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博士經濟論文范文

博士經濟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博士經濟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博士經濟論文

第1篇:博士經濟論文范文

1.1總量傳導機制

當前我國石油儲備體系、石油定價機制的不完善,加之具有不確定性的國際石油價格,使我國的石油進口出現了買漲不買跌的怪象。石油進口量因國際石油價格的上漲而增加,就大量減少了用于石油進口的外匯儲備量;持續上漲的國際石油價格會使世界經濟整體衰退,對我國出口商品的消費需求減少,降低了我國出口總額;嚴重影響我國低附加值商品的出口。

1.2配置傳導機制

1.2.1在消費需求方向的傳導。市場總體價格因國際石油價格上漲而被推高,消費者對生活必需消費品以外的商品消費需求減少;油價走勢的不確定性,使消費者的消費決策更加謹慎;間接影響消費支出結構,對消費者的心理造成巨大影響。

1.2.2在投資需求方向的傳導。石油價格上漲會導致對于石油產業鏈下游及相關行業的生產性投資更加謹慎;使政府財政收入減少,國民經濟增長趨緩,使公共產品投資減少。

1.3利率傳導機制。

1.3.1投資需求受基準利率調整的影響面比較廣泛。利率上調會提高實體經濟的資金成本,影響資金高投入產業,增加了商業銀行貸款積極性,增強部分企業對外投資的沖動,影響我國商品出口競爭力。在金融市場方面可對流動性過剩予以抑制、上市公司成本得到提高、降低了股票、基金市場的投資需求等等。

1.3.2消費需求受利率調整的影響。基準利率上調使居民儲蓄增加,市場消費受到抑制,但居民會因人民幣升值而使商品消費和出國消費增加。利率下調會使生活消費支出相對增加。國際石油價格和我國的存款、貸款基準利率之間存在正相關性,其波動趨勢比較一致,利率的調整及波動幅度要滯后并小于國際石油價格的波動,它們之間的指數不存在長期穩定的均衡關系。

1.4匯率傳導機制

利率政策通過經常項目影響匯率,通過國際資本流動間接影響匯率。國際油價會通過國際收支的渠道傳導到人民幣匯率,由于我國實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所以對匯率傳導的效應較小。人民幣匯率升值影響宏觀經濟,對貨幣金融政策的制定會產生較大壓力,較大的沖擊著金融體系的穩定性;進口商品的相對價格降低,會沖擊國內市場,抑制經濟增長。人民幣匯率和國際石油價格存在負相關性,匯率的變化和石油價格波動相反,二者不存在長期穩定的均衡關系。

2、國際石油價格波動對中國經濟影響的對策

2.1開源節流,保障國內能源供應的基礎

首先,加強建設國內石油生產供應能力。加大常規油氣資源勘探開發力度,推進原油增儲穩產,加強老油田穩產改造,提高采收率。加快非常規油氣資源勘探開發,增強我國能源供應保障能力;其次,要大力發展新能源。合理規劃風電發展,加強經濟性研究,做好和電力規劃相協調的發展。大力支持光伏產業發展,其發展極具潛力,是要高度重視的產業,其發展需要政策、技術、金融三大要素的支持。適度推進生物質能發展,是一種可再生能源,在整個能源系統中占有重要地位;再次,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高效發展核電,對保障能源供應與安全,保護環境,可持續發展和電力工業結構優化的實現,我國綜合經濟實力、國際地位、工業技術水平的提升,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最后,積極推進節能型國家建設。戰略提升,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創新技術,強化重點消費領域的用能管理;樹立理念,倡導綠色消費、全民節能;關注三農,重視農業、農村節能減排。

2.2能源戰略儲備體系建設要全面加強

為保障石油儲備建設要完善法律法規,進行統籌布局科學地制定石油儲備發展規劃,為實現多主體參與石油儲備的發展格局要放松管制,為石油儲備建設要拓寬渠道多方面籌措資金,根據實際情況實現石油儲備品種和方式的多元化。

2.3對能源金融體系要不斷健全并完善

首先要改革國內石油價格定價機制,使其更趨于合理化。發展國內石油期貨市場,其關鍵是要放開市場。加強石油金融工具創新,建立石油銀行、石油外匯儲備、設立石油基金。積極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開放資本市場和人民幣匯率制度。

2.4大力加強能源國際合作

第2篇:博士經濟論文范文

[論文關鍵詞]廣告傳播;文化安全

經濟的全球化不僅改變了市場的運行機制和運作方式,同時也影響并改變著人類生存環境的諸多方面,其中包括了道德觀念、意識形態、生活方式的碰撞與重構。它意味著,在表層經濟形態之下實際上蘊含著一種超乎經濟范疇的深層文化機制的運作。這就使得一切關于文化的話題變得復雜化而且無法回避。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形態,廣告是商品經濟時代的必然文化產物。在廣告傳播的過程中,它給文化價值的建構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卻是不容忽視的。在此,我們僅就經濟全球化語境下文化安全問題的挑戰作一些粗略的思考與探索:商品經濟全球化時代的到來究竟給我們的文化帶來了哪些方面的影響?其主要價值訴求又是什么?作為商品經濟條件下的廣告文化形態在傳播過程中存在著怎樣的安全問題?本文擬將廣告傳播中的文化安全問題與其他諸多文化形態一樣,納入到價值建構的范疇中加以考察。

廣告文化的安全問題是與它對人的價值建構密切相關的,廣告自身的商品訴求性決定了它的話語功能必然要體現出消費的特征。就以純粹的商品消費行為本身而言,廣告的這一功能特征顯然是不會帶來關于人的價值意義的確認的。此時,商品也只是作為一種物性的形態而體現出其實用的價值。商品與廣告在能指與所指上是完全和諧一致的。然而,當廣告超出了商品的所指范疇,即廣告對消費者的話語訴求與商品本身的特征失去了必然的關聯性的時候,廣告也就變成了無所指的能指。這意味著,此時的廣告實際上已經被塑造成了意識形態化的文化形態。具體地說,就是廣告的消費主義的意識形態,其實質則是消費至上的權利機制。廣告的這種意識形態導向在很大程度上深刻地影響并重塑了當代大眾的價值理念。而它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消極性的。總地說來,廣告的傳播對當代人文精神的價值釋義至少已在以下幾個方面對我們的文化產生了消極影響。

一、廣告文化所表征的商品時代媚俗的價值理念

廣告是經濟時代具有很強表征性的文化現象之一。不可否認,我們正處于為廣告所包圍的生活語境中。廣告對現實生活的滲透在引導著我們的消費觀的同時,也在更深層面上對我們的價值觀施以潛移默化的影響。而這種影響也沖擊了傳統文化有關人的責任、道德、自我實現等命題的合理確立。具體表現為,廣告的價值取向有其作為商品附加值的內在邏輯的規定性。其目的則在于實現大眾對商品的最大化消費。它決定了廣告的基本表現手法是“欲望修辭”學,其任務就是把人對商品的欲望通過廣告表現手法的粉飾給誘發出來。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廣告不惜以媚俗的姿態迎合于大眾原始的、本能的生理與心理訴求,以媚俗來迎合“最低的共同文化”或“最低的大眾素養”。它同時也表明,商品經濟下的文化媚俗現象并不是偶然形成的,它有著商品消費時代的內在要求。經濟利益的內驅力使得一切都被盡可能地納入到商業運作的模式中,成為經濟增值的籌碼,而衡量的標準則體現為商品的暢銷。此時,文化產品自然也無法例外,它的生產是以是否滿足了最廣泛的消費者的需求為指向。此時,暢銷也就自然成了廣告誘發大眾消費欲望的有效的宣傳語。在這里,廣告的潛臺詞就是暢銷即是有價值的。廣告的這種消費觀念直接影響了大眾的文化建構,它實際上是在引導著大眾的知識建構走向平庸,塑造的是一群沒有自我意識的、平面化的、單向度的族群。人在這里失去了作為自我表現存在的個性特征。這自然會導致整個社會文化質素的弱化和功能的僵化。

二、廣告文化代表了一種逃避主義價值觀

這里所要表達的是,廣告模糊了現實與理想的界限,它給大眾制造出一種“生活在別處”的幻境。廣告向大眾傳達的一個基本信念是:我們的現實是處處充滿問題的,而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就是使用我們所推薦的商品。這就是廣告的邏輯。它將現實的一切矛盾都歸結于物質的層面上,并使人們深信,矛盾是可輕而易舉地解決的,只要你消費了。這樣,理想也就因為購買行為而變得不再是理想。顯然,在這里,理想的內涵是被無限約化了,它被塑造成了一種純感官的追求,而商品的易獲性無疑又無限放大了人的心理滿足感,使其認為這就是幸福的所在。這同時又進一步強化了人對廣告的生理、心理依賴性。廣告在大眾身上所制造出來的這種自居效應其實是人對商品的惡性消費的制導器,其所造成的負面價值則體現為人作為文化背景下角色的退化和作為欲望動物的本能的提升。從本質上說,這是一種逃避主義的人生價值觀。它遮蔽了現實中存在的真正矛盾。在此,廣告文化中的“文化”的內涵顯然已發生了變異。它已與傳統文化有關人類道德倫理的規范與建構相悖離。而使人在對感官刺激的虛假追求中喪失了自我實現的意義,將人的自我認同膚淺化為物欲的實現。因此,廣告文化不可能升華為一種形而上的精神力量,來規范和維系社會價值的崇高性。它實際上是消費文化的代名詞,規定了人們對于現實的態度,即物質主義、享樂主義。這就是廣告文化給我們帶來的文化危機感。我們所說的文化安全問題也就體現在價值理念、生活方式的這種惡性建構中。

三、廣告文化在某種程度上倒置了物質與精神的邏輯關系

從創意的角度看,為了獲得大眾對商品的認同性,廣告常常要借助大眾所能接受的觀念來推銷產品,而這些觀念又往往體現為一個時代、一個民族的文化與主旋律。也就是說,廣告創意有意把屬于精神、價值觀念層面的東西作為廣告設計的切入點。但這卻無法遮蔽廣告消費主義的終極價值觀,反而暴露了廣告傳播中的反文化意識。在此,消費主義的觀點和立場“并不體現在具體的某條廣告中,而是通過廣告的整體言說、日久見人心的持久滲透,來影響社會生活、當代文化、以及受眾的思維方式”。這就是廣告的“深層意識形態”。廣告的最終動機仍是消費主義的意識形態。而一切關于文化和精神的言說都只是物質世界的推銷術,是廣告的手段和花槍,它實際上并不背負文化建設的重任。這樣,文化的思考便被淹沒在廣告關于物質意識形態的宏大敘事中,變得微不足道;這樣,廣告又進一步異化了文化對人的建構功能,是對文化安全的一種挑釁。

對于廣告傳播給文化所造成的這些消極影響,不少學者都提出了批評。然而我們必須正視:盡管廣告的傳播可能存在著上述種種負面價值,也確實給文化的良性建構帶來了諸多不確定的因素,但這是商品經濟時代在全球化的發展趨勢下不可規避的現實。它必然要求我們應該以更加智性的眼光來對待廣告傳播的問題。其實,廣告傳播中的這些問題并不是廣告自身必然的取值向度,它的存在實際上是由人們對廣告本體性的認知偏差所造成的。也就是說,由于廣告創作者在實踐中對廣告本體性的漠視,才導致廣告被強行賦予了不光彩的價值屬性,而批評者也正是由廣告在實踐中的誤用所產生的文化負價值而對其進行發難的。也就是說,廣告創作者和批評者從根本上說都是在偏離廣告本體的層面上實踐和探討著廣告的傳播。這就要求我們必須首先要在認知理念上實現對廣告本體功能的復歸。唯其如此,我們才能厘清廣告傳播中的文化安全問題。

其實正如我們在前面所提到的,人們對商品的消費行為本身是并不體現出價值理念的附加意義的。在這種情況下,作為商品消費功能實現的手段,廣告的身份實際上就是一種純粹的商品傳播介質的,它體現了廣告與商品的能指與所指的和諧共構,而廣告的本體意義也應該從這一層面加以確認。不難看出,無論是廣告的逃避主義還是對物質與精神關系的倒置,都有一個基本的創作立場,就是把廣告納入到文化的、意識形態的宏大敘事高度,從而使廣告自身被賦予了形而上的色彩。但是,廣告實際上是不應該承擔這些原本不屬于它的價值功能的,這些功能的強行介入只能導致對價值意義的破壞,這首先有著商品與文化功能的非調和性的內在規定。這是因為,商品的理念從根本上說是一種消費的理念,商品實現流通完全是建立在物品被消耗的基礎上,它在觀念的建構上是破壞性的。同時,它還倡導一種一次性消費的原則,以達到生產的高效運作和理論的高回報。而創新則會在時間向度上體現出對利潤的阻滯。因此,它的生產模式是批量性的。這就使商品不可避免地體現反創造的內核。雖然它也有認同創新的一面,但遠不及破壞所帶來的影響力。而從文化的價值意義看,它訴求的則是一種不斷創新、不斷進取的功能。唯其如此,社會才能實現健康穩健的發展,而重復和循環只能導致社會功能的僵化。從這個意義上說,商品是無力承擔文化訴說的功能的。而作為商品傳播介質的廣告,因其與商品訴求的一致性,自然也就不應該表征為文化的形態。在此,廣告的本體性就體現為其宏大敘事外殼的剝離,還商品以本來面目,否則只能對人的文化意識功能的建構造成傷害,具體就體現在逃避主義和對精神與物質的關系倒置中。這就意味著,廣告的功能必須體現在商品使用價值的實現中。進一步說,如果廣告宣傳了一種文化理念,那也只能是一種已被社會所認同的理念。廣告文本所做的只不過是對既定文化認知的一種重復,是在固化人的認知,它對人文精神的良性建構是不具意義的。從文化創新的角度說,它反而是一種認知的倒退。

第3篇:博士經濟論文范文

1、傳播媒介與人文精神的關系

傳播媒介與社會人文之間的關系密不可分。作為人類借以傳播信息的輔助工具,一方面,媒介傳播內容彰顯人文精神,媒體的選擇性報道體現的人文精神通過不斷地媒介接觸傳遞給受眾,并進一步通過普遍的價值規范引導和制約社會人文精神的形成。另一方面,人文精神推動媒介進步,人文精神強調的嚴謹理性的思維是開展科學研究的強大智力支撐。人文精神倡導的自由、人本和理性思維不斷地推進傳播技術進步和新聞理論的發展,加速了新聞事業的自我完善。

2、傳播技術創新過程中人文精神的缺失

追述傳播技術的發展歷程,其中比較具有技術意義的有四個階段:印刷技術階段,廣播技術階段,電視技術階段和網絡技術階段。18世紀后期,工業革命推動了技術的革新,高速印刷技術的產生和應用使廉價報紙應運而生。無線通訊技術的發展使廣播和電視成為人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現在,人類傳播活動已經進入了網絡傳播時代,通過網絡不同時空被連為一體,深刻地改變著人類生活。

傳播技術發展的歷史就是傳播媒介不斷進步的歷史,也是傳播效果不斷強化的歷史,媒體功能越來越豐富,人們的媒介接觸時間越來越多,這也給人文精神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當前,對人文精神的負面影響主要體現在人類對傳播技術的過度依賴和傳媒負效應的擴大兩個方面。

人類對傳播技術的過度依賴主要表現為部分媒體在新聞制作報道過程中對于技術設備的過度依賴,以及公眾對全新的文化娛樂享受的過度依賴,新媒介強大的吸引力讓更多的人沉迷于虛擬的世界不能自拔,加劇人類的自我封閉,給人文精神投下了濃重陰影。

傳播媒介負效應的擴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媒體暴力戕害公眾心理健康。影視、游戲、網絡等媒介信息內容中的暴力傾向隨著傳播技術的發展逐步增長,頻繁接觸,會使公眾對現實暴力反應遲鈍,增大模仿概率,使暴力傳播、擴散。第二,新技術強化了媒體刻板印象。媒體是公眾形成自身觀念的參照標準,媒體有意或無意的刻板成見,如性別歧視和種族歧視等也會影響受眾,使媒體或媒體人的刻板成見演化成普遍的社會刻板成見。第三,媒體分眾化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普遍的社會文化標準。媒體依據不同的特性將公眾分為不同的群體,針對性強,但傳遞的內容也很容易造成多元價值并存。第四,形形的廣告,使充裕主義盛行,喚起人們無止境的占有欲和享樂欲,勢必會造成人類中心主義的膨脹,無視其他物種的生存,這種人類中心主義的膨脹表面上似乎是對人文精神的強化,而實質上卻是對人文精神的徹底顛覆。

3、尋找人類的精神家園――人文主義精神的重建

人文精神是人類社會各種文化現象的集中體現,人文精神的缺失就是社會文化道德倒退,重建人文精神不僅是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需要,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需要。而且,我國有著悠久的人文傳統,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是良好的社會政治保障,媒體和公眾的覺醒是牢固的杜會基石。

重建人文精神主要有三方面途徑,即媒介、受眾和社會。

第一,媒體提升媒介素養是重建人文精神的關鍵。媒介傳播的信息是影響社會人文精神塑造的重要因素,媒體自身應以受眾為本,關注公眾需求,以人為本的報道原則是媒介自身人文精神的體現,也是塑造良好的社會人文精神的前提和基礎。媒體人應以身作則,堅持新聞倫理和新聞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提升報道質量和人文內涵,做社會人文精神重建的先行者。

第二、受眾媒介素養的提升是人文精神重建的基礎。良好的媒介素養是受眾分辨媒介信息真偽對錯,進而形成普遍的社會價值觀的關鍵,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公眾對社會人文的認識,公眾不僅要明確評判傳媒的標準,還要積極科學的利用傳媒資源,監督媒體的傳播行為。

第4篇:博士經濟論文范文

[論文關鍵詞]基層檢察院 司法警察 規范化 研究

隨著檢察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入,檢察機關司法警察的作用日益重要,加強基層院法警工作規范化建設、探討法警隊伍工作規范化、科學化管理,是全面提高法警隊伍素質、整體推進法警工作的有效途徑,對確保司法警察依法履行職責,更好地為檢察中心工作服務,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檢察機關司法警察工作是檢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維護辦案秩序,保障辦案安全的一支重要力量。在踐行“忠誠、為民、公正、廉潔”政法干警核心價值觀的新形勢下,司法警察工作面臨著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如何正確應對挑戰,加強和改進基層檢察院司法警察工作,發揮司法警察的職能作用,推進司法警察工作的規范化發展,更好地為檢察工作服務,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要而又緊迫的任務。

然而,基層檢察院司法警察工作規范建設仍存在很多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存在的問題

(一)立法不完善

近幾年來,基層司法機關辦案安全問題的日漸突出,司法警察的重要性逐漸顯現,但是受制于立法上的不足,檢察機關司法警察的職能發揮受到了一定的制約,比如根據《人民檢察院司法警察暫行條例》和《人民檢察院司法警察執行職務規則(試行)》的有關規定,法警主要有犯罪現場保護、提解押送、送達傳喚、執行強制措施等九項法定職能。但此職責規定偏重于強調法警的輔助作用,忽略了法警對檢察業務的進一步參與,另外《暫行條例》中關于司法警察職責的表述大多用“可以”,看似賦予司法警察很多職權,實則語焉不詳,導致司法警察的職權模糊,履行職責不突出,與形勢的要求不相適應。

(二)司法警察隊伍自身問題

目前基層檢察機關法警機構已經普遍建立,人員編配趨于優化,本職業務開始履行,服務和保障作用逐步發揮,同時也暴露出一些現實問題。主要表現為“五個字”。即:(1)“高”,法警的年齡普遍偏高,具有明顯的“青黃不接”的趨勢。(2)“低”,法警的文化水平偏低,具有本科學歷的偏低。(3)“多”,男法警和兼職人員多。(4)“少”,首先是法警與全員比例少,通過司法考試的人少。(5)“雜”,即法警人員成份各異。有軍轉干部轉來的,有從學生或退伍兵中招來的,也有從檢察官系列轉行的,由以上幾類人員組成的法警隊伍,大都沒有經過系統或相關業務的教育培訓,可謂是“先天不足”。

(三)硬件建設相對滯后

一支好的法警隊伍,如果沒有好的裝備武裝,隊伍的訓練水平和戰斗力必然受到限制。但由于基層檢察機關受制于當地經濟發展水平,財務狀況不太樂觀,在法警硬件建設方面與最高人民檢察院的有關規定仍有一定差距。比如法警專用車輛配備不足或無車可配,無固定警用訓練場地,各種日常所需的警械配備未能到位,辦案區的規范化建設跟不上形勢的需要,這些問題的存在,使法警的快速反應能力和訓練水平受到很大制約,無法滿足司法警察履行職責的需要。

(四)待遇保障不到位

對大部分基層檢察機關的司法警察來說,工作環境相對惡劣,心理上存在壓抑,找不到奮斗目標,找不準工作定位,處于困惑之中。加之法警特殊的工作性質,年齡超出規定后必須轉崗從事其他工作,而基層檢察機關崗位不多,定員編制有限,安置大齡法警壓力很大,轉崗安置又在工資、警銜、福利、待遇方面引伸出不少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影響了法警工作的積極性和檢察隊伍的穩定,制約了司法警察警務保障作用的發揮。

(五)教育培訓不規范

受制于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基層檢察機關在司法警察的執勤崗位津貼以及各種培訓方面顯得捉襟見肘,每年除了高檢院統一組織的一次晉升督警銜以上人員集中培訓外,幾乎沒有形成比較規范或固定的教育培訓模式,即使組織了也只是“小打小鬧”,內容單一,質量與效果不明顯。同時,在對法警的教育培訓上,既不具有專門的場所條件,也缺乏長短期的計劃方案,對于整體推進法警素質的提高還存在一定的薄弱環節。

二、原因分析

(一)歷史原因

絕大多數基層檢察院從建院以來,就沒有成立司法警察機構,辦理案件時一般都是由檢察官直管,這就是原來的體制造成的。而當上級檢察機關要求組建司法警察機構后,原來的體制仍然起著作用,一些基層檢察院由于各種原因遲遲沒有組建起司法警察隊伍,就更談不上開展司法警察工作了。

(二)機構人員少

由于基層檢察院人員少,特別是工人多而干部少造成了符合入警的人員更少,有的地方還沒有給司法警察有相當的編制,有的地方是有機構無人員,有的基層院是有司法警察而無組織,或者說是組織形同虛設,沒有發揮司法警察的作用,只是形式上有司法警察這一組織,現有人員不可能完成所賦予給司法警察的各項工作。

(三)有的基層檢察院領導不夠重視

由于長期以來主流觀點認為,司法警察業務素質低沒有辦案資格的理論占主導,這樣一來基層檢察院上從領導班子,下到一般干警都在思想上有一種潛在的意識,既有無司法警察都一樣辦案。所以在個別干警認為司法警察工作并不是十分重要,上級領導也對這項工作不是十分重視。

(四)司法警察隊伍管理不規范,嚴重影響了司法警察履職作用的發揮

司法警察隊伍管理包括司法警察的錄用、培訓、考核、獎懲、任免等多個方面。按照我國當前各級檢察機關的現狀而言,要著力解決的是司法警察隊伍在檢察機關內部應該歸誰管和怎樣管的問題。這個問題解決不了,就很難有效調動司法警察的積極性,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就勢必影響檢察機關法律監督職能的履行和檢察職能社會效果的實現。

三、基層檢察院司法警察工作規范問題建議

(一)明確檢察機關司法警察的職責及定位

一是制定統一的《人民檢察院司法警察條例》。在條例中明確法警的性質、任務和職能,強化法警的監督職責,建立法警管理機構,確定各級檢察機關編制,規定法警的錄用程序和條件以及法警的培訓、考核方法、服役年限,轉崗退休等內容。通過條例以規范的形式明確法警的管理機制及其職責范圍,彰顯出司法警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期在今后的檢察業務的發展中,為其法律定位提供切實的依據。

(二)健全工作制度,奠定法警發揮職能作用的基礎

制度建設是司法警察工作規范化的保證,法警編隊獨立管理,其職能職責、出警用警、執行職務、警務值班、處理突發事件等,都需按照程序、依法辦事。因此,我們必須根據法警工作的性質和規范化建設的要求,完善或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規章制度,保證法警隊伍的規范化建設穩步發展。(1)建立工作目標管理制度。明確法警工作目標,并實行“績效掛鉤”,以實績評先、用實績選人,增加法警的緊迫感和責任感。(2)強化內務管理制度。(3)建立司法警察職業準入和待遇保障機制。要建立起科學的準入機制,樹立“精英化”的人才觀,提高“進”入門坎,優先錄用警校畢業生、正規法學院校畢業生擔任正式司法警察,將優秀的人才吸收到司法警察隊伍,并適當增加女司法警察的數量,改善司法警察結構,通過“傳、幫、帶”的培養模式,培養一批政治合格、機智靈敏、法律知識和業務技能優秀的骨干中堅力量。同時要切實保障法警的基本待遇。

(三)實行檢、警分離,確保安全辦案

一方面,司法警察要做好情報員、協查員、疏導員、警衛員,通過在辦案工作區的履職行為,服務于檢察官的職務行為,保障檢察官安全、高效完成檢察任務,防范安全事故的發生。另一方面,又要監督好檢察官在辦案工作區的職務活動,適時提醒辦案人員遵守辦案時限,發現辦案人員對犯罪嫌疑人體罰、虐待、刑訊逼供時,應當制止,制止無效的,應當及時向分管領導報告,不斷強化對辦案人員違反法律規定的辦案時限和侵犯犯罪嫌疑人人身權利的非法行為進行法律監督,確保不發生辦案安全事故。

(四)加大教育培訓和崗位技能練兵力度,全面提高司法警察業務素質

首先,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強固思想基礎。引導廣大警員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八榮八恥”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其次,加強技能訓練,進一步提高司法警察的快速反應能力。第三,強化警員法律知識教育。針對基層檢察機關法警隊伍知識結構的現狀和檢察工作的需要,著力改變法警單一的知識結構。

第5篇:博士經濟論文范文

陳曉松,這位在美國麻省理工大學創造奇跡的普通留學生,正是這樣一位平凡人。

紐約來了個另類中國男孩

1986年,陳曉松出生在福建省連江縣的曉沃鎮,這是一個在省級地圖上也很難找到的小地方,條件自然相當艱苦。1990年,為了改變家里的境況,陳曉松的父母跟隨進城大軍去了廣東,把還沒上小學的陳曉松寄養在他大伯家。

陳曉松的大伯是一個老漁民,每次出海都會帶上曉松,讓他體驗漁民的生活。記得有一次出海,曉松忽然好奇地問大伯:“海那邊是什么?”大伯說海那邊是外國,有很多國家都比中國富,特別是美國。陳曉松問是什么原因,大伯意味深長地說:“你長大以后自己去看吧。首先要學會過硬的本領,就像我撐船的本領一樣,在驚濤駭浪中也能如履平地。”年幼的陳曉松似乎聽懂了大伯的話,他暗暗發誓,長大后一定要到美國去看看。

從此以后,陳曉松更加刻苦學習,各科成績都名列前茅。2001年8月,他以第一名的成績從初中畢業。當掙到錢回來的爸爸媽媽問他想到哪里讀高中時,他毫不猶豫地說去美國。父母看到他申請了到美國自費讀高中的名額,并順利地拿到了美國紐約中國城蘇域柏高中的邀請函。這樣,年僅15歲的陳曉松便飄洋過海,來到了大洋彼岸的美國。

剛開始的幾天,陳曉松樣樣都感到新鮮。高聳入云的樓群、寬闊的馬路、街頭賣唱的嬉皮士等都讓他耳目一新,但漸漸地陳曉松覺得與這里格格不入。這里的風土人情、人際關系、教學方式等都與國內大相徑庭,這里的人與人之間很冷漠。有一天他逛街迷了路,問一個美國白人男孩到學校的路怎么走,美國男孩只是冷冷地瞟了他一眼就走開了,這令他很氣憤。美國的教學方式很自由、隨便,學校實行選課制度,不像中國,文科規定語、數、外加文史綜合,理科則是語、數、外加理化綜合。在這里你可以選擇任何一種你喜歡的科目,哪怕是足球,成績合格以后照樣可以畢業。陳曉松對此很不以為然,因為這樣很難提高一個人的綜合素質。

在美國,陳曉松最大的障礙就是語言了。剛開始時,他覺得老師像是在講天書,同學們說話他基本上聽不懂,他初中時雖然學了點英語,但只是皮毛,只好從頭學起。生性大膽大方的他經常拜別人為師,讓別人教他英語口語。這樣他的英語水平提高得很快,不久便可以聽懂日常對話了。

一天,老師在給他們上課的時候講得特別快,還要讓他們做筆記,陳曉松聽得很吃力。

他猛地從座位上站了起來,要老師講慢點。同學們都鴉雀無聲地盯著他,很為他擔心。因為這個金發碧眼的老師脾氣很壞,他最討厭上課時別人打斷他。果然這個老師瞪著這個敢向自己發難的黃皮膚男孩,臉色越來越陰沉。不過他馬上意識到自己真的忽略了同學們的反應,便立即向陳曉松道歉,并感謝他提醒自己,緊接著講課時速度就慢多了。

還有一次,另一位老師向同學們講述各國的概況。他在黑板上畫了幾幅地圖,說世界上面積很大的國家有美國、加拿大、俄羅斯、澳大利亞,惟獨不說中國。陳曉松又一次從座位上站了起來,大聲地說:“China is too!”看到老師和同學們奇怪的目光,他從容地跑到黑板前,用粉筆在黑板上畫了個中國地圖。接著用英文流利地向大家介紹了中國的面積、人口和發展情況。他的演講博得了老師和同學們的熱烈掌聲,大家都異口同聲地說:“China great!”從此以后,他成了校園的名人。大家都知道學校來了個敢于同老師爭鋒的中國男孩。陳曉松也贏得了尊敬,贏得了朋友,他很快地融入了這個陌生的國度。

男孩和他的“中國人俱樂部”

一個偶然的事件,深深地刺痛了陳曉松。那是2002年4月的一天,陳曉松正和幾個中國同學在操場邊的林蔭道里聊天,忽然不知從哪里飛來一只足球,砸在其中一個同學的眼鏡上。鏡片碎了,玻璃碴扎得那個同學滿臉是血,他捂著眼睛痛苦地在地上打滾。陳曉松急忙把同學扶起來。接下來發生的事情讓陳曉松一輩子也忘不了:所有的中國同學都跑開了,沒有一個同學過來幫助他們。陳曉松氣極了,就算是路人看到這種情況也會上前幫忙的,何況是同胞!陳曉松一面給同學止血,一面尋找肇事者。不遠處一個身材彪悍的美國黑人學生正踩著足球,一臉奸笑和桀驁不馴的樣子。當陳曉松看到他的時候,他還故意攤開雙臂,聳了聳肩。他的動作引來他身后大堆人的哄笑。

血氣方剛的陳曉松被這一幕激怒了,他放下同學,沖過去找那個人講道理,但他哪里是那個人的對手呢?他被推倒在地,打得鼻青臉腫。正在這時,學校的保安趕來了。當保安要他找幾個中國同學來作證時,竟沒有一個同胞站出來。更可氣的是一個同胞居然說自己是日本人。陳曉松感到特別傷心,作為一個中國人應該看得起自己,應該理直氣壯地做人。陳曉松決定給蘇域柏的中國學生上一課。他依照吉鴻昌將軍在日本的故事,在自己的胸前掛了個“I am from China!”的牌子,昂著頭在學校里走來走去。

2003年5月,他創建了“中國人俱樂部”,希望更多的中國學生加入他的俱樂部。此時的陳曉松已經把自己當成了一名國文教師,他希望將自己所學的知識和民族責任感全部灌輸給那些留學在外的中國學生,讓他們團結起來,不受外國學生的欺負,并且讓他們樹立自強不息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在蘇域柏高中的中國學生一共有六個,可是只有兩個人參加了陳曉松的俱樂部。就是這兩個人也不是真心加入的,他們只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陳曉松非常認真地對他們說:“我辦這個俱樂部的目的不是為了自己出風頭,而是希望我們中國人拋開自卑心態,能緊緊地團結在一起,熱愛自己的國家,熱愛自己的民族,熱愛民族的文化。”

為了實施自己的宣傳計劃,陳曉松給其他三個學生耐心細致地做工作,給他們講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講炎黃子孫的愛國熱情……這一切都深深地打動了他們,他們逐步醒悟過來:中華民族是偉大的民族,我們不比別人差。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幾天以后,全校的中國學生都成了“中國人俱樂部”成員。

在俱樂部里,陳曉松從德、智、體三個方面來幫助同胞,一方面給他們講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讓他們逐漸擺脫自卑的心態;另一方面特別注重輔導他們的學習,讓他們的功課在整個學校出類拔萃;再一方面他們自行組織各種體育活動,提高運動技能。

經過陳曉松的努力,學校的幾次考試,中國學生都穩占前三名;運動會上也是中國人拿冠亞軍。“中國人俱樂部”在學校產生很大影響,學校領導給予高度評價,甚至那些自以為是的美國學生也對黃皮膚的中國孩子刮目相看!看到自己做出的成績,陳曉松感到欣慰極了。

贏得教授青睞

2003年7月,陳曉松以優異成績從蘇域柏高中畢業。喜歡理工的陳曉松申請了麻省理工、加州理工、哥倫比亞大學等16所美國大學,結果,除了加州理工外,他同時被15所大學錄取,創造了中國留學史上的奇跡。他決定選擇麻省理工大學。

麻省理工大是享譽全球的世界一流名校,就讀的都是來自世界各地的尖子們,競爭很激烈。學生們的課內課外活動搞得有聲有色,學生社團更是林林總總,有些社團在世界上都有很大的影響。他們所開展的活動、項目不僅頗負盛名,而且對世界的經濟發展、社會的進步都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在來麻省理工大之前,陳曉松就決定將他的“中國人俱樂部”搬到大學里,讓更多的中國人加入自己的行列,讓更多的外國人了解中國。在麻省理工大的頭幾月,陳曉松到處走訪學生,結果他發現很多外國學生根本不了解中國,很多人居然問陳曉松,中國的婦女是不是都“裹腳”,不用出去做事;男的是不是都穿馬褂留長辮子……這些話讓陳曉松感到很震驚。他們對中國了解得太少了!甚至有些華裔也不太了解中國,這就更堅定了他的想法。

主意打定的陳曉松便著手這方面的工作,他在學校的醒目位置貼了幾張“中國人俱樂部”的大海報,他的俱樂部又開張了。這是麻省理工大建校以來第一次有中國留學生張貼自己的海報。“一石激起千層浪”,馬上吸引了大批學生和老師前來觀看,有大聲叫好的,也有輕輕搖頭的,還有一位南非的黑人學生大吼:“China,small!(中國、弱小!)”

陳曉松馬上攔住他,義正詞嚴地說:“你錯了,中國是強大的!中華民族是偉大的!我想請問你,你們民族不也是被霸權主義所歧視嗎?當他們把戰火燒到你們國家時,能幫助你們的也只有中國這樣第三世界的大國,不是嗎?”

他鏗鏘有力的話贏得了旁觀者的大聲叫好,這位非洲黑人學生也羞愧得低下了頭。他的話也引起了一位教授的注意,他就是麻省理工大赫赫有名的教授―克拉克先生。

克拉克先生大聲喊了句:“說得好!”便上前握著陳曉松的手連聲說:“后生可畏,后生可畏!”他說的竟然是流利的中國話。原來克拉克教授是個中國迷,非常熱衷于中國的文化,而且家中也有不少中國的收藏品,如國畫、景泰藍等,多年來他有一個夢想,就是要到中國去,踏遍中國的山山水水。克拉克先生竟然知道中國有句名言,叫“不到長城非好漢”。他對陳曉松說,很想加入中國人俱樂部,很想了解中國這個美麗的國度。陳曉松熱情地接納了他,并和這位平易近人的教授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克拉克教授給這個中國小伙子很多幫助,并建議陳曉松選擇經濟方面做他的專攻方向。在他的幫助下,入學的第一個學期里,陳曉松就有數篇高質量的經濟論文出爐,獲得了系領導的高度重視。但陳曉松對權威并不輕易茍同,一次聽克拉克先生講課的時候,就對他的課題提出了尖銳的反駁觀點,兩人在課堂上爭執不下。克拉克先生是學校的經濟學權威,也是美國美聯儲的高級顧問,歷來很少有人挑戰他的觀點。但那次爭論克拉克先生卻輸得心服口服,克拉克先生從心眼里喜歡陳曉松。

2003年,中美貿易大戰升級,美中貿易逆差步步擴大,美國等西方國家多次要挾中國,要求人民幣增值。針對這種情況,陳曉松發表了著名的論文《金融風暴后人民幣的走勢剖析》,對人民幣不應增值作出了果斷的判定。這一尖銳而精辟的觀點引起了業內人士的廣泛關注,觸及了某些國家的利益,美聯儲還派專人秘密接觸陳曉松,希望他收回論文,結果遭到他的拒絕。整個過程中,他一直得到克拉克教授的大力支持。

最使陳曉松倍感榮幸的是,在一年級期末,系里給他寫了封熱情洋溢的信,對他優異的成績、公正的人品以及超強的綜合能力大加贊賞,還特別提到了他的社團,并破格聘請他在第二學年擔任克拉克教授的教學助手。在麻省理工大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十分罕見的,因為學校規定:學生的成績不可公開,也不能輕易對任何學生進行獎勵;同時教學助手的工作等于助教,只有研究生或博士生才有資格和能力勝任,陳曉松卻勝任了,這實在是奇跡。

2003年12月18號是陳曉松的生日,遠在異鄉的曉松格外地思念家鄉的小河,還有門前他栽的小樹,如今也許已經長大了。陳曉松準備買一瓶紅酒,就這樣過生日算了,沒想到黃昏的時候,卻接到克拉克先生的電話。克拉克先生早已在自己家中為曉松設了個生日Party。他以自己的名義邀請了美國經濟界以及政界的要員,并在宴會上向他們一一介紹陳曉松。他激動地說:“我有幸遇到一個偉大國家的天才人物,我的助手―陳曉松先生,他是我見過的品格高尚、最有才智的學生!”與會的賓客無不對陳曉松投以贊賞的目光,甚至有著名跨國公司當場要與陳曉松合作,都被陳曉松謝絕了。最后克拉克發表演說,希望陳曉松能在麻省理工大取得更大的成績。

創建網絡空間

陳曉松在提高專業知識的同時,依然加強中國人俱樂部的宣傳和建設,他的俱樂部會員已經發展到500余人。

在俱樂部,陳曉松以“學漢語、宣傳中國”為主題,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他還發展了幾個“過得硬”的中國學生和自己一起向全校的師生孜孜不倦地演講中國的改革開放,講中國實行市場經濟、社會正在飛速向前發展的巨大成就。他先后讓家人和內地的朋友寄來600多張反映中國發展的照片,做成精美的展示牌,在麻省理工大周圍巡回展覽,用事實說話,引起強烈的反響。

陳曉松在做這些的時候,都會從心底里升起對祖國的無比熱愛。他講得特別激動,繪聲繪色,把祖國建設的豐碩成果和中國人民對外友好的熱情淋漓盡致地展現在那些外國人的面前。

在新的生活空間里,陳曉松又把觸須伸向了更廣闊的空間,他決定在英特爾網站創造屬于自己的網頁。

他將“中國人俱樂部”搬遷進了廣闊的網絡空間。網站剛建立,訪問量就創造了麻省理工大之最,每天平均有一萬多人次,網站成了宣傳中國改革開放、世界了解中國的前沿陣地。

2003年12月,陳曉松接待了一位特殊的人物―美國麻省著名的企業家布郎先生。他說自己一直神往著中國,從陳曉松的網站上更加詳細地了解了中國的情況,看準了中國龐大的市場和寬松的投資環境,想加強同中國的合作,希望陳曉松做一個中間人。陳曉松很興奮,他趕緊同老家政府取得了聯系,并安排了洽談的一切事宜,結果他順利地為家鄉引進了數千萬元的外資。

由于網站取得了空前的成功,美國的一家知名網絡公司幾次高薪聘請陳曉松為公司的顧問,都被陳曉松婉言謝絕。他說:“我創辦網頁并不是為了賺錢,我的夢想在中國。”他希望學成歸國后,用自己的力量和才智來報答祖國的培育之恩,為國家的發展添磚加瓦。

第6篇:博士經濟論文范文

關鍵詞:技術授權;技術引進;進口關稅;社會福利

中圖分類號:F276.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2670(2012)01-0082-08

收稿日期:2011-10-19

作者簡介:楊曉靜(1979- ),女,山東臨沭人,山東財經大學國際經貿學院講師,山東大學經濟學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國際經濟理論與政策。

① 對于技術在不同主體間轉移的現象,國內外學者給出了不同的表述,比如“技術轉移”、“技術轉讓”、“技術授權”、“技術許可”、“技術引進”、“技術貿易”、“技術進出口”等等。這些表述具體含義存在些許差別,但其產生的理論基礎及作用機理基本類似,只是分析問題的角度及側重點存在區別。本文作者認為“技術轉移”強調技術主體之間或區位上的轉移,“技術貿易”和“技術進出口”是從貿易特別是國際貿易的角度來分析,“技術轉讓”、“技術許可”和“技術授權”是基于轉讓方的立場而言的,“技術引進”和“技術進口”是基于被轉讓方的立場而言的。本文中作者不刻意對這些概念加以區分。

② 以美國國際商用機器公司(IBM)為例,該公司已經連續8年榮登美國企業專利申請獲權排名榜首,2000年IBM總利潤81億美元,其中,專利轉讓費就占了17億美元,專利轉讓收入已成為IBM公司增長最快的利潤來源之一。

一、引言

戰后以來,全世界的新技術、新生產工藝和新產品基本都掌握在跨國公司手中,這也是跨國公司能夠幾十年來不斷發展壯大的根本原因之一。跨國公司不僅注重研發新技術,而且非常善于通過對外轉讓技術獲得高額利潤及實行對分公司和子公司的控制。就單個企業而言,隨著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化,即便是科研實力很強的大企業也不可能永遠掌控所有最先進的技術,因此企業間技術授權與技術引進①日趨普遍。

技術授權本身也具有顯著的特點:對技術買方來說,技術引進可規避技術開發風險,節約技術開發成本,加速技術的升級換代,但是需要支付技術使用費;對技術賣方而言,可以獲取額外的收益②,彌補技術開發的費用,也可為后續的技術研發提供資金,但是可能因為技術買方成本下降而受到威脅,特別是在國際技術授權中,還會受到東道國進口關稅等貿易政策此處貿易政策主要指自由貿易政策和關稅政策,其中關稅政策代表東道國政府進行貿易保護,并未考慮進口配額等非關稅政策。的影響。

因此,在國際技術授權中,面對東道國進口關稅保護政策,跨國公司是否會選擇向東道國競爭企業進行技術授權?跨國公司的技術授權選擇會對東道國社會福利產生什么樣的影響?這些問題都值得探討。為此本文建立了一個同質產品的雙寡頭模型,探討一個與東道國企業進行Stackelber量競爭的跨國技術優勢企業在面對東道國進口關稅保護下的技術授權選擇,并評價其對東道國社會福利效應的影響。分析表明,面對東道國的進口關稅政策,當跨國公司作為先行者進入市場東道國企業隨后進入時,不會選擇進行技術授權;而當東道國企業率先進入市場跨國公司隨后進入時,跨國公司會選擇進行技術授權,此時能提高自身利潤而不會改變東道國的社會福利水平。

從已有文獻來看,國內外學者對國際間技術授權問題進行了廣泛的研究。Either和Markusen[1],Saggi[2],Vishwasrao[3]等強調國際間貿易環境與企業技術授權間的關系,但卻忽略了進口貿易保護政策可能誘導跨國公司進行技術授權;相比之下,Brecher[4]與Song[5]等文獻明顯地提到了貿易政策在國際技術授權中所具有的角色與影響力,如Brecher[4]從技術輸入國的角度,討論關稅政策對于社會福利水平的影響,但并未分析貿易保護政策是否影響跨國公司授權決策;Song[5]曾針對自愿出口限制與國際技術移轉的關系進行研究,指出即使不存在任何傳統的技術授權誘因,出口企業在面對自愿出口限制時,也有可能將技術授權與當地企業,但是并沒有討論關稅是否影響技術授權問題。吳世杰等[6],Kabiraj和Marjit[7],黃金樹等[8]以及柯忠義和潘慶年[9]都注意到了關稅對技術授權的影響,但是采用的模型都是傳統的古諾競爭模型,從而其結論的適用范圍也是有限的。吳世杰等[6]比較了關稅與配額政策,認為雖然二者都具有引進跨國技術的效果,但不論就東道國產業的保護效果或是東道國福利的水準而言,關稅政策皆優于配額政策。Kabiraj和Marjit[7]提出了古諾產量競爭條件下關稅可能誘導跨國公司向東道國企業進行技術授權,從而能通過降低價格來提高消費者的福利;黃金樹等[8]以一個擁有技術優勢,且將其產品輸往東道國寡占市場中的跨國公司為對象,以古諾模型為基礎,探討其對東道國兩企業的最適技術授權策略,以及該策略是否受關稅保護貿易政策的影響;柯忠義和潘慶年[9]也是以古諾模型為基礎,論證了無論是否存在關稅,國外技術擁有者將采取特許權收費的授權策略,東道國政府通過制定最優關稅可以提高國內廠商的利潤和國內福利,但卻削弱了國內的消費者剩余。

山東財政學院學報2012年

第1期楊曉靜:基于Stackelberg模型的跨國公司技術授權選擇研究

綜上可見,已有文獻或者沒有討論東道國關稅政策對跨國公司技術授權的影響,或者即使有涉及但所用模型均為古諾模型,雖符合經濟學研究的常規做法,在有些情況下卻并不符合經濟學現實比如在市場競爭的環境下,常常會發現本國企業已經存在于市場中,而外國企業后來加入的情形,或者外國企業已經占領國內市場,國內企業隨后跟進的狀況。。因此,本文將進口關稅和技術授權結合起來,并運用Stackelberg模型進行分析,更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本文共分四部分,具體結構安排如下:第一部分是引言,相關文獻進行回顧即本文的創新點,第二部分給出基本的經濟學模型,第三部分對進口關稅下跨國公司的技術授權選擇及其東道國社會福利效應進行具體分析,最后一部分是結論。

二、技術授權的基本模型

考慮自由貿易下,東道國市場中只有生產同質產品的兩個企業:企業1(跨國公司)和企業2(東道國企業)。企業1擁有技術優勢,且兩企業在東道國市場上進行Stackelberg競爭。

模型的基本假設如下:

(1)市場反需求函數是線性的,可以表示為P=a-bQ,其中a為市場規模,a>0,P為商品價格,Q為東道國市場的總產量,Q=q1+q2,0≤Q≤a。

(2)固定成本為0,邊際成本皆為固定常數。由于企業1比企業2擁有技術優勢,如果以邊際成本的差距來表示,則可以假設企業1的邊際成本為0,企業2的邊際成本為c,為保證國內外企業在東道國市場上進行競爭時東道國企業不至于被擠出市場,此時c必須滿足0

(3)技術授權采用特許權收費的形式。作此假設,原因有二:第一,Wang[10]論證了在同質雙寡頭企業進行古諾競爭時,如果技術擁有者本身也進行生產,最優的技術授權合同是特許權收費形式,柯忠義和潘慶年[9]也證明了無論自由貿易還是存在進口關稅時,跨國公司最優的技術授權策略都是特許權收費形式;第二,特許權收費也是實務中最常使用的技術授權方式[8]。

(4)跨國技術優勢企業制定任何一個授權費用水平時,東道國企業只有接受或不接受(即保持現狀)兩種選擇。特別是當技術授權費用對東道國企業而言,無論接受與不接受利潤都一樣時,假設東道國企業會選擇接受。東道國企業一旦接受技術授權,其產品的邊際成本會下降為0。

(5)常見的關稅政策有四種:從量稅、從價稅、混合稅和選擇稅,本文假設東道國政府采用從量稅政策,單位稅額為t。

(6)最優關稅是能使東道國社會福利最大化的最佳福利關稅。通常而言,在進口關稅的設置上,存在兩種不同內涵的最優關稅:基于東道國總體社會福利最大化的最佳福利關稅和基于東道國關稅收入最大化的最大收入關稅,本文假設為第二種含義,另外從現實情況看,多數國家包括很多發展中國家財政收入已經得到了極大地提高,政府制定貿易政策的出發點和目標可能就不再是關稅收入最大化而是東道國總體社會福利最大化,故本文作此假設也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7)兩國政府對跨國技術授權行為不加限制。因為如果政府不允許技術授權行為,則博弈結束,無需討論。

(8)當跨國公司進行技術授權后的利潤大于授權前時,就會進行授權活動。在此,本文并未考慮影響企業進行技術授權的其他因素,特別是非經濟因素。

本文的博弈時序有如下三階段:首先,東道國政府從最大化東道國社會福利東道國社會福利可表示為東道國企業利潤、關稅收入及消費者剩余之和。的角度,決定是否征收進口關稅,并確定進口關稅的單位稅額t;其次,企業1決定是否進行技術授權,技術授權一旦發生,企業2的邊際成本降為0,但它必須支付給企業1一定數量的技術授權費用;最后,企業1與企業2在東道國市場上進行Stackelberg競爭,追求自身利潤的最大化。根據國內外廠商進入本國市場的不同順序,可以劃分為兩種不同的競爭時序,一是外國廠商搶先進入市場本國廠商后來進入,二是本國廠商先行占領市場國外廠商后來進入。下面我們將采用逆向歸納法進行求解。

三、進口關稅下跨國公司的技術授權選擇及其東道國社會福利效應

當東道國政府采用單位稅額為t的從量稅政策對東道國企業進行保護時,跨國公司的單位成本變成t,我們可以考慮此時跨國公司(企業1)是否會進行技術授權。

(一)企業1(跨國公司)率先進入市場的情形

1.無技術授權

在存在進口關稅且沒有技術授權時,兩個企業的利潤函數分別為:

π1t=(a - q1t-q2t-t)q1t(1)

π2t=(a-q1t-q2t-c)q2t(2)

由于企業1先行進入市場,那么給定東道國單位稅額t和企業1的產量,企業2求解其利潤最大化問題,maxq2tπ2(q1t,q2t)=maxq2t(a-q1t-q2t-c)q2t,得到其產量q2t=a-q1t-c2,代之入π1t,可求解跨國公司利潤最大化的問題,即maxq1tπ1t(q1t,q2t)=maxq1t(a-q1t-a-q1t-c2-t)q1t,于是得企業1和企業2的產量和利潤分別為:

q1t=a+c-2t2,π1t=(a+c-2t)28(3)

q2t=a-3c+2t4,π2t=(a-3c+2t)216(4)

東道國消費者剩余和關稅收入為:

CSt=(3a-c-2t)232(5)

T=ta+c-2t2(6)

東道國的社會福利為:

Wt=π2t+CSt+T=(a-3c+2t)216+(3a-c-2t)232+ta+c-2t2(7)

此時可以求解上式最大化的一階條件,就能得到最優關稅稅率t=3a-c10。

將t=3a-c10代入(3)-(7)式,得到兩企業的產量和利潤、東道國消費者剩余、政府關稅收入以及東道國社會福利分別為:

q1t=a+3c5,π1t=(a+3c)250(8)

q2t=2a-4c5,π2t=(2a-4c)225(9)

CSt=(3a-c)250(10)

T=3a2+8ac-3c250(11)

Wt=2a2-3ac+3c25(12)

2.有技術授權

假如企業1向企業2進行技術授權,兩企業的利潤函數分別為:

π1Lt=(a-q1Lt-q2Lt-t)q1Lt+rq2Lt(13)

π2Lt=(a-q1Lt-q2Lt -r)q2Lt(14)

由于企業1先行進入市場,給定東道國單位稅額t和企業1的產量,企業2可求解其利潤最大化問題,即:

maxq2Ltπ2(q1Lt,q2Lt)=maxq2Lt(a-q1Lt-q2Lt-r)q2Lt(15)

可以解得q2Lt=a-q1Lt-r2,將上式代入π1Lt,可求解跨國公司利潤最大化的問題,即:

maxq1Ltπ1Lt(q1Lt,q2Lt)=maxq1Lt(a-q1Lt-a-q1Lt-r2-t)q1Lt+ra-q1Lt-r2(16)

此時,兩個企業的產量和利潤分別為:

q1Lt=a-2t2,π1Lt=(a-2t)(a-2t+2r)8+ra+2t-2r4(17)

q2Lt=a+2t-2r4,π2Lt=(a+2t-2r)216(18)

其中,r為企業2支付給企業1的單位特許權使用費,顯然,企業1會把r設置得足夠高以完全獲得企業2的新增利潤,即使得企業2獲得技術授權后的利潤與之前的利潤相等:π2Lt=(a+2t-2r)216=(a-3c+2t)216=π2t,即r=3c2>C,超過了企業2成本降低的幅度,企業2一般不會接受。

即使企業2愿意以r=3c2接受技術授權,將之代入得兩個企業的產量和利潤分別為:

q1Lt=a-2t2,π1Lt=(a-2t)(a-2t+3c)8+3c2 a+2t-3c4(19)

q2Lt=a-3c+2t4,π2Lt=(a-3c+2t)216(20)

東道國的消費者剩余和政府關稅收入為:

CSLt=(3a-2t-3c)232(21)

TL=ta-2t2(22)

東道國社會福利為:

WLt=π2Lt+CSLt+TL=(a+2t-3c)216+(3a-2t-3c)232+ta-2t2(23)

求解上式最大化的一階條件,可得最優關稅稅率為tL=3a-3c10。

將tL=3a-3c10代入(19)-(23)式,得到兩企業的產量和利潤、東道國消費者剩余、政府關稅收入以及東道國社會福利分別為:

q1Lt=2a+3c10,π1Lt=(2a+3c)(a+9c)100(24)

q2Lt=4a-9c10,π2Lt=(4a-9c)2100(25)

CSLt=(3a-3c)250(26)

TL=6a2+3ac-9c2100(27)

WLt=40a2-105ac+90c2100(28)

當擁有技術優勢的跨國公司作為先行者先期進入市場與東道國企業進行產量競爭時,如果選擇向東道國企業進行技術授權,會降低自身產量和利潤;東道國企業的產量和利潤下降;東道國企業消費者剩余減少;最優關稅稅率降低,關稅收入減少。因此,此時不會發生技術授權,政府也應該限制技術授權。

(二)企業2(東道國企業)率先進入市場的情形

1.無技術授權時

π1t=(a-q1t-q2t-t)q1t(29)

π2t=(a - q1t-q2t-c)q2t(30)

由于企業2先行進入市場,那么給定東道國單位稅額t和企業2的產量,企業1求解其利潤最大化問題maxq1tπ1(q1t,q2t)=maxq1t(a-q1t-q2t-t)q1t,可以解得q1t=a-q2t-t2,代入π2t可求解企業2利潤最大化的問題,即:

maxq2tπ2t(q1t,q2t)=maxq2t(a-a-q2t-t2-q2t-c)q2t(31)

兩企業的產量和利潤分別為:

q1t=a+2c-3t4,π1t=(a+2c-3t)216(32)

q2t=a-2c+t2,π2t=(a-2c+t)28(33)

東道國消費者剩余、政府關稅收入及社會總體福利為:

CSt=(3a-2c-t)232(34)

T=ta+2c-3t4(35)

Wt=π2t+CSt+T=(a-2c+t)28+(3a-2c-t)232+ta+2c-3t4(36)

此時可以求解上式最大化的一階條件,就能得到最優關稅t=5a+2c19。

2.有技術授權時

π1Lt=(a-q1Lt-q2Lt-t)q1Lt+rq2Lt(37)

π2Lt=(a-q1Lt-q2Lt-r)q2Lt(38)

由于企業2先行進入市場,那么給定東道國單位稅額t和企業2的產量,企業1求解其利潤最大化問題,

maxq1Ltπ1L(q1Lt,q2Lt)=maxq1Lt(a-q1Lt-q2Lt-t)q1Lt+rq2Lt,可以解得q1Lt=a-q2Lt-t2,代入π2Lt可求解企業2利潤最大化的問題,即:

maxq2Ltπ2Lt(q1Lt,q2Lt)=maxq2Lt(a-a-q2Lt-t2-q2Lt-r)q2Lt(40)

兩企業的產量和利潤分別為:

q1Lt=a+2r-3t4,π1Lt=(a+2r-3t)216+ra-2r+t2(41)

q2Lt=a-2r+t2,π2Lt=(a-2r+t)28(42)

其中,r為企業2支付給企業1的單位特許權使用費,顯然,企業1會把r設置得足夠高以完全獲得企業2的新增利潤,即使得企業2獲得技術授權后的利潤與之前的利潤相等,即π2Lt=(a-2r+t)28=(a-2c+t)28=π2t,因此r=c。

兩企業的產量和利潤分別為:

q1Lt=a+2c-3t4,π1Lt=(a+2c-3t)216+ca-2c+t2(43)

q2Lt=a-2c+t2,π2Lt=(a-2c+t)28(44)

東道國消費者剩余、政府關稅收入及社會總體福利為:

CSLt=(3a-2c-t)232(45)

TL=ta+2c-3t4(46)

WLt=π2Lt+CSLt+TL=(a-2c+t)28+(3a-2c-t)232+ta+2c-3t4(47)

此時可以求解上式最大化的一階條件,就能得到最優關稅tL=5a+2c19,與無技術授權時的最優關稅稅率相等。

由此可見當本國企業先行進入市場跨國公司隨后進入時,擁有技術優勢的跨國公司會傾向于進行技術授權,此時可以獲得技術轉讓的收益,而并不會改變東道國企業的消費者剩余和總體社會福利,東道國政府的最優關稅也不會發生變化。

四、結論

本文考察Stackelberg競爭條件下擁有技術優勢跨國公司在面對東道國進口關稅保護下的技術授權選擇,并評價其對東道國社會福利效應的影響。

我們發現:

(一)當跨國公司作為先行者進入市場東道國企業隨后進入時,技術授權不會發生。從跨國公司角度看,如果選擇向東道國企業進行技術授權,東道國企業成本下降從而競爭力增強,跨國公司會產量和利潤都會減少(q1Lt=2a+3c10c);從東道國消費者福利看,東道國消費者剩余減少(CSLt=(3a-3c)250

(二)當東道國企業率先進入市場跨國公司隨后進入時,跨國公司會選擇進行技術授權。從跨國公司角度看,如果選擇向東道國企業進行技術授權,跨國公司產量不會變化(q1Lt=a+2c-3t4=q1t),但利潤會增加(π1Lt=(a+2c-3t)216+ca-2c+t2>(a+2c-3t)216=π1t);從東道國企業來看,如果接受技術授權,即使其所支付的特許權使用費達到最大(r-c),其產量和利潤至少不會下降;而且東道國消費者福利、最優關稅稅率、關稅收入及東道國社會福利都不會下降。因此,東道國政府應該出臺相關政策措施積極鼓勵并推進跨國公司技術授權的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EITHER W J,J R MARKUSEN.Multinational Firms,Technology Diffusion and Trade[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1996,41:1-28.

[2]SAGGI K.Entry into a Foreign Market: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Versus Licensing[J].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1996(4):99-104.

[3]VISHWASRAO S.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the Mode of Technology Transfer[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1994,44:381-402.

[4]BRECHER R A.Optimal Policy in the Presence of Licensed Technology from Abroad[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ics,1982,90:1070-1078.

[5]SONG E Y.Voluntary Export Restraints and Strategic Technology Transfer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1996(4):165-186.

[6]吳世杰,揚雅博,黃鴻. 外籍廠商之技術授權:關稅與配額政策的比較[J].經濟論文叢刊,2002,30(1):47-75.

[7]KABIRAJ TARUN,MARJIT SUGATA.Protecting Consumers Through Protection: The Role of Tariff-induced Technology Transfer[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Elsevier,2003,47(1):113-124.

[8]黃金樹,李仁耀,蔡惠羽. 外國技術授權策略與本國關稅政策之探討[J]. 經濟學(季刊),2005,4(增刊):203-226.

[9]柯忠義,潘慶年. 最優關稅下的國外技術授權與國內社會福利[J]. 惠州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28(3):44-47.

[10]WANG X H.Fee versus Royalty Licensing in a Stackelberg Duopoly Model[J].Economics Letters,1998,60:55-62.

The Technology Licensing Choice of the MNCs Based on Stackelberg Model

YANG Xiaojing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Trade, Shan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Jinan 250014, China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jlzzjlzz在线播放视频| 国产福利小视频在线| 亚洲妇熟xxxx妇色黄| 亚洲毛片基地4455ww| 日本高清黄色片| 四虎精品成人免费观看| jealousvue熟睡入侵中| 欧美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激情一区二区三区成人91| 久久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一| 精品国产亚洲第一区二区三区| 天天久久影视色香综合网|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看片一国产| 黑色丝袜小舞被躁翻了3d| 成人福利免费视频| 亚洲欧美激情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入口在线看麻豆| 成在人线av无码免费高潮水| 亚洲精品福利网站| 99久久免费国产香蕉麻豆| 成人怡红院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色一区二区三区| 黄网站在线播放视频免费观看| 快穿之青梅竹马女配| 亚洲成aⅴ人片在线观| 超级乱淫岳最新章节目录|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一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美女和男生一起差差差| 国产高清免费的视频| 久久午夜无码鲁丝片直播午夜精品| 真实男女动态无遮挡图| 国产白嫩漂亮美女在线观看| 丰满少妇人妻HD高清大乳在线|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电影| 国产在线19禁在线观看| chinese熟妇与小伙子mature| 野战爱爱全过程口述| 女博士梦莹凌晨欢爱| 亚洲av之男人的天堂| 精品乱子伦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