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中國傳統藝術中書畫同源共同性研究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中國傳統藝術中書畫同源共同性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中國傳統藝術中書畫同源共同性研究

摘要:在中國傳統藝術中,書法與繪畫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這種聯系不僅表現在起源上的相同,還表現在工具、技法、意境、審美情趣等諸多方面的同源。然而如今,在中國基礎教育中就把書法和繪畫的概念分開,初學者中也許很多人能意識到書法與中國畫的相同之處,但卻很少有人細探究竟,更少有人會以同源的思想和方法去研習,實在是丟棄了傳統書畫的神髓,對此必須加以矯正。書畫同源不僅表現在書法與中國繪畫的人文特質上,也不僅停留在表面的表現形式與筆墨運用上,而是要深入到其各自的精神之中,因此,兩者有著相同的人文精神和人文追求,創造美的意境而又不失民族品性的精品佳作,這才是對書畫同源說的最深刻的理解。

關鍵詞:書畫同源;技法;意境;相通

自古以來,書畫同源,就是一個飽受爭議的話題,雖時時被人們提起,卻似乎始終得不到足夠的重視。從北宋后期開始,隨著文人畫的興起,書法對繪畫的影響逐漸彰顯,由畫技到畫意,文人骨子里的浪漫情懷除了詩歌、書法外開始有了新的載體,中國畫的意境之美也逐漸迎來了一個又一個新的高潮。然而近代以來,隨著西方繪畫的傳入,從美術基礎教育開始,書法和繪畫就開始有了清晰的界限,書畫同源的理念越來越式微,使得很多現在學習中國畫的學生,都忽略了加強自身的書法修養,而單純地講究繪畫的技法、表現,丟掉了很多傳統藝術理論中很重要的東西,如在進行國畫的創作時一些高遠意境慢慢被淡化。筆者認為,只有厘清傳統藝術理論中書畫同源的理論依據,認真揣摩、研習,不斷汲取其理論精華,才能創作出美的、不失民族品性的精品佳作。

一、書畫起源的共同性

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始于商代,商周時期的甲骨文中保存了大量的圖畫文字,這些文字具有象形、記事等一系列功能,并且具有一定的繪畫因素和廣泛的表現范圍,進而發展到較為抽象的數字、方位等,中國最古老的文字也隨之慢慢成熟。文字的形成是人們生產生活的需要,也表現出古代人觀察能力、表現能力和思維能力的進步與發展,同時也反映了繪畫意識的發展。隨著圖畫文字向符號文字的轉變,人們開始逐漸提高自己對線的表現,并逐漸發展用毛筆的技巧,形成了獨特的書法藝術。而用毛筆來表現繪畫的圖像,也是中國傳統繪畫的重要特點。由此可證,書法與繪畫就是在同一出發點上發展起來的[1]。“頡有四目,仰觀垂象。因儷鳥龜之跡,遂定書字之形。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靈懷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是時也,書畫同體而未分,象制肇始而猶略。無以傳其意,故有書;無以見其形,故有畫。”[2]這是唐代畫家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曾記下的一段話,也是中國最早的書畫同源論。張彥遠認為,在造字之時,書畫同體而未分。書、畫的區分來自于目的的不同。繪畫在于形,而文字的作用在于意。因此從文字的出現可證,繪畫與書法的起源是一致的,都是從同一出發點形成起來的。

二、書畫作用的共同性

在中國古代,文字與繪畫都有一個很重要的作用就是教化,顯然繪畫在教化這一功能方面更直白易懂些。在早期統治者的愚民政策下,能斷文識字者固然只是極少數,更多的教化功能要通過更直白的繪畫和口耳相傳來實現,那一時期繪畫大多由文化水平較低的匠人來執行,繪畫技法方面的東西逐漸發展并走向成熟。直到宋代文人畫的興起,文人開始大量參與到繪畫中來,元代繪畫的特點就開始淡化教育功能而重在自娛,注重意境之美,陰陽相和、抒發胸臆等中國傳統思想開始逐漸滲透到繪畫中。和后期成熟的書法藝術一樣,中國畫的審美功能開始被認可,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見的國畫形式。像古詩與書法一樣,除了表面的視覺沖擊力,國畫中開始融進了更深刻的含義。從中國繪畫的教化和審美作用上,再一次體現了書畫“兩姊妹”的同宗同源。

三、書畫工具的共同性

中國的繪畫、書法都是以線為主的藝術表現形式,其使用的工具載體基本相同,即筆、墨、紙、硯,這是書家與畫家共同的標準配置。中國畫中有很多講究,在工具上與西方繪畫不一樣。中國畫的精髓是線的表現,它僅僅利用軟筆即毛筆來勾勒事物的形體,通過毛筆的“骨法用筆”來體現事物的生命力,而骨法用筆的體現則是在力度方面,是以線為主的表現形式。西方繪畫在線的表現上則是利用硬筆來實現。線條的產生是通過毛筆的勾勒而形成的,而線條卻是書畫藝術的生命,書畫中每根線條都關系到作品的成功與否。從這點看,書畫都與毛筆有關,即工具都離不開毛筆。其次,宣紙是中國書畫藝術最偉大的發明,在表現載體上,宣紙最大程度地發揮了中國藝術的特點,使得繪畫和書法產生了特殊的藝術效果和韻味。再次,墨汁也可稱之為中國書畫的血液,沒有墨汁,一切都無從談起。筆墨,是中國書畫藝術的特色、精華,也是其藝術精神的物化載體和精神折射,不同的行筆和墨色變化使書畫更加富有情趣和意味,因此,相同的工具和載體則是成就中國書畫藝術的又一相通之處。

四、書畫技法的共同性

趙孟《秀石疏林圖卷》中說:“石如飛白木如籀,寫竹還應八法通。若也有人能會此,須知書畫本來同。”[3]由此可見,書與畫相同的用筆及技法是對古人書畫同源理念的又一佐證。宋郭熙對繪畫技法也有明確的記載,“善書者往往善畫,蓋由其轉腕用筆之不滯也。”[4]56書與畫在線條的要求上是靈活而不遲滯,這就要求在腕和臂的著力上尋求突破。從郭熙的說法可以看出,腕的靈活是研習書法和繪畫的藝術家必須具備的技能。唐寅曰:“工畫如楷書,寫意如草圣,不過執筆轉腕靈妙耳。”[4]56他們從繪畫題材之造型、質感等層面將楷書永字八法甚至特殊書體、書風與繪畫的聯系引入了畫法的豐富性與書法的具體同一性。其余如方圓、虛實、剛柔、按提、巧拙、蒼潤、疾徐等關系,是書之法,亦是畫之法。這些前人經驗都充分地說明了書法與繪畫用筆之相同。除了用筆,書法與繪畫在章法構造、起承轉合也存在相似性。文人畫的興起使筆墨藝術更加豐富化,他們強調繪畫用筆本身的獨立審美價值,也強調其書法線條的審美價值,二者共同的結合體現了書法和繪畫在宋元時期的藝術價值取向上的共同性。《東圖元覽》載有:“孫尚子,善為顫筆,見于衣服、手足、木葉、川流諸處,皆若顫動。”類似這類的記載,也佐證了書法與繪畫在表現形式上的同源。同時,傳統的中國書畫在表現形式和表現方法上,基本是以筆墨和物象結構作為明顯的形態特征,以求在筆墨和氣韻中寄寓畫家各自的個性。書法的用筆是中國畫造型的語言,離開了書法的用筆,就很難言中國畫,因此,中國畫本身帶上了強烈的書法趣味,國畫的線條、墨韻,處處透露著抽象之美,流露出獨立的審美價值。中國書畫的筆墨不只是一種技能,更是一種精神,這種精神的載體就是“書畫同源”。

五、書畫審美的共同性

對書法與繪畫的審美主要在于內容、用筆、氣韻、筆墨、章法和構圖等方面。其中最關鍵的在于氣韻,氣韻生動是書法與繪畫在線條上共同的審美趨向;其次在內容方面,要做到氣韻生動就得把握筆墨運用,筆墨是最能體現作者個性的表現形式。書法與中國畫有異曲同工之妙,鑒賞書法的美要注重其筆法美、結構美和全幅意境美及其內在的神采。要理解書法藝術的特性及藝術效果、體現作者所反映和表達的思想感悟,要全面融入他們的世界中,把握作者的生平思想和他們的書寫技巧與內容之間的關系,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沉浸在他們所創造的美感之中。而欣賞中國畫,則要從意境入手,中國畫要求有詩情畫意,有情有景,要發揮筆墨情趣使所表現的物象生動傳神充滿生命力。即使一草一木一石也要獨具性格,將作者本人對事物的理解及情感注入到畫面中,也是畫家思想境界生活閱歷和藝術修養的綜合體現。總之,傳統的中國書畫在表現形式和技法上都將筆墨和氣韻浸潤著作者各自的個性,再追求獨特意韻的中國意趣,使其呈現出濃重而古樸的筆墨特質。書法是中國畫造型的語言,國畫的線條、墨韻處處流露出抽象美和獨立的審美特質。這種審美特質更可以看作是一種的精神象征。故此,書法與繪畫又是相輔相成、相通相融。

六、書畫意境的相通性

意境,是我國傳統美學的重要范疇,一種以意勝稱為“造境”,即強烈抒發主管的“情”和“意”,而另一種則以境勝,稱為“寫境”,描寫事物特殊的外部聯系,“情”和“意”隱于其中,對于書法與中國繪畫而言,抒情寫意的藝術境界,除了在筆墨和技巧上體現出驚人的相似之外,精神層面也相似相同。書如其人,畫如其人便是這個意思。在要求各自的意境中,書法家將自我的情感寄托在線條、構圖和筆墨境界中,而畫家則注重將飛動的線條融于情感之中,以極佳的構圖和境界寓意深邃的意和情中。雖然二者形式不同,在創作技巧上各有偏重,但追求的意境卻是相同的,共同追求事物的意趣、真情和神髓,將人的品性融于作品中使它們有各自的品格和生命,強烈地傳達作者的自我認識和感受,在這一點上,可以說書畫同源,源自人心。對于畫家或書家而言,筆墨的最高層次不僅是形、質、功力而言,更是作者自我品德和修養的外延,每個人因個人的學問、氣質、修養、悟性、品德的不同,對萬事萬物的理解和把握也不盡相同,所以傾心而為,寄興而作。將修養、品格、心胸共同表現在作品之上,這才是真正的書家或畫家所具有的個人境界。在這種個人境界之下,影響到作者的意境。從這方面說,他們的心境和表達的意境又是相通的。

七、題款、印章等章法的相似性

中國的書法和繪畫都比較講究題款和印,因為款和印不僅能表明作品的創作時間、地點、內容以及作者等,更能起到點綴畫面、完善章法等潤色的作用。只有在筆法、墨法、章法等表現形式和諧統一時,才能達到氣韻生動的藝術效果。

八、結語

總之,書畫同源不僅表現在書法與中國繪畫的人文特質上,也不僅停留在表面的表現形式與筆墨運用上,而是要深入到其各自的精神之中,因此,兩者有相同的人文精神和人文追求,創造美好而又不失民族性的精品佳作,這才是對書畫同源說的最深刻的解讀。

參考文獻:

[1]山青青新浪博客.淺談書畫同源[EB/OL].[2012-10-12].blog.sina.com.cn/s/blog_48dbe0e30100mh1b.html.

[2]于民主編.中國美學史資料選編[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245.

[3]葉朗主編.中國美學通史5宋金元卷[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4:235.

[4][明]徐渭著.書畫同源徐渭[M].北京:榮寶齋出版社,2013.

作者:張鵬國 單位:邵陽學院藝術設計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黄色app| 正在播放年轻大学生情侣| 老司机午夜性大片免费| 日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国产毛片一级国语版| 亚洲ts人妖网站|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亚洲| 精品毛片免费看| 日本工囗邪恶帝全彩大全acg| 国产女人高潮抽搐叫床视频| 久久男人av资源网站| 青青草原亚洲视频| 日本VA欧美VA精品发布| 国产chinesehd精品酒店| 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天堂| 69av免费视频| 日韩精品久久久肉伦网站| 国产人成精品香港三级在| 久久久www成人免费精品| 经典三级四虎在线观看| 好男人资源在线播放看| 国产中文字幕免费观看| 九九视频九九热| 青草午夜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成年女人毛片免费视频| 免费观看性欧美一级| AV片在线观看免费| 欧美日韩国产不卡在线观看| 国农村精品国产自线拍| 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直播| 99亚洲精品视频| 男人j进美女p动态图片| 婷婷四房综合激情五月在线| 亚洲色欲色欲综合网站| www.人人干|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久久久| 大学生日嘛批1| 亚洲人成无码网www| 边做饭边被躁欧美三级| 希崎杰西卡一二三区中文字幕| 又大又粗又爽a级毛片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