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的反思與建議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存在著很大的不足與空缺。由于教育思維范式的僵化與滯后,一些學校的創新創業教育缺乏想象力,難以突破思維定式,維持著現有的淺顯化、盲目式、非實踐性的教育狀態而無法前進。本文首先分析國內外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現狀,梳理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并就如何推進創新創業教育進行探討;其次闡述創新創業教育的內容,從核心內涵、目標、體系、策略和模式等方面進行重點分析;最后針對創業教育現狀提出相關發展意見。
關鍵詞:大學生創業;創業教育;教育模式
在新時期全球化背景下,高校要對當前國內的創業教育進行反思,面對全球化下新的科技以及經濟模式的沖擊,必須及時對現有教育思維進行反思,以更好地開展工作。大學生創業作為經濟發展中的新銳力量,做好大學生創新教育,為其就業提供有效建議和方案,能夠提高大學生的創業素養和能力,激發其社會潛能,為社會創造價值,進而實現自身價值。
一、國內外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研究現狀
1.國外研究現狀
國外大學生創業教育主要從課程設置、人才培養以及教育評價等方面來開展相關研究。在課程設置方面:Noll認為創業課程應該包括商業計劃書,以及企業家職能教育、客觀評價、創新想法、創業實踐、政策環境;庫里斯基則認為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應該從利用資源、機會發現、組織運營方面設置;英國德比大學David教授認為創新創業教育應以團隊合作為出發點,創業機會為中心,重點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作為一個有機整體。在教學模式方面:日本高校率先采用“工業試驗室”和“官產學一體化”的教育模式,通過各種開創性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教學評價方面:麥克•馬倫直接采用課程結果對比來驗證效果;McMullanLong提出基于經濟、社會的影響力來衡量創新創業教育是否成功的標準。盡管創業教育在人才培養方面取得得天獨厚的成功,但是仍有學者看到問題:辛格和麻吉擔心越來越多創新人才得到社會認可,這必然導致對創新教育教學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需要更多優質教師隊伍來勝任該職位。除此之外,創業教育相關教材質量參差不齊,面臨版權、質量等諸多問題。
2.國內研究現狀
隨著國內經濟發展勢頭一片大好,伴隨著新興產業,創業浪潮的興起,創新創業教育依然成為當前教育研究的焦點。我國創業教育在高等教育的基礎上,開展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創業人才培養計劃,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等研究。在教育方法方面:劉洋提出構建創業教育體系,優化教育資源并同步改革教學評估等觀點。同時,在普通教學中可以灌輸創業思想,內容上對創新教育進行拓展。在培養模式方面:李秀娟提出基于課內教學結合課外實踐,組織更多創新活動構建人才培養模式;王亞偉從人才培養目標和需求出發,構建基于工科學生的創業培養方案。在教育體系方面:李世佼提出了多平臺多模塊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國內外對于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從多個方向開展了研究,但是大都是從理論研究角度著手,沒有切實結合實際進行分析,同時沒有考慮到新全球化下經濟文化變革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帶來的挑戰,并且已有的相關研究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思維反思不夠深刻,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教學任務不能進行全面指導。
二、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研究內容
1.創業教育內涵研究
創業教育的內涵就是從全方位打造培養創業者,培養大學生艱苦奮斗、實干精神、承擔風險的能力,以及樂觀的態度,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培養大學生的創業精神、創業意識及創業本領,使大學生能適應創業的艱苦環境。創業包括“廣義”和“狹義”兩個范疇,廣義創業是成就一番事業,狹義創業是創建公司。創業教育培養創業者的創業精神、能力和創新意識,使學生畢業能夠有自己的想法,并通過自主創業實現人生價值和目標。創業教育是一種提高學生創業素質的實踐教學。學生通過參與其中更多掌握創業基本技能,能夠激發創業潛能,其核心本質是創新教育,目的是培養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2.創業教育目標研究
目標作為創業教育實踐的出發點和歸宿點,學校可以基于目標制定系列創業教育內容和相關評價指標。學者從諸多方面對創業教育的目標進行深入研究:創業教育的目標是提升大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和應付復雜環境從容的樂觀態度,樹立正確的創業觀,提高學生的創業能力;創業教育目標是以培養創新人才為根本,創業能力,創新精神為目標;創新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大學生的全面的綜合素質,以適應創業的復雜的社會環境,提升大學生創業的成功率;創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大學生學習和積累社會經驗的能力,獨特的意識,敢于為天下先的敢闖敢干的精神;創業教育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立業思維、創業品質,使學生掌握創業途徑和方法,在未來職位上更能夠積極主動。可見,目前創業教育的目的不盡相同,未來創業教育的目標仍需要深度探討和優化。
3.創業教育的體系研究
創新教育體系是整個創業規劃過程中各種教學元素的有機組合。有學者提出:以課程體系為中心,協同創業實踐、創業知識和創業意識,共同構建整個創業教育體系,還應包括實踐體系、組織體系、資金等體系。有學者提出以政府提供保障,以創業教育為主體,共同構建校企合作的創業教育體系;有學者提出構建省級扶持的校企的創業教育平臺,在平臺中增加課程、體驗、實踐等教育板塊,在教學內容上擴展創業業務領域知識,從全方位打造創業教育模式升級;有學者提出構建多資源合作的創業教育體系,政府牽頭,社會導向,學校教育,全面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由此可見,研究者們教育體系各有己見,不盡相同,仍需要同化統一的教育體系。
4.創業教育內容研究
創業教育內容作為大學生最早接觸的創業知識,對大學生未來的職業及創業生涯有極其重要的影響。在內容設置方面,有學者認為可以從信念、勞動、創新、挫折等方面合理設置內容;有學者以創業意識為培養重點,主要包括合作意識、自主創業意識、艱苦奮斗意識和創新的創業意識;有學者認為從創業知識結構、心理品質與能力、意識方面進行教學內容設置,作為大學生創業教育最有效的創業知識傳遞載體,創業意識是通過各類學科的綜合作用的結果,領導、組織、管理、協作等能力共同組成創業者的綜合素質;有學者認為可以從體驗、知識、創業能力、創業意識方面設計創業教育內容。
5.創業教育模式研究
目前高校的教學模式層出不窮,大體上可以分為:課堂——實踐——管理的“三位一體”模式,即課堂保證理論基礎,以實踐為導向,管理服務為保障,強化創業技能,全面服務大學生創業之路;孵化模式,該模式針對大學生不同階段的知識和能力,設置配套的培養方案,通過階段性調整,最終走向創業;多層次——多平臺模式,普及和提升等多層創業教育相結合,同時借助多課堂聯動教學平臺和多元實踐平臺培養大學創業能力。
6.創業教育的策略研究
大學創業是國家和社會發展的必然所趨,創業教育也是促成大學生創業落地的重要途徑,如何落實創業教育是關鍵所在。有學者認為,創業教育要符合國家政策,同時要與社會現實需求相結合,不能偏離現實好高騖遠;有學者認為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開設實踐創新活動,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共建創業的良好氛圍;有學者認為加強校企的有機結合,深化教育內容和教育課程體系建設,同時開展創業指導,加強師資力量,加速創新成果落地;有學者認為創業教育應與社會發展高度同步,了解當前國際大環境及國家政策,完善相應創業課程,提供更多有利于創業的便利條件和政策,提供更多的實訓和孵化器。
三、對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反思
本文闡述的對“新全球化”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思維的反思性研究,主要包含以下四個方面:1.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在社會創業孵化的地位及其影響作用的新探索。通過實際開展調查調研,分析創新創業教育在社會的地位,以及創新創業教育是否對社會發展起到推進作用,仍需要對大學教育進行新探索。2.創新創業教育普及化與專業化關系處理重新探究與定位。專業教育是學生畢業的基本考核要求,學生能夠探索創業和專業教育之間的承輔關系,利用創業思維,最大化專業價值。因此,探討創新創業教育普及化、教師隊伍與課程體系的專業化在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方面的重要性。3.創新創業教育者水平與結構問題反思與解決路徑分析。剖析現有的創新創業教育中師資隊伍結構,反思教育者水平對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性以及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應對途徑。4.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社會現狀及未來出路。通過調研分析當前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現狀,闡述目前存在嚴重的問題,并就調查分析結果,結合現有的創業教育體系,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性提出切實可行的改革建議和可行方案。
參考文獻:
[1]李長熙,張偉偉,李健楠.工科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平臺構建與實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4
[2]王麗娟,呂際云.學習借鑒熊彼特創新創業思想的中國路徑研究[J].江蘇社會科學,2014
[3]李洪雄.美國高校創業教育的成功經驗及其啟示[J].外國教育研究,2011
[4]王雪雙.構建政府引導的全社會層面的國家創新體系——英國《創新國家白皮書》解析[J].中國高校科技,2013
[5]周小丁.德國高校與企業協同創新模式及其借鑒[J].德國研究,2013
[6]豐子義.全球性與現代性[J].哲學研究,2004
[7]任平.新全球化時代與馬克思主義哲學挑戰和應答[J].江蘇社會科學,2002
[8]李德順.全球化中的價值沖突與我們的戰略[J].社會科學管理與評論,2003
作者:劉嬌 單位:揭陽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