計算方法。
3.2用H.B1um理論計算懸臂式板樁墻支護結構
懸臂式板樁墻支護結構的內力計算,目前多用H.Blum理論來求解。此理論假定坑底出現的被動土壓力近似地發生在彎點下面,并在這部分阻力的中心處(C點)用一個反力Rc來代替,支護樁插入深度t0用X來表示,它必須滿足圍繞C點使∑Hc=0的條件。由于土的阻力是向板樁方向逐漸增加,使用∑Hc=0的等式時會得到一個較小的插入深度,H.Blum建議計算所得的X增加20%,即插入深度t0=u+1.2X。為簡化計算,H.Blum提供了理論計算曲線圖,避免了多次方程求解,為計算提供了方便。
3.3土水壓力的計算
傳統深基坑側上壓力的計算理論主要以朗肯理論和庫侖理論為基礎,這兩種理論無論在基本假設上,還是在計算原理上都存在一些缺陷。主要表現為:①實際深基坑工程圍護墻通常不滿足古典土壓力理論的假設條件。②古典土壓力理論沒有考慮圍護墻的變形過程,而僅以墻移達到使墻后土體出現極限狀態的平衡條件為計算依據.實際上圍護墻變形通常達不到使土體出現極限平衡狀態的位移值,且其變形是隨開挖的深入而變化的,上壓力也隨著變化。此外,傳統深基坑側土壓力的計算方法沒有顧及深基坑坑內外通常存在較大水位差的實際情況,忽視了滲流效應對土壓力的影響等問題。在設計時,應當注意影響土水壓力的若干因素。具體包括:土體的應力狀態和應力路徑、孔隙水壓力、邊界條件等。
4.結語
由于基坑設計與水文地質、工程地質條件密切相關,地基土參數的試驗方法、取值、地下水的影響往往是確定支護結構設計的因素,設計人員首先應該當根據水工地質勘察的結果和自身的巖土工程設計經驗,綜合設計難點和要點以及對工期、造價等要求,來確定基坑支護設計方案。
【參考文獻】
關鍵詞:廣州市;寺右公館項目;基坑支護;簡介
寺右公館坐落于廣州市天河區珠江新城,基地南部和西部是20m城市規劃道路,北部為10m城市規劃道路,東部毗鄰廣州市房地產交易中心辦公樓。本期建設規模:總建筑面積39857平方米,地下11850平方米,建筑基底面積1876平方米。建筑物地下為3層、地上為29層的商住樓(1~2層為裙樓商業部分,3層為架空層,4~29層為住宅,地下1~3層為地下停車庫及設備房。本基坑安全等級為一級。
1對于基坑支護的簡介
施工單位在進行基坑支護施工的過程中,要根據施工設計的實際需求,而在對寺右公館進行基坑開挖之后,它形成了一個五到二十米的直立邊坡,而且邊坡之內的土質較軟,大多由松散的粉砂或粉土構成,這一土質結構的抗剪強度比較低,造成邊坡不穩定。因此在對這一工程進行基坑支護施工的過程中,應當依照當前的實際情況,而后再確定最終的基坑開挖深度,借此保證后期的施工質量。
2水泥攪拌樁的施工
攪拌樁施工工藝:(1)定位對中環節。在對基坑支護環節進行施工的過程中,首先應當通過水泥攪拌機將水泥定位到樁位中,而后在開鉆環節,良好的把控鉆管的垂直度以及樁基鉆臺的水平度,對樁基支腿的高低進行精準的測量,通過水準尺保證測量的精度,同時還要確保鉆臺為水平狀態。(2)制備水泥漿環節。待水泥攪拌樁機準備鉆進時,應當依據設計方案中對于水泥漿的攪拌需求進行攪拌,通過篩網對水泥漿進行過濾,最終將成品放置到集料斗里,以供使用。(3)攪拌噴漿下沉環節。攪拌完畢的水泥漿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冷卻,待到其冷卻到水循環正常之后,再對水泥攪拌機械予以啟動,同時還要待攪拌頭運行狀態正常后,再將吊鋼絲繩放下,令水泥攪拌機充分的進行切土下沉,運用電流檢測表對下沉速度進行控制,同時過程中的運行電流不可超于70A,最后開啟灰漿泵將水泥漿壓入地基中,邊攪拌下沉,邊噴水泥漿。(4)提升噴漿攪拌環節。水泥攪拌樁機下沉到達設計深度后,要良好的把控其具體的施工精準度和施工力度,保持水泥攪拌樁機的旋轉狀態和噴漿狀態,并將二者保持一致,與此同時,還要依照工程設置圖紙的需求,對水泥攪拌機的速度予以適當的提升,以滿足實際的水泥攪拌需求。(5)重復上、下攪拌及噴漿環節。水泥攪拌的過程中,攪拌機噴漿到樁頂時,應當那個將攪拌機二次旋轉,同時將其沉入到土中,進而反復的實現這一動作,對噴漿進行攪拌,重復上、下攪拌以及噴漿。(6)移位環節。重復上述五個步驟進行下一根樁的施工。關閉電機,移位至下一樁位。
3施工技術要點
暫定攪拌樁深度為九米,而后對其技術要點進行分析。其一,水泥攪拌樁施工前,應使用管線探測儀探明樁位范圍是否遺留地下管線,如有遺留應予以遷移。其二,水泥攪拌樁機應基本垂直于地面,要注意平整度和導向架垂直度。其三,當水泥攪拌環節的工作完成之后,而后就應當依照工程設計圖紙的需求,對水泥漿按照比例進行配比和拌制,同時將水泥過網篩濾。其四,拌機重新啟動后,將水泥攪拌葉下沉半米再繼續成樁。其五,搭接施工相鄰樁的施工間歇時間應不超出十到十二個小時。其六,使用水泥品種先征得現場監理工程師同意,水泥進場馬上按規定取樣試驗,試驗合格才可使用。
4產品保護
攪拌樁施工完成后不允許在其附近隨意堆放重物,防止樁體變形。
4.1旋挖成孔灌注樁施工(1)概況。本工程支護樁均為旋挖樁:旋挖樁樁徑為1200mm,間距1400mm,樁長約16.2m~17.6m,持力層為微風化含礫砂巖;樁頂冠梁截面尺寸為1000×1200mm;樁數約186條。澆筑砼采用車泵作砼輸送;旋挖樁泥漿經泥漿池集存,旁邊設置活動廢漿箱,將較干的泥漿放入泥漿桶內,再行排水使泥漿干后再外運。(2)旋挖樁施工工藝流程。場地平整測量放線埋設護筒鉆機就位鉆進測量鉆孔深度清渣第一次清孔下放鋼筋籠下灌注砼導管安裝隔水栓球塞灌注水下砼拔除護筒清除浮漿移至下一樁位清孔設備檢孔器檢孔制作鋼筋籠鋼筋檢驗測量砼面高度砼罐車運輸拼裝檢查導管制作導管廢漿處理泥漿沉淀池向孔內注入清水或泥漿供水泥漿備料泥漿池設立泥漿泵第二次清孔。
4.2施工工藝(1)鉆孔施工。施工中鉆孔環節是一項較為緊密的施工手段,因此,一定要充分的把控鉆孔環節的施工技術,依照實際的施工情況以及地質情況進行鉆孔,并以此為基礎,對鉆孔的速度以及鉆頭的型號予以確認,當鉆頭在勻速提升時,一定要保證回旋斗底盤斗門是關閉狀態,這樣才能確?;剞D斗中的土不會落入到泥漿當中,使泥漿不會因此而發生質變。對于鉆孔的提升速度也要予以把控,不可過快或過慢。(2)清孔。清孔也是基坑支護施工中的重要環節,清孔一般分為兩個環節,其一是首次清孔,當終孔之后要將泥漿進行沉淀,約半小時左右,而后要對鉆機進行相應的清洗工作,此時,有關的工程師要對鉆孔的細節進行檢查,像孔深、孔徑等是否合乎施工標準,檢查合格之后,再進行二次清孔工作,這時的清孔工作則好通過換漿法來進行,運用泥漿泵對泥漿進行壓入,直到其滿足各項指標的要求,而后對孔底的各項規格進行檢查,有關的監理人員檢測合格之后,再將泥漿裝好備用。(3)安裝鋼筋籠。鋼筋籠環節也是基坑支護施工中的重要工作,當鋼筋籠制作完畢之后,應當運用平車將其運送到各個有需要的樁位。在運輸的過程中,鋼筋很容易出現變形等問題,所以要對鋼筋籠的每一內環圈的位置進行加焊,以防鋼筋出現變形問題。鋼筋籠應當在第一次清孔環節之后再進行下放,此時要保證鋼筋籠的準確定位,同時要避免鋼筋在澆筑環節出現上浮現象,應當在鋼筋籠之上設置固定桿,有效地將鋼筋移動問題予以解決。(4)水下混凝土澆筑。當成孔工作完畢之后,則應當在四小時之內運用Φ300mm鋼導管對混凝土進行灌注,利用拌合機的作用,對混凝土進行攪拌,此時的混凝土一定要進行持續的澆筑,切勿出現中途停止的情況,這樣將會導致澆筑的質量無法滿足施工的需求,影響到最終的基坑支護施工質量。在進行混凝土澆筑的過程中,應當根據混凝土的實際情況,對其高度進行確定,而后針對性的將導管埋入土中,確保導管在土深二到六米的范疇之內,混凝土灌注后樁頂高較設計樁頂高應高出半米到一米左右。
5施工過程常見質量通病及防治
5.1塌孔
其一,鉆孔過程中很容易出現塌孔問題,一旦出現塌孔問題,最終將會導致鉆孔環節的工作效率無法得到切實的保障,那么,此時應當通過回填土的方式,待其沉實之后,再進行鉆孔。其二,灌注的過程中也是出現塌孔問題的主要環節,一旦出現塌孔問題時,應當那個確保泥漿的質量及其配比不受影響,泥漿的成分受到影響將會違背工程設計的需求,因此,應當運用吸泥機,將塌孔中多余的泥土吸出,此方法有效則可繼續實施灌注,如此方法未奏效,則應當將導管拔出,待回填土沉實之后再繼續灌注。
5.2導管進水
基坑支護施工的過程中,很容易因為混凝土的封底措施不合乎規范導致導管出現進水的情況,如果是由于封底失敗所導致的,則應立刻將鋼筋以及導管全部拔出,將混凝土全部掏出,對導管以及鋼筋籠進行二次重裝,并滿足實際的施工需求時,則再進行進一步施工。如果是因為導管密封度較差導致導管進水,則要將導管進行及時的更換,以確保導管的正常應用。另外,在進行灌注之前,就應當對導管的質量進行嚴謹的檢查,確保導管的埋深,將導管拔托問題實現良好的避免,大大的提升灌注效率。
5.3浮籠
某建筑工程平面呈長方形,基礎采用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管樁PHC500(100)AB—C80I樁長20m,單樁承載力750kN。采用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地上四層(加坡頂),局部為五層(加坡頂),層高3.6m,地下一層,層高5.1m,總用地面積4185mz,地上建筑面積約4935m2,地下室面積1842m2。底板包括承臺厚度為1.2m,基坑開挖深度6.37.9m,建筑平面尺寸73mx36m,開挖面積約2185m2,周長約220m?;A邊線距北側河岸最近處約14.5m;距南側兩棟七層的居民樓外墻最近處約18.Om;距西側一棟三層磚混辦公樓最近處約6.Om;東面場地比較空曠,距一棵保護大樹最近處約4.5m。因此,基坑施工要在保證支護結構的安全下,采取有效措施以確保北側駁岸及周邊建筑物、道路的安全。
1.1地質條件
根據巖土工程勘察報告,場地較平整,地形起伏較小,地勢基本呈北高南低。場地地面標高為11.03~12.Olin。擬建場地范圍內依次分布近期人工填土層、新近期沖積形成的粘性土及粉土層、晚期沖積形成的粘性土及砂土層,具體如下:①~雜填土:濕,松散,以粉質粘土混建筑垃圾為主;①雜填土:濕,松散,以粉土、粉質粘土為主,夾少量碎磚瓦礫,局部夾淤質填土;②..粉質粘土:可塑,局部軟塑,粉質較重,局部夾粉土;②粉土:很濕,稍密,夾較多粉質粘土薄層;③一,粉質粘土:可塑~硬塑,局部粘土;③。粉砂:飽和,中密,局部夾較多粉土。
1.2水文條件
場地地下水主要為孔隙潛水和微承壓水。微承壓水存于③。層粉砂中,對本工程基本無影響,不予考慮。孔隙潛水主要存于①層填土和②層粉土中。地下水主要是降水入滲和河水補給,以蒸發和向河水補充為主,受季節性變化影響明顯。年最高水位埋深1.OOm左右,穩定水位埋深2.80~3.70m。
2基坑支護設計
2.1支護和支撐方案選擇
本工程處于市區,社會影響較大。因基坑挖深較深,場地土質較差,周邊是重點保護的駁岸和建筑物,對變形控制要求比較嚴格。本基坑采用鉆孔灌注樁加一層鋼筋混凝土內支撐支護方案,安全等級按Ⅱ級考慮。針對本基坑平面形狀,將支撐布置成“桁架”對撐和角撐,支護結構與主體結構相對獨立,以利于基坑土方開挖和地下窀結構施工,減小基坑變形。
2.2支護結構計算
根據地質報告中土工試驗結果匯總表,計算參數如內摩擦角、粘聚力及土的重度值是按每層土質的實際值取值。
(1)土壓力計算:主動土壓力采用矩形分布模式,被動土壓力采用三角形模式,并分層計算。粉土、粘性土采用水合算。
(2)支護結構計算:單支點按抗傾覆要求確定支護樁長度,根據樁身最大彎矩進行樁配筋設計;止水樁長按抗滲、抗管涌要求確定。
(3)基坑降水計算:按基坑四周有止水幃幕情形計算。
2.3基坑支護布置
(1)根據基坑平面形狀將支撐形式布置為“桁架”對撐和角撐,支撐梁500mmx650mm,主筋2~4+25,腰筋2x2+20,箍筋+8@200,聯系梁450mm~550mm,主筋2~4+20,腰筋2x2+18,箍筋+8@200,壓頂梁1200ramx600mm,主筋2x4+20,腰筋2×2+18,箍筋+8@200?;炷翉姸鹊燃壘鶠镃30(圖1)。
(2)因東北角設計消防水池,此段豎向支護采用+800@1000鉆孔灌注樁,樁長16.5m,西側鄰近建筑物,此段豎向支護采用+800@1000鉆孔灌注樁,樁長13.5m,主筋16+20均勻配筋,箍筋+8@200,加強筋16+2000,其它部位采用+700@1000鉆孔灌注樁,樁長13.5m,主筋14+18均勻配筋,箍筋+8@200,加強筋16+2000,樁身混凝土強度等級C30(圖2)。
(3)基坑止水帷幕根據地區水文地質資料,場地地卜水和秦淮河水聯系密切,水位變化隨河水升降影響十分明顯,采用雙排雙軸深攪樁進入③層粉質粘土不透水層形成全封閉止水帷幕進行止水,樁徑700ram,問距lO00mm,樁體縱向搭接200ram,樁深13~15m。
(4)基坑排水坑內降水對坑外水位下降影響很小,對周圍環境影響較小,基坑內采用管井結合明溝加集水坑方式進行疏干,管井抽排地下水,明溝排基坑地表水。同時在地表采用明溝排水,以阻斷和排除流向基坑的地表水,基坑四周用磚砌200mmx2OOmm的排水明溝,表面粉1:2.5水泥砂漿.在四角設集水坑。少基坑暴露時間,達到有效控制支護結構變形。因施工場地較小,挖出的土嚴禁堆放在基坑四周,應及時運走,嚴禁挖土設備碰撞或停放在支撐桿件或支護樁上,注意保護已施工的工程樁。不得局部一次開挖過深,以免引起支護樁產生過大位移。因地下室結構整體澆筑,內支撐先于主體結構施工前拆除。拆前,在基坑支護樁與地下室底板問澆筑500mm厚C20混凝土替代支撐,同時加強監測,如有異常情況,分析原因,在其薄弱點加臨時支撐。
3基坑支護工程施工監測
由于基坑位于秦淮河邊,地下水特別豐富,四周有建筑物,在施工期間應加強基坑變形監測,主要內容是支護樁水平位移、土體的深層水平位移、支撐軸力、水位變化、沉降觀測。據主體結構施工結束的所有監測數據整理分析,支護結構的圈梁水平位移最大是15.46ram,土體深層側位移最大變形是21.66ram,支撐軸力最大是398.8kN,周圍環境沉降量最大1.51mm,地下水位基本沒有變化,所有監測數據均在設計控制范圍內,均滿足設計及有關規范規定,證明支護結構安全可靠,結構變形小,整體功能較好,支護方案取得較好的效果。
關鍵詞:軟土深基坑,基坑支護,基坑變形,設計控制,施工控制
Abstract: The soft soil engineering properties of soft soil deep foundation pit support, from design factors, construction factors, and other factors control the deformation of foundation pit, the shelf life to complete the excavation, to avoid unnecessary losses.
Keywords: deep foundation pit in soft soil foundation pit, pit deformation, design control, construction control.
中圖分類號: TV5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引言
軟土,一般指外觀以灰色為主,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1. 0,且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的細粒土。包括淤泥、淤泥質土(淤泥質粘性土、粉土)、泥炭、泥炭質土等, 其壓縮系數一般大于0. 5MPa-1,不排水抗剪強度小于20kPa。軟土具有含水量大、壓縮性大、強度低、透水性差、低透水性、觸變性、流變性、不均勻性等特點。
深基坑,指開挖深度超過5米(含5米)或地下室三層以上(含三層),或深度雖未超過5米,但地質條件和周圍環境及地下管線特別復雜的工程。
基坑支護工程的內容一般包括:(1) 巖土工程勘察與工程調查; (2) 支護結構設計;(3) 基坑開挖與支護的施工;(4) 地層位移預測與周邊工程保護;(5) 施工現場量測與監控。
軟土深基坑支護受軟土工程性質的影響,隨著開挖深度的增加,施工風險變大、難度提高。施工中一旦出現工程事故,處理將十分困難,經濟損失巨大。因此, 必須在基坑施工前, 從計算設計、方案優化、樁基施工、土方開挖和施工監測等方面做好預防措施。必須對每一環節進行有效監控,軟土深基坑工程才能順利完成。
在基坑工程中,基坑失穩是最主要的破壞原因,而在所有基坑失穩中,軟土基坑失穩又占很大的比例。軟土深基坑失穩主要跟基坑系統變形有關。那么非常有必要對軟土深基坑支護進行優化,以避免不必要的損失?;酉到y變形主要包括: 支護結構水平位移、周邊地表沉降和坑內土體隆起。影響基坑變形的因素很多, 大體上可以分為三類: 設計因素、施工因素和自然土質因素。
2、設計控制措施
軟土基坑支護工程是土體與圍護結構體系相互作用的一個動態變化系統。有復雜多變的影響因素。因此在工程設計時要把理論計算和實踐經驗結合起來,不但要進行定量計算, 還要進行定性分析,這樣才能更好地指導施工。
(1) 靈活采用支護策略。基坑施工應采用大基坑、小開挖, 分層分塊開挖, 不同塊處可以根據場地條件采用不同的圍護方案。
(2)重視強支撐。在基坑圍護方案中,應重視強支撐,慎用鋼結構支撐;鋼構件在市場上基本是租賃的,幾經周轉后,鋼構件易銹蝕,質量難以保證,同時施工現場焊接質量不易保證,容易留下安全隱患。
(3) 支撐設計要預留一定的安全儲備。在基坑施工過程中會碰到一些不利因素, 在這種情況下,支撐構件應保證一定的安全儲備,以免某個構件破壞,造成整個體系的破壞。
3、施工控制措施
軟土基坑施工過程各種因素影響下,設計采用的土力學參數在各工況下的會發生較大的變化,這些變化多朝不利方向發展,因此軟土基坑施工時,應有合理的挖土方案和完善的監測手段來保證基坑施工的安全,采用信息化施工是預防軟土基坑失穩的有效措施。
(1)合理確定開挖施工的順序, 嚴格按照規范的原則進行開挖。在長條形的深基坑中, 必須按照一定長度分段開挖, 在每一段中再分層, 每層分小段進行開挖和支撐, 隨挖隨撐, 并將每小段的支撐施工時間限制在一定范圍之內。在不規則的大型地下室的基坑施工中, 可采用分層盆式開挖法, 在每一層先挖中間部分并安裝或澆注此范圍的支撐, 然后將各根支撐兩端的土堤分步、對稱地挖除, 并立即安裝或澆注其間頂住擋墻的部分支撐。
(2)注意基坑工程的時空效應。重視時空效應規律不僅可以有效地控制軟土深基坑的變形, 而且如果能夠嚴格施工工藝、及時支撐, 以調動未開挖土體的部分承載力, 配以必要的地基加固, 還可以達到節省材料、降低成本的目的。
(3)保證相鄰施工不互相干擾, 基坑周邊無超載現象。采取有效的地下水處理措施, 做好排水、防滲工作, 雨季施工要注意及時排水和排水的方式。
(4)注重原型觀測和信息化施工。在基坑工程開工后, 對土體和結構的位移、應力、土中孔隙水應力以及相鄰建筑物、地下管線的位移都要進行跟蹤監測, 將定期監測得到的信息與原來的計算結果相比較, 并反演計算參數, 根據反演參數重新分析計算, 必要時適當修改設計或施工步驟, 然后繼續施工和監測。
4、其它控制措施
為了保證施工人員安全,同時確保工程質量,加強基坑的監測工作。通過加強檢測,掌握地下水的情況及基坑的變形趨勢,并制定相應的變形預警機制。做好事故預案制定和實施工作。對于基坑坍塌,一般均會有較大變形作為前兆, 在加強變形檢測的基礎上, 如果發現變形加速, 相關單位應及時按照預案做好處置措施。如:施工現場應該準備充足的機械設備與材料以防材料短缺或者設備出現故障無法正常運行,發現有漏水事件的時候應該及時采取止水措施并查找源頭進行截斷處理,當地面或側壁出現裂縫時應該盡快用泥漿進行灌漿修補,防止地下水的滲透破壞,在施工過程中如監測到土移過大時,應暫時停止施工并分析原因、采取適當的補救措施等等。[7]做好軟土基坑周邊的保護工作, 防止基坑周邊堆載而增大坑壁土體的剪應力和對支護結構的土壓力,確?;影踩?。
5、結語
我國軟土深基坑工程具有很強的區域性、個體性、綜合性、時空效應和環境效應。軟土深基坑工程中,設計是核心,監測是手段,施工是保證。一個支護方案是否合理,決定著基坑工程的成敗。合理的設計方案,應該是安全可靠、經濟合理,采用先進的施工工藝,且有利于工程施工。只要我們積極推進動態設計和信息化施工技術,加強監測力度,促進實測工作,就可避免基坑工程事故的發生或降低事故所帶來的損失。同時,通過計算理論的不斷改進,施工工藝的不斷完善,進一步推動我國軟土深基坑支護技術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莫海鴻、楊小平. 基礎工程[M]. 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2008.
[2] 龔曉南. 深基坑工程設計施工手冊[M] . 北京.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8.
[3] 童樹奇.某工程軟土基坑支護技術分析[J]. 土工基礎, 2007(10):31-33.
[4] 徐斌,姜玉釵.溫州地區某軟土基坑坍塌的工程實例分析[J].山西建筑,2009,35(9):132– 133.
[5] 謝寶堂. 淺談軟土基坑破壞機理[J].建材與裝飾,2007,9:145-147.
關鍵詞:軟土地區;深基坑;支護
1 前 言
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成為我國城市建設中的重點,城市地下空間的安全建設成為關系國計民生的重大工程問題。軟土地基中進行基坑開挖不僅造價高、投資大,而且具有較高的風險性,一旦發生事故,會導致工程建設成本增加和工期延后,更為嚴重的是會危及周圍建筑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庸こ痰难芯恳呀浫〉昧撕芏嘀匾某晒瑢嶋H工程中也形成了適合各種條件的基坑支護方式:放坡開挖、土釘支護、復合土釘墻支護、重力式擋墻支護、排樁或地連墻支護。我國建設部、冶金部相繼頒布了建筑基坑工程的行業標準,各地也先后頒布了地方性的建筑基坑技術規程,眾多學者根據自身研究成果與工程實踐經驗相結合,出版了很多手冊,為基坑工程技術施工提供指導。
2 深基坑支護結構類型
2.1 鋼板樁支護
鋼板樁(如SMW法)應用于建筑深基坑的支護,是一種施工簡單、投資經濟的支護方法。在軟土地區過去應用較多,但由于鋼板樁本身柔性大,如支撐或錨拉系統設置不當,其變形會很大。因此對基坑支護深度達7m以上軟土地層,基坑支護不宜采用鋼板支護,除非設置多層支撐或錨拉桿,但應考慮到地下室施工結束后鋼板樁拔除時對周圍地基和地表變形的影響。
2.2 地下連續墻
地下連續墻是在泥漿護壁的條件下分槽段構筑的鋼筋混凝土墻體,地下連續墻最早于1950年開始應用于巴黎的地下建筑工程,我國在20世紀60年代初開始應用于水壩的防滲墻,后來國內將地下連續墻用于城市深基坑的圍護結構最早是廣州白天鵝賓館?,F今,國內地下連續墻的施工深度已有超過80m,厚度達1.4m。由于地下連續墻具有整體剛度大和防滲性好,適用于地下水位以下的軟粘土和砂土等多種地層條件和復雜的施工環境,尤其是基坑底面以下有深層軟土需將墻體插入很深的情況,因此,在國內外的地下工程中得到廣泛應用,并且隨著技術的發展和施工方法及機械的改進,地下連續墻發展到既是基坑施工時的擋墻圍護結構,又能作為擬建主體結構的側墻。施工工藝上也可采用逆作法施工,減少對環境和地面交通的影響。
2.3 柱列式灌注樁、排樁支護
柱列式間隔布置包括:樁與樁之間有一定凈距的疏排布置形式和樁與樁相切的密排布置形式。為減低工程造價和施工方便,柱列式灌注樁作為擋土圍護結構有很好的剛度,但各樁之間,必須在樁頂澆注較大截面的鋼筋混凝土帽梁(冠梁)加以可靠連結。為防止地下水并夾帶土體顆粒從樁間空隙流入坑內,應同時在樁間或樁背采用高壓注漿,設置深層攪拌樁或在樁后專門構筑防水帷幕。灌注樁施工時無振動,對周圍鄰近建筑物、道路和地下管線影響危害比較少。
2.4 內支撐和錨桿支護
作為基坑圍護結構墻體(如鋼板樁、灌注樁等維護結構)的支承,內支撐(水平橫撐、角撐、斜撐)和錨桿(斜錨桿、錨定板拉桿等)的作用對保證基坑穩定和控制周圍地層變形極為重要。目前支護結構的內支撐,常用的有鋼結構支撐和鋼筋混凝土結構支撐兩類,鋼結構支撐多用圓鋼管和大規格的型鋼。為減少擋墻的變形,用鋼結構支撐時可用液壓千斤頂施加預應力。鋼筋混凝土支撐是近幾年在上海地區等深基坑施工中發展起來的一種支撐形式,它多用土?;蚰0咫S著挖土逐層現澆,截面尺寸和配筋根據支撐布置和桿件內力大小而定,它剛度大、變形小,能有力的控制擋墻變形和周圍地面的變形,宜用于較深基坑或周圍環境要求較高的地區。
3 深基坑支護結構主要計算方法
近年來,隨著巖土力學理論的發展和各國專家學者的努力,提出了多種計算理論和方法,歸納起來,其基本方法大致可分為三類:①極限平衡法;②彈性抗力法;③有限元法。
3.1 極限平衡法
極限平衡法建立在經典理論的基礎上,但通常采用的朗肯和庫侖理論所得到的結果實際上和土體單元本身的真實應力是有差別的。按地基強度理論,庫侖理論是把土體看作為一承載體,達到極限狀態時滑動面的形式采用直線滑動面的結果,而在朗肯理論中則為一點的應力狀態,由于庫侖理論在一定條件下與朗肯理論是一致的,朗肯理論實質上也屬一種直線滑動面理論。對于地基強度而言,直線滑動面理論的極限承載力是偏小的,采用曲線滑動面理論更為合理。
簡單地講,朗肯理論在一般情況下的主動土壓力都會偏大,被動土壓力偏小,而庫侖理論中被動土壓力在土體內摩擦角為較大值時結果也會偏大。用經典土力學理論計算主動土壓力和被動土壓力,計算柔性擋墻(懸臂式或有支錨結構)的內力,對墻身和支錨結構進行設計,這種方法對于普通擋土墻或開挖深度不深的鋼板樁是比較成熟的;但對深基坑,特別是軟土中的深基坑支護結構設計,該法就難以考慮更為復雜的條件,難以分析支護結構的整體性狀。例如支護結構與周圍環境的相互作用,墻體變形對側壓力的影響,支錨結構設置過程中墻體結構內力和位移的變化,內側坑底土加固或坑內、外降水對支護結構內力和位移的影響,壓頂圈梁的作用與設計,復合式結構的受力分析等等,這些問題往往成為控制支護結構性狀的主要因素。
3.2 彈性抗力法
彈性抗力法針對常規方法中擋墻內側被動土壓力計算中的問題提出了改進。其概念是由于擋墻位移有控制要求,內側不可能達到完全的被動狀態,實際上仍處在彈性抗力階段,因此,引用承受水平荷載樁的橫向抗力概念,將外側主動土壓力作為施加在墻體上的水平荷載,用彈性地基梁的方法計算擋墻的變形與內力,土對墻體的水平向支撐用彈性抗力系數來模擬,支錨結構也用彈簧模擬。
這種方法可以視為對常規方法的改進,但它仍沒有解決前一種方法的其余問題。計算與實際符合與否取決于基床系數的選取,通常用m法計算,即基床系數隨深度比例增長,比例系數為m。土抗力法在基坑支護設計計算中,常將支護結構前后土體視為由水平向的彈簧組成的計算模型,通過撓曲線的近似方程來計算擋土結構墻體的彎矩、剪力和變形。按Winkler假定,每一點的水平向的反力與這點的彈性變形成正比。一般適用于錨拉式平面結構或受力對稱的內支撐式平面結構。
3.3 有限元和數值分析法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提高,有限元和數值分析法在支護結構分析中得到了廣泛地應用,提供了一種理論上更為合理的設計計算方法。它將土體和支護結構分別劃分為有限單元進行計算,其優點是可以考慮土體與支護結構的相互作用,可以從整體上分析支護結構及周圍土體的應力和位移,而且還可求得基坑的隆起量、地表的沉降量和土中的塑性區范圍及發展過程,還可以與土流變學相結合求得各參數的時間效應。最重要的一點,它適用于動態模擬計算,通過動態計算模型,按照施工過程對支護結構進行逐次分析,預測支護結構在施工過程中的性狀。
總的來說,常規設計方法仍然是目前工程中支護結構設計的主要方法,但需對它存在的問題加以研究改進,發展有限元方法使之實用化、系統化,成為支護結構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供設計與施工管理采用。從原理上說,常規方法存在的問題在有限元方法中都可不同程度地得到解決。除了數值分析方法本身的問題以外,用有限元方法的關鍵是正確選用計算模型和設計參數;另一個需要研究的問題是安全系數的定義及如何與常規設計的安全系數相匹配。如果后一個問題不解決,有限元方法仍然只停留在輔助手段的水平上而不能成為一種可供應用的工程設計方法。
關鍵詞:基坑 地質條件支護方案 施工
中圖分類號:TV551.4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前言
近年來,城市中的建筑密度隨著城市現代化的推進而增大,隨著高層建筑的不斷興建, 基坑支護運用多數在人口稠密、建筑物密集的地方,并緊靠重要市政公路。地上與地下管線密布。 目前基坑支護方法很多,如:深層攪拌樁、鉆孔灌注樁、鋼板樁,地下連續墻,內支撐,各種樁、板、墻、管、撐同錨桿聯合支護,此外還有錨釘墻、降水井等。現以某工程作說明:
一、工程概況及地質條件
某工程,主樓19層,商場地上4層,設兩層地下室,采用鋼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墻結構,商場為框架結構?;蛹s105m×60m,開挖深約為10m。該建筑物的周圍環境比較復雜,北側已有竣工的高層住宅樓,距擬建圍墻約7m;東側緊鄰交通道路,西側為商場(一層地下室),距擬建圍墻5.6m。 通過對該工程實際情況的考查,發現現場狹小,地下管理線復雜,對基坑開挖支護限制較大,主要有以下幾方的限制:
1)施工現場范圍內無放坡的可能,且開挖較深;
2)工程所處老城區,周圍建筑物的地下電力、電信等管線復雜而且重大,邊坡位移變形不能超過允許的限值,以防直接或間接的破壞管線;
3)基坑四周人員密集、施工環保要求較高,基礎支護施工方案必須要求安全、合理、可靠,并且要盡可能地減少攏民。
根據《巖土工程詳細勘察報告》,場地內各層土的物理力學性質指標見表1:
表1 各土層物理力學指標
綜合分析基坑周圍環境,根據基坑開挖較深,而且大部分位于4層與5-1層交界面,而4層土性質較差,賦水性及透水性均較強,對圍護結構的受力和圍護體變形及坑外土體的變形控制相當不利。
二、支護方案的選擇
根據場地地質條件、基坑開挖深度及周圍環境特點等,在確保周圍建筑物、道路和管線安全和正常使用,在確?;A和地下室施工安全、順利的前提下,可考慮采用以下幾種基坑圍護方案:
2.1 排樁結合內支撐圍護方案
圍護擋土樁采用鉆孔灌注樁,頂部澆筑砼圈梁,使其具有剛度較大、抗彎能力強、變形相對較小,施工時無振動、噪音小, 無擠土現象,對周圍環境影響小。止水帷幕采用水泥攪拌樁,將水泥漿固化劑噴入地基土中形成水泥土樁,樁體相連形成帷幕墻,可為實體式或格柵式。采用鋼筋砼內支撐,因其剛度大,對圍護體的變形控制較好。根據本工程的開挖濃度周圍環境的特點,采用水泥攪拌樁止水帷幕是安全、可靠、合理。根據本基坑的開挖深度,地下室的層數和周邊環境的特點,應盡可能設置兩道支撐。
2.2 地下連續墻結合內支撐圍護方案
地下連續墻可作圍護用,也可與地下室外墻合用,比較適用于地下水位以下的軟粘土和砂土多種地層條件和復雜的施工環境,但地下連續墻投資較大,同時一般情況下對地下連續墻施工較少,若采用連續墻技術,對質量和進度控制也不利。
2.3 復合土釘墻圍護方案
一般適應于基坑開挖深度不深。而本基坑工程開挖深度深,周圍環境復雜,采用復合土釘墻,變形控制的難度大,實施的風險也大。
經上述幾種方案比較,在確?;A和地下室施工安全的前提下,為方便施工,降低成本,本基坑工程采用排樁結合內支撐轉護方案,根據場地地質條件,坑內外需設置簡易深井進行降水。
三、施工要點
3.1水泥攪拌樁的施工流程及控制要點
3.1.1 水泥攪拌樁施工流程
測量放樣開挖溝槽鉆機就位檢驗、調整鉆機垂直度正循環鉆進至設計深度 配制水泥漿打開注漿泵噴漿攪拌、提升 重復攪拌下沉重復攪拌提升噴漿直至孔口 關閉攪拌機、清洗成樁結束將鉆機移至下一樁位。
3.1.2施工控制要點
指派專人負責水泥攪拌樁的施工,開工前進行全面的技術交底工作。所有施工機械均應編號,應將鉆機長姓名制成標牌懸掛于鉆機明顯處,確保人員到位,責任落實到人。水泥攪拌樁開鉆之前,應用水清洗整個管道并檢驗管道中有無堵塞現象,待水排盡后方可下鉆。為保證水泥攪拌樁樁體垂直度滿足規范要求,應作如下控制:
(1)、攪拌樁施工時,每臺班均須檢查攪拌頭幾何尺寸,攪拌頭直徑為70±1.5cm。
(2)、施工場地基本要求平整,樁位按設計布置放線定位,成樁后的樁位偏差不大于50mm。
(3)、每根樁施工前,必須校正攪拌軸兩個方向的垂直度,垂直度誤差不超過1.5%。
(4)、設備運轉正常后,攪拌軸沿導向架切土下沉,下沉速度不應大于1.5m/min。
3.2 鉆孔灌注樁施工流程及控制要點
3.2.1鉆孔灌注樁施工流程:開挖溝槽—樁位放線—開挖漿沉淀池及漿溝—護筒埋設—鉆機就位—鉆孔—清孔換漿—終孔驗收—下鋼筋籠和導管—灌注水下砼—拔出護筒—質量檢測。
3.2.2施工控制要點
1)開挖溝槽及測量放線:溝槽開挖完成后進行樁位放線,樁位放好后,進行埋設護筒,護筒中心軸線與樁中心線重合,平面允許誤差為5cm,豎直線傾斜不大于1%。
2)、鉆孔
①鉆孔:根據參考文件所給地質情況及設計要求,選用配套鉆機。鉆機就位、對中整平,就位前將鉆機底部鋪設枕木,防止基礎下沉、鉆機傾斜。就位時在護筒上拉出十字絲 ,用錘球對中,鉆孔中心與設計樁中心偏差小于10mm,鉆機底盤用水平尺調平,以保證豎直度。
②孔徑檢查與清孔:在鉆孔達到設計深度時,使用測繩測量孔深,并使用鋼尺校核。鉆孔完成進行檢查,成孔孔徑不小于設計孔徑。清孔后檢測泥漿性能指標,指標必須滿足規范和設計要求。
3.3 鋼筋籠的制作及安裝
鋼筋籠最好在鉆孔現場進行加工,定位鋼筋及加強箍筋每兩米設一組,以保證鋼筋籠在孔內混凝土的保護層厚度≤50mm。同一截面的接頭數量必須少于50%,接頭錯開間距須≥35d且大于50cm。鋼筋籠用吊車起吊時,為保證骨架不變形,應運用兩點吊。根據計算護筒與鋼筋籠的相對距離,進行鋼筋籠的定位。焊上定位筋將其固定在孔口。焊接要扎實,固定要牢靠,防止灌注過程中鋼筋籠下降。
3.4 下導管灌注水下砼
灌注水下砼是鉆孔樁施工的重要工序,應特別注意,鉆孔經成孔質量檢驗合格后方可開始灌注工作。灌注過程必須緊湊、連續作業,嚴禁中途停工。在灌注過程中,自始至終保證導管底部埋入混凝土下2-6m??刂谱詈笠淮喂嘧⒘浚愿叱鲈O計樁頂標高1.0m為準,以保證樁身的質量。
四、現場監測
監測要設置測點,在施工期間和竣工前定期觀測。一是周圍的建筑物的沉降、傾斜、裂縫以及差距和地下管線設施的沉降、變形等。二是圍護體沿深度的側向位移監測。三是坑內、外地下水位的監測。基坑降水時,為減少因降水引起的地面附加沉降或對臨近建筑物造成的影響,可采用井點回灌技術?,F場監控測量對基坑支護技術尤為重要,通過監測,隨時掌握周圍環境及圍護體的穩定狀態、安全程度,為施工提供信息,以便有效指導施工,及時調整施工方案,從而達到施工的最優化。
五、結束語
在深基坑工程施工中,基坑支護結構選形必須遵循安全、適用、經濟的原則。由于支護結構類型種類繁多,它們各有優缺點,適用于不同地質條件和工程環境,而地質條件是基坑選型的重要因素,同一基坑工程有多種不同的支護方案需進行優化,對各種方案要進行分析比較,選最合理、最經濟的支護方案,并采取綜合性技術措施,便可以得到最好的效果。支護結構形式選擇合理,就能做到安全可靠、施工順利、縮短工期,能帶來可觀的經濟與社會效益。
前言:隨著國家對建筑工程安全等級要求的逐步提高,市場規范制度的不斷完善,必須對涉及建筑結構使用安全、施工管理措施安全的內容按照法律法規、國家標準進行合理化設計,達到開發項目經濟合理的目的。本文結合濱海新區旅游度假區A7地塊工程基坑設計實例淺析方案的選型。
中圖分類號:TV55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工程概況:
本工程坐落于天津濱海新區塘黃路,該地塊Ⅰ期工程包括1#、2#、3#、7#、8#、9#、10#樓和一個地下車庫,各單位工程的地下室(含夾層)分別于車庫相連,用地面積24196.8㎡,建筑面積189090.5㎡,建筑層數27-33層,建筑高度96.6米,結構形式為混凝土剪力墻結構,安全等級為二級,建筑類別為一類高層建筑,耐火等級為一級。
該工程地下室底板標高-6.95Om,板厚400mm,七個單體底板標高-5.950m~-6.950m,板厚1250mm~1400mm,電梯基坑坑底標高-8.000m~-9.500m,根據現場自然地坪條件平均基坑深度為5m。
基坑設計開發理念:
從開發角度考量基坑設計方案不僅要達到設計合理、經濟、可行,同時還需考慮施工方便,處理突發事件設計與施工統一,本著這個理念,我們選擇了一家兼有設計、施工資質的單位為本項目基坑設計施工服務。
周邊環境及地質條件:
擬建場地位于天津市濱海新區,場地周邊道路眾多,南側為楊北公路,西側為京津高速公路,東側為唐津高速公路,周邊無永久建筑物,在東南角有三棟平房臨時建筑距離基坑8米,西北角距離黃崗水庫一庫20米,其余地方周邊為荒地,但建筑紅線基本與建筑外墻皮重合。根據勘察報告,該場區在地貌單元上為海積平原,后經人工改造填墊而成,鉆探范圍內以素填土、淤泥質土和粉土為主,主要物理力學性質見下表:
本工程設計﹢ 0.000標高為大沽高程5.800米,勘察期間,在22.0m深度內觀測到兩層地下水。第一層地下水類型為潛水,地下水穩定水位埋深為0.28~1.90m,水位標高為1.48~3.51m。第二層地下水類型為微承壓水,水頭距地面的距離為10.51~11.10m,水頭標高為-8.25~-7.04m,基坑平均深度5m,局部電梯坑深7.5m。
考慮地面施工荷載為15kn/㎡,地面標高-1.8m~-2.0m計算。
支護方案的影響因素。
地下室基坑支護方案的確定,要綜合多種實際因素進行考慮分析,確定多種施工方案,從中選定經濟、安全、適用的施工方案進行施工,簡要概述如下幾方面
土方開挖方案是決定深基坑支護設計的重要條件,一般常見的為兩種開挖形式:放坡開挖和垂直開挖。放坡開挖適用于基坑四周場地空曠,周圍無臨近建筑物、地下管線和道路的情況,同時要求基坑放坡開挖土體在施工期間能夠自穩,當基坑處于軟弱地層中時,放坡開挖的坡度不宜過大,如果土體塑性較差,還需對土體做穩定性驗算和加固,當然相對提高一些成本,邊坡穩定常用土釘墻或者噴錨支護的設計。相對垂直開挖的形式適用于建設用地緊張,周圍附近臨近建筑物、道路或者重要市政設施等,但采用垂直開挖都做支護結構,保證施工的安全性。常見的支護結構:鋼板樁、鋼筋混凝土板樁、鉆孔灌注樁擋墻、H型鋼支撐、木擋板支護擋墻、地下室連續墻、深層攪拌樁水泥土擋墻、土釘墻、旋噴樁擋墻等。
土方開挖還要考慮地下水位的情況,如果地下水位在基坑以上,基坑開挖前一般采用井點法坑內降水,降低開挖影響范圍地層的地下水位,以防止開挖中動水壓力引起的流砂現象和滲流的作用,并且增加土體抗剪強度,提高邊坡穩定性,常見的有輕型井點和深井點。此外,還要嚴禁地表水或基坑排水倒水、土體回滲流入基坑,故需要做截水措施,俗稱止水帷幕,一般采用水泥土攪拌樁擋墻、高壓旋噴樁擋墻等。
本項目七個單位地下部分與地下車庫連城一個整體,從土方開挖的角度為一個綜合整體基坑,開挖面積較大,相對開挖時間較長,故支護設計的安全使用時間必須保證土方開挖完畢、地下室主體結構施工完成和全部肥槽回填土完成的的時間。
天津市將深度超過5M的基坑劃類為深基坑,涉及到的基坑設計需做專家論證。
支護方案的確定。
根據地勘資料可以看出該工程位于軟土地區,土體具有剪切力小,含水率高,孔隙率大,壓縮性高,固結系數小,固結時間長,靈敏度高,擾動性大,透水性差等特點,放坡開挖土體邊坡穩定性較差,要求坡度不能太大,如果完全放坡邊坡的水平長度就會增大,根據紅線位置需要占用很多臨時用地產生一定費用,不經濟。
根據水文資料開挖深度范圍內有兩層地下水,開挖前將地下水位降至邊坡邊緣和基底以下,保證邊坡穩定,防止涌流,保證施工過程處在疏干和堅硬的工作條件下開挖,故需選擇適宜的降水井方式。由于深井降水適用于低滲透性的粉砂、粉土和淤泥質土,降水深度可達8m~18m,降水范圍達到200㎡的范圍,與本工程地質環境相符,故采用深井降水的方式。同時為防止基坑側壁尤其是水庫中地下水滲流入基坑內,需要做止水帷幕。
如果完全采用垂直開挖形式,可選用上述幾種支護結構形式,但研究表明基坑開挖深度越大,尤其在軟土地區做懸臂式支護結構經驗算嵌固深度要求更大,材料使用量加大,且深基坑安全性要求較高,一般采用SMW工法施工、鉆孔灌注樁和地下連續墻,相對這幾種支護形式加大嵌固深度的成本都很高,鉆孔灌注樁還需在外側做止水帷幕。
最終考慮到深層攪拌樁既能用于止水帷幕的施工,又可以做重力式水泥土擋墻,然后結合放坡開挖形式做基坑支護設計,優化成本,同時為保證放坡開挖坡體的穩定性,增強土體破壞的延性,做了噴錨支護的設計。
支護形式
采用攪拌樁擋墻+反壓土的支護形式,攪拌樁共設置4排,局部3排格構布置,樁徑700mm,搭接200mmm,有效樁長11.5M~14M,樁頂標高-1.8M~-2.0M,內側反壓土采用1:1兩步放坡,兩坡之間有800mm寬的混凝土平臺,整個坡面掛鋼絲網噴射水泥砂石混凝土漿。在東南角靠近建筑物區域部分采用鉆孔灌注樁護坡樁擋墻+攪拌樁止水,護坡樁間距1400mm,樁徑800mm,樁頂設置帽梁1000×800mm,樁間土掛網噴射混凝土。
重力式擋土墻需要做滑動穩定性驗算、傾覆穩定性驗算和擋墻結構應力驗算。
滑動穩定性驗算公式:Kh= Kh-抗滑動穩定安全系數,Kh≥1.2,基坑邊長<20M時,Kh≥1.0。W-墻體自重, ()/()_D_D
傾覆穩定性驗算:Kq = Kq-抗滑穩定安全系數,Kq≥1.2,基坑邊長<20m時,Kq≥1.0,b、Hp、Ha-分別為W、Ep、Ea對墻趾A的力臂。
墻身應力驗算:σ =<,t = ,W1-驗算截面以上部分的墻重(n),Qu、Φ、C-水泥土抗壓強度,(n/mm²),內摩擦角(°),內聚力(n/mm²)。
土體的整體滑動驗算采用條分法:Cai = Ci (1-Ac) + Ccoi×Ac ,Cai-第i個水泥土樁的平均內聚力(n/mm²),Ci-第i個土條的內聚力(n/mm²), Ccoi-水泥土樁的內聚力(n/mm²),Ac-置換率(單位長度內水泥土樁面積與樁墻面積之比)。
經過上述驗算,該支護形式滿足安全和使用要求,同時經過了專家的基坑論證,滿足設計要求。
基坑監測
通過對基坑支護體系的監測,針對監測結果進行分析處理,隨時掌握基坑支護體系的工作狀態,遇到意外情況時能夠及時預警,將防止措施實施在事故發生之前,確?;又ёo體系的絕對安全。
支護結構的監測項目、測點布置、監測精度、監測頻率、控制標準詳見下表:
結語
目前,本工程土方開挖基本完畢,施工期間地面建筑物一切正常,未受任何影響,根據監測結果,基本與設計計算吻合,總體而言,工程順利施工,同時為我方節約了成本。
基坑支護設計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需要考慮多種地質因素和周邊環境的影響,作為建設方應該重視前期資料的收集工作,提供給支護設計單位,保證信息的真實可靠,這樣才能保證支護設計的經濟合理和結構安全可靠的使用。
參考文獻
關鍵詞:土釘錨桿;注漿; 濾管; 非工作釘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the taizhou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sewage treatment plant engineering for example, according to the project from the turkmen excavation pit of foundation pit supporting for this episode to the well construction difficulties, from a technical feasibility and the economy of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two decided to use the soil nailed wall anchor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n order to ensure the progress of the projects increase of the project cost.
Keywords: soil nail anchor; Grouting; The filter tubes; Non-work nail
中圖分類號: TV551.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工程概況及地質條件:
泰州市經濟開發區污水處理廠工程地處泰州經濟開發區內,該工程集水井結構外包尺寸為11500mm×13000mm,水池埋深為室外地面以下8.0m,集水井西側4.5m為沉淀池,相距南側、東側各5.5m均有構筑物,北側為農田,場地較小,地質構造在坑壁支護范圍內,土層自上而下依次為:①雜填土,層厚0.8~1.0m;②粉質粘土夾粉砂,層厚1~3.0m;③粉砂夾粉質粘土,層厚2.0m;④粉土夾分砂,稍~中密,層厚2~3m;⑤粉細砂,中密,局部夾粉質粘土薄層,層厚5~7m;⑥粉砂層,青灰色,中密~密實,層厚大于10m?;拥孜挥诘冖軐油辽?,距自然地面約7.5m,地下水位在天然地面以下1.4~1.7m,開工日期為2003年3月5~4月20日。
2、施工難點:
針對本工程的地基土質情況,在基坑底標高以上土質為粉質土及粉砂土,土質較松散;基礎開挖自然地面以下8.0m,開挖深度較大;地下水位相對較高,基坑周邊操作面積狹小,且周邊有相應的構筑物,對周邊構筑物的地基土不能收到擾動,故本集水井基坑土方開挖不能采取自然放坡的方法進行,從基坑的土方開挖到基坑支護為本集水井的施工難點,如果處理不當將導致周邊土體擾動,勢必影響工程進度增加工程造價。
3、方案確定:
根據本工程的地質情況、施工工期短等特點,從技術方案的可行性和經濟性兩方面進行比較分析決定采用土釘墻錨桿施工技術,共分五次完成整個基坑支護;其施工順序為:降水第一次土方開挖坑壁噴漿土釘錨桿施工綁扎鋼筋網片噴射砼面層第二次土方開挖坑壁噴漿土釘錨桿施工綁扎鋼筋網片噴射砼面層直至第五次土方開挖坑壁噴漿土釘錨桿施工綁扎鋼筋網片噴射砼面層;本工程錨桿選用全粘結式砂漿錨桿,孔徑為100mm,直徑為ф22HPB335的鋼筋,孔內灌溉1:1的水泥砂漿,內摻早強劑,錨桿(鋼筋)水平間距為1500mm,長度為長度及垂直間距如圖一所示,鋼筋網的直徑為6.0mm,間距為200mm×200mm,面層噴射100mm厚的C20砼,使錨桿受力擴散均勻,整體協同作業。
4、施工方法
4.1基坑降水:本工程在基坑降水施工前,采取基坑周邊設置深井,間距不大于7m,當挖至第四層土底時,設置了一道輕型井點降水的施工方法進行整個基坑降水工作,降水示意如下圖二所示
4.2基坑開挖:本工程基礎開挖深度共8.0m,共分四次開挖,第一、二、三次開挖深度為均1.8m,第三次開挖深度為1.6m,最后一次開挖深度為1.0m;每一次開挖完畢后,即進行土壁噴漿后進行土釘與噴射砼面層的施工,待砼面層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70%時,再進行下一層土方的開挖,為了防止挖土時基礎周邊受到擾動本工程采用0.6立方為的小型挖土機,并利用人工修整邊坡土方,每層土方所開挖的水平距離不大于7m。對修整后的邊坡立即進行壁噴漿處理。
4.3噴射第一道面層漿:每層每段邊坡修整后,對修整后的邊坡立即進行壁噴漿處理,防止土體,造成塌陷。
4.4設置土釘:
①、成孔:由于本工程基坑壁土質情況及坑面積較小,為了防止成孔時周圍土體受擾動,成孔時選用了機動靈活性強、操作方便的洛陽鏟施工,每3~4人一把洛陽鏟,鏟的直徑為100mm,鏟桿采用分節組裝的形式,為了提高成孔效率,經常加入少量的水鏟頭;在成孔過程中由專業人員做成孔記錄,按土釘編號逐一記載土體的特征、成孔質量、事故處理等;在插入錨桿(土釘)前,要逐一進行清孔檢查,如孔中出現局部滲水、塌孔或掉落松土,立即派人處理。
②、錨桿(土釘)就位:本次錨桿選用ф22HP335鋼筋,其水平間距為1500mm,豎向縱距如圖一所示,錨桿鋼筋置孔中前,先在鋼筋上安裝對中定位的鋼支架,以保證鋼筋位于孔位中心且注漿后保證其厚度不小于40mm,支架間距不大于3m。鋼支架示意如圖三所示。
③、注漿:注漿前先驗收錨桿鋼筋的安設質量,符合要求后方可進行注漿;漿液為1:1的水泥砂漿,內摻水泥用量的1%減水劑和1.2%的膨脹劑,水灰比為0.45,水泥為32.5級普通硅酸鹽,砂為細砂,水泥砂漿用攪拌機拌和均勻;本工程采用可移動式的BMY系列0.6MPa型的錨桿注漿泵,先由注漿管1注漿,邊注漿邊緩慢勻速拔出注漿管1,直至注滿孔,然后由注漿管2補注漿,將設在孔口的陰漿裝置撐開達到止漿效果,注滿后需保證3~5分鐘,注漿壓力為0.6MPa。壓力注漿如圖四所示。
4.5噴射砼面層:在噴射砼面層前應先綁扎鋼筋網片,錨頭處用ф12的鋼筋將鋼筋網片與錨桿焊接固定,加強了錨桿與地坑壁噴射砼中的錨固力,網片與坡面的間隙不小于30mm;噴射砼的配合比由試驗室出具,水灰比為0.45,最大粒徑不大于12mm,內摻水泥用量的2%的早強劑,為了確保砼噴射厚度達到100mm,我們在邊坡上隔1500mm,設置垂直的短鋼筋頭作為標志,本工程采用HPZ6型噴射機,噴射砼的射距距坡面為0.8~1.0m,并使射面垂直于坑壁,噴射共分二次進行先噴射鋼筋網后30mm厚的砼,待護壁鋼筋網綁扎焊接牢固后再噴射面層70mm厚的面層,噴射順序是每層土體由下而上(但底部鋼筋網片搭接長度范圍內暫不噴)。面層砼噴射后待砼初凝后2h即可對其表面進行灑水養護,養護時間為7d,養護時應防止養護水過多而流淌于坑底周邊。噴射立面簡圖如圖五所示。
4.6成品保護:為了防止地表水浸濕導致成孔塌陷,在坑壁上部上翻1200mm寬的鋼筋網護壁,在此以外設置300mm寬的坑頂周邊排水溝,為了防止成孔后地表水浸濕造成錨桿孔塌陷,在排水溝以外5000mm設置了50mm厚的砼硬質地坪,詳見圖一所示;同時為了有少量的地表水滲入基坑壁,地坑壁設置了ф50的濾水管其縱縱橫間距不大于3m,濾管設置如圖六所示;每一段每一工作面錨桿成孔后立即進行錨桿施工。
五、現場測試與監護
5.1非工作釘的設置:錨桿支護施工必須進行土釘的現場抗拔試驗,來確定支護結構的穩定性,本工程共錨釘共設在3種不同的土層中,每一典型土層中各設置了3根非工作釘,共設置了9根,非工作釘的成孔、注漿施工工藝及使用材料等同其它錨桿施工,但其長度均選定為6m,為了消除加載試驗時支護面層的變形對粘結界面強度的影響,測度釘在距孔口處保留了1m長為非粘結段,測試完畢后再用漿體將非粘接段注滿。
5.2現場測試:本工程9根非工作錨釘,通過用穿孔液壓千斤加載,加載時土釘、千斤加載、測力桿三者在同一軸線上,試驗時采取分級連續加載,得出試驗平均值均不小于設計值的1.25倍,符合規范要求,對注漿的水泥砂漿試塊及砼噴射面層的C20砼試塊的強度均達到規定要求。
5.3施工監測:本工程支護施工監測包括:①支護位移測量,在基坑壁上四角設四個觀察點,②地表開裂狀態觀察,③基坑滲漏水和地下水位的變化;以上觀測由一名技術員負責,支護施工階段,每天2次,施工過程完畢后每天1次,直到支護退出工作為止;整個觀測結果未有大的事故發生。
六、結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