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初中物理與生活常識的關聯性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初中物理是我國物理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最基礎性內容,可見其重要性。由于物理本身就源于生活,所以在教學中,教師必須意識到初中物理與生活常識的關聯性,必須以此為基點改變教學模式,多鼓勵和引導學生去生活中思考物理現象、分析物理問題、尋找物理規律,讓學生明確感受到日常生活常識才是學習物理的最好教材,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學生獨立的探索思考精神和創新意識。
關鍵詞:初中物理;生活常識;關聯性;教學
物理規律源于生活,物理和生活本來就相互關聯,尤其伴隨著自然科學的迅猛發展,在我們生活的所有領域都能看到物理學科的影響,只要留心觀察,生活中的物理學現象也到處都是。怎么樣將生活中與物理相關聯的常識,運用到物理這門學科教學過程中,這對提高初中物理教學質量有著重要作用。總之,物理是一門生活化的自然科學學科,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應堅持始于生活、寓于生活、服務生活的教學觀念。目前新的初中物理教育大綱要求教師注重物理與生活的關聯,也就是要求教師從生活常識中尋找物理教學內容,并幫助學生在生活中發現物理現象、發掘物理規律,從而讓學生體驗到生活中物理比比皆是,只有貼近生活才能真正理解物理學的內涵,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以下文字將從物理教學手段與生活的緊密度出發,從幾個方面折射出初中物理與生活常識的關聯性
一、物理教學從生活熱點中取材
生活中的物理現象比比皆是,是最有效的、最實際的教學內容,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根據教學要求和學生學習狀況,對生活中的物理內容進行認真篩選,尤其很多生活熱點問題是最好的素材,不但可以激發學生興趣,還能明顯提升教學效率。比如教師在課堂上講連通器內容的時候,一開始可以這樣告訴學生,設置懸念:同學們每天早上起床我們都要洗簌,你們觀察過洗臉池下面的管道嗎?你們發現沒管道有一段是U形的,為什么要這樣設計呢,原理是什么,大家想過嗎?接著開始引入生活熱點,告訴學生2003年非典爆發時候出現的一個問題:香港陶大花園爆發非典疫情后,世界衛生組織對此調查發現,導致陶大花園出現非典疫情的一個原因就是,很多家庭不太使用地漏排出污水,導致與地漏相連的U型管道存水不夠,無法發揮作用。于是學生通過生活熱點內容的自然導入,對物理與生活常識關聯的認識就比較深刻了。
二、在物理探究實驗中創設生活情境
課堂上的物理實驗可以為學生演示最基本的物理學現象,創建有效的課堂情境。不過由于受時空限制,無法進行更多的實驗,因此在物理教學中會經常引入生活情境來替代。具體地說就是將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和物理因素,搬到課堂上,來有效補充物理教學中實驗觀察的不足。這種生活情境因為真實常見,在教學中很容易被學生接受,它傳達的知識內容也更容易被消化,能更好地豐富觀察、實驗所要傳遞的知識內容和問題。例如在課堂上講解摩擦力的時候,教師可以在課余時間安排一堂“拔河活動中的摩擦力”探究課,來強化學生對摩擦力基本概念、基本性質特征、和在生活中的作用的理解。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將生活情境直接帶入課堂,并設置問題,引導學生來思考、回答。如在課堂上提出:自行車哪些地方能夠增大摩擦,哪些地方能夠減小摩擦這樣的問題,來組織學生進行討論,以提升學生對摩擦力的認識程度。所以在物理探究實驗中創設生活情境,是讓物理學科與日常生活產生更為緊密的關系,不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鍛煉了學生用物理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也在學生的思維里深化了初中物理與生活常識的關聯性。
三、進行生活實踐,在實踐中感受物理與生活的關聯性
現代生活所有方面,甚至包括衣食住行都離不開物理知識,學生只有進行生活實踐,通過自己調查、收集生活中的物理素材,才能更好領會到物理與生活的關聯性,并感受到物理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因此學生在社會上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調查研究,對于學生深入理解物理知識是很有幫助的,在社會調查中,學生可以利用參觀和訪問的方式來獲取需要的信息。比如在學習電在生活中應用的這一節內容時候,教師可以提前一周給學生布置這樣的任務:調查自己家的家電數量和功率等參數,掌握家庭生活用電中的電學常識普及情況和用電誤區,然后寫成報告。在進行調查之前,為了引導學生調查方向,應該給學生調查提綱:第一點,調查內容(家庭電器的便利和使用誤區);第二點,調查方法(采訪家人、鄰居,在紙刊或網絡上尋找資料);第三點,調查結果;第四點,對家庭生活用電的具體意見。總之通過這樣的調查活動,可以讓學生切身感受到物理與生活常識的關聯性,提升他們的學習效率。
四、在物理教學中引導學生思考生活中的物理規律,學會創新
生活中的物理現象都包含著自身的規律,讓學生發現這些規律,并掌握它們,才能將它們有效運用到生活中的其他方面,從而更為徹底地體現了初中物理與生活常識的關聯性,培養出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用心觀察生活常識中的物理現象,努力揭開表象尋找本質內容,而后運用自己的所學對物理現象進行思考、分析,從而得出結論。比如在課堂上講完新能源的時候,老師給學生布置這樣的作業:我們冰箱的制冷劑,為什么要把環戊烷代換成現在用的氟利昂?然后讓學生回去自己思考,借助學習資料獨立完成作業。對蘋果落地的思考讓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因此生活常識是創新的基礎,教師必須在物理教學中引導學生用心思考生活中的物理規律,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造力,讓學生熟練掌握物理與生活常識的關聯性知識內容。
五、結語
總而言之,初中物理與生活常識的關聯性,可以通過生活化的教學手段反映出來。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轉變教學觀念,要更注重讓學生去生活中主動挖掘物理知識,把握物理知識與生活常識的聯系點,并且教師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要多引入生活實例,創建生活情境,以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提升初中物理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成績。當然這樣的引導過程,并不是一撮而就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經驗的積累,在引導中一定要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出他們的學習自主性。
參考文獻:
[1]王雷.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的研究與實踐[D].遼寧師范大學,2014
[2]王克.初中物理自主學習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踐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5
[3]史佳佳.初中生生活體驗促進物理教學的實踐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5
作者:肖珍珍 單位:漳州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