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寬帶技術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引言
隨著電子政府、電子商務、電子社區以及各類Ieternet相關應用的飛速發展,應用對帶寬的需求越來越大,網上流量每6~9個月就翻一番。再加上由單一信息形式、單一業務向數據、語音、圖像“三合一”多媒體信息形式以及綜合業務方向發展,也即所謂交互式多媒體信息時代的到來,對網絡容量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目前骨干網速度已經達到了上百Gbps,并且在很多城市已經實現了光纖到大樓、小區。
如何使千家萬戶上網,便是大家都在談論的所謂“最后一公里”的接入問題。接入網建設投資約占信息網絡基礎設施總投資的一半以上,可以說這是寬帶網絡建設的瓶頸、熱點和關鍵環節。目前,各種寬帶接入技術的發展正方興未艾,競爭激烈。
目前國際上主流并且比較成熟的技術包括xDSL技術、以太網技術、光纖接入技術、Cable技術、電力線通信技術以及無線接寬帶接入技術等。但xDSL技術覆蓋面有限(只能在短距離內提供高速數據傳輸),并且一般高速傳輸數據是非對稱的,僅僅能單向高速傳輸數據(通常是網絡的下行方向)。因此xDSL技術只適合一部分應用。此外,xDSL技術對銅纜用戶線路的質量也有一定要求,因此實踐中實施起來有一定難度。以太網的帶寬管理能力先天不足,光纖接入技術的價格昂貴,Cable技術在實現雙向傳輸上面臨大幅度的改造,并且這三種技術在設置終端接口時都存在極大的不便,必須給各個終端預留相應的接口,這樣每個房間都必須預埋線路,對于未預埋線路的樓房來說線路改造工程浩大。
最近幾年出現了電力線通信和無線寬帶接入技術,其中無線部分包括IEEE8002.11和藍牙技術。與上述幾種技術比較,它們具有易建設、見效快等優勢,下文將詳細介紹這三種技術。
二、電力線通信技術
電力線通信PowerLineCommunication技術簡稱為PLC技術,是利用配電網低壓線路傳輸高速數據、話音、圖像等多媒體業務信號的一種通信方式。因為它具有無需新線、覆蓋范圍廣、連接方便的顯著特點,被認為是提供“最后一公里”解決方案最具競爭力的技術之一。
其接入方法十分簡單,用戶通過特定的PLCModem聯結到戶內電源插座,通過電力線進行互連或者接入相應的PLC主控設備,然后連接到網絡。用戶只需裝設一臺PLC-Modem,不用撥號,就能在線地接收和發送Internet信息。PLC調制解調器主要由接口、調制解調和耦合等三部分組成。接口部分是指電力線調制解調器同用戶設備間的雙向數據傳輸的接口,這些接口包括同智能設備之間的RS-232接口、同計算機之間的RJ-45以太網接口或USB接口、同模擬電話之間的RJ-11接口。
采用高速的PLC技術具有很多的優點:
首先,PLC充分利用現有的低壓配電網絡基礎設施,無需任何布線,是一種無需布置新線路的技術,節約了資源。無需挖溝和穿墻打洞,避免了對建筑物和公用設備的破壞,同時也節省了人力。
PLC可以為用戶提供高速因特網訪問服務、話音服務,從而為用戶上網和打電話增加了新的選擇:
另外,PLC對家庭聯網也提供支持,使人們可以盡享由PLC技術帶來的家庭音、視頻網絡,多人對抗游戲等娛樂。
同時,PLC技術是家居自動化的生力軍,通過遍布各個房間的墻上插座將智能家電聯網,提前享用數字化家庭和舒適和便利;利用PLC技術進行遠程自動讀出水、電、氣表數據,可以用一張收費單解決用戶生活的所有收費項目,節省大量人力、物力,也極大地方便了用戶;并且,可以為電力公司提供負荷控制、需求側管理的新手段,提高電力公司管理水平。
為此,國際上有眾多的公司先后投資這個領域,如美國的Intellon、InariIntelogis、ITRAN等公司,韓國的Xeline公司,歐洲的ASCOM、Polytrax等公司,PLC芯片的傳輸速率從1Mbps發展到2Mbps、14Mbps、45Mbps。目前PLC技術已經形成兩種發展模式:其一為以美國為代表的家庭聯網模式,這種模式的PLC只提供家庭內部聯網,戶外訪問使用其它傳統的通信方式,支持該模式的國際組織為Home-Plug,是一個為高速家用電力線通信網絡產品和服務提供開放規模而成立的論壇。另一種模式是面向歐洲和亞洲市場的,提供自配電變壓器或樓邊至用戶家庭的全面PLC解決方案。該模式的國際組織為國際電力線通信論壇。2000年3月23-24日,在瑞士的Interlaken召開了國際電力線通信技術論壇成立大會,該論壇著重制定了與PLC有關的技術標準、討論并解決相關問題,以促進PLC技術的發展,來自17個國家和51個廠商、用戶、投資者成為論壇成員,其中包括北電網絡、思科系統等IT行業的巨頭。目前在北京的華景園小區和廣華軒小區都已經采用了第二種方式。
三、IEEE802.11和藍牙技術
無線接入技術(WirelessAccessTechnology)也稱無線接續技術,或稱無線本地環路(WirelessLocalLoop),主要功能是以無線技術(大部分是移動通信技術)為傳輸媒介向用戶提供固定的或移動的終端用戶。無線用戶環路的宗旨和目標是提供與有線接入網相同的業務種類和更廣泛的服務范圍,無線用戶環路由于具有應用靈活,安裝快捷等特點,目前已也是接入技術中熱門的話題。IEEE802.11和藍牙技術是針對小的或者更小(微)的無線網絡而發展的技術。
802.11是IEEE最初制定的一個無線局域網標準,主要用于解決辦公室局域網和校園網中,用戶與用戶終端的無線接入,業務主要限于數據存取,速率最高只能達到2Mbps。目前,3Com等公司都有基于該標準的無線網卡。
由于802.11在速率和傳輸距離上都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因此,802.11工作組相繼推出了802.11b和802.11a兩個標準。802.11b規范指定在2.4GHz通信頻帶,物理層采用高速直接序列擴頻技術(HR-DSSS),保持與最初802.11DSSS標準的兼容性。調制方式有兩種:第一種是高效率的“補碼鍵控”(CCK)調制方案,從而達到了11Mbps的頂端數據速率。第二種調制方案是“信息包二進制回旋式編碼”(PBCCTM),憑借其能夠提供3dB的編碼增益,延伸了通信的距離。因此作為在5.5和11Mbps速率的范圍內獲得更高性能的一個選擇。802.11a工作在5GHzU-NⅡ頻帶,并被指定高達54Mbps的數據速率。與單個載波系統載波調制技術。由于802.11a運用5GHz射頻頻譜,因此它與802.11b或最初的802.11WLAN標準均不能進行互操作。
為了提高802.11b的性能,802.11工作組進而提出了802.11g標準,這一初步標準是T1公司、美國Intersil等數家公司提出的妥協方案,在確保與IEEE802.11b相互兼容的情況下,實現2.4GHz頻帶下的多種數據傳輸速度(最大54Mbps)。調制方式遵循CCK-OFDM與T1公司的“PBCC-22”,PBCC-22技術使得22Mbps與現有支持11Mbps的IEEE802.11b產品間相互兼容。
藍牙(IEEE802.15)取自10世紀丹麥國王哈拉爾德的別名。藍牙技術是一種用于替代便攜或固定電子設備上使用的電纜或連線的短距離無線連接技術。其設備使用全球通行的、無需申請許可的2.4GHz頻段,可實時進行數據和語音傳輸,傳輸速率可達到10Mbps,在支持3個話音頻道的同時還支持高達723.2Kbps的數據傳輸速率。也就是說,在辦公室、家庭和旅途中,無需在任何電子設備間布設專用線纜和連接器,通過藍牙遙控裝置可以形成一點到多點的連接,即在該裝置周圍組成一個“微網”,網內任何藍牙收發器都可與該裝置互通信號。而且,這種連接無需復雜的軟件支持。藍牙收發器的一般有效通信范圍為10米,強的可達到100米左右。正如愛立信藍牙組負責人所說,設計藍牙的最初想法是“結束線纜噩夢”。
對于802.11來說,藍牙的出現不是為了競爭而是相互補充。由于它和IEEE802.11b采用相同的工作頻率,造成了相互之間的干擾,并且由于其芯片價格相對昂貴,所以在藍牙技術發展的初期,其前景并不光明。隨著技術的發展,一種新設置的芯片和編制的軟件可以讓藍牙無線網絡避免與其他使用相同頻率的無線網絡發生干涉,而且在802.11a(工作在5GHz)迅速發展的情況下,藍牙技術又重新獲得了新生。
1.1超寬帶無線信號的調制方式。
超寬帶無線通信系統與傳統的無線通信系統相比,有許多獨特的優點。通常情況下,超寬帶無線通信系統的信號調制方式主要有以下這兩種方式。
1.1.1基帶窄脈沖方式。
基帶窄脈沖方式是超寬帶無線通信系統中的一種主要信號調制方式,這種信號調制方式主要是通過發射機產生基帶窄脈沖序列來進行通信,超寬帶無線通信過程中所采用的脈沖信號寬度非常窄,通常都是納秒級與亞納秒級,其信號調制主要經歷了脈沖位置調制以及二進制移相健控等方式來對攜帶信息,最終實現無線通信。整個信號的具體調制過程包括以下幾個步驟,首先在發送端由發射機發射脈沖信號,之后調制器將發射機中發射出來的脈沖信號采用待發送數據進行脈沖振幅調制,也可以是脈沖位置調制。在調制完成之后,將其與跳時碼發生器中所生成的偽隨機碼,共同送入帶可編程的延遲電路中,從而產生時延控制脈沖信號發生器的具體發生時刻,最終完成信號的調制與發射。而在信號的接受端,則是將傳來的超寬帶無線信號收集起來,經過相應的處理之后送入帶基帶信號處理電路中,這樣就能夠根據時延產生的本地模塊波形接收到信號相。基帶窄脈沖方式整體結構比較簡單,并且還具有很強的多徑信號分辨能力,因此被廣泛應用與通信領域中。
1.1.2載波調制方式。
超寬帶無線通信技術中的載波信號調制方式,主要是根據基帶窄脈沖方式而提出了一種信號調制方式。這種信號調制方式,主要是將單脈沖信號中所占據的頻譜分解成多個子頻帶,不同的脈沖信號在同一個脈沖寬度中將會產生不同的周期,從而對應了不同的中心頻率。這種信號調制方式與基帶窄脈沖方式相比,能夠將頻譜資源利用的更加靈活,并且效率也能夠得到提升,因此如今的超寬帶無線通信系統一般都是采用這種信號調制方式。
1.2超寬帶無線通信技術的優點
1.2.1帶寬大且傳輸速率高。
超寬帶無線信號在傳輸過程主要是采用脈沖為信息載體,因此持續的時間非常短,所占用的帶寬一般都在1~10GHz,因此其具有非常寬的頻率帶寬來實現數據的傳輸,在傳輸中只需要與其他無線技術共享頻帶就能夠實現通信。超寬帶無線通信技術在通信領域中的傳輸速率能夠達到幾十Mbit/s~幾百Mbit/s。
1.2.2功耗小。
因為傳統的無線通信系統都需要連續發射載波才能夠實現通信,所以消耗的電能比較大,但是在超寬帶無線通信系統中發射的是脈沖電波,并且不需要連續發射,只有在需要的時候才發射,其耗電量只有傳統無線通信系統的1/100~1/1000。
1.2.3抗干擾能力強。
超寬帶無線通信系統在通信的過程中,采用的是跳時擴頻信號,在信號發射的過程中能夠將無線電脈沖信號分散到寬闊的頻帶中,其輸出功率非常的小,而在信號接收的過程中將原信號能量都還原出來,并且還能夠在解擴的過程中將產生的擴頻進行增益。因此超寬帶無線通信技術與傳統的無線通信技術相比,具有非常強的抗干擾能力。同時因為超寬帶無線通信技術在信號發射的過程中所產生的功率非常小,因此在與其他無線通信共享帶寬的過程中也不會產生干擾,能夠與其它的無線通信技術共同實現信號傳輸。
1.2.4保密性強。
超寬帶無線通信系統在進行信息傳輸的過程中,還具有非常強的保密性能。超寬帶無線通信系統的保密性強主要的因素有兩個。首先,超寬帶無線通信系統在信號發射時采用的是跳時擴頻,并且接收機只有具備與發送端相應的脈沖序列才能夠解讀發射數據。其次就是系統的發射頻率低,被竊取的概率小,傳統的信號接收方式根本無法接收到超寬帶無線系統中發射的信號。
二、通信領域中超寬帶無線的應用
2.1個域網中的超寬帶無線的應用。
超寬帶無線通信技術具有傳輸速率高且發射功率低等特點,因此在通信領域中能夠為用戶提供無線外設訪問功能,并且其供應速度也非常快。這樣用戶也在使用的過程中,就能夠音頻與文化信息進行快速傳輸,因此將超寬帶無線通信技術應用與個域網中,具有獨特的優勢。比如在工作與生活當中,可以充分利用超寬帶無線通信技術將攝像機中視頻轉移到個人的電腦中,利用超寬帶無線通信能夠以極快的傳輸速率實現不同設備之間的數據傳送。
2.2無線傳感網中的超寬帶無線的應用。
超寬帶無線通信技術不僅擁有非常快的傳輸速率,同時還具有成本低以及耗能小等特點。而在無線傳感網中,傳感器一般只有在一些比較特殊的地方才會使用,因此一般都是采用無線傳輸的方式來進行,并且無線傳感網內的通信必須要具備耗能小且成本低等特點,能夠讓無線傳感網更好的運行。因此在這樣的一種情況下,將超寬帶無線通信技術應用進無線傳感網中,能夠幫助無線傳感網更好的工作。
2.3軍事通信中超寬帶無線的應用。
在軍事通信領域中,其通信的保密性必須要非常強,因為一旦出現軍事信息的泄露,將會產生非常嚴重的后果。而超寬帶無線通信技術的信號頻譜非常寬、發射功率小以及功率譜密度低,在傳輸的過程中很難檢測到,在接受的過程中也需要有與發送機相應的脈沖序列才能夠解讀數據,因此具有非常良好的保密性能。同時超寬帶無線通信系統在通信的過程中,不需要聯系發送信號,超寬帶無線通信系統的信號屬于突發信號,從而使得通信過程中的保密性能進一步提升。再加上超寬帶無線通信技術還具有非常強的抗干擾能力以及耗能少等特點,使得超寬帶無線通信在軍事通信領域中應用,具有非常顯著的優勢。
2.4智能交通系統中超寬帶無線的應用。
超寬帶無線通信技術除了具備以上的相關特點之外,這種無線通信技術在通信領域中進行應用還具有良好的定位與搜索功能。將超寬帶無線通信技術中的這兩種功能結合起來,能夠制造出一種防碰與防障礙物的車用雷達。在汽車駕駛的過程中,通過這種雷達就能夠精確的分布出汽車周圍的障礙物以及車輛,從而降低交通事故的發生幾率。將超寬帶無線通信技術的特點應用進行智能交通系統中,不僅能夠在車內轉上特有的雷達來降低交通事故,同時還能夠將交通中的站臺裝置與車輛裝置整合起來形成一個無線通信網絡,這樣就能夠實現車輛的隨時定位、車速的測量以及車輛在形式過程中的道路信息等。因此將超寬帶無線通信技術應用進行智能交通系統中,能夠進一步促進智能交通系統的發展。
2.5超寬帶無線通信在成像系統的應用。
超寬帶無線通信系統在信號傳輸的過程中,還具有非常強的穿透性能,超寬帶無線通信技術所發射的無線電脈沖具有很強的穿透性能,在應用的過程中能夠形成很強的樓層作用以及穿墻作用,因此將超寬帶無線通信技術應用在成像系統中同樣有顯著的效果。比如說將利用超寬帶無線通信技術的這種特點,制造成穿墻雷達,就能夠在防爆活動以及現代戰爭中,將敵人的位置進行定位。同時還能夠用于礦產的探測,并且如果發生了各種災難災害之后,還能夠將這種技術用于搜救遇難人員等。由此可以看出,超寬帶無線通信技術在通信領域中進行應用,有很大的優勢。
三、結語
論文關鍵詞:WLAN,LAN,混合組網,SSID,CMCC
一、概述
當前中國移動已成為全業務運營商,全業務接入的高帶寬需求,勢必要求一個豐富的網絡資源作為支持。在移動全業務發展初期,現有的光纖網絡覆蓋范圍、分布特點與終端業務用戶相去甚遠,WLAN作為一種技術成熟,用戶認知度較高的無線技術,為固定寬帶接入和移動數據業務形成一種有效的補充,一方面可以為固定寬帶接入業務提供最后一百米的無線延伸,使固定寬帶移動化,另一方面,可以有效緩解3G網絡在熱點區域的帶寬壓力。在接入具體全業務點的同時如何利用WLAN優勢,在實際組網過程中與用戶LAN進行混合組網,形成一個完整的解決方案也是值得我們研究的。
二、WLAN技術
無線局域網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以無線多址信道作為傳輸媒介,實現傳統有線局域網的功能。WLAN 定位為無線局域網技術,提供慢速和游牧移動狀態寬帶接入;WLAN既能彌補固定網絡的移動性不足計算機畢業論文,也能彌補移動網絡的寬帶性不足,其作為固定和移動網絡數據業務的補充,已得到全球廣大運營商的認可;同時WLAN能有效分流2G/3G 網絡數據流,降低2G/3G 網絡投資。具體實施過程中WLAN一般只要安裝一個或多個接入點設備。就可建立覆蓋整個建筑或地區的局域網絡,包括臨時組網與移動通信。不僅解決了有線LAN的大量有關組網與接入的難題,而且也方便地拓展了網絡信息服務的能力,對于“把信息資源貼近最終用戶”具有深遠的影響。
目前在全業務競爭中不僅要發展有線LAN的綜合接入,同時很多場合需要見縫插針的將WLAN網絡也建設進去。WLAN與LAN混合組網的優勢如下:
1.擴展了CMCC網絡覆蓋
目前CMCC的有線LAN接入,受到五類線傳輸距離、交換機布放位置、用戶要求上網信息點不固定的限制,網絡覆蓋范圍局限性較大。如在LAN建設中部分特殊區域的LAN交換機下掛數臺AP設備,就能很好的解決客戶的需求,擴展CMCC網絡的覆蓋范圍。
2.安裝便捷
一般在網絡建設中,施工周期最長、對周邊環境影響最大的,就是綜合布線施工工程。在施工過程中,往往需要破墻掘地、穿線架管畢業論文格式范文。而WLAN最大的優勢就是免去或減少了網絡布線的工作量,一般只要安裝一個或多個接入點 (AP) 設備,就可建立覆蓋整個建筑或地區的局域網絡。
3.全業務建設朝綜合接入方面發展
目前中國移動全業務的開展主要是安裝客戶的需求來進行的,客戶有寬帶或固話的需求,移動就為其提供相應的設備。這對于駐地網、本地網及設備的投資來說利用率均不高,移動以后在接入全業務客戶時,可考慮融合固話、有線寬帶、WLAN、以及今后的3G來給用戶綜合組網。這樣網絡建設能一次到位,各類資源的利用率也較高,且用戶認知度高,不易被其他運營商搶過去。
4.充分貫徹集團的TD+WLAN的方針
隨著移動3G業務的不斷開展,TD終端打破了傳統單一品種而出現了數據卡、上網本、無線固話與手機3+1的多個品種。當中移動將上網本作為3G網絡的主推業務,但是由于TD-HSDPA小區下載峰值速率和小區極限流量要趕超WCDMA和CDMA2000EV-DO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且TD類似于GSM的時分復用技術除了給TD帶來了頻譜利用率高的優點外,也讓TD留下了穿透性能差的終身烙印。測試過TD信號的人都有這樣的感覺,如果不做室內覆蓋的話,TD的室內信號很微弱。
因此計算機畢業論文,讓TD+WLAN雙層網絡來保證熱點區域,甚至用成本較低的WLAN為一般室內提供無線寬帶也是可取。在進行重要用戶覆蓋時,將TD-HSDPA網絡作為主體網絡,以WLAN網絡覆蓋方式對于部分室內熱點地區進行輔助補充,會取得較好的效果。
5.有效搶占頻率空間
WLAN頻點有限,在當前競爭異常激烈的電信市場,可能有許多地方WLAN的頻點早已被其他運營商占領,這確實是制約TD+WLAN發展的一大難題。本人認為可以通過以下的方式解決:TD主要特點是頻譜利用率高和穿透性能差,我們可以利用這兩大特點。頻譜利用率高,我國給TD預留的頻段達155M,TD頻率資源豐富;穿透性不強,不進行室內覆蓋的在樓內TD信號十分微弱,因此是否可以考慮在部分室內覆蓋定制TD頻段的WLAN設備呢?這里給WLAN的頻點完全可是TD的A或C頻段中的少許頻點,總之不要與現網B頻段的TD同鄰頻即可,或者也可以采用目前使用較少的5.8G頻段。
但是,WLAN產品比較昂貴,傳輸速度也比較慢。以太網可實現1Gbit/s的傳輸速度,而WLAN的傳輸速度被限制在1OMbit/s左右,市場上一般的無線網絡帶寬還達不到2Mbit/s。 因此,在開展WLAN+LAN混合組網業務時,也需注意創新WLAN的市場運營模式和WLAN的布放場景。
目前中國移動WLAN覆蓋建設原則為:
1.公共事業單位或者人口流動較多場所建議覆蓋
2.便攜機較多的企業單位建議覆蓋
3.用戶過小的場所不予覆蓋
WLAN接入的傳輸速度、帶寬及QoS都比不上有線的LAN接入,WLAN只是做為LAN接入的補充和延伸。因此目前全業務接入中采用GPON技術的LAN接入仍是主要接入方式。
三、WLAN+LAN混合組網案例分析
2010年8月,某縣衛生院的業務申請,客戶要求在其大院內開通局域網WLAN業務。客戶需使用該WLAN網絡組建自己的內部網絡,且要求通過該WLAN上外網。移動公司在接到用戶申請后,在其新樓3F安裝GPONONU設備1臺、WLAN局域網交換機1臺,在1F-3F的衛生間墻壁上各安裝AP設備1臺。在其舊樓2F安裝GPONONU設備1臺、WLAN局域網交換機1臺,在2F、3F各安裝AP設備1臺。AP設備通過五類線上聯到局域網交換機,再上聯到ONU,通過ONU匯聚到匯聚機房OLT上計算機畢業論文,最后上聯到互聯網。辦公樓內提供10M帶寬,同時使用WLAN進行了全覆蓋。
圖1 衛生院組網結構圖
為了提高WLAN使用效率,計劃將該醫院內部WLAN網絡對外開放,使普通移動用戶到衛生院附近時也能通過CMCC WLAN信號接入至公網,增加業務增長點。
但是普通用戶的接入會影響到衛生院內部網絡的上網速率、帶寬及影響內部網絡安全,因此需將普通用戶和衛生院內部用戶進行區分。通過采用了劃分不同SSID的方法來解決了這個問題畢業論文格式范文。
SSID(Service Set Identifier)也可以寫為ESSID,用來區分不同的網絡,最多可以有32個字符,無線網卡設置了不同的SSID就可以進入不同網絡,SSID通常由AP廣播出來,通過XP自帶的掃描功能可以相看當前區域內的SSID。出于安全考慮可以不廣播SSID,此時用戶就要手工設置SSID才能進入相應的網絡。簡單說,SSID就是一個局域網的名稱,只有設置為名稱相同SSID的值的電腦才能互相通信。
SSID技術可以將一個無線局域網分為幾個需要不同身份驗證的子網絡,每一個子網絡都需要獨立的身份驗證,只有通過身份驗證的用戶才可以進入相應的子網絡,防止未被授權的用戶進入本網絡。
因此,在遇到如衛生院此類用戶時,也可采用SSID技術來區分不同用戶。可將大橋衛生院自身無線寬帶用戶劃分到一個SSID內,另外再設置一個用于接入普通用戶的SSID(CMCC)。
為保證用戶自身無線寬帶用戶的網絡安全及用戶帶寬,可在AP上將前一個SSID設置為禁止廣播方式,且將用戶帶寬設置較高;將后一個SSID設置為廣播方式,將用戶帶寬設置較低。
衛生院單位內部用戶,使用SSID1接入,該SSID設置為禁止廣播方式,該用戶到CMNET用戶認證服務器認證;普通用戶使用SSID,該SSID設置為廣播方式,該用戶到WLAN用戶認證服務器認證。如圖二所示:
圖2 各種用戶認證及上網方式
四、WLAN+LAN混合組網業務的開展
隨著中國移動全業務的開展,以后像衛生院此類用戶需求會不斷增加。部分已采用移動LAN接入寬帶業務的用戶,如果該地區使用便攜機的流動人口較多(如醫院、賓館等)計算機畢業論文,也可考慮在該地區新增移動的WLAN設備,該WLAN可采用原有的移動LAN上聯到CMNET,這樣從合理利用設備資源和減少設備投資的方面考慮都有一定好處。
對原有LAN企業用戶加裝WLAN設備改造,可在建設時將該WLAN網絡設計成既能滿足該單位自身用戶的上網需求,又能兼顧普通用戶的漫游接入。原客戶自身WLAN用戶可采用個人用戶認證方式,提供給該單位一個隱藏的SSID及配套密碼,使用該SSID和密碼的用戶上聯到個人用戶認證服務器上進行認證和計費(企業SSID不考慮使用企業自身使用的固定公有IP地址是因為SSID的密碼存在被外來人員獲取的可能性,一旦SSID密碼被泄露,加上WLAN用戶的可移動性,對于追查用戶源有很大的不便,因此在這里考慮使用個人寬帶用戶認證方式,確保使用者的可追溯性);而普通用戶則會通過無線網卡自動檢測到一個公開的SSID(CMCC),通過用戶的手機號碼及密碼來登錄。為保證普通用戶的接入不影響原單位用戶的網絡安全和帶寬,可限制公開的SSID的安全等級、接入數量和接入用戶帶寬。
另外,該單位的隱藏SSID及密碼需和該單位內建設的AP設備綁定,防止該SSID和密碼在其他WLAN地區也能接入。
參考文獻:
1.基于IEEE802.11b無線局域網支持QoS的盲檢測算法 《電路與系統學報》2009年2期趙忠偉;
2.應用于802.11e無線局域網QoS區分的新機制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9年4期 張國鵬,趙力強,張海林;
3.一種新的WLAN接人安全性問題的解決方案 《江蘇通信技術》2005年1期 蔣鵬,劉尚東;
4.基于cdma2000網絡的FemtoCell組網測試分析 《電信科學》2009年4期 王思偉,劉源,董斌,周峰;
5.無線局域網協議分析系統的設計與實現《計算機工程》2008年22期吳亞軍,胡愛群,宋宇波。
開題報告填寫要求
1.開題報告作為畢業設計(論文)答辯委員會對學生答辯資格審查的依據材料之一.此報告應在指導教師指導下,由學生在畢業設計(論文)工作前期內完成,經指導教師簽署意見審查后生效.
2.開題報告內容必須用黑墨水筆工整書寫,按成教處統一設計的電子文檔標準格式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紙上后剪貼,完成后應及時交給指導教師簽署意見.
3.學生查閱資料的參考文獻應在3篇及以上(不包括辭典,手冊),開題報告的字數要在1000字以上.
4.有關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寫,應當按照國標gb/t7408—94《數據元和交換格式,信息交換,日期和時間表示法》規定的要求,一律用阿拉伯數字書寫.如"XX年9月26日"或"XX-09-26".
畢業論文開題報告范例
1.本課題的研究意義
中國互聯網經過10年的持續發展。目前在普及應用上正步入嶄新的多元化應用階段。有關數據顯示,中國寬帶用戶、網絡國際出口帶寬、上網方式和途徑、網絡應用服務更趨多樣化。人們對互聯網的使用廣度、信用度、依賴度正在逐步提高。隨著網絡提供的功能和服務的進一步完善,網絡應用化、生活化服務正逐步成熟。互聯網的影響正逐步滲透到人們生產、生活、工作、學習的各個角落。中國互聯網整體呈現較快的增長態勢。但中國地區之間互聯網發展水平、普及水平還存在明顯的差距,呈現"東快、西慢,城快、村慢"的特點,因此,加大對于互聯網應用和發展的研究力度,借鑒國外互聯網應用的成功范例引入和普及互聯網應用的先進經驗是當務之急。
2.本課題的重點和難點
第一,從全國人口來看,互聯網普及率還很低,僅有7.9%,與世界平均水平約14%還有較大差距。因此要普及互聯網,讓更多人來使用互聯網是任重道遠的事情。
第二,網上信息資源還不夠豐富,質量比較好的、能反映我國優秀文化的、對廣大網民有真正用處的信息還不夠多。根據國信辦的調查,截至XX年底,我國共有6.5億中文網頁,比XX年底差不多翻了一番,但是僅占全世界網頁數量(300多億)的2%,比例很低。因此我們需要網上有更多豐富的內容,特別是健康的、有質量的、有針對性的內容。第三,目前,互聯網產業雖然在電子政務、電子商務方面進行了不少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從整體上看網絡應用水平和實效(即網民的用戶體驗)還比較初級。在技術驅動下產生的包括網絡游戲、電子商務、無線寬帶、voip、p2p等新的應用還沒有形成成熟的盈利模式。
第四,新技術發展遭遇機遇和挑戰。當前國外互聯網新技術層出不窮,一直處于互聯網發展的領先地位,而我國的自主創新能力比較薄弱,因此需要更加努力,迎頭趕上。
第五,網絡安全和網絡文明面臨嚴峻挑戰。網絡文明要靠政府法制、行業自律、網民的自覺來維護,而最關鍵的應該是網民素質的提高。就像交通管理一樣,有交通法規的限制,也有警察的監管,但是最關鍵的還是司機素質的提高,否則交通事故還是無法避免的。同時,提供內容、服務的企業也應當承擔其責任,實施行業自律。
3.論文提綱
我國互聯網在若干領域的應用
1.互聯網在政府中的應用
2.互聯網在企業中的應用
3.互聯網在消費群體中的應用
我國互聯網應用前景
1.互聯網將加速融入我們的生活
2.互聯網經濟逐漸產生效益
3.寬帶網絡建設打通互聯網應用瓶頸
4.互聯網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
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指導教師意見:
(對本課題的深度,廣度及工作量的意見)
指導教師:(親筆簽名)
年月日
系部審查意見:
系部負責人:(親筆簽名)
年月日
你只要開題報告吧我再上傳點例文你對照下,
還有網站自己去看
論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的社會責任
摘要企業的社會責任有三個元素組成,即企業的市場行為、監督行為、自愿行為。通過對iso9000質量體系、iso1400環境管理體系、sa8000社會責任標準的分析介紹,指出在知識經濟時代,“道德標準”、“社會責任”已經成為國際貿易的通行證。
論文關鍵詞:企業;寬帶薪酬;薪酬設計
1 寬帶薪酬的產生背景與基本含義
寬帶薪酬始于20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當時美國經濟處于衰退期,面
對蕭條的市場,美國企業界興起了一場以扁平化組織取代官僚層級型組織的自救
運動。此次變革在提高了組織運作效率的同時,卻帶來了另一個問題,即由于組織層級的減少,員工可晉升職位也明顯減少,員工感到晉升無望便產生倦怠心理,
從而影響企業績效的最終改善。于是,針對這一問題,以愛德華羅勒(Edward E.
Lawler)為代表的一批美國學者提出了戰略性薪酬體系理論。其中,作為該理論三大組成部分之一的“寬帶的工資體系”就是現在的寬帶薪酬。
“寬帶薪酬”是指對多個薪酬等級以及薪酬變動范圍進行重新組合,使原來相對較多的薪酬等級合并壓縮減少成幾個薪酬級別,同時擴大每一個等級的覆蓋面和薪酬浮動范圍,形成一種寬波段薪酬體系。
2 寬帶薪酬的適用條件
2.1 擁有扁平型的組織結構
根據寬帶薪酬的產生背景,可以說寬帶薪酬是為扁平型組織結構量身定做的。傳統的官僚層級型組織由于等級制度嚴格,如果強行使用寬帶薪酬模式則會導致薪酬對接困難、員工職業生涯混亂。
2.2 人力資源管理體系健全
使用寬帶薪酬的企業必須有健全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包括規范的用工制度和市場化程度較高的薪酬制度。 此外,要求企業基礎管理工作比較扎實,具備推行寬帶薪酬模式的技術條件和數據基礎。
2.3 技術型、創新型企業適合采用寬帶薪酬
寬帶薪酬模式并不適合所有類型的企業,它在“無邊界”企業以及強調跨部
門、團隊工作的企業中運用較好。通常情況下技術型、創新型的企業更適合采用寬帶薪酬,而勞動密集型企業則不適宜。
3 電力企業寬帶薪酬的設計流程
3.1 制定適合電力企業需要的薪酬戰略
通常寬帶薪酬體系設計是以市場水平、員工能力、工作績效三個方面來確定企業的薪酬定位。具體到每個電力企業,針對不同時期電力企業戰略重點的不同,對其三個方面的考慮也會有所側重,甚至針對不同類型的員工,在薪酬設計方案制定時,也會對某一方面有所傾斜,這樣不僅可以有效地貫徹企業戰略目標及戰略重點,還可以靈活的確定不同類型員工或不同工作性質的關鍵考評指標,而
盡量使薪酬制度細化,以便提供一個科學、公正的薪酬管理體系。
3.2 選擇適合于運用寬帶技術的職務或層級
隨著組織扁平化的實現,強調團隊協作而不是個人貢獻,組織用較少的工資范圍跨度、很大的工資類別來代替以前較多的工資級別。在這種情況下,寬帶薪酬模式應運而生,以此減少了工作之間的等級差別。工作的性質對薪酬模式的選擇具有重大影響。
3.3 運用寬帶技術完善電力企業的薪酬體系
(1)確定寬帶的數量。電力企業首先要確定使用多少個工資帶,工資帶之間的分界點。在每一個工資帶對人員的技能、能力的要求不同。
(2)根據不同工作性質的特點及不同層級員工需求的多樣性建立不同的薪酬結構,以有效地激勵員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確定寬帶內的薪酬浮動范圍。根據薪酬調查的數據以及職位評價結果來確定每一個寬帶的浮動范圍以及級差,同時在每一個工資帶中每個職能部門根據市場薪酬情況和職位評價結果共同確定不同的薪酬等級和水平。
(4)寬帶內橫向職位輪換。同一工資帶中薪酬的增加與不同等級薪酬增加相似,在同一工資帶中,鼓勵不同職能部門的員工跨部門流動以增強組織的適應性,提高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
4 電力企業適用寬帶薪酬應注意的問題
4.1 寬帶薪酬的寬度要適度
為薪酬等級設計合理的帶寬非常重要,薪酬的寬帶浮動范圍過大或過小都不行。寬帶浮動范圍過大,薪酬等級的級數太少,員工難以晉升,不利于他們的士氣,而且還需要有良好的系統和管理能力來支撐。寬帶浮動范圍過小,薪酬等級級數過多,則員工晉升太過頻繁而刺激不強,也限制了職位和個人增加價值的靈活性,增加管理成本與麻煩。企業應該根據自己的組織結構特點和戰略來選擇合適的寬帶數量和寬帶內的薪酬浮動范圍。
4.2 避免薪酬成本的上升
美國聯邦政府的經驗表明,在寬帶結構下,薪酬成本上升的速度比傳統工資結構快。企業薪酬成本增大,就會導致企業的總成本變大,從而減少企業的利潤。實行寬帶薪酬模式,部門經理在員工的薪酬提升方面擁有較大的決策權。如果這種決策的自由度把握得不好,人力資源成本在短期內可能會大幅上升。寬帶薪酬就需要部門經理具備好的管理能力和素質,把握好薪酬提升的幅度。
【關鍵詞】 大學校園 TD-SCDMA WLAN 校園分布系統
大學校園人員密度大、手機普及率高,一直是移動通信運營商通信保障的重點區域。隨著筆記本電腦的普及以及大學生對網絡的依賴,大學校園有大量無線上網的潛在需求,大學校園無線上網將成為運營商的一個新的業務增長點。本文將從大學校園不同區域的不同通信需求分析著手,討論大學校園無線上網的建設方案。
一、大學校園不同區域的潛在無線上網需求
大學校園中不同區域因其功能不同,對無線上網的需求也不同,下面按照不同的場景對無線上網的需求從業務類型和業務量兩方面進行定性分析。
1.1 學生宿舍無線上網潛在需求
學生宿舍中人員密集,主要用戶群是學生,通過對目前使用固定寬帶的學生用戶進行行為分析,在學生宿舍中可能發生的上網業務大多是網頁瀏覽、文件下載、在線游戲、即時通信等業務,用戶對于帶寬需求量大,終端類型以電腦為主。
對于學生宿舍中已有固定寬帶的場景,學生用戶可能由于空間限制、固定寬帶資源(如網線接口數少、用戶量大導致帶寬下降等)限制、追求新潮等因素選擇無線上網,由于固定寬帶對用戶的的分流作用,該場景中潛在用戶比例不高,此時無線網絡支持的單用戶帶寬應超過固定寬帶或與固定寬帶接近才有可能吸引用戶并保證用戶長期使用無線上網業務。
對于學生宿舍中尚無固定寬帶的場景,由于沒有固定寬帶對用戶的分流作用,該場景中潛在用戶比例為100%。
1.2 教學樓無線上網潛在需求
本文按照功能的不同,把教學樓分為三個區域:教學區、實驗室、會議室。
1.3 圖書館無線上網潛在需求
在圖書館的閱覽室中使用筆記本電腦已成為一種時尚,在閱覽室中可以使用筆記本電腦作筆記,有的學生因為閱覽室安靜而在閱覽室中寫報告、寫論文,此時如果可以通過筆記本電腦直接查閱網上的資料將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很大便利,由此可見,圖書館的閱覽室區域有較大的電腦上網潛在需求。需要說明的是,圖書館中藏書室、借書室等區域無線上網需求非常小,可以不予考慮。
1.4 校園內其它區域上網潛在需求
由于場地限制除學生宿舍、教學樓、圖書館外,其它區域通信的主要需求是話音業務,對無線上網的需求不大,特別是使用電腦上網的可能性趨近于零,手機上網也是偶發性的。
1.5 各區域無線上網需求排序
1.5.1 按業務量排序
按各區域業務量由大到小排序:學生宿舍>>圖書館>教學樓>其它區域。
1.5.2 按業務帶動作用排序
按各區域業務帶動作用強弱排序:學生宿舍(無固定寬帶)>>圖書館>教學樓(會議室)>教學樓(實驗室)>學生宿舍(有固定寬帶)>其它區域。
需要注意的是,各場景中的潛在用戶一旦成為真實用戶(如購買了TD上網卡、TD手機、TD上網本等)將在校園內各區域中產生無線上網流量。
二、無線上網的制式選擇
目前有多種制式的無線通信系統都可以提供無線上網業務,對中國移動而言2G制式中的EDGE、3G制式中的TD-SCDMA以及WLAN均是可選用的無線上網制式,按容量由小到大排序:EDGE
從支持的業務類型上看:手機上網這種低速數據業務適合用EDGE、TD-SCDMA制式承載;電腦(主要是筆記本電腦)上網適合用TD-SCDMA、WLAN制式承載。
三、建設思路
通過上一章的分析,整個校園內適合采用在校園內不同區域使用EDGE、TD-SCDMA、WLAN三種制式的不同組合的方式分步進行組網。
具體建設思路為:整個校園內全面開通EDGE、TD-SCDMA,在容量上重點保證學生宿舍、教學樓的實驗室、會議室、圖書館閱覽室等重點區域,隨著無線上網業務的發展在這些重點區域開通WLAN。
四、覆蓋方式
由于EDGE、TD-SCDMA、WLAN三種制式的頻段及自身技術特點各有不同,本章將分別分析以上三種制式在校園各區域的覆蓋方式。
4.1 EDGE、TD-SCDMA的覆蓋方式
整個校園范圍內的EDGE、TD-SCDMA信號廣度覆蓋應以宏蜂窩的形式實現,對于學生宿舍等重點區域需要靈活的選用宏蜂窩覆蓋、室內分布、室外分布三種覆蓋方式,或是這三種方式相結合以滿足覆蓋與容量的需求。本章后續部分主要討論學生宿舍等重點區域覆蓋方式。
4.1.1 宏蜂窩覆蓋
為保證覆蓋和容量,用于覆蓋學生宿舍樓等重點區域的EDGE、TD-SCDMA基站,天線主瓣方向覆蓋三座樓宇,天線掛高至少高出周圍建筑物5米,也可采取光纖拉遠的方式進行校園宿舍樓的覆蓋,拉遠站的BBU可集中放置。
該方式的優點是覆蓋范圍大,共址站建設周期短,成本相對較低,協調難度相對較小;缺點是容量小,天線所在的樓宇覆蓋效果不好,容易形成“燈下黑”。
出于快速建站、在業務發展初期搶占市場以及需求不明朗的時期保護投資等考慮可選用EDGE、TD-SCDMA宏蜂窩覆蓋重點區域。
4.1.2 室內分布
EDGE、TD-SCDMA室內分布通過RRU拉遠方式實現,考慮將BBU安裝在附近的宏基站,RRU通過光纖拉遠接入到學生宿舍樓等重點區域,每層通過RRU帶多天線的方式實現室內的TD-SCDMA信號覆蓋,同時可利用建筑物墻壁對信號的隔離作用,實現空分復用提高數據業務流量總吞吐能力。室內分布采用“小功率、多天線”的技術,室內信號對室外影響小;室內分布與宏基站采用不同的頻點,室外信號對室內影響小。對于GSM信號盲區以及WLAN需要饋入室內的情況,可通過建設三網合一的分布系統實現三個系統的室內覆蓋。
該方式的優點是容量大,干擾小,能夠實現重點區域的深度覆蓋;缺點是協調難度較大。
該方式優勢明顯,是覆蓋重點區域的最佳方式。
4.2 WLAN覆蓋
隨著無線上網業務的發展,需要適時的對重點區域引入WLAN覆蓋,從工程建設的角度考慮,WLAN系統可與TD-SCDMA系統同時建設,以降低工程協調難度。
WLAN系統屬于局域網的范疇,目前可用的組網方式為:室內單布AP、饋入室內分布、室外單布AP以及室外MASH四種方式。以上四種組網方式較成熟,本文不再描述具體實現方式,僅對四種方式的適用范圍進行說明。
五、總結
本論文分析了大學校園不同區域的潛在無線上網需求,將學生宿舍、圖書館的閱覽室以及教學樓的會議室、實驗室等區域確定為無線上網業務的重點區域,在整個校園區域內通過宏基站實現EDGE+TD-SCDMA系統的廣覆蓋的前提下,針對重點區域討論了GSM、TD-SCDMA、WLAN三個系統各自的覆蓋方式,并分析了各種覆蓋方式的適用場合。希望本文能對今后大學校園無線上網的建設提供一點思路。
參 考 文 獻
全書共22章,分為4部分。各章節內容如下:第1部分,天線和傳播,含第1-5章:1.MoM/UTD混合方法分析縫隙單極子天線;2.波導球面模展開輻射電磁場和網絡理論;3.相控陣天線含互耦效應的電路表示和性能分析;4. 超寬帶印刷電路天線的群延遲時域建模和振幅特性分析;5.阻抗錐引起的聲波和電磁波衍射。第2部分,微波系統,含第6-9章:6. 77GHz自動遠程雷達的介質透鏡天線的模式設計和DBF分析;7.使用多傳感器合作的行人保護的高精度測距;8. 20GHz下的高精度寬帶局部定位系統;9.監控催化劑中電化學過程的微波方法。第3部分,通信技術,含第10-15章: 10.移動電話:集成模擬的推動力和基帶與RF電路的數字模塊;11.無線工業自動化:顯著的趨勢還是過高估計?12.旋轉系統中使用開槽波導環的亞微妙遙控超寬帶數據傳輸;13.廉價紙質,液態和可變有機質底板上“綠色”噴墨打印的無線傳感器節點;14.Matlab/FPGA聯合設計具有教學目的的AM接收器;15. 大型風能發電機GSM通信系統的基于MoM的EMI分析。第4部分,電磁場建模的數值方法,含第16-22章:16.表征納米器件中MaxwellDira復合問題的新型頻域和時域技術;17.面向多物理的芯片封裝電路板的協同設計和協同仿真的電磁分區方法;18.NVIDIA GPU的并行TLM方法;19.通過穩定迭代方法求解方程組實現數據預失真穩定性增強;20.復雜周期結構分析;21.有限差分的宏觀建模;22.可調帶通特性的時空周期濾波器結構的分析。書后附有Peter Russer的自傳。
本書適合電磁場與微波技術,通信與信息系統領域的研究生和工程人員閱讀。
陳濤,博士生
(中國傳媒大學理學院)
一、中國移動電子商務現狀
迄今為止,我國移動電子商務技術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以短訊為基礎的技術;第二個階段的移動電子商務采用基于WAP技術的方式;第三個階段是以2009年發放牌照為標志、能夠實現無縫漫游和移動寬帶的3G時代。3G背景下,無線通信產品能夠為人們提供速度高達2Mb/s的寬帶多媒體業務,支持高質量的語音分組交換數據多媒體業務和多用戶速率通信。
(一)移動客戶群龐大
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數據顯示,2009年中國手機終端的數量已經達到7.74億,接近上網用戶數量的3倍,而來自CNNIC的數據顯示,2009年底中國手機網民的數量已突破2.33億,手機網民規模呈現迅速增長的勢頭。這表明我國移動電子商務業務的發展具有巨大的潛力。艾瑞咨詢預計,2011年移動電子商務營收規模將達到1.7億元。
(二)國家政策支持
包括移動電子商務在內的電子商務被列入了2006年3月頒布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信息化“十一五”規劃》。2007年6月,發改委與原國務院信息辦又專門出臺了《電子商務發展“十一五”規劃》,其中移動電子商務試點工程作為六大重點引導工程之一。規劃中明確指出“鼓勵基礎電信運營商、電信增值業務服務商、內容服務提供商和金融服務機構相互協作,建設移動電子商務服務平臺”、“發展小額支付服務、便民服務和商務信息服務,探索面向不同層次消費者的新型服務模式”,并確定了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方便百姓生活和帶動戰略產業發展的三大目標,三大目標正在逐步實現,初步顯現了移動電子商務巨大的效益和潛力。
(三)無線基礎設施建設迅速
近年來,政府加大了對電信基礎建設的投資力度,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三大電信運營商在2009年8月前完成了其3G網絡的第一階段部署工作。基于CDMA的3G服務,即中國電信的CDMA2000和中國聯通的WCDMA,發展迅速。相比之下,中國移動的TD-SCDMA3G技術的商業化進程比預期緩慢。在網絡部署方面,中國電信在3G領域方面動作最快,預計它將發動價格戰以吸引更多的用戶。3G網絡的鋪設,加速了我國移動電子商務的發展。
二、目前中國移動電子商務所面臨的問題及對策
(一)理論研究欠缺
綜觀近年來研究移動電子商務的學術論文,雖然論文的數量呈現增長趨勢,但是研究內容大都是“移動安全”和“無線移動通信系統”方面的論文,而且研究方法僅僅停留在非實證研究的層次上,研究深度不夠,顯示出移動電子商務新應用研究創新的不足。應根據我國移動電子商務的發展,采取實證的方法,加強對移動電子商務行為、模式、安全和跨文化等方面的研究。
>> 河南省建設內陸經濟開放高地競爭優勢分析 河南省物流企業競爭力培育對策研究 基于產業集聚區的河南省農產品區域品牌建設研究 河南省與中部省份區域創新能力的比較分析 河南省傳統優勢產業的發展研究 河南省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財政支持分析與對策 河南省資本流動與區域經濟發展實證研究 河南省臨空經濟與區域物流聯動發展實證研究 河南省旅游產業集群與競爭力評價機制研究 河南省保險市場區域差異研究 河南省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研究 河南省企業競爭力現狀研究 新常態下河南省技術轉移人員能力提升研究 因子分析視角下的河南省區域競爭優勢分析 河南省國土資源信息化建設現狀及對策研究 河南省計劃生育科技檔案信息化建設現狀定性研究 河南省煤機產業核心競爭力培育問題探討 河南省旅游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培育 河南省農村信息平臺建設的現狀、問題與對策 河南省農村信息服務體系建設淺談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7]河南《2015河南省互聯網發展報告》互聯網用戶總數居全國第五[EB/OL]..
[1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高速寬帶網絡建設推進網絡提速降費的指導意見[EB/OL].http:///zhengce/content/2015- 05/20/content_9789.htm.
[12]河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寬帶中原”戰略及實施方案的通知[EB/OL].http:///zwgk/system/2014/04/02/0104 64563.shtml.
[13]國務院關于印發“寬帶中國”戰略及實施方案的通知[EB/OL]. http:///zwgk/2013-08/17/content_2468348.htm.
[14]薛曉光.探索“新常態”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之路[EB/OL].http:///2014-12/02/content_14025941.htm.
[15]李偉.發揮信息化在轉型中的關鍵作用[N].經濟日報,2016- 05-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