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護理專業課教學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策略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社會發展的不斷進步,醫療建設衛生行業也在持續發展,國家對醫療衛生行業建設也在關注,現代醫學模式需要作出轉變,尤其是對社會醫療工作人員的職業能力和專業素質有了更高的標準。因此,在高職護理專業中對學生的《護理學基礎》這門課程,要作為護理專業學生的基礎必修課程。鑒于此,本文從新課改的背景下,討論高職護理專業學生容易遇到的思想問題,以及如何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課程教學里,讓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培養護理專業的職業素養,奠定今后從業的專業價值觀。
關鍵詞:高職護理;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融合;融合策略
一、高職院校護理專業學生容易出現的思想問題
以護理實習為例,每位護理專業學生都應該經歷臨床實習的階段,想要成為一名合格的醫務工作者這是必須要經歷的[1]。學校與醫院展開合作,學校利用醫院的實習環境來規章制度,培養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和思想教育。醫院通過實習階段發現人才并且為醫院注入新鮮血液,與學校共同做好學生發展的橋梁。但是學生突然從安逸的大學生活和學習環境中離開,轉而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要面對醫院的不同工作崗位與不同的人,在情緒與思想上容易產生一些問題。例如:首先是學習方面的不適應帶來的思想問題。護理專業學生在離開院校之前,在日常專業課上會學習到較多的專業技能和操作。離開學校來到醫院企業后進行親身體會時,剛開始會覺得新鮮有動力,希望能盡快動手參與到工作中來。但是等真正進入工作科室分配護理任務之后,又會感到非常陌生與手足無措,畢竟每所醫療企業的工作模式多少會有些出入,校園課程與實地工作不同[2]。因此,護理專業生的實習工作一時之間無法下手會比較焦慮。其次是情緒問題,這個階段的學生的年齡多數在二十歲到二十四歲之間,獨生家庭子女占大多數,青春期的她們活力十足而且經歷旺盛,心理變化比較快而且敏感,求知欲和創造力極強,但是經常會經常有逆反行為,情緒不夠穩定,遇到工作方面的問題經常容易急躁,體現了當代大學生的情緒兩極化。根據很多調查結果和醫院統計顯示,很多護理專業學生在實習階段都有很大的思想壓力,擔心醫療事故的發生與人際關系的處理不夠完善,還有科室老師的批評與院內患者的不信任,會經常讓學生對護理行業失去熱情。
二、導致高校護理專業學生產生思想問題的因素
學校對護理專業學生的思政教育和管理不足,多數高職院校在教授課堂上經常對護理專業學生展開專業技能培養,將此作為護理專業教育的重點,卻忽略了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培養與引導[3]。直接導致了許多學生在進入醫療單位工作時,沒有建立足夠的思想準備來面對這種轉變,會在實習之初產生一些心理上的不適應。除此之外,由于學生在醫院的實習過程太過漫長,學校不能長時間的管理而且也無法完全顧及,因此,便將對護生的安全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一并托付給合作醫院,對護理學生缺少管理并且缺少聯系,不能及時的了解到學生的思想轉變所產生的心理問題,無法及時進行思政教育和思想引導。
三、高職護理專業課融進思政教育的策略
(一)思想政治教育與培養計劃結合
在高職護理專業的教學課堂上將思想政治工作帶入,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感與世界觀,將護理專業學生今后在醫學行業的思維模式引導至正確的方向上來。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有益于提高學生的情商,以便將來在與醫院患者溝通時,無論何種談話內容都可以讓患者感到被尊重,從而建立平等和諧、互相尊重的護患關系[4]。按照國家最新對醫學行業提出的服務精神和對人才的需求標準,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護理基礎教學當中,并且落實到理論課程與實際操作當中。對護理專業學生的德行教育也不能忽視,老師要將工匠精神刻進每一位護理學生的心中,讓高職院校的護生樹立正確的醫德醫風。全面落實教學一體化理論,讓學生的實踐能力與理論知識相結合,將思政教育融進學院教學,讓學生擁有人文素養與護理責任心,為塑造技能型護理人員的正確價值觀打下基礎。
(二)提升高職院校護理專業教師的職業素養
教師在學生的大學時代不僅作為一名傳道解惑者,而且還要肩負著思政育人的責任。老師不僅僅要具有比較高的技術水準、職業技能素質和人文素養,還要及時更新教學理念[5]。教師的行為和良好的思想道德觀念直接影響學生的行為規范,因此,老師必須端正自己的行為與提高思想修養,樹立以德育人的責任意識,將思想政治教育貫徹到整個護理專業教學中來,實現全方位的思政教育,學校需要培養教師的業務能力與教學方式的不斷更新,以此可以提高高職學校教師隊伍的思政素養。
(三)加強護理專業教育的方法改革
堅持將思想政治教育作為護理院校學生的主要教學策略,把德育教育帶入到護理專業學習的各層教學中去,是提升護理學生的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的方法。
1.教案改革
傳統的護理教案通常注重于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反而忽略了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培養[6]。因此,在護理學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要將原來的傳統教學思想更新為“思政”思想,注重學生的思維情感的培養,同時提升專業技能素養。
2.教材改革
老師可以在護理教學的過程中,將真實案例、倫理問題和常見的醫療糾紛放到實際課堂當中來,讓學生們認真的思考并加以分析此類問題,若在現實生活中遇到應該如何處理,再加以引導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收到教師想要傳遞給他們的思想政治觀念,例如:奉獻精神、愛崗敬業將神、愛護他人和醫患平等觀念。除此之外,老師也可以將國家優秀護士與南丁格爾獎獲得者的事跡加入思政育人課堂中,為培養職業護士素養的過程添加正能量助力。并且在為學生展示臨床護理發生過的醫療事故時,讓學生們仔細分析出問題的癥結所在,老師要從旁引導,讓學生生成正確看待事故的觀念并且從中吸取到經驗教訓。這種正反兩方面的教育模式會在學生的心理形成強烈的對比,讓思想政治理念在學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引領護理專業學生行走在正確的治病救人的道路上[7]。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職教學階段就是為學生日后的就業做準備的時期,在此階段,學生需要不斷地儲蓄專業方面的知識、熟練掌握專業技能、培養自己的綜合素質,為日后的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高職院校護理專業中融合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勢所趨,在進行護理學基礎教育時并行實施思想政治改革教育的道路上,仍然需要持續探索,一位合格的護士行業工作者應該具備完好的思想價值觀,作為職業發展過程中的啟明星,引領著我們正確的走在這條道路上。教師在護理專業課程中將思政教育滲透到學生的認知中去,是護理專業老師最為重要的工作之一,并且在今后的護理教育工作中,要堅持將思政育人的教學理念貫徹下去,培養學生堅實的從醫品質。在不斷完善教育模式的同時樹立起新的教學理念,讓思政教育和理論實踐不斷融合,讓高職院校護理專業學生的職業技能與專業素養得到不斷地提高。
【參考文獻】
[1]周宏菊,何振.論高職醫學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與職業素養培育的融合[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6,29(1):65-68.
[2]姚期文.依托紅色文化加強高職院校護理專業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考[J].科教導刊-電子版(上旬),2018(7):106.
[3]趙陳心,王莉,劉艷等.新時期高職院校隱形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開發與利用[J].現代職業教育,2019(8):68-69.
[4]鄧海龍,董進.高職護理學生職業道德培養途徑與思政教育模式改革研究[J].科教導刊,2018(23):102-103.
作者:李云霞 單位:云南醫藥健康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