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中醫治療骨關節炎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通過回顧性分析近年來中醫治療骨關節炎的相關文獻,系統地綜述了骨關節炎的發病原因,以及中醫治療骨關節炎的常規方法,包括藥物治療、非藥物治療及綜合治療三種方式。其中藥物治療包括中藥內服、中藥熏洗及中藥貼敷;非藥物治療包括針灸治療、推拿治療及針刀療法。通過對各種治療方式的綜述,建議采用綜合治療方式、內外結合治療骨關節炎。
【關鍵詞】中醫治療;骨關節炎;藥物治療;非藥物治療;綜合治療
1骨關節炎的病因
劉俊才等[2]研究中指出,骨關節炎的發病原因與人的年齡、肥胖程度、身體代謝狀況及內分泌情況密切相關,按照發病原因不同將其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
1.1原發性骨關節炎
原發性骨關節炎常發生于中老年肥胖者,通常無法明確患者的發病原因,并且患者身體無異常情況出現,如先天性畸形、外傷感染、代謝異常或其他缺陷,其屬于長期、慢性的病理過程。原發性骨關節炎患者是由于身體綜合因素共同影響所引發的,包括軟骨營養缺乏、生物學應力失衡以及不斷積累的小創傷等。
1.2繼發性骨關節炎
繼發性骨關節炎在任何年齡段均會出現,是指在已有創傷或局部病變基礎上引發的軟骨損傷,治療方式不當或治療不徹底均會引起骨關節炎。發病原因可以分為先天性因素和后天性因素兩類,其中先天性因素主要是遺傳引起的先天性畸形,使關節面處無法對合,從而引發關節炎;后天性因素包括三方面:①自身關節發育不良使關節面出現不平整,比如在兒童階段出現的扁平髖、股骨頭骨垢滑脫等,當關節部位發育不穩定時,會引起骨關節炎。②外部機械損傷或機械磨損導致骨關節炎,臨床上常見病癥比如膝關節處半月板出現損傷,使關節軟骨長時間機械磨損引發炎癥,以及長期從事體力勞動,使脊柱關節處長期勞損引發的炎癥等。③醫源性因素,如長期不恰當地使用皮質激素,引起股骨頭壞死及軟骨病變等。
2骨關節炎的治療方法
2.1藥物治療
2.1.1中藥內服
臨床上常用的治療方法為采用補腎益肝、祛寒鎮痛、祛風除濕的藥物進行內服。姜玉祥等[3]采用補腎活血湯(熟地、黃芪各30g,川芎、懷牛膝、白術各15g,水蛭5g,乳香、沒藥各9g)對30例骨關節炎患者進行治療,并與硫酸氨基葡萄糖膠囊口服治療進行對比,結果顯示采用中藥治療患者能明顯改善病情。譚本前等[4]采用加味四物湯(熟地15g,當歸10g,川芎12g,白芍10g,丹參20g,秦艽15g等)治療骨關節炎患者120例,并與美洛昔康口服治療進行對比,結果顯示給予中藥治療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4.20%,顯著優于給予美洛昔康口服治療組患者總有效率(81.7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李俐等[5]在現代解剖及病理機制指導下,將53例骨關節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血府逐瘀湯進行治療,治療結果顯示,其總有效率為96.23%。
2.1.2中藥熏洗
李興嶺[6]采用花椒、艾葉、透骨草、荊芥、防風、蒲公英、紫花地丁、桑枝、雞血藤、制川烏頭、制草烏頭、生甘草等中藥熏洗對72例骨關節炎患者進行治療,治療后總有效率為93.06%。羅國良等[7]將通痹洗劑(黑老虎、毛麝香、毛冬青、入地金牛各30g,兩面針、當歸、紅花、威靈仙、三棱、莪術、桂枝、大黃、芒硝各適量)加水煎至1000mL,并加200mL陳醋,對132例膝骨關節炎患者進行熏洗治療,治療后優良率為88.00%。
2.1.3中藥貼敷
王志軍等[8]采用奇正消痛貼膏(獨一味、姜黃、花椒、水牛角、水柏枝、藏紅花等)治療骨關節炎患者,1貼/d,連續治療12周,治療后總有效率為90.60%,各項指標得到明顯改善。鄭昱新等[9]采用藏藥奇正青鵬膏治療36例膝骨關節炎患者,對照組中采用雙氯芬酸二乙胺軟膏進行治療,對比兩組患者治療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7.20%,顯著優于對照組的88.89%,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非藥物治療
2.2.1針灸治療
針灸具有舒筋通絡、調氣止痛的作用,同時可以使關節處軟組織張力減少,從而使關節處的應力狀態得到改善,以達到消腫去痛、提高關節功能的目的。臨床上主要治療穴位包括犢鼻、膝眼、血海、梁丘、陽陵泉、陰陵泉、足三里、合谷、解溪、委中、阿是穴等。張巖等[10]對60例膝骨關節炎患者進行研究,并隨機將其分為觀察組(n=30)和對照組(n=30),其中對照組僅給予藥物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外加針灸治療。兩組患者治療臨床療效比較,總有效率分別為96.00%、90.00%,并且針灸治療組明顯高于常規藥物治療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馬志毅等[11]對40例膝關節炎患者進行治療,分別采用針灸治療和注射玻璃酸鈉治療,治療結果顯示針灸治療患者療效明顯優于注射玻璃酸鈉治療患者。
2.2.2推拿治療
推拿不僅有利于促進關節處血液循環,而且能夠消除關節軟組織處的粘連,同時能夠舒理筋肌,使疼痛位置得到改善。吳華坤等[12]采用四步推拿法(順理肌筋、拔伸松動、痛點刮擦、搖晃松動),并對阿是穴、內外側膝眼等穴位進行電針刺激,然后結合肌力練習對47例骨關節炎患者進行治療,治療后總有效率為80.85%。劉新蓮[13]先以按、揉、彈、撥等手法松解膝關節,再以指端點按阿是穴、足三里等膝關節周邊穴位,最后配合屈伸牽引手法矯正下肢力線。全套手法結束后,配合超短波治療患膝。結果在200例骨性關節炎患者中,總有效率為92.50%。
2.2.3針刀療法
針刀療法可以使關節周圍粘連軟組織得到松解,然后配合手法使拉應力、壓應力得以平衡,進而改善關節內外受力狀態,使癥狀得到有效緩解。翁業林[14]對60例骨關節炎患者進行研究,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分別給予針刀治療和中藥治療,治療結果顯示針刀治療患者炎癥治愈率為92.10%,明顯高于對照組炎癥治愈率11.00%。王吉春[15]對497例膝骨關節炎患者進行研究,在膝關節邊緣增生處為進針刀點,在骨刺的尖部作切開松解術或施以鏟磨削平法,術后配合手法治療,結果治療總有效率為98.20%。
2.3綜合治療
何升華[16]對55例關節炎患者進行研究,給予患者手術清理關節,在術后運用手法對患者進行梳理筋肌(12次/d),使粘連的軟骨能夠松解,最后再給予患者中藥熏洗(艾葉、三棱、莪術、伸筋草、透骨草、牛膝、地龍、木瓜、威靈仙、紅花、川椒、海桐皮),以上熏洗按摩完成后,對患者進行膝關節屈伸功能訓練。治療后結果顯示,其治療總有效率為94.50%。趙東風[17]對72例骨關節炎患者進行研究,將自制中藥袋(荊芥、防風、羌活、獨活、伸筋草、透骨草、海桐皮、川烏、草烏、紅花、木香、姜黃、桂枝)浸濕后在微波爐加熱,保持10min左右,然后取出冷卻,當溫度為50℃時將其熨燙患者疼痛部位,1次/d,30min/次,然后再配合推拿治療,結果顯示治療總有效率為90.00%。涂世玉等[18]對60例膝骨性關節炎患者進行研究,并隨機分為針灸聯合中藥內服組和推拿手法組,在連續治療1個月后,對比兩組患者的身體狀況及疼痛程度,結果顯示針灸聯合中藥內服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推拿手法組。
3小結
綜上所述,中醫治療骨關節炎方法眾多、療效顯著,具有見效快、副作用少的特點[19]。李建軍在資料中指出[20],骨關節炎病情復雜,患者一般病程較長,其根本原因是氣血不足、肝腎虧損。因此,應采用內外結合的方式對其進行治療,從內調節整體功能,強筋壯骨;從外針對局部病癥舒筋通絡,以達到標本兼治的功效。
參考文獻:
[1]李冉,白嵐,李樹祝.膝關節骨性關節炎中醫治療模式研究進展[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23(1):104-107.
[2]劉俊才,李忠,王治,等.關節鏡手術與康復訓練聯合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療效分析[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2,27(1):66-68.
[3]姜玉祥,闞衛兵.自擬補腎活血方治療膝骨關節炎療效觀察[J].廣西中醫藥,2006,29(5):18-19.
[4]譚本前,何曉華,凌云.加味四物湯治療骨性關節炎的臨床療效觀察[J].廣東醫學,2011,32(6):799-800.
[5]李俐,吳巖,何廣富.血府逐瘀湯加減治療骨性關節炎53例[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07,23(6):58.
作者:程宏彬 單位:天津市第四中心醫院骨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