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留守兒童題材電影藝術特征與未來發展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留守兒童題材電影藝術特征與未來發展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留守兒童題材電影藝術特征與未來發展

[摘要]2017年11月,民政部數據顯示,我國16歲以下農村留守兒童有902萬人,越來越多的影視工作者用影像記錄這一特殊群體,2000年以來先后出現了四十幾部關于留守兒童題材電影以及微電影,這類電影在數量、質量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總體影響以及藝術效果有限。本文通過對農村留守兒童題材電影概念和現狀進行梳理,分析這類題材影片總體藝術特征,探索這類現實題材電影未來的發展方向,期待在研究視野上為其發展提供一定參考意見。

[關鍵詞]留守兒童;標簽;電影;分析

一、留守兒童電影概念與現狀

(一)留守兒童題材電影

留守兒童題材電影以留守兒童為主人公,主要反映農村留守兒童現實問題以及如何解決這些現實問題。2014年10月,在《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文藝最根本的方法是扎根人民,留守兒童題材電影是對“以人民為中心”深入群眾、深入生活的創作導向最好闡釋,這一類題材電影通過影像記錄農村留守兒童成長生存條件以及現實存在的問題以及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影片關注兒童的成長與幸福,關注農村現實問題。電影要始終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樂傾注在自己的筆端,謳歌奮斗人生,刻畫最美人物,堅定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1]。電影創作是文化傳播的重要手段,電影要跟隨時代步伐反映社會發展新變化。在民族與國家的大背景中,通過影片展現弱勢群體的困境,直面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面臨的進城務工的農民工子女生活以及學習的各種問題,這才是此類影片“以人民為創作中心”最可貴的品質。

(二)目前這類題材電影現狀

根據我們課題組統計,2000年先后出現的四十幾部關于農民工子女兒童題材的電影,影片內容主要關注農村留守兒童的成長,流動兒童方面的影片很少涉及。隨著留守兒童問題越來越受到大眾關注,政府各級部門出臺了大量相關政策,相關題材電影也大量呈現,這些影片反映了一些當下鄉村留守兒童問題的時代性特征;這些影片所展現的鄉村文化越來越衰落,農村風貌貧窮落后,標簽化的貧窮鄉村以及可憐的兒童形象成為這類影片標配。留守兒童題材影片絕大多數表現了農村留守兒童的自強、友善、勤勞、勇敢的傳統美德,但20世紀90年代農村題材電影中的鄉村兒童所呈現的富足精神以及對家鄉的熱愛[2]不見了,更多表現的是對城市的向往和對父母親情的渴望;缺少鄉村文化的展示以及鄉村環境改變對兒童成長的影響,這類題材的電影、微電影越來越多,但是這一類題材的電影藝術成績并不盡如人意。

二、農村留守兒童電影整體現實藝術特征

(一)故事類型相近缺少變化

目前,這些農村留守兒童題材電影類型相近,集中展現了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孩子由爺爺、奶奶照顧,孩子生活困難,孩子企盼父母打工歸來,帶自己去城市生活,走出農村為自己的終極目標。這類影片在文化視角上更多關注城鄉沖突,影片主要故事情節較為單一,對留守兒童現實困境缺少立體分析,并沒有真正揭示出留守兒童產生的實質。如《念書的孩子》,留守兒童開開父親在城市工地打工、母親在醫生家做保姆,開開留在農村和爺爺一起生活,爺爺為了檢查開開的學習情況讓他給自己讀書,后來爺爺生病去世,爸爸帶開開去城市學校上學。《念書的孩子》獲得了一定的成功,2013年推出《念書的孩子2》,影片寫的是爸爸帶開開到城里讀書后的事情,第二部更應該解決的是開開如何融入班集體,流動兒童在城市生活以及學習情況,但影片基本沒做深入探討,更多地描寫人與狗的情感問題,深入不足,導致留守兒童這一類型電影市場影響不大。

(二)過于理想化的結局

此類影片結局過于理想化,都靠英雄人物出現解決現實問題,影片表面上圓滿解決了留守兒童暫時問題,使得現實問題表現不夠深刻,批判性也就弱化,反不如一些伊朗電影影片結束時候的開放性[3]表達方式更容易引起人們反思與反省。現實生活中這些辦法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缺少從國家政策方向以及教育部門整體政策方向視角解決農民工子女留守兒童教育生活等各方面問題。隨著農村撤點并校,部分孩子由于上學路途太遠以及父母不在身邊,越來越多的留守兒童在寄宿制學校生活,但是這一類型相關影片卻基本沒有,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三)標簽化的主人公人物形象

國產留守兒童電影塑造的主人公角色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缺少兒童本位思考,標簽化主人公人物形象,主人公人物塑造缺少豐富性。這些作品集中展示了留守兒童的生存以及生活環境,留守兒童父母長期不在身邊使得部分留守兒童“善良懂事”,部分兒童缺少管教成為“問題少年”,但是總體人物形象構造過于非黑即白,缺少從兒童內心視角來構造留守兒童形象,沒有真正構造出真實感人的留守兒童人物形象。農村留守兒童電影中的兒童雖然明白生活的艱難困苦,但應該保持兒童的“自我為中心”,兒童世界和成人世界是兩個明顯不同的世界,不應該從成人的視角構造兒童人物形象,更應該從兒童的內心去展現故事情節,用現實手法去挖掘留守兒童真正內心世界。

(四)破落的鄉村鏡像

目前絕大多數農村留守兒童題材的電影或者微電影展現的鄉村鏡像都是貧窮、落后的自然景觀。如《留守的孩子》開頭用一組推鏡頭介紹電影的群體主人公五個留守孩子,背后是貧窮的土地,孩子上學的路是泥濘的土路,近景展現的是破舊的房屋,僅能避風雨的危房,學校也破敗不堪。隨著故事的發展,全篇也沒有一處令人印象深刻的自然風光,光線鏡頭表現的是黯淡無光的自然景色。《空巢里的孩子》展現的農村也是遠處光禿禿的遠山景觀,近處衰敗破舊的村落自然景觀。梯田、大漠風光、蘆葦叢、青紗帳、楊柳、殘月這些田園牧歌式的動人美景在這些影片中很少呈現。隨著農村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中央財政出臺《農村危房改造補助資金管理辦法》《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提到實施農村道路“戶戶通”以及鄉村生態振興計劃,破落的鄉村鏡像已不復存在。

(五)年老體弱的長輩形象

這些留守兒童題材影片主人公父母都外出打工,看護孩子的長輩絕大多數都是年老體弱,無力承擔勞作的形象。如影片《留守的孩子》中有一場開家長會的場景,參加的家長都是老弱病殘,青壯年很少。例如《念書的孩子》中爺爺身患疾病,不能勞作,最終病逝,開開無人照顧。《留守的孩子》中的小女孩杜小葦的爺爺,長期臥病在床。《姐弟倆》中爺爺也是年老體弱的形象。現實中絕大多數的留守兒童長輩都是不到六十,身體狀況基本良好能夠照顧孩子并且能夠生活自理以及勞作,能夠給留守兒童的父母一定經濟上的幫助,只是由于年齡以及文化原因不能給孩子學業上的幫助。這類影片以刻意營造的“年老體弱的長輩”來展示農村的破落與空心化現狀易引起人們更多的關注,但是這種極端化的人物形象塑造并不利于期望所引起的社會關注,更不符合社會現實,這種塑造有時適得其反。

三、農村留守兒童題材兒童電影未來發展策略

(一)影片更應該側重表現農村的鄉土自然

美,更應該弘揚社會主義新農村新景象21世紀以來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農村經濟得到了極大發展,農村不再是貧窮落后的代表,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1世紀以來的農村留守兒童電影更應該反映這一農村社會的巨大變革,應該側重表現農村的自然美,展現農村兒童真實的生活處境。現有影片可能由于拍攝成本的限制,絕大多數影片基調低沉、色彩昏暗、光線不足、節奏拖沓。例如《留守的孩子》《空巢里的孩子》等影片基調都是陰暗缺少明媚的光線。“鄉土”中的農村雖然不能完美無瑕,但并不是只有貧窮沉重,“鄉土”自然美如何展現以及如何弘揚社會主義新農村新景象關系到農村留守兒童題材電影的興衰。

(二)更多關注留守兒童成長的內心世界

要遵循“兒童本位”理念[4],以農村留守兒童為影片創作的主體。留守兒童電影應該為我們展示兒童絢爛真實的童年,塑造親切可信的少年兒童形象。目前絕大多數留守兒童題材類型的影片過于側重表現主人公懂事,缺少立體呈現,影片中主要通過留守看護人和孩子之間日常關系,孩子們在學校日常學習和生活方面進行敘述,彰顯留守兒童懂事的良好形象,但是更應該從其內心層面去把握塑造留守兒童。例如:《念書的孩子2》主要講述開開被父母帶到城市上學,影片只從開開與狗之間的感情展開,沒有從孩子如何融入同學以及學習生活情況展開。如果從城鄉二元結構以及教育制度入手,通過流動兒童如何融入當地學習與生活入手展開故事,能夠使得更多的人理解農民工子女、關愛他們。

(三)基于觀念和制度關愛農村留守兒童,體現媒體社會責任

農村留守兒童電影大量產生的原因是城鄉二元體制下城鄉差異巨大,農民進城打工留下大量留守兒童,他們的成長越來越引起國家和有關部門擔憂,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法規,如《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完善城鄉義務教育經費保障體制的通知》從政策上解決農民工子女流動兒童城市入學問題,《國務院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意見》提出建立健全農村留守兒童救助保護機制,《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提高農村義務教育水平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補齊鄉村教育短板,解決“鄉村弱”問題。留守兒童題材影片反映平民和底層農村留守兒童群體發展狀況,應該通過合情合理的劇情引導觀眾,通過人物不同命運的對比讓觀眾通過故事了解政策并能解讀政策,只有這樣才能承載媒體社會的責任,

(四)挖掘鄉土文化傳播傳統文化價值

費孝通先生在《鄉土中國》中談到“從基層上看去,中國社會是鄉土性的”。中國廣大農村有著自己的特色文化,農村留守兒童題材電影應該以鄉村的美景,傳統的鄉土民俗文化,展現出故事發展空間中的真實性。留守兒童題材影片應該反映鄉村文化整體建設成果,影片中鄉土元素和傳統地方文化生活應該真實統一,它與人物塑造和故事情節敘事同等重要,應該將其寫入留守兒童影片類型的故事發展脈絡,從而凸顯出鄉土特性,挖掘真正意義上的鄉土文化,這些鄉土文化應該建立在當地居民的鄉風鄉俗、獨特農村田園牧歌式風光的基礎上,通過影片表現他們的真實生活現狀與情感問題,讓留守兒童童年充滿快樂,從傳統的鄉土文化中汲取營養,抵制現代教育趨城遠農的思想,避免孩子城里沒家,鄉村沒根,對鄉村生活認同危機影響他們健康成長。

四、結語

農村留守兒童題材電影應該關注的是兒童,表現的是留守兒童生活現實。注重挖掘生活中的真善美,這一類題材電影更應該讓人了解留守兒童真實生活和內心情感世界。習指出:“要推動鄉村文化振興,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和公共文化建設,培育挖掘鄉土文化人才,改善農民精神風貌,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煥發鄉村文明新氣象。”鄉村固有文化是鄉村的根,只有鄉村文化真正實現振興和發展,中國農村才能發展。現在越來越多的文藝工作者參與到留守兒童電影的拍攝與制作中,體現出他們對留守兒童電影的關愛之情,但目前為止,這類留守兒童電影市場影響有限。通過回顧留守兒童電影發展過程,從而讓更多的文藝工作者重視留守兒童創作,創作者要真正了解留守兒童的產生原因以及真正社會需求,讓更多人通過電影了解農民工子女這一群體,從而動員社會各個方面力量構建社會關愛體系,共同解決這一社會問題。[基金項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教育信息化背景下農民工子女協同教育發展研究”

[參考文獻]

[1].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N].光明日報,2014-10-15.

[2]張浩月.新時期農村題材兒童電影分析[J].電影藝術,2005,(05):103-108.

[3]王春鳴.伊朗與中國的兒童電影敘事風格比較[J].電影文學,2013,(19):7-9.

[4]李銳.窺探兒童的心靈世界伊朗兒童電影的敘事特征分析[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科版),2015,(02):99-101.

作者:劉麗丹 劉福利 單位:哈爾濱師范大學 東北農業大學

相關熱門標簽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国产成人午夜在线观看| 最新国产精品拍自在线播放| 手机看片日韩福利| 国产肥熟女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黄网站大全| 久久99精品国产99久久6男男| 中文字幕丝袜制服|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人妻最新| 欧洲美熟女乱又伦免费视频| 国产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人人色在线视频播放|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高请| 日本免费xxx| 深夜放纵内射少妇| 成年女人喷潮毛片免费播放| 国产粉嫩嫩00在线正在播放| 伊人国产在线播放| www卡一卡二卡三| 精品区卡一卡2卡三免费| 日韩经典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网站视频 | heyzo小向美奈子在线| 精品无码成人久久久久久| 最好的最新中文字幕8| 国产真实乱16部种子| 亚洲人成综合在线播放| 2020年亚洲天天爽天天噜| 欧美综合婷婷欧美综合五月| 在线一区免费视频播放| 亚洲视频在线一区二区| 99精品人妻少妇一区二区| 狠狠久久永久免费观看| 成人毛片18女人毛片免费96| 喷血推荐长腿连衣裙美女刚进房间| 丰满饥渴老女人hd| 美女毛片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成人影片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做a爰片久久毛片a| 久久99国产亚洲精品观看| 老师我好爽再深一点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