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完整行為導向模式下的創新教育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為了探討基于完整行為導向模式的職業學校創新教育,筆者選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某職業學校的126名在校生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對照組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研究組采用基于完整行為導向的模式,比較兩組人員的平均成績以及對于各項內容的教學滿意率。結果顯示,研究組的平均成績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對于學習興趣、自學、溝通交流能、問題分析以及創新等方面的教學滿意率均高于對照組(P<0.05)。筆者得出結論,在職業學校教學的過程中采用基于完整行為導向模式進行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學習成績和教學滿意度,有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職業學校;創新教育;完整行為導向模式
現代化的職業教育體系以創新教育為引領,在注重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過程中,追求可持續發展的目標。過去,職業學校只注重專業技能的簡單傳授,而缺乏完善的人才培養的體系,忽略了對于學生創造性以及獨立性的培養。如今,職業學校在進行創新教育的過程中,引入基于完整行為的導向模式,不僅重視學生理論知識的學習,而且重視學生運用知識、實踐操作能力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顯著提高,團隊意識和專業能力也得到培養。筆者采用了基于完整行為的導向模式進行教學,取得了較好效果。
一、資料與方法
(一)一般資料筆者選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某職業學校的126名在校生作為研究對象,將他們隨機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研究組中男41名,女22名,年齡18~22歲,平均年齡19.7±1.3歲;對照組中男39名,女24名,年齡18~21歲,平均年齡19.5±1.0歲。兩組人員的基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
(二)方法對照組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主要為:由教師導入要學習的內容—目標展示—新科教授—總結反饋—作業布置等。研究組采用基于完整行為導向的模式。教師在進行教學前對教學相關策略進行精心準備,包括:學生針對具體問題進行自主學習的相關策略,給予學生較大行為自由空間的策略,促使學生在符合創新的環境中進行學習的策略。針對教學過程,教師主要依據研發新產品的流程進行相關內容的設計,主要為初步設計—加工—檢驗,能夠與原有的設計進行比較并修改。教師首先將教學任務以及行為目標作為導向,然后選取合理的教學實施行為以及方法,最后對教學結果進行相應的監控以及評定。
(三)觀察指標對兩組人員教學成績的評估比較。兩周后由教師根據相關的教學內容自行出題,對學生在該階段內的學習進行考核,滿分為100分,分值越高表明學生們的學習成績相對較好。觀察并比較兩組人員對教學內學內容的滿意情況。主要從學習興趣、自學能力、溝通交流能力、問題分析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等方面進行評估。
(四)統計學方法數據應用SPSS18.0進行分析,其中計數進行X2(%)檢驗,計量進行t檢測(x±s)檢驗,P<0.05提示有顯著差異。
二、結果
(一)兩組人員平均成績對比研究組的平均成績高于對照組(P<0.05),具體見表1。
(二)兩組人員對各項內容教學滿意率對比研究組對于學習興趣、自學、溝通交流、問題分析以及創新等方面的教學滿意率均高于對照組(P<0.05),具體見表2。
三、討論
行為導向教學主要圍繞相應的教學任務設計活動項目,讓學生負責不同的內容,促使存在的問題得到創造性的解決。在職業學校中,采用基于完整行為導向模式的創新教育,并輔以企業的協助,學生能夠進入較為真實的項目情景。學生在實施項目過程中,能夠積極進行獨立思考以及共同合作,最終能夠順利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在本研究中,兩組教學結果的比較顯示,研究組的平均成績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對于學習興趣、自學、溝通交流、問題分析以及創新等方面的教學滿意率均高于對照組(P<0.05)。由此可見,在進行創新教育的過程中,采用基于完整行為導向模式教學,能夠使學生的學習成績得到顯著提升,并提升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主要依據學生的專業特點并結合創新項目進行學習情景的設計,從而制定存在等級分布的創新教學目標。通過教師進行引導,學生能夠進行獨立的信息搜集與整理,通過匯總后形成相應的書面報告,然后在會議上針對具體內容進行討論。學生依照不同的分組完成相應的工作計劃。在此期間,教師要注重創新技巧以及理念的傳授。待學生們完成相應的工作計劃后,教師依據相關的教學目標對各組項目完成的進度、小組成員間的合作協調以及創新技巧的應用等進行評定。最后,學生通過課堂交談或者書面報告等形式,對項目實施過程中解決方案的選擇以及先進做法等進行分享,并提出更加合理有效的見解,對項目進行進一步優化。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還應重視對于教學效果的評價。依據項目任務中所包含的專業知識、創新技巧與理念以及職業行為等,從專業技能、知識運用、溝通交流以及評估決策等方面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評估與判定。例如,知識運用能力可以分為知識的理解、復述以及擴展應用等多個方面。專業技能可以分為專業技巧的使用、技法的模仿以及能夠根據實際存在的問題進行相關技法的選取等多個方面。采取多項內容的教學與評估方法,符合現代職業教學對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教學需求。綜上所述,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基于完整行為導向的教學模式教學,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學生的學習成績和教學滿意度都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徐麗,高向玉.基于CDIO模式的創新教育人才培養策略探析[J].中國成人教育,2017(11).
[2]羅立群,黃紅.基于移動學習的高校成人教育模式創新[J].中國成人教育,2017(4).
[3]喬莉,袁軍堂,汪振華等.需求牽引能力導向多模式培養機械工程創新人才[J].中國大學教學,2019(5).
[4]王周紅.“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教育管理模式創新與啟示[J].中國成人教育,2017(8).
[5]王粲,李文蓮,孫波.角色轉移、大數據與學生教育管理模式創新[J].中國成人教育,2017(13).
作者:馬巖 劉麗 范慧瑩 單位:菏澤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