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獨立學院保險學教學模式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獨立學院保險學課程存在實踐教學環節薄弱、內容落后、實驗教學軟硬件欠缺、大學生保險學知識缺乏等問題。獨立學院應通過校企合作強化實踐能力培養,實現多媒體基礎上的多教材融合,加強在保險學仿真模擬軟件教學應用,提高大學生保險認知水平和學習興趣,最終提高課程教學質量。
關鍵詞:獨立學院;保險學;教學模式
一、獨立學院保險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實踐教學環節薄弱
獨立學院更側重培養應用型人才,多數學生畢業走向工作崗位,從事理論研究和繼續深造的學生比例遠低于傳統本科院校。這也決定了相對于傳統本科院校,獨立學院學生應具備更強的應用實踐能力,而目前獨立學院的保險學課程仍多以理論基礎為主,缺乏真正的校外企業的實踐經歷,并沒有讓學生真正感受到理論知識與社會實踐的緊密聯系。多數高校只有大四學生才有機會到保險公司、商業銀行、證券公司實習,且學生在這些金融機構的實習實踐多以參觀、走訪等形式為主,實踐時間較短,只能讓學生大致了解金融機構的工作環境,無法真正發揮參與核心實踐活動的作用。
(二)教材內容落后于市場需求
中國保險市場起步晚,但卻是世界上增長最快的保險市場之一。目前我國高校保險學教材嚴重滯后,內容同質化、案例陳舊、缺乏創新,無法滿足教師授課和學生自學的需要。傳統教材內容在理論論述方面篇幅較多,而與市場需求相關的實踐內容相對較少。
(三)實驗教學軟硬件欠缺
為了適應高校向應用技術型大學轉型趨勢,很多獨立院校紛紛為金融類專業開設實驗類課程,如熱門的商業銀行模擬經營、證券模擬交易、跨境電商實務、結算實務等,在實驗室建設和課程軟件的使用與升級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但相較于政府財政支持的傳統本科院校,獨立學院在保險學實驗教學軟硬件方面仍有較大缺口。
(四)大學生保險學知識缺乏
我國保險業起步較晚,以往發展過程中保險經營不夠規范,使保險公司在民眾心目中形象不太好。因此,一些最初接觸保險的大學生對自己的職業生涯信心不足,害怕接觸保險營銷,導致其學習的熱情低下。2018年10月,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了《中國普惠金融發展情況報告》摘編版,國家也開始重視普惠金融教育,初中課本上有了《保險伴您一生》,但很多當下大學生卻對保險知識一無所知。
二、獨立學院保險學教學模式探索
(一)校企合作強化實踐能力培養
“校企合作型”實踐是一種聯合教學模式,開展校企合作可使學校與企業的資源和信息有效整合共享,達到互惠雙贏、共同發展。獨立學院一般有企業背景的支持,具有校企合作方面天然的優勢,所以更應積極推進校企合作,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無縫對接;積極推進產學研用合作,形成產學研用的良性循環。為了鼓勵學生廣泛參與,應增加每學期社會實踐學分,并鼓勵在校學生考保險業相關證書。教師還要注重提高自己的實踐業務操作水平,成為“雙師型”保險學教師,才能更好引導學生提高職業能力和思維能力。“校企合作型”實踐要求我們積極組織學生進入保險公司去了解經營過程,接受職業技能專項培訓,參與實際工作任務;另一方面需要與保險公司協商簽署各種形式的合作協議,例如邀請保險公司的高級雇員進入校園開講座。獨立院校作為企業的理論研究基地、員工培訓基地,企業也應成為院校的校外實訓基地、優秀人才的實習對口單位,給學生真實的實踐機會和市場的磨煉。學校課程性任務和企業的實際工作任務相結合,學生的保險綜合能力才能真正獲得提升。
(二)多媒體基礎上的多教材融合
通過多媒體手段,教師自主制定教學課件,課件內容設計應采用漸進式呈現,以理論基礎、險種認知、展業、投保、核保、理賠和客戶服務這些保險操作流程作為闡述思路。課程力求達到理論性、實踐性與實用性于一體,使學生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樹立正確的保險服務理念,掌握實際社會中保險工作流程的具體內容,形成保險產品方案設計能力和客戶服務管理能力、業務核保能力、事故理賠能力、售后服務能力、信息搜集與處理能力等綜合職業能力。同時為滿足教師信息化教學需求,課件匹配還應有一系列完整的教學資源,如案例、視頻、課后練習題等。資源豐富而全面,形式靈活新穎,可為教師提供全方位的教學輔助。可鼓勵校內教師根據近年來保險理論與實踐發展的新動向,立足于新形勢、新法規、新問題、新數據,盡可能吸收現階段保險研究的最新成果,再結合獨立院校大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情況,編寫理論與實踐并重、難易適中的應用型保險學教學方案。
(三)加強保險學仿真模擬軟件教學應用
保險學是一門實踐性與應用性很強的課程,包含人身保險和財產保險保費精算、展業、經紀業務、承保業務、理賠業務、保全業務、實訓任務等功能模塊,并根據保險利益原則、損失補償原則等還可進行賠付計算,這些都與保險業務密切相關。要在計算機上用仿真軟件模擬現實,根據真實保險公司業務操作流程設計,建立集教學、實訓、考核為一體的綜合性考核平臺。系統可對全部保險業務操作進行考核、訓練,提供一個熟悉保險業務實務操作、考核實務掌握情況的平臺。系統內置覆蓋一般業務的例題,同時允許教師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添加試題以滿足不同的考核實訓需求。“計算機+保險業務軟件”的實踐教學模式是對理論教學的調節和補充,實訓內容包括保費計算、保險展業、經紀業務、承保業務、理賠業務、保全業務、實訓任務等功能模塊,并采用實訓任務的方式進行實訓測評,以期達到身臨其境的模擬實訓效果,確保學生掌握保險實務基本業務技能,實現理論和實踐的統一。
(四)提高大學生保險認知水平和學習興趣
保險學課程教學除了重視原理知識的傳授外,更要加深學生對保險學的認識。保險作為經濟補償和社會產品再分配的手段,在改善社會保障體系,穩定國民經濟等現代生活中占據著特殊而重要的地位。基于保險學原理知識培養學生對中國保險業的信心,可從保險理念、保險償付和監管、理賠等角度進行多角度分析,讓學生通過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對保險的認知水平。應建立科學的風險管理與保險理念,結合最新的實際案例分析,以問題式引導學生向主動學習轉變,合理分析保險業的熱點話題。理論授課時還可以結合教材運用相關的金融教育信息平臺,來解決保險學教材落后于實踐的問題,比如“典閱金融學院”在線進行視頻學習最新時事和分析案例,讓學生通過小組研討來解決教師提出的問題,提高學生協作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三、結語
在保險業快速發展背景下,獨立學院應努力探索適合保險市場發展的多媒體理論授課、軟件平臺實訓課程與校企合作下實踐教學相結合的三維模式,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蔣勇,楊巧.新形勢下保險學教學改革研究與探索[J].對外經貿,2016(3):147-148.
[2]盧雯君.獨立學院在校企合作下如何提高保險學教學質量[J].山西農經,2016(11):141.
[3]任旭.應用型本科院校保險學教學改革探析[J].時代經貿,2018(1):101-102.
作者:於積瓊 李智虎 單位:馬鞍山學院 安徽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