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心理健康講座范文

心理健康講座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心理健康講座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心理健康講座

第1篇:心理健康講座范文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們將和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有關心理健康的常識。

心理健康是一種持續的心理健康狀態,大致分為一般常態心理、輕度失調心理、嚴重病態心理三個等級。

一般常態心理表現為經常有愉快的心理體驗,適應能力強,善于與別人相處,能較好地完成同齡人發展水平應做的活動,具有調節情緒的能力。生活中大多數人屬于一般常態心理者。輕度失調心理表現出不具有同齡人所應有的愉快,與他人相處略感困難,生活自理有些吃力。若主動調節或通過心理輔導專業人員的幫助,就會消除或緩解心理問題,逐步恢復常態。嚴重病態心理表現為嚴重的心理適應失調,不能維持正常的生活、工作。

如不及時治療就有可能惡化,成為精神病患者。精神病是嚴重的心理疾病。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是:智力正常;情緒穩定、意志正常;適應良好;良好的自我意識。本篇文章來自資料管理下載。現在,當個小學生其實挺難的,每天背著沉重的書包上學,還要經歷小考、中考、大考以及完成各類名目繁多的作業、練習等等。如果考得成績好,那么日日的辛苦就算沒有白費;如果考得不好,那情況恐怕就有點兒“慘”了:老師的批評,同學間的攀比,特別是家里父母親的責難,就會一股腦兒地撲將過來,讓你躲都沒處躲。現在,社會上父母們對于孩子的教育都非常上心,可是到底有多少家長真正吃透了那里面的“機密”,能夠對自己孩子的教育真正做到科學、理智和有分寸,就不知道了。

小學生們怎樣保持心理健康呢? 首先增強自信克服自卑。有這樣一個小學生,他是個男孩子,在家里是個懂事、孝順的孩子,會干不少家務活兒,也能關心家里的人。但是他不太善于講話,上課不敢舉手發言,即使會回答的問題,問到他也是一言不發。

為此,常常受到老師的批評。這樣,時間長了,他就有了一些變化,變得更加內向, 不愛與同學、老師打交道,不能按時完成作業,最后發展到作業本也不帶的程度。當媽媽的為此著急,和他談話時,發現他覺得自己什么都不行,老師也不喜歡,甚至覺得活著也沒什么意思,還不如死了。這樣自卑以至悲觀厭世的灰暗想法,出自一個稚嫩的孩子之口,實在讓媽媽吃了一驚。 從這個男孩子身上反映出了心理健康上的問題,一種嚴重的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是指一個人嚴重缺乏自信時的心理,是自信心的大敵。自卑心不是天生而來的,往往是因為自我評價不恰當而逐漸形成的,客觀上講是由于個人的某些缺陷或者屢遭失敗而造成的。

自卑心理有以下種種表現: 1.遇到困難時,首先懷疑自己的能力。 2.辦起事來優柔寡斷,總怕把事情辦錯而被人譏笑。 3.常拿自己的缺點和別人的優點比。 4.做事總愛后悔,總覺辦得不如意。 克服自卑心理,就要建立自信心。

有自信心的表現如下: 1.相信自己經過努力,一定可以把事情做好。 2.對自己的能力有比較正確的估計。 3.不怕挫折,不怕失敗,做事能夠堅持到底。 當我們樹立了自信心,就可以逐步提高學習成績,并且改善和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其次要意志堅強克服困難。

現在我們很多小學生都是處在父母親無微不至的關懷下,生活條件優越,個人需求無不得到滿足。這樣的外界環境很容易讓自己感到世界就是這樣溫暖如春,就是這樣風調雨順,一個人生活的道路從來就像北京的長安街一樣,筆直而平坦。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一方面,好的環境為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創造了有利條件;另一方面,好的環境又使自己難以體驗到困難與挫折。

害怕困難的表現有如下幾點: 1.學習成績不夠理想,也不再加勁努力,甘居中下游。 2.做事不能做到底,經常知難而退,或者這山望著那山高,結果什么也做不成。 3.遇到困難,不是積極想辦法,而是消極等待。那么與害怕困難,缺乏毅力,缺乏堅持性相反的一種心理狀態,就是有堅強的意志,能夠不怕挫折,不怕困難。 意志是什么呢?意志是一個人在想做一件事和做完這件事的過程中的心理狀態。在這個過程中,既可以是積極地去完成,也就是有自覺性, 有堅持性地完成。也可以是消極的,那就是害怕困難,依賴別人等等。

歸納起來,有意志、有堅持性的表現有如下幾點:1.對自己所做的事,如果已經認定是正確的,有價值的,而且是能夠做到的,那么就要從開始到結束,堅持到底,把事情做完。 2.不怕困難,并且千方百計地去克服困難。 3.善于總結經驗教訓, 最終達到目的。本篇文章來自資料管理下載。不怕困難,勇于克服困難的過程就好比爬山,當一座高山等待我們 攀登時,眼望著煙云環繞的山峰,就要鼓勵自己,一定要爬上頂峰,山路是靠人一步步走的。當爬至半山,精疲力竭之時,是止步不前,還是咬牙繼續前進?有時候,在最想打退堂鼓時,最需要堅持一下的勇氣,一旦超越了這個“極限”,也就戰勝了自己,那么等待在面前的就是無限風光了!

那么我們如何克服困難,培養自己的意志呢?培養自己克服困難的勇氣和堅強意志,可以:

1.從短時間開始,向長期過渡。

第2篇:心理健康講座范文

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們很榮幸地邀請到蘭州市第十六中學專職心理教師金曉麗老師為大家做青春期心里健康方面的專題講座,首先,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歡迎金老師的到來!

金老師是一級教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中國心理學會臨床與咨詢心理學注冊助理心理師、蘭州市教育局“蘭老師”心理熱線骨干成員、蘭州市兼職教研員、城關區骨干教師、知心媽媽悅讀匯親子培訓師。曾在省級刊物《甘肅教育》《教育革新》《新課程》《當代家庭教育》上發表多篇心理方面論文;主持、參與完成多個有關心理方面的省級規劃課題;多次做客蘭州廣播電臺“天天向上”節目擔任嘉賓,就家庭教育、學生心理健康等問題發聲。金老師多年來一直從事學校心理健康工作及家庭教育工作,心理個案輔導累計達數百人次,團體心理輔導時數超一千小時。希望大家珍惜這次難得的機會。下面,請金老師為大家講課,大家歡迎。

(講座)

同學們,剛才,金老師以她淵博的學識,豐富的社會實踐經驗,理論聯系實際,為我們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心里健康知識課,為同學們在緊張的學習過程中如何正確科學舒緩壓力打開了一扇窗,聆聽金老師的講座,我們受益匪淺。

第3篇:心理健康講座范文

關鍵詞:新疆班 生活事件 心理健康 安全感

從2000年開始國家提出內地辦學定向支援民族教育的新模式,使民族地區優秀學生有機會到內地接受更好的教育,從而推進民族地區的教育資源獲得跨越式發展[1]。對新疆地區的學生來講,到內地經濟發達地區接受教育既是難得的好機會,也必將受到生活事件的應激。由于內地新疆班這種辦學模式呈現出“跨文化教育”的特點[2],在跨文化教育的環境中,部分青少年出現了如難以適應新環境、人際關系敏感、對自我不自信、對學習和生活感到焦慮等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這些問題在本質上都源自他們內心安全感的下降和缺乏。根據生態系統理論,心理健康是個人與環境交互作用的結果[3]。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既要受到主觀因素的影響,又要受到客觀因素的制約。生活事件作為客觀因素,是指人們生活中所面臨的各種問題,是一種很常見的心理社會應激。Nadia等[4]認為負性生活事件是引起人們抑郁、焦慮等情緒問題的重要原因。安全感是人類基本的心理需求,它是主體對身心可能出現的危險或風險的一種預感,以及個體應對時的有力或者無力感,安全感是人類心理健康的基礎。良好的安全感能夠幫助人們調動社會支持系統,獲得更高的幸福感[5]。

在跨文化教育大背景下,內地新疆班青少年的安全感水平如何?在生活事件對心理健康的影響過程中,安全感發揮了怎樣的作用?這些都是開展面向這一特殊群體的心理健康教育所必須回答的首要問題。

1 對象與方法1.1 研究對象

本研究選取陜西省西安市和浙江省溫州市的8所中學的新疆班,共發放調查問卷535份,回收521份,回收率為97.38%,有效問卷為501份,有效率為93.64%。具體分布:漢族學生80名,少數民族學生421名。少數民族學生中,男生203名,女生218名;預科108名,高一112名,高二120名,高三81名。

1.2 研究工具

①青少年生活事件自評量表(adolescents self-rating life events checklist,ASLEC):該量表適用于青少年生活事件發生頻度和應激強度的評定,該問卷的內部一致性α系數為0.85,本研究中該量表的α系數為0.867[6]。②中國中學生心理健康量表(mental health inventroy of middle-school students,MMHI-60):該量表的同質性信度為0.65~0.86,本研究中該量表的α系數為0.958[7]。③安全感-不安全感問卷(security-insecurity questionnaire,S-I):該量表的α系數為0.910[8]。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ˉ±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2.1 內地新疆班青少年心理健康、生活事件與安全感的總體狀況

內地新疆班學生心理健康各因子得分從高到低依次分別為:學習壓力感、情緒不穩定、焦慮、強迫、人際敏感、抑郁、偏執、適應不良、敵對、和心理不平衡。見表1。

表1 內地新疆班學生心理健康總體情況(xˉ±s) 

心理健康各因子 內地新疆班(n=501) 全國常模(n=2446) t P

學習壓力 2.09±0.76 1.92±0.67 4.429** 0.001

情緒不穩定 2.06±0.62 1.98±0.70 2.673** 0.008

焦慮 2.03±0.73 1.81±0.75 6.078** 0.001

強迫 1.90±0.57 1.89±0.61 0.068 0.945

人際敏感 1.84±0.61 1.85±0.73 0.129 0.897

抑郁 1.81±0.61 1.92±0.67 -3.426** 0.001

偏執 1.72±0.59 1.76±0.68 -1.205 0.229

適應不良分 1.71±0.52 1.92±0.62 -8.054** 0.001

敵對 1.60±0.59 1.72±0.75 -4.156** 0.001

心理不平衡 1.50±0.45 1.95±0.65 -19.702** 0.001

內地新疆班青少年的生活事件各因子得分值從高到低依次分別為:學習壓力 2.09±0.62 分、人際關系 1.88±0.60 分、健康適應 1.79±0.54 分、喪失 1.57±0.80 分、其他應激 1.46±0.41 分和受懲罰 1.33±0.41 分。

新疆班青少年安全感各因子得分從高到低依次分別為:情緒安全感因子得分為 0.60±0.26 分,人際安全感為 0.75±0.21 分,自我安全感為 0.55±0.31 分。

2.2 內地新疆班青少年生活事件與心理健康的相關分析

內地新疆班青少年的生活事件各因子分、均分與心理健康各因子分、總分之間存在著非常顯著的正相關。見表2。

2.3 內地新疆班青少年安全感對生活事件與心理健康的調節效應

內地新疆班青少年生活事件對心理健康的作用是否受到安全感的影響?生活事件是否通過影響安全感而作用于心理健康?這還要進一步檢驗。首先調節效應檢驗。建立假設:安全感在生活事件和心理健康之間起調節作用。見圖1。

表2 內地新疆班青少年生活事件與心理健康的相關 

項目 人際關系 學習壓力 受懲罰 喪失 健康適應 其他應激 生活事件均分

強迫 0.485** 0.530** 0.367** 0.176** 0.344** 0.308** 0.521**

偏執 0.547** 0.440** 0.309** 0.133** 0.302** 0.394** 0.499**

敵對 0.504** 0.404** 0.359** 0.114* 0.325** 0.469** 0.505**

人際敏感 0.537** 0.441** 0.317** 0.131** 0.259** 0.304** 0.473**

抑郁 0.509** 0.542** 0.298** 0.154** 0.327** 0.386** 0.521**

焦慮 0.497** 0.487** 0.293** 0.134** 0.282** 0.375** 0.487**

學習壓力感 0.398** 0.606** 0.309** 0.146** 0.324** 0.471** 0.526**

適應不良 0.402** 0.506** 0.359** 0.118* 0.405** 0.470** 0.522**

情緒不穩定 0.513** 0.506** 0.402** 0.170** 0.341** 0.466** 0.559**

心理不平衡 0.413** 0.491** 0.295** 0.145** 0.319** 0.352** 0.471**

心理健康均分 0.599** 0.620** 0.410** 0.177** 0.399** 0.499** 0.633**

圖1 安全感的調節作用示意圖

按照溫忠麟等[9]2005年建議的方法,對安全感的調節效應進行檢驗。見表3。

表3 安全感在生活事件對心理健康影響過程中的調節效應

步驟 自變量 β t R2 F

1 生活事件 0.444 13.365** 0.170** 178.636

安全感 -0.515 -15.516**  

2 生活事件×安全感 -0.106 -3.461** 0.011** 11.977

在以心理健康為因變量的回歸方程中,“生活事件×安全感”的回歸系數達到了顯著水平;引入交互作用項后,新增解釋量也達到了顯著水平,表明安全感在生活事件影響心理健康的過程中具有顯著的調節效應,即研究數據支持本研究的安全感調節效應假設。

3 討論3.1 內地新疆班青少年生活事件、心理健康和安全感總體狀況分析

根據本研究的調查結果可看出,內地新疆班青少年受到生活事件的影響是輕度的。生活事件中得分較高的分別是學習壓力、人際關系和健康適應。首先,到語言文字、風俗習慣等迥異的內地求學,這一群體學生首先要面對來自學習的挑戰,如學習的難度加大、跟不上進度、無法順利完成作業、容易產生考試焦慮等。其次,他們遠離父母,脫離原來的人際關系,在新環境中容易感到孤獨無助,久而久之也會累積起心理壓力。

內地新疆班青少年的整體心理健康水平顯著優于常模,這說明在跨文化教育背景下,這一群體的心理健康狀況良好。但是進一步訪談發現,他們的焦慮心態、學習壓力感與情緒不穩現象需要引起關注。此3類心理都是應景性的,在學習過程中產生情緒不穩,為學習困難、考試不順而感到焦慮,體會到較重的壓力都是正常的。

關于安全感的調查發現,內地新疆班青少年的安全感處于中等偏上水平,并且其安全感指數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3.2 內地新疆班青少年生活事件與心理健康差異與相關分析

對內地新疆班青少年生活事件、安全感與心理健康進行民族、性別和年級變量的主效應與交互效應的檢驗發現,在生活事件和心理健康方面,少數民族學生、女生和高年級學生的得分均高于漢族、男生和低年級學生。按年級來講,高年級學生的生活事件壓力普遍高于低年級的學生,壓力主要來自學習,他們需要面對數量更多、強度更大的應試(特別是高考)挑戰,由此導致心理問題的比例升高,但是他們的心理問題大多還是應景性的,教師應該教給他們正確的應對方法。

男生安全感得分明顯高于女生,這說明女生在擁有強大的內心能量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努力。

內地新疆班青少年生活事件與心理健康呈顯著的正相關,這說明包括人際交往、學業任務、健康適應以及受批評、懲罰等在內的生活事件是影響個體心理健康的直接且重要的外在因素。生活事件是心理健康重要的影響源,引發了跨文化教育背景下學生的心理適應、情緒情感、人際交往等問題。

3.3 內地新疆班青少年安全感的調節效應分析

根據本研究調節效應檢驗發現,在內地新疆班青少年生活事件作用于心理健康的過程中,安全感具有調節作用,生活事件對心理健康的影響作用受到了不同安全感水平的影響。

4 結論①在跨文化教育背景下,生活事件對內地新疆班青少年的影響程度較輕,這一群體整體心理健康狀態良好,安全感位于中等偏上水平;②內地新疆班青少年的生活事件與心理健康呈現顯著的正相關;③安全感在生活事件對心理健康的影響過程中發揮了調節作用;④跨文化教育背景下,生活事件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而安全感則是保護因素。

參考文獻

[1]馬真.異文化環境下民族學生的心理引導——以內地西藏班、新疆班學生為例[J].貴州民族研究,2018,39(7):239-242.

[2]白毓秀,吳倩倩,趙生玉.內地新疆班高中生生活事件與心理健康的相關調查研究[J].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9(4):63-67.

[3]何安明,萬嬌嬌,惠秋平.青少年手機依賴者的心理健康狀況及與生活事件,學業倦怠的關系[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9,27(2):410-413.

[4]Nadia Garnefski,Vivian Kraaij.Relationships between cognitive emotion regulation strategies and depressive symptoms:A comparative study of five specific samples[J].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06,40(8):1659-1669.

[5]韓磊,許玉晴,孫月,等.親子沖突對青少年社交回避與苦惱的影響:情緒管理和安全感的鏈式中介作用[J].中國特殊教育,2019,26(7):40-46.

[6]于顏菲.農村初中生負性生活事件與心理健康的關系[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20.

[7]王極盛,李焰,赫爾實.中國中學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編制及其標準化[J].社會心理科學,1997,13(4):15-20.

第4篇:心理健康講座范文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教育部和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文件精神,不斷加強和改進我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普及性和深入性,我校于2010年11月22~26日舉辦了題為“滋養心靈 快樂成長”的心理健康教育宣傳周活動。

本次心理健康宣傳周的主要活動有學生和家長的專題講座、心理主題班會、心理原創作品征集活動、心理健康宣傳展板展示、心理健康宣傳咨詢日及心理影片展播,旨在營造全校心理健康氛圍,加強學校心理素質教育,幫助學生科學地認識心理健康、了解心理健康知識、掌握必要的心理調適方法,形成正確的心理健康觀念。此次心理健康宣傳周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學生的參與性高,取得了預期的成效。

一、心理健康宣傳周活動紀實

11月22日在升旗儀式上,學校心理教師秦艷霄的講話拉開了心理健康宣傳周活動的帷幕。同日下午,初一、初三年級各班舉行心理主題班會。初一年級班會主題是“初中生活,我準備好了”,初三年級班會主題是“心新向榮”。本次初一、初三的主題班會均由各班的心理委員主持,班級氣氛熱烈,學生積極參與、發言踴躍,有效解決了心理困惑。

11月23日下午,心理教師尚玉寧為全校學生做了有關感恩和如何調整考試心態的心理健康教育電視講座。列舉事例引導學生常懷感恩之心,學會體諒、理解父母;同時介紹了考試的目的,引導學生正確看待考試,學習查找知識的薄弱環節,利用考試進行總結和反思。本次講座對廣大學生聯系自身實際調適自我起到了一定的排憂、解惑的作用。

11月24日下午,全校學生觀看了電影《叫我第一名》。它講述了一個患有妥瑞氏癥的人,憑借著對人生的樂觀心態與追求夢想的執著,如愿成為人們眼里妥瑞癥患者不可能從事的職業——教師的故事。此次電影展播,幫助學生們學會了從容地正視、接納自己的缺點,培養積極、樂觀的心態,從而激發克服困難和挫折的勇氣,增強了追求夢想、堅持到底的信念。

11月25日是本次心理宣傳周的“心理咨詢日”,我校邀請到陜西省學校心理學會多位專家為全校學生提供權威專業的心理咨詢服務。學生們積極、踴躍地參與心理測試和咨詢,更加客觀、全面地認識了自己,強化了心理健康意識,增強了心理調節能力。

11月25日下午,達博教育向我校愛心捐贈心理實驗器材。捐贈儀式由宋晉安副校長主持,達博教育及我校多位領導出席了捐贈儀式。宋晉安副校長表示我校會充分利用這一資源,讓更多的學生受益,來回報社會的厚愛。

11月26日下午,我校邀請陜西省家庭教育指導中心的咨詢師、中國兒童基金會委員劉月娥老師,給學校初二、初三年級部分家長做了題為《如何與孩子有效溝通》的講座。劉老師采用體驗式的方式,使家長在活動中感受不良的親子溝通方式造成的負面影響,在笑聲中反思、收益,改變與孩子溝通的心態和方法。

本周全校學生參與心理原創作品征集活動,作品類型包括心理格言、心理漫畫、心理健康教育徽標、心理情景劇劇本等。作品要求主題鮮明,積極向上,具有科學性和創意性。學生們踴躍報名參加,經評委組決定,評選出一等獎1名,二等獎3名,三等獎6名。這項活動充分展示了我校學生的創作才能和個人風采,起到了引導學生關注心理健康,體會生活中的真善美的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展板也是本次活動的亮點。在心理教師秦艷霄的指導下,初二年級各班心靈導師(心理委員)聯合制作心理健康宣傳展板,展板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有戰勝恐懼、告別孤獨、微笑每一天、如何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同伴關系和師生關系等主題。展板內容豐富,與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緊密結合,很有教育意義。

二、本次心理健康宣傳周活動特色

1.領導重視。學校領導十分重視此次心理健康宣傳周活動,向全校發出通知,要求全體師生全力配合開展工作,保證了活動順利、有序地進行。校園網站也就本周活動進行了相關系列報道。

2.普及性高、參與面廣。本次心理健康宣傳周活動形式多樣,包括學生講座、心理主題班會、心理原創作品征集、心理健康宣傳展板展示、心理健康宣傳咨詢日、心理影片展播。每天采用各種不同的方式向全體學生普及、傳播心理健康知識,而學生們也可以根據自身特點和需要選擇參加自己感興趣的活動,從而達到全員參與、全員受益、共同提高的目的。

3.針對性強。對于家庭教育講座,我校選擇了初二、初三年級部分家長參與此活動。11月初我校心理教師對家長進行親子關系問卷調查,統計分析結果并向每位家長發放調查結果和建議,同時家長給予學校反饋。本次參與講座的初二年級的家長是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親子關系需調整的那部分人;初三年級各班由班主任在了解班級學生情況的基礎上,每班選擇5名需要調整親子關系的家長參加講座。此次活動具有較強的針對性,選擇需要幫助的家長參加家庭教育講座,可以指導他們掌握與孩子溝通的技能。

4.充分發揮心理委員的作用。我校各年級各班設置了心理委員兩名,心理教師定期召開培訓會和座談會對心理委員進行培訓,包括專業心理知識的講解和助人自助技能的指導。旨在由心理委員觀察并及時報告同學中存在的異常心理現象,并通過豐富多彩的宣傳教育活動和同學、朋友間的心理輔導,化解他們的人際矛盾,解除心理困擾,營造積極健康的班級氛圍。培訓會上,心理教師就如何制作心理展板、如何支持召開好心理主題班會等對心理委員進行相關培訓。在本次活動周中,心理委員充分發揮自身作用,主動、積極地開展工作。他們在各項活動中都起到了模范帶頭作用,以點帶面,帶動周圍同學積極踴躍參與活動,協助學校更加有效、全面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5.邀請校外心理專家。邀請校外心理專家為學生和家長提供專業服務,是本次心理活動周的特色之一。周四的“心理咨詢日”,我校邀請到陜西省學校心理學會專家孫愛娟、司曉東、嚴靜和稽亞萍老師為全校學生進行心理測試和現場咨詢。周五的家庭教育講座我校邀請到陜西省家庭教育指導中心的咨詢師、中國兒童基金會委員劉月娥老師,給學校初二、初三年級部分家長做題為《如何與孩子有效溝通》的講座。

三、心理健康宣傳周效果

1.營造了良好校園氛圍。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使學生了解了心理健康的科普知識,形成了人人重視心理健康、關注心靈成長的良好氛圍,為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進一步深入開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2.消除了對某些心理學知識的誤讀。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展板由每班心理委員負責,聯合宣傳委員及其他學生,結合學生們對心理知識的需求,在經過調查、整理資料、設計展板版式后制作,如:《我愛我自己》通過“心中的瓶子”“we think”“量一量你有多少水”“如何愛你自己”和“愛自己愛別人”五個板塊闡述“學會自愛”這一主題,其中針對“愛自己”和“自私”兩個概念的不同進行了明確的解釋,消除了大部分學生對“愛自己”認識的偏見。

現場心理咨詢也使更多的學生認識到心理健康對于發展、成長的重要性,關注心理健康是每個人都應該做的,有心理困惑可以求助心理老師。糾正了一些對心理學認識的誤區,消除了一些對心理咨詢的誤解,取得一定的效果。

3.增強了學生心理自助能力。越來越多的學生開始關注自身和他人的心理健康,對于心理健康的認識有所提高,逐漸開始接受心理咨詢服務。活動結束后主動求助心理老師解決心理困惑的學生人數逐步增多。這些表示學生希望在心理咨詢后提高自身心理自助的能力,這也反映出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逐漸深化。

4.提高了家長親子溝通的能力。我校精心挑選200余名需要幫助的家長,針對他們在親子關系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并邀請家庭教育專家召開家庭教育講座。講座后,專家和心理教師一起為家長做了現場咨詢,解答家長們提出的各種困惑。家長們表示:講座很實用,既使自身看到了家庭教育中的問題,又學到了和孩子溝通的技巧。

5.提高了學生對心理學的興趣。課間,各年級學生興趣盎然地參觀心理健康宣傳展板,并學習展示的內容,他們紛紛表示展板內容豐富,與學習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緊密結合,很有教育意義和趣味性,看后受益匪淺。在心理影片展播后,學生們表示,看到患有妥瑞氏癥的人都可以保持樂觀心態去追求夢想,自己有什么理由退縮和放棄?心理健康教育電視講座糾正了一些學生平時存在的、常見的心理學認識誤區,強化了心理健康意識,增強了心理調節能力。

第5篇:心理健康講座范文

經濟學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

)保障措施

制度健全,建立了《經濟學院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施方案》,認真學習《新疆大學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施方法》、《新疆大學各級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網絡職責》、《新疆大學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機制》,制定了經濟學院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007-2008學年工作計劃和經濟學院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008-200年工作計劃,為工作落實提供了保障。

(二)機構設置

成立經濟學院心理健康工作領導小組,全面負責本院健康教育工作。

設立經濟學院心理輔導室,制定了《經濟學院大學生心理輔導室職責》,但因條件有限,設備不齊。

配備心理輔導老師,接受了新疆大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培訓,迪老師參加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培訓并取得合格證書。

各班級培養一名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員,成立了經濟學院各班心理健康教育小組(三級)。

(三)培訓工作4分

對輔導員、學生會干部、班委、團支部以及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員進行了心理健康培訓,培訓的主要內容及日期:

3、2007.12.10專題講座《調整心態,學會適應》;

4、2007.12.19專題講座《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的自我調適》;

5、2008.4.17專題講座《勇敢面對,愉快度過我們的青春期》;

6、2008.6.18專題講座《如何看待大學生心理健康》。

(四)日常工作4分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計劃、有總結

制定了《經濟學院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施方案》,經濟學院2007-2008學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計劃,并撰寫了經濟學院2007-2008學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總結。能夠配合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完成新生的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其主要工作任務和內容有:

1、關于做好2007級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

2、2007-2008學年第一學期新生心理健康普查信息;

3、關于做好2008級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

4、做好2008級新生upi普查協調會;

第6篇:心理健康講座范文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41-1413(2012)01-0000-01

摘要:大學生的心理健康不僅關系到自身的發展問題,也決定了國家將來的興衰。探究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構建是是全面改進和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是確保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需要。本文嘗試從心理預防、心理咨詢、建立和完善危機預警和干預機制三個層面討論如何構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心理預防危機預警干預機制

大學生作為祖國的下一代,是每個國家的希望,大學生的心理健康不僅關系到自身的發展問題,也決定了國家將來的興衰。2004年,《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施綱要》的出臺標志著我國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戰略部署基本成型,說明了黨和國家對于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視。因此,探究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構建是是全面改進和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是確保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需要,也是解決當代大學生實際問題的需要。本文從心理預防、心理咨詢、建立和完善危機預警和干預機制三個層面討論如何構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

一、 多渠道、多形式開展心理預防

(一)充分調動師生的主動性,建立健全心理預防體系

1. 建立、健全學校、院(系)、學生班級三級心理預防工作網絡

參照互聯網的網狀結構,建立并逐步健全以學校心理咨詢中心為平臺,由學校的心理健康專職教師及專、兼職心理咨詢師、院(系)輔導員和學生班級心理委員組成的三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網絡。由心理健康教師負責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為在校大學生講授相關心理學知識和心理健康知識,使大學生們具備認識自我和自我調節的能力。學校專職心理咨詢師一方面為院(系)輔導員和學生班級心理委員開設相應的心理咨詢和危機干預課程,幫助他們提高管理和解決學生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及時與輔導員進行磋商,就某一學生的問題進行溝通探討,增強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辦法是他們具備初級的心理咨詢和危機干預知識,更有利于提高輔導員的心理健康意識,既可以減少因教育和管理不當產生的問題,也可以以此為依據來了解本班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對有心理問題的同學,給予初步的心理支持,并及時反饋給院(系)輔導員對其持續跟蹤。

通過建立、健全學校、院(系)、學生班級三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網絡,充分調動師生的積極性,積極、有效地開展心理預防工作,筑起民辦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一道屏障。

2. 充分發揮主動性,抓住大一入學教育關鍵期,完善大學生入學心理健康教育體系

為了考取理想的大學,大學生在中學期間的絕大部分精力和時間都用在了繁忙、緊張的學業中,而忽略學生其它方面的發展。另外,中學的心理健康教育開展的有限性也造成了大學新生對自身的心理特點不了解,對于自身所出現的心理問題也不能很好地應對。加上進入大學后,目標的暫時缺失、大學生活的豐富、評價體系的多樣性等因素使得很多大學生一時很難適應,有的也會因此產生嚴重的心理問題,甚至影響整個大學生活。

如果能抓好大一新生入學教育的關鍵期,完善入學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幫助大一新生順利度過適應期,為大學生建立起心理健康的第一道屏障,為以后的大學生活奠定健康的基礎。完善的入學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包括:以講座或班會的形式向大一新生介紹簡單的心理健康常識、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特點、心理咨詢的有關知識、學校可利用的心理健康資源等;以班級團體輔導的形式讓陌生的同學盡快熟悉起來,幫助新生更快地融入到班集體中,消除新生的孤獨感;邀請高年級的學生就大學四年的學習和生活與新生進行交流和討論,幫助新生盡早地了解大學的學習和生活,盡快樹立新的目標;以游校園的形式帶新生游覽校園,熟悉周圍的環境,讓新生盡快熟悉陌生的環境等。

3. 引導、支持學生心理社團開展自我學習和心理健康宣傳工作,建立心理健康宣傳輔助系統

社團是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人相聚而成的互益組織,是各種群眾性組織的總稱。高校大學生社團是由大學生依據自己的愛好、特長、興趣、共同的理想、自愿組成的、履行社團組織審批登記手續成立的一種群眾性組織。目前,社團已成為大學生校園生活重要組成部分,社團文化也是校園文化中最活躍的部分之一。大學生心理社團是一群對心理健康知識感興趣、希望學習相關知識,希望自我成長并能幫助身邊同學的學生們自發組織的學生群眾性組織。因此,充分發揮大學生自身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開展心理健康的自我學習和宣傳是可行而有效的。

對心理社團所開展的活動,諸如心理電影賞析、心理健康茶話會、心理健康知識講座、心理健康知識競賽、學生心理劇及朋輩咨詢等,高校心理健康教師或心理咨詢師在專業上對其進行指導和支持,從而提高學生社團活動的有效性及專業性,讓更多的學生從中受益。同時,心理社團也是大學校園心理健康教育宣傳的主力軍,他們可以采用多種靈活的形式協助學院進行各項心理健康工作的宣傳,傳播心理健康知識,擴大宣傳面,營造全校師生共同關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圍。

(二)通過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相結合的方式全面開展心理預防工作

1. 開設心理健康課程,完善教學內容

課程的優點在于受眾面廣,即能在一定時間內最大范圍地傳播基礎的知識。近年來,隨著高校的不斷擴招,在校大學生數量也隨之有了大幅度地增加,而學校輔導員和專職心理咨詢師的數量是有限的,很難關注到每一個學生,而心理健康課程恰恰能彌補這方面的不足。心理健康課程主要針對的是大多數正常的學生,旨在提高個體的心理品質,目的就在于通過課堂講授大學生最為關注和需要的積極適應、和諧人際關系的建立、認識自我、學會學習、積極應對挫折、樹立正確的婚戀觀、職業生涯規劃及生命教育等方面的內容,使學生較系統地學習、掌握相關心理健康基礎知識和理論,幫助他們認識自我、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并學會自我調節的方法,從而維護和促進自身心理健康,養成良好的個性品質。

2. 舉辦豐富多彩的以“心理健康教育”為主題的課外活動

第一,舉辦每年一度的心理健康教育宣傳周活動。每次宣傳周可以圍繞某個心理健康主題開展豐富多彩的心理教育活動,例如心理健康知識宣傳、大型現場心理咨詢和心理測試、心理專家答疑、心理健康知識講座、心理劇、心理電影賞析、心理學圖片展和以班為單位的心理健康主題班會等。這些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可以充分發揮學校的有利資源,挖掘學生自身的潛力,創造積極健康的校園氛圍,培養具有特色的校園文化,為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礎,讓同學們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進一步學習心理健康知識、正確認識心理咨詢。

第二,開辦心理健康知識講座和論壇。針對不同年級開展專題講座,如為大一新生開展學會適應大學生活、學會人際交往主題講座;為大二、大三學生開展學習和考試心理、愛情觀的講座;為大四學生舉辦就業心理調試、緩解壓力等專題講座。通過講座,使學生掌握相關心理健康常識,以科學、正確的方式應對學習、生活中出現的各種心理問題。

3. 利用網絡平臺開展心理預防工作

隨著科技的發展,網絡己成為一個重要的交流平臺。建立專門的心理健康網站,以文章、圖片、視頻、問答、留言等方式在宣傳心理健康知識,也為同學們建立一個互動的平臺。還可以利用QQ,建立QQ群,實現心理健康知識的共享,也使心理健康教師與班級心理委員之間、心理委員與本班學生之間及班級心理委員之間的交流更方便、及時。

二、個體心理咨詢與團體心理咨詢相結合

心理咨詢工作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相對于心理健康講座和心理健康課程而言,它更具有針對性和個性化,對解決個體的心理困擾和問題有獨特的效果,能達到心理健康講座和心理健康課程無法替代的作用。通過心理咨詢,不僅能直接解決困擾來訪學生的心理困擾和問題,而且能間接地促使學生在認知、情感、行為上做出改變,從而提高其整體心理健康水平。

(一)堅持開展個體心理咨詢

個體心理咨詢可以通過兩種形式來開展:預約咨詢和基于新生心理普查結果的個體咨詢。

預約心理咨詢是有需要的學生主動來心理咨詢中心進行預約的咨詢方式。

基于新生心理普查結果的個體咨詢則是根據新生心理普查結果篩選出一類和二類學生,先由經過培訓的輔導員老師在高度保密的情況下,主動找學生進行約談,如發現有需要尋求專業心理咨詢的學生,則建議該生到心理咨詢中心。

(二)積極開展團體心理咨詢

團體心理咨詢是在團體情境中提供心理幫助與指導的一種心理咨詢與治療的形式。團體心理咨詢是在團體情景下,通過團體內人際交互作用,促使個體在交往中通過觀察、學習、體驗、認知自我、探討自我、接納自我、調整和改善與他人的關系,學習新的態度與行為方式,以發展良好的生活適應的助人過程。

大學生所遇到的心理問題多為發展性問題,而且他們大都住校,過的是集體生活,所以在大學生中開展發展性團體心理咨詢尤其適合。根據大學生的特點,可以開展認識自我、人際關系、時間管理、兩性成長、職業生涯規劃等團體心理咨詢。

(三)開通校園心理熱線和開展朋輩咨詢活動

由于咨詢需要提前預約、安排,因此不能立即解決大學生遇到的心理問題,而校園心理熱線的特點則是能在學生需要的時候,第一時間給予幫助。朋輩咨詢的優勢在于,朋輩咨詢員們也都為在校大學生,他們和求助學生有類似的生活經歷、情感體驗,因此,他們對求助學生的問題更能理解和接納,同時,由于朋輩咨詢員是經過專業訓練和督導的,這就保障了他們咨詢的有效性。因此,開通校園心理熱線和開展朋輩咨詢是高校心理咨詢的有力補充,可以使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更深一步走入學生的生活。

三、 建立、完善危機預警和干預機制

高校成立“學生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學院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工作。由分管學務工作的院領導任組長,學務處處長、教務處處長、院辦公室主任及保衛科科長為成員,下設辦公室。

建立班級、系(部)、學院三級預警機制,遇到異常和緊急情況及時向上一級報告。班級為一級預警,由輔導員(班主任)及學生骨干組成,負責廣泛深入地了解同學、幫助同學。發現有危機可能的同學要立即上報給系(部)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領導小組;院(系)為二級預警,各院(系)領導、全體教師、宿管員、尤其是輔導員(班主任)要主動關心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密切關注學生的心理和行為,成為學生心理支持力量。當發現有危機可能的學生時,院(系)負責人應立即采取措施,立即干預,并迅速上報給學校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領導小組辦公室。學校為三級預警,當經過心理咨詢中心評估后,根據當事人不同情況及時采取危機應對措施。

參考文獻:

[1]彭浪. 高校大學生社團文化功能淺析[J] . 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 2009, 1(1): 57.

[2]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中國心理衛生協會. 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教程―心理咨詢師(二級).民族出版設:122.

[3]葉一舵.我國大陸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二十年.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8(6): 148-155.

第7篇:心理健康講座范文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現場咨詢測試活動

12月11日,由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與咨詢中心和校心理協會聯合舉辦的大學生心理健康現場咨詢和測試活動順利開展。活動之前,協會成員積極宣傳,因此活動得到的同學們的熱烈響應,并與現場心理咨詢師進行了深入溝通。心理咨詢師一對一的進行具體分析,解答困惑,并為同學們更好提升自我提出了寶貴建議,使同學們消除了心理困惑,并對自己的氣質類型,個性特點有了深入的了解。本次活動對于同學們深入了解心理健康知識,關注自身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義。

二.與外語系合作舉辦“我的大學路”講座活動

第8篇:心理健康講座范文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現場咨詢測試活動

12月11日,由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與咨詢中心和校心理協會聯合舉辦的大學生心理健康現場咨詢和測試活動順利開展。活動之前,協會成員積極宣傳,因此活動得到的同學們的熱烈響應,并與現場心理咨詢師進行了深入溝通。心理咨詢師一對一的進行具體分析,解答困惑,并為同學們更好提升自我提出了寶貴建議,使同學們消除了心理困惑,并對自己的氣質類型,個性特點有了深入的了解。本次活動對于同學們深入了解心理健康知識,關注自身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義。

二.與外語系合作舉辦“我的大學路”講座活動

第9篇:心理健康講座范文

關鍵詞:高中生;心理危機;心理健康

一、心理危機的具體表現

心理危機是當一個人受到一些突發事件的刺激,或面對的困難情境超過了他的應對能力時而產生的暫時性的心理失調狀態。出現心理危機的具體表現為:

1.在情緒上,當事人往往表現出高度的緊張、焦慮、空虛感、喪失感,并且經常會伴隨憤怒、恐懼、煩惱、罪惡、羞慚等,更多的表現為焦躁不安,情緒時而亢奮、時而低落,反復無常。

2.在事物認知上,看待問題、判斷是非片面化、簡單化,容易偏激、固執己見、鉆牛角尖,難以聽進別人的解釋;看待和處理問題情緒化,缺乏理智,多意氣用事,并且懷有報復殺人或存在自殺輕生的想法與念頭等。

3.在行為舉止上,性格內向怪異,脾氣急躁怪僻,不能自我約束,多具有報復性或破壞性;不能集中精力專注學習或勞動;經常拒絕別人的善意幫助。

4.在身體生理上,伴有嚴重的緊張、焦慮、壓抑、頭暈、失眠、食欲不振、胃部不適等情況。

二、高中生心理危機的形成原因分析

高中生處于生理和心理急速變化的關鍵期,心理發展跟不上生理發展,具有不平衡性,因此會產生各種困惑。

1.學業壓力和高考壓力的影響。高中課程與初中相比,學科科目大大增加,學科知識內容增多,難度和深度加大,很多學生的學習出現不適應現象,部分學生會感到學習方法不對頭,學習壓力過大,甚至出現學習焦慮。有些同學成績不如以前“輝煌”,或從“班干部”變成了“平民百姓”,自身無法接受這種心理落差。部分擇校生會產生“低人一等”的自卑心理。部分學生經歷了緊張的升中考試后會產生歇一歇的思想,會把自己的課余時間過多地分配在娛樂上如打球、聽歌、玩計算機游戲、上網聊天等,浪費了一些學習時間,最后臨近考試時會出現更大的焦慮。高三學生面臨高考,學生的課業負擔很重,情緒波動較大,容易陷入精神不振,郁悶生氣和焦慮煩躁的不良情緒之中。

2.不良的人際交往影響。人際交往是學生中常見、最為復雜、影響最深的一個問題。高中生的人際關系不協調已成為困擾學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問題。家庭背景、成長過程、個性、生活方式的差異形成了不同的人際交往風格,再加上高中生敏感、情緒多變,又缺乏人際交往技巧,在看待問題的時候很容易片面化和極端化,所以易產生自卑、嫉妒、害羞、多疑、人際回避、自我中心等不良情緒和行為。

3.戀愛受挫帶來的影響。高中不允許學生談戀愛,家長老師幾乎都反對學生在此期間談戀愛。但是高中生處于心理發展和生理發育的高峰期,他們很容易對異性產生好感,萌生愛慕之情。一些意志力比較薄弱的同學往往分不清孰輕孰重,一心撲到戀愛上,耽誤學I。有些同學在戀愛過程中會遇到各種挫折,加上學業壓力,學生的情緒波動較大。高中生在心理上遠未成熟,心理抗壓能力和挫折耐受能力較弱,因戀愛問題產生的困惑、失望、憤怒、挫折和自卑感等不良情緒是很多大學生難以承受的痛苦。

三、高中生心理危機預防體系的構建

心理危機預防體系主要是通過構建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加大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意識,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從根本上預防心理危機的出現。

1.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配備專兼職心理健康教師。建立獨立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開設心理咨詢室、心理放松室、心理輔導教室等心理功能室,購置心理健康專業儀器設備,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提供硬件條件。配備相應數量的專兼職心理健康教師,為心理危機預防工作提供軟件條件。專業的教師和設備提供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展的基礎,也是心理危機預防工作的基礎。

2.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通過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系統地向學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意識。讓學生正確認識心理問題,掌握預防和解決心理問題的方法和技巧,可有效地預防學生出現心理危機現象。

3.定期舉辦心理健康教育講座。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定期舉辦心理健康教育講座。面對高一、二、三年級的分別舉辦適應心理講座、青春期心理健康講座和高考考前心理輔導講座,針對性地幫助不同年級學生解決他們面臨的重大人生課題。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并適應高中的生活和學習,提高同學們的心理素質。

4.開展心理健康宣傳教育活動。在學校網站上設立心理健康教育板塊,通過網絡宣傳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利用“525”心理健康教育月,開展系列心理健康宣傳活動。舉行校園心理微電影大賽、學生服裝創意大賽、心理手語操、心理情景劇、心理拓展訓練活動等,既豐富了校園生活,又宣傳了心理健康知識。

5.加強心理輔導與咨詢工作。開放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建立心理咨詢預約制度,接受有心理困惑的學生進行預約咨詢,如利用沙盤游戲心理技術進行心理咨詢,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并認真做好心理咨詢記錄。另外還可借助心理信箱、心理熱線、QQ等多種方式與學生溝通交流。

6.對新生進行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心理檔案。每年定期對高一新生進行心理健康普查,并建立心理檔案,可以掌握學生的心理動態。可根據心理健康普查結果,通過心理咨詢中心專職心理輔導人員對存在心理危機隱患的學生進行專業的評估,對那些心理問題較為嚴重的學生進行訪談,并根據訪談情況給予心理幫助或心理干預,及時解決學生中存在的心理問題。對于已經超出心理咨詢范圍的學生,及時進行轉介,并聯系其家人進行心理治療。

心理危機的預防工作是一項長期工作,同時需要學校各個部門的協調合作以及領導的高度重視。預防為先,防范于未然,才能將心理危機扼殺在萌芽狀態。

參考文獻:

[1]崔景貴.大學生心理危機與專業干預策略[J].思想理論教育,2007(17).

[2]李景,閆翔.構建農業院校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體系的實證研究――以某農業大學為例[J].山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9).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色一级毛片网站| 国产午夜电影在线观看不卡| 初女破苞国语在线观看免费| 中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高清国语自产拍免费视频| 日韩欧美高清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一级三级黄色片|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成人综合婷婷国产精品久久蜜臀| 国产99视频免费精品是看6| 中文无码人妻有码人妻中文字幕 |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试看| 美女女女女女女bbbbbb毛片| 成人午夜福利视频镇东影视| 午夜阳光电影在线观看|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亚洲| 毛片色毛片18毛片美女| 国产成人无码区免费内射一片色欲 | 亚洲精品你懂的| 中文字幕一区日韩精品| 米奇777四色精品人人爽| 无码h黄肉3d动漫在线观看| 国产女人和拘做受视频免费|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www| 黑人巨鞭大战洋妞| 日韩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专区免费 | www.色日本| 日本天堂影院在线播放| 婷婷色天使在线视频观看| 四虎影视永久地址www成人|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网站| 69堂午夜精品视频在线| 日本试看60秒做受小视频| 北条麻妃一本到高清在线观看| chinese激烈高潮HD| 遭绝伦三个老头侵犯波多野结衣| 日本福利视频一区| 免费大黄网站在线观看| 一本大道AV伊人久久综合| 欧美理论片在线观看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