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特別的愛作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就拿前天我放學回家看到的紙條念給大家聽聽:玉玉:為什么說媽媽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母親?這不僅僅是十月懷胎,更在于她的言傳身教,有時小孩會認為自己的媽媽嘮叨,其實是她對子女的不放心。無憂無慮地快樂生活,傻子不是嗎?每個人都希望,但自古有: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的道理,所以我們必須在學習中、生活的實踐中,去找到真正的、有價值的快樂。
再拿今天的事說說:前幾天我媽媽買了幾只小雞,原本在盤子里放著小雞飼料,我看了之后,趁媽媽不在之時,竟然去拿了些白米攪在小雞飼料里,還特意放了水,讓小雞吃。媽媽在菜園里,聽見原本吵鬧的我,一下子變得安靜,很奇怪,便放下手中的活,透過窗戶發現了我的一舉一動,趕快跑過來,阻止我。我呢,感覺事情不妙,藏了起來。
過了不久,面臨我的又是一張紙條,不防在這里也念給你聽聽:小傻瓜!家里不是有現成的米,媽媽為什么要費錢去買飼料呢?更何況小雞的胃發育還不完善,一旦吃了米,又喝了水,會撐死它的,還有一點:媽媽故意在雞食旁另外放了水,是因為水中放了藥粉,防止小雞得病,如果在雞食里放了水,小雞不渴就不會喝放有藥粉的水了,這回懂了吧?
我的蠢事不斷出現,但同時也會帶給我一份意外的驚喜和收獲!
有許多人認為自己的媽媽嘮叨,覺得很煩,可我不這樣認為,教育重要,但教育的方法更重要。
還記得那是我第一次去做視力檢查。盡管我不想去,但媽媽還是硬拉著我去了。我在車里一直嘟著嘴,心里是一萬個不愿意:好好的,干嘛去測視力呀?萬一測出近視就完了!我一路上都這樣想著,根本沒心情說句話。
不想發生的事終于發生了,我被查出近視,為了確定是不是假性近視,媽媽帶我一次又一次的去醫院,滴眼藥水、散瞳、驗光。過了幾個月后,我還配了一副治療眼鏡。我責怪媽媽:不測不就好了,測出近視后還得破財,還得每天晚上費神費力地為我滴眼藥水。
兩學期過去了,醫生告訴我們:近視的度數控制住了,要多注意減少用眼時間,減輕用眼疲勞程度。于是,媽媽在我的房間里擺上了綠色植物,還經常與我打板羽球,并限制我上網、看電視的時間。漸漸的,我就懂得了她的強迫,并不是冷淡,而是為了我好。如果當初我們不去測視力,不配眼鏡,不滴眼藥水,如今我的近視可能已經十分嚴重了!我要感謝媽媽,用這種特別的愛保護了我的眼睛,更呵護了我的心靈。
上周四下午第三節課,我們班正在舉行一場別開生面的“倒跑”比賽。“嘭——”我與504班一位打籃球的男孩撞在了一塊兒,頓時,摔了個四腳朝天,疼痛從腳跟襲遍全身。我試著把腳動了動,幸好,腳還是聽使喚的,可是疼痛卻一陣接著一陣。我把情況報告了老師。媽媽接到電話,帶我到醫院一查——傷筋了,醫生用紗布把我的右腳纏得像一個大包子,囑咐我兩個星期內盡量不要著地。
第二天早上,去醫院換好藥已經很晚了。到了教學樓樓梯口,我只能一格臺階一格臺階地用左腳跳上去。跳到二樓時,一位女老師從下面上來,硬是把我從二樓背到了四樓。也不知道那位老師姓什么,只知道她教六年級的英語,前額上有一排整齊的劉海,總是親切地微笑著。
下午,學校安排了一場逃生演習。事先,徐婧華把我扶到了門衛。剛到門衛,警報就響起來了,大家有序地逃離教學樓,到了前廣場。演習結束后,副班主任李老師來到我面前,把我這個50公斤的“重型坦克”從一樓一步步背到了四樓。我的心里暖暖的。
最令我感動的還是我們的班主任胡老師,一個平時顯得有些柔弱的、溫文爾雅的女老師,竟然在放學時提出來要背我下樓。我受寵若驚,又不好推辭,只好趴上了胡老師的背。后面的同學投來了羨慕的目光,我說因禍得福了。胡老師邊背我邊喊著口號給自己加油,我鼻子一酸,一股暖流襲遍了我的全身。直到校門口,老師才肯放我下來。
有人說,老師是紅燭,能發出光和熱;有人說,老師是園丁,能培育出鮮艷的花朵;我覺得老師更像父母,時時呵護著我們。
關鍵詞:表達思想;觀察生活;互相尊重;準確表達;實踐能力
小學階段作文的目標是能具體明確、文通字順地表達自己的見聞、體驗和想法,能根據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發展書面語言運用能力。
一、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生活中有目的、有順序地觀察,只有認真觀察才能全面、準確地認識事物,發現美與丑、是與非。觀察使學生獲得了寫作材料,同時使學生學習到了語言表達的技巧,積累了語言。其次,在寫作文時引導學生樂于運用閱讀中積累的詞語、句子。最后,教師引導學生修改自己的習作,并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范、整潔。在作文課中,教師和學生是平等的,要尊重學生的思想和意見。教師放手讓學生修改作文就是充分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教師倡導學生改作文,并不是為了減輕教師的作業負擔,而是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改完后,教師指導學生交流自己喜歡的詞語、句子,有毛病的詞語、句子。教師對學生進行公正的評價,鼓勵學生積極發言討論。學生在交流時解決不了的問題,教師要重點指導講解。作文指導完,教師引導學生評選出精品作文,教師提出評價意見,為學生樹立榜樣,激勵大家進步。
二、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作文的題目表示作文材料類型的不同。有的表示特別的意義,有的題目是一句話,有的題目是一個短語。可以用人來命題,如:《意大利的愛國少年》《媽媽的愛》①《炮手》,這些文章題材是以寫人為主,敘事為次。可以用地點來命題,如:《美麗的小興安嶺》《失蹤的森林王國》《金色的草地》《葡萄溝》,這些文章題材以寫景為主,借景抒情。可以用事情來命題,如:《平分生命》《田忌賽馬》《大禹治水》,以記事為主,在文中寫起因、經過、結果。可以用物命題,如:《春天的雨點》《天外來客――隕石》《珍貴的教科書》,第一個題目與內容不符合,內容寫的是烏罕娜老師幫助達麗瑪同學學習,然后送她回家,用春天的雨點比喻老師對學生的愛。第二個題目告訴我們隕石是特別的石頭。第三個題目告訴我們文章的內容是為什么是珍貴的教科書。命題要根據作文的內容、感情來擬。《珍貴的教科書》換成《特別的教科書》,讓學生根據課文比較哪個合適,討論后,教師指出《珍貴的教科書》最能準確地表達文章的意思。
三、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現在的孩子生活真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孩子最喜歡玩,最討厭上學。老師、家長都希望孩子考高分,孩子學習又苦又累。學生作文有困難,是因為實踐活動開展得少。實踐活動最能體現一個人的價值,能把知識轉化為行動。教師可指導學生開展一次“走進爸爸媽媽”的活動。這里的農村靠近山,著名的焉支山也在本縣,開展一次登山運動,讓家長、同學陪同。開展一次培育花木、認識植物的活動。開展一次生活自立活動,自己整理房間里的東西,自己洗頭、洗腳,自己主動地做作業,培養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主意識。開展一次餐盤中的蔬菜營養研究活動,讓學生在勞動實踐中體驗勞動的艱辛,懂得珍惜勞動成果。開展一次家鄉的物產博覽會,引導學生知道家鄉有哪些物產,了解家鄉的經濟特點和人們的生產生活情況。
新學期,新的開始,而不變的還是我那個被稱作可笑的夢。
在班里,我算得上是一個好學生,人人都認為我在學習方面大有發展。可又有幾個人會知道,在我的心里,悄悄萌發的夢想并不是當一個大作家,一個翻譯,而是當一個歌唱家,當一個遠近聞名的演員。而我又能跟誰去聊這些,如果我說了,大概所有人都會認為我可笑至極吧。
誰都不知道,其實我的歌喉不錯,演技也很好。前幾年,我都為了小說、作文去拼命,而現在的我,眼看著畢業一步步離我越來越近,我知道,如果再不為夢想努力努力,就來不及了。在新的學期里,我打算用自己的嗓子,唱出自己最特別的聲音;用自己的演技,演出最真實的自己。
別人愛評論就讓他們評論去吧,我一定要活出最真實的自己,不為別人而活,大聲說出自己的夢。仔細一想,呵呵,我其實擁有最平淡的生活,最平常的友誼,我和別人又有什么兩樣呢?只不過是變了一個夢想而已放寬了去想,不在乎別人,我就是我,一個還處在黃金時期的六年級的人。所以,做最快樂的自己,做最特別的自己,做最成功的自己。老天,讓夢飛,讓一個擁有特別夢想的好學生的夢飛。戚冀,你可以的,你一定可以的,加油!
六年級:雪戀琪兒
親愛的姐姐:
你好!你最近學習忙嗎?身體好嗎?
今年暑假我們倆在一起玩過。還記得爺爺給我們買的那雙很特別的水晶鞋嗎?還記得我們在一起玩釣魚游戲,推銷手機拍下的搞笑照片嗎?我們又有幾個月沒有見面了,我很想念你。
姐姐,我的三篇作文在網上發表了,有空到小學生優秀作文庫上去看看吧。這學期我的語文成績還可以,就是老師說我上課不怎么愛舉手。數學成績也還不錯,就是有時候要把特別簡單的題做錯,逗得爸爸媽媽又好氣又好笑。還有,我的舞蹈考過六級了,這學期又學會了幾個民族舞。我的夢想是當一名舞蹈家,所以我還需要繼續努力。
姐姐,這學期你該上四年級了吧!我向你發一個挑戰書,我們來比一比到期末考試時,誰的學習成績最好,誰改掉的缺點最多。好嗎?姐姐,今年過春節,我邀請你和爺爺奶奶來我們家玩,我們這里的變化可大呢,肯定比你上次來的時候又漂亮多了。
最后,祝姐姐:身體健康,天天開心。代我向爺爺奶奶問好!
此致敬禮!
你的妹妹 陳欣怡
然后他也就比較羨慕小說中的那種愛情,為了愛的人不顧一切的去努力,就單純的為了愛而愛的那種感情,讓她也心存期待,期待著他也能夠遇到那個滿心滿眼都是他的男孩。
看到這位小作者的作文,自己不由得想到自己的經歷,自己也是那種喜歡看小說的人,從初中開始看小說,從一開始的言情小說,到后來的推理小說,再到后來的生活小說,總之就是各種各樣的小說都看吧。
然后在自己沒有結婚之前,自己也有期待過一場完美的愛情,就是為了愛的人,不管不顧的在一起,不參雜著太多的現實問題,單純的只是因為愛而愛的那種感情。
所以,當自己碰到那個人的時候,真的是不管不顧的在一起。雖然,后來在談婚論嫁的時候,也有些彩禮之類的一些現實問題,但是自己當時的想法是,只要爸媽的彩禮方面滿意了,我這邊怎么都行。
所以,如今回想起自己的整個婚禮過程,也就兩個字,將就。當初以為自己會一直無怨無悔的這樣執著下去,只是,后來想起來,自己多多少少還是有些后悔吧。
【關鍵詞】學生;感恩;形成;品質
感恩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內涵,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學校開展感恩教育實踐活動,要讓學生從愛父母、愛老師、愛同學、愛身邊的人開始,對給予自己關懷和幫助過的人抱有感激之心,使“滴水之恩當報涌泉”之情感在每一個學生的心靈中生根、開花、結果,從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一、以活動為載體,結合節日開展感恩教育活動和報恩實踐活動,培養學生良好道德品質
要讓豐富的感性認識轉化為學生的自覺行為,要以活動為載體,讓學生在體驗中萌發真情,在自主實踐中強化感恩意識,學會報恩方式,養成感恩習慣。
1.結合父親節、母親節,開展“對父母多說知心話,為父母多做孝心事”的活動。如低年級開展“三送”活動,即在家里向父母長輩送上一句問候,給父母講一個開心的故事,送上一杯熱茶;中、高年級開展 “三做”活動,即學做一件家務,學做一回家長,學當一天家。換位體驗父母長輩的辛苦,感激父母的艱辛和不易,培養學生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情。學會孝敬父母、回報父母的愛。
2.結合教師節開展“感謝老師教育我”活動。如低年級開展“送給老師一句問候、送給老師一張自制的賀卡、送給老師一張滿意的答卷”的活動;中高年級開展《感謝您,老師》征文演講活動等。要以實際行動尊敬老師,報答老師博大的愛。
3.結合勞動節,開展“感謝同學幫助我”活動。如開展“我為同學做件事”活動,通過活動,使大家學會感謝同學,表達對同學的感謝之情。
4.結合國慶節、建黨節開展“感謝祖國培養我”活動。如開展歌詠比賽,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讓學生收集祖國的自然風貌,人文景觀、經濟發展、科技進步,軍事強大、文化繁榮等有關文字、圖片資料,樹立學生報效祖國的信心和決心。激發學生立志報效祖國的愛國情感。
二、在學科教學中滲透感恩教育 培養學生良好道德品質
1.在小學品德教學中滲透感恩教育。教學中充分挖掘出教材中的“感恩”因素, 靈活使用教材的原生點, 巧妙開發教材的再生點,有效利用身邊的教育資源,把鮮活的題材引入課堂,增強感恩教育的實效性。如在教學《在爸爸媽媽關心下成長》一課時,通過讓孩子看相片、稱體重、詢問父母、回想自己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就會讓學生真切體會到自己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關愛。又如教學《我的家鄉風光好》時,讓學生收集當地景觀的圖片,觀看視頻資料,從而激發他們熱愛家鄉,保護家鄉,建設家鄉的情感。
2.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機地滲透感恩教育。“語文學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的學科,有著進行感恩教育的先天優勢。
一是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感恩教育素材,讓學生知恩,學會感恩。小學語文教材中所表現的“恩”是豐富多彩的,有父母之恩、社會之恩、祖國之恩、自然之恩等。如《春蠶》中年年辛勞無怨無悔的母親;《我不是最弱小的》中人與人之間互相幫助的新風尚;《特殊的葬禮》使我們知道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等。
二是常說感恩的話。愛需要表達,就讓學生從說做起。當長輩下班回家或干完家務要說“您辛苦了”,當長輩為自己輔導功課,做飯或做其他的事要說“謝謝”。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子女向父母長輩常問好,講禮貌,做父母長輩的看在眼里,就會喜在心里。
三是師生同讀孝敬美德故事。學生通過讀這類文章,從一個個主人公的事跡里得到了心靈的震撼,他們開始反思,開始學習,開始行動。
四是孝敬作文人人寫。圍繞“感恩“主題,我要求學生常寫感恩作文。經常收集傳統美德故事,再結合自己所做的事寫下心得體會或記事的作文。從這些作文中,會看到孩子們內心多彩的世界,感受到一片片感恩之心。
3.在數學教材中也有很多感恩素材,如《這月我當家》,讓學生算一算家里的開支,當一天家,體會父母的辛勤勞動。
三、家校聯系,開展感恩實踐活動,培養學生良好道德品質
家庭是孩子生命的孕育之地,是孩子成長的第一空間;社會是孩子發展的自由空間,是孩子道德品質的熏陶之地;而家庭和社會,則都是孩子良好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養成的實踐基地。但相對學校教育來說,家庭教育較多地呈現出松散無序、易走極端等特征,因此,為了將家庭教育引入到學校感恩教育活動中來,要做到:
1.定期召開家長會,對家長進行感恩教育培訓。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一言一行都對孩子起著遷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要求家長要做好表帥,常與學校聯系,支持和加入到感恩教育實踐活動中來。
2.設置家校感恩活動聯系本,建立家校聯動制度,以此來促進感恩教育在學生家庭的開展。
覺得自己沒有什么東西可以拿來炫耀。回顧自己從教的兩年,沒做過什么轟轟烈烈的大事,也沒有過突出的成績,只是平平凡凡的兩年,今天站在這里。也只是一個平平凡凡的人,做著平平凡凡的事。但正是這種平凡讓我明白了自己生存的意義。盡管生活和工作讓我有過困惑和壓力,但更多的對教育事業的堅守,對工作的執著,對學生的關愛,對同事的真誠。
從此開始了從教生涯,09年9月我作為特崗教師中的一員來到小學。也開始了五味雜陳的生活。
擔任當時八年級和七年級兩個班的語文教學,來到學校以后。對于沒有任何從教經驗甚至不是從師范專業出來的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為了彌補自己經驗上的缺乏,不時摸索,不時總結,比別的老師花費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教學上。早晨,當別的老師還窩在溫暖的被窩里,已經在輔導學生晨讀;晚上,當別的老師在家享受家庭的溫暖,卻遠離只有兩歲的兒子,一個人守著辦公室備課、批改作業。盡管如此,七年級卻在期末考試中考到全區倒數第四名。當時,很沮喪,甚至懷疑自己當初的選擇,覺得自己不能當好一名教師。
同樣身為教師的父親鄭重地對我說:每個做教師的都會有這樣的經歷,一天晚上。也是這樣走過來的做個好老師,就是要用愛心去教書育人,當你真正走進學生心中的時候,也就成為一名真正的教師了
下定決心,父親的話使我豁然開朗。改變自己,贏得學生的信任和尊重。課余時間,主動和學生交流,傾聽他心聲,解他需求,熟悉他特點,掌握他喜愛。
隨著時間的推移,功夫不負有心人。和學生的關系也越來越融洽了隨意走在校園里,都會主動和我打招呼,學習上和生活上有什么問題,也愿意告訴我有更多的同學,會在網上給我留言,和我交流,也不再把他當成學生,而是像對待自己的弟弟妹妹一樣了隨著師生關系的拉近,效果也在不時進步,上學期的期末統考中,所擔任的八年級的語文和七年級的歷史都取得了全區第二名的好成績。
因為老師在給學生帶去光明的時候需要悲壯地燃燒自己。一位教師,人們常用“蠟炬”來形容老師。同時我也是一位母親,為了工作,為了學生,將自己僅有兩歲零三個月的孩子寄養在母親家。有時候,覺得他就是一位留守兒童,只有在周末的時候才干享受母愛。每次離開家,兒子都拉著我哭著叫著“媽媽別走”卻狠心地叫母親把他抱走。多少次,聽著電話線那頭兒子稚嫩的聲音“媽媽回來”都淚流滿面。又有多少個夜晚,對兒子的思念中進入夢鄉的對兒子,充溢了愧疚,但我并不后悔。不但要做蠟炬,還要做明燈,一盞指引學生認識世界,排除困難,勇往直前的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