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提升班級管理成效的策略探討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研究班級建設對營造校園文化氛圍、建設有文化特色的班級、培養具有人文素養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新時代人才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文章從轉變班級管理觀念、建立班級管理機制、創新班級活動形式三個方面,具體說明班主任在提升班級管理成效過程中的應有作為。
關鍵詞:班級管理; 策略; 班主
班級是學生學習成長最重要的影響環境之一。要喚醒和煥發學生個體的生命活力,改進班級管理、加強班級建設必不可少。作為一名從事多年班主任工作的教師,我結合自身的工作經驗與體會,從轉變班級管理觀念、改進管理機制、創新班級活動形式三個維度,探求班級管理傳統模式轉向管理新型模式的策略,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
一、轉變班級管理觀念
要創新班級管理,班主任首先要轉變教育觀念,樹立以創新精神為價值取向的人才觀、教育觀和質量觀,把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的培養放在班級工作的突出位置。
1.班級管理思想科學化
轉變班級管理觀念,要求班級管理思想首先必須科學化。這要求班級管理者要做到以下幾點:一是具備馬克思主義管理思想和現代教育管理科學思想,即能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和現代教育管理科學所揭示的班級管理客觀規律的理論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并用它來指導班級管理實踐。二是具有不斷改革、不斷創新的管理思想,即根據時代的需要,正確認識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班級管理規律,有不斷改革和創新班級管理模式的意識。三是在班級教育管理科學理論的指導下,樹立正確的全面育人觀、教書育人觀、管理育人觀、學生主體觀、系統分層管理觀等。
2.班級管理方式自主化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學生自治是學生結起團體來,大家學習自己管理自己的手續。”轉變班級管理觀念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因為教育過程是學生對科學知識、政治思想、道德意識、道德觀念和道德規范的個體認識,是品德、行為習慣內化的過程。在這個認識、內化的過程中,學生必須對來自教師方面的各種信息進行自我篩選、消化和吸收,在實踐活動進行檢驗。因此,教師應本著參與的原則,對學生活動提出自己的建議和方案。在方法和途徑上,則讓學生自己做主,討論辦事,計劃決策。
二、創新班級管理機制
正確的管理思想需要后續實踐來檢驗。要確保這些管理實踐活動能夠落實到位,達到預期的班級管理成效,就需要相應的管理機制作為行動保障。
1.建立班干部競爭上崗機制
要想組織一個好的班級,就必須要有一個得力的班委會。因此,班干部的任命也就成為班級班風、學風好壞的關鍵。(1)班長總統競選制。對于任命誰為班干部,決定權應授予學生。因為只有學生才真正了解學生。我參照美國總統選舉制,制定出班長選舉制度:一是推舉候選人制度。把全班同學分成四個小組,每小組推薦一個品學兼優的學生作為候選人。二是競選演說制。每一位候選人必須進行競選演說。三是任期制度。每任定期兩個月,任職期內成績突出的學生可以連任。四是增設班長監督機構。這樣選出的班長,學生信服也愿意服從其督促與管理。(2)班委競爭上崗制。現在社會提倡競爭上崗,優勝劣汰,強調個人能力。因此,我班班干部任命也實行競選制。競爭能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自我展示中發揮潛能。這種做法既能鍛煉學生的口才,發揮他們各自的專長,又有利于建立民主和諧的現代班級。采用競爭上崗制,可讓更多同學的各方面能力得到鍛煉,真正實現人盡其才。(3)“全民皆官”制。“全民皆官”制也就是全民動員,人人皆官,人人均參與班級管理,人人均可管別人,同時人人又可能被別人管。這是針對那些“老大難”或棘手的管理問題而設置的。進入小學后,學生的班集體榮譽感增強了,自主意識也提高了,希望在班級工作中體現自己的意志。因此,讓所有學生都有適合自己的職位,就可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自我管理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創造力。“全民皆官”制不僅可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全班同學的積極性,讓每個同學都有主人翁精神,依靠集體的力量使班級里許多棘手的問題迎刃而解,而且能夠滿足少年兒童自我表現的心理需求,增強學生的責任感。
2.實施班級民主管理制度
班級管理制度能否貫徹執行,關鍵在于制度是否合理,是否得到全班同學的認可。為此,教師首先提出立法項目,如學習類規章制度、行為養成類規章制度等。然后以學生為主體“定法”。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提出草案,班委會和班主任綜合討論形成初稿,全班民主表決通過。接著以班干部為主體進行“司法”,班干部分工負責各項班規的執行,而班主任則要做好顧問角色,不能任意干預。在管理中,我讓學生以《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和學校制定的《學校管理手冊》為準則,結合班級實際情況制定班規、班訓及班級管理量化制度等,再讓班委會組織全班同學表決。學生在自己制定的制度下學習、生活,就會主動進行自我約束,從自主走向自律。
3.建立班級評價制度
建立有利于創新能力形成的班級評價制度,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優化班級管理。在班級管理實踐中,我以小組為單位,通過“成績袋”的形式對孩子進行評價。班級內的各小組成員在學習、活動、生活、勞動等各方面的點滴成績都可以放進袋子里。每學期舉行一次“成果大展示”。各組學生可以用自己喜歡的形式(表演、演講、圖表等)展示本組一學期來的成績。然后由學生自己投票,評出“優勝小組”“特色小組”“進步小組”。這樣的評價制度促進了學生合作、求異、創新等多方面能力的發展。
三、創新班級活動形式
活動是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載體。班級創新性主題活動要有“四性”:主體性——活動應遵循青少年身心發展的特點和學生思想形成規律,充分發揮作為活動主體的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才能。實效性——活動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修養。整個活動都應圍繞這個目的而展開。時代性——活動應體現時代特點和要求,符合學生喜歡求新、求知的心理特點,內容具有時代性。創新性——活動要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形成,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有利于強化學生的創新意志品質。創新活動形式,融各項活動于現代網絡信息之中。一是傳統活動現代化,即采用各種創新手段、方法來開展傳統活動。如,主題班會是一種傳統的教育活動形式,現在可以采用多媒體形式組織主題班會。再如,本校開展的文明禮儀主題教育活動通過多媒體手段,把傳統文明禮儀與現代文明禮儀相結合,讓學生領悟做人的道理。二是現代活動網絡化,即在班級活動中讓學生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進行學習、實踐。如,在網絡條件下對學生進行人口、資源、環境教育。學生在電腦上輕點鼠標,網絡高速公路頃刻展現在面前。根據教育內容,學生自主查找資料,下載有關內容,記下有關數據,然后相互討論,交流信息,發表見解,增強意識。三是實踐活動創新化,即讓學生發揮豐富的想象力,自由組織一些實踐活動。創新班級活動讓學生在輕松和諧的氣氛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建立融洽的人際關系,提高道德素質,形成集體主義榮譽感,獲得學習的信心,從而樹立遠大理想。班級是影響學生發展的重要環境。在現代教育觀念和各項教育教學改革的影響下,要做好班級管理工作,始終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樹立正確的班級管理觀念,不斷改進班級管理體制機制,創新班級管理活動形式,從而推進班級的內涵建設和持續發
參考文獻
[1]黃可國.班主任管理班干部的學問[M].哈爾濱:北方文藝出版社,2008.
[2]劉言.學習的革命[M].西寧:青海人民出版社,1999.
作者:張雁楓 單位:廣東省廣州市南沙區金洲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