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電能質量監測的分布式電源設計方案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為了實現分布式電源的高效、可靠和安全運行,文中介紹了一種基于電能質量監測的分布式電源自監測逆變器設計。這種自監測逆變器通過對分布式電源工作模式的監測以及輸出電能的測量實現對閉環控制器反饋信號的優化,從而實現分布式電源在暫態和穩態上均能夠跟隨微電網控制中心的控制信號,并輸出符合電網規范的電能。實驗結果表明,該自監測逆變器能夠應用于不同類型的分布式電源,使其在并網模式和孤島模式下均能夠穩定輸出電能。
關鍵詞:分布式電源;智能儀表;電能質量;并網模式;孤島模式
0引言
與集中式發電系統相比,分布式電源(DG)可以提供低成本電力和高度可靠安全的電力,并且環境污染更少[1-2]。并且配電網沿著距離(即從電源到用戶)輸送的電能絕對值更小,這使得輸配電網的線損也會有所降低[3-4]。每個DG都具有電力電子構成的逆變器,能夠將太陽能、風能、電池、燃料電池等基本能源(PES)轉換為符合電網規范的交流電能。同時,逆變器可以執行輔助服務,如低電壓穿越、諧波補償、恒定發電控制以及諧波含量校正、無功補償、電壓驟降控制、電壓調節不良糾正、故障檢測、孤島故障恢復等功能[5-7]。這些服務和功能使得逆變器在提高電能質量和系統可靠性方面也非常有用。為了實現上述功能,本文對逆變器在閉環控制系統上集成了DG電能質量自監測系統,使得逆變器可以在并網模式和孤島模式更加穩定輸出高質量的電能,并實現抑制諧波電流、控制無功功率等功能。
1逆變器結構
顯示了DG逆變器的一般結構。電壓和電流信號通過傳感器測量、轉換和傳輸到數據采集系統。信號調節器包括一組運算放大器,用于正確處理傳感信號[8-9]。數據采集卡具有可編程軟件,其中根據特定目的操縱并網功率數值[10]。該DG逆變器大多數時間是基于本地測量進行功率輸出,僅當其有源功率注入算法提供限制逆變器輸出功能時,該DG逆變器才對系統幅度/頻率偏差作出響應。參考信號發生器是負責將數據采集輸出信息反饋至DG控制電路[11]。
在分布式配電系統中需要通過電能質量的監測來應對雙向電力網絡的靈活性和可擴展性,監控負載和DG的隨時接入或斷開,以及由于天氣條件、新負荷的連接和運行邊界的變化所導致的DG經常變化的間歇電力容量。面向DG的電能質量監測系統。其中所監測的功率因數和諧波分析等信號的量化使用數字信號進行處理。本文所設計的自監測逆變器結構。顯然自監測逆變器是通用逆變器結構集成了電能質量監測系統。其中電能質量監測目標(即有功功率、無功功率和諧波功率)使用所示的監測系統進行本地監測,同時電能質量監測系統也可接收電網集中控制中心所傳來的遠程控制信號,為分布式配電網提供低壓穿越、無功功率控制、頻率控制和諧波抑制等一系列輔助控制功能。
2自監測逆變器的實現
自監測逆變器的結構分為三個層:①電力電子部件;②電流和電壓控制方案;③參考信號發生器。考慮到DG可以通過AC電網的并網逆變器的基本控制策略來控制,因此本研究使用用于基于電流的DG的雙回路功率電流控制器和用于基于電壓的DG的三重閉環控制(功率-電壓-電流)來設計控制方案。后者通過外部環路控制轉換器的輸出功率,中間環路是輸出電容器兩端的電壓,內部環路是逆變器輸出電流控制。該控制方案可實現從電網連接到孤島操作的無縫對接。
2.1電力電子逆變器結構
其中DC側由風能、PV或儲能系統以及DC-DC轉換器組成;AC側是具有通過LC濾波器接口的可變負載的公共實用程序。電壓源逆變器(VSI)可以用作電壓源或電流源,這取決于如何設計控制方案并且調節調制量以通過脈沖寬度調制(PWM)驅動逆變器的電力電子元件。
2.2DG總體控制方案
相對于傳統的旋轉發電機不可避免地被看作為電壓源,DG可以根據操作模式的類型(并網或孤島)或控制方案的不同在配電網中分別充當受控電壓源或受控電流源[12-14]。電流源DG可以按照大多數電網規范被控制為電網跟隨裝置。電流源DG具有高輸出阻抗,因此電網頻率擾動較小,系統穩定性較好。但是,電流源DG沒有任何電網形成能力,因此無法在孤島模式下運行。基于電流的DG的典型控制方案,其中i*是信號參考發生器模塊提供的電流參考,iL是逆變器LC輸出濾波器的反饋電感電流,PIi是電流比例積分(PI)控制器。電壓源DG可以在孤島模式或并網模式下運行[15]。電壓源DG的控制方法調節模擬零慣性同步發電機并聯運行特性的有功和無功功率。電壓源DG可以看作不間斷電源,因此在并網運行時需要對上述控制方案進行修改。電壓源DG還有虛擬同步發電機(或同步器)、虛擬振蕩器控制、電抗器和間接電流等控制方案。顯示了DG的總體控制框圖,其中Δv*是由負責控制有功和無功功率的信號參考發生器提供的參考電壓,e*是標稱電壓參考,PIi和PIv分別是電流型和電壓型的PI控制器。必須根據所需的DG類型選擇基于電流或基于電壓的控制方案。
2.3參考信號發生器
在電流型和電壓型DG的控制方案中,參考信號是控制方案的輸入。參考信號旨在調節有功和無功功率流的穩態,并且可能用于補償諧波含量。以下所闡述的信號參考發生器可應用于任何DG。由同相信號和正交信號的組合創建,并且可能由非基頻信號所創建。這種控制可確保在不知道阻抗值的情況下對電力線阻抗變化的抗擾性。依據式(3)可以計算出足以跟蹤或估計電網電壓的頻率和相位的參考信號,并且可以根據參考信號調節逆變器的每個相關項的幅度值,即V‖和V⊥。還可以使用頻率檢測器或鎖相環(PLL)算法來跟蹤電網的頻率和相位。與電流型逆變器不同,有功和無功功率通過有功和無功電流進行明確的控制,電壓型逆變器的有功和無功功率還取決于電力線路的阻抗比R/X。①同項參考信號。
基頻項的閉環控制方案產生。閉合控制的反饋信號是通過式(4)所計算的有功功率。對于電流型DG和電壓型DG,輸出控制器分別表示如式(3)所示的電導G或同相項的幅值V‖。vo為與電壓形成比例的參考信號。對于DG應用,可以來自任何MPPT技術,或來自用于儲能應用的儲能充電控制器。P*的正負信號對應于充電和放電功率流方向。正交參考信號。對于電壓型DG基頻項(即基于電流型DG的i*a或電壓型DG的)的生成方案對于電流型和電壓型DG,PI控制器的輸出分別為電納B和正交項的幅值V⊥。功率參考信號Q*可以基于無功補償、電壓支持或低電壓穿越來設置。③非基頻項。通過僅對n次諧波頻率應用電導(Gn)和電納(Bn)的概念,非基頻項參考信號可以采用與基頻項參考信號類似的方法生成。其中下標“n”表示特定的諧波次數。其中,變量V是電壓的均方根(RMS)值。I‖n和I⊥n分別是每個n次諧波的同相和正交電流項的RMS值,通常可以通過快速傅里葉變換(FFT)檢測得出。圖3自監測逆變器的仿真實現
3參考信號跟蹤和諧波補償的實驗結果
試驗逆變器使用仿真系統實現。示波器用來檢測PWM信號、模擬反饋信號和參考控制信號。圖3所示的自監測逆變器DG將來自PES的可用有功功率注入到電網中,并且作為有源電力濾波器在本地操作以補償無功功率和抑制諧波電流。電力電子部件及其控制回路。為了驗證自監測逆變器對諧波電流的控制和補償,圖3中的并聯負載設置為非線性,并通過功率設定點進行控制,以確保高功率因數。顯示了自監測逆變器的模擬結果。圖4(a)顯示了和D‖3動態響應以及跟蹤其相應參考控制信號的穩態性能。圖4(b)顯示了非線性負載電流、DG輸出電流和電網側電流和電壓的波形。在0.2秒后,DG產生1kW電能,其中負載吸收其中的一部分,剩余部分流入電網。在0.2秒之后,從DG流入電網的電壓波形移位180°,但是iL波形仍然基本保持正弦波。在0.35秒之后,諧波補償被釋放以清除電網電流iG。非基頻參考信號的選擇性發生器提供i*h3、i*h5和i*h7。圖4(c)顯示了電網側I⊥3和I‖3減少至零,表明自監測逆變器的補償效果。可以推斷,如果考慮更寬的諧波次數,這種補償就可以達到更好的性能值。
4不同工作模式下實驗結果
不同工作模式切換的實驗結果(a)的電網對所設計的自監測逆變器在并網連接到孤島模式下電能輸出能力進行實驗。圖5(a)中DG1和DG2采用電流控制模式(CCM)的自監測逆變器,通過雙回路功率電流控制(即電流型DG),而DG3是通過具有儲能系統的三回路電源-電壓-電流的電壓控制模式(VCM)中進行監控的分布式電源。在三個分布式電源所組成的微電網中設置2kW的線性負載。(b)和5(c)顯示了微電網的孤島模式和并網模式的切換。從圖5(b)可以看出,DG3在執行主動孤島(CB2開路)之前控制電網電流,并且切換是無縫的。(c)中,在因故障導致的孤島(CB1斷開)期間,DG3需要斷開三個電網電壓周期(CB2開路),并且在此期間,電壓V略微下降。設置自監測逆變器的DG1和DG2對主線路的電壓/頻率偏差作出反應,逐漸達到電網穩定狀態。
5結束語
本文介紹了一種可用于DG狀態監測和輸出控制的自監測逆變器的設計。所提出的自監測逆變器集成了電能質量監測系統,能夠在對DG輸出電能和工作模式進行監測的基礎上,優化逆變器的控制模式,使DG輸出的電能質量能夠較好適應電網規范。實驗表明,這種自監測逆變器可以快速且準確地跟蹤參考控制信號,有效抑制諧波電流,并能夠在并網模式和孤島模式之間穩定輸出高質量電能。
參考文獻:
[1]何曉燕,王一.柔性直流電源系統電流質量控制方法研究[J].電氣傳動,2019,49(2):28-32,96.
[2]鄧俊,鐘明航,劉坤雄,等.基于光伏并網逆變器功率調整的本地電壓選擇性控制策略[J].電力電容器與無功補償,2019,40(1):148-153.
[3]晁凱云,苗世洪,劉子文,等.基于虛擬同步電機控制的微電網穩定性分析[J].電力系統保護與控制,2019,47(3):9-16.
[4]王睿,孫秋野,馬大中,等.微網中分布式電源鎖相環建模及其穩定性分析[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18,38(24):7338-7348,7460
作者:林文孝 楊延 連浩 方龍泉 單位:南瑞集團有限公司 國網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 國網信通產業集團北京中電普華信息技術有限公司