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色彩構成課改方案設計與總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本院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學生從2014年開始接受“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合作方式為“2.5+1.5”。這種人才培養模式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的,培養學生的崗位技能為導向,要求學生在學校學習的2.5年的課程,完成學校教學和企業教學的無縫連接。這就要求學校要積極與企業(行業)合作開發課程,改革現有的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滿足相關的職業資格標準為要求,適應專業領域和職業崗位(群)的任職目的,通過整合現有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手段,培養學生在項目設計上的綜合設計能力,使學生具有團隊協作精神,自我學習的能力和創意策劃與實施能力,以便能更好地融入企業教學模式,完成應用型大學的人才培養目標。
本次《色彩構成》課堂教學改革進行了一個學期。主要方向是對于基礎課程設計與課堂教學模式進行分析改革,旨在提高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的課堂教學質量。《色彩構成》是一門研究色彩的產生以及對色彩的感知和應用的基礎課程,與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的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形成了緊密的順承關系。目的是使學生了解和掌握色彩的物理性質和色彩的對比與調和原理,并結合觀看者的生理與心理需求來設計創作內容,是學習美術設計類專業學生的必修課程。但傳統的“色彩構成”課程在實際授課中存在很多問題,在為本校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的學生上課時會存在很多專業知識上的偏差和不足,這些問題都直接影響了本專業學生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效果,因此,我們需要和企業聯合教學,改革這門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方式和方法。
1改革理念及教學現狀
1.1傳統教學現存的問題
1.1.1學生自身情況
普通藝術類院校的學生在上該門課之前有一定美術功底,對色彩的理解和認識已經達到一定高度。而本校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的學生均是理科出身,絕大部分同學對美術的了解和實踐能力基本為零,導致傳統《色彩構成》課程中的理論知識很難被學生吸收理解,而如果把課程難易度降低的話又對后續課程起不到良好的基礎作用。所以課改過程中就要針對這一問題做出修正。
1.1.2課程內容不準確
“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的培養目標主要是讓學生掌握“影視圖像處理”和“多媒體軟件開發”這兩個方向的知識內容,其中“影視圖像處理”主要包括影視特效、游戲制作以及二、三維動畫制作這三個主要門類,均屬于技術制作形式的,對角色造型和色彩的運用以及運動規律上的知識要求較高,但對產品的設計以及創意創新的要求并不高。傳統的“色彩構成”內容更偏向藝術設計類方向,其中包含的知識點與數字媒體技術專業有所偏差,不利于我專業學生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
1.1.3學習的目的性
傳統的“色彩構成”課程選擇的教材以及課堂、課后練習基本都是以裝飾設計類的“色彩紋樣”“色彩構圖”內容為主。而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學生在后續課程中主要以三維造型制作、角色動畫制作以及影視后期特效制作內容為主,即使涉及色彩部分,大多也是以還原物體真實效果或夸張物體色彩感的制作效果居多。配套的實踐操作與課后練習應該圍繞著影視動畫或與游戲制作相關的色彩練習作為知識案例,這其中并不包含過多的環藝類設計和平面類設計內容,所以此類內容并不能滿足“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的課程需要。
1.1.4大環境的影響
近幾年的從教經驗,讓筆者發現學生們的主動學習能力和意愿是比較消極的。學生們在課堂上精力的投入和作品的制作能力都不是很理想。經過座談了解,對學生而言,網絡和各類媒介信息的沖擊使得一部分學生認為大學課堂枯燥乏味,所學知識很難短期內做到學以致用更不要說有興趣可言。另一方面是教學模式的單一,傳統的填鴨式的教育模式已經很難對受過多年教育的學生產生吸引力。
1.2課程改革的針對性與必要性
此次提出的課堂改革主要是通過教學方式手段的變革,將基礎課與后續專業課之間的知識跨度縮小,通過教學模式的革新,改變學生和教師的課堂角色,提高教學質量,為學生后續專業課的學習以及未來從事本專業工作的長遠發展打好堅實基礎。《色彩構成》是學生從事與傳媒相關的起始課程。學生雖然在學習該門課程之前有過短暫的素描繪畫基礎作為鋪墊,但對色彩的把握與使用卻是所知甚少。《色彩構成》課程主要是對色彩的產生及對色彩的感知和應用進行闡述,傳統的教學方法為:教師對基本系統理論進行講解,然后舉例說明,再做一些虛擬課題,選擇經典案例帶領學生臨摹學習,雖然能使一些教學問題得到解決,但是沒有很好地激發學生對此課程的學習興趣,并且所做練習會讓學生認為與所學專業不符,很難產生專業認同感。所以,我們必須對《色彩構成》的教學框架進行重新的改革和構建。其中核心內容就是將傳統“色彩紋樣”“色彩構圖”的內容轉變為角色繪畫,場景著色等內容,再保留了傳統《色彩構成》核心知識的前提下,也能與所學專業完美融合。配合優秀作品賞析,以教學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站在設計者的角度看問題,開闊視野,提高學生在教學中的地位,使學生最大限度地發揮其潛能,同時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其創造力。
2課堂教學改革的過程
2.1課堂教學改革的內容
2.1.1教材的選擇與整合
為了使學生能更好地掌握色彩知識與繪畫技巧,對于教材的選擇是首要的問題。通過長時間的比較與實踐,選擇了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動漫色彩》這本書作為主要使用教材,知識點較為復雜的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動畫色彩基礎》和內容相對傳統的航空工業出版社出版的《色彩構成》兩本書為輔助教材,這樣既能夠保證教學內容的豐富與針對性,同時也不脫離“色彩構成”的原始意義。在課程的內容的整合問題上,主要是根據三本教材出現的共同內容進行理論講解,根據知識的難易程度將整個教學內容劃分成若干個模塊,如動漫色彩的基本概述、動漫色彩的基本理論、動漫色彩的心理感受、動漫色彩的對比原理、動漫色彩的調與構成。這樣即加強了每個模塊內部的聯系,又減少了模塊之間的聯系,使學生能夠對整個課程有個清晰、明確的認知。
2.1.2課程的形式安排
在課程形式的安排上,采用四節課連上的形式,前兩節以理論知識為主,后兩節以實踐操作為主,將理論課知識點時程時長控制在20min以內,剩余時間是隨堂討論和答疑的時間,這樣既符合人腦注意力集中規律,減少學生課堂教學時走神的現象,又可趁熱打鐵的保證課堂知識的牢固掌握,提高學習效率。
2.1.3課程內容的改革
由于本專業更傾向于二、三維動畫制作以及游戲制作,后續課程與色彩的聯系主要是以角色造型和三維材質貼圖的形式展現出來。再仔細分析了本院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的后續課程后,所講課程內容雖離不開傳統“色彩構成”的知識范圍,但所有案例和練習均應以卡通角色著色,卡通場景著色、光影練習、色彩的使用與調和等例子為主,將抽象、概念轉為具象、寫實,從根本上改變原有的練習內容,讓案例更有針對性。通過對2015級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學生的實施,學生普遍對此反應較好。通過對時下流行卡通造型的繪畫練習,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也增同時強了學生學習的信心及興趣,能夠達到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
2.2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改革設計
在教學模式上,筆者會迎合本專業后續課程的知識內容為出發點,充分打好美術基礎,并結合一定的教學思想與教學理論,形成一套比較完整的“色彩構成”教學框架,保證該門課程的可持續性。在方法上主要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促進學生自學能力的提高,鍛煉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保證上述三點原則的基礎上來因材施教。因為從我之前的教學經驗上發現,一個班級總有一部分學生是有繪畫天賦的,另一部分就是正常水平或資質較差的,遇到這種情況就要結合學生的自身情況來加以輔導,這樣既能針對全班學生情況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又能區別學生個性給予特殊指導,以充分發揮學生的個體優勢與潛力。避免“注入式”教學,實施“啟發式”教學,同時要實行師生互動,課內外結合的教學方法。
3考核方式與必要的教學手段
本課程為考察課,平時成績占60%,以每個知識點的課堂練習完成情況為判定標準,并且為了保證作業質量、激發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和培養審美能力,此環節會以同學之間相互點評、打分的方式來判定單次作業成績。期末考試占40%,期末考試為綜合大作業,考試形式為教師隨堂給出選題方向,學生用一周時間去設計完成作品。在教學手段上,筆者主要借用自身的經歷和經驗來引導學生學習,教師閱歷越豐富,學生學到的更多,角色融入也會更快。再結合專業理論來教學,并增加實踐教學量,從而使新的教學模式有血有肉,教學內容有的放矢。另外,本課為工科專業基礎課,應精講多練。在精講中加強學生對知識、技能的理解和認識;在多練中消化與掌握、理論結合實踐。特別是課程內容既要緊密聯系本專業情況,同時也要為后面產業實訓課程需求打好堅實的基礎。因為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的學生缺少對影視動畫知識的了解,所以在課改當中除了傳統的講課和實踐練習之外,課程中還會抽出20%的課時來使用多媒體授課,主要是讓學生欣賞國內外經典動畫作品,教師會結合所學知識來加以分析和介紹,從而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
4課程教學改革的效果
經過一學期的教學改革研究,讓學生平時的學習狀態有了很大改變,知識掌握情況明顯加強。學生對美術和繪畫方面的綜合能力明顯高于前兩屆學生,并且學習狀態由之前的被動接受逐漸轉為主動學習,對專業色彩感知、色彩的運用,乃至角色造型設計方面都有了顯著的提高,在對色彩知識的了解與認識方面足以滿足后期專業課程的需要。不光如此,實驗班在2017年、2018年全國計算機設計大賽上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共獲得了一等獎兩組、省級二等獎十組、若干個省級三等獎。另外,16級部分學生參與制作完成了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基于VR技術的區域建設與瀏覽》,在參與實踐中鞏固所學專業知識。
5結語
學生是一校之本,與時俱進是教學的核心,通過本次課堂教學改革,教師不僅能夠及時更新知識,找到符合本專業的授課方向,同時也了解到了每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筆者會在改革的道路上繼續摸索出更多的經驗和方法,爭取獲得更大的成功。
參考文獻
[1]陳銘.高職院校色彩構成課程教學改革的實踐[J].黑河學刊,2011(8):85-86.
[2]賈忠峰,黃侃.色彩構成教學的改革與探索[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6):117-119.
作者:郭亮 單位:長春光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