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工藝美術產業發展思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眾所周知隨著社會的發展,一些傳統的工藝美術品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尤其是一些年輕人。有見識有眼見的學者們對工藝美術產業發展的困境,對如何將現代流行元素與傳統文化的結合提出了積極的建議和思考。如減王文《傳統文化的顛覆者—創意文化及其活動》、翁紀軍《漆味與畫意淺談漆畫創作》、徐義勝,劉艷《我國發展創意產業的現狀和對策》、熊凌《香港創意產業的發展及經驗》等著作。本文在概括東關街工藝美術產業現狀問題,通過解決揚州東關街工藝美術的場地利用、在轉型的過程中,如何改變它的生產模式和經營模式、如何運用當代的科技理念、文化設計理念、如何建立人才培養方案等方面的問題來促進東關街工藝美術產業的發展。
一、揚州中國文化古街——東關街工藝美術產業現狀問題
揚州是1982年國務院首批公布的的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東關街是中國現存四大文化古街之一,其面積最大,文化內涵最豐富的歷史街區。目前東關街的商鋪主要以吃為主,工藝品的商鋪主要以旅游工藝產品為主,地方特色與現代題材不多;鄰近也沒有大型的工藝博物館,更不用說舉行一些“以詩畫會友”的活動了。特別是體驗揚州特色文化,感受工藝美術生產等沒有發揮什么實質性的作用,以致造成揚州文化元素不夠深刻,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氛圍不夠濃厚的印象。因此,改變生產模式和經營模式,建設具有文化內涵的東關街勢在必行。
二、揚州中國文化古街——東關街工藝美術產業轉型
在當代城市化建設進程中,揚州東關街工藝美術應該有區別其他地方的生產模式、科技模式、設計模式。揚州東關街工藝美術的轉型始終與傳統文化息息相關。揚州東關街工藝美術轉型具有以下優勢:
(1)文化優勢。揚州大約有2500年的建城歷史,它起于漢代,在清朝乾隆時期為最盛,許多文人墨客紛紛進入揚州,為揚州古代文化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著名的“揚州八怪”、“苦瓜和尚”),孕育了揚州工藝美術鮮明的地方特色。我們可以將這些歷史文化與現代的流行元素相結合,標新立異。
(2)基礎雄厚。揚州漆器、玉器素有“中華老字號”的美稱。揚州有是全國最大,種類最為齊全的漆器廠,揚州是我國玉器發源地之一。玉器發展史由來已久,雕刻技藝精湛,品種齊全,數量多,質量好。東關街工藝美術產業的轉型需要迎合群眾,不能獨立發展。現如今去東關街游玩的消費主體大多是年輕人,因此工藝美術的轉型必須要與現代流行元素相結合,創造出新穎、與時代結合的工藝美術品。東關街工藝美術產業的轉型是創造而不是制造。東關街工藝美術品流行的大多是復制品,老藝人越來越少,年輕一代很少去學習這門手藝。政府應注重培養一批年輕人,運用他們靈活的頭腦創造出現代熱門的工藝美術品。在一定范圍內推進漆藝、玉雕、磚雕、剪紙等東關街工藝美術產業在實用領域的推廣,探索傳統文化工藝與現代科技相結合的可能性。建立大規模的生產流水線,減少美食為主的商鋪,建立一些大規模的工藝美術品商鋪,有現場操作的活動,讓人們親身感受工藝美術品的創造過程。隨著揚州高鐵的即將開通,來揚州旅行的游客會愈來愈多,假設揚州東關街工藝美術產業轉型成功,一定會促進東關街工藝美術產業的發展,進而加快揚州市民小康社會的步伐,提高人們對揚州工藝美術的審美需求,打造出一條無污染、低能耗、親生態的東關街。
三、揚州中國文化古街——東關街工藝美術產業發展的問題
俗話說的好“建業容易守業難”,如何促進東關街工藝美術產業的發展關系到整條街的存亡。興建博物館,表演,收藏,向人們時常展示一些現代流行的工藝美術品,提高人們的眼界。新興的工藝美術品的價格要根據人們的消費水平而定,不能創造出來沒人買沒人使用,只是在那展覽,就失去了工藝美術的價值。為進一步推進揚州東關街文化博覽城建設,揚州玉器博物館、揚州漆器博物館的建設也在規劃之中。開展一些“以詩會友”的活動。解決東關街工藝美術產業的產業利用問題。政府頒布一些保護東關街工藝美術產業的法令,建立相關的管理制度。
四、揚州中國文化古街——東關街工藝美術產業發展的建議
伴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文藝界興起一種“純娛樂”的潮流。它單純以詼諧、搞笑為主題不管什么內容形式,不管什么社會效益,只要有人掏錢就可以。那么,工藝美術品所傳遞的正能量也所剩無幾。在廣東講:“我們絕不拋棄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恰恰相反,我們要很好的傳承弘揚因為這是我們民族的‘根’和‘魂’,丟了這個‘根’和‘魂’就沒有根基了?!睎|關街工藝美術產業的發展不僅僅是一種盈利產業,更關乎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傳承的好壞關乎到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新時期的工藝美術產業在經歷了一系列的探索之后,存在著諸多問題:有數量缺質量;抄襲模仿;機械化生產;快餐式消費等等?,F在,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建設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東關街工藝美術產業,這是今天既符合世界美學發展總趨勢又能適應中國具體國情的一條切實可行的康莊大道。通過上述對東關街工藝美術產業發展的分析,筆者認為應克服揚州東關街工藝美術狹窄的專業劃分,從風俗習慣、當代潮流、創意思維等角度進行人才培養,達到東關街工藝美術具有應對時代挑戰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作者:龐德敏 單位:揚州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