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秧歌協會工作計劃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鎮勞動保證所依照上級要求,半年來。認真組織學習廣漢市勞動和社會保證局的相關文件精神和有關勞動社會保證的法律法規,上級主管部門和我鎮黨委政府的領導下,結合我鎮實際開展工作,切實抓好各項工作的基礎上,全面完成了各項目標要求,現將工作總結如下:
落實責任,
一、進一步完善機構。推進勞動保證能力建設
成立了以鎮長為負責人的社會保證工作機構,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社會保證工作。依照要求配備了專門工作人員,完成了規范化勞動保證所建設,做到機構設置到位,人員配備到位,工作落實到位,進一步完善了制度。各村配備了一名勞動保證協理員,從而保證了鎮勞動保證工作的順利開展。
落實政策
二、加強學習。
認真學習黨的方針政策,積極參與市勞動局和社會保證局的培訓會議。認真學習法律法規,認真學習社保業務知識以及省、市相關再就業文件精神,將勞動保證這項意義重大、任重而道遠的事業切實落到實處,通過深入細致的工作,確保了各項政策的全面貫徹落實。
扎實做好基礎工作
三、努力開展社會平安工作。
為我鎮退休人員建立文檔并建立了電子文檔,
一)認真做好了社會平安各類臺帳的建立工作。從而準確及時地掌握了鎮退休人員的基本情況。
特別是今年的失地農民料理社保政策,
二)鎮認真做好勞動保證的各項政策信息宣傳。把各種政策信息宣傳到社、戶,讓農民正確的理解政策,用好政策,使他切實的享受到優惠政策,鎮在2010年征地農轉非人員中還有80人由于財政局資金沒有到位,未辦理社保,現正在為建新、永樂共6人,已到退休年齡人員料理社保。全年征地農轉非勞動年齡段共有16人到達退休年齡,上半年已辦理10人。
按時完成今年的城鎮居民醫療安全的征繳工作。
三)認真組織宣傳開展城鎮居民醫療平安工作。
為退休人員提供社會平安咨詢服務,
四)所結合退休人員年檢工作著力宣傳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做好了穩定工作。同時與鎮老年協會聯系,組織退休人員的參與秧歌隊和象棋組織,豐富他文娛生活,讓退休職工老有所養,老有所樂,真心實意為退休人員服好務。
更是下了大力氣。努力擴大社會平安覆蓋面,五)社會平安各項政策的宣傳工作中。督促我鎮企業等參保。
四、扎實推進富士康招募工作
黨委政府非常重視要求鎮村干部把工作做細、落實,富士康招募工作作為鄉鎮考核的重點。將正確的具有指向性的招聘信息宣傳到群眾中去,要求每個村今年完成招工數不少于7人。全年富士康招工任務數為44人,上半年完成16人。
下半年工作計劃:
不錯、不漏地完成下半年6人轉入退休。1按時上報每月征地農轉非勞動年齡段轉退休人員資料。
2依照市人社局要求在7-9月完成城鎮職工基本養老平安代征收工作。
實施八項工程:一是基礎設施建設工程;二是基層文化隊伍建設工程;三是農村、社區文藝演出星火工程;四是奧運文化廣場活動工程;五是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文化活動建設工程;六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工程;七是文化市場科技監管工程;八是文物保護利用工程。
工作任務
一、加強文化設施建設,構建公共文化服務網絡
堅持以政府為主導,以鄉鎮為依托,以農戶為對象,發展區、鎮鄉、村(社區)和非農單位文化設施和文化活動場所,建立政府投入機制和社會投入機制,構建公共文化服務網絡,使各個層次人群都有合適的活動場所。
(一)區級:一大一小兩個工程建設
1、平谷區博物館的建設工程。20*年完成部分前期準備工作:制作可行性研究報告、項目建議書、專家論證、評估和簡單的結構設計等,爭取年內開工。
2、影劇院小放映廳建設工程。建筑面積260平米,用于小型放映活動和小型會議。
(二)鄉鎮級:一個服務中心建設
爭取市里資金完成2-3個鄉鎮、社區文化服務中心新建、改造工程。
(三)村級:三個“一”建設:一個文化室、一個圖書室、一個舞臺
1、積極推進文化大院建設,為50個農村文化室、圖書室配置設備。
2、繼續推進農村數字化電影廳建設(根據市里補貼額度確定建設數量)。
3、推進村級舞臺建設。提升村級舞臺的服務功能。
4、加強山區自然村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設施維修養護工作。
二、積極推進全區文化活動建設,豐富廣大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20*年是奧運之年,是貫徹落實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我們將以宣傳奧運活動、宣傳貫徹十七大精神為重點,開展各種文化活動。主要是搞好九大活動、建設兩大工程
九大活動:
1、創新開展農民藝術節活動。組織好第二屆“火樹銀花靚平谷活動”,組織、策劃好新春團拜會、秧歌花會進城大拜年等傳統活動,使傳統活動常辦常新。
2、重點策劃、組織好奧運文化廣場活動。奧運工作為全年重中之重的工作,以“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我參與、我奉獻、我快樂”為主題,在奧運倒計時節點日、國際奧林匹克日、奧運會開幕前期、奧運會舉辦期間及殘奧會舉辦期間,開展慶祝演出活動、奧運知識圖片展覽宣傳活動、奧運特色工藝品展賣活動、奧組委要求組織的奧運廣場活動等四項共32場系列文化活動,營造喜慶氛圍,宣傳奧林匹克精神,展示平谷區群眾期盼奧運、參與奧運、奉獻奧運的精神風貌,為20*年北京奧運會造勢。
3、層層推進“桃花大舞臺”文藝演出活動。延襲“桃花大舞臺”活動成功經驗,將活動繼續推進并深化,以區級桃花大舞臺為龍頭,依托區、鎮(街道)、村(社區)三級桃花大舞臺,以區、鎮(街道)桃花藝術團為主導,突出十七大精神、“和諧社會”建設、奧運盛事等主題內容,全年演出活動不少于2000場。
4、認真組織好桃花節品牌活動。組織好連續21天的世紀廣場桃花大舞臺演出活動。
5、繼續開展文化下鄉活動。根據市文化局統一安排,繼續實施文藝演出“星火工程”和“市屬專業院團赴京郊邊少地區公益性演出活動和周末場演出工程,送戲下鄉不少于1000場。圖書館和新華書店送書下鄉不少于4萬冊。
6、繼續開展農村電影放映活動。影劇院、電影服務中心繼續實施數字化電影放映“2131”工程,送電影下鄉不少于5000場。
7、組織業余文藝隊伍調演活動。以桃花大舞臺活動為抓手,逐步完善全區文藝調演機制,推進以藝術節、桃花節、夏日文化廣場、金秋藝術欣賞為主線的四季常規大型文化活動的開展。
8、促進文化展示、交流活動。以平谷精華武術學校為代表,以“北京藝術家庭”為展示基地,以平谷區內民間文化藝術資源為優勢,抓住機遇,繼續做好國際文化交流活動,拓寬文化交流之路。組織好“泃河情”平薊興風光攝影展、華北六省市書畫影聯展、桃文化收藏展等展覽活動,促進與周邊省市、地區之間的文化交流。
9、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活動。一是民間文學類區級非遺項目相關資料整理、書籍出版工作。編輯出版丫髻山傳說、仁義胡同傳說、軒轅黃帝傳說、平谷區抗日歌謠、平谷村落域名傳說等5套書籍。二是重點區級非遺項目傳承展示活動,對平谷調等10個項目進行傳承展示活動,對各類項目從服裝、道具等諸多方面進行裝備、扶持,使項目在延襲傳統的基礎上得以更好的發揚,使項目為公眾熟悉與認可。三是市級非遺項目的“標志碑”設立工作,在仁義胡同舊址、軒轅廟舊址分別設立大型立體“標志碑”,對項目情況進行明示。
兩大工程:
1、鄉鎮、社區“十個一”建設工程:包括一次專題會議、一個年度工作計劃、一次農民藝術節活動、一項周末桃花大舞臺演出活動、一次家庭藏書評選、一次讀書體會交流會、一項電影放映工程、一次書畫影展評活動、一支鎮級桃花藝術團、一支村級新農村文藝宣傳隊。
2、非農單位(包括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等)“五個一”建設工程:建一個圖書室、組織一次書、畫、影比賽、開展一次歌詠比賽、組織一次聯歡會、有條件的單位建一支演出隊伍。
三、加強隊伍建設,為文化事業發展提供后勁
以培養和建立基層文藝骨干隊伍為著眼點,以提高素質、擴大規模為目標,抓好四支隊伍建設,達到四個要求。
四支隊伍建設:
1、加強管理者隊伍建設。社區和鄉鎮文化干部按原有編制數盡快歸位,解決社區和農村文化活動缺乏、文化管理不到位問題。
2、加強桃花藝術團建設。加強24支區、鄉鎮、街道桃花藝術團建設,三個月內為其配備設施、設備。
3、加強業余團隊建設。新發展各類群眾性業余文藝隊伍30支,使全區群眾性業余文藝隊伍累計達到480支。
4、加強骨干隊伍建設。搞好“千人培訓工程”,組織鄉鎮文化干部、業余劇團骨干、圖書室管理員、數字電影放映員、基層文藝骨干等各類培訓,全年不少于2000人次,培訓藝術骨干不少于700人。
四項要求:
1、隊伍建設要以廣大群眾為主體,使群眾既是文化的創造者,又是文化活動的參與者,不斷提高群眾的文化活動參與率。
2、在普及的基礎上,提高業余團隊的演出水平,由自娛自樂型向演出型轉變。
3、要以培訓為重點,提高業余隊伍的業務素質。采取外請老師輔導、外出交流、自學等多種形式,加大培訓力度。
4、桃花藝術團每年演出不少于20場,每個團至少要能夠組織兩套不同的、高水平的、不低于90分鐘的節目。
四、加強文化市場建設,營造健康的社會文化環境
進一步加強文化市場培育和管理,促進文化市場健康有序發展。抓好三支隊伍、一項工程建設,搞好五項專項活動。
三支隊伍、一項工程:抓好文化市場執法隊、文化市場監督員隊伍和行業協會三支隊伍,建設文化市場科技監管工程,加強執法力量,加大監管力度,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文化市場管理的格局。
四項專項整治活動:
1、抓好網吧專項整治活動,加大對網吧的綜合檢查和對違法違規經營行為的查處力度,建立網絡監控系統,提高對網吧的科技管理水平,確保網吧不發生嚴重問題。
2、繼續開展“掃黃打非”專項整治行動。深入開展遵紀守法、文明經營活動,嚴查非法出版物的出版、印刷、銷售各個環節,使我區文化市場整體狀況有一個較大的改進。
3、加強對文化娛樂場所、印刷企業的安全監管專項整治活動,結合市、區安排的安全檢查行動,加大安全檢查力度,防止發生安全責任事故。
4、做好衛星電視接收設施專項整治活動。按照市廣電局《考核細則》的內容和標準,逐項抓好落實和檢查驗收,確保在市對我區的考核中,不發生任何問題。
五、加強文物保護工作,科學開發利用文物資源
繼續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針,加大執法與宣傳力度,全面科學保護、利用文物資源,完成六項任務。
1、重點開展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野外調查工作,根據文物普查結果,完成3處區級文物保護單位申報工作。
2、完成全國長城資源調查的野外測繪、數據采集工作,建立健全長城檔案;
3、配合區規劃委等有關部門,分批做好2至3處區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的劃定工作;
4、積極配合我區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做好基建前有關行政審批和考古調查勘探工作,確保地下文物安全;
5、根據文物保護資金情況,分期分批做好文物古建的搶險修繕工作;
6、完成上宅文化陳列館館藏石刻碑刻叢書編寫工作;在現有的基礎上繼續進行以服裝服飾為主的民俗文物征集工作;對搜集的平谷地區方言資料進行整理。
六、加強文化產業發展,為群眾提供更好的文化產品
要鼓勵和引導非公資本投資建設文化產業;政府相關部門要形成合力,積極配合鄉鎮政府、企業、個人對文化產業項目進行策劃、包裝、宣傳、推介,打造三個項目。
1、打造丫髻山道教圣地和文化廟會品牌。完善現有文物建筑和基礎設施建設,幫助丫髻山管委會打造道教文化勝地和品牌傳統廟會;有效整合周邊資源,整治丫髻山碑刻,編輯丫髻山歷史文化叢書,為我區新農村建設和旅游富民服務。
2、打造京東三元文化谷。在黃松峪鄉打造京東三元文化藝術谷,幫助當地政府做好前期規劃和項目包裝,促進當地旅游業的發展。
3、打造東高村鎮樂器文化創意產業基地。幫助東高村鎮充分挖掘樂器生產與音樂文化創意文化的資源優勢,將該基地建成以樂器生產制造為龍頭,集生產、銷售、商貿、教育、展覽、旅游于一體的新型基地。
保障措施:
1、建機制促發展。堅持公共服務均等原則,建立文化活動的創新機制、大眾參與機制、援助機制、配送機制、交流機制和信息傳遞機制,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機制,充分利用傳統節日、重大節慶、廣場文化活動等載體,在群眾喜聞樂見的民間藝術形式中注入現代文藝樣式和內容,以多種文藝形式宣傳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使農民群眾從中受到文化的熏陶和教育。
2、抓保障促發展。做到“四納入”:切實做到文化部提出的“四納入”:把文化建設納入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納入各級黨委政府的議事日程、納入各級政府的目標管理責任制、納入各級政府財政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