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地方戲的繼承與發展淺談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地方戲的繼承與發展淺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地方戲的繼承與發展淺談

【摘要】中國戲曲藝術是京劇與昆曲等眾多地方戲組成的,現存的地方戲曲有348個,地方戲是地域文化和地方民族文化的另一種表現,而且各個劇種之間既有相同性又有差異性,差異性就成為地方戲曲之文化特點。在高速發展的時代中戲曲藝術發展的腳步變得緩慢,這不是說戲曲藝術過時了,也不是觀眾不喜歡戲曲,而是要從根本上找問題,繼承與保留經典的和優秀的內容,實現與時俱進的發展。本文以筆者近幾年對博白桂南采茶戲繼承與發展的研究提出觀點,并以實例說明博白民間藝術保護傳承和發展中心·采茶部采取的有效舉措。

【關鍵詞】戲曲藝術;繼承與發展;博白桂南采茶戲

戲曲藝術在20世紀初非常流行,比如京劇、昆曲和一些地方戲(秦腔、粵劇、晉劇、豫劇、越劇等),新中國成立后,地方戲曲的發展空前繁盛,還新生了一些小劇種。現如今戲曲進入了發展緩慢的階段,其中存在有客觀的外部和發展環境的因素,但筆者認為更要從自身找問題,要深挖地方戲曲的文化價值,因為有文化的東西在任何時代都會有市場需求,文化的呈現方式是關鍵問題。面對當今地方戲曲的發展問題,先要看繼承了多少,還是不是那“味道”;其次去想如何發展,有沒有找到該劇種發展的路,因為每個劇種都具有一定的差異,面對的問題既有共性也有差異性,所以要依據該地方戲曲的問題進行具體分析。

一、繼承:繼承與保留

(一)經典作品

2006年5月20日,桂南采茶戲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是對桂南采茶戲文化的肯定,也是發展的保障;這是一種保護,但不能讓劇種成為只有文字、照片和影像資料的博物館藝術。文字記錄是有限的,照片記錄是片面的,影像資料還能有相對完整的記錄。但影像畢竟是“死的”,戲曲是“角兒”的藝術,以人傳承才是正道。傳承的問題首先是要保留,保留那些經典劇目最原汁原味的東西,只有這些正統的東西在才有創新發展的前提,沒有它的存在就是瞎改、亂改。桂南采茶戲在發展歷史中也是不斷融合了其他“采茶戲”的元素才形成今天的模樣,而且也形成了一套屬于桂南采茶戲本有的程式體系和表演特點,創作了成熟的經典作品,這些是桂南采茶戲發展過程中的時代印記,而這些印記也需要原汁原味地保留下來,還要讓人(表演者)和影像資料一起保留。戲曲有一個特殊的傳承方式是“口傳心授”,戲曲“角兒”的藝術特性也在于人,一出經典劇目成為經典的最大因素是表演者個人的技藝和表演風格之魅力所在。

(二)音樂特色

桂南采茶戲與其他“采茶戲”在音樂風格上有很多相似之處,“詼諧”和“風趣”是桂南采茶戲音樂的兩個特點。首先桂南采茶戲與其他采茶戲都是一種源于生活的產物,它的旋律經常會出現在采茶勞作場景中,而這種旋律無形中成為了人們舒緩情緒、調節疲勞的方式;其次,桂南采茶戲講述的故事大多以百姓生活瑣事為主,音樂的旋律風趣幽默,給人帶來身心的愉悅感,慢慢地成為了勞作后和生活中的“娛樂必需品”。桂南采茶戲音樂發展先有民間小調的融入,發展過程有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只吟唱民間小調,第二階段融合多種采茶旋律進行聯唱,第三階段發展了一些民間舞蹈音樂,逐步形成了現在的音樂體系。其中包括“看茶調”“摘茶歌”等“采茶燈”調式。在桂南采茶戲音樂旋律中有一個“吁嘟呀”的旋律作為襯詞,別有風味,聽眾深感親切,廣為傳唱,因此,“吁嘟呀”又成為桂南采茶戲的另一俗名。由于桂南采茶戲具有歌舞并重的獨特表演風格,在多人表演的場面中,演唱氛圍非常歡快熱烈,歌舞場面更是靈動多變、不拘一格。自由的表現樣式與不同情緒的“吁嘟呀”旋律配合讓人物性格更鮮明,人物情感抒發更準確。桂南采茶戲“吁嘟呀”的音樂特色成為該劇種特有的音樂元素,極大地提高了該劇種的藝術魅力。在桂南采茶戲音樂方面的傳承更應該把這些原汁原味、詼諧、風趣的音樂元素完整地長久保留。

(三)傳幫帶

戲曲藝術最大的魅力還是人,因為同一出劇目不同的演員扮演會呈現出不同的藝術特色(味道),無論是從唱腔方面,還是表演方面都是如此,看的就是演員身上的“味道”,這才有了“演的是戲,看的是人”的說法。曾經的戲曲藝術家一個人會演幾十出戲,多則上百出戲,他們所演的劇目已經形成了自己的一套體系,雖然也有“萬變不離其宗”的意思,但經過藝術家多年舞臺演出實踐幾乎已經把戲與人相互融合,這是他對作品的理解,并把自己的理解用自己擅長的技藝表演展現,流傳至今。現在桂南采茶戲的老藝術家越來越少,這已發出信號,中國地方戲的數量在逐年減少,也是因為地方戲老藝術家的離去。《關于支持戲曲傳承發展的若干政策》中實施“名家傳戲——戲曲名家收徒傳藝”計劃,支持各級各類戲曲藝術表演團體、學校、研究機構采取“一帶一、一帶二”等方式傳授戲曲表演藝術精粹。建立戲曲院校青年教師與戲曲藝術表演團體青年骨干“雙向交流”機制,為培養新一代青年拔尖人才創造良好條件。桂南采茶戲的發展歷史雖然沒有昆曲、秦腔、粵劇、梨園戲等劇種歷史悠久,但也是廣西乃至全國“采茶戲體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為“客家采茶戲”的代表,它的傳承更應該被重視,不然桂南采茶戲的文化流失速度會更快。

二、發展:與時俱進,找發展突破口

(一)創作新品,推動發展

隨著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民對娛樂項目的要求也在不斷提升,作為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地方戲曲,市場的發展空間還是很大的。博白桂南采茶戲(博白民間藝術保護傳承和發展中心·采茶部)作為全國為數不多的桂南采茶戲研究與發展的文藝團體,肩負著桂南采茶戲發展的重要責任。創作作品,創作能推動劇種發展的作品不容易,再能讓作品與時俱進讓觀眾喜歡就更不容易。現在藝術市場能吸引觀眾的藝術種類多樣,地方戲曲不創作新的作品就是在“逆水行舟”,桂南采茶戲同樣如此。博白桂南采茶戲針對這一問題也找到了解決辦法,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因地制宜先從地域特點找突破口。桂南采茶戲是一個地域性很強的劇種,廣西博白作為全國客家人口大縣,為桂南采茶戲發展帶來了得天獨厚的優勢。桂南采茶戲是客家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文化娛樂項目,更是博白人民聯絡感情、抒發情感的普遍方式,在大街小巷、鄉鎮村頭經常會有人聚集在一起唱桂南采茶戲,所以博白桂南采茶戲首先就會把當下發生在人們身邊的故事作為題材創作采茶小戲,并經常開展“送戲進村”的活動,加強了當地人對采茶戲的熱愛。博白桂南采茶戲近三年創作了兩部大型桂南采茶戲作品,創作的初衷是挖掘博白地域文化,樹立博白客家精神。第一部是大型桂南采茶戲《綠珠女》,該劇屬于新編歷史劇,故事原型是中國十大美女之一——綠珠,作品弘揚了主人公的博愛與奉獻精神,樹立本地人物形象,再通過作品演出讓觀眾進一步了解地域文化歷史,增強人民的民族自信。第二部是結合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歷史性節點,挖掘博白革命先驅朱錫昂先生事跡,創作了大型桂南采茶戲《八桂先驅·朱錫昂》,推動了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的重要舉措,旨在以此感懷先烈、激勵后人,教育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從中感悟信仰的力量。博白桂南采茶戲的發展能審時度勢,抓住時展的契機,挖掘地域文化再進行進一步提升打磨,著重突出地域文化的民族屬性,繼續將作品再提升,以更好的狀態演繹精品,把作品推出去走向全市、全區巡演,讓桂南采茶戲能繼續走下去,走得更遠。

(二)改善環境,多元化融合

排練場是藝術創作的保障,劇場是舞臺作品演出的保障,專業的戲曲院團是離不開劇場和排練場的。博白民間藝術保護傳承和發展中心·采茶部是廣西唯一的專業化的國營桂南采茶戲藝術團體,可稱為全國“桂南采茶戲第一團”。對此現任團長呂光東心里清楚,改變環境是劇團發展面臨的問題之一,讓桂南采茶戲復燃,要拿出藝術水準更高的作品回到觀眾的視線中。由于博白桂南采茶戲這些年積極參與縣、市的各類文藝演出,得到大家的認可,慢慢地提升了博白桂南采茶戲的影響力。團長審時度勢提出了提升排練和演出場地的改造問題后,得到了相應政策扶持,在原有的排練場基礎上加裝了舞臺燈光音響設備,提升了排練場的功能,可以在這里完成一些日常的演出;將辦公樓進行整合,改造了三間中型練功廳。如今環境改變了,還增加了業務和配套發展項目,第一,開展采茶戲培訓業務,針對采茶戲的一些愛好者和青少年進行培訓;第二,練功廳除了演員日常的訓練,也會開設一些歌舞類的少兒藝術培訓,還能在舞臺上進行成果展演,把現有的資源利用好,把有限的資源功能最大化,對博白桂南采茶戲發展是很重要的,這樣才能更好地推動該劇種的發展,進一步研究如何多元化融合發展。

(三)加強人才培養,建立新模式

地方戲曲的發展要重視青年人才培養,恢復“造血功能”。博白桂南采茶戲的發展還要從人才培養著手。發展一定要有人,對如何培養人,如何留住人等問題呂光東團長也找到了辦法,制定了5年人才培養方案預計完成300人的培養目標,每年招生的學員與廣西藝術學校聯合培養,保證每年培養50-60個學員,逐步壯大博白桂南采茶戲的人才梯隊,把博白桂南采茶戲的演出隊伍朝著精細化、優質化、精英化的方向發展。人員梯隊實施分類化管理,分成桂南采茶隊、少兒藝術培訓隊和歌舞演出隊,成立桂南采茶隊,解決了桂南采茶戲的傳承與發展問題;成立少兒藝術培訓隊,解決了桂南采茶戲融合發展問題,繼續拓寬未來發展道路;成立歌舞演出隊,豐富了桂南采茶戲演出種類,還能對接商業演出和文化旅游演出項目,逐步讓博白桂南采茶戲成為專業性強,舞臺表演形式多樣的一專多能型的地方戲曲藝術品牌。博白民間藝術保護傳承和發展中心·采茶部近幾年恢復的傳統折子戲、創排的小戲和兩部大型桂南采茶戲得到了觀眾的高度認可。同時在博白縣委縣政府的支持下,博白民間藝術保護傳承和發展中心·采茶部開始探索傳承民間文化藝術與市場化相結合,2018年,創排大型新編桂南采茶劇《綠珠女》已經成為博白縣文化藝術的品牌,已經落實由政府牽頭從全縣28個鄉鎮,60多所中學招收學員,與教育局對接博白職校積極配合,將“桂南采茶戲”融入九年義務教學課堂,做到特色項目教育。博白民間藝術保護傳承和發展中心·采茶部找到了發展的路線,制定了解決方案,并在實踐中證明了傳承經典,創作新品,樹立地域文化品牌和加強人才培養是行之有效的。

作者:呂光東 單位:博白縣民間文化藝術保護傳承和展演中心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aⅴ成人精品无吗|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成人|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播放| 欧欧美18videosex性哦欧美美| 成人影院wwwwwwwwwww| 人人妻人人爽人人澡欧美一区| 青青操在线免费观看| 无翼乌邪恶工番口番邪恶| 亚洲精品无码av中文字幕电影网站| 免费h片在线观看网址最新| 成人在线免费看片| 亚洲国产精品尤物yw在线观看| 色综合蜜桃视频在线观看| 在线天堂新版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视频网站| 男男车车的车车网站免费| 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视频| www.kkbokk.com| 日韩视频中文字幕精品偷拍 |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色吗综合| 国产无遮挡又黄又爽在线视频| 一区二区在线观看视频| 曰本女人一级毛片看一级**| 免费极品av一视觉盛宴| 九九影院理论片在线观看一级| 婷婷亚洲综合五月天小说在线|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观看| 男女爽爽无遮挡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一区| a级日本理论片在线播放| 日本老妇人乱xxy| 亚洲欧美国产精品专区久久| 美女视频黄的全免费视频网站| 国产精品区一区二区三| 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日韩在线第二页| 亚洲欧美日韩高清综合678| 美女扒开胸露出奶乳免费视频|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www.人人干| 日本xxx片免费高清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